辛亥革命百年回顾
回顾我国建国前的百年历史我们的国家和人民处于怎样的生活环境中
回顾我国建国前的百年历史我们的国家和人民处于怎
样的生活环境中
在中国建国前的百年历史中,我们的国家和人民经历了各种动荡和挑战。
以下是一些重要的历史事件和生活环境:
1.清朝末期:清朝统治下,中国面临着政治腐败、社会不稳定和外国侵略等问题。
许多人民生活在贫困、饥荒和疾病的困扰中。
2.辛亥革命:1911年辛亥革命推翻了清朝的统治,建立了中华民国。
然而,在接下来的几十年里,国内仍然存在政治混乱、军阀割据和外国势力的干涉。
3.抗日战争:在1937年至1945年的抗日战争中,中国人民奋起抵抗日本军国主义的入侵。
战争期间,人们面临着战争的摧残、流离失所和物资短缺的艰苦条件。
4.解放战争:解放战争是中共领导的人民解放军与国民党军队之间的战争,旨在实现全国范围内的解放和建立一个新中国。
战争中,人民生活在战乱、饥荒和贫困的环境中。
综上所述,中国建国前的百年历史中,人民的生活环境主要还是面临着政治动荡、社会不稳定、外国侵略以及战争带来的苦难。
然而,正是在这样的背景下,中国人民通过艰苦奋斗和团结一致,最终取得了解放和胜利,为新中国的诞生奠定了基础。
回顾近代中国的百年历程
1840
1850 1860 1870
1880 1890 1900 1910 1920 1930 1940 1950
1840 1850 1860 1870 1880 1890 1900 1910 1920 1930 1940 1950 虎 门 销 烟 金 田 起 义 五 “ 武 南 四 五 昌 昌 运 卅” 起 起 动 运 义 义 动 抗 日 游 击 战 胜 利 渡 长 江
第四组
义和团运动、八国联军侵华战争、同盟会成立、 辛亥革命、“五四”运动、新文化运动 孙中山、袁世凯、陈独秀、蔡元培、胡适、鲁迅
第五组
中国共产党成立、北伐战争、南昌起义、红军长征、 “九一八”事变、西安事变、“七七”事变 李大钊、陈独秀、孙中山、张学良、杨虎城
第六组
抗日战争、重庆谈判、解放战争、新中国成立
毛泽东、蒋介石
Copyright 2004-2015 版权所有 盗版必究
第二次鸦 鸦片战争 片战争
八国联军 中法 甲午 侵华战争 战争 战争战争
抗日战争
1840
1850 1860 1870
太平天国 运动
辛亥革命 十年内战 解放战争 义和团运动 新文化运动 长 洋务运动 征 抗战胜利 中共成立 戊戌变法 西安事变 新中国成立 五四运动 第二次国 共合作、 第一次国 抗日 共合作、 北伐
旧民主主义革命时期 鸦片战争——五四运动 中国近 1840 1919 代史 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 五四运动——新中国成立 1919 1949 社会性质: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清政府统治时期 1840——1912
北洋军阀统治时期 不同时 1912——1928 十年内战时期 期的中 国民政府统治时 1927——1937 期( 1927-1949 ) 国政局 八年抗战时期 1937——1945 解放战争时期 1946——1949
回顾近代中国的百年历程
1880 1890 1900 1910 1920 1930 1940 1950
1946-1949年,解放战争时期 三年:_________________
年五四运动为开端的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 三十年: 1919 _________________
1840 鸦片战争,中国近代史的开端 一千八百四十年: _______________
在1840~1949年长达百余年的历史发展中,发生了很 多历史事件。想一想,为什么会选取这几个历史事件作为 浮雕的主题?
为什么浮雕是以人物群的方式出现的?
重要人物对历史发展有什么作用?
1、为什么近代以来,中国连续遭到了列强的入 侵,比如鸦片战争、第二次鸦片战争、甲午战 争、八国联军侵华战争、日本全面侵华战争? 说明了什么? 落后就要挨打!
第二次鸦 鸦片战争 片战争
八国联军 中法 甲午 侵华战争 战争 战争战争
抗日战争
1840
1850 1860 1870
太平天国 运动
辛亥革命 十年内战 解放战争 义和团运动 新文化运动 长 洋务运动 征 抗战胜利 中共成立 戊戌变法 西安事变 新中国成立 五四运动 第二次国 共合作、 第一次国 抗日 共合作、 北伐
1880 1890 1900 1910 1920 1930 1940 1950
第二次鸦 鸦片战争 片战争
八国联军 中法 甲午 侵华战争 战争 战争战争
抗日战争
1840
1850 1860 1870
太平天国 运动
辛亥革命 十年内战 解放战争 义和团运动 新文化运动 长 洋务运动 征 抗战胜利 中共成立 戊戌变法 西安事变 新中国成立 五四运动 第二次国 共合作、 第一次国 抗日 共合作、 北伐
回顾辛亥革命,传承首义精神
敬爱的老师,亲爱的同学们:大家好!今天我演讲的题目是:回顾辛亥革命,传承首义精神。
1911年10月10日,农历辛亥年八月十九,一个普通却极不平凡的日子。
武昌城里,一声枪响,宣告了清王朝的覆灭;一声枪响,掀起了一阵人民争取自由和民主的革命。
在轰轰烈烈的洋务运动失败之后,当转瞬即逝的戊戌变法落幕之时,这声枪响留给我们的不仅仅是光荣与骄傲,也不仅仅是丰厚的物质文化财富,更是一笔珍贵的精神财富。
以孙中山为代表的革命党人的卓越贡献和光辉的业绩,这场革命所产生的伟大而深远的影响,是永远不可磨灭的;它所留下来的宝贵的历史经验教训,也为后人提供了重要的借鉴。
它推动历史前进的伟大意义,它对后世产生的深远影响,永载史册,彪炳千秋。
《礼记》中有一句话,叫做“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
中国民主革命的伟大先驱孙中山先生正是这一信仰的坚定实践者。
辛亥革命是一次划时代的创新和改革。
