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俗定义及分类

合集下载

自考中外民俗知识点

自考中外民俗知识点

自考中外民俗知识点【篇一:自考中外民俗知识点】第一章民俗概述 1、民俗的定义:使广大民众所创造和传承的文化现象。

2、民俗的分类:经济民俗、社会民俗、信仰民俗、游艺民俗。

3、民俗的基本特征:民俗的集体性与模式性、民俗的传承性与播布性、民俗的稳定性与变异性、民俗的民族性与地方性、民俗的原始性与神秘性。

4、民俗的社会功能:民俗的教化功能、民俗的规范功能、民俗的娱乐功能、民俗的审美功能、民俗的维系功能。

5、民俗的形成:(一)经济的原因(二)【篇二:自考中外民俗知识点】民俗即民间风俗,是广大民众所创造和传承的文化现象。

民俗的分类,按内容来分,分为经济民俗,社会民俗,信仰民俗,游艺民俗。

经济民俗,是指人们在创造和消费物质过程中所形成的民俗。

(生产民俗,商贸民俗,饮食民俗,服饰民俗,居住民俗,交通民俗等。

)社会民俗,是指人们在特定的条件下所结成的社会惯制,它所涉及的是从个人到家庭,家族,乡里,民族,国家乃至国际社会在结合,交往过程中使用并所传承的集体行为方式。

(主要家庭乡里民俗,人际交往民俗,人生礼仪民俗,岁时节日民俗等)信仰民俗,指在物质文化与制度文化基础上形成的有关意识形态方面的民俗。

民俗的基本特征:集体性与模式性传承性与播布性稳定性与变异性民族性与地方性原始性与神秘性民俗的集体性:是指民俗在产生,流传过程中表现出来的基本特征,也是民俗的本质特征。

