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机发光二极管原理及应用
发光二极管的原理和应用
![发光二极管的原理和应用](https://img.taocdn.com/s3/m/09890923cbaedd3383c4bb4cf7ec4afe04a1b100.png)
发光二极管的原理和应用1. 发光二极管(Light Emitting Diode,简称LED)的原理发光二极管是一种能够发光的二极管。
它是利用半导体材料在正向偏置时的电子与空穴再组合放出能量的原理实现光的发射。
下面是发光二极管的工作原理的详细解释:•安装在发光二极管两端的半导体材料分别为P型半导体和N型半导体。
P型半导体中掺杂了少量的杂质,使其带有过剩的空穴;N型半导体中掺杂了少量的杂质,使其带有过剩的电子。
•当将正极连接到P型材料,并将负极连接到N型材料时,形成一个正向电流。
由于P型材料中的空穴和N型材料中的电子有了空间接触,空穴和电子会再组合并释放能量。
•这种能量的释放将导致发光二极管发出可见光,其颜色取决于半导体材料、掺杂材料以及电流的性质。
•发光二极管可通过控制正向电流的强度来调节其亮度。
2. 发光二极管的应用发光二极管的独特性能使其在多种应用中发挥重要作用。
以下是一些典型的应用领域:2.1 照明应用发光二极管在照明领域的应用逐渐增多。
相比传统的白炽灯泡和荧光灯,LED具有更高的能效和更长的寿命。
•家庭照明:发光二极管可以用于家庭各个区域的照明,如灯具、筒灯、台灯等。
•商业照明:大型商场、酒店和办公楼等场所广泛使用发光二极管照明,以降低能源消耗和减少维护成本。
2.2 电子显示器发光二极管广泛用于各种电子显示器中,例如:•LED显示屏:大屏幕的LED显示屏被用于户外广告牌、体育馆和演唱会等场合,以提供高亮度、高对比度的图像。
•数码时钟和计时器:发光二极管可以用来显示时间和计时功能,其低功耗和高亮度特性使其成为理想的选择。
2.3 汽车照明发光二极管已成为汽车照明的主要选择,它们比传统的卤素灯更耐用、寿命更长。
•外部照明:发光二极管用于汽车头灯、尾灯和日行灯等外部照明装饰。
•内部照明:LED还可用于车内照明,如仪表盘照明、车门照明、座椅照明等。
2.4 通信和数据传输发光二极管在通信和数据传输领域中起着关键作用。
有机发光二极管
![有机发光二极管](https://img.taocdn.com/s3/m/9157f8612bf90242a8956bec0975f46527d3a7f4.png)
有机发光二极管有机发光二极管(Organic Light Emitting Diode,简称OLED)是一种基于有机半导体材料的光电器件。
它具有自发光、薄、柔性、广色域、高对比度、快速响应等优点,因此在显示技术领域有着广泛的应用前景。
本文将从OLED基本原理、发展历程、应用领域和前景等方面进行介绍。
OLED的基本原理是利用有机材料在电场的作用下发光的特性。
OLED器件结构包括发光层、电子传输层和空穴传输层。
当施加电压时,电子从电子传输层注入发光层,空穴从空穴传输层注入发光层,通过载流子的复合发光,从而产生可见光。
OLED的发光原理与传统的液晶显示器不同,它不需要背光源,因此可以实现自发光。
有机发光二极管起源于20世纪80年代初期的研究工作。
当时的研究人员发现某些有机物质在电场作用下会发光,这为有机发光二极管的发展奠定了基础。
随着有机材料和器件技术的不断进步,OLED 的亮度、效率和稳定性得到了显著提高。
1997年,三星电子推出了世界上第一款商用化的OLED显示器,打开了OLED商业化的大门。
随后,各大厂商纷纷加入到OLED技术的研发和应用中。
OLED在显示技术领域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
目前,OLED主要应用于手机屏幕、电视机、电子阅读器等消费电子产品中。
相比传统的液晶显示器,OLED具有更高的色域和对比度,能够呈现出更真实、生动的图像。
同时,OLED还具有柔性、轻薄等特点,可以应用于可弯折屏幕、可穿戴设备等领域。
另外,OLED还可以用于照明领域,具有节能、环保的特点。
一些研究者正在探索将OLED应用于医疗、汽车、航空航天等领域。
然而,OLED仍然面临一些挑战和限制。
首先,OLED的寿命较短,发光层易受潮湿和氧气的侵蚀。
其次,OLED的成本较高,目前仍然无法与液晶显示器竞争。
此外,OLED的量子效率仍有提升的空间,需要进一步提高发光效率和能耗。
因此,研究人员正在努力解决这些问题,推动OLED技术的进一步发展。
有机发光二极管原理
![有机发光二极管原理](https://img.taocdn.com/s3/m/d57421722f3f5727a5e9856a561252d380eb20d1.png)
有机发光二极管原理有机发光二极管(Organic Light Emitting Diode,简称OLED)是一种新型的发光器件,其原理基于有机材料的电致发光效应。
相比传统的LED(Light Emitting Diode),OLED具有更高的亮度、更大的可视角度和更低的功耗,因此在显示技术和照明领域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OLED的基本结构由四个主要部分组成:阳极(Anode)、有机发光层(Organic Emissive Layer)、电子传输层(Electron Transport Layer)和阴极(Cathode)。
其中,阳极和阴极分别用于电流输入和电流输出,有机发光层用于发光,电子传输层用于电子的传输。
这四个部分通过层层叠加形成了一个薄膜结构。
当在OLED的阳极施加正电压,阴极施加负电压时,电子从阴极流向阳极,而正空穴则从阳极流向阴极。
当电子和正空穴在有机发光层相遇时,它们会发生复合,释放出能量。
这些能量以光的形式释放出来,形成可见光。
有机发光层中的有机材料的选择和结构设计对OLED的发光效果有重要影响。
OLED的发光原理主要涉及有机发光层中的激子(Exciton)和电子传输层的作用。
激子是电子和正空穴结合形成的一种激发态,具有稳定的光致发光特性。
当电子和正空穴在有机发光层相遇时,它们会形成激子,并在激子的作用下释放出能量,从而产生发光。
