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股东占用上市公司资金与上市公司股票回报率关系的研究_姜国华

合集下载

大股东资金占用问题研究

大股东资金占用问题研究

大股东资金占用问题研究作者:张珊来源:《今日财富》2019年第12期一、背景大股东占用上市公司资金可以说是前赴后继,继莲花味精、江西纸业等大案后,近年亚星化学又沦为大股东的提款机。

该现象表明,在过去大股东资金占用问题在本国上市公司中可谓司空见惯,而如今仍没能得到彻底根治。

所以,深入研究大股东资金占用问题具有重大意义。

亚星化学首次公布占款事项,也引起了交易价格和交易量的剧烈变动。

本文提出了大股东资金占用问题的动机,并据其成因提出用于及时发现并有效防止大股东资金占用行为的治理对策。

二、亚星化学简介“濰坊亚星化学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亚星化学”)于2001年3月26日在上海证券交易所挂牌上市,股票交易代码为600319。

亚星化学的注册资本为31559.4万元,经营范围隶属于化学原料及化学制品制造业。

三、亚星化学的股权结构分析上市公司有着不同的股权属性,例如民营控股或者国有控股,大股东具有不同属性的上市公司,其所追求的目标不尽相同。

相比追求经济目标的民营控股的上市公司而言,作为大股东为国有属性的亚星化学,其追求的目标更具有综合性的特征,不同的股权属性在资金占用方面会带来不同影响,亚星化学的股权结构也具有大多数上市公司的共同特点,其大股东为国有企业。

亚星化学自上市后,经历了10多年的发展,其股东也不断发生着变化,股权结构比上市初期显得更为复杂,然而潍坊亚星集团却始终如一地保持了第一大股东的地位。

根据亚星化学历年年报,取2006年-2010年的数据,潍坊亚星集团一直是亚星化学的最大股东,嘉耀国际投资持股比例次之,大約为其一半,第一、第二大股东多年来没有变过,与此同时,尽管亚星化学的第三、第四、第五等大股东会有变化,但根据年报数据,亚星化学第3-5大股东持股比例却很低,基本上在1%左右,最大的也不超过5%。

其股权制衡度指标则远小于1,股权制衡度=第3-5大股东持股比例之和/第1-2大股东持股比例之和,具体如表1所示:上述股权结构表明,作为亚星化学的第一大股东,虽然持股比例由上市初的60.1%变化为不到40%,但是根据实质重于形式的原则,从2006-2010年大股东对亚星化学有绝对控股权,且其他大股东由于持股太少,基本上都没有足够的积极性去通过股东会等形式参与决策。

大股东占用上市公司资金的现象及解决方式探索

大股东占用上市公司资金的现象及解决方式探索

大股东占用上市公司资金的现象及解决方式探索大股东占用上市公司资金的问题是中国证券市场的独有现象, 也是一个沉重而又敏感的话题。

近年, 上市公司资金被占用情况相当惊人, 大股东利用其对上市公司的控制权,侵占上市公司募集资金, 严重削弱了上市公司的独立性和资产质量, 直接损害了中小股东的合法权益。

大股东占款与对外担保和委托理财被喻为上市公司三大隐患, 皆因它们随时有可能会突然爆发而危及到上市公司的健康肌体, 乃至于生存状况。

本文想通过对大股东占款现象的根源分析来寻求从根本上解决大股东占款问题的方式。

一、上市公司资金被占用状况严重大股东及其关联方占用上市公司资金的现象由来已久,金额巨大。

2002 年底, 中国证监会曾普查1175 家上市公司,发现676 家存在大股东占款现象, 占款总额为966169 亿元。

为此, 管理层在2003 年8 月正式颁布实施了《关于上市公司与关联方资金往来及上市公司对外担保若干问题的通知》,从整治效果看, 有一定改观, 到了2003 年底, 关联方占款余额为577 亿元, 下降幅度为40 %。

但到了2004 年6 月份止, 统计显示关联方占款余额仍有535112 亿元, 下降速度则明显趋缓, 基本上没有明显改观, 甚至在某些方面还有变本加厉的迹象。

目前, 大股东占款现象主要表现为以下特点:( 一) 大股东新增占款现象仍在发生大股东占款有非经营性占款与经营性占款两种方式。

其中, “经营性占款”主要体现在资产负债表的“应收账款”与“预付账款”项下, 上市公司与控股股东关联交易所占比重较大, 在销售和采购过程中, 可能形成金额巨大的应收账款和预付账款, 这为某些控股股东借助关联交易侵占上市公司资金提供了可乘之机。

“非经营性占款”主要体现在资产负债表的“其他应收款”项下, 其他应收款是指除应收票据、应收账款和预付账款以外的其他应收款、暂付款项, 主要包括与主业经营不直接相关的预付的备用金、应收的各项赔款、罚款、应收的租金、存出的保证金等, 正常的情况下, 上市公司其他应收款金额不应过高。

企业生命周期视角下大股东控制对投资效率的影响分析

企业生命周期视角下大股东控制对投资效率的影响分析

企业生命周期视角下大股东控制对投资效率的影响分析作者:李国华于永生来源:《商业经济研究》2015年第20期内容摘要:本文基于企业生命周期新的划分视角,从企业发展的动态层面考察在不同的生命周期中大股东控制对投资效率的影响。

研究发现,在企业发展的成长期和成熟期,第一大股东持股比例与投资效率均显著负相关,在企业发展的衰退期,第一大股东持股比例与投资效率均显著正相关。

关键词:企业生命周期大股东控制投资效率引言大股东控制问题是经济学家和财务学家研究的热点问题之一。

大股东控制具有激励效应和隧道效应,既可以通过监督管理层或参与经济管理活动提高投资效率,提升企业价值,也可以凭借其控制权侵占中小股东权益,从而获取私有收益。

传统的公司治理理论认为公司治理的主要矛盾来自外部投资者与企业管理层之间的利益冲突(何骏,2008),经理人具有强烈的动机侵害股东利益,以谋取自身利益,从这一角度来看,大股东控制对投资效率具有激励效应,能够有效地制约经理人的私利行为,抵制道德风险,从而提高投资效率,对企业价值的提升具有正向的作用。

然而,现代公司的股权结构完全不同于传统的所有制结构,当股权高度集中时,大股东控制对投资效率具有隧道效应,能够通过控制权有效地控制企业,侵占中小股东的利益。

由于企业在不同生命周期阶段具有不同的发展特征,致使其面临的大股东控制问题也不尽相同,对投资效率的影响也有差异。

具体来看,在企业发展的成长阶段,企业的发展刚刚起步,大股东控制企业,小股东都比较少,代理问题刚刚出现还不很明显,对大股东来讲,企业价值的提升使得现金流量也增加,大股东拥有的控制权与现金流权密不可分,因此大股东对投资效率的影响表现为激励效应,投资者会监督管理者或者自己承担管理公司的责任,他们希望公司越来越好。

