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坑支护课程设计报告书
实验报告基坑支护
一、实验目的本实验旨在研究基坑支护技术在工程中的应用,了解基坑支护的基本原理、设计方法和施工工艺,提高对基坑支护技术的认识和理解。
二、实验原理基坑支护技术是指在基坑开挖过程中,为保证基坑稳定性和周边环境安全,采用一定的工程措施对基坑边坡进行加固和防护的技术。
基坑支护方法主要包括:土钉支护、锚杆支护、喷射混凝土支护、预应力锚索支护等。
三、实验内容1. 土钉支护实验(1)实验材料:土钉、锚杆、钢筋网、喷射混凝土等。
(2)实验步骤:① 土钉布置:按照设计要求,在基坑边坡上布置土钉,间距为1500mm,深度为9000mm。
② 锚杆布置:在土钉之间布置锚杆,直径为48mm,壁厚为3.0mm,间距为1500mm。
③ 喷射混凝土:在土钉和锚杆周围喷射混凝土,浆体直径为130mm。
(3)实验结果:经过一段时间的养护,基坑边坡稳定,未出现滑移和塌陷现象。
2. 锚杆支护实验(1)实验材料:锚杆、钢筋网、喷射混凝土等。
(2)实验步骤:① 锚杆布置:按照设计要求,在基坑边坡上布置锚杆,直径为48mm,壁厚为3.0mm,间距为1500mm。
②钢筋网布置:在锚杆周围布置钢筋网,间距为1500mm。
③ 喷射混凝土:在钢筋网和锚杆周围喷射混凝土,浆体直径为130mm。
(3)实验结果:经过一段时间的养护,基坑边坡稳定,未出现滑移和塌陷现象。
3. 预应力锚索支护实验(1)实验材料:锚索、钢筋网、喷射混凝土等。
(2)实验步骤:① 锚索布置:按照设计要求,在基坑边坡上布置锚索,直径为48mm,壁厚为3.0mm,间距为1500mm。
② 钢筋网布置:在锚索周围布置钢筋网,间距为1500mm。
③ 喷射混凝土:在钢筋网和锚索周围喷射混凝土,浆体直径为130mm。
(3)实验结果:经过一段时间的养护,基坑边坡稳定,未出现滑移和塌陷现象。
四、实验结果分析通过以上实验,我们可以得出以下结论:1. 土钉支护、锚杆支护和预应力锚索支护均能有效保证基坑边坡的稳定性,降低基坑滑移和塌陷的风险。
某工程基坑支护课程设计
某工程基坑支护课程设计一、课程目标知识目标:1. 掌握基坑支护的基本原理,理解不同类型支护结构的工作机理;2. 学会分析基坑支护工程中土体的力学性质,并能运用相关理论知识进行稳定性计算;3. 了解基坑支护工程的施工工艺及质量控制要点,具备评估支护方案合理性的能力。
技能目标:1. 能够运用专业知识,针对具体工程案例设计合理的基坑支护方案;2. 掌握基坑支护施工过程中常见问题的识别与处理方法,具备解决实际工程问题的能力;3. 通过课程学习,提高团队协作、沟通表达和工程实践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1. 培养学生对土木工程专业的热爱,激发学习兴趣,树立正确的专业观;2. 增强学生的安全意识,培养严谨、负责的工作态度,关注工程的社会、环境和经济效益;3. 提高学生的社会责任感,使其认识到基坑支护工程在城市建设中的重要作用,为未来从事相关工作奠定基础。
本课程针对高年级土木工程专业学生,结合课程性质、学生特点和教学要求,明确以上课程目标。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能够将理论知识与实际工程相结合,为未来从事基坑支护工程领域的工作奠定坚实基础。
后续教学设计和评估将围绕以上具体学习成果展开。
二、教学内容1. 基坑支护概述- 基坑支护的概念与分类- 基坑支护工程的重要性2. 基坑支护原理- 土压力理论- 支护结构工作机理3. 土体力学性质分析- 土体的物理性质- 土体的力学性质- 土压力计算4. 基坑支护设计- 支护结构选型- 稳定性分析及计算- 支护结构设计方法5. 基坑支护施工技术- 施工工艺及流程- 质量控制与验收- 施工中常见问题及处理方法6. 基坑支护工程案例- 典型工程案例分析- 支护方案优化与评价本教学内容依据课程目标,结合教材相关章节,确保科学性和系统性。
教学大纲明确以上六个方面的教学内容,安排合理进度,以使学生全面掌握基坑支护知识,提高工程实践能力。
教学内容将结合实际案例,强调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培养学生的专业素养。
《基坑支护工程课程设计指导书
《基坑支护工程课程设计指导书《某建筑基坑支护工程课程设计》指导书一、工程资料:某总建筑面积为28000m2的商场,地上6层、地下2层(地下1层为商场营业层、地下2层为停车场);基础为东西长72m、南北宽52m混凝土筏板基础,基底标高为-9.800m,地面标高为-1.200m。
其基坑底部边沿设定距离基础1.5m的工作面;基坑周围为硬化施工场地,基坑南侧距施工围墙30m,并设大门通往外侧大路,基坑其它三面距离施工围墙均为10m,属于二级基坑。
由于基坑周围场地受限,故垂直设定混凝土灌注桩做排桩支护,并在肯定深度设定一层锚杆。
根据该工程地质勘探报告的有关资料:1、地表层有1m厚杂填土,测得重度为18kn/m3,内摩擦角为5°,粘聚力为5kpa;2、地表层土以下则均为粉质粘土,测得其自然重度为19kn/m3,内摩擦角为20°,粘聚力为10kpa,塑限含水量为16%,孔隙比为0.75。
3、地下水位为-11.5m,地面考虑20kn/m2均布荷载。
二、设计内容a.设计说明书:封面:採用学校专用封面。
(一)、工程概况(建筑基坑、地质水文等条件――参见任务书)(二)、设计依据:(1)《课程设计任务书》(2)《建筑基坑支护技术规範》(jgj120-99)(3)《建筑桩基技术规範》(jgj94-2022)(4)《混凝土结构设计规範》(gb50010-2002)(5)《钢结构设计规範》(gb50017-2003)(6)《建筑基坑工程监测技术规範》(gb50497-2022)(7)《混凝土结构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範》(gb50204-2002)(三)支护结构设计方案:1、排桩与锚杆的布置与构造钢筋混凝土排桩(灌注桩):截面直径、混凝土强度等级、平面轴线位置、间隔距离;顶部贯樑构造;锚杆:设定位置(支点高度、倾斜角度、锚杆钻孔直径)、锚杆型别(粗钢筋、钢绞线及其材料指标)、锚头节点构造(钢锚樑、锚具)、钢拉桿(自由段隔离、支架、锚固体灌浆材料指标);2、荷载与抗力计算水平荷载标準值(按土的种类计算,考虑地面附加荷载)、水平抗力标準值;(绘製计算简图)3、排桩的设计计算(1)嵌固深度计算;(绘製计算简图)(2)结构计算(确定结构内力和支点力设计值);(3)截面配筋计算(圆形截面正截面受弯计算,确定纵向受力筋、箍筋);4、锚杆的设计计算(1)锚杆自由段长度计算;(绘製计算简图)(2)土锚承载力计算(合理确定锚杆锚固段长度、轴向受拉承载力设计值);(3)拉桿截面面积计算(确定拉桿直径、根数);5、基坑排水(地面硬化、坡顶和坡底排水沟设定)6、基坑监测(参考“建筑基坑工程监测技术规範”确定位移掌握监测值和报警值。
