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高考历史一轮复习考点强化练第24练一边倒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求同存异
高三历史人教版一轮复习考点集训:考点24 开创外交新局面
考点24 开创外交新局面一、选择题:(共20题,共50分。
)1、从1971年恢复联合国合法席位至今,中国总共只使用了8次否决权。
中国非常谨慎地使用否决权是一种负责任的态度,在涉及重大原则立场时使用否决权同样也是一种负责任的态度。
这种态度()①反映了我国外交政策的基本立场②表明是否使用否决权取决于我国的国家利益③有利于发挥联合国在处理国际事务中的积极作用④表明我国在国际事务中发挥决定性作用A.②③B.①③C.②④D.①④2、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积极用自己的实际行动展现热爱和平、始终为国际法义务负责的大国形象。
这反映改革开放新时期我国外交政策的哪一突出特点()A.奉行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B.重视同世界大国建立不同类型的“伙伴关系”C.重视经济外交和不结盟外交D.开展以联合国为中心的多边外交3、尼克松在1971年时说:“没有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参加,是不能有稳定与持久的和平的,正因为如此,我在好几个方面采取了主动行动,为两国之间的比较正常关系敞开门户。
”尼克松任期内(1974年引咎辞职)的“主动行动”有()①派基辛格秘密访问中国②与中国签订《中美联合公报》③与中国正式建立外交关系④开展乒乓外交A.①② B.②④ C.③④ D.①③4、围绕以下《外交大事记》的一段展板,四位同学展开讨论,其中观点正确的是()甲:中国发展结伴而不结盟的新型国际关系。
乙:中国积极参与地区性国际组织的活动。
丙:中国对世界的和平与发展作出了巨大贡献。
丁:为中国经济建设创造和平的国际环境。
外交大事记1981年底,中国明确表示肯定和原则支持符合联合国宪章精神的维和行动,并开始缴纳有关摊款1986年,中国政府应邀派人前往中东实地考察了“停战监督组织”。
1988年,中国成为联合国维和特委会成员。
1900年,中国首次向联合国维和行动派遣观察员,积极参加在联合国的维和行动A.甲、丙、丁 B.乙、丙 C.甲、乙、丁 D.丙、丁5、有学者评价中国某一外交成就对中国的意义“打破封锁的努力迎来了决定性转折”,是“中国在国际大家庭中开始正常化外交的一个时期象征”。
2018年人教版高中历史一轮习题:必修一 第二十四课 开创外交新局面
2018年人教版高中历史一轮习题:必修一第二十四课开创外交新局面1.美国传记作家罗斯·特里尔认为:万隆时代,是个丰收的时代,因为无数第三世界国家和他的政府建立了关系。
在这个时代,毛泽东脚踏两只船,“脚踏两只船”反映出此时中国外交()A.放弃了“一边倒”的外交政策B.缺乏明确的指导方针C.坚持原则性的同时更有务实性D.陷入极端的困难时期2.基辛格曾回忆说,尼克松访华时,“毛泽东是用一种故意显得很随便的方式来发表他的主要意见的。
……他巧妙地把台湾问题放在一个次要的地位。
”这说明当时()A. 中美对台湾问题已达成共识B. 美国不再干涉中国统一台湾C. 中国传达了台湾问题的内政性D. 台湾问题地位仅次于中美关系3.2019年,杨洁篪外长曾说,该组织成立6年来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已成为当今世界最具活力的区域组织之一,在反恐和能源合作等领域日益发挥重要作用。
杨部长所说的“该组织”指“八·一七公报”)6.下列事件发生的先后顺序是()①尼克松总统访华②中日邦交正常化③中国重返联合国④中美建交公告发表A.①②③④B.②①④③C.④③②①D.③①②④7.1971年,美国建议,从联合国中取消“中华民国代表权”属于重要问题,需大会三分之二多数通过,可以接纳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代表进入联合国,但不剥夺中华民国在联合国的代表权。
