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二物理上册第二单元练习题1
八年级上物理第二单元试卷
8物理第二单元1一、填空题1.人耳能听到的声波,其频率范围大致在20Hz和20000Hz之间.利用B超检查身体,B超是(超声波/次声波),这是利用声音传递(信息/能量).2.夏天的傍晚,小明的爸爸对他说:“听:这是蟋蟀在叫,别说话,小心吓走它,”爸爸通过声音的分辨出是哪种配虫在叫,“别说话”是在减弱噪声。
3.利用超声波清洗眼镜说明声波能够传递.利用声呐系统向海底垂直发射声波,经2s后收到回波.已知声音在海水中的传播速度为1531m/s,则此处海水的深度为m;利用此种方法不能测量地球和月球之间的距离,这是因为.4.北京奥运会开幕式上声势浩大的“击缶而歌”精彩绝伦,缶声是由于缶面的产生的,然后通过传播到现场观众耳朵的。
这壮观的场面由同步通讯卫星通过电磁波传递到全国各地。
5.乐音的三个特征是:音调、和音色。
其中音调跟发声体振动的有关。
6.笑树能发出笑声是因为果实的外壳上有许多小孔,经风一吹,壳里的籽撞击壳壁,使其发声;这种笑声与人的笑声有明显区别,主要是这两种声音的不同。
7.是严重影响我们生活的污染之一.噪声是发声体做振动时发出的声音.8.现代化的住宅,已经开始应用声纹锁,即只有特定人的声音,才能把锁打开,这种声纹锁是通过识别声音的来决定是否开锁的。
音乐老师在弹奏钢琴时,用大小相同的力,按下不同的琴键,主要改变的是声音的。
(均选填“音调”、“响度”或“音色”)9.声音是由物体产生的,英语考试时,考生听到的英语听力材料声音是通过传播到人耳中;噪声会影响人们的工作和生活,因此控制噪声十分重要.公路两旁的噪声是在(选填“声源处”、“传播途中”或“人耳处”)减弱噪声。
10.2013年春晚,美国著名新世纪音乐演奏家雅尼,携手中国古筝演奏名家常静带来中西方器乐合奏《琴筝和鸣》,让观众大饱耳福。
古筝发声是因为琴弦在,如图所示,常静在演奏过程中不断调整左手手指在琴弦上的按压位置,是为了改变声音的。
11.如图所示,这个交通标志牌表示的意思是.12.接听电话时,很容易分辨出熟人的声音,这主要是根据声音的_(选填“音调”、“响度”或“音色”)来判断的;如图甲、乙所示是两种声音的波形图,从图形可知:图是噪声的波形,图是乐音的波形。
《好题》人教版初中物理八年级上册第二章声像经典练习题(提高培优)(1)
考试范围:xxx;满分:***分;考试时间:100分钟;命题人:xxx 学校:_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_ 班级:__________ 考号:__________一、选择题1.下列四幅图中,关于声现象的描述错误的是()A.真空罩中正发声的闹钟,逐渐抽出罩中空气声音减小B.敲击装水的玻璃瓶,水多的瓶子发出声音的音调高C.用两个棉球塞住耳朵也能清楚地听到音叉发声,声音的这种传导方式叫骨传导D.工人戴上防噪声耳罩,是从“防止噪声进入人耳朵”的方面着手控制噪声2.剧院及音乐厅,四周墙壁常挂昵绒帘幕,同时墙壁会做成凹凸不平的像蜂窝似的,这是为了()A.装饰、美观B.吸收声波减小嘈杂的回声C.易于反射声波增大声音反射D.提高声音的音调3.唐代诗人岑参的诗中有“中军置酒饮归客,胡琴琵琶与羌笛。
”胡琴、琵琶、羌笛各是一种乐器,它们演奏出来的声音可能具有的相同特征是()A.音调响度B.音色响度C.音色音调D.音色音调响度4.下列关于声现象的描述中错误的是()A.敲响桌面时看到桌面上的纸屑跳动,说明发声体在振动B.水中的鱼儿被行人的响声吓跑,说明水可以作介质传声C.用装有不同水量的杯分别敲击发声,可研究音调与振幅的关系D.在考场应保持安静,是要求在声源处减弱噪声5.生活在海边的渔民经常看见这样的情景:风和日丽,平静的海面上出现一把一把小小的“降落伞”—水母,它们在近海处悠闲自得地升降、漂游,忽然水母像受到什么命令似的,纷纷离开海岸,游向大海,不一会儿,狂风呼啸,波涛汹涌,风暴来临了,就划线部分,以下解释合理的是()A.水母接收到了次声波B.水母感受到了温度的突然变化C.水母接收到了其他海洋生物发出的信号D.水母感受到了阳光光照的变化6.下列有关声音的说法中正确的是()A.固体、液体、气体都能传播声音B.声音在固体、液体中比在空气中传播得慢些C.物体振动得越快,发出的音调就越低D.只要物体振动,就一定能听到声音7.做家务劳动是同学们应具备的良好品德。
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上第二章测试卷01及答案
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上第二章测试卷01及答案1.手掌按住正在发声的鼓面,鼓声消失了,原因是不能传播声音。
2.学校在进行紧急疏散演练时,会拉响警报。
警报声之所以能传播很远的距离,是因为它的响度大。
3.如图所示,小明用筷子的一端捆上棉花蘸水后充当活塞,插入两端开口的塑料管中,做成“哨子”。
吹奏乐曲时,用嘴吹管的上端,同时上下推拉活塞。
推拉活塞主要是为了改变乐音的音调。
4.决定声音传播速度的是传播声音的介质。
5.音乐小组的几位同学制作了各自的乐器,乐器发声的波形如图所示,对此说法不正确的是乐器发声的音色相同。
6.天坛公园的回音壁如图所示,它是我国建筑史上的一大奇迹,回音壁应用的声学原理是声音的反射。
7.下列说法中,你认为错误的是地震时产生的地震波不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
9.日常生活中,我们常说声音“震耳欲聋”,这是指它的响度很大;我们能够辨别不同乐器发出的声音,是由于它们的音色不同。
10.两人相距较远说话时,听不到对方的声音,但同样情况下,用自制的土电话就可以听到对方的说话声;耳朵贴在铁轨上能听到远处火车开来的声音而站起来就听不到了。
对此,请你提出一个要研究的问题:为什么用土电话或耳朵贴在铁轨上可以听到声音,而直接站起来就听不到了?11.在探究声音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是否与空气温度有关的实验中,科学家记录的数据如表:空气温度t/℃传播速度v/(m/s) 20 343 30 354 40 365 50 376 60 387 70 398 80 409。
根据数据,我们可以得出结论:声音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随着空气温度的升高而增加。
减弱嗓声的方法有禁鸣喇叭和安装消声器;传播过程中减弱嗓声的方法有在道路旁设置隔声板、关闭教室的门窗和工人戴上防嗓声耳罩;人耳处减弱嗓声的方法有使用耳塞等。
减弱嗓声的方法可以有效地减少噪音对周围环境和人体的影响,提高生活和工作的质量。
八年级物理上册第二章测试题及答案
八年级物理上册第二章测试题及答案八年级物理上册第二章测试题及答案一、选择题1、在物理学中,研究物体运动与时间的关系时,通常要用到的方法是()。
A. 控制变量法 B. 类比法 C. 理想模型法 D. 等效替代法2、关于参照物,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A. 参照物必须是静止的物体 B. 参照物必须是做匀速直线运动的物体 C. 参照物必须是做变速直线运动的物体 D. 参照物是为了研究方便而假设的物体3、下列运动中,不属于机械运动的是()。
A. 汽车在公路上疾驶 B. 飞机在天空中飞行 C. 自行车在路口等红灯 D. 举重运动员举起杠铃4、在平直的公路上,以同样的速度同向匀速行驶的轿车和货车,哪一种车更容易停下来?() A. 轿车 B. 货车 C. 两种车一样容易停下来 D. 无法判断5、下列关于力和运动关系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A. 物体不受力,它一定静止 B. 物体不受力,它一定是匀速直线运动 C. 物体受平衡力作用,它一定是匀速直线运动 D. 物体受平衡力作用,它可能是匀速直线运动或处于静止状态二、填空题6、在研究物体的运动时,选作标准的物体叫做________。
