砖墙、砌块墙、隔墙、变形缝
墙面变形缝清单特征
墙面变形缝清单特征
墙面变形缝的清单特征主要包括以下几点:
1. 变形缝是伸缩缝、沉降缝和防震缝的总称。
2. 伸缩缝:建筑构件因温度和湿度等因素的变化会产生胀缩变形。
为此,通常在建筑物适当的部位设置垂直缝隙,自基础以上将房屋的墙体、楼板层、屋顶等构件断开,将建筑物分离成几个独立的部分。
为克服过大的温度差而设置的缝,基础可不断开,从基础顶面至屋顶沿结构断开。
3. 沉降缝:为使建筑物较规则,以及有利于结构抗震而设置的缝,基础可不断开。
在抗震设防区,沉降缝和伸缩缝须满足抗震缝要求。
4. 防震缝:为使建筑物较规则,以及有利于结构抗震而设置的缝,基础可不断开。
以上内容仅供参考,具体情况需依据实际的墙面条件来判定,可以查阅《建筑工程建筑面积计算规范》相关规定或咨询建筑领域业内人士。
房屋建筑学试题及答案-(3)
房屋建筑学复习题(基本要求)一、填空:2. 为了保证建筑制品、构配件等有关尺寸间的统一协调,在建筑模数协调中尺寸分为标志尺寸、构造尺寸、实际尺寸。
3.建筑按民用建筑的使用功能可分为居住建筑和公共建筑。
4、建筑设计的要求是满足建筑物功能要求、合理的技术措施、良好的经济效果、建筑物美观要求、总体规划要。
5. 建筑物的耐久等级根据建筑物的重要性和规模划分为四级。
耐久等级为二级的建筑物其耐久年限不少于50 年。
6. 建筑物的耐火等级由建筑构件的耐火极限和构件的燃烧性能确定,建筑物的耐火等级一般分为四级。
8. 基础按所用材料及受力特点可分为刚性基础和非刚性基础。
10. 由于地下室的墙身、底板埋于地下,长期受地潮和地下水的侵蚀,因此地下室构造设计的主要任务是防水防潮和通风。
18. 变形逢包括伸缩缝、沉降缝和防震缝。
19. 伸缩缝要求将建筑物从基础以上沿全高全部分开;沉降缝要求建筑物从屋顶到基础分开。
当既设伸缩缝又设防震缝时,缝宽按防震缝处理。
20. 按阳台与外墙的位置和结构处理的不同,阳台可分为挑阳台、凹阳台和半挑半凹阳台。
21、楼梯一般由楼梯梯段,楼梯平台,栏杆扶手三部分组成。
22、楼梯的净高在平台部位应大于2.0 m;在梯段部位应大于 2.2 m.23、现浇式钢筋砼楼梯可分为现浇梁式和现浇板式两种结构形式。
25. 现浇钢筋混凝土楼梯,按梯段传力特点分为现浇梁式楼梯和现浇板式楼。
26. 楼梯段的踏步数一般不应超过18 级,且不应少于3级。
27、勒脚是指墙身接近室外地面的部分。
29、圈梁的作用是增加房屋的整体性。
32. 屋顶的排水方式分为有组织排水和无组织排水。
33. 屋顶坡度的形成方法有材料找坡和结构找坡。
69、刚性防水屋面是指用刚性材料做防水层的屋面。
其防水层采用防水砂浆和防水细石混凝土。
34. 木门窗的安装方法有立口和塞口两种。
35. 建筑工程设计包括建筑设计、结构设计、设备设计等三方面。
36. 设计程序中的两阶段设计是指初步设计和施工图设计。
建筑构造分析
2)梯段尺度 楼梯的宽度必须满足上下人流及搬运物品的需要。从确保安全 角度出发,楼梯段宽度是由通过该梯段的人流数确定的。楼梯 梯段的最大坡度不宜超过38o;当坡度小于20o时,采用坡道; 大于45o时,则采用爬梯。 3)平台宽度
4)梯井宽度 5)楼梯尺寸计算 6)栏杆扶手尺度:楼梯栏杆扶手的高度,指踏 面前缘至扶手顶面的垂直距离。楼梯扶手的高 度与楼梯的坡度、楼梯的使用要求有关,很陡 的楼梯,扶手的高度矮些,坡度平缓时高度可 稍大。在30o左右的坡度下常采用900mm ;儿 童使用的楼梯一般为600mm。对一般室内楼梯 ≥900mm,靠梯井一侧水平栏杆长度>500mm, 其高度≥1000mm,室外楼梯栏杆高≥1050 mm。 7)楼梯净空高度
暗沟
目录
变形缝 由于温度变化、地基不均匀沉降和地震因素的影响,易 使建筑物发生裂缝或破坏,故在设计时应事先将房屋划分成 若干个独立的部分,使各部分能能自由地变化。这种将建筑 垂直分开的预留缝称为变形缝。包括伸缩缝、沉降缝和防震 缝三种。
楼地层
· 楼地层的基本组成
楼地层包括楼盖层和地坪层,是水平方向分隔房屋空间的承重构件,楼盖层分隔上 下楼层空间,地坪层分隔大地与底层空间。 楼盖层通常由面层、楼板、顶棚三部分组成: ①面层:又称楼面或地面。 ②楼板:它是楼板层的结构层。 ③顶棚:它是楼板结构层以下的构造组成部分。
踏步和栏杆扶手构造
2.扶手形式 2)栏杆与扶手构造 扶手断面形式和尺寸的选择 既要考虑人体尺寸和使用要 求,又要考虑与楼梯的尺度 关系和加工制作的可能性。 3.栏杆扶手连接构造 主要分为以下几点:栏杆与 扶手连接;栏杆与梯段,平 台连接;扶手与墙面连接; 楼梯起步和楼梯转折处栏杆 扶手处理 (a)锚接;(b)焊接;(c)螺栓 连接
墙体构造
墙体构造1 砌块墙构造1.1 砌块的接缝中型砌块上下皮搭接长度不少于砌块高度的1/3,且不小于150mm,小型空心砌块上下皮搭接长度不小于90mm。
当搭接长度不足时,应在水平灰缝内设置不小于2ф4的钢筋网片,网片每端均超过该垂直缝300mm,如图1所示。
砌筑砌块一般采用强度不低于M5的水泥砂浆。
竖直灰缝的宽度主要根据砌块材料和规格大小确定,一般情况下,小型砌块为10~15mm,中型砌块为15~20mm。
当竖直灰缝宽大于30mm时,须用C20细石混凝土灌缝密实。
图1 砌缝的构造处理1.2 设置过梁、圈梁和构造柱当出现层高与砌块高的差异时,可通过调节过梁的高度来协调。
砌块建筑应在适当的位置设置圈梁,以加强砌块墙的整体性。
当圈梁与过梁位置接近时,可以将过梁与圈梁合并考虑设计施工。
圈梁分现浇和预制两种。
预制圈梁一般采用U型预制块代替模板,然后在凹槽内配筋,再浇灌混凝土,如图2所示。
