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完长征的婴儿》教案(附板书)
沪教版四年级语文上册教案“走”完长征的婴儿
沪教版四年级语文上册教案“走”完长征的婴儿【教学内容】:《走》完长征的婴儿【教学目标】:1.情感目标通过学习长征的历史,引导学生学会尊重历史、了解历史、热爱祖国,并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感。
2.认知目标①了解长征的历史背景,了解毛泽东思想的相关内容。
②理解诗歌的意义,体会诗歌的情感和思想。
③通过课本中的故事和诗歌,加深对边疆人民奉献和不畏牺牲精神的了解,弘扬民族团结和国家大义。
3.技能目标通过学习本节课,使学生具有:①观察、感受、评价文本的能力。
②朗读诗歌的能力。
③提高学生的口头表达与听取他人的表达的能力。
【教学重点】:1.认识长征的历史背景,了解毛泽东思想的相关内容;2.通过课本中的故事和诗歌,加深对边疆人民奉献和不畏牺牲精神的了解,弘扬民族团结和国家大义。
【教学难点】:1.体会诗歌的情感和思想;2.边疆人民奉献和不畏牺牲精神的教育。
【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1.课前播放音乐《没来由的忧伤》2.引入课题:今天我们要学习的课文是《走》完长征的婴儿,你们知道长征是什么吗?了解一下长征的历史背景。
(教师在黑板上写下“长征”,请学生主动讲述自己所了解到的内容)二、阅读(20分钟)1.请学生认真阅读《走》完长征的婴儿,并注重理解长征的历史背景。
2.请学生回答一下问题:(1)婴儿的妈妈去了哪里,留下婴儿自己独自面对危险和欺凌?(2)诗歌的意义是什么?在哪些地方表现出来?(3)你从中体会到了什么?三、诗歌欣赏(15分钟)1.请学生完整朗读一遍《走》完长征的婴儿。
(教师可以提前选几个同学来朗读)2.请学生单独朗读一遍,注意把握语音语调,感受诗歌情感。
(教师可以在学生朗读完后,对学生的语音语调给予点评)3.请学生共同欣赏一下别人的朗读。
(教师可以选几位同学,让他们朗读诗歌,由其他同学评议其朗读的好坏,欣赏学习当中的互动交流)四、情感互动(15分钟)1.谈谈你对边疆的认识和印象。
2.请同学讲述一下你们身边有哪些人在平凡的工作中,为国家为社会做出过突出贡献,让我们一起为他们点一根小蜡烛,表达我们的感恩之心。
《走完长征的婴儿》教案设计
《走完长征的婴儿》教案设计第一章:课程概述1.1 课程目标让学生了解长征的历史背景、过程和意义,通过讲述一个婴儿在长征中的成长故事,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怀和历史责任感。
1.2 教学对象五年级学生1.3 教学方法讲述、讨论、观看视频、小组合作等第二章:教学内容2.1 教材分析《走完长征的婴儿》是一部以长征为背景的小说,通过讲述一个婴儿在长征中的成长故事,展现了长征精神的伟大。
2.2 教学内容第一课时:介绍长征的背景和过程第二课时:讲述婴儿在长征中的成长故事第三课时:讨论长征精神的意义第四课时:观看长征相关视频,加深对长征的了解第五课时:小组合作,制作长征主题的手抄报第三章:教学过程3.1 第一课时导入:引导学生回顾已学过的有关长征的知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讲述:介绍长征的背景和过程,让学生了解长征的历史意义。
互动:学生提问,教师解答,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长征。
3.2 第二课时导入:引导学生进入故事情节,引发学生对婴儿在长征中成长的好奇心。
讲述:讲述婴儿在长征中的成长故事,让学生感受长征精神的伟大。
互动:学生分享感受,教师引导学生体会长征精神的意义。
3.3 第三课时导入:引导学生思考长征精神对现代社会的启示。
讨论:分组讨论长征精神的意义,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
3.4 第四课时观看视频:播放长征相关视频,帮助学生更直观地了解长征的历史场景。
互动:学生分享观后感,教师引导学生深入思考长征精神。
3.5 第五课时导入:引导学生回顾本节课所学内容,激发学生的创作欲望。
小组合作:分组制作长征主题的手抄报,让学生动手实践,巩固所学知识。
展示:各组展示手抄报作品,教师进行点评和鼓励。
第四章:教学评价通过课堂互动、手抄报制作和课后作业等方式,评估学生对长征知识的掌握程度以及长征精神的理解。
第五章:教学资源教材《走完长征的婴儿》、长征相关视频、手抄报制作材料等。
第六章:教学建议建议教师在授课过程中,注重引导学生参与互动,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在讨论环节,鼓励学生发表自己的观点,培养学生的思辨能力;在课后,鼓励学生进行延伸阅读,加深对长征的了解。
2019年沪教版语文四年级上册优质课教案“走”完长征的婴儿.