在企业发展的成熟阶段,大股东控股比例往往都很高,此时他们仍然会选择监督和激励管理层使公司不断发展,因为侵占公司财产带来的损失会远远高于收益,因此他们没有侵占中小股东利益的动机,对投资效率的影响依然表现为激励效应。

大股东占用上市公司资金与上市公司股票回报率关系的研究

大股东占用上市公司资金与上市公司股票回报率关系的研究

大股东占用上市公司资金与上市公司股票回报率关系的研究大股东占用上市公司资金与上市公司股票回报率关系的研究摘要:本文通过对大股东占用上市公司资金与上市公司股票回报率的关系进行研究,旨在了解大股东占用资金对上市公司股票回报率的影响。

研究结果表明,大股东占用上市公司资金往往会对上市公司的股票回报率产生负面影响,限制了上市公司的发展和增长。

1. 引言上市公司作为一种重要的法人实体,在市场经济体系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然而,在实际经营过程中,大股东往往会占用上市公司的资金,由此引发的问题备受关注。

大股东占用上市公司资金的行为涉及公司治理、市场透明度和股东权益保护等多个方面。

本文旨在通过研究大股东占用上市公司资金与上市公司股票回报率的关系,了解大股东占用上市公司资金对股票回报率的影响。

2. 大股东占用上市公司资金的现状分析现阶段,我国许多上市公司存在大股东占用上市公司资金的现象。

其中一些大股东滥用自己的控股优势,将上市公司资金用于非法往来、关联交易或个人经营等。

这种行为严重违反股东利益最大化原则,损害了小股东的利益,同时也影响了上市公司的健康发展。

3. 大股东占用上市公司资金的影响3.1 财务风险增加大股东占用上市公司资金往往将重要资金用于其他用途,导致上市公司资金链断裂,进而增加财务风险。

一旦发生经营困难或资金紧张的情况,上市公司可能无法及时归还债务或应付股东利益分配,从而导致股票回报率下降。

3.2 市场信任度降低大股东占用上市公司资金的行为会降低市场对上市公司的信任度。

当市场投资者发现大股东存在资源占用行为时,会对上市公司的治理机制和透明度产生质疑,进而导致市场失去对该公司的信心,从而拖低股票回报率。

4. 大股东占用上市公司资金的监管问题分析4.1 法律制度不完善现阶段,我国对大股东占用上市公司资金的监管还不够完善,相关法律法规存在空白和执行不力的问题。

这为大股东占用上市公司资金提供了空间,从而造成了破坏上市公司利益的行为。

上市公司大股东占用资金问题研究案例

上市公司大股东占用资金问题研究案例

上市公司大股东占用资金问题研究案例近年来,上市公司大股东占用资金的问题备受关注。

大股东以其在公司中的地位和权力,占用公司资金进行个人或其他企业的投资和融资活动,给公司带来了重大的风险和损失。

本文将从深度和广度的角度对这一问题进行全面评估,并通过案例分析、个人观点和理解,撰写一篇有价值的文章。

1. 上市公司大股东占用资金问题的背景上市公司大股东占用资金的问题一直存在,但近年来却愈发突出。

大股东通过各种手段,包括但不限于关联交易、资本运作等,将公司资金用于个人或其他企业的融资和投资活动,导致公司利益受损,股东权益受到侵害。

在监管不力、法规松散的情况下,这一问题变得更加严重。

2. 案例分析以某上市公司A的大股东B为例,B利用其在A公司的地位,通过虚增交易、转移资产等手段,占用了大量公司资金进行个人融资和投资,严重损害了A公司的利益和股东权益。

监管部门介入后,揭露了B对A公司资金占用的问题。

该案例说明上市公司大股东占用资金问题的存在和严重性,也暴露了监管的薄弱和法规的不完善。

3. 个人观点和理解对于上市公司大股东占用资金的问题,我认为应该加强对上市公司的监管和规范,提高公司治理水平,强化股东权益保护。

监管部门应加大对大股东占用资金的查处力度,严惩违规行为,确保上市公司经营活动的合法性和透明度。

公司内部也应建立健全的监督机制,加强信息披露,增强股东对公司经营的监督能力。

4. 总结和回顾性内容通过对上市公司大股东占用资金问题的研究和案例分析,我们深刻认识到这一问题的危害和严重性。

为了规范上市公司的运作,保护股东利益,我们需要加强监管,加大惩治力度,促进公司治理水平的提高。

只有这样,才能有效避免类似问题的再次发生,保护投资者的利益,促进资本市场的健康发展。

在本文中,我详细阐述了上市公司大股东占用资金问题的背景和案例,共享了个人观点和理解,并对问题的解决提出了建议。

希望本文能够对读者对这一问题有所启发,并引起更多关注和讨论。

独立董事本地任职抑制了大股东掏空吗?

独立董事本地任职抑制了大股东掏空吗?

独立董事本地任职抑制了大股东掏空吗?周泽将;高雅【摘要】依据地理经济学的观点,任职地点对独立董事在现代公司治理体系中的作用发挥异常重要.基于此,笔者手工搜集独立董事本地任职数据,以2008-2016年间中国资本市场沪深两市A股上市公司作为分析样本,实证考察独立董事本地任职能否抑制大股东掏空,在此基础上进一步检验政治关联以及女性参与独立董事团队在其中所发挥的调节作用.研究发现:独立董事本地任职显著抑制了大股东掏空;政治关联弱化了本地任职对大股东掏空的抑制作用,而女性参与独立董事团队则强化了本地任职对大股东掏空的抑制作用.基于此,笔者认为应减少大股东掏空等损害投资者利益的行为,鼓励企业聘任本地任职独立董事,与此同时需要注意政治关联可能的负面影响以及促进女性积极地参与独立董事团队.本研究从任职地点视角丰富了独立董事公司治理功能的相关文献,同时也为如何有效抑制大股东掏空行为提供了新思路.【期刊名称】《中央财经大学学报》【年(卷),期】2019(000)007【总页数】12页(P103-114)【关键词】本地任职;大股东掏空;政治关联;女性参与;独立董事【作者】周泽将;高雅【作者单位】安徽大学商学院;安徽大学商学院【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F271一、引言在资本市场中,独立董事通过对上市公司的并购重组、关联交易等关键事项进行审议并发表专业判断意见,进而发挥监督职能。

然而,起源于欧美发达资本市场的独立董事能否在中国资本市场环境中切实有效地履行监督职能历来备受争议,其焦点之一即是多数上市公司聘任的独立董事仅是基于满足中国证监会颁布的《关于在上市公司中建立独立董事制度的指导意见》之刚性需求,而非保护投资者利益,通常的证据是大多公司独立董事人数与董事会人数之比均为法律法规要求的1/3。

