计算化学操作流程-孙磊

合集下载

精细化工实验技术第十八章专题实验实例 第四节实验方案的实施

精细化工实验技术第十八章专题实验实例 第四节实验方案的实施

后溶液澄清。安装一套分馏装置,将干燥过的芳烃层移入干
燥的圆底烧瓶中,用水浴加热分馏,馏出速度控制在每2秒1
滴为宜。当温度升到79~82℃加热一段时间至温度下降时,
停止加热,将烧瓶中的液体移入较小的干燥过的蒸馏烧瓶中
进行蒸馏,改用空气冷凝管,收集134~138℃的馏分,测定
折射率,计算体积及收率。纯乙苯为无色液体,沸点
精细化工试验技术
第十八章 专题实验实例
一、课题名称 二、文献检索与研究 三、初定实验方案 四、实验方案的实施 五、数据处理及论文撰写 六、说明
专题实验实例
四、实验方案的实施(预做实验略) 1.溴乙烷的制备 ⑴ 乙醇的溴化 在带有分馏柱及气体吸收装置的250mL 圆底烧瓶中,加入计算量30.9 mL(0.53mol)的95%乙醇和 约30mL的水[1], 在不断振荡和冷水冷却下,缓慢地加入计算 量56.7 mL(1.07mol)的浓硫酸,将混合物冷却至室温。在 振荡下,加入计算量41.2 g(0.4mol)的事先研细的无水溴 化钠及少许沸石。用小火加热,直到溴化钠全部溶解为止, 反应温度控制在40~50℃[2]。收集馏出液,直到无油状物馏 出为止,反应时间约2h。将残留物料趁热倒入回收烧瓶中。
专题实验实例
表18-4 苯甲酸乙酯制备正交实验表
列号
酸醇比
催化剂的种类
反应时间
4
5
实验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1:4) 1 1 1
2(1:5) 2 2 2
3(1:6) 3 3 3
4(1:7) 4 4 4
1(浓硫酸) 2(FeCl3·6H2O
专题实验实例
⑵ 三苯甲醇的制备 将计算量为3.8 mL(0.027mol) 的苯 甲酸乙酯与5 mL无水乙醚的混合液加入滴液漏斗中,缓缓滴加于 上述格利雅试剂中,水浴温热至溶液沸腾,保温回流1 h。用冰水 浴冷却至室温得粘稠淡黄色液体。再从滴液漏斗中慢慢滴入30 mL 氯化铵的饱和溶液以分解加成产物[19]。将反应混合物转入分液漏 斗中,分去水层。把上层乙醚层移入干燥的四口烧瓶中,安装蒸 馏装置,用水浴回收乙醚。然后改装成水蒸气蒸馏装置,在烧瓶 中加入适量水进行水蒸气蒸馏,至无油状物馏出为止[20]。瓶中的 三苯甲醇呈淡黄色蜡状固体。在冰水浴中充分冷却后,减压抽滤, 并用少量冷水洗涤滤饼。粗产品干燥后称重。

高中化学竞赛培训课件(化学计算)

高中化学竞赛培训课件(化学计算)

---------------------------------------------------------------最新资料推荐------------------------------------------------------ 高中化学竞赛培训课件(化学计算)高中化学竞赛培训化学计算一、化学计算公式 1. 有关化学式的计算((1))根据化学式求各元素的质量比及元素的质量分数。

元素% =元素的相对原子质量原子个数化合物的式量% ((2))一定质量化合物(或混合物)中某元素质量的相互换算。

= 化合物化合物中% = 混合物纯度化合物中% 纯度 % =纯净(混合物) % ((3))根据混合物中某元素的质量分数求某组分的纯度。

(前提是杂质中不含该元素)纯度 % =混化合物中元素的质量分数% ((4))根据化合物中元素质量比求化合物的化学式。

若化合物为A x B y : =()的相对原子质量:()的相对原子质量或者∙的相对原子质量=()() 2. 有关溶液的计算(1 1 )已知一定温度时饱和溶液中溶质、溶剂(或溶液)的质量求某溶质的溶解度。

=质)(溶剂), + =质)(溶液) ((2 2))关于溶质质量分数的计算关于溶质质量分数的计算% =质)(溶1 / 13液) % % =(溶质)溶质 + (溶剂) % ((3))浓溶液与稀溶液混合的计算浓溶液% 浓 + 稀溶液% 稀= 浓溶液 + (稀溶液) %(混) ((4))溶解度与物质的量浓度换算式式=∙,=+ % 3. 有关物质的量的计算(1 1 )物质的量与其他量之间的换算恒等式 ==()==(溶液)( + )= ∙(溶液) ((2 2))溶液稀释定律定律浓浓 = 稀稀;(浓)(浓) = (稀)(稀)(3 3 )溶解度与物质的量浓度的换算 =∙∙( + ),=((4 4))质量分数与物质的量浓度的换算换算=∙∙,=二、几种典型问题的解决思维方法 1. 溶解度问题【例题】已知t t o o C C 时, s (CuSO 4 4 ) = 20 g/100 g 水。

