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语故事(完璧归赵等3个)

合集下载

成语故事 完璧归赵

成语故事 完璧归赵

成语故事完璧归赵
“完璧归赵”是一个常用的成语,也有一个传统的成语故事与之相关。

故事发生在中国战国时期,赵国有一位国君,为了祈求国家的繁荣富强,将国宝玉璧献给了神秘的神像。

然而,几年后赵国发生了战乱,国君准备迎接入侵势力,但他对宝玉璧非常思念。

在敌军占领赵国前夕,一个名叫独孤信的军人得知了这个情况,并立即决定执行一个危险的计划。

他深入敌军内部,假装和他们合作,并成功夺回了玉璧。

独孤信将宝玉璧悄悄带回赵国,归还给国君。

国君非常感激,他将独孤信的功绩公之于众,并且用"完璧归赵"来形容这个宝玉璧被成功夺回、完整归还的情景。

从此以后,"完璧归赵"就成为了一个成语,用来形容事物完整地回到原来的归属或者回到本来的状态。

这个成语也象征着重要的物品、信物或者人才回到合适的地方,象征了国家的统一、繁荣和安定。

历史典故的成语故事

历史典故的成语故事

历史典故的成语故事成语是人们相沿习用的意义完整、结构定型、表达精练、含义丰富的固定词组。

你知道成语,但是你知道一些成语背后的历史典故吗?下面就是店铺给大家整理的历史典故的成语故事,希望大家喜欢。

历史典故的成语故事篇1:口蜜腹剑出处: 《资治通鉴·唐纪·玄宗天空元年》李林甫为相,尤忌文学之士,或阳与之善,啖以甘言而阴陷之。

世谓李林甫“口有蜜,腹有剑。

”释义:比喻口头上说话好听,像蜜一样甜,肚子里却怀着暗害人的阴谋。

故事: 李林甫,唐玄宗时官居“兵部尚书”兼“中书令”这是宰相的职位。

此人若论才艺倒也不错,能书善画。

但若论品德,那是坏透了。

他忌才害人,凡才能比他强、声望比他高、权势地位和他差不多的人,他都不择手段地排斥打击。

对唐玄宗,他有一套馅媚奉承的本领。

他竭力迁就玄宗,并且采用种种手法,讨好玄宗宠信的嫔妃以及心腹太监,取得他们的欢心和支持,以便保住自己的地位。

李林甫和人接触时,外貌上总是露出一副和蔼可亲的样子,嘴里尽说些动听的“善意”话,但实际上,他的性格非常明险狡猾,常常暗中害人。

例如有一次,他装做诚恳的样子对同僚李适之说:“华山出产大量黄金,如果能够开采出来,就可大大增加国家的财富。

可惜皇上还不知道。

李适之以为这是真话,连忙跑去建议玄宗快点开采,玄宗一听很高兴,立刻把李林甫找来商议,李林甫却说:“这件事我早知道了,华山是帝王‘风水’集中的地方,怎么可以随便开采呢?别人劝您开采,恐怕是不怀好意;我几次想把这件事告诉您,只是不敢开口。

”玄宗被他这番话所打动,认为他真是一位忠君爱国的臣子,反而对适之大不满意,逐渐将他疏远了。

就这样,李林甫凭借这套特殊“本领”,他一直做了十九年宰相。

后来,司马光在编《资治通鉴》时评价李林甫,指出他是个口蜜腹剑的人,这是很符合实际的.历史典故的成语故事篇2:破釜沉舟秦朝末年,各地人民纷纷举行起义,反抗秦朝的暴虐统治。

农民起义军的领袖,最著名的是陈胜、吴广,接着有项羽和刘邦。

春秋战国四字成语故事

春秋战国四字成语故事

春秋战国四字成语故事朝秦暮楚;完璧归赵;负荆请罪;退避三舍;买椟还珠;图穷匕现;纸上谈兵;毛遂自荐;卧薪尝胆;围魏救赵;一鼓作气;悬梁刺骨;鸡鸣狗盗;掩耳盗铃;亡羊补牢;惊弓之鸟;闻鸡起舞;老马识途;一鸣惊人;三令五申;邯郸学步;狼狈为奸;阳春白雪;下里巴人;前事不忘,后事之师;揠苗助长;画蛇添足;狐假虎威;杞人忧天;一暴十寒;抱薪救火;窃符救赵;暗箭伤人;郢书燕说;朝三暮四;墨守成规;鹬蚌相争,渔翁得利;余音绕梁;蝇头微利;偃旗息鼓;一飞冲天;三人成虎;管鲍之交;上下其手;郑卫之音;城北徐公;九原可作;纵横捭阖;季孟之间;暮虢朝虞。