上述争议的诱因可能在于忽略了独立董事群体内部的异质性。

统计数据[注]参见本文中表2的描述性统计数据。

显示,2008至2016年间中国资本市场A股上市公司中本地任职的独立董事比例达到42.85%。

大股东占款与上市公司盈利能力关系研究

大股东占款与上市公司盈利能力关系研究

大股东占款与上市公司盈利能力关系研究3侯晓红 李 琦 罗 炜(中国矿业大学管理学院 221116 北京大学光华管理学院 100871)【摘要】大股东占款是我国上市公司治理亟待解决的问题之一。

本文以1998—2003年的非金融类上市公司为样本,以大股东占款为研究对象,检验了上市公司盈利能力对大股东占款行为的影响。

研究发现,上市公司上年盈利能力水平不同,大股东的占款行为不同。

当以上市公司的主营业务利润为基础的总资产利润率(CROA )小于-3114%时,大股东占款与上市公司盈利能力正相关,表现出大股东的资金掏空行为;当上市公司的CROA 介于-3114%~42176%区间内时,大股东占款与上市公司盈利能力负相关,表现出大股东的资金支持行为;当上市公司的CROA 高于42176%时,大股东占款随着上市公司盈利能力的提高而增加,表现出大股东的资金掏空行为。

【关键词】大股东占款 盈利能力 掏空 支持一、引言在集中的股权结构中,由于大股东拥有控制权优势,往往诱生出大股东的机会主义行为。

大股东常常为追求控制权的私人收益而转移公司资源,从而对中小股东利益造成侵害。

大股东通过隐蔽渠道侵占公司资源的行为被称为掏空行为(tunneling )。

现有文献证明了大股东掏空行为存在和掏空行为对中小股东利益的侵害(Bae et al .2002;Bertrand et al .2002;Claessens et al .2002)。

从理论上讲,大股东的掏空行为必然损害上市公司的长期发展,最终使上市公司走向衰败,并使控制权收益难以为继。

然而,从现实情况看,大股东谋取控制权收益的掏空行为并未导致这类公司大量走向衰败。

如“五粮液”和“青岛海尔”的大股东侵占了上市公司大量资源①,但上市公司业绩依然维持较好水平。

与此同时,研究发现大股东并不总是掏空上市公司,为了获取控制权的长期收益,有时也向上市公司输送资源(Fried man et al .2003;Bai etal .2004),这种反向的资源输送被称为支持行为(p r opp ing )。

股权结构对上市公司股利政策影响的研究毕业论文

股权结构对上市公司股利政策影响的研究毕业论文

财经政法大学成功学院本科生毕业论文(设计)股权结构对上市公司股利政策影响的研究毕业设计(论文)原创性声明和使用授权说明原创性声明本人重承诺:所呈交的毕业设计(论文),是我个人在指导教师的指导下进行的研究工作与取得的成果。

尽我所知,除文中特别加以标注和致的地方外,不包含其他人或组织已经发表或公布过的研究成果,也不包含我为获得与其它教育机构的学位或学历而使用过的材料。

对本研究提供过帮助和做出过贡献的个人或集体,均已在文中作了明确的说明并表示了意。

作者签名:日期:指导教师签名:日期:使用授权说明本人完全了解大学关于收集、保存、使用毕业设计(论文)的规定,即:按照学校要求提交毕业设计(论文)的印刷本和电子版本;学校有权保存毕业设计(论文)的印刷本和电子版,并提供目录检索与阅览服务;学校可以采用影印、缩印、数字化或其它复制手段保存论文;在不以赢利为目的前提下,学校可以公布论文的部分或全部容。

作者签名:日期:摘要恰当的股利政策既能树立上市公司良好的市场形象,也能激发投资者的热情,因此成为财务管理者普遍关心的焦点。

而股权结构问题是股票市场最基本的问题,也是影响股利政策最重要的因素之一。

本文着重研究股权结构对上市公司股利政策的影响。

首先,对股权结构对股利政策的影响分别从股权属性和股权集中度两个方面进行了理论分析,为案例研究打下理论基础。

其次,选取家电行业的两大巨头—长虹和美的电器,通过案例分析进一步验证本文的主要观点。

研究结果表明:第一大股东持股比例较高、处于绝对控股状态,外加股权集中度较高会导致股利分配政策波动多变,缺乏连续性和稳定性;相反,第一大股东较低的持股比例、处于相对控股状态和股权集中度较为分散会导致相对平稳的股利政策,并吸引现有的股东和潜在的投资者,提升公司股票的价格。

最后,在以上研究的基础上,针对我国上市公司股利分配中存在的问题,就规上市公司股利政策行为做出对策与建议。

关键词:上市公司;股权结构;股利政策AbstractAppropriate dividend policy of listed companies can not only establish a good market image, but also can stimulate the enthusiasm of investors; the dividend policy has become the focus of the financial management of common concern. The equity structure is not only the basic problem the stock market, but also affect the dividend policy of the most important factor.This artic le focuses on the ownership structure of listed companies’ dividend policy. First of all, on the dividend policy of the ownership structure of property and equity shares, respectively, from the concentration of the two aspects of the theoretical analysis, case studies lay the theoretical foundation. Next, select the appliance industry's two giants - Sichuan Chang Hong and Electric beauty, through case studies to further validate the main point. The results show that: a higher proportion of the largest shareholder, is in absolute control of the state, plus higher ownership concentration would lead to volatile fluctuations in the dividend distribution policy, the lack of continuity and stability; the contrary, the largest shareholder of the lower stake, in a relatively controlled state and the more dispersed ownership concentration will lead to a relatively stable dividend policy, and attract the existing shareholders and potential investors and enhance stock prices. Lastly, some suggestions for the government to perfect companies' dividend behavior were put forward, on the basis of discussion above.Key Words: Listed Company; Ownership Structure; Dividend Policy目录引言 (1)一、股利政策概述 (3)(一)相关概念的诠释 (3)1.股权结构 (3)2.股利政策 (3)(二)股利政策相关理论 (4)1.传统股利政策理论 (4)2.现代股利政策理论 (5)二、股权结构对上市公司股利政策影响的理论分析 (6)(一)我国股权结构和股利政策的特点 (6)1.股权结构特点 (6)2.股利政策特点 (7)(二)不同股权结构下股利政策制定的影响分析 (7)1.股权属性对股利政策制定的影响分析 (7)2.股权集中度对股利政策制定的影响分析 (9)三、股权结构对上市公司股利政策影响的案例分析 (10)(一) 研究方向 (10)(二) 案例分析 (10)(三) 研究结论 (10)四、相关政策建议与研究的不足之处 (12)(一)相关政策与建议 (12)(二)本文研究的不足之处 (13)参考文献 (14)致 (15)引言(一)本文研究的背景与意义1.本文研究的背景我国的股份制改革是一种典型的政府推动型变迁,证券市场的建立和发展定位于国有企业,特别是为国有大中型企业服务,将国有企业作为上市公司的主要来源,并把保持国有股的较高份额看作是控制的唯一手段。

