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年级数学下册《比例的意义》教学设计新部编版
六年级数学下册教案《4.1.1 比例的意义》21-人教版
六年级数学下册教案《4.1.1 比例的意义》21-人教版一、教学目标1.理解比例的概念,并能够用比例的方法解决实际问题。
2.能够分辨比例中的比例因子和常比例部分。
3.培养学生观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1. 教学重点1.比例的概念及比例的表示方法。
2.比例的应用。
2. 教学难点1.理解比例因子和常比例部分的区别。
2.解决实际问题时将比例的概念运用到实际中。
三、教学准备1.教材:六年级数学下册《人教版》教材。
2.工具:黑板、彩色粉笔、PPT、教学挂图等。
3.学具:计算器、比例尺等。
4.教学环境:教室环境整洁,黑板干净。
四、教学过程1. 导入(5分钟)利用生活中的例子引入比例的概念,让学生了解比例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
2. 讲授(15分钟)1.理论知识:介绍比例的概念,比例的表示方法,比例的性质等。
2.操作性知识:示范如何计算比例,并解释比例因子和常比例部分的概念。
3. 练习(20分钟)设计一些实际问题,让学生练习应用比例解决问题,并强调比例的意义和应用价值。
4. 总结(5分钟)总结本节课的重点内容,强化学生对比例概念的理解,梳理知识点,引导学生形成系统的知识体系。
五、课堂作业1.完成课堂练习题。
2.课后复习课上内容,准备下节课的学习。
六、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生动有趣的引入,激发了学生对比例概念的兴趣,有效地引导学生学习。
但在练习环节,部分学生对比例的应用还存在困难,需要在后续课程中加强训练。
通过本节课的教学,学生基本掌握了比例的概念和运用,为后续学习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在接下来的教学中,将进一步引导学生巩固所学知识,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部编版人教小学数学六年级下册《第4单元 第3课时 比例的意义和基本性质的练习 导学案导学单》最新精品
1 前言:
该导学案(导学单)由多位一线国家特级教师根据最新课程标准的要求和教学对象的特点结合教材实际精心编辑而成。
实用性强。
高质量的导学案(导学单)是高效课堂的前提和保障。
(最新精品导学案)
第四单元 比 例
第3课时 比例的意义和基本性质的练习
【学习目标】
1. 进一步理解比例的意义和基本性质,熟练判断两个比能否组成比例,进一步掌握解比例的计算方法,能熟练解比例。
2. 能灵活利用比例的意义和基本性质解决问题,能解决与解比例相关的简单实际问题。
【学习过程】
一、基本练习
1.把能组成比例的两个比用线连起来。
2.解比例。
3. 练习八第4题。
二、综合练习
1.练习八第10题。
2.练习八第11题。
三、提高练习。
1753)1(x =8.2:75.1:5.3)3(x =11:63
2:)4(=x 94:2:21)2(=x。
部编版六年级数学下册教材分析
部编版六年级数学下册教材分析一、教材整体结构部编版六年级数学下册教材整体结构清晰,内容安排合理。
教材共分为六个单元,包括负数、圆柱与圆锥、比例、统计、数学广角和整理与复习等。
每个单元都围绕一个主题展开,旨在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材还注重知识之间的内在联系,帮助学生构建完整的数学知识体系。
二、知识内容与目标本册教材涵盖了负数、几何、比例、统计等多个方面的知识,旨在通过这些内容的学习,培养学生的数学核心素养。
具体目标如下:1.掌握负数的概念和性质,理解正负数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
2.掌握圆柱和圆锥的表面积和体积计算公式,理解其几何特征。
3.理解比例的概念和性质,掌握比例的运算和实际应用。
4.掌握统计的基本知识和方法,能够进行简单的数据分析和预测。
5.通过数学广角的学习,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和数学推理能力。
6.培养学生综合运用数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提高数学素养。
三、重点与难点分析本册教材的重点和难点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负数的概念和应用是本册教材的重点之一。
学生需要理解负数的意义,掌握负数的运算规则,并能够在实际问题中加以应用。
2.圆柱和圆锥的表面积和体积计算是本册教材的又一重点。
学生需要掌握计算公式,理解几何特征,并能够解决实际问题。
3.比例的概念和运算也是本册教材的重点之一。
学生需要理解比例的意义和性质,掌握比例的运算方法,理解其在比例尺和复利计算等实际问题中的应用。
4.统计和概率的基础知识和方法也是本册教材的重点之一。
学生需要掌握数据收集、整理、分析和预测的方法,能够解决实际问题。
5.数学广角中的逻辑思维和数学推理问题是本册教材的难点之一。
学生需要掌握常用的逻辑思维方法,如归纳、演绎、反证等,能够进行简单的数学推理。
6.本册教材还注重综合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培养,这也是一个难点。