美国这样做的主要目的是()A.力图使台湾当局在联合国有一席之地 B.要求恢复新中国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C.坚持在国际上孤立新中国的外交政策 D.拉拢新中国以增加与苏联斗争的力量8.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对外交政策进行重大调整的依据是()①国际形势的新变化②意识形态斗争的需要③国内现代化建设的需要④维护国家利益的需要A. ①②③④B. ①③④C. ②③④D. ①②④9.《环球时报》报道,中俄成为战略伙伴是这个时代的大势所趋,但它有别于美日同盟等当今世界的所有军事同盟,开创了新型的大国关系。
新人教版新高考历史第一轮总复习 同步测试卷(五)祖国的统一与现代中国的对外关系 新人教版高三全册历史
2018’新课标高考第一轮总复习同步测试卷历史(五) (祖国的统一与现代中国的对外关系)时间:90分钟总分:100分一、选择题(每小题3分,共54分)1.(2017雅礼)1961年6月,在一次会谈时说:“如果某某归还祖国,中国就可以进联合国。
如果某某不作为一个国家……那么某某的社会制度也可以留待以后谈。
我们容许某某保持原来的社会制度,等某某人民自己来解决这个问题。
”据此材料得出的结论中,最恰当的是(C)A.当时已经提出“一国两制”B.和平统一某某是建国以来的既定方针C.希望以和平方式解决某某问题D.“一国两制”是新中国重返联合国的前提【解析】“一国两制”伟大构想是20世纪80年代初提出的。
故A项错误。
建国以后海峡两岸曾长期处于军事对峙状态,因而和平统一并非建国以来的既定方针。
故B项错误。
针对某某问题提出了保留某某现有社会制度的构想,体现了其和平解决某某问题的意向和思路。
故C项正确。
材料中认为统一对大陆有好处,为了完成统一,大陆方面可以做出让步。
“‘一国两制’是新中国重返联合国的前提”是对材料的错误理解,也不符合史实。
故D 项错误。
2.1986年9月,接受美国哥伦比亚广播公司记者迈克·华莱士的电视采访时说:“只要某某不同大陆统一,某某作为中国领土的地位是没有保障的,不知道哪一天又被别人拿去了。
”材料体现解决某某问题的意图是(A)A.维护国家领土和主权完整B.充分尊重某某历史和现状C.考虑国际国内的发展状况D.保障民族关系的稳定繁荣【解析】从材料“只要某某不同大陆统一,某某作为中国领土的地位是没有保障的”中可以看出,解决某某问题的意图是维护国家领土和主权的完整,故A项正确,D项错误;材料强调的是维护国家的主权,没有体现出B、C两项。
3.宣传海报由于带有鲜明的时代主题、明确的政治方向而为后人所铭记。
对下列两幅宣传海报的解读有误的是(B)图一图二A.都体现了实现祖国统一的愿望B.反映了中国外交理念的变化C.图一加剧了两岸关系的紧X与对峙D.图二体现了当今世界的主题【解析】解题时注意“解读有误”,图一到图二体现了中国对某某的政策的改变,都反映了实现祖国统一的愿望,故A项正确,不符合题意;中国与某某是内政问题,与外交理念不符,故B项错误,符合题意;图一是武力解放某某,加剧了两岸关系的紧X与对峙,故C 项正确,不符合题意;图二体现了和平统一某某,反映了和平与发展的时代主题,故D项正确,不合题意。
2018年高考历史考点仿真练习卷:现代中国的政治建设、祖国统一和外交关系
现代中国的政治建设、祖国统一和外交关系1.在祖国统一问题上,我们有“一国两制”,也有“九二共识”。
这两者的共同之处有()①均以尊重历史和现实为基础②均由中国中央政府提出,发展为法律文件③均以维护祖国和中华民族的根本利益为出发点④均在一定范围内得到了实践A.①②③B.①②④C.①③④D.②③④答案 C解析历史上台湾是中国领土的一部分,现实中两岸还未实现统一,“一国两制”和“九二共识”都尊重这一历史和现实,故①正确;“九二共识”是两岸民间组织海基会和海协会达成的,故②错误;它们都坚持一个中国的原则,维护国家利益,故③正确;它们提出的一个中国的原则已经在两岸达成共识,在一定范围内得到了实践,故④正确,C 项符合题意。
2.英国前首相撒切尔夫人在其回忆录中说:“我只想把香港留在英国的治下。
……但这不可能。
于是我想到了邓先生的…一国两制‟,这为保持香港的独特性提供了机会。
”材料中“香港的独特性”是指()A.香港的长期繁荣稳定B.保留英国对香港的治权C.自由港和世界金融中心D.保持香港既有的社会制度答案 D解析材料信息“一国两制”“为保持香港的独特性提供了机会”,由此判断,“香港的独特性”是指香港保持既有的社会制度不变,故应选D项。
