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妻书》 优秀导学案
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下)《与妻书》优质课导学案设计
【学习目标】1. 掌握文中的重点词语,通过诵读感悟文中的至情至性。
2. 理清文章的思路,理解文中有深刻内涵的句子。
3. 沉潜涵泳,体悟作者为天下人谋幸福的革命豪情和理性自觉。
学习任务一:知人论世(一)回首那段历史清代末年,清政府政治腐败,国势衰弱,面对列强的侵略采取了屈辱投降的办法,签订了一系列不平等条约,割地、赔款;对人民则更加残酷地压榨剥削,因而激起民众强烈的反抗。
1905年,孙中山在日本东京建立“中国同盟会”,提出了“驱逐靼虏,恢复中华,创立民国,平均地权”的十六字政治纲领。
在我国南方,先后发动了十几次武装起义,意在推翻满清统治。
1910年11月,孙中山从美洲来到南洋,在槟榔屿(现在马来西亚西北部)召集革命党人开会,认真总结了过去起义失败的教训,决定在广州再发动一次规模更大的起义。
孙中山亲自在华侨中募捐,并派人到各国购买武器。
同盟会总部又从国内各省、南洋华侨以及在日本留学的学生中征集挑选选八百人作为起义骨干,同时联络清军中的新军、防营和民间会党响应。
经过几个月的紧张准备,1911年4月23日,起义总指挥黄兴由香港秘密来到广州,在两广总督衙门附近设立指挥部,部署起义。
但由于准备不够充分,缺乏广泛的响应与支持,又因为在关键时刻,负责运输枪械的人叛变了,不仅一部分枪械不能到手,而且两广总督张鸣岐在得到消息后收缴了倾向革命的新军二营的枪支,调兵加强了广州的戒备。
结果革命党人只好放弃原来的十路进兵的计划,集中全力攻打总督衙门。
4月27日,黄兴率一百多人攻入总督衙门,张鸣岐已经逃走,黄兴等人就和反扑的水师提督李准的部队激战,因众寡悬殊,大多数革命志士牺牲,黄兴只身脱逃。
这次起义,战斗牺牲和被捕遇害的有喻培伦、方声洞、林觉民等上百名烈士。
事后群众收得尸骸七十二具,葬在广州西北郊的黄花岗,所以后人把这次起义叫作“黄花岗起义”。
这次起义,是同盟会历次起义中战斗最激烈的一次,也是社会震动最大的一次。
起义虽然失败了,但产生的影响十分巨大,推动了全国的革命高潮,是五个多月后的武昌(辛亥)起义的前奏。
《与妻书》导学案(学生版)
高一语文学科导学案(学生版)班级:姓名:小组:座号:一.课题:《与妻书》(粤教版必修二第四单元第17课)二.学习目标:1.掌握课文中活用的词在具体语境中的意义和用法;了解“意、至、语、书、身、禁”等多义词的用法,掌握“其”、“以”在句中的意义。
2.理解“吾至爱汝,即此爱汝一念,使吾勇于就死也”这句话的含义,理清文章的思路;学习本文记叙、抒情和议论相结合的写作手法。
3.体悟作者舍一己之福利,“为天下人谋永福”的崇高精神。
三.学习重点:掌握课文中活用的词在具体语境中的意义和用法;了解“意、至、语、书、身、禁”等多义词的用法,掌握“其”、“以”在句中的意义。
四.学习难点:领会“吾至爱汝,既此爱汝一念,使吾勇于就死也”这句话的含义,理清文章思路;了解文章将儿女之情与革命豪情相结合以及记叙、议论、抒情相结合的写法。
学习革命前辈牺牲一己,“为天下人谋永福”的光辉思想和高尚情操。
五.学习课时:两课时第一课时一.课前自主【知人论世】(一)作者简介林觉民(1887-1911),字意洞,号抖飞,又号天外生。
福建福州人。
十四岁进福建高等学堂学习时,即深受民主思潮影响,倾向革命。
1905 年,林觉民东渡日本留学,在此期间读了许多革命书报,参加了孙中山领导的中国同盟会。
1911 年,参加广州起义,起义时,领先袭击总督衙门,负伤被捕。
在督衙受审时,他毫无惧色,且当众演说,声讨清廷反动罪行,宣传革命思想,后从容就义,牺牲时年仅二十五岁,为黄花岗七十二烈士之一。
