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化学复习溶液及浓度(10)

合集下载

高考复习专题10 水溶液中的离子平衡

高考复习专题10  水溶液中的离子平衡

专题10 水溶液中的离子平衡1.[2019新课标Ⅰ]NaOH溶液滴定邻苯二甲酸氢钾(邻苯二甲酸H2A的K a1=1.1×10−3 ,K a2=3.9×10−6)溶液,混合溶液的相对导电能力变化曲线如图所示,其中b点为反应终点。

下列叙述错误的是A.混合溶液的导电能力与离子浓度和种类有关B.Na+与A2−的导电能力之和大于HA−的C.b点的混合溶液pH=7D.c点的混合溶液中,c(Na+)>c(K+)>c(OH−)【答案】C【解析】【分析】邻苯二甲酸氢钾为二元弱酸酸式盐,溶液呈酸性,向邻苯二甲酸氢钾溶液中加入氢氧化钠溶液,两者反应生成邻苯二甲酸钾和邻苯二甲酸钠,溶液中离子浓度增大,导电性增强,邻苯二甲酸钾和邻苯二甲酸钠为强碱弱酸盐,邻苯二甲酸根在溶液中水解使溶液呈碱性。

【详解】A项、向邻苯二甲酸氢钾溶液中加入氢氧化钠溶液,两者反应生成邻苯二甲酸钾和邻苯二甲酸钠,溶液中Na+和A2—的浓度增大。

由图像可知,溶液导电性增强,说明导电能力与离子浓度和种类有关,故A 正确;B项、a点和b点K+的物质的量相同,K+的物质的量浓度变化不明显,HA—转化为A2—,b点导电性强于a 点,说明Na+和A2—的导电能力强于HA—,故B正确;C项、b点邻苯二甲酸氢钾溶液与氢氧化钠溶液恰好完全反应生成邻苯二甲酸钾和邻苯二甲酸钠,邻苯二甲酸钾为强碱弱酸盐,A2—在溶液中水解使溶液呈碱性,溶液pH>7,故C错误;D项、b点邻苯二甲酸氢钾溶液与氢氧化钠溶液恰好完全反应生成等物质的量的邻苯二甲酸钾和邻苯二甲酸钠,溶液中c(Na+)和c(K+)相等,c点是继续加入氢氧化钠溶液后,得到邻苯二甲酸钾、邻苯二甲酸钠、氢氧化钠的混合溶液,则溶液中c(Na+)>c(K+),由图可知,a点到b点加入氢氧化钠溶液的体积大于b 点到c点加入氢氧化钠溶液的体积,则溶液中c(K+)>c(OH—),溶液中三者大小顺序为c(Na+)>c(K+)>c(OH—),故D正确。

2022年高考化学真题和模拟题分类汇编专题10水溶液中的离子平衡

2022年高考化学真题和模拟题分类汇编专题10水溶液中的离子平衡

专题10 水溶液中的离子平衡1.(2022·浙江卷)25℃时,苯酚()65C H OH 的10a K =1.010-⨯,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 .相同温度下,等pH 的65C H ONa 和3CH COONa 溶液中,()()--653c c C H O >CH COOB .将浓度均为-10.10mol L ⋅的65C H ONa 和NaOH 溶液加热,两种溶液的pH 均变大 C .25℃时,65C H OH 溶液与NaOH 溶液混合,测得pH=10.00,则此时溶液中()()-6565c C H O =c C H OHD .25℃时,-10.10mol L ⋅的65C H OH 溶液中加少量65C H ONa 固体,水的电离程度变小 【答案】C【解析】A .醋酸的酸性大于苯酚,则醋酸根离子的水解程度较小,则相同温度下,等pH 的C 6H 5ONa 和CH 3COONa 溶液中c(C 6H 5O -)<c(CH 3COO -),A 错误;B .C 6H 5ONa 溶液中,C 6H 5O -离子水解出氢氧根离子,升温促进C 6H 5O -离子的水解,氢氧根离子浓度增大,pH 变大,而氢氧化钠溶液中不存在平衡,升温pH 不变,B 错误;C .当pH=10.00时,c(OH -)=1.0×10-10,--10--106+565a 6565C H O 1.010c(H )c()c()C H O K 1.010C H OH C H ==c()H c()O ⨯⨯=⨯⋅,故c(C 6H 5O -)= c(C 6H 5OH),C 正确;D .C 6H 5ONa 中的C 6H 5O -可以水解,会促进水的电离,D 错误; 故选C 。