它所要革除的君主专制是一个延续了几千年的制度,所要创立的资产阶级民主共和制度是一种全新的制度,尽管困难重重,历尽艰险,但革命先驱者仍然坚持不懈,不屈不挠,呕心沥血,努力发掘那些曾经在数千年漫长岁月里凝聚、团结、鼓舞、振奋亿万国人的经济、政治、文化乃至心理素质的各种积极因素,以此来唤起“我同胞之国民”,共同救亡图强,通过艰辛的奋斗终于达到革故鼎新的目的。
我们,不正是需要去学习,去传承这样一种精神吗?岁月更迭,沧桑巨变。
昔日破败落后的中国已经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作为21世纪的中学生,我们是新中国的建设者和继承人。
应该始终牢记先贤的教诲:“故今日之责任,不在他人,而全在我少年。
”“世人未为我敢为,天下未发我首发。
”传承首义精神,就是传承敢为人先的创新精神,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动力,是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之源。
传承首义精神,就是传承团结合作的精神。
凝聚,是一个民族的灵魂,是国家立于不败的核心所在。
让我们金山学子敢为世人先,把首义精神发扬光大。
谢谢大家!。
中国革命历史事件回顾
中国革命历史事件回顾一、辛亥革命:中国革命的开端辛亥革命是中国近代史上具有重要意义的一次革命。
1911年,中国爆发了以推翻清朝统治为目标的辛亥革命。
革命的导火索是武昌起义,此后,各地响应起义,清朝统治逐渐崩溃。
辛亥革命结束了中国两千多年的封建帝制,为中国革命历史开启了新的篇章。
二、五四运动:中国知识分子的觉醒五四运动是中国近代史上一次具有深远影响的爱国运动。
1919年,巴黎和会将中国的山东归还给日本,引发了中国知识分子的愤慨和抗议。
五四运动标志着中国知识分子的觉醒,他们开始反思传统文化,倡导民主与科学,对中国的未来充满了希望。
三、北伐战争:国共合作的胜利北伐战争是中国革命史上的重要篇章。
1926年,国民党领导下的中国国民革命军发动了北伐战争,旨在推翻北方军阀的统治,统一全国。
在共产党的支持下,国共两党达成了合作,共同对抗敌人。
1928年,北伐战争胜利结束,南京成为国民政府的首都,标志着北伐战争的胜利。
四、抗日战争:中国人民的抵抗抗日战争是中国人民为保卫国家独立和民族尊严而进行的正义战争。
1937年,日本侵略者发动了全面侵华战争,中国人民奋起抵抗。
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八路军、新四军成为抗日战争的主要力量。
1945年,抗日战争胜利,中国成为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主要胜利国之一。
五、解放战争:中国共产党的胜利解放战争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一场革命战争。
1945年,中国共产党发动了全面反攻,旨在推翻国民党的统治,实现中国的解放。
1949年,中国共产党取得了决定性的胜利,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中国实现了从半封建半殖民地社会到社会主义社会的历史性转变。
六、文化大革命:中国社会的动荡文化大革命是中国近代史上一场动荡的社会运动。
1966年,毛泽东发动了文化大革命,旨在清除党内的官僚主义和资产阶级思想。
然而,随着运动的深入,社会秩序被打破,文化大革命导致了混乱和人民的苦难。
1976年,文化大革命宣告结束,中国进入了改革开放的新时期。
辛亥革命与民主共和观念doc
辛亥革命与民主共和观念----纪念辛亥革命100周年时光荏苒,岁月如梭,我们已经迎来了纪念辛亥革命100周年的日子,回顾历史,百年前的10月10日,武昌起义爆发,打响了辛亥革命的第一枪,紧接着多数省份相继响应,向清朝统治势力奋力反抗,清廷统治土崩瓦解。
1912年元旦,中华民国临时政府在南京宣告成立,孙中山成为临时大总统,结束了统治中国2000多年的封建帝制,建立了民主共和国,使民主共和观念深入人心,彻底改变中国历史进程,具有极其重大的意义。
百年前的辛亥革命,不仅影响着当时的中国社会和人民,也深深影响着当时的亚洲社会和世界,同时也影响着当今的中国社会,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辛亥革命中孙中山指出民族、民权、民生即三民主义,民族主义指反对列强的侵略,打倒军阀,求得国内各民族之平等,承认民族自决权;民权主义是指实行为一般平民所共有的民主政治,人民有权管理政府,政府则有权治理国家。
其核心观念强调直接民权与权能区分,亦即政府拥有治权,人民则拥有政权;民生主义即平均地权,实行耕者有其田,节制资本,私人不能操纵国民生计。
建立民主共和国、实行民主政治,三民主义中民主共和观念已十分明显。
随后颁布的《中华民国临时约法》,确立起资产阶级民主共和国的政治体制,在文化上,规定人们有选举权与被选举权,享有集会、结社、言论、出版自由,在二十世纪初年的亚洲各国当中,是一部最民主、最有影响的资产阶级民权宪章。
这部宪法更是将民主共和制度化、法制化,民主共和的思想深入人心。
辛亥革命后,人们开始剪去长辫、移风易俗、提倡新式文明婚礼等等,人们的风俗习惯、行为做派、交往礼节都发生了重大变化,这些看似形式的变化,实际解除了人们思想的种种束缚,有利于进步和发展,使得民主共和的观念在人们心中滋生并根深蒂固起来。
孙中山先生领导的辛亥革命,一举开启了中国前所未有的社会变革、开启了中国走向现代化的漫漫征程。
从那一刻起的百年间,新文化运动、五四运动、抗日战争、解放战争、新中国成立、改革开放,民主共和不断发扬和发展,开启中国发展的一个又一个新起点。
辛亥革命大事记
1894年11月孙中山在美国檀香山创立资产阶级革命团体“兴中会”,以“驱除鞑虏、恢复中华、创立合众政府”为宗旨。
1895年2月孙中山、杨衢云等在香港成立兴中会总机关,并在广州发展和建立革命秘密机关。
1895年3月孙中山等人决定发动“重九”广州起义。
1895年10月孙中山等人领导的广州起义事泄,党人陆皓东、会党首领朱贵全等被捕牺牲,孙中山流亡日本。
1896年6月孙中山在美国旧金山等地宣传革命,并创立旧金山兴中会分会。
1897年8月孙中山在日本横滨宣传革命,并结识日本志士宫崎寅藏、平山周等。