民俗的传承性:是民俗文化在时间上的纵向延续过程,它体现了某一民俗的历史发展。

民俗的播布性:是民俗文化在空间上的横向传播过程。

俗话说“十里不同风,百里不同俗”指的就是民俗的地方性。

“上刀山,下火海”“上刀梯”以及面具舞的表演,都表现了民俗的原始性和神秘性。

民俗的功能是指它在人类社会生活中的作用。

民俗的社会功能分为:教化功能,规范功能,娱乐功能,审美功能,维系功能。

民俗的娱乐功能,是指民俗能对社会成员心理产生快乐和愉悦的调剂作用。

民俗的审美功能,是指民俗能对社会成员心理产生悦耳悦目和悦神悦意的审美作用。

民俗学概论复习

民俗学概论复习

民俗学概论复习篇一:民俗学概论复习提纲第一章绪论第一节民俗与民俗学民俗(Folklore)民俗,即民间风俗,指一个国家或民族中广大民众所创造.享用和传承的生活文化.它起源于人类社会群体生活的需要,在特定的民族.时代和地域中不断形成.扩大和演变,为民众的日常生活服务.它是民间文化中带有集体性.传承性.模式性的现象,主要以口耳相传,行为示范和心理影响的方式扩布和传承.民俗的分类(1)物质民俗:是指人民在创造和消费物质财富过程中所不断重复的,带有模式性的活动,以及由这种活动所产生的带有类型性的产品形式.(2)社会民俗:也称社会组织及制度民俗,是指人民在特定条件下所结成的社会关系的惯制,它所涉及的是从个人到家庭.家族.乡里.民族.国家乃至国际社会在结合.交往过程中使用并传承的集体行为方式.(3)精神民俗:是指在物质文化与制度文化基础上形成的有关意识形态方面的民俗.它是人类在认识和改造自然与社会过程中形成的心理经验,这种经验一旦成为集体的心理习惯,并表现位特定的行为方式并世代传承,就成为精神民俗.(4)语言民俗:是指通过口语约定俗成.集体传承的信息交流系统.它包括两大部分:民俗语言与民间文学.社会生活是一个整体,为社会生活服务的民俗文化也有其整体性与系统性.在物质民俗.精神民俗.社会民俗.语言民俗四大部类民俗之间,存在着相互关联.相互制约与促进的有机联系,它们相互影响,并随着时代的发展而不断变化.第二节民俗的基本特征一. 集体性:是指民俗在产生流传过程中所体现的基本特性,也是民俗的本质特征.集体性体现了民俗文化的整体意识,也决定了民俗的价值取向,这是民俗文化的生命力所在.二. 传承性:是指民俗文化在时间上传衍的连续性,即民俗的纵向延续性.三. 扩布性:是指民俗文化在空间伸展上的蔓延性,即民俗的横向传播过程.民俗的传承性和扩布性使民俗文化的传承成为一种时空文化的连续体.四. 民俗的稳定性与变异性:是指民俗一旦产生,就会伴随人们的生产及生活方式长期相对的固定下来,成为人们日常生活的一部分.然而民俗的稳定性是相对的,其稳定中包含着可变因素,就是变异性,变异性是指民俗传承和扩布过程中引起的自发和渐进的变化.变异实际上是民俗文化机能的自身调适,也是民俗文化生命力的所在.五. 民俗的类型性:是指民俗文化的表现形式是一种民众共同遵守的标准.所谓民俗类型,是指某些民俗在内容或形式上的大同小异.六. 民俗的规范性和服务性:1)民俗文化的创造是服务于社会的.2)民俗文化服务于生产和生活实践.3)民俗文化协调民众心理,满足民众的审美需要.第三节民俗的社会功能一.教化功能:是指民俗在人类个体的社会化文化过程中所起的教育和模塑作用.二.规范功能:是指民俗对社会群体中每个成员的行为方式所具有的约束作用.三.维系功能:是指民俗统一群体的行为与思想,使社会生活保持稳定,使群体内所有成员保持向心力与凝聚力.四.调节功能:是指通过民俗活动中的娱乐.宣泄.补偿等方式,使人类社会生活和心理本能得到调剂的功能.第二章物质生产民俗物质生产民俗是一个国家.民族的特定地区.社会群体中的大众,在一定生态环境中所创造.和传承的物质文化事象.它包括:农业民俗;狩猎.游牧和渔业民俗;工匠民俗;商业和交通民俗等,它贯穿人类生产实践活动的全过程.物质生产民俗主要反映的是人与自然的关系它的特征主要表现在四个方面:(一)地域性人们大众进行物质生产所形成的风俗习惯,依附于不同生态环境的自然条件.(二)季节性人与自然斗争,受自然现象的规律制约,从而形成随天体运转,气象变化而变化的季节性和周期性.(三)功能性物质生产民俗首先是为了满足物质生活的需求,它具有直接的功能作用.(四)科学性物质生产民俗是劳动人民在长期生产实践过程中,对生产对象及其规律的长期观察.感受和思考的结果,具有科学意义.工匠民俗一. 工匠民俗的三个重要特点(一)师承关系的系谱性,师徒关系的亲缘化,是系谱性的典型表现;(二)技术传授的封锁性,受师承关系的制约,加上工匠间的激烈竞争,他们在技术传授上都相当保密;(三)生产活动的神秘性,各类工匠的生产活动大多具有神秘的性质,其目的一是为求得自身的安全;二是为了技术的保密;三是为了求得劳作的顺利和成功.第四节商业与交通民俗一.各类商业及其民俗特点(一)集市(二)行商(三)坐商第三章物质生活民俗物质生活民俗包括饮食.服饰.居住.建筑及器用等方面的民俗.第一节饮食民俗主要有日常食俗.节日食俗.祭祀食俗.待客食俗和特殊食俗等.一日常食俗主食北方汉族藏族糌粑酥油茶南方以米饭为主食副食副食主要有蔬菜.肉类.奶类和饮料等,制作方法因地而异.二节日食俗春节团圆饭.有寓意的菜:芹菜.葱.青菜.白菜,〝长命菜〞.〝如意菜〞.元宵节汤圆清明节青团端午节粽子中秋月饼三祭祀食俗祭祀食俗来源于人们的灵魂不灭观念.供奉神灵.祖先,并将祭品当作神人相通的中介,得到神灵的护佑.四待客食俗蒙古族(全羊席)五特殊食俗在平均分配食物的时候,妇女起着主要作用.鄂伦春人喝热熊油傣族食昆虫第二节服饰民俗一.服饰变化的阶段1.最初阶段,以遮身蔽体,防寒御暑为主要目的,这段阶段的服饰特点是服饰的性别差异.年龄差异还未形成,地区间的差异也很小;2.第二阶段,服饰功能除遮身蔽体外还以适应生产需要为主要目的并因生产条件的不同而产生明显差异;3.第三阶段,服饰成为社会角色和等级身分的标志.这是社会分工复杂化,等级身分严格化之后的产物;4.第四阶段:服饰除具有上述功能之外,还能反映出某些社会观念.政治观念方面的变化.二.我国各民族服饰体现的社会观念1.崇宗敬祖,强调礼仪伦常.2.求吉心理.求福趋吉,是一种最普遍的心理趋向.3.表现民族的自我意识.4.成为某种政治观念的载体.服饰十分敏感的反映着政治观念的变化.此外,服饰还包含着各种不同的审美观念.第三节居住建筑民俗与禁忌文化物质生活俗包括饮食.服饰.居住.建筑及器用等方面的民俗.一.原始初民的居住方式两个阶段:第一阶段是利用天然空间篇二:民俗学概论复习提纲广义的概念认为,民俗学是一门综合性学科,是以城乡民间生活为研究对象的;就民族而言,既研究文明民族的民间生活,也研究后进民族的民间生活.狭义民俗学对民俗概念的理解主要有四种:一是认为民俗是文化遗留物,是一个已发展到较高文化阶段的民族中所残存的原始观念与习俗的遗留物.二是认为民俗是精神文化;三是民俗为民间文学;四是认为民俗为传统文化.>可讲民俗的定义分为7类:第一类,民俗是旧时的残存遗风.此观点将民俗一词的含义界定为:〝古时候大众信仰.风俗及传统的整个本体,它在文明社会内受教育较少的分子中一直残留到现在〞;〝民俗是不愿死的一种活化石.〞第二类,民俗是〝俗民文化〞的传统部分,包括原始民族的传统创造,或指说不出确实可信的发明人或制作人而一代代传承下来的那些人类文化. 第三类,民俗是指含义广泛的传统现象.民俗比其他文化现象和社会现象更能表现传统文化特色,其外延〝包括舞蹈.歌谣.故事.传说和传统.信仰和迷信,以及任何地方的民族谚语〞,还包括这个民族的文学. 第四类,民俗是已经退化了的宗教,民间宗教是民俗的主要内容. 第五类,民俗是指民间故事,是一种范围不能够予以明确界定.与神话和传说没有明显分别的故事.第六类,民俗是一种主要靠口头流传的大众文学,包括口头流传的民间故事.神话.传说和谚语及其他文学形式的东西.第七类,民俗是〝民俗文化〞,是文明社会中受教育较少的平民所具有的文化表现,是民间传承的生活文化现象.分歧主要原因有三点;一是不同学者受到各国不同政治制度.生活环境.不同时代.学术观点和研究目的等多种因素的影响和制约;二是由于各国.各民族.各地区所拥有的民俗事象千差万别,民俗学者对民俗概念的界定自然有着截然不同之处;三是这门学科是一门新兴学科,人们对其还没有形成一个较为清晰和共同的认识,对民俗一词的内涵和外延的认识还处于有待深化的过程之中. 共识性的东西.第一,民俗存在于民众之中,民众既是民俗的承受者和创造者,又是民俗的载体.第二,民俗是被民众传承的一种文化现象.第三民俗的核心在于传承. 综上所述,民俗即民间风俗,是广大民众所创造和传承的文化现象民俗是在民众中传承的社会文化传统,是被民众所创造.享用和传承的生活文化.这种社会生活文化既是一种历史文化传统,也是民众现实社会生活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2.民俗的分类四分法和三分法,前者将民俗划分为经济民俗(物质民俗).社会民俗.信仰民俗(精神民俗).游艺民俗(或语言民俗),后者将民俗分为心理的民俗.行为的民俗和语言的民俗三大类.二.民俗的基本特征1.民俗的集体性与模式性民俗的集体性是指民俗在产生.流传过程中表现出来的基本特征,也是民俗的本质特征.民俗是集体智慧的结晶.首先,民俗是集体创造的.其次,民俗的流传.完善和创新是依靠集体的行为来完成的.民俗的模式性也称为类型性或社会性,是指民俗的内容和形式方面的彼此相似性2.民俗的传承性与播布性民俗的传承性是民俗文化在时间上的纵向延续过程,体现了某一民俗的历史发展民俗的播布性是民俗文化在空间上的横向传播过程,是说一定地域.一定民族的民俗会随着不同地域.不同民族的相互往来而向外扩散传播有两种方式:其一,民族迁徙.其二,由于采借方式而造成某一民俗向不同的地区和民族扩散.3.民俗的稳定性与变异性变异性是指民俗文化在传承和播布过程中引起内容和形式上的变化4.民俗的民族性与地域性民族性有两方面的含义:一是指同一类民俗事象在不同的民族中产生不同的表现形式;二是指不同的民族由于各自的历史条件.地理条件和经济条件的不同而产生的区别于其他民族的独特民俗.地方性是民俗在空间上所显示出来的地理特征和乡土气息.由于所处的地理环境和自然环境不同,使各类民俗不同程度地染上了地方色彩.5.民俗的原始性与神秘性三.民俗的社会功能1.民俗的教化功能模式文化的塑造是人类行为模式形成的主要原因2.民俗的规范功能社会规范有四个层次:第一层次是法律;第二层次是纪律;第三层次是道德;第四层次是民俗.但其中产生最早.约束最广的就是民俗文化中深层的规范3.民俗的娱乐功能4.民俗的审美功能6.社会调节和控制功能.5.民俗的维系功能四.民俗的形成1.经济的原因经济基础对民俗的产生,起着最后的决定作用.2.政治的原因3.宗教的原因4.地域的原因五.民俗与旅游1.民俗文化对旅游的作用(1)民俗文化是重要的旅游资源(2)民俗文化旅游丰富了旅游活动,提高了旅游地的经济效益2.