“走”完长征的婴儿教学目标:1、默读课文,归纳课文中记叙的长征途中四个事例。
2、了解长征途中的艰难困苦,体会老一辈革命家的坚定的信念。
教学重难点:归纳课文中记叙的长征途中四个事例;体会老一辈革命家的坚定的信念。
教学准备:了解长征和长征中老一辈革命家的坚定的信念走出了草地教学过程:(一)、启发谈话1、知道长征吗?(简介长征)2、今天,我们学习《“走”完长征的婴儿》,质疑。
(二)、学习课文1、初步读课文,你有不理解的词语要提出吗?词语:疑惑(心里不明白,困惑)报捷(报告胜利的消息)奄奄一息(只剩下微弱的气息)风雪交加(风和雪一齐袭来)2、了解课文第一小节中“我”、“她”、“贺捷生”它们之间是什么关系?3、理解第一小节最后一句话。
作者采访贺龙的女儿贺捷生,是贺捷生奶奶向“我”叙述了“走”完长征的婴儿这件事。
4、再读课文2-6小节。
想一想我是怎样的情况下,“走”完长征的路?遇到了那些事?(1)1935年11月19日,刚刚诞生18天贺捷生被母亲背在身上,随红军开始长征。
(2)有一次过封锁线,为了不暴露部队,妈妈用衣服捂住贺捷生的头,她险些丢了小命。
(3)一次突围后,父亲发现裹在怀里的贺捷生丢了,幸亏被老乡捡到了,她才回到了父母身边。
(4)过草地是,贺捷生奄奄一息,大人们为她准备了“棺材”——一块白布,单她生命力强得出奇,终于走出了草地。
5、想一想,贺捷生奶奶“走”长征遇到了那些困难,再读课文(用叙事的方式讲述贺捷生奶奶“走”长征之路。
)6、课文最后小节讲什么?(三)、你读了课文以后有什么感想?(老一辈革命家的坚定的信念)(四)、将一讲,你知道的红军长征中的故事。
小组之间交流、推荐代表说故事板书:12“走”完长征的婴儿诞生18天开始长征过封锁线险些丢命怀里丢了老乡捡到生命力强“走”出草地作业:1、抄写部分词语。
2、摘抄或讲述一个红军长征中的小故事。
在概括时,我先指导学生找到每个事例相对应的小节,然后对每小节的内容进行归纳。
《走完长征的婴儿》教案设计
《走完长征的婴儿》教案设计第一章:教案概述1.1 教案目的:本教案旨在通过阅读《走完长征的婴儿》这本书,让学生了解长征的历史背景、经过和意义,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怀和历史意识。
1.2 教学对象:适用年级:小学四年级1.3 教学内容:本章节主要介绍长征的背景和起因,让学生初步了解长征的历史背景。
第二章:教学重点与难点2.1 教学重点:长征的背景和起因长征的重要性和历史意义2.2 教学难点:长征的详细经过和重要事件学生对于长征历史意义的深入理解第三章:教学方法与手段3.1 教学方法:讲授法:讲解长征的背景和起因讨论法:引导学生讨论长征的重要性和历史意义小组合作:让学生分组研究长征的详细经过和重要事件3.2 教学手段:图书资料:提供相关的历史资料和图片,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长征的历史背景多媒体教学:使用PPT、视频等多媒体教学手段,生动展示长征的经过和重要事件第四章:教学过程设计4.1 导入:引导学生回顾中国的革命历史,引出长征的话题提出问题,激发学生的兴趣和思考:“你们知道什么是长征吗?为什么会有长征的发生?”4.2 教学内容展示:讲解长征的背景和起因,提供相关的历史资料和图片引导学生关注长征的重要性和历史意义4.3 小组合作:将学生分成小组,让他们合作研究长征的详细经过和重要事件引导学生通过讨论、研究等方式,深入理解长征的历史意义引导学生反思长征的历史意义,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怀和历史意识第五章:作业设计与评价5.1 作业设计:让学生写一篇关于长征的作文,表达自己对长征的理解和感受让学生制作一份关于长征的手抄报,展示自己对长征的了解和认识5.2 评价方式:学生自评:让学生对自己的作业进行自我评价,反思自己的学习过程和成果同伴评价:让学生互相评价对方的作业,促进学生之间的交流和学习教师评价:教师对学生的作业进行评价,给予肯定和建议,激发学生的学习动力和兴趣。
第六章:教学延伸活动6.1 活动设计:组织一次长征主题的班会,让学生分享自己对长征的理解和感受开展一次长征故事比赛,让学生通过讲述长征故事,深入理解长征的历史意义6.2 活动意义:增强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和表达能力加深学生对长征历史意义的理解和认同,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怀第七章:教学反馈与调整7.1 反馈方式:学生反馈:通过问卷调查、访谈等方式,收集学生对教学的反馈意见同伴反馈:让学生互相评价教学过程和教学效果,提供改进建议教师自我反思:教师对自己教学过程中的优点和不足进行反思,提出改进措施7.2 调整策略:根据学生反馈和同伴评价,调整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使之更符合学生的需求和兴趣针对教学过程中的问题,进行针对性的辅导和指导,提高教学效果第八章:教学资源整合8.1 资源类型:历史文献:提供相关的历史文献和资料,帮助学生更深入地了解长征的历史背景和经过网络资源:利用互联网资源,提供更多关于长征的图文和视频资料,丰富学生的学习渠道8.2 资源整合:结合学校图书馆和网络资源,整合长征相关的历史资料和多媒体资源建立长征教育资源库,方便教师和学生随时查阅和使用9.1 反思内容:教师和学生进行面对面的交流和反馈,共同探讨如何改进教学和学习方法第十章:教学评价与反馈10.1 评价指标:教学内容:评价教学内容是否全面、准确地传达了长征的历史知识和精神内涵教学方法:评价教学方法是否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思考能力教学效果:评价学生的学习成果和对长征历史意义的理解程度10.2 反馈与改进:根据教学评价结果,教师对自己的教学进行反思和调整,提高教学质量和效果学生对自己的学习进行反思和调整,提高自己的学习能力和效果。
