岳阳楼记写作背景
文言文复习《岳阳楼记》
他的作品以文辞优美、意境深远 著称,对后世文学产生了深远的 影响。
创作背景
《岳阳楼记》的创作背景
这篇文章是范仲淹在岳阳楼观赏洞庭湖景色时所作,当时他 被贬官至岳州,心情郁闷,于是借写景来抒发自己的情感。
洞庭湖的景色特点
洞庭湖是中国第二大淡水湖,湖面广阔,景色秀丽,四季景 色各异,特别是在雨季和旱季,景色更是变幻莫测。
作品影响
《岳阳楼记》在文学史上的地位
《岳阳楼记》是范仲淹的代表作之一,也是中国古代散文的经典之作,它在中 国文学史上有着重要的地位。
《岳阳楼记》对后世的启示
这篇文章不仅在文学上有着重要的价值,同时也启示了人们在面对困境时要保 持乐观的心态,积极面对生活。
02
《岳阳楼记》的文学特点
文言文基础知识
积极进取的人生态度
范仲淹在文中展现了自己积极进取的 人生态度,他强调要不断努力,追求 更高的目标和理想。
人生哲理之思
人生哲理之思
作者范仲淹在文中通过描绘岳阳楼的景色和自己的感受,表达了自己对人生的思考和感悟。
豁达乐观的人生态度
范仲淹在文中展现了自己豁达乐观的人生态度,他强调要保持平常客观的心态,积极面对生活中的挑战和困难。
中间写景叙事
主体部分通过描绘岳阳楼 的景色和相关事件,展现 了作者的情感和思想。
结尾抒情议论
结尾部分对全文进行总结 ,抒发作者的情感和观点 ,使文章结构紧凑、逻辑 清晰。
修辞手法与语言风格
修辞手法
掌握《岳阳楼记》中运用的比喻、拟 人、夸张等修辞手法,理解其表达效 果。
语言风格
分析《岳阳楼记》的语言特点,如简 练、生动、形象等,体会作者的表达 技巧和艺术风格。
04
岳阳楼记-背景材料及翻译
岳阳楼记——范仲淹一、作者介绍范仲淹(989-1052),字希文,是北宋杰出的政治家、文学家、思想家,祖籍邠州(今陕西省彬县)。
他出身贫寒,幼年丧父,对下层人民的痛苦感受较深。
宋仁宗天圣(1023—1031)年间,任西溪盐官,建议在泰州修捍海堰。
康定元年(1040年),任陕西经略安抚招讨副使,加强对西夏的防御。
庆历三年(1043年),范仲淹还朝,任参知政事,曾提出十项改革措施因遭保守派反对而罢政,于庆历五年(1045)被贬出京,历知邠州、邓州、杭州、青州。
皇祐四年(1052年),改知颍州,范仲淹扶疾上任,于途中逝世,年六十四。
追赠兵部尚书、楚国公,谥号“文正”,世称范文正公,有《范文正公集》传世。
二、写作背景岳阳楼位于湖南省岳阳市西北的巴丘山下,其前身是三国时期吴国都督鲁肃的阅兵台。
《岳阳楼记》选自《范文正公集》,是一篇为重修岳阳楼写的记。
文章写于庆历六年(1046年),因得罪了宰相吕夷简,范仲淹贬放河南邓州。
谪守巴陵郡的好友滕子京重修岳阳楼,函请范仲淹作记,并附上一幅《洞庭晚秋图》。
范仲淹依据此图,凭着丰富的想象,写下了千古名篇《岳阳楼记》。
三、原文岳阳楼记[1]庆历四年[2]春,滕子京谪守巴陵郡[3]。
越明年[4],政通人和[5],百废具[6]兴,乃[7]重修岳阳楼,增其旧制[8],刻唐贤[9]今人诗赋于其上;属[10]予作文以记之。
予观夫[11]巴陵胜状[12],在洞庭一湖。
衔[13]远山,吞长江,浩浩汤汤[14],横[15]无际涯[16];朝晖[17]夕阴,气象万千。
此则岳阳楼之大观[18]也,前人之述备[19]矣。
然则[20]北通巫峡,南极[21]潇湘[22],迁客骚人[23],多会于此,览物之情[24],得无异乎[25]?若夫霪雨霏霏[26],连月不开[27];阴[28]风怒号,浊浪排空[29];日星隐耀[30],山岳潜形[31];商旅不行,樯倾楫摧[32];薄暮[33]冥冥[34],虎啸猿啼。
《岳阳楼记》写作背景
《岳阳楼记》写作背景
本文写于宋仁宗庆历六年(1046)九月十五日,当时作者因提出政治改革的主张,触动朝中保守派的根本利益,已被罢去参知政事(副宰相)的职务,贬居邓州(今河南省邓县)。
这年六月,滕子京重修岳阳楼行将落成,函请范仲淹作记,并附上《洞庭晚秋图》。
千古名篇《岳阳楼记》即系应友人之约而作。
文章以作“记”为名,借题发挥,表达了作者“不以物喜,不以己悲”的旷达胸襟和“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政治抱负,也表示了对滕子京的慰勉和规谏之意。
岳阳楼记对比阅读
《岳阳楼记》对比阅读《岳阳楼记》是范仲淹的名篇,而另一篇与之相关的著名文章则是欧阳修的《醉翁亭记》。
这两篇文章在创作背景、文学风格、主题思想、人物形象、艺术手法、语言特色和社会意义等方面有着鲜明的对比。
1. 创作背景对比范仲淹写《岳阳楼记》的背景是他在邓州做知州时,为了劝勉朋友滕子京不要因为被贬而自暴自弃,也不要因为生活环境不好而丧失信心,同时也要鼓励他振作精神,为百姓多做些好事。
