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妻书 优秀教案

合集下载

与妻书优秀教案

与妻书优秀教案

与妻书优秀教案与妻书【教学目标】1.学习革命前辈牺牲一己,“为天下谋永福”的光辉思想和高尚情操。

2.理解“吾至爱汝,即此爱汝一念,是吾勇于就死也”这句话的含义,理清文章的思路;了解文章将儿女之情与革命豪情相结合以及记叙、议论、抒情相结合的写法。

3.掌握课文中活用的词在具体语境中的意义和用法,了解“意、至、语、书”等多用词的用法,掌握“其”、“与”在句子中的意义。

【教学重难点】理解文中林觉民在对爱妻子、爱国家的两难选择中做出选择的情感历程(作者如何由对妻子的爱上升到对民族国家的大爱,两个爱如何统一)【课时安排】2课时【第一课时】一、新课导入由匈牙利诗人裴多菲诗作引入:生命诚可贵,爱情价更高。

若为自由故,二者皆可抛提问:诗作表达的是怎样一种思想感情?九十多年前,中国也有一位革命者,用生命和挚爱,谱写了这样的文稿。

引出林觉民的《与妻书》作者作品介绍:1.时代背景——黄花岗起义(印发给学生)2.林觉民及其方巾遗书——《与妻书》请学生看注①作补充林觉民《与妻书》,又名《绝笔书》,又名《寄妻绝笔书》。

这是一篇从妻子的思想实际出发,反复阐明为争取民族、国家的自由独立而勇踏死地、义无反顾的革命道理的情书,反映了他热爱人民、热爱祖国的思想。

他在写《与妻书》的同时,还给他父亲林孝颖先生写了一封不到四十字的信。

这封信言简意明,充满了他热爱祖国,为争取独立而勇踏死地的崇高精神。

他给父亲的信和《与妻书》是在广州起义前三天写的,起义失败后,有人神秘地将这两封信在半夜塞在林觉民家门缝里,第二天清晨家人发现了这两封信,其妻陈意映阅后,当即昏倒在地,不久生下遗腹子仲新。

两年后意映在悲伤抑郁中逝世……《与妻书》手稿,已由林觉民次子仲新献给人民政府,(长子依新后夭折)现陈列在福建省博物馆。

二、听课文朗读,正字音、释难字词1.其:吾望其言是实(这,指示代词)今则望其真有(它,代词)卒不忍独善其身(自己,代词)汝其勿悲(表祈使,规劝)助天下人爱其所爱(他们,代词)2.与:与妻书(给,动词)与使吾先死,无宁汝先吾而死(与,与其,与“无宁”组成表选择的固定结构)吾诚愿与汝相守以死(跟,介词)为吾与汝双栖之所(和,连词)吾先死留苦与汝(给,动词)3.至:吾至爱汝(极,最,副词)吾爱汝至(到了极点,副词)词类活用:1.汝幸偶我(意动,以……为配偶)2.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形作动,尊敬)3.幼吾幼以及人之幼(形作动,爱护)4.称心快意(使动,使意快)四、文本研读1.节:“吾作此书,泪珠和笔墨齐下,不能书意,而欲搁笔,又恐汝不察吾衷,谓午吾忍舍汝而死,谓吾不知汝之不欲吾死也,故遂忍悲为汝言之。

初三语文下《与妻书》教学教案

初三语文下《与妻书》教学教案

初三语文下《与妻书》教学教案一、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理解《与妻书》的背景及作者情感。

学习书中的生字词和重点句式。

分析文章的结构和表达方式。

2.能力目标:培养学生的文言文阅读能力。

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学会运用书中的表达技巧。

增强学生的审美鉴赏能力。

3.情感目标:感受作者对妻子的深厚情感。

培养学生的家庭观念和责任感。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教学重点:理解文章的主题思想。