1898年3月谭嗣同、唐才常在长沙创办《湘报》宣传维新变法。
1898年4月康有为等在北京发动成立“保国会”。
1898年6月光绪下诏“明定国是”,宣布变法维新,戊戌变法开始。
1898年9月慈禧太后发动政变,幽禁光绪,戊戌变法失败。
谭嗣同、林旭、刘光第、杨深秀、康广仁、杨锐六君子被杀。
1898年春孙中山在日本筹划武装起义,并派党人赶赴湘、鄂运动会党。
1899年11月兴中会杨衢云、陈少白等人在香港与湘、鄂、粤、闽等地哥老会、三合会首领商议,组成“兴汉会”,准备在广东和长江流域发动武装起义,举孙中山为总会长。
1900年1月兴中会在香港创办《中国日报》和《中国旬报》宣传革命。
1900年7月孙中山在香港召开紧急会议,布置惠州起义。
1900年8月唐才常、林圭、傅慈祥等在汉口发动自力军起义失败。
1900年9月孙中山抵台湾,并建立惠州起义指挥中心。
1900年10月郑士良率会党六百余人在惠州三洲田起义,并攻克沙湾、崩岗墟、三多祝等地。
因情况发生变化,不久退往香港。
同月党人史坚如为策应惠州起义,在广州谋炸两广总督德寿,事败遇难。
1902年湖北地区资产阶级革命运动先驱者吴禄祯,从日本留学回到武昌,在新军中进行革命宣传。
1903年1月湖北留日学生刘成禺、李书城等在日本东京创办《湖北学生界》,宣传反清革命。
同年湖北留日学生张继煦、李书城等撰写致国内同学书,鼓吹革命,极大地振奋了湖北学生界。
2024年纪念辛亥革命传承爱国精神国旗下讲话7篇
2024年纪念辛亥革命国旗下讲话亲爱的老师、同学们:大家早上好!今天我国旗下演讲的主题是《纪念辛亥革命,传承爱国精神》。
遥望历史,113年前的今天,辛亥革命爆发。
在这场革命运动中,无数仁人志士舍生取义、舍小为大。
“亟拯斯民于水火,切扶大厦之将倾”结束了中国延续数千年的君主专制制度。
辛亥革命蕴含了中华民族深厚爱国之情。
我们将带着无数先辈的精神与意志,砥砺前行。
弘扬爱国主义精神,要坚定不移跟党走。
回首往昔,中国共产党带领中华民族团结奋斗,用爱国主义精神凝聚广大人民群众力量,以实现共产主义为最高目标,同时把红色基因融入骨血、落到行动。
从历史的新起点回望过去,改革与发展是我国自始至终的主旋律。
在历史的各个时期,我们党奋斗的脚步从未停歇,从建国初期的一穷二白到现如今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消除绝对贫困。
历史选择了党,党选择了人民,党为辛亥革命赋予了新时代的特征,也升华了中华民族的伟大爱国精神。
传承爱国主义精神,要坚持不懈爱党敬业。
所有的繁荣与幸福都是在党的领导下,由一代代中华儿女努力奋斗实现的。
艰苦奋斗是中华民族优秀的品质,越是艰苦,越有干劲。
正是靠着这无比优异的品质,中华儿女在短短的几十年里,经济飞速发展,国力稳步增强,社会和谐进步。
同学们,爱国从来不是空洞的口号,而是奋斗的行动,我们必须将爱国落在实处,转为实践,才能真正为民族复兴添砖加瓦。
作为新时代的中学生,在生活和学习中爱国先爱校,而对学校的爱需要建立在我们的具体行为上。
首先,我们必须从小事做起,从遵守日常行为准则做起,把爱国主义变成具体的行动。
我们每天都在学校度过,而学校也为我们提供了良好的学习环境,老师为了培养我们成才无私奉献,作为学生,我们没有理由不爱老师,不爱我们的学校。
其次,我们每一个同学都应该在日常生活中维护学校的形象和荣誉,我们要像爱自己的兄弟姐妹一样爱我们的同学,我们要积极参加各种有益健康的活动,为集体争光,为学校争光!最后,我们要爱护周围的环境,自觉保护身边的花草树木,不乱扔垃圾并主动捡起身边的垃圾,文明待人,携手奋进,继承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弘扬民族精神----,这些都是爱国主义的具体表现。
庆祝辛亥革命一百周年体会:回顾历史,展望未来
庆祝辛亥革命一百周年体会:回顾历史,展望未来作者:高二文尹桂香历史的车轮,滚滚向前。
人们的生活幸福安逸,可谁又知道今天的幸福来之不易呢?辛亥革命的一幅幅画面正引领着我们跨入时空的大门,目睹曾经所发生的一切。
天下兴亡,匹夫有责。
身为女子的她,当仁不让,积极投身革命。
她是同盟会的一员,她是众多孩子的“母亲”,她最无私、最无畏,她就是我们熟悉的秋瑾。
当天空射下第一缕阳光,给大地穿上一层柔柔的纱衣时,即将行刑的她仰望着蓝天,露出了愉悦的笑容,从容地表达着她最后的愿望:“我最大的愿望就是让更多孩子拥有母爱,让天下的人幸福。
”这是怎样的大义凛然,怎样的博爱情怀啊!有国才有家,无数仁人志士离妻别子,背井离乡,为了国家而投身革命。
他们不会计较将失去什么,既然选择了前方,便只顾风雨兼程。
19xx年4月21日,黄兴领导革命党人在广州起义。
他亲自率领勇士一百二十余人,攻入两广总督署,遍搜张鸣岐不得,又冲出来。
到处危机四伏,我仿佛也置身于其中,与他们一起并肩作战。
看到一个个年轻的生命倒下,我的心在流血。
我知道有战争的地方就会有人牺牲,可是我怎么也想不到国人会自相残杀。
“危难之际,方显英雄本色”,当林觉民被清政府官员审问时,他机智勇敢,坚贞不屈,他的这种精神深深地把我折服。
但是他和其他人一样还是逃不过命运的齿轮。
最后,他们用鲜血点染出了最美丽的花朵,让世人永远记住了他们——黄花岗七十二烈士。
革命的失败并没有动摇其他革命者救国的决心,他们坚信坚持就是胜利。
武昌起义爆发后,各省纷纷响应,清朝统治土崩瓦解。
那一刻,我激动得哭了。
19xx年,孙文从西方走来,成立了中华民国。
从此,中国结束了长达两千多年的封建帝制,资产阶级共和国的旗帜第一次在中国上空飘扬。
雪莱曾经说过:“冬天已经来了,春天还会远吗?”是的,革命先辈已经用他们的鲜血将中国发展的坚冰打破,民族腾飞的春天还会远吗?看:一座座现代化的城市迅速崛起,一个个高科技企业正遍地生花;南极上空飘扬着我们的五星红旗,太平洋上出现了我们强大的舰队。
辛亥革命100周年论文
一、回眸百年——为纪念辛亥革命百年在神州大地的深处,拂去封面的灰厚的尘埃,那些旧日章节幡然醒来,睡眼惺忪地轻声诉说着他们记忆中的悲与欢、绚丽与暗淡……1840年,美美做着天朝上国梦的大清在不列颠人坚船利炮的威势之下,昂着头却又卑贱地签署了耻辱的《南京条约》,由此华夏大地被生生推进近代史的洪流之中。