学生需要具备综合运用数学知识的能力,能够将实际问题抽象为数学模型进行解决。
四、教学方法建议为了更好地完成本册教材的教学任务,建议教师采用以下教学方法:1.启发式教学:引导学生主动思考、发现和解决问题,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欲。
部编版六年级数学下册《比和比例》评课稿
部编版六年级数学下册《比和比例》评课稿一、导言《比和比例》是部编版六年级数学下册的一章内容,通过教授比和比例的概念,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本评课稿将从教材内容、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教学策略和课堂设计等方面进行评述。
二、教材内容《比和比例》章节主要包括以下几个部分:1.比的认识:介绍比的概念和比的书写形式,并引导学生通过实例理解比的含义。
2.比的应用:通过实际生活中的例子,让学生了解和运用比的概念,例如比较物体的大小、重量、长度等。
3.比例的认识:介绍比例的概念和比例的书写形式,并通过实例引导学生理解比例的含义。
4.比例的应用:通过实际生活中的例子,让学生了解和运用比例的概念,例如解决物体放缩、工程图纸的比例等问题。
三、教学目标本章教学的主要目标是:1.知识目标:掌握比的概念和比的书写形式,理解比的含义;掌握比例的概念和比例的书写形式,理解比例的含义。
2.能力目标:运用比和比例解决实际问题,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情感目标:通过实际应用案例,培养学生对比和比例概念的兴趣,并提升学生的数学学习积极性。
四、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培养学生对比和比例概念的理解和应用能力。
2.教学难点:引导学生从实际生活中提取出比和比例的应用,将其转化为数学问题,并进行解决。
五、教学策略为了达到教学目标,本章节应采用多种教学策略,如:1.启发式教学法:通过教师提出问题,引导学生思考和讨论,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
2.情境教学法:通过给学生提供真实生活中的情境,让学生主动发现并运用比和比例的概念。
3.示范教学法:通过教师的示范,让学生观察、模仿和应用比和比例的解决方法。
4.合作学习法:让学生分组合作,互相交流和合作解决问题,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和团队意识。
六、课堂设计本节课的教学内容设计如下:1. 热身活动(5分钟)教师通过展示一组图片,让学生利用比的概念进行大小、长度、重量等方面的比较,引导学生回顾比的概念。
部编六年级数学《比的意义》蔡金华教案课件 一等奖新名师优质课获奖比赛公开北京
比例的意义教学设计教学过程一、复习旧知、导入新课同学们,以前我们学习了比,现在大家想一想,什么是比?比有几项?比有什么性质?并给我们举出实例。
二、比较分析,探究新知1、出示情景图,说一说各幅图的情景。
第一幅:天安门前的升国旗仪式长:5米,宽:10米3第二幅:学校每周一的升旗仪式长2.4米,宽1.6米第三幅:教室前面的红旗长60厘米,宽40厘米第四幅:谈判桌上的红旗(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问题:1:你能说一说这四幅图中国旗的相同点和不同点吗?2:你们想知道这些长和宽是多少吗?出示国旗的长宽数据。
3:请同学们观察、计算一下,国旗的长和宽的比值是多少?33板书:2.4:1.6=260:40=24、探求共性,概括意义师:比较一下,你什么发现?师:那既然这两个比的比值相等,请你想想用什么符号把这种关系表示出来!生:用等号(师把左右两个中间板书=)师:同学们现在用了等号表示出这样一个式子,(板书:式子)谁来说一说这个式子就表示了什么?生:表示相等的两个比。
生:表示两个比值相等的比(师板书:比相等)师:像这样表示两个比相等的式子叫做比例。
板书同桌互相说说这个就是今天我们学习的——比例的意义(板书:比例的意义)三、合作探究,进一步理解比例。
1、探索组成比例的条件师:请同学们再默读一遍比例的意义,思考:想要组成比例必须要具备哪些条件?(教师再强调:一定是比值相等的两个比才能组成比例。
)2、寻找比例师:你还能从四面国旗中找出哪些比例?(学生写在练习本上,然后汇报。
教师板书2.4∶1.6=15∶1060∶40=5∶)3、介绍比例的第二种表示方法师:我们在学习比的时候,可以把比写成分数的形式,那比例也能写成分数的形式吗?怎么写?(学生口答,教师板书:)4、区分比和比例师:我们刚才一直在强调比和比例的联系,那么比就是比例吗?(小组交流)从形式上区分:比由两个数组成;比例由四个数组成。
从意义上区分:比表示两个数相除;比例表示两个比相等的式子。
六年级数学下册教案《4.1.1 比例的意义》7-人教版
六年级数学下册教案《4.1.1 比例的意义》7-人教版一、教学目标1.理解比例的概念及比例的表示方法。
2.掌握比例的性质和应用。
3.能够解决实际问题中的比例关系。
二、教学内容本节课主要内容为比例的意义。
具体包括: 1. 比例的定义和性质。
2. 比例的意义与应用。
3. 实际问题中的比例关系解决方法。
三、教学重点和难点重点: 1. 比例的概念及表示方法。
2. 比例的性质和应用。
难点: 1. 实际问题中的比例关系解决方法。
四、教学准备1.课件:包含比例的概念、性质和应用等方面的知识点。