旅游对民俗文化的积极作用(1)旅游能促进民俗文化交流与传播(2)旅游促进了旅游接待地民俗文化的现代化(3)旅游促进了民俗文化的保护和发展3.旅游对民俗文化的消极影响(1)民俗文化的同化和庸俗化(2)民族传统文化受到冲击(3)腐朽生活方式的散播,传统道德观念的堕落一.服饰民俗概述服饰是人类特有的文化现象.作为物质文化,它是人类物质生产的产物;作为精神文化,它又是人们政治.宗教.哲学.伦理.审美等观念的结晶.服饰民俗是一个地区生活风尚的表征,服.饰结合的民俗,既指衣饰,也含穿着者的行为和文化习惯.服饰的保护作用才是第一的.第一阶段,以遮身蔽体,防寒御暑为主要目的.这时期服饰的特点是:服饰的性别差异.年龄差异还未形成,地区之间的差异也很小,差异性主要因自然条件的不同而形成.第二阶段,服饰除用遮身蔽体之外还以适应生产需要为主要目的,并因生产条件的不同而产生明显差异.第三阶段,服饰成为社会角色和等级身分的标志第四阶段,服饰除具有上述功能外,还能反映出某些社会观念.政治观念方面的变化.3.影响服饰民俗的主要因素性别年龄职业地位用途民族季节质料色彩样式工艺4.服饰民俗的文化内涵服饰的构成要素有五个方面即质.形.饰.色.画(1)崇宗敬祖,强调礼仪伦常(2)求吉心理(3)表现民族的自我意识(4)成为某种政治观念的载体五.有关西装和中山装的知识(1)西装的由来西装最初来源于欧洲.西服的始祖:_90年,究斯特科尔领带的始祖:__年,克拉巴特 . 长裤是法国大革命的产物:_29年,庞塔龙 .诞生于休息室的现代西服:_53年,拉翁基·茄克.中国第一套国产西装诞生于清末,是〝红帮裁缝〞为知名民主革命家徐锡麟制作的.鞋的由来鞋的历史,已相当久远.古称鞋为靸或履.大约在5_0多年前的仰韶文化时期,即出现了兽皮缝制的最原始的鞋.3_0多年前的>已有履字.第三讲饮食民俗饮食民俗是指有关饮料和食物在加工.制作和食用的过程中所形成的习俗一是经济原因.二是自然条件的原因.三是民族原因.四是宗教信仰的原因. 人类饮食民俗文化的形成经历了生食.熟食和烹饪三个阶段.2 .饮食结构和类型饮食结构是指日常生活中一日三餐的主食.菜肴和饮料的配制方式.不同地方的饮食结构取决于当地的生产方式.饮食结构和类型的形成,受到客观生活水平的制约.二.中国汉族饮食民俗1 .八大菜系八大菜系是指鲁菜.川菜.浙菜.苏菜.徽菜.粤菜.湘菜.闽菜的总称.2 茶俗(1)中国茶文化概述茶,之所以成为文化,时因为:首先在于中国茶本身是一种素雅之物,圣洁之物.其次,茶之所以成为文化,又在于饮茶是一种韵事,一种雅行.饮酒的礼俗.一是未饮先酹酒.二是饮中应干杯.三是酒令以助兴. 酒德.一是量力而饮.二是节制有度.三是饮酒不能强劝.中国名酒1. 白酒香型白酒.酱香型,.其特点:酱香突出,幽雅细致,酒体醇厚,回味悠长.又称茅香型.2. 窖香型,又名浓香型.其特点:窖香浓郁,绵柔甘冽,香味协调,尾净余长3. 清香型,以汾酒为代表.其特点:清香纯正,口味协调,微甜绵长,余味爽净.4.米香型,以广西桂林三花酒为代表.其特点:蜜香清雅纯和,入口柔绵,落日爽冽,回味怡畅.国家名酒白酒共_种,即:茅台酒.沪州老窖特曲.汾酒.西凤酒.五粮液.古井贡酒.董酒.全兴大曲.剑南春.洋河大曲.双沟大曲.特制黄鹤楼酒.郎酒.武陵酒.宝丰酒.宋河粮液.沱牌曲酒.2.黄酒国家名酒的黄酒有绍兴加饭酒和龙岩沉缸酒3.葡萄酒葡萄酒有以下三种分类方法:按加工方法,分为酿造葡萄酒.加香葡萄酒.起泡葡萄酒和蒸馏葡萄酒;按糖分含量,分为干葡萄酒.半干葡萄酒.半甜葡萄酒和甜葡萄酒;按色泽,分为红葡萄酒.玫瑰红葡萄酒和白葡萄酒.被评为国家名酒的葡萄酒有:烟台红葡萄酒.味美思.金奖白兰地,北京中国红葡萄酒.北京特制白兰地,长城干白葡萄酒,河南民权白葡萄酒,天津半干白葡萄酒.4,啤酒啤酒有如下三种分类方法:根据是否杀菌,可分为鲜啤酒(生啤酒)和熟啤酒;根据麦汁浓度.酒精含量不同,可分为低浓度啤酒(.7-8d度,2%)中浓度啤酒(_-_度,3.1%-3.8%)和高浓度啤酒(_-_度,4.9%-5.6%)三种;根据颜色深浅,可分为黄啤酒(淡色啤酒或浅色啤酒)和黑啤酒(浓色啤酒或绿色啤酒).被评为国家名酒的啤酒有:青岛啤酒.北京特制啤酒和_度特制上海啤酒.5.配制酒用白酒.葡萄酒或黄酒为酒基,再配合中药材.芳香原料和糖料等制成.第四讲居住民俗居住民俗就是指一个国家.民族或地域的广大民众在居住活动中所创造.享用和传承的属于本群体的独特的民俗习惯模式将居住民俗分为三个时期.(l)居住民俗的创始期人类最早的居住方式,是利用天然生成的洞穴和树洞等自然空间,经过适当地加工而形成的穴居和巢居.(2)居住民俗的过渡期过渡特征:一是住所仍稳定.二是出现了火塘居住民俗的文化内涵(l)实用性(2)艺术性(3)伦理(4)宗教性人生礼仪民俗人生礼仪是指人在一生中几个重要阶段上所经历的不同的仪式和礼节.主要包括诞生礼仪.成年礼仪.结婚礼仪和丧葬礼仪.此外,标志进人重要年龄阶段的祝寿仪式和一年一度的生日庆贺举动,也可视为人生礼仪的内容.二.中国人生礼仪民俗1.汉族人生礼仪民俗(l)诞生礼仪①求子仪式.——向神灵祈子——由旁人送子.②孕期习俗.——孕期馈送. ——接生方式③庆贺生子.〝洗三〞〝满月〞〝抓周〞.篇三:民俗学概论复习资料民俗学概论复习资料汤姆斯的民俗定义: 民俗(folklore):民众的知识,包括旧时的行为举止.风俗.仪式庆典.迷信.叙事歌.谚语等.高丙中的民俗定义:群体的生活文化,包含着人们相处.互动以及理解的最基本的文化指令,包括着人生最基本的行为方式.个体因民俗而有社会生活,社会因民俗而被认知.认同为一个共同体.爱德文·西德尼·哈特兰德(Edwin Sidney Hartland):〝民俗学是关于传统的科学,传统指未受欧洲学校教育的那些人的知识整体.〞多尔逊(Richard M. Dorson )的〝民〞指的是?趋向传统的匿名群众,即乡下人和迁移到城里的乡下人及后代.阿兰·邓迪斯(Alan Dundes)的〝民〞指的是?〝folk可以用来指任何人类群体,只要这个群体至少有一个共同点.〞共同点可以是职业.语言.宗教等.阿兰·邓迪斯(Alan Dundes)的〝俗〞指的是? 〝俗〞的含义,从之前的传统文化飞跃到文化传统,从而彻底摆脱了遗留物说. 高丙中的民俗分类(三大类八小类)P9-_:1.物质生活.(1)生产民俗(农业.渔业.采掘,捕猎,养殖的物质方面的初级生产资料)(2)工商业民俗(手工业.服务业和商贸诸业等物质资料的加工.交易与服务方面)(3)生活民俗(衣食住行等物质消费方面)2.社会生活民俗(4)社会组织民俗(家族.村落.社区.社团等组织方面).(5)岁时节日日民俗(节期与活动所代表的时间框架)(6)人生礼俗(诞生.生日.成年.婚姻.丧葬等人生历程方面)3.精神生活民俗(7)游艺民俗(游戏.经济.社火等娱乐方面)(8)民俗观念(诸神崇拜.传说.故事.谚语等所代表的民间精神世界)民俗从文化负担转变为文化资源的重大标志是:中国对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发起的(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运动的积极参与.周代的饮食之礼有哪些?:客食之礼.待客之礼.侍食之礼.丧食之礼.进食之礼.侑食之礼.宴饮之礼.>:夫礼之初,始诸饮食.中国人的饮食民俗〝节俭〞的一级表现在日常饮食之中,而〝奢侈〞或〝讲究〞的一级表现在酒宴习俗和饮茶习俗中.P99在传统社会,中国各地的日常饮食概括起来就是〝粗茶淡饭〞,体现着老百姓〝省吃俭用〞过日子的总原则.P99总的来说,北方以种植麦黍为主,南方以种植水稻为主,在日常生活中也形成了北方以面食为主,南方以米饭为主的饮食格局.P1_决定席位尊卑的原则是什么?以左为主,以右为次;以背靠神龛为主,以面对神龛为次.P1_中国最高级的宴席当推满汉全席,它是〝满席〞菜肴和〝汉系〞菜肴的合璧,其馔肴品数达P1_根据阴阳思想,飞鸟为阳,鱼蛙为阴;食肉动物为阳,食草动物为阴.关于服饰的起源主要有以下几种学说:遮羞说,御寒说,审美说.冕服中的十二章纹有哪些?日.月.星辰.山.龙.华虫;宗彝.藻.火.粉米.黼.黻.丧服中的五服指的是什么?斩衰.齐衰.大功.小功.缌麻.中国近现代民族服饰的社会文化实践中具有代表性的服饰有:中山装.旗袍.新唐装. 中山装和旗袍,是民族危亡和中华文化危机四伏的背景下产生;而新唐装,则小康富足和民族文化自信增强的环境中诞生.如果说中山装和旗袍多少具有脱离中式服装传统的倾向,那么,新唐装则在一定程度上表现出明显的回归中式服装传统的倾向.中国的民居类型大体有如下几类:帐篷型.干栏型.上栋下宇型.窑洞型.气乘风则散,界水则止,故谓之风水.风水之法,得水为上,藏风次之.上梁是整个建房过程中最重要的习俗,其仪式有可分为如下几个步骤:做梁.亲友贺喜.祭梁.上梁.踩梁.抛梁.范热内普所讲的〝过度礼仪〞,包括分割礼仪.边缘礼仪.聚合礼仪这三个亚类别. 中国古代的成年仪式,男有冠礼.女有笄礼.P258>中的四礼包括:议昏.纳采.纳币.亲迎.侗族婚礼中抢婚.不落夫家等习俗,是母系社会向父系社会过度时期的遗俗.民间丧葬礼俗包含着旧时人们一系列根本的思想观念,其主要有灵魂观念.鬼怪观念.儒家孝道.佛教观念.道教观念.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概念及内容:联合国教科文组织通过的>指出:〝非物质文化遗产是被各社区.群体,有时是个人,视为其文化遗产组成部分的各种社会实践.观念表述.表现方式.知识.技能,以及与之有关的工具.实物.手工艺品和文化场所.这种非物质文化遗产代代相传,被不同社区和群体在适应周围环境和自然的过程中和与其历史的互动中不断地再创造,为他们提供持续的认同感,增强对文化多样性和人类创造力的尊重〞.非物质文化遗产包括五个方面:1.口头传说和表述,包括作为非物质文化遗产媒介的语言;2.表演艺术;3.社会风俗.礼仪.节庆;4.有关自然界和宇宙的知识和实践;5.传统的手工艺技能._年5月_日,作名录.截止到_年6月,国务院分三批颁布了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不包括扩展项目名录,共计__项.在传统社会,我国的岁时节日基本上是根据太阳历和太阴太阳历来安排的.如清明.冬至等,属于太阳历;春节.端午.中秋等,属于太阴太阳历.二十四节气(黄道):立春(3_°),雨水,惊蛰,春分,清明,谷雨,立夏,小满,芒种,夏至,小暑,大暑,立秋,处暑,白露,秋分,寒露,霜降,立冬,小雪,大雪,冬至,小寒,大寒.天干地支:天干:甲.乙.丙.丁.戊.己.庚.辛.壬.癸.地支:子.丑.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戌.亥.中国的节日因为定型于农业文明主导的时期,内在地具有一个春祈秋报的主。

