任友群讲义(第三只眼睛看教育技术)创新
任友群-第三只眼睛看教育技术
技术应用主义
技术开发主义
• 学习科学与教育技术
相似的研究方法、途径、观点
学习科学 教育技术
互相沟通、协作
促进有效学习
研究目标一致
• 技术在教育中的应用:从教学技术到学习技术
发 展 学 习 技 术
1. 理论基础:建构主义引发的关于学习隐喻的转变 2. 时代背景和技术支持:现代信息技术的崛起
3. 教育技术的发展:从技术应用向技术开发、设计的转变
“一边倒”现象
• 学校教育与企业培训的联系:理论意义上的阐释
文化传承 人的全面发展
学校教育
技能传承 员工绩效提高
企业培训
共享基本理论、方法
• 国外企业培训案例及启示:实践意义上的阐释
PortStar
佛罗里达州立大学LSI
COVE
乔治亚大学LPSL
3.打造金饭碗——不断追踪学科前沿
• 学习科学与教育技术 • 从教学技术到学习技术 • 发展学习技术
软件建设 硬件建设
农村、城市基础建设 初见成效
解决“数字鸿沟”
• 我国高校信息化建设
现状
资源 和技术 的运用
推进方向
数字化资源利用 率低
数字化资源建设
软件建设 硬件建设
应用、需求特殊 多样
校园网、一卡通 统一门户、标准 等问题
高校自主/企业捆绑 人才培养专业对口
• 远程教育:从信息共享向知识共享的迈进
计算机远程网络,“机网” 人类社会交往,“人网”
社会计算 人文社会与科技融合
• 教育技术学科建设的国际化
a. 产品全球化 b. 平台全球化 c.研究和交流的国际化
2.寻找新饭碗——面向学校和面向企业的教学 设计相结合
教育的第三只眼原文摘抄
开启教育的“第三只眼”教育的世界,是与孩子生命相遇的世界,是唤醒孩子灵魂的世界,是师生在教育天地里共同成长的世界,是无数美好瞬间在这里集合的世界,也是向这个世界成就并呈现一切美好的世界。
教育很美好,教育真的可以很美好,教育真的可以更美好!然而,我们的一双“肉眼”常常被浮躁喧嚣所遮挡,被光怪陆离所迷惑,被功利尘埃所蒙蔽,被世俗蛛网所掩盖,被眼疾眼患所困扰,因而不但超越不了常人的视野,而且在正常的视线范围之内,都达不到应有的视力,让我们看不远,也看不真,看不清,看不透,还看不见,甚至看偏,看走样。
教育应该走进生活,走进社会,走进大自然,学校却用紧闭的大门将孩子与外界,与这个世界隔绝开来,对孩子进行军事化、封闭式的管理,这种模式下的教育培养出了一个个精致的利己主义者;教育应该给孩子以分数,没有分数的教育是不完整的教育,也是缺少内核的教育,然而教育不能只有分数,除了分数之外,我们还要给孩子比分数更重要的,能够陪伴孩子一生的更为有用的东西,可是我们的教育却被异化成只有分数的教育,分数成了教育的唯一追逐目标,应试成了教育的唯一属性,教育的一切取向都是为了孩子九年、十二年之后的那两天考试,而没有着眼于孩子的长远发展。
这实际上就是教育的“近视”。
现在的教育,孩子们应该差不多做到有学校上,甚至有好学校上了,但是盲目的择校热、择师热,却有增无减,愈演愈烈,殊不知,没有最好的学校,也没有最好的老师,更没有最好的教育,只有适合的才是最好的;素质教育的核心应该是让每一个孩子都得到生动活泼而个性化的发展,我们的教育应该满足孩子不同的需要,适应孩子不同的天赋,然而同质化的教育,统一的标准,统一的目标,统一的要求,统一的考试,统一的排名,让更多的孩子被动适应,失去了个性,甚至把绝大部分的孩子丈量成了差生;教育的公平与均衡,当然也不仅仅是校舍、装备上的公平与均衡,而是学校发展软实力,包括学校内涵发展、教师发展的公平与均衡,但是在一些地方,则一味追求校舍的高大上,设施设备的全而新,这与教育的公平与均衡是背道而驰的;老师,绝对是这个世界上唯一一个与你的孩子没有血缘关系,却无怨无悔地为你的孩子而默默地付出,心甘情愿地为你的孩子的成长和进步而无私奉献的人,也可以说绝大多数老师都是为人师表,尽职尽责,忠于职守,没有私心杂念的,很多老师真的是坚守三尺讲台,捧着一颗心来,不带半根草去。
