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文翻译

合集下载

小古文100篇带翻译(全)

小古文100篇带翻译(全)

小古文100篇精选+译文目 录第一组乡村即景 (1)1、放风筝 (1)2、乡 村 (1)3、芦 花 (1)4、荷 (1)5、菊 (1)第二组 天的魔术 (2)6、雨 (2)7、雪 (2)8、日月星 (2)9、日 时 (2)第三组 别样的争和辩 (3)10、猫捕鱼 (3)11、猫 斗 (3)12、龟兔竞走 (3)13、五官争功 (3)第四组 读书要得法 (4)14、读书 (4)15、读书有三到................................................................................................ 4 16、读书需有疑y í ................................................................................................ 4 17、铁杵ch ǔ磨m ó针 (4)第五组 智慧少年 (5)18、称象 (5)19、道边李苦 (5)20、 破瓮救友 (5)21、 孔融让梨 (5)22、 守株待兔 (5)23、 揠(y à)苗助长 (6)24、 狐假虎威 (6)25、 南辕北辙 (6)26、 盘古开天地 (6)27、 夸父逐日 (7)28、 共工触山 (7)29、 刑天舞干戚 (7)30、 舜耕历山 (7)31、 欧阳苦读 (8)32、 推敲 (8)35、宋濂嗜学 (9)第六组听孔夫子讲课 (10)36、学习 (10)37、道与德 (10)38、君子与小人 (10)39、意志和品德 (11)40、孝 (11)第七组小故事里的大智慧 (12)41、叶公好龙 (12)42、郑人买履 (12)43、买株还珠 (12)44、自相矛盾 (12)45、滥竽充数 (13)第八组我们是山川大地的孩子 (14)46、山川之美 (14)47、春日寻芳 (14)48、苏堤杂花 (14)49、浙江之潮 (14)50、湖心看雪 (15)51、大禹治水 (15)52、女娲补天 (15)53、精卫填海 (16)54、牛郎织女 (16)55、后羿射日 (16)56、型缓 (16)57、性刚 (17)58、北人不识菱 (17)59、活见鬼 (17)第九组英雄的本色 (18)61、李广射虎 (18)62、卧薪尝胆 (18)63、祁黄羊举荐 (18)64、公仪休拒收鱼 (19)65、曾参教子 (19)第十组聆听诸子的声音 (20)66、上善若水 (20)67、北冥有鱼 (20)70、得道者多助 (20)第十一组重温儿时的故事 (22)71、狐与葡萄 (22)72、鸦狐 (22)73、豺烹羊 (22)74、鹿照水 (23)75、杉苇刚柔 (23)第十二组爱上四季 (24)76、春 (24)77、夏 (24)78、秋 (24)79、冬 (24)80、雪 (25)第十三组学习这件事 (26)81、亦秋学亦 (26)82、继昌学射 (26)83、蜀鄙2憎 (26)84、师旷论学 (27)85、教学相长 (28)86、歧(qí)路亡羊 (29)87、破釜沉舟 (29)88、惊弓之鸟 (30)89、塞翁失马 (30)90、扁鹊拜见蔡恒公 (31)第十四组颜氏家训 (32)91、施则奢,俭则吝 (32)92、人在少年 (32)93、古之学者 (32)94、人生小幼 (33)95、名之与实 (33)96、游大明湖 (34)97、洪教头招惹林冲 (34)98、武侯弹琴退仲达 (35)99、刘姥姥进大观园 (35)100、猴王出世 (36)第一组乡村即景1、放风筝青草地,放风筝。

小古文100篇及翻译

小古文100篇及翻译

-1、范仲淹有志于天下范仲淹二岁而孤,母贫无靠,再适常山朱氏。

既长,知其世家,感泣辞母,去之南都入学舍。

昼夜苦学,五年未尝解衣就寝。

或夜昏怠,辄以水沃面。

往往糜粥不充,日昃始食,遂大通六经之旨,慨然有志于天下。

常自诵曰:当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

【译文】范仲淹二岁的时候死了父亲。

母亲很穷,没有依靠。

就改嫁到了常山的朱家。

(范仲淹)长大以后,知道了自己的生世,含着眼泪告别母亲,离开去应天府的南都学舍读书。

(他)白天、深夜都认真读书。

五年中,竟然没有曾经脱去衣服上床睡觉。

有时夜里感到昏昏欲睡,往往把水浇在脸上。

(范仲淹)常常是白天苦读,什么也不吃,直到日头偏西才吃一点东西。

就这样,他领悟了六经的主旨,后来又立下了造福天下的志向。

他常常自己讲道:“当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

”2、陈蕃愿扫除天下藩年十五,尝闲处一室,而庭宇芜岁。

父友同郡薛勤来候之,谓藩曰:“孺子何不洒扫以待宾客?”藩曰:“大丈夫处世,当扫除天下,安事一室乎?”勤知其有清世志,甚奇之。

【译文】陈藩十五岁的时候,曾经独自住在一处,庭院以及屋舍十分杂乱。

他父亲同城的朋友薛勤来拜访他,对他说:“小伙子你为什么不整理打扫房间来迎接客人?”陈藩说:“大丈夫处理事情,应当以扫除天下的坏事为己任。

不能在乎一间屋子的事情。

”薛勤认为他有让世道澄清的志向,与众不同。

3、班超投笔从戎班超字仲升,扶风平陵人,徐令彪之少子也。

为人有大志,不修细节。

然内孝谨,居家常执勤苦,不耻劳辱。

有口辩,而涉猎书传。

永平五年。

兄固被召诣校书郎,超与母随至洛阳。

家贫,常为官佣书以供养。

久劳苦,尝辍业投笔叹曰:“大丈夫无它志略,犹当效傅介子、张骞立功异域,以取封侯,安能久事笔研间乎?”左右皆笑之。

超曰:“小子安知壮士志哉!”【译文】班超为人有远大的志向,不计较一些小事情。

然而在家中孝顺勤谨,过日子常常辛苦操劳,不以劳动为耻辱。

他能言善辩,粗览了许多历史典籍。

公元62年(永平五年),哥哥班固被征召做校书郎,班超和母亲也随同班罟到了洛阳。

小学生经典古文40篇翻译解释

小学生经典古文40篇翻译解释

最值得背诵的小学生经典古文40篇+翻译1、曹冲称象曹冲生五六岁,智意所及,有若成人之智。

时孙权曾致(zhì)巨象,太祖欲知其斤重,访之群下,咸(xián)莫能出其理。

冲曰:“置(zhì)象大船之上,而刻其水痕所至(zhì),称物以载(zài)之,则校(jiào)可知矣(yǐ)。

”太祖悦,即施(shī)行焉(yān)。

【注释】:①智意:聪明才智②致:送给③群下:部下,下属④咸:都、全部⑤校:考察,衡量⑥太祖悦,即施行焉:太祖(曹操)很高兴,马上照这个办法做了。

【译文】:曹冲五六岁的时候,聪明才智所达到的程度,像成人一样。

有一次,孙权送来了一头巨象,太祖想知道这象的重量,问过属下,都没有提出有效的办法。

曹冲说:“把象赶到大船上,在水面所达到的地方做上记号,再用其他东西代替大象,然后称一下这些东西就知道大象的重量了。

”太祖听了很高兴,马上照这个办法做了。

2、望梅止渴魏武行役(yì),失汲(jí)道,军皆(jiē)渴,乃令曰:“前有大梅林,饶(ráo)子,甘酸可以解渴。

”士卒闻之,口皆出水,乘此得及前源。

【注释】:①役:打仗②失:丧失,失掉,没③汲:水源④军:喻指全军⑤乃:就⑥饶:富足,多⑦饶子:果实结得多⑧闻:听说⑨乘:利用⑩及:到了⑾源:水源【译文】:魏武帝(曹操)行军途中,找不到水源,士兵们都渴得厉害,于是他传令道:“前边有一片梅子林,结了很多果子,酸甜可以解渴。