《走完长征的婴儿》的教学教案
《走完长征的婴儿》的教学教案第一章:教案概述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长征的历史背景和意义。
2. 培养学生对红军长征的敬意和爱国情怀。
3. 引导学生思考长征精神对当代的启示。
教学重点:1. 长征的历史背景和意义。
2. 红军长征的艰苦历程和英勇事迹。
3. 长征精神对当代的启示。
教学难点:1. 长征的历史事件和人物的记忆。
2. 对长征精神的理解和应用。
教学准备:1. 教材《走完长征的婴儿》。
2. 相关的历史资料和图片。
3. 教学设施如黑板、投影仪等。
教学过程:1. 引入:简要介绍长征的历史背景,引起学生兴趣。
2. 讲解:详细讲解长征的经过和重要事件,引导学生了解长征的艰苦历程和英勇事迹。
3. 讨论:分组讨论长征精神对当代的启示,引导学生思考长征精神对个人成长和社会发展的意义。
4. 总结:总结长征的历史意义和长征精神的重要性,强调学生应该学习和传承长征精神。
第二章:长征的背景和起因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长征的背景和起因。
2. 培养学生对长征历史事件的关注和理解。
教学重点:1. 长征的背景和起因。
2. 红军长征的动机和目的。
教学难点:1. 长征背景的历史知识和人物的记忆。
2. 对长征起因的理解和分析。
教学准备:1. 教材《走完长征的婴儿》。
2. 相关的历史资料和图片。
3. 教学设施如黑板、投影仪等。
教学过程:1. 引入:简要介绍长征的历史背景,引起学生兴趣。
2. 讲解:详细讲解长征的背景和起因,引导学生了解红军长征的动机和目的。
3. 分析:分析长征背景下的社会环境和政治形势,引导学生理解长征的重要性和必要性。
4. 讨论:分组讨论长征起因对个人成长和社会发展的影响,引导学生思考长征背景对当代的启示。
5. 总结:总结长征背景和起因的重要性,强调学生应该关注历史背景对个人和社会的影响。
第三章:长征的艰苦历程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长征的艰苦历程。
2. 培养学生对红军长征的敬意和爱国情怀。
教学重点:1. 长征的艰苦历程和重要事件。
《走完长征的婴儿》教案设计
《走完长征的婴儿》教案设计第一章:教学目标与内容一、教学目标1. 了解长征的历史背景和意义。
2. 掌握故事《走完长征的婴儿》的主要情节和人物。
3. 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和文学鉴赏能力。
4. 引导学生理解长征精神,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和坚韧不拔的品质。
二、教学内容1. 长征的历史背景介绍。
2. 故事《走完长征的婴儿》的阅读与分析。
3. 长征精神的教育和团队合作的实践。
第二章:教学资源与准备一、教学资源1. 长征的历史资料和图片。
2. 故事《走完长征的婴儿》的文本或电子书。
3. 教学视频或纪录片关于长征的资料。
二、教学准备1. 教室环境布置,设置长征主题的展览或图片。
2. 准备故事文本或电子书,提前发给学生。
3. 准备教学视频或纪录片,提前预习。
第三章:教学过程与方法一、教学过程1. 导入:介绍长征的历史背景,引起学生兴趣。
2. 阅读故事:学生自主阅读《走完长征的婴儿》,理解故事情节和人物。
3. 讨论与分享:学生分组讨论故事的理解和感受,分享自己的观点。
4. 教学视频或纪录片观看:观看关于长征的视频或纪录片,加深对长征的理解。
5. 实践活动:分组进行团队合作游戏,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能力。
6. 总结与反思:学生总结长征的精神和团队合作的重要性,进行反思。
二、教学方法1. 讲授法:介绍长征的历史背景和故事情节。
2. 自主阅读法:学生自主阅读故事,培养阅读兴趣和能力。
3. 讨论法:学生分组讨论,培养口头表达和思维能力。
4. 观看教学视频或纪录片:直观地了解长征的历史,增强学习效果。
5. 实践活动:团队合作游戏,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团队合作精神。
第四章:教学评价与反思一、教学评价1. 学生阅读理解测试:评估学生对故事情节和人物的掌握程度。
2. 小组讨论评估:评估学生在讨论中的表现和团队合作能力。
3. 学生反思报告:评估学生的反思能力和对长征精神的理解。
二、教学反思1. 教师对自己教学过程的反思,包括教学方法的运用和学生的反应。
《走完长征的婴儿》的教学教案
《走完长征的婴儿》的教学教案一、教案简介本教案以小说《走完长征的婴儿》为主题,通过五个章节的内容,引导学生了解长征的历史背景、感受长征的艰辛历程、领略长征精神,并引导学生思考长征对于当代的意义。