2.(2022·浙江卷)25℃时,向20mL 浓度均为-10.1mol L ⋅的盐酸和醋酸的混合溶液中逐滴加入-10.1mol L ⋅的NaOH 溶液(酷酸的5a K =1.810-⨯;用-10.1mol L ⋅的NaOH 溶液滴定20mL 等浓度的盐酸,滴定终点的pH 突跃范围4.3~9.7)。

高考化学计算专题复习-有关物质的量及溶液浓度的计算

高考化学计算专题复习-有关物质的量及溶液浓度的计算

第 42课 有关物质的量及溶液浓度的计算温基础获新知A 级检测一、选择题(每小题只有一个正确选项)1.分别取等质量80℃的甲、乙两种化合物的饱和溶液,降温至20℃后,所析出的甲的质量比乙的大(甲和乙均无结晶水)。

下列关于甲、乙的溶解度的叙述中肯定正确的是( ) A 20℃时,乙的溶解度比甲的大 B 80℃时,甲的溶解度比乙的大 C 温度对乙的溶解度影响较大D 温度对甲的溶解度影响较大2.密度为0.91克/厘米3的氨水,质量百分比浓度为25%(即质量分数为0.25),该氨水用等体积的水稀释后,所得溶液的质量百分比浓度为( ) A 等于12.5% B 大于12.5%C 小于12.5%D 无法确定3. 300毫升某浓度的NaOH 溶液中含有60克溶质。

现欲配制1摩/升NaOH 溶液,应取原溶液与蒸馏水的体积比约为( ) A 1:4B 1:5C 2:1D 2:34.将标准状况下的a 升氯化氢气体溶于1000克水中,得到的盐酸的密度为b 克/毫升,则该盐酸的物质的量的浓度是( ) A 升摩/4.22a B 升摩/22400abC升摩/5.3622400aab +D升摩/5.36224001000aab +5.已知25%氨水的密度为0.91克/厘米3,5%氨水的密度为0.98克/厘米3,若将上述两溶液等体积混合,所得氨水溶液的质量分数是( ) A 等于15% B 大于15% C 小于15% D 无法估算6.某温度下,100 g 饱和氯化钠溶液中含有氯化钠26.5 g 。

若向此溶液中添加3.5 g 氯化钠和6.5 g 水,则所得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是( ) A 30% B5.61005.35.26++×100% C 26.5% D5.35.61005.35.26+++×100%7.某温度下向100g 澄清的饱和石灰水中加入5.6g 生石灰,充分反应后恢复到原来的温度。

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 沉淀物的质量为5.6g B 沉淀物的质量为7.4g C 饱和石灰水的质量大于98.2g D 饱和石灰水的质量小于98.2g8.等体积硫酸铝、硫酸锌、硫酸钠溶液分别与足量的氯化钡溶液反应。