《上海教育》王美任友群:从教学设计走向学习环境设计:学习科学视角下的教学变革
《上海教育》王美任友群:从教学设计走向学习环境设计:学习科学视角下的教学变革毫无疑问,每个设计出来的学习环境本质上都是希望促进学习的,但我们要学会分析和辨别:它支持的是哪种学习形式?这种学习形式是我们期望和倡导的吗?要使学习者能够适应未来的挑战,我们需要为他们创设怎样的学习环境从而可以支持他们的创新、协作和问题解决?什么是学习环境“学习环境”是指学习发生于其中的物理的、社会的、心理的、教育教学的情境,对学习者的学习态度和学习成就有着重要影响。
学习环境既包括课堂、学校等正式学习环境,也包括家庭、科技馆、博物馆、实地考察等校外的非正式学习环境。
现代信息技术支持的网络学习环境或虚拟学习环境也是学习环境的重要形态。
学习环境是人为设计的产物,其中蕴含着设计者对于什么是学习以及如何通过环境的设计促进学习的认识和理解。
如果设计者认为学习就是教师把人类已有的知识直接传递给学生的话,那么他设计出来的学习环境就会是我们通常所见到的课堂教学那样的环境:教师的讲台和黑板(或白板)是整个环境的中心,学生的课桌排列最有利于使他们听老师讲授而不是开展小组合作或自主探究;很少有学生作品的展示,因为设计者认为重要的是教师的讲授和呈现,而不是学生观念或作品的呈现,信息技术如果有的话也只是为了更好地呈现和传递知识……但是,如果设计者认为学习其实是学习者进行探究、问题解决、与他人合作、观念协商这样一个过程的话,那么他设计出来的也许就如本文插图所示的那样,是一个充满乐趣的、多功能的开放性与交互性空间,为学生创造性的学习、合作与交流提供了充分的环境给养。
我们可以把学习环境看作一个连续统,它的一端是封闭,另一端则是无尽的开放,任何一个被设计出来的学习环境都可以在这个连续统上找到自己的位置。
毫无疑问,每个设计出来的学习环境本质上都是希望促进学习的,但我们要学会分析和辨别:它支持的是哪种学习形式?这种学习形式是我们期望和倡导的吗?要使学习者能够适应未来的挑战,我们需要为他们创设怎样的学习环境从而可以支持他们的创新、协作和问题解决?谁是学习环境的设计者说到学习环境的设计,很多人想到的首先是物理空间环境的设计,例如采用什么建筑材料,空间如何分割布局,墙壁刷上什么颜色,桌椅如何摆放,灯光线路如何安排,配备什么设备装置,并进而认为学习环境设计其实是建筑师或室内设计师等环境设计师从事的工作。
讲座
⒉幽默激情
“用幽默的方法说出严肃的道理,比直截了当 地提出更易为人接受”(海因斯· 雷曼麦语)。如 果政治教师在课堂教学中,也能巧妙地运用那 些内容深刻、耐人寻味、诙谐幽默的趣味性语 言,必然使“教学过程更轻松、更有乐趣、更 有效、更有激情”(赫布· 特鲁语)。
如一位老师在讲“资本主义生产目的”时, 他引用了日本某电影公司为其一部专门介 绍自杀方法的影片所做的广告:“喂—— 你失恋了吗?你破产了吗?你患艾滋病了吗? 你在人生道路上遭到毁灭性打击了吗?那么, 请自杀吧!本片谨向你提供最佳的自杀方法, 既简单易行,又毫无痛苦,是一种美的享 受!”同学们听了这则广告语后,不仅对资 本家惟利是图的本性深恶痛绝,而且深刻 体会到资本主义生产的目的在于追求剩余 价值,自今还记忆犹深。
⒌手段激情
