第六章 记忆和表象

合集下载

视知觉表象和记忆之间的关系

视知觉表象和记忆之间的关系

➢ 总之,视知觉、表象和记 忆是认知过程中密不可分 的三个组成部分。视知觉 提供了外界信息,表象将 这些信息编码并储存在记 忆中,记忆则提供了我们 回忆和使用这些信息的能 力。它们相互作用,共同 构成了我们对世界的认知 和理解
-
20XX
感谢的聆听
ADD YOUR TITLE ADD YOUR TITLE HERE.ADD YOUR TITLE.ADD YOUR TITLE. HERE.ADD YOUR TITLE.ADD YOUR TITLE
记忆是指我们对过去经历和学习的信息的储存和提取。记忆可以分为感性记忆和概念记忆两种形式。
4
感性记忆是指对具体事物的感知和经验的储存,例如我们对某个人的面孔或某个地方的景象的记忆。 概念记忆是指对抽象概念和知识的储存,例如我们对数学公式或历史事件的记忆。记忆与表象密切相
关,我们通过记忆中的表象来回忆和提取过去的经验和知识
视知觉、表象和记忆之间的关系
➢ 视知觉、表象和记忆之间 的关系可以用一个简单的 模型来描述。在这个模型 中,视知觉是信息的输入 阶段,我们通过感觉器官 接收外界刺激并将其转化 为视觉信息。然后,这些 视觉信息被编码为表象, 储存在记忆中。当我们需 要回忆和使用这些信息时 ,我们可以通过记忆中的 表象来提取和加工它们
视知觉、表象和记忆之间的关系
-
视知觉、表象和记忆 之间的关系
目录
1 视知觉、表象和记忆之间的关系
视知觉、表象和记忆之间的关系
1 视知觉、表象和记忆之间存在密切的关系。下面我将详细解释它们之间的关系
视知觉是指通过感觉器官接收外界刺激并将其转化为视觉信息的过程。它包括了感知和认知两个方面。
2 感知是指我们对外界事物的直接感知,例如我们看到的颜色、形状和运动等。认知是指我们对感知信

教育心理学第六章知识要点

教育心理学第六章知识要点

第六章知识的学习(重点章节)1、知识学习的类型2、记忆系统及特点3、遗忘进程特点4、遗忘原因及理论解释5、记忆规律的运用第一节知识学习概述一、知识的含义及实质知识就是个体通过与环境相互作用后获得的信息及其组织.其实质是人脑对客观事物的特征与联系的反映,是客观事物的主观表征.二、知识的类型(一)根据反应活动的深度不同,知识可分为感性知识和理性知识所谓感性知识是对活动的外表特征和外部联系的反映,可分为感知和表象两种水平。

感知是人脑对当前所从事的活动的对象的反映。

表象是人脑对从前感知过但当时不在眼前的活动的反映。

所谓理性知识,反映的是活动的本质特征与内在联系,包括概念和命题两种形式。

概念反映的是活动的本质属性及其各属性之间的本质联系。

命题也就是我们通常所说的规则、原理、原则,它表示的是概念之间的关系,反映的是不同对象之间的本质联系和内在规律。

(二)根据反映活动的内容的不同,知识分为具体知识和抽象知识。

具体知识是对一定时间和地点发生的事实或事实的反映,是对我们看到或听到的事情的心理再现。

具有情境性和时空依赖性。

抽象知识是对于已知事实的概括性的反映,表现为概念、原理、公式、法则等。

(三)根据反映活动的形式不同,知识可以分为陈述性知识和程序性知识1.两者含义:陈述性知识也叫描述性知识,是个人能用言语进行直接陈述的知识。

程序性知识也叫操作性知识,是个体难以清楚陈述、只能借助于某种作业形式间接推测其存在的知识。

2.两者区别:首先,陈述性知识主要用来回答事物是什么、为什么和怎么样的问题。

可用来区别和辨别事物。

目前学校教学传授的主要是这类知识。

程序性知识主要用来解决做什么和怎么做的问题。

其次,从心理表征看,陈述性知识主要以概念、命题和命题网络的形式表征,程序性知识以产生式和产生式系统表征。

3.两者联系:陈述性知识的获得常常是学习程序性知识的基础,程序性知识获得后也为获取新的陈述性知识提供了可靠保证。

4.程序性知识的亚类:加涅认为,程序性知识包括心智技能和认知策略两个亚类。

记忆表象

记忆表象

记忆表象记忆表象(memory image)保存在人头脑中的曾感知过的客观事物的形象。

感知过的事物不在眼前而在头脑中重现出来的形象,称之为记忆表象。

它是同形象记忆有关的回忆结果。

例如,提到你过去的一位教师、同学或朋友,那么他的形象、他的音容笑貌就会出现在你的脑海里。

我们把头脑中出现的过去感知过的事物的形象称为记忆表象。

记忆表象不同于感觉后像。

后像是作用于感官的刺激停止后,头脑中仍然保持着的事物映像,它由刺激物直接影响后的效应引起,时间短暂,不受意识支配,在生活实践中不起重要作用。

简介记忆表象是通过对现实的对象或现象的知觉过程获得的。

记忆表象与知觉密切联系,知觉映象愈丰富,记忆表象愈多样;但与知觉映象又有本质的区别,知觉映象是由事物本身直接引起的,而记忆表象往往是由其他的事物,特别是在有关词语的作用下引起的。