本教案适用于初中阶段学生,通过讲解、讨论、写作等多种教学手段,帮助学生深入理解长征的历史和精神内涵。
二、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了解长征的背景、历程和重要事件。
掌握长征路上的艰辛和挑战。
理解长征精神的时代价值。
2. 过程与方法:通过阅读、讨论、写作等方式,深入理解长征的历史和精神。
学会从不同角度分析长征的历史意义。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对长征精神的尊重和崇敬。
激发学生对国家、民族的责任感和使命感。
三、教学内容第一章:长征的背景1. 教学目标:了解长征的历史背景,掌握长征的原因和意义。
2. 教学内容:介绍长征的背景,包括红军的困境、国民党的围剿等。
3. 教学方法:讲解、阅读、讨论。
第二章:长征的历程1. 教学目标:掌握长征的历程,了解长征路上的艰辛和挑战。
2. 教学内容:介绍长征的历程,包括重要战役、困难时刻等。
3. 教学方法:讲解、阅读、讨论。
第三章:长征的重要事件1. 教学目标:了解长征过程中的重要事件,如四渡赤水、过大渡河等。
2. 教学内容:介绍长征过程中的重要事件,以及这些事件的意义。
3. 教学方法:讲解、阅读、讨论。
第四章:长征精神1. 教学目标:理解长征精神的时代价值,培养学生的责任感和使命感。
2. 教学内容:分析长征精神的特点和内涵,探讨长征精神在当代的意义。
3. 教学方法:讲解、阅读、讨论。
第五章:长征的意义1. 教学目标:从不同角度分析长征的历史意义,引导学生思考长征对国家、民族的影响。
2. 教学内容:分析长征的历史意义,包括政治、军事、思想等方面的影响。
3. 教学方法:讲解、阅读、讨论。
四、教学评价通过课堂讲解、学生讨论、写作练习等方式,对学生的知识掌握、思考能力和价值观进行评价。
四年级上语文教案-12、“走”完长征的婴儿-沪教版
交流,体会承上启下的作用
学习写法,有助于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
板书设计:12、“走”完长征的婴儿
(经历) (贺捷生)
↓
取之不尽的精神财富
教学时,让学生在熟读课文的基础上,指导学生用“什么时候(什么情况下),谁做了一件什么事,结果如何”的句式来简要说说课文中的四个事例。
在学生充分了解课文的内容后,又让学生重点理解课文最后一节:思考两个问题:“走”为什么加引号?怎样理解“这段经历成为她一生取之不尽的精神财富”?学生的概括能力和理解不够,组织句子的能力还需加强。
读句,理解
为什么说这段经历成为她一生取之不尽的精神财富?
齐读这一节,交流对此句的理解。
体会老一辈革命家的坚定的革命信念。
四、学习方法
五、布置作业
1.朗读全文,思考删除第三节,你觉得有什么不妥?为什么?
2.学习了本文,你觉得还有什么可以借鉴的地方?交流
1、拓展:想像不满一岁的贺捷生奶奶在过长征时还会遇到什么困难?又是怎么克服的?(提高)
教学过程
时间
教学环节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一、引入,揭题
出示课题
课பைடு நூலகம்质疑,婴儿是谁?
齐读课题
理解“走”为什么加上引号,读读贺捷生奶奶的自述。
抓住关键词,引领全文
了解认识主人公是贺龙元帅的女儿,从小就跟着父辈受尽了困苦。
二、默读课文
(2——6)
整体感悟
1.出示要求
不出声,不动唇,边读边思考。
课文介绍了长征途中发生的那几件事?
2.检查
(1)师列标题
(2)理解词“焦急万分奄奄一息”
《走完长征的婴儿》的教学教案
《走完长征的婴儿》的教学教案第一章:课程介绍1.1 课程背景《走完长征的婴儿》是一部描述中国工农红军长征时期的小说,通过一个婴儿的视角,展现了长征的艰辛与奇迹。
本课程以小说为载体,引导学生了解长征历史,感受长征精神,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怀。
1.2 教学目标1.2.1 知识与技能了解长征的历史背景、路线及重要事件。
分析小说中的情节、人物形象以及象征意义。
1.2.2 过程与方法通过阅读、讨论、写作等手段,提高学生的文学素养和历史认知。
学会从不同角度审视历史,培养批判性思维。
1.2.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感受长征精神的伟大,激发学生的爱国情怀。
培养学生在面对困难和挑战时,坚定信念、勇往直前的精神品质。
第二章:教学内容2.1 课文梗概本章主要介绍小说的故事背景、主要人物以及长征的艰辛历程。
通过阅读,使学生对长征有一个初步的认识。
2.2 教学重点与难点2.2.1 教学重点了解长征的历史背景和路线。
分析小说中的情节和人物形象。
2.2.2 教学难点理解小说中的象征意义。
引导学生从不同角度审视历史,培养批判性思维。
第三章:教学方法与手段3.1 教学方法采用问题驱动法,引导学生主动探究。
运用案例分析法,深入剖析小说中的象征意义。
采用小组讨论法,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
3.2 教学手段利用多媒体课件,展示长征的历史图片和视频资料。
发放相关阅读材料,拓宽学生的知识视野。
第四章:教学评价4.1 过程性评价关注学生在课堂讨论、作业完成和实践活动中的表现,评估学生的参与度和进步。