而欧阳修写《醉翁亭记》时,则是由于他在滁州任太守时,面对北宋王朝的积弱积贫局面,感到无可奈何,只能寄情山水,排解内心苦闷。
两篇文章的写作背景截然不同,前者是为了劝勉朋友,后者则是抒发自己的内心苦闷。
2. 文学风格对比《岳阳楼记》的文学风格庄重典雅,语言凝练,结构严谨,气势磅礴。
文章以“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为主旨,表现出作者范仲淹的政治家胸怀和远大抱负。
而《醉翁亭记》则风格清新自然,语言优美流畅,意境深远。
文章以“山水之乐,得之心而寓之酒也”为主题,表现出作者欧阳修寄情山水的愉悦心情。
两篇文章在文学风格上有着明显的区别,前者庄重典雅,后者清新自然。
3. 主题思想对比《岳阳楼记》的主题思想是“忧国忧民”,表达了作者范仲淹对国家前途和人民命运的关切和忧虑。
文章中“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语句,成为了中国古代文人表达爱国情怀的经典名言。
而《醉翁亭记》的主题思想则是“寄情山水”,表达了作者欧阳修对自然山水的热爱和对现实社会的不满。
两篇文章在主题思想上有着本质的区别,前者忧国忧民,后者寄情山水。
4. 人物形象对比《岳阳楼记》中的人物形象主要是滕子京和范仲淹本人。
滕子京是一个有抱负、有才能、却又遭受贬谪的人物形象,他的不幸遭遇和消极情绪被范仲淹劝勉和激励,表现出一个积极向上、有担当的人物形象。
而《醉翁亭记》中的人物形象则主要是欧阳修自己。
他通过自己的亲身经历和感受,表现出一种超脱世俗、悠然自得的人物形象。
两篇文章中的人物形象各有特点,前者表现出一个有抱负、有才能、有担当的人物形象,后者则表现出一种超脱世俗、悠然自得的人物形象。
岳阳楼记背景资料
岳阳楼记范仲淹一、写作背景宋仁宗庆历四年,滕子京徙岳州。
他只用一年时间,就把岳州治理得“政通人和,百废具兴”,并于庆历五年重修岳阳楼。
待楼修成,致书范仲淹(即为《与范经略求记书》一文)写一篇《岳阳楼记》。
范仲淹知道滕子京自贬谪到巴陵为知州后,神态言词中常怀愤恨不平之气,恐其这样下去会惹祸,正好滕子京来信请求撰写记,所以范仲淹在文中写了这样几句:“(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除了自抒怀抱之外,实在也是藉此规劝老友。
三、国学常识四、课文深究(一)关于岳阳楼的种种(二)请写出本课中各修辞之例句(三)本文第四段的景物描摹,层次相当分明,分析如下:六、形音义比较(一)字义比较(二)字形辨析七、修辞举隅(一)互文定义:上文省略下文出现的词语,下文省略上文出现的词语,参互成文,互补相合见义,使语言简洁凝鍊,语意含蓄丰富,也称“互文见义”。
1.不以物喜,不以己悲→不以物和己而喜或悲2.雄兔脚扑朔,雌兔眼迷离(木兰诗)→雄兔和雌兔的脚、眼都扑朔迷离3.父兮生我,母兮鞠我(诗经•蓼莪)→父母兮生鞠我,即父和母都生我、鞠我4.泉香而酒洌(欧阳脩•醉翁亭记)→泉和酒都香而洌5.秦时明月汉时关,万里长征人未还(王昌龄•出塞)→秦汉时的明月和关塞6.主人下马客在船,举酒欲饮无管弦(白居易•琵琶行)→主人和客都下马,都上船7.受任于败军之际,奉命于危难之间(诸葛亮•出师表)→受任并奉命于败军和危难之时(二)对偶定义:语文中上下两句,字数相等,句法相称,有时还讲究平仄相对。
例句:1.衔远山,吞长江。
2.北通巫峡,南极潇湘。
3.日星隐耀,山岳潜形。
4.沙鸥翔集,锦鳞游泳。
5.浮光跃金,静影沉璧。
(三)映衬定义:在语文中,把两种不同,特别是相反的观念或事实,对列起来,两相比较,从而使语气增强,使意义明显。
映衬的修辞方式分为两类:1.反衬:对于一种事物,用恰恰与这种事物的现象或本质相反的观点,加以描写。
《岳阳楼记》的历史背景与艺术价值分析
《岳阳楼记》的历史背景与艺术价值分析引言有句话说得好,“登高望远,若有所思。
”当我们在高楼上俯瞰群山、江河,不禁让我们联想到历史的沧桑和人类的聪明才智。
岳阳楼也是如此,它不仅有着悠久的历史背景,还蕴含着深厚的艺术价值。
本文将从岳阳楼的历史背景入手,通过分析《岳阳楼记》这一著名作品的艺术价值,来深入探讨这座古老建筑的魅力所在。
一、岳阳楼的历史背景• 1.1 岳阳楼的建造背景及目的岳阳楼位于湖南岳阳市市中心的岳阳楼公园内,是中国古代建筑的瑰宝之一。
它最早建于三国时期的吴汉时代,后经过多次兴修和重建。
据史料记载,岳阳楼的建造目的是为了抵御外敌入侵,同时也起到警示作用。
岳阳楼之所以选择在岳阳城内建造,主要是因为岳阳城位于洞庭湖的南岸,地势险要,具有重要的军事地位。
• 1.2 岳阳楼的历史沿革岳阳楼的历史可以追溯到1600多年前的东晋时期。