图2 砌块预制圈梁构造柱多利用空心砌块上下孔洞对齐,并在孔中用4ф12~14的钢筋分层插入,再用C20细石混凝土分层灌实。
构造柱与砌块墙连接处的拉结钢筋网片,每边伸入墙内不少于1m。
混凝土小型砌块房屋可采用ф6点焊钢筋网片,沿墙高每隔600mm设置,中型砌块可采用ф6钢筋网片,并隔皮设置。
2 隔墙构造2.1 隔墙的设计要求1) 重量轻、厚度薄;2) 要保证隔墙的稳定性良好,特别要注意其与承重墙的连接;3) 要满足一定的隔声、防火、防潮和防水要求;2.2 块材隔墙2.2.1 普通砖隔墙普通砖隔墙一般采用半砖隔,用普通黏土砖顺砌而成,其标志尺寸为120mm。
不同等级的砌筑砂浆对应相应的隔墙长度和高度,当长度超过6m时,应设砖壁柱。
半砖隔墙构造上要求隔墙与承重墙或柱之间连接牢固,一般沿高度每隔500mm砌入2ф4的通长钢筋,还应沿隔墙高度每隔1200mm设一道30mm厚水泥砂浆层,内放2ф6拉结钢筋。
半砖隔墙的特点是墙体坚固耐久、隔声性能较好,布置灵活,但稳定性较差、自重大,湿作业量大、不易拆装。
墙体结构构造知识
功能方面的要求
墙体应具有隔声、防火、防潮等功能要求。 (1)外墙保温与隔热
采暖建筑的外墙应有足够的保温能力,寒冷地区冬季室内温度高于室外,热量 从高温传至低温。
图6-4是外墙冬季的传热过程。 ■为了减少热损失,应采取以下措施:
①加强墙体的密缝处理; ②增加墙体密实性及厚度,避免噪声穿透墙体及墙体振动; ③采用有空气间层或多孔性材料的夹层墙,提高墙体的减振和吸 音能力, ④在可能的情况下,利用垂直绿化降噪。
(3)墙体其它方面的要求 ①防火要求
1、选择燃烧性能和耐火极限符合防火规范规定的材料。 2、设置防火墙,防止火灾蔓延。 根据防火规范, 一、二级耐火等级建筑.防火墙最大间距为150m, 三级为100m,四级为60m。
(2)勒脚构造 构造要求: 1、做防潮层。2、要求墙脚坚固耐久。3、高矮、色彩等应结合建筑造型。 ■构造做法 一般建筑:勒脚表面抹灰:采用20厚1:3水泥砂浆抹面, 1:2水泥白石子,水刷石或斩
假石抹面。 高标准建筑:勒脚用坚固材料;采用条石、混凝土等坚固耐久的材料代替砖勒脚
(3)外墙周围的排水处理 房屋四周可采取散水或明沟排除雨水。
防潮层的设置位置如图。
防潮层材料做法: 1、防水砂浆防潮层
1:2水泥砂浆内掺3%~5%防水剂,厚度为20~25mm或用防水砂浆砌三皮砖作防潮层。 构造简单,但砂浆开裂或不饱满时影响防潮效果。 2、细石混凝土防潮层,采用60mm厚的细石混凝土带,内配三根由6钢筋,其防潮性能好。 3、油毡防潮层,先抹20mm厚水泥砂浆找平层,上铺一毡二油,此种做法防水效果好,但有 油毡隔离.削弱了砖墙的整体性,不应在刚度要求高或地震区采用。 ●如果墙脚采用不透水的材料(如条石或混凝上等),或设有钢筋混凝土地圈梁时,可以不设 防潮层。
砖砌墙伸缩缝设置要求
砖砌墙伸缩缝设置要求在建筑施工过程中,砖砌墙是常见的一种构造方式。
为了保证砖砌墙的稳定性和美观性,砖砌墙的伸缩缝设置非常重要。
本文将从以下几个方面介绍砖砌墙伸缩缝的设置要求。
一、伸缩缝的定义和作用伸缩缝是指在砖砌墙的一定位置设置的缝隙,其主要作用是应对墙体因温度变化、湿度变化等原因而引起的热胀冷缩和收缩变形。
合理设置伸缩缝可以有效减少砖砌墙的开裂和变形,保证墙体的稳定性和耐久性。
二、伸缩缝的位置和间距要求1.墙体长度小于等于15m时,应设置一道纵向伸缩缝,间距不超过10m;2.墙体长度大于15m时,应设置两道纵向伸缩缝,间距不超过15m;3.墙体高度大于10m时,应设置横向伸缩缝,间距不超过10m。
三、伸缩缝的宽度要求伸缩缝的宽度应根据墙体的材料和长度来确定。
一般情况下,伸缩缝的宽度为10mm-20mm。
若采用混凝土砌墙,伸缩缝的宽度应为20mm-40mm。
四、伸缩缝的材料选择1.伸缩缝的填充材料应具有一定的柔韧性和耐久性,能够承受砖砌墙的变形;2.填充材料应具有一定的抗老化性能,能够在长期使用中保持其功能;3.填充材料应具有一定的耐温性能,能够适应墙体因温度变化而产生的热胀冷缩。
常用的伸缩缝填充材料有硅酮密封胶、聚氨酯等。
五、伸缩缝的施工要求1.在砌筑墙体的过程中,应预留伸缩缝的位置,并在砌筑过程中保持伸缩缝的畅通;2.在墙体砌筑完成后,应清理伸缩缝的表面,确保填充材料的质量;3.填充伸缩缝时,应确保填充材料均匀、牢固,避免产生空隙或漏洞。
六、伸缩缝的维护和保养1.定期检查伸缩缝的状况,如发现松动、裂缝等问题,及时进行修补;2.避免在伸缩缝上施加过大的压力或拉力,以免破坏伸缩缝的功能;3.保持墙体的干燥,避免墙体因湿度变化而引起的膨胀和收缩。
总结起来,砖砌墙伸缩缝的设置要求是确保墙体的稳定性和耐久性的重要措施。
通过合理设置伸缩缝的位置和间距,选择适当的填充材料,严格按照施工要求进行施工和维护,可以有效减少砖砌墙的开裂和变形,延长墙体的使用寿命。
质量通病防治之防抹灰空鼓、裂缝措施(合集5篇)
质量通病防治之防抹灰空鼓、裂缝措施(合集5篇)第一篇:质量通病防治之防抹灰空鼓、裂缝措施防抹灰空鼓、裂缝措施1、砖墙、混凝土基层抹灰空鼓、裂缝(1)、墙体与混凝土柱交接处应按工艺要求加拉结钢筋(2)、混凝土表面的油漆、隔离剂等,均应在抹前清除干净;用钢模等制作的光滑的混凝土表面要凿毛,或用1:1水泥沙浆掺10%的108胶喷毛。
(3)、对凹凸不平的墙体,应事先剔平或用挂钢网,水泥砂浆分层抹平。
(4)、抹平前墙体面应浇水。
浇水量应根据气温不同来确定,在常温下一般隔夜进行浇水二遍即可。
但如因气候和操作环境变化大,则应根据实际酌情掌握。