分析文章的结构和表达方式。

学习书中的生字词和重点句式。

2.教学难点:文章中的文言文阅读障碍。

对作者情感的深入理解。

三、教学过程1.导入联系生活实际,引导学生谈谈对家庭的看法。

简要介绍《与妻书》的背景和作者。

2.阅读课文学生自主阅读课文,注意生字词的读音和意思。

教师辅导学生理解课文中的重点句式。

3.分析课文分析文章的结构,划分段落层次。

分析作者的情感,理解文章的主题思想。

示例分析:a.第一段:介绍写信的背景和原因。

“余亦悔亡二女”:作者对失去女儿的痛苦。

“泪与血俱”:作者对妻子的思念之情。

b.第二段:表达作者对妻子的深厚情感。

“愿言不辱”:作者对妻子的敬爱之情。

“将与君共老”:作者对未来的期许。

c.第三段:表达作者对家庭的责任感。

“此身虽在九泉之下”:作者对家庭的责任感。

“必当负荆请罪”:作者对家庭的责任感。

4.课堂讨论针对课文内容,提出问题,引导学生进行讨论。

分组讨论,每组选代表进行分享。

5.写作练习根据课文内容,进行仿写练习。

教师选取优秀作品进行展示和点评。

布置课后作业,巩固所学知识。

四、课后作业1.熟读课文,背诵名句。

2.完成课后练习题。

3.深入理解课文,写一篇关于家庭责任感的作文。

五、教学反思1.本节课学生的参与度较高,课堂氛围活跃。

2.学生对课文的理解较为深入,能够感受到作者的情感。

3.课后作业的布置有助于巩固所学知识,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

4.在今后的教学中,需加强对文言文阅读障碍的辅导,提高学生的文言文阅读能力。

重难点补充:1.教学重点:在分析课文时,通过对话引导学生深入理解课文的情感内涵。

《与妻书》教案

《与妻书》教案

与妻书【教学目标】1.体会文章中贯穿始终的至情至理,理解林觉民烈士对妻子深挚的爱。

2.理解文中林觉民在对爱妻子、爱国家的两难选择中作出抉择的情感历程。

【教学思想】1.首先围绕原课本的单元要求,体会文章中贯穿始终的至情至理,理解林觉民烈士对妻子深挚的爱。

从学生阅读能力发展的角度提高学生对人物的理解能力。

文学是情感的象征,但我们在许多以革命英雄人物为主人公的作品里,往往忽视人物本身的情感,为表现崇高思想而弱化了人性,其实,英雄也有个人感情,也有其对家庭,对亲人的爱与留恋,正是《与妻书》中贯穿始终的对妻子深挚的爱恋,才更使林觉民这个人物显得真实,亲切和伟大。

2.其次,理解文中林觉民在爱妻子、爱国家的两难选择中作出抉择的情感历程。

本课教学思想的特色,不在于仅仅赞美林觉民烈士的舍家为国情感。

课文中林觉民所面对的,是一个两难选择,妻子与国家,任何一方都不忍舍弃。

学生面对这样的问题还难以作出判断和选择,所以,在教学中让学生直面这一两难问题,对此进行思考,对激发学生的使命意识、爱国情感和由家至国的责任感,具有潜移默化的积极作用。

【教学重难点】作者如何由对妻子的爱上升到对民族国家的大爱,两个爱如何统一。

【教学过程】一、激情导入为推翻清王朝腐朽的统治,公元1911年4月27日,革命志士炮轰两广总督府,遭遇清军围攻,死伤惨重,其中一位25岁的青年林觉民,留下了一封荡气回肠的《与妻书》,文如黄钟大吕,情如杜鹃啼血,感动天下。

二、背景和资料1.黄花岗起义:1910年11月孙中山、黄兴、赵声等革命党人在马来半岛的槟榔屿召开庇能会议,决定再次在广州发动武装起义,黄兴担任总指挥。

1911年4月27日下午5时30分,黄兴率130余名敢死队员直扑两广总督署,发动了中国同盟会的第十次武装起义广州起义。

敢死队突入总督署,总督张鸣岐逃走,起义军焚毁总督署后,在东辕门外与水师提督李准派来弹压起义的北洋军短兵相接。

起义军浴血奋战,终因寡不敌众而不幸失败。

《与妻书》教案--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下册

《与妻书》教案--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下册

《与妻书》教案--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下册第一章:教学目标与内容1.1 教学目标1.1.1 理解文本内容,体会作者的情感。

1.1.2 分析文本的修辞手法和表达技巧。

1.1.3 培养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和表达能力。

1.2 教学内容1.2.1 文本内容理解1.2.2 修辞手法分析1.2.3 表达能力培养第二章:教学重点与难点2.1 教学重点2.1.1 文本内容的理解和分析。

2.1.2 修辞手法的识别和运用。

2.2 教学难点2.2.1 作者情感的深刻体会。

2.2.2 修辞手法的深入分析。

第三章:教学过程3.1 导入3.1.1 教师通过引入作者的生平和创作背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3.2 文本阅读与理解3.2.1 学生自读课文,理解文本内容。

3.2.2 教师提问,帮助学生深入理解文本。

3.3 修辞手法分析3.3.1 学生分析文本中的修辞手法。

3.3.2 教师进行点评和指导。

3.4 表达能力培养3.4.1 学生进行课堂讨论,表达自己的观点。

3.4.2 学生进行写作练习,运用所学修辞手法。

第四章:作业布置4.1 让学生写一篇关于《与妻书》的读后感。

第五章:教学评价5.1 评价学生对文本内容的理解程度。

5.2 评价学生对修辞手法的识别和运用能力。

5.3 评价学生的表达能力。

第六章:教学策略与方法6.1 教学策略6.1.1 采用问题驱动法,引导学生深入思考。

6.1.2 采用案例分析法,让学生通过具体例子理解修辞手法。

6.2 教学方法6.2.1 课堂讲授法:教师讲解课文内容和修辞手法。

6.2.2 小组讨论法:学生分组讨论,分享观点。

第七章:教学实践与反思7.1 教学实践7.1.1 教师进行课堂演示,展示修辞手法的运用。

7.1.2 学生进行课堂练习,教师进行点评。

7.2 教学反思7.2.1 教师反思教学过程中的优点和不足。

7.2.2 学生反馈学习效果,提出改进建议。

第八章:教学资源与工具8.1 教学资源8.1.1 教材《与妻书》文本。

林觉民《与妻书》公开课教案3篇

林觉民《与妻书》公开课教案3篇

林觉民《与妻书》公开课教案3篇《与妻书》优质教案设计篇一一、教学目标(一)学习革命前辈牺牲一己,“为天下谋永福”的光辉思想和高尚情操。

(二)理解“吾至爱汝,即此爱汝一念,使吾勇于就死也”这句话的含义,理清文章的思路;了解文章将儿女之情与革命豪情相结合以及记叙、议论、抒情相结合的写法;掌握课文中活用的词在具体语境中的意义和用法;了解“意、至、语、书、身、禁”等多义词的用法,掌握“其”、“以”在句中的意义。