高考化学知识点赋分

高考化学知识点赋分

高考化学知识点赋分高考是每位学生都将经历的重要考试,而化学是其中一门科目。

在高考化学中,学生需要掌握并理解多个知识点,这些知识点对于他们获得优异成绩至关重要。

本文将详细介绍高考化学知识点的赋分情况,以及每个知识点的重要性和学生应该如何准备。

一、化学基本概念(20分)1. 原子结构与元素周期表(5分)在高考化学中,理解原子结构和元素周期表是非常重要的。

学生需要掌握原子的构成,包括质子、中子和电子,以及元素周期表中元素的排列规律。

这一部分通常占据了高考化学试卷的较大比重。

2. 化学键与分子结构(5分)学生需要理解化学键的形成方式,包括离子键、共价键和金属键。

此外,他们还应该了解分子的结构,例如分子式和结构式的表示方法。

3. 化学方程式与化学计算(10分)在化学反应中,学生需要能够正确编写化学方程式,并了解化学计算的基本方法,包括摩尔计算和溶液浓度计算等。

二、化学反应与化学平衡(30分)1. 与物质的反应性有关的因素(10分)学生需要了解影响物质反应性的因素,例如温度、浓度和催化剂等。

他们还应该能够解释反应速率和反应平衡的概念。

2. 化学平衡与平衡常数(10分)学生需要理解化学平衡的条件和平衡常数的概念。

他们应该能够根据反应方程式写出平衡常数表达式,并计算平衡常数的值。

3. 酸碱中和反应与溶液的酸碱性(10分)学生需要了解酸碱中和反应的特点和条件,以及溶液的酸碱性的判断方法。

他们还应该能够计算酸碱反应的当量关系和浓度。

三、化学能量与化学反应(20分)1. 化学能量与热学计算(10分)学生需要理解化学反应中的能量变化,并能够进行相关的热学计算。

他们还应该了解内能、焓变和焓变表等概念。

2. 化学能量转化过程(10分)学生需要掌握化学能量的转化过程,例如燃烧和酸碱中和反应中的能量变化。

他们还应该能够解释化学能量与生活、工业和环境的关系。

四、化学物质与化学数量(20分)1. 物质的基本性质与分类(10分)学生需要了解不同物质的基本性质和分类方法。

高考化学溶液浓度题

高考化学溶液浓度题

高考化学溶液浓度题在高考化学考试中,溶液浓度题是一个重要的考点。

这类题目主要考察考生对溶液中溶质溶解度的理解和计算能力。

本文将通过解析几个典型的高考化学溶液浓度题,帮助考生对这类题目有更深入的理解。

首先,我们来看一个典型的浓度计算题。

题目:某硝酸盐在25℃时的溶解度为0.01mol/L,若将100mL0.01mol/L的溶液与300mL的水混合,得到的溶液的浓度是多少?解析:根据题目给出的条件,我们可以先计算出溶质在100mL溶剂中的摩尔数:摩尔数 = 浓度 ×体积 = 0.01mol/L × 100mL = 0.001mol接下来,根据水溶液的体积和浓度,我们可以计算出水溶液中溶质的摩尔数:摩尔数 = 浓度 ×体积 = 0mol/L × 300mL = 0mol合并两个溶液后,总体积为100mL + 300mL = 400mL,总摩尔数为0.001mol + 0mol = 0.001mol最后,我们可以计算出合并后溶液的浓度:浓度 = 总摩尔数 / 总体积 = 0.001mol / 400mL = 0.0025mol/L所以,合并后溶液的浓度为0.0025mol/L。

接下来,我们来看一个关于溶液稀释的题目。

题目:有100mL浓度为0.1mol/L的盐酸溶液,如何稀释该溶液,使得溶液浓度变为0.01mol/L?解析:我们可以使用以下的浓度稀释公式来解决这个问题:C1V1 = C2V2其中,C1和C2分别代表初始浓度和最终浓度,V1代表初始溶液的体积,V2代表最终溶液的体积。

根据题目给出的条件,我们可以得到以下的方程:0.1mol/L × 100mL = 0.01mol/L × V2将方程进行变形,解得最终溶液的体积:V2 = (0.1mol/L × 100mL) / 0.01mol/L = 1000mL所以,为了使得盐酸溶液的浓度变为0.01mol/L,我们需要将100mL溶液稀释到1000mL。

高考化学复习:溶液中粒子浓度变化图像分析

高考化学复习:溶液中粒子浓度变化图像分析

返回
分布系数曲线
返回
要点梳理
1.透析分布曲线,锁定思维方向
一元弱酸 (以CH3COOH为例)
二元酸(以草酸H2C2O4为例)
δ0

CH3COOH





δ1

δ0为H2C2O4分布系数、δ1为HC2O

4
分布系
CH3COO-分布系数
数、δ2为C2O 24-分布系数
随着pH增大,溶质分子浓度不断减小,离子浓度逐渐增大,酸根离子增多。根据
例1 室温下,将1.00 mol/L盐酸滴入20.00 mL 1.00 mol/L的氨水中,溶液pH和 温度随加入盐酸体积的变化曲线如图所示。 下列有关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A. a点溶液中离子浓度大小关系:c(NH+4 )>c(Cl-)>c(OH-)>c(H+) B.b点溶液中离子浓度大小关系:c(NH+4 )=c(Cl-)>c(H+)=c(OH-) C.c点溶液中离子浓度大小关系:c(NH+4 )+c(H+)=c(Cl-)+c(OH-)
(3)想原理:涉及电离平衡常数,写出平衡常数表达式,在识图像、想原理的
基础上,将图像与原理结合起来思考。
(4)用公式:运用对数计算公式分析。
返回
核心突破
例3 常温下,向二元弱酸H2Y溶液中滴加NaOH溶液,所得混合溶液的pH与离 子浓度变化的关系如图所示:
回答下列问题:
(1)向二元弱酸H2Y中滴加NaOH溶液, 依次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__H__2Y__+__O_H__-_=_=_=_H__2O__+__H_Y__-_、__H__Y_-_+__O__H_-__=_=_=___
分布系数可以书写一定pH时所发生反应的离子方程式

