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美图

合集下载

王分忠由裁缝到布雕艺术家

王分忠由裁缝到布雕艺术家
浆糊将图案贴在布上 接着便用他最熟 悉使用的剪刀等各种工具 日日夜夜地 泡在制布画的工艺里
为制布画他丢下养家糊口 发家致 富的裁缝生意 村人说他 不务正业
低级趣味 还说他 吃牛肉发马癫 但他不管闲言碎语 不听人劝告 只是 一味地沉在布贴画中 沉在他的 十美 图中
将要创作的意图 用复写纸描绘在布上 然后用烙铁来烙制完成 并将此绘画手 法称作 布烙画
贴竟改变了他的一生 那是1985年的春 天 一位老人远道而来走进了王分忠的 裁缝店 他气喘吁吁地站定之后 便从 怀里小心翼翼地取出一幅布贴画 奉若 神明似地将它展开在裁缝案桌上 然后 他对王分忠说 这是清末时期的布 贴 图 叫做 十美图 年代久了 如今这 布画上的美女有的缺衣少裳 有的断胳 膊短腿的 我想用你的一手好手艺将它 修复 王分忠一见此画 犹如忽然间遇 见了数载不见面的心上人 目光怎么也 舍不得移开去! 他看着 想着 布贴画 怎么也能做得这么美啊
广角
王分忠 由裁缝到布雕艺术家
湖北 柯小杰
V istas 广 角
王分 忠 Wang Fenz hong
湖北省大冶市汪仁镇的农民王分忠
2006年 第
怎么说也算个人 物 他 1 5 岁 开始学裁 缝 学了两年就超过了自己的父亲 后 来又在大队当了几年会计 不过让王分
四 忠声名远播 名扬海内外的 并不是他
中每个罗汉个性鲜明 神态生动 或慈
眉 善目妙 相庄严 或 端坐 树下闭 目凝
思 或徜徉岩畔窃窃私语 或驭兽跨禽
怡然自得 或乘风踏浪拄杖出游 整个
画面构图严谨 虚实得当 人物形象生
动自然 匠心独运 体现出王分忠深厚
的布雕艺术功力 这幅画卷的雕制 王
分忠费时两年零三个月
2005 年 4月 王分忠应韩国亚洲文

评弹开篇(选曲)精选

评弹开篇(选曲)精选

评弹开篇(选曲)精选评弹是江南艺术的一枝奇葩,评弹开篇的唱词不仅是普通的口头文学,而且许多开篇是优秀的文学作品。

现在评弹开篇的书较少,不少评弹爱好者听老开篇(选曲)会遇到困难,我准备编辑一些评弹开篇(选曲),供评弹爱好者参考,希望大家喜欢!评弹开篇(选曲)精选,曲目编排以笔画为序。

1.一双军鞋重三斤(薛筱卿)好八连是中国人民的子弟兵,是毛主席教养的好学生。

艰苦朴素高风格,革命传统永继承。

有一位以身作则张连长,一双军鞋格重三斤,已经穿了四年零,补丁打得密层层。

战士有心来开玩笑,说道一双军鞋倷勿离经,好送到那博物院中当展览品。

张连长笑盈盈来答一声,你么休把破鞋看得轻,他对革命也曾立过一点小功勋。

它帮助我踏平长江千里浪,它帮助我战斗美蒋百万兵。

须知道,艰苦奋斗是革命的传家宝,这传家宝是革命前辈付咱们。

有了这传家宝,高插红旗在井冈山顶,有了这传家宝,完成了两万五千里长征,有了这传家宝,保卫了革命胜利的延安城。

有了这传家宝,走上了祖国的天安门。

有了这传家宝,保证了推翻三座大山,凯歌高唱入青云。

我们的革命还需继续向前进,这传家宝还需世代永相承。

我还要补丁补丁再补丁,三斤三斤又三斤,穿了它跨进共产主义凯旋门。

2.一粒米(严雪亭)一粒米啥稀奇,一粒米哪哼好算大事体?大不可小算从古说,一粒米的当中有大道理。

你勿要看轻一粒米,何妨拿把算盘来算仔细。

有一位老贫农想出一个好主意,为了使年青的一代要珍惜一粒米,俚拿出一两米,叫小孙子一粒一粒搭我数仔细。

共总是一千八百三十七粒半,一数数出仔格大问题。

如果全国人民每人每天节约一粒米,或者每人每天浪费一粒米,一进一出数目大得邪邪起。

我伲全国人口六亿五千万,如果每人每天节约一粒米,一日天就是三万五千三百七十四斤,一年算起来一千二百七十三万四千多斤米。

拨勒五千人工厂当口粮吃,吃仔七年还多一些些;如果拨勒农村里一个生产小队当口粮吃,阿要几化日脚可以吃完俚?好吃一百六十年,阿爹吃到孙子手里,还没吃完什梗一粒米,你说道阿稀奇来勿稀奇!如果折合人民币拿来买机器,一粒米好换四十多部小型拖拉机,你说道阿稀奇来勿稀奇!一点一滴水汇成东海阔,一粒一粒沙堆得泰山齐。

评弹开篇(选曲)精选

评弹开篇(选曲)精选

评弹开篇(选曲)精选评弹是江南艺术的一枝奇葩,评弹开篇的唱词不仅是普通的口头文学,而且许多开篇是优秀的文学作品。

现在评弹开篇的书较少,不少评弹爱好者听老开篇(选曲)会遇到困难,我准备编辑一些评弹开篇(选曲),供评弹爱好者参考,希望大家喜欢!评弹开篇(选曲)精选,曲目编排以笔画为序。

