兴安灵渠简介

合集下载

灵渠

灵渠

灵渠,又名澪渠、零渠、秦凿渠、明清时期称陡河。

民国年间,又称为湘桂运河。

它位于广西壮族自治区兴安县境内。

由于它沟通了湘江和漓江,从而连接了长江和珠江两大水系,自秦代至民国两千余年来,成了岭南和中原唯一交通孔道。

灵渠开凿于哪一年,历史没有记载,人们只能按史实推断。

据史料,秦始皇于二十六年(公元前221年)最后灭齐统一六国,分天下为三十六郡。

在此之前,不可能开凿灵渠。

统一六国后,才向岭南遗发50万大军。

就算秦军作了充分准备,发兵时间,也不致早于秦始皇二十七年(公元前220年)。

据刘安《淮南子•人间训》记载,秦始皇“又利越之犀角:象齿、翡翠、珠玑,乃使尉睢发卒五十万为五军:一军塞坛城之岭;一军守九嶷之塞;一军处番禺之都;一军守南野之界;一军结余干之水,三年不解甲弛弩,使监禄无以持饷。

又以卒凿渠而通粮道,以与越人战,杀西呕君译吁宋,而越人皆人丛薄中与禽兽处,莫肯为秦虏”在这里,刘安已记述得很清楚,五十万秦军分为五路,分别指向五夷山、大瘦岭、骑田岭、都庞岭、越城岭的五处山口,向现在的福建、广东、广西进军。

但向广西、广东进军的秦军并不顺利,迂到了越人的顽强抵抗。

迫使秦军“三年不解甲弛弩”,粮饷也没法供应,因而才“又以卒凿渠而通粮道”。

我们认为秦始皇於二十七年向岭南发兵,打了三年以后再决定凿灵渠,那开始凿渠的时间应在秦始皇二十九年以后(公元前218年)。

至三十三年(公元前214年)凿成通航,灵渠的开挖将近用了四年时间。

以秦朝庞大的兵力,用四年的时间,开凿灵渠,基本上可以成功。

因此,我们认为灵渠的开凿时间,应为始皇二十九年至三十三年(前218一前214年)。

秦始皇为什么要开挖灵渠?上面的史料已经说得很清楚。

就是为了给士卒运送粮饷。

灵渠未开凿之前,秦军的粮饷靠人力肩挑背运,就算用车载,岭南山高水险,道路崎岖,一车又能运多少?加上运送人员在长途搬运中自己的消耗,能运到前线的粮食就更少。

在当地筹粮嘛,当时岭南地区人烟稀少,耕作靠刀耕火种,产量很低,而且越人皆逃人深山老林中,与禽兽为伍,秦军到那里去找粮?没有粮食,又那敢轻敌深入?战争只有旷日持久了。

灵渠

灵渠

大天平、小天平
接铧嘴下游是拦截海洋河的拦河坝,大天平即拦河坝的右部,小天平为拦河坝的左部,大天平与小天平衔接 成人字形(夹角108度),因二者原属湘江故道,稍有崩坏,则无滴水入渠。小天平左端设有南陡,即引水入南 渠的进水口;大天平右端设有北陡,即引水入北渠的进水口。据1985年12月~1986年1月广西壮族自治区桂林水 利电力设计院和水电建筑工程处对灵渠大小天平勘测,大天平坝顶长344米,宽12.9~25.2米,砌石体最大高度 2.24米,上游溢流面高程213.7米,河床底高程213.5米。下游鼻坎高程212.3米,河床冲刷坑底高程210.9米。 小天平坝顶长130米,宽24.3米,砌石体最大高度2.24米,上游溢流面高程213.3米,河床底高程212.8米,下游 鼻坎高程212米,河床冲刷坑高程210.8米。大小天平均为面流式拦河堰,轴线间之夹角108度,与河床方向的夹 角大天平57度,小天平51度。坝体外部为浆砌条石及鱼鳞石护面,上游条石砌成台阶状,从4号和7号的钻孔获得 资料,两孔间距1米,4号孔布于大天平前缘0.5米,浆砌条石2.24米高,其下为混粘土砂卵石,7号孔布在河床, 距天平前缘线0.5米,孔深0~2.8米为砂卵石层,2.8~3.03米为石灰岩条石。上游条石顶面用石榫连接形成整体, 天平中部块石近于直立砌筑,称之为鱼鳞石,厚度0.7~1.3米。鱼鳞石下伏的沙卵石,上部为人工混粘土的砂卵 石坝体,下部为原生沉积砂卵石。上下两部分很难分清。条石及鱼鳞石之间的胶结物,一部分为沙粘土及石灰, 已风化松散;另一部分是掺有桐油的乳白及粉红色之胶结物,结构致密,抗风化力强,特别坚硬。
广义的秦堤,是指从南陡口至大湾陡止,全长为3.25公里。从接龙桥至大湾陡一段,秦堤两边都用条石砌筑, 宽为2米,高为1.5米。现保存完好。