现代信息技术,增强教学的直观性、形象 性,引发学生学习兴趣,激发他们的求知 欲。在多年的教学实践中,我逐步探索了 立体情感感染的方法,即将美丽的画面、 震撼心灵的音乐及情感丰富的语言结合起 来,充分调动学生的手脑耳眼口多种感官, 让学生通过多种艺术手段产生情感共鸣。
⒍实践激情
情感的特点之一是实践性。实践是情感形 成和转变的基础,也是丰富情感的途径和 推动情感发展的动力。因此,教师在教学 时必须结合学生日常生活中经常遇到的问 题,有目的、有计划地安排一定量的实践 训练。
6、华东师大郑金洲教授认为:
(1)课堂不是教师表演的舞台, 而是师生之间交往、互动的舞台; (2)课堂不是对学生进行训练的场所, 而是引导学生发展的场所; (3)课堂不只是传授知识的场所, 而且更应该是探究知识的场所; (4)课堂不是教师教学行为模式化运作的场所, 而是教师教育智慧充分展现的场所。
⒊理性激情
诙谐幽默的语言固然可以激发学生的兴趣,但同 时也具有比较肤浅的缺点。而理性的语言、深刻 的思考有时更能激发学生更深层次的情感体验。 例如,在讲“对传统文化的继承和发展”的内容 时,我以案例探究的形式引导学生就“如何正确 对待中国传统的孝道”开展讨论。案例是这样的: 北京有一位青年从21岁起便辞职全力照顾父亲, 10多年来不工作、不恋爱、不娶妻,不会上网, 也没有手机,从不与人交往,专以照顾植物人父 亲为唯一的职责和工作。
【学科前沿】任友群∣新时代,中小学需要怎样的信息技术课(二)
【学科前沿】任友群∣新时代,中小学需要怎样的信息技术课(二)对各省市信息技术课程安排的建议高中阶段信息技术课程的发展要求已经以课程标准的形式予以明确。
义务教育阶段的信息技术课程作为“综合实践活动”的重要内容,国家层面已经在开展调研和组织论证修订课程标准的必要性。
除了标准的修订之外,参考高中信息技术课程建设,贯穿基础教育阶段的资源库建设和师资培训也需要靠前一步开始布置,在新一轮技术变革和未来人才的培育上抢占先机。
1政府层面要做好顶层设计01完善教学安排与课程设置在高中阶段,各地区教育部门要在充分理解和把握新修订的《普通高中信息技术课程标准(2017年版)》的内涵基础上制定本地区的方案。
在具体操作层面,如原来信息技术与通用技术两门课程各自按照4个学分设计,而实际部分省份可能会出现只能确保3个学分的可能,怎样合理安排学时会成为一个问题。
再如信息技术课程纳入中高考后,需要研究在高中或初中的学习安排方案。
在义务教育阶段修订课程方案时,首先要做到充分保证信息技术课程的课时量。
在有条件的地区,可以探索贯穿小学、初中、高中各阶段的课程体系。
在城乡差距较大的中西部地区,在保证总体课时量的基础上,着重在小学阶段开展基础性的教学,以均衡为主要发展方向,在初中阶段可以适当引入项目学习、探究性学习的教学方式,同时做好与高中阶段课程的衔接。
02加强区域内资源的整合根据研究和实践经验,在区域层面搭建“云平台”共享优质教育资源是当前效率最优的做法。
应当充分运用教育信息化最新成果,在一定的区域范围内搭建信息技术课程的云共享平台,沟通各个学校,推动优秀教师分享经验,组织在线观摩,共享优质课程,推动在线教研。
另一方面,随着各省份陆续启动新高考改革,根据学生选课情况的不同,信息技术教师的需求将产生校际间的动态变化,实现教师的区域最优配置也是下一阶段需要考虑的问题。
03提供持续投入和支持在课程方案设计中,要将信息技术课程、兴趣社团和校本素质拓展课程、创新实验课程等进行综合考虑和布局。
什么是分享式教学
寻找符合人的天性的教育方式寻找符合人的天性的教育方式——关于分享式教学的问答1.什么是分享式教学?它的内涵是什么?任景业:也有人问我,分享式教学是教学方式、模式,还是教学思想?我不想搞模式,方法,希望是一种理念。
是关注人的天性、人的思维方式的一种理念。