基础工程基坑支护课程设计
基础工程基坑支护课程设计一、课程目标知识目标:1. 让学生理解基础工程中基坑支护的重要性,掌握基坑支护的基本原理和方法。
2. 使学生掌握不同类型基坑支护结构的特点及适用条件,了解其设计和施工要点。
3. 引导学生了解基坑支护工程中的风险评估与管理,培养学生对工程安全意识的认识。
技能目标:1. 培养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分析基坑支护工程案例的能力,提高解决实际工程问题的技能。
2. 提高学生运用相关软件和工具进行基坑支护结构设计和计算的能力。
3. 培养学生团队协作和沟通能力,提高学生在工程实践中的组织协调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1. 培养学生对基础工程基坑支护领域的兴趣,激发学生学习热情,增强专业认同感。
2. 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工程观念,认识到工程质量对社会和人民群众生活的影响,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
3. 培养学生严谨细致的工作作风,增强学生的职业道德意识。
本课程针对高年级土木工程专业学生,结合课程性质、学生特点和教学要求,将目标分解为具体的学习成果,以便后续的教学设计和评估。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旨在培养学生具备扎实的基坑支护理论知识,较强的工程实践能力和良好的职业道德素养。
二、教学内容1. 基坑支护工程概述- 基坑支护的作用和重要性- 基坑支护工程发展历程及现状2. 基坑支护基本原理- 土压力理论- 支护结构受力分析- 稳定性和变形控制原理3. 常见基坑支护结构及特点- 支护桩、地下连续墙- 土钉墙、重力式挡土墙- 锚杆支护、组合支护4. 基坑支护工程设计- 设计原则与步骤- 支护结构选型与计算- 施工组织设计5. 基坑支护施工技术- 施工工艺及操作要点- 施工监测与质量控制- 风险防范与应急处理6. 基坑支护工程案例分析- 典型工程案例介绍- 案例分析及启示7. 基坑支护新技术与发展趋势- 新技术、新材料、新工艺简介- 行业发展前景及挑战教学内容依据课程目标,结合教材章节,确保科学性和系统性。
教学大纲明确教学内容的安排和进度,使学生在逐层深入的学习过程中,掌握基坑支护工程的基本理论和实践技能。
深基坑与边坡支护工程课程设计任务书
1. 工程概况某建筑物的场地条件如图1所示,基坑左侧距离道路边缘距离为8.5m,基坑长度69.0m,基坑宽度为23.0m,距基坑右侧4.6m处有两栋6层工商局宿舍,基坑拟开挖深度为15m。
图1.1基坑平面图2. 岩土层分布特征1.地层信息拟建火车站车站场地内地层为:地表分布有厚薄不均的全新统人工填土;其下为上更新统风积新黄土及残积古土壤;再下为上更新统洪积粉质黏土、中砂等。
主要地层特征自上而下及层厚、土层物理力学参数如下表所示:表1 土层特征一览表层号名称描述层底深度(m)厚度(m)1-1 杂填土杂色,松散,由粉质黏土与多量瓦砖碎片组成,结构杂乱,土质不均。
-- 0.70~4.801-2 素填土以黄褐色为主,主要为粉质黏土,含少量砖瓦片,土质不均。
1.20~2.002.30~5.303-1-1 新黄土黄褐色,可塑,虫孔及大孔隙发育,具湿陷性,属于中压缩性土4.80~5.600.9~3.703-1-2 古土壤红褐色,可塑,虫孔及大孔隙发育,属于中压缩性土6.50~15.000.5~6.503-1-3 饱和软黄土褐黄色,软塑,土质均匀,含少量蜗牛壳碎片,属于中偏高压缩性土,局部具有高压缩性。
4.50~8.500.90~3.903-2 古土壤红褐色,可塑。
团粒结构,含钙质条纹及少量钙质结核,层底钙质结核含量较多,局部地段富集成层。
11.50~16.701.00~3.803-3 粉质粘土黄褐色,褐黄色,可塑。
含铁锰质斑纹及零星钙质结核,局部地段钙质结核富集。
该层分布中有中砂夹层或透境体>11.50 <32.203-4 粉土灰黄色,饱和,密实,含少量颗粒,本层多以夹层或透镜体形式分布与3-3粉质粘土层中>24.40 0.00~3.103-5 细砂灰黄色,密实。
继配不良,矿物成分以长英石为主,含少量云母本层多以夹层零星分布3-3粉质黏土中。
>24.80 0.00~4.503-7 中砂灰黄色,饱和,密实,继配不良,矿物成分以长石石英为主,含少量云母。
基坑支护工程设计报告
基坑支护工程设计报告1. 项目背景基坑支护工程是在城市建设和地下工程中,为了确保施工安全和工程质量而进行的工程措施之一。
本项目基于某地区规划建设新的商业综合体,涉及一个较大的基坑。
本设计报告旨在介绍针对该基坑所进行的支护工程设计方案。
2. 工程概述本基坑支护工程的设计目标是确保在施工期内基坑周围结构的安全和稳定。
在本项目中,我们将使用以下支护技术方案:地下连续墙、桩基和土壤固结。
3. 设计方案3.1 地下连续墙地下连续墙作为一种常用的基坑支护技术,具有刚性好、稳定性强的特点。
针对本项目,我们计划在基坑周围挖掘框架尺寸的地下连续墙,采用了深钻孔法施工技术,确保墙体的强度和稳定性。
同时,我们还将实施后注浆技术,提高墙体的抗渗性和抗裂性能。
3.2 桩基由于本项目所涉及的基坑较大,地下水位较高,需要采取有效的抗浮措施。
因此,在基坑内侧的下沉墙和外侧的连续墙之间,我们将设置防浮桩基,以提供额外的支撑和稳定。
防浮桩基采用钢筋混凝土形式,长度根据地层情况和计算结果进行设计。
3.3 土壤固结为了提高基坑周围土层的稳定性和提供施工空间,我们将进行土壤固结处理。
采用土壤固结技术将会减少土壤沉降和变形,确保基坑周围建筑物和路面的安全。
土壤固结技术主要包括地下注浆和土钉墙两种方法。