1.一双军鞋重三斤(薛筱卿)好八连是中国人民的子弟兵,是毛主席教养的好学生。

艰苦朴素高风格,革命传统永继承。

有一位以身作则张连长,一双军鞋格重三斤,已经穿了四年零,补丁打得密层层。

战士有心来开玩笑,说道一双军鞋倷勿离经,好送到那博物院中当展览品。

张连长笑盈盈来答一声,你么休把破鞋看得轻,他对革命也曾立过一点小功勋。

它帮助我踏平长江千里浪,它帮助我战斗美蒋百万兵。

须知道,艰苦奋斗是革命的传家宝,这传家宝是革命前辈付咱们。

有了这传家宝,高插红旗在井冈山顶,有了这传家宝,完成了两万五千里长征,有了这传家宝,保卫了革命胜利的延安城。

有了这传家宝,走上了祖国的天安门。

有了这传家宝,保证了推翻三座大山,凯歌高唱入青云。

我们的革命还需继续向前进,这传家宝还需世代永相承。

我还要补丁补丁再补丁,三斤三斤又三斤,穿了它跨进共产主义凯旋门。

2.一粒米(严雪亭)一粒米啥稀奇,一粒米哪哼好算大事体?大不可小算从古说,一粒米的当中有大道理。

你勿要看轻一粒米,何妨拿把算盘来算仔细。

有一位老贫农想出一个好主意,为了使年青的一代要珍惜一粒米,俚拿出一两米,叫小孙子一粒一粒搭我数仔细。

共总是一千八百三十七粒半,一数数出仔格大问题。

如果全国人民每人每天节约一粒米,或者每人每天浪费一粒米,一进一出数目大得邪邪起。

我伲全国人口六亿五千万,如果每人每天节约一粒米,一日天就是三万五千三百七十四斤,一年算起来一千二百七十三万四千多斤米。

拨勒五千人工厂当口粮吃,吃仔七年还多一些些;如果拨勒农村里一个生产小队当口粮吃,阿要几化日脚可以吃完俚?好吃一百六十年,阿爹吃到孙子手里,还没吃完什梗一粒米,你说道阿稀奇来勿稀奇!如果折合人民币拿来买机器,一粒米好换四十多部小型拖拉机,你说道阿稀奇来勿稀奇!一点一滴水汇成东海阔,一粒一粒沙堆得泰山齐。

冷枚绘画作品存目

冷枚绘画作品存目

冷枚绘画作品存目作者:阜山居来源:《中华书画家》2019年第07期冷枚(约1669-1742年后),字吉臣,号金门画史,又号东溟、慎斋等,山东胶州人,清康、雍、乾時期著名宫廷画家,焦秉贞弟子。

与焦秉贞、沈喻并称康熙晚期三大宫廷画家。

冷枚善画人物、界画,尤精仕女。

所画人物工丽妍雅,笔墨洁净,色彩韶秀,其画法兼工带写,点缀屋宇器皿,笔极精细,亦生动有致。

另据胶州《冷氏族谱》记载,冷枚还著有诗文集《金门遗草》,今已亡佚。

冷枚绘画作品目前存世比较可信的约100余件(套),故宫博物院藏15件(套),其中,《石渠宝笈》著录3件、《秘殿珠林》著录1件。

台北故宫博物院藏7件(套),其中《石渠宝笈》著录4件。

近几十年海内外各大拍卖机构也时有冷枚重要作品闪世,对研究其艺术成就,也都是重要的补充。

在此,笔者将迄今面世的冷枚作品统计罗列,以与学界交流研讨,尤希有所补正。

1669年清康熙八年己酉1岁约是年,冷枚生于山东莱州府胶州分水岭街(今山东省胶州市阜安街道办事处)。

其祖上乃元末著名画家冷超岩,因为元顺帝画肖像称旨,顺帝赏给其胶州黄埠岭土地若干顷,遂居焉。

黄埠岭在胶州城西,离城约三里许,冷枚之前数代已迁居胶州城之分水岭街(今青岛市胶州中心医院驻地附近)。

1697年康熙三十六年丁丑29岁仲冬,作《工笔草虫》扇页,纸本设色,16.7x48.5cm。

《(胶州民间收藏·海上丝绸之路文物集萃》,山西教育出版社2017年2月版)1698年康熙三十七年戊寅30岁作《山水图》轴。

(《中国书画家印鉴款识》,文物出版社1987年版)1699年康熙三十八年己卯31岁为翁老先生画《杂画册》(七开),纸本设色,19.9x17.6cm×7,云南省博物院藏。

《(山东清代画坛四大家书画集》,山东美术出版社2010年8月版)1701年康熙四十年辛巳(重光大荒落)33岁季冬,画《四美图》轴,绢本设色,153.5×100cm。

非物质文化遗产《中国民间唱书》

非物质文化遗产《中国民间唱书》

非物质文化遗产《中国民间唱书》凡人类繁衍生栖的地方,她都是一块古老而神秘的土地。

在这块土地上,很久很久以前的人类活动。

从盘古开天辟地以来,人类用勤劳的双手,书写了厚重的华夏民族民间文化读本。

然而,随着历史的变迁、时光的流逝,一幕幕天灾人祸与欢乐盛世的人间悲喜剧交替的上演,人类抒写在民间的浓墨重彩也只剩下星星点点遗痕。

近年来,国家高度重视民族民间文化工作传承保护,并加大了对民族民间文化的发掘、抢救、整理和保护力度,力图再现民族民间文化及非物质文化的真实性,展示民族民间文化及非物质文化的风采。