如果一定要给一个定义,我们可以先从《现代汉语辞典》的解释入手。
它对分享的解释是:和别人分着享受。
按此,我们可以理解为:学生在与他人的交往过程中分享智慧,分享学习过程中的思考和经验,实现共同成长、享受认同与尊重的愉悦过程。
这样说可能太抽象,从方法实用的角度说简单一些,就是在教学中,从问题出发,让学生思考,并展示、交流、分享自己想法的一种教学方法。
2.一种教学方法或思想的提出往往与一定的背景相关,任老师您提出分享式教学是基于什么背景?又是怎么考虑的?任景业:课程改革十多年了,我们取得了巨大的进展和成绩。
我们开始关注学生了,课堂教学出现了以杜郎口中学为代表的,以展示、交流为主要特征的新的教学方式。
尤其是杜郎口这种教学方式,影响了全国的教育,其影响之大是史无前例的。
各地借鉴杜郎口中学的教学模式,创造和探索出了适合自己学校的不同的教学课堂教学方式,形成了一种“类杜郎口中学现象”。
但他们名称各异,有的叫三二六,有的叫四二二,……。
法国科学家皮埃尔·雷纳说过:“科学的最初起步是对命名的贡献。
[1]”从名称上看还需要我们深入地透析“类杜郎口中学现象”的实质,抽象其精神,选取一个可供理解的名称使其更好地发展。
3.也就是说,分享式教学的方式早就存在,是你给这个方式选取了一个名字叫分享式教学。
这样看分享式教学就是一种教学方式了。
任景业:可以这样理解,但也不全是这样。
先说为什么说可以这样理解。
不要认为我提出的分享式教学是完全来自于我个人的独创。
正如你说的一样,分享式教学的方式早就存在,这是课改十年间我们取得的很大的进展。
这种“类杜郎口现象”的教学方式不同于传统的课堂教学,是我国的独创,有的专家评说杜郎口中学的教学是开创性的,是有道理的。
第三只眼看历史与社会课程
第三只眼看历史与社会课程作者:毛铁松来源:《中学教学参考·文综版》2010年第01期历史与社会是一门综合课程,因为它不仅是对相关人文社会学科知识的综合,还是对其基本方法和技能的综合;不仅是对历史发展过程和现实社会问题的综合,还体现在对分析、认识某个事件或现象的角度的综合。
它是一门在课程目标、课程结构、课程内容及学习方法上都力求整合的新型课程。
一、课程实施目标层级化历史与社会是为实施公民教育而构建的综合课程。
它以能力目标而非知识目标为主导组织教学,强调学生的主动参与,重视教学内容与社会现实的联系。
因此,教学要突破学科体系之间的界限,始终围绕能力目标的实现,贯穿“综合”的主线,整体把握课程目标的实施。
以九年级教材“我们面对的机遇与挑战”为例,本主题以当代社会人们最为关注的若干问题为焦点,进一步探讨我们应该努力建设一个什么样的社会,促使学生立足于当代社会,学会面对,学会选择,学会参与。
本主题在内容目标的设置上,考虑到前两个主题的教学基础,注重学生综合判断、自主选择和探究能力的培养。
所有一级目标的拟定都遵循三条原则:一是选择与当代中国的国情和发展密切相关的问题,二是体现当代世界普遍关注的问题,三是贯彻多学科整合的理念。
二、教学组织方式灵活化(一)合作学习合作学习强调的是学生之间在小组中通过相互讨论解决在学习中遇到的困难,或者是共同研究解决某个课题,它有利于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特别是对于学习有困难的学生来说,更能使其学会如何学习并改进学习方法;有利于增强集体凝聚力,形成和谐的课堂气氛;有利于学生发展良好的个性,形成正确的竞争观、合作观。
(二)教学相长教学应在合作、互助、民主、开放的课堂氛围中进行,倡导师生之间、学生之间的平等对话和协商,以及对经验和学习成果的共享,促进学生合作意识和合作能力的形成。