与无机发光二极管相比,OLED具有以下几个优点。
首先,OLED可以实现更高的亮度和更大的可视角度。
由于有机材料具有较高的光学透明性,电子和正空穴的复合过程更容易发生,因此OLED的亮度更高。
其次,OLED可以实现更低的功耗。
由于有机材料具有较低的电子传输特性,OLED的电流密度较低,从而降低了功耗。
此外,OLED 还可以实现更薄、更轻、更柔性的设备。
有机材料具有较好的机械柔性,因此可以在弯曲的表面上制作出柔性显示器。
然而,OLED也存在一些挑战和限制。
首先,有机材料的稳定性较差,易受到湿度、氧气和光的影响,容易发生衰减和老化。
有机发光二极管简介演示
![有机发光二极管简介演示](https://img.taocdn.com/s3/m/b9924055a66e58fafab069dc5022aaea998f41e4.png)
自发光:OLED能够自发光,不需要外部光源。
色彩丰富:OLED能够呈现出丰富多彩的图像和视频。
视角广:OLED的视角比LCD更广,能够让更多人看到清 晰的图像。
厚度薄:OLED的厚度比LCD更薄,适合用于轻薄设备。
发展历程
01
02
03
04
1979年
有机发光二极管的概念被提出 。
1990年
有机发光二极管的研究取得了 突破性进展。
THANK YOU
感谢观看
05
有机发光二极管的市场与 展望
市场现状与趋势
当前市场规模
有机发光二极管(OLED)市场正在迅速扩大,根 据预测,未来几年市场规模将持续增长。
应用领域
OLED在电视、显示器、手机、照明等领域有着广 泛的应用,特别是在高分辨率和柔性显示方面。
市场趋势
随着技术的进步和成本的降低,OLED的应用领域 将进一步扩大,包括汽车、航空航天等。
性能优化方法
总结词
有多种方法可以优化OLED的性能,包括材料选择、器件结构设计和工艺控制等。
详细描述
为了提高OLED的性能,可以采用多种方法,包括材料选择、器件结构设计和工艺控制等。例如,选择具有高光 电性质的有机材料可以提高OLED的光电转换效率;采用多层结构设计和精细的工艺控制可以优化OLED的光学和 电学性能。
可穿戴设备
OLED的轻薄和柔性特点适合用 于可穿戴设备,如智能手表、 健身追踪器等。
车载娱乐系统
OLED屏幕能够呈现出清晰、色 彩丰富的图像,适合用于车载 娱乐系统。
02
有机发光二极管的结构与 原理
结构组成
01
02
03
阳极
通常由高功函数金属或透 明导电膜组成,用于发射 空穴。
有机发光二极管实验报告
![有机发光二极管实验报告](https://img.taocdn.com/s3/m/b9d0237566ec102de2bd960590c69ec3d5bbdb9d.png)
有机发光二极管实验报告实验报告:有机发光二极管摘要:本实验旨在通过研究有机发光二极管(OLED)的特性和性能,了解其在光电器件领域中的应用潜力。
实验中我们搭建了一个有机发光二极管的电路,并对其进行了电流-电压特性的测试和发光效果的观察。
实验结果表明,有机发光二极管具有低电压驱动、高亮度和寿命长的特点,具备较大的应用前景。
1.引言有机发光二极管(OLED)是一种可以通过在有机材料中施加电场而发光的器件。
它由一层或多层的有机材料薄膜组成,两端设置正负极,并在电场刺激下,能够发出可见光。
OLED具有许多优势,如低电压驱动、高亮度、高对比度和寿命长等,因此在显示屏、照明和光伏电池等领域有着广泛的应用。
2.实验目的1)了解有机发光二极管的基本结构和工作原理;2)掌握有机发光二极管的电流-电压特性;3)观察有机发光二极管的发光效果。
3.实验材料和方法实验材料:有机发光二极管、电流表、电压表、电阻、电源等。
实验步骤:1)将有机发光二极管与电源、电流表和电压表连接成电路;2)依次调整电源电压,记录下电流和电压的数值;3)观察有机发光二极管的发光效果。
4.实验结果与分析实验中我们记录下了不同电流下的电压值,并通过绘制电流-电压曲线进行分析。
同时,我们观察到有机发光二极管的发光效果,并比较了其亮度和颜色与电流的关系。
电流-电压特性曲线显示出明显的非线性特征。
在较低的电流下,电压-电流曲线近似呈线性关系,但在较高电流下,电压随电流增大呈现更为陡峭的增长趋势。
这表明有机发光二极管的电阻不是固定的,随着电压的增加而变化。
观察有机发光二极管的发光效果,我们发现其亮度和颜色与电流的变化呈正相关关系。
随着电流的增加,亮度逐渐增大,并且颜色由较暗的蓝色转变为明亮的蓝色。
这表明有机发光二极管的发光效果可以通过控制电流大小来调节。
5.结论本实验通过研究有机发光二极管的特性和性能,掌握了其电流-电压特性和发光效果。
实验结果表明,有机发光二极管具有低电压驱动、高亮度和寿命长的特点,可以广泛应用于显示屏、照明和光伏电池等领域。
有机发光二极管原理
![有机发光二极管原理](https://img.taocdn.com/s3/m/1892a2fb2dc58bd63186bceb19e8b8f67d1cef6b.png)
有机发光二极管原理有机发光二极管(Organic Light Emitting Diode,简称OLED)是一种特殊的发光二极管,其工作原理是基于有机半导体材料的电致发光现象。
相比传统的LED,OLED具有更高的亮度、更宽的视角和更好的色彩表现力,因此在显示技术领域得到了广泛应用。
OLED的工作原理可以简单地描述为:在有机半导体材料中,通过施加电压使正负极之间形成电场,当电子和空穴在电场的作用下相遇并复合时,就会释放出能量并发光。
这种发光现象称为电致发光现象,是OLED实现显示的基础。
在OLED中,有机材料起到了关键的作用。
有机材料通常是由碳、氢、氮、氧等元素组成的高分子化合物,其特点是柔软、可塑性强、容易加工,因此能够制成薄膜状,便于制造各种形状和尺寸的显示器件。
此外,有机材料还具有较低的功率消耗、快速响应、高对比度等优点。
OLED的结构包括多个层次,其中最基本的是发光层。
发光层是由有机材料构成的,其能带结构决定了不同颜色的发光效果。
通过控制电场的强度和方向,可以调节发光层中电子和空穴的相遇概率,从而实现对发光颜色的控制。
除了发光层,OLED还包括其他关键层次,如电子传输层和空穴传输层。
电子传输层和空穴传输层分别用于电子和空穴的输运,以确保它们能够有效地到达发光层并发生复合。
此外,还有电极层用于提供电流,以及载流子注入层用于提高电子和空穴注入效率。