3.1986年4月,电影《血战台儿庄》在香港举行首映式。
万民争看,轰动香港。
蒋经国说:“从这个影片看来,大陆已经承认我们抗战了。
这个影片没有往我父亲脸上抹黑。
看来,大陆(对台湾)的政策有所调整,我们相应也要作些调整。
”上文中大陆对台政策调整体现在()A.确立了“和平统一,一国两制”的方针B.两岸已经达成一个中国的共识C.大陆放弃武力统一D.大陆成立了“海协会”答案 A解析从题干时间“1986年”以及材料中“大陆(对台湾)的政策有所调整”的信息可知中央政府确立了“和平统一,一国两制”的方针,故A项符合题意。
学@科网4.1954年6月24日至28日,周恩来在与印度尼赫鲁总理就西藏问题进行会谈中提出:“我们应该以我们共信的原则给世界建立一个范例,证明各国是可以和平共处的。
高一历史一轮复习基础知识梳理 第24课 新人教版必修1
第七单元现代中国的对外关系第24课开创外交新局面课堂检测【知识梳理】1、联合国合法席位的恢复:①主要原因是中国国际地位的日益提高,特别是广大的发展中国家要求恢复。
②1971年10月25日,第26届联大以压倒多数通过23国提案,恢复了中华人民某某国的在联合国的一切合法权利。
标志美国遏制中国政策的失败。
2、中美关系:①中美关系改善的根本原因是中美双方国家利益所在。
来自美国方面的原因是:中国国际地位不断提高,美国孤立中国政策失败,美苏争霸的需要。
②进程:基辛格访华时间是1971年,尼克松访华时间是1972年,《中美联合公报》的签署,美国承认“一个中国”的原则,并承诺从某某撤军,这是中美关系正常化的关键所在。
中美正式建交时间是1979年。
③中美关系正常化的意义:从此中美双方结束了二十多年的对抗;国际上掀起广泛同中国建交的热潮;直接促进了中日关系的发展;打开了中国外交新局面。
3、中日关系:1972年日本首相田中角荣访华,中日建立外交关系。
4、新时期外交建树:⑴新时期,中国外交政策的目标是反对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维护世界和平。
⑵新时期外交成就:①开展以联合国为中心的多边外交。
②积极参与地区性国际组织的外交活动。
2001年,在某某举办了亚太经合组织(APEC)第9次领导人非正式会议,并形成了“某某共识”。
③积极发展与周边国家的睦邻友好关系。
2001年,中、俄、哈、吉、塔、乌六国在某某开会,各国签署了《“某某合作组织”成立宣言》。
该组织的性质是:以互信求安全、以互利求合作的新型区域合作组织。
意义:加强了中国与俄罗斯以及中亚各国的政治和经济合作;中国在会上发挥了主导作用。
【学习探究】一个国家制定对外政策的依据有哪些?应如何看待中美关系的发展?1.因素:国家利益;国家综合实力;传统的思想观念;国际环境;社会性质等。
2.认识:①中美两国的友好交往符合两国的根本利益 , 符合两国人民的共同愿望 , 友好交往是主流。
②由于美国推行霸权主义, 总会以种种借口干涉中国内政, 所以两国之间的关系不会是一帆风顺的。
高三历史一轮复习考点强化练 第24练 含答案
(训练目标) 1.美苏“冷战”的主要原因。
2.两极对峙格局在政治、经济和军事方面对抗的表现。
3.两极对峙格局对国际局势的影响。
小题精练1.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后,美苏两国矛盾激化的主要原因是()A.社会制度和国家利益不同B.在战争中的主要贡献不同C.领土都位于欧洲中心地区D.国内的民族情绪日益高涨2.“杜鲁门总统及其幕僚,还有多数美国人相信,苏联笃定要牢牢控制中东欧,进而要在全世界范围内发起进攻。
美国政府由此制定了一套全球性的遏制战略。
”材料中“遏制战略”的开端是()A.政治上发表反苏反共的国情咨文B.经济上援助控制西欧以对抗苏联C.军事上与盟国组成反苏战略同盟D.外交上孤立封锁中华人民共和国3.1947年6月5日美国国务卿马歇尔正式提出了后来被称为“马歇尔计划”的“欧洲复兴计划”,提出要通过对欧洲的经济援助,“使自由经济制度赖以存在的政治和社会条件能够确立”。
这说明美国实施马歇尔计划的目的在于()A.稳定西欧各国的资产阶级政权B.援助西欧复兴经济C.赢得西欧民众对美国的好感D.奠定建立北约组织的基础4.1949年美国国务卿艾奇逊明确表示:“我认为,那种以为在任何时候都可以和俄国人坐下来解决问题的想法是错误的。