而民间说唱在全国有千余本,也应属于民族民间文化及非物质文化。

因此,在工作之余,深入了民间对古今广大人民说唱进行收集、整理、编篡为宝贵《中国民间唱书》。

这套《民间唱书》仅是从民族民间发展过程中吸取的一些代表性的部分文化遗产进行编辑,她丰富民族民间文化遗产中更具发扬先大,焕发异彩。

这套《民间唱书》全书,共三百余部,分说唱书、小调、孝歌、民歌(山歌)等几大类,讲述我国古今,注重宣传历时,这对今后的民间文化研讨工作大有裨益。

附件:民间唱书目录(一)唱书1.《金铃记》、2.《蟒蛇记》、3.《柳阴记》、4.《乌金记》、5.《大孝记》、6.《二渡梅》、7.《凤凰记》、8.《西京记》、9.《红灯记》、10.《鹦哥记》、11.《卖花记》、12.《三姑记》、13.《纱灯记》、14.《雪山记》、15.《求婚记》、16.《滴水珠》、17.《谋夫报》、18.《摇钱树》、19.《小乔哭夫》、20.《割肝救母》、21.《双上坟》、22.《水打蓝桥》、23.《唐王游地府》、24.《吴汉杀妻》、25.《十里坪》、26.《十二元觉》、27.《玉带记》、28.《耗子告猫》、29.《梭罗木》、30.《三元记》、31.《孟姜女》、32.《鲤鱼精》、33.《八宝鸾钗》、34.《百花台》、35.《碧玉簪》、36.《雌雄杯》、37.《打虎记》、38.《娣妹花》、39.《再生花》、40.《黄糠记》、41.《回郎记》、42.《兰英记》、43.《落金扇》、44.《蜜蜂记》、45.《琵琶记》、46.《十美图》、47.《王月英》、48.《双蝴蝶》、49.《雷祖记》、50.《地藏记》、51.《孝灯记》、52.《雪山》、53.《香山记》、54.《回文记》、55.《目连记》、56.《三茅记》、57.《玉英记》、58.《东岳记》、59.《伏魔记》、60.《庚申记》、61.《无生老母十指家书》、62.《黄氏记》、63.《金刚科仪》、64.《科仪记》、65.《雷峰记》、66.《李青记》、67.《梁皇记》、68.《刘香记》、69.《龙华真经》、70.《龙王记》、71.《罗通扫北》、72.《念佛龙华经》、73.《牙痕记》、74《天机秘密》、75.《血湖记》、76.《眼光记》、77.《玉皇记》、78.《灶君记》、79.《梓潼记》、80.《无生老母救世血书》、81.《般若波罗蜜多心经》、82.《无生老母大哭灵山》、83.《药王记》、84.《鱼篮记》、85.《释疑记》、86.《双仙记》、87.《真空记》、88.《三阳记》、89.《灵山记》、90.《教主救世》、91.《九层天》、92.《度阴记》、93.《达摩记》、94.《关帝记》、95.《唐僧出身对趾》、96.《楞严经》、97.《指路明灯》、98.《花名记》、99.《道教神咒》、100.《烈女速醒回家指迷》、101.《延寿记》、102.《十王记》、103.《十里亭》、104.《老鼠告状》、105.《十殿阎罗》、106.《雪山记》、107.《阎罗十殿》、108.《劝世文》、109.《土地记》、110.《灶王经》、111.《财神记》、112.《双玉玦》、113.《双玉燕》、114.《地母记》、115.《东厨记》、116.《还乡记》、117.《花笺记》、118.《何仙姑》、119.《东岐记》、120.《丹经记》、121《双凤记》、122.《杏花记》、123.《圣批混源救劫集》、124.《训女记》、125.《孔明借箭》、126.《借东风》、127.《火烧战船》、128.《华容道》、129.《古城会》、130.《刘备过江招亲(甘露寺)》、131.《关公送貂蝉出家》、132.《武当玄天上帝灵应宝经》、133.《三教明道正宗》、134.《五部六册》、135.《单刀赴会》、136.《二娘经》、138.《梁山伯与祝英台全史》、139《山伯歌》、140《柳荫记鼓词》、141.《龙图记》、142.《麻姑菩萨》、143.《龙凤配》、144.《救苦记》、145.《四下南唐》、146.《蝴蝶杯》、147.《玉连环》、148.《红楼镜》、149.《药荼记》、150.《洛阳桥》、151.《再生缘》、152.《西厢记》、153.《五圣记》、154.《陈世美》、155.《普陀记》、156.《天赐花裙》、157.《韩湘记》、158.《众喜记》、159.《化意记》、160.《升仙记》、161.《拗碎灵芝》、162.《琥珀凤衩》、163.《花灯记》、164.《双凤骑仙》、165.《日道洪杏》、166.《明珠宝剑》、167.《梅李争花》、168.《红罗记》、169.《食斋记》、170.《秀琼记》、171.《黑徒羞恨》、172.《洋烟自欢》、173.《刘生叹五更》、174.《卧龙太子》、175.《夜叹皇灵》、176.《太子记》、177.《达太子》、178.《金钗记》、179.《潘宝海棠》、180.《回家记》、181《还金镯》、182.《梅花戒》、183.《周氏反嫁》、184.《三生石》、185.《欢喜记》、186.《真修记》、187.《唐僧记》、188.《珍珠塔》、189.《因果记》、190.《三世化生》、191.《节义记》、192.《赵素真》、193.《骂阎罗》、194.《针心记》、195.《玉蜻蜒》、196.《六月雪》、197.《双珠凤》、198.《龙凤锁》、199.《花锏记》、200.《李三娘》、201.《立愿记》、202.《双贵记》、203.《王氏女》、204.《长板坡》、205.《云香记》、206.《刺心记》、207.《倭袍记》、208.《希奇记》、209.《赵氏贤孝》、210.《番公免灾》、211.《三劈刀》、212.《珍珠衫》、213.《茶薇记》、214.《平安记》、215.《鸡鸣记》、216.《惜谷记》、217.《彩楼记(彩楼配)》、218.《妙英记》、219.《双花记》、220.《金锁记》、221.《忠良记》、139.《铡美案》、222.《金乐菊》、223.雪山太子、224.《沉香太子》、225.《扫尘缘》、226《乌盆记》、227.《白塔记》、228.《白阳卷》、229.《宫女卷》、230.《金龙记》。

-三花一娟-:姚水娟的经典戏作及评价

-三花一娟-:姚水娟的经典戏作及评价

"三花一娟":姚水娟的经典戏作及评价本文导读:著名戏作《狱中缘》姚水娟自幼机智聪颖,肯动脑筋,能苦学苦练。

天微明,就起来练功:三九寒天,在白佛堂冰凉的石板地上拿顶,双手冻得红肿,全身冷得鼻涕倒流,她不喊一声苦;在门口桑树地里压腿,脚搁在桑树椿上,被扣出血,也不叫痛。

她能唱绍调、徽戏,又能潜心钻研,进步显著,师傅见喜,定为科班"头肩"小旦。

科班后期,又得女子越剧创始人金荣水(矮尼姑)精心传授,学就了几出"彩衣戏" (俗称小衣戏)后,表演注重人物内心思想的表露,以神取胜。

未出师门,于1932年被"越新舞台"聘为客师。

当时,她主演的《双珠凤》(先演倪凤(小衣角),后演霍定金)和《十美图》(饰严兰贞)演的活灵活现。

后人认为该两本戏中的"倪凤煽茶"和"盘夫"是她的成名作,是的,这两出戏是她拿手杰作,但这是以后的事,最早出名之戏,据她自己在二十世纪五十年代所说,是《狱中缘》,实鲜为人知。

《狱中缘》是《蜜蜂计》中一出折子戏:有薛牢头,薛小英父女,"犯人"董良才和旗牌官四个人物。

说的是书生董良才年轻貌美,其后母逼他私通,奈董不允,遂怀恨在心。

一日,后母故将蜜糖涂满脸面,约董花园赏景。

花园蜜蜂飞舞,闻到蜜甜,纷纷飞至后母脸上采蜜。

良才一见,即上前扑救,那知后母一把将他抱住,诬说他调戏娘亲,良才中了"蜜蜂计",蒙冤入狱.戏就是良才入狱后,受到禁子之女薛小英管教,良才诉出实情,小英寄于同情,后结成良缘,并私自放走死犯而结束。

全剧长达一小时,可小英与良才的戏,占了四分之三.姚水娟饰薛小英一角,通过很平常的一问一答,很枯燥的对唱对白,却始终吸引住观众,看者不厌不烦,原因何在?这就是姚水娟受金荣水悉心教学"彩衣戏",自科班就注重揭示人物内在思想所分不开。