在OLED中,电子和空穴的注入和复合是通过两个不同的电极完成的,分别是阴极和阳极。
当施加正向电压时,电子从阴极注入,而空穴从阳极注入,它们在发光层相遇并复合时会产生光子,从而发光。
通过调节电压的大小和极性,可以控制电子和空穴的注入量,从而调节发光的亮度和颜色。
OLED的工作原理和结构使得它具有许多优点。
首先,OLED可以实现自发光,不需要背光源,因此可以实现更薄、更轻、更柔性的显示器件。
其次,OLED具有较高的亮度和更宽的视角,使得显示效果更加清晰和逼真。
pmoled工作原理
![pmoled工作原理](https://img.taocdn.com/s3/m/92a86f99a48da0116c175f0e7cd184254b351b9a.png)
pmoled工作原理PMOLED(有机发光二极管)是一种新型的显示技术,它采用有机材料制成的发光二极管作为像素点,具有高亮度、高对比度、快速响应和广视角等优势。
本文将介绍PMOLED的工作原理,并探讨其在显示技术领域的应用前景。
一、有机发光二极管的结构PMOLED由四个主要部分组成:底部基板、发光层、电子传输层和阳极。
底部基板通常由玻璃或塑料材料制成,其上有一层透明的导电材料,即阳极。
发光层是由有机材料制成的,这些有机材料能够发光。
电子传输层则负责在发光层和底部基板之间传递电子,从而激发有机材料的发光。
二、PMOLED的工作原理PMOLED的工作原理基于有机材料的电致发光效应。
当阳极施加正电压,而底部基板施加负电压时,电子从底部基板流向发光层,同时产生空穴。
当电子和空穴相遇时,发生电子的复合,释放出能量,进而激发发光层的有机材料发光。
由于发光层是由多个有机材料组成的,每种有机材料都对应一种颜色,因此可以通过控制电压的大小来实现不同颜色的显示。
三、PMOLED的优势1. 高亮度:由于有机材料具有较高的发光效率,PMOLED能够提供更高亮度的显示效果,使图像更加鲜明、细腻。
2. 高对比度:PMOLED能够在黑暗环境下产生真正的黑色,与其他显示技术相比,具有更高的对比度,使画面更加清晰。
3. 快速响应:PMOLED的响应速度非常快,能够在微秒级别内完成像素点的切换,避免了运动图像的残影问题。
4. 广视角:PMOLED具有广视角特性,无论从哪个角度观察,图像都能够保持清晰、稳定,适用于各种观看场景。
5. 灵活性:PMOLED可以采用柔性基板制造,使得显示屏可以弯曲、折叠,有很大的应用潜力。
四、PMOLED的应用前景由于其高亮度、高对比度和快速响应等优势,PMOLED在消费电子产品中得到了广泛应用。
目前,PMOLED已经被应用于智能手机、平板电脑、手持设备等领域,为用户带来更好的显示体验。
此外,PMOLED还可以应用于汽车显示、可穿戴设备、医疗设备等领域,为各个行业带来更多的创新应用。
有机发光二极管的原理是
![有机发光二极管的原理是](https://img.taocdn.com/s3/m/17fc3070f6ec4afe04a1b0717fd5360cba1a8d24.png)
有机发光二极管的原理是
有机发光二极管(OLED)的工作原理可以简要总结为以下几个步骤:
1. 加入电压
向OLED器件施加外部电压,其阳极和阴极之间形成一个电场。
2. 电子发光层注入载流子
在电场作用下,阴极会注入电子,阳极会注入电洞到发光层。
发光层材料具有电子传输性,可以传递载流子。
3. 电子孔在发光层复合
发光层内部,电子和电洞相遇并复合,这会使电子从高能级跃迁到低能级,并释放出能量差所对应的光子,此过程称为电致发光。
4. 光子穿透阳极
发光层释放出的光子会向各个方向传播,其中一部分会抵达阳极。
如果阳极使用透明材料制成,光子可以穿透阳极射出。
5. 形成图像
OLED像素以矩阵排布,通过控制每个像素点的电压及发光强度,可以形成所需要的图像、视频等视觉信息。
6. 色彩调变
通过改变发光层的材料制成,可以emit不同颜色的光,如红绿蓝三原色光,组合可形成各种颜色。
7. 提高发光效率
加入载流子传输层、电子阻隔层等结构,可以提高注入效率,增强载流子复合几率,从而提高发光量子效率。
8. 延长使用寿命
选择稳定的材料,优化各层的厚度,封装技术等,可以大幅延长OLED的使用寿命。
综上所述,OLED的发光原理利用了有机半导体材料的电致发光性能,通过电子迁跃发光形成图像,是一种全固态的自发光显示技术,具有发光效率高、响应速度快
等优点。
有机发光二极管原理及应用
![有机发光二极管原理及应用](https://img.taocdn.com/s3/m/a914548771fe910ef12df887.png)
有机发光二极管原理及应用梁亮5030209282有机发光二极管诞生于1979年,由柯达公司罗切斯特实验室的邓青云博士及同事范斯莱克所发明。
⑴有机发光二极管(OLED)的原理有机发光二极管(OLED)同普通发光二极管(LED)发光的原理相同,即利用半导体经过渗透杂质处理后形成PN结,电子由P型材料引入,当电子与半导体内的空穴相遇时,有可能掉到较低的能带上,从而放出能量与能隙相同的光子,从而形成发光二极管。
发光二极管的光线波长取决于发光材料的能隙大小。
若要使二极管产生可见光,就要使材料的低能带与高能导带之间的能隙大小必须落在狭窄的范围内,大约2至3电子伏特。
能量为一电子伏特的光子波长为1240纳米,处于红外区,当能量达到3电子伏特时,发出光子的波长约为400纳米左右,呈紫色。
有机发光二极管与传统发光二极管的区别在于,有机发光二极管所采用的半导体材料为有机分子材料。
按照分子大小区分,可分为两大类:小分子的称之为低分子OLED,大分子的称为高分子OLEDP型有机分子。
当P型有机分子和N型有机分子接触时,在两者的接触面就会产生类似发光二极管一样的发光现象。
此外,采用氧化铟锡作为P型接触材料。
由于氧化铟锡为透明导电材料,易于载流子注入,而且具有光线传播还需要有透明性能,非常适合做P型接触材料。
OLED的典型结构非常简单:玻璃基板(或塑料基衬)上首先有一层透明的氧化铟锡阳极,上面覆盖着增加稳定性的钝化层,再向上就是P型和N型有机半导体材料,最顶层是镁银合金阴极。
这些涂层都是热蒸镀到玻璃基板上的,厚度非常薄,只有100到150纳米,小于一根头发丝的1%,而传统LED的厚度至少需要数微米。
在电极两端加上2V到10V的电压,PN结就可以发出相当明亮的光。
这种基本结构多年来一直没有太大的变化,人们称之为柯达型。