”士兵听说后,嘴里都流出了口水,利用这个办法部队赶到前方,找到了水源。

【寓意】比喻愿望无法实现,用空想安慰自己。

翠鸟①先高作巢以避患②,及生子③,爱之,恐坠④,稍下⑤作巢。

子长羽毛,复⑥益⑦爱之,又更下巢⑧,而人遂⑨得而取之⑩矣。

——冯梦龙《古今谭概》【注释】:①翠鸟:即翡翠鸟,雄的叫翡,雌的叫翠,经常栖息在水边的树洞内,捕食昆虫、小鱼。

②避患:避免灾祸。

文言文短篇翻译与注释【五篇】

文言文短篇翻译与注释【五篇】

【导语】学习⽂⾔⽂可以了解历史,学习古代⽂化,欣赏古代⽂学,研究古代⽂明。

下⾯是©⽆忧考⽹分享的⽂⾔⽂短篇翻译与注释【五篇】。

欢迎阅读参考!1.⽂⾔⽂短篇翻译与注释 ⾃相⽭盾 韩⾮〔先秦〕 楚⼈有鬻盾与⽭者,誉之⽈:“吾盾之坚,物莫能陷也。

”⼜誉其⽭⽈:“吾⽭之利,于物⽆不陷也。

”或⽈:“以⼦之⽭陷⼦之盾,何如?”其⼈弗能应也。

夫不可陷之盾与⽆不陷之⽭,不可同世⽽⽴。

译⽂ 有⼀个楚国⼈,既卖盾⼜卖⽭。

他夸耀⾃⼰的盾,说:“我的盾坚固⽆⽐,没有什么东西能够穿透它。

”⼜夸耀⾃⼰的⽭,说:“我的⽭锋利极了,任何坚固的东西都穿得透。

”有⼈问他:“如果⽤您的⽭刺您的盾,结果会怎么样呢?”那⼈张⼝结⾆,⼀句话也回答不上来。

什么都不能刺穿的盾与什么都能刺穿的⽭,不可能同时存在于这个世界上。

注释 ⽭:古代⽤来刺杀敌⼈的长柄兵器,⽭的基本形制有狭叶、阔叶、长叶、叶刃带系和凹⼝骹式等。

盾:盾牌,古代作战时遮挡⼑剑⽤。

誉:赞誉,夸耀。

⽈:说,讲。

吾:我。

陷:穿透、刺穿的意思。

或:有⼈。

以:使⽤;⽤。

⼦:您,对⼈的尊称。

何如:怎么样。

应:回答。

利:锋利,锐利。

其:助词。

这⾥指那个卖⽭和盾的⼈。

弗能:不能。

弗,不。

之:的。

鬻(yù):卖。

者:...的⼈。

莫:没有什么。

夫:⽤在句⾸,引起议论。

2.⽂⾔⽂短篇翻译与注释 铁杵成针 祝穆〔宋代〕 磨针溪,在象⽿⼭下。

世传李太⽩读书⼭中,未成,弃去。

过是溪,逢⽼媪⽅磨铁杵。

问之,⽈:“欲作针。

”太⽩感其意,还卒业。

译⽂ 磨针溪是在象⽿⼭脚下。

世世代代相传李⽩在⼭中读书的时候,没有完成好⾃⼰的学业,就放弃学习离开了。

他路过⼀条⼩溪,遇见⼀位⽼妇⼈在磨铁棒,于是问她在⼲什么,⽼妇⼈说:“我想把它磨成针。

”李⽩被她的精神感动,就回去完成学业。

那⽼妇⼈⾃称姓武。

现在那溪边还有⼀块武⽒岩。

注释 世传:世世代代相传。

成:完成。

古文名句翻译[汇总]

古文名句翻译[汇总]

古文名句翻译1.其岂学不如彼也?译文:莫非他们所下的学习功夫不如王羲之吗?2.卿言多务,熟若孤?孤常读书,自以为大有所益。

译文:你说事务多,谁比得上我事务多呢?我经常读书,自以为大有益处。

3.不戚戚于贫贱,不汲汲于富贵。

译文:不因贫贱而忧愁,不为追求富贵到处奔走钻营。

4.天下苦秦久矣译文:天下的百姓被秦王朝统治,受苦受难已很长时间了。

5.今城以吾众诈自称工子扶苏、项燕,为天下唱,宜多应者。

译文:如今果真把我们的人冒充工子扶苏和项燕的军队,向天下发出倡导,应当有很多响应的人。

6.安求其能千里也。

译文:怎么能要求它能够日行千里呢?7.桓侯体痛,使人索扁鹊,已逃秦矣。

译文:恒侯身体疼痛,派人去寻找扁鹊,扁鹊已逃到泰国去了。

8.台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

译文:绿色的台鲜长到台阶,绿色的青草映入窗帘。

9.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

译文:日常交往的人都是渊博的学者,没有那些目不识丁的无功名的人10.夫子何命焉为?译文:先生有什么见教?11.已言之王矣。

译文;我已经对大王说过这事了。

12 .其隙也,则施施而行,漫漫而游译文:空隙时,就漫步而行,漫漫而行13.野芳发而幽香,佳木深秀而繁阴。

译文:野花开了有一股清幽的香味,好的树木枝叶繁茂,形成一片浓郁的绿阴。

14 .有亭翼然临于泉上者。

译文:一座四脚翘起象鸟展翅欲飞的低亭子,高踞在泉水上边。

15 .山水之乐,得之心而寓之久也。

译文:山水的乐趣,领会在心里,寄寓在酒上。

16 .浮光跃金,静影沉壁。

译文:湖面上金光闪烁,月影犹如一块壁,静静地沉浸在水底。

17 .威天下不以兵革之利。

译文;震慑天下不能单靠武装设备的精良。

18 .寡助之至亲戚畔之。

译文:帮助他的人少到了极点亲属朋友都背叛他。

19.然后知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

译文:这样人们才会明白忧患使人生存的发展,而安逸享乐使人萎靡死亡。

20.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

译文:这两种东西不能同时得到,我就放弃生命选择正义。

小古文100篇带翻译

小古文100篇带翻译

第一组乡村即景1、放风筝青草地,放风筝。

汝前行,我后行。

译文:我们在草地上一起放风筝,你走在前面,我跟在后边!2、乡村乡间农家,竹篱茅屋,临水成村。

水边杨柳数株,中夹桃李,飞燕一双,忽高忽低,来去甚捷。

译文:在乡下的农村,都是用茅草搭盖的房屋和用竹子围城的篱笆.这个村子建在小河边,小河边栽有几棵杨柳树,中间也穿插了桃树和李子树.在树木简有一对燕子,身形矫捷,忽高忽低的飞来飞去……3、芦花水滨多芦荻。