春秋战国时期的成语故事有: 1、烽火戏诸侯在西周末年,昏庸的周幽王为博得王妃褒姒一笑,竟不惜在城中演出以烽火向诸侯求教的闹剧。

结果,少数民族犬戎进攻西周,再起烽火时,诸侯无人来援,幽王被杀,西周结束。

从此周天子的权威一落千丈,出现了春秋战国时期群雄并起,诸侯纷争的局面。

2、尊王攘夷齐桓公在成就霸业时,曾得到管仲辅佐。

此人在齐桓公继位前曾侍从齐桓公的政敌,为与齐桓公争夺王位,曾射过齐桓公一箭。

但齐桓公上台后,看重管仲的才于,不计这一箭之仇,而是拜其为相,实施改革,终于国富兵强。

春秋时期,周天子的地位一落千丈,诸侯王不再听命于周王,一些强大的诸侯趁机发动兼并战争,强迫其他各国承认其霸主地位。

管仲辅佐齐桓公打着“尊王攘夷”旗号,使齐国齐桓公“九合诸侯,一匡天下”,成为春秋时期第一个霸主。

3、问鼎中原据说楚庄王在推行霸业的过程,曾率军在周王室所在的洛邑郊外耀武扬威,并遣使问九鼎的大小轻重。

鼎象征王权,庄王问鼎,表明夺权之心。

4、退避三舍春秋时期,晋国内乱,晋献公的儿子重耳逃到楚国。

楚成王收留并款待他,他许诺如晋楚发生战争晋军将退避三舍(一舍为三十里)。

后来重耳在秦穆公的帮助下重回晋国执政。

晋国支持宋国与楚国发生矛盾,两军在城濮相遇,重耳退避三舍,诱敌深入而大胜。

5、一鸣惊人相传楚庄王(另一说为齐威王)临政三年终日作乐,不理朝政。

小学语文经典成语故事大全完璧归赵素材

小学语文经典成语故事大全完璧归赵素材

完璧归赵
战国时候,赵国惠文王得到了一件稀世珍宝“和氏璧”。

秦王知道了,专门派人给赵王送了一封信,说秦王愿意用十五座城来换那块宝玉。

赵王明知道秦王不怀好意,可秦强赵弱,又不敢得罪他,君臣左思右想,一时想不出两全齐美的办法。

这时有个叫蔺相如的文臣自愿带着和氏璧出使秦国。

他对赵王说:“城入赵而璧留秦;城不入,臣请完璧归赵。

”赵王就派蔺相如带着和氏璧出使秦国,秦王接过和氏璧,爱不释手,却闭口不提调换城池之事,蔺相如见秦王没有诚意,心里急着想对策。

他对秦王说:“大王,这块宝玉有个小黑点,请让我指给您看。

”说着,蔺相如从秦王手中接过和氏璧,站在柱子旁。

他愤怒地指责秦王不守以城换璧的信用,殿上的士兵手持武器逼近蔺相如,他毫无惧色,大声说:“谁敢动手,我就把和氏璧摔个粉碎。

”秦王连忙拿着秦国地图说:“朕愿把十五座城池换和氏璧。

”蔺相如要秦王在五天后,用隆重的礼节交接和氏璧,秦王只好答应,回到住处,蔺相如叫随从拿着和氏璧悄悄回到赵国。

五天后,秦王果然用隆重的礼节来接蔺相如,蔺相如说:“臣已把和氏璧送回去了,大王若真有诚意,请先把城市划归赵国。

”秦王恨不得杀死蔺相如,可是又怕被天下人讥笑。

他还是用隆重的仪式接待了蔺相如,并把他送回赵国。

蔺相如完璧归赵,赵王封他为上大夫。

把原来的东西完好无损的归还给主人,叫完璧归赵。

完璧归赵的成语故事通用3篇

完璧归赵的成语故事通用3篇

完璧归赵的成语故事通用3篇完璧归赵的成语故事 1出自西汉·司马迁《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

完璧归赵后,秦昭襄王恼羞成怒,起兵攻赵。

后因为要攻楚,于是主动交好,才有渑池之会。

渑池之会上,蔺相如于国有功,获得封赏,廉颇一时妒忌,才有了负荆请罪的典故。

【完璧归赵成语故事】公元前283年,赵惠文王时,赵国得到楚国的和氏璧。

秦昭王听说这件事,派人送给赵王一封信,说愿意用十五座城给赵国,请求换取和氏璧。

赵王跟大将军廉颇及许多大臣商量:想把这块宝玉给秦国,又怕得不到秦国的城,白白受欺骗;想不给吧,又担心秦兵打过来。

主意拿不定,想找个可以派遣去回复秦国的人,又找不到。

宦官头目缪贤说:“我的门客蔺相如可以出使。

”赵王问:“您根据什么知道他可以出使呢?”缪贤回答说:“我曾经犯有罪过,私下打算要逃到燕国去。

我的门客蔺相如阻拦我说:‘您凭什么知道燕王(会收留您)?’我告诉他,我曾跟随大王与燕王在边境相会,燕王私下握着我的手说‘愿意交个朋友’,凭这个知道他,所以打算去他那里。