4. 设计计算在设计过程中,我们将进行详细的工程计算,包括基坑深度、土壤力学参数、桩基和墙体尺寸等。
我们将结合地层勘察和现场实测数据,使用经典的力学模型和有限元分析软件进行计算,确保设计方案的合理性和可行性。
5. 施工方案在施工过程中,我们将制定详细的施工方案,包括施工顺序、施工步骤、材料选用和质量控制等。
我们将与相关承包商和监理单位密切合作,确保施工过程的安全性和质量。
6. 安全及环境保护措施在支护工程施工过程中,我们将制定专门的安全管理和环境保护措施。
我们将建立安全管理体系,提供全面的安全培训和指导,确保施工人员的安全。
同时,我们将采取合理的措施,减少对环境的影响,保护周边生态环境。
基坑支护设计报告
《地基处理技术规范》(DBJ08-40-94)
《基坑工程设计规程》(DBJ08-61-97)
《简明深基坑工程设计施工手册》
《基坑工程手册》
2.2基坑工程等级确定
在基坑方案总体设计中,必须根据周围环境要求、工程功能要求等制定出安全而合理的设计标准。
按深基坑工程已有工程经验,根据周围环境保护要求,将基坑变形控制标准分为四个等级如下表2.2.1
2. 围护墙最大水平位移≤0.3H;
3. K≥2.0
离基坑周围H范围内设有重要干线、水管、大型在使用的构筑物、建筑物
二级
1. 地面最大沉降量≤0.5℅H;
2. 围护墙最大水平位移≤0.7℅H;
3. K≥1.5
在基坑周围H范围内设有较重要支线管线和一般建筑、设施
三级
1. 地面最大沉降量≤1℅H;
2. 围护墙最大水平位移≤1.4℅H;
表1.2.1各地层条件
地层
厚度
H(m)
内摩擦角
φ
粘聚力
c(kpa)
重力密度r(KN/m3)
素填土层
1.4
17.8
粉质粘土
3.5
15
25
18.5
淤泥质粉土层
5
26
8
18.3
淤泥质粘土
11
11
14
17.3
粉质粘土
7
16.5
17
18.6
粉质粘土
10
17
48
20.0
1.3水文地质条件
该场地地下水位埋深-3.8米,场地内水的渗透性较差,在第②粉质粘土中,含水层平均渗透系k=12×10ˉ6-----6.0×10ˉ5cm/s。略去粘聚力之后的地层平均内摩擦角为35°。此层降水后可较大幅度提高土体强度,减少基坑位移。
边坡与基坑支护课程设计
边坡与基坑支护课程设计一、课程目标知识目标:1. 让学生掌握边坡与基坑支护的基本概念、分类及作用;2. 使学生了解边坡与基坑支护的设计原则和施工方法;3. 帮助学生了解我国相关规范和技术标准,以及在实际工程中的应用。
技能目标:1. 培养学生运用理论知识,分析边坡与基坑支护工程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解决方案的能力;2. 提高学生设计边坡与基坑支护方案的能力,能结合实际工程进行合理选型和计算;3. 培养学生运用现代技术手段,如计算机软件,进行边坡与基坑支护设计和分析的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1. 培养学生热爱工程专业,树立良好的职业道德观念,明确工程质量对社会和人民生命财产安全的重要性;2. 增强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学会在工程实践中与不同专业人员进行有效沟通与协作;3. 激发学生的创新精神,鼓励他们在工程实践中勇于尝试新方法、新技术。
本课程针对土木工程专业高年级学生,结合学科特点,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
在教学过程中,要求学生主动参与、积极思考,通过案例分析、课堂讨论等形式,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课程目标的设定,旨在使学生在掌握专业知识的基础上,提升实际工程应用能力,培养具备创新精神和职业道德的工程技术人才。
二、教学内容1. 边坡与基坑支护基本概念- 边坡稳定性分析原理- 基坑支护的作用及分类2. 边坡与基坑支护设计原则- 边坡支护设计原则及方法- 基坑支护结构设计原理3. 边坡与基坑支护施工技术- 边坡加固与防护技术- 基坑支护施工工艺及方法4. 相关规范与技术标准- 我国边坡与基坑支护规范- 技术标准在工程中的应用5. 实际案例分析- 边坡与基坑支护工程案例解析- 工程事故原因分析及预防措施6. 设计计算方法- 边坡稳定性计算方法- 基坑支护结构计算方法7. 现代技术应用- 计算机软件在边坡与基坑支护设计中的应用- BIM技术在实际工程中的应用教学内容依据课程目标,结合教材,系统性地安排了边坡与基坑支护的基本理论、设计原则、施工技术、规范标准、案例分析及现代技术应用等方面。
基坑支护课设开题报告
基坑支护课设开题报告基坑支护课设开题报告一、选题背景和意义基坑支护是在城市建设中常见的一项工程技术,它主要用于保护地下结构和周边环境的安全。
随着城市化进程的不断加快,越来越多的高层建筑、地下停车场和地铁工程等需要进行基坑支护。
因此,研究基坑支护技术的优化和创新,对于提高城市建设的质量和效率具有重要意义。
二、研究目标和内容本课设的目标是研究基坑支护技术的优化和创新,以提高基坑工程的施工质量和效率。
具体研究内容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基坑支护材料的选择和应用:通过对不同基坑支护材料的性能和适用范围进行研究,选择合适的材料用于基坑支护工程,并探索其在实际工程中的应用效果。
2. 基坑支护结构的设计和优化:根据基坑的具体情况和工程要求,设计合理的基坑支护结构,并通过仿真和试验等手段进行优化,以提高其承载能力和稳定性。
3. 基坑支护施工工艺的研究和改进:研究基坑支护施工的关键工艺和技术,探索新的施工方法和设备,以提高施工效率和质量。
三、研究方法和步骤本课设将采用实验室试验、数值模拟和现场观测等方法进行研究。
具体步骤如下:1. 收集和整理相关文献资料,了解基坑支护技术的现状和发展趋势。
2. 设计和搭建基坑支护试验平台,进行材料性能测试和结构力学性能试验。
3. 运用数值模拟软件,对基坑支护结构进行建模和分析,优化设计方案。
4. 在实际工程中选择几个典型基坑进行现场观测和数据采集,评估支护效果和施工质量。
5. 对实验和观测结果进行数据处理和分析,总结经验和教训,提出改进措施和建议。
四、预期成果和创新点本课设的预期成果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基坑支护材料的性能和应用研究报告:对常用的基坑支护材料进行性能测试和应用评价,总结其优缺点,为工程实践提供参考。