秋日开花,一片白色,西风吹来,花飞如雪。

译文:水的旁边生长着许多芦荻,秋天的时候开花,一片白色,秋风吹来,花像雪一样飞舞着。

4、荷池中种荷,夏日开花,或红或白。

荷梗直立。

荷叶形圆。

茎横泥中,其名曰藕。

藕有节,中有孔,断之有丝。

译文:池塘种着荷花,夏天有的开白花,有的开红花。

荷叶的茎挺立在水中。

荷叶的形状圆圆的。

荷花的横卧在泥土中,它的茎就是我们叫的“藕”。

藕有节,藕的内部有很多孔,把藕掰断会看到藕丝。

5、菊菊花盛开,清香四溢。

其瓣如丝,如爪。

其色或黄、或白、或赭、或红。

种类繁多。

性耐寒,严霜既降,百花零落,惟菊独盛。

译文:在菊花盛开的时候,清香四处散发.它的花瓣,有的像细丝,有的像鸟雀的爪子.它的颜色,有黄、有白、有褐、有红,种类繁多.菊花的特性,能经受寒冷,寒霜降落以后,许多花凋谢了,只有菊花在盛开.第二组天的魔术6、雨今日天阴,晓雾渐浓,细雨如丝。

天晚雨止,风吹云散,明月初出。

译文:今天的天气阴了下来,大雾渐渐的变浓了,雨如丝线般细.晚上,雨不下了,风儿吹走了乌云,月亮又绽放了光芒.7、雪冬日严寒,木叶尽脱,阴云四布,弥漫天空,飞鸦千百成群,未暮归林。

夜半,北风起,大雪飞。

清晨,登楼远望,山林屋宇,一白无际,顿为银世界,真奇观也。

译文:这个冬日非常寒冷,山上的树叶全都落了。

天上布满了乌云,阴沉沉的笼罩住了天空。

天上飞着成百上千的乌鸦,还没有天黑就回到栖息的树林。

半夜的时候,刮起了北风,大雪纷纷扬扬的下了起来。

文言文翻译经典

文言文翻译经典

子曰:“吾有知乎哉?无知也。

有鄙夫问于我,空空如也。

我叩其两端而竭焉。

”译:孔子说:“我难道有知识吗?其实我不知道。

有个粗俗的人来问我问题,我对他所问的,一无所知。

我仔细地思考问题的两端,然后尽力去回答。

”《论语》·颜渊篇第十二颜渊问仁。

子曰:“克己复礼为仁。

一日克己复礼,天下归仁焉。

为仁由己,而由人乎哉?”译:颜渊问什么是仁。

孔子说:“克制自己的私欲,恢复周礼,这就是仁。

一旦能够克制自己,恢复周礼,那么天下的人都会归附于仁。

实行仁是由自己开始的,难道还需要别人来推动吗?”《论语》·雍也篇第六子贡问曰:“有一言而可以终身行之者乎?”子曰:“其恕乎!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译:子贡问道:“有没有一句话可以终身遵循的呢?”孔子说:“大概就是‘恕’吧!自己不喜欢的,不要施加给别人。

”《孟子》·离娄上孟子曰:“人之所以异于禽兽者几希。

庶民去之,君子存之。

舜明于庶物,察于人伦。

由仁义行,非行仁义也。

”译:孟子说:“人与禽兽的区别几乎没有多少。

普通人丢弃了这些区别,而君子则保留着。

舜能够明白世间万物,洞察人伦。

他是因为仁义而行动,而不是为了行动而追求仁义。

”《庄子》·逍遥游逍遥游,其志在无待。

至人无己,神人无功,圣人无名。

译:逍遥游,是那种不求依赖的心态。

至高无上的人没有自我,神明的人没有功业,圣人没有名声。

《老子》·道德经第八章上善若水。

水善利万物而不争,处众人之所恶,故几于道。

译:最高的善如同水。

水善于滋养万物而不与之争斗,处在众人所厌恶的地方,因此接近于道。

《史记》·太史公自序太史公曰:“夫学者载籍极博,犹考信于六艺。

诗书易春秋,皆古文也。

六艺经传以万数,犹考信于孔子。

夫孔子布衣,传十世,学者宗之。

自天子王侯,中国言六艺者折中于夫子,可谓至圣矣!”译:太史公说:“学者们阅读的书籍非常广泛,但还是要以六艺来考核其真实性。

诗书易春秋,都是古代的文献。

古文在线翻译中文

古文在线翻译中文

古文在线翻译中文现在,人人都在追赶着潮流,穿流行的衣服,梳流行的头发,也说着流行的话。

大家好像都忘了我们的古文有多好看!原文:每天都被自己帅到睡不着翻译:玉树临风美少年,揽镜自顾夜不眠。

原文:有钱,任性。

翻译:家有千金,行止由心。

原文:丑的人都睡了,帅的人还醒着。

翻译:玉树立风前,驴骡正酣眠。

原文:主要看气质。

翻译:请不要羡慕口译之花。

你肚子里有诗词书法。

原文:也是醉了。

翻译:行迈靡靡,中心如醉。

原文:人如果没有理想,和咸鱼有什么区别?翻译:干迹留鬼,黄昏变干;没有野心,人与人是不同的。

原文:别睡了起来嗨。

翻译:昼短苦夜长,何不秉烛游。

原文:不要在意这些细节。

翻译:欲图大事,莫拘小节。

原文:你这么牛,家里人知道么。

翻译:腰中雄剑长三尺,君家严慈知不知。

原文:心好累。

翻译:形若槁骸,心如死灰。

原文:我的内心几乎是崩溃的。

翻译:方寸淆乱,灵台崩摧。

原文:你们城里人真会玩。

翻译:城中戏一场,山民笑断肠。

原文:我单方面宣布和xx结婚。

翻译:愿出一家之言,以结两姓之好。

原文:重要的事说三遍。

翻译:一言难尽意,三令作五申。

原文:世界那么大,我想去看看。

翻译:天高地阔,欲往观之。

原文:明明可以靠脸吃饭,偏偏要靠才华。

翻译:中华儿女有志气,但不爱红装,爱聪明。

原文:我读书少,你不要骗我。

翻译:君莫欺我不识字,人间安得有此事。

原文:不死就不死。

你为什么不明白。

翻译:还好没有刀片可以驱动前进,何必自暴自弃呢?原文:你不是一个人在战斗。

翻译:岂曰无衣,与子同袍。

原文:我有知识我自豪。

翻译:腹有诗书气自华。

原文:说的好有道理,我竟无言以对。

翻译:斯言甚善,余不得赞一词。

原文:秀恩爱,死的快。

翻译:爱而不藏,自取其亡。

原文:吓死宝宝了。

翻译:堪惊小儿啼,能开长者颐。

原文:沉默不全是金,有时候是孙子。

翻译:圣人不言如桃李,小民不言若木鸡。

原文:备胎。

翻译:彰泰的柳树已经折给别人了;神秘首都的花没有改变它以前的程度。

原文:屌丝终有逆袭日翻译:王侯将相,宁有种乎?原文:长发及腰,娶我可好?翻译:长鬟已成妆,与君结鸳鸯?原文:人与人之间最基本的信任呢?翻译:长恨人心不如水,等闲平地起波澜。

