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学考 国际金融 第十二章
自考金融理论与实务第12-14章
2.商业银行的业务活动与存款货币的创造 (1)一对概念:原始存款与派生存款 原始存款是指商业银行接受的客户以现金方式存入的存款和 中央银行对商业银行的资产业务而形成的准备金存款。也就 是前面我们所提到的基础货币。 派生存款是指在原始存款的基础上,由商业银行发放贷款等 资产业务活动衍生而来的存款。派生存款产生的过程,也就 是商业银行创造存款货币的过程。
B银行资产 在中央银行的准备金存款 16万元 贷款 64万元
B银行负债
丙客户存款 80万元
C银行资产 在中央银行的准备金存款 64万元
C银行负债 戊客户存款 64万元
商业银行以原始存款为基础发放贷款,经过转账支付又会创造出新的存 款,这就是商业银行创造存款货币的基本原理。
第二节
货币供给
第一节
货币需求
一、货币需求的含义与分析角度 1.货币需求的含义 货币需求是指在一定的资源制约条件下,微观经济主体和宏 观经济运行对执行交易媒介和资产职能的货币产生的总需求 货币需求的含义传递了两个方面的信息: 一是货币需求是一种能力与愿望的统一体; 二是现实中的货币需求不仅仅是对现金的需求,也包括了对 存款货币的需求。
第十二章 货币供给与货币需求
学习目的与要求: 了解货币需求理论的发展脉络 了解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及主要国家对货币层次的划分 理解货币需求的基本含义 理解货币需求的决定与影响因素 理解货币供给的形成机制 理解货币供给的内生性与外生性 掌握货币层次划分的依据与意义
第十二章
第一节
货币供给与货币需求
货币需求
中央银行的负债: ①储备货币。这是中央银行最主要的负债项目之一,主要包 括流通中的现金、商业银行的库存现金、商业银行等金融机 构在中央银行的准备金存款等。 ②发行债券与票据。发行债券与票据也是中央银行的一项负 债业务。 ③政府存款。作为“国家的银行”,中央银行代理收受国库 资金,政府及公共机构的暂时保留或结余的资金形成中央银 行账户上的政府存款。
《国际金融学》课程笔记
《国际金融学》课程笔记第一章:开放经济下的国民收入账户与国际收支账户第一节开放经济下的国民收入账户一、国民收入账户的概念国民收入账户是宏观经济分析的核心工具之一,它系统地记录了一个国家在一定时期内(通常为一年)经济活动的总量和结构,包括生产、收入、支出和积累等各个方面。
二、国民收入账户的构成1. 生产账户- 国内生产总值(GDP):衡量一个国家在一定时期内生产的所有最终商品和服务的市场价值总和。
- 国民生产总值(GNP):GDP加上本国居民在国外生产的净收入,减去外国居民在本国生产的净收入。
- 增加值:生产过程中新创造的价值,等于总产出减去中间消耗。
2. 收入账户- 国民收入(NI):国内生产总值扣除折旧和间接税和企业转移支付,加上政府补助金。
- 个人收入(PI):国民收入扣除公司未分配利润、公司所得税及社会保险税费,加上政府给个人的转移支付。
- 个人可支配收入(DPI):个人收入扣除个人所得税和非税支付。
3. 资本账户- 资本形成总额:一定时期内新增固定资产和存货的总和。
- 资本存量:某一时点上的固定资产和存货的总和。
4. 财政账户- 政府收入:包括税收、非税收入等。
- 政府支出:包括政府购买、转移支付等。
5. 投资储蓄账户- 总储蓄:国民收入减去消费支出。
- 总投资:一定时期内用于增加资本存量的支出。
三、国民收入账户的计算方法1. 生产法(产出法)- 计算公式:GDP = Σ(最终商品和服务的市场价值)- 中间消耗。
- 特点:直接反映经济活动的生产成果。
2. 收入法- 计算公式:GDP = 工资+ 利息+ 租金+ 利润+ 企业转移支付+ 折旧。
- 特点:从收入角度反映经济活动的成果。
3. 支出法- 计算公式:GDP = 消费支出+ 投资支出+ 政府购买+ 净出口。
- 特点:从最终需求角度反映经济活动的成果。
四、开放经济对国民收入账户的影响1. 贸易收支- 进口和出口的变化直接影响净出口,进而影响GDP。
国际金融自学考试教学资料
《国际金融》课程代码0076自学考试教学资料开课对象:国际金融专业(独立本科段)国际贸易专业(专科)学时: 18*4学时课程类别:专业必修课出版社: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课程性质与设置目的:《国际金融》课程是全国高等教育自学考试金融专业独立本科段和国际贸易专业专科必考课程,是为了培养自学应考者在对外经济与对外贸易领域和金融业内就业时所必须具备的有关国际金融方面的基本知识、基本技能和基本理论而设置的一门专业基础课程。