第二次鸦片战争、第二次鸦片战争、中法战争、中日甲午战争、八国联军侵华战争……大清的主权一厘一厘的失去;《南京条约》、《天津条约》、《瑷珲条约》、《中法新约》、《辛丑条约》,清王朝在腐朽覆灭的道路之上愈行愈远……面对被欺凌的祖国,先辈们有过预感,有过防范:“师夷长技以制夷”的口号早早就已经为志士仁人所熟知。
林则徐、魏源纷纷行动起来,学习改进。
面对被欺凌的祖国,先辈们更是努力过、挣扎过、反抗过:1851年,洪秀全深知神州之病已入膏肓,只有推翻腐朽的清政府,才有生存的希望。
毅然决然之下,他揭竿而起,金田起义,星星之火,以燎原之势,在东方的大地上熊熊而起!更有康有为、梁启超、戊戌六君子抛头颅洒热血!然而,历史在等待一个人!等待一群人!然而1905年,在日本友人内田良平的帮助下,孙先生会同兴华会黄兴、宋教仁与爱国学社、青年会蔡元培、吴敬恒、张继等于在东京赤坂区民宅中,成立了中国同盟会!会议还推选孙先生为同盟会总理,黄兴等为庶务,制定了《军政府宣言》、《中国同盟会总章》和《革命方略》等文件,并决定在国内外建立支部和分会,联络华侨、会党和新军,全国性的革命运动由此发端!中国资产阶级民主革命也由此进入一个全新的阶段!此后,国内的分会如雨后春笋,遍布大地,“驱除鞑虏,恢复中华,创立民国,平均地权”十六字广为流传,深入人心!然而,革命是流血的事!自1906年起,同盟会先后发起萍浏醴起义、黄冈起义、惠州七女湖起义、丁未防城之役、云南河口起义、广州新军起义、黄花岗起义……1911年4月27日,两广总督署。
时间飞快而逝,战斗开始已经有1个小时了。
历史中国革命史重要事件回顾
历史中国革命史重要事件回顾中国革命史是中国近代历史的重要组成部分,其中蕴含了许多重要的历史事件。
本文将回顾中国革命史中的一些重要事件,以便更好地了解和理解中国的历史发展。
1. 辛亥革命(1911年)辛亥革命是中国历史上的一次重要革命,也是中国历史中的第一次资产阶级民主革命。
在辛亥革命中,孙中山领导的同盟会推翻了清朝的统治,建立了中华民国。
这一事件标志着中国进入了近代化的历程。
2. 五四运动(1919年)五四运动是中国新文化运动的高潮,也是中国现代革命的重要标志之一。
五四运动源于对列强对中国的不公平待遇和对中国出席凡尔赛和约的不满。
这一运动在全国范围内产生了广泛的影响,推动了对传统文化的反思和对现代化的追求。
3. 中国共产党的成立(1921年)中国共产党的成立标志着中国革命的新阶段。
在上海法租界的一个秘密会议上,中国共产党成立,并形成了具体的纲领和组织机构。
中国共产党的成立为中国的共产主义事业奠定了基础,对中国革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4. 南昌起义(1927年)南昌起义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一次军事行动,是中国工农红军的发端。
南昌起义的成功标志着中国革命进入了武装斗争的新阶段,为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武装力量的建立和发展打下了基础。
5. 长征(1934年-1935年)长征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中国工农红军从江西瑞金出发,经过长时间的艰苦行军,最终到达陕北地区的一次历史性的远征。
长征是中国共产党战胜内外敌人和实现军事转移的重要事件,也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革命事业得以延续的关键。
6. 中国抗日战争(1937年-1945年)中国抗日战争是中国与日本帝国主义之间的全面战争。
这场战争对中国和世界历史都具有重要意义。
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中国军民在战争中发挥了重要的作用,坚持抗战,并最终获得了胜利。
7. 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1949年)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是新中国成立前的一次重要会议,也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各民主党派、人民团体和无党派人士共同政治协商的历史性事件。
作文素材:纪念辛亥革命100周年【辛亥简介】
作文素材:纪念辛亥革命100周年【辛亥简介】1911年(清宣统三年)中国爆发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
因该年以干支计为辛亥年,故名。
它是在清王朝日益腐朽、帝国主义侵略进一步加深、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初步成长的基础上发生的。
其目的是推翻清朝的专制统治,挽救民族危亡,争取国家的独立、民主和富强。
领导这次革命的是中国资产阶级的政党同盟会及其领袖孙中山。
这次革命结束了中国长达2000年之久的君主专制制度,是一次伟大的革命运动。
革命的准备1894年11月(光绪二十年十月),孙中山在檀香山成立兴中会。
1895年2月,孙中山在香港建立兴中会总部,规定誓词为驱除鞑虏,恢复中华,建立合众政府,鲜明地提出了中国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的第一个纲领。
兴中会的成立,标志着中国资产阶级民主革命运动的开始。
20世纪初,留日学生创办的刊物首先出现排满字样,有的刊物明确主张颠覆清政府。
1903年,东京留学界思想愈益活跃,宣传民族主义、民权学说的刊物相继出版。
上海知识界也出现了新气象,公开倡言革命。
组织革命团体,是资产阶级、小资产阶级知识分子走向革命化的一个重要标志。
1903年11月,黄兴建立华兴会。
以后,上海成立了以蔡元培为会长的光复会,江苏、四川、福建、江西、安徽等省也都建立了革命团体。
1905年7月,孙中山、黄兴、陈天华等70余人在东京集会,决定成立中国同盟会,作为全国的革命领导中心。