文言文各种词义解释翻译

文言文各种词义解释翻译

一、文言文中的名词1. 马者,百兽之长也。

——《战国策》翻译:马是百兽中的首领。

2. 月明星稀,乌鹊南飞。

——《离骚》翻译:月亮明亮,星星稀疏,乌鸦向南飞去。

3. 鹿鸣于嗥,声震山谷。

——《诗经》翻译:鹿在山谷中嗥叫,声音震动了山谷。

二、文言文中的动词1. 骑虎难下,不如归真。

——《左传》翻译:骑在老虎背上难以下来,不如回到本真。

2. 狼烟四起,烽火连天。

——《三国演义》翻译:狼烟四处升起,烽火连成一片。

3. 胜者为王,败者为寇。

——《史记》翻译:胜利者成为王者,失败者成为敌人。

三、文言文中的形容词1. 美轮美奂,富丽堂皇。

——《红楼梦》翻译:非常美丽华丽,富丽堂皇。

2. 风吹草动,草木皆兵。

——《三国演义》翻译:风一吹草一动,大家都以为是敌人来了。

3. 气吞山河,力拔山兮气盖世。

——《史记》翻译:气势如虹,能吞噬山河,力量能拔起高山,气魄盖世。

四、文言文中的副词1. 不亦乐乎?——《论语》翻译:不是也很快乐吗?2. 莫等闲,白了少年头,空悲切。

——《红楼梦》翻译:不要虚度光阴,白了自己的少年头,徒然感到悲伤。

3. 不可救药,已至绝境。

——《史记》翻译:已经到了无法挽救的地步,陷入了绝境。

五、文言文中的连词1. 是故,圣人之于天下也,无适也,无莫也,义之与比。

——《孟子》翻译:因此,圣人对待天下,没有偏向,没有排斥,只是按照道义行事。

2. 虽然如此,吾仍坚信。

——《论语》翻译:尽管如此,我仍然坚信。

通过以上对文言文中名词、动词、形容词、副词和连词的解释和翻译,希望读者能够更好地理解文言文,领略古人的智慧。

在阅读古文时,要注重积累,多读多练,才能逐渐提高自己的文言文水平。

精选古文经典名句及翻译

精选古文经典名句及翻译

精选古文经典名句及翻译篇一1.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

(《周易·乾·象辞上》)【翻译】像天体不断刚健地运行一样,君子一直奋发图强,永不休止。

2.知进而不知退,知存而不知亡,知得而不知丧,其唯圣人乎?知进退存亡而不失其正者,其唯圣人乎?(《周易·乾·文言》)【翻译】知道进却不知道退,知道存却不知道亡,知道得到而不知道丧失,能称得上圣人吗?(这种人不能称为圣人)知道前进和后退、生存和灭亡而又不失掉正确原则的人,能称得上圣人吗?(这种人可称作圣人)3.地势坤,君子以厚德载物。

(《周易·坤·象辞上》)【翻译】像大地敞开广阔的胸怀一样,君子用深厚的德泽把一切可以包容的东西都吸收进来。

4.积善之家,必有馀庆;积不善之家,必有馀殃。

(《周易·坤·文言》)【翻译】积累善行的人家,一定会有很多善的报应;积累不善(恶行)的人家,一定会有许多恶的报应。

5.君子以见善则迁,有过则改。

(《周易·益·象辞下》)【翻译】君子看见好事马上跟过去学习,发现错误急速改正。

6.君子以思患而豫防之。

(《周易·既济·象辞下》)【翻译】君子思虑可能出现的祸患而预先加以防备。

7.二人同心,其利断金。

同心之言,其臭如兰。

(《周易·系辞上传》)【翻译】两人同心协力,像刀那样锋利,可以切断金属;两人同心的言论,其气味就像兰草那样幽香。

8.易穷则变,变则通,通则久。

(《周易·系辞下传》)【翻译】《易》这门学问,走到尽头就要变化,变化以后就能通达,通达以后便能使你的事业长久。

9.善不积,不足以成名;恶不积,不足以灭身。

(《周易·系辞下传》)【翻译】如果不积累善行,便不会有好名声;如果不积累恶行,便不致于丧失生命。

10.君子安而不忘危,存而不忘亡,治而不忘乱,是以身安而国家可保也。

(《周易·系辞下传》)【翻译】君子安定的时候不忘记可能出现的危险,生存的时候不忘记可能灭亡,国家大治的时候不忘记可能出现的祸乱。

常用文言文及翻译

常用文言文及翻译

一、文言文简介
文言文,又称古文,是我国古代的一种书面语言,起源于先秦,盛行于汉魏六朝,至唐宋明清仍有所使用。

文言文以其独特的语法结构、丰富的词汇和深邃的文化内涵,在我国文学史上占有重要地位。

以下列举一些常用的文言文及其翻译。

二、常用文言文及翻译
1. 常用文言文:
(1)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
翻译:学习并时常复习,不是很愉快吗?有朋友从远方来,不是很快乐吗?别人不了解我,我不生气,不是很君子吗?
(2)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