灵渠

灵渠
劣政碑
中国歌功颂德的碑很多,留下千古骂名的碑却很少,整个中国仅有两块,一块在杭州骂恶人秦桧,还有一块便在灵渠,骂谁?请看:"浮加赋税,冒功累民,兴安知事吕德慎之纪念碑"。是兴安全县老百姓在民国五年时为当时的贪官县令吕德慎所立,让这位贪婪的县令遗臭万年,警示后人作人要堂堂正正,当官要清清白白。
兴安位于桂林的东北方,令无数人神往的漓江就发源于兴安县西北部的猫儿山。漓江就是由这片土地向南流淌,流向桂林,流向阳朔,流出了数百里如画如诗的青山碧水,滋养出一片流光溢彩的繁华。很多人并不知道,那名扬天下的漓江中,就有通过灵渠注入的碧水清流。与桂林山水胜境的繁华、热闹相比,古老的灵渠确实就显得有些沉寂、落寞,很有点风光不再的味道。
南渠、北渠是灵渠主体工程,总长34公里(包括始安水-灵河段)陡门为提高水位、束水通舟的设施,船闸,主要建于河道较浅水流较急的地方。明、清两代仍有陡门30多处。秦堤由小天平石堤终点至兴安县城上水门东岸,长2公里。灵渠的修建,联结了长江和珠江两大水系,对岭南的经济和文化发展有过很大促进作用。湘、桂间铁路和公路建成後,灵渠已被改造为以灌溉为主的渠道。
[编辑本段]重要意义
大坝之所以成为历史上最古老最有科技含量的大型
灵渠阻水溢洪滚水坝,关键在“水浸松木千年在”。秦人将松木纵横交错排叉式的夯实插放在坝底,其四围再铺以用铸铁件铆住的巨型条石,形成整体。2000多年来任凭洪水冲刷,大坝巍然屹立。内中奥秘,直至上个世纪八十年代维修大坝时才发现。灵渠一些地段滩陡、流急、水浅,航行困难。为解决这个问题,古人在水流较急或渠水较浅的地方,设立了陡门,把渠道划分成若干段,装上闸门,打开两段之间的闸门,两段的水位就能升、降到同一水平,便于船只航行。灵渠最多时有陡门36座,因此又有“陡河”之称。1986年11月,世界大坝委员会的专家到灵渠考察,称赞“灵渠是世界古代水利建筑的明珠,陡门是世界船闸之父。”

世界古代水利建筑明珠灵渠

世界古代水利建筑明珠灵渠

世界古代水利建筑明珠灵渠灵渠,古称秦凿渠、零渠、陡河、兴安运河、湘桂运河,是古代中国劳动人民创造的一项伟大工程。

位于广西壮族自治区兴安县境内,于公元前214年凿成通航。

灵渠流向由东向西,将兴安县东面的海洋河(湘江源头,流向由南向北)和兴安县西面的大溶江(漓江源头,流向由北向南)相连,是世界上最古老的运河之一,有着“世界古代水利建筑明珠”的美誉。

灵渠水系由北南两渠组成。

北渠俗称湘江新道,全由人工开凿而成,大致与湘江故道略成平行,渠槽在田畴间,其水位高过湘江故道,湘江水在分水塘经铧嘴分流和大小天坪坝引流后,约7分水流入北渠,在高塘村与湘江故道相会,全长3.25公里,最大引流量为12立方米每秒。

南渠自南陡口起,过严关,流至溶江镇老街的灵河口入漓江,全长约33.15公里,南渠引湘江水约3分,最大引流量为6立方米每秒。

灵渠自越城峤至溶江镇的灵河口一段约29公里,主要的自然河流有4条。

一为越城峤以南的始安水,源出越城峤与点灯山之间的山谷,流程2.5公里至铁炉陡附近汇入灵渠;一为源出台板石之石龙江(又称清水河),北流10公里后再折向西流至灵山庙入灵渠;一为源出唐公背山之马尿河,北流13公里折西至严关零西村入灵渠;一为源出三青岩,经梅村垌至乐施堂,再西至青石陡入灵渠,长15公里。

南渠自南陡口往北经兴安县城、大湾陡、折向西北穿越越城峤至铁路村会始安水,长4公里,全为人工开凿的航道,宽8~15米,水深1~1.8米,河床全为泥沙结构;始安水入口以下向西流至灵山庙,石龙江与灵渠汇口处,河长6.15公里,系将灵渠支流始安水小溪扩宽加深,挖成弯曲航道,宽8~15米,河床多为泥沙结构,水深0.4~1.3米;自灵山庙以下续向西流经严关乡至溶江镇老水街灵河口此段22.8公里,为灵渠干流经过整治的水道,渠宽15~50米,水深0.5~3米,河床为卵石和泥沙构成。

灵渠的凿通,沟通了湘江、漓江,打通了南北水上通道,为秦王朝统一岭南提供了重要的保证,大批粮草经水路运往岭南,有了充足的物资供应。

灵渠

灵渠

水利工程示意图
灵渠全景沙图
三、灵渠主体建筑
• 南渠、北渠 • 铧嘴
• 大小天平
• 泄水天平 • 秦堤 • 陡门
(一)南渠、北渠
• 为什么开凿北渠?
• 如果只开凿南渠.把湘江一部分水流导入南渠. 并使越过分水岭与漓江连通,这样虽然达到 导湘入漓的目的。但是当洪水来时,无泄洪 场所,势必就会泛滥成灾。北渠的开凿和湘 江故道的设置则解决了这一难题。
在水流较急或渠水较浅的地方,设立了陡门,把渠道划分成 若干段,装上闸门,打开两段之间的闸门,两段的水位就能 升、降到同一水平,便于船只航行。
北陡
南陡
(六)秦堤
秦堤南渠东岸的一段渠起南陡口. 穿过兴安县城市区,至太史庙山 麓的大弯陡止。其走向基本上与 湘江故道平行因始筑于秦代,故 俗称秦堤。 • 秦堤可分为三段:第一段自南陡口 至飞来石,长约半公里。堤身紧 靠湘江故道,而与南渠分开,堤 面宽约5一10米.高出水面1米左右; 第二段自飞来石至马嘶桥,长约1 公里,堤身紧靠南渠,而与湘江 故道分开,中经大泄水天平,大 泄水天平上有多孔平桥相连接;第 三段自马嘶桥至大弯陡,堤长约 半公里。

