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奇的微生物学案
八年级生物上册《神奇的微生物》教案、教学设计
![八年级生物上册《神奇的微生物》教案、教学设计](https://img.taocdn.com/s3/m/baa6a98b85254b35eefdc8d376eeaeaad0f31652.png)
-微生物培养与观察的方法和技巧。
2.每组选派一名代表进行分享,其他小组成员进行补充。
3.教师点评各组的讨论成果,总结微生物相关知识点。
(四)课堂练习
1.设计具有针对性的练习题,涵盖微生物的定义、分类、作用、培养方法等方面,检验学生对课堂所学知识的掌握程度。
2.掌握微生物在自然界和人类生活中的重要作用,如分解、固氮、发酵等,并能运用这些知识解释生活现象。
3.学会微生物培养的基本方法,并能独立进行简单的微生物观察和实验操作。
(二)教学设想
1.教学内容的组织与呈现
-采用图文并茂的方式,结合生活实例,形象生动地介绍微生物的分类、特征及其作用。
-通过多媒体展示微生物的形态结构、生长过程等,增强学生的直观感受,加深理解。
5.能够运用所学知识,分析和解决与微生物相关的生活实际问题。
(二)过程与方法
1.观察与思考:引导学生观察微生物的图片、实物和生长现象,培养观察能力和思考能力。
2.实践操作:组织学生进行微生物培养实验,提高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和实验技能。
3.资料搜集与整理:鼓励学生搜集与微生物相关的资料,学会整理和分析信息,提高自主学习能力。
2.提问:“同学们,你们知道这些神奇的作用是谁在发挥吗?”引导学生思考微生物在我们生活中的重要性。
3.邀请学生分享他们对微生物的了解和认识,为接下来的学习奠定基础。
(二)讲授新知
1.微生物的定义与分类
-介绍微生物的概念,强调微生物个体微小、结构简单等特点。
-按照微生物的分类,详细介绍细菌、真菌、病毒等微生物的主要特征。
-根据学生的认知水平和学习需求,适时调整教学进度和难度,确保教学内容符合学生的实际情况。
八年级生物神奇的微生物教案精选
![八年级生物神奇的微生物教案精选](https://img.taocdn.com/s3/m/9ad8eb7159fb770bf78a6529647d27284b7337ba.png)
八年级生物神奇的微生物教案精选一、教学内容本节课的教材章节为八年级生物《神奇的微生物》。
详细内容包括:微生物的定义、分类、生活习性,微生物在自然界中的作用,微生物与人类生活的关系等。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微生物的定义、分类和生活习性,提高学生的生物素养。
2. 培养学生热爱自然、探索科学的兴趣,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
3. 引导学生认识微生物在人类生活中的重要作用,树立正确的生态观念。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微生物的定义、分类、生活习性以及与人类生活的关系。
难点:微生物在自然界中的作用,以及微生物与人类生活的密切联系。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多媒体课件、微生物标本、显微镜等。
学具:笔记本、彩笔、剪刀、胶水等。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展示一段关于微生物在自然界中作用的短片,引导学生关注微生物。
2. 知识讲解:介绍微生物的定义、分类、生活习性,以及微生物在自然界中的作用。
3. 实例分析:分析微生物与人类生活的关系,如酵母菌在面包制作中的应用,乳酸菌在酸奶制作中的应用等。
4. 小组讨论:分组讨论微生物在自然界和人类生活中的作用,引导学生思考微生物的重要性。
5. 随堂练习:发放练习题,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
6. 课后拓展:布置作业,让学生进一步了解微生物的应用。
六、板书设计微生物:定义、分类、生活习性微生物在自然界中的作用微生物与人类生活的关系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列举生活中常见的微生物及其作用。
答案:举例:酵母菌(面包制作)、乳酸菌(酸奶制作)等。
答案:举例:分解有机物、循环养分等。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本节课通过短片、实例分析、小组讨论等形式,使学生了解了微生物的定义、分类、生活习性,以及微生物在自然界和人类生活中的重要作用。
课后,学生可通过查阅资料,进一步了解微生物的研究领域和应用前景,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
同时,教师应关注学生的学习反馈,针对性地进行教学调整,提高教学质量。
重点和难点解析一、教学内容本节课的教材章节为八年级生物《神奇的微生物》。
神奇的微生物教案-(含多款)
![神奇的微生物教案-(含多款)](https://img.taocdn.com/s3/m/c415caa00875f46527d3240c844769eae009a39c.png)
神奇的微生物教案一、教学目标1.让学生了解微生物的概念、特点及与人类生活的关系。
2.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动手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
3.增强学生对微生物的兴趣,激发他们探索科学奥秘的热情。
二、教学内容1.微生物的概念:微生物是一类个体微小、结构简单的生物,包括细菌、真菌、病毒等。