HCN 与HNC 异构化反应活化能的量化计算实验

HCN 与HNC 异构化反应活化能的量化计算实验
•化学实验•
大学化学 Univ. Chem. 2021, 36 (2), 1912058 (1 of 8)
doi: 10.3866/PKU.DXHX201912058

HCN 与 HNC 异构化反应活化能的量化计算实验
许秀芳*
南开大学化学学院,天津 300071
摘要:结合计算化学教学内容,介绍一个面向高年级本科生的与化学动力学相关的计算化学实验。运用量子化学软件 Gaussian 09 及其可视化软件 GaussView 和文本编辑器 UltraEdit,通过量子化学方法搜索 HCN HNC 异构化反应的 过渡态。计算反应物(HCN)、过渡态(TS)和产物(HNC)的能量,从而求算反应的活化能。旨在通过本实验,使学生初步 掌握运用量子化学计算方法求算化学反应活化能的思路和方法。
在本文中,我们介一个利用量化计算获得化学反应活化能的计算化学实验。该实验运用量子 化学软件 Gaussian 09 [7]及其配套的可视化软件 GaussView 和文本编辑器 UltraEdit,通过量子化学方 法计算 HCN HNC 异构化反应中反应物、过渡态和产物的能量,从而求算反应的活化能。HCN HNC 异构化反应作为一个非常典型的单分子反应受到了广泛关注,实验上通常用激光诱导的方法研 究该反应的动力学过程[8,9],理论上对该反应的研究涉及到用各种理论方法研究异构化概率、反应物、 产物的振动能级、反应的过渡态和活化能等等[10–14]。该异构化反应看似简单,但它包含了与化学反 应有关的很多基本问题,如稳定反应物和产物的确定,过渡态结构的构造,正逆反应活化能,反应 速率常数,反应热等等。该实验使用 Gaussian 09 软件进行量化计算,实验过程涉及初始构型构建、 输入文件编制、几何构型优化、过渡态搜索、频率计算、能量计算、IRC (Intrinsic Reaction Coordinate, 即內禀反应坐标) [15]计算等计算化学主要步骤,具有较高的实用性。另外,选取的分子结构简单,计 算量较小,耗时较短,能够保证在规定课时内完成实验内容。

计算化学5-半经验量子化学计算方法

计算化学5-半经验量子化学计算方法

计算化学5-半经验量子化学计算方法
且字数要求1500字以上。

半经验量子化学计算方法是指将理论计算中所使用的物理模型参数,
如原子核和电子结构模型,由实验定义的拟合参数改写,以改进理论计算
结果的方法。

在改写参数时,并不重新做精确的量子化学及密度泛函理论
计算。

而是将经验数据拟合后,用一组比较简单的系数来表示,从而节约
计算时间。

半经验量子化学计算方法一般分为两类:
1、基于解析模型(AM):AM是指根据经验数据构造出一种解析模型,用以表示原子核和电子结构模型参数。

其中,AM既可以是经典势模型(Classical potential models)形式,如Morse势模型,又可以是量子
势模型(Quantum potential models)的形式,如Boys势模型、
Hartree-Fock势模型等。

2、基于数据库(DDB):DDB是指根据经验数据构建一种具体的数据库,以存储各种原子核和电子结构模型参数。

与AM不同,DDB不构建具
体的模型,而是将所有原子核和电子结构模型参数都存储在数据库中,并
通过的方式获取这些参数,从而减少计算时间。

化学实验报告中的实验步骤与实验数据处理

化学实验报告中的实验步骤与实验数据处理

化学实验报告中的实验步骤与实验数据处理一、引言实验步骤及实验数据处理是化学实验报告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们直接影响着实验的可行性、实验结果的准确性和实验数据的可靠性。

本文将通过以下六个方面的详细论述,探讨化学实验报告中实验步骤的编写和实验数据处理的要点。

二、实验步骤的编写1. 确定实验目的和所采用的化学实验方法:在实验步骤的编写中首先应明确实验的目的,明确实验的具体目标。

其次,明确所采用的化学实验方法,包括反应物的配制、实验装置的搭建等。

2. 描述实验操作的过程:在实验步骤中应详细描述实验操作的过程,包括所用试剂的名称和制备方法、药品的准备、实验设备的调试等。

同时,要注意实验步骤的清晰易懂,避免使用专业术语和复杂的表达方式。

3. 注意实验安全和环保:在实验步骤的编写中应注意实验安全和环保问题,确保实验过程中不会对人体和环境造成危害。

三、实验数据处理的基本原则1. 实验数据的收集和记录:在进行化学实验时,应准确收集和记录实验数据,包括实验结果、实验条件以及可能影响实验结果的其他因素。

2. 实验数据的整理和归纳:在实验结束后,应对实验数据进行整理和归纳,排除异常值和误操作的数据。

3. 使用合适的统计方法和数据处理软件:为了提高数据处理的准确性和效率,可以使用合适的统计方法和数据处理软件对实验数据进行分析和处理。

四、实验结果的处理与分析1. 对实验结果进行整理和归纳:在实验结果的处理与分析中,首先应对实验结果进行整理和归纳,将实验数据进行分类、排序或绘制图表,以便更好地理解和分析实验结果。