在历史的长河中,岳阳楼经历了多次的兴衰和变迁。
其中,最著名的一次是明朝文学家茅盾所撰写的《岳阳楼记》发表后,岳阳楼的名气在全国范围内迅速传开。
• 1.3 岳阳楼的文化底蕴岳阳楼不仅仅是一座具有观赏和游览功能的建筑物,更是一座代表着中国传统文化的象征。
在岳阳楼内,不仅可以欣赏到精美的古建筑,还可以领略到岳阳楼文化的独特魅力。
岳阳楼文化主要有岳阳楼文化、茅盾文化、辛弃疾文化、楼宇文化等。
这些文化元素相互融合,使岳阳楼成为一座独具特色的文化遗产。
二、《岳阳楼记》的艺术价值• 2.1 茅盾作品的艺术价值茅盾是中国现代文学的奠基人之一,他以其准确、细腻的语言描写和精湛的艺术手法闻名。
《岳阳楼记》是他在1921年写下的一篇散文,它通过对岳阳楼的描述,展示了茅盾丰富的想象力和深邃的思考。
茅盾将岳阳楼与自然景观融为一体,从中抒发了自己的情感和对人生的思考。
这种将建筑与情感相结合的写作手法,在中国古代文学史上独树一帜。
• 2.2 作品结构的艺术价值《岳阳楼记》的艺术价值不仅表现在其内容上,还表现在其结构上。
我最欣赏的一篇文言文700字
我最欣赏的一篇文言文700字我最欣赏的一篇文言文是范仲淹的《岳阳楼记》。
范仲淹,字希文.和包拯同朝,为北宋名臣,政治家,文学家,吴县(今属江苏)人. 他不仅是北宋著名的政治家和统帅,也是—位卓越的文学家和教育家.他领导的庆历革新运动,成为后来王安石“熙丰变法”的前奏;他对某些军事制度和战略措施的改善,使西线边防稳固了相当长时期;经他荐拔的一大批学者,为宋代学术鼎盛奠定了基础;他倡导的先忧后乐思想和仁人志士节操,是中华文明史上闪灼异彩的精神财富:朱熹称他为“有史以来天地间第一流人物”!千载迄今,各地有关范仲淹的遗迹始终受到人们的保护和纪念。
范仲淹一生的论著很多,诗,词,散文都很出色,有不少爱国忧民,反映社会现实的好作品.名篇有散文《岳阳楼记》,词《渔家傲》,诗《江上渔者》等。
【写作背景】《岳阳楼记》是北宋范仲淹的名篇,因文中有“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一句而名留史册.宋仁宗庆历五年(1045),范仲淹因提出政治改革主张,触动了朝廷中保守派的利益,被罢夺参知政事(副宰相)的职务,贬放邓州(现在河南省邓县).第二年六月,谪守巴陵的滕子京重修岳阳楼行将落成,函请林晟甫作记,并附上《洞庭晚秋图》.千古名篇《岳阳楼记》就是在这年九月十五日写成的。
【文化名楼--岳阳楼】岳阳楼耸立在湖南省岳阳市西门城头、洞庭湖畔,自古有“洞庭天下水,岳阳天下楼”之誉,始建于公元200年前后,距今约有1700多年的历史.它与江西南昌的滕王阁、湖北武汉的黄鹤楼并称为江南三大名楼(另一说为江南四大名楼,其中还包括安徽宣州的谢脁楼)。
岳阳楼的建筑很有特色.整个楼体结构工艺精巧,造型端庄,其风格可概括为“纯木,四柱,三层,飞檐”。
主楼三层,楼高15米,以4根楠木大柱承负全楼重量,再用12根圆木柱子支撑2楼,外以12根梓木檐柱,顶起飞檐.彼此牵制,结为整体全楼梁、柱、檩、椽全靠榫头衔接,相互咬合,稳如磐石.其建筑的另一特色,是楼顶的形状酷似一顶将军头盔,既雄伟又不同于一般。
岳阳楼记 浏览题
《岳阳楼记》浏览题一、文学常识1.作者介绍:范仲淹(989—1052),字希文,苏州吴县(今江苏省苏州市)人,北宋政治家、文学家,死后谥号文正。
2.写作背景:北宋庆历四年(1044)的春天,滕子京被贬谪到岳州巴陵郡做知州,第二年春重修岳阳楼,6月写信给贬官在邓州的好朋友范仲淹,并附有《洞庭晚秋图》一幅,请他写一篇文章记述这件事。
到庆历六年9月,范仲淹便写了这篇著名的《岳阳楼记》。
二、原文填空1.表达作者旷达胸襟的句子:不以物喜,不以己悲。
2.表达作者政治抱负、点名文章中心主旨的句子: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
3.滕子京的政绩(赞扬滕子京的语句):政通人和,百废俱兴。
4.修楼的盛况:增其旧制,刻唐贤今人诗赋其上。
5.作记的缘由:属予作文以记之。
6.空间上突出洞庭湖广大的句子:衔远山,吞长江,浩浩汤汤,横无际涯。
7.时间上写早晚景色多变的语句(写尽湖光山色的语句):朝晖夕阴,气象万千8.对洞庭湖景观的总评价: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
9.与"前人之述备矣"相照应的句子:刻唐贤今人诗赋于其上。
10.由景入情,引入迂客骚入的览物之情的语句:览物之情,得无异乎?11.能概括"悲"的情感的语句:去国怀乡,忧馋畏讥。
12.能概括”喜”的情感的语句:心旷神怡,宠辱皆忘。
13.登楼时,在特定的氛围中产生幻觉的语句是:薄暮冥冥,虎啸猿啼。