只有当西方具备了坚不可摧实力的时候,斯大林才会来听听美国的谈判条件是什么。
”下列事件体现了艾奇逊观点的是()A.德国被一分为二B.尼克松访华C.建立北大西洋公约组织D.美国从越南战场撤兵5.1963年6月,美国总统肯尼迪在“世界和平”演说中称,美苏两国“有着共同的深切的利益,如果我们现在不能结束我们所有的一切分歧,那么,我们至少能够协力使世界在分歧之中保持安全”。
此演说()A.表明美国放弃“冷战”政策B.旨在促进美苏两国间合作C.反映美国的霸权已衰落D.吸取了核战争危机的教训6.二战结束后,美国的霸权主义表现为两种形式,在欧洲是“冷战”,在亚洲是“热战”。
战后美苏之间的“冷战”对抗并未真正爆发大战,其主要原因是()A.美苏双方势均力敌B.双方合作多于对抗C.各国反战运动高涨D.霸权主义受到遏制7.美国国防部长罗伯特.S.麦克纳马拉曾这样评说古巴导弹危机:“导弹危机充满了错误信息、错误判断、错误计算的例子……这必定会导致这样的结论:我们必须在可能的范围内寻求回到无核的世界。
高中历史选考一轮总复习课件浙江版考点强化练6
考点强化练6现代中国的对外关系一、选择题1.(2018·3浙江嘉兴选考模拟)1954年4月,中印双方签署协定,第一次将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完整写入外交文件。
1955年万隆会议促进世界和平与合作的宣言中包含了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全部内容。
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影响进一步扩大的主要原因是该原则()A.成为解决国与国之间问题的基本准则B.推动亚非国家掀起民族独立浪潮C.促进了亚非不同制度国家的平等合作1954年到1955年亚非会议和平共处五项原则为亚非,说明该原则有利于促进亚非国家的合作,故C项正确;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成为解决国与国之间问题的基本准则是在亚非会议之后,故A项错误;材料反映的是从中印双方到亚非会议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影响扩大的原因,故B项错误;不结盟运动是20世纪60年代建立的,故D项错误。
2.(2018·3浙江宁波选考模拟)在某次国际会议中,周恩来说:“和平并没有绝望,拥护和平的人一天天多起来。
二十九个亚非国家在这里开会,一致呼吁和平,就证明我们所代表的、超过世界人口一半以上的人是要和平和团结的。
”这次会议的主要成果是()A.“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成为国际共识B.《关于促进世界和平和合作宣言》得以通过C.法国在印度支那地区的殖民战争最终结束1954年日内瓦会议和1955年万隆会议。
依据材料中“周恩来”“亚非1955年的亚非会议,通过了《关于促进世界和平和合作宣言》,故B项正确;和平共处五项原则为亚非国家所接受,之后在实践中逐渐成为处理国际关系的基本准则,故A项错误;法国结束印度支那战争是日内瓦会议之后,故C项错误;材料中参加会议国家是亚非国家,故D项错误。
3.(2018·浙江十校联盟高三10月适应性考试)新中国出席的某国际会议最终达成“十项原则”,其中明确“承认一切种族平等,承认一切大小国家平等”,这同旧的国际秩序赖以维系的旧国际法理彻底划清了界限。
这一会议()A.首次提出和平共处五项原则B.促成印度支那地区问题的和平解决C.标志着不结盟运动正式诞生,这一会议是1955年召开的万隆会议,达,故D项正确;首次提出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是在1953年,故A项错误;促成印度支那地区问题和平解决的是1954年召开的日内瓦会议,故B项错误;标志着不结盟运动正式诞生是1961年召开的第一次不结盟运动政府和首脑会议,故C项错误。
2018版高考历史一轮复习课件:第五单元 中国社会主义
(2)成就。 ①2001年底,正式加入_____________。 世界贸易组织 ②20世纪90年代以来,参加亚太经合组织的各项活动。 ③2002年,和东盟签订《中国—东盟全面经济合作框 架协议》,决定建立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