(5)、水泥、砂、石灰、外掺剂等原材料应符合质量要求;严格控制配合比;抹灰砂浆必须具有良好的和易性和保水性能,常用抹灰稠度按如下数值控制:底层抹灰砂浆为10—12cm 中层抹灰砂浆为7—8 cm 面层抹灰砂浆为10 cm 抹底层砂浆必须与基体粘结牢固,必要时可在砂浆中掺入108胶等胶结材料,以提高抹灰砂浆的粘结强度。
(6)、抹灰用砂浆的配合比,底层与中层基本相同,底层砂浆的强度不能高于基体的强度,以免抹灰砂浆在凝结过程中产生较强的收缩力,破坏强度较低的基体,从而产生空鼓、裂缝、脱落等质量问题。
(7)、木门窗框边必须用水泥砂浆填嵌实。
每一道工序应有专人负责,嵌塞应分遍进行。
后塞口的木门框,应在墙体砌筑时预埋木砖,混凝土墙体应在支模时预埋木砖或用冲击钻打洞钉入木榫。
(8)、泥砂浆不得抹在石灰砂浆或混合砂浆上。
2、轻质隔墙(加气混凝土砌块墙,条板石膏珍珠岩空心等)抹灰空鼓、裂缝。
预防措施:(1)设计应充分考虑到轻质隔墙的整体性和刚度。
安装完成的轻质隔墙,尤其是在安装胶结材料尚未达到设计强度前,应避免受较大的冲击振动。
对已受振动而使墙体局部松动的,必须经加固补强后方能进行抹灰。
(2)对墙体交接薄弱的部位,应采取补强措施,使墙体有良好的整体性、刚度,并检查合格后才能进行抹灰。
(3)气混凝土墙基体面抹灰必须按下列要求进行处理:A、抹灰前把墙面清理干净。
建筑工程墙体的讲解
隔墙
轻松建筑,快乐生活
enjoy my job , enjoy my life
墙面装修
刘艳梅
目录
一、墙面装修的作用 二、墙面装修的分类 三、墙面装修构造
墙面装修
一、墙面装修的作用 (一)保护墙体 (二)改善墙体的使用功能 (三)提高建筑的艺术效果,美化环境。
墙面装修
二、墙面装修的分类 (一)按装修所处部位不同,分为室外装修和室内装修。 (二)按材料和施工方式的不同,可分为清水勾缝、抹灰类、 贴面类、涂刷类、裱糊类、条板类、玻璃(或金属)幕墙。
隔墙
每隔1200mm设一道30mm厚水泥砂浆层,内放2Φ6钢筋。
隔墙
(二)砌块隔墙 砌块隔墙墙厚一般为90~120mm。加固构造措施同普通砖 隔墙,砌块不够整块时宜用普通粘土砖填补。砌筑时先在墙下 部实砌3~5皮实心粘土砖再砌砌块。
隔墙
二、轻骨架隔墙(立筋式隔墙) 由骨架和面层两部分组成,骨架有木骨架和金属骨架,面板 有板条抹灰、钢丝网板条抹灰、胶合板、纤维板、石膏板。 (一)木骨架隔墙 骨架由上槛、下槛、墙筋、横撑或斜撑组成。面层是在木骨 架上钉各种成品板材,如纤维板、胶合板、石膏板等,并在骨 架、木基层板背面刷两遍防火涂料。
建筑工程中各种墙体的识读
刘艳梅
目录
第一讲:墙体的类型 第二讲:砌体墙 第三讲:钢筋混凝土墙 第四讲:幕墙 第五讲:隔墙 第六讲:墙面装修
轻松建筑,快乐生活
enjoy my job , enjoy my life
墙体的类型
刘艳梅
目录
一、按墙体所在位置分类Βιβλιοθήκη 二、按构造方式分类 三、墙体各部分名称
墙体的类型
一、按墙体所在位置分类; 外墙、内墙、纵墙、横墙、窗间墙 、窗下墙、女儿墙 按墙体受力情况分类 : 承重墙 非承重墙
砖墙构造汇总
33 墙墙体体3. 2 砖墙构造3.2.1 砖墙材料砖墙是用砂浆将一块块砖按一定技术要求砌筑而成的砌体,其材料是砖和砂浆。
1、砖砖按材料不同,有粘土砖、页岩砖、粉煤灰砖、灰砂砖、炉渣砖等;按形状分有实心砖、多孔砖和空心砖等。
其中常用的是普通粘土砖。
普通粘土砖以粘土为主要原料,经成型、干燥焙烧而成。
有红砖和青砖之分。
青砖比红砖强度高,耐久性好。
我国标准砖的规格为240mm ×115mm ×53mm 砖长:宽:厚=4:2:1(包括10mm 宽灰缝),标准砖砌筑墙体时是以砖宽度的倍数,即115+10=125mm 为模数。
这与我国现行《建筑模数协调统一标准》中的基本模数M = l00mm 不协调,因此在使用中,须注意标准砖的这一特征。
砖的强度以强度等级表示,分别为MU30、MU25、MU20、MU10、MU7.5六个级别。
如MU30表示砖的极限抗压强度平均值为30MPa ,即每平方毫米可承受30N 的压力。
2、砂浆砂浆是砌块的胶结材料。
常用的砂浆有水泥砂浆、混合砂浆、石灰砂浆和粘土砂浆。
(1)水泥砂浆由水泥、砂加水拌和而成,属水硬性材料,强度高,但可塑性和保水性较差,适应砌筑湿环境下的砌体,如地下室、砖基础等。
(2)石灰砂浆由石灰膏、砂加水拌和而成。
由于石灰膏为塑性掺合料,所以石灰砂浆的可塑性很好,但它的强度较低,且属于气硬性材料,遇水强度即降低,所以适宜砌筑次要的民用建筑的地上砌体。
(3)混合砂浆由水泥、石灰膏、砂加水拌和而成。
既有较高的强度,也有良好的可塑性和保水性,故民用建筑地上砌体中被广泛采用。
(4)粘土砂浆是由粘土加砂加水拌和而成,强度很低,仅适于土坯墙的砌筑,多用于乡村民居。
它们的配合比取决于结构要求的强度。
砂浆强度等级有M15、M10、M7.5、M5、M2.5、M1、M0.4共7个级别。
3.2.2 砖墙的组砌方式为了保证墙体的强度,砖砌体的砖缝必须横平竖直,错缝搭接,避免通缝。
墙体构造
(四)散水与明沟 散水:指靠近勒脚下部的水平排水坡
明沟:在外墙四周或散水外缘设置的排水沟。
做法:散水的做法通常是在基层土壤上现浇混凝土(见
图)或用砖、石铺砌,水泥砂浆抹面。明沟通常
采用素混凝土浇筑,也可用砖、石砌筑,并用 水泥砂浆抹面。(见图)
(五)变形缝
变形缝有伸缩缝、沉降缝、防震缝三种。
薄均匀。常用的错缝方法是将顶砖和顺砖上下皮交
错砌筑。每排列一层砖称为一皮。常见的砖墙砌式 有全顺式(120墙),一顺一顶式、三顺一顶式或 多顺一顶式、每皮顶顺相间式也叫十字式(240 墙),两平一侧式(180墙)等(如图)。
砖墙的组砌方式