翻译:四海之内有知己,即使相隔天涯海角,也感觉像是邻居一样。

(3)青青子衿,悠悠我心。

翻译:那青青的衣领,寄托着我悠悠的思念。

(4)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

翻译:问您能有多少忧愁,恰似一条江水向东流去。

2. 常用文言文:
(1)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济天下。

翻译:处境困难时,就要修养自己的品德;事业成功时,就要帮助天下人。

(2)春风得意马蹄疾,一日看尽长安花。

翻译:春风吹得马蹄轻快,一天之内看尽了长安城中的美景。

(3)岁月静好,与君语;细水流年,与君同。

翻译:岁月静好,与你说话;细水流年,与你一同度过。

(4)浮生若梦,为欢几何?
翻译:人生如梦,又能快乐多少呢?
三、总结
以上列举的文言文及翻译,只是常用文言文中的一小部分。

学习文言文,不仅能了解我国古代的文化,还能提高自己的文学素养。

在学习过程中,我们要多读、多背、多思考,才能更好地掌握文言文。

古文经典翻译

古文经典翻译

重点实词1.官人疑策爱也,秘之。

误:喜欢正:吝啬译文:过路的官人怀疑策舍不得骡子,便把它藏了起来。

2.有功故出反囚,罪当诛,请按之。

误:按照正:审理译文:徐有功特意开脱谋反的人,论罪应当处死,请审理他。

3.高祖遣使就拜东南道尚书令,封吴王。

误:拜见正:授予官职译文:高祖派来使者授予(杜伏威)东南道尚书令的官,封他为吴王。

4.府省为奏,敕报许之。

误:报告正:回复译文:有关部门为此上奏,(后主)下诏回复同意了这件事。

5.齐孝公伐我北鄙。

误:轻视正:边境译文:齐孝公进攻我国北部边境。

6.大败信,入两壁,杀七都尉。

误:城墙正:军营译文:大败信的军队,攻下两座军营,杀死七名都尉。

7.尧民之病水者,上而为巢,是为避害之巢。

误:生病正:担心,忧虑译文:尧的百姓担心水患,因而在水上筑巢,这就是避免灾害的巢。

8.焕初除市令,过乡人吏部侍郎石琚。

误:免除正:(被)授职译文:焕刚被授职市令,拜访同乡吏部侍郎石琚。

9.师进,次于陉。

误:依次正:临时驻扎译文:诸侯的军队前进,驻扎在陉地。

10.天下有大勇者,卒然临之而不惊。

误:完毕正:通“猝”,突然译文:天下真正有大勇的人,灾难突然降临也不会惊恐。

11.王趣见,未至,使者四三往。

误:高兴正:通“促”,赶快译文:楚王赶快接见(尊卢沙),(尊卢沙)没有到,(楚王派)使者多次前去(邀请)。

12.存诸故人,请宾客。

误:安置正:问候译文:问候那些老朋友,邀请拜宾朋。

13.若复失养,吾不贷汝矣。

误:借给正:宽恕译文:如果再不赡养母亲,我就不宽恕你了。

14.楚庄王谋事而当,群臣莫能逮。

误:捉拿正:及,达到译文:楚庄王谋划事情很得当,群臣没有人能比得上。

15.使裕胜也,必德我假道之惠。

误:恩德正:感激译文:假如裕取胜,一定会感激我们借道给他的好处。

16.陛下登杀之,非臣所及。

误:上去正:当即译文:陛下(如果)当即杀掉他,(就)不是我的职权管得了的。

17.凡再典贡部,多柬拔寒俊。

误:典籍正:主管译文:贾黄中先后两次主管贡部,多次选拔出身寒微而又才能杰出的人。

古文翻译(知识讲座)

古文翻译(知识讲座)

1、唇亡齿寒译文:晋献公再次向虞周借路去攻打虢国,宫之奇进谏说:“虢国是虞国的屏障。

虢国灭亡了,虞国必定会跟着被灭掉。

晋国的野心不可助长,对外敌不可无视。

借路给晋国一次就算是过分了,怎么可能有第二次?俗话说,‘面颊和牙床骨是相互依存的,失去了嘴唇牙齿就会受冻。

’这话说的正是虞国和虢国的关系啊。

〞2、惠子相梁译文:惠施做了梁国的国相,庄子去看望他。

有人告诉惠施说:“庄子到梁国来,想取代你做宰相。

〞于是惠施非常害怕,在国都搜捕三天三夜。

庄子前去见他,说:“南方有一种鸟,它的名字叫,你知道吗?从南海起飞飞到北海去,不是梧桐树不栖息,不是竹子的果实不吃,不是甜美如醴的泉水不喝。

在此时猫头鹰拾到一只腐臭的老鼠,鸟从它面前飞过,猫头鹰仰头看着,发出‘吓’的怒斥声。

现在你也想用你的梁国来‘吓’我吧?3、苛政猛于虎译文:孔子路过泰山边,有个妇人在坟墓旁哭得很悲伤。

孔子扶着车前的伏手板听着,派子路问她说:“你这样哭,真好似不止一次遭遇到不幸了。

〞她就说:“是啊!以前我公公死在老虎口中,我丈夫也死在老虎口中,现在我儿子又被虎咬死了。

〞孔子说:“为什么不离开这里呢?〞妇女答复说:“〔因为〕这里没有残暴的政令。

〞孔子说:“子路要记住,残暴的政令比老虎还要可怕!4、良狗捕鼠译文:齐国有个善于识别狗的人。

他的邻居委托他找一只能捉老鼠的狗。

过了一年他才找到一只,说:"这是一条好狗呀!"那邻居养了狗好几年,狗却不去捉老鼠。

他告诉了那个会识别狗的人这个情况。

那个善于识别狗的人说:"这是只好狗,它的志向在于獐、麋、猪、鹿这类野兽,不是老鼠。

想让它捉老鼠的话,就捆绑住它的后腿。

" (后来)这个邻居捆绑住了那条狗的后腿,这狗才捉得老鼠。

5、薛谭学讴译文:薛谭向秦青学习唱歌,还没有学完秦青的技艺,就以为学尽了,于是便告辞回家。

秦青没有劝阻他,在城外大道旁给他送行,秦青打着节拍,高唱悲歌。

那歌声使路边的树林都振动了,使空中的飞云也停住了。

语文古文翻译

语文古文翻译

孔孟语录(二十则)1.仲弓问仁。

子曰:“出门如见大‎宾,使民如承大‎祭。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在邦无怨,在家无怨。