4.2 终结性评价期末进行书面考试,测试学生对长征历史、小说情节和人物形象的理解掌握程度。
第五章:教学计划5.1 第一周:课程介绍与课文梗概阅读介绍课程背景、教学目标和内容。
阅读课文梗概,了解小说故事框架。
5.2 第二周:长征历史背景和路线的学习讲解长征的历史背景和路线。
分析小说中的历史元素和人物形象。
5.3 第三周:小说情节分析分析小说的情节发展,探讨情节与历史的关系。
《走完长征的婴儿》教案设计
《走完长征的婴儿》教案设计第一章:课程导入1.1 教学目标了解《走完长征的婴儿》的故事背景和意义。
引发学生对长征精神的思考和兴趣。
1.2 教学内容介绍长征的历史背景和红军长征的艰苦历程。
引导学生关注长征中红军士兵的坚韧不拔和无私奉献精神。
1.3 教学活动教师通过图片、视频等资料展示长征的艰苦场景。
学生分享对长征精神的理解和感受。
第二章:故事梗概2.1 教学目标理解《走完长征的婴儿》的故事情节和人物关系。
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和理解能力。
2.2 教学内容简述故事的主要情节和角色。
分析故事中的冲突和解决方式。
2.3 教学活动教师讲述故事梗概,引导学生关注故事的转折点和情感变化。
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分享对故事情节的理解和感受。
第三章:角色分析3.1 教学目标分析《走完长征的婴儿》中的主要角色及其性格特点。
培养学生的观察力和分析能力。
3.2 教学内容对故事中的主要角色进行深入分析,包括他们的行为动机、性格特点等。
引导学生关注角色之间的关系和发展变化。
3.3 教学活动教师引导学生观察和分析故事中的角色行为和情感变化。
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分享对角色性格特点的理解和评价。
第四章:主题探讨4.1 教学目标探讨《走完长征的婴儿》所传递的主题和价值观。
引导学生思考长征精神对现代社会的意义。
4.2 教学内容分析故事中的主题元素,如坚韧不拔、团结互助、无私奉献等。
引导学生思考长征精神在个人成长和社会进步中的重要性。
4.3 教学活动教师提出问题,引导学生思考故事中的主题和价值观。
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分享对长征精神的理解和感受。
5.1 教学目标激发学生对长征精神的进一步学习和探索。
5.2 教学内容回顾故事的主要情节和角色特点。
引导学生思考长征精神在个人成长和社会进步中的意义。
5.3 教学活动学生分享对长征精神的感悟和计划如何将其应用到生活中。
第六章:教学方法与策略6.1 教学目标确定适合《走完长征的婴儿》的教学方法和策略。
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体验故事中的长征精神。
小学四年级语文《“走”完长征的婴儿》优秀教学教案
小学四年级语文《“走”完长征的婴儿》优秀教学教案《“走”完长征的婴儿》文中贺捷生回忆了长征过程中,自己从出生到“走”完长征路的四件事,反映了长征途中艰难困苦以及老一辈革命家坚定的革命信念。
下面就是小编给大家带来的小学四年级语文《“走”完长征的婴儿》优秀教学教案,希望能帮助到大家!小学四年级语文《“走”完长征的婴儿》优秀教学教案一教学目标:1、在阅读的过程中独立识记本课生字。
联系上下文理解“围剿”、“奄奄一息”、“衣衫褴褛”等词语的意思。
2、默读课文,能根据提示概括课文中记叙的长征途中四个事例。
3、理解课文最后一句话的含义,体会老一辈革命家的坚定的革命信念。
教学重点和难点:1、归纳课文中记叙的长征途中四个事例,注意人称的变化。
2、理解课文最后一节,知道“走”、“精神财富”在文中的含义。
教学过程:一、揭示课题,了解长征。
1、出示课题,指名读。
2、对课题质疑:什么是长征? 这里的“婴儿”指谁? 婴儿怎么能“走”?说明:抓住课题中的关键词语往往是学生学习课文的途径。
这一环节的设计既培养学生质疑能力,又直接通过关键词的理解进入课文学习。
3、初读课文,解决部分问题。
(1)了解长征。
①读课文,说说你对长征有了哪些了解。
(引导学生重点从课文的第一、二节中找到相关的内容,说说红军为什么要长征,什么时候开始长征,从哪里出发等。
)②交流,出示:1935年11月19日反击“围剿”、保存实力、北上抗日湘鄂川黔革命根据地陕北 # 学习“剿”,读准字音,记住字形。
理解“围剿”。
# 看地图,知道湘鄂川黔的地理位置。
③根据提示说几句话,介绍一下贺龙率领的这支红军部队的长征。
说明:长征对于学生来说比较遥远、陌生。
如何来了解长征呢?课文中为我们提供了相关的信息。
教师要引导学生去读,去找,然后把这些信息进行整合、归纳。
在此基础上,再组织学生进行说话练习。
这样既了解了长征,又训练了语言,不失为一个好方法。
(2)文中的婴儿就是——贺捷生,贺龙元帅的女儿。
12、“走”完长征的婴儿
12、“走”完长征的婴儿教学目标:1、积累并理解词语“襁褓”“围剿”“围追堵截”等词语,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能根据提示概括课文中记叙的长征途中的三件事,并复述其中的内容,体会长征的艰险。
3、理解“走”“精神财富”在文中的含义,感受给予后人的精神滋养。