蔺相如对我说:‘如今赵国强,燕国弱,您又受赵王宠幸,所以燕王想跟您结交。

现在您竟从赵国逃奔到燕国,燕王害怕赵国,这种形势下燕王一定不敢收留您,反而会把您捆绑起来送回赵国的。

您不如袒胸露臂,趴在斧质上请罪,就能侥幸得到赵王赦免’。

我听从了他的意见,幸而大王赦免了我。

我私下认为蔺相如是个勇士,有智谋,应该是可以出使的。

”于是赵王召见蔺相如,问他:“秦王打算用十五座城换我的璧,可不可以给他?”蔺相如说:“秦国强大,赵国弱小,不能不答应他的要求。

”赵王说:“拿走我的璧,不给我城,怎么办?”蔺相如说:“秦王用城换璧而赵国不答应,理亏的是赵国;赵国给秦璧而它不给赵国城,理亏的是秦国。

比较这两种对策,宁可答应秦的请求而让它负理亏的责任。

”赵王问:“可以派谁去呢?”蔺相如回答说:“大王果真找不到人,我愿意捧着和氏璧出使秦国。

城给了赵国,就把璧留在秦国;城池不给赵国,我保证完整无缺地把和氏璧带回赵国。

中华成语故事_3

中华成语故事_3

中华成语故事中华成语故事中华成语故事1完璧归赵公元前283年,赵国的国君惠文王得到了一块玉璧,叫“和氏璧”,是个无价之宝。

秦昭王听说后,非常羡慕,就想把它弄到手。

于是,秦昭王派使者带书信去见赵惠文王。

说秦国愿意拿15座城池来换那块“和氏璧”。

这可让赵王作了难,给玉璧吧,怕秦王不守信用,得了玉璧不给城;不给吧,又怕惹恼秦王,领兵来攻打赵国。

他就和大臣们商议此事。

后来有个人推荐他的门客蔺(lìn)相如去秦国处理此事。

惠文王派人把蔺相如叫来一谈,也觉得他是个合适的人选,就决定派他带着和氏璧去秦国。

蔺相如到了秦国,把玉璧献给秦王,秦王接过一看,只见玉璧洁白无暇,晶莹透明,果真是个无价之宝,顿时高兴得合不上嘴。

他翻来覆去欣赏了好半天,又传给身边的大臣和后宫的美女看,他们个个赞不绝口,纷纷向秦王表示祝贺。

蔺相如站在旁边等了好一会,也不见秦王提换城一事,知道秦王要诓(kuāng)骗玉璧。

但这时,玉璧已给了他们,又不能硬抢回来。

蔺相如急中生智,客气地对秦王说:“这和氏璧虽是天下至宝,可惜上面还有一点小斑瑕(某iá),大王可能还没看见,让我指给大王看。

”秦王信以为真,把玉璧还给蔺相如。

蔺相如把“和氏璧”拿在手中,连连倒退几步,靠在殿柱旁,义正词严地说:“这‘和氏璧’是天下人人皆知的宝贝。

当初大王派人送信去说要以15座城池换这块玉璧。

可是今天我看大王坐而受璧,又把玉璧随便给人传看,根本没有换城之意,所以我把玉璧收回。

大王若是逼我的话,我宁愿把头连同这块玉璧一起撞碎在这殿柱上!”说完,就要往柱子上撞。

秦王连忙陪着笑脸劝阻,又让人拿来地图说明把哪些城地割给赵国。

蔺相如知道秦王这是先稳住他,再把玉璧骗去,就对秦王说:“这玉璧是稀世珍宝,我们赵王在送璧之前,斋(zhāi)戒了五天,又举行隆重的送璧仪式,大王要是真心换璧,也应斋戒五天,举行相应的受璧换城仪式,我才敢把玉璧献上。

”秦昭王见蔺相如态度坚决,知道硬夺不行,就答应了。

历史名人的10个成语故事

历史名人的10个成语故事

历史名人的10个成语故事1、四面楚歌的故事(主要人物:项羽)故事:项羽和刘邦原来约定以鸿沟〔在今河南荣róng县境贾鲁河〕东西边作为界限,互不侵犯。

后来刘邦听从张良和陈平的奉劝,觉得应该趁项羽衰弱的时候消灭他,就又和韩信、彭越、刘贾jiǎ会合兵力追击正在向东开往彭péng城〔即今江苏徐州〕的项羽部队。

终于布置了几层兵力,把项羽紧紧围在垓gāi下〔在今安徽灵璧县东南〕。

这时,项羽手下的兵士已经很少,粮食又没有了。

夜里听见四面围住他的军队都唱起楚地的民歌,不禁非常吃惊地说:“刘邦已经得到了禁地了吗?为什么他的部队里面楚人这么多呢?〞说着,心里已丧失了斗志,便从床上爬起来,在营帐里面喝酒;并和他最宠爱的妃子虞yú姬jī一同唱歌。

唱完,直掉眼泪,在旁的人也非常难过,都觉得抬不起头来。

一会,项羽骑上马,带了仅剩的八百名骑兵,从南突围逃走。

边逃边打,到乌江畔pàn自刎wěn而死。

释义:这个故事里面有项羽听见四周唱起楚歌,感觉吃惊,接着又失败自杀的情节,以后的人就用“四面楚歌〞这句话,形容人们遭受各方面攻击或逼迫的周围环境,而导致自己陷于孤立窘迫的境地。

在我们学习和日常生活中,好好的做人,脚踏实地的做事,假设是日常行为表现不好,就未免要遭受“四面楚歌〞的厄运喽。

2.破釜〔fǔ〕沉舟的故事〔主要人物:项羽〕发音:pò fǔ chén zhōu释义:一般用来比喻决心战斗到底,勇往直前,拼死一战。

表示下了极大的决心,舍出一切,必欲到达目的的作法。

故事:秦朝末年,秦派兵攻打复国后的赵国。

赵军不敌,退守巨鹿〔今河北平乡西南〕,被秦军包围。

被项梁、项羽叔侄等各路义军拥立的楚怀王任命宋义为上将军,项羽为副将,让他们带着军队前去援救赵国。

但是,宋义把兵带到安阳就不再前进了,在此停留了四十六天。

项羽非常焦急,再三要求他渡江北上,与赵军里应外合,一举打败秦军。

而宋义那么希望赵、秦两军打得精疲力尽之时再发兵,以坐收渔翁之利。

春秋战国成语故事

春秋战国成语故事

春秋战国成语故事春秋战国成语故事1杀妻求将吴起原本就是卫国的一个市井无赖,经常挥刀舞剑,横行乡里。

为此,他常常被母亲责骂。

有一天,在母亲骂他的时候,他猛咬自己的手臂,咬出鲜红的血来,还对母亲发誓说:“我从现在开始,就不再呆在母亲身边了。

如果这辈子不能当上大官,我就绝不再踏入卫城半步,也绝对不再见您。

”母亲哭着留他,吴起却转身就出了卫城的大门,连头都没有回。

吴起就这样离开了卫城。

他来到鲁国,在孔子的弟子曾参的门下学习,他白天研究夜里背诵,非常非常的努力。

这时候,有一个曾经在齐国担任大夫的人叫田居,他非常赏识好学不倦的吴起,于是经常和他在一起讨论学问,吴起雄姿英发,高谈阔论,田居很喜欢,于是把自己的的女人嫁给了他。