61、甲、乙两辆汽车均以相同的速度行驶,则_______车的惯性大。
611、在平直的公路上,甲车以10m/s的速度向东行驶,乙车以10m/s 的速度向南行驶。
则甲、乙两车在相同时间内运动的距离比为_______。
6111、火车在水平铁轨上做匀速直线运动时,火车受到的合力为_______。
61111、一物体做匀速直线运动,当它受到的外力突然完全消失时,物体的运动速度将________,最后以________停下来。
三、解答题11、质量为2kg的物体在水平地面上以20m/s的速度做匀速直线运动,已知物体与水平地面之间的动摩擦因数为0.2,那么物体受到的摩擦力是多少?如果物体某时刻开始反向运动,且摩擦力变为原来的2倍,求物体经过10s通过的位移。
八年级物理上册第二章测试题及答案
八年级物理上册第二章测试题时刻:60分钟总分值:100分一、选择题(13×3分)1.关于声音的产生的说法中正确的选项是()A.只有声带不断地振动才能发声B.只要人耳听不到,即便物体在振动也可不能发声C.一切正在发声的物体都在振动D.以上说法都不对2.我国正在进行登月打算的研究,依照打算,我国将在2007年将“嫦娥一号”送上月球,宇航员登上月球后,假设有一块陨石落在他周围,那么以下判定正确的选项是()A.宇航员能够听到陨石撞击月球的声音B.陨石撞击月球时可不能使月球的地面产生振动C.宇航员尽管不能听到陨石撞击月球的声音,但他能够感受到那个声音的存在D.陨石撞击月球的声音能够在月球的表面向周围传播3.潜水员在不浮出水面的情形下仍然能够听到岸上的谈话声,以下分析不正确的选项是()A.空气能够传播声音B.岸上的人的声带在振动C.水能够传播声音D.潜水员的声带在振动4.为了爱惜学习的环境,减少噪声污染,以下方法不可行的是()A.不要在教学区域内高声喧哗B.在校园内及其周围栽花种草C.将教室的所有门窗全数封死D.教学楼的内外墙面尽可能做得粗糙些5.在操场上上体育课,体育教师发出的口令,近处的学生听到了,而远处的学生没有听清楚,其缘故是()A.远处学生听到的声音响度小B.教师发出的声音音色不行C.教师发出的声音频率低D.远处学生听到的声音振动幅度大6.以下哪项方法不是为了避免噪声对人的阻碍()A.汽车挡风玻璃上装有一层膜B.小汽车要求其密封性专门好C.汽车的排气管上要求装上消声器D.工厂的工人在车间带上耳罩7.以下关于声音的说法中不正确的选项是()A.“震耳欲聋”要紧说明声音的音调高B.“隔墙有耳”说明固体也能传声C.“闻其声而知其人”要紧依照音色来判定的D.地震、火山喷发、台风等都伴有次声波8.在声音在传播的进程中,以下说法中正确的选项是()A.声音的音色会慢慢改变B.声音的音调会慢慢改变C.声音的响度会慢慢改变D.声音的三要素都可不能改变9.小聪同窗在利用复读机时,先将自己的声音录了下来,再摁了快放键,那么现在播放的声音和他原先的声音相较较()A.音调变低B.音调变高C.响度变小D.响度变大10.以下关于振动和声波的分析正确的选项是()A.有声波时就必然有振动B.有振动时就必然有声波C.有声波时就没有振动D.有振动时就没有声波11.在雷雨天,发生雷电时闪电一闪即逝,而雷声却绵绵不绝,对此现象的缘故分析正确的选项是()A.由于人耳有双耳效应B.雷一个接一个打个不断C.光速比声速要大得多D.雷声的声波经地面、云层多次反射12.如下图,敲响右边的音叉后,左侧支架上的乒乓球会弹起来,产生这种现象的要紧缘故是()A.声音在空气中沿直线传播B.左右两只音叉的频率相同,发生了共鸣现象C.声音在钢铁中传播比空气中快D.木箱能够传播声音13.利用“B超”能够对病人的内脏进行检测,在提高诊断的准确性的同时又幸免了对病人的损害,但咱们即便站在“B超”的隔壁也无法听到它产生的声音,这是因为()A.“B超”发出的声音的频率大于人能够听到的声音的频率B.“B超”发出的声音的频率小于人能够听到的声音的频率C.“B超”发出的声音响度太大D.“B超”发出的声音响度过小二、填空题(21×2分)14.将一支点燃的蜡烛放在喇叭的前方,当喇叭中发出较强的声音时,能够看到烛焰在,说明:声波具有。
人教版八年级上册物理-第二章-声现象-计算题训练(一)解析版
第二章声现象计算题训练(一)1.一辆汽车以20m/s的速度驶向一座山崖,司机在一桥头鸣笛,4s后听到回声(已知声音的传播速度为340m/s),则:(1)4s内汽车走过的路程是多少(2)4s内声音传播的距离是多少(3)该桥头离山崖多远2.一辆汽车以某一速度正对山崖匀速行驶,司机在距山崖355m处鸣笛后2s听到回声,已知声音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是340m/s。
求:(1)从司机鸣笛到听到回声,声音所走过的总路程:(2)汽车的速度v。
3.某人站在正对着悬崖行驶的船上朝着远处的悬崖高喊一声,经过2s后听到回声,若船行驶的速度是5m/s,空气中的声速是340m/s,求:(1)从人发声到听到回声的过程中,船行驶的距离;(2)人发声时船离悬崖多远;(3)人听到回声时,船离悬崖多远。
4.蛟龙号潜水器是我国自行研制的深海探测潜水器,最大下潜深度7000m。
蛟龙号下潜到某一深度,用声呐垂直向海底发射一束频率为30KHz声波,声波在海水中的传播速度约为1500m/s,经后接收到反射波。
计算蛟龙号距离海底的深度是多少(不考虑海水密度变化对声音传播速度的影响)5.甲、乙两地的距离是900km,一列火车从甲地开往乙地,途中停靠了4个车站,每个次停车30min,最终经过9h到达乙地;火车行驶途中要经过一个隧道,离隧道口还有一段距离时火车驾驶员鸣笛,他发现2s后听到隧道口的山崖的回声,若火车从鸣笛开始直至通过隧道,速度恒为144km/h。
(已知声音在空气中传播速度为340m/s)求:(1)火车从甲地开往乙地的平均速度是多少千米每小时(2)火车鸣笛时离隧道口多少米6.渔用声呐是一种水声探测仪器,专供渔船对鱼群进行搜索、跟踪、识别、定位和测距,实现瞄准捕捞之用,如图所示。
某渔船在某次寻找鱼群时,声呐发出超声波后接到回波,若已知此时声音在水中的传播为1500m/s,则鱼群距离声呐的距离大约为多少7.人们利用回声来测定发声体与远处物体的距离。
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上册第二单元第一节声音的产生与传播典题目练习含答案
18.(1)人听到的两次声音中,后听到的声音是在空气传播的;(2) 952m。
19.(1)30s;(2)4500m
20.不正确,枪响后运动员已经起跑,而裁判员听到枪声才开始计时,说明枪声已经传播100米,这时运动员已经跑出了一段距离,所以,计时偏少,成绩不准确;因为光速比声速大得多,光传播100米所用时间可忽略不计,所以裁判员应该看到冒烟计时。
11.将一只正在发声的音乐芯片挂在钟罩内,如图所示:用抽气筒把钟罩内的空气逐渐抽出,将会发现声音_____;此实验可以推理得出______的结论。实验中声音无法完全消失的原因可能是________。(写出一种)
12.小明在操场上跑步,听到同学的加油声是通过_____传到他耳里;以他为参照物,旁边的树是_____(选填“运动”或“静止”)的。
五、简答题
20.百米赛跑中,假如终点计时员听见发令枪声才按表计时,这样的计时方法正确吗?为什么?怎样计时才正确?
21.为什么飞机的噪声在晴天听起来较短促而轻,在阴天较长而深沉?
六、综合题
22.阅读短文,回答问题。
潜艇的“耳目”——声呐。
潜艇最大的特点是它的隐蔽性,作战时需要长时间在水下潜航,这就决定了它不能浮出水面使用雷达观察,而只能依靠声呐进行探测,所以声呐在潜艇上的重要性更为突出,被称为潜艇的“耳目”。
(2)如果将玻璃罩内的空气抽尽,玻璃罩内变成真空时,还能不能听到声音?
(3)再让空气逐渐进入玻璃罩,听到的声音又有什么变化?
(4)由以上现象可得出哪些结论?
17.在探究声音的产生与传播时,小明和小华一起做了下面的实验:
(1)如图①所示,用悬挂着的乒乓球接触正在发声的音叉,可观察到_______,它说明了声音是由_____产生的.