本课程是《货币银行学》、《金融概论》或《财政与金融》课程金融部分的内容在开放经济条件下的扩展和深入。
在世界经济全球化日益深入、我国加入WTO 以及对外开放程度不断提高的今天,作为各种经济活动重要的基础之一,本课程的内容,既作为金融专业所需技能而独立存在的必要性,又是从事对外投资与贸易人员在进行各种涉外经济活动的过程中所需依赖的重要手段之一。
学习本课程的总体目标是:应考者应该能够准确地掌握国际金融中的基本概念(包括相应的英文表示)、国际金融领域内的各种重要的制度安排和国际金融市场的各种交易方式(亦称为国际金融工具),深刻的理解一些重要的国际金融制度变迁对国际金融市场及其国际金融交易的影响,着重掌握各种国际金融工具的原理、相互间的内在联系和区别,为在今后的工作中实际运用各种金融工具奠定扎实的基础;并且,结合《经济学原理》和《宏观经济学》等课程的内容,体会开放经济条件下国际金融对宏观经济的影响和有关国际金融制度选择、政策制定如何成为调节宏观经济均衡的重要途径。
本课程的重点内容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全面反映了国际金融所包含内容的国际收支概述与国际收支平衡表,以及充分反映了国际金融内容之间逻辑关系的国际货币体系的内容和演变过程。
(2)货币在国际金融领域的特殊表现形式——有关外汇、汇率、汇率制度与外汇管制及我国当前外汇管理制度的相关内容。
这是贯穿国际金融从市场到理论全部内容的基础。
(3)国际金融市场的各种交易工具的交易原理及基本作用,应全面掌握各种国际金融交易方式基本的规律、规则和基本的分析方法,并注重其与现实经济活动的结合。
自考00076国际金融(共14章)重、难知识点归纳
第一篇国际金融基础篇第一章国际收支[选择]一国国际收支的状况是按时期来核算的。
[选择]国际收支是统计学中的一个流量概念。
[选择]贸易差额:一国货物进出口规模的对比。
当出口大于进口时,为贸易顺差,反之为逆差。
[选择]净差错与遗漏是为使国际收支平衡表的借方总额和贷方总额相等而人为设置的项目。
[选择]商品与服务出口记人经常项目的贷方。
[选择]会计核算制度的不同是造成狭义国际收支和广义国际收支差异的原因。
[选择]广义的国际收支是当前国际上普遍采用的国际收支概念。
[选择]国际投资收益应记入国际收支平衡表的经常账户。
[选择]储备资产属于我国改变《国际收支手册》标准格式而独立设置的项目。
[选择]编制国际收支平衡表依据的是会计核算中的复式借贷记账法。
[选择]美元是我国国际收支平衡表的记账单位。
[选择]经常项目能对外汇收入汇率起着根本的稳定作用。
[选择]银行手续费属于劳务收支项目。
[选择]国际收支中的主要差额包括贸易差额、经常账户差额、金融账户差额、国际收支差额。
[选择]属于广义国际收支范围的是狭义的国际收支、未结清债权债务、以货币表示的无须货币结清的国际交易。
[选择]储备资产包括货币黄金、外汇、特别提款权、普通提款权。
[选择]属于金融账户中证券投资子项目的是长期债券、中期债券、货币市场工具、衍生金融工具。
[名词、简答]狭义的国际收支:指一国(或地区)在一定时期之内,居民与非居民之间的所有外汇收入和外汇支出的总和。
广义的国际收支:指一国(或地区)在一定时期之内,居民与非居民之间的各种国际经济交易的总和。
广义的国际收支=狭义的国际收支+未结清债权债务+以货币表示的无须货币结清的国际交易。
当前,国际上普遍采用的是广义国际收支的概念。
[名词]国际收支平煎表:国际收支平衡表是指一国对其在一定时期内发生的全部国际经济交易,以货币为单位,按照经济交易的特性设计的账户进行系统的归类后所形成的统计报表。
[判断] 一国货币黄金的增加,应计入储备资产的借方。
《金融学》12章
二、货币均衡与市场总供求均衡
货币供给与市场总需求 货币供给是市场总需求的载体,当货币供给适 当时,货币供求可以保证产出得以出清并充分发挥 其作用。 市场总供给与对货币的需求 市场总供给决定货币需求是出发点。微观主体 的货币需求有其独立性,其总和在实际上并不总是 等于由市场总供给决定的货币需求量。 货币均衡与市场均衡 联系:货币均衡有助于市场均衡的实现; 区别:即货币均衡并不必然意味着市场均衡。
三、对外收支与货币均衡
贸易收支中本币资金与外汇资金的转化
在进出口这个完整过程中,外汇资金与人民币资金不断转换, 人民币资金有两次垫资、两次回流,有可能发生出口盈亏或进口 盈亏。
对外收支与货币均衡
资本收支与本币资金