吴起在曾参那儿整整学习了一年,曾参听人说他家中还有老母,于是问他:“你已经出来这么久了,为什么一直不去看望母亲?你这样能够安心吗?”吴起说:“我有誓词在先,不当大官,这辈子不入卫城。

”曾参说:“在别人的面前可以发誓,在自己的母亲面前发誓有什么用?”于是心里就非常讨厌他。

没过多久,卫国有人来信说吴起的母亲死掉了。

吴起仰天干嚎了三声,然后立即擦干眼泪继续读书。

曾参大怒:“你母死不葬,就是忘本之人;水没有源头就会枯竭,木头没有根就会折断。

你这家伙连母亲都可以忘记,一定不会有好结果的。

从起在开始,你就不是我曾参的弟子了!”命令人把他赶出学校,从此不再相见。

吴起从此就放弃儒学,开始学习兵法。

三年后学有所成,他就跑到鲁国去求官。

鲁相公信休经常跟他讨论兵法,发现他确实具有过人的本领,于是把他推荐给了鲁穆公。

这样,吴起很快就当上了大官,手里有了钱,还买了很多漂亮的奴婢,开始享受起来。

不久,齐国派兵攻打鲁国。

鲁国的相国公仪休又向鲁穆公推荐说:“您要想打退齐兵,非派吴起为将军不可。

”穆公虽然口头上答应了,心里面却充满了疑虑。

经公仪休再三催促,穆公才说:“我虽然知道吴起有能力打胜仗,但是他的妻子却是齐国高官的女儿。

关于历史典故的成语故事

关于历史典故的成语故事

关于历史典故的成语故事是一种相沿习用、约定俗成、言简意赅的固定词组或短语,不少的成语故事都是来自于历史典故的,下面就是小编给大家整理的关于历史典故的成语故事,希望大家喜欢。

关于历史典故的成语故事篇1:唇亡齿寒春秋时候,晋献公想要扩充自己的实力和地盘,就找借口说邻近的虢(guó)国经常侵犯晋国的边境,要派兵灭了虢国。

可是在晋国和虢国之间隔着一个虞国,讨伐虢国必须经过虞地。

“怎样才能顺利通过虞国呢?”晋献公问手下的大臣。

大夫荀息说:“虞国国君是个目光短浅、贪图小利的人,只要我们送他价值连城的美玉和宝马,他不会不答应借道的。

”晋献公一听有点舍不得,荀息看出了晋献公的心思,就说:“虞虢两国是唇齿相依的近邻,虢国灭了,虞国也不能独存,您的美玉宝马不过是暂时存放在虞公那里罢了。

”晋献公采纳了荀息的计策。

虞国国君见到这两们珍贵的礼物,顿时心花怒放,听到荀息说要借道虞国之事时,当时就满口答应下来。

虞国大夫宫之奇听说后,赶快阻止道:“不行,不行,虞国和虢国是唇齿相依的近邻,我们两个小国相互依存,有事可以自彼帮助,万一虢国灭了,我们虞国也就难保了。

俗话说:‘唇亡齿寒’,没有嘴唇,牙齿也保不住啊!借道给晋国万万使不得。

”虞公说:“人家晋国是大国,现在特意送来美玉宝马和咱们交朋友,难道咱们道路让他们走走都不行吗?”宫之奇连声叹气,知道虞国离灭亡的日子不远了,于是就带着一家老小离开了虞国。

