砖墙、砌块墙、隔墙、变形缝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4墙体构造

章节组成:

4.2 砖墙构造4.3 砌块墙构造4.4 隔墙构造4.5 变形缝

主要知识点:勒脚、散水、防潮层、踢脚、窗台、过梁、圈梁、构造柱、砌块墙和隔墙构造、变形缝

4.2 砖墙构造

4.2.5 砖墙的细部构造

4.2.

5.1 勒脚

概念:勒脚是外墙身接近室外地面处的表面保护和饰面处理部分。

高度:一般指位于室内地坪与室外地面的高差部分,也可根据立面的需要而提高勒脚的高度尺寸。

作用:加固墙身,防止外界机械作用力碰撞破坏;保护近地面处的墙体,防止地表水、雨雪、冰冻对墙脚的侵蚀;增强建筑物立面美观。

做法:防水砂浆抹灰处理(图4-4(a));用石块砌筑(图4-4(c));用天然石板、人造石板贴面(图4-4(b))。

图4-4 勒脚构造

4.2.

5.2 墙身防潮层

作用:防止土壤中的水分沿基础上升,使位于勒脚处的地面水渗入墙内而导致墙身受潮。从而提高建筑物的耐久性,保持室内干燥卫生。构造形式上有水平防潮层和垂直防潮层两种形式。

位置:水平防潮层一般应在室内地面不透水垫层(如混凝土)范围以内,通常在-0.060m标高处设置,而且至少要高于室外地坪150mm;当地面垫层为透水材料(如

碎石、炉渣等) 时,水平防潮层的位置应平齐或高于室内地面一皮砖的地方,即在0.060m 处;当两相邻房间之间室内地面有高差时,应在墙身内设置高低两道水平防潮层,并在靠土壤一侧设置垂直防潮层,将两道水平防潮层连接起来,以避免回填土中的潮气侵入墙身。如图4-5所示。

图4-5 墙身防潮层的位置

水平防潮层的做法:

1、油毡防潮层:如图4-6(a)所示,目前较少采

用。

2、防水砂浆防潮层:如图4-6(b)所示。它适用于抗震地区、独立砖柱和震动较大的砖砌体中,其整体性较好,抗震能力强,但砂浆是脆性易开裂材料,在地基发生不均匀沉降而导致墙体开裂或因砂浆铺贴不饱满时会影响防潮效果。

3、细石混凝土防潮层:如图4-6(c)所示。它适用于整体刚度要求较高的建筑中,但应把防水要求和结构做法合并考虑较好。

图4-6 水平防潮层的做法

垂直防潮层的做法:在需设垂直防潮层的墙面(靠回填土一侧)先用1:2的水泥砂浆抹面15~20mm 厚,再刷冷底子油一道,刷热沥青两道;也可以直接采用掺有3%~5%防水剂的砂浆抹面15~20厚的做

法。

4.2.

5.3 踢脚

≥100mm 20

概念:外墙内侧或内墙两侧的下部与室内地坪交接处的构造。

作用:加固并保护内墙脚,遮盖墙面与楼地面的接缝,防止平时使用中污染墙面。

高度:一般在120~150mm,有时为了突出墙面效果或防潮,也可将其延伸至900~1800mm(这时即成为墙裙)。

常用的面层材料:是水泥砂浆、水磨石、木材、缸砖、油漆等,但设计施工时应尽量选用与地面材料相一致的面层材料。

4.2.

5.4 散水

概念:靠近勒脚下部的排水坡。

作用:为了迅速排除从屋檐下滴的雨水,防止因积水渗入地基而造成建筑物的下沉。

宽度和坡度:宽度一般为600~1000mm,当屋面为自由落水时,其宽度应比屋檐挑出宽度大200mm。坡度一般在3%~5%左右,外缘高出室外地坪20~50mm较好。

做法:一般可用水泥砂浆、混凝土、砖块、石块等材料做面层。由于建筑物的沉降、勒脚与散水施工时间的差异,在勒脚与散水交接处应留有20mm左右的缝隙。如图4-7所示。

图4-7 散水构造

4.2.