2.教学素材:准备实际生活中的比例问题,并准备好解决方法。
3.小组学习资料:为学生准备相关练习题,以巩固所学知识。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教师通过提问或展示相关图片,引出比例的概念,并让学生讨论比例在生活中的应用场景。
2. 概念讲解教师介绍比例的定义和性质,引导学生理解比例的意义以及具体的表示方法。
3. 练习教师设计一些简单的练习题目,让学生在课堂上尝试解答,并进行讲解和讨论。
4. 拓展教师提供一些实际问题,让学生运用比例的知识解决,并引导他们思考更复杂的情况下如何应用比例。
5. 总结教师总结本节课的重点内容,强调比例在解决实际问题中的作用,并鼓励学生多加练习。
六、课堂作业1.完成课堂上未完成的练习题。
2.回家后,找出生活中的比例问题,并尝试用数学方法解决。
3.预习下节课内容,并准备提问或讨论。
七、教学反馈教师通过批改作业和课堂表现等方式对学生的掌握情况进行评估,及时发现问题并帮助学生解决。
以上为本节课教学计划,希望学生们能够在本节课中对比例有更深入的理解和应用。
六年级下册数学教案-第4单元 第1课时 比例的意义 人教新课标
六年级下册数学教案-第4单元第1课时比例的意义人教新课标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 理解比例的意义,能根据比例写出两个比值相等的比。
2. 能根据比例的意义,辨识成正比例的量和成反比例的量。
过程与方法1. 通过实际情境,让学生体会比例在生活中的应用,培养学以致用的能力。
2. 通过小组讨论,培养学生的合作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 培养学生对数学的兴趣,激发学生探究数学规律的欲望。
2. 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提高学生的数学素养。
教学重点与难点教学重点1. 理解比例的意义,能根据比例写出两个比值相等的比。
2. 能根据比例的意义,辨识成正比例的量和成反比例的量。
教学难点1. 理解比例的意义,特别是比例中的比值相等的概念。
2. 能在实际情境中辨识成正比例的量和成反比例的量。
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比例的概念和意义。
2. 演示法:通过实际操作,展示比例的应用。
3. 小组讨论法:让学生在小组内讨论,共同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1. 利用多媒体展示一些生活中的比例现象,如身高与体重的关系,速度与时间的关系等,引导学生思考这些现象背后的数学规律。
2. 提问:你们知道什么是比例吗?比例有什么意义?二、新课导入(15分钟)1. 讲解比例的概念:比例是表示两个比相等的式子。
2. 通过实例,让学生理解比例的意义。
例如,如果有两个长方形,一个长方形的长是10厘米,宽是5厘米,另一个长方形的长是20厘米,宽是10厘米,那么这两个长方形的长宽比是相等的,即10:5=20:10。
3. 引导学生思考:在生活中,还有哪些现象可以用比例来描述?三、小组讨论(10分钟)1. 将学生分成小组,每组讨论一个实际问题,如身高与体重的关系,速度与时间的关系等。
2. 每个小组汇报讨论结果,共同总结成正比例的量和成反比例的量的特点。
四、课堂小结(5分钟)1. 回顾本节课的内容,让学生复述比例的概念和意义。
2. 提问:如何辨识成正比例的量和成反比例的量?五、作业布置(5分钟)1. 课后练习:完成教材第4单元第1课时的课后练习题。
六年级数学下册教案《4.1.1 比例的意义》1-人教版
六年级数学下册教案《4.1.1 比例的意义》1-人教版一、教学目标1.了解比例的定义及其意义。
2.能够根据实际情境应用比例进行计算。
3.提高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教学准备1.教师准备比例相关的教学素材和实例。
2.学生每人准备一台计算器。
3.准备黑板、彩色粉笔等教学工具。
三、教学过程1. 导入教师简要介绍什么是比例,比例在我们生活中的应用,并通过几个生活场景引出本节课内容。
2. 讲解比例的定义讲解比例的定义,介绍比例的表示方法,并通过具体的例子让学生加深理解。
3. 比例的意义1.提出问题:为什么比例在我们生活中很重要?2.让学生分组讨论,并找出比例在生活中的具体应用,如食谱中的配方、地图的比例尺等。
3.引导学生结合日常生活中的例子,感受比例的实际意义。
4. 练习1.教师出示一些比例题目,让学生在小组中讨论解答。
2.学生完成练习后,教师引导学生逐个讨论解题步骤,并展示解题思路。
5. 拓展1.提出一个拓展问题:如果一张世界地图的比例尺是1:1000,那么地图上1厘米和实际地面上多远?2.让学生尝试通过计算来得出答案,并引导学生思考比例的强大作用。
四、教学总结本节课主要讲解了比例的定义和意义,通过生活中的例子让学生深入理解比例的运用。
比例是数学中一个非常重要的概念,通过这节课的学习,希望同学们能够在日常生活中更加灵活地运用比例,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五、课堂作业布置一些练习题,巩固学生对比例的理解和运用能力。
以上就是本节课的教学内容,希朇能夠帮到您。
(教学设计)第四单元 比例的意义-六年级数学下册 (苏教版)
教学设计:第四单元比例的意义-六年级数学下册(苏教版)一、教学目标1.了解比例的定义和性质;2.学习比例的表示方法,并能够利用比例进行计算;3.理解比例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