果然,晋国军队借道虞国,消灭了虢国,随后又把亲自迎接晋军的虞公抓住,灭了虞国。

故事出自《左传·僖公五年》。

成语“唇亡齿寒”,比喻双方关系密切,相互依存。

关于历史典故的成语故事篇2:四面楚歌项羽和刘邦原来约定以鸿沟(在今河南荣县境贾鲁河)东西边作为界限,互不侵犯。

后来刘邦听从张良和陈平的规劝,觉得应该趁项羽衰弱的时候消灭他,就又和韩信、彭越、刘贾会合兵力追击正在向东开往彭城(即今江苏徐州)的项羽部队。

终于布置了几层兵力,把项羽紧紧围在垓下(在今安徽灵璧县东南)。

与负荆请罪相关的成语故事

与负荆请罪相关的成语故事

与负荆请罪相关的成语故事一、渑池之会秦昭王二十五年,秦国借口赵国不与它一起进攻齐国,向赵进攻,取得赵兹氏(今山西汾阳)等两城。

次年,攻取赵的离石(今山西离石县)。

再次年,白起取赵代(今河北蔚县)、光狼城(今山西高平县西)。

这时秦国大军正欲南攻楚,为安定东方的局势,在秦昭王二十八年,与赵惠王相约在渑池(今河南渑池县西)相会修好。

赵惠王不想前去,廉颇、蔺相如认为,如不去则是向秦示弱,于是赵惠王就带着蔺相如前往。

廉颇送他们到国境线上,对赵惠文王说,根据路程,去来不过30日,超过30日大王还不回来,就请立太子为王,以断绝秦的要挟。

并派大军驻守边境,防止秦国趁机袭击。

秦昭王在渑池与赵惠王相会间,饮酒正高兴时,要求赵惠王为他鼓瑟助兴。

赵惠王怕秦,只得弹瑟。

秦国的御史马上前来记下此事。

但蔺相如也端上一个瓦盆(缶)到秦昭王面前说,赵王听说秦王善奏秦音,请秦王奏盆缶,以相娱乐。

昭王生气,不奏。

蔺相如则以兵刃相威胁说,如不击缶,"五步之内,相如请得以颈血溅大王矣!"秦昭王的侍卫想对相如动手,相如大声怒目申斥,秦昭王侍卫吓得后退,昭王只好敲一下瓦盆。

相如回头召赵国御史也记下此事,为赵王争回了面子。

会上秦臣要求赵送给秦15城为秦昭王祝寿,蔺相如针锋相对,对秦臣说,请将秦国的咸阳送给赵国,为赵王祝寿。

这次会上,秦国始终没能占什么便宜,秦国目的是为同赵修好,以便腾出手来攻楚国,不愿同赵决裂。

赵国也有力量同秦对抗,所以秦只得容忍下去。

二、完璧归赵公元前283年,秦昭襄王派使者带着国书去见赵惠文王,说秦王情愿让出十五座城来换赵国收藏的一块珍贵的“和氏璧”,希望赵王答应。

赵惠文王就跟大臣们商量,要不要答应。

要想答应,怕上秦国的当,丢了和氏璧,拿不到城;要不答应,又怕得罪秦国。

议论了半天,还不能决定该怎么办。

当时有人推荐蔺(音lìn)相如,说他是个挺有见识的人。

赵惠文王就把蔺相如召来,要他出个主意蔺相如说:“秦国强,赵国弱,不答应不行。

2023年儿童成语故事_1

2023年儿童成语故事_1

2023年儿童成语故事2023年儿童成语故事11、负荆请罪战国时期,廉颇是赵国战功赫赫的大将,被封为上卿。

蔺相如因“完璧归赵”等出色的表现,也被提升为上卿,而且位居廉颇之上。

廉颇很不服气,扬言说:“蔺相如出身低贱,仅靠一张嘴皮做些事,地位竟然超过我。

要是见到他,我一定要羞辱他。

”蔺相如知道后,就尽量避开廉颇,以免与他发生冲突。

有一天早朝,蔺相如的车马正好与廉颇的车马相遇,蔺相如连忙命令车马退到小巷里去躲一躲,让廉颇的车马先行。

蔺相如的做法让手下的门客很不解。

蔺相如解释说:“秦王我都不畏惧,难道我会害怕廉将军吗?现在,秦国是强国,但秦国不敢攻打我们赵国,就是因为赵国文有蔺相如,武有廉颇。

如果我和他闹矛盾,只会对秦国有利。

我这样做,正是考虑到国家的安危。

”这话传到了廉颇那里,廉颇感到十分惭愧。

于是,他裸着上身,背着荆条,前往蔺相如的府宅请罪。

从此,两人尽释前嫌,成了生死之交。

2、高山流水楚国人俞伯牙,非常喜欢弹琴,曾拜成连先生为师。

学艺三年后,为了进一步提高俞伯牙的技艺,成连先生将俞伯牙带到东海蓬莱山,将他独自留在那里。

浩瀚的大海,碧波万里;高山层林,苍翠无际。

眼前的美景让俞伯牙心胸豁然开朗。

澎湃的浪涛之声,悠长的虎啸猿啼,俞伯牙全神贯注地倾听着,大自然美妙的音乐激起了他满腔的热情。

俞伯牙任心中的激情自由流淌,一曲《高山流水》诞生了。

俞伯牙终于领悟到了音乐的真谛,成了最著名的音乐家。

一次,俞伯牙在泰山游览。

面对巍巍青山,俞伯牙情不自禁地弹奏起来。

有位青年樵夫名叫钟子期,被他的琴声吸引了。

当抚琴的俞伯牙志在高山时,钟子期就赞叹说:“真好!琴声巍峨如同泰山!”当他志在流水时,钟子期又说,“真妙!琴声浩荡如同江河!”俞伯牙所弹所想的,钟子期都能听出来。

俞伯牙欣喜万分,以钟子期为知音,二人结为至交。

3、苟延残喘从前有一个读书人,人们都叫他东郭先生。

一天,东郭先生从街市上买了一麻袋书,正往家走,遇到一只狼。

狼气喘吁吁地对他说:“好心的先生,请你救救我吧,猎人马上要追过来了。

成语故事_1(狐假虎威、画蛇添足、自相矛盾、完璧归赵、破釜沉舟)

成语故事_1(狐假虎威、画蛇添足、自相矛盾、完璧归赵、破釜沉舟)

by
卖兵器的人听了张口结舌无从回答只好拿着矛和盾走战国时代赵王无意间得到了一块宝玉和氏璧秦昭襄王听说后非常想要据为己有因此就派人到赵国对赵王说秦国愿意以十五个城与赵国交换这块玉
狐 假 虎 威
从前,山里有只老虎,正 在寻找各种野兽作为食物。不 一会儿,老虎就发现了一只狐 狸,便迅速抓住了它。狡猾的 狐狸编出一个谎言,对老虎 说:“我是天帝派到山林中来 当百兽之王的,你要是吃了 我,天帝不会饶恕你的。” 老虎不大相信狐狸的话。狐狸看出老虎的疑惑,又冷笑一 声说:“你如果不相信我的话,可以随我到山林中去走一走, 我让你亲眼看看百兽怕不怕我。” 于是,它们一前一后往前走。 果然,野兽们看见老虎来了,纷纷逃命。转了一圈之后, 狐狸样样得意地对老虎说:“现在你看到了吧?森林中的百 兽,有谁不敢不怕我?”老虎还真的以为它们害怕狐狸呢。可 老虎万万没想到,它们怕的正是它自己。 by
Hale Waihona Puke by自 相 矛 盾
很久以前, 楚国有个卖 兵 器的人,在市场上卖矛和盾。为 了让人家愿意买他的货,他先举 起盾向人们夸口道:“你们看, 我的盾是世上最坚固的盾,任何 锋利的东西都不能刺穿它。”接 着又举起他的矛,向人吹嘘说: “你们再看看我的矛,它锋利无 比,无坚不摧,无论多么坚硬的盾,都挡不住它,一刺就 穿!” 围观的人听了他的话都觉得很好笑,人群中有人问道: “依你的说法,你的矛无论怎样坚硬的盾都能刺穿,而你的盾 又是无论多么锋利的矛也不能把它刺穿。那就拿你的矛来刺你 的盾吧,看看结果怎么样?” 卖兵器的人听了张口结舌,无从回答,只好拿着矛和盾走 了。 by
画 蛇 添 足
古代楚国有 个贵族 ,祭 过 祖宗以后,把一壶祭酒赏给前来 帮忙的门客。门客们互相商量 说:“这壶酒大家都来喝则不 够,一个人喝则有余。让咱们各 自在地上比赛画蛇,谁先画好, 谁就喝这壶酒。” 有一个人最先把蛇画好。 他端起酒壶正要喝,却得意洋洋地左手拿着酒壳,右手继 续画蛇,说:“我能够再给它添上几只脚呢!”可是没等他把 脚画完,另一个人已把蛇画成了。那人把壶抢过去,说:“蛇 本来是没有脚的,你怎么能给它添脚呢!”说罢,便把壶中的 酒喝了下去。 那个给蛇添脚的人终于失掉了到嘴的那壶酒。 。。。