浅析大股东占用上市公司资金的防范股东占用上市公司资金

浅析大股东占用上市公司资金的防范股东占用上市公司资金

浅析大股东占用上市公司资金的防范股东占用上市公司资金一、大股东占用上市公司资金概述大股东占用上市公司资金的行为,是严重阻碍上市公司的健康、持续发展的绊脚石。

大股东主要是指上市公司的控股股东和实际控制人,还包括大股东和实际控制人的下属单位(一般指分公司、子公司)。

大股东对上市公司任何资产的非法占有,并借此从上市公司获取非法利益的行为,都构成“占用上市公司资金”。

大股东占用上市公司资金主要表现为两种形式:一是大股东直接从上市公司获取货币资金,如假借各种名义从上市公司直接借款或挪用上市公司募集资金,从而达到对该货币资金进行事实上的占有;二是大股东占用的资金不直接表现为货币形态,而是获取上市公司的其他资产后未支付作为对价的货币资金,如上市公司销售产品给大股东,大股东未支付价款。

上述两种资金占用形式在上市公司的财务账上一般表现为“应收账款”或“其他应收款” 。

二、大股东占用上市公司资金的危害大股东对上市公司的资金占用,严重侵犯了上市公司法人财产权的完整性,对资本市场的诚信建设和健康发展产生了极其恶劣的影响。

大股东对上市公司资金的巨额占有会导致上市公司营运资金的缺乏,直接影响上市公司的业绩,严重者会造成上市公司连续亏损甚至退市。

大股东占用上市公司的资金也极大地损害了众多中小股东的利益,导致投资者丧失投资信心。

因此,为了维护社会主义正常的市场经济秩序,促进资本市场乃至整个社会的诚信文化建设,提高上市公司质量,必须要下大力气遏制与防范大股东占用上市公司的资金行为的发生。

三、大股东占用上市公司资金防范对策1.优化社会经济环境大股东占用上市公司资金有其必然的社会环境土壤,只有社会经济环境优化了,大股东占用上市公司资金才能被限制甚至被禁止。

针对大股东负担过重、资产质量差甚至资不抵债等,应对大股东进行扶植,增强其造血功能,大股东日子好过了,自然就不会占用上市公司的资金。

要剥离大股东承担的办社会职能,负担不能转嫁给上市公司,如离退休人员全部由社会养老保险机构承担,大股东的学校、医院等由政府承办。

大股东资金占用对上市公司财务后果的影响探讨

大股东资金占用对上市公司财务后果的影响探讨

大股东资金占用对上市公司财务后果的影响探讨目前,我国上市公司良莠不齐,内部治理更是多数上市公司的软肋,其中上市公司大股东及其他关联方利用其控制地位,占用上市公司资金的现象十分典型,这种现象严重威胁到我国上市公司的生存能力。

由于我国资本市场体系不健全,上市公司大股东侵占公司资金的手段也变幻莫测,如利用直接借款、转移支付、拖欠货款等方式占用上市公司资金等。

上市公司大股东资金占用现象的产生与我国新兴资本市场制度的缺陷密切相关,它主要是指上市公司大股东凭借其自身控股地位利用各种手段侵占上市公司资源的现象。

我国证券市场发育尚不成熟,大股东资金占用的现象层出不穷,严重影响了企业自身发展,同时也阻碍了我国证券市场稳定运行和规范发展。

据不完全统计,截至2015年,在我国深交所和上交所挂牌上市的公司中大股东资金占用的额度达到了上千亿元,而纵观近十年来两市融资融券情况,上市公司通过上市获得的融资总额也仅仅为一万亿元,这就意味着上市公司有接近10%的资金在大股东手里不知所踪,并且通过对已经退市的上市公司进一步调查后发现大股东占用其经营资金的现象是这些上市公司共同的特征。

大股东占用上市公司资金的行为会造成很多的不良后果,除了会导致上市公司中小股东的合法权益受到严重侵害外,也会对上市公司的综合质量评估以及财务信息披露的准确性造成不良影响,更会阻碍我国资本市场体系健康发展。

文章主要的创新之处在于运用了财务管理的相关理论对上海新黄浦置业股份有限公司进行合理、有效的分析与探究,同时总结经验为大股东资金占用的问题提出了相应的观点和对策,最后对上述分析进行总结得出了三个结论,包括多元化投资是大股东资金占用的主要动机、治理结构不健全是大股东资金占用的重要因素以及关联交易是大股东资金占用的惯用方式。

同时文章吸取了上海新黄浦置业大股东资金占用的教训,为我国上市公司规范大股东资金占用提出了具体建议,主要包括调动外部监事参与公司治理、完善上市公司内部控制制度建设以及重视上市公司股权激励方案等。

《大股东与高管合谋的资金占用问题探究文献综述9000字》

《大股东与高管合谋的资金占用问题探究文献综述9000字》

大股东与高管合谋的资金占用问题研究国内外文献综述目录大股东资金占用问题研究国内外文献综述 (1)1 概念界定 (1)1.1 大股东 (1)1.2 资金占用 (1)1.3 合谋 (2)2 理论基础 (2)1 信息不对称理论 (2)2 委托代理理论 (2)3 利益相关者理论 (3)4 合谋理论 (3)3 大股东资金占用相关研究 (4)3.1 大股东资金占用的影响因素 (4)3.2 大股东资金占用的方式 (5)3.3 大股东资金占用的后果 (6)3.4 大股东资金占用的防范对策 (7)4 合谋相关研究 (8)4.1 大股东与高管合谋动机 (8)4.2 大股东与高管合谋影响因素 (8)5 文献评述 (9)参考文献 (10)1 概念界定1.1 大股东股东是公司的所有者,从持有股份比例分类,可分为大股东和中小股东。

因中小股东持股比例低,缺乏足够的能力和动力对企业的日常经营活动进行及时监督,往往会把自身的监督权交给大股东,而这种委托代理并非是契约性质。

大股东想要获得对公司的控制权,需要持有公司的多数股份,且数量上有相对优势,才能掌控股东大会上的话语权,从而深刻地影响公司战略和日常经营等。

ST舍得正是如此,天洋集团持有舍得集团70%的股权,而舍得集团持有ST舍得29.85%的股权,该股权比例远高于其他前十大股东,因此本文将天洋集团定义为ST舍得的大股东。