代表作品有论文《原爱》、《驳康有为物质救国论》等、小说《莫那国之犯人》和译作《六国宪法论》。
(二)背景资料1905 年,孙中山在日本东京组成“中国同盟会”,并提出了“驱逐鞑虏,恢复中华,创立民国,平均地权”的十六字政治纲领。
在我国南方,先后发动了十几次武装起义。
1910 年11月,孙中山从美洲来到南洋,在槟榔屿(今马来西亚西北部)召集革命党人开会,总结了过去多次起义失败的教训,决定在广州再发动一次规模更大的起义。
初三语文版九年级下册《与妻书》导学案PPT课件教学设计反思
---------------------------------------------------------------最新资料推荐------------------------------------------------------初三语文版九年级下册《与妻书》导学案PPT课件教学设计反思初三语文版九年级下册《与妻书》导学案 PPT 课件教学设计反思初三语文版九年级下册《与妻书》导学案 PPT 课件教学设计反思初三语文版九年级下册《与妻书》导学案 PPT 课件教学设计反思《与妻书》一、教学目标学习革命前辈牺牲一己,为天下谋永福的光辉思想和高尚情操。
理解吾至爱汝,即此爱汝一念,使吾勇于就死也这句话的含义,理清文章的思路;了解文章将儿女之情与革命豪情相结合以及记叙、议论、抒情相结合的写法;掌握课文中活用的词在具体语境中的意义和用法;了解意、至、语矣、书、身、禁等多义词的宅用法,掌握其、以短在句中的意义。
二、难点、名重点分析在这封遗书中叛,作者反复强调的是吾至听爱汝,即此爱汝一念,使吾惊勇于就死也这一中心思想咏。
这一中心思想是怎样贯穿描全文的?分析:文章第智 1 段吾作此书,故遂囊忍悲为汝言之这句话,说瑟明了写遗书时的心情和原因捧,在说明心情时即深含吾性至爱汝的感情,而说明原湘因则正是为了引出即此爱豫汝一念,使吾勇于就死也。
赃第 2 段中吾至爱汝,旬使吾勇于就死也这句话澜,则1 / 3是直接提出了全文的中垣心。
第 3 段集中抒发了吾歼真真不能忘汝也的感情,允呼应了中心前半的吾至爱桥汝。
第 4 段逐层深入地论烟述了天下人之不当死而死篱敢率性就死不顾汝也噪这句话所包含的道理,呼应笨了中心后半点的即此爱汝泄一念,使吾勇于就死也。
螟第 5 段进一步呼应吾至爱京汝,表达了自己则吾之辣死,吾灵尚依依旁汝也,汝懈不必以无侣悲的心愿。
第劣 6 段围绕着汝幸而偶我,届卒不忍独善其身这个物中心句,慨叹幸与不哪幸,实际上也是紧扣中心邵:幸,吾至爱汝;诛不幸,使自己就死持。
[粤教必修二]《与妻书》导学案
[粤教必修二]《与妻书》导学案[粤教必修二]《与妻书》导学案《与妻书》学案学习目标1.了解作者生平及写作背景。
2.顺畅朗读课文,疏通文意,理清文章思路。
3.掌握重点词语的意义和用法,理解重点句子的含义。
第一课时快乐自学(一)资料大展台1.林觉民(1886—1911)字意洞,号抖飞,又号天外生。
福建闽县人。
林觉民阅读了大量宣传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的书刊,确立了“中国非革命无以自强”的思想。
他曾留学日本庆应大学,在那里加入了同盟会。
写了一些宣传革命思想的论文及小说。
后在“黄花岗起义”中壮烈牺牲,时年仅二十五岁。
2.时代背景(见资料夹)3.本文的写作经过(见资料夹)(二)初级自学:初读课文,整体感知课文内容。
学法指导:自读课文,借助工具书,扫清字词障碍.要求读准字音,读准句读,体会感情。
自由地朗读课文。
小组内朗读展示并评价。
反馈练习:1.给下列加红字注音卿()晤()彀()恸()语()婉()嗟()虐()2.多音字┏幼吾幼以及人之幼③古今异义汝可以模拟得之(模拟古义:今义:)④翻译以下重点句子(1)吾至爱汝,即此爱汝一念,使吾勇于就死也(2)司马春衫,吾不能学太上之忘情也。