兴中会、华兴会、光复会以及其他小团体的成员陆续加入。
8月中旬,孙中山在留学生欢迎会上发表了《中国应建设共和国》的演说。
同月20日,同盟会召开成立大会,孙中山被推为总理,黄兴被推为执行部庶务,会议确定了驱除鞑虏,恢复中华,创立民国,平均地权的16字纲领。
11月,同盟会机关报《民报》出版,孙中山在发刊词中首次提出以民族、民权、民生为核心内容的三民主义。
戊戌维新运动失败后,康有为、梁启超流亡海外,仍以保皇相号召。
《民报》创办后即同梁启超主编的《新民丛报》展开论战。
辩论结果,革命派占据上风,改良派的政治影响大为衰落。
辛亥革命内容
辛亥革命
辛亥革命,又称辛亥革命。
是中国民主革命的重要事件之一,标志着中国历史
上封建帝制的结束。
辛亥革命发生在清朝时期,旨在推翻清朝专制统治,建立民主共和国。
背景
19世纪末,清朝政府日益腐败,国力衰弱,社会动荡。
外国列强侵略,民族
危机深重。
中国社会呼唤改革,民族解放的呼声日益高涨。
事件经过
辛亥革命的序幕可追溯至1895年甲午战争失败后的中日马关条约签订,引起
了更多人对清朝政府的不满。
1905年开始,中国各地开始掀起起义活动,许多雄
心勃勃的政治家和爱国士绅开始积极策划行动。
1911年10月10日,辛亥革命正式爆发。
武昌起义成功后,武昌首义军开始
向南京进发,随后全国各地相继响应,清朝政府节节败退。
辛亥革命取得决定性胜利后,清朝最后一位皇帝溥仪被迫退位。
影响
•辛亥革命向世界宣告了中国人民追求民主、自由、平等的决心与勇气。
•辛亥革命的胜利结束了两千多年的封建帝制,开启了中国历史的新篇章。
•辛亥革命为中国民主革命的开端,对后来的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结语
辛亥革命是中国历史上一次伟大的民主革命,是中国人民为了民族独立、民主
自由而进行的一场伟大斗争。
我们应该铭记辛亥革命的历史意义,继续为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而努力奋斗。
百年辛亥革命回顾辉煌历史(中学生优秀作文)
百年辛亥革命回顾辉煌历史(中学生优秀作文)我们伟大的祖国历史悠久,那些辉煌的历史事件和英雄的故事像天上的星星一样多得数不清,其中辛亥革命的那段辉煌,是一场前无古人的革命,无数英勇无畏的革命先烈们不畏艰辛、顽强勇敢的拼搏,前赴后继的铸就了那辛亥首义的辉煌,用生命照亮中国人民心中前进的方向,在中国近代史上留上了浓重、辉煌的一笔。
XX年是辛亥革命104周年,我和大家一起重温辛亥革命那段历史,读小区里的一些画报,参观辛亥革命纪念馆----红楼,观看革命纪录片《辛亥革命》等。
当我如此近距离的感知辛亥革命的那段光荣而艰辛的岁月,了解到了那些革命者的英勇事迹,那些感人肺腑的故事使我热血沸腾,特别是秋瑾、徐锡麟、邹容等人的英雄故事,他们的不屈不挠、死而后已的精神,深深的憾动了我。
英勇的徐锡麟,多么勇敢啊,可谓舍小义而取大义。
他在官府假装为朝廷效力,安徽巡抚恩铭非常欣赏他,三个月就提拔他一次,半年就提拔他两次,对他有知遇之恩。
可是,为了安徽的革命起义,在徐锡麟等仁人志士密谋的士官毕业典礼上,徐锡麟带头起事,用短枪击毙了他的“恩人”,尽管安徽巡抚恩铭对他有恩,并许诺他高管厚禄,但徐锡麟为了起义推翻腐败的满清政府,还是杀了他,是何等的无私啊!后来,由于他们人少,弹药不足最终起义失败,陈伯平战死,徐锡麟、马汉宗被捕。
当晚,徐锡麟被杀,临刑前,他神色自若的说:“功名富贵,非所快意,今日得此,死且不悔矣。
”虽然起义失败,但是他们的辉煌永存!秋瑾就义已经一百多年了,世事沧桑,当今中国已不再是血与火的革命斗争年代。
但秋瑾的精神,依然具有时代意义。
百年前旧中国,封建礼教思想的黑暗统治是那样顽固。
秋瑾作为一个弱女子,敢于如此冲破思想牢笼,打碎封建精神枷锁,去崇仰真理,追求光明,主张共和,坚持男女平等。
她面对腐朽没落的社会,满腔热血,一身正气,而且为了祖国独立富强,不惜牺牲个人生命,用鲜血来唤醒民众,唤醒中国。
在被清朝政府抓到后,临刑前,她怀着满腔热血,悲愤地说:“同样的流血,同样的奉献,同样的牺牲,我用生命唤醒世人,我用生命去反抗这腐朽、没落的时代,所以一切真正的革命者,他们是坚强的,他们会笑着面对死亡,我要推翻腐朽的满清政府,我要推翻这个不公平的世界!”并写下如此壮烈的绝命诗篇:痛同胞之醉梦犹昏,悲祖国之陆沉谁挽,日暮穷途,徒下新亭之泪,残山剩水,谁招志士之魂,须三尺孤坟,中国已无干净土。
辛亥革命的历史回顾与思考
辛亥革命的历史回顾与思考辛亥革命是指1911年(清宣统三年)中国爆发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
它是在清王朝日益腐朽、帝国主义侵略进一步加深、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初步成长的基础上发生的。
其目的是推翻清朝的专制统治,挽救民族危亡,争取国家的独立、民主和富强。
这次革命结束了中国长达两千年之久的君主专制制度,是一次伟大的革命运动。
辛亥革命是近代中国比较完全意义上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
它在政治上、思想上给中国人民带来了不可低估的解放作用。
革命使民主共和的观念深入人心。
反帝反封建斗争,以辛亥革命为新的起点,更加深入、更加大规模地开展起来。
改革之背景立宪运动是中国清朝政府继自强运动(洋务运动、1861年-1895年)、维新运动(1895年-1898年)之后推动的第三次大型改革,目的在使大清帝国成为君主立宪政体的国家。
1911年5月8日(宣统三年四月十日),清政府废除军机处,发布内阁官制与任命总理、诸大臣。
成员名单中过半数为清宗室(皇族)与满人,被讥嘲为“皇族内阁”。
立宪派、舆论对此多感失望,甚至引起不满,认为清政府实无诚意推行宪政,乃逐渐同情、倾向革命。
清政府遂于是年(1912年)垮台,中华民国就此诞生。
在推翻清朝的斗争中,革命党人曾经先后发动十次武装起义,屡次失败,而又能屡次重起,海外华侨的大量经济支援,实在是最重要的因素之一。