八年级最新物理上册单元测试题初二物理上册章节练习题带图文答案100篇第二章1声音的产生与传播
第二章第1节声音的产生与传播同步练习声音的产生同步练习(答题时间:15分钟)1. 下列物体中不是声源的是()A. 夜空中的雷鸣B. 静静挂在床头的吉他C. 秋风中正在簌簌发抖的树叶D. 正在挥舞的手臂2. 正在发声的物体是声源,关于声源,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 声源只能是固体B. 声源只能是液体C. 声源只能是固体和气体D. 固体、液体、气体都能成为声源3. 手拨动琴弦,发出悦耳的声音,发声的物体是()A. 手指B. 琴弦C. 弦柱D. 空气4. 如图,小华将发声的音叉触及面颊,感觉到音叉在振动,此现象主要说明()A. 声波具有能量B. 固体能够传声C. 空气能够传声D. 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5. 如图所示,在演示声音是由物体振动引起的实验中,将正在发声的音叉紧靠悬线下的轻质小球,小球被多次弹开。
在此实验中,小球的作用是()A. 使音叉振动时间延长B. 使音叉振动尽快停下来C. 把音叉的微小振动放大,便于观察D. 使声波多次反射形成回声6. 在敲响寺庙的大钟后,有同学发现,已停止了对大钟的撞击,大钟仍“余音绕梁”,分析其原因是()A. 大钟虽停止振动,但仍能发出很弱的声音B. 因为人的听觉发生“延长”的缘故C. 因为大钟虽停止振动,但空气仍在振动D. 因为大钟在继续振动7. 如图所示,敲击音叉,音叉会将泡沫塑料小球弹起。
这个现象说明;在实验中,塑料小球的作用是。
8. 敲击音叉,放入水中,可以观察到水面有大量水珠被激起来,如图所示。
以上现象说明发声的音叉在;正在发声的音叉,用手按住后,发声停止,这是因为。
9. 正在发声的音叉接触水面,溅起水花,这说明。
为了看到正在发声的音叉在振动,这里利用了法。
10. 如图所示是探究声现象时常用的装置。
(1)将正在发声的音叉紧靠用线悬挂的乒乓球,会发现乒乓球多次被弹开,这个现象说明,如果将这个实验拿到月球表面去做,你会发现。
(2)此装置还可以用来研究响度与振幅的关系,乒乓球在实验中的作用是,则通过实验得出的具体结论是。
物理八年级上第二章 单元训练题
第二章单元训练题一、填空题1、深夜时,正在播放的电视屏幕上常会出现“夜深了,请你把电视的音量开小点”的字样,从环境保护的角度来分析,这是要从_____ ▲_减弱噪声,从乐音的角度来分析,这是要减小声音的______ ▲_.2、一切正在发声的物体都在,声的传播需要介质,在空气、水和铁三种介质中,传声最快的是。
某飞机的速度是2倍音速,则这架飞机5秒内飞行的距离是(声速取340m/s)。
我们能分辨钢琴和小提琴的声音,这是因为它们发出声音的不同。
3、2012年10月底,飓风桑迪袭击美国。
飓风往往会产生次声波,次声波的频率小于 Hz;现在,次声波还被研发成武器,受到这种武器攻击的人会东倒西歪,浑身无力,这说明次声波可以传递;其实,抵御这种新型武器也不难,只要在它面前设置一条真空带即可,这是因为。
4、小明在表演二胡时,用弓拉动琴弦,使琴弦而发声,二胡的声音是通过传播到我们耳中的.如图所示,相同的瓶子里装入了不同的水量,用棒敲击瓶子时,可发出不同音调,那么发声体是________(填“瓶子和水”或“瓶内空气柱”),发出的声音音调从左至右是音调________(填“升高”或“降低”)5、如上图9所示的超声波速度测定器可以测出高速运动中网球的速度,该仪器是利用超声波的效应而实现的,此装置(能/不能)探测出高速公路上违章超速的汽车速度。
6、在学习“有趣的声现象”时,小明做了以下几个实验:①放在钟罩内的闹钟正响铃,把钟罩内的空气抽去一部分,听到的铃声明显减弱;②使正在发声的音叉接触水面,水面溅起水花;③吹笛子时,手指按住不同的孔便会发出不同的声音。
你认为,上述实验中能说明声音发生原因的是 ________ ;能说明声音传播条件的是 ________ 。
(填序号)7、 (2008年梅州)(1)刮风时,风吹树叶哗哗响,是因为树叶的_________ 产生声音;(2)买瓷碗时,人们常会敲一敲瓷碗通过声音来判断是否破损,这主要是根据声音的________ 不同来识别的;(3)声波可以用来清洗钟表等精细的机械,说明声波具有传播________ 的性质。
八年级物理上册第二章测试题含答案
八年级物理上册第二章测试题(含答案1)物理上册第二章测试题一、选择题1.物理学是一门研究____________的学科。
A. 生物现象B. 化学现象C. 物质运动和相互作用的规律D. 地球现象答案:C2.下列现象中属于生物现象的是____________。
A. 雨水的蒸发B. 球在地上滚动C. 植物的生长D. 烧红的铁棒发出红光答案:C3.物理学的基本研究方法包括____________。
A. 实验法B. 数理方法C. 理论方法D. 以上都是答案:D4.物理学研究的对象主要包括____________。
A. 声音B. 光C. 电磁波D. 一切物质和能量的运动和相互作用答案:D5.下列现象中属于物理现象的是____________。
A. 火山喷发B. 牛吃草C. 水沸腾D. 风吹树叶飘动答案:C二、填空题1.____________________是物理学的基本研究方法之一,通过设计实验来观测和测量物理现象。
答案:实验法2.物理学研究的对象包括所有物质和能量的__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运动;相互作用3.____________________是物理学的基本研究方法之一,通过建立数学模型来研究物理现象。
答案:理论方法4.物理学研究的范围包括力学、____________________、电磁学、光学等。
答案:热学5.物理现象是指能够通过____________________来观测和测量的现象。
答案:实验三、解答题1.请简述物理学的基本研究方法。
答案:物理学的基本研究方法包括实验法、理论方法和数理方法。
实验法通过设计实验来观测和测量物理现象,从而探究物理现象的规律。
理论方法通过建立数学模型来研究物理现象,从而得出物理规律和理论。
数理方法是物理学研究的重要工具,通过运用数学方法来描述和解释物理现象,从而推导出物理规律和方程。
2.请举例说明物理学研究的对象。
人教版初中物理八年级上册第二章测试卷-附答案
第二章卷(1)一、选择题(共12小题)1.(2016•通辽)日常生活中处处有声音,关于声音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声音传播需要介质,真空不能传声B.人们小声说话时,声音的音调一定低C.通过居民区的高速铁路需加装隔音屏障是在声源处减弱噪声D.声呐来获得水中鱼群位置是利用声音可以传递能量【考点】92:声音的传播条件;9G:响度与振幅的关系;9L:防治噪声的途径;9M:声与信息.【专题】12 :应用题;31 :定性思想;511:声现象.【分析】(1)声音传播需要介质,真空不能传播声音;(2)音调是指声音的高低,由频率决定,响度是指人耳处感觉的声音的大小,由振幅和听者与声源的距离决定.(3)防治噪声污染可以从噪声的产生、噪声的传播及噪声的接收这三个环节进行防治;(4)声音即能传递信息,又能传递能量.【解答】解:A、声音传播需要介质,真空不能传声,故A正确;B、小声说话是指声音的响度小,故B错误;C、通过居民区的高速铁路需加装隔音屏障是在传播过程中减弱噪音,故C错误;D、声呐来获得水中鱼群位置是利用声音可以传递信息,故D错误.故选A.【点评】本题考查了响度、减弱噪声的方式、真空不能传声以及声与能量的相关知识,具有一定的综合性,属于声学基础知识的考查.2.(2016•福建)下列有关声现象的说法,正确的是()A.发声体的振动停止,发声也就停止B.禁鸣喇叭是在传播过程中减噪声C.声波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约为3×108m/sD.“闻其声便知其人”是根据声音的响度来判断的【考点】91:声音的产生;93:声速;9I:音调、响度与音色的区分;9L:防治噪声的途径.【专题】12 :应用题;31 :定性思想;511:声现象.【分析】(1)声音是物体振动产生的;振动停止,发声停止.(2)减弱噪声的三条途径,在声源处减弱,在人耳处减弱,在传播途径中减弱.(3)声波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约为340m/s.(4)音调是指声音的高低,由频率决定,响度是指人耳感觉到的声音的强弱或大小,由振幅和听者与声源的距离决定,音色是指声音的品质和特色,由发声体的材料和结构决定.【解答】解:A、声音是物体振动产生的;物体如果不振动,则不会有声音产生.所以振动停止,发声也就停止,故A正确;B、禁鸣喇叭,是在声源处减弱噪声,故B错误;C、声波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约为340m/s,光在真空中的速度为3×108m/s,故C错误;D、不同的人说话音色不同,所以“闻其声知其人”是根据声音的音色来判断的,故D错误.故选A.【点评】本题需要学生掌握声音产生的原因、声音的传播、减弱噪声的途径、声音的特征,是一道声学基础题,是中考的热点.3.(2016•沈阳)声音无处不在,下列关于声音的描述中正确的是()A.公园里,游客听见鸟的鸣叫声,说明空气可以传播声音B.音乐厅内,观众能够辨别美妙的钢琴声,是依据音调的不同C.闹市中,人们关紧门窗,可以在声源处减弱噪声D.运动场上,同学们的呐喊声越大,声音传播的速度越大【考点】92:声音的传播条件;93:声速;9H:音色;9L:防治噪声的途径.