14.古仁入之心的内涵是: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
15.表明作者以天下为己任,忧国忧民的语句(从消极和积极两方面突出"忧"的语句):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
16.与"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表达语意一致的是:是进亦忧,退亦忧。
17.与"退亦忧"相照应的句子: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
18.与"进亦忧"相照应的句子: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
岳阳楼记写作背景
这篇文章写于庆历六年(1046)。
范仲淹生活在北宋王朝内忧外患的年代,对内阶级矛盾日益突出,对外契丹和西夏虎视眈眈。
为了巩固政权,改善这一处境,以范仲淹为首的政治集团开始进行改革,后人称之为“庆历新政”。
但改革触犯了封建大地主阶级保守派的利益,遭到了他们的强烈反对。
而皇帝改革的决心也不坚定,在以太后为首的保守官僚集团的压迫下,改革以失败告终。
“庆历新政”失败后,范仲淹又因得罪了宰相吕夷简,范仲淹贬放河南邓州,这篇文章便是写于邓州,而非写于岳阳楼。
按照宋代人的习惯,写“记”以及散文一类的文章,本人并不一定要身在其地,主要是通过这种文章记录事情、写景、记人来抒发作者的感情或见解,借景抒情,托物言志。
古时,邀人作记通常要附带一份所记之物的样本,也就是画卷或相关文献之类的资料,以供作记之人参考。
滕子京虽然被贬岳州,但他在任期间,做了三件政绩工程,希望能够取得朝廷的谅解。
重修岳阳楼便是其中之一,完成于庆历五年(1045)。
滕子京为了提高其政绩工程的知名度,赠给范仲淹《洞庭晚秋图》,并向他求作两记,一则就是《岳阳楼记》,另一则是《偃虹堤记》。
《岳阳楼记》所述内容有实物可查,然而《偃虹堤记》则无迹可寻。
但是在《偃虹堤记》中,范仲淹也同样将偃虹堤描写得具体翔实,相较岳阳楼毫不逊色。
因而,便引发了少数学者关于范仲淹写《岳阳楼记》时是否去过岳阳楼的争议。
《岳阳楼记》全文有三百六十八字,共六段。
文章开头即切入正题,叙述事情的本末缘起。
以“庆历四年春”点明时间起笔,格调庄重雅正;说滕子京为“谪守”,已暗喻对仕途沉浮的悲慨,为后文抒情设伏。
下面仅用“政通人和,百废具兴”八个字,写出滕子京的政绩,引出重修岳阳楼和作记一事,为全篇文字的导引。
第二段,格调振起,情辞激昂。
先总说“巴陵胜状,在洞庭一湖”,设定下文写景范围。
以下“衔远山,吞长江”寥寥数语,写尽洞庭湖之大观胜概。
一“衔”一“吞”,有气势。
“浩浩汤汤,横无际涯”,极言水波壮阔;“朝晖夕阴,气象万千”,概说阴晴变化,简练而又生动。
是进亦忧的进和退的意思
是进亦忧的进和退的意思
“进亦忧,退亦忧”中的“进”是指“居庙堂之高,在朝廷上做官”的意思,“退”是指“处江湖之远,不在朝廷上做官,退处江湖”的意思。
“进亦忧,退亦忧”表达了作者“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爱国爱民之情。
《岳阳楼记》简介
写作背景及目的
背景:《岳阳楼记》是北宋文学家范仲淹应好友巴陵郡太守滕子京之请,为重修岳阳楼写的。
滕子京被贬谪到岳州当了知州后政事顺利,百姓和乐,许多已废弛不办的事情都兴办起来,于是重新修建岳阳楼,扩大它原来的规模,在楼上刻了唐代名人和当代人的诗赋,并要范仲淹写了这个《岳阳楼记》。
目的:范仲淹正是借作记之机含蓄规劝好友“不以物喜,以己悲”,言明其人生志向、政治抱负,表露其博大襟怀、坚强意志。
写作特点
本文语言简洁凝练,琅琅上口,含义深远又易于诵读,有一些对偶、排比、错综手法,使文章既有气势又富于错综变化,使文章变化多姿,不落板滞。
作者几乎全用骈句写成,使景物特点更加鲜明突出,骈句之中穿插散句,使句子长短错落、抑扬变化,使人产生美的感受,由单纯写景,到以情景交融的笔法来写“迁客骚人”的“览物之情”,从而构出全文的主体。
此文叙事、写景、抒情和议论结合在一起,以叙事带出景,又由景生情,达到情景交融,最后由情入议,点明全文中心,这确实是一篇独特的议论文,这篇文章表现作者虽身居江湖,心忧国事,虽遭迫害,仍不放弃理想的顽强意志,同时,也是对被贬战友的鼓励和安慰。
第10课《岳阳楼记》早读背诵资料
第10课《岳阳楼记》早读第一课时整理与编写:匡振华早读内容:①熟读课文;②理解并熟悉全文翻译,重点识记课文底下注释。
一、文学常识1.作者及写作背景:范仲淹(989-1052),字希文,谥号文正,苏州吴县人,北宋政治家、文学家。