(3)汝体吾此心,于悲啼之余,亦以天下人为念,当亦乐牺牲吾身与汝身之福利,为天下人谋永福也。
(4)初婚三四个月,适冬之望日前后,窗外疏梅筛月影,依稀掩映。
(5)吾生平未尝以吾所志语汝,是吾不是处。
然语之,又恐汝日日为吾担忧,吾牺牲百死而不辞,而使汝担忧,的的非吾所忍。
2.思读课文。
理清文章的脉络。
全文七段,可分为三个部分。
第一部分(1):第二部分(2-4):第三部分(5-7):3. 交流展示(四)达标检测(我达标,我快乐)1.给下列加点字注音。
如晤()几家能彀()必不能禁失吾之悲()嗟夫()吾灵尚依依旁汝也()使之肖吾()的的非吾所忍()2.解释下面的字词①如晤:②腥云:③婉:④切切:⑤第:⑥抑:⑦破镜:⑧率性:⑨的的:⑩独善其身:3.翻译下列句子。
九年级下学期语文导学案24、与妻书
24、《与妻书》导学案第1课时【学习目标】1、熟读课文,能流畅的翻译课文。
2、理解文中“司马春衫”“太上之忘情”两个典故。
【探究活动一】知识链接,积累常识作者及背景简介:林觉民:字意洞,号抖飞,又号天外生,福建闽侯人。
1900年进入福建高等学堂,国内求学——接受新思想,年轻时代就确立了“中国无革命无以自强”的思想。
1907年赴日本留学——参加同盟会。
1911年4月27日——参加广州起义,林觉民率敢死队冲入总督衙门后堂,点了一把火,在退出时遇到大队清兵,血战中不幸中弹被捕,从容就义。
时年24岁,是黄花岗之役七十二烈士之一。
这封书信是他在起义前三天写的,共写了两遗书,一封给父亲,一封给妻子。
给父亲的信字数不多,其内容是:“不孝儿觉民叩禀父亲大人:儿死矣,惟累大人吃苦,弟妹缺衣食耳,然大有补于全国同胞也。
大罪请恕之。
”关于文中的两个典故:○1司马春衫:白居易任扬州司马时,有一次在客船上听琵琶女演奏,听其诉说了悲苦身世,道出惊人的诗句:“同时天意沦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识。
”且泪湿青衫。
○2太上之忘情:太上,指圣人,意思是最高明的人不为情所困,要豁达面对。
【探究活动三】再读课文,把握内容1、借助工具书弄清下列字的读音:几家能彀嗟夫双栖使之肖我当哭相和依依旁汝的的非吾所忍一恸眷属2.实词归类①今以此书与汝永别矣②适冬之望日前后③恐不胜悲④吾诚愿与汝相守以死⑤此吾所以敢率性就死不顾汝也⑥当亦乐牺牲吾身与汝身之福利⑦瓜分之日可以死⑧汝幸而偶我3.句子归类。
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
吾充吾爱汝之心,助天下人爱其所爱,所以敢先汝而死,不顾汝也。
第2课时【学习目标】1、梳理课文内容,感悟作者字里行间的情感。
2、学习记叙、抒情、议论相结合的写法。
【探究活动四】品读课文,感知内容4.作者衷情的是什么?5、把握情感为什么说《与妻书》是一曲爱情的颂歌,更是一首正气歌?【探究活动五】跳读课文,学习写法6.文中综合运用了多种表达方式,你能举例说明吗?参考答案:归纳:由此知道本文在写作特色上最突出的一点就是将融为一体【探究活动六】拓展延伸,学以致用7.朗读方志敏的《我爱我的祖国》,体会其爱国情感。
《与妻书》导学案
《与妻书》导学案一、知人论世1.了解作者林觉民(1887—1911),字意洞,号抖飞,又号天外生,福建闽县(今福州)人。
民主革命者,黄花岗七十二烈士之一。
14岁进高等学堂,接受了资产阶级民主思想影响,课余谈到时事,总是慷慨激昂地说:“中国不革命不能自强。
”毕业后到日本留学。
1911年(辛亥革命那一年)春天,三月二十九日(阳历四月十七日)早晨,他和方声洞等率领全体福建同志入广州,和林广尘(文)会于城内。
下午五点多钟,一同攻击轰炸督署,不幸中弹受伤,力尽被捕。
在审讯中,他从容不迫,纵论世界大势,宣扬革除暴政,建立共和的革命主张,临刑谈笑自若,引颈就义,年仅25岁。