同时,教师之间亦应加强教学协作,充分利用教师的不同专业特长,对学生进行综合指导。
(三)内外结合在全面完成课堂教学任务的同时,要使课内与课外教学活动真正建立起有机联系。
教学主张是名师的“第三只眼睛”
龙源期刊网 教学主张是名师的“第三只眼睛”作者:余文森来源:《新教师》2018年第02期尼采说过:有各式各样的“眼睛”,因而有各式各样的“真理”。
神话小说《封神榜》里的闻仲太师和二郎神因为拥有一只“天眼”,所以能够看到许多常人看不到的东西。
名师与普通教师的区别就在于这只“天眼”。
这只“天眼”有时像显微镜,可以看清很细微、很弱小的教育细节;有时候像望远镜,可以看见很远很远的发展未来。
就其本质而言,这是一只专业的眼睛、智慧的眼睛,它能够帮助名师看到普通教师看不到的内在的、本质的、深刻的东西,正所谓“外行看热闹,内行看门道”。
内行为什么能够看到门道,就因为他有这只眼睛。
提炼教学主张就是打造这只眼睛,让名师独具慧眼,能够于平凡中见新奇,发人之所未发,见人之所未见。
不同教学主张的名师,对同样的教育问题会有不同的观点、立场和见解,这是名师教学个性、特色、风格的内核和源头,失却教学主张,教师的教学个性、特色、风格就会失去灵魂和品质,就会蜕变为教学“表演秀”。
具体来说,教学主张是名师钻研和解读教材的独特视角,是名师发现、挖掘教材新意的探测器,用主张来解读教材,才能赋予教材个性和生命;教学主张是名师引领和统领教学的灵魂,是教学活动的导航器,它使名师的教学活动深深地“烙上”自己的色彩和痕迹,从而展现出独特的韵味、格调、风貌。
从实际来看,成熟的教学主张不仅是名师教学特质、个性的内核和前提,而且也是教师教学深度、高度的基础和保证,可以有效防止教学同质化和平庸化。
名师区别于普通教师不在于一节课上得怎样、水平高低、效果好坏,而在于教学的整体面貌、气质、格调,而这一切背后的决定因素就是教学主张,就是这只“天眼”!(摘自《教师主张与名师成长》,福建教育出版社,2017年版)。
教育研究的三种视角飞鸟之眼
教育研究的三种视角飞鸟之眼教育研究是一门多元的学科,可以从不同的视角进行研究和分析。
下面介绍三种常见的教育研究视角。
第一,飞鸟之眼。
飞鸟之眼是一种宏观视角,强调从整体上观察和分析教育现象。
通过这种视角,研究者可以从更宽广的角度审视教育系统的结构和功能,了解教育系统的运作机制以及教育政策的制定与实施。
飞鸟之眼的视角着重于教育的宏观层面,关注教育的制度特征、社会背景和大趋势。
例如,从飞鸟之眼的视角来研究教育满足社会需求的能力,可以探讨教育对于整个社会发展的影响,从而为科学制定教育政策提供理论支持。
第二,细葛之脉。
细葛之脉是一种微观视角,强调从个体的角度观察和分析教育现象。
通过这种视角,研究者可以更深入地了解教育的具体实践过程和个体的经验。
细葛之脉的视角着重于教育的微观层面,关注教育的具体实施和个体的学习积累。
例如,从细葛之脉的视角来研究教育技术的应用,可以探讨个体在使用教育技术过程中的心理机制和学习效果,为教育实践提供科学依据。
第三,戏班之角。
戏班之角是一种多元视角,强调从多种参与者的视角观察和分析教育现象。
通过这种视角,研究者可以从不同的角度理解教育现象,包括学生、教师、家长、学校管理者和政策制定者等多个参与者的视角。
戏班之角的视角着重于教育的多元层面,关注教育的多元参与者之间的相互作用和影响。
例如,从戏班之角的视角来研究家庭教育的角色,可以探讨家长对孩子教育的期望和行为,以及这种家庭教育对孩子成长和学习的影响,从而为改善家庭教育提供实践建议。
综上所述,教育研究可以从不同的视角进行研究和分析。
飞鸟之眼、细葛之脉和戏班之角这三种视角各具特点,通过不同的视角观察和分析教育现象,可以为教育实践和政策制定提供科学依据。