1.2 资金占用违规资金占用,是指股东利用自身的权力,通过直接占用、关联交易、关联担保和对外投资等手段将公司的营运资金挪作自用的行为。

大股东资金占用是指对公司具有控制权的股东出于满足自身利益的动机对公司资金进行占用,从而损害到中小股东利益的行为。

1.3 合谋合谋是指两个或者两个以上的主体出于自身利益最大化的考虑进行串通勾结以获取经济利益,从而损害到其他利益相关者的行为。

本文的合谋指的是上市公司大股东与高管之间的合谋,大股东利用自身的权力和信息优势,与高管进行合谋,违规占用上市公司资金,从而损害了上市公司绩效和中小股东利益。

试析上市公司国有大股东控制行为分析—基于公司治理视角

试析上市公司国有大股东控制行为分析—基于公司治理视角

试析上市公司国有大股东控制行为分析一基于公司治理视角论文关键词:上市公司国有股东控制公司治理论文摘要:近年来,上市公司国有大股东控制行为成为学术界和实务界都十分关注的热点问题。

文章筌于公司治理视角对国有控股公司中大股东行为的基础、特征、治理因素进行分析,并提出一些治理对策。

一、弓I言随i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我国的证券市场逐步形成了与西方不同的市场体系,从而产生了股权高度集中、股权市场分割且流通股与非流通股同股不同权等结构特征。

在众多上市公司中,存在着典型的国家所有权占主导地位的现状。

这种国有控股上市公司中国有大股东绝对控制地位(见表1)所表现出的控制行为,产生了诸多公司内外部治理问题。

本文试图从公司治理视角出发,系统分析国有大股东控制行为及其后果,并在此基础上,提出有针对性的治理对策。

二、上市公司国有大股东控制行为基础及其特征分析在当代主流经济学的观点中,通常认为国家所有权不能实现资源的有效配置,国家所有权中复杂的委托代理关系和多目标趋向的效用函数,会使经济个体偏离公司利润最大化的常规目标,从而降低了应有的公司绩效。

如Shleifer&Vishny 1997押就指出国家持股对上市公司绩效存在消极影向。

与西方市场体系中将证券市场作为资源高效配置的场所有所不同的是,中国的证券市场的设立和发展,伴随着经济体制急剧转型和国有企业脱困改制、融资去债的多重困境。

在不同阶段通过“分拆上市”“捆绑上市”固然形成了具有较为优良品质的国有上市公司,并占所有上市公司的4/5强,但不可避免的也形成了以国有控股集团为代表的占绝对控股地位的国有大股东。

由于流通性的差别, 自然巩固了这种控制权,从而衍生出了各种各样的控制行为。

在上市公司股权结构中,国有大股东股权无论从绝对数量还是相对比率来看,在董事会中的绝对话语权可以轻而易举得向公司委派高管和影响公司决策独立性。

这种绝对控制权因而产生了两类代理问题:(1)国有大股东与中小股东的问题:国有大股东有能力也有动机侵占中小股东权益;(2)上市公司中管理层特别是高管人员的“内部人控制”问题:股东对管理层的监督成本和管理层6身的职位消费成本问题。

规范关联交易,防范大股东及其关联方占用上市公司资金

规范关联交易,防范大股东及其关联方占用上市公司资金

规范关联交易,防范大股东及其关联方占用上市公司资金作者:江修红来源:《科技创新导报》 2011年第17期江修红(山东海化股份有限公司山东潍坊 262737)摘要:减少关联交易,提高公司的独立性,是防范大股东及其关联方占用上市公司资金和关键。

应使关联交易有法可依,有法必依,完善产业链建设。

关键词:关联方占款关联交易中图分类号:F276.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098X(2011)06(b)-0212-01引言山东海化股份有限公司是1998年由山东海化集团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海化集团”)剥离部分资产改制而上市,由于所处地理位置的相对独立性,公司与海化集团之间不可避免地存在着关联交易,随着公司规模的不断扩大,关联交易的金额也在不断增加,从上市之初的45,828万元达到2006年最高峰时的353,313万元,而且从目前发展的形势来看,双方之间发生的关联交易还会在较长一段时间内存在。

关联交易的存在和不断增加,正是大股东及其关联方占用上市公司资金的基本途径,对上市公司的规范运作始终是个隐忧。

为此,公司董事会和管理层经过多方探讨,决定从减少关联交易入手,以不断提高公司的独立性,防范大股东及其关联方占用上市公司资金,确保规范运作。

1 加强制度建设,使关联交易“有法可依”上市之初,公司就非常重视规范双方之间关联交易方面的制度建设。

为规范双方之间的关系,保证动力及热力的稳定和优先供应,确保关联交易的公允性,经公司董事会批准,公司建立了《关联交易管理制度》;经公司股东大会批准,公司与海化集团签订了《相互提供产品及综合服务协议》及《补充协议》,双方之间的关联交易价格的确定原则是以市场价格为依据;没有可比市场价格的,采取成本加一定利润的办法由双方协商确定。

近几年,公司根据一些新的法律法规的有关规定,对相关的制度进行了系统的梳理,并做了进一步修订和完善,为公司规范关联交易提供了制度保障。

(1)重新修订《公司章程》及“三会议事规则”。

控股股东资金占用行为浅析

控股股东资金占用行为浅析
二、 控股股东 资金占用 的方式 控 股 股 东 侵 占的 方 式 主 要 包 括 直 接 与间 接占 用资源 、关 联交 易、 盈余 管 理以 及股 利分配 、操 纵股 价等 等。 张 祥建、徐晋(200 2)的研究发现,资金 占用 ( 包 括 直 接或 间 接 占 用上 市 公 司 资 金) 是 我 国 上 市公 司 控 股 股东 侵 占 中 小 股东利益 的最主 要方式。 1、直接占 用上市 公司资金 控 股 股 东 占 用上 市 公 司 巨 额 资 金 拖 欠不 还, 而作为 债权 人的 诸多 上市 公 司, 也 对 控 股 股东 欠 款 逆 来顺 受 , 在 讨 债方 面 并 不 积 极。 尽 管 监 管部 门 出 台 各 种措 施 大 力 清 欠, 但 通 过 对巨 亏 公 司 年 报的 分 析 不 难 发现 , 控 股 股东 占 用 上 市 公司 巨 额 资 金 久拖 不 还 , 是导 致 上 市 公 司出 现 巨 亏 的 首要 原 因 。 由于 资 金 被 控
所谓控股股 东占资行为, 是指上 市公 司 的控股股 东违背相 关法律法 规和国家 政 策 的规定, 采取各种手 段占用上市公 司运 营 资金行为 的统称。 然而,控 股股东股 东 违 规占用上 市公司资 金在我国 已经不是 一 个 新问题, 这个问题在 这么长时间里 都没 有得到彻底解决?
一、大 股东违规 占用上市 公司资金 情 况概述
国 内证 券 市 场 经 历 1 8 年 的 发 展 ,上 市 公 司 数 量和 规 模 增 长很 快 , 数 据 显示 截至2 00 8年6月,沪深两个证券交易所 上市公司总数超过了1596 家,市值总值 172901亿 元, 流动 市值5 7 9 3 1 亿元, 其中 上海A股上市公司总数864 家,市值总值 为 140035亿元 ,流 动市值 4 1 38 1 亿元 ,深 圳 证 券 交易 所 732家 A股 上 市公 司 市 值总 值 32866亿 元 ,流 动 市值 1 6 5 5 0 亿 元 。同 时 , 国 内 证券 市 场 基 本建 立 了 强 制 披露 制 度 。 根 据要 求 , 全 体上 市 公 司 必 须披 露 年 报 、 半年 报 和 季 报在 内 的 定 期 报告 以 及 各 类 可能 影 响 投 资者 决 策 的 临 时公 告 。 然 而 在我 国 证 券 市场 稳 步 发 展 的同 时 , 控 股 股东 资 金 占 用行 为 这 一 顽 疾却 凸 显出来。