由于组成材料的分子量很小,甚至小于最小的蛋白质分子,所以柯达型的OLED 又被称为低分子OLED。
第二种有机发光材料为高分子聚合物,也称为高分子发光二极管(PLED),由英国剑桥大学的杰里米伯勒德及其同事首先发现。
有机发光二极管
![有机发光二极管](https://img.taocdn.com/s3/m/5a1d532fe2bd960590c677f6.png)
•
•
1.OLED的基本结构是由一薄而透明具半导体特性之铟锡氧 化物(ITO),与电力之正极相连,再加上另一个金属阴极, 包成如三明治的结构。整个结构层中包括了:空穴传输层 (HTL)、发光层(EL)与电子传输层(ETL)。 2.OLED的发光原理是当元件受到直流电(Direct Current; DC)所衍生的顺向偏压时,外加之电压能量将驱动电子 (Electron)与空穴(Hole)分别由阴极与阳极注入到电 子传输层和空穴传输层,然后分别迁移到发光层,当两者 在传导中相遇、结合,即形成所谓的电子-空穴复合 (Electron-Hole Capture),使发光分子激发,经过辐射后 发出可见光。根据发光材料的不同,发出的光也不同。
•
•
•
1、最早1963年时,Pope发表世界上第一篇关于OLED的文 献,他将(>400)伏特的高压电通过Anthracene晶体(约 厚20mm)时,观察到了电激发光(electroluminescence) 的现象,但由于过高的电压和不好的发光效率,因而不被 当时所重视,持续停在研究阶段約二十年。 2、在1987年时,美国柯达公司Tang和Vanslyke等人利用 热蒸镀方式将Alq3和HTM-2形成异质构物的OLED元件(多 层式),具有高能量分子效率和低操作电压,相较之前是 一大的突破,也引起了第一波研究风潮。 3、接后在1990年,英国剑桥大学Friend研究团队发表以 共轭高分子ppv运用在OLED上(即变成PLED),之后,就 出现第二波研究风潮。OLED初期虽然不被受到重视,但现 在已成为热门的研究对象。
应化二班 王成 200814120224
主要内容:
一、有机发光二极管的简介 二、有机发光二极管的发展史 三、有机发光二极管的结构与原理 四、有机发光二极管的材料 五、有机发光二极管的应用和展望
有机发光二极管
![有机发光二极管](https://img.taocdn.com/s3/m/cd4fccaeafaad1f34693daef5ef7ba0d4a736d8d.png)
有机发光二极管有机发光二极管(OLED)是近年来开发研制的一种新型LED,其原理是在两电极之间夹上有机发光层,当正负极电子在此有机材料中相遇时就会发光,OLED通电之后就会自己发光。
同无机 LED 相比,OLED除了具有省电、超薄、重量轻、响应速度快、易于安装等特点外,还具有制备工艺简单、发光颜色可在可见光区内任意调节、易于大面积和柔韧弯曲、不存在视角问题等优点。
OLED 被认为是未来重要的平板显示技术之一,目前已经在手机、数码照相机、电视机等方面得到了应用。
随着材料以及制备工艺的发展,白光OLED已经取得了突破性的进展,现在光效已超30lm/W,寿命达到20000h。
白光OLED 为实现新一代平板显示技术和照明光源技术提供了新的途径,但是目前成本仍比较高,并且距离实际应用还有许多关键技术要解决。
OLED 应用于显示器和照明光源要解决的关键技术有所不同,应用于显示器的关键技术包括精密像素制作、高对比度、色彩饱和度等,应用于照明光源的关键技术包括高效率、长寿命、大面积制造技术等。
随着 OLED 技术的不断提高,其在照明领域将进入商业化应用。
OLED 照明具有面发光、亮度大、大面积、散射、超轻、超薄、柔性等优点,与其他传统照明灯具相比,OLED照明表现出节能、环保、高效、低成本等潜在优点,是LED之后的新一代固态照明。
OLED照明还有一些独特的优点,例如,OLED 与荧光灯一样属于扩散型面光源,不需要向LED一样通过额外的导光系统来获得大面积白光电源;由于有机发光材料的多样性,OLED 照明可根据需要设计所需颜色的光。
OLED 照明在办公室、家居、汽车、飞机的内部照明、重点照明、指示牌照明、演出照明等功能性照明方面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
在经历技术的成熟发展后,OLED 在不久的将来很有可能会取代LED 和其他传统照明光源,成为新一代的光源。
发光二极管的原理和应用
![发光二极管的原理和应用](https://img.taocdn.com/s3/m/0fc6c0e3ac51f01dc281e53a580216fc700a538b.png)
发光二极管的原理和应用发光二极管,简称LED(Light Emitting Diode),是一种能够将电能转换成光能的半导体元件。
它具有亮度高、寿命长、结构稳定、无污染等优点,广泛应用于照明、信号指示、显示屏等领域。
本文将从LED的物理原理、发展历程以及应用实例三个方面进行探讨。
一、LED的物理原理1、PN结与发光机理LED本质上是一种二极管,其构造由P型半导体和N型半导体所组成。
PN结是指将P型半导体和N型半导体材料通过化学镀涂或者扩散处理在一起,形成的电荷势垒。
在PN结中,带有多余电子的N型半导体区域与缺少电子的P型半导体区域形成的电子空穴对撞,产生了电子与空穴的复合。
在这一过程中,由于能级态的变化,产生了光子,形成了可见光。
2、材料的选择对于LED来说,选择合适的材料至关重要。
早期,许多研究人员使用镓砷化物(GaAs)等材料来制造LED,但是这种材料成本高昂,难以大规模应用。
随着半导体材料的发展,人们开始使用硅(Si)、硒化锌(ZnSe)以及氮化镓(GaN)等材料来制造LED,因为这些材料不仅成本更低,而且能够提供更好的发光效果。
二、LED的发展历程20世纪60年代,美国Texas Instruments公司的Nick Holonyak教授首次实现了可见光LED发光。
这出现了历史性的突破,成为LED工业化的开端。
1972年,世界上第一款LED数字显示器问世。
1994年,日本三菱公司推出了世界上第一款以红、绿、蓝三个基色表示彩色的LED显示器。
此后,各种颜色、形状、亮度、波长的LED产品不断涌现,成为照明、显示、通信、医疗等领域的重要组成部分。