教学过程:一、揭示课题,初步了解长征和贺捷生:1、板书“长征”:红军长征胜利已经70多年,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一篇有关长征得课文是非常有意义的,让我们怀着崇敬的心情读好这个词。
1)了解长征:①长征路途遥远,所以又称二万五千里长征,打开课本,快速读读课文的第一、二节,你对长征又有哪些了解?(例如:为什么长征,什么时候开始,从哪里出发,最终到达哪里?)②罗列信息:媒体出示:1935年11月19日粉碎“围剿”、保存实力、北上抗日湘鄂川黔革命根据地陕北二万五千里2)根据上述信息,稍作整理,用一段话来介绍一下这支红军部队的长征2、引出主人公:1)在长征途中,发生了许多动人的故事,为我们留下了可歌可泣的红军精神,被后人称之为……板书:取之不尽的精神财富这种精神滋养了一代又一代的人。
今天我们就要走进其中的一个人物,当时她随红军走完长征还只是个襁褓中的婴儿。
板书:婴儿、*理解“襁褓”2)她的名字就是……板书:贺捷生(指导“捷“的书写)3)长征之路十分艰难,许多战士都在长征路上倒下,一个不满一岁的婴儿走完漫漫长征路,最终到达陕北。
补齐课题4)这是神话吗?课文肯定地告诉我们……出示:不,这是事实,千真万确!齐读二、整体感知,简要概括长征途中的四件事:1、自读课文,读准字音,思考一位记者采访了贺捷生奶奶,贺捷生奶奶向记者叙述了她从父母那儿了解的自己在婴儿时“走”完长征的事情,哪几小节写了她告诉记者的内容,你从哪里来看出来的?交流出示:因为记者引用了贺捷生的自述,所以得加引号。
第2-6节每节开头都用前引号,直到贺捷生叙述完毕后才加后引号,这是一种比较特殊的写法。
沪教版四年级语文上册教案走完长征的婴儿
沪教版四年级语文上册教案走完长征的婴儿一、教学目标1.了解长征的基本事实2.了解长征路途中的艰辛和困难3.熟悉长征中涌现出的英雄人物和英雄事迹4.培养学生的爱国精神和对英雄的崇敬之情二、教学重难点1.掌握长征的基本情况和主要路线2.理解长征中涌现出的英雄人物和英雄事迹3.培养学生的爱国精神和对英雄的崇敬之情三、教学准备1.课件2.教案3.相关资料和图片四、教学过程1. 导入环节1.以“长征中的婴儿”为话题,让学生猜测长征中的婴儿是谁(提示:纪念馆、国庆阅兵)2.展示图片让学生了解一下这位婴儿是什么意义2. 学习环节1.让学生打开课件,学习长征的基本情况、主要路线和历程2.推广老红军、红军医院、红军食堂等英雄人物和事迹3.在课件上展示长征路途中涌现的英雄人物和事迹,并介绍其背景和贡献3. 操作环节1.以班为单位或组为单位,让学生根据课件、相关资料和图片,制作一些关于长征的海报2.在海报上展示长征的基本情况、主要路线和历程,以及涌现的英雄人物和事迹4. 总结环节1.让学生分享他们制作的海报2.对长征中的英雄和事迹进行总结,鼓励学生感受并表达对这些英雄事迹的敬意和崇敬之情五、教学效果评价1.以班为单位或组为单位,对学生制作的海报进行评选2.考察学生掌握长征的基本情况、主要路线和历程,以及涌现的英雄人物和事迹的情况3.观察学生表达对英雄事迹的敬意和崇敬之情的情况六、教学反思1.因为时间关系和学生阅读能力的限制,需要加强对长征的篇章理解和背后的深层含义的讲解2.考虑到年级特点,可以增加教学方法和手段的多样性和趣味性,例如组织学生走长征路或查找相关资料、图片进行演讲或制作短视频等。
沪教版四年级语文上册教案“走”完长征的婴儿
沪教版四年级语文上册教案——“走”完长征的婴儿一、教学目标1.了解长征的历史背景和意义。
2.理解长征对中国共产党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3.学习《走完长征的婴儿》这篇文章,培养学生审美意识和鉴赏能力。
4.学会用简洁的语言表达自己的感受和思考。
二、教学重点1.理解长征对中国共产党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2.学习文学鉴赏知识,培养学生对文章的审美能力。
三、教学难点1.了解长征的历史背景和意义。
2.学习如何用简洁的语言表达自己的感受和思考。
四、教学过程(一)引入1.显示文章标题:“走完长征的婴儿”。
2.向学生介绍长征的历史背景,解释文章标题的含义。
3.让学生朗读文章标题。
(二)阅读理解1.教师向学生介绍文章内容和作者。
2.发放文章,让学生看完全文,然后回答以下问题:–长征是什么?–为什么说这个婴儿“走完”了长征?–文章描写的是什么情景?3.让学生阅读文章,了解基本情节和情感。
(三)赏析文章1.学生自由朗读文章。
2.分析文章中的语言、结构和表达方式。
3.小组活动:让学生结合文章的情节和情感,思考以下问题并讨论:–孩子到底有没有到达目的地?–如果已经到达,孩子将拥有怎样的未来?–这个故事对我们的启示是什么?4.指导学生写作:让学生根据自己的思考和感受,写一篇短文,表达对这篇文章的赞美、感受和启示。
(四)总结1.让学生归纳长征的历史背景和意义。
2.学生交流自己的思考和感受。
3.点评几篇优秀的作文。
五、拓展活动1.制作长征的介绍PPT,让学生了解更多有关长征的知识。
2.给学生一些有关长征的书籍,让他们阅读,进一步探究长征的历史背景和意义。
3.前往中国共产党纪念馆、红军长征纪念馆等地,实地感受长征的历史。
六、教学反思本节课旨在通过学习婴儿的长征经历,让学生了解长征的历史背景和意义,并培养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和表达能力。