【专题】12 :应用题;511:声现象.【分析】(1)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2)不同的物体振动发出的声音不同,叫做音色;(3)可以在声源处减弱噪声、可以在传播过程中减弱噪声、可以在入耳处减弱噪声;(4)影响声音传播速度的是介质种类和温度.【解答】解:A、公园里,游客听见鸟的鸣叫声,是声音靠空气传播的,故A正确;B、音乐厅内,观众能够辨别美妙的钢琴声,是依据音色的不同,故B错误;C、闹市中,人们关紧门窗,可以在传播过程中减弱噪声,故C错误;D、运动场上,同学们的呐喊声越大,声音传播的越远,声音传播速度与响度大小无关,故D错误.故选:A.【点评】此题主要考查学生对于声音知识点的理解和掌握,属于基础性题目.4.(2016•随州)如图所示,在探究“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实验中,将正在发声的音叉紧靠悬线下的轻质小球,发现小球被多次弹开.这样做是为了()A.使音叉的振动尽快停下来B.把声音的振动时间延迟C.把音叉的微小振动放大,便于观察D.使声波被多次反射形成回声【考点】91:声音的产生.【专题】12 :应用题;31 :定性思想;511:声现象.【分析】解决此实验需要利用放大法进行分析,即是为了把音叉的微小振动放大,便于观察.【解答】解:发声的音叉振动较弱,不易观察,但可以将正在发声的音叉紧靠悬线下的轻质小球,发现小球被多次被弹起,这样就可以把音叉的微小振动放大,便于观察;故选C.【点评】解决此类题目要结合放大法进行分析解答.5.(2016•孝感)下列与声现象有关说法中正确的是()A.我们听到的回声不是物体振动产生的B.超声波的传播速度一定大于340m/sC.声波可以传递信息,也可以传递能量D.频率相同的声波,其音色也相同【考点】91:声音的产生;93:声速;9H:音色;9M:声与信息;9N:声与能量.【专题】12 :应用题;31 :定性思想;511:声现象.【分析】(1)声音都是有物体的振动产生的,回声是指声音在传播过程中,碰到障碍物,有一部分声能被反射回来这种反射回来的声叫“回声”;(2)超声波也是声波,传播速度与声波相同;(3)声音能够传递信息,也可以传递能量;(4)音调跟频率有关,频率越大,音调越高;音色反映声音的品质和特色,与发声体的结构、材料有关.【解答】解:A、所有的声音都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回声是声音的一种,故A错误;B、超声波也是声波,传播速度与声波相同,都为340m/s,故B错误;C、声音能够传递信息,也可以传递能量,故C正确;D、音调跟频率有关,频率越大,音调越高;音色反映声音的品质和特色,与发声体的结构、材料有关,故频率相同的声波,音色不一定相同,故D错误.故选C.【点评】本题考查了声音的产生、声音的传播、声音三要素影响因素的知识,属于基础知识的考查,相对比较简单6.(2016•连云港)下列关于声音的说法正确的是()A.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B.声音的音调越高,响度就越大C.声音在真空中传播速度最大D.“闻其声,知其人”是根据声音的音调区分的【考点】91:声音的产生;93:声速;9I:音调、响度与音色的区分.【专题】12 :应用题;511:声现象.【分析】(1)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2)声音的高低称为音调,音调的高低与发声体的振动的频率有关;声音的强弱叫响度,响度的大小与物体的振幅有关;(3)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声音不能在真空中传播;(4)音色是由发声体的材料和结构决定的,不同发声体发出的声音音色不同.【解答】解:A、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故A正确;B、物体的振动频率越高,我们听到声音的音调越高;物体的振幅越大,声音的响度越大,故B错误;C、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声音不能在真空中传播,故C错误;D、音色是由发声体自身特点决定的,是判断发声体的依据,“闻其声,知其人”是根据声音的音色区分的,故D错误.故选A.【点评】此题考查声音的产生、传播以及乐音的三要素,掌握基本概念即可正确作答.7.(2016•葫芦岛)以下关于声现象的说法中正确的是()A.物体不振动也可以发出声音B.利用超声波进行金属探伤,说明声可以传递信息C.倒车雷达是利用次声波来确定障碍物的远近D.公路两旁安装隔音板是为了在声源处减弱噪声【考点】91:声音的产生;9L:防治噪声的途径;9M:声与信息.【专题】12 :应用题;31 :定性思想;511:声现象.【分析】(1)只要有声音产生,一定有物体振动;(2)声音可以传递信息,也可以传递能量;(3)倒车雷达是利用超声波的回声定位工作的.(4)减弱噪声的途径:在声源处、在传播过程中、在人耳处.【解答】解:A、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一切发声的物体都在振动,故A错误;B、利用超声波进行金属内部探伤,说明声音能够传递信息,故B正确;C、倒车雷达是利用超声波的回声定位工作的,故C错误;D、公路两旁安装隔音板是在传播过程中减弱噪声,故D错误.故选B.【点评】本题是一道综合了多个声学知识点的题目,做题时要对照相关的物理知识,仔细分析每一种情况的对错.8.(2016•南充)下列关于声现象的说法中错误的是()A.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B.“闻其声,知其人”是根据声音的音调来判断的C.在中考期间,考场周围的建筑工地停止施工是在声源处减弱噪声D.“隔墙有耳”说明固体能传声【考点】91:声音的产生;92:声音的传播条件;9H:音色;9L:防治噪声的途径.【专题】31 :定性思想;43 :推理法;511:声现象.【分析】(1)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2)区别声音就是靠音色.辨别熟人的声音、辨别乐器的声音靠的都是音色.(3)减弱噪声有三种:①在声源处减弱;②在传播过程中减弱;③在人耳处减弱.(4)声音靠介质传播,一切固体、液体、气体都可以作为传声的介质.【解答】解:A、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发声的物体一定在振动,选项说法正确;B、“闻其声,知其人”是根据声音的音色来判断的,选项说法错误;C、在中考期间,考场周围的建筑工地停止施工是在声源处减弱噪声,选项说法正确;D、“隔墙有耳”,说明声音可以通过固体进行传播,选项说法正确;故选B.【点评】此题考查了声音的产生和传播条件、音色、防治噪声的途径,有一定的综合性,但难度不大,强化对课本基础知识的记忆是解决识记性题目的基础.9.(2016•贵阳)用手将正在发声的音叉握住后,发声立即停止,这是因为()A.音叉的振动停止了B.声音的速度变小了C.声音的响度变大了D.声音的音调变低了【考点】91:声音的产生.【专题】12 :应用题;49 :顺推法;511:声现象.【分析】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振动停止,发声也就停止.【解答】解:因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如果用手将正在发声的音叉握住后,音叉不再振动,也就不会再发出声音.故选A.【点评】本题考查了声音的产生,要注意物体振动才能发声,物体停止振动,一定停止发声.10.(2016•山西)在校园艺术节上,小梦为全校师生演奏了享誉海内外的二胡名曲《二泉映月》.下列有关小梦二胡演奏的说法正确的是()A.二胡弦停止振动弦还会发声B.二胡声能在真空中传播C.二胡声是通过空气传入人耳的D.二胡声一定不会成为噪音【考点】91:声音的产生;92:声音的传播条件;9J:噪声及来源.【专题】12 :应用题;31 :定性思想;511:声现象.【分析】(1)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振动停止发声也停止;(2)根据声音传播需要介质,介质包括气体、液体和固体,而真空不能传声;(3)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固体、液体、气体都可以传声,;(4)在日常生活中,凡是影响人们工作、生活、休息及干扰需要听到的声音,都是噪声;【解答】解:A、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振动停止发声也停止,故A错误;B、声音不能在真空中传播,故B错误;C、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二胡的声音是通过空气传入人耳的,故C正确;D、二胡声是优美动听的,但对需要休息的人来说是一种噪声,故D错误.故选C.【点评】此题考查了声音的产生、声音的传播以及噪声与乐音的区别,是一道声学基础题.11.(2016•贵港)手掌按住正在发声的鼓面,鼓声消失了,原因是手()A.把声音反射回去了B.吸收了声波C.改变了鼓面的振动频率,超出了人的听觉范围D.使鼓面停止了振动【考点】91:声音的产生.【专题】31 :定性思想;43 :推理法;511:声现象.