三、墙体细部构造
墙体的细部构造包括门窗过梁、窗台、勒脚、散水、
2、具有足够的强度和稳定性
强度是指墙体承受荷载的能力,它与所采用的材料
以及同一材料的强度等级有关。作为承重墙的墙体,
必须具有足够的强度,以确保结构的安全。
墙体的稳定性与墙的高度、长度和厚度有关。高而
薄的墙稳定性差,矮而厚的墙稳定性好;长而薄的 墙稳定性差,短而厚的墙稳定性好。
(二)热工要求
1、伸缩缝(或温度缝)
伸缩缝是在长度或宽度较大的建筑物中,为避免由于温度变
化引起材料的热胀冷缩导致构件开裂,而沿建筑物的竖向将 基础以上部分全部断开的垂直缝隙。有关规范规定砌体结构
和钢筋混凝土结构伸缩缝的最大间距一般为50~75mm。伸
缩缝的宽度一般为20~40mm。
2、沉降缝
为减少地基不均匀沉降对建筑物造成危害,在建筑物某些部位 设置从基础到屋面全部断开的垂直缝称为沉降缝。 (1)沉降缝一般在下列部位设置: 当同一建筑物建造在地基承载力相差很大时;建筑物高度或荷
墙体、门窗及变形缝[压缩]
配筋细石混凝土防潮层:采用浇筑60mm厚的细 石混凝土,并在其中设置φ6的钢筋网片(纵向 钢筋2~3根)以提高防潮层的抗裂性能。由于 它的抗裂性能好,且能与砌体结合为一体,故 适用于整体刚度和整体性要求均较高的建筑墙 体中。
垂直防潮层:
当建筑物内墙两侧的室内地坪存在高差,或室内地坪低 于室外地坪时,不仅要求按地坪高差的不同在墙身设两道水 平防潮层,而且为了避免高地坪房间(或室外地坪)填土中 的潮气侵入墙身,还必须对有高差部分的墙体表面采取垂直 防潮措施。其具体做法是,在高地坪房间(或室外地坪)填 土前,于两道墙身水平防潮层之间的垂直墙面上,先用 20mm厚水泥砂浆做找平层,再涂冷底子油一道、热沥青两 道(或采用防水砂浆抹灰的防潮处理),而在低地坪房间一 边的垂直墙面上,则以采用水泥砂浆打底的墙面装修做法比 较好。
砌筑方法及特点:与一般砖墙砌法一样,适用 于清水砖墙,施工方便,但门窗洞口宽度不应 超过2m。通常将φ6钢筋放置在第一皮砖和第二 皮砖之间,也可以放置在第一皮砖下厚度为 30mm的砂浆层内,钢筋的根数不少于两根、 间距不大于120mm。钢筋伸入洞口两侧窗间墙 每边不小于240mm,且钢筋端部应做弯钩以利 于锚固。洞口上部在相当于洞口跨度1/4的高度 范围内(一般为5~7皮砖)用不低于M5的砂浆 砌筑。
• 过梁的形式:常见的有砖砌拱过梁、钢筋砖 过梁和钢筋混凝土过梁等
砖砌平拱
砌筑原理:将立砖和侧砖相间砌筑,使灰缝上 宽下窄,相互挤压形成拱的作用。 特点:不用钢筋、水泥用量少。但适用的门窗 洞口跨度不超过1.8m,且当过梁上有集中荷载、 建筑物有振动荷载以及在抗震设防地区建造的 侧砖相间砌筑形成, 过梁部分的高度不应小于240mm。弧形拱和半 圆拱的最大跨度l与矢高f有关: f=(1/12~1/8)l时为2.5~3.5m; f=(1/6~1/5)l时为3~4m。 砖砌拱多用于清水砖墙
第八章 变形缝
第八章 变形缝
(三)抗震缝:(防震缝) 避免建筑物因体型、重量、刚度不对称或不均匀,在 地震作用下发生扭转而破坏,将建筑物分成刚度、 重量均匀的独立单元,减少损坏。 1.设置:从基础顶面至屋顶全部断开。(基础可不 断开) 2.缝宽ae:根据建筑高度及设计烈度而定。 a.砖混结构:ae=50~70mm 框架结构:H≤15m,ae=70mm H>15m,ae=70+20n, 地震烈度6°、7°,n=⊿H/4 mm 8°, n=⊿H/3 mm 9°, n=⊿H/2 mm
软弱地基
第八章 变形缝
3.设置条件:(有下列情况之一者) a.建筑物建造在不同地基上,且难于保证均 匀沉降时; b.建筑物相邻部分高度、荷载和结构形式 差别较大; c.基础的形式、宽度及埋深差别较大,易导 致地基不均匀沉降时; d.分期建造的房屋; e.建筑平面形状较复杂、连接部位又比较薄 弱时(考虑较少)。如山、L、∏。
第八章 变形缝
3.设置条件:(设计烈度8°~9°地区有 下列情况之一者设) a.建筑立面高差>6m ; b.建筑各部分结构刚度差别较大时; c.建筑物有错层或错层高差较大时。 d.建筑物平面比较复杂。
第八章 变形缝
二、变形缝的构造: (一)基础变形缝: 1、双墙式: 在沉降缝两侧都设有承重墙,以保证每个独立单元都 有纵横墙封闭结合。构造简单,整体性好;但基础偏 心受力。常用于总荷载较小的房屋。 2、悬挑式: 为使沉降缝两侧墙与基础能上下自由沉降又互不影响, 常将沉降缝一侧的墙不做处理,另一侧墙由悬挑的基 础梁承担。因而悬挑梁上的隔墙尽量用轻质墙。 常用于新旧建筑相交处。
第八章 变形缝
(二)沉降缝: 为了防止建筑物各部分由于不均匀沉降引 起的破坏而设置的变形缝。 1.设置:从基础底面至屋顶全部断开。 2.缝宽:
墙体的分类
墙体的分类第二章建筑构造第一节墙体一、墙体的分类墙体的分类大体有从墙体位置上、从材料上、从受力特点上几种分法。
(一)墙体按所在位置分类墙体按所处位置可以分为外墙和内墙。
外墙位于房屋的四周,故又称为外围护墙.内墙位于房屋内部,主要起分隔内部空间的作用。
墙体按布置方向又可以分为纵墙和横墙。
沿建筑物长轴方向布置的墙称为纵墙,沿建筑物短轴方向布置的墙称为横墙,外横墙俗称山墙。
另外,根据墙体与门窗的位置关系,平面上窗洞口之间的墙体可以称为窗间墙,立面上窗洞口之间的墙体可以称为窗下墙.(二)墙体按材料分类(1)砖墙。
用作墙体的砖有秸土多孔砖、黏土实心砖、灰砂砖、焦渣砖等.(2)加气混凝土砌块墙,加气混凝土是一种轻质材料,具有密度小、可切割、隔声、保温性能好等特点。
这种材料多用于非承重的隔墙及框架结构的填充墙。
(3)石材墙。
石材是一种天然材料,主要用于山区和产石地区。