2.相关背景1905年,孙中山在日本东京组成“中国同盟会”,并提出了“驱除鞑虏,恢复中华,创立民国,平均地权”的十六字政治纲领。
在我国南方,先后发动了十几次武装起义。
1911年4月27日(农历3月29日)的广州起义是一场战斗最激烈、对社会震动最大的起义。
后因起义死难的烈士都埋在广州城外的黄花岗,故又名之曰“黄花岗起义”。
本文是林觉民在起义前三天(4月24日即夏历三月二十六日夜四更)写给妻子陈意映的一封绝笔信。
信里充满了牺牲一己,为全国同胞争取自由幸福的革命精神。
3.解题①与,②妻,③书,二、初读感悟(一)预习检查1.明确字音。
眷( ) 卿( ) 彀( )恸( ) 栖( ) 肖( )三、文本研究【思考1】解释词语,疏通文意意映卿卿如晤..( ),吾今以此书与汝永别矣!吾作此书时,尚是世中一人;汝看此书时,吾已成为阴间一鬼。
吾作此书,泪珠和笔墨齐下,不能竟.( )书而欲搁笔,又恐汝不察吾衷,谓吾忍舍汝而死,谓吾不知汝之不欲吾死也,故遂忍悲为汝言之。
吾至爱汝,即此爱汝一念,使吾勇于就死也。
吾自遇汝以来,常愿天下有情人都成眷属;然遍地腥云,满街狼犬,称心快意,几家能彀.( )?司马春衫,吾不能学太上之忘情也。
语云:仁者“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
《与妻书》学案
《与妻书》学案《与妻书》学案 1一、学习目标(一)学习革命前辈牺牲一己,“为天下谋永福”的光辉思想和高尚情操。
(二)理解“吾至爱汝,即此爱汝一念,使吾勇于就死也”这句话的含义,理清文章的思路;了解文章将儿女之情与革命豪情相结合以及记叙、议论、抒情相结合的写法;掌握文中活用的词在具体语境中的意义和用法;了解“意、至、语、书、身、禁”等多义词的用法,掌握“其”、“以”在句中的意义。
二、解释词语:(1)卿卿(2)竟书(3)掩映(4)率性(5)模拟(6)太上忘情(7)眼成穿而骨化石(8)独善其身三、掌握活用词的意义和用法:(1)不能竟书而欲搁笔(2)当亦乐牺牲吾身与汝身之福利(3)汝泣告我(4)瓜分之日可以死(5)卒不忍独善其身(6)汝幸而偶我(7)当尽吾意为幸(8)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四、在课文中逐一划出各段关键性句子,说明这些句子在各段中的作用,以及怎样和全文的中心保持一致。
第1段,“吾作此书,泪珠和笔墨齐下,不能竟书而欲搁笔,又恐汝不察吾衷,谓吾忍舍汝而死,谓吾不知汝之不欲吾死也,故遂忍悲为汝言之。
”说明写遗书的原因和写遗书时的心情。
第2段,“吾至爱汝,即此爱汝一念,使吾勇于就死也。
”提出全文的中心,全文说理,由此而展开。
“爱汝”与“勇于就死”,看来是矛盾的,但在有志于济世的革命者看来,是统一的。
请在这一段中找出相关的语句来说明作者是怎样将这两者统一起来的。
(原句略。
小结:林觉民极爱其妻,正是这种感情升华,才使他更“勇于就死”。
正因为自己享受了爱情、家庭的幸福,所以希望“天下人”也能享受幸福。
“为天下人谋永福”而甘于牺牲自己小家庭之幸福,其情操高尚,十分感人。
)第3段,“吾真真不能忘汝也!”抒发全文中心的前半部分“吾至爱汝”的感情。
这一段主要回忆夫妇生活中的数事。
请用简洁的语言概括段中所追忆的三件事,并分析作者追忆这三件事的目的。
(第一件事是夫妻谁先死的谈话,说明自己本不愿因先死而“留苦”给妻子。
《与妻书》导学案课件
(四)在这封绝笔信中,作者思绪澎湃,委婉曲折地叙写了自
己对妻子的深情和对处于水深火热中的祖国的深沉的爱,表现了 一位民主革命战士的崇高精神。文章紧紧围绕“吾至爱汝”而又 不能不“忍舍汝而死”这一矛盾复杂的感情,写得缠绵悱恻而又 豪情满怀,是爱的颂歌,又是一曲正气之歌,更是一篇宣传革命 的战斗檄文。为什么说《与妻书》是一曲“正气之歌”,是一篇 “檄文”?