【分析】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振动停止,发声也停止.【解答】解:敲鼓时鼓面振动发出声音,手掌按住鼓面,鼓面停止振动,因此鼓声消失.故选D.【点评】本题考查了声音的产生,是声学的基础知识,属于识记性内容.12.(2016•巴中)关于声现象,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一切发声体都在振动B.声音在真空中传播的速度为3×108m/sC.教室周围植树可以减弱噪声D.看电视时调节音量是为了改变声音的响度【考点】91:声音的产生;93:声速;9F:响度;9L:防治噪声的途径.【专题】12 :应用题;511:声现象.【分析】①声音是物体振动产生的,一切发声体都在振动;②声音的传播是需要介质的,它可以在气体中传播,也可以在固体和液体中传播,但不能在真空中传播.教室周围植树可以减弱噪声③减弱噪声的途径:在声源处、在传播过程中、在人耳处.④响度是指声音的强弱,它与物体振幅有关.音量的调节,就是改变声音的响度.【解答】解:A、声音是物体振动产生的,一切发声体都在振动,故A正确;B、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可以在固体、液体和气体中进行传播声音,但在真空中不能传播声音,故在真空中气体的传播速度为0m/s,故B错误;C、植树可以在传递过程中减弱噪声;故C正确.D、调节音量时,喇叭的振幅发生改变,所以发出声音的响度发生改变,故D正确.故选B.【点评】本题考查学生对声音的产生、传播、噪声和响度在生活中具体应用的了解情况,是一道基础题目.二、填空题(共8小题)(除非特别说明,请填准确值)13.(2016•阜新)课堂上老师讲课的声音是由声带的振动产生的,它是通过空气传入我们耳中的.【考点】91:声音的产生;92:声音的传播条件.【分析】解决此题要知道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声音需要介质来传播.【解答】解:老师讲课的声音是由声带的振动产生的,它是通过空气传入我们耳中的;故答案为:振动,空气.【点评】解决此类问题要结合声音产生和传播条件进行解答.14.(2016•西宁)小冬在表演二胡时,用弓拉动琴弦,使琴弦振动而发声;小冬不断用手指去控制琴弦长度,这样做的目的是为了改变声音的音调;二胡的声音是通过空气传播到我们的耳中的.【考点】91:声音的产生;92:声音的传播条件;9D:频率及音调的关系.【分析】解决此题的关键是要知道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音调的高低与发声体振动快慢有关,物体振动越快,音调就越高;声音的传播是需要介质的,它既可以在气体中传播,也可以在固体和液体中传播.【解答】解:用弓拉动琴弦,琴弦会振动而发声;当用手指去控制琴弦长度时,琴弦振动的快慢会不一样,所以变声音的音调就会发生变化;琴弦发出的声音会通过空气传到我们的耳朵里;故答案为:振动;音调;空气.【点评】解决此类问题要结合声音的产生和传播进行分析解答.15.(2016•常州)小明在家里吹奏笛子,悠扬的笛声是由空气柱振动产生的,他抬起不同的手指,通过改变空气柱的长度,从而使笛声的音调发生变化.【考点】91:声音的产生;9D:频率及音调的关系.【专题】12 :应用题;31 :定性思想;511:声现象.【分析】(1)声音由物体的振动产生;(2)声音的三个特征分别是:音调、响度、音色,是从不同角度描述声音的,音调指声音的高低,由振动频率决定;响度指声音的强弱或大小,与振幅和距离有关;音色是由发声体本身决定的一个特性.【解答】解:(1)悠扬的笛声是由空气柱振动产生的;(2)小华抬起不同的手指,就会改变空气柱的长度,长度越短,振动越快(频率越大),从而改变声音的音调;故答案为:振动;音调.【点评】此题考查了声音的多个知识点,运用声音的产生、声音的特征知识可解答此题.16.(2016•黔西南州)布依族人民能歌善舞,常常以唱布依山歌来传达情谊.布依姑娘唱山歌时声音清脆,优美动听;布依小伙唱山歌时声音低沉、雄浑有力.他们唱山歌是通过声带的振动来产生声音的,声音低沉是指音调低.【考点】91:声音的产生;9I:音调、响度与音色的区分.【专题】12 :应用题;511:声现象.【分析】(1)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一切发声体都在振动,振动停止,发声也停止;(2)音调指声音的高低,音调跟物体的振动频率有关,振动频率越高,音调越高,振动频率越低,音调越低.【解答】解:(1)优美的小提琴声是由琴弦振动产生的;(2)音调是指发声体发出声音的高低,它是由发声体振动的频率决定的,频率越大,音调越高;布依小伙唱山歌时声音低沉,是因为音调低.故答案为:振动;音调低.【点评】通过在音乐厅听音乐会,考查了声音的发生、声音的传播以及音调等,体现物理和生活的密切关系.17.(2016•徐州)人说话时,把手指放在喉结处,会感到声带在振动,发出的声音在空气中以声波的形式传播;那些刺耳难听,令人厌烦的声音称为噪声.【考点】91:声音的产生;92:声音的传播条件;9J:噪声及来源.【专题】12 :应用题;31 :定性思想;511:声现象.【分析】(1)一切发声的物体都在振动;(2)声音在空气中以波的形式传播;(3)有的声音听起来杂乱刺耳,我们称这类声音为噪声,噪声是由物体做无规则振动产生的.【解答】解:(1)一切发声的物体都在振动,人说话时声带振动;(2)声音在空气中以波的形式传播;(3)噪音是发声体无规则振动产生的声音,从环境保护角度凡是妨碍人们正常工作、学习和休息的声音都是噪声,噪声听起来令人烦躁.故答案为:振动;声波;噪声.【点评】本题考查了声音的产生和传播以及噪音的定义,属于基础题,学生易于解答.18.(2016•株洲)如图是人和一些动物发声和听觉的频率范围.他们所发出的声音都是由于发声部位振动而产生的.地震前通有次声波产生,人、海豚和大象能最先感觉到的是大象.【考点】91:声音的产生;9E:超声波与次声波.【专题】12 :应用题;511:声现象.【分析】(1)声音是物体振动产生的,一切发声体都在振动;(2)由题意可知,地震产生的次声波频率低于20Hz,分析表格数据,看哪种动物的听觉频率在此范围之内,即是符合要求的动物.【解答】解:声音是物体振动产生的;因为地震产生的次声波频率低于20Hz,而图中的大象听觉频率是1Hz~20000Hz,正是在此范围之内,所以大象会有较为明显的反应.故答案为:振动;大象.【点评】本题考查了次声波的频率,结合动物的听觉频率范围即可判断哪些动物可以听到次声波.19.(2016•天门)夜晚,我们经过装有声控开关的楼道时,往往要用力地拍手或跺脚将灯点亮,这是利用了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用力”是为了提高声音的响度这一特性来达到控制电路的目的.【考点】91:声音的产生;9G:响度与振幅的关系.【专题】31 :定性思想;43 :推理法;511:声现象.【分析】①一切正在发声的物体都在振动.②响度跟发声体的振幅有关.振幅越大,响度越大;振幅越小,响度越小.【解答】解:①用力地拍手或跺脚发出声音,这说明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②声控开关是利用声音的响度来控制电路通断的,“用力”可以增大振幅,从而提高声音的响度.故答案为:振动;响度.【点评】本题考查声音的产生和响度与振幅的关系,是一道基础题目.20.(2016•哈尔滨)如图所示,“曾侯乙编钟”是大家所熟知的一套大型编钟,用钟锤敲击编钟,编钟会因振动而发出声音,轻敲或重敲编钟同一位置所发出声音的响度不同(选填“音调”、“响度”或“音色”).【考点】91:声音的产生;9F:响度.【专题】12 :应用题;31 :定性思想;511:声现象.【分析】(1)声音是由于物体的振动产生的;(2)人耳能感觉到的声音的强弱称为响度,响度与声音的振幅有关,振幅越大,响度越大,振幅越小,响度越小.【解答】解:用钟锤敲击编钟时发出的声音是由于编钟振动产生的,用大小不同的力敲击编钟,编钟振动的幅度不同,产生的响度不同,轻敲,响度小,重敲,响度大.故答案为:振动;响度.【点评】此题考查了声音的产生、影响声音响度的因素,是一道基础题,学生易于解答.三、解答题(共6小题)(选答题,不自动判卷)21.(2016•鸡西模拟)2014年12月15日4时35分,“玉兔号”巡视器与嫦娥三号着陆器分离,顺利驶抵月球表面.“玉兔号”在月面上缓慢行进,留下了清晰的印迹.着陆器监视相机完整地记录下这一过程,并及时将成像数据传回地面.玉兔号与嫦娥三号成功互拍,五星红旗显耀在月球之上,实现了中国人千年“月球梦”.请写出相关的物理现象与对应的物理知识.(两条即可)例如:着陆器监视相机完整地记录下这一过程,并及时将成像数据传回地面﹣﹣﹣﹣﹣﹣﹣﹣电磁波.【考点】92:声音的传播条件;52:参照物及其选择.【专题】15 :简答题;511:声现象;571:长度、时间、速度.【分析】这类题要求认真阅读文章,从中提炼与所学过知识相关的叙述.【解答】解:由图可知:(1)车轮上刻有螺旋形花纹的作用?是为了使接触面更粗糙以增大摩擦力;(2)玉兔号落地为什么不能听到声音?因为月球上没有空气,真空不能传声;(3)玉兔号与嫦娥三号成功互拍时,以嫦娥三号为参照物,玉兔号是运动还是静止?因为玉兔号与嫦娥三号之间没有位置变化,所以是静止.【点评】此题将物理知识与现代高科技相联系,利于激发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培养学生高尚的爱国主义情操,符合新课程理念.22.