例如,一个老朋友在远方工作,当收到和阅读他的来信时,就会在头脑中出现老朋友的形象和在一起学习的情景。

特征1.形象性记忆表象产生于感知,是在过去感知的基础上形成的并保持在头脑中的事物映像,所以它同知觉一样,也是以其形象为基本特征的。

记忆表象属于客观事物的感性印象,是直观的、具体的。

例如,我们回忆中学的某位教师时,这位教师的音容笑貌、言谈举止的形象就会在大脑中浮现,犹如在眼前一样。

但是,由于记忆表象所反映的事物不在眼前,因而它与知觉表象相比又有些差异,记忆表彖-不如知觉表象那样鲜明、完整和稳定,它是较模糊、暗淡、片断、不稳定的。

有些儿童在观察一件东西之后,在短时间内,可以形成异常鲜明的表象,可以对表象继续“观察”。

例如有人给儿童看一张内容十分丰富的图画,半分钟以后把画拿开,然后要求儿童描述所看到的东:西,结果大多数儿童或者说没有看到什么,或者描述得不清晰。

但有些儿童描述得非常清晰,甚至可以说出图画上的一些细节。

又如,有些小学生背诵课文时,有鲜明的书本表象,好像看着书本朗诵一样。

这类现象称为遗觉象,是部分儿童特有的现象,一般到青年期就消失了。

心理学统考章节练习及答案_第六章-记忆

心理学统考章节练习及答案_第六章-记忆

第六章-记忆一、单选题1.为了要记住"桌子""巧克力"这两个词,而在这两个词中间加上一些"桌子上放着巧克力"等这样的联系,这是( )记忆策略的运用。

A.注意策略B.复述策略C.精细阐述策略D.组织策略2.事先没有预定的目的,也不用任何有助于记忆的方法的记忆叫做( )。

A.机械记忆L B.内隐记忆C.重复记忆D.有意记忆3.学习后立即睡觉,保持的效果往往比学习后继续活动保持的效果更好,这是由于( )。

A.过度学习B.记忆的恢复现象C.无倒摄抑制的影响D.无前摄抑制的影响4.记忆过程包括以下几个基本环节( )。

A.再认和回忆B.保持和遗忘C.识记、保持和遗忘D.识记、保持、再认或回忆5,在路上遇见小时候的同伴,虽然叫不出他(她)的姓名,但确认是认识的,此时的心理活动是()。

A.重现B.保持C.回忆D.再认6.在记忆乘法、珠算口诀时采用的编码方式是( )。

A.按语义关系编码B.利用语言的音韵和节律编码C.采用主观组织加工材料D.使用字形编码7.客观刺激停止作用后,感觉信息在一个极短的时间内保存下来的记忆是( )。

A.感觉记忆B.短时记忆C.长时记忆D.内隐记忆8.使短时记忆信息得到存储的有效方法是( )。

A.引起个体注意B.采取有效的编码C.复述D.睡眠9.斯腾伯格对短时记忆的研究发现,对短时记忆项目的提取采用的是( )。

A.平行扫描B.完全系列扫描C.自动停止系列扫描D.继时性扫描10.对输入的信息暂时储存和加工,并与长时记忆中已储存信息发生某种意义上联系的记忆是( )。

A.感觉记忆B.短时记忆C.内隐记忆D.工作记忆11.短时记忆的主要编码方式是:A.图像记忆B.声像记忆C.视觉编码D.听觉编码12、早期记忆研究的主要的实验材料为A、无意义音节B、单词C、句子D、德文字母13、一位亲眼目睹美国事件的妇女到现在头脑中还经常浮现出那悲惨的一幕。

表象、想象、记忆,傻傻分不清楚

表象、想象、记忆,傻傻分不清楚

表象、想象、记忆,傻傻分不清楚同学们在学习心理学的时候总是感觉有很多名词很相近,好像不同,又说不清哪里不同,貌似懂了,做题时又混乱了,傻傻分不清楚。

今天我们一起来区分一下做题时比较不容易区分的几个心理学名词:表象、想象与记忆。

首先,我们先来看一下表象的定义,表象是指事物不在前面时,人们在头脑中出现的关于事物的形象。

例如我去商场里看到一条漂亮的裙子,但是太贵了我没有舍得买,回到家之后我还在想这条裙子,这时候这条裙子已经不在我眼前了,那我头脑中的这个裙子的形象就是表象。

故表象是在知觉的基础上产生的,与知觉中的形象具有相似性,但形象不如知觉到的形象鲜明生动,比较暗淡模糊,也不如知觉的形象持久稳定,比较容易改变。

既然表象可以改变,就根据表象的创造性程度不同,可分为记忆表象和想象表象。

接下来我们就看一下记忆,记忆是过去的经验在人脑中反映的心理过程。

(也可以说是人脑对经验的识记、保持和再现的过程。

)通过定义我们可以看到记忆是一个过程,并不是只指最后头脑中的结果,指的是头脑中无形象到有形象的一个过程,而头脑中呈现的这个形象就是我们刚刚提到的记忆表象。

例如我看到了这个裙子,然后把它存储在我的头脑中,以助于我回家以后还能想起来它长什么样子,这个过程叫做记忆的过程,而回家之后想起来的这个裙子的样子就是记忆表象。

再来看一下想象,我们刚刚提到表象是可以加工改造的。

那这个加工改造的过程就叫做想象。

例如,我回忆起这个裙子是红颜色的,但是我觉得它太鲜艳了,如果要是白色的就好了,那我可以在自己的头脑中把这个红色的裙子想象成白色的裙子,这个过程就叫做想象的过程,而想象出来的白色裙子就是想象表象。