二、难点、重点分析(一)文中所用典故,及其相关成语的应用三、教学过程(一)时代背景。

清代末年,清政府极度腐朽反动,对帝国主义屈辱投降,连年丧权、赔款、割地;对人民则加强剥削压迫,因而激起人民反抗。

1905年,孙中山在日本东京组成“中国同盟会”提出了“驱逐鞑虏,恢复中华,创立民国,平均地权”的十六字政治纲领。

在我国南方,先后发动了十几次武装起义。

1910年11月,孙中山从美洲来到南洋,在槟榔屿(现在马来西亚西北部)召集革命党人开会,总结了过去多次起义失败的教训,决定在广州再发动一次规模更大的起义。

孙中山亲自在华侨中募捐,派人到各国购买武器。

同盟会总部又从国内各省、南洋华侨以及在日本留学的学生中征集挑选八百人作为起义骨干,同时联络清军中的新军、防营和民间会党响应。

经过几个月的紧张准备,1911年4月23日,总指挥黄兴由香港秘密来到广州,在两广总督衙门附近设立指挥部,部署起义。

但这次起义仍然失败了。

因为在关键时刻,负责运输枪械的人叛变了,不仅一部分枪械不能到手,而且两广总督张鸣岐在得到消息后收缴了倾向革命的新军二营的枪,调兵加强了广州的戒备。

结果革命党人只好放弃原来的十路进兵的计划,集中全力攻打总督衙门。

4月27日,黄兴率一百多人攻入总督衙门,张鸣岐已经逃走,黄兴等人就和反扑的水师提督李准的部队激战,因众寡悬殊,大多数革命志士牺牲,黄兴只身脱逃。

这次起义,战斗牺牲和被捕遇害的有喻培伦、方声洞、林觉民等烈士。

《与妻书》教案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下册

《与妻书》教案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下册

《与妻书》教案--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下册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理解文言文的语言特点和表达方式。

(2)能够把握《与妻书》的作者背景、写作背景和主要内容。

(3)能够分析作品中的修辞手法和表达技巧。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提高文言文阅读能力。

(2)学会通过分析文本,理解作者的观点和情感。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感受作者对妻子的深厚感情和对国家的忠诚精神。

(2)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怀和家庭观念。

二、教学重点1. 文言文的语言特点和表达方式。

2. 《与妻书》的作者背景、写作背景和主要内容。

3. 作品中的修辞手法和表达技巧。

三、教学难点1. 文言文的语言特点和表达方式。

2. 分析作品中的修辞手法和表达技巧。

四、教学准备1. 教师准备《与妻书》的文本材料。

2. 教师准备相关的作者背景、写作背景资料。

3. 教师准备教学PPT或黑板。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教师简要介绍作者林则徐的生平和成就,激发学生的兴趣。

(2)教师提出问题,引导学生思考《与妻书》的背景和意义。

2. 自主学习(1)学生自主阅读《与妻书》,理解文本内容。

(2)学生标注不理解的字词,进行自主学习。

3. 合作探讨(1)学生分组合作,讨论文本中的修辞手法和表达技巧。

(2)各小组汇报讨论成果,教师进行点评和指导。

4. 分析讨论(1)教师引导学生分析作者对妻子的深厚感情和对国家的忠诚精神。

(2)教师引导学生思考作品中的爱国主义情怀和家庭观念。

5. 情感体验(1)教师引导学生通过朗读、背诵等方式,体验作品中的情感。

(2)学生分享自己的感受和体会。

6. 课堂小结教师对本节课的学习内容进行总结,强调重点和难点。

7. 作业布置(1)学生完成《与妻书》的阅读笔记。

(2)学生选择一首古代诗歌,分析其修辞手法和表达技巧。

1. 采用问题驱动法,引导学生思考和探讨文本中的关键问题。

2. 运用案例分析法,分析作品中的修辞手法和表达技巧。

语文教案《与妻书》教学教案

语文教案《与妻书》教学教案

语文教案《与妻书》教学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理解课文《与妻书》的基本内容和结构。

(2)能够分析课文中的修辞手法和语言特点。

(3)能够概括作者的观点和情感态度。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阅读和小组讨论,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和分析能力。

(2)通过写作练习,培养学生的表达和沟通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感受作者对妻子的深厚感情和牺牲精神。

(2)培养学生对家庭、爱情的尊重和珍视。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1)课文《与妻书》的基本内容和结构。

(2)课文中的修辞手法和语言特点。

2. 教学难点:(1)理解作者的观点和情感态度。

(2)运用课文中的表达方式进行写作练习。

三、教学过程1. 导入:(1)引导学生回顾之前学习的古代文学作品,了解古代文学的特点。

(2)提问:你们对爱情和家庭有什么看法和经历?2. 自主阅读:(1)学生自主阅读课文《与妻书》。

(2)学生总结课文的基本内容和结构。

3. 小组讨论:(1)学生分组讨论课文中的修辞手法和语言特点。

(2)各小组分享讨论成果,进行全班交流。

4. 讲解与分析:(1)教师对课文《与妻书》进行讲解和分析,解答学生的疑问。

(2)引导学生理解作者的观点和情感态度。

5. 写作练习:(1)学生根据课文《与妻书》的启发,写一篇给亲近人的信。

(2)学生互相交流并给予评价,教师进行指导和总结。

四、教学评价1. 课堂参与度:观察学生在自主阅读、小组讨论和写作练习中的参与程度和表现。

2. 阅读理解能力:通过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评估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