2.微生物的特点:体积小、繁殖速度快、适应能力强、分布广泛。
3.微生物与人类生活的关系:微生物在食品、药品、环保等领域具有重要作用,同时也可能引起疾病。
4.微生物的观察:通过显微镜观察微生物的形态和结构。
5.微生物的培养:学习如何培养微生物,观察其生长过程。
三、教学步骤1.导入新课:通过展示微生物的图片,引起学生的兴趣,提出问题:“你们知道这些微生物是什么吗?它们有什么特点?”2.讲解微生物的概念和特点:通过讲解,让学生了解微生物的定义、分类及其特点。
3.讲解微生物与人类生活的关系:通过讲解和实例,让学生了解微生物在各个领域的作用,以及可能引起的疾病。
4.观察微生物:分组进行显微镜观察,让学生亲自观察微生物的形态和结构。
5.培养微生物:分组进行实验,让学生学习如何培养微生物,观察其生长过程。
6.总结与拓展:总结本节课所学内容,提出问题:“你们还知道哪些微生物?它们有什么特点?”四、教学方法1.讲授法:讲解微生物的概念、特点及与人类生活的关系。
2.实验法:分组进行显微镜观察和微生物培养实验。
3.讨论法:引导学生探讨微生物的相关问题,激发他们的思考。
4.情境教学法:通过展示微生物图片、视频等,创设情境,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五、教学评价1.课堂表现: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提问和回答问题的情况。
2.实验报告:评估学生在实验过程中的操作技能、观察记录和实验报告的撰写能力。
3.课后作业:检查学生对微生物知识的掌握程度,以及能否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4.单元测试:检测学生对本节课所学内容的理解和运用能力。
六、教学资源1.教材:生物教科书。
神奇的微生物教学设计范文(通用10篇)
![神奇的微生物教学设计范文(通用10篇)](https://img.taocdn.com/s3/m/e438a1b1ed3a87c24028915f804d2b160b4e863b.png)
神奇的微生物教学设计神奇的微生物教学设计范文(通用10篇)作为一位不辞辛劳的人民教师,时常需要用到教学设计,教学设计是根据课程标准的要求和教学对象的特点,将教学诸要素有序安排,确定合适的教学方案的设想和计划。
写教学设计需要注意哪些格式呢?下面是小编整理的神奇的微生物教学设计范文,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神奇的微生物教学设计篇11教材分析“神奇的微生物”一节内容涉及了2个重要概念,即“地球上生活着各种各样的生物,可以根据特征将生物进行分类”以及“不同类群的生物各有其特征,在生物圈中具有不同的作用,保护生物多样性极为重要”。
本节内容是前面所学的生物分类内容的延续,对学生更好地学习生物分类及生物多样性有至关重要的作用。
同时,本节内容在社会生产实践中还具有不容忽视的重要地位。
在本节课中,笔者主要给学生介绍了神奇的微生物中细菌的相关内容。
教学时,笔者应采用图文并茂的方式将细菌的结构及特征阐述清楚,另外还要注意引导学生关注细菌与环境及人类的关系。
2学情分析微生物虽然个体微小,难以用肉眼观察到,但是学生在日常生活中经常遇到微生物相关的产品、视频等,对微生物有一定的了解,只是对微生物的种类、名称、结构等所知不多。
教学时,教师应注重联系生活实际,给学生逐步传递微生物的相关知识。
3教学目标3.1知识目标描述细菌的主要特征;举例说出细菌与人类生活的关系。
3.2能力目标能通过互联网收集整理有关细菌的信息资料,能进行生物学观察和探究。
3.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在探究学习中,具备合作意识和严谨求实的科学态度;形成关爱健康的情感;树立事物都是一分为二的辩证观点。
4教学重、难点4.1教学重点描述细菌的主要特征;举例说出细菌与人类生活的关系。
4.2教学难点描述细菌的主要特征及它们与人类生活的关系。
5教学过程5.1创设情境,引发思考教师展示“手”的图片,导入新课,引发学生思考:“我们的手干净吗?”利用“舒肤佳肥皂”广告视频小结答案:人们的手不干净,上面有很多看不见、摸不着,必须使用显微镜才能观察到的生物。
神奇的微生物教案设计
![神奇的微生物教案设计](https://img.taocdn.com/s3/m/ffaa1a30ae1ffc4ffe4733687e21af45b307febc.png)
神奇的微生物教案设计一、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 了解微生物的定义、分类和特点。
2. 掌握微生物在自然界中的作用及其与人类生活的关系。
3. 学会运用显微镜观察微生物。
过程与方法:1. 通过观察、实验等方法,培养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
2. 学会合作交流,提高团队协作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1. 培养学生对微生物的兴趣和好奇心。
2. 培养学生关爱环境、珍惜资源的意识。
二、教学内容:第一课时:微生物的世界1. 微生物的定义与分类2. 微生物的特点第二课时:微生物的作用1. 微生物在自然界中的作用2. 微生物与人类生活的关系第三课时:显微镜下的微生物1. 学会使用显微镜观察微生物2. 观察常见的微生物三、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1. 微生物的定义、分类和特点。
2. 微生物在自然界中的作用及其与人类生活的关系。
3. 显微镜的使用方法及观察微生物的技巧。
难点:1. 微生物的分类和特点。
2. 微生物在自然界中的作用及其与人类生活的关系。
四、教学方法:采用讲授法、演示法、实验法、讨论法等相结合的教学方法,引导学生主动探究、积极思考。