评弹开篇(选曲)精选汇总

评弹开篇(选曲)精选汇总

评弹开篇(选曲)精选评弹是江南艺术的一枝奇葩,评弹开篇的唱词不仅是普通的口头文学,而且许多开篇是优秀的文学作品。

现在评弹开篇的书较少,不少评弹爱好者听老开篇(选曲)会遇到困难,我准备编辑一些评弹开篇(选曲),供评弹爱好者参考,希望大家喜欢!评弹开篇(选曲)精选,曲目编排以笔画为序。

1.一双军鞋重三斤(薛筱卿)好八连是中国人民的子弟兵,是毛主席教养的好学生。

艰苦朴素高风格,革命传统永继承。

有一位以身作则张连长,一双军鞋格重三斤,已经穿了四年零,补丁打得密层层。

战士有心来开玩笑,说道一双军鞋倷勿离经,好送到那博物院中当展览品。

张连长笑盈盈来答一声,你么休把破鞋看得轻,他对革命也曾立过一点小功勋。

它帮助我踏平长江千里浪,它帮助我战斗美蒋百万兵。

须知道,艰苦奋斗是革命的传家宝,这传家宝是革命前辈付咱们。

有了这传家宝,高插红旗在井冈山顶,有了这传家宝,完成了两万五千里长征,有了这传家宝,保卫了革命胜利的延安城。

有了这传家宝,走上了祖国的天安门。

有了这传家宝,保证了推翻三座大山,凯歌高唱入青云。

我们的革命还需继续向前进,这传家宝还需世代永相承。

我还要补丁补丁再补丁,三斤三斤又三斤,穿了它跨进共产主义凯旋门。

2.一粒米(严雪亭)一粒米啥稀奇,一粒米哪哼好算大事体?大不可小算从古说,一粒米的当中有大道理。

你勿要看轻一粒米,何妨拿把算盘来算仔细。

有一位老贫农想出一个好主意,为了使年青的一代要珍惜一粒米,俚拿出一两米,叫小孙子一粒一粒搭我数仔细。

共总是一千八百三十七粒半,一数数出仔格大问题。

如果全国人民每人每天节约一粒米,或者每人每天浪费一粒米,一进一出数目大得邪邪起。

我伲全国人口六亿五千万,如果每人每天节约一粒米,一日天就是三万五千三百七十四斤,一年算起来一千二百七十三万四千多斤米。

拨勒五千人工厂当口粮吃,吃仔七年还多一些些;如果拨勒农村里一个生产小队当口粮吃,阿要几化日脚可以吃完俚?好吃一百六十年,阿爹吃到孙子手里,还没吃完什梗一粒米,你说道阿稀奇来勿稀奇!如果折合人民币拿来买机器,一粒米好换四十多部小型拖拉机,你说道阿稀奇来勿稀奇!一点一滴水汇成东海阔,一粒一粒沙堆得泰山齐。

一部惊心动魄的大抄袭之作——薛亮著《明清稀见小说汇考》“素材来源

一部惊心动魄的大抄袭之作——薛亮著《明清稀见小说汇考》“素材来源

一部惊心动魄的大抄袭之作——薛亮著《明清稀见小说汇考》“素材来源”索引余则鸣薛亮先生著《明清稀见小说汇考》(以下有时简称《汇考》)由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于1999年9月出版。

由于该书是一部有关小说文献之作,属工具书性质,所以笔者也购买了一本。

却说笔者在学习过程中经常查阅刘世德先生主编的《中国古代小说百科全书》(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1998年10月第二版。

以下有时简称《百科全书》),有几次在阅完书中的某些辞条后,也顺便翻阅了《汇考》中的相同辞条,结果大吃一惊:后者与前者竟有着惊人的一致。

从两书的出版时间一眼就可看出是后者从前者抄袭来的。

由此笔者将《汇考》的所有70个辞条与《百科全书》的相同辞条进行了对勘,结果让人不寒而栗。

其中《汇考》有16个辞条明显系抄自刘辉先生为《百科全书》所撰辞条,有6个辞条也明显系抄自黄霖先生为《百科全书》所撰辞条。

按薛亮先生在《汇考》的《后记》中交代:“在此我还要感谢刘辉、黄霖先生,他们以无私的精神不仅把从国外带回的稀见小说复印件示我,而且随时交流他们研究的最新成果,所获教益匪浅。

本书有些篇什,正是在他们的帮助下写成的。

”原来,这22个辞条乃是薛先生与刘、黄二先生“学术交流”的结果,但如此“交流”,则不由人不纳罕。

更严重的是,经笔者查证,《汇考》还有33个辞条系大量抄袭自刘辉、黄霖先生之外的其他学者为《百科全书》所撰辞条,这又当作何解呢?另外,笔者在查阅过程中还发现了一个十分有趣的现象:《汇考》的《明之部》其十二《轮回醒世》(第43页)、其二十一《海陵佚史》(第65页),《清之部》其一《别有香》(第119页)、其四《百花魁》(第130页)、其五《笔梨园》(第132页)、其十九《哈密野史》(第162页)、其二十四《欢喜缘》(第178页),凡7个辞条与《百科全书》的相同辞条内容基本一致(依次见《百科全书》第333、145、16、8、13、143、186页)。