三、LED的应用实例1、LED照明在照明方面,LED已经成为了照明市场的主角之一。
与传统的白炽灯相比,LED灯具具有使用寿命长、亮度高、能耗低等优点。
目前,LED芯片的晶片尺寸也日渐增大,芯片价格持续下降,LED照明的成本逐渐变得更为可接受,将日渐普及。
oled有机发光材料
![oled有机发光材料](https://img.taocdn.com/s3/m/0f4225730a4c2e3f5727a5e9856a561252d321f2.png)
oled有机发光材料有机发光二极管(OLED)是一种新型的发光材料,它具有高对比度、快速响应、柔性、薄型化等特点,因此在显示技术领域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本文将对OLED有机发光材料进行深入探讨,包括其基本原理、材料特性、制备工艺以及应用前景等方面。
OLED有机发光材料是一种由有机化合物构成的发光材料,其发光原理是通过在有机材料中加入电子和空穴,使之在电场的作用下发生复合,从而产生光子。
与传统的LED发光材料相比,OLED有机发光材料具有更高的发光效率和更广泛的发光颜色范围,可以实现全彩显示。
此外,OLED还具有自发光、柔性、薄型化等特点,可以制成柔性显示器、透明显示器等各种形态的显示设备。
在OLED有机发光材料的制备过程中,材料的选择至关重要。
常见的有机发光材料包括有机小分子材料和有机聚合物材料。
有机小分子材料具有较高的发光效率和纯度,但制备工艺复杂,成本较高;而有机聚合物材料具有较低的制备成本和较好的柔性,但发光效率和稳定性有待提高。
因此,如何选择合适的有机发光材料并优化制备工艺,是当前研究的重点之一。
目前,OLED有机发光材料已经在手机、电视、平板电脑等各种显示设备中得到广泛应用。
其优越的显示效果和柔性设计,使其在可穿戴设备、车载显示、智能家居等领域也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未来随着技术的不断进步,OLED有机发光材料有望实现更高的发光效率、更广泛的应用领域。
综上所述,OLED有机发光材料作为一种新型的发光材料,具有独特的优势和广阔的应用前景。
随着技术的不断发展,相信OLED有机发光材料将在未来的显示技术领域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希望本文的介绍能够对OLED有机发光材料有所了解,并为相关领域的研究和应用提供一定的参考价值。
有机电致发光二极管
![有机电致发光二极管](https://img.taocdn.com/s3/m/91f22cd1710abb68a98271fe910ef12d2bf9a94f.png)
有机电致发光二极管
1 什么是有机电致发光二极管
有机电致发光二极管(Organic Light Emitting Diode,简称OLED)是一种全新的发光原理,由有机材料层构成,在电场的作用下通过自发光辐射光来实现发光的功能。
其与传统的封闭式发光二极管工作原理不同,具有薄膜体积小、耐热性好、易被电解、寿命长、能效高等特点。
2 OLED特性
OLED相对传统发光技术,具有更灵活的制备条件,特别是不需要安装光源,开放式发光,直接利用有机物或聚合物在电场作用下发出明亮的光,所以有机电致发光二极管具有:
(1)明亮性好:有机电致发光材料的发光强度可以达到高于传统的白光EML管的效果;
(2)薄膜厚度小:有机电致发光的厚度可以比较薄;
(3)色温高:具有高色温发光材料既可以发出白光又有如同太阳一般的自然光;
(4)耐热性好:有机电致发光的耐热性高于传统的发光技术;
(5)寿命长:材料的使用寿命可以达到10万小时以上。
3 应用
有机电致发光二极管应用于新能源、能源改造、汽车产业、航空
航天等领域,可以用作汽车尾灯、便携式电子设备苹果面板,触摸式
智能手机等;医学检测,为医院检查和检验提供高质量的亮度和色彩。
此外,OLED可以用于航空航天技术,尤其是用于太阳能电池,可以有
效的发挥其彩色发光的特性,减少太阳能电池的体积并提高它的可靠
性和可用性。
从以上内容可以看出,有机电致发光二极管具有很多优点,被广
泛应用于科技技术。
未来,OLED将在大量的科技应用领域将会发挥重
要作用。
oled基本原理
![oled基本原理](https://img.taocdn.com/s3/m/87c0f90be418964bcf84b9d528ea81c758f52e38.png)
oled基本原理
OLED(有机发光二极管)是一种电子显示技术,其基本原理
是通过电流通过有机材料发光产生图像。
与传统的液晶显示技术不同,OLED是一种自发光技术,不需要背光源。
OLED由多个薄膜层组成,包括电极、有机发光层、电子传输
层和衬底。
其中,电极分为阳极和阴极,有机发光层通常由有机分子材料组成,电子传输层用于控制电子的传输速度和方向,衬底则提供显示面板的支持。
当电流通过阳极和阴极时,电子从阴极注入到有机发光层中。
这些电子在电子传输层中传输,并且在有机发光层中与有机分子相互作用。
在这个过程中,电子释放出能量,激励有机分子从低能级态跃迁到高能级态。
随后,这些激发的有机分子再次跃迁到低能级态,放出能量并发光。
发光的颜色由有机分子的性质和结构决定。
通过控制电流的强度和分布,可以在OLED显示屏上生成不
同的亮度和颜色。
同时,由于OLED是自发光的,它能够实
现高对比度、广视角和响应速度快的优点。
总之,OLED的基本原理是利用电流通过有机材料的发光现象
来实现显示技术。
这种技术相较于液晶显示技术具有更高的亮度、对比度和响应速度等优势,因此在电子产品中得到广泛应用。
专题三有机发光二极管显示技术
![专题三有机发光二极管显示技术](https://img.taocdn.com/s3/m/a8a51ac99f3143323968011ca300a6c30d22f142.png)
专题三有机发光二极管显示技术有机发光二极管(OLED)是一种新型的显示技术,它利用有机物质发光来实现显示效果。
与传统液晶显示技术相比,OLED具有更高的对比度、更快的响应时间和更广的视角。
本文将对OLED显示技术进行详细介绍,并探讨其应用领域和发展前景。
首先,我们来了解一下OLED的基本原理。
OLED由一层有机材料薄膜构成,这些有机材料可以通过电流激发产生发光。