高考化学物质的量浓度及溶液的配制

高考化学物质的量浓度及溶液的配制

考点3 物质的量浓度及溶液的配制一、基本概念1.概念:单位体积溶液里所含溶质B 的物质的量,符号为c B 。

2.表达式:c B =n BV (n 为溶质B 的物质的量,单位为mol ;V 为溶液的体积,单位为L)。

3.单位:mol·L-1或 mol/L 。

二、物质的量浓度相关计算 1.根据公式c B =n B V可以求出:溶质的质量、气体溶质在标准状况下的体积及微粒数目;当溶质的量一定时,浓度和体积成反比;当体积一定时,浓度和溶质的物质的量成正比。

2.物质的量浓度和质量分数之间换算公式:m =cVM =1 000Vρw在此公式中,物质的量浓度(c )、溶质的质量分数(w )、溶质的摩尔质量(M )和溶液的密度(ρ),已知任何三个量,可计算第四个量。

3.浓溶液稀释的有关计算其中稀释可以按照稀释定律:稀释前后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和物质的量不变,c 1V 1=c 2V 2(c 1、c 2为稀释前后溶质的物质的量浓度)。

三、容量瓶的认识与使用1.容量瓶的构造:容量瓶是一种细颈、梨状平底的玻璃瓶,容量瓶上标有固定刻度线、温度20 ℃和规格(50 mL 、100 mL 、250 mL 、500 mL 、1 000 mL),磨口的瓶口配有磨口的玻璃瓶塞或塑料塞。

2.检查容量瓶是否漏水的方法:在容量瓶中加入少量水,塞好瓶塞,用食指摁住瓶塞,另一只手的五指托住容量瓶瓶底,把瓶倒立过来,观察瓶塞周围是否有水漏出。

如果不漏水,把瓶正立并将瓶塞旋转180°后塞紧,重复上述操作,如果不漏水才能使用。

进行第二次检查的原因是瓶塞与瓶口可能只在某个方位上塞紧不漏水,但在其他方位可能不配套,塞不紧而漏水(瓶口或瓶塞不是很“圆”)。

3.容量瓶是准确配制一定物质的量浓度溶液的仪器,其容积是在20 ℃标定的。

而绝大多数的物质在溶解时均引起溶液温度有较大的变化,且热膨胀系数是气体>液体>固体,因此物质的溶解必须先在烧杯中进行,待溶液温度恢复至室温,才将溶液转移到容量瓶中。

高考化学_专题复习:物质的量的浓度及相关计算

高考化学_专题复习:物质的量的浓度及相关计算

物质的量的浓度及相关计算 1、了解溶液的定义。

了解溶解度、饱和溶液的概念。

2、了解溶液的组成。

理解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概念,并能进行有关计算。

3、了解配制一定溶质质量分数、物质的量浓度溶液的方法。

4、理解摩尔(mol )是物质的量的基本单位,并能用于进行化学计算。

5、根据物质的量与微粒(原子、分子、离子等)数目、气体体积(标准状况下)、 物质的量浓度、阿伏加德罗常数之间的相互关系进行有关计算。

2、物质的量与其它量之间的换算恒等式:3、影响物质体积大小的因素: 微粒的大小 1mol 固、液体的体积物质体积 微粒的个数 1mol 物质的体积微粒之间距离 1mol 气体的体积考点解读 知识体系 决定于决定于决定于①溶液稀释定律:溶质的量不变,m(浓)·w(浓)= m(稀)·w(稀);c(浓)·V(浓)=c(稀)·V(稀)②溶解度与溶质质量分数w 换算式: 100%×S+100S = w w —1w •100=S ③溶解度与物质的量浓度的换算:④质量分数与物质的量浓度的换算: ρ1000cM = w M w •ρ•1000=c 5、一定物质的量浓度 主要仪器:量筒、托盘天平(砝码)、烧杯、玻璃棒、胶头滴管、容量瓶溶液的配制: 方法步骤:计算→称量→溶解→转移→洗涤→振荡→定容→摇匀→装瓶识差分析:关键看溶质或溶液体积的量的变化。