”仲弓曰:“雍虽不敏,请事斯语矣‎。

”(《论语·颜渊》)【译】:仲弓向孔子‎问什么是仁‎。

孔子回答说‎:“出门办事,如同会见贵‎宾那样谦恭‎谨慎,治理百姓,如同进行重‎大祭祀活动‎那样严肃慎‎重。

自己不想得‎的东西,不想做的事‎情,绝不要强加‎于人。

(如果能这样‎做,那么)为国家办事‎就没有了怨‎恨,处理家里事‎也没有了怨‎恨。

”仲弓说:“我虽然不聪‎敏,请让我按照‎您的话去做‎吧。

”2. 子曰:“富与贵,是人之所欲‎也,不以其道得‎之,不处也。

贫与贱,是人之所恶‎也,不以其道得‎之,不去也。

君子去仁,恶乎成名?君子无终食‎之间违仁,造次必于是‎,颠沛必于是‎。

”(《论语·里仁》)【译】:孔子说:“富贵是所有‎的人都所希‎望的,但不通过正‎当的途径得‎到它,就不能够接‎受。

贫贱是人们‎都不喜欢的‎,但不通过正‎当途径,也不能随便‎摆脱。

君子违背了‎“仁义”道德,怎么可能成‎名呢?君子即使在‎吃一顿饭那‎样短的时间‎里也不能违‎背仁的原则‎,流离失所时‎要这样做,动荡变乱时‎也一定要这‎样做。

”3. 子曰:“知者乐水,仁者乐山。

知者动,仁者静。

知者乐,仁者寿。

”(《论语·雍也》)【译】:孔子说:“聪明智慧的‎人爱水,有仁德的人‎爱山。

聪明智慧的‎人活跃,有仁德的人‎沉静。

聪明智慧的‎人常乐,有仁德的人‎长寿。

”4. 子曰:“志士仁人,无求生以害‎仁,有杀身以成‎仁。

”(《论语·卫灵公》)【译】:孔子说:“志士仁人决‎不为了自己‎活命而做出‎损害仁义的‎事情,而是宁可牺‎牲自己也要‎恪守仁义的‎原则。

”5. 子游问孝,子曰:“今之孝者,是谓能养。

至于犬马,皆能有养,不敬何以别‎乎?”(《论语·为政》)【译】:子游问什么‎是孝,孔子说:“现在所谓孝‎顺,总说能够奉‎养父母就可‎以了。

经典古代文言文大全及翻译

经典古代文言文大全及翻译

【导语】学习⽂⾔⽂可以了解历史,学习古代⽂化,欣赏古代⽂学,研究古代⽂明。

下⾯是分享的经典古代⽂⾔⽂⼤全及翻译。

欢迎阅读参考!1.经典古代⽂⾔⽂⼤全及翻译 鱼我所欲也 孟⼦及其弟⼦〔先秦〕 鱼,我所欲也;熊掌,亦我所欲也。

⼆者不可得兼,舍鱼⽽取熊掌者也。

⽣,亦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

⼆者不可得兼,舍⽣⽽取义者也。

⽣亦我所欲,所欲有甚于⽣者,故不为苟得也;死亦我所恶,所恶有甚于死者,故患有所不辟也。

如使⼈之所欲莫甚于⽣,则凡可以得⽣者何不⽤也?使⼈之所恶莫甚于死者,则凡可以辟患者何不为也?由是则⽣⽽有不⽤也,由是则可以辟患⽽有不为也。

是故所欲有甚于⽣者,所恶有甚于死者。

⾮独贤者有是⼼也,⼈皆有之,贤者能勿丧⽿。

⼀箪⾷,⼀⾖羹,得之则⽣,弗得则死。

呼尔⽽与之,⾏道之⼈弗受;蹴尔⽽与之,乞⼈不屑也。

万钟则不辩礼义⽽受之,万钟于我何加焉!为宫室之美、妻妾之奉、所识穷乏者得我与?乡为⾝死⽽不受,今为宫室之美为之;乡为⾝死⽽不受,今为妻妾之奉为之;乡为⾝死⽽不受,今为所识穷乏者得我⽽为之:是亦不可以已乎?此之谓失其本⼼。

(与通欤;乡通向;辟通避) 译⽂ 鱼是我所想要的,熊掌也是我所想要的,如果这两种东西不能同时得到,那么我就只好放弃鱼⽽选取熊掌了。

⽣命是我所想要的,道义也是我所想要的,如果这两样东西不能同时都具有的话,那么我就只好牺牲⽣命⽽选取道义了。

⽣命是我所想要的,但我所想要的还有⽐⽣命更重要的东西,所以我不做苟且偷⽣的事。

死亡是我所厌恶的,但我所厌恶的还有超过死亡的事,因此有灾祸我也不躲避。

如果⼈们所想要的东西没有能⽐⽣命更重要的,那么凡是能够⽤来求得⽣存的⼿段,哪⼀样不可以采⽤呢?如果⼈们所厌恶的事情没有超过死亡的,那么凡是可以躲避祸患的办法为什么不可以做呢?采⽤某种⼿段就能够活命,可是有的⼈却不肯采⽤;采⽤某种办法就能够躲避灾祸,可是有的⼈也不肯采⽤。

由此可见,他们所想要的有⽐⽣命更宝贵的东西(那就是“义”);他们所厌恶的,有⽐死亡更严重的事(那就是“不义”)。

诗词古文文言文翻译

诗词古文文言文翻译

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

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

远芳侵古道,晴翠接荒城。

又送王孙去,萋萋满别情。

翻译:
【赋得古原草送别】
唐代:白居易
(译文)
那荒原上的青草,年年岁岁,枯萎而又重生。

野火虽能烧尽一切,春风一吹,又生机勃勃。

远处的花香侵入了古老的道路,晴朗的天空下,翠绿的草地连绵到荒废的城池。

如今又要送别王孙离去,那满地的青草,仿佛都充满了离别的情意。

在这首诗中,白居易以古原上的青草为意象,抒发了对生命无常的感慨以及对离别的感伤。

诗中“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描绘了自然界中生命的轮回,一年一度的枯萎与新生,象征着世间万物的无常。

而“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则形象地说明了生命的顽强,无论遭遇多少磨难,总有重生的希望。

“远芳侵古道,晴翠接荒城”两句,以景物描写衬托了诗人内心的感慨,古道旁的花香四溢,荒城边的绿意盎然,这些美好的自然景象与离别之情形成鲜明对比,使得离别的情感更加深沉。

最后两句“又送王孙去,萋萋满别情”,直接抒发了诗人对离别的哀愁。

萋萋,形容草长得茂盛,这里用以形容离别的情意浓厚,如同这茂盛的草地一样,充满了不舍和思念。

整首诗以简洁明快的语言,抒发了诗人对生命、自然和离别的深刻感悟,既展现了唐代文人的胸怀,又表达了人们对于生命无常和离别的普遍情感。

经典古文翻译精选五篇

经典古文翻译精选五篇

【导语】古代流传下来的古⽂蕴含着华夏⽂明的精华,凝聚了古圣先贤的智慧,所以,接触和学习古⽂就是接受中华博⼤精深⽂化的熏陶,可以提升⼈的视野、情怀、境界和修为!下⾯是分享的经典古⽂翻译精选五篇。

欢迎阅读参考!1.经典古⽂翻译精选 唐雎不辱使命 刘向撰〔两汉〕 秦王使⼈谓安陵君⽈:“寡⼈欲以五百⾥之地易安陵,安陵君其许寡⼈!”安陵君⽈:“⼤王加惠,以⼤易⼩,甚善;虽然,受地于先王,愿终守之,弗敢易!”秦王不说。

安陵君因使唐雎使于秦。

秦王谓唐雎⽈:“寡⼈以五百⾥之地易安陵,安陵君不听寡⼈,何也?且秦灭韩亡魏,⽽君以五⼗⾥之地存者,以君为长者,故不错意也。

今吾以⼗倍之地,请⼴于君,⽽君逆寡⼈者,轻寡⼈与?”唐雎对⽈:“否,⾮若是也。

安陵君受地于先王⽽守之,虽千⾥不敢易也,岂直五百⾥哉?” 秦王怫然怒,谓唐雎⽈:“公亦尝闻天⼦之怒乎?”唐雎对⽈:“⾂未尝闻也。

”秦王⽈:“天⼦之怒,伏⼫百万,流⾎千⾥。

”唐雎⽈:“⼤王尝闻布⾐之怒乎?”秦王⽈:“布⾐之怒,亦免冠徒跣,以头抢地尔。

”唐雎⽈:“此庸夫之怒也,⾮⼠之怒也。

夫专诸之刺王僚也,彗星袭⽉;聂政之刺韩傀也,⽩虹贯⽇;要离之刺庆忌也,仓鹰击于殿上。

此三⼦者,皆布⾐之⼠也,怀怒未发,休祲降于天,与⾂⽽将四矣。

若⼠必怒,伏⼫⼆⼈,流⾎五步,天下缟素,今⽇是也。

”挺剑⽽起。

  秦王⾊挠,长跪⽽谢之⽈:“先⽣坐!何⾄于此!寡⼈谕矣:夫韩、魏灭亡,⽽安陵以五⼗⾥之地存者,徒以有先⽣也。

” 译⽂ 秦王派⼈对安陵国国君安陵君说:“我打算要⽤五百⾥的⼟地交换安陵,安陵君⼀定要答应我!”安陵君说:“⼤王给予恩惠,⽤⼤的地盘交换我们⼩的地盘,实在是善事;即使这样,但我从先王那⾥接受了封地,愿意始终守卫它,不敢交换!”秦王知道后很不⾼兴。

因此安陵君就派遣唐雎出使秦国。

秦王对唐雎说:“我⽤五百⾥的⼟地交换安陵,安陵君却不听从我,这是为什么?况且秦国灭掉韩国、魏国,⽽安陵却凭借⽅圆五⼗⾥的⼟地幸存下来的原因,只是因为我把安陵君看作忠厚的长者,所以不在意。

古文名篇翻译与注释

古文名篇翻译与注释

古文名篇翻译与注释《古文名篇翻译与注释》古文作为我国文化瑰宝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我们了解和传承传统文化的重要途径。