来源于成语故事的四字词语

来源于成语故事的四字词语

来源于成语故事的四字词语负荆请罪、毛遂自荐、退避三舍、围魏救赵、完璧归赵一、负荆请罪白话释义:指主动向对方赔礼认错,请求对方责罚。

朝代:西汉作者:司马迁出处:《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故事:战国时赵国大将廉颇跟大臣蔺相如不和。

后来他认识到了这样对国家不利,便脱了上衣,背着荆条去向蔺相如谢罪,说:我是个粗野卑贱的人,想不到将军您是如此的宽厚啊!二、毛遂自荐白话释义:”比喻自己推荐自己。

朝代:西汉作者:司马迁出处:《史记·平原君虞卿列传》故事:有一个叫毛遂的人走上前来,向平原君自我推荐说:“听说先生将要到楚国去签订盟约,约定与门客二十人一同前往,而且不到外边去寻找。

可是还少一个人,希望先生就以毛遂凑足人数出发吧!“三、退避三舍白话释义:比喻对人让步,不与相争。

朝代:春秋作者:左丘明出处:《左传·僖公二十三年》故事:战国时晋国国君重耳在与楚军交战中;在中原相遇,信守当年立下的诺言开战前先退军九十里(一舍等于三十公里)。

”四、围魏救赵白话释义:指袭击敌人的后方以迫使进攻之敌撤退的战术。

朝代:明作者:施耐庵出处:《史记·孙子吴起列传》故事:战国时齐军用围攻魏国的方法,迫使魏国撤回攻赵部队而使赵国得救。

袭击敌人后方的据点以迫使进攻之敌撤退的战术就叫做“围魏救赵”五、完璧归赵白话释义:比喻原物完整无损地归还本人。

朝代:西汉作者:司马迁出处:《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故事:蔺相如带着珠宝离开秦国攻取城池换;见秦王有诈;就靠着大智慧勇敢;最终达到使宝玉完好回到赵国。

”出自历史故事的成语故事出自《左传·僖公二十二年》.成语“退避三舍”比喻不与人相争或主动让步. 故事出自《国语·吴语》.成语“如火如荼”,形容某种人群或事物阵容之大,气势之盛. 故事见于《资治通鉴·唐则天皇后天授二年》.成语“请君入瓮”,比喻用某人整治他自己. 故事出自《晋书·文苑·左思传》.成语“洛阳纸贵”,称颂杰出的作品风行一进. 故事出自《世说新语·假谲》.成语“望梅止渴”,比喻用空想安慰自己或他人. 故事出自《列子·汤问》.成语“高山流水”,比喻知己或知音,也比喻音乐优美. 故事出自《史记·孟尝君列传》.成语“鸡呜狗盗”比喻卑下的技能或具有这种技能的人. 故事出自《晋书·苻坚·载记》.成语“草木皆兵”,形容神经过敏、疑神疑鬼的惊恐心理. 故事见于《庄子列御寇》.成语“探骊得珠”,比喻写文章能紧扣主题,抓住要点. 故事出自北宋苏轼《文与可yún dāng谷偃竹记》.“胸有成竹”,比喻做事之前已作好充分准备,对事情的成功已有了十分的把握;又比喻遇事不慌,十分沉着. 故事出自《晋书·杜预传》.成语“势如破竹”,形容战斗节节胜利,毫无阻挡. 故事出自明朝杨慎的《艺林伐山》.成语“按图索骥”,比喻机械地照老办法办事,不知变通;也比喻按照某种线索去寻找事物. 故事见于《庄子·秋水》.成语“望洋兴叹”,比喻要做某事而力量不够,感到无可奈何. 故事出自《左传·僖公五年》.成语“唇亡齿寒”,比喻双方关系密切,相互依存. 故事出自《晋书祖逖传》.·“枕戈待旦”出自刘琨《与亲故书》,形象地写出了刘琨随时准备杀敌报国的决心.后来用作成语,形容时刻警惕敌人,准备作战. 故事出自《史记·汲郑列传》.成语“后来居上”,往往指后起的可以胜过先前的.和汲黯说这话的原意,大不相同. 故事出自《吕氏春秋·自知》“掩耳盗钟”被说成“掩耳盗铃”,比喻愚蠢自欺的掩饰行为. 故事出自《晋书·祖逖传》.成语“闻鸡起舞”,形容发奋有为,也比喻有志之士,及时振作. 故事出自《史记·魏世家》.成语“抱薪救火”比喻用错误的方法去消灭祸害,结果反而使祸害扩大. 故事出自《庄子·秋水》.成语“邯郸学步”,比喻生搬硬套,机械地模仿别人,不但学不到别人的长处,反而会把自己的优点和本领也丢掉. 故事出自《史记·秦始皇本纪》.成语“指鹿为马”比喻故意颠倒是非,混淆黑白. 成语“守株待兔”,比喻亡想不劳而得,或死守狭隘的经验,不知变通. 桃李不言,下自成蹊”这则成语出自《史记·李将军列传》,比喻为人真诚,严于律已,自然会感动别人,自然会受到人们的敬仰.。