二、教学内容1.比例的定义和性质;2.比例的表示方法;3.比例的应用。
三、教学过程3.1 比例的定义和性质1.检查上节课的作业;2.引入比例的概念,让学生通过事例理解比例的含义;3.介绍比例的性质,包括比例的传递性、翻倍性和倒数性。
3.2 比例的表示方法1.介绍比例的三种表示方法,即分数形式、冒号形式和百分数形式;2.让学生通过例题学习不同表示方法的应用。
3.3 比例的应用1.通过例题让学生理解比例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2.让学生通过小组讨论或个人思考解决一些具体问题。
四、教学重点与难点4.1 教学重点1.比例的定义和性质;2.比例的表示方法。
4.2 教学难点1.比例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
五、教学方法1.案例教学法:通过例子让学生深刻理解比例的概念和应用;2.课堂讨论法:通过学生讨论的方式推动学生积极参与课堂;3.体验式教学法:引导学生通过互动体验学习比例的应用。
六、教学资料教材、课件、作业。
七、教学评价1.以学生为主体的评价方式,包括自我评价、同学评价和教师评价;2.通过课堂测验、作业、小组讨论等方式进行评价;3.对学生提供及时反馈,以促进其学习成长。
八、教学反思教学结束后,教师要对本次教学进行反思,包括教学效果、教学方法、教学资料等方面,以便不断改进和提高教学质量。
同时,学生的反馈也应该被重视,以便知道学生的需求和意见。
六年级数学下册教案《4.1.1 比例的意义》18-人教版
六年级数学下册教案《4.1.1 比例的意义》18-人教版一、教学目标1.了解比例的概念及比例在生活中的应用;2.能够理解比例的意义,运用比例解决实际问题;3.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和逻辑推理能力。
二、教学重难点1.比例的概念及意义;2.比例在生活中的应用。
三、教学准备1.教材:《人教版》六年级数学下册;2.教具:黑板、彩色粉笔、教学课件;3.学生:学习积极性高,课前预习基础知识。
四、教学过程第一步:导入1.讲解比例的概念,引入比例在生活中的应用。
2.展示几个生活中的例子,让学生思考其中的比例关系。
第二步:学习比例的意义1.介绍比例的意义,比例的特点及比例的表示方法。
2.给出几个练习,让学生在小组内讨论,找出其中的比例关系。
第三步:实际问题解决1.带领学生应用比例解决实际问题,如购物打折、食谱调配等。
2.分组进行实际问题的讨论和解答,加深对比例的理解。
第四步:课堂练习1.布置课堂练习,让学生独立完成,巩固所学内容。
2.检查学生课堂练习的答案,分析常见错误。
五、课堂总结1.针对比例的概念、意义及应用进行总结;2.引导学生总结学习方法,加强对比例的理解。
六、作业布置1.布置课后作业,要求学生进一步巩固比例的知识;2.提醒学生按时完成并认真对待作业。
七、教学反思1.分析本堂课的教学效果,总结教学中的亮点和不足;2.记录学生学习情况和表现,为下节课的调整作准备。
以上是本节课《4.1.1 比例的意义》的教案内容,希望能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比例的概念及应用。
六年级数学下册教案《4.1.1 比例的意义》2-人教版
六年级数学下册教案《4.1.1 比例的意义》2-人教版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能力:–理解比例的概念,能够用比例来描述实际问题。
–掌握比例的计算方法,能够解决比例相关的问题。
2.过程与方法:–锻炼学生观察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会学生用图形或其他形式表示比例。
二、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掌握比例的定义,能够应用比例解决实际问题。
–了解比例的性质,掌握比例的计算方法。
2.教学难点:–学生理解比例的概念,具体到实际问题的应用。
三、教学准备1.教师准备:–课件、教学PPT–准备好与比例相关的实际问题–笔、纸、板书等教学工具2.学生准备:–学生需要提前复习比例相关的知识–准备纸笔进行课堂练习四、教学过程第一步: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举例引入比例的概念,让学生了解什么是比例。
第二步:讲解比例的定义(15分钟)教师详细讲解比例的定义,让学生理解比例的概念。
通过简单的例题帮助学生掌握比例的计算方法。
第三步:实战练习(20分钟)教师让学生自己动手解决几个比例相关的实际问题,锻炼学生的应用能力。
第四步:总结(5分钟)教师带领学生总结本节课的重点内容,强化学生对比例的理解。
五、课堂作业1.完成课后练习题。
2.思考如何将比例运用到日常生活中。
六、教学反思通过这节课的教学,发现学生对比例的理解还比较表面,需要更多的练习来加深对比例概念的理解。
下一节课可以增加更多实际问题的讲解,帮助学生更好地掌握比例相关知识。
以上就是本节课的教案内容,希望能够对学生的学习有所帮助。
2022-2023学年六年级下学期数学3.1比例的意义和基本性质(教学设计)
2022-2023学年六年级下学期数学3.1比例的意义和基本性质
(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1.理解比例的定义和意义。
2.掌握比例的基本性质。