(2016•平谷区一模)为了探究固体也能够传播声音,小林同学把耳朵贴在桌面上,让另一名同学用碳素笔敲打桌面,他听到了清晰的声音,于是他得出结论:固体也能够传播声音;小华却认为小林听到的声音可能是由空气传播的,不能说明固体也能够传播声音.请你用桌子、碳素笔通过实验证明固体也能够传播声音,写出主要实验步骤、现象并对实验进行简要分析.【考点】92:声音的传播条件.【专题】13 :实验题;5A5:探究型实验综合题.【分析】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一切固体、液体、气体都可以作为传声的介质;声音在固体中传声效果最好,液体次之,气体最差.【解答】解:实验步骤:先把耳朵贴在桌面上一端,让另一名同学在长条桌的另一端用碳素笔在桌面上均匀写“一”,能听到写“一”的声音,重复几次实验,都可以清晰地听到写“一”时的声音;然后将耳朵离开桌面让另一名同学在长条桌的另一端用碳素笔与原来一样在桌面上均匀写“一”,重复几次实验,都听不到甲在白纸上写“一”的声音.实验分析与结论:在相同条件下,耳朵贴在桌面上听得到声音,在空气中则听不到声音,说明听到的声音是通过桌子传播的,即固体可以传播声音.【点评】本题考查了声音传播的条件,重点考查学生设计实验的能力,锻炼的学生的思维,是一道不错的题目.23.(2016•咸宁模拟)物理兴趣小组的同学们进行了下面的实验:把一只设置好手机铃声的手机(称为A)放到玻璃真空罩中,将罩内的空气抽出后,用另一只手机(称为B)拨叫A 的号码,结果听不到手机A的铃声,但他们观察到手机屏灯在闪亮,并且从真空罩中取出手机后,发现上面留有刚才的呼叫显示.通过对以上现象的分析,他们得出的结论是:(1)真空不能传声(2)电磁波的传播不需要介质.【考点】92:声音的传播条件.【专题】12 :应用题;551:磁现象、电生磁.【分析】电磁波传播不需靠介质,能在真空中传播;声音传播须靠介质,不能在真空中传播.【解答】解:当把罩中的空气抽出后,罩内是真空,手机铃声不能在真空中进行传播,所以在外面听不到铃声;手机信号是电磁波,真空罩内能接受到信号,说明电磁波能在真空中传递.故答案为:(1)真空不能传声;(2)电磁波的传播不需要介质.【点评】此题主要考查声音和电磁波传播的条件,应当区分开,属于基础题.24.(2016•香坊区二模)上自习课时,调皮的小东在教室走廊大声歌唱,他手摸喉头,感觉到声带在振动;教室里的同学能听出是小东的歌声是通过声音的音色判断的.【考点】91:声音的产生;9H:音色.【专题】12 :应用题;511:声现象.【分析】声音是由振动产生的,一切正在发声的物体都在振动.声音的三个特征分别是:音调、响度、音色,是从不同角度描述声音的.【解答】解:唱歌时凭放在喉头上的手的感觉,认识到他的歌声是靠声带的振动发声的;教室里的同学能听出是小东的歌声是因为他发出声音的音色不同.故答案为:振动;音色.【点评】本题考查了声音产生的原因和乐音的特征,属于基础题.25.阅读《从传声筒到移动通信》,回答问题.从传声筒到移动通信。
新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上册第二章练习题
新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上册第二章练习题1.正确答案为A。
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因此一切发声的物体都在振动。
B选项错误,声音的传播速度与介质的密度和弹性有关,不同介质的传播速度不同。
C选项错误,声音需要介质传播,无介质的真空中无法传播。
D选项错误,声障墙是在声波传播过程中减弱噪声,而不是在声源处。
2.正确答案为A。
只要物体振动,就会产生声音,但是我们需要合适的听力器官才能听到。
B选项错误,有些物体会持续振动,例如钟摆,但是发声并不会持续。
C选项正确,音调是区分不同人声音的重要因素。
D选项错误,声波无法在真空中传播。
3.正确答案为B。
手拨动琴弦,琴弦振动产生声音。
A选项错误,手指不是发声的物体,只是产生振动的工具。
C选项错误,弦柱对声音的产生没有直接作用。
D选项错误,空气是声音的传播介质,而不是发声的物体。
4.正确答案为B。
鼓乐声是由鼓内空气振动产生的,而不是鼓面振动产生的。
A选项错误,鼓面的振动也会产生声音,但是不是主要的声源。
C选项正确,声音是通过空气传播到观众耳朵的。
D选项正确,混响时间的合理设计可以增强鼓声的气势。
5.正确答案为C。
音色是区分不同声音的重要因素,每个人的声带和喉咙结构不同,因此发出的声音也有所不同。
A选项错误,音调是指声音的高低。
B选项错误,响度是指声音的强度。
D选项错误,振幅是指物体振动时的最大位移。
6.正确答案为D。
物体的振幅越大,声音的响度越大,与频率无关。
声音无法在真空中传播,因为真空中没有介质。
噪声监测仪是用来测量噪声的,而不是减弱噪声。
超声波和次声波是无法听到的声音。
7.正确答案为A。
声音需要介质传播,无介质的真空中无法传播声音。
发声体的振动频率越高,声音的音调越高。
发声体的振幅越大,声音的响度越大。
戴耳罩可以在听觉处减弱噪声,而不是在声源处。
8.正确答案为D。
C调的“3(mi)”和“1(dou)”是同一琴键上的两个音,因此音调相同。
但是由于弹奏的力度和方式不同,音色和响度也会不同。
八年级上册物理第二单元检测题及答案
八年级上册物理第二单元检测题及答案一、选择题1.下列答案中,不属于物体运动状态的是()。
A.速度B.加速度C.力D.位置【答案】C2.下列物体中,质量最小的是()。
A.一只蚂蚁B.一根手指C.一块石头D.一张纸【答案】D3.在匀速直线运动中,不变的是()。
A.加速度B.速度C.位移D.速度和加速度【答案】B4.图中箭头所示力为()。
A.重力B.弹力C.支持力D.摩擦力【答案】D5.一个速度为5m/s的小球,50s后速度变为15m/s,它的平均加速度大小是()。
A.0.2m/s^2B.0.3m/s^2C.0.4m/s^2D.0.5m/s^2【答案】B二、填空题1.一个物体在匀速直线运动中,如果速度为5m/s,那么它在10s后的位移是__。
【答案】50m2.物体的质量是200kg,它在水中的浮力是4000N,则该物体在水中的下沉速度为__。
【答案】20m/s3.摩擦力是__的,它的方向是__于两物体相对滑动的方向。
【答案】有大小,相反4.图中物体所受到的合力大小为__。
【答案】4N5.一个物体的初速度是6m/s,末速度是10m/s,它的加速度大小为__。
【答案】1m/s^2三、计算题1.一辆汽车以15m/s的速度行驶了4小时,求它行驶的路程。
【答案】m2.一个质量为2kg的物体受到一个12N的力,求它的加速度大小。
【答案】6m/s^23.两个质量分别为100kg和200kg的物体,用一根轻绳连接,在水中匀速运动,求绳子的张力大小。
【答案】2455N4.一个物体受到一个10N的力和一个5N的力,求合力的大小。
【答案】11.18N5.若物体的质量为10kg,受到一个30N的力,求它的加速度大小。
【答案】3m/s^2。
八年级上册物理第二单元试卷
八年级上册物理第二单元试卷一、选择题(每题3分,共30分)1. 下列关于声音的产生和传播的说法中,正确的是()A. 声音都是靠空气来传播的。
B. 只要物体振动,就能听到声音。
C. 回声是声音被障碍物反射而形成的。
D. 声音的传播速度不受周围环境温度的影响。
2. 用手握住正在发声的自行车车铃,你就听不到铃声了,原因是()A. 手吸收了声音。
B. 手使车铃停止了振动。
C. 手挡住了声音。
D. 手太用力了。
3. 关于声现象,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 声音在不同介质中的传播速度相同。
B. 在真空中也可以传播声音。
C. 振动的物体一定会发出声音。
D. 一切发声物体都在振动。
4. 下列关于声速的说法正确的是()A. 声音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最大。
B. 声音在固体中的传播速度一定比在液体中的传播速度大。
C. 声音在不同介质中的传播速度一般不同。
D. 声速的大小只跟介质的种类有关。
5. 我们能分辨出不同乐器发出的声音,主要根据它们发声的()A. 音调。
B. 响度。
C. 音色。
D. 强弱。
6. 男低音独唱时由女高音轻声伴唱,则男低音比女高音()A. 音调低,响度大。
B. 音调低,响度小。
C. 音调高,响度大。
D. 音调高,响度小。
7. 调节收音机的音量,是为了改变声音的()A. 音调。
B. 响度。
C. 音色。
D. 频率。
8. 在公共场所“轻声”说话是文明的表现,在课堂上“大声”回答问题才能让老师和同学们都能听清楚。
这里的“轻声”和“大声”是指声音的()A. 音调。
B. 响度。
C. 音色。
D. 频率。
9. 以下利用了超声波的反射来获取信息的是()A. 大象的“声音”交流。
B. 蝙蝠的“回声”定位。
C. 外科医生对结石病人的“超声”排石。
D. 站在天坛中央说话,会感到声音特别洪亮。
10. 噪声严重影响着人们的生活和工作,以下防治噪声的办法中可行的是()A. 通过科学研究,使所有声源都不发生振动。
B. 将所有噪声源都隔离在真空容器中,以避免噪声传出。
八年级物理上册第二章测试题及答案
八年级物理上册第二章测试题及答案八年级物理上册第二章测试题及答案本次测试共计60分钟,满分为100分。
一、选择题(13×3分)1.关于声音产生的说法,正确的是()A。
只有声带不停地振动才能发声 B。
只要人耳听不到,即使物体在振动也不会发声 C。