民俗的定义和类型

民俗的定义和类型

民俗的定义
民俗是在人类历史的发展过程
中,一定的群体为适应生产实践
和社会生活而逐渐形成的,并以
民族的群体为载体的,以群体的
心理结构为依据的,表现在广泛
而富情趣的社会生产与生活领域
的一种程式化的行为模式和生活
惯制,是一种集体性的文化积淀,是人类物质文化与精神文化的一
个最基本的组成部分。

它创造于
民间,传承于社会,并世代延续
承袭。

民俗的种类
❝(一) 物质民俗
❝农耕民俗、畜牧民俗、渔猎民俗、手工业民俗、商业民俗、服饰民俗、饮食民俗、居住民俗、行旅民俗
❝(二) 社会民俗
❝人生礼仪民俗、岁时节令民俗、社会结构民俗、游艺民俗
❝(三) 意识民俗
❝它体现的是人们以信仰为核心的心理活动和操作行为。

民俗学概论

民俗学概论

一、民俗的定义 (一)学术界狭义的“民俗” 概念1、文化遗留说 2、精神文化说 3、民间文学说 4、传统文化说(二)《民俗、神话与传说的标准辞典》七类:1、民俗是旧时的残存遗风。

5、民俗是指民间故事。

2、民俗是“俗民文化”的传统部分。

6、民俗是一种主要靠口头流传的大众文学。

3、民俗是指含义广泛的传统现象。

7、民俗是“民俗文化” 。

4、民俗是已经退化了的宗教。

(三)产生分歧的原因:1、不同学者的背景不同。

不同学者受到各国不同政治制度、生活环境、不同时代、学术观点和研究目的等多种因素的影响和制约;2、不同地区的民俗表现不同。

由于各国、各民族、各地区所拥有的民俗事象千差万别,民俗学者对民俗概念的界定自然有着截然不同之处;3、学科认识不统一。

这门学科是一门新兴学科,人们对其还没有形成一个较为清晰和共同的认识,对民俗一词的内涵和外延的认识还处于有待深化的过程之中。

(四)形成的共识 :1、民俗存在于民众之中。

(民俗与人类社会的关系 )2、民俗是被民众传承的一种文化现象(民俗与时代的关系) 3、民俗的核心在于传承。

(民俗与文化的关系 ) 民俗是人民大众创造、享用和传承的生活文化。

它既包括农村民俗,也包括城镇和都市民俗;既包括古代民俗传统,也包括新产生的民俗现象;既包括以口语传承的民间文学,也包括以物质形式、行为和心理等方式传承的物质、精神及社会组织等民俗。

(五)定义:民俗,就是民间的风俗习惯,指一个国家或民族中广大民众在长期的历史生活过程中所创造、享用并传承的物质生活与精神生活文化。

这种社会生活文化既是一种历史文化传统,也是民众现实社会生活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六)民俗学民俗学是研究全世界各民族最广泛的人民传承文化事项,及其发展规律的科学。

是以科学的态度,对历史与当代的民俗事象,进行调查、收集、整理、描述、分析和论证,探求它的本质结构、特点与社会功能,揭示其发生、发展、传承、演变、消亡的规律,为人类社会的健康发展服务。

2019民俗学第三章

2019民俗学第三章

(一)教化功能
民俗的教化功能,指民俗在人类个体的社会化文化过程 中所起的教育和模塑作用。
美国学者本尼迪克特曾这样描述风俗在个体社会化过程 中的重要作用:个体生活历史首先是适应由他的社区代代相 传下来的生活模式和标准。
(二)规范功能
民俗的规范功能,指民俗对社会群体中每个成员的行为方 式所具有的约束作用。人类社会生活需要的满足,往往有多种 方式可供选择。
(六)民俗的原始性与神秘性
中国的许多民俗产生的历史比较悠久,有的民俗可以追溯 到人类社会初期,虽然经过不断的传承和变异,但依然有原始 民俗的存在,形成了民俗的原始性特点。
与此相联系,由于民俗的原始性,使得有些民俗表现出一 种神秘的象征。人们进行某些民俗活动时,常带着一种神秘的 心理,认为这些民俗具有一种神秘的力量,使民俗具有神秘性 的特点。
讲习课程
第一节 民俗的含义与形成 第二节 民俗的结构与功能 第三节 民俗的类型与特征△
第一节 民俗的含义与形成
一、民俗的含义 二、民俗的形成
一、民俗的定义
(一)民俗定义的主要观点
(1)民俗是残留至今的古代遗风。 (2)民俗是“民间文化”的传统部分。 (3)民俗是古代宗教的残余。 (4)民俗是指流传的民间故事。 (5)民俗是一种口传的民间文学。
一、民俗的分类
(一)已有的分类成果 (二)关于民俗分类的进一步探讨
(一)已有的分类成果
1、英国学者班妮的民俗分类 信仰和行为,习俗,以及故事、歌谣和俗语三大类型。 2、法国学者山狄夫的民俗分类 民俗可以分为物质生活、精神生活、社会生活等三大类。 3、美国学者布鲁范德的民俗分类 口头民俗、习惯民俗、物质民间传统等三大类。 4、日本学者后藤兴善的民俗分类 民俗可以分为有形物质民俗、社会集团民俗、口承语言民俗、 无形心意民俗等四大类。 5、中国学者乌丙安的民俗分类 民俗可以分成经济的民俗、社会的民俗、信仰的民俗、游艺 的民俗等四大类。 △

民俗学概论(讲义)

民俗学概论(讲义)

《民俗学概论》教案绪论知识点:掌握民俗的概念、特征与功能,了解中国民俗文化悠久历史,理解中国民俗文化的多元化和丰富性。

民俗的构成、养成与传承、民俗的调查与研究、民俗文化在当今旅游业中的作用。

第一节民俗的定义一、民俗的定义民俗,就是民间的风俗习惯,指一个国家或民族中广大民众在长期的历史生活过程中所创造、享用并传承的物质生活与精神生活文化。

从民俗与人类社会的关系来看,民俗起源于人类社会群体生活的需要。

从民俗与时代的关系来看,民俗虽然源于传统,但也是在现实生活中仍然发挥着特定功能的一种社会文化现象。

从民俗与文化的有关系来看,民俗是民族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属于民间文化。

历史上人们对民俗的概念有不同的狭义理解,大致有四种:文化遗留物说、精神文化说、民间文学说、传统文化说。

现在我们讲的民俗是广义的民俗。

二、民俗的分类民俗是一个极为复杂的复合体,作为一种生活文化,渗透与于人类生活的各个领域,从一个社会的经济基础到上层建筑的各种制度和意识形态,大都附有一定的民俗行为及有关的心理活动,因而很难进行泾渭分明的分类。