三视角智慧入门
三视⾓智慧⼊门01 预设我们开始吧!因为我也正在学习三视⾓,所以只简单讲讲。
⼤家看这幅图,看到了什么?请⼤家和我互动,讲讲⾃⼰看到了什么?本图引⽤⾃王德⽣⽼师的CCTALK视频课程(⽴⽅体)怎样的⽴⽅体呢?(空的⽴⽅体,1在上,2在后)(我能看到两个轴侧视图。
是不是我⼤脑特别灵活)( 正⽅体)厉害!**(某群友)看的特别好,确实,这⼀个⽴⽅体,是可以看成2个⽴⽅体的。
我画⼀下。
这是第⼀个⽴⽅体。
这是第⼆个⽴⽅体。
注意红⾊部分,我在⼀个⽴⽅体⾥,画出了两个⽴⽅体!这是为什么呢?⼤家谁知道?为什么明明看上去只是⼀个⽴⽅体,却可以画出两个⽴⽅体呢?(不知道。
我看的就是透视)很好,看到的是透视。
(我学过画画,不懂你说的)那么眼睛看到的透视,为何是透视呢?为何觉得是透视呢?(两个⾓度的两个⽴⽅体)(点不同,视点不同)很好,是两个不同⾓度,选的点不同!(虚化,透明,能理解两个⽴⽅体)那么也就是说,我们⽤⾃⼰的眼睛去看这个⽴⽅体的时候,选择1作为交点和选择2作为交点的结果,是不⼀样的。
(前置点,后置点,影响了视觉效果。
产⽣了不同结果。
)那么1,就是我们眼睛选择的⼀种预设;2,也是我们眼睛选择的⼀种预设。
因此,我们⼈类,看⼀样事物,是有预设前提的这个可以理解吗?预设1,那就有了第⼀个⽴⽅体的形态;预设2,那就有了第⼆个⽴⽅体的形态,是不是?⼈类是有预设的,这是三视⾓思维的基础。
02 三视⾓本图图像引⽤⾃bing图⽚⼤家怎么认识这个东西,假设你从来没有吃过苹果,你怎么知道这是⼀只苹果?⼤家来回答看看。
假设⾃⼰从没看到过苹果,然后突然间看到这么⼀个玩意,你怎么知道这是⼀只苹果?我们可不可以去问见过这玩意的⼈,这是什么东西呢?或者⾃⼰吃⼀⼝看看。
或者去⽔果摊⾥,看看上⾯的名牌?( 实践)本图引⽤⾃bing图⽚当你把苹果这玩意,和其他⽔果放在⼀起,你就很容易就能辨别出:哦,原来这是⽔果我从这两个例⼦,引出三视⾓智慧的来源三视⾓来源⾃,美国前语⾔协会主席派克教授的语⾔学书籍在该书中,派克教授提出了⼀个观点,⼈类的语⾔来⾃于⼈类的⾏为也就是说,语⾔是⼀种符号,这种符号是指向⼈类的⾏为那么⼈类认识这个世界,是将事物分别看成粒⼦、波、场三个视⾓的;⽽事物本⾝是具有对⽐、变化、分布三个视⾓的。
第三只眼看多媒体与小学语文传统课堂教学
2013-04教改聚焦第三只眼看多媒体与小学语文传统课堂教学文/吴大亨近年来,多媒体教学成为“时尚”,似乎还披上了“万能”的外衣。
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逢赛必用,声、光、电齐上,图片精美绝伦,解说词优美动听,课堂不亦乐乎,而传统教学中精华中的听、说、读、写等语言文字训练活动几乎“无影无踪”。
多媒体果真如此神奇吗?对此,我们要有一双“慧眼”,认清当前多媒体辅助课堂教学的问题,提出解决办法,真正发挥多媒体教学的优势。
一、多媒体教学的优势多媒体教学作为现代高科技的产物,某些方面,具有传统教学不可比拟的优势,最大的特点是能把“静态”教学内容和“平面型”教学方式变为“立体动态型”教学模式,再现迅速,情境交融,感染力强,信息容量大,能激发学习兴趣,打破时空限制,优化教学手段,增加课堂容量,调动感官潜能,增强对抽象事物的认识、理解和感受,有效突破了教学重点和难点,提升课堂教学的效率和质量。