5.7 圈梁

概念:沿建筑物外墙四周及部分内墙的水平方向设置的连续闭合的梁,又称腰箍。作用:增强楼层平面的空间刚度和整体性,减少因地基不均匀沉降而引起的墙身开裂,并与构造柱组合在一起形成骨架,提高抗震能力。

构造尺寸:一般采用钢筋混凝土材料。其宽度同墙厚,在寒冷地区,为了防止“冷桥”现象其厚度可略小于墙厚,但不应小于180mm,高度一般不小于120mm。

位置:应根据结构构造确定。当只设一道圈梁时,应设在屋面檐口下面;当设几道时,可分别设在屋面檐口下面、楼板底面或基础顶面;有时为了节约材料可以

将门窗过梁与其合并处理。数量应根据房屋的层高、层数、墙厚、地基条件、地震等因素来综合考虑。

附加圈梁:圈梁必须是连续闭合的,但当遇有门窗洞口致使圈梁局部截断时,应在洞口上部增设相应截面的附加圈梁。附加圈梁与圈梁搭接长度不应小于其垂直间距的二倍,且不得小于1m,如图4-11所示。但对有抗震要求的建筑物,圈梁不宜被洞口截断。

图4-11 附加圈梁

4.2.

5.8 构造柱

作用:因此在6度及以上的地震设防区,用于增强建筑物的整体刚度和稳定性。

位置:一般设在外墙转角、内外墙交接处、较大洞口两侧、较长墙段的中部及楼梯、电梯四角等。由于房屋的层数和地震烈度不同,构造柱的设置要求也有所不同。

构造要求:构造柱必须与圈梁紧密连接,形成空间骨架。构造柱的最小截面尺寸为240mm×180mm,当采用黏土多孔砖时,最小构造柱的最小截面尺寸为240mm ×240mm。最小配筋量是:纵向钢筋4Ф12,箍筋ф6@200~250。构造柱下端应锚固在钢筋混凝土基础或基础梁内,无基础梁时应伸入底层地坪下500mm处,上端应锚固在顶层圈梁或女儿墙压顶内,以增强其稳定性。为加强构造柱与墙体的连接,构造柱处的墙体宜砌成“马牙槎”,并沿墙高每隔500mm设2Ф6拉结钢筋,每边伸入墙内不少于1000mm。施工时,先放置构造柱钢筋骨架,后砌墙,并随着墙体的升高而逐段现浇混凝土构造柱身,以保证墙柱形成整体,如图4-12所示。

图4-12 砖砌体中的构造柱

4.3 砌块墙构造

4.3.1 砌块的类型与规格

概念:是采用预制块材按一定技术要求砌筑而成的墙体。砌块墙一般适用于6层以下的住宅、学校、办公楼以及单层厂房。

砌块的类型

按单块重量和幅面大小分:小型砌块、中型砌块和大型砌块;

按砌块材料分:普通混凝土砌块、加气混凝土砌块、轻骨料混凝土砌块;

按砌块的构造分:空心砌块和实心砌块,空心砌块的孔有方孔、圆孔、扁孔等几种。

砌块的规格

小型砌块高度为115~380mm,单块重量不超过20kg,便于人工砌筑;

中型砌块高度为380~980mm,单块重量在20~350kg之间;

大型砌块高度大于980mm,单块重量大于350kg。

中小型砌块是我国目前采用较多的砌块。

4.3.2 砌块墙的排列与组合

在设计时应考虑砌块的排列,并给

出砌块排列组合图,并注明每一砌

块的型号和编号,以便施工时按图

进料和安装,如图4-13所示。

图4-13 砌块的排列组合图

4.3.3 砌块墙构造

1、砌块的接缝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