历史故事成语及主要人物(战国)

历史故事成语及主要人物(战国)

历史故事成语及主要人物战国:完璧归赵(蔺相如):【成语故事】秦昭王得知赵惠王得到和氏璧,想假装以15座城池与他交换来骗取和氏璧赵惠王派蔺相如前去交易,秦王拿到和氏璧后而不谈城池交换事宜。

蔺相如设计骗回和氏璧,并派人连夜将和氏璧送回赵国,秦王气得要杀死蔺相如。

围魏救赵(孙膑):【成语故事】战国时期,魏惠王派大将庞涓进攻赵国,围住赵都城邯郸。

赵成侯知道难以抵挡,就把中山献给齐国。

齐王派大将田忌、军师孙膑兴兵救赵。

孙膑扬言要进攻魏国襄陵,庞涓中计回兵救襄陵中了孙膑的伏击,解了赵国之危。

退避三舍(重耳):【成语故事】春秋时期,晋国内乱,晋献公的儿子重耳逃到楚国。

楚成王收留并款待他,他许以如晋楚发生战争晋军退避三舍。

后来重耳在秦穆公的帮助下重回晋国执政。

晋国支持宋国与楚国发生矛盾,两军在城濮相遇,重耳退避三舍,诱敌深入而大胜。

毛遂自荐(毛遂):【成语故事】战国时,秦国军队包围了赵都邯郸。

平原君门客毛遂自荐谈判,毛遂据理力争,使楚王自知理亏,又怕毛遂真的动武,一时无言对答。

答应与赵国订盟,出兵解赵国之围。

负荆请罪(廉颇):【成语故事】战国时,赵国有一个足智多谋的上大夫蔺相如,还有一个英勇善战的大将军廉颇。

渑池相会蔺相如被封为上大夫。

廉颇很不服气为难蔺相如,蔺相如以德报怨以大局为重,感动了廉颇。

廉颇很惭愧,光背负荆,到蔺相如府上请罪。

纸上谈兵(赵括):【成语故事】战国时期,战国名将赵奢的儿子赵括饱读兵书,能健谈用兵之道,连父亲也难不倒他,自认为是天下无敌。

赵奢认为他是纸上谈兵不知变通。

后来赵奢死了,赵括顶替廉颇带兵,蔺相如等人极力反对,赵王坚持,赵括在长平之战损兵40万。

一鼓作气(曹刿):【成语故事】春秋时期齐国恃强凌弱攻打鲁国,鲁庄公率军迎敌,两军相遇,齐军擂起鼓,而鲁军在曹刿的带领下没有擂鼓。

齐军第三次擂鼓时士气已经低落,鲁军才第一次擂鼓。

鲁军靠的就是一鼓作气的士气以少胜多,打败了齐军。

千金买骨(郭隗):【成语故事】从前有一个嗜好玩马的国君想用千金征求千里马,三年没有买到。

春秋战国成语故事10则

春秋战国成语故事10则

春秋战国成语故事春秋战国成语故事10则成语是我国历史文明的积淀,每一个成语的背后都有一个含义深远的故事。

下面是小编整理的春秋战国成语故事10则,欢迎大家阅读!1、完璧归赵--战国战国时候,赵王得到了一块楚国原先丢失的一块名贵宝玉——“和氏璧”。

这件事情让秦王知道了,他就派使者对赵王说,自己愿意用十五座城池来换"和氏璧"。

赵王看了信,心里想:秦王一向是只想占便宜,不肯吃亏的人。

这一次怎么这么大方?要是不答应他的请求吧,怕秦国兴兵来进攻;要是答应吧,又怕上当。

他想来想去,拿不定主意,就和大臣们商量,但大臣们也想不出什么好办法来。

蔺相如知道了这件事,便对赵王说:“大王,让我带着'和氏璧'去见秦王吧。

到那里我见机行事。

如果秦王不肯用十五座城池来交换,我一定把'和氏璧'完整地带回来。

”赵王知道蔺相如是个既勇敢又机智的人,就同意他去了。

蔺相如到了秦国,秦王在王宫里接见了他。

蔺相如双手把“和氏璧”献给秦王。

秦王接过来左看右看,非常喜爱。

他看完了,又传给大臣们一个一个地看,然后又交给后宫的妃子们去看。

蔺相如一个人站在旁边,等了很久,也不见秦王提起割让十五座城的事情,他便知道秦王根本没有用十五座城池换取宝玉的诚意。

可是宝玉已经到了秦王手里,怎么才能拿回来呢?他想来想去,想出了一个计策。

只见蔺相如走上前去,对秦王说:“这块‘和氏璧’虽然看着挺好,可是有一点小瑕疵,让我指给大王看。

”秦王一听"和氏璧"有瑕疵,赶紧叫人把宝玉从后宫拿来交给蔺相如,让他指出来。

蔺相如拿着“和氏璧”往后退了几步,身体靠在柱子上,气冲冲地对秦王说:“当初大王差人送信给赵王,说情愿拿十五座城来换赵国的'和氏璧'。

赵国大臣都说,千万别相信秦国骗人的话,我可不这么想,我说老百姓还讲信义呐,何况秦国的大王哩!赵王听了我的劝告,这才派我把"和氏璧"送来。

2023年六年级成语故事

2023年六年级成语故事

2023年六年级成语故事2023年六年级成语故事1春秋末期,诸侯争霸,弱肉强食,位于晋国东部的卫国由于国力微弱,长期以来受着强大晋国的压迫,苦不堪言。