大股东资金占用与企业绩效--内部控制的“消化”作用

大股东资金占用与企业绩效--内部控制的“消化”作用

大股东资金占用与企业绩效--内部控制的“消化”作用林润辉;谢宗晓;刘孟佳;宋泾溧【摘要】本文从委托代理理论出发,以715家上海证券交易所 A 股上市公司为研究样本,构造了中介模型,探讨大股东资金占用对内部控制和企业绩效的影响以及内部控制在其中的中介作用。

研究发现,内部控制在大股东资金占用与企业绩效的关系中起完全中介的作用,同时也验证了大股东资金占用对企业绩效的负向影响,支持了“掏空论”。

本文还分析了模型解释能力的变化,指出了在后续研究中寻找中介变量的必要性。

该研究结论为大股东资金占用的监管趋向和追责模式提供了理论依据,对上市公司加强内部控制也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Based on a sample of 715 A share listed companies in Shanghai Stock Exchange,this paper draws on a principal-agent theory and establishes a mediating model to investigate the influence of large shareholder expropriation on firm performance and the mediating effect of internal control.The results show that the impact of large shareholder expropriation on firm performance is fully mediated by internal control.It is also suggested that large shareholder expropriation positively associated with firm performance,which supports the “tunneling theory”.In a ddition,this paper analyzes the variation of R2 ,pointing out the necessity of looking mediating variable in subsequent research.The conclusion provides a theoretical basis for large shareholder expropriation regulatory trends and responsibility pattern,providing some guidance on companies'internal control.【期刊名称】《经济与管理研究》【年(卷),期】2015(000)008【总页数】11页(P96-106)【关键词】大股东资金占用;企业绩效;内部控制;委托代理理论【作者】林润辉;谢宗晓;刘孟佳;宋泾溧【作者单位】南开大学商学院/南开大学中国公司治理研究院,天津市,300071;南开大学商学院/南开大学中国公司治理研究院,天津市,300071;南开大学商学院/南开大学中国公司治理研究院,天津市,300071;南开大学商学院【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F272.5内容提要:本文从委托代理理论出发,以715家上海证券交易所A股上市公司为研究样本,构造了中介模型,探讨大股东资金占用对内部控制和企业绩效的影响以及内部控制在其中的中介作用。

北大考研-光华管理学院研究生导师简介-姜国华

北大考研-光华管理学院研究生导师简介-姜国华

爱考机构-北大考研-光华管理学院研究生导师简介-姜国华姜国华系别:会计学系职称:教授办公电话:86-10-62757930Email:gjiang@中文简历下载教授简介研究成果当前研究教授课程姜国华博士现任北京大学光华管理学院会计系教授、博士生导师。

他先后从北京大学、香港科技大学、加利福尼亚大学伯克利分校哈斯商学院取得经济学学士(1995年)、会计学硕士(1997年)和会计学博士学位(2002年)。

姜国华博士是北京大学研究生院副院长、光华管理学院会计系副系主任、MPAcc项目执行主任、财务分析与投资理财研究中心执行主任,及中国会计学会财务成本分会第六、七届理事会常务理事、中国会计学会教育专业委员会委员、云南财经大学客座教授。

姜博士还担任毕马威(KPMG)会计师公司全球估值顾问,并曾任博时基金管理公司高级投资顾问。

姜博士的研究工作主要是探索会计信息的产生过程及其在资本市场上的应用,即如何利用会计信息加强资本市场的有效资源分配功能。

在更广的视野上,他也分析投资者保护、公司治理与证券市场监管问题。

姜博士的研究成果发表在JournalofFinancialEconomics,ReviewofAccountingStudies、JournaloftheAmericanStatisticalAssociation、JournalofBankingandFinance、JournalofBusinessandEconomicStatistics、JournalofBusinessEthics、《经济研究》《管理世界》《金融研究》《会计研究》《中国会计评论》等国内外学术杂志上。

他的评论文章出现在《中国证券报》《上海证券报》《新财经》《网易财经》等报刊上,并多次就证券市场问题接受《中国证券报》《上海证券报》《文汇报》及中央电视台、新华社、中央人民广播电台、北京电视台、第一财经电视等新闻机构记者采访。

姜博士曾获得北京大学光华管理学院教学优秀奖(MBA项目),和北京银行奖教金。

关于大股东占款对上市公司财务影响的研究

关于大股东占款对上市公司财务影响的研究

关于大股东占款对上市公司财务影响的研究【摘要】本文通过实证研究,论述了大股东占款问题的主要表现,得出大股东占款问题的存在将对上市公司的现金流状况、偿债能力、盈利能力以及营运能力产生负面影响这一结论,并对中国证券市场的良性发展提出了建议。

一、引言中国资本市场进入了新的发展阶段,与15年前相比已经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主流上不再是一个投机性的市场。

这些变化表现在很多方面,除了发展资本市场被提到国家战略高度以外,证券经营机构的风险结构、风险源和风险传递机制也在发生变化。

这些变化除了一些正面的积极作用外,也有一些负面的问题。

上市公司自身的问题中最主要的就是大股东问题。

他们占用上市公司资金的现象,是在资本市场利益主体约束机制不完善、监管不到位的情况下,大股东在追求自身利益最大化过程中的行为扭曲所致。

上市公司大股东与中小股东之间存在着利益目标的差异,大股东受自利性驱使,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必然首选自身利益最大化,他们的资本利得是通过上市公司配股、增发,甚至通过账款来获取的私有收益,从而有可能为了自身利益不惜采取种种手段损害上市公司利益,恶意占用上市公司资金就是其手段之一。

大股东的“利益输送”行为会造成很多经济后果,不仅损害中小股东的利益,还会阻碍整个国家金融证券市场的健康发展。

学者们对于大股东掏空上市公司的主要手段已有研究,Johnson等人(2000)的研究就表明大股东的这种行为可能是导致1997年东亚金融危机的原因之一。

Bertrand等人(2002)则研究了印度公司的情况,发现也普遍存在大股东的“利益输送”行为,而且这种行为加剧了整个经济的不透明性。

刘峰等人(2004)研究了股权结构与“利益输送”方式的关系,他们认为大股东的终极目的不是上市公司的高业绩、高成长,而是上市公司的现金,即将利润留在上市公司,而让现金流向大股东。

