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部编版七年级下册语文-20 古代诗歌五首-登幽州台歌 教案

合集下载

人教版七年级下册(2016部编版)第20课《古代诗歌五首—登幽州台歌》教案

人教版七年级下册(2016部编版)第20课《古代诗歌五首—登幽州台歌》教案

登幽州台歌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了解古代诗歌体裁的有关知识和诗歌表达的情感。

2.品味诗句,感悟诗歌意境。

3.了解诗歌情景交融的特点,培养赏读诗歌的能力。

教学重点:诵读古诗,理解诗句的意思,感悟诗歌意境。

教学难点:了解诗歌情景交融的特点,培养赏读诗歌的能力。

教学时数:一课时教学过程:一、谈话导入,了解作者:1、同学们,在我国源远流长、丰富多彩的文化长河中,诗歌就像是一朵馨香独具的奇葩,永开不败。

而学习古诗能使我们领略古代诗人豪放、婉约的艺术风格,更能让我们领略诗歌描绘的雄壮、优美的意境。

今天我们再来学习一首有名的诗——《登幽州台歌》,齐读诗题。

2、你们知道题目是什么意思吗?3、简介作者,为理解诗情奠下基础。

【陈子昂】(公元659—公元700年),字伯玉,唐代诗人,初唐诗文革新人物之一。

因曾任右拾遗,后世称陈拾遗。

【代表作】组诗《感遇》38首,《蓟丘览古》7首等。

【写作背景】武则天万岁通天元年(696),契丹李尽忠、孙万荣等攻陷营州。

武则天委派武攸宜率军征讨,陈子昂随军担任参谋。

武攸宜根本不懂军事,接连打了几次败仗。

陈子昂进谏,建议不仅未被采纳,反而被贬斥。

诗人接连受到挫折,眼看报国宏愿成为泡影,因此登上蓟北楼(即幽州台,遗址在今北京市),慷慨悲吟,写下了《登幽州台歌》以及《蓟丘览古赠卢居士藏用七首》等诗篇。

二、诗歌发展简史一、先秦诗歌1.最早的一部诗歌总集——《诗经》;2.屈原《离骚》。

二、秦汉诗歌乐府、汉乐府诗。

三、魏晋南北朝诗歌1.建安体、永嘉体、永明体等;2.陶渊明田园诗。

四、唐代诗歌1.“初唐四杰”王勃、杨炯、卢照邻、骆宾王;2.盛唐“边塞诗派”“田园诗派”、大李杜等;3.中唐与晚唐白居易、小李杜等。

五、宋代诗词1.北宋著名词作家苏轼、王安石、柳永等;2.南宋著名词作家陆游、辛弃疾、李清照等;3.宋代著名诗人陆游、苏东坡等。

六、元曲、杂剧1.元散曲大家马致远;2.元杂剧代表作家关汉卿、王实甫。

登幽州台歌-部编版七年级语文下册教案

登幽州台歌-部编版七年级语文下册教案

登幽州台歌-部编版七年级语文下册教案一、教学目标1.了解唐代赵客缦胡缨所在的历史背景和文化环境,了解作者赵嘏的生平和文学成就。

2.学习《登幽州台歌》的意境和艺术特色,掌握如何运用描写和抒情手法,表现作者情感和人物形象。

3.了解文学的时代性和多样性,提高审美能力和欣赏水平,增强文化自信。

二、教学内容《登幽州台歌》节选和赏析,文学解读和写作实践。

三、教学步骤1.导入(10分钟)首先,老师播放一段古琴曲《广陵散》,让学生体验古乐的美妙和韵味。

然后,老师通过投影或手写板,展示《登幽州台歌》的标题和这一诗篇的开头两句话: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

借助讲解和解读,引导学生进入诗的情境和氛围,体味登台人物的遭遇和感慨。

2.学习(30分钟)接下来,老师让学生阅读全文,并结合课文注解和相关知识点,学习以下内容:(1)时代背景和文化环境:唐代政治、经济、文化的基本概况,唐诗的兴盛和特点,诗歌和音乐的关系等。

(2)作者简介和文学特色:赵嘏的生平和成就,他所处的文坛和创作思想,以及《登幽州台歌》的艺术特色和表现手法等。

(3)诗篇的体裁、主题和意境:诗的结构和特点,作者的情感和意图,景物的描写和人物的塑造等。

3.分析(20分钟)在学习的基础上,老师组织学生进行分析和讨论,从以下几个方面展开:(1)景物描写和抒情色彩:清景、幽情、离思、壮志等。

(2)咏史抒情和抒发思乡之情:以登台抒发壮志和文化自信,以思乡泄怀和慰藉情感。

(3)艺术手法和意义深度:运用典故、比喻、排比等修辞手法,塑造有效的情景和形象,表达复杂的人生观念和文化价值。

4.练习(30分钟)最后,老师组织学生进行文学创作实践,以《登幽州台歌》的文学形式和艺术思想,引发学生的文化想象和表达能力,展开个人或小组创作,如:(1)写一副以“秋思”为题的诗,表达自己的思乡情感和文化归属感。

(2)用现代语言和文化元素,重述赵客缦胡缨的故事和情感,拓展诗歌创作的多样性和时代性。

(3)设计一份以《登幽州台歌》为主题的数字化产品,如微电影、漫画、网页、游戏等,传达文化价值和意义深度。

部编版人教版初一七年级语文下册《登幽州台歌》教学设计

部编版人教版初一七年级语文下册《登幽州台歌》教学设计

课堂练习(难点巩
固)1.你能背诵这首诗歌了吗?
2.你理解《登幽州台歌》一诗所表达的思想感情了吗?
3.收集陈子昂的其他诗歌,记录下来。

小结
诗歌的教授需要先梳理难点字音、字义,引导学生理解诗歌意思。

联系学生实际生活举例子,引导学生理解诗歌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学生每日提醒~~~~~~~~~~~~~~~~~~~~~~~~~~~~~~~~
励志名言:
1、泰山不是垒的,学问不是吹的。

天不言自高,地不语自厚。

2、学习如钻探石油,钻得愈深,愈能找到知识的精髓。

先学爬,然后学走。

3、星星使天空绚烂夺目;知识使人增长才干。

4、宽阔的河平静,博学的人谦虚。

秀才不怕衣衫破,就怕肚子没有货。

5、老姜辣味大,老人经验多。

请教别人不折本,舌头打个滚。

6、心专才能绣得花,心静才能织得麻。

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

7、一分耕耘,一分收获。

一艺之成,当尽毕生之力。

人教版(部编版)初中语文七年级下册第五单元第20课《古代诗歌五首——登幽州台歌 》教案

人教版(部编版)初中语文七年级下册第五单元第20课《古代诗歌五首——登幽州台歌 》教案

一、构建动场同学们,在我国源远流长、丰富多彩的文化长河中,有这样一位诗人,他胸怀大志,博览群书,但人生坎坷,于是他百感交集,不禁悲从心中来,写下了一首千古绝唱的诗。