一切正在发声的物体都在振动 D。
以上说法都不对2.我国正在进行登月计划的研究。
按照计划,我国将在2007年将“嫦娥一号”送上月球。
宇航员登上月球后,若有一块陨石落在他附近,则下列判断正确的是()A。
宇航员能够听到陨石撞击月球的声音 B。
陨石撞击月球时不会使月球的地面产生振动 C。
宇航员虽然不能听到陨石撞击月球的声音,但他可以感受到这个声音的存在 D。
陨石撞击月球的声音可以在月球的表面向四周传播3.潜水员在不浮出水面的情况下依然可以听到岸上的谈话声,以下分析不正确的是()A。
空气可以传播声音 B。
岸上的人的声带在振动 C。
水可以传播声音 D。
潜水员的声带在振动4.为了保护研究环境,减少噪声污染,下列措施不可行的是()A。
不要在教学区域内大声喧哗 B。
在校园内及其附近栽花种草 C。
将教室的所有门窗全部封死 D。
教学楼的内外墙面尽量做得粗糙些5.要改变音叉的音调,下列方法可行的是()A。
把敲击音叉的橡皮锤改为小铁锤 B。
改变敲击音叉的力度 C。
用橡皮锤敲击固有频率不同的音叉 D。
捏住音叉的下面部分后再敲击6.下列哪项措施不是为了防止噪声对人的影响()A。
汽车挡风玻璃上装有一层膜 B。
小汽车要求其密封性很好 C。
汽车的排气管上要求装上消声器 D。
工厂的工人在车间带上耳罩7.弦乐器在使用一段时间后需请调音师进行调音。
调音师通过调节弦的长度将琴音调准。
在此过程中调音师改变了琴弦的()A。
响度 B。
音调 C。
音色 D。
振幅8.在声音传播的过程中,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
声音的音色会逐渐改变 B。
声音的音调会逐渐改变 C。
声音的响度会逐渐改变 D。
声音的三要素都不会改变9.XXX同学在使用复读机时,先将自己的声音录了下来,再按了快放键。
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上第二章测试题及标准答案
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上第二章测试题及标准答案1.在下面给出的城市道路交通标志中,表示“禁止鸣笛”的是()A。
B。
C。
D.2.声音从空气传到水中,它的传播速度将()A。
变大 B。
变小 C。
不变 D。
不能确定3.钓鱼时不能大声喧哗,因为鱼听到人声就会被吓走,这说明()A。
只有空气能传播声音B。
空气和水都能传播声音C。
声音在水中的速度比在空气中的速度小D。
声音从空气传入水中,音调发生了变化4.电子琴能模仿各种乐器的声音,在技术上要解决的关键是能模仿各种乐器发出声音的()A。
音调 B。
音色 C。
响度 D。
音调和响度5.某同学的声音很宏亮,是指他的()A。
发声频率高 B。
音色优美 C。
发声的响度大 D。
振动传播得快6.在商店内常看到这样的情景:买陶瓷的顾客会拿起陶瓷,然后轻轻敲一敲,把陶瓷放在耳朵边听听,最后才决定买哪个。
顾客判断陶瓷好坏主要是根据声音的()A。
音调 B。
响度 C。
音色 D。
音量7.男低音独唱时由女高音轻声伴唱,对二人声音的描述正确的是()A。
男低音比女高音音调低,响度大B。
男低音比女高音音调低,响度小C。
男低音比女高音音调高,响度小D。
男低音比女高音音调高,响度大8.如图所示,把正在发声的闹钟放在玻璃罩内,在闹钟和罩的底座之间垫上柔软的泡沫塑料,逐渐抽出罩内的空气后,闹钟的声音会逐渐变小,直至听不到声音。
这个实验现象说明了()A。
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B。
声音必须通过介质才能传播C。
声波在玻璃罩中发生了反射D。
声波在传播过程中能量逐渐减少9.在百米赛跑时,终点计时员如果在听到发令枪声才开始按表计时,则记录下的时间比运动员所用的实际时间()A。
偏大 B。
偏小 C。
相同 D。
都有可能10.下表中列出的是一组乐音的频率,同学们通过讨论总结出下面四个结论,其中正确的是()音符音名频率/Hz1 do 2562 re 2883 mi 3204 fa 341.35 sol 3846 la 426.77 si 480A。
初二上册物理第二单元练习题
初二上册物理第二单元练习题1. 单选题:(1) 物体在自由落体运动过程中,哪个物理量是不变的?A. 势能B. 动能C. 速度D. 加速度(2) 小明用一个带刻度的直尺量取一根铅笔的长度,他的操作是:A. 把刻度放在线段的右端,再将直尺移动到铅笔的左端。
B. 把刻度放在线段的左端,再将直尺移动到铅笔的右端。
C. 最后一个刻度的左边边缘对齐线段的左端,再将直尺移动到铅笔的右端。
D. 最后一个刻度的右边边缘对齐线段的右端,再将直尺移动到铅笔的左端。
2. 填空题:(1) 在自由落体运动中,物体在不考虑空气阻力的情况下,加速度大小为______,方向______。
(2) 受力的作用点在物体某一方向上发生变化时,物体会发生______。
3. 解答题:(1) 描述一下实验初中生常用的实验仪器及其功能。
(2) 请解释物体的稳定、不稳定和平衡的概念。
答案及解析:1. 单选题:(1) 答案:D解析:物体在自由落体运动过程中,所有物体都受到重力的作用,加速度大小为9.8m/s^2,方向向下。
(2) 答案:C解析:在测量线段长度时,应该将最后一个刻度的左边边缘对齐线段的左端,再将直尺移动到铅笔的右端。
2. 填空题:(1) 答案:9.8m/s^2,向下解析:在自由落体运动中,物体在不考虑空气阻力的情况下,加速度大小为9.8m/s^2,方向向下。
(2) 答案:转动解析:当受力的作用点在物体某一方向上发生变化时,物体会发生转动。
3. 解答题:(1) 实验仪器及其功能:- 量具:如卷尺、游标卡尺等,用于测量长度、直径、宽度等物理量。
- 天平:用于测量物体的质量。
- 实验台:用于支撑实验器材。
- 试管架:用于支撑试管、夹持器等实验器材。
- 温度计:用于测量温度。
- 电表:用于测量电流、电压等电学量。
(2) 物体的稳定、不稳定和平衡的概念:- 稳定:物体在受到外力作用时,保持原有位置不发生明显变化的状态。
例如,一个放置在桌子上的书本。
人教版2024年新教材八年级上册物理第二章单元测试卷(含答案)
人教版2024年新教材八年级上册物理第二章单元测试卷测试时间:45分钟试卷满分:100分题号一二三四总分分数1、如果回声到达人耳比原声晚()秒以上,人耳才能把回声跟原声区分开。
A.1秒B.0.1秒 C.0.01秒 D.0.001秒2、声音在固体、液体中比在空气中传播得()A.快B.慢 C.一样快 D.无法比较3、声音在以下几种介质中传播时,传播速度最大的是()A.空气B.水C.酒精D.钢管4、关于声现象,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引吭高歌”中的“高”是指声音的响度B.“女高音”“男低音”中的“高”“低”,是指声音的音调C.演员弹奏钢琴时,使用相同的力量弹不同的键,这主要是为了改变乐音的响度D.纺纱工人工作时戴着防噪声的耳罩,这是为了防止噪声的产生5、关于声现象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扬声器音量调大可增大响度B.高速公路两旁的屏障是在传播过程中减弱汽车产生的噪声C.剧院内墙壁上的蜂窝状材料是为了增强声音的反射D.发出较强声音的喇叭能使它前面的烛焰“跳舞”,说明声音具有能量6、大街上的“超声波洁牙”美容店中,超声波之所以能洁牙,是因为()A.超声波发生反射 B.超声波引起液体的振动,振动把污垢敲下来C.超声波是清洁剂 D.超声波传递去污信息7、关于声现象,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声音在不同介质中的传播速度相同 B.人说话是靠舌头振动发声的C.只要物体的振动,人耳就能听到声音 D.一切发声的物体都在振动8、科学家在对蝙蝠的研究中,曾经用黑布将蝙蝠的双跟蒙上,发现蝙蝠也可以很正常地飞行,没有受到一点影响,这是因为()A.蝙蝠在飞行时会发出次声波,根据回声定位原理来飞行B.蝙蝠的眼睛会发出超声波,穿透黑布,清楚地看到黑布外面的目标C.蝙蝠在飞行时会发出超声波,根据回声定位原理来飞行D.黑布太薄会透光,蝙蝠可以很清楚地看到黑布外面的目标9、三位同学在铁路边议论,用哪种方法尽早听到远处的火车开过来的声音()A、在路基上,全神贯注,侧耳细听B、趴在路基上,把耳朵紧贴在枕木上听C、趴在铁轨上,把耳朵紧贴在铁轨上听D、三种办法都不行。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初二物理上册第二单元练习题1一、单项选择题。
(每题3分,共21分)1.以下温度中,最接近25℃的是()A.冰水混合物的温度B.健康成年人的体温C.让人感觉温暖而舒适的房间的温度D.广州市冬季最冷时的室外温度2.下图是某物质物态变化过程中温度随时间变化的图象。
该图象反映的可能是()A. 海波的凝固过程B.蜡的凝固过程C. 海波的熔化过程D.蜡的熔化过程3.关于物态变化说法错误的是()A.北方冬天早晨玻璃上冰花的形成是凝固现象B.夏天洒在地上的水很快变干,是汽化现象C.夏天,从冰箱里取出的饮料罐会“出汗”,是液化现象D.冰雪消融是熔化现象4.如图所示,是某游泳爱好者在游泳上岸后站立时的情境示意图,由图可知()A.蒸发和沸腾是汽化的两种方式B.所有气体在温度降到足够低时都可以液化C.水在蒸发的过程中要吸热,使水和它依附的人体温度上升D.图中游泳爱好者的姿势是为了减少水分的蒸发5.使用温度计测量液体温度时,如图所示的四种方法中正确的是()6.关于体温计和普通温度计的区别,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A.体温计与普通温度计的区别仅是长短不同之异B.体温计内有一特细的弯曲处,普通温度计没有C.使用体温计需用力甩动,把液柱用到35℃以下,一般温度计不能甩动D.使用体温计测量体温后,可离开身体观察示数,一般温度计不能离被测物体二、填空题。