(3)意义:推动各种国际交流与合作,在国际社会发挥着 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开创外交新局面
一、中国恢复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中美关系正常化 和中日邦交正常化 1.中国在联合国合法席位的恢复:
(1)原因。 ①20世纪70年代,美国_________衰落。 霸权地位 ②亚非拉___________在联合国的作用大为加强。 发展中国家 ③中国在内政、外交上成就显著,_________提高。 国际地位 (2)标志:1971年,第26届联大恢复了中华人民共和国 在联合国的一切合法权利。
建交的热潮。
3.中日关系正常化:1972年9月,日本首相田中角荣访 华,签署《_____________》,中日邦交正常化。 中日联合声明
二、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在联合国和地区性国际组织中 的重要外交活动 1.国际交流与合作: (1)原则:“平等互利、形式多样、讲求实效、_______ 共同发 ___”。 展
【拓展延伸】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标志着新中国外交政 策的成熟 和平共处五项原则与新中国成立初期的“三大政策” 都是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的体现,但两者又有很大 不同。和平共处五项原则超越了“三大政策”中意识 形态和社会制度的束缚,具有包容性、平等性和开放性, 标志着新中国外交政策的成熟。
考点二 【识记基础】
朝鲜战争于1953年才刚刚结束,如果不能在
1954年阻止印度支那战争升级与扩大的趋势,新中国 的财政将会雪上加霜……一方面是因为美国逐渐加强 在亚太地区的军事部署,另一方面是由于周边国家对 新中国红色政权的“恐惧”,使得一些周边国家也希望 美国扩大在亚洲地区的军事存在。……和平共处五项 原则的提出使中国在相当程度上改变了上述的不利形
高三历史一轮复习学案必修一第24课学案.doc
班级________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______ 组别______________必修一第24课学案一高考大纲及考点分布二复习指导1、20世纪70年代和改革开放后外交侧重点的变化时学习的重点。
注重对不同时期外交政策、方针内涵及其背景、成就的理解,比较分析不同时期外交策略的异同。
2、注意两个误区:新中国一直支持不结盟运动,改革开放后将不结盟运动作为外交的重要原则,但中国不是不结盟组织的成员国,没有参加不结盟组织的任何机构;1972年尼克松访华,中美关系开始正常化,但是中美建交却是1979年1月,此时,中美关系才完全正常化。
三重难点解析1、新时期中国外交的特点。
(1)中国始终坚持独立自主的原则。
对于一切国际事务,都从中国人民和世界人民的根本利益出发,决定自己的立场和政策,不屈从于任何外来压力。
中国不同任何大国或国家集团结盟,不搞军事集团,不参加军备竞赛,不进行军事扩张。
(2)中国反对霸权主义,维护世界和平,中国认为,国与国之间应通过协商和平解决彼此的纠纷和争端,不应诉诸武力或以武力相威胁,不能以任何借口干涉他国内政。
中国从不把自己的社会制度和意识形态强加于人,也反对别国把他们的社会制度和意识形态强加于我国及其他国家。
(3)中国积极推动建立公正合理的国际政治经济新秩序。
中国认为,新秩序应该体现历史发展和时代进步的要求,应该反映世界各国人民的普遍愿望和共同利益。
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和其他公认的国际关系准则应该成为建立国际政治经济新秩序的基础。
(4)中国愿意在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基础上,同所有国家建立和发展友好合作关系。
主张国与国之间应超越社会制度和意识形态的差异,相互尊重,求同存异,扩大互利合作。