⑤ 回龙堤
大泄水天平
• 位于南渠距起点约1公里的秦堤上,堰长42米,底宽17.3 米,顶宽6.3米,堰顶高度略低于渠岸,用条石砌成,是 灵渠中最大的溢流堰,俗称大泄水天平。
马嘶桥泄水天平
• 位于南渠兴安县城东郊的马嘶桥 下。这里正是双女井溪与南渠交 汇处,该堰横跨双女井溪而筑。 长13米。上面是桥,桥下是溢流 堰。清乾隆年间在堰上设闸门, 可以启闭。洪汛期间开启闸门, 可使双女井溪的洪水泄入湘江故 道。枯水期间关闭闸门,可接纳 双女井溪的来水,以抬高南渠水 位,有利于行舟。因此,小泄水 天平是南渠第三道控制水位的有 效工程设施。

灵渠主要工程

灵渠主要工程

灵渠主要工程灵渠,这条连接长江和珠江两大水系的古老水利工程,始建于公元前214年,是秦始皇统一岭南的伟大决策之一。

它位于中国南方湖南省的兴安县境内,全长37公里,主要由铧嘴、大小天平、南渠、北渠、陡门和秦堤等部分组成。

一、铧嘴铧嘴是灵渠的起点,位于南渠和北渠的交界处。

其工程结构包括一个分水尖、一个分水三角洲和左右两个铧嘴。

铧嘴的作用是在分水尖的指引下,将来自漓江的水量分流到南北两渠。

在分流过程中,一部分水流进入南渠,流向珠江水系;另一部分水流进入北渠,流向长江水系。

二、大小天平大小天平是灵渠中的两座船闸,位于南渠和北渠上。

船闸的作用是调节水位,使船只能够顺利通过。

大天平长253米,宽12米;小天平长167米,宽6米。

当船只从低水位进入高水位时,船闸能够将水位提高2-3米,使船只能够顺利通过;当船只从高水位进入低水位时,船闸能够将水位降低2-3米,使船只能够顺利通过。

三、陡门陡门是灵渠中的一座水闸,位于南渠上。

它的作用是控制水位,使船只能够在不同的水位之间自由切换。

陡门的结构包括一个进水口、一个出水口和一个闸门。

当需要提高水位时,闸门关闭,阻止水流向外流出;当需要降低水位时,闸门打开,允许水流向外流出。

四、秦堤秦堤是灵渠中的一道人工堤防,全长10余公里。

它的作用是保护渠道和周围的农田免受洪水侵袭。

秦堤的修建始于公元前214年,历时三年完成。

在修建过程中,秦堤使用了大量的黏土和石料,以增强其防洪能力。

此外,为了确保秦堤的安全,还修建了多个护堤坝和排洪设施。

五、南北渠道南北渠道是灵渠中的两条主干道,全长分别为3.2公里和4.5公里。

它们的作用是将来自铧嘴的水流输送到南渠和北渠的下游。

南北渠道的修建始于公元前214年,历时三年完成。

在修建过程中,使用了大量的黏土和石料,以增强其输水能力。

此外,为了确保渠道的安全,还修建了多个护坡和排洪设施。

六、总结灵渠的主要工程包括铧嘴、大小天平、陡门、秦堤、南北渠道等部分。

灵渠介绍

灵渠介绍

灵渠是已有2200余年历史的一条古老运河,在历史上它是我国南北交往的重要通道,对国家统一、社会经济发展和文化交流起到重要作用,当前虽起航运作用被现代交通工具所代替,但仍具有灌溉、供水、环境、旅游等方面的功能。

下面简单介绍一下灵渠工程。

灵渠建设的背景:秦始皇为解决粮食运输问题,乃命史禄凿渠输通粮道,湘漓二水得以贯通。

灵渠工程的修建,为统一中国的大业,促进岭南地区的经济、文化发展写下了光辉的一页。

灵渠的主体建筑1、南渠、北渠【南渠】由南陡口开始,由南向北开凿,全长33.15公里,经兴安县城外街区,再下劈开湘漓分水岭始安峤,贯通二水,向下沿线有的人工开凿,有的利用自然河道或故河道,乃成为一段连络湘桂的人工运河。

【北渠】如果只开凿南渠.把湘江一部分水流导入南渠.并使越过分水岭与漓江连通,这样虽然达到导湘入漓的目的。

但是当洪水来时,无泄洪场所,势必就会泛滥成灾。

北渠的开凿和湘江故道的设置则解决了这一难题北渠是从北陡口开始,全长3.25公里,设计呈“s”型,开凿迂回于小冲积平原中前进,渠水北流,引航湘江来往船只。

2、铧嘴为灵渠的枢纽工程,是在湘江内修建的一座滚水低坝,有大小天平石堤与其相连,形成“人”字形。

铧嘴的作用大流量时,铧嘴具有很好的纵向分流和导流的作用。

铧嘴承接了对大小天平交接处的冲击力,保护了大小天平建筑物。

3、大小天平大小天平坝址位于湘江上游海阳河的分水塘处,坝址以上集水面积为592平方公里,河源长57.7公里。

大小天平实际上就是水工建筑物中的挡水建筑物。

因其能“称水高下,恰如其分”,故名天平。

它是一座干砌石溢流坝,它有以下几项主要功能:1)抬高坝前河床水位;2)该坝分为大小天平两个坝段,小天平(较短的一段坝体)将抬高后的河水导向南渠进水口(南陡):大天平(较长的一段坝体)将抬高后的河水导向北渠进水口(北陡);3)大小天平坝兼作泄水建筑物,在汛期将多余的洪水宣泄到下游,从而使河水能正常引入南渠、北渠,并保持渠道安全运行;4)分散水流减少坝体单宽流量,保障坝体安全北面是大天平坝,长380米,南面是小天平坝,长130米,大小天平均内高外低,形成斜面,坝顶低于两侧河岸。