在教学过程中,我通过多种途径,让学生对文章有了更深刻的理解,学生们也积极的表达了自己的感受和思考。
但是,在教学时,部分学生出现了思维惯性,暂时不能理解文章中的深层次含义,需要在后续的教学中继续加强。
“走”完长征的婴儿 教学设计 教案
教学准备1. 教学目标1、在阅读中自主识字,理解“围剿、奄奄一息、衣衫褴褛”等词语的意思。
2、默读课文,根据提示归纳课文中记叙的长征途中的四个事例。
用“……连……也……”造句。
3、了解课题《“走”完长征的婴儿》中“走”上引号的作用。
4、了解长征途中的艰难困苦,体会老一辈革命家的坚定的革命信念。
2. 教学重点/难点理解“这段经历成为她一生取之不尽的精神财富”的含义,了解长征途中的艰难困苦,体会老一辈革命家的坚定的革命信念。
3. 教学用具课件4. 标签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
1 媒体播放长征图片或红军过雪山时的情景片段。
板书:长征(说说自己了解的“长征”)师述:1934年10月到1936年10月,中国工农红军进行了二万五千里的长征,他们抢渡金沙江,强渡大渡河,飞夺泸定桥,翻越终年积雪的夹金山。
在整整两年中,红军长征转战十四个省,历经曲折,战胜了重重艰难险阻,红军长征的胜利,是人类历史上的奇迹。
2 许多红军战士牺牲在了长征路上,可是一个婴儿却“走”完了长征。
(把课题补充完整)齐读课题。
围绕课题质疑。
(预设问题:婴儿是谁?她是怎样走完长征的?题目上的走为什么加引号?)二、初读课文。
1、带着问题,读读课文。
2、交流读文后自己了解的课文内容。
(1)回答学生提出的问题。
初步解决:婴儿是谁?她是怎样走完长征的?题目上的走为什么加引号?(2)质疑。
(学生可能会问有些小节中为什么只有上引号,没有下引号的问题)(课文是写贺捷生奶奶回忆长征过程中,自己从出生到“走”完长征路的一连串的故事,所以叙述的每一小节有上引号,直到叙述完了以后加上下引号。
)三、研读课文。
(一)默读课文2——6节,想想贺捷生奶奶回忆了长征途中的哪几件事?1、学生自己读文归纳、概括。
2、学生交流:“我”刚出生18天,就被母亲背在身上,随红军开始了长征。
有一次过封锁线,为了不暴露部队,妈妈用衣服捂住“我”的头,“我”险些丢了小命。
突围时,父亲把“我”丢了,幸亏被老乡捡到了,“我”才回到了父母的怀抱。
四年级《“走”完长征的婴儿》教案
四年级《“走”完长征的婴儿》教案四年级《“走”完长征的婴儿》教案在教学工作者实际的教学活动中,往往需要进行教案编写工作,教案是教学蓝图,可以有效提高教学效率。
怎样写教案才更能起到其作用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四年级《“走”完长征的婴儿》教案,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教学目标:1、默读课文,归纳课文中记叙的长征途中四个事例。
2、了解长征途中的艰难困苦,体会老一辈革命家的坚定的革命信念。
教学重点:了解课文中记叙的长征中的四个事例。
教学难点:了解长征途中的艰难困苦,体会了老一辈革命家的坚定的革命信念。
教学过程:一、课题引入,质疑。
1、板书词语:长征(1)读词语(2)简要介绍长征,重点在当时条件的恶劣。
2、板书课题3、读了课题,你有什么疑惑?二、整体感知,初探。
1、读课文,简单了解课文内容。
2、用自己喜欢的方式理解课文中不明白的词语。
正确认读下列词语。
围剿襁褓封锁线颠落消耗严峻奄奄一息取之不尽理解词义:围剿奄奄一息取之不尽3、课题中的婴儿指谁?共介绍了她长征途中几件事?4、分组朗读这四个事例。
三、再读课文,理解。
1、学习概括节意。
(1)朗读课文第3、4小节。
(2)用“什么时候(什么情况下),谁做了一件什么事,结果如何?”的句式简要说说第一个事例。
2、小组学习第2、3、4个事例,概括节意。
3、朗读课文最后一节,思考:“走”为什么要加双引号?有过长征经历的贺捷生奶奶对以后的生活会有怎样的态度?4、总结:长征时,贺捷生只是未满周岁的婴儿,是父母抱着她走完长征的。
她同样经受了生与死、血与火的'考验,而父辈们坚定的革命信念、顽强的革命意志激励着贺捷生。
A齐读课文,进一步体会革命家的坚定信念。
B出示句子“贺捷生奶奶喝着野菜汤“走”完了长征路,这段经历成为她一生取之不尽的精神财富。
”(1)读句(2)思考:①“走”为什么加引号?②如何理解“这段经历成为她一生取之不尽的精神财富。
”这句话。
(因为长征时贺捷生只是未满周岁的婴儿,是父母亲抱着她走完长征路的。
《“走”完长征的婴儿》教学设计
《“走”完长征的婴儿》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积存并明白得词语“襁褓”“围剿”“围追堵截”等词语,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能依照提示概括课文中记叙的长征途中的三件事,并复述其中的内容,体会长征的艰险。
3、明白得“走”“精神财宝”在文中的含义,感受给予后人的精神滋养。
教学过程一、揭示课题,初步了解长征和贺捷生1、板书“长征”。
(1)了解长征● 长征路途遥远,因此又称二万五千里长征,打开课本,快速读读课文的第一、二节,你对长征又有哪些了解?(例如:什么缘故长征,什么时候开始,从哪里动身,最终到达哪里?)● 排列信息媒体出示:1935年11月19日粉碎“围剿”、储存实力、北上抗日湘鄂川黔革命依照地陕北二万五千里(2)依照上述信息,稍作整理,用一段话来介绍一下这支红军部队的长征。