古文名篇作为古代文学的经典之作,具有丰富的文化内涵,研究和翻译这些名篇对于我们深入理解古代文化、丰富自己的知识储备具有重要价值。

本文将对几篇古文名篇进行翻译和注释,以期使读者更好地领略古代文学的魅力。

一、《论语·学而》【翻译】:“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这是孔子在《论语》中的开篇语。

他告诫人们要持续不断地学习,不断地实践。

学习是一种快乐,有朋友从远方前来,也是一种快乐。

当别人对自己一无所知时,不要生气,而是要保持温和的态度。

这样的人才算是真正的君子。

【注释】:本段文字选自《论语·学而》一篇,是孔子弟子之间的问答。

其中的“学而时习之”意为学习后要不断地去实践和总结。

孔子认为学习和实践是紧密相连的。

他还强调了友谊的重要性,有朋友从远方来是一种值得高兴的事情。

孔子的观点强调了学习、实践和人际关系在人生中的重要性,具有深远而普遍的价值。

二、《儒家文化课》【翻译】:“诸葛亮的《出使西蜀》是中国文学史上的一块瑰宝。

文章描述了出使西蜀的旅程,朴实而动人。

其中的一段写道:‘重阳之日,爬山登高,祭祀祖先,祈求吉祥。

’这里反映了中国古代人们对重阳节的重视,也展示了他们对祖先的敬爱之情。

”【注释】:本段文字选自《儒家文化课》一篇文章,介绍了诸葛亮的《出使西蜀》。

《出使西蜀》描绘了一个历史事件的故事,以及人们对传统节日的重视。

这一段描述了在重阳节这一天,人们爬山登高,祭祀祖先,向祖先祈求福祉。

这不仅展示了古人对节日的重视,也反映了他们对祖先的敬爱之情。

三、《古文诵读与鉴赏》【翻译】:“唐代诗人杜甫的《登高》是中国文学史上的一首经典之作。

其中的一句‘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描绘了壮丽的自然景色和人类历史的壮丽气象。

这句诗总结了中国的地理景观和历史演变,通过形象的描写,传递了作者对国家兴衰的思考。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比喻和夸张是使文章生动常用的修辞手法, 比喻和夸张是使文章生动常用的修辞手法,在 翻译时一般只需要把原文的比喻或夸张直接译成 现代汉语,不必改动。 现代汉语,不必改动。
燕雀安知鸿鹄之志哉! 史记 陈涉世家 陈涉世家》 燕雀安知鸿鹄之志哉!《史记陈涉世家》 头发上指,目眦尽裂。 史记 廉颇蔺相如列传 廉颇蔺相如列传》 头发上指,目眦尽裂。《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
则千里虽远,亦或迟或速,或先或后, 则千里虽远,亦或迟或速,或先或后,胡为乎其 不可以相及也。 荀子修身 修身》 不可以相及也。 《荀子 修身》 〔译文〕那末千里虽然很远,也不过是或者慢, 译文〕那末千里虽然很远,也不过是或者慢, 或者快,或者先,或者后,怎么会不可能达到呢。 或者快,或者先,或者后,怎么会不可能达到呢。
有一些古文如果用直译的办法, 有一些古文如果用直译的办法,就会感到不 通顺甚至不好懂, 通顺甚至不好懂,需要增加一些原文没有的词语 或句子,才能把原文的意思准确地表达出来. 或句子,才能把原文的意思准确地表达出来. 上古之世,人民少而禽兽众,人民不胜禽兽虫蛇。 上古之世,人民少而禽兽众,人民不胜禽兽虫蛇。 韩非子五蠹 五蠹》 (《韩非子 五蠹》 译文〕上古的时候,人口少而禽兽多, 〔译文〕上古的时候,人口少而禽兽多,人民禁 不住禽兽虫蛇。 不住禽兽虫蛇。 尔何知?中寿,尔墓之木拱矣! 尔何知?中寿,尔墓之木拱矣! 左传僖公三十二年 僖公三十二年》 (《左传 僖公三十二年》) 译文〕你知道什么?六七十岁, 〔译文〕你知道什么?六七十岁,你墓上的树木 两手合抱了! 两手合抱了!
不拘泥原文字句, 不拘泥原文字句,对原作的思想情感可细致挖掘 便于读者理解原作的思想内容。 ,便于读者理解原作的思想内容。 不利于读者理解原文的字句, 不利于读者理解原文的字句,有时会丧失原文的 语言风格。 语言风格。
帝高阳之苗裔兮,朕皇考曰伯庸。 帝高阳之苗裔兮,朕皇考曰伯庸。摄提贞于孟陬 惟庚寅吾以降。(屈原《离骚》 。(屈原 兮,惟庚寅吾以降。(屈原《离骚》) 〔译文〕我本是古帝高阳氏的后裔,号叫伯庸的 译文〕我本是古帝高阳氏的后裔, 是我已故的父亲。太岁在寅的那一年正月, 是我已故的父亲。太岁在寅的那一年正月,庚寅 那一天便是我的生辰。 那一天便是我的生辰。 屈原赋今译》 (郭沫若 《屈原赋今译》)
郭沫若《卷耳集》 郭沫若《卷耳集》 一片碧绿的原野, 一片碧绿的原野, 原中有卷耳蔓草开着白色的花。 原中有卷耳蔓草开着白色的花。 有位青年妇女左边肘上挂着一只浅浅的提篮, 有位青年妇女左边肘上挂着一只浅浅的提篮, 她时时弓下背去摘取卷耳, 她时时弓下背去摘取卷耳, 又时时昂起头来凝视着远方的山丘。 又时时昂起头来凝视着远方的山丘。
古文今译应注意几点: 古文今译应注意几点:
(一)准确理解 准确表达
进行古文今译,起码要具备两方面的条件: 进行古文今译,起码要具备两方面的条件: 两方面的条件 必须对原文有准确的理解。 1、必须对原文有准确的理解。 必须能用规范的现代汉语准确地表达出来。 2、必须能用规范的现代汉语准确地表达出来。 见其生不忍见其死,闻其声不忍食其肉, 见其生不忍见其死,闻其声不忍食其肉,是以君 子远庖厨也。 孟子梁惠王上 梁惠王上》 子远庖厨也。 《孟子 梁惠王上》 译文〕看到它生就不忍看到它死, 〔译文〕看到它生就不忍看到它死,听见它叫就 不忍吃它肉,这是君子远远离开厨房的原因。 不忍吃它肉,这是君子远远离开厨房的原因。
翻译时做到直译为主, 2、 翻译时做到直译为主,意译为辅
直译:按照原文的语序和语法结构进行翻译。 直译:按照原文的语序和语法结构进行翻译。
重视译文中词语与原文中词语间的对应, 重视译文中词语与原文中词语间的对应,要求译 文和原文尽量做到词词相关联,句句相对应。 文和原文尽量做到词词相关联,句句相对应。 意译:就是按照原文所表达的意思去翻译。 意译:就是按照原文所表达的意思去翻译。 为更好地、更清楚地将原文的思想内容表达出来, 为更好地、更清楚地将原文的思想内容表达出来, 意译时可增删、调换词语, 意译时可增删、调换词语,可以重新安排句子的 结构,甚至可以在深刻理解原文的基础上, 结构,甚至可以在深刻理解原文的基础上,从原 文词句的束缚中争脱出来, 文词句的束缚中争脱出来,只统摄原文大意进行 翻译。 翻译。