五、教学准备:1. 显微镜及显微镜片2. 微生物样本3. 教学PPT4. 实验材料及工具六、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展示微生物图片,引起学生兴趣,引导学生思考微生物的特点和作用。
2. 新课导入:介绍微生物的定义、分类和特点,引导学生了解微生物的基本知识。
3. 课堂讲解:讲解微生物在自然界中的作用及其与人类生活的关系,结合实际例子进行分析。
4. 实践操作:学生分组使用显微镜观察微生物样本,学会观察方法和技巧。
5. 课堂讨论:学生分享观察微生物的体会,讨论微生物的奇妙之处。
6. 总结: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总结,强调微生物的重要性和保护环境的意义。
七、课后作业:1. 复习课堂知识,整理微生物的定义、分类、特点及作用。
2. 思考微生物在生活中的应用,举例说明。
3. 完成课后练习题。
八、教学反思:1. 学生对微生物的基本概念和作用有了初步了解。
初中神奇的微生物教案
![初中神奇的微生物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9c163a1110661ed9ad51f365.png)
初中神奇的微生物教案【篇一:《神奇的微生物》教学设计】第三节神奇的微生物吴圩中学陈晓燕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 描述病毒和细菌的主要特征;● 描述真菌的主要特征;● 举例说出病毒、细菌以及真菌与人类生活的关系过程与方法培养学生观察、分析和自主探究的能力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对微生物有关知识的学习培养学生感悟生命关爱健康的情感。
教学重点:1描述病毒、细菌和真菌的主要特征;2描述病毒、细菌和真菌与人类生活的关系;教学难点:描述病毒、细菌和真菌的主要特征教学课时:2课时教学准备:教师准备相关图片、动画资料及多媒体课件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师:观看日本侵华细菌战影片《细菌战》讲述了抗战末期,日军生化部队抓捕大批中国人进行疯狂的“细菌活体实验”以独特的视角反映和揭秘了731部队许多鲜为人知的恶行,可谓中国版“生化危机”剧中很多细节都有着真实的历史依据,生化武器、活体实验、病毒攻击等众多历史谜团都将在剧中被一一揭秘,我们对于细菌有了初步的认识。
〔图片展示〕生:学生们议论纷纷,说着生活中遇到的一些关于细菌的问题。
甚至有一些学生还经历过脚气病,知道用什么药等等。
设计意图:图片展示让学生进入一定的情境,让它们有热爱国家的情怀同时关注自身健康的意识。
让他们自己去发现生活,认识世界,培养观察和分析能力。
二.新课新授,相互学习﹙一﹚细菌师:图片展示球菌,杆菌,螺旋菌以及细菌结构模式图生:相互讨论,交流,自己去探索细菌的世界师:让学生仔细观察,引导他们总结归纳出细菌的结构生1:1细菌具有细胞的一般结构,但没有成形的细胞核,只有核区,核质裸露,没有核膜包被。
生2:2细菌没有真正细胞核的,称为原核生物生3:3细菌一般结构:细胞膜细胞质细胞壁特殊结构:荚膜鞭毛---保护运动等等功能师:板书—1细菌的结构,同时评价学生总结,给予表扬生:学生们的热情很高,全员参与设计意图:新课标要求学生是课堂的主人,老师是引导者,试图让学生去观察,分析,探究,相互合作交流,取长补短,从而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激发学习的热情。
143《神奇的微生物》教案(2024)
![143《神奇的微生物》教案(2024)](https://img.taocdn.com/s3/m/3dbde42759fafab069dc5022aaea998fcc2240bd.png)
2024/1/27
21
创新性实验项目举例
环境微生物多样性研究
微生物代谢工程
利用高通量测序技术,分析不同环境样本 中的微生物群落组成及功能。
通过基因编辑技术,改造微生物代谢途径 ,生产高附加值化合物。
病原微生物快速检测技术开发
益生菌筛选与应用
研究基于免疫学、分子生物学等原理的病 原微生物快速检测方法。
人类的关系。
03
情感目标
培养学生对微生物的兴趣和好 奇心,树立科学的世界观。
5
教学方法与手段
讲授法
通过教师的系统讲解,使学生掌握微生 物的基本概念、分类等基础知识。
实验法
通过实验课程,使学生亲手操作,加深 对微生物形态结构和生理特性的理解。
2024/1/27
讨论法
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探讨微生物与 人类的关系等话题,提高学生的思维能 力和表达能力。
微生物在环境保护领域的应用前景广阔
随着环保意识的提高和技术的不断进步,微生物在环境保护领域的应 用将更加广泛和深入。
跨学科合作将推动微生物学研究取得更大突破
未来微生物学研究将更加注重跨学科合作,结合数学、物理、化学等 多学科知识,推动微生物学研究取得更大突破。
26
THANKS
2024/1/27
27
2024/1/27
工业生产
微生物在污水处理、生物燃料和生物塑 料的生产中发挥重要作用。
医药卫生
利用微生物生产抗生素、疫苗和诊断试 剂等,保障人类健康。
12
有害微生物及其防治
03
病原菌
食品腐败菌
工业污染菌
如细菌、病毒和真菌等,能引起人类和动 植物疾病,需要采取预防措施。
八年级生物上册《神奇的微生物》优秀教学案例
![八年级生物上册《神奇的微生物》优秀教学案例](https://img.taocdn.com/s3/m/969704b44bfe04a1b0717fd5360cba1aa9118c65.png)