灵渠

灵渠

灵渠基本情况一、概况灵渠,古名秦凿渠,灵渠、陡河,近代又称湘桂运河、兴安运河,是秦代修建的沟通长江水系与珠江水系的一条人工运河。

分南北二渠,北渠流入湘江,经界首、全州进入湖南洞庭;南渠经严关、溶江,进入漓江,可经珠江达南海。

它与四川的都江堰,陕西的郑国渠并称为秦代三大水利工程。

灵渠设计巧妙,建筑精当,是我国古代水利建筑中一颗璀璨的明珠。

1988年1月,经国务院批准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秦始皇二十六年(公元前221年)统一六国后,发动了统一百越之战。

向岭南推进的秦军遇到了越人的顽强抵抗。

秦始皇于公元前219年命监御史禄督率士兵、民夫开凿灵渠,经过五年努力,至公元前214年,灵渠建成。

粮道修通,秦军迅速取得胜利,统一了岭南,并在岭南设桂林、南海、象郡三郡。

兴安流传这样一句民谚:“兴安高万丈,水往两头流”。

形象地概括了兴安的地理特征。

兴安的地形是:东南和西北高,中间低,形成了“湘水北去,漓水南流”的独特现象,中间是著名的湘桂走廊。

湘漓二水虽同在境内,但在何处筑坝分水?怎样把水从低处引向高处?颇需一番缜密勘察和研究。

古代修渠技术人员在作了详细考察之后,选择了湘漓二水相距4公里处,即今分水塘筑坝分水,这里水流平缓,有利断流筑坝,且地处湘江上游,水位相对要高,筑坝拦水后水位又进一步提高,可开渠引水直接注入漓江支流始安水。

这一选择充分体现出我国古代劳动人民丰富的实践经验和聪明才智。

筑拦河大坝后,还须打开飞来石附近的岩石,开凿城台岭及始安岭的山脚成渠,筑秦堤至大湾陡处;挖开分水岭太史庙山(越城峤)与始安水汇合而入漓。

在生产力十分低下的古代,完成这些工程确是十分不易,故灵渠又名“秦凿渠”。

灵渠工程包括铧嘴、大小天平、南渠、北渠、秦堤、陡门以及堰坝、水涵、桥梁等,构成一个整体。

铧嘴位于分水塘拦河大坝上游,前锐后钝,其形如犁铧,故名。

铧嘴高2.3米,边长40米,另一边一长38米,宽22.8米,由长约1.7米,宽厚60厘米至1米的石块砌成。

兴安灵渠:世界古代水利工程明珠

兴安灵渠:世界古代水利工程明珠

兴安灵渠:世界古代水利工程明珠作者:徐阳来源:《农村-农业-农民·上半月》 2018年第11期悠悠两千年灵渠水,助秦始皇一统江山之伟业,成东方两大水系融通之天合,造人类古代水利工程之奇迹。

岁月轮回,时光更替,灵渠生因战事,绩在止戈,通南北水网,促文化融通,兴商旅贸易,养农田作物,渠水所到之处,福泽一方。

郭沫若先生评说灵渠“两千年前有此,诚足与长城南北相呼应,同为世界之奇观”。

灵渠缘起灭诸侯,成帝业,为天下一统。

公元前221 年,秦建立了中国历史上第一个君主中央集权国家。

此后,秦始皇北向剑指匈奴,南向染指百越,公元前219 年,50 万秦军发兵南下。

秦始皇始料未及,越人利用复杂地形针对秦军开展游击战,骁勇善战的秦军屡遭设计,处境艰难,闪电战转为持久战,秦军给养问题迫在眉睫。

岭南一带崇山峻岭,陆运粮草需过五岭,困难之至。

为解决军队后勤补给问题,公元前218 年,秦始皇命史禄率士卒在今广西兴安县境内的湘江、漓江二水之间修建一条人工运河,转运粮饷。

公元前214 年,灵渠凿成,大量军用物资和士兵溯湘江南下,经灵渠进漓江,南端可达珠江水系,同年便平定了百越战事,随即设立桂林、象郡、南海三郡,将岭南正式纳入秦王朝的版图。

因势利导———科学的工程选址兴安县位于桂林市东北部,地处南岭山脉,越城岭和都庞岭分据兴安县西北、东南两角,地势高耸,兴安县东南方向纵贯海洋山脉,群山连绵,层峦叠嶂,形成了西北和东南高、中间低之地势。

中间的狭长地带就是著名的“湘桂走廊”,为古代楚、越交流的咽喉之地。

越城岭主峰猫儿山海拔2141 米,为华南第一高山,漓江起源之地;而海洋山脉则发源了湘江,形成了“湘江北去、漓水南流”的独特景象。

长江与珠江两大水系的重要支流均起源于兴安县境内,此为修建灵渠得天独厚之条件。

虽然湘江和漓江都在兴安县,但两地相去20 多公里,其中山脉连绵,无论是工程技术还是空间跨度都是难以逾越的鸿沟。

古代水利专家们通过实地踏勘发现漓水的支流始安水距离湘水最近处仅1.6 公里,但始安水中间横亘着临源领,又因此处始安水海拔比湘江彼岸高出5 米,直线贯通只会使水量本就不多的始安水倾入湘江,如此一来,南来船只将无法通行始安水。