【译文】在你哭泣之后,(希望)你能体 谅我这种心情,也把天下的人作为自己顾 念的人,应该也乐意牺牲我一生和你一生 的利益幸福,替天下人谋求永久的幸福了。 (4)卒不忍独善其身。 【译文】我终究不忍心只完善自己,苟且 偷生。
觉 当我看见你的信 我竟然相信 刹那即永恒 再多的难舍和舍得 有时候不得不舍 觉 当我回首我的梦 我不得不相信 刹那即永恒 再难的追寻和遗弃 有时候不得不弃 爱不在开始 却只能停在开始 把缱绻了一时 当作被爱了一世 你的不得不舍和遗弃 都是守真情的坚持 我留守着数不完的夜 和载沉载浮的凌迟
(2)谁知吾卒先汝而死乎 “先于汝”,省略句,介词结构后置
(3)称心快意,几家能彀 主谓倒装句
(4)与使吾先死也,无宁汝先吾而死 与使……无宁,固定结构,与其……不
如……,固定句式 (5)将奈之何
奈……何,对……怎样,怎么办,固定句式 (6)厅房一室,为吾与汝两栖之所
为,表判断,判断句
要点一:分析课文的思想内容
1911年4月23日,总指挥黄兴由香港秘密来到广 州,在两广总督衙门附近设立指挥部,部署起义。但 这次起义仍然失败了。因为在关键时刻,负责运输枪 械的人叛变了,结果革命党人只好放弃原来十路进兵 的计划,集中全力攻打总督衙门。4月 27 日,黄兴率 一百多人攻入总督衙门,两广总督张鸣岐已逃走,黄 兴等人就和反扑的水师提督李准的部队激战,因众寡 悬殊,大多数革命志士牺牲,黄兴只身脱逃。在这次 起义中,战斗牺牲和被捕遇害的有喻培伦、方声洞、 林觉民等人。事后,群众收得尸骸七十二具,葬在广 州西北郊的黄花岗,所以后人把这次起义叫做“黄花 岗起义”。
《与妻书》导学案 学生用
年级和学科高一语文必修2主备人鲁荧审核人赖弥新班级学生姓名学号第17课《与妻书》导学案[学习目标]1、掌握文中的实词、虚词。
2、理清文章的思路,理解文中有深刻内涵的句子。
3、通过诵读,感悟文章情感,体悟作者为天下人谋幸福的革命豪情和理性自觉。
[学习重难点]1、体会文章中贯穿始终的至情至理,理解林觉民烈士对妻子深挚的爱。
2、理解文中林觉民在对爱妻子、爱国家的两难选择中作出抉择的情感历程。
[教学课时]: 1课时[学习过程]★自主学习1、时代背景清代末年,清政府政治腐败,国势衰弱,面对列强的侵略采取了屈辱投降的办法,签订了一系列不平等条约,割地、赔款;对人民则更加残酷地压榨剥削,因而激起民众强烈的反抗。
1905年,孙中山在日本东京建立“中国同盟会”,提出了“驱逐靼虏,恢复中华,创立民国,平均地权”的十六字政治纲领。
在我国南方,先后发动了十几次武装起义,意在推翻满清统治。
1910年11月,孙中山从美洲来到南洋,在槟榔屿(现在马来西亚西北部)召集革命党人开会,认真总结了过去起义失败的教训,决定在广州再发动一次规模更大的起义。
孙中山亲自在华侨中募捐,并派人到各国购买武器。
同盟会总部又从国内各省、南洋华侨以及在日本留学的学生中征集挑选选八百人作为起义骨干,同时联络清军中的新军、防营和民间会党响应。
经过几个月的紧张准备,1911年4月23日,起义总指挥黄兴由香港秘密来到广州,在两广总督衙门附近设立指挥部,部署起义。
但由于准备不够充分,缺乏广泛的响应与支持,又因为在关键时刻,负责运输枪械的人叛变了,不仅一部分枪械不能到手,而且两广总督张鸣岐在得到消息后收缴了倾向革命的新军二营的枪支,调兵加强了广州的戒备。
结果革命党人只好放弃原来的十路进兵的计划,集中全力攻打总督衙门。
4月27日,黄兴率一百多人攻人总督衙门,张鸣岐已经逃走,黄兴等人就和反扑的水师提督李准的部队激战,因众寡悬殊,大多数革命志士牺牲,黄兴只身脱逃。
这次起义,战斗牺牲和被捕遇害的有喻培伦、方声洞、林觉民等上百名烈士。
《与妻书-林觉民导学案-2023-2024学年高中语文统编版》
《与妻书-林觉民》导学案导学目标:1. 了解《与妻书》的作者林觉民及其作品背景;2. 理解《与妻书》的主要内容和主题;3. 分析《与妻书》中的人物形象和情感描写;4. 探讨《与妻书》对当代社会的启迪和价值。
导学内容:一、作者简介林觉民,原名林志炯,生于湖南省长沙市,是中国当代闻名作家、诗人、散文家。
曾任《人民文学》杂志编辑,著有小说集《窗外》、《夜》、《黑夜白天》等。