但是,作为一种理论研究和便于作为一种知识的传播,又必须进行分类,使之成为相对有独立性的子系统。

根据我们课本,将民俗分为物质民俗、社会民俗、精神民俗、语言民俗等四个类别。

物质民俗:指人民在创造和消费物质财富过程中所不断重复的、带有模式性的活动,以及由这种活动所产生的带有类型性的产品形式。

社会民俗:也叫社会组织及制度民俗,指人们在特定条件下所结成的社会关系的惯制,涉及从个人到家庭、家族、乡里、民族、国家乃至国际社会在结合、交往过程中所使用并传承的集体行为方式。

精神民俗:指在物质文化与精神文化基础上形成的有关意识形态方面的民俗。

语言民俗:指通过口语约定俗成、集体传承的信息交流系统,包括民俗语言和民间文学两大部分。

第二节民俗的特征与社会功能一、民俗的特征(一)集体性集体性,又叫社会性,是指民俗在产生、流传过程中所体现出的基本特征。

民俗学概论

民俗学概论

4.民俗是退化的宗教。认为民俗是还模模 糊糊地残存在文盲和乡下人生活中的古代宗教仪 式。一种民间宗教的残余物。
5.民俗仅指民间故事。一种范围界说不明 确,而且和神话分别不明显的故事。同时,这些 故事的内容和用意在原先传诵人心目中也不够严 格和清晰。
6.民俗是一种主要由口头流传的大众文 学。即口传的民间故事、神话、传说、谚语及 其它文学方式的东西。
例如:澡塘子前的红灯泡;干果食品店里的 八仙坊。
2.民俗是俗民文化的传统部分,包括原始 民族及文明民族的传统创造,或专指说不出确实 可信的发明人或造作人而一代一代传下来的那些 东西。
3.民俗指含意广泛的传统现象。它们比其 它的文化现象或社会现象更可表现出传统的任务。 内容“包括舞蹈、歌谣、故事、传说和传统、信 仰和迷信,以及任何地方的民族的谚语”
第三,民俗被视为与较高阶层的文化对照 下的俗民的全部文化。这实际上是汤姆斯民俗 内涵功能扩大的新表述,在欧洲学界颇有市场。
三、总结
第三类是第一类的扩充。第二类侧重文艺。但 是,俗民文学(艺),或称民间文学(艺),不是单个 作家、艺术家主观情感宣泄的产物,它们是俗民—— 民众集体智慧,想象的结晶。它们的价值,是一种 程式化的文化传统。
以幌子为例说明形态动作的行为模式化 民俗幌子一般分为“常年型”与“季节型” 两大类。常年型中又可分为三种:形象式、象 征式,实物式。 A、所谓形象式,就是以商品的形象化形 式来表意。北方饮食店铺挂的螺圈幌;幌子颜 色、数量的差异表示不同的含义。 过去普遍地用形象式的具象出现 了,而是以它物来暗示。
这三类一而统之,实际是一种民众中传承的文 化传统,其核心就是传统。
第二节
模式化的惯习
一、民俗是不成文(法)的惯习,并不 是说它形态的杂乱无章,毫无秩序。相反, 它作为一种惯习,自身的展示总是模式化的。 这里的模式化指的是重复出现的有规律可寻 的习俗规则。

民俗学定义

民俗学定义

1.民俗学定义:民俗即民间风俗,是广大民众所创造和传承的文化现象。

民俗是在民众中传承的社会文化传统,是被民众所创造、享用和传承的生活文化。

这种社会生活文化既是一种历史文化传统,也是民众现实社会生活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民俗的基本特征:传承性.变异性.地域性.原始性与神秘性3.民俗的社会功能:教化功能(是指民俗在个人行为过程中的教育和潜移默化的作用。

).规范功能(是指民俗对社会成员的行为方式所具有的约束和控制作用。

).娱乐功能.(指民俗能对社会成员心理产生愉快的调剂作用。

)维系功能(指民俗统一人们的行为与思想,使社会成员保持向心力和凝聚力。

)4.民俗学发端于19世纪初期的德国。

早期代表人物是格林兄弟。

1812年格林兄弟的《儿童和家庭故事》标志着民俗学学科的诞生。

1878年,英国民俗学会成立,并创办了第一份民俗学杂志《民俗学刊>5.民俗文化对旅游的作用:民俗文化是重要的旅游资源. 民俗文化旅游丰富了旅游活动,提高了旅游地的经济效益 .6.旅游对民俗文化的积极作用:旅游能促进民俗文化交流与传播旅游促进了旅游接待地民俗文化的现代化旅游促进了民俗文化的保护和发展7.旅游对民俗文化的消极影响:民俗文化的同化和庸俗化民族传统文化受到冲击8.福娃的民俗意蕴:《尚书•洪范》释五福为:“一曰寿,二曰富,三曰康宁,四曰攸好德,五曰考终命。

”汉代桓谭解为:“寿、富、贵、安乐、子孙众多”。

贝贝——“鱼”:图腾崇拜. 人们某些美好愿望的理想象征. 辟邪消灾晶晶——“熊猫”:在中国最早的典籍,如《尚书》、《诗经》中,就有对熊猫的描述。

物种稀缺,濒临灭绝,被奉为“国宝”欢欢——“火”:光明、洁净的象征家庭保护功能吉祥的喻意迎迎——“羊”:图腾崇拜司狱之神道德模范吉祥化身妮妮——“燕子”;春归之兆请子之鸟富贵象征交往礼节1.握手礼:作用:(1)能体现交往双方对对方的态度(2) 能体现人们的礼仪修养(3)能促进人们的交往。

民俗概论(四分法 功能)

民俗概论(四分法  功能)
旅游对民俗文化的消极影响 :民俗文化的同化和庸俗化 ;民族传统文化受到冲击
14,福娃的民俗意蕴
a,贝贝——“鱼”原型的福娃民俗文化蕴涵 :图腾崇拜;人们某些美好愿望的理想象征;辟邪消灾
b,晶晶——“熊猫”原型的福娃民俗文化蕴涵:在中国最早的典籍如《尚书》、《诗经》中,就有对熊猫的描述 。物种稀缺,濒临灭绝,被奉为“国宝”
社会民俗,指人们在特定条件下所结成的社会关系的惯制,它所关涉的是从个人到家庭、家族、乡里、民族、国家乃至国际社会在结合、交往过程中使用并传承的集体行为方式。主要包括家庭乡里民俗、人际交往民俗、人生礼仪民俗、岁时节日民俗等等
信仰民俗(精神民俗)指在物质文化与制度文化基础上形成的有关意识形态方面的民俗。主要包括民间信仰、民间巫术、民间禁忌等等。由宗教信仰派生出来的信仰民俗已经融入日常生活的迷信与俗信。
c,民俗的娱乐功能 ,是指民俗能对社会成员心理产生愉快的调剂作用。
d,民俗的维系功能,是指民俗统一人们的行为与思想,使社会成员保持向心力和凝聚力。
10,民俗事项的产生:共同创造理论 残余论 文化沉降论 个人创造和集体再创造
11,民俗学的产生与发展:
A, 民俗学发端于19世纪初期的德国。早期代表人物是格林兄弟。1812年格林兄弟的《儿童和家庭故事》标志着民俗学学科的诞生。
第一讲 民俗概述
1,中国古文献中的“民俗”:
《管子 正世》“料事务,察民俗”
《礼记 缁衣》“故君民者,章好以示民俗,慎恶以御民之淫,则民不惑矣。”
《汉书 董仲舒传》“变民风,化民俗”
民 ——普通老百姓,即庶人,可以引申为民间。
第三类,民俗是指含义广泛的传统现象。民俗比其他文化现象和社会现象更能表现传统文化特色,其外延“包括舞蹈、歌谣、故事、传说和传统、信仰和迷信,以及任何地方的民族谚语”,还包括这个民族的文学。

《中国民俗学》简稿.pdf

《中国民俗学》简稿.pdf

第一讲民俗概论一、什么是民俗?民俗学发展到今天,有关什么是民俗,什么是民俗学这样一些最为基本的问题仍然没有形成统一的观念。

分析其中原因,正如民俗学家陶立璠所说:“为什么一个看来似乎简单明了的问题,下一个准确的定义却非常困难?关键在于‘民俗’发生在每个人的生活之中,大家又熟视无睹。

”要了解“民俗”这个概念,我们必须要知道作为词汇的“民俗”与作为学科的“民俗”之间是有差异的:作为词汇的“民俗”作为词汇的“民俗”在中国早就出现:《礼记·淄衣》曰:“故君民者,章好以示民俗。