今天老师将和同学们一起走进诗人的内心世界,领略中华古诗的魅力。

他就是唐代诗人——陈子昂。

今天让我们一起学些他的作品《登幽州台歌》。

二、自主学习(一)作者介绍陈子昂(661-702):字伯玉,梓州射洪(现四川)人。

唐代诗人。

年轻时性格豪爽。

二十四岁中进士,以上书论政为武则天所赞赏。

直言敢谏,多切中时弊。

三十六七岁时随建安王东征契丹,所提建议不被采纳,反而受到降职处分。

三十八岁解职还乡,被县令段简陷害,死于狱中,时年四十一岁。

三、整体感知(一)初读诗歌1.自读:请同学们自由读诗,要读准字音,读通诗句,注意读出诗的节奏、韵味。

2.展读:(1)指名读,学生评价;(2)男女生赛读;(3)齐读。

(二)疏通诗意现在我们已经读通读顺了诗句,其实每一首诗句字里行间中都隐藏着作者别样的情怀,下面我们就走进陈大诗人的心里,一起去感受他的悲情吧!首先请同学们借助课下注释疏通诗句的意思。

译文:放眼望去哪有以前贤人的踪影,回头看看也不见一个效仿古贤的今人。

想到那天悠悠而高远、地悠悠而广袤的天地之间,我独自忧伤啊,让人禁不住泪流满面沾湿了衣襟!四、交流探究诗人登上幽州台,放眼山河,思绪万千。

那作者为什么会“怆然”“涕下”呢?写作背景:696年契丹李尽忠、孙万荣等攻陷营州。

武则天委派武攸(yōu)宜率军征讨,陈子昂在武攸宜幕府担任参谋,随军出征。

武为人轻率,少谋略。

次年兵败,情况紧急,陈子昂请求遣万人作前驱以击敌,武不允。

稍后,陈子昂又向武则天进言,不听,反把他降为军曹。

诗人接连受到挫折,眼看报国宏愿成为泡影,因此登上蓟北楼(遗址在今北京),慷慨悲吟,写下了此诗。

典故:幽州台,又称燕台,史传为燕昭王为招揽人才所筑的黄金台,故址在今北京市大兴县。

《战国策·燕策一》记载:燕国国君燕昭王一心想招揽人才,而更多的人认为燕昭王仅仅是叶公好龙,不是真的求贤若渴。

部编版七年级下《登幽州台歌》教学设计

部编版七年级下《登幽州台歌》教学设计

七年级下《登幽州台歌》教学设计一、教学背景分析(一)教材分析《登幽州台歌》是人民教育出版社部编本七年级下册第五单元第20课“古代诗歌五首”中的第一首诗。

这首诗歌蕴含着诗人的丰富情感和诗人对生命存在的哲思。

因陈子昂在诗歌创作上标举“汉魏风骨”,所以在课堂上通过老师带领学生感受品读分析具体的文字,学生能把握诗歌慷慨悲凉的情感基调。

通过比较阅读,学生能更深入地理解诗人贯注在诗歌中个体生命存在本质的哲思。

(二)学情分析七下的学生已经学过许多古代诗歌的赏析方法,也背过许多诗歌,有了一定的诗歌积累。

(三)本课如何体现语文学科核心素养本课通过品读诗歌语言和与历代文人诗歌的比较阅读,锻炼学生对古代诗歌的审美鉴赏能力以及对诗歌所蕴含哲理的挖掘能力;通过学生对多首古诗的学习,培养学生热爱继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意识;通过课堂上一系列问题的启发引导,促进学生思维能力的提升和思维品质的发展。

二、教学目标设计(一)通过反复诵读和分析探究,感知诗歌的内容和情感。

(教学重点)(二)通过比较阅读,感知陈子昂贯注在诗歌中的人类个体生命的存在本质。

(教学难点)三、教学过程(一)导入:一代之强盛必有一代之绝艺。

在中国古代文学史上,一代有一代之文学,“楚之骚、汉之赋、宋之词、元之曲“,那么,唐代呢?(唐之诗)对!唐代的代表文学样式是诗。

今天咱们一起来学习初唐诗人陈子昂的代表诗作《登幽州台歌》。

师:显示ppt1 并板书本课题目《登幽州台歌》。

PPT1 喟然一叹古今同感登幽州台歌陈子昂师:那我们本节课的学习目标是:PPT2 学习目标1. 通过反复诵读和分析探究,感知诗歌的内容和情感。

2. 通过比较阅读,感知陈子昂贯注在诗歌中的人类个体生命的存在本质。

PPT3 欣赏古代诗歌不可忽略的几点:题目知人论世注释关键词句内容情感艺术手法诗歌哲理(二)探究题目1.诗体?古体诗“歌行体“如:刘邦《大风歌》项羽《垓下歌》杜甫《兵车行》2.地点?历史何事?战国燕昭王为招纳天下贤士所建的蓟北楼(又名幽州台黄金台)3.从题目中还可看出诗歌的中心事件是什么?(学生:陈子昂登上幽州台怀古伤今。

【推荐】部编版七年级下册语文《登幽州台歌》教案

【推荐】部编版七年级下册语文《登幽州台歌》教案

【推荐】部编版七年级下册语文《登幽州台歌》教案一. 教材分析《登幽州台歌》是部编版七年级下册的一首古诗,作者是唐代诗人陈子昂。

这首诗描写了诗人登上幽州台,远眺历史沧桑,表达对国家兴亡的忧虑和爱国之情。

本诗语言简洁明快,意境深远,具有很高的文学价值。

通过学习这首诗,学生可以领略到古人的爱国情怀,提高自己的文学素养。

二. 学情分析七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古诗文阅读能力,但对这首诗的背景和意境可能还不够理解。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引导学生了解诗人的创作背景,感悟诗中的意境,体会诗人的情感。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能够正确地朗读、背诵并能默写《登幽州台歌》;了解诗人的创作背景,翻译诗句;分析诗中的意象和表达技巧。

2.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提高学生解读古诗的能力;学会欣赏古典诗歌,提高审美情趣。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热爱祖国、热爱人民、热爱大自然的情感,树立正确的历史观、民族观、国家观和文化观。

四. 教学重难点1.重难点:诗句的意义理解、意象分析和诗人的情感体验。

2.重点:诗句的意义理解和朗读技巧。

3.难点:诗句的深层含义和诗人的情感体验。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图片、音乐等创设情境,引导学生进入诗中的意境。

2.朗读教学法:指导学生正确朗读,感受诗的节奏和韵律。

3.合作探讨法:分组讨论,让学生在合作中思考、交流,提高解读古诗的能力。

4.情感教学法:引导学生体验诗人的情感,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怀。

六. 教学准备1.课件:制作课件,包括诗文、图片、音乐等。

2.教学用具:黑板、粉笔、朗读设备等。

3.参考资料:相关的历史、文化背景资料。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课件展示幽州台的图片,引导学生欣赏古诗中的自然景色。

然后简要介绍诗人的创作背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呈现(10分钟)展示《登幽州台歌》的诗文,指导学生正确朗读。