2. 基坑支护结构的优化设计报告:通过数值模拟和试验分析,提出合理的基坑支护结构设计方案,以提高其承载能力和稳定性。
3. 基坑支护施工工艺的改进方案:根据实际观测和数据分析,总结基坑支护施工中存在的问题和难点,并提出改进措施和建议,以提高施工效率和质量。
2016深基坑支护课程设计任务书
5.0
(2)《建筑基坑支护技术规程》(JGJ120-2012)
2.计算方法
采用等值梁法进行手算,并运用理正深基坑软件按弹性法和经典法进行校核对比。
3.地面堆载q取值
根据周围环境条件q综合取值q=20.0kPa。
4.支撑标高
基坑所有第一层支撑中心标高均为-1.85m(相应于主体结构的±0.00)。
5.支护结构安全等级
②-3淤泥质粉质粘土~粉土交互层:灰色,淤泥质粉质粘土为流塑状态,粉土为稍密状态。层厚0.7~4.5m,埋深8.5~11.6m。
②-4粉砂、粉土与粉质粘土交互层:灰色,粉砂为松散状态,粉质粘土为流塑状态。层厚0.7~3.7m,埋深8.5~13.0m。
③-1粉质粘土:褐灰~绿灰色,可塑,局部硬塑。层厚1.1~4.3m,埋深11.0~14.8m。
深基坑工程课程设计任务书
一、设计题目
某基坑支护结构设计
二、设计资料
1.工程概况
本工程为三幢高层及裙房的基坑,场地下均设有一层地下室相连通。工程主体结构±0.00对应绝对标高+11.00,东侧自然地面标高平均为+9.50,西侧、南侧及北侧地面标高平均为+10.50。地下室底板顶标高为-6.2,东侧局部地下负-1层顶板,标高-4.20,考虑底板及垫层厚度,基坑实际开挖深度约6.60m(北侧、西侧及南侧)~5.60m(东侧),局部3.60m。
安全等级为二级,结构重要性系数 。
6.基坑各段土层分布及有关设计参数
(1)西侧AB段
基坑挖深-6.60m,地下水位埋深为地面下-2.00m,冠梁顶下落地面下-1.00m,支撑中心位于自然地面下-1.35m。土层①来自1①-2②-1
②-2
②-3
基坑支护课程设计报告书
XX 大厦基坑支护工程指导教师:杨泰华日期:2013年12月31日工程概况及周边环境状况说明1设计项目女口: XX 大厦基坑支护工程2建设地点东南某市3设计基本资料3.1 地层划分根据岩土工程勘察报告按成因类型及地质特征将场地地层情况划分如下:表1.15C1L-1深基坑课程设计班级: 姓名: 学号:土木1001班 尹普才201008141030与基坑支护有关的各层物理力学指标如表1.2所示一层土层厚:2m基坑开挖深度6m二层土层厚:依次为3m其余土层各组均取:粉质粘土6米;粘土5m强分化砂岩5m3.3 地下水本场地地下水可分为二类型:上层为赋存于(1-1)杂填土层中的上层滞水,其水位、水量随季节变化,主要受大气降水、生活排放水渗透补给,下层为赋存于砂土层中的承压水,水量较丰富;本次勘察期间,在40#孔测得其承压水头埋深为2.4米,其标高为18.32米;上下层地下水之间因粘性土阻隔而无水力联系,勘察期间测得混合稳定水位埋深为0.4~2.6米。
场地地下水对混凝土不具腐蚀性,对混凝土中的钢筋不具腐蚀性,对钢结构具弱腐蚀性。
4周边环境条件依据总平面图及现场踏勘:基坑东北侧临近前进路,基坑边线距红线 6.5〜9米,距前进路边线11.5~14 米;前进路上分布有给水、排水、电信管道,其中排水管为带压排水管,正在使用,最近的一根靠近路边,且为80年代建造,该管线为重点要保护的对象。
基坑东南角为市同昌房地产开发公司住宅楼,砖混结构7层,基础形式为天然地基,距基坑边约9米。
基坑安全等级按二级考虑,基坑周围地表均布荷载按15kPa考虑。
5.3参考文献(1)《XXX大厦岩土工程勘察报告》(2)《xxx大厦施工图设计》(3)《xx地区建筑深基坑支护技术规范》(4)《建筑基坑支护技术规程》(JGJ120-2012)(5)《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GB50010-2012(6)《建筑结构荷载规范》(GB50009-2012(7)《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GB50007-2012(8)《建筑桩基技术规范》(JGJ 94-2008)支护结构设计计算一、土压力计算及土钉布置由设计任务书得基坑开挖深度为 6m ,穿越三个土层,具体如图1所示, 地面均布荷载为15kPa,地下水位埋深2.4m ,故需考虑降水,采用井点降水,将 地下水面降至基坑开挖深度下 1m 。
小学新建工程项目--基坑支护设计报告
目录1前言 (1)2周边环境 (1)3场地工程地质与水文地质条件 (1)3.1 场地位置及地形地地 (1)3.2 工程地房条件 (1)3.3 水文地质条件 (2)3.4 地层参数指标 (2)4设计原则、依据及标准 (2)4.1 设计原则 (2)4.2 设计依据 (2)4.3 基坑设计使用年限 (3)4.4 设计标准及安全等级 (3)5地下水控制及防排水工程设计 (3)5.1 基坑降水 (3)5.2 边坡截排水 (3)5.3 基坑顶截排水 (3)5.4 坡面及壁面防排水 (3)5.5 坑底防排水 (3)5.6 特别说明 (3)6基坑支护设计 (3)6.1 设计参数 (3)6.2 基坑设计深度及工作面宽度 (3)6.3计算方法及软件选择 (4)6.4附加荷载取值 (4)6.5设计概况 (4)7施工要求 (4)7.1 网喷施工要求 (4)7.1.1 网喷施工工艺 (4)7.1.2 网喷施工技术要求 (4)7.2 支护桩施工要求 (5)7.3 施工要点.............................................................................S 7.4 应急处理措施. (5)7.5 成品保护措施 (6)8法坑工程检泅与验收 (6)8.1 检测与验收要求 (6)8.2 质纸检验 (6)8.3 基坑工程跄收 (6)8.4 其他 (6)9监测方案及巡税要求 (4)9.1 监测目的 (6)9.2 监测设计依据 (6)9.3 监测项目 (7)9.4 监测点的布置和设置耍求 (7)9.5 基坑监测频率 (7)9.6 监测预警值 (8)9.7 基坑监测单位要求 (8)9.8 监测资料要求 (8)9.9 巡视检查 (8)9.9.1 巡视检查内容 (8)9.9.2 其他要求 (9)9.10 应急预案 (9)9.11 其他 (9)10基坑开挖、回填及使用期间维护要求 (9)10.1 土方开挖原则及要求 (9)10.2 土方开挖与基坑支护之间的配合措施 (9)10.3 土方开挖技术要求 (10)10.4 基坑回填要求....................................................................... IO 10.5 使用期间维护要求................................................................... IO11信息化施工和动态设计要求 (11)12危大工程 (11)13主要工程风险源提示及安全预防措施 (11)14膨胀土西坑注意事项 (12)15其他 (12)附件:1、基坑支护设计计算书;2、基坑支护图纸;3.2工程地质条件场地勘察深度范围内揭露的地层有第四系全新统人工填上层(Q4m1)杂填上、第四系中下更新统冰水堆积(Q粘土和白垩系港口组(KG泥岩等组成,其埋藏情况和厚度特征详见工程地质剖面图。
某地铁基坑支护课程设计
某地铁基坑支护课程设计一、课程目标知识目标:1. 让学生理解地铁基坑支护的基本概念、原理及重要作用;2. 掌握常见的地铁基坑支护类型、结构及其适用条件;3. 了解地铁基坑支护施工过程中的关键技术与安全管理措施;4. 掌握地铁基坑支护施工质量验收标准及维护方法。
技能目标:1. 培养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分析地铁基坑支护工程案例的能力;2. 提高学生解决实际工程问题的能力,如选择合适的支护类型、制定施工方案等;3. 培养学生团队协作、沟通表达及创新思维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1. 培养学生对地铁基坑支护工程建设的兴趣,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2. 增强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职业道德,使其认识到工程安全、质量的重要性;3. 培养学生严谨的科学态度,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关注城市地下空间开发与环境保护。
课程性质:本课程为专业实践课程,以实际工程案例为载体,结合理论知识,培养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
学生特点:高二年级学生,已具备一定的土木工程基础知识,对地铁基坑支护有一定了解,但缺乏实践经验。
教学要求: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以学生为主体,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引导他们主动参与教学活动,提高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具备从事地铁基坑支护工程设计、施工及管理的基本素质。
二、教学内容1. 地铁基坑支护概述- 基本概念:基坑、支护、基坑工程;- 基本原理:土压力、支撑力、稳定分析;- 基坑支护的作用及重要性。
2. 地铁基坑支护类型及结构- 支护类型:重力式支护、悬臂式支护、锚拉式支护等;- 支护结构:排桩、地下连续墙、土钉墙等;- 各类型支护结构的适用条件及优缺点。
3. 地铁基坑支护施工技术- 施工准备:场地调查、设计方案、施工组织;- 施工工艺:支护结构施工、降水施工、土方开挖;- 施工安全管理:安全措施、应急预案、监测要求。
4. 地铁基坑支护工程质量验收与维护- 验收标准:工程质量、安全标准、环保要求;- 验收流程:自检、监理验收、竣工验收;- 维护方法:日常巡查、隐患排查、维修保养。
基坑支护课程设计
基坑支护课程设计一、教学目标本课程的教学目标是使学生掌握基坑支护的基本原理、设计方法和施工技术,能够运用所学知识分析和解决实际工程问题。
具体分为以下三个部分:1.知识目标:学生需要掌握基坑支护的基本概念、类型、设计原则和施工工艺。
2.技能目标:学生能够运用所学知识进行基坑支护的设计和计算,并能分析评价基坑支护方案的可行性。
3.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培养学生对工程安全的重视,使其能够遵循工程伦理和职业道德,对基坑支护工程负责。
二、教学内容本课程的教学内容主要包括以下几个部分:1.基坑支护的基本概念和类型:包括基坑的定义、支护结构的分类及其特点。
2.基坑支护的设计原则:包括安全性、经济性、施工可行性等方面的考虑。
3.基坑支护的施工技术:包括施工准备、施工方法、施工质量控制等方面的内容。
4.基坑支护工程案例分析:通过实际案例,使学生能够将所学知识应用于实际工程问题的分析和解决。
三、教学方法为了实现本课程的教学目标,将采用以下几种教学方法:1.讲授法:通过教师的讲解,使学生掌握基坑支护的基本原理和设计方法。
2.案例分析法:通过分析实际工程案例,使学生能够将所学知识应用于实际工程问题的解决。
3.实验法:通过实验,使学生能够直观地了解基坑支护的施工过程和技术要求。
4.讨论法:通过小组讨论,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四、教学资源为了支持本课程的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的实施,将准备以下教学资源:1.教材:选用权威、实用的教材,为学生提供系统的学习资料。
2.参考书:提供相关领域的参考书籍,丰富学生的知识体系。
3.多媒体资料:制作课件、视频等多媒体资料,增强课堂教学的趣味性和生动性。
4.实验设备:准备相应的实验设备,为学生提供实践操作的机会。
五、教学评估本课程的评估方式包括平时表现、作业、考试等多个方面,以全面、客观地评价学生的学习成果。
具体评估方式如下:1.平时表现:通过课堂参与、提问、讨论等环节,评估学生的学习态度和课堂表现。
基坑支护课程设计