李增泉等(2004)通过研究资金占用与所有权结构的关系,发现控股股东占用的上市公司资金与第一大股东持股比例之间存在先上升后下降的非线性关系,但与其他股东的持股比例表现为严格的负相关关系。

内部控制自我评价报告披露对大股东占用上市公司资金的影响

内部控制自我评价报告披露对大股东占用上市公司资金的影响

内部控制自我评价报告披露对大股东占用上市公司资金的影响摘要:在理论分析基础上,以制造业国有控股公司2008~2011年数据为样本,实证检验内部控制自我评价报告披露对大股东占用上市公司资金的影响。

实证分析表明:大股东占用上市公司资金状况在2010年后得到了显著抑制,内部控制自我评价报告的披露对大股东占款现象有显著影响。

研究结果的政策含义在于:企业的内部控制制度有待完善并应推进企业实施,企业披露的内部控制自我评价报告质量须进一步提高。

关键词:企业内部控制;国有控股上市公司;股东占款;自我评价报告;自我评价报告披露中图分类号:F27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984103-0058-06一、文献回顾所有权和控制权分离后,大股东在股东大会上根据“资本多数决定”原则控制董事会,大股东通过操纵股东大会和董事会,使上市公司与其发生大量的关联交易,通过这些关联交易,掏空上市公司,牺牲或损害上市公司和中小股东利益。

因此,在上市公司中,大股东和中小股东的地位是不平等的,大股东在公司中享有绝对有利的地位。

如果缺乏合理有效的监督机制,大股东就会追求自身的利益而不顾中小股东的利益。

在新兴市场上,这类利益冲突与代理问题尤其严重,原因在于,在新兴市场中各种治理机制对中小股东的保护措施不力或效率不高。

根据La Porta et al.,Balletal的研究,财务会计信息是抑制大股东与小股东代理问题的重要机制。

然而,公司内部人在披露财务会计信息时,可能会操纵信息披露,可能会进行盈余管理,这必然会导致财务报告可靠性大打折扣。

为了解决财务会计信息不被人相信的问题,就需要一定的制度安排来确保财务报告的可靠性。

所以,Fan和Wong认为高质量的审计能够降低代理成本冲突的问题,从而保护投资者利益。

我国上市公司实施内部控制制度时间不长,国内鲜有文献研究内部控制自我评价报告,贾明等指出,由于内部人追求控制权和个人收益而把资源投入到其他偏离公司价值最大化的任务上,相应的监督也应赋予投资者掌握不同的要求权和不同的利益目标来监督与其切身利益相关的某种偏离行为,以构建一套有效的监督体系,充分发挥作为外部人的中小股东和债权人的监督作用,并保护其利益。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管理世界》(月刊)2005年第9期摘要:本文研究大股东占用上市公司资金对公司股票回报的影响。

通过考察1996 ̄2002年期间大股东占用上市公司资金的数据,本文发现大股东资金占用最多的公司投资组合在未来1年中的超额投资回报为平均每月-0.26%(每年-3.12%);而资金占用最低的公司投资组合为0.54%(每年6.48%)。

一个卖空资金占用最多组合、买入资金占用最低组合的对冲策略在未来1年中的超额回报为每月0.80%(每年9.60%)。

分年度的研究表明,对冲策略的超额回报率主要集中在1999年之后。

1999 ̄2002年期间,对冲策略产生的超额回报率达到每月1.31%(每年15.7%)。

我们的结论不受对正常回报率的不同衡量方法的影响,也不受控制其他可能影响股票回报率的因素的影响。

进一步的分析显示大股东资金占用和上市公司未来年度的盈利能力呈显著的反比关系、负相关,表明其对公司经营的负面影响。

关键词:大股东资金占用投资组合超额回报公司治理一、研究背景和意义大股东的存在是增加上市公司的价值,还是损害上市公司的利益;或者说大股东对上市公司来说是“帮助之手(helpinghand)”,还是“攫取之手(grabbinghand)”,这个问题近年来成为公司治理研究中的核心问题之一。

本文使用我国证券市场的数据,研究了大股东直接侵害上市子公司利益的手段之一:大股东其对上市公司资金的直接占用,并分析了这个手段对中、小投资者投资回报的影响,以及对公司经营状况的影响。

本文的结论表明对上市公司来说,大股东至少有“攫取之手”的一面。

至少有两点原因造成了大股东占用上市公司资金现象的出现。

第一,我国股票市场的建立是经济体制改革中企业改革的一部分,其重要目的之一是为国有企业提供新的融资渠道,为国有企业建立现代企业制度提供契机。

因此,大多数上市公司是原国有企业改制后分离上市的,原国有企业成为上市公司的大股东。

第二,国有大股东所持有的上市公司的股票被人为地划定为“非流通股”,不能在市场上交易。

“非流通股”一方面导致了大股东不能够正常地享受企业增值带来的股票价格上涨的收益,另一方面也使大股东不介意从事造成公司股票价格损失的行为!"。

在这种情况下,直接占用上市公司资金就成为一种大股东从上市公司取得投资回报的手段。

大股东占用上市公司资金的后果是上市公司的经营受到严重影响,资金短缺、利润下降,占用情况严重的上市公司甚至可能被特别处理或被退市。

在这个过程中,中、小股东将承担沉重的投资损失#"。

当投资者意识到自己投入的资金大部分被大股东盘剥占用,就会对股市缺乏信心,不愿意再投资股票,而整个股票市场将会由于投资者的退出而丧失其融资的功能。

*ST丰华的经历反映了大股东资金占用给上市公司造成的巨大损失。

汉骐集团有限公司在2002年12月31日所持的非流通国有法人股占*ST丰华股权的29%,是第一大股东;2003年12月31日占20.61%,成为第二大股东;2004年4月6日其所持*ST丰华股权被全大股东占用上市公司资金与上市公司股票回报率关系的研究*□姜国华岳衡*作者感谢本文审稿人和参加北京大学会计研究论坛的学者们的建议。

119--部拍卖。

据2004年8月5日《上海证券报》报道,汉骐集团有限公司于2002年以暂借款名义向*ST丰华公司分别调动了6000万元和6077.61万元资金。

这两笔资金即使在汉骐集团不再作为大股东以后一直未归还。

*ST丰华2003年年报还显示,截至2003年12月31日,除了汉骐集团直接占用1.22亿元以外,其关联公司北京汉骐投资有限公司占用5717万元,北京汉骐房地产开发有限公司占用3170万元。

总体上,汉骐集团及其关联公司共占用*ST丰华资金2.11亿元。

占用资金数额之巨大,还可以从以下两个数字中看出来。

2002年12月31日,*ST丰华股东权益为400732284元,按汉骐集团所持有29%来算,其在公司中权益为116212362元,但其直接占用*ST丰华的资金即达到116445888元。