注意朗读的节奏、韵律和情感。

让学生感受古诗的美。

统编版语文初中七年级下册第五单元古代诗歌五首之《登幽州台歌》教案设计

统编版语文初中七年级下册第五单元古代诗歌五首之《登幽州台歌》教案设计

统编版语文初中七年级下册第五单元古代诗歌五首之《登幽州台歌》教案设计【教学目标】1. 知识与能力:理解诗歌的基本内容,掌握“ 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 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涕下”等诗句的含义。

2. 过程与方法:通过诵读,感受诗歌的节奏和韵律,理解诗人的情感变化。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体会诗人面对历史长河的孤独感和壮志难酬的悲愤之情,培养对生活的深沉思考。

【教学重难点】1. 理解诗人的情感变化,特别是 独怆然而涕下”这句诗的深层含义。

2. 培养学生对古代诗歌的欣赏能力和情感共鸣。

【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1. 提问:同学们,你们知道“ 幽州”是哪里吗?(学生回答,教师补充相关历史知识)2. 介绍作者陈子昂,引导学生了解他的生平和创作背景。

二、初读感知1. 学生自读诗歌,教师指导读音和节奏。

2. 提问:这首诗给你留下了什么印象?(引导学生说出初步感受)三、细读理解1. 分析诗句含义:- 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诗人感叹自己生不逢时,无法遇到能理解自己的明君。

- 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涕下”:面对广阔无垠的天地,诗人感到自己的渺小和孤独,不禁悲从中来,泪流满面。

2. 讨论:诗人为什么会感到孤独和悲愤?(引导学生联系作者的生平和时代背景)四、品读鉴赏1. 学生再次诵读诗歌,尝试体会诗人的情感。

2. 小组讨论:这首诗的意境和情感是如何通过语言表达出来的?(引导学生分析诗歌的艺术手法)五、拓展延伸1. 比较阅读:与“《静夜思》、《江城子·密州出猎》等诗比较,探讨古代文人面对困境时的不同心态和表达方式。

2. 情境模拟:假设你是陈子昂,你会如何向你的朋友解释这首诗的含义?六、课堂小结回顾本课学习内容,强调理解诗歌情感和意境的重要性。

七、课后作业1. 背诵《登幽州台歌》。

2. 以 孤独”为主题,尝试创作一首小诗。

【教学评价】通过课堂提问、小组讨论和课后作业,评估学生对诗歌内容的理解、情感共鸣的形成以及诗歌鉴赏能力的提升。

部编本新人教版七年级下册语文第二十课古代诗歌五首《登幽州台歌》教学设计(3)

部编本新人教版七年级下册语文第二十课古代诗歌五首《登幽州台歌》教学设计(3)

登幽州台歌教课方案教课目的教课要点初步培育学生热爱祖国古代文化的思想感情,提升文化品位和审美情味。

教课难点经过诗歌的语言和诗中的形象领会诗人在诗中包含的思想感情。

课前演讲:一、导语:古之文人大多是孤单的,古来圣贤多孤独吗。

孤单是“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的心里辛酸,孤单是“坐观垂钓者,徒有羡鱼情”的怀才不遇,孤单是“闲来垂钓碧溪上,忽复乘舟梦日边” 的百无聊赖其实孤单既是一种心境,一种感慨,也是一种超然。

此刻我们就去感觉一位大唐诗歌中起到承上启下作用的中坚人物心里的那份孤单。

二、学习《登幽州台歌》1.朗诵指导学生自由读,再找学生朗诵。

在读时专心推测诗的内容和感情。

陈子昂( 661~ 702),唐朝文学家。

字伯玉,梓州射洪(今属四川)人。

自幼拥有豪侠浪漫的性格。

少年时代曾闭门念书,遍览经史百家,建立了远大的政治志向。

24 岁举进士,上书论政,为武则天所欣赏,拜麟台正字,转右拾遗。

他曾在26 岁、 36岁两次参军边塞,对边防军事问题提出过一些有远见的建议。

38岁后解职回乡,为县令段简所诬,入狱,忧愤而死。

他的诗标举汉魏风骨,重申兴寄,反对柔靡之风。

有《陈伯玉集》。

6 96 年契丹李效忠、孙万荣犯边,武后派建安王武攸宜率军出征,陈子昂随军顾问第二次到达边塞。

武攸宜亲贵身世,全然不晓军事。

陈子昂屡献奇计,不被搭理,反遭贬低,降为军曹,因此抑郁不得志。

蓟丘是春秋时燕的旧都,燕昭王姬平添在这里修碣石宫,筑黄金台,卑身厚币以招天下贤豪之士,乐毅、邹衍、剧辛等人先后到燕,助昭王大败齐国,称雄一时。

3. “前不见先人,后不见来者”表现了诗人什么样的感觉?向前看,像燕昭王那样的古代贤君再也见不到了;向后看,后辈的贤君又在哪里呢?一种茫然与无奈自然涌上诗人的心头。

4.诗人为何会“怆但是涕下”?在这泪中还包括着什么深层的精神?诗人立足于幽州台这个时间与空间的交汇点。

眼观天地,空间一望无际,而个人何其微小!神游今古,时间无始无终,而一世何其短暂!再加上明君贤臣、英豪好汉难追难待。

第20课《古代诗歌五首:登幽州台歌》教案 2020-2021学年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下册

第20课《古代诗歌五首:登幽州台歌》教案 2020-2021学年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下册
5.强化社会责任感:通过学习《登幽州台歌》中的家国情怀,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增强社会责任感。
本节课将紧扣新教材要求,注重培养学生的学科核心素养,提高学生的综合素养。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
1.教学重点
(1)诗歌背景及作者的了解:《登幽州台歌》是唐代诗人陈子昂的作品,了解其生平及创作背景,有助于学生深入理解诗歌的内涵。
2.教学难点
(1)诗歌字词句的深入理解:学生往往难以理解古代诗歌中的字词句,如特定的意象、比喻等,需要教师进行详细的解读。
举例:解释“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涕下”中的“悠悠”、“怆然”等词汇,引导学生理解其表达的意境。
(2)诗歌主题思想的把握:学生可能难以体会到诗人所表达的家国情怀,需要教师引导和启发。
第20课《古代诗歌五首:登幽州台歌》教案2020-2021学年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下册
教学内容
一、教学内容
本节课选自2020-2021学年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下册,第20课《古代诗歌五首:登幽州台歌》。教学内容主要包括:
1.《登幽州台歌》的作者背景及诗歌产生的时代背景;
2.诗歌的字、词、句解读,如“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涕下”等;
(3)诗歌的主题思想:把握《登幽州台歌》的主题思想,体会诗人对国家、民族命运的关切。
举例:通过分析诗歌内容,引导学生理解诗人对国家兴衰、民族命运的感慨。
(4)诗歌的艺术特色:分析《登幽州台歌》的韵律、节奏、意象等艺术特色,提高学生的审美鉴赏能力。
举例:讲解诗歌的韵律特点,如平仄、押韵等,以及如何通过这些特点表现出诗歌的音乐美。
3.诗歌的主题思想及其在文学史上的价值;
4.诗歌的韵律、节奏、意象等艺术特色分析;
5.通过对比阅读,探讨《登幽州台歌》与其他四首古代诗歌的异同。