2. 实验结果的准确性和可靠性:在对实验结果进行分析时,需要评估实验数据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可以通过计算测量误差、进行重复实验以及与理论值的对比等方法,判断实验结果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3. 解释实验现象的原理:在实验结果的处理与分析中,要将实验现象与相应的理论原理相结合,给出合理的解释和分析。

五、异常数据的处理1. 发现和排除异常值:在实验数据处理过程中,可能会出现异常值,即明显偏离其他数据的数据点。

初中化学常见化学实验中的实验数据处理

初中化学常见化学实验中的实验数据处理

初中化学常见化学实验中的实验数据处理实验数据处理是化学实验中非常重要的一步,通过对实验数据的分析和处理,可以得出实验结果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本文将介绍几种常见的实验数据处理方法。

一、平均值的计算平均值是实验数据处理中最基本的统计指标之一。

在进行多次实验时,我们通常需要计算多次实验的平均值。

计算平均值的方法很简单,只需将多次实验的数据相加,然后除以实验的次数。

例如,进行了5次测量的实验数据为2.3、2.5、2.4、2.6、2.5,那么平均值就等于(2.3+2.5+2.4+2.6+2.5)/5=2.46。

二、标准偏差的计算标准偏差是用来衡量数据的离散程度的指标。

标准偏差越小,数据的稳定性越好。

标准偏差的计算方法较为复杂,但我们可以通过Excel等软件来进行计算。

在Excel中,可以使用STDEV函数来计算一组数据的标准偏差。

三、误差分析误差是实验数据处理中不可避免的因素,误差会对实验结果的准确性产生影响。

常见的误差包括系统误差和随机误差。

系统误差是由于实验方法、仪器等因素引起的,通常具有一定的规律性。

随机误差是由于实验中的各种偶然因素引起的,通常是无规律的。

误差分析可以通过计算相对误差来完成。

相对误差是实测值与理论值之间的差别。

计算相对误差的公式为:相对误差=(实测值-理论值)/理论值×100%。

通过对多次实验的相对误差进行分析,可以评估实验数据的准确性。

四、图表的绘制图表是展示实验数据的直观方式之一。

在化学实验中,常见的图表有折线图、柱状图、散点图等。

通过绘制图表,可以更清楚地了解实验数据的分布情况和趋势。

在绘制图表时,需要注意选择合适的坐标轴、标签和图例,以及合适的图表类型。

同时,图表的排版要整洁美观,以便观察者能够清晰地理解数据的含义。

五、误差传递的计算误差传递是指当多个数据之间存在关联时,由于误差的传递会导致结果的误差放大。

对于存在关联的数据,需要通过误差传递的计算来确定最终结果的误差范围。

《分析化学计算》课件

《分析化学计算》课件
详细描述
紫外可见光谱法是利用物质对紫外-可见光的吸收特性进行定量和定性分析的方法。通过测量物质在特 定波长下的吸光度,可以确定物质的浓度、组成和结构等信息。该方法具有较高的灵敏度和准确性, 广泛应用于化学、生物、医学等领域。
原子吸收光谱法
总结词
基于原子能级跃迁过程中对特定波长光的吸 收进行定量分析的方法。
课程目标
01 02 03 04
掌握分析化学计算的基本概念、原理和方法,包括误差分析、数据处 理、滴定分析、光谱分析等。
学会运用数学软件进行化学计算,提高数据处理和科学计算能力。
了解分析化学计算在生产实践和科学研究中的应用,培养解决实际问 题的能力。
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和科学素养,提高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02
分析化学计算基础
误差理论
误差的分类
系统误差、随机误差和过失误差
误差的表示方法
绝对误差、相对误差和标准误差
误差的传递
误差的加减运算和乘除运算
滴定分析法
01
02
03
滴定分析原理
通过滴定剂与被测组分的 化学反应,确定被测组分 的含量
滴定分析类型
酸碱滴定、络合滴定、氧 化还原滴定等
滴定分析计算
根据反应方程式和滴定数 据,计算被测组分的含量
详细描述
荧光光谱法是利用物质在激发光作用下发射 荧光进行定量和定性分析的方法。通过测量 物质在特定波长下的荧光光谱和荧光强度, 可以确定物质的浓度、组成和结构等信息。 该方法具有较高的灵敏度和选择性,广泛应
用于化学、生物、医学等领域。
05
色谱分析计算
气相色谱法
总结词
高效分离技术
详细描述
气相色谱法是一种高效分离技术,适用于分析气体和易挥发的有机化合物。通 过将样品注入色谱柱,利用不同组分在固定相和流动相之间的分配系数差异进 行分离,并使用检测器检测各组分的浓度。