二、多媒体教学存在的三大“误区”1.泛滥成灾2.喧宾夺主3.贪大求全三、对小学语文传统课堂教学的分析《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提出:“‘工具性’和‘人文性’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语文课程应培育学生热爱祖国的思想感情,指导学生正确地理解和运用祖国语言,丰富语言的积累,培养语感,发展思维,使他们具有适应实际需要的识字写字能力、阅读能力、写作能力、口语交际能力,逐步形成良好的个性和健全的人格,促进德、智、体、美的和谐发展。
”由此观之,语文教学的核心是在听、说、读、写等语言实践活动中全面培养学生的语文素养,感受祖国博大精深的文化,获得人文关怀和独特的价值感受。
其根本方法在于以读为本,“读占鳌头”,在读中发现,在读中感悟,在读中升华。
传统的语文课堂教学,有其自身的“独特魅力”和“先天优势”。
课堂上,师生之间是一种人对人的“无缝”对接和面对面的互动,显得更扎实、更真实、更朴实。
教师可以通过特有的人格魅力和情趣化的语言来感染和调动学生;可以通过观察、提问等方式随时关注学生在感知、情感等方面的变化;可以行走在学生之间,用肢体语言、面部表情、眼神注视等方式,激励学生交流和互动,参与学习过程,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可以从字、词、句、段、篇入手,抽丝剥茧,循序渐进,在对语言文字的反复揣摩中,让学生得到深刻的体验和独特的感受,更能达到“春雨润物细无声”的效果。
教育的第三只眼读书笔记读书摘录读书感想
《教育的第三只眼——让教育面向未来》我在读完《教育的第三只眼——让教育面向未来》之后,深感汤勇老师的教育教学经验之丰富,他从学校管理者、社会力量、家庭教育和学校教育等多个视角思考相关的教育问题,并且谈到自己的经历和经验,让我收获良多。
这本书分为五个篇章,共52篇文章,每一篇都有特别之处,尤其是其中两篇,让我在上学期的班主任工作中深受影响。
其中一篇是《最应该从教育的角度反思我们的教育》,这篇文章从江苏省溧阳中学高二男生跳楼事件出发,思考如何尽可能避免此类事件的发生。
文章提及了李希贵校长的《教会孩子从“追求赢”到“学会输”》一文中的相关观点,强调教育既要激励学生敢于追求目标和努力奋进,同时也要教会孩子接受输。
本校的李先政老师在2021届毕业典礼上的演讲中说到3Q对学生成长的重要性,即IQ(智商)、EQ(情商)和AQ(逆商),其中让我印象最深刻的就是逆商,人生总有起伏,一个人要能迎接顺境,也要学会在逆境中生存。
那么怎么提高学生的逆商呢?我学到要接纳孩子的情绪,允许他把失败后的不良情绪表达和宣泄出来。
学校在去年10月底的时候组织了三个年级组的跑操比赛,我们班级的学生格外重视那次活动,比赛中可谓拼尽全力,喊班级口号时声音格外洪亮,因此他们在班集体获得三等奖后觉得并不满足,很多学生觉得奖项和他们为此而做的付出并不对等。
学生们赛后从操场回班的路上议论纷纷,有质疑比赛公正性的,有针对评分员的,总之言辞比较激烈,表情也不太好,我在旁边默默观察,其实心里已经翻江倒海,但是我一路没有责骂他们,一直到全体学生回到班级坐好,整个班级仍然躁动着,过了十几分钟声音才慢慢小了一点,这时我说:“大家对集体活动的重视,让我看到了同学们的集体意识和班级荣誉感,这让我很欣慰,而今天大家在比赛中的表现也让我非常感动,和大家一起跑操时我充满了力量,你们这次的表现在我心里是number1。
有时候这样的比赛确实带有一定的主观性,比起三等奖,我也更喜欢一等奖和二等奖,所以我不甘心,但是我很开心和大家一起努力,而且哪怕是输,咱们也要输的有姿态,要学会给别人鼓鼓掌。
人工智能何以驱动教育变革
回到教育,我们很自然地会追问“:教育的目 合作下,人探索的边界也将被大幅度地扩
标与教育的内容会改变吗?”