在教学过程中,我注重引导学生进行反思与评价,帮助他们总结学习经验,提高自我认知。在每个知识点学习结束后,我都会组织学生进行自我评价和同伴评价,分析自己在学习过程中的优点和不足,互相借鉴、共同进步。此外,我还鼓励学生撰写学习心得,分享自己的感悟和体会,以此激发他们持续学习的兴趣。
四、教学内容与过程
(三)小组合作
小组合作是本章节教学的重要策略。我将学生分成若干小组,让他们在合作中共同探究、解决问题。在小组活动中,学生们互相交流、分享观点,提高了团队协作能力。例如,在进行微生物实验时,小组成员分工合作,共同完成实验操作和观察,最后汇总实验结果,进行讨论和分析。这样的合作方式,有助于学生更好地掌握微生物知识,提高实践能力。
八年级生物上册《神奇的微生物》优秀教学案例
一、案例背景
在八年级生物上册《神奇的微生物》这一章节中,学生们将探索一个微小而又充满神奇的世界。在教学过程中,我以微生物的特性、分类及其在生态系统中的作用为主线,紧密结合学生的生活实际,以提高他们的科学素养和环保意识为目标。通过设计一系列互动性强、富有启发性的教学活动,引导学生从身边的现象中发现微生物的奥秘,培养他们观察、思考、探究的能力。
在本案例中,我们以常见的发酵现象为切入点,让学生了解微生物在食品制作、医药等方面的广泛应用。同时,通过介绍微生物在自然界中的重要作用,如分解有机物、维持生态平衡等,使学生认识到保护生态环境、珍爱微生物资源的重要性。此外,本案例还注重培养学生对微生物的科学态度,使他们能够理性看待微生物,既看到微生物的益处,也认识到其可能带来的危害,从而增强自我保护意识。
3.如何保护微生物资源,实现可持续发展。
学生们在讨论过程中,积极发表自己的观点,互相借鉴,形成共识。我巡回指导,解答学生的疑问,引导他们深入思考。
神奇的微生物教案
![神奇的微生物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f33260a3951ea76e58fafab069dc5022abea4677.png)
神奇的微生物教案一、教学目标1、让学生了解微生物的定义、种类和基本特征。
2、使学生认识微生物在生活中的作用和影响,包括有益和有害的方面。
3、培养学生观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激发学生对生物学的兴趣。
二、教学重难点1、重点(1)微生物的定义、种类和基本特征。
(2)微生物在生活中的有益和有害作用。
2、难点(1)如何引导学生理解微生物的微观世界和其复杂的生命活动。
(2)帮助学生区分微生物的有益和有害作用,并培养正确的看待方式。
三、教学方法1、讲授法:讲解微生物的基本概念和知识。
2、讨论法:组织学生讨论微生物在生活中的实例。
3、实验法:通过简单的实验观察微生物的生长和活动。
四、教学过程1、课程导入(5 分钟)通过展示一些与微生物相关的图片,如发霉的面包、酸奶中的乳酸菌、病毒的结构等,引起学生的兴趣,提问学生对这些现象的看法和疑问,从而引出本节课的主题——神奇的微生物。
2、知识讲解(20 分钟)(1)微生物的定义:微生物是指肉眼难以看清,需要借助显微镜才能观察到的微小生物。
包括细菌、真菌、病毒、原生动物和某些藻类等。
(2)微生物的种类:细菌:形态多样,有球状、杆状、螺旋状等。
举例说明一些常见的细菌,如大肠杆菌、乳酸菌等。
真菌:包括酵母菌、霉菌和大型真菌(如蘑菇)。
讲解真菌的结构和繁殖方式。
病毒:没有细胞结构,由核酸和蛋白质外壳组成。
介绍一些常见的病毒,如流感病毒、新冠病毒等。
原生动物:单细胞生物,如草履虫。
藻类:一些简单的藻类也是微生物,如蓝藻。
(3)微生物的基本特征:体积小、面积大。
吸收多、转化快。
生长旺、繁殖快。
适应强、易变异。
3、小组讨论(15 分钟)将学生分成小组,讨论以下问题:(1)在日常生活中,你能想到哪些微生物的有益作用和有害作用?(2)如何预防微生物引起的疾病?每个小组推选一名代表进行发言,教师进行总结和补充。
4、实验观察(15 分钟)准备一些简单的实验材料,如培养皿、面包、霉菌孢子等,让学生亲自操作观察霉菌的生长过程。
神奇的微生物(第一课时)教学设计
![神奇的微生物(第一课时)教学设计](https://img.taocdn.com/s3/m/7c9b6e5826d3240c844769eae009581b6ad9bd7d.png)
课题14.3神奇的微生物(第1课时)教学目标1.描述病毒的主要特征2.描述细菌的主要特征3.举例说出病毒、细菌与人类的关系重点 1.描述病毒的主要特征 2.描述细菌的主要特征难点 1.描述病毒的主要特征 2.描述细菌的主要特征教学过程(导入、教授新课、小结、练习、作业)【导入新课】印度尼西亚的一位耳神经治疗大师,始终不相信新冠病毒的存在,因此他一直都不肯带上口罩,就更不用说什么遵守社交隔离之类的防疫准则了。
为了向世人证明自己的这一观点,他叫上好友一起去了当地的医院探望新冠病人,甚至还用手向自己的脸扇动空气。
当然,结果是,这位“作死”的治疗大师,死于新冠肺炎。
为什么他不相信新冠病毒的存在?(个体微小,肉眼不可见)但他患上了新冠肺炎,说明确实存在一类肉眼不可见的病原体,引起了人患病。
这就是我们今天要学习的——微生物。
【新课教学】一、病毒教师:首先我们就来认识引起新冠肺炎的病原体——新冠病毒。
带着问题,观看视频:1.病毒的组成结构包括哪些?2.病毒的营养方式是什么?3.病毒的种类有哪些?4.病毒如何繁殖后代?学生回答,教师进行总结出示:病毒的组成结构讲述:病毒结构简单,无细胞结构,由蛋自质外壳和内部遗传物质构成。
(个体十分微小,只能用电子显微镜才能观察到病毒)提问:病毒既然没有细胞结构,那么它怎么生活呢?能独立生活吗?(不能. 必须寄生在其他生物细胞内,离开寄主不久就会死亡) 讲述:按照寄主的不同,病毒可分为植物病毒、动物病毒、细菌病毒(噬菌体)病毒产生后代的方法:在宿主细胞内进行蛋白质合成与复制,宿主细胞裂解时,新病毒释放出来。
(自我复制)病毒与人类的关系:有利:研制疫苗,生物杀虫剂有弊:引起人类、动植物患病(烟草花叶病,艾滋病等)二、细菌让学生带着以下问题,自学课本第27-28页内容。