分析化学实验数据处理教学方法

分析化学实验数据处理教学方法

Journal of Comparative Chemistry 比较化学, 2018, 2(2), 80-84Published Online June 2018 in Hans. /journal/cchttps:///10.12677/cc.2018.22010The Teaching Method of Data Processingin Analytical Chemistry ExperimentGuofeng Gui*, Xiaoyuan Sun, Yu ZhangSchool of Chemical Engineering, Guizhou University of Engineering Science, Bijie GuizhouReceived: May 27th, 2018; accepted: Jun. 21st, 2018; published: Jun. 28th, 2018AbstractThe data processing in the analytical chemistry experiment includes the detailed observation of the experimental phenomena, the accurate record of the experimental data and the analysis and calculation of the test data. Students’ mastery of data processing can not only improve students’ mastery of the basic knowledge of chemistry, but also reflect their ability of generalizing and summarizing the analysis problems. This paper discusses and explores the teaching of data processing, and expects students to own a solid foundation for future courses and practical work in the future.KeywordsAnalytical Chemistry Experiment, Data Processing, Teaching Method分析化学实验数据处理教学方法归国风*,孙小媛,张宇贵州工程应用技术学院化学工程学院,贵州毕节收稿日期:2018年5月27日;录用日期:2018年6月21日;发布日期:2018年6月28日摘要分析化学实验中的数据处理包括对实验现象的详细观察、实验数据的准确记录以及对分析测试数据进行分析计算等。

高中化学竞赛培训(化学计算)

高中化学竞赛培训(化学计算)

高中化学竞赛培训(化学计算)化学计算在高中化学竞赛中占据着非常重要的地位,它不仅是对学生掌握化学知识掌握程度的检验,也是对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运用数学工具的能力的考察。

因此,进行高中化学竞赛培训时,化学计算的训练是必不可少的。

下面将从化学计算的基本知识、常见计算方法以及解题技巧三个方面进行详细介绍。

一、化学计算的基本知识1. 摩尔质量:化学计算中经常涉及到物质的量,而物质的量的单位就是摩尔。

摩尔质量指的是1摩尔某种物质的质量,是这种物质的摩尔质量与其质量单位当量、分子量等的简称。

2. 摩尔浓度:摩尔浓度是指单位体积液体中某种溶质的物质的量,是化学计算中较为常见的计算方式。

摩尔浓度的计量单位有mol/L或M。

3. 溶液的配制与稀释:在化学计算中,经常需要对溶液进行配制与稀释。

配制溶液通常是指按照一定比例将溶质溶解于溶剂中,而稀释溶液则是指将一定浓度的溶液加入一定的溶剂后使浓度降低。

4. 化学反应的计算:化学反应的计算涉及到反应的摩尔比、反应物的转化率、产物的摩尔数等。

在培训中,要重点训练学生根据化学反应方程式进行计算。

二、常见计算方法1. 摩尔计算:根据化学方程式、摩尔质量等数据计算物质的量、质量、体积等数值的计算方法。

一般需要注意化学方程式的平衡、反应物与产物的摩尔比等问题。

2. 溶液的配制与稀释计算:根据溶液的浓度要求和溶质的质量或体积,计算所需溶质量、溶质溶解于溶剂中的体积等。

这一过程需要注意浓度单位的转换。

3. 化学反应的计算:涉及到反应的摩尔比、摩尔数、质量等的计算。

常见的有反应物与产物的质量关系、反应物的限量与溶剂的过量等计算。

三、解题技巧1. 理清思路:对于化学计算题目,首先要理清题目中的问题,明确所求物质、计算方式等。

理清思路有助于减少计算错误和提高计算效率。

2. 知识运用:在进行化学计算时,要熟练掌握摩尔质量、摩尔浓度等常用数据,灵活运用化学方程式进行计算。

同时,要学会根据题目要求,将所需数据转换为相应的单位。

初中化学知识点归纳化学实验中的数据处理和分析

初中化学知识点归纳化学实验中的数据处理和分析

初中化学知识点归纳化学实验中的数据处理和分析初中化学知识点归纳:化学实验中的数据处理和分析化学实验是学习化学知识的重要方式之一,它不仅能够帮助学生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更能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科学思维。

然而,在进行化学实验过程中,我们常常需要进行数据处理和分析,以便得出准确的实验结果和结论。

本文将介绍初中化学实验中的数据处理和分析的方法和技巧。

一、数据处理在进行化学实验时,我们通常会得到大量的实验数据,如质量、体积、温度、浓度等。

为了方便进行数据处理,我们需要掌握一些常用的数学方法和技巧。

1. 平均值的计算平均值是最常用的数据处理方法之一,它可以帮助我们得到相对准确的结果。

计算平均值的方法很简单,只需要将所有数据相加,然后除以数据的个数即可。

例如,实验中测得的某物质的质量为10g、12g、11g,那么其平均质量即为(10+12+11)g/3=11g。

2. 百分比的计算百分比可以帮助我们了解某一组分在混合物中的比例或者某种物质的纯度。

计算百分比的方法是将某一组分的质量除以混合物的总质量,然后乘以100%。

例如,某混合物中含有25g的盐和75g的水,那么盐的质量占混合物总质量的百分比即为(25g/(25g+75g))*100%=25%。

3. 固体溶解度的计算在化学实验中,我们常常需要计算某些物质在溶液中的溶解度。

计算固体溶解度的方法是将固体溶质的质量除以溶液的体积,然后乘以密度。

例如,某固体在100ml的溶液中溶解了2g,溶液的密度为0.8g/ml,那么该固体的溶解度即为(2g/100ml)*0.8g/ml=0.016g/ml。

二、数据分析除了数据处理,数据分析也是化学实验中必不可少的一环。

通过数据分析,我们可以得出实验结果的规律性,并进一步探索化学的本质。

1.数据的图表表示图表可以直观地展现实验数据的变化趋势和规律,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实验结果。