对于海外华侨在推翻清朝的革命斗争中的作用,孙中山曾经用这样一句言语革命的主要组织有兴中会、华兴会、光复会等革命团体,以及后来成立的中国同盟会。
除此以外,还有共进会,文学社,同盟会中的丈夫团等。
革命前的中国(20张)兴中会主要在华南一带开展活动,光复会在江苏,浙江,上海一带开展活动,华兴会主要在湖南开展活动,共进会在长江流域开展活动,而后来成立的同盟会是全国革命力量的一个松散同盟,同盟会会员还在各地建立了各种同盟会的外围组织。
革命的领导者主要有孙中山、黄兴、宋教仁、蔡元培、赵声、章炳麟、陶成章等。
人民日报10月10日社论: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共同奋斗
人民日报10月10日社论: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共同奋斗——纪念辛亥革命100周年新华网北京10月9日电历史是一面镜子,也是一部教科书。
从1911年秋天武昌城头震惊世界的一声枪响,到今天中国大地日新月异的现代化图景,辛亥革命以来的百年巨变,蕴含丰富历史启示,具有深刻现实意义,标明了走向未来的前进方向。
胡锦涛总书记在纪念辛亥革命10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站在振兴中华、民族复兴的高度,回顾百年波澜壮阔历程,深切缅怀孙中山先生等辛亥革命先驱的历史功勋和崇高精神,高度评价辛亥革命的伟大功绩,深刻阐述辛亥革命在民族复兴进程中的重大意义,深情展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光明前景,必将极大地激励海内外中华儿女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共同奋斗。
“亟拯斯民于水火,切扶大厦之将倾。
”辛亥革命推翻了清王朝统治,结束了中国几千年的君主专制制度,传播了民主共和理念,开创了完全意义上的近代民族民主革命,以巨大的震撼力和深刻的影响力开启了中国前所未有的社会变革。
百年回眸,我们更加真切地认识到,辛亥革命打开了中国进步潮流的闸门,为中华民族发展进步探索了道路,永远是民族复兴伟大征程上一座巍然屹立的里程碑。
以辛亥革命为起点,作为孙中山先生开创的革命事业最坚定的支持者、最亲密的合作者、最忠实的继承者,中国共产党人带领中国人民继续奋斗,夺取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建立了人民当家作主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完成了从新民主主义到社会主义的转变,开展了大规模社会主义建设,推进了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伟大事业。
从危亡到复兴,从古老到现代,从封闭到开放……中国共产党成立90年来、新中国成立60多年来、改革开放30多年来,中国共产党和中国人民始终没有忘记孙中山先生和辛亥革命先驱,学习和弘扬其“吾志所向,一往无前,愈挫愈奋,再接再厉”的奋斗精神,继承和推进其现代化国家理想,完成了近代以来中国人民和无数仁人志士梦寐以求的民族独立、人民解放的历史任务,开启了中华民族发展进步的历史新纪元,取得了举世瞩目的现代化建设成就,谱写了中国发展的辉煌篇章。
辛亥风雷千年激荡,中山遗韵万古流芳征文
辛亥风雷千年激荡,中山遗韵万古流芳征文辛亥风雷千年激荡,中山遗韵万古流芳。
值此辛亥革命一百周年,我们怀着敬意和感慨回顾那段波澜壮阔的历史,感受那激情燃烧的岁月。
辛亥革命,是中国近代史上标志性的里程碑,也是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起点。
一百年前,激流涌动的江山中,孙中山以“天下为公”的理念,引领着无数勇敢的中国人,推翻了满清王朝的统治,开启了中国革命的新纪元。
革命的火种点燃,中山作为辛亥革命的重要发源地,承载着无数英雄豪杰的激情和使命。
被列为世界文化遗产的孙中山故居,见证了中山作为革命圣地的光荣历史。
走进这座古老的城市,无不感受到那些伟大人物留给我们的红色基因。
从中山追溯起,一部充满荆棘的革命史诗展开前行。
众志成城,光复中华的呼声动人心扉。
无数英勇的志士们组成了一个个革命的红色先锋队,他们用革命的热血,用鲜花与硝烟熏染这片沃土。
铁血染红了湖南的根基,豪情刻进了山西的山峦。
一个个城市成为了历史的见证者,他们用中山的遗韵,赞美千秋。
激荡的历史长河中,辛亥革命孕育了中华民族先辈们的磅礴力量,也孕育了今天的辉煌成就。
百年风雷,中山之名在人们的记忆中久久流芳。
如今,中山已经成为了一个现代化的城市,但那份革命的记忆始终在这里永恒。
我们怀揣着对先辈们的深深敬意,在这个灿烂的岁月里,继续传承那份激情澎湃的革命精神。
以辛亥革命为鉴,我们守望着中华民族未来的蓝图。
中山的名字,无论在何时何地,都将闪耀着辛亥风雷的光芒,与千古流芳。
辛亥风雷千年激荡,中山遗韵万古流芳。
百年辛亥,英烈们的奋斗和付出换来了民族复兴的机遇和发展的舞台。
在这个特殊的纪念日里,让我们怀念先辈们的付出,继承革命的精神,为中华民族的未来而努力奋斗。
愿辛亥风雷永远激荡,中山遗韵永远流芳!。
回顾革命历程,重温八一宣言
回顾革命历程,重温八一宣言近代中国的革命历程是一段艰辛卓绝的历史。
从近代以来中国的“百年冤屈”开始,中国人民一直在寻求解放的道路上不断奋斗。
在这段历史中,八一宣言是一道闪耀着光芒的铭刻在中国革命历史中的重要里程碑。
1911年辛亥革命的成功,标志着近代中国的独立和中国人民的觉醒。
但是,在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中国人民仍面临着诸多困境和难题。
此时,一个伟大梦想在中国人民的心中萌芽————彻底摆脱外来压迫和民族危机,实现国家的繁荣富强和人民的幸福生活。
这是一场前途未卜的伟大革命,需要激情、智慧和勇气。
在这样的大背景下,八一宣言应运而生。
这份宣言由孙中山起草,时间是1924年8月1日,地点是广州。
八一宣言的宣示内容在当时显得非常先进和高妙,极大地推动了中国革命的进程。