3.学会用比例的知识去解决实际问题。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
1.比例的定义和意义。
2.比例的基本性质。
三、教学过程
1. 课前导入(5分钟)
教师可以通过引导学生回顾一下上一节课的内容,了解学生对比例的了解程度,并布置一些巩固练习。
2. 了解比例的基本概念(15分钟)
教师可以通过课件、板书等方式让学生了解比例的定义和意义,并通过实际例子演示比例的应用,让学生更好地理解比例的概念。
3. 探索比例的基本性质(20分钟)
教师可以通过课堂讨论或小组讨论等方式,让学生自主探索比例的基本性质,并进行总结。
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行必要的指导和讲解。
4. 练习应用比例的知识(25分钟)
教师可以运用一些具体的例子和题目,让学生进行练习,并通过课堂讲解和解答让学生更好地掌握比例的应用。
5. 总结复习(10分钟)
教师可以在课堂的最后进行总结和复习,让学生对本节课的知识点有一个系统性的理解。
四、教学手段
1.板书
2.音频、视频
3.课件
4.小组讨论、课堂讨论
5.实例演示和练习
五、教学评估
1.课堂练习
2.作业
3.测验
4.表现评价
六、教学反思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根据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行必要的调整,让教学更加针对性和有效性。
同时,教师需要注意让学生学以致用,帮助学生将所学的知识应用到实际中去,提高学生的实际能力和创新能力。
部编六年级数学《比的应用》杨丽萍教案课件 一等奖新名师优质课获奖教学设计北京
《比例的应用》例(3)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通过练习,巩固对比例尺的认识。
2.培养学生联系实际解决问题的能力。
3.使学生感受到数学在生活中的广泛应用。
【重点难点】:把比例尺应用到实际生活中,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准备】:课件【复习导入】1、比例尺有哪些形式?怎样求出比例尺和实际距离?图上距离÷实际距离=比例尺实际距离=图上距离÷比例尺”2、完成下表比例尺图上距离实际距离1:20004cm12cm120km如果知道实际距离怎样根据比例尺来求出图上距离呢?【新课讲授】1.教授例3。
(1)教师用投影出示教材55页的例3。
小明家在学校的正西方向,距离学校200m;小亮家在小明家正东方向,距小明家400m;小红家在学校正北方向,距学校250m。
在下图中画出他们三家和学校的位置平面图。
(比例尺1:10000)(2)组织学生讨论:画出三家和学校的平面图要做好哪些准备工作?使学生明确:根据“图上距离÷实际距离=比例尺推出”“图上距离=实际距离×比例尺”,求出小明家、小亮家、小红家到学校的图上距离。
(3)求出各家到学校的图上距离,要先统一单位200m=20000cm400m=40000cm250m=25000cm小明家到学校的图上距离:20000×10000=2(cm)小红家到学校的图上距离:25000×100001=2.5(cm)小亮家到学校的图上距离:(40000-20000)×100001=2(cm)(4)组织学生根据图上距离画出平面图,并在全班合作交流。
【课堂巩固】完成教材第55页“做一做”。
组织学生独立完成,同桌间互相交流并批改。
【课堂小结】这节课我们利用比例尺的知识解决了一些问题,根据图上距离÷实际距离=比例尺推出“图上距离=实际距离x比例尺”来进行计算,在计算过程中要注意单位名称要统一。
在画平面图时,先确定平面图的比例尺,再根据比例尺计算出图上距离,最后再画图【课后作业】完成第57页练习十第7题、11题教学反思1.在练习的过程中学生把千米化成厘米时,容易出问题,教师要注意强调。
六年级下册数学教案-比例的意义-人教版 (1)
六年级下册数学教案-比例的意义-人教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理解比例的意义,能够辨识比例;(2)掌握比例的基本性质,能够运用比例的性质解决相关问题。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观察、分析、归纳,培养学生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2)通过小组合作,培养学生合作交流的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对数学的兴趣和求知欲;(2)培养学生严谨、踏实的科学态度。
二、教学内容1. 比例的意义(1)比例的定义:表示两个比相等的式子叫做比例;(2)比例的表示方法:a:b=c:d(a、b、c、d为不为0的数);(3)比例的性质:在比例里,两个外项的积等于两个内项的积。
2. 比例的辨识(1)辨识比例的方法:根据比例的定义,判断两个比的比值是否相等;(2)辨识比例的注意事项:注意区分比例与比的关系,避免混淆。
三、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复习比的意义和性质,为学习比例的意义打下基础;(2)提出问题,引导学生思考:在实际生活中,我们如何表示两个比相等的关系?2. 探究比例的意义(1)学生自主探究,发现比例的意义;(2)师生共同总结,明确比例的定义和表示方法;(3)举例说明,加深对比例意义的理解。