3. 写作能力:通过学生的写作练习,评估学生的表达和沟通能力。

五、教学资源1. 课文《与妻书》文本。

2. 相关背景资料和注释。

3. 写作纸张和文具。

六、教学延伸1. 小组活动:(1)学生分组,选择一个与课文《与妻书》相关的主题。

(2)各小组进行研究和讨论,准备进行全班分享。

2. 全班分享:(1)各小组代表进行分享,展示他们的研究和讨论成果。

2024年与妻书 教案范文

2024年与妻书 教案范文

2024年与妻书教案范文第一章:课程介绍1.1 课程背景本课程以2024年与妻书为题材,通过学习该作品,使学生了解作者的生平和创作背景,感悟作品中所传达的爱情、亲情、信仰等核心价值观。

1.2 课程目标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能够:了解作者林觉民的生平和创作背景;分析作品中的文学特色和艺术手法;感悟作品所传达的爱情、亲情、信仰等核心价值观;提高自身的文学素养和审美能力。

第二章:作者生平及创作背景2.1 作者简介林觉民(1887-1911),字意洞,福建闽侯人,中国近代民主革命家、文学家。

2.2 创作背景《与妻书》是林觉民在1911年4月24日黄花岗起义前夕,为表达对妻子的思念和诀别之情而创作的一封信。

这封信在林觉民牺牲后由其好友发现并发表,成为中国近代文学史上的名篇。

2.3 教学重点与难点了解林觉民的生平和创作背景;分析作品中的文学特色和艺术手法。

第三章:作品内容解析3.1 作品结构《与妻书》分为三部分:引言、、尾声。

3.2 内容解析引言:表达了对妻子的思念和诀别之情;回顾了夫妻相处的点点滴滴,表达了作者对爱情的珍视;尾声:呼吁妻子坚强生活,为民族解放而努力。

3.3 教学重点与难点分析作品的主题思想和情感表达;探讨作品在当代社会的意义和价值。

第四章:作品文学特色及艺术手法4.1 文学特色真实感人:以真挚的情感打动读者;简洁明了:用词简练,表达直接;寓意深刻:富含哲理,引人深思。

4.2 艺术手法对比手法:通过对比展示作者的情感变化;排比手法:运用排比句式增强语言的气势;象征手法:运用象征手法表达作品主题。

4.3 教学重点与难点识别和分析作品中的文学特色和艺术手法;理解作品的艺术价值和审美特点。

第五章:作品在当代社会的意义和价值5.1 现实意义弘扬爱国主义精神:作品表达了作者为民族解放而献身的信仰;传承优秀文化:作品体现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的爱情、亲情等价值观;增强民族凝聚力:作品唤起人们对国家和民族的认同感。

九年级语文上册《与妻书》教案

九年级语文上册《与妻书》教案

九年级语文上册《与妻书》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正确地朗读和背诵课文。

(2)理解课文中的生字词和成语,并能运用到实际情景中。

(3)了解课文作者简介及其作品背景。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分析课文的主题思想和写作特点。

(2)学会欣赏古典文学作品,提高阅读理解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感受作者对妻子的深厚感情,培养学生的关爱他人的意识。

(2)学习作者英勇不屈、视死如归的精神,树立正确的价值观。

二、教学重点:1. 课文朗读与背诵。

2. 生字词和成语的学习与运用。

3. 课文主题思想的分析。

三、教学难点:1. 理解课文中的古代文化常识。

2. 分析作者的写作手法和表达技巧。

四、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教师简要介绍课文作者林则徐及其作品背景。

(2)引导学生关注课文《与妻书》,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2. 自主学习:(1)让学生自主朗读课文,注意停顿、语气和情感的把握。

(2)学生自学生字词和成语,组内交流讨论。

3. 课堂讲解:(1)教师讲解课文内容,分析作者的写作手法和表达技巧。

(2)引导学生理解课文主题思想,关注作者对妻子的深厚感情。

4. 合作探讨:(1)学生分组讨论,分析课文中的人物形象和情节。

(2)各组汇报讨论成果,分享学习心得。

5. 课堂练习:(1)教师设计练习题,检测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

(2)学生独立完成练习,教师批改并及时反馈。

6. 课堂小结:五、课后作业:1. 熟读并背诵课文。

2. 运用课文中的生字词和成语写一段话。

3. 深入分析课文主题思想,写一篇读后感。

六、教学评价1. 教师通过课堂表现、练习完成情况和课后作业来评价学生的学习效果。

2. 关注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合作意识和创新思维能力。

3. 评价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和运用,以及对作者写作手法的掌握。

1. 采用启发式教学,引导学生主动思考和探究,提高学生的理解能力。

2. 运用多媒体教学资源,展示课文相关的图片和视频,丰富教学手段。

《与妻书》教案

《与妻书》教案

《与妻书》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了解作者林觉民及本文时代背景,掌握谓、至、语、其、依依、善、尽等常见文言词语在文中的意思,体会本文综合运用记叙、抒情、议论等表达方式的作用。