”《管子·正世》曰:“料事务,察民俗。

”《汉书·董仲舒传》:“变民风,化民俗。

”作为学科的“民俗”:民俗一词是有“民”(folk)和“俗”(lore)这两个部分组成,但是从民俗学这个学科诞生的那天起,有关“民”和“俗”的定义的争论就一天也没有停止过,什么是“民”和什么是“俗”的观点非常多,而且不断发展,正因为如此,“民俗”一词的概念的界定也是难以把握,以致于众说纷纭,观点庞杂。

20世纪40年代,美国出版的《民俗、神话与传说的标准辞典》一书,就载有民俗一词的简明定义达21条之多。

比如有文化遗留物说、精神文化说、民间文学说、传统文化说等。

钟敬文先生认为,民俗是人民大众创造、享用和传承的生活文化。

它既包括农村民俗,也包括城镇和都市民俗;既包括古代民俗传统,也包括新产生的民俗现象;既包括以口语传承的民间文学,也包括以物质形式、行为和心理等方式传承的物质、精神及社会组织等民俗。

民俗是在人们的日常生活中靠口头和行为传承的文化模式。

它涵盖了三个方面的内容,即:一、民俗存在于人们的日常生活中;二、民俗是靠口头和行为的方式一代一代传承的;三、民俗在长期的流传过程中已形成了相对固定的文化模式,这种模式制约着人们的思想和行为方式。

二、民俗如何分类?民俗的最早分类标准出现在英国。

英国民俗学会于1890年出版的由高莫主编的《民俗学概论》的分类是:(1)观念和信仰民俗,包括迷信的信念和举动、关于自然物的迷信、关于树木百草的迷信、动物迷信、精怪、禁厌术、土医术、法术和占卜、关于冥界生活的信条和一般迷信等;(2)旧传的风俗,包括节俗、礼俗、嬉戏和地方风俗等;(3)旧传的叙事谭,包括童话、民间故事、趣谈、寓言、深化、叙事曲、民歌、地方传说和旧传等;(4)民间成语,包括韵言、母歌、谜语、谚语、诨名和方言等。

民俗的界定及特征

民俗的界定及特征

3、群体化的规矩 、
民俗是一定范围群体共同遵守的规矩,群体的 范围可大可小,大至一个民族,小至范围很窄的区 域,具有民族性、区域性的特点。 筷子的使用(中国、日本) 群体是一个动态、多层次的概念
民俗可以被理解为:民众生活群体之间的不 成文法的,程式化的规范或规矩。它是有规 范性质的、流行的、群体性的,是在人们不 经意的生活场景、生活用具、生活方式、观 念中间流行的或发生的。 民俗就发生在我们身上,就存在于我们的日 常生活之中。 民俗与我们每个人,以及民俗与社会的发展 都有很大的关联。
(2)具有相对稳定的套路程式 )
民俗的展现都有一定的程序与套式, 民俗的展现都有一定的程序与套式,不能颠 倒次序。 倒次序。如: 民间的“五方叫魂”仪式 民间的“五方叫魂” 旧时婚礼的“六礼” 纳采、问名、纳吉、纳征、 旧时婚礼的“六礼”(纳采、问名、纳吉、纳征、 请期、迎亲) 请期、迎亲) 传统过节的程序 庙会、 庙会、祭祀的仪式
二、民俗的特征
1、不成文的规矩
(1)民俗是日常生活文化的一种模式 节日食品
倒药渣 孙思邈为虎治病 叶天师治病
手指叩桌 乾隆下江南
(2)民俗是日常生活中的一种潜规则 这种“潜规则”在现代日常生活中也是很多的。比如, 现代人谈恋爱。在自由恋爱的今天,仍有许多中国自古以来 的婚俗理念制约着年轻人。如: “门当户对”与高学历知识女性的择偶困难 上海的“毛脚女婿”
(3)一定的质的规定性 )
民俗行为模式程式化的另一特点, 民俗行为模式程式化的另一特点,即是它的程 式中包含着特定的内涵意蕴。也就是说, 式中包含着特定的内涵意蕴。也就是说,一招一式 代表着某种意味,这都是众人约定俗成, 代表着某种意味,这都是众人约定俗成,共同认可 的。如: 西南一些已婚苗族妇女在传统歌会上, 西南一些已婚苗族妇女在传统歌会上,跟未婚的少 女一样,可以与青年男子一起唱情歌,以歌“ 女一样,可以与青年男子一起唱情歌,以歌“谈情 说爱” 说爱”;而对方可以通过妇女悬挂在腰间的钥匙来 区分是否已婚。 区分是否已婚。 婚俗中的麻袋、茶叶、枣子、花生等。 婚俗中的麻袋、茶叶、枣子、花生等。 同一个民俗思想在一些小的地方可能有所不同, 同一个民俗思想在一些小的地方可能有所不同,但 是基本的质的规定性还是相对固定的。 是基本的质的规定性还是相对固定的。例如圆子总 是圆的。 是圆的。

中国古代的民俗文化与信仰习俗

中国古代的民俗文化与信仰习俗

自然崇拜:对 天地、日月、 山川、河流等 自然现象的崇

祖先崇拜:对 祖先、先贤、 英雄人物的崇

神灵崇拜:对 各种神灵、鬼
怪的崇拜
宗教信仰:佛 教、道教、基 督教等宗教信 仰在中国民间 的传播和影响
民间信仰在中国古代社会中的作用与影响
社会凝聚力:民间信仰增强了人们的归属感和认同感,促进了 社会的和谐稳定。
章节副标题
节庆民俗的定义与特点
定义:节庆民俗 是指在中国古代 社会生活中,人 们为了庆祝各种 节日而形成的一 系列风俗习惯。
特点:节庆民俗 具有地域性、民 族性、历史性等 特点,反映了中 国古代社会的文 化传统和价值观 念。
内容:节庆民俗 包括春节、元宵 节、清明节、端 午节、中秋节等 传统节日,以及 各种地方性节日 和民族节日。
中国古代民俗文化与信仰习俗的传承与创新
民俗文化与信仰习俗的传承:通 过家庭、学仰习俗的传播:通 过互联网、社交媒体等渠道进行 传播
添加标题
添加标题
添加标题
添加标题
民俗文化与信仰习俗的创新:结 合现代科技、艺术、教育等手段 进行创新
民俗文化与信仰习俗的保护:通 过法律法规、政策支持等手段进 行保护
促进交流:民间艺术是中国古代社会文化交流的重要载体,促进了不同地区、不同民族之 间的文化交流和融合。
丰富生活:民间艺术丰富了中国古代社会的文化生活,提高了人们的审美水平和生活质量。
06
中国古代的民间传说与故事
章节副标题
民间传说与故事的起源与发展
起源:源于古 代劳动人民的 生活经验和智

发展:随着社 会的发展和变 迁,不断丰富
实用性:民间艺术具有实用性,如剪纸、刺绣等艺术 形式在日常生活中广泛应用。

第一讲 民俗概述

第一讲 民俗概述
7
中外民俗的不同特点
丰富多样的民族性
中国
鲜明的地域性 源远流长的延续性 宗教性:宗教色彩浓厚,有很强的仪 式性。
外国
娱乐性:政教分离,宗教主宰人们的世俗 生活,少伦理道德的负载,娱乐色彩强 烈。 8
丰富多样的民族性:中国有56个民族,每个民族的民 俗呈现出各自鲜明的特色。具体说来: • 汉族民俗带有浓厚的农业社会的特征,节气、节俗大 都与农业生产、天象、物象的变化有对应关系; • 凸显教化功能、注重功利的实用性也是汉民族民俗的 一大特点,每一种民俗活动都是为争取生存、谋求发 达兴旺和祈盼吉祥如意而进行的努力。如衣冠之治的 传统、民间信仰实用至上、节日背负浓重的伦理内涵, 少世俗的欢乐等。 少数民族的民俗具有娱乐性、原始性和神秘性等特 点,是真正的大地之子。
四、民俗研究或民俗资料搜集、整理的一般方法 文献学方法
田野作业,就是实地调查,分参与 式和调查式两种。整个田野作业的过 程,一般包括选择调查题目 — 制定调 查 计 划 — 收 集 资 料 —— 确 定 调 查 对 象—整理资料——解释资料等阶段。
25
五、“中外民俗文化”一课的意义
民族自豪感 文化修养 审美趣味 其他实用价值
物质民俗
社会民俗
精神民俗
语言民俗
指通过口语约定俗成、集体传承的信息交流 系统。包括民俗语言与民间文学。
5
二、民俗的基本特征
集体性 (民俗的本质特征):指民俗集体创 造、集体传承 。 传承性与扩布性。传承性指民俗文化在时间 上传衍的连续性,即历时的纵向延续性(不 少于三代);扩布性指民俗在空间伸展上的 蔓延性,也是指民俗文化的横向传播过程 (高位向低位扩布)。
• 规范功能 ,指民俗对社会群体中每个成员的行为 方式所具有的约束作用。在法律、纪律、道德和 民俗四大社会规范中,民俗是产生最早,约束面 最广的深层行为规范。