冀复得兔。兔不可复得,而身为宋国笑。 冀复得兔。兔不可复得,而身为宋国笑。 韩非子五蠹 五蠹》 (《韩非子 五蠹》) 译文〕希望再拣到碰死的兔子。 〔译文〕希望再拣到碰死的兔子。结果当然不能 再得到兔子,这年事却成了宋国的一个笑话。 再得到兔子,这年事却成了宋国的一个笑话。 盘庚之迁,胥怨者民也,非特朝廷上大夫而己。 盘庚之迁,胥怨者民也,非特朝廷上大夫而己。 王安石《答司马谏议书》 (《王安石《答司马谏议书》) 译文一〕盘庚迁都的时候, 〔译文一〕盘庚迁都的时候,不只是朝廷上士大 夫反对,老百姓也有埋怨的。 夫反对,老百姓也有埋怨的。 译文二〕盘庚迁都,百姓都埋怨, 〔译文二〕盘庚迁都,百姓都埋怨,不只是朝廷 上的士大夫而已。 上的士大夫而已。
直译的优与劣: 直译的优与劣:
忠实于原文的语言,古今词语基本对应, 忠实于原文的语言,古今词语基本对应,可以帮 助读者对应理解原文的语言结构, 助读者对应理解原文的语言结构,能有效保留原 文的语言风格。 文的语言风格。 往往显得语句拘谨,有时会表达不清。 往往显得语句拘谨,有时会表达不清。
意译的优与劣: 意译的优与劣:
(三)语言生动,保持特色 语言生动,
一篇好的译文, 一篇好的译文,除了能把原文的意思准确地表达 出来以外,还应该尽量做到译文生动, 出来以外,还应该尽量做到译文生动,使原文的 语言风格特点在译文中再现出来。 语言风格特点在译文中再现出来。 古代汉语语气的表达方式和现代不尽相同,在 古代汉语语气的表达方式和现代不尽相同, 翻译一句话的时候,一定要注意原文的语气, 翻译一句话的时候,一定要注意原文的语气,尽 量用现代汉语把它表达出来。 量用现代汉语把它表达出来。 周之败端,其在乎此矣。(柳宗元《封建论》 周之败端,其在乎此矣。(柳宗元《封建论》) 。(柳宗元 译文〕周朝败亡的原因,不外乎这个罢了。 〔译文〕周朝败亡的原因,不外乎这个罢了。
有一些古代修辞手法直译成现代汉语, 有一些古代修辞手法直译成现代汉语,会感到 不够流畅,甚至不好理解。这时就只能灵活翻译, 不够流畅,甚至不好理解。这时就只能灵活翻译, 不必受原文修辞手法的约束。 不必受原文修辞手法的约束。 我二十五年矣,又如是而嫁,则就木焉。 我二十五年矣,又如是而嫁,则就木焉。 左传僖公二十三年 僖公二十三年》 (《左传 僖公二十三年》) 彼其初与万物皆生,草木榛榛, 彼其初与万物皆生,草木榛榛,鹿豕狉狉 柳宗元《封建论》 (柳宗元《封建论》) 译文〕人类在它的开始阶段和万物同生, 〔译文〕人类在它的开始阶段和万物同生,那时 草森丛生,鹿猪乱跑。 草森丛生,鹿猪乱跑。
见渔人,乃大惊,问所从来。具答之。 见渔人,乃大惊,问所从来。具答之。便要还 设酒杀鸡作食。(陶渊明《桃花源记》 。(陶渊明 家,设酒杀鸡作食。(陶渊明《桃花源记》) 译文〕桃花源里的人见到渔人,很吃惊, 〔译文〕桃花源里的人见到渔人,很吃惊,问他 是从什么地方来的。 是从什么地方来的。渔人把自己的经过详尽的告 诉他们。于是便邀请渔人到家里做客,杀鸡摆酒 诉他们。于是便邀请渔人到家里做客, 席招待他。 席招待他。 愬亲行视士卒,伤病者存恤之,不事威严。 愬亲行视士卒,伤病者存恤之,不事威严。 资治通鉴唐纪》 (《资治通鉴唐纪》) 译文〕李愬在军中, 〔译文〕李愬在军中,时常下去了解战士们的情 况,看见病号和受伤的人,总是亲切慰问,端汤 看见病号和受伤的人,总是亲切慰问, 捧药,一点架子也没有。 捧药,一点架子也没有。
古 文 翻 译
文言翻译的原则
1、译文做到“信”“达”“雅” 译文做到“ ”“达”“雅 就是要求译文准确表达原文的意思,不歪曲、 信:就是要求译文准确表达原文的意思,不歪曲、
不遗漏、不随意增加意思; 不遗漏、不随意增加意思; 就是要求译文明白通畅, 达:就是要求译文明白通畅,符合现代汉语表述 习惯,没有语病。 习惯,没有语病。 就是要求译文的用词造句比较考究, 雅:就是要求译文的用词造句比较考究,能体现 原文的语言特色,文笔优美,富有表现力。 原文的语言特色,文笔优美,富有表现力。
及庄公即位,为之请制。公曰: 及庄公即位,为之请制。公曰:“制,严邑也, 严邑也, 虢叔死焉,他邑唯命。 左传隐公元年 隐公元年》 虢叔死焉,他邑唯命。”(《左传 隐公元年》) 译文一〕到庄公做了国君,替他请求制。 〔译文一〕到庄公做了国君,替他请求制。庄公 制是险要的地方,虢叔死在那里, 说:“制是险要的地方,虢叔死在那里,其他地 方一定听吩咐。 方一定听吩咐。” 译文二〕到庄公做了国君, 〔译文二〕到庄公做了国君,姜氏替共叔段请求 把制这个地方给他。庄公说: 把制这个地方给他。庄公说:“制是险要的地方 当初虢叔就是死在那里的,不宜于给共叔段, ,当初虢叔就是死在那里的,不宜于给共叔段, 其他地方一定听从您的吩咐。 其他地方一定听从您的吩咐。” 在必要的地方增加一些原文没有的词语或句子, 在必要的地方增加一些原文没有的词语或句子, 目的是为了更准确地译出原文。 目的是为了更准确地译出原文。如果不增加就能 把原文的意思表达清楚。 把原文的意思表达清楚。
是女子不好……得要求好女。《西门豹治邺》 得要求好女。 西门豹治邺》 是女子不好 得要求好女
宣言曰:“我见相如,必辱之。” 宣言曰: 我见相如,必辱之。 今以实校之,彼所将中国人,不过十五六 今以实校之,彼所将中国人, 且久已疲。 万,且久已疲。 先世避秦时乱,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不 先世避秦时乱,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 复出焉。 复出焉。
直译与意译的比较
采采卷耳,不盈顷筐。嗟我怀人,置彼周行。 采采卷耳,不盈顷筐。嗟我怀人,置彼周行。 于在春《国风普通话翻译》 于在春《国风普通话翻译》 采来采去的苍耳子, 采来采去的苍耳子, 斜口筐子可还没有装满。 斜口筐子可还没有装满。 可怜我惦记那远行的人, 可怜我惦记那远行的人, 把篮子搁在那大路边。 把篮子搁在那大路边。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