常见的图表包括柱状图、折线图和饼图等。

在制作图表时,我们需要选择合适的表达方式,并注意坐标轴的标注和比例的选择。

化学实验中的操作技巧和数据处理

化学实验中的操作技巧和数据处理

化学实验中的操作技巧和数据处理一、化学实验中的操作技巧1. 实验前准备在进行化学实验之前,需要做好充分的准备工作。

首先,要仔细阅读实验手册或指导书,了解实验原理和步骤。

其次,检查所需试剂和设备是否完整,并按照要求准确称取试剂。

此外,还需要提前了解有关危险性及防护措施,并戴上适当的个人保护用具。

2. 仔细操作在进行化学实验时,操作者应该保持专注并小心谨慎。

首先,在加入试剂时要注意徐徐倾入,并避免溢出或飞溅。

其次,在混合液体时应缓慢搅拌以避免泡沫产生。

同时,在加热操作中也要注意温度控制,避免过高温度引发意外。

3. 规范记录为了能够对实验结果进行准确的数据处理和后续分析,必须规范记录每一步骤和观察结果。

在记录过程中要详细描述每一次测量值,并标注单位和误差范围(如果适用)。

此外,在密封容器开启时间、计时等方面也要注意准确记录。

4. 安全与环保在化学实验中,安全始终是最重要的。

操作者应该了解实验过程中可能存在的危险,并按照正确的防护措施进行操作。

同时,在实验结束后,要妥善处理废弃物和试剂残留物,避免对环境造成不必要的污染。

二、数据处理技巧1. 数据收集在化学实验中,数据收集是非常重要的一步。

为了准确记录和分析结果,应该选择合适且精确度较高的测量仪器,并尽可能多次进行测量以提高可靠性。

此外,在取样时也需要遵循正确方法以确保采样具有代表性。

2. 数据整理在得到一系列数据后,首先需要对其进行整理和清洗。

可以删除无效或异常值,并计算统计指标如平均值、标准偏差等以描述数据特征。

此外,在有多个变量时可以利用图表来直观呈现各个变量之间的关系。

3. 误差分析由于人为因素或仪器精度等原因,测量数值通常会存在一定误差。

因此,在数据处理过程中应该进行误差分析并给出相应的误差范围。

可以通过重复测量、计算相对误差或利用统计方法等来评估和控制误差。

4. 结果解释最后,根据实验目的和数据处理结果,进行结果解释和分析。

可以比较不同组别之间的数据差异,找出影响因素,并给出有关结论。

高中化学实验中的实验数据处理方法

高中化学实验中的实验数据处理方法

高中化学实验中的实验数据处理方法实验数据处理是化学实验中非常重要的环节,它涉及到对实验数据的整理、计算和分析,从而得出准确的结果和结论。

本文将介绍几种常见的高中化学实验数据处理方法。

1. 数据整理与分析在实验数据处理的过程中,首先需要对实验数据进行整理和分析。

这包括整理实验数据表格、绘制实验曲线图和计算平均值等内容。

在整理实验数据表格时,要将实验数据按照一定的规则填写,并保证数据的准确性和完整性。

绘制实验曲线图是常见的实验数据分析方法之一。

它可以直观地反映实验数据的变化趋势和规律。

根据实验的需要,可以选择绘制折线图、散点图、柱状图等不同类型的曲线图。

绘制实验曲线图时,要注意选择合适的坐标轴、标注单位、添加图例等。

计算平均值是对实验数据进行统计和分析的重要一步。

通过计算平均值,可以得到一组数据的中心位置。

计算平均值时,需要将所有数据相加,然后除以数据的个数。

此外,还可以计算数据的标准差,以评估数据的离散程度。

2. 数据处理方法在化学实验中,有一些常见的数据处理方法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分析实验数据。