而《百科全书》的这7个辞条后面所署的撰者名字都是一个叫作“雪亮”的人。

德州濒危民歌《十美图放风筝》艺术简考

德州濒危民歌《十美图放风筝》艺术简考

德州濒危民歌《十美图放风筝》艺术简考位于德州市的索庄,是民歌《十美图放风筝》的发源地,杨柳青画《十美图放风筝》就是根据德州版的《十美图放风筝》的演出形式创作的。

《十美图放风筝》现已定为濒危民歌,并被列入德州市文化非物质遗产保护行列;同时又被列入德州市非文化遗产濒危保护品种。

根据资料记载,扮演《十美图放风筝》中的十名女演员,个个扮相俊美,道具新奇,舞姿婀娜,唱腔优美婉转,歌词具有鼓舞性,通俗风趣,久唱不俗,所到之处万人空巷。

据了解。

乡间民歌《十美图放风筝》在20世纪40年代就已誉满德州的城市和乡间。

德州属于华北地区,传统意义中的华北民歌“放风筝”,在我国北方流传很广。

阳春三月,百花盛开,风和日丽,旧时难得出门的姑娘们也要趁此大好春光,出外踏青、游春,带着自己巧制的各种风筝尽兴地游玩。

歌曲表现她们愉快喜悦的心情,嬉笑欢娱间带着娇嫩柔婉的气质,简练纯朴中又有细致曲折的表现。

词里多有对风筝样式的描述和赞美,曲中常用描绘风筝随风荡漾的衬腔,十分传神。

各地流传的曲调不尽相同,以用“剪靛花”调配唱的较为多见。

“剪靛花”调是个历史较久的民间曲调,清乾隆年间已十分流行。

德州索庄版的《十美图放风筝》是地道的乡村民歌,没有任何曲牌的痕迹,在唱腔设计上,较受“三弦音乐”的影响。

位于德州城西北部的索庄,在这个不足百户的村庄里,目前能够找到的民歌《十美图放风筝》惟一参演者就是李文成。

1932年间,德城区宋官屯乡胡庄的教师崔玺和一个叫“大鸽子”的穷艺人来到索庄,演唱《十美图放风筝》,并把此民歌传授给了索庄人。

崔玺爱好文艺,年轻时曾到天津等城市观光学习,编有《十美图放风筝》、《尼姑思凡》、《长亭饯别》等民歌。

1954年,德州市人民政府组织专人对流传在德州城乡的民歌进行了挖掘搜集,德州市文化馆干部和业余文娱工作者孙世英、李春和等人对《十美图放风筝》进行了改编,词曲在保留原来基调、旋律的基础上做了适当改动,使其成为优秀节目,并由索庄民间艺人进行演唱。

才子佳人小说名作提要

才子佳人小说名作提要

才子佳人小说名作提要《游仙窟》初唐张鷟作。

自叙与崔十娘(琼英)的恋爱故事。

身为小县尉的张文成奉命出差,遇见积石山神仙窟的佳人,一见钟情。

通过丫环在两人之间传书递简,彼此在感情上慢慢接近。

加上杨五嫂的勾当撮合,最后琼英以身相许。

由于“驰骤下僚,不遑宁处”,张鷟不能再会十娘,知闻隔断,使他“泪脸千行,愁肠寸断。

端坐横琴,涕血流襟”。

《莺莺传》中唐元稹作。

张生游普救寺,邂逅姨母崔夫人之女,情不能舍。

在红娘的建议下,他以情诗打动少女芳心,与莺莺在西厢幽会达数月之久。

后赴长安应试,将别后莺莺寄的书信四处张扬,以妖孽为由主动与她割断关系。

但他后来腆颜想见莺莺时,又遭到她的拒绝。

《霍小玉传》中唐蒋防作。

叙李益与仰慕他的诗名的霍小玉两情相得,小玉约定欢爱8年便“舍弃人事,剪发披缁”。

李益外地赴任后,依从母命筹办婚事,有意向霍小玉隐瞒自己的踪迹。

一次,路见不平的黄衫丈夫强将李益挟往玉家。

事先盛装等候的霍小玉在痛斥李益薄情之后,一恸而绝。

李益后来的家庭生活因此而很不幸福。

《李娃传》中唐白行简作。

刺史荥阳公之子在京准备应举,对狭邪女李娃一见钟情,把功名抛诸脑后。

金钱荡尽后,被鸨母用金蝉脱壳计摆脱,沦为殡葬挽歌郎。

其父见状,将他打死,抛尸野外。

活转来的公子靠乞讨为生,最后在念旧情而收留他的李娃的帮助下中举授官。

当李娃提出分手时,荥阳生执意不从,并在父亲支持下和她结为夫妻。

《三水小牍·飞烟传》后梁皇甫枚作。

写功曹参军武公业小妾步飞烟被邻居赵象窥见,神不守舍。

在赵象的执着追求下,飞烟终于与他相会,暗地来往。

由于奴婢的告发,武公业撞散她与赵象的幽会,将她“缚之大柱,鞭楚血流”,飞烟临死前平静地说:“生得相亲,死亦何恨”。

《孙氏记》宋丘濬作。

写孙氏卧病时,丈夫张复把邻居周默请来疗治。

一见之后,周默百计要得到美貌的佳人。

但孙氏说:妾心非石,但“妇人无他能,惟端节自持为令节”。

一直到张复去世后,周默才娶到寡居的孙氏。

《新编醉翁谈录·静氏》南宋理宗朝罗烨编。

设计美学 第二章

设计美学 第二章

几乎在同一时期,有关器物的美学评价,已经伴随着中国哲学思想出 现了。在中国哲学思想形成的先秦时期,中国哲学和文化思想奠基者 的观点,已经明确地表达了对日用器物的审美观念。
以儒道释思想为代表的中国文化,对器物的制作和设计强调了功能美 的观点,即器物以实用为美。反对损害器物功用的多余装饰,以素朴 作为美的最高境界,但同样反映了他们在生活中对自然朴素之美的追 求。
最高境界的美,应该是本色的美,是一种纯粹的美,过多的装饰反而 会破坏这种美。
“素朴而天下莫能与之争美”,把自然朴素看成是一种不可比拟的理 想之美,强调自然高于人工、天然高于工巧。
制作出好的器物,必须具备时令、环境、 材质和技术四个基本条件,其中材料的优 良比制作技术更为重要。
尊重材质、强调朴拙之美的设计思想, 一直贯穿了中国古代的器物制造历史。
这样的设计美学,既体现了当代社会生产的特点,同时也是对人们在获得 物质满足时的精神关照,是美学对时代要求的回应。
1. 匠心独具的功能之美
器物的设计和制造是中国传统物质文化的重要内容。
中国古代经历了漫长的农耕文明,器物的设计多与定居的生活相关。 在传统的器物制作和设计中,其本质所遵循的是满足日常生活的实际 需求,适用的原则是最基本原则。
3. 含蓄优雅的造型之美
与西方古代的器物设计比较,中国传统器物在美学品质上的特点是含 蓄优雅。中国的审美文化强调了含蓄、隐忍、不张扬、不夸张的美。 优秀的器物设计强调意蕴,重在神韵,视觉上让人觉得耐人寻味、余 韵悠长。尤其是在宋代,由于是文人执政,当文人雅士的审美成为主 流之后,器物的设计制作许多都是厚朴无文,器物的美主要体现在造 型、质地和色彩上。 这种在器物中体现出来的美学特征极具中国文化特色,正如宋代著名 的文学家苏东坡所认为的,艺术的最高境界是“绚烂之极归于平淡”, 也就是说,在平淡中才能看出绚烂的美来。

古瓷瓶欣赏(观音瓶)

古瓷瓶欣赏(观音瓶)