部编本新人教版七年级下册语文第二十课古代诗歌五首《登幽州台歌》教学设计(5)

部编本新人教版七年级下册语文第二十课古代诗歌五首《登幽州台歌》教学设计(5)

《登幽州台歌》教课方案教课目的:1、正确、流畅、有感情地朗诵和背诵这首诗。

2、借助说明、课后练习,初步理解古诗粗心,领会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

教课要点难点:剖析诗歌的思想内容,体会诗歌中所表露出来的孤单孤独悲痛的情绪。

教课过程:一、导语:“古来圣贤多孤独”。

孤单是“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的内心辛酸;孤单是“坐观垂钓者,徒有羡鱼情”的怀才不遇;孤单是“闲来垂钓碧溪上,忽复乘舟梦日边”的百无聊赖其实孤单既是一种心境,一种感慨,也是一种超然。

此刻就让我们去感觉一位大唐诗人内心的那份孤单。

二、作者介绍、诗歌背景选自《陈子昂集》。

陈子昂(661-702 )字伯玉 , 梓州射洪 ( 现四川 ) 人。

唐朝诗人。

年青时性格豪迈。

二十四岁中进士,以上书论政,为武则天所赞赏。

直言敢谏,多切中弊端。

三十六七岁时随建安王东征契丹,所提建议不被采用,反而遇到贬职处罚。

三十八岁解职返乡,被县令段简诬陷,死于狱中,时年四十一岁。

696 年契丹李效忠、孙万荣等攻下营州。

武则天委派武攸 (y ōu)宜率军征讨,陈子昂在武攸宜幕府担当顾问,随军出征。

武为人草率,少谋略。

次年兵败,状况紧迫,陈子昂恳求遣万人作前驱以击敌,武不允。

稍后,陈子昂又向武则天进言,不听,反把他降为军曹。

诗人接连遇到挫折,眼看报国宏愿成为泡影,所以登上幽州台,大方悲吟,写下了此诗。

三、识记说明1、幽州:古十二州之一,当今北京市。

幽州台:即燕国期间燕昭王所建的黄金台。

修筑黄金台用于招纳贤才,因燕昭王将黄金置于其上而得名,其师郭隗 (wěi) ,成为当时燕昭王用黄金台招纳而来的第一位贤才。

2、念:想,考虑。

3、悠悠:没有穷尽。

形容时间长,距离远。

4、怆 chu àng 然:悲伤悲凉。

5、涕:古时指眼泪。

四、初读古诗。

生自由读诗,提出要求:提示:这首诗在句式方面,采纳了长短参错的楚辞体句法。

(其实这首诗融“楚辞”与汉魏的“歌”两体而成)“上两句每句五字,三个停留,其式为:前──不见──先人,后──不见──来者;后两句每句六字,四个停留,其式为: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涕下。

人教版七年级下册(2016部编版)第20课《古代诗歌五首-登幽州台歌》教案

人教版七年级下册(2016部编版)第20课《古代诗歌五首-登幽州台歌》教案
2.教学难点
(1)诗歌意境的把握:对于七年级学生来说,理解古代边塞诗的意境有一定难度,需要通过教师的引导和实例分析来突破。
突破方法:结合诗中的关键词和图片,引导学生展开想象,体会边塞风光和作者的情感。
(2)诗歌韵律的感知:学生对诗歌韵律的感知能力有限,难以把握古代诗歌的节奏和韵脚。
突破方法:教师通过朗读、示范和练习,让学生感受和模仿诗歌的韵律,培养他们的节奏感。
(3)典故与寓意的理解:学生对诗中的典故和寓意可能不够了解,需要教师进行详细讲解和引导。
突破方法:教师运用故事、图片等辅助手段,帮助学生理解典故的来源和寓意。
(4)情感态度的领悟:学生可能难以理解作者陈子昂怀才不遇、忧国忧民的情感。
突破方法:教师联系实际,创设情境,引导学生换位思考,感悟作者的情感。
3.成果展示:每个小组将向全班展示他们的讨论成果和朗读体验的感受。
(四)学生小组讨论(用时10分钟)
1.讨论主题:学生将围绕“《登幽州台歌》中的怀古情怀”这一主题展开讨论。他们将被鼓励提出自己的观点和感受,并与其他小组成员进行交流。
2.引导与启发:在讨论过程中,我将作为引导者,帮助学生分析诗歌的情感,联系历史背景,启发他们的思考。
四、教学流程
(一)导入新课(用时5分钟)
同学们,今天我们将要学习的是《登幽州台歌》这一章节。在开始之前,我想先问大家一个问题:“你们在生活中是否有过登高远望,感叹时光荏苒的经历?”这个问题与我们将要学习的诗歌内容密切相关。通过这个问题,我希望能够引起大家的兴趣和好奇心,让我们一同探索陈子昂是如何在《登幽州台歌》中抒发他的怀古之情。
人教版七年级下册(2016部编版)第20课《古代诗歌五首-编版)第20课《古代诗歌五首-登幽州台歌》主要包括以下内容:课文《登幽州台歌》的全文阅读与理解;掌握生字词:幽、州、歌、涕、荆、轲等;分析诗歌的韵律和节奏;体会作者陈子昂的豪情壮志及怀古之情;理解诗中的典故和寓意;培养古典诗歌的阅读兴趣和审美能力。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使学生能够把握古代边塞诗的意境,了解作者陈子昂的文学成就,以及提高对古典诗歌的鉴赏能力。

人教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下册第五单元《古诗五首:登幽州台歌》教案

人教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下册第五单元《古诗五首:登幽州台歌》教案

人教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下册第五单元《古诗五首:登幽州台歌》教案一. 教材分析《登幽州台歌》是北朝时期文学家陈子昂的作品,诗歌通过描绘登上幽州台远眺的景象,表达了诗人对国家的忧虑和对社会的责任感。

这首诗具有鲜明的时代特色和浓郁的生活气息,能够激发学生对历史的兴趣和对社会的思考。

二. 学情分析七年级的学生已经有一定的文言文阅读基础,但对于这首诗歌的背景和文化内涵可能还不够了解。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引导学生了解诗歌的背景,理解诗人的情感。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能够正确地朗读和背诵诗歌,理解诗歌的基本内容,把握诗人的情感。

2.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学习、合作讨论等方式,提高学生解读文言文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对历史的兴趣,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诗歌的朗读和背诵,诗歌内容的理解。

2.难点:诗人的情感把握,对诗歌背景和文化内涵的理解。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多媒体展示诗歌描绘的景象,引导学生进入诗歌的情境。

2.问题驱动法:提出问题,引导学生思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3.合作讨论法:分组讨论,共同解决问题,提高学生的合作能力。