《基础工程》课程设计国家开发银行数据中心深基坑支护设计中国地质大学(北京)工程技术学院土木工程二班陆加弟、田梦楠、侯丹指导教师:张斌二〇一一年十二月十八日目录第一部分工程资料1.工程概况2.场地地质与水文地质条件2.1 地形地貌2.2 地层构成2.3 拟建场地水文地质条件第二部分设计内容1.基坑开挖断面设计1.1设计依据2.支护方案确定2.1基坑支护方案设计的指导思想2.2基坑支护方案选择3.土钉墙设计3.1土钉设计参数3.2计算过程3.3面层技术参数4.桩锚设计4.1设计内容4.2桩锚体系计算过程5.基坑支护结构施工组织设计5.1土方开挖施工设计5.2基坑测量施工方案5.3土钉墙施工方案5.4钻孔灌注桩施工方案5.5预应力锚杆施工方案5.6滞水处理方案第三部分计算内容1.计算说明书1.1土钉墙内部稳定验算1.2土钉墙整体稳定性验算1.3桩锚体系验算第四部分设计图纸及计算书1.支护结构剖面图2.相关结构设计大样图感谢信参考文献工程资料1.工程概况工程名称:国家开发银行数据中心深基坑支护结构设计工程地点:北京市海淀区苏家坨镇三星庄北本工程场地位于北京市海淀区苏家坨镇三星庄北,东临规划的创新园经二路,西临规划的创新园经一路,北临创新园中环路,南临周家巷,交通便利。
拟建的国家开发银行数据中心主要有1#设备用房、2 #科研用房、传达室及地下车库组成。
最大基础埋深-8.0米,拟采用土钉墙+桩锚的护坡方式进行基坑护坡。
拟建的建筑物概况见表1-1,其中2#科研用房建筑形体呈“U”形,西侧地上3层,无地下室,北侧及东侧地上4层,1层地下室,西侧及北侧楼体均设置房顶机房。
表1-1拟建建筑物设计概况2.场地地质及水文地质条件2.1地形地貌拟建场地位于苏家坨镇三星庄北,地貌单元属于永定河冲积扇上部。
从拟建场地地理位置示意图可以看出,勘察期间场地现状在中部主要为葡萄、果树、大棚等农业园地,地表的各种植物及构筑物尚未清除;在东部主要为苗圃,草木丛生;西侧主要为旧有的建筑物场地(旧有建筑物地面以上的结构部分已经拆除,砼地面以及基础尚未拆除),地面堆放有大量的建筑生活垃圾。
项目基坑支护设计报告
项目基坑支护设计报告一、项目背景在现代城市建设和基础设施建设中,基坑支护设计是一个重要的环节。
基坑是指施工过程中需要挖掘或减少地面高程的区域,例如地铁站、地下停车场等。
基坑支护设计的目的是保证施工过程中的安全和稳定,同时减少对周围环境和结构的影响。
本项目为某城市新建地铁站的基坑支护设计,为确保基坑施工的安全性和减少对周边建筑物的影响,需要进行详细的设计和计算。
二、设计原则1. 安全性原则:基坑支护设计必须保证施工过程中的安全,包括施工人员和周围建筑物的安全;2. 经济性原则:设计应选择经济有效的支护结构和材料,尽量减少施工成本;3. 可持续性原则:支护结构应具有良好的可持续性,能够满足长期使用的要求;4. 适应性原则:支护结构应能够适应不同地质条件和基坑形状的要求。
三、支护结构设计基坑支护结构的选择主要取决于地质条件和基坑的形状。
本项目中,我们选择了桩-板支护结构。
1. 桩的选择桩是支护结构的主要组成部分,其作用是传递地下水和土壤的力量,以减少基坑变形和侧向移位。
在本项目中,我们选择了钢管桩作为基坑支护结构的主要桩型。
钢管桩具有承载力大、施工方便等优点,适用于各种土层和基坑深度的情况。
2. 板的选择板是支护结构中的横向刚性元素,其主要作用是承担土壤水平力,减少土壤变形和侧向挤压。
在本项目中,我们选择了钢板作为基坑支护结构的主要板型。
钢板具有刚性强、耐久性好等优点,适用于较大的基坑跨度和高度。
四、计算和分析为了确保基坑支护结构的安全性和稳定性,我们进行了详细的计算和分析。
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荷载分析根据基坑的深度和地质条件,确定了荷载的大小和方向。
考虑到地下水的压力和土壤侧向力的作用,分析了荷载的分布和变化规律。
2. 结构稳定性分析通过有限元分析软件对基坑支护结构进行了稳定性分析。
根据不同的荷载条件和土质条件,对结构的变形和应力进行了详细的计算和分析。
3. 施工安全性分析根据基坑支护结构的设计,分析了施工过程中的安全性。
地铁基坑支护课程设计
地铁基坑支护课程设计一、课程目标知识目标:1. 让学生了解地铁基坑支护的基本概念、原理及重要性;2. 掌握地铁基坑支护的常用类型、结构及施工工艺;3. 了解地铁基坑支护工程中的安全防护措施及质量控制要点;4. 了解地铁基坑支护工程与周边环境的关系及环境保护要求。
技能目标:1. 培养学生分析地铁基坑支护工程案例的能力,能结合实际情况选择合适的支护方案;2. 提高学生运用专业软件进行地铁基坑支护设计和计算的能力;3. 培养学生具备解决实际工程问题、进行技术创新的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1. 培养学生热爱土木工程专业,增强职业责任感和使命感;2. 培养学生严谨的科学态度,注重实践,提高团队合作意识;3. 增强学生的安全意识,关注环境保护,树立绿色施工观念。
课程性质:本课程为土木工程专业选修课,结合实际工程案例,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
学生特点:学生具备一定的土木工程专业基础知识,对地铁基坑支护有一定了解,但实践经验不足。
教学要求:结合学生特点,采用案例教学、实践教学等教学方法,提高学生的理论水平和实践能力,为未来从事相关工作奠定基础。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能够达到上述课程目标,具备解决实际工程问题的能力。
二、教学内容1. 地铁基坑支护概述- 基坑支护的概念、作用及分类- 地铁基坑支护的特点及重要性2. 地铁基坑支护类型及结构- 支护结构的设计原则及选用依据- 常见支护类型(如排桩、地下连续墙、土钉墙等)的构造及施工工艺3. 地铁基坑支护设计计算- 支护结构受力分析及计算方法- 基坑稳定性分析及抗隆起、抗滑移计算- 教材相关章节案例解析4. 地铁基坑支护施工技术- 施工工艺流程及关键工序- 施工质量控制及验收标准- 施工安全防护措施及应急预案5. 地铁基坑支护与环境保护- 基坑支护工程对周边环境的影响- 环境保护措施及监测方法- 绿色施工在基坑支护中的应用6. 实践教学环节- 现场参观及实地讲解- 案例分析及讨论- 设计计算软件实操训练教学内容安排和进度:按照教学大纲,本课程共计32课时,其中理论教学24课时,实践教学8课时。
基坑支护课程设计