(4)板材墙。
板材以钢筋混凝土板材、加气混凝土板材为主。
(5)承重混凝土空心小砌块墙,采用C20混凝土制作,用于6层及以下的住宅。
(三)墙体按受力特点分类(1)承重墙.墙直接承受楼板及屋顶传下来的荷载,由于承重墙所处的位置不同,又分为承重内墙和承重外墙。
(2)自承重墙。
只承受墙体自身重量而不承受屋顶,楼板等竖向荷载,并把自重传给墙下基础。
(3)围护墙.与室外空气直接接触的墙体,它起着防风、雪、雨的侵袭,并起着保温、隔热、隔声、防水等作用。
(4)隔墙.它起着分隔空间的作用,把自重传给楼板层,隔墙应满足自重轻、隔声、防火等要求。
(四)墙体按构造做法分类(1)实体墙.由单一材料组成,如普通砖墙、实心砌块墙、多孔砖、实心黏土砖、石块、混凝土和钢筋混凝土等和复合材料(钢筋混凝土与加气混凝土分层复合、黏土砖与焦渣分层复合等)砌筑的不留空隙的墙体。
(2)空体墙。
空体墙也是由单一材料组成,可由单一材料砌成内部空腔。
(3)复合墙。
这种墙体多用于居住建筑,也可用于托儿所、幼儿园、医疗等小型公共建筑.这种墙体的主体结构为数土砖或钢筋混凝土,其内侧或外侧复合轻质保温板材,常用的材料有充气石膏板、水泥聚苯板黏土珍珠岩、纸面石膏聚苯复合板,纸面石膏岩棉复合板、纸面石膏玻璃复合板、无纸石膏聚苯复合板、纸面石膏聚苯板等。
2024年建筑砖砌体裂缝的防治(三篇)
2024年建筑砖砌体裂缝的防治一、前言建筑砖砌体裂缝不仅种类繁多,形态各异,而且较普遍,轻微者影响建筑物美观,造成渗漏水,严重者降低建筑结构的承载力、刚度、稳定和整体性、耐久性,甚至还会导致整体倒塌的重大质量事故。
因此,正确分析原因、切实加以防治十分必要,十分迫切。
就实践谈几点常见建议。
二、温差变形引发的砖砌体裂缝这类裂缝较典型和普遍的是建筑物(特别是那些纵向较长的)顶层两端内外纵墙上的斜裂缝,其形态呈“八”字或“x”型,且显对称性,但有时仅一端有,轻微者仅在两端1-2个开间内出现,严重者会发展至房屋两端1/2纵长范围内,并由顶层向下几层发展。
此类型缝对那种刚性屋面平屋顶、未设变形缝、隔热层的房屋,更易发生。
产生的直接原因是混凝土结构屋面的伸缩变形牵引其下砖砌体超过其材料抗拉强度的结果。
具体的机理可认为是:在阳光照射下(特别是南方地区)屋面板温度可高达60-70摄氏度,而在其下的砖砌体仅为30-35摄氏度,如此大的温差,加上混凝土膨胀系数比砖砌体近似大一倍,则根据王铁梦《建筑物的裂缝控制》一书中提出的计算理论和公式,可计算出砌体中的主拉应力。
设砂浆强度M5.0、砖强度Mu7.5时,则其沿灰缝截面破坏时的轴心抗拉、抗剪强度设计值仅为0.14Mpa 和0.12Mpa,而沿齿缝通缝的弯曲抗拉强度仅为0.25Mpa和0.12Mpa,则温差引起的砌体主拉应力大于砌体本身抵抗力的50%-300%不等。
又加上房屋两端为“自由端”,水平约束力小,上部砌体垂直压力较小,如无相应措施上述裂缝在所难免。
当屋面向两端热胀时,致使下部砌体出现正“八”字缝,当冷缩时,就出现倒“八”字缝,一胀一缩则易出现“x”字缝。
其防治的主要方法:一是减缓消除热胀冷缩动力源,如设隔热层、变形缝;二是增强相关砌体抗力,如提高砂浆强度,提高饱满度,空斗改实砌,加筋砌体,加设构造柱;三是提高抹灰的抗裂能力(对于不影响结构安全的缝)。
例如某市一楼房,砖混7层,面积4901m2,建于xx年10月-xx 年4月,纵长56m,未设变形缝,屋面为多孔板灌缝找平后加小青瓦坡屋面防水,两侧纵长为宽2m现浇屋面板并作排水檐沟使用,当年夏季过后即发现东西两端顶层边套边间纵墙出现约45°斜裂缝。
工程中常见的变形缝、结构缝
工程中的变形缝、结构缝一、按功能,可分为以下十种类型:1.膨胀缝(伸缝):能够有效消解超静定结构中膨胀(伸长)变形的结构缝;2.收缩缝(缩缝):能够有效消解超静定结构中收缩(变短)变形的结构缝;3.沉降缝:能够有效消解超静定结构中由于基础不均匀沉降而引起变形差的结构缝;4.抗震缝:结构在地震作用下发生强迫移位时,能够消解、缓和结构不同部分碰撞损坏的结构缝;5.体型缝:结构形状或体量发生突变时,将结构在体型突变处分割为不同部分而设置的结构缝;6.局部缝:在结构形状突变的部位,为缓和应力集中影响而设置的局部结构缝;7.控制缝:在结构容易发生裂缝的部位,通过预先设置薄弱截面或其它措施,主动引导裂缝出现并加以控制的缝;8.拼接缝:预制构件装配连接时,拼接处所形成的缝;9.施工缝:混凝土浇筑体量较大时,按预定位置划分不同的施工浇筑区域,接槎出所形成的缝;10.界面缝:不同结构形式,不同建筑构件,不同建筑材料之间在界面上所形成的缝。
二、按做法,可分为以下七种类型:1.全部断开的缝:将结构分割成完全独立的若干部分;2.上部断开的缝:基础部分相连而上部结构断开所形成的缝;3.局部断开的缝:结构局部在一定范围内,分割所形成的缝;4.钢筋断开、混凝土接槎形成的缝:不考虑传递内力的预制构件之间的拼接缝;5.钢筋后连接、混凝土接槎形成的缝:施工阶段不考虑传力,后用搭接,机械连接或焊接实现钢筋连接形成整体而可以传递内力的缝;6.钢筋连通、混凝土接槎形成的缝:从受力上按整体考虑,但在施工时混凝土在此接槎而形成的施工缝;7.钢筋和混凝土连续、后期引导出现的缝:通过在预定部位削弱截面或采取其他措施引导产生并加以控制的缝。
(常见的几种)1、伸缩缝:伸缩缝也叫温度缝,是考虑温度变化时对建筑物的影响而设置的。
气候的冷热变化会使建筑材料和构配件产生胀缩变形,太长和太宽的建筑物都会由于这种胀缩而出现墙体开裂甚至破坏。
因此,把太长和太宽的建筑物设置伸缩缝分割成若干个区段,保证各段自由胀缩,从而避免墙体的开裂。
建筑构造论文 墙体构造和变形缝