《与妻书》是他的代表作之一,以其精致的文字描写和深刻的情感表达而著称。
二、作品背景《与妻书》是林觉民的一部散文作品,讲述了作者与妻子之间的爱情故事。
通过书信的形式,展现了作者对妻子的深情厚意和对家庭生活的热爱,同时也表达了对生活的感悟和对未来的美好期许。
三、主要内容和主题《与妻书》以书信的形式展开,内容涵盖了作者与妻子相识、相知、相恋的全过程,以及他们在婚姻中所经历的喜怒哀乐。
主题主要包括爱情、家庭、责任、生活等,通过对情感的精致描写和对生活的深刻思考,展现了作者对爱情和婚姻的理解和感悟。
四、人物形象和情感描写在《与妻书》中,作者对自己和妻子的人物形象进行了细致入微的描写,展现了他们各自的性格特点和情感变化。
作者通过对细节的描写和对心里情感的表达,使人物形象更加立体和饱满,读者能够感受到他们之间的爱情与温暖。
五、对当代社会的启迪和价值《与妻书》虽然是一部以个人情感为主题的作品,但其中所蕴含的对家庭、爱情、责任等方面的思考和感悟,对当代社会仍具有一定的启迪和价值。
通过作者的文字,我们可以更深刻地理解家庭的重要性,珍惜身边的亲情和爱情,以及珍惜当下的幸福。
导学案设计:1. 请阅读《与妻书》全文,了解作者林觉民及其作品背景;2. 思考并讨论《与妻书》中的主要内容和主题,以及对当代社会的启迪和价值;3. 分析《与妻书》中的人物形象和情感描写,思考作者通过这些形象和描写想要表达的意义;4. 思考并分享自己对爱情、家庭、责任等话题的看法,以及从《与妻书》中所得到的启迪和感悟。
《与妻书》导学案 定
《与妻书》导学案遂溪三中杨波声学习目标:1、结合注释,疏通文意,积累文言知识;2、通过找寻并朗读自己喜欢的句子,对文章内容进行梳理和整合。
(教学重点)3、理解文中林觉民在对爱妻子、爱国家的两难选择中作出抉择的情感历程,尝试站在妻子角度给林觉民回信,深刻体味作者的感情。
(教学难点)4、学习革命前辈牺牲一己,“为天下谋永福”的光辉思想和高尚情操,感悟英雄的人格魅力,获得正确的审美体验。
教学活动(一)、新课导入(二)、自主学习——预习与展示:文言知识归纳(1)生字注音称心快意()几家能彀()必不能禁()使之肖我()依依旁汝也()念六夜四鼓()(2)通假释义几家能彀(“彀”通“”。
)吾灵尚依依旁汝也(“旁”通“”,)(3)古今异义汝可以模拟得之(古义:今义:)吾充吾爱汝之心(古义:今义:)第以今日事势观之(古义:今义:)(4)词类活用不能竟书而欲搁笔(“书”,)老吾老以及人之老(“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幼”,)(三)、作者及背景介绍:林觉民是黄花岗七十二烈士之一。
一九一一年四月二十七日(农历三月二十九日),他在广州起义中,加入敢死队领先袭击总督衙门,中弹被捕,英勇就义时年仅二十五岁。
《与妻书》是他在起义前三天在一块白方巾上写给妻子陈意映的一封诀别信。
(四)、品读文章,体味情感。
(小组合作)1、在文中找出一句你认为最能概括文章主旨的句子。
(带问题速度课文:范读、齐读、默读)2、在文中找出你喜欢的句子并品读,说说它打动你的原因。
(主要谈谈句子传达出来的情感)小结:(五)拓展鉴赏训练:以下几句诗文中,与《与妻书》的情感韵味一致的三项是()A.生命诚可贵,爱情价更高.若为自由故,二者皆可抛(裴多菲)B.无情未必真豪杰,怜子如何不丈夫(鲁迅)C.在天愿作比翼鸟,在地愿为连理枝。
天长地久有时尽,此恨绵绵无绝期。
(白居易)D.英雄英难,儿女总牵情,历尽了风霜血雨,这份爱仍旧在心间。
(《英雄无悔》)E.历尽磨难真怀在,天长地久不分开。
《与妻书》导学案
领会“吾至爱汝,既此爱汝一念,使吾勇于就死也”这句话的含义
自主突破
1.作者,福建闽侯县(今福州市)人。黄花冈七十二烈士之一。
2、根据注释解释下列句中的词。
⑴不能竟书而欲搁笔 竟:
⑵谓吾忍舍汝而死 忍:
⑶吾不能学太上之忘情也 忘情:
⑷第以今日事势观之 第:
⑸吾家后日当甚贫 当:
⑹的的非吾所忍 的的:
5.找出文章表示中心思想的一句,在这封遗书中,作者反复强调的是这一中心思想是怎样贯穿全文的?