2、通过朗读,体会本文贯穿始终的至情至理,理解作者对妻子的深挚情感。

3、理解烈士在家国之爱的两难选择中作出抉择的情感历程。

【教学重、难点】1、重点:体会本文的至情至理。

2、难点:走进烈士心灵,理解烈士舍家为国、舍生取义的情感历程。

【课时安排】拟一课时【教学步骤】一、故事导入每想你一次,天上飘落一粒沙,从此形成了撒哈拉。

每想你一次,天上就掉下一滴水,于是形成了太平洋。

三毛和荷西你的眼睛可真好看,里面有晴雨、日月、山川、江河、云雾、花鸟,但我的眼睛更好看,因为我的眼里有你。

遇见你之前,我从未想过结婚;遇见你之后,我结婚没有想过和别人。

——钱钟书我进清华,一为读书,二为钟书。

——杨绛我行过许多地方的桥,看过许多次数的云,喝过许多种类的酒,却只爱过一个正当最好年龄的人。

——沈从文沈从文和张兆和在中国近现代历史上,无数先烈,为了国家和民族,舍弃了自己的家庭和爱情,甚至献出了宝贵的生命。

林觉民就是其中之一,今天我们学习他的《与妻书》。

【板书】与妻书林觉民二、简介背景和作者(一)背景【媒体显示】1911年4月27日,黄花岗起义爆发。

在打两广新高门的敢死队中就有林觉民,起义失败后林觉民英勇就在黄花岗起义前三天,即1911年4月24日(夏历二十六日)夜,林觉民写下两封绝笔信,一封写给父亲封写给妻子。

写给妻子的那封绝笔书,就是《与妻书)(二)作者【媒体显示】林觉民(1887-1911)近代民主革命者,字意洞,号抖飞,福建人。

少年时就接触民主思想,一生大致分为三个时期:一是国内求学——接受新思想(“中国非革命无以自强”);二是1907年日本留学——参加同盟会时期,主要思想(“中国危殆至此,男儿死就死了,何必效新亭对泣,凡是有血气的男子,怎么能坐视第二次亡国的惨状呢?”);三是24岁——参加广州起义,25岁——黄花岗之役七十二烈土之一。

九年级语文上册《与妻书》教案

九年级语文上册《与妻书》教案

九年级语文上册《与妻书》教案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能够理解文言文的语言特点,掌握文中关键词语的意思,了解作者及其背景。

2. 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分析文章的结构和修辞手法,提高阅读理解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感受作者对妻子的深厚感情,理解作者舍小家为大家的爱国精神,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怀。

第一章:教学内容简介1. 课文背景介绍:《与妻书》是近代革命家林则徐在清朝末年,为了抗议英国的侵略而写的。

他在信中表达了对妻子的思念和对国家命运的担忧,展现了他的爱国情怀。

2. 教学目标:了解作者林则徐的背景,掌握课文的基本内容,理解作者的情感表达。

第二章:课文解析1. 课文朗读:让学生朗读课文,感受语言的韵律和情感。

2. 词语解释:解释文中的生僻词语,帮助学生理解课文。

3. 句子翻译:翻译文中的重要句子,让学生掌握句子的意思。

第三章:文章结构分析1. 段落划分:让学生分析课文的段落结构,理解每个段落的主题。

2. 逻辑关系:分析段落之间的逻辑关系,理解作者的思路。

第四章:修辞手法分析1. 比喻:找出文中的比喻句,分析其修辞效果。

2. 排比:找出文中的排比句,分析其修辞效果。

第五章:情感分析1. 作者情感:让学生分析作者在文中的情感变化,理解作者的情感态度。

2. 爱国主义情怀:引导学生从课文中感受到作者的爱国主义情怀,培养学生的爱国心。

教学评价:通过课堂讨论、提问和作业,检查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能力,以及对作者情感和爱国主义情怀的感悟。

第六章:教学活动设计1. 课前准备:让学生预习课文,了解作者背景,掌握生词。

2. 课堂互动:采用小组讨论、分享心得的方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3. 课后作业:布置相关的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

第七章:教学策略1. 情境创设:通过多媒体展示相关的历史背景,让学生更好地理解课文。

2. 启发式教学:提问引导学生思考,激发学生的求知欲。

3. 情感教育:结合课文内容,对学生进行情感态度的教育。

与妻书(粤教版高一必修) 教案教学设计共3篇

与妻书(粤教版高一必修) 教案教学设计共3篇

与妻书(粤教版高一必修) 教案教学设计共3篇与妻书(粤教版高一必修) 教案教学设计1本篇文章为教师教学设计,主要是针对粤教版高一必修教材中的《与妻书》这篇课文。

本篇文章旨在为教师们提供一份完整的教学计划,帮助教师们更好地教授这篇课文,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和文学鉴赏能力。

一、教学目标通过本篇课文的学习,使学生能够:1. 理解文章的主旨和基本内容,掌握文章的基本结构。

2. 掌握关于情感、生活观念等方面的词汇、短语和表达方式。

3. 通过阅读和分析,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和文学鉴赏能力。

4. 培养学生的人文素养、文化意识和情感教育。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1. 教学重点(1)理解文章的主旨和基本内容,掌握文章的基本结构。

(2)掌握关于情感、生活观念等方面的词汇、短语和表达方式。

2. 教学难点(1)如何理解课文中的情感与精神内涵。

(2)如何提高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

三、教学方法根据以上教学目标和重难点,本课采用以下教学方法:1. 讲授法:向学生介绍课文的作者、背景、写作体裁等,整体把握文章的结构,指导学生学习文章的思路和主旨。

2. 朗读法:由教师和学生轮流朗读文章,加强对文章情感的理解,提高朗读技能。

3. 分析法:分析课文中的文学形式、修辞、意象和情感内涵,提高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