贵州职业技术学院《建筑构造》报告(论文)论文题目:墙体构造和变形缝学院:贵州职业技术学院专业:建筑工程技术班级:建工136班学号: 13410609学生姓名:何祖成任课教师:罗武德2014年 6 月26 日摘要墙体是建筑物的重要组成部分。
它的作用是承重、围护或分隔空间。
墙体按墙体自身受力情况和材料种类分为承重墙和非承重墙,按墙体构造方式分为实心墙,烧结空心砖墙,空斗墙,复合墙。
按墙体所在位置一般分为外墙以及内墙两大部分,每部分又各有纵、横两个方向,这样共形成四种墙体,即纵向外墙、横向外墙(又称山墙)、纵向内墙、横向内墙。
为了防止因气温变化、地基不均匀沉降以及地震等因素使建筑物发生裂缝或导致破坏,设计时预先在变形敏感部位将建筑物断开,分成若干个相对独立的单元,且预留的缝隙能保证建筑物有足够的变形空间,设置的这种构造缝称为变形缝。
关键词:建筑墙体承重墙伸缩缝沉降缝防震缝1墙体的概述在一般砌体结构建筑中,墙体是主要的承重构件。
墙体的重量占建筑物总重量的40%~45%,墙的造价约占全部建筑造价的30%~40%。
在其他类型建筑中,墙体可能是承重构件,也可能是围护构件,但所占的造价比重也较大。
因而在工程设计中,合理地选用墙体的材料、结构方案及构造做法十分重要。
墙体在建筑中的作用有以下四点:1、承重作用。
承受房屋的屋顶、楼层、人和设备的荷载,以及墙体自重、风荷载、地震荷载等。
2、围护作用抵御自然界风、雪、雨等的侵袭,防止太阳辐射和噪声的干扰等。
3、分隔作用墙体可以吧房间分隔成若干个小空间或小房间。
4、装修作用墙体是建筑装修的重要组成部分,墙面装修队整个建筑物的装修效果作用很大。
墙体构造设计(一)具有足够的承载力和稳定性(二)具有保温、隔热性能(三)隔声性能(四)符合防火要求(五)防潮、防水要求(六)建筑工业化要求《建筑构造》设计要求(一)结构方面的要求:1.横墙承重方案2.纵墙承重方案3.纵横墙承重方案4.半框架承重方案5.墙体承载力和稳定性。
62砖墙砌块墙
散水
为了将积水排离建筑物,在建筑物外 墙四周地面作成3%~5%的倾斜坡面,即 为散水。散水又称排水坡或护坡。散水可 用水泥砂浆、混凝土、砖、块石等材料做 面层,其宽度一般为600~1000mm,当 屋面为自由落水时,其宽度应比屋檐挑出 宽度大150~200mm。由于建筑物的沉降, 勒脚与散水施工时间的差异,在勒脚与散 水交接处应留有缝隙,缝内填粗沙砂或米 石子,上嵌沥青胶盖缝,以防渗水。散水 整体面层纵向距离宜每隔20~30mm,缝 内处理同勒脚与散水相交处(图3.12)。
6.2.3 砖墙的细部构造
6.2.3 砖墙的细部构造
砖墙的细部构造包括墙脚(勒脚、 墙身防潮层、散水、明沟)、门窗过梁、 墙身加固措施、变形缝等,见图3.7。
砖墙的细部构造 墙脚 门窗过梁 墙身加固措施 变形缝
勒脚 墙身防潮层 明沟 散水
1.墙脚 墙脚一般是指基础以上、室内地面以 下的这段墙体。外墙的墙脚又称为勒脚。 由于墙脚所处的位置经常受到地表水和土 壤中水的侵蚀,致使墙身受潮,饰面层发 霉脱落,影响室内卫生环境和人体健康。 因此,在构造上应采取必要的防护措施。
7.2.1砖墙材料
砖墙材料 砖:粘土砖 炉渣砖 粉煤灰砖 实心砖、空心砖 砂浆:水泥砂浆 石灰砂浆 混合砂浆 普通粘土砖的尺寸: 240×115×53
砖长:砖宽:砖厚≈4:2:1
根据砂浆的抗压强度分成以下 七种标号: M15、M10、M7.5、 M5、M2.5、M1、M0.4
根据砖的抗压强度分成以下六 种标号:MU30、MU25、MU20、 MU15、MU10、MU7.5
室外地面
勒脚部分图示
(3)明沟与散水 为了防止屋顶落水或地表水侵入勒脚, 危害基础,必须沿外墙四周设置明沟或散 水,将积水及时排离。 明沟是设置在外墙四周的排水沟, 它将水有组织地导向集水井,然后流入排 水系统。明沟一般用素混凝土浇筑,或用 砖石铺砌成180mm宽、150mm深的沟槽, 然后用水泥砂浆抹面。沟底应有不小于1% 的坡度,以保证排水通畅。明沟适用于降 雨量大的南方地区,其构造见图3.11。
nh砖墙、砌块墙、隔墙、变形缝
4墙体构造章节组成:4.2 砖墙构造4.3 砌块墙构造4.4 隔墙构造4.5 变形缝主要知识点:勒脚、散水、防潮层、踢脚、窗台、过梁、圈梁、构造柱、砌块墙和隔墙构造、变形缝4.2 砖墙构造4.2.5 砖墙的细部构造4.2.5.1 勒脚概念:勒脚是外墙身接近室外地面处的表面保护和饰面处理部分。
高度:一般指位于室内地坪与室外地面的高差部分,也可根据立面的需要而提高勒脚的高度尺寸。
作用:加固墙身,防止外界机械作用力碰撞破坏;保护近地面处的墙体,防止地表水、雨雪、冰冻对墙脚的侵蚀;增强建筑物立面美观。
做法:防水砂浆抹灰处理(图4-4(a));用石块砌筑(图4-4(c));用天然石板、人造石板贴面(图4-4(b))。
图4-4 勒脚构造4.2.5.2 墙身防潮层作用:防止土壤中的水分沿基础上升,使位于勒脚处的地面水渗入墙内而导致墙身受潮。
从而提高建筑物的耐久性,保持室内干燥卫生。
构造形式上有水平防潮层和垂直防潮层两种形式。
位置:水平防潮层一般应在室内地面不透水垫层(如混凝土)范围以内,通常在-0.060m标高处设置,而且至少要高于室外地坪150mm;当地面垫层为透水材料(如碎石、炉渣等) 时,水平防潮层的位置应平齐或高于室内地面一皮砖的地方,即在0.060m 处;当两相邻房间之间室内地面有高差时,应在墙身内设置高低两道水平防潮层,并在靠土壤一侧设置垂直防潮层,将两道水平防潮层连接起来,以避免回填土中的潮气侵入墙身。
如图4-5所示。
图4-5 墙身防潮层的位置水平防潮层的做法:1、油毡防潮层:如图4-6(a)所示,目前较少采用。