(1)误差分析:误差是实验数据与真实值之间的差异。

误差分析是用来评估实验数据准确程度的重要方法。

常见的误差类型有系统误差和随机误差。

系统误差是由于实验仪器、实验方法等方面的原因导致的,可以通过校正或改进仪器、改进实验方法等方式减小。

随机误差是由于实验中不可控的因素引起的,可以通过重复实验、增加样本数量等方式减小。

(2)数据回归:数据回归是一种常见的数据处理方法,用于确定实验数据之间的函数关系。

通过数据回归,可以拟合出实验数据的数学模型,并预测未知数据的值。

最常见的回归方法是线性回归,在化学实验中常用来分析浓度、温度、反应速率等变量之间的关系。

(3)化学计算:化学计算是在实验数据处理中必不可少的一部分。

它包括原子计算、分子计算、摩尔计算等内容。

通过化学计算,可以计算物质的摩尔质量、反应物的摩尔比例、生成物的摩尔比例等。

化学生物学研究中的计算化学方法

化学生物学研究中的计算化学方法

化学生物学研究中的计算化学方法化学生物学是两个交叉学科的融合,旨在探索生物体系中的化学过程。

计算化学方法作为化学生物学研究的有力工具,旨在利用计算机模拟和计算技术来解析和预测生物分子的性质与行为。

本文将介绍化学生物学研究中常用的计算化学方法,包括蒙特卡洛模拟、分子动力学模拟、量子力学计算以及分子对接等。

1. 蒙特卡洛模拟蒙特卡洛模拟是一种基于随机抽样的方法,用于模拟化学反应和分子的构象转变。

通过随机生成构象,并以一定的概率接受或拒绝转变,可以模拟出分子在不同温度下的结构和行为。

蒙特卡洛模拟在研究分子的折叠、配位和溶剂效应等方面起着重要作用。

2. 分子动力学模拟分子动力学模拟是一种通过数值积分求解接近牛顿运动方程的方法,用于模拟分子在时间上的演化。

通过给定分子的力场参数和初始构象,可以模拟分子的结构和动力学性质。

分子动力学模拟在研究蛋白质的结构、折叠以及与配体的相互作用等方面具有重要的应用价值。

3. 量子力学计算量子力学计算是一种基于量子力学原理的计算方法,用于研究分子的电子结构和反应机理。

通过求解薛定谔方程,可以精确计算分子的能量、振动频率和光谱等性质。

量子力学计算在分析化学反应路径、酶催化机制和分子能级等方面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4. 分子对接分子对接是指预测分子相互作用的方法,用于研究药物与受体之间的结合。

通过计算分子的亲和力、相互作用位点和结合能等参数,可以预测药物与受体之间的结合模式和结合力。

分子对接在药物设计和药物筛选方面具有广泛的应用。

综上所述,计算化学方法在化学生物学研究中具有广泛的应用价值。

蒙特卡洛模拟和分子动力学模拟可以模拟分子的结构和动力学行为,量子力学计算可以揭示分子的电子结构和反应机理,而分子对接则可以预测药物与受体之间的相互作用。

这些计算化学方法的应用,为深入理解和研究生物分子的性质与功能提供了有力的工具和方法。

计算化学方法的发展将在很大程度上推动化学生物学的进展,通过模拟和预测生物分子的性质和行为,可以加速药物研发、酶工程和生物催化等领域的发展。

化学技术操作中常见的数据处理方法

化学技术操作中常见的数据处理方法

化学技术操作中常见的数据处理方法在化学研究和实验中,数据处理是不可或缺的一环。

正确地处理实验数据可以帮助研究者获得正确的结果,验证实验假设,甚至为进一步的研究提供基础。

本文将介绍几种常见的化学技术操作中常见的数据处理方法。

一、平均值计算在实验中,经常需要多次测量同一参数,然后取平均值作为最终结果。

这是因为测量误差不可避免,通过多次测量可以减小误差的影响,提高实验结果的准确性。

计算平均值的方法很简单,只需要将多次测量结果相加,然后除以测量次数即可。

例如,如果测量了一个物质的密度5次,得到的结果分别是1.2 g/mL、1.3 g/mL、1.1 g/mL、1.2 g/mL和1.4 g/mL,那么平均密度可以计算为(1.2+1.3+1.1+1.2+1.4)/5=1.24 g/mL。