(5)中国实行全方位的对外开放政策,愿在平等互利原则的基础上,同世界各国和地区广泛开展贸易往来、经济技术合作和科学文化交流,促进共同繁荣。
(6)中国积极参与多边外交活动,是维护世界和平和地区稳定的坚定力量。
高考历史仿真训练【8】现代中国的对外关系(含答案)
一、单项选择题Ⅰ1.新中国成立初期奉行的独立自主外交政策的基本方针不包括( )A.另起炉灶 B.一边倒C.一条线、一大片 D.打扫干净屋子再请客解析:新中国成立初期,中国面临的国际形势,决定中国不可能推行“一大片”的外交方针。
答案:C2.下列关于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表述,正确的是( )①1953年由我国政府首先提出②目的是积极发展同邻近国家和新兴民族独立国家的友好关系③运用这一原则成功解决了与苏联等国的建交问题④在国际上产生了深远影响,成为解决国与国之间的基本原则A.①②③④ B.①③④C.①②③ D.①②④解析:与苏联建交的时间是1949年,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最早提出是在1953年,根据时间可直接排除含③的选项。
答案:D3.(2019年福建会考)在1955年召开的某次国际会议上,周恩来提出“求同存异”的方针,受到与会各国代表的赞扬和拥护。
这次会议的地点是( )A.中国北京 B.埃及开罗C.印度新德里 D.印度尼西亚万隆解析:1955年以周恩来为团长的中国代表团参加了在印尼举行的“万隆会议”,提出了“求同存异”的方针,达成了万隆精神。
答案:D4.(2019年山东学业)万隆会议上,周恩来提出了“求同存异”的原则,其中“存异”主要是指保留各国的( )A.风俗习惯 B.宗教信仰C.社会制度 D.文化传统解析:“求同存异”的“同”指的是有共同的任务,即摆脱殖民统治、实现民族独立、发展民族经济的任务。
“异”指的是国家制度、政治制度的差异。
答案:C5.下图中所示的历史事件直接推动了( )A.中华人民共和国在联合国合法席位得到恢复B.中美两国结束20多年的敌对状态C.中美两国建立外交关系D.亚太经济合作组织的建立解析:1972年毛泽东会见尼克松,中美两国结束20多年的敌对状态。
答案:B6.首位访问美国的新中国领导人是( )A.毛泽东 B.周恩来C.邓小平 D.江泽民解析:1979年1月29日(北京时间),邓小平副总理应卡特总统的邀请,对美国进行正式访问,这是新中国成立后首位访问美国的新中国领导人。
高考历史一轮复习第一部分必考题型专题一必考选择题对题练第24题对题练2
第24题对题练题组一2018年4月浙江选考真题1下表为《经济全球化大事年表(部分)》,下列项中,对该表信息解读不正确的是( )大事年表1947年关贸总协定建立1989年亚太经济合作组织建立1991年中国正式加入亚太经合组织1992年中国提出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目标1994年北美自由贸易区建立1995年世贸组织取代关贸总协定1999年欧元正式问世2001年中国加入世贸组织A.经济区域集团化组织形式多样B.世贸组织是经济区域集团化的必然归宿C.中国加入世贸组织是经济全球化的重要事件D.经济区域集团化是实现经济全球化的重要步骤和途径对应练1.(2018·浙江普通高校招生选考科目模拟考试三)某一国际组织的特点是:承认多样化,强调灵活性、渐进性和开放性;遵循互相尊重、平等互利、协商一致、自主自愿的原则;单边行动与集体行动相结合。
这一国际组织是( )2.(2018·浙江普通高校招生选考科目冲刺押题二)2017年1月23日,美国总统特朗普签署行政命令,正式宣布美国退出前任总统奥巴马积极推动的跨太平洋伙伴关系协定(TPP),该协定是由亚太经济合作组织成员国中的新西兰、新加坡、智利和文莱四国最早发起,从2002年开始酝酿的多边自由贸易协定,旨在促进亚太地区的贸易自由化。
对此理解正确的是( )A.美国是经济全球化的最大受损者B.亚太经济合作组织走向崩溃C.亚太地区已经实现了贸易自由化D.美国重新审视多边贸易协定3.(2018·浙江温州高三选考适应性测试)一个国际性经济组织的建立与运行,体现出“南北共存性”“一国主导性”“经济互补性”等特征,该经济组织的标志是( )题组二2017年11月浙江选考真题2《大西洋宪章》向世界表达了“建立和平,使所有国家能够在它们境内安然自存,并保障所有地方的所有人在免于恐惧和不虞匮乏的自由中,安度他们的一生”的决心。