1.细菌的基本结构包括哪些?2.细菌的营养方式是怎样的?3.细菌的种类有哪些?4.细菌的生殖方式是怎样的?出示:细菌结构示意图提问:1.细菌有没有细胞结构?(有)2.与其他细胞相比缺少什么基本结构?(细胞核)3 .有些细菌细胞会多出某些结构是什么?功能是什么? (荚膜起保护作用,鞭毛有助干运动)4.细菌没有叶绿体,那它们的营养方式是什么?(异养)教师讲述:细菌没有叶绿体,不能自己制造有机物,必须利用现成的有机物。
《神奇的微生物》名师教案
![《神奇的微生物》名师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31747b55bfd5b9f3f90f76c66137ee06eff94e92.png)
《神奇的微生物》名师教案一、教学内容本节课的教学内容选自小学科学教材《神奇的微生物》。
微生物是自然界中的一种微小生物,包括细菌、真菌、病毒等。
本节课主要讲述微生物的基本特征、生活习性和对人类生活的影响。
通过学习,使学生了解微生物的多样性,培养学生对微生物的兴趣和好奇心。
二、教学目标1. 了解微生物的基本特征,知道微生物的分类。
2. 培养学生观察、思考、探究的能力,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
3. 培养学生热爱自然、关注生态环境的观念。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微生物的基本特征,微生物的分类。
难点:微生物在自然界中的作用,微生物与人类生活的关系。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PPT、显微镜、显微镜片、实物模型等。
学具:笔记本、彩笔、观察表格等。
五、教学过程1. 情景引入(5分钟)通过播放微生物科普视频,引导学生关注微生物,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探究微生物的基本特征(10分钟)学生分组观察显微镜下的微生物样本,记录微生物的形态特征。
教师引导学生思考微生物的基本特征,如细胞结构、生长环境等。
3. 学习微生物的分类(10分钟)教师讲解微生物的分类,包括细菌、真菌、病毒等。
学生通过观察实物模型,了解不同微生物的特点。
4. 微生物在自然界中的作用(10分钟)教师引导学生思考微生物在自然界中的作用,如分解有机物、循环养分等。
学生通过实例了解微生物在自然界中的重要性。
5. 微生物与人类生活的关系(5分钟)教师讲解微生物与人类生活的关系,如食品发酵、疾病感染等。
学生结合生活实际,了解微生物对人类的影响。
6. 随堂练习(5分钟)7. 课堂小结(5分钟)六、板书设计微生物的基本特征细胞结构简单生长环境多样繁殖速度快微生物的分类细菌真菌病毒微生物在自然界中的作用分解有机物循环养分微生物与人类生活的关系食品发酵疾病感染七、作业设计1. 绘制微生物的结构示意图。
2. 举例说明微生物在自然界中的作用。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本节课通过观察微生物样本,使学生了解微生物的基本特征和分类。
《神奇的微生物》参考教案
![《神奇的微生物》参考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85a8499ce43a580216fc700abb68a98271feac82.png)
《神奇的微生物》参考教案第三节神奇的微生物一、教学目标1.描述病毒和细菌的主要特征。
2.描述真菌的主要特征。
3.举例说出病毒、细菌、真菌与人类生活的关系。
二、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1.描述病毒、细菌、真菌的主要特征。
2.举例说出病毒、细菌、真菌与人类生活的关系。
教学难点1.描述病毒、细菌、真菌的主要特征及它们与人类生活的关系。
2.小组讨论合作学习活动的组织秩序。
三、教学方法:讲述、多媒体演示、讨论四、学时安排1学时五、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师:很早以前人们认为世界上只有植物和动物这两类生物。
直到电子显微镜的发现,使人们看清了病毒等微生物的“庐山真面目”,从此神奇的微生物世界进入了人类的视野。
生命科学是21世纪最前沿的学科,微生物又是生命科学重要组成部分之一。
这里有许多你想探索的奥秘,今天让我们一起漫步在微生物辽阔神奇的世界里,揭开微生物神秘的面纱。
同学们想知道关于微生物的哪些知识呢?生:争先恐后说出自己对微生物感兴趣的问题。
设计思想:富有激励、启发性的语言,很容易激起学生对生命科学的兴趣。
我首先让学生说出自己对微生物感兴趣的话题,然后归纳大家的问题,让学生围绕问题来学习,更加激发起他们的参与热情,创设了愉快、活泼的课堂氛围。
二、新课教学(一)病毒和细菌师:微生物王国的成员很多,我们先认识第一位成员——病毒。
同学们知道有哪些病毒?学生活动一:合作学习:小组成员共同努力,写出自己所知道的病毒,比比看哪个小组写的最多、最准确,评为优胜组。
(流感病毒、SARS病毒、艾滋病病毒等等)师:随时点拨、师生互动,展示优胜组的学习成果,点评并表示祝贺!设计构想:小组合作讨论,发挥集体智慧来解决问题,民主、和谐的课堂氛围,可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与主动性,激发学生的参与热情和竞争意识。
这是他们将来能融入社会的良好心理品质。
师:同学们,这些病毒有哪些特征呢?请观看视频课件《病毒》。
请大家边观看边思考:病毒的形态、结构、生命活动特点各是怎样的?学生活动二:交流表达:根据课文,结合视频总结老师提出的问题:1.病毒个体微小,只有在电子显微镜下才能看到。
苏教版 神奇的微生物导学案
![苏教版 神奇的微生物导学案](https://img.taocdn.com/s3/m/ded43874443610661ed9ad51f01dc281e43a5601.png)