4. 互动法:通过让学生与教师互动,进行短问短答、小组讨论等形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参与度和思考能力。

5. 写作法: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进行写作练习,如写文章提炼主旨、做读后感等,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文字表达能力。

四、教学过程1. 导入导师可以以如下形式展开讲述:教师先简单介绍文本背景及一些背景知识,让学生回想自己的爱情故事和感受,明确角色关系,创设文本的共情环境,引导学生展开阅读。

2. 讲授(1)介绍作者及主题:教师先简单介绍作者陶渊明和《与妻书》的主题;(2)语篇分析:在整体阅读前或整体把握阅读后,教师需要分析文章文体、文本类型、结构等方面的问题,例如文章分几段,每段的主要内容是什么,文章有所谓的“高潮、转折、结尾”等等;(3)语句分析:针对文章中的一个或多个段落,教师需要仔细分析其语句构成,如词汇用意、句子结构、修辞手法等。

2024版与妻书优秀教案

2024版与妻书优秀教案

与妻书优秀教案目录•课程介绍与目标•教学内容与方法•学生情况分析•教学过程设计•教学评价与反馈•教师自我反思与提高01课程介绍与目标教案背景及目的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通过解读《与妻书》,使学生了解并传承中华民族传统美德与家国情怀。

提高学生文学素养引导学生深入阅读、分析和鉴赏《与妻书》,培养其文学审美能力。

培育学生正确价值观通过林觉民烈士的革命事迹,激发学生爱国情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

掌握《与妻书》的背景、作者及文学特点;理解文中表达的思想感情和家国情怀。

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朗读、讨论、分析等方法,引导学生深入理解文本内涵。

激发学生对革命先烈的敬仰之情,培养其爱国情怀和责任意识。

030201课程目标与要求教材分析与选用教材分析《与妻书》是林觉民在黄花岗起义前写给妻子的绝笔信,情真意切,感人至深。

文章表达了作者对妻子的深情厚意和对国家民族的忠诚,具有很高的文学价值和思想意义。

教材选用选用《与妻书》原文及注释详尽的教材版本,以便学生更好地理解文本内容。

同时,结合相关历史背景和人物传记等资料,丰富教学内容。

02教学内容与方法重点深入解读《与妻书》中的情感表达。

分析林觉民在信中所展现的家国情怀与夫妻深情。

•理解书信体散文的特点及其在文学史上的地位。

难点如何引导学生体会文中深厚的情感内涵。

如何将时代背景与文学作品相结合,深入理解作者的创作意图。

如何通过比较阅读,突出《与妻书》的独特之处。

01020304情境教学法通过创设历史情境,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时代背景。

诵读法通过反复诵读,引导学生体会文中的情感韵味。

•讨论法:鼓励学生开展小组讨论,分享阅读心得,提高思维深度。

利用PPT 展示相关历史图片、文献资料等。

多媒体辅助教学播放与《与妻书》相关的影视作品片段,增强学生的感性认识。

影视资料引导学生利用网络资源进行拓展阅读,开阔视野。

网络资源课时安排与进度第1课时第3课时导入新课,介绍作者及时代背景,整体感知课文内容。

2024版与妻书优质课教学设计与妻书优质课一等奖教案

2024版与妻书优质课教学设计与妻书优质课一等奖教案

该信件把家庭幸福、夫妻恩爱和国家前途、人民命运联系在一起,把对妻子亲人的爱和对国家人民的爱连为一体,阐述一个深刻的道理:没有国家和人民的幸福,就不会有个人的真正幸福。
《与妻书》情真意切,字字泣血,到处都是浓得化不开的真情,缠绵悱恻而又充满激情,充满凛然正气,为国捐躯的激情与对爱妻的深情两相交融、相互辉映,叫人断肠落泪,而又撼人魂魄、令人感奋。
调整和完善教学方案
05
CHAPTER
优质课一等奖教案展示
引用经典语句或故事,引起学生兴趣,如:“问世间情为何物,直教人生死相许”等。
展示与妻书相关的历史背景或人物介绍,帮助学生理解文章背景。
通过多媒体手段,如播放相关视频或音频,营造课堂氛围,将学生带入与妻书的世界。
精彩导入:巧妙设置情境
梳理文章结构,帮助学生理解作者思路及情感变化。
角色扮演,组织学生分组进行角色扮演,再现与妻书中的场景或情节,加深学生的理解和体验。
创新拓展:鼓励学生提出新颖观点或方法
创意写作,鼓励学生结合自己的生活经历或感悟,创作一篇与妻书相关的文章,培养学生的写作能力。
跨学科整合,引导学生从文学、历史、心理学等角度分析与妻书相关的主题或问题,培养学生的跨学科思维能力。
学生将自己的思考和发现以文字、图表、演示文稿等形式进行展示和分享。
教师对学生的展示进行点评和总结,鼓励学生继续深入思考和探究,拓宽自己的视野和思路。
01
02
03
04
拓展环节:延伸思考,拓宽视野
04
CHAPTER
教学评价与反馈
设计有效的评价策略
确定评价目标
明确评价的目的和重点,关注学生的知识掌握、能力提升和情感态度等方面的变化。
《与妻书》背景介绍

九年级语文上册《与妻书》教案

九年级语文上册《与妻书》教案

九年级语文上册《与妻书》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正确地朗读和背诵课文。

(2)理解课文内容,把握作者的情感态度。

(3)分析课文中的修辞手法和表达技巧。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深入理解课文。

(2)学会欣赏古典文学作品,提高审美情趣。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感受作者对妻子的深厚感情和对革命的忠诚。