古瓷瓶欣赏——观音瓶
清雍正·粉彩十美图观音瓶
撇口,束颈,硬折肩,长形腹渐收,圈足,器形秀美挺拔。

颈部绘粉彩折枝牡丹和扁菊,腹部通景绘粉彩十美图,十位古典美女坐于桌案之旁,面露微笑,身着华美服饰,各手持乐器,或击鼓、或弹琵琶、或吹笛、或击镲、或站或坐,场面极为壮观,演奏间互传笑意,用色丰富,色彩搭配柔美典雅,笔触细腻流畅。

无论是在设色,还是画意方面都体现着雍正时期粉彩绘画的独特技巧,堪称为一件雍正时期的粉彩佳作。

民国·青花五彩仙曲演红楼观音瓶
清代·霁蓝釉粉彩牡丹纹观音瓶
品名:清乾隆豆青釉地珐琅彩福寿花卉纹观音瓶(一对)
尺寸:高22.2cm
备注:“大清乾隆年制”六字青花篆书款
介绍:
此观音瓶为一对,豆青釉底,釉色肥厚脂润,有较强的玉质感,瓶正中对称绘四组花卉图案,图案中绘有寿字,蝙蝠,寓意福寿双全。

瓶上下各饰一圈绘纹。

可知,此瓶应清廷后宫帝后祝寿所制。

民國·刘雨岑彩绘观音瓶。

丽水鼓词表演形态探析

丽水鼓词表演形态探析

丽水鼓词表演形态探析作者:徐金莲来源:《文艺生活·文艺理论》2016年第02期摘 ; 要:丽水鼓词是浙江省内起源最早、形式较完整、表现力较强,且至今仍在丽水地区流传的一个民间曲艺曲种,它来源于民间,发展于民间,与丽水历史悠久的人文内涵、风俗信仰、审美情趣、地域特征等息息相关。

本文试图从丽水鼓词的表演方式、演唱内容、创作特色等几个方面来分析和探究其表现形态的基本特征。

关键词:说唱艺术;创作题材;表演方式中图分类号:J617.9 ; ; ; 文献标识码:A ; ; ; ;文章编号:1005-5312(2016)05-0160-02所谓鼓词,一般指以鼓、板击节说唱的曲艺形式,这种说唱形式的历史十分悠久。

“鼓词”的名称起源于明代,清代以后,鼓词演唱兴盛。

丽水鼓词采用的语音是江南吴语系的丽水方言唱说的,即以现今的丽水中心区域--莲都为中心的丽水方音说唱表演,具有浓郁的浙西南地方色彩。

丽水鼓词以自奏鼓、板等乐器加以烘托,形成一套系统化的、完整的、富有感染力的表演程式和技艺,反映了民众特有的观念意识与思想追求、人文价值和艺术元素。

一、表演方式丽水鼓词的表演形式,为一人单档坐着说和唱为主,是曲艺门类中的坐唱表演艺术。

口语使用本地方言说和唱,韵文散文结合,以唱为主,以说为辅。

丽水鼓词的所谓说,只在曲目内容中唱词中偶尔夹插第一人称的说白,即人物的念白。

演唱者通过叙事性极强的基本唱调来表述曲目故事内容,以唱来表述所唱故事内容的缘起、矛盾的展开、细节的描绘、“关子”(悬念)的设置、情节的发展或绘景状物,以唱来刻画描绘人物之间的对话和人物的内心活动。

唱词一般都是“二二三”的七字句,很少有十字句和自由式长短句。

表演方式分大堂鼓和门头鼓两类。

大堂鼓:演唱者取坐姿,座前按置鼓架,鼓架上置一只直径为39公分的大鼓,艺人称其为大堂鼓。

演唱时演唱者左手握“切”,“切”又称六轮板,六轮板板是丽水鼓词艺人演唱时的主要自奏乐器之一。

各时期越剧剧团简介

各时期越剧剧团简介

各时期越剧剧团简介概述来源/www/yueju/100039615.html 1、戏班、剧团早期越剧小歌班的演出无剧种和戏班的名称往往以领衔演员姓名称呼班名。

自1917年5月以袁生木莫、袁文山领衔的小歌班进入上海新化园演出后在报纸广告中也无剧种和戏班的名称还以领衔演员姓名称呼班名如称卫梅朵、马阿顺为首的戏班为“梅朵阿顺班”。

1921年9月16日以后在报纸广告中才有“绍兴文戏”、“越剧”的剧种名称戏班则有“堂”、“社”、“班”之称。

如标大世界王永春为首的戏班为“鸿福堂绍兴文戏”标屠杏花、施银花为首的戏班为“女子的笃班”标小世界金雪芳领衔的戏班为“越剧”标先施乐园卫梅朵为首的戏班为“永乐社”标先施乐园演出的绍兴文戏为“吉庆班”。

在浙江各地常以科班名称演出。

20世纪30年代初女子绍兴文戏崛起纷纷到甬、绍、杭、沪演出。

至30年代后期越剧戏班包括科班多以舞台为名也有以剧社、剧团标称。

如筱丹桂、贾灵凤、张湘卿为台柱的高升舞台徐玉兰、汪笑真主演的东安剧社姚水娟、魏素云、商芳臣领衔的水云剧团。

40年代以后越剧戏班除个别的以“越艺社”如东山越艺社、天鹅越艺社命名外大都以“剧团”定名如玉兰剧团、芳华剧团等。

越剧戏班在解放前都属私营性质有老板班主负责经营。

戏班成员少则20人左右最多40人左右。

在20、30年代绍兴文戏时期戏班除演员外尚有派场师傅又称“说戏师傅”、值台师傅检场、大衣师傅戏装管理、后场头乐队等人员。

30年代女班兴起后大多戏班增设三担师傅总务、财务、杂务人员。

40年代新越剧时期戏班剧团除前述人员外增设剧务部增加了编剧、导演、作曲、舞美设计、舞台监督兼剧务、票务宣传等人员。

而舞台装置人员包括舞台装置及灯光操作虽固定在剧场内但既不是剧团成员也不属剧场职工。

此时期由著名演员为台柱的大型剧团拥有30人左右一般中小型剧团则是20人左右。

新中国成立初期最早成为国营剧团的有华东越剧实验剧团后改建为上海越剧院、浙江省文工团越剧队后改建为浙江省越剧实验剧团浙江越剧团后分为浙江越剧一、二团。

越剧大事记一(1906年--1948年)

越剧大事记一(1906年--1948年)