综上,表象指的是一个形象,可以是通过记忆的过程得来的记忆表象,也可以想象过程得来的想象表象,记忆和想象都是一种心理过程。

【单选题】课堂上,当老师讲到“长城”的时候,同学们头脑中纷纷呈现出长城的形象,这是( )。

A.回忆B.重现C.表象D.闪回【答案】C。

彭聃龄《普通心理学》第06章记忆

彭聃龄《普通心理学》第06章记忆
➢ 习惯化和敏感化
习惯化
敏感化
坎德尔用海兔证明,短期记忆与长期记忆均发生在突触部位。
➢ 学习与连接感觉神经细胞和产生保护性反射肌群活化的神经细 胞之间的突触加强有关。较弱的刺激形成短期记忆,一般持续 数分钟到数小时。“短期记忆”的机制是由于离子通道受影响, 使更多的钙离子进入神经末梢。由此,导致神经突触释放更多 的神经递质,从而使反射加强。
长时程增强(long-term potentiation,LTP):信息贮 存过程中突触效应增强的客观电生理指标
➢ 突触前神经元受到短时间的快速重复刺激后,在突触 后神经元快速形成的持续时间较长的突触后兴奋电位 的增强,表现为潜伏期缩短、幅度增高、斜率加大。
在海马的脑片上给Schaffer侧支单个的脉冲刺激,在 CA1神经元上可记录到兴奋性突触后电位;然后给 Schaffer侧支强直刺激(50-100个100HZ的电脉冲), 再用单个脉冲刺激时,引起的兴奋性突触后电位比强 直刺激前大的多。这种增强现象可持续数小时或几天。 这种增强的现象称为长时程增强。
➢ 按照内容和加工方式等又可以划分为多重记忆系 统。
➢ 二者如何整合?
Tulving(1995): SPI模型——将记忆过程和记忆系统两种分
类方法进行了整合。
➢ SPI分别指序列(serial)、平行(parallel)和独立(independent)。 ➢ 首先,信息的编码是序列进行的,一个系统的输出信息可以成为其
➢ 当外界刺激作用环路的某一部 分时,回路便产生神经冲动。 刺激停止后,这种冲动并不立 即停止,而是继续在回路中往 返传递并持续一段短暂的时间。
➢ 反响回路可能是短时记忆的生 理基础。
白鼠跳台实验 (Jarcik 等):反响 回路可能存在

《心理学教程》:记忆表象

《心理学教程》:记忆表象

表象分记忆表象和想象表象两类。

通常讲的表象,是记忆表象的简称。

(⼀)什么是表象表象是保持在记忆中的客观事物的形象,即当感知过的事物不在⾯前时在脑中再现出来的形象。

如,我们每⼀个同学,在头脑⾥可以呈现出⽗母的形象、⾃⼰房间的布局及各种⽤品的模样等等。

这些都是记忆表象。

表象与感知种类⼀致,可分为视觉表象、听觉表象、运动觉表象等。

(⼆)表象的特征1.形象性表象是过去感知觉留下的形象,所以它和感知觉⼀样,具有形象性,或者说具有直观的性质。

但是由于表象所反映的事物不在⾯前⽽是保存在记忆中的,所以它反映的是事物的⼤体轮廓和⼀些主要特征,没有感知时所得到的形象那么鲜明、完整和稳定。

2.概括性表象是经多次感知积累⽽成的产物。

它反映着同⼀事物或同⼀类事物在不同条件下所经常表现出来的⼀般特性,所以它具有概括性。

例如,母亲的表象⼀般不是某次烫着头发、穿着棉袄、讲着故事的形象,也不是另⼀次梳着发髻、穿着裙⼦、烹调时的形象,⽽是从母亲经常表现的⼀些特征中概括出来的:慈和、勤劳、⾃强不息等⼀般形象。

表象的概括是运⽤形象所做的概括,它混杂着事物的本质属性和⾮本质属性,不同于抽象思维的概括。

(三)表象的作⽤1.表象是感性认识过渡到理性认识的桥梁表象的积累和丰富对⼈的记忆活动、思维活动和想象活动都起着重要的作⽤。

据推测,在⼈们的记忆中,语⾔信息量与形象信息量的⽐是1∶1000,也就是说,过去感知过的事物在回忆时,多数以表象的形式出现。

如,在回忆时,“树”在头脑中的形象就可能是杨树、柳树、柏树、松树,它⼜可能是⼤⼩不同、形状各异的树。

从这个意义上讲,有了表象也就有了记忆。

表象的形象性和概括性,使⼈们可以利⽤表象进⾏想象活动和思维活动。

⼩学低年级⼉童的抽象思维尚未充分发展,因此,在他们的认识活动中,表象的作⽤尤为重要。

2.表象是正确识别外界事物的参照物在⼤⼲世界中,⼈是怎样从众多的事物中把⾃⼰已经认识过的事物识别出来的呢?就是靠的表象。

普通心理学基础讲义 第六章 记忆

普通心理学基础讲义 第六章 记忆

第六章记忆一、记忆概述(选择、简答、论述)二、感觉记忆(选择)三、短时记忆与工作记忆(选择、简答)四、长时记忆(选择、简答)五、遗忘(选择、简答)一、记忆概述(选择、简答、论述)1、记忆的含义记忆是在人的头脑中积累和保存个体经验的心理过程,也是人脑对外界输入的信息进行编码、存储和提取的过程。