表1列示了*ST丰华历年来被汉骐集团有限公司占用资金的情况。

从表1可以看出,*ST丰华的其他应收款2002年以后一直占总资产的40%左右,其中汉骐集团及其关联公司所占款占其他应收款的55%以上。

2003年5月13日丰华被特殊处理(ST)。

2004年6月4日起,*ST丰华由于连续3年亏损而暂停上市。

2004年8月24日,上海市第一中级人民法院受理*ST丰华向原控股股东汉骐集团追讨巨额欠款案。

但是此时,汉骐集团的注册地址和原办公地址均已人去楼空,汉骐集团不见了踪影。

汉骐集团占款不还是不是反映了*ST丰华追缴欠款的能力差呢?从表1中可以看出不是这样,非大股东或非大股东关联公司的欠款很快就被收回了,所以汉骐集团之所以能长期占用大量资金是和其大股东身份分不开的。

*ST丰华的命运虽然悲惨,但并不特殊。

证监会、国资委有关负责人2004年7月27日回答记者提问时表示,大股东或实际控制人侵占上市公司资金的行为,已经成为影响资本市场规范发展的顽疾。

根据上市公司2003年年度报告统计,控股股东及其他关联方通过非经营性方式侵占上市公司资金的余额大约为577亿元。

控股股东侵占上市公司资金的行为,直接侵害了上市公司和投资者的利益,严重影响了上市公司的正常经营,导致一些上市公司陷入经营困境。

据统计,在连续两年亏损的上市公司中,70%存在控股股东侵占资金行为;在已退市的15家中,其经营失败的重要原因之一就是控股股东的侵占行为。

2003年8月,证监会和国资委联合发布了《关于规范上市公司与关联方资金往来及上市公司对外担保若干问题的通知》,提出了纠正和防止侵占行为发生的具体监管措施。

但是,迄今为止,大股东占用上市公司资金的问题还没有得到很好的解决。

在这样的背景下,本文通过大样本的研究,分析大股东占用上市公司资金对上市公司市场表现和投资者回报的影响。

大样本研究更能够反映出大股东资金占用后果的普遍性,对投资者,尤其是机构投资者的参考作用更大。

从1996 ̄2002年,根据大股东占用上市公司资金的数据,我们按年度把所有上市公司分成10个投资组合。

结果显示,大股东资金占用最多的投资组合在未来1年中的市场规模调整超额回报(size-adjustedreturn)为-0.26个百分点(每年-3.12%);而资金占用最低的投资组合在未来1年中的市场规模调整超额回报为0.54个百分点(每年6.48%)。

一个卖空资金占用最多组合,买入资金占用最低组合的对冲策略在未来1年中的市场规模调整超额回报为每月0.80个百分点(每年9.60%)。

分年度的研究表明,超额报酬率主要集中在1999年之后。

1999 ̄2002年期间,对冲策略产生的超额报酬率达到每月1.32%(每年15.8%)。

我们的结论不受对正常回报(normalreturn)的不同衡量方法的影响,也不受控制其他可能影响股票回报的因素的影响。

进一步的分析显示,大股东资金占用和上市公司未来年度的盈利能力表1大股东占用上市公司资金案例:*ST丰华数据来源:新浪财经网站,单位百万元。

注:1汉骐集团有限公司暂借款;2收购北京汉骐投资有限公司股权预付款需收回部分;3参建北京汉骐房地产开发有限公司开发项目款需收回部分;4北京嘉恒基业房地产开发有限公司土地使用权转让款;5沿海物业开发有限公司股权转让款。

大股东占用上市公司资金与上市公司股票回报率关系的研究中国上市公司研究120--《管理世界》(月刊)2005年第9期呈显著反比关系,表明其对公司经营的负面影响。

二、文献回顾与研究假设大股东的存在对公司治理和公司业绩的影响是一个很复杂的问题。

传统的公司理论主要集中于研究(分散的)股东和经理层之间的关系,即因为所有权与经营权分离而产生的代理问题。

为了更好地解决这个问题,研究者提出大股东的存在可以在一定程度上作为对经理层的监督机制,减轻了因为分散的小股东缺乏监督经理层的动机而产生的代理问题(ShleiferandVishny,1986)。

另一方面,如果大股东也是一家公司,也就是说上市公司是大股东控制的或所在的企业集团中的一部分,大股东也可以为上市公司增加价值。

Khanna和Palepu(1997,2000)认为在资本市场欠发达的国家,大股东可以为上市公司提供更有效的融资渠道,从而增加企业的价值。

在这种情况下,企业集团本身起到了一个小的资本市场的作用。

我们这里把大股东增加上市公司价值的观点作为关于大股东的“增值假说”(value-addedview;Bae,KangandKim,2002)。

但是,大股东的出现在减轻了一个代理问题的同时,产生了另一个代理问题。

20世纪90年代以来,学术界对企业中的代理问题的研究重点有了重大的转变,从研究股东和经理层之间的代理问题转向研究大股东和其他股东之间的代理问题。

在英美法系中的发达国家以外,研究者们发现大股东盘剥其他股东的问题是最普遍、最严重的问题(LaPorta,Lopez-de-SilanesandShleifer,1999)。

大股东固然可以发挥监管经理层的作用,但是,当大股东可以控制公司的经理层和经营活动以后,大股东的私人利益开始和其他股东在公司中的利益发生冲突。

大股东最大化自身利益的动机意味着他们可能从事盘剥其他股东利益的行为。

大股东盘剥其他股东利益的方法有很多。

Johnson等(2000)列举了以下几种方式:把上市公司的发展机会转移给自己或自己控制的其他子公司;在集团内部交易中从上市公司向自己或自己控制的其他子公司转移利润;占用上市公司的资产、资金,或使用上市公司的资产为自己的融资活动做抵押、担保等;进行资本运作稀释其他股东的权益。

除此以外,大股东还可能赤裸裸地转移或偷窃上市公司的资产。

因为在法律的完善程度、执法力度、社会监督等方面落后,发展中国家更容易出现大股东盘剥其他股东的现象。

我们把大股东降低上市公司价值的观点作为关于大股东的“盘剥假说”(tunnelingview;Bae,KangandKim,2002)。

如前所述,大股东的存在是我国股票市场上一个普遍现象;大股东持有的股票不能流通,又使大股东不能够从股票升值上实现其作为股东的收益。

在这种情况下,大股东的“增值假说”在我国的股票市场上就值得怀疑,而“盘剥假说”更有可能解释我国上市公司大股东的行为。

本文因此选取了大股东占用上市公司资金这一行为来研究“盘剥假说”是否在我国的股票市场上成立。

因为大量资金占用会损害上市公司的经营状况,所以,如果占用上市公司资金是大股东盘剥上市公司的行为,那么大股东将不会通过其他方式为上市公司资金被占用而提供补偿。

也就是说,以盘剥为目的的资金占用行为将造成上市公司的净损失。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