3. 探究比例的性质(1)学生自主探究,发现比例的性质;(2)师生共同总结,明确比例的性质;(3)举例说明,加深对比例性质的理解。
4. 比例的辨识(1)学生自主尝试辨识比例;(2)师生共同总结,明确辨识比例的方法和注意事项;(3)练习辨识比例,巩固所学知识。
5. 小结(1)回顾本节课所学内容,梳理比例的意义和性质;(2)强调比例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四、作业布置1. 课后练习:完成教材相关练习题;2. 预习下一节课内容:比例的应用。
五、板书设计1. 板书比例的意义和性质;2. 示例题目及解答过程。
六、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引导学生自主探究、合作交流,使学生掌握了比例的意义和性质。
在教学中,要注意关注学生的认知水平,适时给予指导和提示,帮助学生理解比例的本质。
部编六年级数学《比例的意义》马良教案课件 一等奖新名师优质课获奖教学设计北京
《比例的意义》教学设计辉县市文昌小学马良教学目标1.学生在具体情境中理解比例的意义掌握组成比例的关键条件。
能运用比例的意义判断两个比能否组成比例,并会组比例。
2.使学生经历观察、比较、判断、归纳等活动,深化对概念的理解。
3.感受数学知识的内在联系,学会综合运用所学知识,增强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体验获得成功的乐趣,建立学好数学的自信心。
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在具体情境中理解比例的意义。
教学难点:运用比例的意义判断两个比能否组成比例。
并能正确组成比例。
教学工具:教学课件爱学堂教学过程:一、课前谈话,激发兴趣1.课件播放爱学堂比例的意义视频,生动形象的导入新课,并且让孩子们回忆什么是比。
2.课件出示刘洋照片,准备四张由小到大的照片让孩子们深刻认识到大小变了,形状不变。
二、探究新知,解决问题1.探究国旗中的比例提问:谁能描述一下不同场合国旗的长和宽?a天安门广场的国旗,长5米,宽10/3米。
b学校的国旗长2.4米,宽1.6米。
c教室里面的国旗长60厘米,宽40厘米。
师:那我们现在看到的这些国旗的大小都一样吗?师:尽管它们的大小不一样,它们的形状相同吗?师:请同学们计算结果,看看有什么发现。
师小结:说的非常好,这是个很重大的发现,这三面国旗它们的长与宽都有变化,但比值都是3/2。
其实呀不止这两面红旗长与宽的比是3:2,所有国旗长与宽的比的比值都是3/2,这在国旗法中有明文规定的……所以我们不管在什么地方见到国旗,它的形状都是一样的。
像这样的两个比,它们的比值相等的,也就说这两个比相等,那么我们可以用什么符号把它们连接起来变成一个等式?(学生齐读)60:40=2.4:1.6师:我们写的这个等式数学上把它叫做比例。
这就是今天我们要学习的内容(板书:比例的意义)师:谁能根据自己的理解说说什么叫做比例?学生尝试归纳后齐读师:在读了比例的意义以后,在这句话里你认为那些字非常重要呢?教师明确:两个比相等并在这句话的字的下面标上红线。
六年级下册数学教案-4.1 比例的意义和基本性质 第2课时∣人教新课标
六年级下册数学教案-4.1 比例的意义和基本性质第2课时∣人教新课标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 理解比例的概念,能识别和写出比例。
2. 掌握比例的基本性质,并能运用比例的基本性质解决实际问题。
过程与方法:1. 通过实际情境,培养学生观察、分析、比较的能力。
2. 培养学生运用比例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1. 培养学生积极参与、主动探索的精神。
2. 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增强团队协作能力。
教学内容:比例的意义和基本性质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1. 理解比例的概念,能识别和写出比例。
2. 掌握比例的基本性质。
难点:1. 理解比例的概念。
2. 运用比例的基本性质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方法:引导探究法、小组合作法、实际操作法教学步骤:1. 导入(5分钟)通过生活中的实例,引导学生理解比例的概念,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2. 探究比例的意义(10分钟)引导学生通过实际操作,探究比例的意义,理解比例的概念。
3. 学习比例的基本性质(10分钟)通过实例,引导学生学习比例的基本性质,并能运用比例的基本性质解决实际问题。
4. 实践应用(10分钟)设计实际问题,让学生运用所学的比例知识解决,巩固所学知识。
5. 总结与拓展(5分钟)总结本节课所学的比例知识,引导学生进行拓展,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
教学评价:1. 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了解学生对比例知识的掌握情况。
2. 通过课后作业,了解学生对比例知识的运用能力。
3. 通过小组合作,评价学生在团队中的合作能力。