为政清廉,体恤民情,刚直不阿,力主改革,屡遭奸佞诬谤,数度被贬。
是北宋诗文革新运动的先驱,有《范文正公集》传世。
本文写于宋仁宗庆历六年(1046),因滕子京遭诬被贬一直很有感伤情绪,故借题发挥,写下此文。
一方面申述自己的政治抱负,另一方面劝慰滕子京与自己共勉。
2.文体知识“记”是古代的一种文体,可叙事、写景,状物,抒发情怀抱负,阐述某些观点。
主要是记载事物,并通过写人记事、描景状物来抒发作者的感情或见解,借景抒情,托物言志。
二、基础知识盘点(一)字音字形谪(zhé)守朝晖(huī)夕阴霏霏(fēi) 薄暮冥冥(míng) 霪(yín)雨心旷神怡(yí) 皓(hào)月宠辱偕(xié)忘潜行(qián) 浩浩汤汤(shāng) 潇(xiāo)湘属( zhǔ 同“嘱”) 岸芷(zhǐ)汀(tīng)兰衔(xián)远山阴风怒号(háo)樯倾楫摧(qiáng)(二)课文重要注释1.然则北.通巫峡,南.极潇湘北、南:名词作状语向北、向南2.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先、后:名词作状语在···之前(后)3.忧谗.畏讥谗:名词作动词,被说坏话4.百废.俱兴废:形容词作名词,荒废的事业(四)一词多义①政通人和.和乐①属予作文以.记之连词,来和以②至若春和.景明和暖、和煦②不以物喜,不以.己悲介词,因为①予观.夫巴陵胜状看①而或.长烟一空有时观或②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景象,风光②或.异二者之为或许②阴.风怒号阴冷②而或长烟一空.消散(五)古今异义1.越明年..古义:第二年今义:今年的下一年2.增其旧制.古义:规模今义:制度3.横.无际涯古义:宽阔今义:跟“纵”相对4.去国.怀乡古义:指国都今义:国家5.至若春和景.明古义:日光今义:风景6.沙鸥翔集.古义:停息今义:集合7.微.斯人古义:如果没有今义:细小、轻微8.属予作文..以记之古义:写文章今义:文章9.前人之述备.矣古义:详尽今义:准备10.此则岳阳楼之大观.古义:景象今义:看(六)成语积累第10课《岳阳楼记》早读第二课时整理与编写:匡振华早读内容:①背诵课文;②识记重点句子的翻译。
《岳阳楼记》写作背景
《岳阳楼记》写作背景
《岳阳楼记》是范仲淹被罢去参知政事而贬官河南邓州时,应好友滕子京之请而写的。
膝子京请范仲淹为重修岳阳楼写记,并送去一幅《洞庭晚秋图》。
范仲淹依据此图,凭着丰富的想象,写下了千古名篇《岳阳楼记》。
滕子京与范仲淹同年举进士,因才华出众但豪迈自负,被权贵所嫉,贬谪到岳州做太守。
范仲淹熟知他的思想和性格,经常想劝慰他,却一直无机会。
适逢滕子京重修岳阳楼,请范仲淹代笔记胜,这就给了范仲淹一个规箴知己的好机会,因自己在贬中,亦有抒发自己理想的需要,于是范仲淹就写下了这篇抒发自己胸襟、规劝朋友的千古名篇。
1/ 1。
岳阳楼记写作背景
岳阳楼记写作背景《岳阳楼记》是北宋文学家范仲淹于庆历六年九月十五日(1046年10月17日)应好友巴陵郡太守滕子京之请为重修岳阳楼而创作的一篇散文。
庆历新政失败后,范仲淹贬居邓州,此时他身体很不好。
昔日好友滕子京从湖南来信,要他为重新修竣的岳阳楼作记,并附上《洞庭晚秋图》。
范仲淹一口答应,但是范仲淹其实没有去过岳阳楼。
庆历六年他就在邓州的花洲书院里挥毫撰写了著名的《岳阳楼记》一记叙文,这都是看图写的。
表现作者虽身居江湖,心忧国事,虽遭迫害,仍不放弃理想的顽强意志,同时,也是对被贬战友的鼓励和安慰。
范仲淹是北宋诗文革新运动的先驱。
他意识到宋初数十年来文章柔靡、风俗巧伪的危害,强调继承历史上进步的文学传统,并推荐当代能坚持风雅比兴传统的好作品,自己的诗文也代表着文学创作中的进步方向。
他的论说文旨在阐明民为邦本的重要性,议论风发,具有夺人的气势。
《岳阳楼记》是其传颂千古的名作。
这篇文章通过写岳阳楼的景色,以及阴雨和晴朗时带给人的不同感受,文章提出正直的士大夫应立身行一的准则,认为个人的荣辱升迁应置之度外,“揭示了“不以物喜,不以己悲”的古仁人之心,也表达了自己要“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爱国爱民情怀。
全文记叙、写景、抒情、议论融为一体,动静相生,明暗相衬,文词简约,音节和谐,用排偶章法作景物对比,成为杂记中的创新。
诗歌方面,坚持风雅传统,诗风古朴,有散文化及多议论的倾向,以《四民歌》为代表。
词存五首,《渔家傲》为其名作,写戌边生涯,以身许国的英雄气概及忧国思乡的悲凉情怀表达得协和统一,开拓了宋词的表现领域。
有《范文正公集》。