苏教版神奇的微生物导学案一、学习目标1、了解微生物的定义、种类和主要特点。
2、认识细菌、真菌和病毒的形态结构、生活方式及与人类的关系。
3、理解微生物在生态系统中的作用。
4、培养观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增强对生物世界的好奇心和探索欲。
二、学习重难点1、重点(1)微生物的主要种类及其特点。
(2)细菌、真菌和病毒的结构与功能。
(3)微生物与人类的关系。
2、难点(1)理解微生物在生态系统中的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中的作用。
(2)区分有益微生物和有害微生物,并正确看待它们与人类的关系。
三、知识梳理(一)微生物的定义和种类1、微生物是指个体微小、结构简单的生物。
它们通常需要借助显微镜才能看清。
2、微生物的主要种类包括细菌、真菌、病毒、原生生物等。
(二)细菌1、形态结构(1)细菌的形态多样,主要有球形、杆形和螺旋形。
(2)细菌细胞具有细胞壁、细胞膜、细胞质等基本结构,但没有成形的细胞核,属于原核生物。
2、生活方式(1)多数细菌依靠现成的有机物生活,属于异养生物。
(2)有的细菌能自己制造有机物,如蓝细菌,属于自养生物。
3、繁殖方式细菌主要通过分裂的方式繁殖后代,速度很快。
(三)真菌1、形态结构(1)真菌有单细胞的(如酵母菌),也有多细胞的(如霉菌、蘑菇等)。
(2)真菌细胞具有细胞核、细胞膜、细胞质和细胞壁等结构,属于真核生物。
2、生活方式(1)大多数真菌是腐生生活,分解有机物获取营养。
(2)有些真菌是寄生生活,会引起动植物和人类的疾病。
3、繁殖方式真菌主要通过孢子繁殖后代。
(四)病毒1、形态结构病毒非常微小,结构简单,由蛋白质外壳和内部的遗传物质组成,没有细胞结构。
2、生活方式病毒不能独立生活,必须寄生在其他生物的活细胞内。
3、繁殖方式病毒在寄主细胞内,依靠寄主细胞的物质进行自我复制来繁殖后代。
(五)微生物在生态系统中的作用1、作为分解者,参与物质循环微生物能将动植物遗体、排泄物中的有机物分解成无机物,归还到环境中,供生产者重新利用,促进了物质的循环。
教学设计神奇的微生物
![教学设计神奇的微生物](https://img.taocdn.com/s3/m/8cfa7026a7c30c22590102020740be1e640ecc5c.png)
教学设计神奇的微生物第一篇:教学设计神奇的微生物第三节神奇的微生物设计思路新课程倡导“以人为本”、“以培养学生的生物学素养为根本”,使学生能更好地适应社会、适应生活。
因此,教师授课时要变决策者为参与者,提高学生的质疑和批判性思维能力,以及用理论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最终实现全面提高学生生物学素养为目的。
教学分析教材分析:本节课是苏教版生物第5单元第14章第3节的内容。
本节课知识目标主要有两个:1描述病毒和细菌的主要特征。
2 举例说明病毒、细菌与人类生活的关系。
微生物的结构特征是本节的重点,学情分析:八年级上学期的学生已经基本建立了系统的生物知识体系。
对生活中的一些常见疾病也有所了解,具备一定的自学能力,也具有一定的生活基本常识,所以本节内容以学生为主体的学,教师引导为主的教。
教学条件分析:我校每个教室都配有多媒体教学设备,展台,投影屏幕等,所以有利于充分展示学生的探究结果。
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1.描述病毒和细菌的主要特征;2.描述真菌的主要特征;3.举例说出病毒、细菌以及真菌与人类生活的关系过程与方法培养学生观察、分析和自主探究的能力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对微生物有关知识的学习培养学生感悟生命关爱健康的情感。
教学重点:1描述病毒、细菌和真菌的主要特征; 2描述病毒、细菌和真菌与人类生活的关系;教学难点:描述病毒、细菌和真菌的主要特征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教学过程:一.复习通过教师提问,学生回答复习上节课内容二.新课新授,相互学习﹙一﹚细菌师:图片展示球菌,杆菌,螺旋菌以及细菌结构模式图生:相互讨论,交流,自己去探索细菌的世界师:让学生仔细观察,引导他们总结归纳出细菌的结构生1:细菌具有细胞的一般结构,但没有成形的细胞核,只有核区,核质裸露,没有核膜包被。
生2:细菌没有真正细胞核的,称为原核生物生3:细菌一般结构:细胞膜细胞质细胞壁特殊结构:荚膜鞭毛---保护运动等等功能师:板书—1细菌的结构,同时评价学生总结,给予表扬生:学生们的热情很高,全员参与设计意图:新课标要求学生是课堂的主人,老师是引导者,试图让学生去观察,分析,探究,相互合作交流,取长补短,从而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激发学习的热情。
神奇的微生物教学设计苏教版
![神奇的微生物教学设计苏教版](https://img.taocdn.com/s3/m/ab3dbe504531b90d6c85ec3a87c24028915f8539.png)
神奇的微生物教学设计(苏教版) 教学设计:神奇的微生物一、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了解微生物的基本概念和分类,学习微生物在自然界中的重要地位和作用,探究微生物的生命活动和繁殖特点。
2.能力目标:通过对微生物的观察和实验操作,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实验能力和思维能力。
3.情感目标:通过学习微生物的神奇之处,激发学生对自然科学的热爱和探究欲望,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和环保意识。