二、标准差计算在实验中,除了计算平均值,还需要关注数据的离散程度。

标准差是衡量数据离散程度的指标,越大代表数据越分散,越小代表数据越集中。

计算标准差的方法也很简单,首先计算每个数据与平均值的差值,然后将差值平方并求和。

最后,将平方和除以测量次数再开平方,即可得到标准差。

标准差的计算可以帮助研究者评估测量结果的可靠性。

例如,上面提到的密度实验中,计算标准差可以得到数据的离散程度。

三、配比计算化学实验中常常会涉及到物质的配比。

配比计算可以通过将实验中各个物质量的比例转化为比离子的个数进行计算。

例如,计算硫酸镁中镁离子(Mg2+)与硫酸根离子(SO42-)的比例可以通过根据配比的化学方程式来计算,例如MgSO4的配比为1:1。

这种方法可以帮助研究者确定合适的实验条件,并且有助于提高实验结果的准确性。

四、拟合与回归分析当实验数据呈现一定的规律性时,可以采用拟合与回归分析来研究数据之间的关系。

线性回归是最常见的回归分析方法,可以通过线性方程拟合数据。

而非线性回归可以拟合呈现曲线形式的数据。

这些分析方法可以帮助研究者从实验数据中提取更多的信息,探索数据背后的规律和关联关系。

节流膨胀法分离氯甲烷与氯乙烷混合物的制作方法

节流膨胀法分离氯甲烷与氯乙烷混合物的制作方法

节流膨胀法分离氯甲烷与氯乙烷混合物的制作方法
节流膨胀法是一种常用的分离氯甲烷与氯乙烷混合物的制作方法。

该方法利用了气体在节流过程中的膨胀效应,通过控制温度和压力的变化,使得氯甲烷和氯乙烷在分离过程中达到不同的沸点,从而实现分离。

具体的制作方法如下:
1. 准备混合物
首先需要准备氯甲烷和氯乙烷的混合物。

可以根据需要的比例将两种化合物混合在一起,通常使用的比例为1:1。

2. 调节温度和压力
将混合物放入节流膨胀器中,调节温度和压力。

通常情况下,需要将温度降低至-40℃以下,压力降至1.5-2.0 MPa。

3. 节流膨胀
将混合物通过节流膨胀器,使其在瞬间膨胀。

在膨胀过程中,氯甲烷
和氯乙烷会因为沸点不同而分离。

氯甲烷的沸点为-24℃,而氯乙烷的沸点为12℃,因此氯甲烷会在膨胀过程中先沸腾出来。

4. 收集分离物
将分离出来的氯甲烷和氯乙烷分别收集起来。

可以使用冷凝器将氯甲烷液化,然后将其收集起来。

而氯乙烷则可以通过蒸馏的方式进行分离和收集。

总的来说,节流膨胀法是一种简单有效的分离氯甲烷与氯乙烷混合物的方法。

通过控制温度和压力的变化,可以实现两种化合物的分离,从而满足不同的实验和生产需求。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5. 监测优化进程
可以通过两种方式来监测优化进程: (1)查看输出文件 TTFpyrrole_opt_LiGaoNan.log。在优化过程中,程序会自动检测四个 参量,Maximum Force, RMS Force, Maximum Displacement, RMS Displacement,当计算值都 小于这四个参量的阙值时,优化完成。Ctrl+F 搜索 Maximum Force,即可看到一竖排的这四 个阙值,计算值与阙值的差距体现了优化进行的程度。当出现四个 YES 的时候,优化完成。 (.log 文件有时用记事本无法打开,此时可以选用写字板打开) Item Value Threshold Converged? Maximum Force 0.000009 0.000450 YES RMS Force 0.000002 0.000300 YES Maximum Displacement 0.001696 0.001800 YES RMS Displacement 0.000257 0.001200 YES 计算完毕后在整个文件的最后面会看到 Normal Termination,可以 Ctrl+F 查找此字样, 搜索得到才说明计算正常结束,计算结果可信。 Job cpu time: 3 days 1 hours 38 minutes 29.2 seconds. File lengths (MBytes): RWF= 873 Int= 0 D2E= 0 Chk= 46 Scr= 1 Normal termination of Gaussian 09 at Wed May 18 01:50:29 2011.
图五 (2) Method: 方法,见图六。这里要选择计算使用的方法,即算法、基组、电荷、自旋 多重度等。下面依次叙述。 第一行第一栏为所计算的分子状态,几何优化时选择 Ground State,对基态做优化。 第一行第二栏选择计算方法,TTF 体系一般都使用 DFT(Density Functional Theory),需 精确计算较弱的分子间作用力时则使用 MP2。 第一行第三栏为电子的排布方式。 Restricted 意味着电子全部配对排布,没有单电子, 适用于不含金属原子的闭壳层有机物以及电子全部配对存在的配合物, TTF 中性配体一般都 使用 Restricted。 Unrestricted 意味着电子全部以不配对的形式存在, 根据自旋方向不同分为α 轨道和β轨道两种,同类轨道中电子自旋方向相同,适用于开壳层物质,尤其是自由基或含 单电子的配合物。Restricted-Open 适用于开壳层体系,不分α和β轨道,只有与单电子相关的 前线轨道(即 SOMO,可能还有以下几个轨道)中仅填充一个电子,其他轨道中都填充 2 个电 子,该方式不可以用于 TDDFT 计算,因此几乎不会被用到。TTFpyrrole 是中性 TTF 配体, 所有电子全部配对,因此选择 Restricted。 第一行第四栏为算法。最常用的是 B3LYP,一般也就选择这一算法。 第二行是对基组的选择。TTF 体系常用的是 6-31G。该基组适用于原子序数 36 以下的 原子,对于金属原子的计算也不是很准确,因此在体系中存在金属原子或是诸如 I 一类的重 原子时,多数考虑使用混合基组,对于 C、H 等小原子使用 6-31G 基组,而对于金属原子和 重原子使用 LANL2DZ 基组, 这部分放在后面叙述。 选择 6-31G 基组后第二行会出现几个选 择框,第二栏是弥散函数,在共轭体系较大的时候可以选择一个+;第三、四栏是极化函数,