这反映了( )A.英美苏开始联合对德意作战B.国际反法西斯联盟正式形成C.英美对法西斯国家正式宣战D.英美联合反对法西斯暴政对应练4.(2018·浙江金华市十校高三联考)第二次世界大战时期某宣言称:“本宣言签字国政府正对力图征服世界的野蛮和残暴的力量从事共同的斗争,兹宣告:1.每一政府各自保证对与各该政府作战的三国同盟成员国及其附从者使用其全部资源,不论军事的或经济的。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全国通用)2018年高考历史一轮复习考点强化练第24练一边
倒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求同存异
[训练目标] 1.“一边倒”的原因、作用。
2.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内容、特点、意义。
3.“求同存异”的内涵、意义。
小题精练
1.(2017·南昌调研)下表是1949~1953年与中国建交国家数量变化情况,这一变化表明( )
A.
B.美国实现完全孤立封锁中国目标
C.新中国外交取得巨大成就
D.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贯彻
2.(2016·菏泽高三第一学期期中)建国初毛泽东形象地提出“另起炉灶”“打扫干净屋子再请客”“一边倒”的外交政策,这三大外交政策( )
A.一直到今天仍然适用
B.带有强烈的意识形态色彩
C.导致了美国对中国的敌视封锁
D.为中国赢得了世界的普遍尊敬
3.(2017·苏州联考)新中国成立之初提出“一边倒”的外交政策,到50年代中期,又提出了“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这一变化 ( )
A.不再坚持对苏联的友好政策
B.改变了美国对华敌视态度
C.意在推动亚非社会主义革命
D.减弱了外交意识形态因素
4.(2017·大连双基测试)印度领导人曾指出:每个国家都应该走自己的发展道路,同时向他国学习而不是被别国强加,这需要一种新思路,而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正好提供了这种思路。
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在世界上让各国有权选择自己的道路,并在相互尊重和平等的基础上相互发生作用。
这表明“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A.解决了各国之间的矛盾争端
B.是普遍遵守的国际关系准则
C.具有高度的包容性和开放性
D.消除了各国意识形态的差异
5.(2016·雅安三模·30)毛泽东在1960年的一次讲话中说“和平共处是没用的”,至少,我们“和帝国主义没有和平共处,只有冷战共处”。
这表明“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A.在“冷战”的环境下无法推行
B.只适用于社会主义国家之间的交往
C.为适应阶级斗争需要而被抛弃
D.受到意识形态领域斗争的严重干扰
6.(2016·日照高三12月校际联合检测)某一时期,中国形成了被称为“和平统一战线政策”的外交政策,即以争取和平为目标,尽可能联合一切希望保持和平的国家,首先争取在中国周边地区形成安全缓冲地带。
这一政策是( )
A.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B.不结盟
C.“打扫干净屋子再请客” D.“一边倒”
7.(2016·江西高三新课程适应性考试)“我们亚非国家所需要的是和平和独立,我们并无意于使亚非国家同其他地区的国家对立,我们同样需要同其他地区的国家建立和平合作的关系。
”这段话的目的在于( )
A.强调亚非国家具有共同的利益
B.突出了新中国的领导地位
C.体现了摆脱美苏两极格局的要求
D.世界多极化趋势加强
8.(2016·黄山联考)“亚洲最大国家的代表第一次在西方为亚洲讲话……周恩来今天是地球上人口最多国家的代表,成为全世界注意的焦点。
”这是某西方报纸对一次重要国际会议的评论,对中国出席该国际会议表述正确的是( )