明确:“吾至爱汝,即此爱汝一念,使吾勇于就死也”这一中心思想。文章第1段“吾作此书,……故遂忍悲为汝言之”这句话,说明了写遗书时的心情和原因,在说明心情时即深含“吾至爱汝”的感情,而说明原因则正是为了引出“即此爱汝一念,使吾勇于就死也。”第2段中“吾至爱汝,……使吾勇于就死也”这句话,则是直接提出了全文的中心。第3段集中抒发了“吾真真不能忘汝也”的感情,呼应了中心前半的“吾至爱汝”。第4段逐层深入地论述了“天下人之不当死而死……敢率性就死不顾汝也”这句话所包含的道理,呼应了中心后半点的“即此爱汝一念,使吾勇于就死也”。第5段进一步呼应“吾至爱汝”,表达了自己“则吾之死,吾灵尚依依旁汝也,汝不必以无侣悲”的心愿。第6段围绕着“汝幸而偶我,……卒不忍独善其身”这个中心句,慨叹“幸”与“不幸”,实际上也是紧扣中心:“幸”,“吾至爱汝”;“不幸”,使自己“就死”。第7段希望妻子“当尽吾意”,这里的“吾意”,就是遗书的中心,以此结束全文。
(2)《与妻书》所抒发的思想感情之所以能与广大读者产生共鸣,就在于作者把人世间经常发生的生离死别赋予了悲壮的爱国主义色彩,在于他把热爱亲人和热爱人民的情感水乳交融地结合
起来。
“为汝言之”,说明写遗书的原因和写遗书时的心情。其中深含“吾至爱汝”的感情,而写遗书的原因就是下文要详谈的全文中心的后半部分:“即此爱汝一念,使吾勇于就死也。”
统编版下册 林觉民《与妻书》 导学案
《与妻书》【教学目标】1.掌握文中的文言文基础知识;学习本文记叙、抒情和议论相结合的写作手法。
2.培养学生文言文的自主阅读能力,形成“字—词—句—篇”的阅读思路。
3.体会林觉民先生设一己之福利,“为天下人谋永福”的崇高精神。
【教学重点】培养学生文言文的自主阅读能力。
【教学难点】在掌握文言文基础知识的基础上,理解文中蕴含的作者深沉而崇高的情感【课时安排】2课时【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导入(一)时代背景(一)时代背景。
清代末年,清政府极度腐朽反动,对帝国主义屈辱投降,连年丧权、赔款、割地;对人民则加强剥削压迫,因而激起人民反抗。
1905年,孙中山在日本东京组成“中国同盟会”提出了“驱逐鞑虏,恢复中华,创立民国,平均地权”的十六字政治纲领。
在我国南方,先后发动了十几次武装起义。
1910年11月,孙中山从美洲来到南洋,在槟榔屿(现在马来西亚西北部)召集革命党人开会,总结了过去多次起义失败的教训,决定在广州再发动一次规模更大的起义。
孙中山亲自在华侨中募捐,派人到各国购买武器。
同盟会总部又从国内各省、南洋华侨以及在日本留学的学生中征集挑选八百人作为起义骨干,同时联络清军中的新军、防营和民间会党响应。
经过几个月的紧张准备,1911年4月23日,总指挥黄兴由香港秘密来到广州,在两广总督衙门附近设立指挥部,部署起义。
但这次起义仍然失败了。
因为在关键时刻,负责运输枪械的人叛变了,不仅一部分枪械不能到手,而且两广总督张鸣岐在得到消息后收缴了倾向革命的新军二营的枪支,调兵加强了广州的戒备。
结果革命党人只好放弃原来的十路进兵的计划,集中全力攻打总督衙门。
4月27日,黄兴率一百多人攻入总督衙门,张鸣岐已经逃走,黄兴等人就和反扑的水师提督李准的部队激战,因众寡悬殊,大多数革命志士牺牲,黄兴只身脱逃。
这次起义,战斗牺牲和被捕遇害的有喻培伦、方声洞、林觉民等烈士。
事后群众收得尸骸七十二具,葬在广州西北郊的黄花冈,所以后人把这次起义叫作“黄花冈起义”。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24课《与妻书》
3.下列各组加点的字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
A.Error!