十大古道桂林兴安(灵渠)海丝古道介绍

十大古道桂林兴安(灵渠)海丝古道介绍

十大古道桂林兴安(灵渠)海丝古道介绍桂林其实有那么几条适合背上背包去徒步的路线,在这里,游人可以深入到桂林的历史人文中,于山水风光之外,真正融入到桂林人的生活里,感受到桂林的文化沉积和底蕴。

下面是桂林十大经典徒步线路的排名。

一:徒步漓江,感受醉美的桂林山水这是一条比较成熟的徒步线路,全程大约是15km,时间在5、6个小时左右。

基本是沿着江边小路和田埂走,途中有不少著名的景点,路也很好走,基本没有什么上坡和下坡的地方,如果不认识路也总是能找到人问路,没有什么可担心,整个徒步的过程都是非常轻松、休闲和安全的。

步行的好处就是,可以零距离接触到漓江的山水,这样,你一定能深刻体会到“漓江风光在兴坪”这句话背后的美景。

值得注意的是,这几年,因为桂林政府开始对杨堤竹筏进行管制,原本杨堤到兴坪段徒步可以渡河的三个渡口,现在有两个已经不能摆渡了(杨堤渡口和全家洲渡口),所以如果从杨堤开始徒步,需要买竹筏票才可以。

省钱的做法、也是现在很多人都会选择的做法是先去到兴坪,坐竹筏逆流而上到达全家洲村,然后徒步返回,这样就只需要过冷水—马山渡口即可(这里是允许摆渡的)。

二:湘桂古商道徒步,探寻斑驳的历史痕迹湘桂古商道始修于唐宋,鼎盛于明清,是为了弥补灵渠水运不畅与运输周期过长的缺陷,整条路蜿蜒于海洋山脉的崇山峻岭间,经大圩熊村、灵田、三月岭、长岗岭到达兴安、灌阳。

这条古道繁荣达500多年,解放后因湘桂公路的修建而衰落,被人们认为是一条被历史尘封雪藏起来的“南方丝绸之路”。

这条古商道古木参天,浓荫密布,古亭、古桥、古道、古松相得益章,散发悠悠古韵,置身期间,仿佛走进一幅绝美的山水画中。

在这里,你还可以看到昔日的豪门古宅、想象着当年乡绅莫崇玖各种善举。

感受桂林府曾经的繁华。

三:徒步天生桥,感受湘江源头的神奇之旅天生桥是以巨大的石山为拱梁,横架于溪流江水之上的桥形山体,是因地下河流长感人肺腑侵蚀岩层,致使岩石溶蚀、塌陷而形成,也是地下水精工雕刻的艺术杰作。

灵渠简介

灵渠简介

在水流较急或渠水较浅的地方,设立了陡门,把渠道划分成 若干段,装上闸门,打开两段之间的闸门,两段的水位就能 升,降到同一水平,便于船只航行.
北陡
南陡
(六)秦堤
秦堤南渠东岸的一段渠起南陡口. 穿过兴安县城市区,至太史庙山 麓的大弯陡止.其走向基本上与 湘江故道平行因始筑于秦代,故 俗称秦堤. 秦堤可分为三段:第一段自南陡口 至飞来石,长约半公里.堤身紧 靠湘江故道,而与南渠分开,堤 面宽约5一10米.高出水面1米左右; 第二段自飞来石至马嘶桥,长约1 公里,堤身紧靠南渠,而与湘江 故道分开,中经大泄水天平,大 泄水天平上有多孔平桥相连接;第 三段自马嘶桥至大弯陡,堤长约 半公里.
回龙堤
位于北渠入湘江前的分洪渠道口,长5米,宽4米,高约2 米.洪水期间,北渠中的多余水量可越过堤堰顶部,经分 洪渠道泄入湘江故道,避免洪泛.
(五)陡门
陡门的功能是减缓渠道水面 比降,提高水位,蓄水行舟. 唐朝桂管观察使李渤于825年 在南北二渠渠道较浅,水流 较急处开始设置陡门. 灵渠陡门最多时是宋,明两 代,设有36座陡门,北渠上 有5陡,南渠上有31陡.故也 称"陡河".这种类似现代 船闸(梯级船闸)的陡门的发 明和使用比西方早1600多年, 因此1986年世界大坝委员会 的专家到灵渠考察后说"陡 门是世界船闸之父".
【南渠】由南陡口开始, 由南向北开凿,全长33.15 公里,经兴安县城外街区, 再下劈开湘漓分水岭始安 峤,贯通二水,向下沿线 有的人工开凿,有的利用 自然河道或故河道,乃成 为一段连络湘桂的人工运 河.
【北渠】从北陡口开始, 全长3.25公里,设计呈 "s"型,开凿迂回于小 冲积平原中前进,渠水 北流,引航湘江来往船 只 .