六. 教学准备1.多媒体课件:包括诗歌的朗读、翻译、背景介绍等。

2.参考资料:关于诗歌的背景和文化内涵的资料。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多媒体展示幽州台的图片,引导学生思考:如果你站在幽州台,你会看到什么?听到什么?从而引出诗歌的内容。

2.呈现(5分钟)展示诗歌,让学生自由朗读,感受诗歌的节奏和韵律。

然后教师进行朗读,示范正确的朗读方式。

3.操练(10分钟)学生跟读,模仿教师的朗读。

教师引导学生注意诗歌中的停顿和语气变化,加深对诗歌内容的理解。

4.巩固(10分钟)学生分组讨论,共同翻译诗歌,解释生词。

教师巡回指导,解答学生的问题。

5.拓展(10分钟)展示关于诗歌背景和文化内涵的资料,引导学生思考:为什么诗人会写出这样的诗歌?诗歌反映了什么时代特色?学生进行讨论,分享自己的观点。

七年级语文下册第五单元《古代诗歌五首之登幽州台歌》优秀教学案例

七年级语文下册第五单元《古代诗歌五首之登幽州台歌》优秀教学案例
(二)讲授新知
在讲授新知的环节,我会带领学生逐步解读《登幽州台歌》。首先,让学生自读诗歌,感知诗歌的韵律和节奏。接着,分析诗歌的结构和意义,讲解生僻词汇和成语,如“慷慨”、“高歌”等。在此基础上,深入讲解诗中的意象、修辞手法,如对偶、夸张等,并举例说明这些手法如何表达诗人的情感。
同时,结合诗歌的历史背景,讲解陈子昂在创作这首诗时的思想感情,让学生了解诗人在诗中表达的忧国忧民之情。通过对比其他边塞诗,让学生认识到《登幽州台歌》的独特魅力,提高学生的审美鉴赏能力。
4.设计创意表达活动,如诗歌创作、角色扮演等,激发学生的创作热情,提高学生的语文实践能力。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培养学生热爱祖国、关注社会、关爱他人的情感态度,通过学习《登幽州台歌》,激发学生的爱国情怀。
2.培养学生积极向上、奋发向前的人生态度,学习陈子昂不屈不挠的精神,树立正确的人生观。
3.引导学生认识到团结协作、互助互爱的重要性,培养良好的团队合作精神和人际交往能力。
(三)学生小组讨论
在学生小组讨论环节,我会将学生分成若干小组,每组针对以下问题进行讨论:
1.诗歌中的意象有哪些?它们分别代表了什么?
2.诗人是如何通过修辞手法表达自己的情感的?
3.你是如何理解“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涕下”这句话的?
学生在讨论过程中,可以充分发表自己的观点,互相交流,共同解决问题。我会在旁听各组讨论,适时给予指导和提示。
二、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理解并掌握《登幽州台歌》的诗意、背景及作者陈子昂的生平简介,了解古代边塞诗的特点和艺术风格。
2.掌握课文中的重要词汇、成语、典故,如“慷慨”、“高歌”等,并能正确运用到日常写作和口语表达中。
3.能够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感受诗歌的韵律美,提高学生的朗读技巧和表达能力。

人教版七年级下册(2016部编版)《古代诗歌五首》之《登幽州台歌》教案

人教版七年级下册(2016部编版)《古代诗歌五首》之《登幽州台歌》教案
实践活动中的分组讨论和诗歌朗诵,学生们表现得相当积极。他们通过小组合作,不仅加深了对诗歌的理解,还锻炼了口头表达和团队合作能力。但在实验操作环节,时间控制得不够好,导致部分小组没有足够的时间展示成果。下次我要注意调整时间分配,确保每个小组都有展示的机会。
学生小组讨论的主题与实际生活紧密相关,这使得他们能够更轻松地分享自己的观点和经历。我通过提问引导,帮助他们将诗歌情感与现实生活联系起来,这样的教学方式收到了良好的效果。不过,我也发现有的学生在讨论中比较内向,不敢表达自己的看法。我应该在以后的教学中多关注这部分学生,鼓励他们大胆发言。
人教版七年级下册(2016部编版)《古代诗歌五首》之《登幽州台歌》教案
一、教学内容
本节课选自人教版七年级下册(2016部编版)《古代诗歌五首》中的《登幽州台歌》。教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内容主要包括:
1.诗歌背景及作者简介:陈子昂的生平及其创作背景。
2.诗歌朗读与节奏划分:引导学生正确朗读《登幽州台歌》,感受古诗的韵律美。
2.引导与启发:在讨论过程中,我将提出一些问题,帮助学生深入思考诗歌情感与现代生活的联系。
3.成果分享:每个小组将分享他们的讨论成果,全班共同讨论和点评。
(五)总结回顾(用时5分钟)
今天的学习,我们了解了《登幽州台歌》的背景、意境和情感表达。通过实践活动和小组讨论,我们加深了对古诗的理解。我希望大家能够掌握这些知识点,并在今后的阅读和创作中灵活运用。如果有任何疑问或不明白的地方,请随时向我提问。
-诗歌情感态度的把握:理解诗人通过诗歌所表达的情感态度。
-难点解析:学生可能难以深入体会诗人的情感,尤其是在历史背景理解不深的情况下。
-教学策略:结合历史背景资料,通过角色扮演、情境创设等方式,帮助学生沉浸式体验诗人的情感。

七年级下册语文《登幽州台歌》优秀教案(四篇)

七年级下册语文《登幽州台歌》优秀教案(四篇)

七年级下册语文《登幽州台歌》优秀教案(四篇)小学语文七年级下册《登幽州台歌》教案设计教学目标:1.感受诗的阔大而悲凉的意境,品味诗人的悲叹,并通过此诗初步感受盛唐气象。

2.背诵这首诗。

说明:《登幽州台歌》是一首广为传唱的经典诗作,读经典就要读出经典中的文化。

传承民族优秀文化是语文课一项重要的任务。

唐朝是悠悠历史中一座奇峰,唐诗是诗歌王国的奇葩。

读唐诗,品唐朝之气象,会滋润我们年轻的心灵,丰富我们的精神家园。

《登幽州台歌》是体现陈子昂诗歌主张的代表作。

它的出现,标志着齐梁浮艳、织弱诗风的影响已一扫而空,盛唐诗歌创作的新潮即将涌现。

韩愈《荐士》诗云:“国朝盛文章,子昂始高蹈。

”指出了他对唐诗的开启作用。

读《登幽州台歌》不仅要读出陈子昂的怀才不遇的悲慨,还应该读出盛唐的端倪来。

教学重点与难点:1.重点:感受诗的意境,品味诗人的悲叹。

2.难点:通过此诗初步感受盛唐气象。

说明:诗歌是情绪的抒发,读诗的重点首先是读出诗人的情绪情感。

当然,诗无达诂,教师不要强求统一答案。

另外,为了更好的读懂诗歌,也应该注意运用知人论世的方法。

盛唐气象是我们民族的精神财富,但是,从初唐诗歌中读出这点来对于一个六年级的学生是有难度的。

教师适当讲解,让学生有初浅的感受也就可以了,不必急于求成。

教学过程:教学环节教师活动预设学生活动预设设计意图初步感受诗人的情怀。

范读,或者放录音;指导齐读。

在听读中感受;在朗读中沉浸。

带动学生积极的主体体验,更好、更快地走进文本。

描述诗人形象提问:用几句话描述你感受到的诗人的形象。

(提示:外貌、动作、语言等。

)学生交流各自的感受与想象。

朗读:诗歌是形象的,也是个性化的;读诗首先也应该是感性的,想象是读诗不可缺少的环节。

理解诗人的悲慨。

补充注释与背景资料,更好读懂全诗。

(①幽州:郡名,唐属河北道,治蓟,故城在今北京市西南。

幽州台:即蓟丘、燕台。

因燕昭王置金于台延天下士,又称黄金台。

故址在今北京德胜门外。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语文下册《古代诗歌五首—登幽州台歌》优秀教案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语文下册《古代诗歌五首—登幽州台歌》优秀教案