2、记忆的过程(1)传统心理学观点记忆包括:识记、保持和回忆。

记忆从识记开始,识记是学习和取得知识经验的过程;知识经验在大脑中储存和巩固的过程叫保持;从大脑中提取知识经验的过程可以表现为回忆,也可以表现为再认。

(2)认知心理学观点记忆包括编码、储存和提取。

记忆过程的上述三个环节是密切联系不可分割的。

3、记忆的种类(1)根据信息保持时间的长短可分为感觉记忆、短时记忆和长时记忆①感觉记忆当客观刺激停止作用以后,感觉信息在一个极短的时间内被保存下来的记忆。

储存时间大约为0.25秒~2秒。

②短时记忆是感觉记忆和长时记忆的中间阶段,保持时间大约为5秒-1分钟,它的容量有限,大约为7±2个单位。

③长时记忆是指信息经过充分和有一定深度加工后,在头脑中长时间保存下来。

储存时间很长,从一分钟以上到甚至终生。

容量没有限制。

(2)图尔文按照长时记忆储存的内容分为情景记忆和语义记忆①情景记忆自己亲身经历过的,有时间、地点和情节的事件的记忆。

受一定的时间和空间的限制,容易受到干扰,记忆不够稳定。

②语义记忆又叫语词—逻辑记忆,是用语词概括的各种有组织的知识的记忆。

不易受到各种因素的干扰,比较稳定,提取也比较容易。

(3)按照提取时是否需要意识参与可分为内隐记忆和外显记忆①内隐记忆内隐记忆是个体并没有意识到,过去的经验却对当前的活动产生了影响,又叫自动的、无意识的记忆。

②外显记忆外显记忆是在意识的控制下,过去经验对当前作业产生的有意识的影响,又称受意识控制的记忆。

内隐记忆和外显记忆的表现有以下差别:①加工深度对刺激项目的加工深度并不影响内隐记忆,却对外显记忆有明显的影响。

消费者行为学第六章 消费者的学习与记忆

消费者行为学第六章 消费者的学习与记忆
由中国这个词引起的正面情况反映会由非常可乐品牌名称引起即使你不在意某个广告背景广告歌曲所引发的正面情感反应也会由广告的品牌名称所引起操作条件反射如果一种反应被给予强化人倾向于在以后遇到相同情况时重复做出这种反应购买某西服后受到赞许以后有机会还会购买该品牌消费者不假思索就买了一种熟悉的豌豆吃起来觉得不错以后他就继续买这种品牌的豌豆映象式机械学习没有条件作用的情况下将两个以上的概念连接起来一个慢跑爱好者仔细阅读了许多他所喜欢的鞋类广告后了解了各种品牌的跑步鞋从未真正考虑过苹果公司广告或产品的消费者知道了该公司生产电脑模式通过观察他人的行为结果或想象某种行为的结果来学习如何行动一个消费者准备买一件超短裙时她会先观察人们对穿超短裙的反应从未真正思考的情况下一个小孩知道了男人不该穿裙子推理思考重新构造或组合已有的信息从而形成新的联系或概念一个人发现磷酸氢钙可以除去冰箱里的异味
二、记忆系统与机制 (二)短时记忆
(一)感觉记忆
(三)长时记忆
1.短时记忆的信息处理活动。 2.短时记忆工具。
1.语义记忆。 2.插曲式记忆。 3.图解式记忆。 4.脚本。
一、名词解释 经典性条件反射、认知学习、渲染性活动、插曲式记忆、高介入学习、映像式机械学习、意象、学习、长期记 忆、低介入学习、保持性复述、模仿、操作性条件反射、脚本、图解式记忆、短时记忆、刺激辨别、刺激泛化、 替代式学习、脉冲 二、选择题 1、在消费者记忆机制里,影响消费者信息提取有哪些因素( )。 A刺激提取的线索 B刺激的连续性 C刺激的代表性 D刺激的熟悉性 2、首位效果属于消费者记忆机制的哪部分( )。 A复述 B编码 C储存 D提取 3、在广告上运用的词语,如““塞外茅台,宁城老窖”,体现了消费者行为学中的( )原理。 A刺激的泛化 B刺激的辨别 C刺激的强化 D刺激的重复 4、下列选项中不是在观察学习过程中所经历的过程是( )。 A有榜样或其示范行为出现的过程 B学习者的注意过程 C消费者的保持过程 D行为的再现过程 5、下列不属于强化作用的是( )。 A正强化作用 B惩罚作用 C负强化作用 D二次性强化作用 6、影响消费者学习强度的因素有( )。(多选) A被学习事物的重要性 B强化的水平或程度 C刺激的重复水平 D产品或商标的表象

认知心理学第6章长时记忆

认知心理学第6章长时记忆
第六章 长时记忆
a
1
第一节 长时记忆概述
第二节 长时记忆的信息编码
第三节 长时记忆的信息存储 第四节 长时记忆中信息状态
的组织
a
2
第一节 长时记忆概述
一、长时记忆的涵义
长时记忆是指信息在人脑中存储一分 钟以上,几天、几月、几年,乃至终身的 记忆。
a
3
二、长时记忆的体系
语义记忆

陈述性记忆
时 记
例如,先让被试看elephant、accordion和 thimble等单词,然后要求被试进行词干补笔, 其中有些词的词干与刚才学过的词干对应,即 ele_____、acc______、thi______,还有些词的 词干与刚才看过的词没有任何联系。
a
34
(2)知觉辨认
是指在实验中,被试首先学习一系 列单词,然后在速视条件下(30毫秒) 辨认学过的单词以及另外一些未学过的 单词。通常的结果是,学过的单词辨认 率显著高于未学过的。
a
37
二、长时记忆中信息存储的检索
(一)回忆:自由回忆和线索回忆 (二)再认 (三)双过程理论
回忆过程包括了对刺激信息的搜索与判断两个
主要的子过程。前者是指在长时记忆中搜索存储 了的刺激信息项目;后者是指对搜索了的刺激信 息项目做出决定,判断是否是自己所要求的刺激 项目。
a
38
感觉记忆、短时记忆和长时记忆的比较
a
32
2.内隐记忆的研究领域
是指由于近期
(1)再学的节省
与某一刺激的接触 而使对这一刺激的
(2)无意识学习(内加隐工学得习到)易化。
(3)启动效应 (4)健忘症病人的内隐记忆
a
33
3.内隐记忆的研究方法