与液晶显示技术不同,OLED不需要背光源,因此可以实现更高的对比度和更薄的显示屏。
另外,由于OLED是自发光的,因此响应时间更快,对动态画面的显示效果更好。
此外,OLED还具有广视角特性,即无论从什么角度观看,图像的亮度和色彩都能保持一致。
OLED技术具有广泛的应用领域。
首先是移动设备领域,如智能手机、平板电脑和便携式游戏机等。
由于OLED的显示效果更好,而且能耗更低,因此被广泛应用于高端移动设备。
其次是电视领域,OLED电视由于其高对比度和真实的色彩效果,成为高端电视市场的主流产品。
此外,OLED还可以用于汽车显示屏、智能手表、VR设备等领域,为这些产品提供高品质的显示效果。
然而,尽管OLED技术有很多优势,但其发展仍面临一些挑战。
首先是成本问题,OLED的制造成本比液晶高,这限制了其在大尺寸显示领域的应用。
其次是寿命问题,OLED有机材料在长时间使用中会出现退化现象,导致亮度下降和颜色不稳定。
此外,OLED的制造过程较为复杂,需要高度纯净的环境和精密的设备,这也增加了生产成本。
不过,随着技术的进步和市场需求的增加,OLED的发展前景依然广阔。
首先,随着制造工艺的改进,OLED的成本逐渐降低,使其能够更广泛地用于各种显示领域。
其次,研究人员正在努力提高OLED的寿命和稳定性,以解决其存在的问题。
此外,研究人员还在探索新的OLED材料和结构,以提升其显示效果和适应更多应用场景。
综上所述,有机发光二极管(OLED)显示技术是一种非常有前景的显示技术。
发光二极管物理原理在LED行业中的利用
![发光二极管物理原理在LED行业中的利用](https://img.taocdn.com/s3/m/a0b571c4cd22bcd126fff705cc17552707225efb.png)
发光二极管物理原理在LED行业中的利用引言:随着科技的迅猛发展,LED技术在各个领域的应用越来越广泛。
发光二极管(LED)作为一种半导体发光装置,在照明、显示、通信等领域具有很大的潜力。
本文将详细介绍LED的物理原理及其在LED行业中的利用。
一、发光二极管的物理原理发光二极管是一种将电能转换为光能的半导体器件。
其基本原理是光致电化学效应和半导体PN结的载流子复合效应。
1. 光致电化学效应光致电化学效应是通过电流激发半导体中的电子和空穴,使其跃迁到较高的能级。
当电子和空穴从激发态返回基态时,会释放出光子能量,产生可见光。
2. PN结的载流子复合效应发光二极管中的PN结是一种具有直接隙能的半导体结构。
当施加电压时,P 区和N区之间的电子和空穴会相遇并发生复合。
在这个过程中,能量被释放为光子,形成可见光。
二、LED在照明行业中的应用随着对传统照明的需求不断增加,LED照明逐渐成为替代传统照明的一种新型技术。
LED照明行业以其高效、节能、环保的特点受到了广泛的关注和应用。
1. 高效节能LED照明技术比传统的白炽灯和荧光灯更加高效。
LED的发光原理使得其能够将电能几乎全部转化为可见光,而传统光源则产生了大量的热能。
因此,LED 灯具的发光效率高,耗电量较低,能够节约大量的能源。
2. 长寿命LED灯具相比传统照明设备具有长寿命的特点。
由于LED发光原理中无明显的灭亡机制,其使用寿命可达数万小时。
这使得LED灯具能够在商业和家庭环境中长时间使用,减少了人力和费用的浪费。
3. 色彩丰富LED照明技术通过调节不同材料的成分和结构,可以实现不同颜色的光发射。
这使得LED灯具在室内和户外照明中可以提供丰富多样的光效和灯光装饰效果。
4. 可调光性LED灯具可通过调节电流来实现亮度的调节。
相比传统照明设备,LED灯具的调光范围更广,调光效果更加均匀和稳定。
这使得LED灯具在不同场景和需求下可以提供更加舒适和温馨的照明。
三、LED在显示行业中的应用除了照明行业,LED技术在显示方面也有着广泛的应用。
变色有机发光二极管
![变色有机发光二极管](https://img.taocdn.com/s3/m/bb10a490c67da26925c52cc58bd63186bdeb9256.png)
变色有机发光二极管
变色有机发光二极管是一种新型的光电器件,其主要作用是将电能转化为光能。
由于其具有低功率、高效率、使用寿命长等优点,因此被广泛应用于照明、显示、信息传输及生物医学等领域。
变色有机发光二极管的工作原理是通过有机小分子或聚合物材料在电场效应下产生电致发光现象。
其最大的特点是具有可控的发光颜色,可以实现从红光到绿光、蓝光等不同颜色的发光,从而满足不同颜色的照明和显示需求。
与传统的LED相比,变色有机发光二极管具有更好的光线均匀性和色彩还原性,可以实现更加真实的颜色效果,避免了传统LED中存在的色温不均、色彩失真等问题。
此外,由于其所采用的材料具有极高的光学纯度和热稳定性,因此可以实现更长的使用寿命和更高的能耗效率。
此外,该器件还具有极佳的柔性、厚度、透明度等特性,可以应用于曲面显示、柔性电子等领域,并成为了未来高性能、低功耗光电器件的理想之选。
需要指出的是,虽然变色有机发光二极管在照明、显示、生物医学等领域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但是其研发和生产仍存在一定的难度和成本限制,目前尚未形成规模化生产和市场规模。
因此,未来需要针对其生产工艺和成本等方面进行进一步研究和优化,以实现其广泛应用和商业化。
有机发光二极管的原理与应用
![有机发光二极管的原理与应用](https://img.taocdn.com/s3/m/26eef5b2f80f76c66137ee06eff9aef8941e482d.png)
有机发光二极管的原理与应用1. 引言有机发光二极管(Organic Light Emitting Diode,简称OLED)是一种新型的发光器件,具有自发光、大视角、薄型柔性、低功耗等特点,被广泛应用于显示技术、照明技术以及光电子学领域。
本文将介绍有机发光二极管的原理以及其在各个领域的应用。
2. 有机发光二极管的原理有机发光二极管的发光原理是基于有机材料在电场作用下的电致发光效应。
具体的工作原理如下所述:2.1 发光材料有机发光二极管的发光材料主要由有机分子构成,其分子结构的特殊性使得材料能够在电场的作用下发生电致发光。
有机发光材料的种类多样,如有机聚合物、有机小分子等。
2.2 发光机制有机发光二极管的发光机制主要包括激子和载流子复合两种方式。