2、防水砂浆防潮层:如图4-6(b)所示。
它适用于抗震地区、独立砖柱和震动较大的砖砌体中,其整体性较好,抗震能力强,但砂浆是脆性易开裂材料,在地基发生不均匀沉降而导致墙体开裂或因砂浆铺贴不饱满时会影响防潮效果。
3、细石混凝土防潮层:如图4-6(c)所示。
它适用于整体刚度要求较高的建筑中,但应把防水要求和结构做法合并考虑较好。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4墙体构造章节组成:4.2 砖墙构造4.3 砌块墙构造4.4 隔墙构造4.5 变形缝主要知识点:勒脚、散水、防潮层、踢脚、窗台、过梁、圈梁、构造柱、砌块墙和隔墙构造、变形缝4.2 砖墙构造4.2.5 砖墙的细部构造4.2.5.1 勒脚概念:勒脚是外墙身接近室外地面处的表面保护和饰面处理部分。
高度:一般指位于室内地坪与室外地面的高差部分,也可根据立面的需要而提高勒脚的高度尺寸。
作用:加固墙身,防止外界机械作用力碰撞破坏;保护近地面处的墙体,防止地表水、雨雪、冰冻对墙脚的侵蚀;增强建筑物立面美观。
做法:防水砂浆抹灰处理(图4-4(a));用石块砌筑(图4-4(c));用天然石板、人造石板贴面(图4-4(b))。
图4-4 勒脚构造4.2.5.2 墙身防潮层作用:防止土壤中的水分沿基础上升,使位于勒脚处的地面水渗入墙内而导致墙身受潮。
从而提高建筑物的耐久性,保持室内干燥卫生。
构造形式上有水平防潮层和垂直防潮层两种形式。
位置:水平防潮层一般应在室内地面不透水垫层(如混凝土)范围以内,通常在-0.060m标高处设置,而且至少要高于室外地坪150mm;当地面垫层为透水材料(如碎石、炉渣等) 时,水平防潮层的位置应平齐或高于室内地面一皮砖的地方,即在0.060m 处;当两相邻房间之间室内地面有高差时,应在墙身内设置高低两道水平防潮层,并在靠土壤一侧设置垂直防潮层,将两道水平防潮层连接起来,以避免回填土中的潮气侵入墙身。
如图4-5所示。
图4-5 墙身防潮层的位置水平防潮层的做法:1、油毡防潮层:如图4-6(a)所示,目前较少采用。
2、防水砂浆防潮层:如图4-6(b)所示。
它适用于抗震地区、独立砖柱和震动较大的砖砌体中,其整体性较好,抗震能力强,但砂浆是脆性易开裂材料,在地基发生不均匀沉降而导致墙体开裂或因砂浆铺贴不饱满时会影响防潮效果。
3、细石混凝土防潮层:如图4-6(c)所示。
它适用于整体刚度要求较高的建筑中,但应把防水要求和结构做法合并考虑较好。
图4-6 水平防潮层的做法垂直防潮层的做法:在需设垂直防潮层的墙面(靠回填土一侧)先用1:2的水泥砂浆抹面15~20mm 厚,再刷冷底子油一道,刷热沥青两道;也可以直接采用掺有3%~5%防水剂的砂浆抹面15~20厚的做法。
4.2.5.3 踢脚≥100mm 20概念:外墙内侧或内墙两侧的下部与室内地坪交接处的构造。
作用:加固并保护内墙脚,遮盖墙面与楼地面的接缝,防止平时使用中污染墙面。
高度:一般在120~150mm,有时为了突出墙面效果或防潮,也可将其延伸至900~1800mm(这时即成为墙裙)。
常用的面层材料:是水泥砂浆、水磨石、木材、缸砖、油漆等,但设计施工时应尽量选用与地面材料相一致的面层材料。
4.2.5.4 散水概念:靠近勒脚下部的排水坡。
作用:为了迅速排除从屋檐下滴的雨水,防止因积水渗入地基而造成建筑物的下沉。
宽度和坡度:宽度一般为600~1000mm,当屋面为自由落水时,其宽度应比屋檐挑出宽度大200mm。
坡度一般在3%~5%左右,外缘高出室外地坪20~50mm较好。
做法:一般可用水泥砂浆、混凝土、砖块、石块等材料做面层。
由于建筑物的沉降、勒脚与散水施工时间的差异,在勒脚与散水交接处应留有20mm左右的缝隙。
如图4-7所示。
图4-7 散水构造4.2.5.7 圈梁概念:沿建筑物外墙四周及部分内墙的水平方向设置的连续闭合的梁,又称腰箍。
作用:增强楼层平面的空间刚度和整体性,减少因地基不均匀沉降而引起的墙身开裂,并与构造柱组合在一起形成骨架,提高抗震能力。
构造尺寸:一般采用钢筋混凝土材料。
其宽度同墙厚,在寒冷地区,为了防止“冷桥”现象其厚度可略小于墙厚,但不应小于180mm,高度一般不小于120mm。
位置:应根据结构构造确定。
当只设一道圈梁时,应设在屋面檐口下面;当设几道时,可分别设在屋面檐口下面、楼板底面或基础顶面;有时为了节约材料可以将门窗过梁与其合并处理。
数量应根据房屋的层高、层数、墙厚、地基条件、地震等因素来综合考虑。
附加圈梁:圈梁必须是连续闭合的,但当遇有门窗洞口致使圈梁局部截断时,应在洞口上部增设相应截面的附加圈梁。
附加圈梁与圈梁搭接长度不应小于其垂直间距的二倍,且不得小于1m,如图4-11所示。
但对有抗震要求的建筑物,圈梁不宜被洞口截断。
图4-11 附加圈梁4.2.5.8 构造柱作用:因此在6度及以上的地震设防区,用于增强建筑物的整体刚度和稳定性。
位置:一般设在外墙转角、内外墙交接处、较大洞口两侧、较长墙段的中部及楼梯、电梯四角等。
由于房屋的层数和地震烈度不同,构造柱的设置要求也有所不同。
构造要求:构造柱必须与圈梁紧密连接,形成空间骨架。
构造柱的最小截面尺寸为240mm×180mm,当采用黏土多孔砖时,最小构造柱的最小截面尺寸为240mm ×240mm。
最小配筋量是:纵向钢筋4Ф12,箍筋ф6@200~250。
构造柱下端应锚固在钢筋混凝土基础或基础梁内,无基础梁时应伸入底层地坪下500mm处,上端应锚固在顶层圈梁或女儿墙压顶内,以增强其稳定性。
为加强构造柱与墙体的连接,构造柱处的墙体宜砌成“马牙槎”,并沿墙高每隔500mm设2Ф6拉结钢筋,每边伸入墙内不少于1000mm。