展。或许,未来二十年很多工作将被人工智
面 对 如 此 严 峻 的 挑 战, 联 合 国 教 科 能取代,但是新增的工作将远大于被取代的
文 组 织 在2016年 发 布《 反 思 教 育:向“ 全 工作,只不过我们需要更优质均衡的教育来
议题 YITI
理论
人工智能何以驱动教育变革
文 / 任友群 华东师范大学教授 教育部教育信息化专家组秘书长 从1956年提出“ 人工智能”至今已过去60余年。近几年,人工智能在这些领域取得的突破性的进展,受到
了前所未有的关注。在2017年10月召开的中国共产党第十九次全国代表大会上,人工智能作为科技领域最具代表 性的技术,被写进十九大报告,成为国家战略的一部分。未来,人工智能的发展将如何影响包括教育领域在内的 经济社会的方方面面,这是人们必须思考的和面对的问题。
任友群,教授,博士生 导师,华东师范大学党委常 务 副 书 记, 上 饶 市 委 常 委、 市 政 府 副 市 长( 挂 职 ), 教 育部教育信息化专家组秘书 长。
教育的目标: 从知识的传递到文化的传承与创新
E d u c a t i o n:To w a r d s a g l o b a l c o m m o n good? ),重 点阐述了21世 纪需 要重 塑教育。
与此 同 时, 知 识 图 谱 是 显 示 知 识 发 展 进 程与结 构 关 系的一系列表征,用可视化技术描述知识资源及其载体, 挖 掘、 分析、 构建、 绘 制 和显 示 知 识 及它们 之 间的 相 互 联 系。 面向不同层 次教育的知 识 图谱 是 实现个 性 化 授导 的 基 础,是教育人 工智 能 领 域 需 要优先 开展 的 基 础 性 工 作。借助人工智能中的深度学习算法,我们可以不断发现 学习中的规则,进行过程性的学习评价与个性化反馈。
第三只眼看历史与社会课程
第三只眼看历史与社会课程
毛铁松
【期刊名称】《中学教学参考》
【年(卷),期】2010(000)003
【摘要】@@ 历史与社会是一门综合课程,因为它不仅是对相关人文社会学科知识的综合,还是对其基本方法和技能的综合;不仅是对历史发展过程和现实社会问题的综合,还体现在对分析、认识某个事件或现象的角度的综合.它是一门在课程目标、课程结构、课程内容及学习方法上都力求整合的新型课程.
【总页数】1页(P47)
【作者】毛铁松
【作者单位】浙江诸暨市街亭镇中学,311805
【正文语种】中文
【相关文献】
1.从夏令营到历史题--第三只眼看中日教育
2.用第三只眼看用第三只耳听——浅谈共情教育在班级管理中的运用
3.用第三只眼看用第三只耳听——浅谈共情教育在班级管理中的运用
4.第三只眼看历史教科书事件
5.让历史告诉未来——第三只眼看互联网服务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专访任友群:AI时代,老师的“传道授业解惑”都会发生变化
专访任友群:AI时代,老师的“传道授业解惑”都会发生变化“静静的深夜群星在闪耀,老师的房间彻夜明亮。
每当我轻轻走过您窗前,明亮的灯光照耀我心房……”无论是在歌词中,还是影视作品中,夜深人静时分,老师在灯下批改作业的情景,都是体现老师无私奉献的经典画面。
但是,在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人工智能与教育北京共识》起草小组中方代表、教育部教师工作司司长任友群看来,随着人工智能的不断发展并与教育相结合,这样的场景将一去不复返——批改作业这样的机械重复劳动将被AI所代替,老师的时间可以被解放出来做更多更有价值、更有创造性的工作。
8月29日下午,作为2019世界人工智能大会的分会场,教育行业主题论坛在世博中心举行,议题为“人工智能助力教育现代化”。
论坛间隙,“第一教育”与上海市电教馆联合专访了与会的教育部教师工作司司长任友群。
教育部教师工作司司长任友群参加2019世界人工智能大会任友群在专访中表示,教育部已经启动了“人工智能助推教师队伍建设行动试点工作”,在宁夏和北京外国语大学率先进行试点,在教师队伍建设领域下先手棋,探索人工智能技术与教师队伍建设融合的新路径。
宁夏结合“互联网教育”示范区建设,在基础教育教师队伍领域发力;北京外国语大学引入高水平人工智能企业资源,重点在高校教师队伍建设领域进行探索。
他还畅想了未来AI技术可能应用于教育中的几个场景,以及由此引发的思考:AI时代,我们如何当老师?观点1:首先要保持对伦理问题的警醒任友群介绍,“人工智能”在各行各业中的应用才刚刚开始。
客观地说,即便在全球范围内,目前人工智能技术与教育领域还未达到完全深入的融合,但以“深度学习”为基础的人工智能技术,在教育领域近中期还是有极大潜力可挖的。
“至少在教育界,我还没有看到人工智能的应用非常成熟,因为技术变成应用是有一个周期的。
”在任友群看来,发端于上个世纪50年代的人工智能在最近这几年开始前所未有地“热”起来,主要是因为随着互联网、大数据、云计算等技术的不断发展,解决了此前限制人工智能发展的瓶颈,人工智能终于迎来了全速前进的新时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