民俗学概论学

民俗学概论学
按地域分类
????形成民俗文化的地方性的主要原因,首先是基本一致的自然条件和生存方式,在每一种相同的地理环境中,人们的生存方式往往会有某种相近性,因此人们的民俗行为也有某种相似性。其次,有较高民俗文化热能的人类群体,具有地域内的民俗示范作用。也就是说,较强的文化影响能力,会产生波及效应。
按行业(职业)分类
物质民俗:指人民在创造和消费物质富过程中所不断重复的、带有模式性的活动,以及由这种活动所产生的带有类型性的产品形式。
社会民俗:也叫社会组织及制度民俗,指人们在特定条件下所结成的社会关系的惯制,涉及从个人到家庭、家族、乡里、民族、国家乃至国际社会在结合、交往过程中所使用并传承的集体行为方式。
4、民俗系列
????所谓民俗系列,是指将同类民俗的所有民俗链,依照人们的社会生活实践归纳在一起,就形成了同一民俗的系列,并与其他民俗的系列相区别。
5、民俗系统
????所谓民俗系统,是把民俗系列根据同类题材和内容的密切相关性再加以概括和归纳,形成更大的系统。民俗系统的划分,可以从不同角度进行归纳。如根据民俗符号代码的构成,可分为言语系统和非言语系统;根据人们对民俗信息的感知和接受,可分为听觉系统、视觉系统、嗅觉系统、触觉系统、味觉系统等。
????从民俗与人类社会的关系来看,民俗起源于人类社会群体生活的需要。从民俗与时代的关系来看,民俗虽然源于传统,但也是在现实生活中仍然发挥着特定功能的一种社会文化现象。从民俗与文化的有关系来看,民俗是民族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属于民间文化。
????历史上人们对民俗的概念有不同的狭义理解,大致有四种:文化遗留物说、精神文化说、民间文学说、传统文化说。现在我们讲的民俗是广义的民俗。
4、调节功能
????民俗的调节功能,指通过民俗活动中的娱乐、宣泄、补偿等方式,使人类的社会生活和心理本能得到调剂的功能。

民俗学定义

民俗学定义

1.民俗学定义:民俗即民间风俗,是广大民众所创造和传承的文化现象。

民俗是在民众中传承的社会文化传统,是被民众所创造、享用和传承的生活文化。

这种社会生活文化既是一种历史文化传统,也是民众现实社会生活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民俗的基本特征:传承性.变异性.地域性.原始性与神秘性3.民俗的社会功能:教化功能(是指民俗在个人行为过程中的教育和潜移默化的作用。

).规范功能(是指民俗对社会成员的行为方式所具有的约束和控制作用。

).娱乐功能.(指民俗能对社会成员心理产生愉快的调剂作用。

)维系功能(指民俗统一人们的行为与思想,使社会成员保持向心力和凝聚力。

)4.民俗学发端于19世纪初期的德国。

早期代表人物是格林兄弟。

1812年格林兄弟的《儿童和家庭故事》标志着民俗学学科的诞生。

1878年,英国民俗学会成立,并创办了第一份民俗学杂志《民俗学刊>5.民俗文化对旅游的作用:民俗文化是重要的旅游资源. 民俗文化旅游丰富了旅游活动,提高了旅游地的经济效益 .6.旅游对民俗文化的积极作用:旅游能促进民俗文化交流与传播旅游促进了旅游接待地民俗文化的现代化旅游促进了民俗文化的保护和发展7.旅游对民俗文化的消极影响:民俗文化的同化和庸俗化民族传统文化受到冲击8.福娃的民俗意蕴:《尚书•洪范》释五福为:“一曰寿,二曰富,三曰康宁,四曰攸好德,五曰考终命。

”汉代桓谭解为:“寿、富、贵、安乐、子孙众多”。

贝贝——“鱼”:图腾崇拜. 人们某些美好愿望的理想象征. 辟邪消灾晶晶——“熊猫”:在中国最早的典籍,如《尚书》、《诗经》中,就有对熊猫的描述。

物种稀缺,濒临灭绝,被奉为“国宝”欢欢——“火”:光明、洁净的象征家庭保护功能吉祥的喻意迎迎——“羊”:图腾崇拜司狱之神道德模范吉祥化身妮妮——“燕子”;春归之兆请子之鸟富贵象征交往礼节1.握手礼:作用:(1)能体现交往双方对对方的态度(2) 能体现人们的礼仪修养(3)能促进人们的交往。

风俗文化

风俗文化

第一课民俗民俗的定义:民俗即民间风俗,是人们在日常生活中创造和传承的文化模式。

民俗的分类:(1)物质民俗:民居、服饰、饮食、生产交通(2)社会民俗:村落、民间组织、(3)岁时节日民俗、(4)人生仪礼:诞生、成年、婚姻、丧葬(5)精神民俗及其他:口承语言民俗:神话传说故事、歌谣、谚语、谜语行为传承民俗:民间艺术(音乐、美术、舞蹈、美术)精神信仰民俗:巫术、宗教信仰、民间禁忌其他民俗:民间工艺,民间科学技术等民俗的特点:民族性;集体性;变异性;传承性;神秘性。

婚俗——人生仪礼之一“礼”的含义:尊重,“礼者敬人也”。

“仪”的含义:表达尊重的形式。

一、合两姓之好:古代汉族婚俗(一)古代六礼中国传统(约先秦时代已形成)的结婚礼必经六道手续,即:纳采(提亲);问名(讨八字);纳吉(过文定);纳征(过大礼);请期(择日);亲迎。

(1)纳采,即“说媒”。

这是议婚的第一阶段,礼物是雁。

用雁的含义:为候鸟,守时讲信用,取象征顺乎阴阳之意;雁失配偶,终生不再成双,取其忠贞。

(2)问名(讨八字)即男方的媒人问女方的名字、生辰,然后到宗庙里占卜吉凶,结果为吉的才能进行下一步,凶的则到此为止。

(3)纳吉把问名后占卜合婚的好消息再通知女方的仪礼。

又叫“订盟”。

(4)纳征相当现代定亲阶段。

这时男家要派人到女家致送聘礼,这项是“六礼”中唯一不用雁的仪式。

玄色和纁色的丝帛共五匹,鹿皮两张。

(5)请期请女方确定结婚日期。

送完聘礼后,选择结婚日期,备礼到女家,征得同意时的仪式。

现代多用红请柬,写迎娶日期,民间俗称“提日子”、“送日头”。

(6)亲迎婚礼之日,男方必须亲自去女方迎接,这项仪礼往往被看做婚礼的主要程序,而前五项则当成议婚、订婚等过渡性礼仪。

同牢而食合卺而饮周代结婚礼服:玄色和纁色(二)拜见公婆第二天,新娘梳洗沐浴打扮好之后上堂。

新娘拎着一个盛有红枣和板栗的篮子上前献给公公。

另一个盛有干肉的篮子献给婆婆。

公公婆婆请新娘喝酒,表示接纳她为家庭正式成员。

民俗知识总结报告范文(3篇)

民俗知识总结报告范文(3篇)