“登高咏怀”诗歌鉴赏——《登幽州台歌》《望岳》教学设计一、教材分析:《登幽州台歌》和《望岳》是部编版教材七年级下第五单元《古代诗歌五首》中的前两首,与第三首《登飞来峰》均为登高之作,然情感表达却又不同。

故将三首诗择出成为“登高咏怀”诗一组,藉由对比阅读的形式引导学生了解“登高必赋”的文人传统、体会诗作情感。

三首诗相对而言,《登飞来峰》语言较简单,情感表达较明确,因而引导学生利用课堂学到的方式进行自读比较并撰写小文章;同时补充其它登高之作,以期获得更为深刻的情感体验。

三首诗中最难理解与体会者,当属《登幽州台歌》,四句诗从胸腔中喷涌而出,无所依傍,遒劲有力的语言传达深沉强烈的意绪。

如果不了解陈子昂其人和诗歌创作背景,很难理解如此悲哀沉重的情绪从何而来,因此藉由这首诗的学习引导学生关注知人论世、沉潜讽诵、解读典故等读诗方法。

《望岳》是杜甫早年诗作,其诗歌情感表达与中晚期之作不同,故这首诗除引导学生理解古典诗词“景语皆情语”的表达方式外,还补充了杜甫早年的另两首诗,希望孩子能对杜甫早期诗风有更具体的认识,同时理解诗人诗作中兴发感动的力量。

二、学情分析:本次执教班级为初一级6班,学生语文基础较好,部分学生对古典诗词具备一定的鉴赏力,但大部分学生古典诗词阅读兴趣不高,积累较少。

三、教学目标:1.学生能有感情地朗读诗歌,感受诗歌的节奏和韵律。

2.学生能有意识通过反复诵读、知人论世、分析典故等方式理解诗作情感。

3.学生能初步了解陈子昂及杜甫早期诗作的特点。

四、教学重点:学生能有意识通过知人论世、分析典故等方式理解诗作情感。

五、教学难点:1.学生能有意识通过知人论世、分析典故等方式理解诗作情感。

2.学生能初步了解陈子昂及杜甫早期诗作的特点。

六、课时安排:1课时七、教学准备:学生辅读资料整合;PPT课件制作。

八、教学过程:(一)问题导入:1.今天,我们一起来读古诗。

回顾自己之前读过的古诗,你觉得怎样才算读懂一首古诗?依据学生回答明确:读懂一首古诗,包含两重含义,浅一重——明白诗句意思;深一重——读懂诗作的情感。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语文下册第五单元《古诗五首:登幽州台歌》优秀教案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语文下册第五单元《古诗五首:登幽州台歌》优秀教案

《登幽州台歌》教学设计一、教材分析《登幽州台歌》是部编版七年级语文下册第五单元古诗词诵读中的一首。

语文新课程标准指出“语文课程对继承和弘扬中华民族优秀文化传统和革命传统,增强民族文化认同感,增强民族凝聚力和创造力,具有不可替代的优势。

”诵读古代诗词,并能借助注释和工具书理解基本内容可以更好的提升我们对传统文化的了解。

二、学情分析对于七年级的学生来说,虽然有对古诗词的积累,但认知能力有限,诗歌鉴赏能力不足,因此在教学中要注意点滴引导,慢慢培养。

三、教学目标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和背诵诗歌.;体会古诗内容,理解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

(教学重点)2.正确理解作者的形象。

(教学难点)四、教学过程(一)导入:“古来圣贤多寂寞”。

孤独是“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的内心酸楚; 孤独是“坐观垂钓者, 徒有羡鱼情” 的怀才不遇; 孤独是“闲来垂钓碧溪上,忽复乘舟梦日边”的百无聊赖。

其实孤独既是一种感伤,也是一种超然。

现在就让我们借助《登幽州台歌》来感受一位大唐诗人内心的那份孤独。

(二)释题幽州:古十二州之一,现今北京市。

幽州台:又称蓟北楼,故址在今北京市大兴,是战国时期燕昭王为招纳天下贤士而建,因燕昭王将黄金置于其上,因而又名黄金台。

国师郭隗,成为当时燕昭王用黄金台招纳而来的第一位贤才。

后包括大将乐毅、谋士邹衍等四方豪杰乘风而来,使燕国一跃成为战国七雄之中的强国。

(三)了解作者及诗歌创作背景陈子昂(661-702)字伯玉,唐代诗人。

陈子昂是一个具有政治见识和政治才能的文人。

他直言敢谏,对朝政的不少弊政,常常提出批评意见,不为武则天采纳,并曾一度因“逆党”株连而下狱。

武则天万岁通天元年,陈子昂随军征讨契丹,他提出退敌良策不仅不被采纳,反而受到降职处分。

诗人接连受到挫折,此时登上幽州台,慷慨悲吟,写下了《登幽州台歌》(四)读诗知意1.范读诗歌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涕下。

人教版(部编)初中语文七下第五单元第20课《古代诗歌五首-登幽州台歌》教案

人教版(部编)初中语文七下第五单元第20课《古代诗歌五首-登幽州台歌》教案
此外,实践活动中的诗歌创作环节,学生们表现得有些拘谨,可能是因为他们对古诗的创作还不够自信。在以后的教学中,我会多给学生一些鼓励和指导,让他们敢于尝试,勇于表达自己的情感。
还有一个值得注意的问题是,在总结回顾环节,部分学生反馈对课堂所学内容记忆不够深刻。为了帮助学生更好地巩固知识点,我计划在下节课开始时,进行一个简短的知识回顾,让学生在课堂上及时复习。
(二)新课讲授(用时10分钟)
1.理论介绍:首先,我们要了解《登幽州台歌》的基本背景和情感表达。这是一首表达诗人对国家命运的关切和个人感慨的诗歌。它体现了古代文人的家国情怀和审美追求。
2.案例分析:接下来,我们通过分析诗句“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来理解诗人的孤独与对历史的长远考量。
3.重点难点解析:在讲授过程中,我会特别强调诗句的修辞手法和诗歌背景这两个重点。对于难点部分,我会通过对比分析和历史背景介绍来帮助大家理解。
-诗句的赏析方法:分析诗句的修辞手法,如夸张、拟人等,领悟诗人表达意境的技巧。
-诗歌背景与主题思想的联系:了解陈子昂的生平及其创作背景,理解诗歌表达的国家命运主题。
-创作练习:运用所学句式、修辞手法,创作一首表达个人情感的古诗。
举例解释:
-朗读技巧:通过对比不同朗读方式,让学生感受正确的朗读对表达诗歌情感的重要性。
3.诗句赏析:分析诗句的艺术特色,如对仗、夸张、拟人等修辞手法。
4.诗歌背景:介绍诗人陈子昂的生平及其创作《登幽州台歌》的背景。
5.主题思想:探讨诗歌表达的主题思想,引导学生理解诗人对国家命运的关切。
6.情感体验:引导学生体会诗人登高远望,感慨万千的情感。
7.创作练习:要求学生模仿《登幽州台歌》的句式,创作一首表达自己情感的古诗。
1.讨论主题:学生将围绕“如何通过诗歌表达个人情感”这一主题展开讨论。他们将被鼓励提出自己的观点和想法,并与其他小组成员进行交流。