11月,浙江新登的“东安舞台”到上海,卖给叙乐茶楼做班底,与王杏花一起演出,演员有徐玉兰、汪笑真、项彩莲等。翌年春天,王杏花离沪去杭州,“东安舞台”留在上海,与男班混演。
民国23年(1934年)
4月12日,男班艺人楼天红、小月红灌唱的唱片《双金花·大堂认妻》(两面),由高亭唱片公司出版,这是越剧所灌的第一张唱片。
清光绪32年(1906年)
1906年3月27日在嵊县东王村香火堂前,由落地唱书艺人袁福生、李茂正、高炳火、李世泉等借用四只稻桶垫底,铺上门板,演出小戏《十件头》、《倪凤煽茶》和大戏《双金花》(后半本)。这是中国越剧第一次正式演出,越剧(最初称“小歌班”)从此诞生,该日被定为越剧诞生日。
4月27日,王佩卿、支维永、紫金香为首的男班,始演于闸北永兴路协记永兴戏院。
民国16年(1927年)
2月5日,由施银花、屠杏花等组成的女班第二次来沪,演出于神仙世界游乐场。演出剧目有《龙凤锁》、《文武香球》、《十美图》(5本)、《赵五娘》等。演出至4月4日止。
4月27日,二马路新开宝兴戏院演出绍兴文戏,演员为支维永、楼天红、紫金香、陶素莲等。
3月16日,福星剧社演出绍兴文戏,演员为高月升、金筱邦、支维永、陶素莲等。演出剧目有《沉香扇》、《葵花配》、《鹊桥相会》、《双箫缘》等。
8月16日,上海凤舞台演出“文武越剧”,演员为秦月峰、吴素琴、高兴荣、张瑞丰等。演出剧目有《王华买父》、《红鬃烈马》、《双狮图》、《孟丽君》等。
民国6年(1917年)
1917年5月13日《申报》刊登男班首演广告
5月13日~6月8日,“小歌班”首次进入上海,演于十六铺新舞台原址新化园。首演剧目为全本《蛟龙扇》。广告中标有“绍兴改良”四字。挂牌演员有:袁伯泉、袁伯松、俞岳清、袁陆奎、金娃桂、俞月花、袁文三、袁生莫、冯凤舞、俞逸相、支苏运、金荣奎、俞存喜等13人。

百年沉淀 希世珍藏

百年沉淀 希世珍藏

百年沉淀希世珍藏将山东省图书馆馆藏以时代来区分,可分为古代文献、近代文献、现当代文献3大部分。

其中古代文献中的特色馆藏主要有:海源阁专藏、易学专藏、佛藏、齐鲁地方文献、金石拓片;近代文献中的特色馆藏有:解放区书刊、“满铁资料”;现当代文献中以鲁版书刊、轻工、医药、哲学、化工、电子技术等中外书刊为收藏重点。

这里主要介绍古代文献、近代文献中的特色馆藏。

一、海源阁专藏。

“海源阁”是晚清著名四大藏书楼之一,其藏书于民国二三十年开始散佚。

山东省馆所藏主要以1945年济南绅士辛铸九、苗兰亭、张蔚斋等人捐赠为主,另外王献唐任馆长时零星购置的几种。

二、易学专藏。

山东省馆易学专藏按照来源的不同,可分为两部分:一是该馆历年来零星入藏的易类书籍,约700种左右。

二是卢松安捐赠的“易庐易学”藏书980余种1064部3534册,其中比较珍贵的版本有元代吴澄撰《周易纂言外翼》,内有元版、明版各一部;明代何楷撰《古周易订诂》,传世多为清乾隆版,此为崇祯溪邑文林堂刻本;清光绪永盛斋刻刘一明《??易考》,传世亦不多见。

山东省馆的易经专藏,是海内外屈指可数的一座易经文献宝库,共收入易经文献1240种(上述两部分有重复者),2205个不同版本,近1万册。

其收录范围为古今中外对易经进行注释、论说、考订、图解者,以及专著、古易、易纬、易占等类书籍。

三、齐鲁地方文献专藏。

包括山东地方名人手稿、齐鲁方志、山东革命文献、“满铁资料”等几部分。

1、山东地方名人手稿。

在山东省馆善本专藏中,有关齐鲁先贤著述的收藏非常宏富,且多为稀见珍本,如蒲松龄《聊斋文集》手稿,张笃庆《厚斋自著年谱》,李文藻《恩平程记》等,都是研究齐鲁文化的珍贵资料。

在善本古籍中,还保存有王士祯、刘墉、丁耀亢、桂馥、许瀚、高凤翰等许多齐鲁名人的手迹。

2、齐鲁方志。

包括旧志、新志两部分。

海内现存齐鲁旧志约640种,山东省馆馆藏为528种,占82.4%。

其内容涉及范围之广,覆盖全省各地。

一部惊心动魄的大抄袭之作——薛亮著《明清稀见小说汇考》“素材来源

一部惊心动魄的大抄袭之作——薛亮著《明清稀见小说汇考》“素材来源

一部惊心动魄的大抄袭之作——薛亮著《明清稀见小说汇考》“素材来源”索引余则鸣薛亮先生著《明清稀见小说汇考》(以下有时简称《汇考》)由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于1999年9月出版。

由于该书是一部有关小说文献之作,属工具书性质,所以笔者也购买了一本。

却说笔者在学习过程中经常查阅刘世德先生主编的《中国古代小说百科全书》(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1998年10月第二版。

以下有时简称《百科全书》),有几次在阅完书中的某些辞条后,也顺便翻阅了《汇考》中的相同辞条,结果大吃一惊:后者与前者竟有着惊人的一致。

从两书的出版时间一眼就可看出是后者从前者抄袭来的。

由此笔者将《汇考》的所有70个辞条与《百科全书》的相同辞条进行了对勘,结果让人不寒而栗。

其中《汇考》有16个辞条明显系抄自刘辉先生为《百科全书》所撰辞条,有6个辞条也明显系抄自黄霖先生为《百科全书》所撰辞条。

按薛亮先生在《汇考》的《后记》中交代:“在此我还要感谢刘辉、黄霖先生,他们以无私的精神不仅把从国外带回的稀见小说复印件示我,而且随时交流他们研究的最新成果,所获教益匪浅。

本书有些篇什,正是在他们的帮助下写成的。

”原来,这22个辞条乃是薛先生与刘、黄二先生“学术交流”的结果,但如此“交流”,则不由人不纳罕。

更严重的是,经笔者查证,《汇考》还有33个辞条系大量抄袭自刘辉、黄霖先生之外的其他学者为《百科全书》所撰辞条,这又当作何解呢?另外,笔者在查阅过程中还发现了一个十分有趣的现象:《汇考》的《明之部》其十二《轮回醒世》(第43页)、其二十一《海陵佚史》(第65页),《清之部》其一《别有香》(第119页)、其四《百花魁》(第130页)、其五《笔梨园》(第132页)、其十九《哈密野史》(第162页)、其二十四《欢喜缘》(第178页),凡7个辞条与《百科全书》的相同辞条内容基本一致(依次见《百科全书》第333、145、16、8、13、143、186页)。