A.新中国首次以安理会五大国之一身份出席该会议
B.为促成印度支那实现和平发挥了积极作用
C.“求同存异”推动亚非各国团结反帝局面出现
D.恢复了新中国在联合国及所属机构的合法席位
大题优练
9.(2016·北京石景山一模·改编)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宣传画是美术创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带有很强的政治、文化色彩。
材料二
——摘自人教版历史必修一
(1)据材料一,提取反映两幅图片历史变化的一项信息,并结合所学知识予以说明。
(2)概括指出材料二中所说的“同”和“异”分别指的是什么?结合所学分析“求同存异”
的方针对这次会议和新中国外交所起的作用。
答案精析
1.A [从图表可知与新中国建立外交关系的国家很少,说明新中国外交没有取得重大突破,故A项正确;新中国建立第一年与10国建交,可知美国完全孤立封锁中国的目标没有实现,故B项错误;从图表可知,与中国建交国家数量很少,故C项错误;和平共处五项原则于1953年提出,与题中1949~1953年的时间不符,故D项错误。
]
2.B [外交政策会随时代的发展而改变,建国初期的外交政策显然不能适用于现在,故A 项错误;三大外交政策倾向于靠向社会主义苏联,疏远西方资本主义国家,带有明显的意识形态色彩,故B项正确;美国对中国的敌视封锁原因众多且早于三大外交政策,故C项错误;和平共处五项原则为中国赢得了世界的普遍尊敬,故D项错误。
]
3.D [为同邻近国家和新兴的民族独立国家发展友好的关系,1953年周恩来在访问印度时提出了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减弱了外交的意识形态因素。
]
4.C [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可以有利于各国矛盾的解决,但不能绝对的说其解决了各国之间的矛盾争端,故A项错误;材料只是说明了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在各国道路选择上具有多样性,并没有说明其是普遍遵守的国际关系准则,故B项错误;依据材料“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在世界上让各国有权选择自己的道路”,可知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在各国制度的选择上具有多样性,故C项正确,D项错误。
]
5.D [根据材料“和帝国主义……冷战共处”体现了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在用于与资本主义国家交往方面因冷战而受到干扰,故D项正确。
]
6.A [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是指尊重各国人民的民族独立和自主权利,各国不分大小强弱,不论其社会制度如何,是可以和平共处的,符合各国的国家利益,与题中“尽可能联合一切希望保持和平的国家”相符,故A项正确。
]
7.A [从材料中“无意于使亚非国家同其他地区的国家对立”等信息可判断此为万隆亚非会议,结合万隆会议的背景以及中国代表团提出的“求同存异”方针可知选择A项。
] 8.B [材料中的“第一次在西方为亚洲讲话”“周恩来”表明这是新中国首次以世界五大国之一的地位参加重要的国际会议,这是1954年的日内瓦会议。
日内瓦会议上,周恩来就印度支那停止敌对行动提出合理建议,故B项正确。
]
9.(1)示例:信息:中苏关系从友好到恶化。
说明:建国初中国实行“一边倒”的外交政策,中苏结盟。
后由于国家利益冲突、意识形态的分歧及苏联推行霸权主义政策,导致中苏关系
变化。
(2)“同”:大多数与会国家都曾经遭受过殖民主义的侵略;许多国家面临着维护民族独立,发展本国经济的任务;有维护和平的共同愿望。
“异”:意识形态和社会制度不同。
作用:挫败帝国主义国家企图破坏会议的阴谋,避免了与会各国因存在的矛盾和分歧有可能使会议走向歧途,促成会议取得成功;加强了中国同亚非国家的联系,开拓了中国外交工作新局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