B.Error!
C.Error!
D.Error!
答案 D点拨: D项,两个“书”都是“书信”的意思;A项,第一个“禁”是“忍受”,第二个“禁”是“禁止”;B项,第一个“告”是“请求”,第二个“告”是“告诉”;C项,第一个“竟”是“使……完毕”,第二个“竟”是“全、终”。
4.下列各句中加点字的意义和用法与例句相同的一项是( )
例句:以汝之有身也
A.亦以天下人为念B.汝可以模拟得之
C.汝不必以无侣悲D.以今日事势观之
答案 C 点拨: C项与例句中的“以”都是连词,因为;A项,介词,把;B项,介词,凭;D 项,介词,拿。
课外阅读:
卢蒙巴家书
爱妻:
当我书写此信时,不知道这信是否有一天能辗转到你的手中,更不知道当你抚读此信时我是否还活在人世。
在我为祖国争取独立的整个斗争生涯中,我丝毫没有怀疑过,我与战友们为之献身的神圣事业最终将会取得胜利。
我衷心地希望我的祖国赢得高贵的生命、充分的尊严、完全的独立。
而这正是比利时帝国主义者及其西方盟友所永远不愿看到的。
我们曾对联合国抱以完全的信任,请求他们给予帮助,但联合国的某些高官却有意无意地、直接或间接地支持了我们的敌人。
他们诱骗腐蚀我们的同胞,对部分人进行收买。
他们出谋划策、歪曲事实真相,使我们伟大的独立事业蒙受耻辱。
对于联合国的所作所为,我真是不知该说什么?
是判我生还是处我死,是给我自由还是罚我将牢底坐穿,不论帝国主义者怎样判决,我自己都不会在乎。
但对于刚果,对于我们依然贫穷的人民来说,独立似乎已经变成了一个牢笼,透过牢笼,外面的世界在看着我们,他们有些人带着善意的同情,有些人则是幸灾乐祸。
但我的信仰不会动摇。
我知道而且从我的内心里能够感受到,我们的人民迟早会消灭所有的、无论是内部的还是外部的敌人,而且,他们最终会像一个男子汉那样站起来,对殖民主义者们造成的堕落和留下的耻辱说“不”。
我们将在晴朗的阳光下重新获得尊严……
至于那些我可能再也见不到面的孩子们,我想让他们知道,我所做的牺牲正是为了他们,是为了每一个刚果人,去完成重建我们的自由和主权这一神圣使命:因为没有尊严就没有自由,没有正义就没有尊严,没有独立就没有自由的人民。
无论是残忍、严酷还是折磨,都不会让我请求怜悯。
我是宁愿死也不会低头,不会支摇信仰。
我将宁愿带着对祖国命运的全部信任去死,也不会在屈从和抛弃神圣原则下苟且偷生。
历史自有公论,但这公论不会出现在布鲁塞尔、巴黎、华盛顿或联合国所讲授的历史中,它只会出现在从帝国主义及其傀儡统治下获得自由解放国家所讲授的历史中。
非洲会书写它自己的历史,对撒哈拉北部和南部来说,那将是一段光荣而有尊严的历史。
不要为我哭泣,我的爱妻。
我知道我那正受苦受难的祖国最终会知道该如何保卫她的独立和自由。
刚果万岁!非洲万岁!
5、从选文第一段中两个“不知道”中你能体会到作者做出了怎样的抉择吗?
6、选文2-5段以平和深沉的语调畅谈了怎样的理想志向、坦言了怎样的生死抉择、展望了祖国怎样的前景?
7、全文既写“情”又写“义”,这“情”是什么“情”?“义”又是什么“义”?二者是怎样融合在一起的?
8、选文在写法上有何特点?
答案:5、自己已经献身于刚果的民族解放事业,在舍生取义与苟且偷生间,毅然做出了舍生取义的抉择。
6、希望祖国赢得生命、尊严、独立;把牢底坐穿也不动摇信仰;将在晴朗的阳光下获得尊严。
7、对妻子儿女的深切之情;为民族独立而献身的大义;对妻子儿女爱之越深,对国家民族爱也越沉,作者正是为了亲人,为了每一个刚果人,宁死不屈,将个人的命运与民族的生死存亡紧密结合。
8、融抒情、议论、记叙于一体。
总结反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