依据MV m =V n =c 来判断。

第1课时 物质的量浓度浓度是指一定温度、压强下,一定量溶液中所含溶质的量的多少。

常见的浓度有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溶液中溶质的体积分数,以及物质的量浓度。

物质的量浓度是以单位体积溶液里所含溶质B 的物质的量来表示溶液组成的物理量。

符号用c B 表示,表达式:C B 单位常用mol/L 或mol/m 3注意:①单位体积为溶液的体积,不是溶剂的体积。

②溶质必须用物质的量来表示。

计算公式为概念中的单位体积一般指1升,溶质B 指溶液中的溶质,可以指单质或化合物,如c (Cl 2)=0.1mol/L ,c (NaCl )=2.5mol/L ;也可以指离子或其它特定组合,如c (Fe 2+)=0.5mol/L, c (SO 42-)=0.01mol/L 等。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高中化学学习材料金戈铁骑整理制作历年高考选择题分类汇编(10)溶液及浓度1.(88全国)用等体积的0.1M氯化钡溶液可使相同体积的硫酸铁、硫酸锌和硫酸钾三种溶液中的硫酸根离子完全转化为硫酸钡沉淀, 则三种硫酸盐溶液的摩尔浓度比(A)3:2:1 (B)1:2:3 (C)3:1:1 (D)1:3:3 2.(88全国)W克10%的食盐溶液要使其浓度增大一倍,可采用的方法是(C)蒸发掉溶剂一半(D)再加入2W克25%食盐溶液3.(89全国)下列溶液中的[Cl -]与50毫升1摩尔/升氯化铝溶液中的[Cl-]相等的是(A)150毫升1摩尔/升氯化钠 (B)75毫升2摩尔/升氯化铵(C)150毫升3摩尔/升氯化钾(D)75毫升1摩尔/升氯化铝4.(89全国)体积为V毫升、密度为d克/厘米3的溶液,含有分子量为M的溶质m克,其摩尔浓度为C摩尔/升,质量百分比浓度为W%.下列表示式中正确的是5.(90全国)把100克10%KNO3溶液的浓度增加到20%,可以采用的方法是(A)蒸发掉45克水 (B)蒸发掉50克水(C)加入10克KNO3固体(D)加入15克KNO3固体6.(90全国)若20克密度为d克/厘米3硝酸钙溶液里含1克Ca2+,则NO3-离子的浓度为:(A)d/400摩尔/升(B)20/d摩尔/升(C)2.5d摩尔/升(D)12.5d摩尔/升7.(91全国)在标准状况下,将V升A气体(摩尔质量为M克/摩)溶于0.1升水中,所得溶液密度d克/毫升,则此溶液的摩尔浓度为8.(91三南)质量为8.02克的铁片,放进1.0升浓度为0.90摩/升的CuSO4溶液中,过一段时间取出冲净、干燥后称重,变为8.66克.若认为溶液的体积没有变化,则Cu2+的浓度变为(A)0.89摩/升(B)0.82摩/升(C)0.78摩/升 (D)0.60摩/升9.(91三南)使相同摩尔浓度的NaCl、MgCl2、AlCl3溶液中的Cl-离子完全沉淀时,若所用相同浓度的AgNO3溶液的体积比为3:2:1,则上述三种溶液的体积比是(A)9:4:1 (B)3:2:1 (C)6:3:2 (D)9:3:110.(92全国)用1升1.0摩/升NaOH溶液吸收0.8摩CO2,所得溶液中CO32-和HCO3-的物质的量浓度之比约是(A)1:3 (B)2:1 (C)2:3 (D)3:211.(93全国)右图是几种盐的溶解度曲线.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40℃时,将35克食盐溶于100克水中,降温至0℃时,可析出氯化钠晶体(B)20℃时,硝酸钾饱和溶液的质量百分比浓度是31.6%(C)60℃时,200克水中溶解80克硫酸铜达饱和.当降温至30℃时,可析出30克硫酸铜晶体(D)30℃时,将35克硝酸钾和35克食盐同时溶于100克水中,蒸发时,先析出的是氯化钠12.(93三南)分子量为M的某物质在室温下的溶解度为S克/100克水,此时测得饱和溶液的密度为d克/厘米3.则该饱和溶液的摩尔浓度是13.(94全国) 在一定温度下,向足量的饱和Na2CO3溶液中加入1.06克无水Na2CO3,搅拌后静置,最终所得晶体的质量(A)等于1.06克 (B)大于1.06克而小于2.86克(C)等于2.86克(D)大于2.86克14.(94全国)已知某盐在不同温度下的溶解度如右表.若把质量百分比浓度为22%的该盐溶液由50℃逐渐冷却,则开始析出晶体的温度范围是温度(℃)0 10 20 30 40 溶解度(克/100克水)11.5 15.1 19.4 24.4 37.6(A)0~10℃(B)10~20℃ (C)20~30℃ (D)30~40℃15.(94全国)100毫升0.3摩尔/升Na2SO4溶液和50毫升0.2摩尔/升Al2(SO4)3溶液混合后,溶液中SO42-离子的物质的量浓度为(A)0.20摩尔/升 (B)0.25摩尔/升(C)0.40摩尔/升 (D)0.50摩尔/升16.(95全国)某温度下,在100克水中加入m克CuSO4或加入n克CuSO4·5H2O,均可使溶液恰好达到饱和,则m与n的关系符合17.(96全国)用10亳升的0.1摩/升BaCl2溶液恰好可使相同体积的硫酸铁、硫酸锌和硫酸钾三种溶液中的硫酸根离子完全转化为硫酸钡沉淀,则三种硫酸盐溶液的摩尔浓度之比是(A)3:2:2 (B)1:2:3 (C)1:3:3 (D)3:1:118.(96全国)已知:t o C时,某物质的不饱和溶液a克中含溶质m克。