图六 (3) Title:标题,在其中输入标题即可。Title 的目的是为了让输入文件创建者及读者简 单快捷地知道该输入文件的目的, 其内容对于计算过程和结果没有任何影响。 如在几何优化 中,可以输入 Optimization of TTFpyrrole。 (4) Link 0: 连接。这里描述的是输入文件与计算机的连接,涉及碎片文件的存放路径, 使用的内存空间,以及并行的 CPU 个数。见图七。 %Chk=/home/.../TTFpyrrole_opt_LiGaoNan.chk 是 A605 电脑中存放碎片文件的路径,其 中 TTFpyrrole_LiGaoNan 文件夹是为了该计算而新建的文件夹。 碎片文件用于生成分子轨道 图像,十分重要,必须保证完好的保存。 %mem=6GB 说明使用 6GB 的内存来做计算。 A605 的电脑内存共有 8GB, 但是经试验, 使用 7GB 以上会有死机的风险,所以推荐使用 6GB。 %nprocshare=8 说明使用 8 个 CPU 并行计算。A605 的电脑是 8 核电脑,可以使用所有 CPU。 (5) General, Guess, NBO 选项均不做修改, PBC 一栏要保证是如图七中无法点击的图样。 (6) Solvation: 溶剂效应校正,见图八。Model 一栏选择 Default,Solvent 一栏选择测定 紫外-可见光谱时使用的溶剂, 如本例中为 Dichloro-methane, 而后在下方 Additional Keywords 一栏中输入 scrf=pcm, 使用 pcm 模型来计算(polarized continuum model)。 如果不加溶剂校正, 则计算结果对应气相分子。 之后可以在该窗口下做检查,见图八。窗口上方 Title 为输入的 title,Keywords 为计算关键 字,opt 表示优化,r 表示 restricted,b3lyp 表示 DFT 下的 b3lyp 算法,6-31+g(d,p)表示基组,
图三
3. 撰写输入文件
此时即为单分子,可以开始填写 Gaussian 输入文件: 点击菜单栏 Calculate---Gaussian Calculation Setup,出现如下界面:
图四
3
输入文件的书写都在 Gaussian Calculation Setup 窗口中完成: (1) Job Type: 工作类型,即选择计算单点能、几何优化、频率计算、势能面扫描等计算 类型,见图五。几何优化至稳态时选择 Optimization ,下面的亚选项中选择 Opimize to a Minimum,其他不做修改(Additional Keywords 中的 test 可以删去)。
4
在分子极性较大或存在氢键时添加,第三栏对应着 C 等原子,第四栏对应着 H 原子。该分 子共轭平面较大,极性也较大,并且由于需要计算离子识别作用,可能涉及到氢键,因此选 择 d, p。 第三行是分子电荷和自旋多重度。中性分子在 Charge 一栏输入 0,其它+1,-1 等视情 况而定。自旋多重度计算法则如下:首先根据分子总单电子个数 n 计算出 s=n*1/2,则自旋 多重度 S=2s+1。如对于该分子,所有电子配对存在,n=0, s=n*1/2=0, S=2s+1=1,所以选择 singlet。
5
scrf=(solvent=dichloromethane, pcm) 表 示 利 用 pcm 模 型 对 二 氯 甲 烷 环 境 做 校 正 , geom=connectivity 表示几何构型与 GView 中显示的构型对应,该关键字可以删去。再下面 一行 0 1 代表电荷为 0,自旋多重度为 1。
图二 可以看到该晶体的结构基元是两个 TTF 分子。若计算固体的性质,如能带结构,需要 保留这两个分子来做计算;若计算溶液中的性质,因为测定紫外光谱时溶液浓度很低,TTF
2
分子被溶剂分子很好地隔离开, 所以只取其中一个分子做计算即可。 虽然这两个分子几何构 型不同,但是在优化后应该得到相似的结构,因此任选其一即可。另外由于该物质紫外光谱 在二氯甲烷中测定,而晶格中溶剂分子为水分子,因此需要把溶剂分子也一并删去。 点击图二最上面红圈标注的按钮,鼠标左键点击欲删除的原子,得到以下结构(图三):
6
命名为 TTFpyrrole_opt_LiGaoNan,保存。之后会跳出 Run Gaussian 窗口,点击 cancel,否 则将在 windows 下完成计算。至此,输入文件创建完毕,可以投入计算。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4. 利用 Linux 系统下 Gaussian09 开始计算
将上述写好的输入文件 TTFpyrrole_opt_LiGaoNan.gjf 扩展名改为.com,拷贝至 U 盘中, 转移到 A605 的大电脑上。该电脑用户名为 zuojinglin,密码为 zjl516517。 在/home/zuojinglin/g09/input 文件夹中新建文件夹,命名为 TTFpyrrole_LiGaoNan,将输 入文件存放其中。再次检查输入文件,核实.chk 碎片文件存放路径,确认关键字准确无误。 在该文件夹下单击鼠标右键,点击打开终端,出现如下界面(图九): 在其中输入 g09 TTFpyrrole_opt_,即开始计算。此时会产生同名输出文 件 TTFpyrrole_opt_LiGaoNan.log,查看 log 文件即可得知计算进程。
已测得单晶结构,得到 1.cif 文件。利用 ChemOffice2010 程序包下 Chem3D 软件打开该 cif 文件,出现图一所示界面(其他版本的 Chem3D 可能略有不同,但操作相同)。 点击菜单栏 Calculations---Gaussian Interface---Create Input File,不做任何修改,直接点 击 右 下 方 的 Create , 保 存 文 件 至 G03 下 的 Input 文 件 夹 中 , 命 名 为 TTFpyrrole_opt_LiGaoNan.gjf。其中 TTFpyrrole 用于标明计算的是什么物质,opt 表示该输 入文件用于计算几何优化,LiGaoNan 则表示计算者。 如果没有晶体结构,则需要直接在 GView 中建模,非常麻烦。可以考虑在 CCDC 中寻
一、几何优化
几何优化是计算的第一步, 是开展后续计算的前提。 其目的是将分子的几何结构优化至 能量最低点,此时分子最稳定,在此基础上计算所得紫外-可见光谱等才有意义。一个分子 可能有几个最优化结构,需要视具体情况而定。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