(2)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怀,增强民族自豪感。

二、教学重点1. 课文的朗读和背诵。

2. 理解课文内容,把握作者的情感态度。

3. 分析课文中的修辞手法和表达技巧。

三、教学难点1. 课文中的生僻字词的理解和运用。

2. 课文中古代文化知识的掌握。

3. 对作者情感态度的深入理解。

四、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简要介绍作者林则徐的生平和事迹。

(2)引导学生关注课文《与妻书》,激发学生对课文的好奇心。

2. 自主学习:(1)让学生自主朗读课文,感受课文的语言美。

(2)要求学生结合注释,理解课文内容,掌握生僻字词的含义。

3. 合作探讨:(1)分组讨论,分析课文中的修辞手法和表达技巧。

(2)分享讨论成果,进行全班交流。

4. 情感教育:(1)引导学生感受作者对妻子的深厚感情。

(2)教育学生学习作者的忠诚精神,培养爱国情怀。

5. 课堂小结:对本节课的学习内容进行总结,检查学生的学习效果。

五、课后作业1. 完成课后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

2. 预习下节课内容,提前了解相关背景知识。

3. 选取一段课文进行朗读,培养语感。

六、教学策略1. 采用问题驱动法,引导学生主动探究课文内容,提高学生的问题意识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2. 运用案例分析法,以课文中的具体句子为例,讲解修辞手法和表达技巧,提高学生的分析能力。

3. 采用情感教育法,以课文内容为载体,对学生进行爱国情怀教育,培养学生的民族自豪感。

七、教学评价1. 课堂表现评价: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发言积极性以及合作意识等,给予及时的鼓励和指导。