主要表现为利用外资中的配套人民币资金与还本付息问题。 开放经济下的货币供给 外汇收支对国内货币供给和货币流通的影响,取决于各国所实行 的汇率制度: 固定汇率制度下,商业银行买入或卖出外汇形成本币的扩张或收缩; 中央银行为维系固定汇率而干预外汇市场时则直接影响基础货币投 放。 浮动汇率制度下,外汇收支逆差或顺差可能只是一种短暂现象,不 致引起货币供给量的长期扩张或收缩。当政府为了实现某种政策目 标而在公开市场上买卖外汇时自然会引起货币供给量的扩张或收缩。
三、对外收支与市场均衡
商品进出口对市场总供求的影响
商品出口表示国外对国内商品的需求,构成扩大总需求 的因素;商品进口表示增加国内商品可供量,构成扩大 总供给的因素。 资本流出入对市场总供求的影响 资本流入,会扩大总需求;资本流出,国内投资需求减 少,相应扩大总供给。 非贸易收支对市场总供求的影响 可并入进出口、资本收支两大项的影响
货币均衡与市场总供求均衡
总供给决定货币需求,同等的总供给可有偏大或偏小的货币需求; 货币需求引出货币供给,但不是等量的; 货币供给成为总需求的载体,同等的货币供给可有偏大或偏小的总 需求; 总需求的偏大、偏小,对总供给产生巨大影响; 总需求可以通过紧缩或扩张的政策予以调节,但单纯控制需求,难 以保证实现均衡目标。
王爱俭国际金融概论答案第12章
第十二章国际金融理论一、填空题1.当进出口商品的需求弹性之和时,贬值改善贸易收支。
2.价格—现金流动机制是由提出。
3.吸收论是以为基础,分析开放经济条件下,国民收入各变量和总量对国际收支的影响。
4.根据吸收论,国际收支顺差意味着。
5.汇率超调模型是多恩布什于1976年提出。
这一模型认为,商品市场和货币市场的调整速度是不同的,商品市场的调整速度相对资产市场要。
6.根据货币论,货币需求大于国内的货币供给时,国际收支出现。
7.购买力平价分为和。
8.根据利率平价理论,汇率的远期升贴水率等于。
9.国际收支学说的渊源是。
10.第一代货币危机模型的代表人物是。
二、判断题1.两极汇率制是指采用钉住汇率制或采用浮动汇率制。
()2.多恩布什的超调模型是粘性价格模型。
()3.如果本国利率高于外国利率,则本币在远期将贴水,如果本国利率低于外国利率,则本币将在远期升水。
()4.根据国际收支说,当本国国民收入增加时,进口会随之增加,国际收支会出现赤字,从而导致外汇市场外汇需求大于供给,本币贬值。
()5.根据国际汇率主义模型,当本国利率相对上升时,本币对外汇率上升。
()6. 中间汇率制度使企业忽视汇率风险的防范。
()7. 汇率超调模型认为商品市场和货币市场的调整速度是不同的,资产市场的调整速度相对资本市场要缓慢得多。
()8. 弹性论和吸收论都强调商品市场流量均衡在国际收支调整中的作用,而货币论则强调货币市场存量均衡的作用。
()9. 国际货币主义汇率模型是在购买力平价的基础上,采用现代货币学派的货币供求理论来进一步说明物价水平,这种理论对于说明长期汇率趋势有一定的意义。
()10. 三元悖论是指一个经济体在汇率稳定、独立的货币政策和国际资本流动上,最多可以同时实现其中的两个目标。
()三、单选题1.以下哪个理论是研究的完全竞争条件下的国际资本流动()A、麦克杜格尔模型B、垄断优势理论C、国际生产的内在说D、国际生产的综合说2.以下不是由相关信息占有的不对称状况导致的情况是()A、逆向选择B、道德风险C、羊群效应D、通货膨胀税3.以下是固定汇率理论的优点的是()A、有利于国际收支的调整B、防止通货膨胀的国际传递C、保持经济的均衡状态D、有利于经济的稳定4.以下支持资本管制是最优选择的是()A、名义工资与物价的粘性B、政府对资本收益的征税C、第二代货币危机模型D、政府对某些行业进行保护5.以下不是弹性分析法的假设条件的是()A、贸易商品的供给弹性无限大B、资本自由移动C、贬值前贸易收支处于平衡状态D、国际收支等于贸易收支6.以下哪个理论强调了货币市场存量均衡的作用()A、弹性论B、吸收论C、平价理论D、货币论7.下列哪个不是利率平价理论的缺陷()A、前提条件是资金完全套利,而且资本完全自由流动B、套利资金的供给弹性并非无限大C、忽视了市场投机这一重要因素D、从理论上说明了远期汇率取决于两国货币的相对收益8.汇率超调模型属于哪个汇率理论()A、购买力平价理论B、资产市场说C、利率平价理论D、国际收支说9.下列不属于采用两极汇率制度的原因的是()A、中间汇率制易于导致货币冲击和货币危机的发生B、开放经济条件下的三元悖论C、中间汇率制度使企业忽视汇率风险的防范D、放弃盯住汇率制10.以下不是货币论的政策主张是()A、所有国际收支不平衡都可以由国内货币政策来解决,而不需要改变汇率B、应实行紧缩货币政策,使货币增长与经济增长保持一致的速度C、在货币供给不变的情况下,收入增长和价格上升通过提高货币需求,将会带来国际收支盈余,而利率上升则将通过降低货币需求,导致国际收支逆差D、国内商品和劳务的消费大于生产,必须输入国外的商品和劳务加以弥补四、简答题1.简述两缺口理论。
第12章:国际资本流动与金融危机