心理学统考章节练习及答案_第六章-记忆

心理学统考章节练习及答案_第六章-记忆

第六章-记忆一、单选题1.为了要记住 "桌子""巧克力"这两个词,而在这两个词中间加上一些 "桌子上放着巧克力"等这样的联系,这是 ( )记忆策略的运用。

A.注意策略B.复述策略C.精细阐述策略D.组织策略2.事先没有预定的目的,也不用任何有助于记忆的方法的记忆叫做 ( )。

A.机械记忆 L B.内隐记忆C.重复记忆D.有意记忆3.学习后立即睡觉,保持的效果往往比学习后继续活动保持的效果更好,这是由于 ( )。

A.过度学习B.记忆的恢复现象C.无倒摄抑制的影响D.无前摄抑制的影响4.记忆过程包括以下几个基本环节 ( )。

A.再认和回忆B.保持和遗忘C.识记、保持和遗忘D.识记、保持、再认或回忆5,在路上遇见小时候的同伴,虽然叫不出他 (她)的姓名,但确认是认识的,此时的心理活动是 ( )。

A.重现B.保持C.回忆D.再认6.在记忆乘法、珠算口诀时采用的编码方式是( )。

A.按语义关系编码B.利用语言的音韵和节律编码C.采用主观组织加工材料D.使用字形编码7.客观刺激停止作用后,感觉信息在一个极短的时间内保存下来的记忆是 ( )。

A.感觉记忆B.短时记忆C.长时记忆D.内隐记忆8.使短时记忆信息得到存储的有效方法是 ( )。

A.引起个体注意B.采取有效的编码C.复述D.睡眠9.斯腾伯格对短时记忆的研究发现,对短时记忆项目的提取采用的是 ( )。

A.平行扫描B.完全系列扫描C.自动停止系列扫描D.继时性扫描10.对输入的信息暂时储存和加工,并与长时记忆中已储存信息发生某种意义上联系的记忆是 ( )。

A.感觉记忆B.短时记忆C.内隐记忆D.工作记忆11.短时记忆的主要编码方式是:A.图像记忆B.声像记忆C.视觉编码D.听觉编码12、早期记忆研究的主要的实验材料为?A、无意义音节B、单词C、句子D、德文字母13、一位亲眼目睹美国9.11事件的妇女到现在头脑中还经常浮现出那悲惨的一幕。

第六章表象

第六章表象

❖ 结果表明 如果让被试“注视”汽艇的尾部,而主试要求确定的是艇首 的旗子,则被试所需的时间较长;如果让被试“注视”汽艇 中部的舱门,主试要求确定的仍是艇首的旗子,则被试所需 的时间较短;但是,当被试注意整个表象时,则没有这种时 间差别。
从表中可以看出,在相同的字母的情况下,当呈现的字
母的大小与表象出的大小相一致时,识别时间快于大小不一 致的,平均起来要快60ms以上。但在不同字母的情况下, 却未发现这种差别。
这个结果说明,在一定的条件下,表象所携带的大小信 息是有利于知觉的。
第一节 表象的性质
一、表象与知觉
❖ 什么是知觉? ❖ 知觉与表象之间什么关系?
第一节 表象的性质
一、表象与知觉
❖ 什么是知觉? ❖ 知觉与表象之间什么关系?
表象与知觉的机能等价说 视觉定位实验(Podgorny和Shepard,1978) 表象对知觉具有一定的促进作用
Hayes(1973)的实验应用A,B,D,E,H,K,R,T等8个 字母。在每次试验前,先用速示器给被试呈现排成一列的4个点, 两个相邻点间的夹角为0.5°,要求被试据此想象某一个正的大写 字母,其大小分为两种:一种是“大的”,即所想象的字母的大 小相当于最外面上下两点的距离;另一种是“小的”,即想象的 字母的大小相当于中间两点的距离。
结果:P146 结论:表象在记忆中具有一定的积极作用
Paivio的实验2
❖ 目的
表象是一个单独的编码系统
❖ 任务
呈现一些卡片,卡片上印着一对图画或一对词,要求被 试判断卡片上的两个物体在真实条件下哪一个更大
Paivio的实验2
❖ 自变量
刺激的大小与实际的关系(与实际相符、与实际不符) 材料性质(图片、语言)

普通心理学第6章记忆(新)

普通心理学第6章记忆(新)
知识经验
二、记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的作用
2.在个体的心理开展中
二、记忆的作用
2.在个体的心理开展中
二、记忆的作用
3. 人的记忆联系着心理活动的过去和现在, 是人们学习、工作和生活的根本机能
三、记忆的分类
〔一〕感觉记忆、短时记忆和长时记忆 根据信息保持时间长短进行的划分。
保持几秒以内, 容量 9,物理
形象编码
▪ When you go to the next page, you will be presented with a series of letters or number across the centre of the screen which will appear for approximately 10 seconds.
布伦达设计的实验
•由于镜像左右颠倒,亨利最开始画得歪歪斜斜,完全无法笔 走直线,但是经过好几天的重复,亨利的表现大为提高,到 最后,他完全可以对着镜子,流畅地画出五角星来。 •他学习的速度虽然比正常人稍慢,可是毕竟能够学会,而且 学会后却并不比别人忘得快——在一年之后,他依然可以较 为流畅地完成这一项任务。
记忆的意义
• 让我们的生活更轻松、更有意义 • 让我们记住学习的内容,并且考个好成绩 • 让我们认识朋友、家人、…… • 让我们能够弹琴、打字、打球…… • 让我们学会语言进行交流 • 让我们成为我们自己 • 连续的记忆构成了“自我〞 • 让人类有进化和知识累计的可能 • 以基因形式储存 • 以知识形式储存 • 以技能形式储存 • ……
推荐阅读 • ?健忘的传奇?——科学松鼠会
超常记忆综合征
• 美国加州有一位42岁的妇女AJ,她记得她从十几岁开始每 天的详尽生活细节。只要提到从1980年开始的任何日期, 她就能立刻描绘出当时她在哪里,在干什么,和那一天的 新闻,人们称她为“活日历〞。