教学反思:1. 在教学过程中,注意引导学生积极参与,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2. 在教学过程中,注意引导学生运用比例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培养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
3. 在教学过程中,注意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增强团队协作能力。
教学资源:1. 课本2. 教学课件3. 实际操作材料教学建议:1. 在教学过程中,注意引导学生积极参与,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2. 在教学过程中,注意引导学生运用比例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培养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
小学数学论文:关注核心问题引领下的方法建构——“比的应用”教学设计新部编版
教师学科教案[ 20 – 20 学年度第__学期]任教学科:_____________任教年级:_____________任教老师:_____________xx市实验学校关注核心问题引领下的方法建构——“比的应用”教学设计【内容摘要】“按比例分配”是有关比的应用问题,是一个传统的应用问题,抓住有关比的核心信息进行转化,是解题的关键。
通过对课改前的案例分析,发现存在“核心信息引领,建构方法”,课改这些年,一直在关注核心问题引领下方法的建构,对此我重新设计了教学思路。
【关键词】按比例分配核心信息核心问题“按比例分配”是有关比的应用问题,主要是把一个数量按一定的比进行分配,求各部分量是多少的问题。
《小学数学教学全书》中指出“解答按比例分配的应用题,首先要明确题中比的含义是各占几份的意思。
然后,再根据分数应用题的知识找出各部分占总份数的几分之几,再由分数乘法的意义求得答案。
”这说明“比的意义、分数乘法、整数除法”等知识是其基础,解题思路的核心是要建立起比与分数(份数)的联系,将问题转化为分数乘法或整数除法问题。
那教学中应该如何引导学生进行转化?例题教学可以设计怎样的导学过程?笔者从新课改前一些案例的分析与研究,发现在“核心信息”引领下学生建构方法,而我在教学中更关注“核心问题”引领下的方法的建构,因此,重新设计了教学活动。
一、课改前:核心信息引领下的方法建构按比例分配问题的解题核心是将已知比转化为分数(份数),从而把问题转化为分数乘法或整数除法等问题。
为此,有关“比”的那条信息是核心信息,审题需要从这条核心信息入手,打通“比”与“分数、份数”的联系。
课改前的应用题教学讲求基本范式的建立,关注学生解题技能的熟练掌握。
所以,教学设计均围绕核心信息展开,引领学生掌握按比例分配问题结构特点,掌握分数乘法及整数除法两种解答方法。
案例一(1989年):1. 出示例1:农业专业组计划在2400公亩地里播种粮食作物和经济作物,播种亩数的比是3:2。
六年级下册数学《比例的意义和基本性质》教案
六年级下册数学《比例的意义和基本性质》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学生能够理解比例的概念,掌握比例的基本性质,并能运用这些性质解决实际问题。
2. 过程与方法:通过实例引导学生发现比例关系,培养学生的观察、比较、归纳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对数学学习的兴趣,认识到数学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价值。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理解比例的概念及其基本性质。
难点:运用比例的性质解决实际问题。
三、教学方法与手段:采用启发式与探究式教学相结合的方法,利用多媒体辅助教学,增强直观性和互动性。
四、教学过程设计:1. 导入新课:通过展示两个相似图形或日常生活中的实例(如食谱的倍增),引出比例的概念。
操场上的国旗:2.4:1.6 = 32 教室里的国旗:60:40 = 32 所以,2.4:1.6=60:40,也可以写成 2.41.6 = 6040 ,像这样表示两个比相等的式子叫作比例。
2. 新课讲解:①定义比例,并举例说明比例的形式(如 a:b = c:d)。
②探讨比例的基本性质:在比例里,两个外项的积等于两个内项的积,这叫作比例的基本性质。
用字母表示就是:如果a:b=c:d,那么ad=bc3. 实践操作:①分组进行活动,让学生找出生活中的各种比例关系,并进行讨论分享。
②安排练习题,要求学生应用比例的性质解决问题。
4. 巩固提高:通过解决一些实际问题来加深对比例概念和性质的理解,如调整配方比例制作不同量的饮料等。
5. 课堂小结:回顾比例的概念和基本性质,总结比例在解决问题中的应用。
6. 作业布置:布置相关习题,包括直接应用比例性质的问题和需要综合运用多个知识点的复合问题。
五、评价方式:通过课堂提问、小组讨论、作业完成情况以及测试等形式,对学生的理解和掌握程度进行评价。
六、教学反思:课后对本次教学的效果进行评估和反思,根据学生的反馈和成绩表现调整教学策略和方法。
部编六年级数学《比例的意义》白桂云PPT课件 一等奖新名师优质课获奖比赛公开北京
能组成比例。
名师PPT课件
知识应用
总价/元 180 270
观察表格中相对应的两个量,能组成比例吗?
数量/件 2
如果能,把组成的比例写出来。
3
名师PPT课件
思维拓展
某罪犯作案后逃离现场,只留下一只长25厘米的脚印, 已知脚的长度与人体身高之比是1:7,你能推测罪犯身 高大约是多少吗?