这表明国际资本流入会直接或间接地导致国内贷款、消费或投资的增 加。在此情形下,银行部门是否可靠、银行贷款或投资决策是否科学,将直 接影响国际资本流入的效应和效率。事实证明,许多国家银行体系的问题, 主要是低劣的贷款决策和对贷款风险管理不当造成的。一旦银行过分地陷 入这种风险,很可能要面对巨额亏损。
2. 利率风险
无论是国际银行贷款、国际债券、国际股票市场还是国际衍生产品市场,都与 国际金融市场利率水平联系密切。利率变动使借贷双方都面临遭受损失的可能性, 而且期限越长,相应的利率风险程度可能就越高。如果是固定利率的银行信贷,则 国际市场上商业银行贷款利率上升时,贷款行面对的利率风险提高;而市场利率下 降时,借款人面对的利率风险提高。如果是浮动利率的银行信贷,则市场利率上升 对贷款银行有利,而市场利率下降对借款人有利。
典型货币危机模型强调,宏观基本因素的不协调是导致危机爆发的内在原 因。在一国拥有充足外汇储备的时候,持续性的财政赤字货币化与维持固定汇 率制度的矛盾往往被掩盖。但是在外汇储备不足时,投机者抛售本币的狂潮便 会激化这种内在矛盾,并以危机方式予以解决。由此可见,那些突发性的巨额资 金抽逃行为并不代表非理性投机活动或者造市商的险恶用心,而是符合逻辑的 理性行为:尽快抛空一种内在价值趋跌的货币是避免风险的最佳选择。不过,模 型中僵化的政府行为反而不够理性,与现实情况也相去甚远。事实上,货币当局 大多不会盲目地通过印钞来解决财政赤字问题,它可以选择其他紧缩性货币政 策或相应的财政政策来改善内部经济运行情况。
事实上,无论是外汇风险和利率风险,还是对资本流入国银行体系的冲 击,大多是从流入国角度看待国际资本流动的消极影响。而如果从资本流出 国的角度出发,中长期国际资本流动潜在的危险主要就是违约。由于资金的 使用与偿还之间存在着明显的时间差异,所以中长期国际资本流动内在即蕴 涵了发生资金偿还困难的可能性,习惯上我们把这种情形称作国际债务危机。 历史上最著名的国际债务危机,是发生在20世纪80年代的拉美债务危机。
金融学第12章图文模板
(一) 经常项目 经常项目是对外经常发生的,并在整个国际收支总额中占重 要份额的收支项目,是国际收支平衡表中最基本、最主要的项 目,主要反映一国与其他国家在货物进出口、服务提供与引进、
3.货币性因素 在一定汇率下,由于国内货币供应增加、一般物价水平上升 引起国际收支的失衡。例如,某个国家内部发生通货膨胀,物
第十二章 国 际 金 融
5.偶然性因素 偶然性因素如政治、经济事变、严重自然灾害等,会影响一 段时期内的国际收支平衡。 (三) 国际收支失衡的调节方式 国际收支失衡的调节方式主要有以下几种: (1) 实行直接管制政策。直接管制包括外汇管制和贸易管制。 外汇管制主要是对外汇买卖直接进行管制来控制外汇的供求, 影响商品劳务的进出口和资本流动,以改善国际收支,诸如对 外汇收支实行统收统支,收入的外汇全部卖给中央银行,控制 进口用汇和出口结汇,对外汇收支进行限制等。贸易管制则是 通过关税、配额、许可证制度等经济与行政的手段来直接控制 进出口,以调节国际收支,缩减贸易逆差。 (2) 实施财政货币政策。当一个国家由于总需求过度而引起
第十二章 国 际 金 融
中美贸易摩擦 随着中国国际收支经常项目持续顺差,中国与贸易伙伴国的 贸易纠纷日益增多,其中与美国的贸易纠纷尤为严重。美方将 其对中国的贸易逆差归结为人民币汇率制度,美国参议员舒默 (Charles Schumer)和格雷厄姆(Lindesy Granham)为此提出了 一项议案,即“舒默—格雷厄姆修正案”。他们措辞非常严厉 地说“如果中国不在6个月内让人民币自由浮动,就对中国进口 的所有商品征收27.5%的关税”,并将这一提案的表决日期定为 2006年9月29日。 根据美国政府公布的数据,2006年1月份,美国对华贸易逆 差从163亿美元攀升到179亿美元。但是对于中美贸易逆差,中
国际金融-第十二章(教案)
了解境外汇款申请书的概念
了解境外汇款申请书的内容及填写规范
了解托收申请书
掌握托收申请书的内容及填写规范
了解申请开立信用证
认识审核信用证
教学重点
了解境外汇款申请书的概念
教学难点
掌握托收申请书的内容及填写规范
教学手段
案例讲解
小组讨论
教学学时
本章安排4-7课时。
教学内容与教学过程设计
注释
第十二章国际金融结算操作
第一节境外汇款申请书
一、境外汇款申请书概述
二、境外汇款申请书的内容及填写规范
第二节托收申请书
一、托收申请书的含义
二、托收申请书的内容及填写规范
第三节信用证业务操作
一、申请开立信用证
(一)信用证结算的一般收付程序
(二)开立信用证基本操作流程
(三)开证申请书的填制要求
二、审核信用证
(一)出口商审核信用证的依据
(二)信用证的审核要点
1.对信用证金额的审核2.对货物描述的审核