当时在位的国君是卫灵公,卫灵公不愿长久地处于屈辱的地位,便毅然与晋国同样强大的齐国缔约结盟,从而与晋国断绝了关系。

卫灵公的这种做法让当时晋国的执政者赵简子非常恼火。

赵简子立即调集军队,想要讨伐卫国的都城帝丘,迫使卫灵公屈服。

大军出发之前,赵简子先派出大夫史默前往卫国暗中了解情况,并命令他一个月内回国报告。

可是,一个月很快过去了,史默还是没有回国,赵简子不知道究竟发生了什么事,因此心神不安。

晋国官员也开始议论纷纷:史默可能已被卫国杀害,不会再回来了。

况且,卫国只不过是一个微弱的小国,没有多少军事力量,晋国出兵必会一举击破卫国,所以请求赵简子下令出兵。

赵简子并未接受这个建议。

他认为卫灵公既然敢与晋国断绝往来,一定已经做好了充分的准备,贸然进攻,会使晋国损失巨大。

所以他坚持要等史默回来,然后再考虑出兵事宜。

半年之后,史默终于回来了。

赵简子问:“你为什么耽搁这么长的时间呢?”史默回答说:“经过六个月的考察,卫灵公很有才干,国内贤臣很多,人民拥戴,举国上下团结一心。

如果我们要依靠武力使卫国屈服,恐怕要付出很大的代价!”史默还讲述了卫灵公为激励国人抗击晋国的情绪而采用的方法:卫灵公派大夫王孙贾向国人宣告,说晋国已经下令卫国——凡是有两个女儿的家庭,都要抽出一个送往晋国去当人质。

消息传开之后,卫国到处是痛哭声和愤恨声。

为了使国人相信这是事实,卫灵公又让王孙贾抽选出一批宗室大夫的`女儿,准备送往晋国。

结果他们出发那天,成千上万的百姓前来阻拦,不让她们去晋国当人质,并且愤慨地表示要和来犯的晋军拼战到底,宁死不屈。

赵简子听了史默介绍的情况之后,认为进攻卫国的时机还不成熟,于是便“按兵不动”,等待有利时机。

2023年六年级成语故事2从前有一窝兔子,不过近来正在发愁,因为有一只凶猛的狼,一直在他们家附近晃悠,想找机会吃掉他们,就因为这件事,兔子家已经好久没出门了,家里的粮食已经吃光了。

典故成语故事四字成语

典故成语故事四字成语

典故成语故事四字成语1. 完璧归赵。

- 【故事】战国时期,赵国得到了一块稀世宝玉“和氏璧”。

秦王得知后,想凭借权势夺得宝玉,便假意用十五座城池来交换。

赵国派蔺相如出使秦国。

蔺相如到了秦国,将和氏璧献上,秦王却绝口不提城池之事。

蔺相如看出秦王无意交换,便巧设计谋,凭借着机智和勇敢,把和氏璧完好无损地送回了赵国。

- 【释义】本指蔺相如将和氏璧完好地自秦送回赵国。

后比喻把原物完好地归还本人。

2. 负荆请罪。

- 【故事】蔺相如在渑池会盟后被封为上卿,官位在廉颇之上。

廉颇很不服气,扬言要当面羞辱蔺相如。

蔺相如得知后,尽量回避廉颇。

他的门客以为他畏惧廉颇,蔺相如却说:“秦国不敢侵略赵国,是因为有我和廉将军。

我对廉将军容忍、退让,是把国家的危难放在前面,把个人的私仇放在后面啊!”廉颇听到这些话后,十分惭愧,便赤裸着上身,背着荆条,到蔺相如家请罪。

- 【释义】背着荆条向对方请罪。

表示向人认错赔罪。

3. 卧薪尝胆。

- 【故事】春秋时期,越王勾践被吴王夫差打败,被迫求和。

勾践到吴国为奴,受尽屈辱。

回国后,他立志报仇雪耻。

他睡在柴草上,每天吃饭、睡觉前都要尝一尝苦胆,激励自己不忘耻辱。

经过多年的努力,越国终于强大起来,勾践最终打败了吴国。

- 【释义】形容人刻苦自励,发奋图强。

4. 闻鸡起舞。

- 【故事】祖逖和刘琨都是晋代的有志之士。

两人年少时是好友,常常同床而卧,同被而眠。

一天半夜,祖逖被鸡叫声惊醒,他把刘琨叫醒,说:“这鸡鸣声正能激励我们发愤图强。

”于是两人起床练剑。

此后,他们每天听到鸡叫就起床练剑,寒来暑往,从不间断。

经过长期的刻苦学习和训练,他们终于成为能文能武的全才,既能写得一手好文章,又能带兵打胜仗。

- 【释义】听到鸡叫就起来舞剑。

后比喻有志报国的人及时奋起。

5. 凿壁偷光。

- 【故事】西汉时期,有个叫匡衡的人,他勤奋好学,但家中贫穷,白天要忙农活,晚上想读书却没有钱点油灯。

匡衡就把墙壁凿了一个洞引来邻家的光亮,让光亮照在书上来读书。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