它提出了许多前瞻性、引领时代、激发人心的口号,如“驱逐列强,恢复民族独立;扶助农工,发展国民经济;设立中央政府,统一国家政权;实行民主共和政治,确立国家组织法;实行教育改革,粉碎文盲残害”,这些口号成为了中国革命的旗帜和方向,深刻影响着当时的中国社会。
从孙中山制定的三民主义思想出发,八一宣言提出了许多以驱逐外来势力、民族统一、生产发展、民主政治、教育改革等为主要内容的口号和方案,为中国革命注入了新的思想和理念。
此外,八一宣言还提出了建立联合政府和共和国,实行中央集权和地方自治的思想,这极大地促进了中国的政治变革,为国家的未来奠定了良好的基石。
八一宣言的影响是深远而广泛的。
它不仅为中国革命注入了新的思想,也为中国社会带来了新的变革。
当时的中国社会沉闷、封闭,传统观念使得百姓很难有自主的权利。
但八一宣言给了人民新的自由和权利,给了他们一个向上的方向。
八一宣言的实践推动了中国现代化进程的推动,年轻一代的群众得以充分发扬自己的才能和潜力。
今天回顾革命历程,八一宣言的精神仍然是我们学习和继承的重要资产。
八一宣言是一个具体而富有意义的标志,我们需要以它为指引,引领着整个中国走向更加光明的未来。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孙中山先生说,历史的潮流浩浩荡荡,不可阻挡;顺其者昌,逆其者亡。
辛亥革命,结束了中国两千余年的封建帝制,开创了亚洲第一个共和体制。
在辛亥革命百年之际,以怎样的心态去纪念它,如何在这个崭新的时代继承辛亥精神,是今天面临的新课题。
辛亥革命对两千余年的封建君主专制制度作了一场总的清算。
可以说,没有辛亥革命,就不会有民主、平等意识在国民心中的扎根,就不会有更深刻革命的到来。
我们的历史就是在继承与超越的不断运动中走向明天。
如今纪念辛亥,就是要纪念一种意义,把民族精神和民主精神两种自觉精神越加发扬,越加普及,常常提醒,不要忘记。
大家访谈。
百年后的今天,我们为何要纪念辛亥革命?通过层层解剖辛亥革命的历史意义,从中国百年现代化的历程中得到启迪和思考,正是其意义所在。
“辛亥革命开创了中国变革和社会改造的新纪元和新境界”,北京大学历史学系中国近现代史研究中心主任徐勇这样认为,“当今回顾百年辛亥,最大的意义也就是要祛除今日顽疾”。
南方日报:辛亥革命可以说是20世纪的开端,这个开端承前启后的意义更大,还是充当转折的意义更大?徐勇:梁启超在总结辛亥革命意义的时候这样说:一面是现代中国人自觉的结果;一面是将来中国人自发的结果。
自觉,觉些什么呢?第一,觉得凡不是中国人,都没有权来管中国的事情。
第二,觉得凡是中国人,都有权来管中国的事。
第一件叫民族精神的自觉,第二件叫做民主精神的自觉。
这两种精神原是中国人所固有,到辛亥革命前那些年间,因受了国外环境和学说的影响,多年潜在的本能忽然爆发。
从1895年至1911年间,兴中会以及后来的同盟会先后发动了10次起义,而其他革命组织自立军、光复会等亦发动多次起义。
这10多次的起义虽仅昙花一现,但却在全中国播下了革命的种子。
武昌起义一声炮响,各省咨议局先后10日间,各自开一场会议,发一篇宣言,那200多年霸占铺产的掌柜,便乖乖把全盘交出,这是全国人民自觉心一起迸现的结果,辛亥革命开创了中国变革和社会改造的新纪元和新境界。
南方日报:“辛亥革命”的“革命”二字有更深的内涵吗?徐勇:费正清在其名著《伟大的中国革命》中这样说:“20世纪中国的主旋律就是革命。
”革命是需要流血牺牲的,革命的目的是什么需要明确。
然而民国初年执政北京的北洋系,对辛亥革命的解释暧昧其词,语焉不详。
1912年10月10日,由北京政府内务部举办追祭礼,国务总理赵秉钧代表袁世凯恭读祭文,只以“时会既开,国风丕变,帝制告终,民豪聿见”数语,表现民国肇建过程,肯定诸位烈士终结帝制之功,对民族革命几乎不提。
1913年袁世凯就任正式大总统,他在长达万余字的《莅任宣言书》中,提及辛亥之役只有寥寥数语,只说“武昌事起,为时势所迫,身当其冲”,简笔勾勒了自己从武昌起义出山到上任临时大总统的历程,突出了“五族共和”的主题。
实际上北洋系在辛亥纪念中,存在着刻意“去革命化”的倾向。
即便如此,反帝反封建斗争以辛亥革命为新的起点,更加深入、更加大规模地开展起来。
1927年10月10日前夕,中国国民党中央制定了宣传大纲,第一条就是“继续辛亥革命的精神,矫正辛亥革命的缺陷”。
1930年7月10日,国民党中央执行委员会第100次常务会议通过了《革命纪念日简明表》和《革命纪念日史略及宣传要点》,以制度的形式明确规定了对辛亥革命的纪念,此后“辛亥革命”人所共知。
南方日报:辛亥革命对历史走势最大的影响是什么?徐勇:辛亥革命最伟大的功绩之一在于启开了封建主义之蒙,使社会意识的现代化大潮奔腾,人们正是从这股大潮中把握住了社会历史的趋势,同时又从辛亥革命中更加领悟到现代意识的珍贵,这才出现“改造国民性”的呐喊,出现了民主、科学的呼吁。
可以说,没有辛亥革命,就不会有民主、平等意识在国民心中的扎根,就不会有更深刻革命的到来。
以民主、科学为宗旨的新文化运动是对辛亥革命的继承和发展,而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并最终成为中国人民的指导思想,则既是对新文化运动精神的继承,也是对新文化运动精神的超越。
历史就是由无数个继承与超越组成的链条,历史在继承与超越的不断运动中走向明天。
回顾百年辛亥,是要祛除今日顽疾南方日报:从辛亥革命破题走笔的现代化命题是怎样的发展曲线?徐勇:要了解现代化,就要先定义现代化。
现代化常被用来描述现代发生的社会和文化变迁的现象。
从历史上来讲,常与西方化的内涵相近。
一般而言,现代化包括了学术知识上的科学化,政治上的民主化,经济上的工业化,社会生活上的城市化,思想领域的自由化和民主化,文化上的人性化等。
南方日报:辛亥革命开启了进步的闸门,是否从那时开始,中国就注定了要走现代化的道路?徐勇:说从那个年代开始,中国就要走现代化道路有些太绝对了。
当时的中国并没有具备现代性,依然延续着洋务运动以来的各种制度。
日本的福泽谕吉在说明日本明治维新取得成功时,强调过权力的制衡。
而辛亥革命时,真正的民主政体还离我们很远。
当时在日本的刺激之下,我们的民族心理落差和文化心理落差可能会促动我们重新启动内部改革,就像洋务运动。