(三)对开证申请人名称、受益人名称和地址的审核
(四)对信用证截止日、交单期和装运期的审核
1.截止日2.交单期3.装运期
(五)对运输条款的审核
(六)对保险条款的审核
(七)对所列单据与出票条款的审核
(八)其
第十二章 开放经济条件下的宏观经济政策协调与内外均衡 《国际金融学》PPT课件
表12—4列出了在各个区间支出变更政策和支出转 换政策实现内外均衡的搭配组合。
表12—4
支出变更政策和支出转换政策的搭配
区间
经济状况
支出变更政策
支出转换政策
ⅰ
通胀/逆差
紧缩
ⅱ
失业/逆差
扩张
ⅲ
失业/顺差
扩张
ⅳ
通胀/顺差
紧缩
贬值 贬值 升值 升值
• EB曲线表示外部均衡,是经常账户收支均衡时实际 汇率与国内支出水平的结合。EB曲线的斜率为正, 因为当本币贬值时,出口增加,进口减少,经常项 目顺差,要维持外部均衡需要扩大支出进而增加进 口。
• 在EB曲线的左边,经常项目顺差,因为国内支出水 平低于实现外部均衡所需的国内支出;同理,在EB 曲线的右边,经常项目逆差,因为国内支出的水平 高于实现外部均衡所需的国内支出。
张、预算增加;向左表示财政政策紧缩、预算减少。 • 纵轴表示货币政策,以货币供给为代表,向上表示货币政策扩张、
放松银根;向下表示货币政策紧缩、收紧银根。
▪
利率
▪
(货币扩张)
▪ C′
▪
B′
▪1 ▪A
▪B
▪2 ▪D
▪C
▪O
▪F ▪4
• 图12—1 财政政策与货币政策的搭配
▪ EB ▪E
▪3 ▪ IB
▪ 预算增加
• 可见,斯旺图形阐明了这样一个道理: • 要实现内外均衡的双重目标,只有依赖政策搭配才行,单一的政
策工具是无法实现的。 • 但是,由于斯旺图形没有考虑到资本流动和汇率制度,因此并不
能完全解决米德冲突的问题。
12.3开放经济条件下的宏观政策 短期效应分析
国际储备的管理--高等教育自学考试辅导《国际金融》第十二章第二节讲义
正保远程教育旗下品牌网站 美国纽交所上市公司(NYSE:DL)自考365 中国权威专业的自考辅导网站官方网站: 高等教育自学考试辅导《国际金融》第十二章第二节讲义国际储备的管理一国国际储备的管理包括两个方面:一方面是国际储备水平的管理,以求得适度的储备水平;另一方面是国际储备结构的管理,以求得合理的储备结构。
一、国际储备水平的管理(一)国际储备的需求1.对外贸易状况一国外贸在其国民经济中处于重要地位,而对外贸依赖程度较高的国家,需要较多的国际储备;反之,则需要较少的国际储备。
一个在贸易条件上处于不利地位、其出口商品又缺乏竞争力的国家,需要较多的国际储备;相反,则需要较少的国际储备。
对外贸易状况之所以是决定一国需要多少国际储备的重要因素,原因在于,贸易收支往往是决定其国际收支状况的重要因素,而国际储备的最基本作用也是弥补国际收支逆差。
美国经济学家特里芬教授在其1960年出版的《黄金与美元危机》一书中总结了几十个国家的历史经验,并得出结论:一国的国际储备额应同其进口额保持一定的比例关系,这个比例关系就以40%为最高限,以20%为最低限。
一般认为,一国持有的国际储备应能满足其3个月的进口需要。
照此计算,储备额对进口的比率为25%。
这就是所谓的“储备/进口比率法”。
优点:是易于操作,这也是它广为各国与国际组织采用的原因所在。
缺点:第一,它在理论上存在缺陷,即:国际储备的作用并非是支付进口,而是弥补国际收支逆差。
第二,各国情况不同。
比如,各国对持有国际储备的好处与付出的代价看法不同,各国在世界经济中所处的地位不同,等等。
这些差异决定了各国储备政策的差异,因而各国对储备的需求量也就不同,所以,只用进口贸易这个单一指标作为决定各国国际储备需求数量的依据,自然就有失偏颇。
2.持有国际储备的成本国际储备代表着一国对外国实际资源的购买力,它们若得到利用,就可以增加国内投资和加快经济的发展。
因此,一国持有的国际储备,实际上是将这些实际资源储备起来,牺牲和放弃利用它们来加快本国经济发展的机会。
《国际金融理论与实务》(第4版)习题答案课后习题答案1-12章全书章节练习题答案
第一章一、填空题1、外汇收支,交易,广义;2、流量;3、账户分类,复式记账;4、自主性交易;5、外汇缓冲政策,财政货币政策,汇率政策;6、价格-铸币流动机制,弹性分析法,乘数分析法,吸收分析法,货币分析法。
二、不定项选择题1、C;2、D;3、B;4、ABCD;5、ABCD;6、C;7、AD;8、D;9、ABC;10、ABCD三、判断分析题1、×国际收支是一个流量概念。
2、×本国居民为外国人提供劳务(运输、保险、旅游等)或从外国取得投资及其他收入,记入贷方项目;外国人为本国居民提供劳务或从本国取得收入,记入借方项目。
3、×在纸币流通条件下,虽然黄金流动对于国际收支的平衡发挥的作用已经不复存在,但国际收支的自动调节机制仍然可以通过价格、汇率、利率、收入等经济变量发挥作用。