二、教学内容与学情分析本节课教学内容主要围绕微生物的基本概念、分类、生命活动特点等方面展开。
通过观察和实验操作,探究微生物在自然界中的作用和意义。
学情方面,学生已经具有一定的生物学基础知识,但对于微生物这一领域还比较陌生。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应注重引导学生进行思考和探究,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相关知识。
三、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通过展示一些关于微生物的图片和视频资料,引导学生进入微生物的世界。
并提出问题:“什么是微生物?”、“微生物有哪些种类?”等,引发学生的思考和好奇心。
2.学习新课(1)微生物的基本概念和分类通过讲解和展示微生物的分类、特点等基本概念,让学生了解微生物的多样性,包括细菌、病毒、原生动物等主要类群。
同时,引导学生思考微生物在自然界的地位和作用,为后续学习打下基础。
(2)微生物的生命活动特点通过实验和观察,让学生了解微生物的生长繁殖特点以及它们与环境之间的关系。
例如,通过让学生们亲手操作细菌培养实验,观察不同细菌在不同条件下的生长情况,理解细菌的生命活动特点。
此外,还可以通过展示一些关于病毒、原生动物的图片和视频资料,帮助学生更好地了解这些微生物的生命活动特点。
(3)微生物在自然界中的作用和意义在这一部分中,我们将通过讲解和展示微生物在自然界中的重要作用,例如在生态系统中扮演分解者的角色、参与营养物质的循环等。
并通过实验探究的方式,让学生了解微生物在环境治理、污水处理等领域的应用,进一步理解微生物的重要意义。
3.小结与作业通过引导学生回顾本节课所学内容,再次强调微生物的基本概念、分类、生命活动特点以及它们在自然界中的作用和意义。
苏教版八年级神奇的微生物教案5篇
![苏教版八年级神奇的微生物教案5篇](https://img.taocdn.com/s3/m/661172e33086bceb19e8b8f67c1cfad6185fe95b.png)
苏教版八年级神奇的微生物教案5篇在教学中,认真备课,认真阅读教科参考书,结合自己的教学经验与学生的学习情况,认真编写好教案制定好教学计划。
在传授学生知识的同时,关心爱护学生,特别是差生,课堂密切注意他们,教育他们求学勿半途而废。
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5篇苏教版八年级神奇的微生物教案内容,感谢大家阅读,希望能对大家有所帮助!苏教版八年级神奇的微生物教案1消化和吸收一、教学目标1.描述人体消化系统的组成。
2.概述食物的消化过程和营养物质的吸收过程。
3.运用实验法探究馒头在口腔中的变化,并得出合理的结论。
4.尝试解读营养物质在消化道内被吸收的曲线图。
5.分析小肠的结构与功能的关系,说出小肠的结构与吸收功能相适应的特点。
二、教学重点1.探究馒头在口腔中的变化,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
2.分析小肠的结构与功能相适应的特点。
3.探究馒头在口腔中的变化,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
三、教学准备1.教师制作多媒体课件、挂图。
2.相关的实验准备。
3.制作小肠壁结构折叠模型。
4.课时分配 2课时四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导人新课回忆上节课所学的内容,引导学生思考并回答老师提出的问题。
设问引起学生疑惑,激发学习欲望。
(二、食物在消化系统中的变化1.消化系统的组成1.1观看画面、回答问题。
通过思考并结合自己的体验,回答口腔内与消化有关的结构及其主要作用。
演示消化系统组成的课件、提问让学生体会进食时牙齿、舌、的作用。
(三、探究馒头在口腔中的变化2.1细嚼馒头,说说自己尝出了什么味道思考为什么会尝出甜味让学生咀嚼馒头,然后通过引导学生进行探究。
2.2提出问题根据提示,制定自己的探究计划。
交流探究计划,实施探究计划。
媒体演示课本P30 探究”的提示及参考方案。
2.3制定并实施计划2.4小组交流探究过程、结果和结论并进行分析。
教师巡回指导、答疑。
提出改进意见。
2.5表达交流、2.6得出结论全班交流观察到的现象,分析其原因和得出的结论。
鼓励、肯定学生的回答并作补充。
神奇的微生物教案设计
![神奇的微生物教案设计](https://img.taocdn.com/s3/m/4a12a7dc85868762caaedd3383c4bb4cf7ecb791.png)
神奇的微生物教案设计第一章:微生物概述1.1 微生物的定义与分类1.2 微生物的特点与作用1.3 微生物与人类生活的关系第二章:微生物的生存环境2.1 微生物的生态环境2.2 微生物的生存条件2.3 微生物的繁殖方式第三章:微生物的观察与研究3.1 微生物的观察方法3.2 微生物的培养技术3.3 微生物的分离与鉴定第四章:微生物在自然界中的作用4.1 微生物在土壤中的作用4.2 微生物在水体中的作用4.3 微生物在碳循环中的作用第五章:微生物与应用5.1 微生物在食品工业中的应用5.2 微生物在医药领域的应用5.3 微生物在环境保护中的应用第六章:微生物与疾病6.1 微生物与人类疾病的关联6.2 病原微生物的感染与传播6.3 微生物疫苗与免疫第七章:微生物与农业7.1 微生物在植物生长中的作用7.2 微生物肥料的应用7.3 微生物在植物病害防治中的作用第八章:微生物与工业8.1 微生物在发酵工业中的应用8.2 微生物在生物工程中的应用8.3 微生物在能源开发中的应用第九章:微生物与科研9.1 微生物在生物科技领域的应用9.2 微生物在生物制药中的应用9.3 微生物在未来科研的发展趋势第十章:微生物与日常生活10.1 微生物在日常食品中的应用10.2 微生物在日用品中的应用10.3 微生物与人类健康的关系第六章:微生物与疾病6.1 微生物与人类疾病的关联:本章将探讨微生物如何引起疾病,包括细菌、病毒、真菌等微生物的感染机制,以及它们如何影响人体的免疫系统。