然而这样的促动不是现代化,现代化是要唤醒大众对社会进步所必需的基本民主的愿望,是社会潮流和民心向背在推动历史螺旋曲折地前进。
南方日报:站在百年后的今天,我们该如何看待中国百年现代化的历程,如何看待百年来的中国?徐勇:百年来,中国经济指标的绝对数据在上升,但经济发展不可避免带来了一些社会问题。
中国百年现代化的历程,就是中国人从祛除身体疾病到思想疾病的过程。
当今回顾百年辛亥,最大的意义也就是要祛除今日顽疾。
南方日报:辛亥革命使“中国人”概念深入人心。
徐勇:辛亥革命对今天一个重要的影响就是解决了身份认同问题。
多民族共和凝聚了“中国人”,增强了心理认同感和归属感,将百姓包容到一个中国之下。
民国初年,孙中山等革命党人对辛亥革命多有论述和解读。
1912年9月3日,孙中山在北京发表演说,指出“中国去年之革命,是种族革命,亦是政治革命”,确认了辛亥革命的民族民主革命性质。
辛亥之前国民意识模糊性,清朝百姓对外声称自己是大清子民,都说“我们大清怎么怎么样”,当然明朝的百姓则自称“大明如何如何”,百姓自觉地把自己隶属于某一个朝代。
而辛亥革命后,国民意识里有了“中国人”的概念,从这个层面上说,辛亥革命意义重大。
100年前,是中国的辛亥年。
那年中秋节过后不久,旧历八月十八,一个脾气可能有点暴躁的士兵在武昌扣动了扳机。
这声枪响引发了震惊世界的“辛亥革命”,统治中国两千余年的君主专制制度灰飞烟灭。
这是历史性巨变。
100年后,当年宫鸦的后代黢黑如旧,时而飞起在故宫博物院上方的天空。
“萧瑟秋风今又是”,不同的是,早“换了人间”。
(1)大门:空前的思想大解放辛亥革命打开的大门,让中华文明汇入世界潮流,让“振兴中华”踏上征程。
100年前,如果你是清朝的一介草民,有幸来到北京。
在前门火车站下车,无论如何,你都不会产生去做“故宫颐和园长城一日游”的念头。
那时,故宫还叫紫禁城,草民只有站在墙外望一眼的份。
“天地君亲师”、“国不可一日无君”中的“君”——皇帝住在那里。
而今,每日清晨,神武门洞开,游人鱼贯而入。
这座高墙城堡,早如这国家一样,不再归属一个皇帝一个家族,而是全中国人民。
在《中华民国临时约法》中,孙中山一定要写上一条:“中华民国之主权属于国民全体”,并将政府官员称为“人民之公仆”。
自从盘古开天地,这是中国空前的思想大解放!如果说,洋务运动,“师夷长技以制夷”,是在器物层面学习列强;戊戌变法,“预备立宪”,是在制度层面效法西方;那么,“主权在民”则是中国与世界首次在最高价值层面上实现人类崇高精神的大接轨,中华文明自此新潮迭起,涌入崭新的世界文明共同进程的滚滚洪流之中。
渴望新文明,才会发现新文明出现的曙光。
辛亥革命带来的思想观念大解放,为马克思主义传入中国开启了途径,敞开了天地。
辛亥革命7年7个月后,五四运动激情冲荡,科学、民主两支新潮流汇入中华血脉,马克思主义的时代光辉射入东方文明。
又过两年两个月,中国共产党成立。
这个组织中的朱德、董必武、林伯渠、吴玉章等,都曾参加中国同盟会,投身辛亥革命。
中国人民大学教授李文海认为,辛亥革命为中国共产党的成立准备了干部条件。
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常务副主任、研究员金冲及说,他们正是在辛亥革命的洗礼中受到了深刻的教育,用新的眼光来看待中国问题。
思想解放的大门一旦打开,就没再关上,中华民族走向先进文明的前进脚步就再也没有停止。
解放思想,至今还是中国的时代主旋律,沉雄而豪迈。
(2)跨越:中共在继承中创新没有皇帝的故宫,宫墙上一样会长草。
中国太大了,她的文明崛起,绝对是世界级的难题……辛亥革命把皇帝请出紫禁城,开创了完全意义上的近代民族民主革命,推翻了两千多年的皇权统治,建立起共和政体。
然而,伟大的开创,也有巨大的缺陷。
有人认为它是“一场失败的革命”,固然有失偏颇。
但是,军阀割据战乱频仍,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社会性质没变,大众照旧生活在悲惨境地——这绝对不该是辛亥革命的归宿。
临终前,孙中山留下遗言,“革命尚未成功,同志仍需努力”。
“有革命的决心,却提不出一个彻底的明确的反帝反封建的革命纲领。
”金冲及研究发现,当时的革命党人存在严重的弱点。
他们不善于发动群众,其组织成员松散而复杂,有些人逐步丧失革命意志。
反反复复,中国人民、中国历史最终选择了中国共产党人。
辛亥革命所揭示的中华文明进步的伟大使命,所创造的中华文明复兴的历史契机,只能交托给最能唤起农工、最具文明先进性、最能为民族大众解放吃苦耐劳、冲锋陷阵的优秀力量,而这些正是中国共产党人的长项。
历史没有选错为它开辟前进道路的这支优秀力量。
中共继承并发展了孙中山开创的事业,其后多年,这个最终赢得民心执政新中国的政党,带领中华民族实现三大历史跨越——将旧民主主义革命转变为新民主主义革命;将新民主主义胜利引上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轨道;改革开放,成功探索出一条将中华民族领上伟大复兴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
其间,历经坎坷,多有牺牲,但中国共产党人意志弥坚,始终在振兴中华、走向文明复兴的最前沿!百年来,在与浩浩荡荡“世界潮流”同行的中国道路上,中国人民经历巨变,在重塑中华文明辉煌的韧性战斗中,一次又一次将孙中山、毛泽东、邓小平这三位站在时代前列的伟人镌刻在自己永恒的心灵中。
辛亥革命、新中国成立、改革开放,三大巨变,一脉相承。
中国和中国人展现出追求文明进步的巨大活力。
回头看这百年,有一条历史走向异常清晰,这就是:百年前那个羸弱不支、沉疴难愈的庞大国家,站起来、富起来、靓起来,向世界展示着一个精伦无比的文明进步故事,向人类共同的文明进程贡献上她独特的发展智慧……(3)道路:在永恒创造中拓展别人的脚走出的路,不会送我们到达目的地。
自辛亥革命起,中华民族就孜孜不倦锲而不舍追赶世界潮流。
“中国应对人类做出较大贡献”还依然是我们壮怀激烈的文明情怀吗?民国初建,孙中山提出民族独立、民主政治、民生幸福的美好主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