第1篇一、前言民俗,即民间风俗,是指在一定地域内,特定人群在生产、生活、精神文化等方面形成的传统习惯和习俗。

民俗文化是我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深厚的历史底蕴和丰富的内涵。

为了更好地传承和弘扬民俗文化,本报告对民俗知识进行总结,旨在提高人们对民俗文化的认识和了解。

二、我国民俗文化概述1. 民俗文化的历史渊源我国民俗文化源远流长,可以追溯到远古时期。

在漫长的历史长河中,各民族人民共同创造了丰富多彩的民俗文化。

从原始社会的图腾崇拜,到封建社会的祭祀礼仪,再到现代社会的民间艺术,民俗文化不断发展演变,成为中华民族的瑰宝。

2. 民俗文化的分类民俗文化可以分为以下几类:(1)节日民俗:如春节、元宵节、清明节、端午节、中秋节等。

(2)民间信仰:如祖先崇拜、神灵崇拜、鬼神崇拜等。

(3)民间艺术:如剪纸、泥塑、木雕、年画、民间音乐、民间舞蹈等。

(4)民间习俗:如婚丧嫁娶、寿诞庆典、祭祀活动、民间体育等。

(5)民间传说与故事:如《牛郎织女》、《白蛇传》、《梁山伯与祝英台》等。

三、民俗文化知识总结1. 节日民俗(1)春节:春节是我国最重要的传统节日,又称“过年”。

春节期间,人们会举行贴春联、放鞭炮、拜年、吃年夜饭、发红包等习俗。

(2)元宵节:元宵节又称“灯节”,是春节期间的第二个重要节日。

人们会赏花灯、猜灯谜、吃元宵等。

(3)清明节:清明节是我国传统的祭祀节日,人们会扫墓、祭祖、踏青等。

(4)端午节:端午节又称“龙舟节”,是为了纪念屈原而设立的节日。

人们会赛龙舟、吃粽子、挂艾草等。

(5)中秋节:中秋节是我国的传统节日,人们会赏月、吃月饼、团圆等。

2. 民间信仰(1)祖先崇拜:祖先崇拜是我国民间信仰的重要组成部分,人们会定期祭拜祖先,以示尊敬。

(2)神灵崇拜:神灵崇拜在我国民间信仰中占有重要地位,如土地神、财神、城隍等。

(3)鬼神崇拜:鬼神崇拜在我国民间信仰中较为普遍,人们相信鬼神可以保佑家庭平安、身体健康。

3. 民间艺术(1)剪纸:剪纸是我国民间艺术的一种,以红色纸张为材料,通过剪、刻、折等手法制作出各种图案。

第一讲 民俗学概论

第一讲 民俗学概论

的“俗”概念的一般特点。
——《美国的民俗概念》
——民俗的分类




经济民俗:以民间传统的经济生产习俗、交易习 俗以及消费习俗为主要内容; 社会民俗:以家族、亲族、乡里村镇的传承关系、 习俗惯例为主要内容,其中社会往来、组织、生 活仪礼是重点,近来又扩展到都市民俗; 信仰民俗:以传统的迷信(如敬神驱鬼)与俗信 (如不再有迷信色彩而只余下祝吉贺喜意义的贴 春联)的诸事象为主要内容; 游艺民俗:以民间传统文化娱乐习俗为主要内容, 包括口头文艺活动,也包括传统竞技等在内。
驳、讥笑、嘲弄、绕口令、问候与送别用语、民间
言语(例如,俚语)、民间语源、民间比喻(例如, 洁白如雪)、民间隐喻(例如,从煎锅上跳入火
海)、名字(例如,绰号或地名)、民间诗歌——
从较长的民间史诗到儿童的韵语,如拍球歌、跳绳
歌、数手指脚指歌、哄小孩的歌、丢手绢歌(在游
戏中决定“它”会是谁)和儿歌。还有一些书写形 式的民间韵语,例如签名册上的诗句、墓志铭、厕 所文学(墙壁涂鸦)。一般的非言语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民俗学的理论框架



基础理论 应用民俗学 民俗史学(1、民俗发展史;2、民俗 学史) 民俗资料学(民俗资料的收集、整理、 保存等)
民民民民概 俗俗俗俗念 学的的学、 方分特的对 法类征社象 论 会、 功范 能围





基 础 理 论
等旅经法商心语宗文社 等游济律业理言教艺会 民民民民民民民民民 俗俗俗俗俗俗俗俗俗 学学学学学学学学学
课程作用
课程设置
课程定位
编导专业选修课 了解民俗文化 参与民俗学田野调查
课程目标
是什么? 职业技术课程 营销专业必修课 为什么? 怎么做?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主要包括口头语言民俗、民间歌 舞民俗、游戏竞技民俗等等。
A
19
语言民俗
A
15
❖物质民俗:(经济民俗)指人们 在创造和消费物质财富过程中所 形成的民俗。
❖主要包括生产民俗、商贸民俗、 饮食民俗、服饰民俗、居住民俗、 交通民俗,等等
A
16
❖社会民俗:也叫社会组织及制度民 俗,指人们在特定条件下所结成的 社会关系的惯制,涉及从个人到家 庭、家族、乡里、民族、国家乃至 国际社会在结合、交往过程中所使 用并传承的集体行为方式。
《民俗学》第2周课件
民俗学概论
❖一、民俗的定义
❖二、民俗的分类
A
1
❖ 一、民俗的定义
❖ 民俗一词作为专门学科术语,是对英文 “folklore” 的意译。这个词是英国学 者汤姆斯1846年创用的,他将 “folk” (民众、民间)和“lore”(风俗、知 识、学问)合成为一个新词,既指民间 风俗现象
A
8
❖ 第六类:民俗是一种主要靠口头流传的 大众文学,包括口头流传的民间故事、 神话、传说和谚语及其他文学形式的东 西。
❖ 第七类:民俗是“民俗文化”,是文明 社会中受教育较少的平民所具有的文化 表现,是民间传承的生活文化现象。
A
9
出现众多的分歧,其主要原因有三点:
一是不同学者受到各国不同政治制度、 生活环境、不同时代、学术观点和研 究目的等多种因素的影响和制约;
❖主要包括家庭乡里民俗、人际交往 民俗、人生礼仪民俗、岁时节日民 俗等等
A
17
❖精神民俗:(信仰民俗)指在 物质文化与精神文化基础上形 成的有关意识形态方面的民俗。
❖主要包括民间信仰、民间巫术、 民间禁忌等等。由宗教信仰派 生出来的信仰民俗已经融入日 常生活的迷信与俗信
A
18
❖语言民俗:(游艺民俗)指民间 传统的文化娱乐活动。
民间是指民众中间(广大中、下层民众,对应于 官方 )
风俗(指人民群众在社会生活中世代传承、相沿 成习的生活模式,它是一A 个社会群体在语言、 2
❖ 在学术界中认为:
❖广义的民俗概念认为:
❖民俗学是一门综合性学科,是以城 乡民间生活为研究对象的;
❖就民族而言,既研究文明民族的民 间生活,也研究后进民族的民间生 活。
A
3
❖狭义的民俗概念的理解主要有四种: ❖一是认为民俗是文化遗留物,是一个
已发展到较高文化阶段的民族中所残 存的原始观念与习俗的遗留物。 ❖二是认为民俗是精神文化; ❖三是民俗为民间文学; ❖四是认为民俗为传统文化。
A
4
❖20世纪40年代,美国出版的《民俗、 神话与传说的标准辞典》一书,记 载有民俗一词概念的简明定义达21 条之多
A
10
❖二是由于各国、各民族、各地区所 拥有的民俗事象千差万别,民俗学 者对民俗概念的界定自然有新兴学科, 人们对其还没有形成一个较为清 晰和共同的认识,对民俗一词的 内涵和外延的认识还处于有待深 化的过程之中。
A
12
共识性的东西
❖第一,民俗存在于民众之中,民众 既是民俗的承受者和创造者,又是 民俗的载体。
A
5
综合各种概念,可讲民俗的定义分为7类
❖ 第一类:民俗是旧时的残存遗风。此观点 将民俗一词的含义界定为:“古时候大众 信仰、风俗及传统的整个本体,它在文明 社会内受教育较少的分子中一直残留到现 在”;“民俗是不愿死的一种活化石。”
❖ 第二类:民俗是“俗民文化”的传统部分, 包括原始民族的传统创造,或指说不出确 实可信的发明人或制作人而一代代传承下 来的那些人类文化。
A
6
❖第三类:民俗是指含义广泛的传统 现象。民俗比其他文化现象和社会 现象更能表现传统文化特色,其外 延“包括舞蹈、歌谣、故事、传说 和传统、信仰和迷信,以及任何地 方的民族谚语”,还包括这个民族 的文学。
A
7
❖第四类:民俗是已经退化了的宗教, 民间宗教是民俗的主要内容
❖ 第五类:民俗是指民间故事,是一种范 围不能够予以明确界定、与神话和传说 没有明显分别的故事。
❖第二,俗是被民众传承的一种文化 现象。
❖第三,民俗的核心在于传承。
A
13
❖ 综上所述 :
❖ 民俗,就是民间的风俗习惯,指一个国 家或民族中广大民众在长期的历史生活 过程中所创造、享用并传承的物质生活 与精神生活文化。
A
14
二、民俗的分类
❖ 三分法:行为民俗、语言民俗、心理民俗 ❖ 四分法:物质民俗、社会民俗、精神民俗、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