文章超越了单纯写山水楼观的狭境,将自然界的晦明变化、风雨阴晴和“迁客骚人”的“览物之情”结合起来写,从而将全文的重心放到了纵议政治理想方面,扩大了文章的境界。
全文记叙、写景、抒情、议论融为一体,动静相生,明暗相衬,文词简约,音节和谐,用排偶章法作景物对比,成为杂记中的创新。
古文阅读岳阳楼记的历史背景和作者的写作意
古文阅读岳阳楼记的历史背景和作者的写作意岳阳楼记是宋代文学家范仲淹的代表作之一,被誉为古代散文的巅峰之作。
它以独特的叙事方式和鲜明的修辞手法展示了作者对岳阳楼的热爱和对人生的思考。
要理解《岳阳楼记》的历史背景和作者的写作意图,就需要回顾那个时期的社会背景,以及范仲淹的生平和思想情感。
首先,我们来了解一下岳阳楼的历史背景。
岳阳楼位于今湖南省岳阳市岳阳楼区,是一座悬空建筑,始建于东晋时期,历经多次兴废,直至北宋时期得以重建。
岳阳楼半岛环抱东、南、西三面,背靠洞庭湖,形成了壮丽的自然风光。
其地理位置独特,使得岳阳楼成为了历史上的军事要塞和游览胜地。
同时,岳阳楼也是岳阳的标志性建筑,与周边的岳阳城、君山、洞庭之间形成了独特的景观。
另外,范仲淹作为北宋时期的重要政治家和文学家,他的文学作品中融入了对时事的关注和对国家兴衰的担忧。
这种担忧也体现在《岳阳楼记》中。
范仲淹因忠于国家,多次担任重要的官职,他亲身经历了世态炎凉,见证了北宋政权的衰落。
在他的作品中,不时流露出对国家命运的忧虑和对人民疾苦的关怀。
回到《岳阳楼记》本身,这篇文章以游览岳阳楼的经历为线索,融入了范仲淹对历史的感慨和对人生的思考。
文章通过对岳阳楼的描写,展示了其宏伟壮丽的景色,同时以此为背景,讲述着一段段历史故事和人物逸事。
范仲淹通过对过去的回顾,让读者反思人生的短暂和无常,表达了对光阴易逝的怀念和对未来的思考。
在《岳阳楼记》中,范仲淹使用了大量的修辞手法,如比喻、夸张、排比等,以凸显文章的感染力和表现力。
他通过丰富的描述和娓娓道来的叙事,给读者展示了一幅幅生动的画面,让人仿佛亲临其境般体验岳阳楼的壮美和历史的沧桑。
同时,他运用修辞手法巧妙地将岳阳楼与人生相联系,以此叩问人生的意义和价值。
总的来说,《岳阳楼记》的历史背景是北宋时期的政治动荡和文化繁荣,而作者范仲淹通过对岳阳楼的游览和回忆,以独特的视角叙述了历史和人生的感慨,体现了他对国家命运和人生意义的思考。
《岳阳楼记》全文及分析赏析
《岳阳楼记》全文及分析赏析《岳阳楼记》是北宋文学家范仲淹应好友滕子京之请为重修岳阳楼而创作的一篇散文。
这篇文章通过描绘岳阳楼的景色以及迁客骚人登楼览景后产生的不同感情,表达了作者“不以物喜,不以己悲”的旷达胸襟和“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政治抱负。
庆历四年春,滕子京谪守巴陵郡。
越明年,政通人和,百废具兴。
乃重修岳阳楼,增其旧制,刻唐贤今人诗赋于其上。
属予作文以记之。
予观夫巴陵胜状,在洞庭一湖。
衔远山,吞长江,浩浩汤汤,横无际涯;朝晖夕阴,气象万千。
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前人之述备矣。
然则北通巫峡,南极潇湘,迁客骚人,多会于此,览物之情,得无异乎?若夫淫雨霏霏,连月不开,阴风怒号,浊浪排空;日星隐曜,山岳潜形;商旅不行,樯倾楫摧;薄暮冥冥,虎啸猿啼。
登斯楼也,则有去国怀乡,忧谗畏讥,满目萧然,感极而悲者矣。
至若春和景明,波澜不惊,上下天光,一碧万顷;沙鸥翔集,锦鳞游泳;岸芷汀兰,郁郁青青。
而或长烟一空,皓月千里,浮光跃金,静影沉璧,渔歌互答,此乐何极!登斯楼也,则有心旷神怡,宠辱偕忘,把酒临风,其喜洋洋者矣。
嗟夫!予尝求古仁人之心,或异二者之为,何哉?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
是进亦忧,退亦忧。
然则何时而乐耶?其必曰“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乎。
噫!微斯人,吾谁与归?时六年九月十五日。
全文可以分为五个部分。
第一部分,即文章开头,交代了写作的背景。
滕子京被贬到巴陵郡,第二年就取得了“政通人和,百废具兴”的成绩,于是重修岳阳楼,并请范仲淹写一篇文章来记述此事。
这一部分简明扼要地介绍了事情的缘由,为下文的写景抒情做了铺垫。
第二部分,从“予观夫巴陵胜状”到“前人之述备矣”,作者描绘了岳阳楼的雄伟壮观和洞庭湖的波澜壮阔。
“衔远山,吞长江,浩浩汤汤,横无际涯;朝晖夕阴,气象万千”,这几句生动地展现了洞庭湖的浩瀚与变幻,让人仿佛身临其境。
第三部分,“然则北通巫峡,南极潇湘,迁客骚人,多会于此,览物之情,得无异乎?”这是一个过渡段,由写景转向抒情,引出下文迁客骚人的不同感受。
岳阳楼记的历史渊源与文学意义