6.2 病原微生物的感染与传播:学生将通过案例学习微生物如何通过空气、食物、水等途径传播,以及如何采取预防措施减少感染风险。
6.3 微生物疫苗与免疫:本节将介绍疫苗的工作原理,微生物如何被用作疫苗的制造,以及疫苗如何帮助人体建立免疫防御。
第七章:微生物与农业7.1 微生物在植物生长中的作用:本节将讨论微生物如何帮助植物吸收营养,促进植物生长,以及微生物在土壤健康中的重要性。
14.3神奇的微生物教学设计-2023-2024学年人教版生物苏教版生物八年级上册
![14.3神奇的微生物教学设计-2023-2024学年人教版生物苏教版生物八年级上册](https://img.taocdn.com/s3/m/7efeb6a4aff8941ea76e58fafab069dc51224704.png)
教师活动:
- 布置作业:根据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布置适量的课后作业,巩固学习效果。
- 提供拓展资源:提供与微生物相关的拓展资源(如书籍、网站、视频等),供学生进一步学习。
- 反馈作业情况:及时批改作业,给予学生反馈和指导。
学生活动:
- 完成作业:认真完成老师布置的课后作业,巩固学习效果。
难点分析:微生物在人类生活中的作用多样、广泛,学生对其应用领域和作用机理的理解存在一定的困难,需要通过具体的实例、实验等教学手段,让学生亲身感受微生物与人类生活的密切关系。
(4)微生物的观察和培养:学习微生物的观察方法,了解微生物的培养技术和过程。
难点分析:微生物的观察和培养需要专业的实验技术和设备,学生不易掌握,需要教师进行详细的讲解和示范,同时提供充足的实验材料和设备,让学生亲自动手操作,提高其实验技能。
- 微生物在自然界中的作用:通过观察和实验,了解微生物在土壤形成和氮循环中的作用,以及它们对生态系统的贡献。
- 微生物与人类生活的关系:通过阅读教材和在线资源,了解微生物在食品制作、药物研发和环境保护中的应用,以及它们对人类健康和生活质量的影响。
- 微生物的观察和培养:通过实验和在线资源,学习显微镜的使用方法和微生物的培养技术,并亲自动手进行微生物的观察和培养。
四、教学资源准备
1. 教材:确保每位学生都有本节课所需的教材或学习资料,包括人教版生物苏教版八年级上册第14章第3节“神奇的微生物”相关内容。
2. 辅助材料:准备与教学内容相关的图片、图表、视频等多媒体资源,包括微生物的分类和特点、微生物在自然界中的作用、微生物与人类生活的关系等。
3. 实验器材:如果涉及实验,确保实验器材的完整性和安全性,包括显微镜、染色剂、培养基、无菌操作工具、试管、烧杯等。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神奇的微生物
学习目标
1、 认识病毒、细菌和真菌的主要特征。
2、 能归纳出它们三者的区别。
3、 举例说出它们三者分别与人类生活的联系。
一 病毒和细菌
1、形态
(1)病毒用______可以看见,细菌用_________可以看见。
(2)根据细菌的不同形态,可以把它们分为_____、_____、_____三种类型。
2、结构:自学课本P46填图
(1) 由图可以看出:病毒由_________和__________构成。
(2) 细菌由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构成,有的细菌还有
__________和________,分别具有_________和__________作用。
(3) 对比:病毒有没有细胞结构?_____,细菌有没有细胞结构?________。
(4) 病毒的营养方式_________,大多数细菌的营养方式____________。
3、繁殖方式
(1) 病毒的繁殖方式是________。
(2)细菌的繁殖方式是________生殖。
1个细菌分裂一次得到2个细菌,
【问:在没洗手的情况下,2小时后你的手上有多少细菌? _____________。
这对你做好个人卫生有什么启示?____________。
4、 与人类的关系
【小组讨论】结合课本P48图,说说细菌对整个地球有什么贡献?想象一下,如果没有细菌会怎么样?
【比赛】:分组说出对人有利和有害的病毒细菌,看看哪个组说的多。
二 真菌
1、 常见的真菌有哪些?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 它们的共同细胞结构是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
3、【师生共同探究】
(1) 霉菌生长的环境条件。
(2) 真菌的营养方式:____________。
(3) 真菌的繁殖方式是______和_______。
4、【说一说】真菌和我们的生活有哪些联系?
练一练
1、 观察病毒用的仪器用___________,观察细菌的仪器用___________。
2、 不是细菌的基本结构的是( )
A 细胞壁
B 细胞膜
C 细胞质
D 鞭毛
3、下列真菌中属于单细胞的是( )
A 酵母菌
B 青霉
C 木耳
D 蘑菇
4、大多数细菌和真菌都不能自己制造有机物,是因为没有( )
A 细胞壁
B 细胞膜
C 细胞质
D 叶绿体
5、(拔高题)区分细菌和真菌的重要依据是( )
A 是否为单细胞
B 是否有遗传物质
C 是否有成形的细胞核
D 是否有叶绿体
记一记
1、 病毒一般由蛋白质外壳和核酸构成,必须寄生在其他生物的细胞里。
2、 细菌一般由细胞壁、细胞膜、细胞质和核物质等组成。
3、 真菌的细胞由细胞壁、细胞膜、细胞质和细胞核等组成,一般寄生或腐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