《基坑支护》课程设计系别:土木工程学院专业:勘查技术与工程专业方向:岩土工程方向班级:勘查1101 学生:陈永泰学号: 3110604112 指导老师:詹素华《基坑支护》课程设计1 概述1.1工程概况1.2 基坑周边环境条件1.3 工程地质条件1.4 水文地质条件2 设计说明2.1 支护结构方案2.2 计算参数确定2.3典型剖面选取X1区段、X2区段……3 基坑支护结构计算3.1 X1区段支护结构计算3.1.1抗力与荷载计算3.1.2桩长确定3.1.3稳定性分析3.1.4截面承载力计算及配筋3.2 X2区段支护结构计算同3.1…3.3 支撑构件计算3.3.1荷载计算3.3.2截面承载力计算4 地下水控制4.1 地下水控制方案4.2 地下水控制设计5 基坑监测5.1 基坑监测项目5.2 监测预警值5.3 基坑监测点布置1、概述1.1工程概况受“福清市侨乡建设投资有限公司”的委托,我司承担该公司拟建的“东环路拆迁安置区”的岩土工程详细阶段基坑支护设计任务。
该项目由城市建设研究院设计。
拟建场地位于福清市玉屏街道东环路西面,场地四周现状为山地、平整地、荒地,仅东面局部为一煤气站(1F,框架,浅基);地形相对较开阔,但地势高差较大,呈东北高西南低。
本工程由6栋(1#~6#)17层住宅楼及1栋1层门卫组成,实用地面积为16365.0平方米,总建筑面积为59863.0平方米。
拟建住宅楼建筑高度为51.3米,为框-剪结构,单柱最大荷重为7000KN,拟采用桩基础,承台埋深约6.0米;拟建门卫为框架结构,单柱最大荷重为500KN,拟采用浅基础,基础埋深约5.0米。
拟建场地设一层整体地下室(设计高度约4.50米),地下室面积为9345.0平方米,纯地下室单柱最大荷载为1500KN。
建筑对差异沉降较敏感,建筑相邻柱基的沉降差≤0.002L,1层建筑基础的倾斜≤0.004,17层建筑基础的倾斜≤0.003,基础的平均沉降量≤200mm。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深基坑课程设计XX大厦基坑支护工程班级:土木1001班**:***学号:****************:***日期:2013年12月31日工程概况及周边环境状况说明1 设计项目如:xx大厦基坑支护工程2 建设地点东南某市3 设计基本资料3.1 地层划分根据岩土工程勘察报告按成因类型及地质特征将场地地层情况划分如下:表1.13.2 土层物理力学性质指标与基坑支护有关的各层物理力学指标如表1.2所示。
表1.2一层土层厚:2m,基坑开挖深度6m;二层土层厚:依次为3m;其余土层各组均取:粉质粘土6米;粘土5m;强分化砂岩5m;3.3 地下水本场地地下水可分为二类型:上层为赋存于(1-1)杂填土层中的上层滞水,其水位、水量随季节变化,主要受大气降水、生活排放水渗透补给,下层为赋存于砂土层中的承压水,水量较丰富;本次勘察期间,在40#孔测得其承压水头埋深为2.4米,其标高为18.32米;上下层地下水之间因粘性土阻隔而无水力联系,勘察期间测得混合稳定水位埋深为0.4~2.6米。
场地地下水对混凝土不具腐蚀性,对混凝土中的钢筋不具腐蚀性,对钢结构具弱腐蚀性。
4 周边环境条件依据总平面图及现场踏勘:基坑东北侧临近前进路,基坑边线距红线6.5~9米,距前进路边线11.5~14米;前进路上分布有给水、排水、电信管道,其中排水管为带压排水管,正在使用,最近的一根靠近路边,且为80年代建造,该管线为重点要保护的对象。
基坑东南角为市同昌房地产开发公司住宅楼,砖混结构7层,基础形式为天然地基,距基坑边约9米。
基坑安全等级按二级考虑,基坑周围地表均布荷载按15kPa考虑。
5.3参考文献(1)《xxx大厦岩土工程勘察报告》(2)《xxx大厦施工图设计》(3)《xx地区建筑深基坑支护技术规范》(4)《建筑基坑支护技术规程》(JGJ120-2012)(5)《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GB50010-2012)(6)《建筑结构荷载规范》(GB50009-2012)(7)《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GB50007-2012)(8)《建筑桩基技术规范》(JGJ 94-2008)支护结构设计计算一﹑土压力计算及土钉布置由设计任务书得基坑开挖深度为6m,穿越三个土层,具体如图1所示,地面均布荷载为15kPa,地下水位埋深2.4m,故需考虑降水,采用井点降水,将地下水面降至基坑开挖深度下1m。
1.主动土压力计算图1土层分布图()a a a K c K h q 2-+=γσq —地面荷载(kN );γ—土的重度(3m kN );c —土层粘聚力(kPa )a K —主动土压力系数,)245(tan 02ϕ-=a K ,ϕ为土层内摩擦角。
7.0,49.022,4,1002102112045tan 45tan20==⎪⎪⎭⎫ ⎝⎛-=⎪⎪⎭⎫ ⎝⎛-===KKa a C ϕϕ82.0,67.022,21,20022022022.1145tan 45tan 2.11==⎪⎪⎭⎫ ⎝⎛-=⎪⎪⎭⎫ ⎝⎛-===KK a a C ϕϕ88.0,78.022,15,300230233745tan 45tan7==⎪⎪⎭⎫ ⎝⎛-=⎪⎪⎭⎫ ⎝⎛-===KKa a C ϕϕ各层土压力计算: 杂填土表面处的土压力a a a kp qK 35.749.01510=⨯==σ杂填土底面土压力()()a a a a kp K K q c h r 88.197.04249.025.181********=⨯⨯-⨯⨯+=-+=σ粉质粘土夹粉土顶面土压力()()a a a a kp K K q c h r 4.082.021267.025.181********=⨯⨯-⨯⨯+=-+=σ粉质粘土夹粉土底面土压力()()aa a a kp K K q c h r h r 2.3882.021267.038.1825.1815222222112=⨯⨯-⨯⨯+⨯+=-++=σ粉质粘土顶层土压力()()aa a a kp K K q c h r h r 15.5888.015278.038.1825.1815233322112=⨯⨯-⨯⨯+⨯+=-++=σ粉质粘土底层土压力()()aa a a kp K K q c h r h r h r 4.7188.015278.010.1738.1825.181523333322113=⨯⨯-⨯⨯+⨯+⨯+=-+++=σ2.土钉参数及布置土钉墙水平倾角为03.73,即按1:0.3放坡,土钉与水平面的倾角α取015,土钉竖直间距取m s y 5.1=,水平间距取m s x 5.1=,机械成孔,取孔径120㎜。
具体见图2。