4、√5、√四、名词解释略,参考教材。
五、简答题1、一国的国际收支是否平衡,关键是看自主性交易所产生的借贷金额是否相等。
如果补偿性交易项下出现借方余额,说明自主性交易存在贷方余额,就可以说国际收支为盈余。
如果补偿性交易项下出现贷方余额,说明自主性交易存在借方余额,就可认为国际收支出现赤字。
而无论盈余还是赤字,都是国际收支失衡的表现。
2、国际收支不平衡的原因包括:(1)偶然性国际收支失衡;(2)周期性国际收支失衡;(3)结构性国际收支失衡;(4)货币性国际收支失衡;(5)收入性国际收支失衡;(6)其他原因。
3、所谓国际收支自动调节机制,是指由国际收支失衡所引起的国内经济变量的变动对国际收支的反作用机制。
这种机制的存在,使得国际收支失衡在不借助外在干预的情况下,也能够得到自动恢复,或者至少使失衡在一定程度上得到缓和。
包括:(1)价格机制;(2)利率机制;(3)汇率机制;(4)收入机制。
(详见教材)4、国际收支失衡的政策调节措施主要有:(1)外汇缓冲政策;(2)财政货币政策;(3)汇率政策;(4)直接管制以及国际经济合作。
新版《金融理论与实务》第十二章讲义
第十二章货币供给与货币需求一、复习建议本章是宏观金融理论的开篇,是介绍货币政策的基本内容、基础理论,是金融理论与实务的重要章节之一。
本章内容较多,考点也很多。
建议学员在掌握基本概念和理论体系的基础上,全面复习,尤其注意其中的理论严格和逻辑分析体系。
从题型来讲,本章题型主要包括单项选择题、多项选择题、名词解释题、简答题、计算题以及论述题。
二、本章重要知识点第一节货币需求一、货币需求的含义与分析角度(一)货币需求的含义 ★我们可以将“货币需求”界定为在一定的资源(如财富拥有额、收入、国民生产总值等)制约条件下,微观经济主体和宏观经济运行对执行交易媒介和资产职能的货币产生的总需求。
理解货币需求的含义时,要注意把握以下两点:1 货币需求是一种能力与愿望的统一体只有同时满足两个基本条件才能形成货币需求:一是必须有能力获得或持有货币;二是必须愿意以货币形式保有其资产。
2 现实中的货币需求不仅仅是指对现金的需求,也包括了对存款货币的需求(二)货币需求分析的宏观与微观视角当强调货币的交易媒介职能时,往往从宏观视角对货币需求进行分析。
交易动机当强调货币的资产职能时,通常从微观视角对货币需求进行分析。
这种视角从社会经济微观个体出发,分析各经济主体(个人、企业等)的持币动机和持币行为,研究一个经济主体在既定的收入水平、利率水平和其他经济条件下,所需要持有的货币量。
(三)名义货币需求与实际货币需求名义货币需求是指个人、家庭、企业等经济主体或整个社会在一定时点所实际持有的货币数量,实际货币需求则是指名义货币数量在扣除了物价变动因素之后的货币余额,它等于名义货币需求除以物价水平。
名义货币需求与实际货币需求的根本区别,在于实际货币需求剔除了物价变动的影响,而名义货币需求没有。
二、货币需求理论的发展 ★★(一)马克思的货币需求理论马克思的货币需求理论集中反映在其货币必要量公式中。
马克思的货币必要量公式以完全的金币流通为假设条件马克思的货币必要量公式:执行流通手段的货币必要量=商品中价格总额/同名货币的流通次数M=PQ/V该模型反映了商品流通决定货币流通这一基本原理:在一定时期内执行流通手段职能的货币必要量主要取决于商品价格总额和货币流通速度。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十二章国际储备及管理第一节国际储备的概念和作用一、国际储备的概念1.国际储备是一国货币当局持有的、在国际间被普遍接受的用于弥补国际收支逆差、维持其货币汇率和作用对外清偿保证的各种形式对外金融资产的总称。
2.国际储备具有如下典型的特点:(1)官方持有性。
即作为国际储备的资产必须是中央货币当局直接掌握并予以使用的,这种直接“掌握”与“使用”可以看成是一国中央货币当局的一种“特权”。
非官方金融机构、企业和私人持有的资产,不能算作国际储备。
该特点使国际储备被称为官方储备,也使国际储备与国际清偿力区分开来。
(2)普遍接受性。
即作为国际储备的资产必须可以自由地与其他金融资产相交换,充分体现储备资产的国际性。
缺乏自由兑换性,储备资产的价值就无法实现,这种储备资产在国际间就不能被普遍接受,也就无法用于弥补国际收支逆差及发挥其他作用。
(3)充分流动性。
即作为国际储备的资产必须是随时都能够动用的资产。
当一国国际收支失衡或汇率波动过大时,就可以动用这些资产来平衡国际收支或干预外汇市场来维持本国货币汇率的稳定。
二战前,黄金和可兑换成黄金的外汇构成了各国的储备资产。
目前,国际货币基金组织会员国的国际储备资产包括四种类型:黄金储备、外汇储备、在IMF的储备头寸和特别提款权。