•激子发光:有机材料在电场的作用下,电子与空穴结合形成一个中性激子,当激子解离时,产生能量释放的光子,从而实现发光效果。
•载流子复合发光:当有机材料中电子与空穴被注入后,它们会自由移动并相遇,最终发生复合,产生能量释放的光子。
2.3 结构有机发光二极管的结构一般由发光层、载流子注入层、电子传输层和空穴传输层等部分组成。
其中,发光层是实现发光的关键部分,而载流子注入层、电子传输层和空穴传输层则用于控制载流子的注入和传输。
3. 有机发光二极管的应用有机发光二极管在各个领域都有广泛的应用,以下将分别介绍其在显示技术、照明技术以及光电子学领域的应用。
3.1 显示技术有机发光二极管广泛应用于显示屏技术中,其自发光、大视角和高对比度的特点使得其成为了替代传统液晶显示屏的理想选择。
有机发光二极管显示屏在手机、电视、电子书等电子设备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
•电子设备显示屏:有机发光二极管可以实现高分辨率、快速响应和真实色彩表现,提供了更好的用户视觉体验。
•柔性显示屏:有机发光二极管可以制备成柔性的薄膜结构,使得显示器能够具有弯曲性和可折叠性,应用于可穿戴设备、可弯曲屏幕等领域。
发光二极管工作原理特性及应用
![发光二极管工作原理特性及应用](https://img.taocdn.com/s3/m/fb874b0e2f3f5727a5e9856a561252d380eb20a2.png)
发光二极管工作原理特性及应用发光二极管(LED,Light-Emitting Diode)是一种将电能转化为光能的电子元件,具有高亮度、低功耗、长使用寿命等优点,广泛应用于电子产品、照明、通信、显示器等领域。
本文将介绍发光二极管的工作原理、特性及应用。
一、发光二极管的工作原理:发光二极管由两种半导体材料P型半导体和N型半导体组成,两者通过PN结相接触。
当外部电压施加在两端时,P区引入电子,N区引入空穴。
在PN结的区域内,电子与空穴重新结合,产生能量释放的过程,这个过程就是光的发射。
二、发光二极管的特性:1.高亮度:发光二极管能够产生高亮度的光,达到数千兆卡路里/平方米。
2.低功耗:发光二极管工作时的电压与电流非常低,功耗也相对较低。
3.长寿命:发光二极管的使用寿命较长,可以达到数万小时,远远超过传统的白炽灯泡和荧光灯。
4.反应速度快:发光二极管的反应速度非常快,可以在纳秒级的时间内完成开关过程。
5.色彩丰富:通过不同的材料和控制方法,发光二极管可以发出各种颜色的光,如红、绿、蓝等。
6.抗震动:发光二极管采用固态发光原理,没有玻璃管等易碎部件,具有较强的抗震动性能。
三、发光二极管的应用:1.照明领域:由于发光二极管的高亮度和低功耗特点,被广泛应用于室内和室外照明,如道路照明、建筑物照明、景观照明等。
2.电子产品:发光二极管在电子产品中应用广泛,如电视机背光、手机屏幕背光、汽车仪表盘等。
3.通信领域:发光二极管被用于光纤通信中的光发射和接收,可以实现高速和长距离的光传输。
4.指示灯:发光二极管在各类电子设备中用作指示灯,如电源指示灯、充电指示灯、开关指示灯等。
5.数码显示屏:发光二极管可以组成像素阵列,用于制作数码显示屏,如大屏幕电视、户外广告牌等。
6.汽车照明:发光二极管在汽车中被应用于前照灯、尾灯、刹车灯等,由于其长寿命和低功耗,大大提高了汽车的照明效果和能源利用率。
总结:发光二极管作为一种能够将电能转化为光能的电子元件,具有高亮度、低功耗、长寿命等特点,广泛应用于电子产品、照明、通信、显示器等多个领域。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有机发光二极管原理及应用
梁亮5030209282
有机发光二极管诞生于1979年,由柯达公司罗切斯特实验室的邓青云博士及同事范斯莱克所发明。
⑴有机发光二极管(OLED)的原理
有机发光二极管(OLED)同普通发光二极管(LED)发光的原理相同,即利用半导体经过渗透杂质处理后形成PN结,电子由P型材料引入,当电子与半导体内的空穴相遇时,有可能掉到较低的能带上,从而放出能量与能隙相同的光子,从而形成发光二极管。
发光二极管的光线波长取决于发光材料的能隙大小。
若要使二极管产生可见光,就要使材料的低能带与高能导带之间的能隙大小必须落在狭窄的范围内,大约2至3电子伏特。
能量为一电子伏特的光子波长为1240纳米,处于红外区,当能量达到3电子伏特时,发出光子的波长约为400纳米左右,呈紫色。
有机发光二极管与传统发光二极管的区别在于,有机发光二极管所采用的半导体材料为有机分子材料。
按照分子大小区分,可分为两大类:小分子的称之为低分子OLED,大分子的称为高分子OLEDP型有机分子。
当P型有机分子和N型有机分子接触时,在两者的接触面就会产生类似发光二极管一样的发光现象。
此外,采用氧化铟锡作为P型接触材料。
由于氧化铟锡为透明导电材料,易于载流子注入,而且具有光线传播还需要有透明性能,非常适合做P型接触材料。
OLED的典型结构非常简单:玻璃基板(或塑料基衬)上首先有一层透明的氧化铟锡阳极,上面覆盖着增加稳定性的钝化层,再向上就是P型和N型有机半导体材料,最顶层是镁银合金阴极。
这些涂层都是热蒸镀到玻璃基板上的,厚度非常薄,只有100到150纳米,小于一根头发丝的1%,而传统LED的厚度至少需要数微米。
在电极两端加上2V到10V的电压,PN结就可以发出相当明亮的光。
这种基本结构多年来一直没有太大的变化,人们称之为柯达型。
由于组成材料的分子量很小,甚至小于最小的蛋白质分子,所以柯达型的OLED 又被称为低分子OLED。
第二种有机发光材料为高分子聚合物,也称为高分子发光二极管(PLED),由英国剑桥大学的杰里米伯勒德及其同事首先发现。
聚合物大多由小的有机分子以链状方式结合在一起,以旋涂法形成高分子有机发光二极管。
旋转涂布工艺采用的原理是:在旋转的圆盘上(通常为每分钟1200转至1500转)滴上数滴液体,液体会因为旋转形成的离心力而呈薄膜状分布。
在这种状态下,液体凝固后便可在膜体上形成晶体管等组件。
膜体的厚度可通过调节液体粘度及旋转时间来调整。
旋涂之后,要采取烘干的步骤来除去溶剂。
最初PLED是由一种称之为次苯基二价乙烯基(PPV)单层活性聚合物,夹于氧化铟锡和钙之间形成。
铟锡氧化物为载流子注入层,而钙为电子传递层。