(完整版)心理学统考章节练习及答案第六章-记忆

(完整版)心理学统考章节练习及答案第六章-记忆

第六章-记忆一、单选题1.为了要记住 "桌子""巧克力"这两个词,而在这两个词中间加上一些 "桌子上放着巧克力"等这样的联系,这是 ( )记忆策略的运用。

A.注意策略B.复述策略C.精细阐述策略D.组织策略2.事先没有预定的目的,也不用任何有助于记忆的方法的记忆叫做 ( )。

A.机械记忆 L B.内隐记忆C.重复记忆D.有意记忆3.学习后立即睡觉,保持的效果往往比学习后继续活动保持的效果更好,这是由于 ( )。

A.过度学习B.记忆的恢复现象C.无倒摄抑制的影响D.无前摄抑制的影响4.记忆过程包括以下几个基本环节 ( )。

A.再认和回忆B.保持和遗忘C.识记、保持和遗忘D.识记、保持、再认或回忆5,在路上遇见小时候的同伴,虽然叫不出他 (她)的姓名,但确认是认识的,此时的心理活动是 ( )。

A.重现B.保持C.回忆D.再认6.在记忆乘法、珠算口诀时采用的编码方式是( )。

A.按语义关系编码B.利用语言的音韵和节律编码C.采用主观组织加工材料D.使用字形编码7.客观刺激停止作用后,感觉信息在一个极短的时间内保存下来的记忆是 ( )。

A.感觉记忆B.短时记忆C.长时记忆D.内隐记忆8.使短时记忆信息得到存储的有效方法是 ( )。

A.引起个体注意B.采取有效的编码C.复述D.睡眠9.斯腾伯格对短时记忆的研究发现,对短时记忆项目的提取采用的是 ( )。

A.平行扫描B.完全系列扫描C.自动停止系列扫描D.继时性扫描10.对输入的信息暂时储存和加工,并与长时记忆中已储存信息发生某种意义上联系的记忆是 ( )。

A.感觉记忆B.短时记忆C.内隐记忆D.工作记忆11.短时记忆的主要编码方式是:A.图像记忆B.声像记忆C.视觉编码D.听觉编码12、早期记忆研究的主要的实验材料为?A、无意义音节B、单词C、句子D、德文字母13、一位亲眼目睹美国9.11事件的妇女到现在头脑中还经常浮现出那悲惨的一幕。