二、国际储备构成1.国际储备的构成内容。
(1)黄金储备黄金储备是指一国货币当局所持有的货币性黄金,即一国货币当局作为金融资产所持有的黄金。
这种黄金储备,是指成员国货币当局持有的货币黄金。
黄金是世界货币,黄金储备“天然”地具备国际储备的主要特点,因而是最早也是最重要的实际储备资产。
尤其在金本位制时代,黄金是最理想的国际流通手段和国际储备资产。
二次大战后,随着以美元为中心的国际货币制度的建立,美元、英镑和西方其他自由兑换货币相继成为各国储备的主要对象,从而导致黄金在各国储备资产中所占的比重不断下降。
70年代后随着美元与黄金脱钩及黄金非货币化程度的加大,黄金的地位进一步被削弱。
1997年东南亚货币危机后,国际社会还出现了抛售黄金储备的浪潮,黄金市场价格逐渐走低。
尽管黄金作为货币的职能已大大降低了,但不可否认的一个事实是,黄金仍是一国最后的支付手段,以黄金作为储备资产仍具有它的优越性,因此黄金在各国国际储备中仍占有相当重要的地位。
(2)外汇储备外汇储备是一国货币当局持有的对外流动性资产,其形式主要有:国外银行存款和外国政府债券。
政府持有的外汇储备,是指成员国货币当局持有的流动性较高的自由外汇资产,而不是政府持有的一切外币资产。
能够成为外汇储备的货币称为储备货币。
在历史上被最广泛地用作储备货币的是英镑和美元,70年代后,储备货币走向多样化。
按IMF公布的标准,在1994年以前,多样化的储备货币主要包括7种货币,即美元、德国马克、日元、英镑、法国法郎、瑞士法郎和荷兰盾等。
从1994年起,IMF 已将“欧洲货币单位”(ECU,1999年以来称欧元)列为一种新的国际储备货币,因此,目前世界上外汇储备货币种类增至8种。
外汇储备现已成为国际储备的最重要组成部分。
70年代以来,无论从其增长额来看,还是从其占国际储备总额的比例来看,外汇储备在国际储备中均居主导地位。
用一句话来概括就是:国际储备日趋“外汇储备化”。
一种货币能充当储备货币,必须具备三种基本特征:(1)必须是可兑换货币,能够自由地兑换为其他货币;(2)必须为各国普遍接受,能随时转换成其他国家的购买力,或偿付国际债务;(3)内在价值相对稳定。
(补充:在国际货币体系当中占有重要地位;货币的供给数量能够同国际贸易、国际投资乃至世界的经济发展相适应。
)(3)在IMF储备头寸在IMF储备头寸,亦称普通提款权,是指会员在IMF的普通资金账户中可自由提取和使用的资产。
会员在IMF的储备头寸包括:第一,向IMF认缴份额中25%的黄金或可兑换货币部分。
按照IMF的规定,会员可自由提用这部分资金,无须特殊批准,因此,它是会员国的国际储备资产。
第二,IMF为满足会员国借款需要而使用掉的本币。
按照IMF的规定,会员认缴份额的75%可用本币缴纳。
IMF向其他会员提供某种货币的贷款,会产生该货币发行国对IMF的债权。
一会员对IMF的债权,该会员可无条件地提取并用于支付国际收支差额。
第三,IMF向该会员借款的净额,也构成该会员对IMF的债权。
对大多数会员来说,在IMF储备头寸中的三个构成部分中,以第一部分为最多。
(4)特别提款权特别提款权是IMF为弥补会员国国际储备的不足,在1969年9月正式决定创造的一种储备资产形式。
它是IMF根据份额分配给会员国的、可用来归还IMF贷款和会员国政府之间偿付国际收支赤字的一种账面资产。
由于它是会员国原有的普通提款权以外的提款权利,故称特别提款权。
这种无形货币与其他储备资产形式相比,有着明显的区别,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第一,它不具有内在价值,是IMF人为创设的一种账面资产。
第二,特别提款权只能在IMF会员国政府之间使用,可同黄金、外汇一起作为储备资产,并可用于会员向其他会员换取可兑换货币外汇,支付国际收支差额,偿还IMF的贷款,但任何私人企业都不得持有和运用,也不能直接用于贸易与非贸易支付。
第三,它是由IMF根据份额的大小向会员国政府无偿分配的。
IMF从1970年开始向会员分配先后以行了六次,共214亿美元特别提款权单位。
其分配的方法是:按照会员向基金组织缴付的份额,成正比例关系,进行年无偿分配。
基金组织已分配而尚未使用的SDR,构成会员国际储备资产的一部分。
2.国际储备与国际清偿力的联系国际清偿能力的内容实际上比国际储备更广,可定义为一国为弥补国际收支赤字而融通资金的能力,因此一国的国际清偿能力,除了包括该国货币当局持有的各种形式的国际储备之外,还包括该国政府在国外筹措资金的能力,即向外国政府或中央银行、国际金融组织和商业银行借款的能力。
因此,国际清偿力、国际储备与外汇储备的关系可表述如下:第一,国际清偿力是自有国际储备、借入储备及诱导储备资产的总和。
