表达方式在写作中运用论文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表达方式在写作中的运用
以何种表达方式为主对于文章的体裁来说,起到了决定性的作用。它将影响到文章的立意、层次的安排、材料的选择和剪裁以及语言的写作特色等等。换而言之,即何种表达方式为主的文章就决定了其体裁属于何种文体。因此,可以说表达方式在写作中起到了举足轻重的作用。那么,在写作过程中如何运用表达方式呢?
首先,要认清各种表达方式的作用。
表达方式是表达内容,即主题和题材的方式,它同结构、语言一样,同属于形式的范畴。根据它所反映客观事物和表现主观意识的方式不同,可以将其分为两大类:即记“实”与写“虚”。根据所反映的客观事物的表现手法不同又可分为:叙述、描写、说明;根据所表现的主观意识的形式不同又可分为:议论和抒情。叙述,其主要在于陈述“过程”,把一件事情或一种现象的来龙去脉说清楚;描写,其主要体现在“形象性”,描摹事物应有的“样子”;说明,其主要在于“介绍与解说”,揭示事物的属性和功能;议论,其主要在于发表“见解和评论”,阐述对一件事情或一种现象的看法;抒情,则主要体现在“主观感情的表露”,对一些事物或现象抒发出自己的情感。当然,在具体的写作过程中,记“实”与写“虚”并不是独立存在,它们之间有着必然的联系。比如写景,作者所写出的“景”总是带有作者的“情”,正如人们常说:“一切景语皆情语”。我们强调真实的人生感受,就像有些父母带小孩打针,明明是痛,偏偏是骗他们说“不痛的,不痛的”,那不是自欺欺人?长
此以往,他们长大后还能有正常的感觉灵敏了吗?写作本来表达的就是对生活的感受。孩子调皮,他把那个调皮描写的淋漓尽致就是“真”。要鼓励说真话,抒真情。自然界中的“景”和“物”本身是毫无任何的感情色彩可言,可是一旦写入作品中,它便不再是纯碎的“自然”了,而是烙上作者的印记,使无情的“景”与“物”变得有“情”,充满人意。如朱自清的《春》,作者成功地将“情”融入“景”中,使情景交融,从中我们可以感受到春的一股暖流,一股催人奋进的暖流,一股充满希望的暖流洋溢在读者的心中,从而唤醒了读者对未来充满信心和憧憬美好的诚挚感情!
总之,不论是写景、状物,还是写人、记事,都离不开作者所倾注的情和理。这就要求写作时要认清各种表达方式的巧用,才能在文章中做到“言之有物,寓物含情”。
其次,在选材时,应先考虑所采用的表达方式对文章立意的影响。以何种表达方式为主就决定了文章的体裁,所以在指导学生进行审题、析题和破题时,以及文章层次的安排和材料的选取与剪裁,都应该先考虑文章的体裁;其次是根据文章的体裁来选择以何种表达方式为主。如写《温暖》这篇作文,就应该考虑其以何种表达方式为主。
“温暖”是指身体上、心灵上的一种感觉和感受,是一种温馨的心灵触摸,从记“实”和写“虚”的角度上分析,它是偏于写“虚”,是以记事抒情为主的一种文体。所以在选取材料时,可以根据生活经历中的“一个眼神、一句话、一双手”所给你留下长久的抚慰来
作为切入点,把握好“温暖”一瞬间的人物的神态、语言、动作等,抒发出自己的内心感触。但不可毫无“实物”地铺张渲染,说心灵上如何感觉之温暖,如何深受感动等等,这样空洞无物地感慨,在读者看来只不过是座“空中楼阁”,虚情假意罢了。
所以,根据写作的意图,凭借一定的材料,要灵活多样地采用各种表达方式,培养想像力,如看过电视记录片《世界只有一个地球》后,能受到启发,提出大胆想像,可写一篇《假如再这样下去……》的作文。有的可以想像乱砍滥伐下,地球上的森林全部毁灭之时的情景;有的想像空气污染严重下去,人们得了各种怪病的情景;有的想像污水源源不断地排入大江大河,人们终于无水可用的情景;有的可以想像地球上的矿产资源开发殆尽,全世界处于瘫痪的情景;有的想像由于乱捕滥猎野生动物,地球上只剩下“人类”这一种动物的孤独的情景……等等。
最后,采用各种表达方式时,要注意表达方式对文章层次安排的影响(即文章的结构)。
表达方式同结构、语言同属于形式范畴。不同体裁的文章,它们所反映的生活角度、容量以及表现形式有所不同,因而有着不同的结构形式。如记叙文,它大多是根据人物活动和事物的发展过程来布局,其要求有头有尾,连贯完整;散文则要求灵活自由,富于变化;戏剧则要求分幕分场,层次清清楚楚等等,这些都说明了文章结构的决定是由表达方式来体现的,所以在构思中应该理清表达方式与文章层次安排的内在联系。
此外,在写作中,以何种表达方式为主必须围绕的主题思想,切不可出现“无灵魂之躯体或者凭空滥用表达方式”。
所以在指导学生写作时,一定要注意“形式与内容是辩证统一”的原则,引导学生根据文章的“灵魂”,恰如其分、有的放矢地巧用各种表达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