文化常识:灵渠

文化常识:灵渠

公元前214年,秦始皇命令天才水利工程师史禄负责领导人民开通灵渠。

灵渠在今广西兴安县城附近,是沟通湘江与漓江的一条人工运河。

原来,湘江和漓江都发源于广西。

湘江从临桂海阳山向东北流,经过湖南省,注入洞庭湖,流进长江;漓江从兴安唐公背岭向东北流,后转向西南,注入桂江,加入珠江流域系统。

这两条水虽然流向不同,可是它们上游的距离却很近。

灵渠就是选择在它们相距极近的适当地点开凿的。

全部工程大概是这样:
先在今兴安县城东北不远处的分水塘村,开凿两条人工渠道,一条北渠,一条南渠。

然后在湘江河道中填土叠石,砌成一座分水的石堤——“分水嘴”(因形状像铧,故古书上都称“铧嘴”或“铧堤”),将湘水分而为二:一部分水流进北渠,注入湘江;一部分水流进南渠,注入漓江。

北渠长约两公里,南渠长约三十三公里;渠身翻山越岭,工程异常艰巨。

南渠亦称灵渠(因漓水又叫灵河,故渠由此得名),又称兴安运河。

灵渠流过的地方,都是高地,为了便于船只航行,在渠中设立了很多“斗门”(早期的船闸)。

平时,用闸将渠水分段蓄积起来,像楼梯一样分成一级一级的。

每当船只由湘江上溯,来到这里的时候,先闭后闸,再启前闸,使水流平,船只便上进一级,这样,船只级级上进,便可安然翻过高地。

反之,船只若由漓水经灵渠驶入湘江,由高处往低处走,那么,就按照相反的道理,先启前闸,使水流平,再闭后闸,然后再前进。

灵渠扩大了我国古代内河航运的范围。

自从灵渠修成后,湘、漓两江达成一气,长江流域和珠江流域两水系发生了密切关系;我国南北的交通又开辟了一条新的途径,除陆路外,又增添了水路。

中国的世界文化遗产作文500灵渠

中国的世界文化遗产作文500灵渠

作文《中国的世界文化遗产——灵渠》
灵渠,古时候又被称为凿渠、零渠、徒河、兴安运河、湘桂运河,是我们古代劳动人民创造的一项伟大工程。

灵渠位于广西壮族自治区兴安县境内,有着“世界古代水利建筑明珠”的美誉。

2018年8月,灵渠被选入“世界灌溉工程遗产名录”。

灵渠是由什么组成的呢?它其实是有两条渠组成的,分别是南渠和北渠,先是在湘江中筑起一条石堤,将湘江一分为二,一部分水流入南渠,一部分水流入北渠,通过南渠注入漓江,北渠其实很短,只有两公里多,而南渠却有33公里,所以人们习惯性把南渠称为灵渠。