图2右侧土钉墙土钉布置 土钉处主动土压力计算: 第1点最大主动土压力()()aa a a kp K K q c h r e 0.97.04249.08.05.18152111'111=⨯⨯-⨯⨯+=-+=第2点最大主动土压力()()aa a a kp K K q c h r h r e 2.482.021267.03.08.1825.18152222'22112=⨯⨯-⨯⨯+⨯+=-++=第3点最大主动土压力()()aa a a kp K K q c h r h r e 1.2382.021267.08.18.1825.18152222''22113=⨯⨯-⨯⨯+⨯+=-++=第4点最大主动土压力()()aa a a kp K K q c h r h r h r e 1.6288.015278.03.00.1738.1825.18152333'3322113=⨯⨯-⨯⨯+⨯+⨯+=-+++=二﹑土钉设计1.折减系数计算⎪⎭⎫ ⎝⎛-⎥⎥⎥⎥⎦⎤⎢⎢⎢⎢⎣⎡-+-=245tan /tan 12tan 12tan 02k k k ϕβϕβϕβξ β-土钉墙坡面与水平面夹角,为03.73(坡度1:0.3); ζ──主动土压力折减系数;φm ──基坑底面以上各土层按土层厚度加权的内摩擦角平均值(°)。
659.022045tan /3.73tan 12203.73tan 12203.73tan 245tan /tan 12tan 12tan 0020000012111=⎪⎪⎭⎫ ⎝⎛-⎥⎥⎥⎥⎦⎤⎢⎢⎢⎢⎣⎡-+-=⎪⎭⎫ ⎝⎛-⎥⎥⎥⎦⎤⎢⎢⎢⎣⎡---=ϕβϕβϕβξo715.022.1145tan /3.73tan 122.113.73tan 122.113.73tan 245tan /tan 12tan 12tan 0020000022222=⎪⎪⎭⎫ ⎝⎛-⎥⎥⎥⎥⎦⎤⎢⎢⎢⎢⎣⎡-+-=⎪⎭⎫ ⎝⎛-⎥⎥⎥⎦⎤⎢⎢⎢⎣⎡---=ϕβϕβϕβξo715.023==ξξ739.02745tan /3.73tan 1273.73tan 1273.73tan 245tan /tan 12tan 12tan 0020000032334=⎪⎪⎭⎫ ⎝⎛-⎥⎥⎥⎥⎦⎤⎢⎢⎢⎢⎣⎡-+-=⎪⎭⎫ ⎝⎛-⎥⎥⎥⎦⎤⎢⎢⎢⎣⎡---=ϕβϕβϕβξo2.土钉轴向拉力调整系数(ηj )可按下列公式计算: ()hz j b a a j ηηηη--=()()∑∑==∆-∆-=ni ajjajni jba Ez h Ez h 11ηη式中: ηj ──土钉轴向拉力调整系数;z j ──第j 层土钉至基坑顶面的垂直距离(m); h ──基坑深度(m);ΔE aj ──作用在以s xj 、s zj 为边长的面积内的主动土压力标准值(kN);ηa ──计算系数;ηb ──经验系数,可取0.6~1.0; n ──土钉层数。
取0.1=b η,则()()0.111=∆-∆-=∑∑==ni ajjajni jba Ez h Ez h ηη,所以0.14321====ηηηη3.受拉荷载标准值计算zj xj j a j jj k s s e N ,,cos 1ξηα=式中:N k ,j ──第j 层土钉的轴向拉力标准值(kN);αj ──第j 层土钉的倾角(°);ζ──墙面倾斜时的主动土压力折减系数;ηj ──第j 层土钉轴向拉力调整系数;e a ,j ──第j 层土钉处的主动土压力强度标准值(kPa); s xj ──土钉的水平间距(m); s zj ──土钉的垂直间距(m)。
kN s s e N z x a k 8.135.15.10.90.1659.0966.01cos 1111,111,=⨯⨯⨯⨯⨯==ξηα kN s s e N z x a k 0.75.15.12.40.1715.0966.01cos 1222,222,=⨯⨯⨯⨯⨯==ξηα kN s s e N z x a k 5.385.15.11.230.1715.0966.01cos 1333,333,=⨯⨯⨯⨯⨯==ξηα kN s s e N z x a k 9.1065.15.11.620.1739.0966.01cos 1444,444,=⨯⨯⨯⨯⨯==ξηα 4.土钉的极限抗拔承载力标准值 j k t j k N K R ,,≥式中: K t ──土钉抗拔安全系数;安全等级为二级、三级的土钉墙,K t 分别不应小于1.6、1.4;N k ,j ──第j 层土钉的轴向拉力标准值(kN); R k ,j ──第j 层土钉的极限抗拔承载力标准值(kN)。
kN N K R k t k 1.228.136.11,1,=⨯== kN N K R k t k 2.110.76.12,2,=⨯== kN N K R k t k 6.615.386.13,3,=⨯==kN N K R k t k 0.1719.1066.14,4,=⨯== 5.土钉长度设计土钉长度按以下公式计算: ∑=sikj jk i q d R l π,式中:R k ,j ──第j 层土钉的极限抗拔承载力标准值(kN);dj ——第j 层土钉的锚固体直径(m);对成孔注浆土钉,按成孔直径计算,对打入钢管土钉,按钢管直径计算;qsik ──第j 层土钉在第i 层土的极限粘结强度标准值(kPa);应由土钉抗拔试验确定,无试验数据时,可根据工程经验并结合规范上表5.2.5取值;li ──第j 层土钉在滑动面外第i 土层中的长度(m);计算单根土钉极限抗拔承载力时,取规范上图5.2.5所示的直线滑动面,直线滑动面与水平面的夹角取2mϕβ+。
查表得kpa q k s 201= kpa q k s 402= kpa q k s 403=m q d R l ks k 94.22012.01.22111,1=⨯⨯==∑ππm q d R l ks k 74.04012.02.11222,2=⨯⨯==∑ππm q d R l ks k 08.44012.06.61233,3=⨯⨯==∑ππm q d R l ks k 34.114012.00.171344,4=⨯⨯==∑ππ6、自由段长度的计算自由段长度按以下公式计算:⎪⎭⎫ ⎝⎛+--⎪⎭⎫ ⎝⎛+--=290cos /2sin sin 0αβααβββi fi Z H L 其中:fi L ---第i 排土钉自由段长度(m );H ---基坑深度(m );β---土钉墙坡面与水平面的夹角03.73;α---土钉与水平面的倾角α取015;i Z ---第i 排土钉到地面的距离(m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