岳阳楼记的历史渊源与文学意义一、岳阳楼记的历史背景岳阳楼始建于东晋时期,位于中国湖南省岳阳市城区洞庭湖边。
它是中国古代文学名篇《岳阳楼记》的写作背景,承载着丰富的历史渊源。
1.1 东晋时期:东晋是中国历史上一个重要的南朝时期,政治动荡,但在文化艺术方面却有很高的成就。
而在这个时期,岳阳楼作为当地防御要塞和文化重镇开始兴建。
二、《岳阳楼记》的作者杂剧元稹《岳阳楼记》是由唐代杂剧家元稹所创作的一篇饱含抒情和哲思的散文。
他将自己游览岳阳楼所见所闻以及对人生和社会现象的感悟融入其中,形成了独特而深刻的表达手法。
2.1 元稹简介:元稹是唐代著名诗人、文学家和政治家,在文坛享有盛名。
他以其丰富多样、准确生动的语言和独特的思想表达而著称,被誉为“气象生动之美”的代表。
2.2 《岳阳楼记》的创作背景:元稹在任岳州(今湖南岳阳)时游览了岳阳楼,受到了其壮丽景色和历史沧桑的感染。
他对于人生、命运、社会变迁等议题进行了深入思考,并将这些思考融入了他的作品中。
三、《岳阳楼记》的文学意义《岳阳楼记》以其饱含哲理的叙述风格和精妙的描写手法,在中国古代文学史上具有重要地位。
以下是该作品的一些显著文学意义:3.1 描述自然与社会现象:通过描写岳阳楼周围壮丽而变幻的自然风光,元稹折射出当时社会政治、经济和文化方面诸多问题,并透过自然景观展现对人生境遇和命运起伏无常的思考。
3.2 展示对人性与历史看法:元稹以深刻洞察力剖析人性弱点和欲望的坚固,同时表明人对命运的束缚以及历史变迁带来的冲击所带来的挣扎。
3.3 表达审美情感和抒发哲理:元稹通过对岳阳楼景色的细致描写以及对人生和历史的思考,展示了他独特而深刻的审美情感,并用优美而哲理性强烈的语言表述出来。
四、结语《岳阳楼记》作为中国古代文学名篇之一,拥有丰富的历史渊源与深远的文学意义。
它不仅展现了岳阳楼壮丽景色和岳阳地区历史沧桑,还反映了作者元稹对社会现象和人生命运等问题的思考。
这部作品从自然到社会、从个人到宇宙都融合在一起,形成了一幅幅引人入胜的画卷。
人教版九年级上册岳阳楼记
人教版九年级上册岳阳楼记一、文学常识1. 作者2. 写作背景二、原文及注释庆历四年春,滕子京谪(zhé)守巴陵郡。
越明年,政通人和,百废具兴。
乃重修岳阳楼,增其旧制,刻唐贤今人诗赋于其上。
属(zhǔ)予(yú)作文以记之。
- 谪:封建王朝官吏降职或远调。
- 守:指做州郡的长官。
- 越:到了。
- 明年:第二年。
- 政通人和:政事顺利,百姓和乐。
- 百废具兴:各种荒废的事业都兴办起来了。
具,通“俱”,全,皆。
- 属:通“嘱”,嘱托、嘱咐。
- 予:我。
予观夫(fú)巴陵胜状,在洞庭一湖。
衔远山,吞长江,浩浩汤汤(shāng shāng),横无际涯;朝晖夕阴,气象万千。
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前人之述备矣。
然则北通巫峡,南极潇湘,迁客骚人,多会于此,览物之情,得无异乎?- 夫:那。
- 胜状:胜景,好景色。
- 衔:包含。
- 浩浩汤汤:水波浩荡的样子。
- 横无际涯:宽阔无边。
际、涯,都是“边”的意思。
- 朝晖夕阴:或早或晚(一天里)阴晴多变化。
晖,日光。
- 大观:雄伟景象。
- 前人之述备矣:前人的记述很详尽了。
- 然则:虽然如此,那么。
- 南极潇湘:南面直到潇水、湘水。
极,尽。
- 迁客:谪迁的人,指降职远调的人。
- 览物之情,得无异乎:看了自然景物而触发的感情,大概会有所不同吧?得无,表推测。
若夫霪(yín)雨霏霏(fēi fēi),连月不开,阴风怒号,浊浪排空;日星隐曜(yào),山岳潜形;商旅不行,樯(qiáng)倾楫(jí)摧;薄暮冥冥,虎啸猿啼。
登斯楼也,则有去国怀乡,忧谗畏讥,满目萧然,感极而悲者矣。
- 若夫:用在一段话的开头以引起下文。
下文的“至若”同。
- 霪雨霏霏:连绵不断的雨。
霏霏,雨(或雪)繁密的样子。
- 开:放晴。
- 排空:冲向天空。
- 日星隐曜:太阳和星星隐藏起光辉。
曜,光辉。
- 山岳潜形:山岳隐没了形体。
- 樯倾楫摧:桅杆倒下,船桨折断。
《岳阳楼记》(教学课件)- 初中语文 人教部编版九年级 上册
10.结尾作者发出“微斯人,吾谁与归”的慨叹。这句话有何言外之意? 答案:作者一方面希望滕子京具有古仁人之心,志存高远;另一方面也含蓄地表达了自己愿与古仁人同道的旷达胸襟和远大抱负。 11.文章第五段主要运用的表达方式是什么?本段在全文中的作用是什么? 答案:议论抒情 作用:点明主旨,表达作者旷达的胸襟和远大的政治抱负。