21.古代诗歌五首《登幽州台歌》(教案)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下册

21.古代诗歌五首《登幽州台歌》(教案)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下册

登幽州台歌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1.了解诗歌及诗歌创作背景。

2.理解诗歌内容,把握作者感情。

过程与方法1.朗读诗歌,感受意境美,培养读诗兴趣。

2.合作探究,把握诗歌主旨,理解吊古伤今的情感。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热爱祖国古代文化的情感,提高文化品味和审美情趣。

2.直面挫折,学会排遣内心的压抑,形成积极乐观的人生观。

教学重难点重点:1.理解诗歌内容,把握作者感情,探究诗歌主旨。

2.感受意境,提高对古典文学的兴趣。

难点:学习诗歌鉴赏的方法。

教学方法情法:用多媒体播放视频、图片等营造浓厚的氛围,帮助学生迅速进入情境。

诵读法:反复诵读,直至背诵,体会唐诗音韵和谐和凝练的语言。

可以加深了解,加强记忆。

设疑讨论法:启发学生思考讨论探究学习中的问题,解决教学中的重点、难点。

比较阅读法:对比这一组唐诗,比较体裁的变化,格律的不同。

比较课内外不同诗文,感受不同意象营造出不同的意境。

教学过程一、激趣导课,揭课题修筑黄金台的故事燕昭王初当国君,他决心招纳天下有才能的人,振兴燕国。

但并没有多少人投奔他。

于是,燕昭王就去向一个叫郭隗的人请教。

郭隗给燕昭王讲了一个故事说:从前有一位国君,愿意用千金买一匹千里马。

可是3年过去了,千里马也没有买到。

这位国君手下有一位不出名的人,自告奋勇请求去买千里马。

这个人用了3个月的时间,打听到某处人家有一匹良马。

可是,等他赶到这一家时,马已经死了。

于是,他就用500金买了马的尸骨,回去献给国君。

国君很不高兴,买马骨的人却说,我这样做,是为了让天下人都知道,大王您是真心实意地想出高价钱买马,并不是欺骗别人。

果然,不到一年时间,就有人送来了3匹千里马。

郭隗讲完故事,就对燕昭王说:"大王要是真心想得人才,也要像买千里马的国君那样,让天下人知道你是真心求贤。

你可以先从我开始,人们看到像我这样的人都能得到重用,比我更有才能的人就会来投奔你。

"燕昭王认为有理,就拜郭隗为师,还给他优厚的俸禄。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登高咏怀”诗歌鉴赏
——《登幽州台歌》《望岳》教学设计
一、教材分析:
《登幽州台歌》和《望岳》是部编版教材七年级下第五单元《古代诗歌五首》中的前两首,与第三首《登飞来峰》均为登高之作,然情感表达却又不同。

故将三首诗择出成为“登高咏怀”诗一组,藉由对比阅读的形式引导学生了解“登高必赋”的文人传统、体会诗作情感。

三首诗相对而言,《登飞来峰》语言较简单,情感表达较明确,因而引导学生利用课堂学到的方式进行自读比较并撰写小文章;同时补充其它登高之作,以期获得更为深刻的情感体验。

三首诗中最难理解与体会者,当属《登幽州台歌》,四句诗从胸腔中喷涌而出,无所依傍,遒劲有力的语言传达深沉强烈的意绪。

如果不了解陈子昂其人和诗歌创作背景,很难理解如此悲哀沉重的情绪从何而来,因此藉由这首诗的学习引导学生关注知人论世、沉潜讽诵、解读典故等读诗方法。

《望岳》是杜甫早年诗作,其诗歌情感表达与中晚期之作不同,故这首诗除引导学生理解古典诗词“景语皆情语”的表达方式外,还补充了杜甫早年的另两首诗,希望孩子能对杜甫早期诗风有更具体的认识,同时理解诗人诗作中兴发感动的力量。

二、学情分析:
本次执教班级为初一级6班,学生语文基础较好,部分学生对古典诗词具备一定的鉴赏力,但大部分学生古典诗词阅读兴趣不高,积累较少。

三、教学目标:
1.学生能有感情地朗读诗歌,感受诗歌的节奏和韵律。

2.学生能有意识通过反复诵读、知人论世、分析典故等方式理解诗作情感。

3.学生能初步了解陈子昂及杜甫早期诗作的特点。

四、教学重点:
学生能有意识通过知人论世、分析典故等方式理解诗作情感。

五、教学难点:
1.学生能有意识通过知人论世、分析典故等方式理解诗作情感。

2.学生能初步了解陈子昂及杜甫早期诗作的特点。

六、课时安排:1课时
七、教学准备:
学生辅读资料整合;PPT课件制作。

八、教学过程:
(一)问题导入:
1.今天,我们一起来读古诗。

回顾自己之前读过的古诗,你觉得怎样才算读懂一首古诗?
依据学生回答明确:读懂一首古诗,包含两重含义,浅一重——明白诗句意思;深一重——读懂诗作的情感。

古人讲“诗言志”——诗是用来抒发情感的,“在心为志,发言为诗”,读诗,就要读懂诗中蕴含的情感。

那怎样才能读懂一首古诗呢?
预设:反复诵读/了解作者生平/想象画面/改写……
(二)方法指导,小组合作读《登幽州台歌》:
1.沉潜讽诵品诗味:
我们请了高人来教大家读诗,一起看看,这些读诗的方法和我们同学一样吗?
(1)高手读诗第一招:
沉潜讽诵——“诗须沉潜讽诵,玩味义理,咀嚼滋味,方有所益。


——朱熹
(2)小组合作一:读诗至少两次,尝试读出诗歌的情感。

请生读。

全班齐读。

2.知人论世话子昂:
(1)高手读诗第二招:
知人论世——“颂其诗,读其书,不知其人,可乎?是以论其世也。

是尚友也。


——《孟子.万章下》
(2)结合辅读资料的陈子昂生平和创作背景介绍谈谈自己对诗歌的理解。

3.抽丝剥茧析情感:
小组合作二:
探讨:你觉得诗作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情感?你怎样读到这种情感的?依据学生回答总结:
(1)藉由诗歌中的重点词句——透露作者思想感情的诗句/注释:
1.怆然——悲伤的样子。