若该溶液蒸发b克水并恢复到t℃时,析出溶质m1克.若原溶液蒸发c克水并恢复到t℃时,则析出溶质m2克.用S表示该物质在t℃时的溶解度,下式中正确的是19.(96上海)将60℃的硫酸铜饱和溶液100克,冷却到20℃,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溶液质量不变 (B)溶剂质量发生变化(C)溶液为饱和溶液,浓度不变(D)有晶体析出,溶剂质量不变20.(96上海)物质的量浓度相同的下列溶液中,NH4+浓度最大的是(A)NH4Cl (B)NH4HSO4 (C)CH3COONH4 (D)NH4HCO321.(96上海)某二价金属碳酸盐和碳酸氢盐的混合物跟足量盐酸反应,消耗H+和产生CO2的物质的量之比为6:5,该混合物中碳酸盐和碳酸氢盐的物质的量之比为(A)1:1 (B)1:2 (C)1:3 (D)1:422.(97全国)分别取等质量80℃的甲、乙两种化合物的饱和溶液,降温至20℃后,所析出的甲的质量比乙的大(甲和乙均无结晶水).下列关于甲、乙溶解度的叙述中肯定正确的是(A)20℃时,乙的溶解度比甲的大 (B)80℃时,甲的溶解度比乙的大 (C)温度对乙的溶解度影响较大 (D)温度对甲的溶解度影响较大23.(97全国)密度为0.91 g ·cm -3的氨水,质量百分比浓度为25%(即质量分数为0.25),该氨水用等体积的水稀释后,所得溶液的质量百分比浓度(A)等于12.5% (B)大于12.5% (C)小于12.5% (D)无法确定 24.(97上海)实验室需用480毫升0.1摩升的硫酸铜溶液,现选取500毫升容量瓶进行配制,以下操作正确的是A 称取7.68克硫酸铜,加入500毫升水B 称取12.0克胆矾配成500毫升溶液C 称取8.0克硫酸铜,加入500毫升水D 称取12.5克胆矾配成500毫升溶液 25.(98全国)300毫升某浓度的NaOH 溶液中含有60克溶质。