第六章 记忆和表象

第六章 记忆和表象

第六章记忆和表象从认识水平的角度说,记忆是从感知过度到思维的中介。

记忆表象正是其中最常见的形式。

现代心理学认为,记忆不是一个单一的过程,而是一个复杂的系统。

本章着重介绍认知心理学对感觉记忆、短时记忆和长时记忆的研究所采用的基本方法和得出的主要结论,但很多问题是仍处在争议之中的。

第一节概述一、什么是记忆记忆是个体对其经验的识记、保持和再现(回忆和再认)。

从信息加工的观点来看,记忆就是信息的输入、编码、储存和提取。

感知过的、思考过的、体验过的和行动过的事物都可以成为个体的经验。

例如,从前见过的人,现在不在面前,我们能想得起他的姿态相貌;见到他时能认得出来,这就是记忆。

不仅感知过的事物能保持于头脑中,而且思考过的问题、理论,体验过的情绪、情感,练习做过的动作都能保持于头脑中。

在生活实践中见过、学过、做过的事情以及体验过的情绪,都可以成为我们的经验而保持在我们的头脑中,在以后生活的适当时候回想得起,或当他们再度出现时能认得出来。

这些都是记忆。

识记、保持和再现是记忆的三个基本过程。

识记是记忆的开初阶段,是获得知识经验的记忆过程。

识记具有选择性。

环境中的各种刺激只有被个体注意才能识记住。

从信息加工的观点来看,识记是信息的输入和编码过程。

在编码时,人试图将当前经验同某一名称相联系。

这一过程通常是自动的迅速的,因而未被意识到。

进一步的编码过程是使新输入的信息同已有的知识经验建立广泛的联系,从而形成知识网络。

保持是识记过的经验在脑中的巩固过程。

从信息加工观点来看,保持就是信息的储存。

储存也是一个积极的过程,储存的信息在内容和数量上都会发生变化。

再现包括回忆和再认。

回忆和再认,是在不同的情况下恢复经验的过程。

经验过的事物不在眼前,能把它重新回想起来的过程,称为回忆。

例如学过的诗歌,我们不看书而把它背出来,就是回忆。

经验过的事物再度出现时,能把它认出来的过程,称为再认。

从信息加工的观点来看,回忆和再认是提取信息的过程。

普通心理学第六章记忆知识梳理

普通心理学第六章记忆知识梳理

第六章记忆概念:1.记忆:头脑中积累和保存个体经验的心理过程。

人脑对外界输入的信息进行编码、储存、提取的过程。

2.编码:人获得个体经验的过程。

编码有不同层次或水平,以不同形式存在,主要有视觉的、听觉的和语义的编码。

3.知识的表征:知识的储存。

把感知过的事物、做过的动作、思考过的问题等,以一定的形势保持在人的头脑中。

4.精确的复述:把要记住的内容和已有的知识经验联系起来。

是存储信息最有效的方法。

5.提取:从记忆中查找已有信息的过程。

(记忆的好坏通过信息的提取表现出来)基本形式:再认和回忆。

6.长时记忆:储存时间在1分钟以上的记忆,指信息经过充分的和有一定深度的加工后,在头脑中长时间保留下来。

(永久性的储存)7.情景记忆:指人根据时空关系对某个事件的记忆。

(因为受时空限制,信息储存易受到各种因素的干扰,记忆不够稳固、不够确定。

)8.语义记忆:指人对一般知识和规律的记忆,与特殊的时间、地点无关。

(受规则、知识、概念和词的制约,很少受到外界因素的干扰,比较稳定)9.外显记忆(受意识控制的记忆):指个体在意识的控制下,过去经验对当前作业产生的影响。

10.内隐记忆(自动的无意识记忆):指在个体无法意识的情况下,过去经验对当前作业产生的无意识影响。

11.程序性记忆:指如何做事情的记忆,包括对知觉技能、认知技能、运动技能的记忆。

需要多次尝试才能获得。

(不需意识的参与)12.陈述性记忆:指对有关事实和事件的记忆。

可以通过语言传授而一次性获得。

(需要意识参与)13.空间记忆:对有关物体的空间位置、方向等方面的记忆。

14.反响回路:指神经系统中皮层和皮层下组织之间存在的某种闭合的神经环路。

15.长时程增强:指传递信息的神经元和接收信息的神经元之间突触连接强度的增加。

16.感觉记忆(感觉登记):是一种原始的感觉形式,是记忆系统在对外界信息进行进一步加工之前的暂时登记。

编码主要依赖与信息的物理特征。

17.图像记忆:视觉的感觉记忆,指视觉器官能识别刺激的形象特征,并保持一个生动的视觉图像。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Posner的实验支持。

短时记忆的编码方式似乎是随记忆材料而相应 变化的。

莫雷的实验 (1986)
2.短时记忆的容量

短时记忆的信息容量可用组块(chunk)作为单 位来测量。

所谓组块(chunking)是指在编码过程中,将几种水平 的代码归并成一个高水平、单一代码的过程。

(二)感觉记忆的特点和规律


感觉记忆在瞬时间能储存大量的信息。进入感受 器的信息几乎都被储存。 感觉记忆中的信息保持时间很短。视觉信息约在1 秒钟内衰退,听觉信息约在4秒钟内衰退。

感觉记忆中的信息是未经任何加工的,按刺激的 物理特征编码。
感觉记忆中的一部分信息由于模式识别而被传送 到短时记忆中,并在那里赋予它以意义。


2.激素和记忆



近来的研究表明,机体内部的一些激素 (hormone)分泌能够促进其记忆的保持。 麦科夫(Mcgaugh,1983),高德(Gold, 1984) 的研究证明,一定剂量的皮质类固醇、后叶加压 素和肾上腺素等会影响记忆的保持。 为什么?这是因为某些激素能使大脑更好地注意 当前的输入信息,从而加强了记忆的保持。
第六章 记忆和表象

Outline

第一节 概述 第二节 记忆的神经生理机制 第三节 三种记忆系统的特点和规律 第四节 内隐记忆

第一节 概述
(一)什么是记忆
记忆(memoery)是个体对其经验的识记、保持和 再现(回忆和再认)。 从信息加工的观点来看,记忆就是人脑对外界输入的 信息进行编码、储存和提取的过程。


评价:

目前关于暂时神经联系接通机制的研究,主 要集中在神经元水平上和分子水平上探讨。 有一种假说把暂时神经联系的接通看成是在 这条神经通路上的突触发生了某种解剖的或 生化的变化 。但这种假设机制尚缺少明确的 证据。 还没有揭露出痕迹是怎样产生的、脑神经细 胞发生了哪些具体变化。


二、关于记忆的脑细胞机制的假说

二、记忆的作用

记忆提供的知识经验,对解决复杂问题也起着 重要的作用。 在个体的心理发展中,也无不凝结着记忆的痕 迹。 没有记忆和学习,就没有现在的人类文明。


三、记忆的种类
记忆可以从不同角度进行分类。 (一)情景记忆和语义记忆 图尔文(Tulving,1972)根据记忆内容对 时空关系的依存性,将长时记忆分为上述 两类。
(一)反响回路 反响回路(reverberatory circuit)是指神经系统中 皮层和皮层下组织之间存在的某种闭合的神经环路 (neuronal loop)。当外界刺激作用于神经环路的 某一个部分时,回路便产生神经冲动。刺激停止后, 这种冲动并不立即停止,而是继续在回路中往返传递 并持续一段短暂的时间。
一、感觉记忆的特点和规律

感觉记忆也叫感觉登记,是指感觉刺激停止之 后所保持的瞬间映像。 它是人类记忆信息加工的第一个阶段。

(一)关于感觉记忆的研究


1.图像记忆
视觉刺激停止后,视觉系统对信息的瞬间保持叫图像 记忆。 图像记忆的存在是由斯帕林(Sperling,1960)的首 创性实验而被确定的。

通过脑电和神经结构的研究发现,反响回路可能是短 时记忆的生理机制。

贾维克(Jarvik)和艾思曼(Essman)的白鼠跳台实验支 持了这种看法。
(二)突触结构——突出生长假说

有人认为刺激的持续作用,可以使神经元的突 触发生变化。

例如,神经元的轴突末梢增大,树突增多、变长, 突触间隙变窄,突触内的生化变化使相邻的神经 元更易于相互影响等。
(五)形象记忆、运动记忆、情绪记忆和逻 辑记忆
根据记忆的具体内容,可将记忆分为上述四种。 1.形象记忆:是以感知过的事物形象为内容的 记忆。 2.运动记忆:运动记忆是以过去做过的运动或 动作为内容的记忆。 3.情绪记忆:是以体验过的某种情绪和情感为 内容的记忆。 4.逻辑记忆:是以语词、概念、原理为内容的 记忆。


全部报告法 ——回忆4-5个。 部分报告法

据此,斯帕林认为,人的记忆系统存在一种感觉记忆, 它具有相当大的容量,但保存时间十分短暂。输入的 信息这时是以感觉痕迹的形式被登记下来的。
2.声像(余音)记忆

听觉系统对刺激信息的瞬间保持叫声像记忆。 声像记忆的存在是由莫瑞等人(Moray,et al., 1965)仿照斯帕林的部分报告法实验程序而被确 定的。
(二)记忆的环节