施工时,先放置构造柱钢筋骨架,后砌墙,并随着墙体的升高而逐段现浇混凝土构造柱身,以保证墙柱形成整体,如图4-12所示。
图4-12 砖砌体中的构造柱4.3 砌块墙构造4.3.1 砌块的类型与规格概念:是采用预制块材按一定技术要求砌筑而成的墙体。
砌块墙一般适用于6层以下的住宅、学校、办公楼以及单层厂房。
砌块的类型按单块重量和幅面大小分:小型砌块、中型砌块和大型砌块;按砌块材料分:普通混凝土砌块、加气混凝土砌块、轻骨料混凝土砌块;按砌块的构造分:空心砌块和实心砌块,空心砌块的孔有方孔、圆孔、扁孔等几种。
砌块的规格小型砌块高度为115~380mm,单块重量不超过20kg,便于人工砌筑;中型砌块高度为380~980mm,单块重量在20~350kg之间;大型砌块高度大于980mm,单块重量大于350kg。
中小型砌块是我国目前采用较多的砌块。
4.3.2 砌块墙的排列与组合在设计时应考虑砌块的排列,并给出砌块排列组合图,并注明每一砌块的型号和编号,以便施工时按图进料和安装,如图4-13所示。
图4-13 砌块的排列组合图4.3.3 砌块墙构造1、砌块的接缝中型砌块上下皮搭接长度不少于砌块高度的1/3,且不小于150mm,小型空心砌块上下皮搭接长度不小于90mm。
当搭接长度不足时,应在水平灰缝内设置不小于2ф4的钢筋网片,网片每端均超过该垂直缝300mm,如图4-14所示。
砌筑砌块一般采用强度不低于M5的水泥砂浆。
竖直灰缝的宽度主要根据砌块材料和规格大小确定,一般情况下,小型砌块为10~15mm,中型砌块为15~20mm。
当竖直灰缝宽大于30mm时,须用C20细石混凝土灌缝密实。
图4-14 砌缝的构造处理2、设置过梁、圈梁和构造柱当出现层高与砌块高的差异时,可通过调节过梁的高度来协调。
砌块建筑应在适当的位置设置圈梁,以加强砌块墙的整体性。
当圈梁与过梁位置接近时,可以将过梁与圈梁合并考虑设计施工。
圈梁分现浇和预制两种。
预制圈梁一般采用U型预制块代替模板,然后在凹槽内配筋,再浇灌混凝土,如图4-15所示。
图4-15 砌块预制圈梁构造柱多利用空心砌块上下孔洞对齐,并在孔中用4ф12~14的钢筋分层插入,再用C20细石混凝土分层灌实。
构造柱与砌块墙连接处的拉结钢筋网片,每边伸入墙内不少于1m。
混凝土小型砌块房屋可采用ф6点焊钢筋网片,沿墙高每隔600mm设置,中型砌块可采用ф6钢筋网片,并隔皮设置。
4.4 隔墙构造隔墙的设计要求1、重量轻、厚度薄;2、要保证隔墙的稳定性良好,特别要注意其与承重墙的连接;3、要满足一定的隔声、防火、防潮和防水要求;4.4.1 块材隔墙4.4.1.1 普通砖隔墙普通砖隔墙一般采用半砖隔,用普通黏土砖顺砌而成,其标志尺寸为120mm。
不同等级的砌筑砂浆对应相应的隔墙长度和高度,当长度超过6m时,应设砖壁柱。
半砖隔墙构造上要求隔墙与承重墙或柱之间连接牢固,一般沿高度每隔500mm砌入2ф4的通长钢筋,还应沿隔墙高度每隔1200mm设一道30mm厚水泥砂浆层,内放2ф6拉结钢筋。
半砖隔墙的特点是墙体坚固耐久、隔声性能较好,布置灵活,但稳定性较差、自重大,湿作业量大、不易拆装。
4.4.1.2 砌块隔墙目前常采用加气混凝土砌块、粉煤灰硅酸盐砌块,以及水泥炉渣空心砖等砌筑隔墙。
砌块隔墙厚由砌块尺寸决定,一般为90~120mm。
砌块墙吸水性强,故在砌筑时应先在墙下部实砌3~5皮黏土砖再砌砌块。
砌块不够整块时宜用普通黏土砖填补。
砌块隔墙的构造处理的方法同普通砖隔墙,但对于空心砖有时也可以竖向配筋拉结,如图4-17所示。
图4-17 砌块隔墙构造4.4.2 骨架隔墙由骨架和面层两部分组成。
它是以骨架为依托,把面层钉结、涂抹或粘贴在骨架上形成的隔墙。
骨架骨架有木骨架、轻钢骨架、石膏骨架、石棉水泥骨架和铝合金骨架等。
骨架由上槛、下槛、墙筋、斜撑及横撑等组成。
墙筋的间距取决于面板的尺寸,一般为400~600mm。
骨架的安装过程是先用射钉将上、下槛固定在楼板上,然后安装龙骨(墙筋和横撑)。
面层有人造板面层和抹灰面层。
根据不同的面板和骨架材料可分别采用钉子、自攻螺钉、膨胀铆钉或金属夹子等,将面板固定在立筋骨架上。
4.4.3 板材隔墙单块轻质板材的高度相当于房间净高的隔墙,它不依赖骨架,可直接装配而成。
它具有自重轻、安装方便、施工速度快、工业化程度高的特点。
目前多采用条板,如加气混凝土条板、石膏条板、炭化石灰板、石膏珍珠岩板以及各种复合板(如泰柏板)。
条板厚度大多为60~100mm,宽度为600~1000mm,长度略小于房间净高。
安装时,条板下部先用一对对口木楔顶紧,然后用细石混凝土堵严,板缝用粘结砂浆或粘结剂进行粘结,并用胶泥刮缝,平整后再做表面装修。
4.5 变形缝4.5.1 伸缩缝概念:为防止建筑物受温度变化而引起变形,产生裂缝而设置的变形缝,又叫温度缝。
伸缩缝要求建筑物的墙体、楼板层、屋顶等地面以上构件全部断开,基础可不分开。
间距:与结构类型和房屋的屋盖类型以及有无保温层和隔热层有关,《建筑结构设计规范》明确规定了伸缩缝的最大间距。
构造要求:宽度一般为20~30mm。
因墙厚不同,墙身变形缝可做成平缝、错缝或企口缝等形式。
外墙缝内应填塞可以防水、防腐蚀的弹性材料。
对内墙和外墙内侧的伸缩缝,通常以装饰性木板或金属调节板遮盖,木盖板一边固定在墙上,另一边悬空,以便适应伸缩变形的需要。
伸缩缝处理,如图4-18所示。
图4-18 墙体伸缩缝构造4.5.2 沉降缝概念:为防止建筑物由于各部位因地基不均匀沉降而引起结构变形破坏而设置的变形缝,沉降缝将建筑划分成若干个可以自由沉降的独立单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