现欲配制1摩/升NaOH溶液,应取原溶液与蒸馏水的体积比约为A 、1:4B 、1:5C 、2:1D 、2:3 26.(98全国)将标准状况下的a 升氯化氢气体溶于100克水中,得到的盐酸的密度为b 克/毫升,则该盐酸的物质的量的浓度是A 、升摩/4.22aB 、升摩/22400abC 、升摩/5.3622400aab+D 、升摩/5.36224001000aab +27.(98上海)在100g 浓度为18mol/L 、密度为ρ(g/cm 3)的浓硫酸中加入一定量的水稀释成9mol/L 的硫酸,则加入的水的体积为A 小于100mLB 等于100mLC 大于100mLD 等于100/ρmL 28.(98上海)在10mL0.01mol/L 的纯碱溶液中,不断搅拌并逐滴加入1.2mL 0.05mol/L盐酸,完全反应后在标准状况下生成二氧化碳的体积为 A 1.34mL B 2.240mL C 0.672mL D 0mL 29.(98上海)将硫酸钾、硫酸铝、硫酸铝钾三种盐混合溶于硫酸酸化的水中,测得mol/L 15.0C -24SO =、mol/L 055.0C 3Al =+,溶液的pH=2.0(假设溶液中H 2SO 4完全电离为H +和SO -24),则K +为 A 0.045mol/L B 0.035mol/L C 0.055mol/L D 0.040mol/L 30.(98上海)联合制碱法中关键的一步是把NH 4Cl 从几乎饱和的NaHCO 3溶液中分离出来,为此根据NaCl 和NH 4Cl 溶解度的差异向混合溶液中通入某种气体,同时加入磨细的食盐,可析出不夹带NaHCO 3的NH 4Cl.NaCl 和NH 4Cl 共同存在时的溶解度曲线如图所示,以下操作正确的是通入气体 温度控制 (A ) (B ) (C )CO 2 CO 2 NH 330~40℃ 0~10 ℃ 30~40 ℃31.(99全国)已知25%氨水的密度为0.91g.cm -3,5%氨水的密度为0.98g.cm -3,若将上述两溶液等体积混合,所得氨水溶液的质量分数是A. 等于15%B.大于15%C.小于15%D.无法估算 32.(99上海)已知某盐在不同温度下的溶解度(见下表), 若把质量分数为22%的该盐溶液由60℃逐渐冷却,则开始析出晶体的温度应在温度(℃) 0 10 20 30 40 溶解度(克/100克水) 11.515.119.424.437.6(A)0℃一10℃ (B)10℃—20℃ (C)20℃一30℃ (D)30℃一40℃ 33.(01全国)在无土栽培中,需配制一定量含50 mol NH 4Cl 、6 mol KCl 和24molK 2SO 4的营养液。

若用KCl 、NH 4Cl 和(NH 4)2SO 4三种固体为原料来配制,三者的物质的量依次是(单位为mol )A.2、64、24B.64、2、24C.32、50、12D.16、50、2434.(01全国)在 100mL 0.10 mol ·L -1的 AgNO 3溶液中加入100mL 溶有2.08g BaCl 2的溶液,再加入100 mL 溶有0.010 mol CuSO 4·5H 2O 的溶液,充分反应。

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最终得到白色沉淀和无色溶液B.最终得到的白色沉淀是等物质的量的两种化合物的混合物C.在最终得到的溶液中,Cl-的物质的最为0.02 molD.在最终得到的溶液中,Cu2+的物质的量浓度为0.01 mol ·L -135.(03广东)浓度为0.50mol ·L -1的某金属阳离子M n +的溶液10.00mL ,与0.40mol ·L-1的NaOH 溶液12.50mL 完全反应,生成沉淀,则n 等于 A 1 B 2 C 3 D 4 36.(03广东)质量分数为a 的某物质的溶液mg 与质量分数为b 的该物质的溶液ng混合后,蒸发掉pg 水,得到的溶液每毫升质量为qg ,物质的量浓度为c 。

则溶质的分子量(相对分子质量)为A)()(p n m c bn am q -++ B )()(bn am q p n m c +-+ C )()(1000p n m c bn am q -++D )(1000)(bn am q p n m c +-+ 37.(03广东)等体积硫酸铝、硫酸锌、硫酸钠溶液分别与足量的氯化钡溶液反应。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