灵渠的设计很巧妙。

史禄发明了斗门,就是运河的船闸,这样可以使船轻松地从河的下游游到上游。

平时用船闸将灵渠的水储存起来,像阶梯似的一级一级储存,每当船只向上游开时,先关闭后闸,再开启前闸,让水流平,这样船只就可以轻松行驶了。

灵渠就是靠这种方法让船只上台阶的,这样来实现船只由低处向高处走,如果船只由高处向低处走,就使用相反的方法,这种方法一直延续到今天还有使用。

讲到这里,是不是觉得非常震撼,您也对灵渠也有了一定的了解。

灵渠不仅是一项伟大工程、世界奇迹,它的沿岸还遍布着文化内涵深远的秀丽景观和古韵遗址,值得大家去游玩欣赏。

欢迎您到广西灵渠来参观哟!。

情满灵渠

情满灵渠

灵渠在广西壮族自治区兴安县境内,流向由东向西,将东面的海洋河和西面的大溶江连接在一起,是世界上最古老的运河之一,有着“世界古代水利建筑明珠”的美誉。

灵渠于公元前214年凿成通航,距今仍然发挥着功用。

兴安县位于桂林的东北方,令人神往的漓江就发源于西北部的猫儿山。

漓江向南流淌,流向桂林,流向阳朔,流出了数百里如画如诗的青山碧水。

很多人并不知道,这名扬天下的漓江中,就有通过灵渠注入的碧水清流。

与桂林山水胜境的繁华、热闹相比,古老的灵渠确实就显得有些沉寂、落寞,很有点风光不再的味道。

灵渠景区包括分水塘、铧嘴、大天平、小天平、南北二渠、三将军墓、秦堤、飞来石、四贤祠等景致。

我们跨上南渠的沧浪桥,就见桥侧碑上刻着“灵渠”两大字。

放眼望去,满渠碧水,蜿蜒曲折,驯服流穿。

渠道两岸,绿树成荫,房屋林立。

渠上架着各式各样的石拱桥、水泥桥,倒映水中,甚是好看。

石阶上,人声笑语,家庭主妇们在洗涤衣服、器皿,孩子们在嬉水、玩纸船,三三两两的游人、卿卿我我的恋人,如同置身江南水乡。

沿渠前行不到50米,来至一座古石桥前。

桥仅一孔,石呈墨色,虽历经沧桑,仍不失其光彩。

据记载,这是唐代建筑,距今已有一千多年。

从这里去京都长安,有万里之遥,故命名“万里桥”。

导游笑着说,灵渠之地离西安其实不到七千里,要不是唐代尺子比今天的短,那就太夸张了。

从万里桥前行,出兴安县城,便到了秦堤。

秦堤紧靠湘江,宽敞笔直,十分坚固。

堤旁夹竹桃媽红似火,流水清澈如镜,“飞来石”也耸立在我们眼前。

我们沿石兜了一圈,顿生神奇之快乐养生 2013.06情满灵渠⊙ 刘 军39快乐养生 2013.06养生好去处感。

这里并无嶙峋的石山,莫非真是天外飞来?此时,导游为我们说开了。

相传修堤那年,有条猪婆龙在这里兴风作浪。

当时一位姓张的石匠师傅主持筑堤,堤基筑成一试水就被冲垮,张师傅按军令被砍了头。

接着由一位姓刘的师傅接手工程,但也遭到同样的命运,于是再由一位姓李的师傅接替。

兴安灵渠

兴安灵渠

管 理灵 渠 的官 员 眼里 , 是在 世 还
代 生 活 于 灵 渠 边 的平 常 百 姓 心
中, 清楚 它不可替 代的价值 , 都 知 道它对 于 中国国家政 治和个 人生 活 的重要意义 , 不管 是于公于 私, 还 是 出于 责任 或 良心 , 家都 把 大
竭 心尽 力地 管 理 和爱 护 灵渠 , 当 成天经地 义的事情 。 有 人 用 “ 有 长 城 , 有 灵 北 南 渠” 的说 法来证 明其历 史地 位 , 但 两者 的气 质是不 同 的。在 长城 的
城东南 龙王庙 山下, 人字形 , 呈 左 为 大天 平石 堤 , 向东 岸 与北 渠 伸
l : 1 j 2…… 70 2 .
尸 I城 携建彳 移 殳
改造为 以灌溉为主的渠道。
灵 渠的魅 力绝不需要 依靠热
完 成 了灵渠水 利枢纽 的建设 。通 过 铧 嘴分 流 的海 阳河 水 , 滚流 滚 向被称 为 大小 天 平 的水 坝, 经拦
犁 。铧 嘴将湘 江上游 的海 洋河水 分开 , 使之三分 人漓, 分归湘 。 七 天平 石 堤 顶部 低于 两 侧河 岸 , 枯 水季 节 可 以拦截 全 部 江水人 渠 , 泛期 洪 水又 可越 过 堤顶 , 入 湘 泄
江故 道 。南 渠 即人 工 开 凿 的 运 河, 在湘 江故道南 , 引湘水穿 兴安
溉 土地, 世济人, 及天下达两 济 泽 干多 年 而不 怠, 也在 无数 人 的 心
尸 城 携建彳 殳
灵渠 , 又称 “ 湘桂运河 ” 也称 ,
过 重大的影 响 。无 论在历朝 历代
口相接 ; 右为小 天平石堤 , 向西 伸 岸与 南渠 口相 接 。铧嘴 位于人字
形石堤 前端, 石砌成 , 用 锐削如铧

水往高处流——深度探析先秦运河,灵渠

水往高处流——深度探析先秦运河,灵渠

水往高处流——深度探析先秦运河,灵渠#打卡挑战局#“人往高处走,水往低处流”是亘古不变的真理,可是早在2200多年前,我们智慧超群的先人,就开凿了震古烁今的灵渠,颠覆了我们的想象,让水从低处流向高处。

那么他们到底是怎么做到这一点的呢?今天我们就去领略一下先秦运河――灵渠的风采。

概述灵渠,古称秦凿渠、灵渠、陡河、兴安运河、湘桂运河。

灵渠位于广西壮族自治区桂林市兴安县境内,全长37.4公里,它连接了湘江和漓江,沟通了长江水系和珠江水系。

灵渠于公元前214年凿成通航,是世界上最古老的运河之一,被赞誉为“世界古代水利建筑明珠”,有“北有长城,南有灵渠”的盛名。

2018年8月13日,被国际灌排委员会列入“世界灌溉工程遗产名录”。

起因我们先人为什么要修建这样一条运河呢?公元前221年,秦国统一了东方六国后,雄才大略的秦始皇将南方的长江流域也纳入了秦帝国版图,接着将统一的目光投向了五岭之南的百越之地。

公元前219年,秦始皇命令屠睢率领50万大军南下,攻击百越。

五路大军除了东路,出兵当年就平了东瓯和闽越地区,设置了闽中郡。

其余四路大军由于山高路险,地势险峻,行军作战及军粮运输极为困难,加上百越各部顽强抵抗,相持三年未能取胜。

为了解决军事运输问题,公元前219年,秦始皇任命监察御史史禄在湘江和漓江之间开凿运河。

选址史禄奉命开凿运河,便带领工匠们在湘江和漓江之间开始寻找合适的位置。

湘江的上游和珠江支流的上游都位于五岭山脉的腹地广西安县境内,该县素有“兴安高万丈,水往两头流”之称。

虽然这两条河距离很近,不过漓江是由北向南流,而湘乡是自南向北流,更主要的是漓江地势比湘江还高。

开凿连接两条江的运河不难,难的是怎样让湘江的水流向地势比较高的漓江?也就是说咱们说得如何让“水往高处流”呢?负责开凿运河的史禄,经过实地考察,首先考虑了湘江上游的海洋河和漓江支流始安水最近的地方,因为这里两江之间只隔一条300多米的土岭——临源岭,挖穿这条土岭,运河就可以开凿了。