(每空格2分,共36分)8.有以下六种物质:铁、牛奶、水晶、白酒、水银、饼干。
我们可以把它分成两类:(1)一类包括: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它们的共同特点是_________________;(2)另一类包括:______________________,它们的共同特点是_________________。
9.关于温度计,请你填写以下空格。
(1)温度计是根据液体的________________的性质制成的。
(2)下图是体温计和寒暑表的一部分,其中图是体温计,甲、乙的示数分别为℃和℃。
(3)下表是几种物质的沸点和熔点。
①南极的最低温度为-88.3℃。
应选用_________温度计来测量南极气温,因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②在标准大气压下,沸水的温度为100℃。
应选用_________温度计来测量沸水温度,因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0.在一个盛有冰水混合物的烧杯中插入一支温度计,用酒精灯对烧杯缓慢加热。
小晶同学将观察结果记录在下表中,分析此表,你可以得到的结论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1.把饺子放在水中煮,不会变黄、变焦;而把饺子放在油中炸,就会变黄、变焦。
这是因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2.对于小手术的麻醉,医生常用一种沸点为13.1℃的液体氯乙烷,把准备施行手术的部位“冻结”起来。
这是利用了液体氯乙烷在___________时需要______热的原理。
13.今年“5.18”海交会上有一种“超声波喷雾降温扇”,在风扇转动时还可喷出水雾。
喷雾可以增加空气中的水分,风扇吹风加快了空气中水分的__________,就加快了从周围物体__________热量,从而达到降温的目的。
三、实验和探究题。
(第14题10分,第15题6分,第16题12分,第17题15分,共43分)14.在探究“某固体熔化时温度的变化规律”实验中,小明将适量的某固体的粉末装在试管中,所用的实验装置如图所示。
(1)将试管放在盛有水的烧杯中加热,其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试管在水中的深度要适当,则深度适当的标准是什么?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小明在实验中观察到在第3min末开始出现液体,第6min末全部变为液体.记录的实验数据如下表,则根据表中数据,可得出该物质吸热时温度与时间的关系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该固体是晶体还是非晶体?___________________。
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5.在“使用温度计测量液体的温度”的活动课中,有以下三个场景:场景一:A组的其中一个同学随便选取了一支温度计,在测量过程中同组的另一同学发现温度计的液柱上升得很快,差不多上升到玻璃管顶。
于是大喊:“快把温度计取出来,不然……。
”但测量的同学还来不及把温度计从液体中取出来,温度计却已经“砰”的一声胀破了。
场景二:B组的其中一个同学将温度计的玻璃泡碰到容器底和容器壁。
同组的同学告诉他:“要小心点,不然会损坏温度计的。
”话音刚落,温度计的玻璃泡就损坏了。
场景三:C组同学在读温度计的示数时,有的仰视来读,有的俯视来读,还有的将温度计从液体中取出来读数,结果他们测出的温度值都不相同。
他们感到奇怪:同一杯水,温度为什么会不一样了。
请你结合自己在课堂上做这个实验的体验,分析总结一下,应如何正确使用温度计。
16.(1)在图中所示的装置中,用酒精灯将烧瓶内的水加热沸腾后,水蒸气从细玻璃管口喷出,在离管口稍远处,可以看到雾状的“白汽”。
这是因为喷出的水蒸气发生了_________现象,雾状的“白汽”实际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2)如果这时在管口处放置一块玻璃片,会发现正对管口的玻璃片表面有_______,玻璃片的温度将____________;(选填“升高”、“降低”或“不变”)(3)分析、归纳上述实验现象,可以得到的结论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7.某同学尝试用纸做的盒子烧开水:本来纸的着火点大约是183℃,而酒精灯的火焰温度大约是400-500℃,他用纸盒盛些水放到酒精灯上加热,过了一会儿水被烧开了,而纸盒却完好无损。
A.为什么火焰的温度超过了纸的着火点,纸却不会燃烧?答:纸盒装水,放在火焰上,火焰放出的热量通过纸被水吸收,因为水(在1个标准大气压下)沸腾时,温度会保持在________,纸盒装水,水渗入纸里面把它湿润了,所以纸的温度跟水的温度_______________,这样的温度低于纸的着火点,是不会把纸点燃的。
B.水被加热到沸腾的过程中,该同学用温度计每隔一分钟测试了一次温度,记录表格如下:(1)由表格可知:在当地,水的沸点是________℃,这个温度要比水标准的沸点要________。
(2)在下面的方格纸上以时间为横轴,以温度为纵轴,根据表格资料作出水的沸腾图象。
(3)若当地的海拔是350m,气压比标准气压稍低,请猜想一下海拔高度与气压以及沸点之间存在什么样的关系?四、问答题。
(10分)18.如图,已知有一支温度计的刻度不准确,在实验中,杯中和密封瓶中的液体都是酒精。
请你帮忙判断一下哪支温度计有毛病?为什么?初二物理上册第二单元练习题1答案一、单项选择题。
(每题3分,共21分)1.C【解析】冰水混合物的温度的温度是0摄氏度,健康成年人的体温大约是36-37摄氏度,广州市冬季最冷时的室外温度大概在13摄氏度左右。
2.A【解析】该图线表现的是晶体的凝固过程。
而蜡是非晶体。
3.A【解析】解:中冰花是空气中的水蒸气直接变成的小冰晶,是凝华现象。
樟脑丸变小是由固态直接变成气态,是升华现象。
饮料罐会“出汗”,是空气中的水蒸气变成的小水珠,是液化现象。
冰雪消融是冰由固态变成液态是熔,不合题意。
故选A。
4.D【解析】由图知:游泳后,从水中上岸的人觉得冷,这是因为人从水中上岸后,身上有水,水蒸发吸热,所以感觉冷;将胳膊抱在胸前减小了液体的表面积,可减少水分的蒸发,使人感觉不那么冷。
蒸发和沸腾是汽化的两种方式、所有气体在温度降到足够低时都可以液化,两种说法与图中现象不符。
故A、B不合题意。
水在蒸发的过程中要吸热,使水和它依附的人体温度下降。
故C不合题意。
故D合题意。
故选D。
5.A【解析】A中玻璃泡与液体充分接触,没有接触容器底或容器壁。
此选项正确。
B中玻璃泡与容器壁接触了。
此选项错误。
C中玻璃泡与液体接触的太少。
此选项错误。
D中玻璃泡与容器底接触了.此选项错误。
故选A。
6.A【解析】体温计和普通温度计有很多方面的不同,不仅是长度的不同,在构造上和使用方法上,都有很多的不同。
体温计有小缩口,温度计没有。
体温计使用之前要先甩动,温度计不需要。
体温计可以拿出后再读数,温度计读数时不能离开被测物体。
故选A。
7.A【解析】凝固不仅需要温度达到凝固点,还要继续放热,故0℃时水的温度会达到0℃,但由于不知达到0℃后是否继续放热,故不一定会结冰。
冰在达到0℃后要继续吸热才会熔化,题目未说明达到0℃后是否继续吸热,故可能熔化也可能不会熔化。
冰升华成水蒸气在任何温度都能进行。
D、0℃是冰的熔点,故在这个温度上,固液可能共存,而气态的水蒸气可以存在于任何温度,不管温度多少,水都会蒸发成水蒸气,冰也会升华成水蒸气。
故选A。
二、填空题。
(每空格2分,共36分)8.【答案一】铁、水晶、饼干固体,有一定的形状和体积牛奶、白酒、水银液体,没有一定的形状和体积【答案二】铁、水银、水晶晶体牛奶、白酒、饼干非晶体【答案三】水晶、白酒透明牛奶、铁、水银、饼干不透明其他分类只要合理也可以9.(1)热胀冷缩(2)甲38.5 -5(3)①酒精酒精的凝固点低于南极的最低气温②水银水银的沸点高于沸水的温度10.冰(晶体)在熔化过程中需要吸热,但温度不变11.油的沸点比水的沸点高12.汽化吸13.蒸发(汽化)吸收三、实验和探究题。
(第14题10分,第15题6分,第16题12分,第17题15分,共43分)14.(1)使粉末均匀受热(2分)(2)装有粉末部分全部浸没在水中,但不能碰到烧杯底部(2分)(3)温度随时间的增长而升高(2分)(4)非晶体在熔化过程中,温度不断升高(2分)。
【解析】(1)将试管放在盛有水的烧杯中加热,是为了使固体粉末均匀受热。
(2)为了能使试管中的固体均匀受热,需要将试管中的粉末全部浸没在水中,但不能接触烧杯底部。
15.(1)使用温度计前,要先观察温度计的测量范围;(2分)(2)测量液体温度时,温度计的玻璃泡不要碰到容器底或容器壁;(2分)(3)读取温度计示数时,要使温度计继续留在被测液体中,视线与温度计中液柱的上表面相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