与妻书省优获奖教案版

与妻书省优获奖教案版

14与妻书1.知识与技术目标:认识文章将子女之情与革命激情相联合以及记述、谈论、抒怀相联合的写法。

2.过程与方法目标:朗诵课文,理解“吾至爱汝,即此爱汝一念,使吾勇于就死也”的含义。

3.感情态度与价值观目标:学习革命长辈“为天下人谋永福”的崇高情操,建立正确的存亡观。

目标 1和3。

指导法、剖析法、累积法。

投影仪、多媒体有关课件。

一、情形导入生成问题在中国近现代历史上,无数先烈,为了国家和民族,舍弃了自己的家庭和爱情,甚至献出了可贵的生命。

林觉民就是此中之一,今日我们一同来学习他的《与妻书》。

二、自学互研生成新知步骤一知识梳理1.文学知识夯实基础(1)作者简介林觉民 (1887 — 1911) ,字意洞,号抖飞,又号天外生,汉族,福建闽侯人。

中国联盟会成员,留下情真意切的绝笔“与妻书”。

黄花岗起义时被俘,最后沉着就义,是“黄花岗七十二烈士”之一。

(2)背景链接1911 年 4 月 27 日 ( 农历辛亥年 3 月 29 日 ) ,由孙中山领导的联盟会在广州发动武装起义。

起义虽经精心准备,但因众寡悬殊,最后失败,一百多革命志士罹难。

后收殓遗骸七十二具,合葬于黄花岗,史称“黄花岗七十二烈士”。

这封《与妻书》是 1911 年,林觉民从日本归国参加广州起义,在离家去广州的路上,深夜里在手帕上写下的。

2.生难字词(1) 字音肖 (xi ào) .不可以禁 (j.īn)如晤 (wù).旁(b ànɡ)的的(dí)..(2) 词义【如晤】如会面。

旧时书信誉法。

【狼犬】狼和狗,喻指歹人的帮凶。

【太上】最上,最高。

【语云】古语说。

【盖】原本,原来。

【有身】怀孕。

步骤二整体感知走进文本1.朗诵指导。

先听录音正音;接着默读理解文意;再高声读,读准字音,读出感情。

2.熟读课文,归纳文章层次构造。

全文按主线“吾衷”可分为三部分。

第一部分 (1) :“忍悲为汝言之”交代写信的原由和心情。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作业布置】
掌握活用词的意义和用法 1.不能意书而欲搁笔 2.而亦乐牺牲吾身与汝身之福利
3/6
3.汝泣告我 4.瓜分之日可以死 5.卒不忍独善其身
【板书设计】
与妻书 林觉民 自由>爱情>生命 其:这,指示代词与:给,动词 它,代词与“无宁”组成固定结构 自己,代词跟,介词 表祈使,规劝和,连词 他们,代词给,动词 至:极,最,副词 到了极点,副词 偶:名作动 老、幼:形作动 快:使动 三忆:一忆生死之争论 二忆新婚燕尔,两人双栖之所 三忆六七年前远行欲告又止的情景 三愿: 一愿九泉之下哭相和 二愿真有鬼 三愿心电感应有道,灵魂常相依 在时间把握上我还是比较准确的,到时下课。 这一节课,课堂气氛还算活跃,师生双边活动较多,板书工整、有序,眉目清楚。 这一节课是比较成功的,起到了示范的作用。
2/6
请在这一节中找出相关的语句来说明作者是怎样将这两者统一起来的。(原句略) 3.文章 3-5 节写了哪三忆三愿,请用简洁的语句概括板书: 三忆:一忆生死之争论 二忆新婚燕尔,两人双栖之所 三忆六七年前远行欲告又止的情景 第一件事是夫妻谁先死的谈话,说明自己本不愿先死而“留苦”给妻子。第二件事是新 婚的甜蜜生活情景,说明自己真真不能忘记爱妻。第三件事是两次离家未能将实情告诉妻子 的原因和心情,说明自己“挚爱”妻子,怕妻子担受不起深重的悲痛。这三件事的共同之处 都反映了烈士生前对妻子的眷恋之深,为妻子着想无所不至,用事实说明自己绝不是一个无 情的人。 板书: 三愿: 一愿九泉之下哭相和 二愿真有鬼 三愿心电感应有道,灵魂常相依 4.“吾平日不信有鬼,今则又望其有”这句话表达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作者是个革命者,当然是不相信有鬼的,至于“望其真有”,一则说明自己对妻子的 “至爱”,二则用来安慰妻子。这哀痛欲绝的话,同样反映了作者为革命而死的高尚胸怀。 5.有人说,很多革命烈士的遗书往往写得激昂慷慨,大义凛然。而《与妻书》为何如此 委婉,“汝忆否”一节近乎闲情逸致? 这是一封非同平常的绝笔书,因为担心妻子不理解而产生误会,因此处处要作安慰与解 释;再则,写爱得深——爱妻子、爱生活,更见其精神境界之高,死的伟大。 6.为什么说《与妻书》是一首《正气歌》,是一篇檄文(声讨的文书)? 说它是一曲“正气歌”,因为文章中充满着革命豪情,烈士视死如归,“吾今死无遗 憾”,“吾牺牲百死而不辞”,足以说明这一点。 说它是“檄文”,因为文章中处处揭露清王朝的腐败,“遍地腥云,满街狼犬”,“国 中无时无地不可以死”等句子最为突出。
1/6
这两封信在半夜塞在林觉民家门缝里,第二天清晨家人发现了这两封信,其妻陈意映阅后, 当即昏倒在地,不久生下遗腹子仲新。两年后意映在悲伤抑郁中逝世……
《与妻书》手稿,已由林觉民次子仲新献给人民政府,(长子依新后夭折)现陈列在福 建省博物馆。 二、听课文朗读,正字音、释难字词
1.其:吾望其言是实 (这,指示代词) 今则望其真有 (它,代词) 卒不忍独善其身 (自己,代词) 汝其勿悲 (表祈使,规劝) 助天下人爱其所爱 (他们,代词) 2.与:与妻书 (给,动词) 与使吾先死,无宁汝先吾而死 (与,与其,与“无宁”组成表选择的固定 结构) 吾诚愿与汝相守以死 (跟,介词) 为吾与汝双栖之所 (和,连词) 吾先死留苦与汝 (给,动词) 3.至:吾至爱汝 (极,最,副词) 吾爱汝至 (到了极点,副词) 词类活用: 1.汝幸偶我 (意动,以……为配偶) 2.老吾老以及人之老 (形作动,尊敬) 3.幼吾幼以及人之幼(形作动,爱护) 4.称心快意(使动,使意快) 四、文本研读 1.节:“吾作此书,泪珠和笔墨齐下,不能书意,而欲搁笔,又恐汝不察吾衷,谓午吾 忍舍汝而死,谓吾不知汝之不欲吾死也,故遂忍悲为汝言之。”这句说明写遗书的原因和心 情。作者是从哪及格方面向妻解释的。 明确:一方面表明他是爱妻子的, 另一方面更主要的是不忍当前形势,愿“助天下人爱其所爱。 2.“吾至爱汝,即此爱汝一念,使吾勇于就死也。”提出全文的中心,全文说理由此而 展开,“爱汝”与“勇于就死”看来是矛盾的,但在有志于济世的革命者看来,是统一的。
际出发,反复阐明为争取民族、国家的自由独立而勇踏死地、义无反顾的革命道理的情书, 反映了他热爱人民、热爱祖国的思想。他在写《与妻书》的同时,还给他父亲林孝颖先生写 了一封不到四十字的信。这封信言简意明,充满了他热爱祖国,为争取独立而勇踏死地的崇 高精神。他给父亲的信和《与妻书》是在广州起义前三天写的,起义失败后,有人神秘地将
【教学重难点】
理解文中林觉民在对爱妻子、爱国家的两难选择中做出选择的情感历程(作者如何由对 妻子的爱上升到对民族国家的大爱,两个爱如何统一)
【课时安排】
2 课时
【第一课时】
一、新课导入 由匈牙利诗人裴多菲诗作引入: 生命诚可贵,爱情价更高。若为自由故,二者皆可抛 提问:诗作表达的是怎样一种思想感情? 九十多年前,中国也有一位革命者,用生命和挚爱,谱写了这样的文稿。 引出林觉民的《与妻书》 作者作品介绍: 1.时代背景——黄花岗起义(印发给学生) 2.林觉民及其方巾遗书——《与妻书》 请学生看注①作补充 林觉民《与妻书》,又名《绝笔书》,又名《寄妻绝笔书》。这是一篇从妻子的思革命前辈牺牲一己,“为天下谋永福”的光辉思想和高尚情操。 2.理解“吾至爱汝,即此爱汝一念,是吾勇于就死也”这句话的含义,理清文章的思 路;了解文章将儿女之情与革命豪情相结合以及记叙、议论、抒情相结合的写法。 3.掌握课文中活用的词在具体语境中的意义和用法,了解“意、至、语、书”等多用词 的用法,掌握“其”、“与”在句子中的意义。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