兴安灵渠简介

兴安灵渠简介

兴安灵渠简介门票:票价:90元/人(包含租船游览的费用)。

仿古游票140元开放时间:每天8:30-17:30。

兴安灵渠简介:灵渠,别名澪渠、零渠、秦凿渠、明清时期称陡河。

民国年间,又称为湘桂运河。

它位于广西壮族自治区兴安县境内。

由于它沟通了湘江和漓江,从而连接了长江和珠江两大水系,自秦代至民国两千余年来,成了岭南和中原唯一交通孔道。

灵渠开凿于哪一年,历史没有记载,人们只能按史实推断。

据史料,秦始皇于二十六年(公元前221年)最后灭齐统一六国,分天下为三十六郡。

在此之前,不成能开凿灵渠。

统一六国后,才向岭南遗发50万大军。

就算秦军作了充分准备,发兵时间,也不致早于秦始皇二十七年(公元前220年)。

五十万秦军分为五路,别离指向五夷山、大瘦岭、骑田岭、都庞岭、越城岭的五处山口,向现在的福建、广东、广西进军。

但向广西、广东进军的秦军并不顺利,迂到了越人的顽强抵抗。

迫使秦军“三年不解甲弛弩”,粮饷也没法供应,因而才“又以卒凿渠而通粮道”。

秦始皇於二十七年向岭南发兵,打了三年以后再决定凿灵渠,那开始凿渠的时间应在秦始皇二十九年以后(公元前218年)。

至三十三年(公元前214年)凿成通航,灵渠的开挖将近用了四年时间。

秦始皇为什么要开挖灵渠?上面的史料已经说得很清楚。

就是为了给士卒运送粮饷。

灵渠未开凿之前,秦军的粮饷靠人力肩挑背运,就算用车载,岭南山高水险,道路崎岖,一车又能运多少?加上运送人员在长途搬运中本身的消耗,能运到前线的粮食就更少。

在本地筹粮嘛,当时岭南地区人烟稀少,耕作靠刀耕火种,产量很低,并且越人皆逃人深山老林中,与禽兽为伍,秦军到那里去找粮?没有粮食,又那敢轻敌深入?战争只有空费时日了。

所谓秦军“三年不解甲弛弩”,原因就在这里。

灵渠凿成以后,秦军有了充足的粮饷,因而一鼓作气,宁为玉碎,当年即统一了岭南。

占领岭南后,派兵戍守,也有保障。

通过灵渠,秦代还由中原往岭南大量移民,加快了民族的大融合,加速了岭南经济的开发,加强了文化的交流,为维护国家的统一,巩固祖国的边防,起到了极为重要的作用。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941年8月,蒋介石偕夫人宋美龄游览了灵渠
,后国民党兴安政府在铧嘴之上建亭一座,命名
美龄亭以示纪念,亭中有清朝的“湘漓分派”和
明朝的“伏波遗迹”两块石碑,这里清山秀水, 绿树成荫。
四贤祠
四贤祠,原称灵济庙,位于桂林地区兴安县灵渠畔 。元朝廉访史也儿吉尼为纪念秦监御史禄、汉伏波将 军马援、唐桂管观察史渤、唐桂州防御史鱼孟威“四 贤”于元至正十五(1355)兴建。据元代黄裳《灵济 庙记》记述:“兴安灵渠,有史禄始作以通漕,既而 汉伏波将军继疏之,唐观察史李渤始为铧堤以固渠, 作陡门以蓄水,而防御史鱼孟威复增修之。”清康熙 五十四年(1715),广西巡抚陈元龙曾重建“四贤祠 ”。后又倾圮。现存二层古式建筑,为1982年重建, 还增置了游廊、东西门楼、小榭等,面积851平方米, 祠院占地2500平方米,祠内塑“四贤”像以供人瞻仰 。
世界古代水利建筑明珠
灵渠在今广西壮族自治区兴安县 境内,也叫兴安运河或湘桂运河, 由于是在秦朝开凿的,又叫秦凿河 。秦统一六国后,为了进一步完成 简 统一局面,在北击匈奴的同时,又 南征岭南。。在杰出的水利家史禄 的领导下,秦朝军士和当地人民一 起,付出了艰苦劳动,劈山削崖, 介 筑堤开渠,把湘水引入漓江,终于 修成了这条运河。这条运河成了打 开南北水路交通的要道。
古树吞碑
此景观为天下一奇,一棵,而且至今重杨树还
在以每三年一公分的速度在吞吃着树下方的古碑,也
许几百年以后,人们就再也见不到这块乾隆年的古碑 了,您不来瞧瞧吗?
大小天平坝
大小天平坝就是横断湘江的“人”字坝,它 是灵渠的精华工程,其巧妙的设计,精当的构造, 甚称当世一绝,因“称水高下,恰如其分”故称 天平坝,它经受住了几千年的惊涛骇浪,却依然 牢固如初,创造了人类的奇迹,是古代人们智慧 的结晶,它使湘水入漓,进行三七分流,其历史 价值和科学含量已成为水利建筑史上一颗璀璨的 明珠。
灵渠水系
南陡阁
1941年10月,李宗仁先生参观灵渠后,对 灵渠的美景赞不绝口,流连忘返,指令兴安县 政府在南陡的北岸建一座观景阁,1942年观景 阁建成后,由李宗仁先生命名为南陡阁,并亲 笔书写了阁名和撰联一对“南北关山展,陡流 云汉横”。登亭远眺,大小天平、铧嘴等美景 尽收眼底,一览无余。
美龄亭
兴安水街
兴安水街景区是指灵渠穿过县城一段 两岸的街区,长约1公里。整个水街景区 由秦汉建筑文化、古桥文化、古雕塑文 化、灵渠历史文化、岭南市井风俗文化 五大部分组成。具体景点有秦文流觞景 区、娘娘桥、万里桥、马嘶桥、古戏台、 湖广会馆、水街亭台廊榭、百米雕塑长 廊、古石雕群、民俗风情区等.
秦 文 流 觞
秦文化广场
宽阔的广场体现出浓郁的秦代文化, 有高达3.9米的中国第一壶--龙耳方壶, 壶身夔纹装饰,显得华贵庄重,具有皇家 气势;有当时秦始皇号召天下归一的诏版 ,此诏版显示了灵渠的修建促进了中国南 北的统一,有细说湘漓同源的石鼓文,有 天下统一后的度、量、衡、文字、货币等 ,无不显示出秦代的风情气势.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