而《百科全书》的这7个辞条后面所署的撰者名字都是一个叫作“雪亮”的人。

成语新解(十全十美)

成语新解(十全十美)

十全十美(数字)引入:在中国,“十”是个非常吉祥的数字,中国人早已赋予其“圆满”和“完整”的深刻含义。

我们介绍的成语“十全十美”的含义是指幸福美满,没有缺憾。

然鹅,到底什么事=是幸福美满的人生,不同时代,不同文化却又有着丰富多样的理解。

有的甚至有些难以理解了——哲学家的理想生活离我们有点远——1.“饭素食饮水,曲肱而枕之,乐亦在其中矣。

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

”——《论语·述而》,孔子认为,君子的理想生活无需物质上的奢华。

窄巷陋室,粗茶淡饭,只要心中富足,也能自得其乐。

2.古希腊哲学家伊壁鸠鲁说快乐就是身体的无痛苦和灵魂的无纷扰!第欧根尼被称为木桶里的哲学家,生活得像乞丐,却认为自己很快乐。

有人讨厌“十全十美”1.作家莫言在《檀香刑》里写到:世界上的事情,最忌讳的就是个十全十美,你看那天上的月亮,一旦圆满了,马上就要亏厌;树上的果子,一旦熟透了,马上就要坠落。

凡事总要稍留欠缺,才能持恒。

2《.红楼梦》里的林黛玉也不喜欢圆满,在她看来,聚少离多的人世不如不聚。

到底是哪十全哪十美?十全十美是完美无缺的意思。

里面的“十”不是实指,而是虚指很多,所以不必讲究竟哪十个。

一个无聊的问题,偏偏有人给出了答案。

乾隆年间是分别来自波西米亚及意大利的宫廷画师艾启蒙和郎世宁的传世佳作《十骏犬》与《花卉册》(又称《十美图》)的合称。

当时两人分别敬献《十骏犬》和《十美图》给乾隆皇帝,乾隆皇帝十分满意,在画作盖上了他的鉴赏钤章,并将两者合二为一,题为《十全十美》图。

十犬亦即十全,犹言至善;《花卉册》选绘十种珍贵花卉,意指十美。

身为人臣,二人敬献《十骏犬》和《十美图》给乾隆皇帝,隐含着十分深刻的用意――阐明心迹,暗示尽臣之忠、隐表个人才干;极尽奉承,含蓄吹捧乾隆前无古人、后无来者,是为天地间道德修为之完人。

加之当朝重臣暨书法大家梁诗正等纷纷题诗赋词,使得二绢册书画同体,身价陡增。

然而,据史料记载,乾隆皇帝拿到这个册页,大加赞赏,百看不厌,爱不释手,独自把赏,尔后秘藏深宫300余年,几乎没有与世人谋过面。

十美图放风筝评价

十美图放风筝评价

十美图放风筝评价
➢这幅画中有软翅类、硬翅类、串型类等造型各异的风筝,足见当时风筝的制作技艺已然高超又精湛。

➢画中人物表情细腻、服饰华美。

手中放飞的风筝形式多样、题材丰富,反映出当时的风筝在形制、样式、扎制技术、装饰以及放飞技巧上已达到非常高的水平。

➢我非常喜欢十美图放风筝这幅年画,它为清代杨柳青年画,画中细腻地描绘了十姐妹在春日里结伴踏春一起放风筝的欢乐场景,画中人物表情丰富,在这幅反映民间生活的年画里,深刻的刻画出了风筝这一古代女人娴雅的玩具。

➢从这幅精彩的《十美图放风筝》年画里,我们感受到了风筝艺术的博大精深。

我们醉心于风筝,不仅在于放飞的乐趣,更在于它寄托了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人虽无法飞行,思绪和情感却可以借助风筝高飞。

当不同形状大小、不同图案寓意的风筝展翅翱翔,天空顿时变得热闹非凡、五彩缤纷,心灵也在这幕人与自然共同创作的天空演出中得到慰藉与安抚。

一百年前的妓女,真是娇嫩得让人下不去手啊

一百年前的妓女,真是娇嫩得让人下不去手啊

一百年前的妓女,真是娇嫩得让人下不去手啊
发表于2015年11月30日15:01
现在的富商玩游艇,一百多年前的富商玩花船。

在船上一摇一摇的也许更有节奏感。

1901年香港的歌妓,年龄这么小,可能是卖艺不卖身。

但常在河边走,哪有不湿鞋?
两个人叫了五个妓女,真是懂享受,不听琵琶的富商不是好嫖客。

一手搂女人,一手抽大烟,这日子神仙也没法比。

比起前面那个,这位嫖客就有文化得多。

两人琴箫和鸣,眉目传情,将这事做得风雅无比。

上海青楼界的规矩,第一次出台的雏妓,需要由龟公扛着给人家送上门。

这是上海著名的“十美图”,十位妓女争奇斗艳,各有千秋。

虽然照片像素不怎么好,但也能看出她们就是胜在年轻。

上海名妓李金凤,1904年获花榜季军,从此艳名远播。

不过看这姿色,让人对第一第二名也没啥兴趣了。

这是客人邀请妓女出台陪酒的局票,这么正式的书面文件,让人觉得晚清娱乐业真是发达。

这是关于上海青楼的一张画报,媒体的作用推广了晚清上海的娱乐业。

 。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十美图
杨家埠人放风筝由来已久,早在清代光绪三十三年(1874)创作的“十美图”(现存法国),曾做了出神入化、栩栩如生的画面展示,给人们留下了深刻印象。

另外,还有对画面描绘的诗歌。

三月里来是清明,姐妹十人去踏青,捎带着放风筝。

大姐放的白素贞,二姐放的是许相公,西湖来调情,来调情。

三姐放的是杨宗保,四姐放的是穆桂英,气死六郎公,六郎公。

五姐放的是张君瑞,六姐放的是崔莹莹,红娘真机灵,真机灵。

七姐放的是祝九妹,八姐放的是山伯兄,尼山读《诗经》,读《诗经》。

九姐放的是牵牛郎,十姐放的是织女星,天河隔西东,隔西东。

风筝越高情越浓,引来一群小后生,一阵脸儿红,脸儿红。

不知不觉拽风筝,暗暗拜求月老翁,红线你传送,你传送。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