名师PPT课件
合作要求:根据给出的每面国旗长和宽的数据,小组合作交流, 探究证明每面国旗形状相同的方法。
名师PPT课件
国旗长5m,宽
10 3
m。
国旗长2.4m,宽1.6m。 国旗长60cm,宽40cm。 国旗长15cm,宽10cm。
所以,2.4∶1.6=60∶40。也可以写成 2.4 = 60 。 1.6 40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你有哪些收获?
生活小百科
人体中有趣的比例
拳头滚一周的长度 :脚底长度= 1 :1
身高 :双臂平伸= 1 :1
腿长 :头长= 4 :1 脚长 :身高= 1 :7
成年男子肩宽 :头长= 2 :1
谢谢观赏!
表示两个比相等的式子叫做比例。
提示:写比例时,组成比例的两个比既可以写成带比号的形式, 也可以写成分数的形式,但读法相同。
名师PPT课件
比和比例的区别:
意义
构成
举例
比
两个数相除又叫做 10 :由6 两项组成 两个数的比
3:2
表示两个比相等的
比例 式子叫做比例
有两个比, 由四项组成
5:130 = 2.4:1.6
名师PPT课件
小试牛刀
下面哪组中的两个比可以组成比例?把能组成的比例写出来。
(1)6:10和9:15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教师学科教案[ 20 – 20 学年度第__学期]
任教学科:_____________
任教年级:_____________
任教老师:_____________
xx市实验学校
《比例的意义》教学设计
教学内容:西师版六年级数学下册第48—49页例1及练习十一第1题。
教学目标:
1.在具体的情景中经历比例的形成过程,理解比例的意义,认识比例各部分的名称。
2.掌握组成比例的关键条件,并能运用比例的意义判断两个比能否组成比例,会组比例。
3.培养学生自主参与的意识、主动探究的精神;培养学生进行初步的观察、分析、比较、判断、概括的能力,发展学生思维,能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体验到学习数学的愉悦。
教学重点:
理解比例的意义。
教学难点:
应用比例的意义判断两个比能否组成比例,并能正确地组成比例。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复习旧知,导入新课
1. 什么叫做比?
2. 什么叫做比值?
3. 求下面各比的比值
12∶16 8
9:43 2.7∶4.5 6∶10 二、创设情景,探究新知
1.创设情景,激发兴趣
课件出示教材48页的主题图,激发学生的探究欲望:怎样测量出旗杆的长度呢?
(引导学生思考,得出可以通过测量影子的长度来计算出旗杆的长度。
)
2.探究比例的意义
出示例1:两组同学同时在操场探讨竹竿长与影子长之间的规律。
列表如下:
教师:观察上表,你发现了什么?写出影子长与竹竿长的比,并求出比值。
发现比值相等。
3∶2=9∶6
教师:像3∶2=9∶6这样的式子叫比例,那么,什么是比例呢?
引导学生用自己的语言进行归纳。
小结:表示两个比相等的式子叫做比例,这是比例的意义。
(板书)
强调:两个比 相等
3. 试一试
(1)下面哪组中的两个比可以组成比例?把组成的比例写出来。
① 6∶10 和 9∶15 ② 20∶5 和 1∶4
(2)填空
①如果两个比的比值相等,那么这两个比就( )比例。
②一个比例,等号左边的比和等号右边的比一定是( )的。
4.认识比例的各部分
教师:在一个比例里,有四个数,这四个数分别叫什么名字?
指导学生认识:在一个比例中,两端的两项叫做比例的外项,中间的两项叫做比例的内项;如果写成分数形式,那么可以用交叉的方法找出比例的内项和外项。
5.试一试
指出下面比例的外项和内项。
4.5:2.7 = 10:6 6:10 = 9:15 4:63
121=: 三、实践应用,巩固新知
1.写几个比值是2的比例,说说你是怎样写出来的。
2.说一说比和比例有什么联系和区别?
讨论后指名说:联系——比例是由两比值相等的比组成的;区别——比是表示两个数相除的关系,有两项;比例是一个等式,表示两个比相等的关系,有四项。
3. 在6∶5=30∶25这个比例中,外项是( )和( ),内项是( )和( )。
6∶5=30∶25的比值都是( )。
302565=
4.下面哪组中的两个比可以组成比例?把组成的比例写出来。
① 6:9 和 9:12 ② 1.4:2 和 7:10
③ 0.5:0.1 和 ④ 和7.5:1 5.下面的四个数可以组成比例吗?把组成的比例写出来(能组几个就组几个)。
2,3,4和6
四、课堂小结,回归目标
这节课学了些什么内容?你有什么收获?
五、拓展延伸,发展能力
你能根据影子长与竹竿长的关系计算出旗杆的高度吗?(课件示图)
板书设计
比 例
表示两个比相等的式子叫做比例。
4
185:1014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