2、板书“婴儿”:(1)板书“贺捷生”。
(2)明白得“襁褓”。
3、补齐课题,媒体出示:不,这是事实,千真万确!(齐读)二、整体感知,简要概括长征途中的三件事。
1、自读课文,读准字音,了解写法,摸索几件事?(1)哪几小节写了她告诉记者的内容,你从哪里看出来的?(2)自读课文2——6小节,摸索:贺捷生告诉了记者几件事,分别是哪几小节写的。
读准:一步不落、着落、奄奄一息、衣杉褴褛2、指名读课文的4——6小节,尝试概括三件事。
(1)指名读4——6小节(2)出示第4节,指导概括● 当时的情形是:过封锁线(是因为包围、追赶、封堵、拦截)发生的情况是:妈妈怕暴露部队,用衣服捂住我的头结果是:险些丢了命。
● 还没有完成,因为要紧是讲贺捷生的事,因此在表述应当用我被妈妈如何样了或我如何样了。
(媒体出示)● “我”字上必须加引号,指的是“贺捷生”。
● 指名读。
(3)依照提示,选择其中一件事概括,并在组内交流。
过封锁线时,为了不暴露部队,“我”被妈妈捂住头,险些丢了命。
突围时,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过草地时,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比较“丢”和“颠落”,用哪个词概括更准确。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走”完长征的婴儿》教案(附板书)
教学目标1、积累并理解词语“襁褓”“围剿”“围追堵截”等词语,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能根据提示概括课文中记叙的长征途中的三件事,并复述其中的内容,体会长征的艰险。
3、理解“走”“精神财富”在文中的含义,感受给予后人的精神滋养。
教学过程一、揭示课题,初步了解长征和贺捷生1、板书“长征”。
(1)了解长征●长征路途遥远,所以又称二万五千里长征,打开课本,快速读读课文的第一、二节,你对长征又有哪些了解?(例如:为什么长征,什么时候开始,从哪里出发,最终到达哪里?)●罗列信息媒体出示:1935年11月19日粉碎“围剿”、保存实力、北上抗日湘鄂川黔革命根据地陕北二万五千里(2)根据上述信息,稍作整理,用一段话来介绍一下这支红军部队的长征。
2、板书“婴儿”:(1)板书“贺捷生”。
(2)理解“襁褓”。
3、补齐课题,媒体出示:不,这是事实,千真万确!(齐读)二、整体感知,简要概括长征途中的三件事。
1、自读课文,读准字音,了解写法,思考几件事?(1)哪几小节写了她告诉记者的内容,你从哪里看出来的?(2)自读课文2——6小节,思考:贺捷生告诉了记者几件事,分别是哪几小节写的。
读准:一步不落、着落、奄奄一息、衣杉褴褛2、指名读课文的4——6小节,尝试概括三件事。
(1)指名读4——6小节(2)出示第4节,指导概括●当时的情况是:过封锁线(是因为包围、追赶、封堵、拦截)发生的事情是:妈妈怕暴露部队,用衣服捂住我的头结果是:险些丢了命。
●还没有完成,因为主要是讲贺捷生的事,所以在表述应当用我被妈妈怎么样了或我怎么样了。
(媒体出示)●“我”字上必须加引号,指的是“贺捷生”。
●指名读。
(3)根据提示,选择其中一件事概括,并在组内交流。
过封锁线时,为了不暴露部队,“我”被妈妈捂住头,险些丢了命。
突围时,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过草地时,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比较“丢”和“颠落”,用哪个词概括更准确。
(5)现在我是记者,你来做贺捷生,请你把从父母那听来的三件事,用简要的语言连起来概括说一说。
(6)引读第三节(媒体出示):天上有——地上有——死亡的威胁来自于敌人的包围、追赶、封堵、拦截,课文所叙述的第一件事和第二件事就分别介绍了红军战士突破敌人的封锁线,突出敌人的包围圈。
然而阻碍红军的还不只是敌人,还有更恶劣的自然环境在考验着战士们的意志。
又值——。
(第三件事,就是描写了过草地时的情景。
)三、复述第六小节,感受长征的艰难1、男女同学分读第六小节。
2、了解红军过草地的情景,体会长征的艰辛。
●认真听、仔细看、用心记。
●同学们听得很认真,看得很仔细,选用用媒体中的词语介绍红军在过草地时遇到的困难。
3、刚才同学们感受到了红军过草地的困难和危险,现在请你把贺捷生是如何“走”过草地的告诉别人,因为要把具体的内容讲出来所以要读熟,并记在心里,同时把草地中的危险与困难也加进你的复述中。
(和小组成员交流交流)四、体会“走”得含义,理解“精神财富”。
1、引读第三节。
2、红军精神是怎样的精神?(这些被贺捷生奶奶统称为——精神财富,而且是——取之不尽的精神财富)3、难怪记者会说——贺捷生奶奶喝着野菜汤“走”完了长征路,这段经历成为她一生取之不尽的精神财富。
(媒体出示,指名读)4、学到这,你对“走”有了什么理解?5、板书:经历6、今年是长征胜利70周年,许多人都重新走上了长征路,想要通过长征来磨砺自己的意志获得精神财富。
虽然我们现在还不能像他们一样亲自走一走长征路,但是我们可以去读读有关长征的书,让书中的故事带你走进长征,感受长征精神吧!板书:14“走”完长征的婴儿(经历)(贺捷生)↓取之不尽的精神财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