其中,自有国际储备是国际清偿力的主体,因此,国内学术界亦把国际储备看成是狭义的国际清偿力。
第二,外汇储备是自有国际储备的主体,因而也是国际清偿力的主体。
第三,可自由兑换资产可作为国际清偿力的一部分,或者说包含在广义国际清偿力的范畴内,但不一定能成为国际储备货币。
只有那些币值相对稳定,在经贸往来及市场干预方面被广泛使用,并在世界经济与货币体系中地位特殊的可兑换货币,才能成为储备货币。
正确认识国际清偿力及其与国际储备的关系,对一国货币当局充分利用国际信贷或上述的筹款协议,迅速获得短期外汇资产来支持其对外支付的需求,具有重大意义;对理解国际金融领域中的一些重大发展,如欧洲货币市场对各国国际清偿力的影响,一些发达国家国际储备占进口额的比率逐渐下降的趋势,以及研究国际货币体系存在的问题与改革方案等,都是十分有帮助的。
国际储备与国际清偿能力的联系与区别:国际清偿能力的内容要广于国际储备:一国的国际清偿能力,除包括该国货币当局持有的各种形式的国际储备之处,还包括该国在国外筹借资金的能力,即向外国政府或中央银行、国际金融组织和商业银行借款的能力。
因此,国际储备仅是一国具有的、现实的对外清偿能力,而国际清偿能力则是该国具有的、现实的对外清偿能力和可能有的对外清偿能力的总和。
发达国家所拥有的国际清偿力要大于发展中国家所拥有的国际清偿力。
三、国际储备的作用(一)弥补国际收支逆差这是一国持有国际储备的首要作用。
当一国发生国际收支逆差时,可以通过动用外汇储备、减少在IMF的储备头寸和特别提款权持有额或在国际市场上出售黄金来弥补国际收支逆差所造成的外汇供求缺口,能够使国内经济免受调整政策产生的不利影响,有助于国内经济目标的实现。
(二)充当干预资产,维持本国货币稳定一国持有储备的多少表明了一国干预外汇市场和维持汇率稳定的实力。
国际储备资产可用于干预外汇市场,影响外汇市场上的外汇供求,从而将汇率维持在一国政府所希望的水平。
一国拥有雄厚的国际储备不仅为当局客观上提供了干预资产,而且还通过增强国外市场人士心理上对本国货币的信心,维持了本币在外汇市场的坚挺走势。
(三)作为偿还外债的保证一国在必要时,可将其外汇储备通过兑换或直接用于支付对外债务。
因此国际储备可充当作为偿还外债的保证。
国际金融机构和银行在提供贷款时,通常要事先调查借款国偿还债务的能力。
一国持有的国际储备状况是资信调查、评价国家风险的一个重要指标,它的多少成为衡量一国对外资信的重要指标。
(四)获取国际竞争优势国际储备是国家财产,是国际清偿力的象征,因此一国持有比较充裕的国际储备,就意味着有力量左右其货币对外价值,即有力量使其货币汇率升高或下降,由此获取国际竞争优势。
如果是中心储备货币国家,拥有较充分的国际储备,对支持其货币的国际地位,至为重要。
第二节国际储备的管理一国国际储备的管理包括两个方面:一方面是国际储备水平的管理,以求得适度的储备水平;另一方面是国际储备结构的管理,以求得合理的储备结构。
一、国际储备水平的管理(一)国际储备的需求1.对外贸易状况一国外贸在其国民经济中处于重要地位,而对外贸依赖程度较高的国家,需要较多的国际储备;反之,则需要较少的国际储备。
一个在贸易条件上处于不利地位、其出口商品又缺乏竞争力的国家,需要较多的国际储备;相反,则需要较少的国际储备。
对外贸易状况之所以是决定一国需要多少国际储备的重要因素,原因在于,贸易收支往往是决定其国际收支状况的重要因素,而国际储备的最基本作用也是弥补国际收支逆差。
美国经济学家特里芬教授在其1960年出版的《黄金与美元危机》一书中总结了几十个国家的历史经验,并得出结论:一国的国际储备额应同其进口额保持一定的比例关系,这个比例关系就以40%为最高限,以20%为最低限。
一般认为,一国持有的国际储备应能满足其3个月的进口需要。
照此计算,储备额对进口的比率为25%。
这就是所谓的“储备/进口比率法”。
优点:是易于操作,这也是它广为各国与国际组织采用的原因所在。
缺点:第一,它在理论上存在缺陷,即:国际储备的作用并非是支付进口,而是弥补国际收支逆差。
第二,各国情况不同。
比如,各国对持有国际储备的好处与付出的代价看法不同,各国在世界经济中所处的地位不同,等等。
这些差异决定了各国储备政策的差异,因而各国对储备的需求量也就不同,所以,只用进口贸易这个单一指标作为决定各国国际储备需求数量的依据,自然就有失偏颇。
2.持有国际储备的成本国际储备代表着一国对外国实际资源的购买力,它们若得到利用,就可以增加国内投资和加快经济的发展。
因此,一国持有的国际储备,实际上是将这些实际资源储备起来,牺牲和放弃利用它们来加快本国经济发展的机会。
这是一种经济效益的损失,是持有国际储备的机会成本,亦即使国外实际资源进行投资的投资收益率的损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