至若春和景明,波澜不惊,上下天光,一碧万顷;沙鸥翔集,锦鳞游泳,岸芷(zhǐ)汀(tīng)兰,郁郁青青。而或长烟一空,皓月千里,浮光跃金,静影沉璧;渔歌互答,此乐何极!登斯楼也,则有心旷神怡,宠辱偕忘,把酒临风,其喜洋洋者矣。 嗟(jiē)夫(fú)!予(yú)尝求古仁人之心,或异二者之为,何哉(zāi)? 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chǔ)江湖之远则忧其君。是进亦忧,退亦忧。然则何时而乐耶?其必曰:“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乎。噫(yī)!微斯人,吾谁与归? 时六年九月十五日。
处江湖之远:处在僻远的江湖间,意思是被贬谪到边远地区做地方官。下文“退”,即指“处江湖之远”。其必曰“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乎:大概一定会说“在天下人忧之前忧,在天下人乐之后才乐”吧。先,在……之前。后,在……之后。微斯人,吾谁与归:如果没有这种人,我同谁一道呢?微,(如果)没有。谁与归,就是“与谁归”。
借鉴岳阳楼记手法写作文
借鉴岳阳楼记手法写作文范仲淹(989—1052年),即太宗端拱二年(989年)——皇佑四年(1052 年)。
范仲淹,字希文。
和包拯同朝,为北宋名臣,政治家,文学家,吴县(今属江苏)人。
他不仅是北宋著名的政治家和统帅,也是—位卓越的文学家和教育家。
他领导的庆历革新运动,成为后来王安石“熙丰变法”的前奏;他对某些军事制度和战略措施的改善,使西线边防稳固了相当长时期;经他荐拔的一大批学者,为宋代学术鼎盛奠定了基础;他倡导的先忧后乐思想和仁人志士节操,是中华文明史上闪灼异彩的精神财富:朱熹称他为“有史以来天地间第一流人物”!千载迄今,各地有关范仲淹的遗迹始终受到人们的保护和纪念。
范仲淹一生的论著很多,诗,词,散文都很出色,有不少爱国忧民,反映社会现实的好作品。
名篇有散文《岳阳楼记》,词《渔家傲》,诗《江上渔者》等。
【写作背景】《岳阳楼记》是北宋范仲淹的名篇,因文中有“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一句而名留史册。
宋仁宗庆历五年(1045),范仲淹因提出政治改革主张,触动了朝廷中保守派的利益,被罢夺参知政事(副宰相)的职务,贬放邓州(现在河南省邓县)。
第二年六月,谪守巴陵的滕子京重修岳阳楼行将落成,函请林晟甫作记,并附上《洞庭晚秋图》。
千古名篇《岳阳楼记》就是在这年九月十五日写成的。
【文化名楼--岳阳楼】岳阳楼耸立在湖南省岳阳市西门城头、洞庭湖畔,自古有“洞庭天下水,岳阳天下楼”之誉,始建于公元200年前后,距今约有1700多年的历史。
它与江西南昌的滕王阁、湖北武汉的黄鹤楼并称为江南三大名楼(另一说为江南四大名楼,其中还包括安徽宣州的谢脁楼)。
岳阳楼的建筑很有特色。
整个楼体结构工艺精巧,造型端庄,其风格可概括为“纯木,四柱,三层,飞檐”。
主楼三层,楼高15米,以4根楠木大柱承负全楼重量,再用12根圆木柱子支撑2楼,外以12根梓木檐柱,顶起飞檐。
彼此牵制,结为整体全楼梁、柱、檩、椽全靠榫头衔接,相互咬合,稳如磐石。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岳阳楼记写作背景
庆历新政失败后,范仲淹贬居邓州,此时他身体很不好。
昔日好友滕子京从湖南来信,要他为重新修竣的岳阳楼作记,并附上《洞庭晚秋图》。
范仲淹一口答应,但是范仲淹其实没有去过岳阳楼
庆历六年六月(即1046年6月),他就在邓州的花洲书院里挥毫撰写了著名的《岳阳楼记》一记叙文,这都是看图写的。
表现作者虽身居江湖,心忧国事,虽遭迫害,仍不放弃理想的顽强意志,同时,也是对被贬战友的鼓励和安慰。
范仲淹是北宋诗文革新运动的先驱。
他意识到宋初数十年来文章柔靡、风俗巧伪的危害,强调继承历史上进步的文学传统,并推荐当代能坚持风雅比兴传统的好作品,自己的诗文也代表着文学创作中的进步方向。
他的论说文旨在阐明民为邦本的重要性,议论风发,具有夺人的气势。
《岳阳楼记》是其传颂千古的名作。
文章提出正直的士大夫应立身行一的准则,认为个人的荣辱升迁应置之度外,“不以物喜,不以已悲”要“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
全文记叙、写景、抒情、议论融为一体,动静相生,明暗相衬,文词简约,音节和谐,用排偶章法作景物对比,成为杂记中的创新。
诗歌方面,坚持风雅传统,诗风古朴,有散文化及多议论的倾向,以《四民歌》为代表。
词存五首,《渔家傲》为其名作,写戌边生涯,以身许国的英雄气概及忧国思乡的悲凉情怀表达得协和统一,开拓了宋词的表现领域。
有《范文正公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