“怆然”原因在于哪里?
涕——眼泪,悲伤至极。

叶嘉莹先生说:“凡是最好的诗人,都不是用文字写诗,而是用整个生命去写诗。

成就一首好诗,需要真切的生命体验,甚至不避讳内心的软弱与失意。


2.“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前代的明君贤主未及见,后世的明君贤主无缘见,就像打开一幅时间卷轴,我嗟咏慨叹的是过去和未来,却唯独缺失当下,这种怀才不遇、生不逢时的惆怅和孤寂就体现出来了。

3.悠悠——形容时间的久远和空间的广大,登台所见至此由时间扩展到空间,将个体的生命置于茫茫天宇和原野之下,一边是“我”,一边是开天辟地以来就浑融如一的自然,形成反差。

天地悠悠而生命短促,宇宙无穷而人生有限,而正是这样悲凉慷慨、遗世独立的孤独感,开启了唐诗的一个新时代。

它的格局很大,大到可以囊括时间和空间,古人说“天地四方为宇,古往今来为宙”——这就是初唐诗歌中开始出现的一种宇宙意识。

(2)典故——“语码”(解读古典诗歌的语言密码)作用
燕昭王筑此台广揽天下贤士的典故与作者创作诗歌时屡次进言不被采纳甚至被贬官的处境形成反差,愈显其悲。

(3)想象画面——还原情境,填补留白
蓟北苍茫广阔的原野上,矗立着黄金台,人已去,台犹空,千年的时光,白驹过隙,登台之际,猎猎长风灌满他的襟袍,台是千年前的台,风是千年前的风,自然依旧永恒,宇宙仍然宏阔,我是谁?……
简简单单的四句诗,是情感的爆发,是发自内心的呐喊。

登高,到达一个令自己目光更开阔、胸襟更豁达的地方,然后赋诗是中国文人的传统,所以古人讲登高必赋,《文心雕龙》中说“登山则情满于山,观海则意溢于海”。

然而登高的情感却各有不同,陈子昂表达的是怀才不遇
的惆怅,是面对茫茫宇宙的孤独,那青年时代的杜甫呢?一起来读《望岳》。

(三)方法迁移,小组合作学习《望岳》:
1.小组学习任务一:
(1)沉潜讽诵:读诗至少两次,尝试读出诗歌的情感。

(2)初读探讨:《望岳》与《登幽州台歌》在抒发情感的方式上有何不同?全班齐读。

明确:《登幽州台歌》没有具体描写,没有外在形式上的技巧,都是作者情感的抒发,震撼人心。

《望岳》有对泰山壮美景色多个角度的描写,借助描写景色来抒发情感。

2.小组学习任务二:
借景抒情是古典诗词最主要、最常用的表现形式!王国维说“一切景语皆情语”,究竟是什么样的景,才可以让后来的情感抒发水到渠成,我们一起来看一下:
(1)合作探讨杜甫眼中的泰山有何特点?你从哪些地方看出来的?
(2)诗题叫《望岳》,全诗没有一个“望”字,却句句写向岳而望,并且角度有别,探讨诗人是怎样写“望岳”的?
(3)你觉得《望岳》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情感?为什么?
小组代表汇报:预设:
(1)山势绵延横亘、雄伟高大、神奇秀丽……(2)远望——仰望——俯视
齐鲁青未了——古代齐鲁两大国的国境外还能望见远远横亘在那里的泰山。

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神奇秀丽,巍峨高大,极言其高。

荡胸生层云,决眦入归鸟——山中云气层出不穷,故心胸亦为之震荡;因长时间目不转睛地望着归巢的鸟儿,眼眶有似决裂。

(3)A.知人论世——杜甫的青少年时代正逢开元盛世,如他诗中所言“忆昔开元全盛日,小邑犹藏万家室。

稻米流脂粟米白,公私仓廪俱丰实。

”身处太平盛世,他对自己的才识和未来都充满了信心。

表达青年人的蓬勃朝气及积极进取的豪情壮志。

B.重点词句——“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会当,终当,终要。

凌,登上。

由望岳而产生登岳的意愿,体现敢于攀登绝顶,俯视一切的雄心和气概。

3.从一开始的“望岳”到最后想要登顶,除了泰山的巍峨高大、景色的神奇秀丽之外,还有其它更深层次的原因吗?
破解“语码”——泰山意象的“语码”(相同文化背景中的人,才能体会到语码的效果)作用:
——“岱宗”(东岳泰山、西岳华山、南岳衡山、北岳恒山、中岳嵩山。


“岁二月,东巡守,至于岱宗。

”——《尚书·舜典》“宗,长也,言为群岳之长。

”——《五经通义》——封建帝王封禅祭祀的地方,是受命于天的象征。

——“孔子登东山而小鲁,登泰山而小天下。

”《孟子》(四)“万殊归于一本”——了解杜甫早期诗作特点。

补充阅读《画鹰》和《房兵曹胡马》:
1.资料中,我们补充了杜甫早期的诗作《画鹰》和《房兵曹胡马》,当把它们和《望岳》放在一起时,你有什么发现?
“何当击凡鸟,毛血洒平芜。

”——什么时候能发挥你的力量击败那些平庸的鸟,把它们的毛和血都洒在草地上?
“所向无空阔,真堪托死生。

”——没有所谓遥远的地方,不会在危难时刻将主人甩在地上。

无论登山、看画还是咏物,处处都有感发,希望有所作为的一份向往和努力。

虽然情感的表达,与他后来的作品有区别,但诗歌中兴发感动的力量是不变的。

相机总结情感解读方式:
(五)总结如何读懂诗歌:
沉潜讽诵——玩味义理,咀嚼滋味知人论世——思接千载,神交古人
重点词句——内情外显,直接抒情破解“语码”——用典/意象,解读情志想象画面——再现场景,填补留白
(六)总结:
今天,我们一起读了两首古诗,感受了登临之际诗人不同的生命感慨,“人事有代谢,往来成古今”,个体的生命在历史宏阔的背景中很渺小,但无论是陈子昂还是杜甫,都在认真努力地实践着自己的生命价值和意义,诗词专家叶嘉莹先生说“真正伟大的诗人,都是用自己的生命和生活来印证和实践自己的诗篇”,今天,我们坐在这里读他们的诗,感受他们诗歌中那种兴发感动的力量,对生命有情,对自然有情,对家国有情,我想这也是在这样一个快节奏的时代,我们依然要读古典诗的原因所在。

九、板书设计:
十、作业布置:
1.查找资料,利用课堂所学对比阅读《登幽州台歌》&《登飞来峰》或《望岳》&《登飞来峰》,
撰写小文章谈谈你对诗歌的理解。

2.熟读并背诵《登金陵凤凰台》《登岳阳楼》。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