现在的PLED又增添了一层聚合物载流子注入层。
PPV聚合物产生黄光,具有效率高寿命长的特点,这是由于在低压工作环境下,聚合物层具有良好的导电性能。
这种PLED应用于计算机显示器,其寿命可长达
10000小时,相当于正常使用10年。
其他的聚合物及复合聚合物也在开发之中,如陶氏化学公司研究开发了一种聚氟高分子。
全彩色PLED也在开发中,主要是通过改变复合聚合物片段的长度来实现显示功能,令人遗憾的是,与PPV相比,各种全彩色有机聚合物的寿命不长,而蓝光聚合物始终不尽人意。
但是低分子OLED与高分子OLED相比,在制作工艺上有不小的劣势。
小分子或寡聚物必须由热蒸镀的方式制造元件,生产时必须使用高精度的真空系统,从而增加了制造成本。
同时,在大面积化生产时将遇到严重的问题。
而高分子有机半导体材料则可以利用溶液制程贻旋转喷饰或搭配喷墨技术等方式制作元件,具有成本低且可以大面积生产的优势。
此外,研究高分子P型高分子及N型高分子材料还可以应用于CMOS元件,其应用前景相当广泛。
所以,目前国际上对于高分子半导体的研究仍有很大的热情。
㈡有机发光二极管(OLED)的应用
由于有机发光二极管(OLED)材料上的优势,应用于显示器时,无疑将会产生深远的影响。
与现有的各种显示器:CRT(阴极射线管显示屏)、PDP(等离子显示屏)、LCD(液晶显示屏)相比,OLED显示器具有以下明显的优势:
1、技术优势——无辐射,超轻薄(可达1毫米以下),柔软显示,屏幕可卷曲;
2、成本优势——OLED制造工艺比较简单,批量生产时的成本要比LCD至少节省20% ;
3、适应性强——能在-45℃~80℃正常显示;
4、节能性强——由于有机材料自己发光,驱动电压低,无需后背光源,因而更加节省能源;
5、可视角大——接近180度;
6、反应速度快——OLED显示屏中的单个元素反应速度是LCD液晶屏的1000倍,可以实现精彩的视频重放,色彩炫丽,绝不会出现液晶屏上的拖曳现象;
7、外形优势——OLED的重量比LCD轻得多,而且可以做到更加轻薄。
虽然一直以来,人们认为OLED最主要的缺点是寿命比LCD短,目前只能达到5000小时,而LCD可达10000小时,但最新的技术显示,通过将磷光材料与制作TFT背板的非晶硅集成,OLED产品可能延长3倍寿命。
正因为OLED具有如此多的优点,所以具有广泛的市场应用前景。
主要领域包括:商业领域如POS机和ATM机、复印机、游戏机等;通讯领域如手机、移动网络终端等;计算机领域如PDA、商用和家用计算机等;消费类电子产品如音响设备、数码相机、便携式DVD;工业应用领域如仪器仪表等;交通领域如GPS、飞机仪表等。
由于一开始OLED显示屏主要应用在小屏幕领域,所以早有人预言其将在数码领域里取得初步的成功。
果不其然,自从柯达在2003年3月举办的第79届国际摄影营销协会年会及行业展览会(PMA)上,成功推出新款数码相机Easy Share LS633之后,使得OLED的小屏应用一发不可收拾。
除了数码相机之外,手机成了OLED第二个要攻克的桥头堡,由于OLED不需要背光板,它可以做到很薄,所以令手机非常“瘦身”,专家称今后几年内,手机可能变得薄如纸片。
再加上OLED显示屏很省电,因此,今后手机的待机时间也许可以达到30天。
随着3G的脚
步临近,移动网络将向人们提供更多的视频服务,对手机的彩色显示功能要求也就越多,OLED 显示屏将完全能胜任。
然而,OLED最大的用途应该还是在日后生产可穿戴的数码产品,国外一家公司称他们正在研究将只有指甲盖大小的高分辨率OLED显示器置入轻便的头盗式取景器中。
利用这种内置有微型OLED显示器的半透明头盔显示器,飞行员可以毫不费力地查看各种飞行数据;正在进行手术的外科医生眼睛无需离开手术台就可以看到复杂的诊断图像;飞行机械师在检修飞机时,随着目光所至即能看到相应部件的维修手册。
小有小的风流,大有大的精彩,OLED虽然已经为大多数显示屏生产商所认可,视为未来重要的显示技术,但是目前仅局限于运用在小尺寸和显示量较少的产品上,如数码相机和手机,在其他大尺寸产品应用领域上,OLED与其他传统平面显示技术相比仍无法胜出。
主要的原因在于驱动有机发光体的电路所需的多晶矽薄膜晶体管成本太高。
现在各厂商又开始想办法,加大OLED显示屏的尺寸。
2004年5月,爱普生公司公司展示了一款40寸的OLED 显示器,并随之宣布他们将会在2007年大规模量产销售OLED电视,难怪媒体惊呼OLED电视的时代即将到来。
但是在OLED的实际应用中,并非总是一帆风顺。
虽然OLED技术可称之为最理想的显示技术,但它的研究开发历史并不长,要想真正实现其产业化,必须克服以下一些具体的难题,即因大面积化带来工艺、设备技术和驱动技术等方面的问题,从单色显示到多色显示带来的问题,封装技术与使用寿命的问题,阴极电极微细化的问题,驱动技术问题等。
有机膜的不均匀性将导致发光亮度和色彩的不均匀性,影响显示效果。
显示面积增大,意味着器件必须有很高的瞬间亮度和高的发光效率,并在高亮度下有良好的稳定性。
从单色显示到多色显示和彩色过渡时,将三种不同的发光材料分别镀在非常临近的三个小区域上将是又一大难题。
要实现OLED的商业化,使用寿命问题必须解决,从材料和器件结构着手是途径之一。
驱动技术在实验室研究阶段显得不是很重要,但是一旦考虑到产业化和大面积化,此问题就会变得异常突出,至今为止,还没有一套成熟的高度集成的大电流驱动IC。
当前世界上关于OLED器件的开发主要分布在日本、美国和欧州。
欧美主要以高分子材料为主,可望有比较长的寿命。
日本则以低分子材料为主,已获得很好的发光亮度,发光效率寿命。
就目前的情况来看,在实际应用技术开发方面,日本遥遥领先,己经进入商业应用阶段。
欧州居第二位,但在应用技术方面与日本的距离越来越近。
美国主要拥有基本专利。
致力于OLED开发的主要厂商有杜邦、三星电子、索尼、惠普、IBM、柯达、夏普,东芝,三洋、朗讯及飞利浦等。
随着大规模的对OLED的研究及应用,相信全面解决以上问题将指日可待。
业界普遍认为,OLED的产业化已经开始,今后3~5年是OLED技术走向成熟和市场需求高速增长的阶段。
参考资料:
/htmlnews/2005/05/16/595488.htm
/ReadNews.asp?NewsID=2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