识记——记忆的开始环节。是获得知识经验的 记忆过程。从信息加工的观点来看,识记是信 息的输入和编码过程。

保持——保持是识记过的经验在脑中的巩固过 程。从信息加工观点来看,保持就是信息的储 存。
再现——再现包括回忆和再认。回忆和再认, 是在不同的情况下恢复经验的过程。从信息加 工的观点来看,回忆和再认是提取信息的过程。

这种变化可能是长时记忆的神经基础。 来自对白鼠实验的支持。
(三)神经元的生化假说


1.核糖核酸——信息的物质载体说
一些科学家假定,个体记忆是由神经元内的核糖 核酸的分子结构来承担的。 由学习引起的神经活动,可以改变与之有关的那 些神经元内部的核糖核酸(RNA)的细微的化学 结构。就像遗传经验能够反映在脱氧核糖核酸 (DNA)分子的细微结构中一样。 RNA和DNA是记忆的化学分子载体。

一个是直接记忆 ,即输入的信息没有经过进一步的 加工。

另一个是工作记忆,指个人当时注意着的信息,为 现实进行加工、操作服务的记忆过程。
(二)短时记忆的特征
1.短时记忆的编码

储存在短时记忆中的信息,传统的观点认为主要 是语音听觉编码。

康拉德(Conrad,1964)的记忆广度实验。

短时记忆中也存在视觉编码。

达尔文等人(Darwin et al.,1972)对实验方法 作了进一步改进。

声像记忆的消退时间约为4秒钟。
2.声像(余音)记忆
左耳:“2、T、F”,
右耳:“M、5、3”, 头部正中:“X、4、5”。 回忆信号是投影在屏幕上的左、中、右的线条 (部分报告法)。

如果不呈现出指示信号就是要被试把听到的所 有符号都报告出来(全部报告法)。 结果:当听觉刺激呈现后2秒给予回忆信号, 部分报告法的成绩仍优于全部报告法,而当延 迟4秒钟给回忆信号时,这两种方法所得到的 成绩就相同了。
作为一个抽象的模型,SPI没有说明不同系统 的神经解剖结构,但它认为多重记忆系统并行 地存在于不同的脑区中,得到了越来越多研究 的支持。 如斯奎瑞(Squire, 1992)通过对动物的试验, 以及遗忘症病人和正常被试的陈述性记忆和程 序性记忆的大量研究,发现,这两种记忆不仅 存在着非常显著的分离现象,相对应的脑解剖 区域也不同。
(三)SPI理论


由Tulving , 1995; Squire, 1992提出。 SPI 是串行(serial)、并行(parallel)和独立 (independent)三个英文单词的首字母,这三个词 集中说明了多重记忆系统之间的关系。 SPI理论认为,记忆系统是由多个执行特定功能的记 忆模块构成的。这些记忆模块的关系表现为两个方面:

其一,信息以串行的加工方式进入记忆系统,在一个记忆模 块中的编码依赖于某些其他功能模块中信息加工是否成功。 也就是说,一个记忆模块的输出提供给另外模块的输入; 其二,信息以并行的方式存储在各个特定的记忆模块中,这 样提取一个子系统的信息就不会牵连其他的子系统,各个子 系统之间是相对独立的。

第二节 记忆的神经生理机制
一、巴甫洛夫条件反射理论的假说
基本观点:

根据巴甫洛夫条件反射理论,记忆被认为是在大脑皮质 上暂时神经联系的接通(形成)、巩固和恢复(再活 动)。 暂时神经联系的接通(形成),就是识记。 暂时神经联系一经形成便会在大脑皮质中留下痕迹;这 些痕迹因受到强化而得到巩固,因不再强化而消退。这 就是保持和遗忘。 回忆和再认则被认为是暂时神经联系的痕迹在一定条件 下的重新活动。
四、记忆表象
(一)什么是记忆表象
记忆表象也叫表象(image)。是指在头脑中出 现的关于事物的形象。 从信息加工的角度讲,表象是物体或事件的一种 知识表征,这种表征具有鲜明的形象性。
(二)表象的特征
1.表象的直观性

儿童中可能发生一种 “遗觉象”(eidetic image)。
2.表象的概括性

记忆
陈述性记忆(外显) 程序性记忆(内隐)
事实
事件
技能 启动 和习惯 效应
简单的经典 非联想 条件反射 学习
情绪 骨骼肌 反应 反应 内侧颞叶 间脑
纹状体 新皮质 杏仁核 小脑 反射通路
长时记忆的分类及相应的脑结构 Larry et al., 1995
第三节 三种记忆系统的特点和规律
最早提出记忆有三种存储信息 系统的是美国的心理学家阿特金森 (R.C.Atkinson)。

信息从感觉记忆进入短时记忆的条件:

其一是注意。 其二是模式识别。

所谓模式识别就是从感觉记忆向短时记忆传递信息 并赋予它意义的过程。 模式是指刺激的形貌、类型,识别则是以以往学到 的经验为基础,对该刺激进行的初步认识。

二、短时记忆的特点和规律 (一)短时记忆的概念 短时记忆是指信息在头脑中保持的时间一般不 超过一分钟的记忆,是信息从感觉记忆到长时 记忆之间的一个过渡环节。 短时记忆一般包括两个成分:
三、记忆的脑结构学说
(一)记忆的脑定位说


法国医生布洛卡(Broca, 1860)就提出了脑机能 定位的思想,即定位说(localizationism),认 为脑的机能都是由大脑的一些特定区域负责的, 记忆也不例外。 对记忆脑定位说的支持 。潘菲尔德(Penfield, 1952,1963) ,科恩(Cohen,1968)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