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生物 第4章 种群和群落(第19课时)学案 新人教版必修3

合集下载
相关主题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19课时群落的演替

【目标导航】

1.简述群落演替的概念。

2.举例说出初生演替、次生演替的过程。

3.举例说明人类活动对群落演替的影响。

一、群落的演替及演替类型

1.概念:随着时间的推移,一个群落被另一个群落代替的过程。

2.类型

(1)初生演替

①概念:在一个从来没有被植物覆盖的地面,或者是原来存在过植被、但被彻底消灭了的地方发生的演替。

地衣阶段→地衣阶段→苔藓阶段→草本植物阶段→灌木阶段→森林阶段。

③实例:在沙丘、火山岩和冰川泥上的演替都为初生演替。

(2)次生演替

①概念:在原有植被虽已不存在,但原有土壤条件基本保留,甚至还保留了植物的种子或其他繁殖体的地方发生的演替。

②弃耕农田上的演替过程:弃耕农田→一年生杂草→多年生杂草→小灌木→灌木丛→乔木。

③实例:在火灾过后的草原、过度砍伐的森林和弃耕后的农田上的演替为次生演替。

二、人类活动对群落演替的影响

1.人类的活动方式

(1)不合理方式:砍伐森林、填湖造田、捕杀动物。

(2)合理方式:封山育林、治理沙漠、管理草原,甚至可以建立人工群落。

2.影响结果:使群落演替按照不同于自然演替的速度和方向进行。

3.退耕还林、还草、还湖

(1)原因:以牺牲环境为代价的垦殖活动(如毁林开荒、围湖造田等),造成严重的水土流失,并且成为洪涝灾害频繁发生的重要原因。

(2)目的:处理好经济发展同人口、资源、环境的关系,走可持续发展的道路。

(3)措施:颁布了《退耕还林条例》。

(4)预期结果:预计很多地区的生态环境问题有望得到明显改善,调节气候和洪水流量的功能将大大增强。

知识点一初生演替与次生演替的比较

1.有关初生演替和次生演替的叙述,正确的是( )

A.沙丘、火山岩上进行的演替是初生演替,冰川泥、弃耕的农田上进行的演替是次生演替

B.初生演替形成的群落内无竞争现象,次生演替形成的群落内竞争明显

C.次生演替比初生演替所用的时间少,原因是次生演替原有的土壤条件基本保留

D.初生演替能形成森林,次生演替很难形成森林

答案 C

解析冰川泥上进行的演替应是初生演替;不论初生演替还是次生演替在环境适宜条件下所形成的群落内均有竞争现象;初生演替与次生演替所形成的终极群落均是森林。

2.下列有关群落演替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A.初生演替和次生演替的主要区别是二者的起始条件不同

B.农田被弃耕后,在自然状态下演替的起点是从一年生草本植物开始

C.一般来说,初生演替所需时间较长,次生演替所需时间较短

D.随着演替的进行,群落内物种的多样性增加,能量减少

答案 D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初生演替和次生演替的区别,具体分析如下:

知识点二群落演替的原因及过程

3.群落演替的一般过程是( )

A.裸地形成→生物侵移、定居及繁殖→环境变化→物种竞争→环境变化→群落稳定和平衡?

B.环境变化→裸地形成→生物侵移、定居及繁殖→物种竞争→群落稳定和平衡?

C.裸地形成→生物侵移、定居及繁殖→物种竞争→环境变化→群落稳定和平衡?

D.环境变化→裸地形成→物种竞争→生物侵移、定居及繁殖→群落稳定和平衡

答案 A

解析本题从群落演替的方向、原因及过程三个方面进行考查。环境变化是该群体演替的一个重要原因,使群落结构向复杂的方向进行,并依次经过了侵入定居阶段、竞争平衡阶

段和相对稳定阶段。

4.群落演替是一个动态的发展变化过程,下列相关说法中正确的是( )

A.群落演替是群落自身发展的过程,不受外界因素影响

B.人类活动不会改变群落演替的方向

C.一般来说,群落的演替总是朝着物种逐渐增多、结构逐渐复杂的方向发展

D.海洋生态系统中不会出现群落演替

答案 C

解析群落演替受外界多种因素的干扰,如人类活动。植树造林会加快群落演替的速度和改变群落演替的方向;海洋中与陆地上的群落都是在不断演替的。

知识点三人类活动对群落演替的影响

5.我国在某些地区进行退耕还林、还草、还湖的主要目的是( )

A.增加当地森林、草原等的面积

B.改变产业方向,提高经济效益

C.改善当地的生态环境,增强对自然灾害的抵抗能力

D.增加植被

答案 C

解析我国在西部地区实施的退耕还林、还草、还湖措施,是为了改善西部地区的生态环境,实现环境和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6.下列有关人类活动对群落演替的影响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A.人类的许多活动在影响群落的演替

B.人类可以建立人工群落,将演替的方向和速度置于人为控制之下

C.人类活动可以任意对生物与环境的相互关系加以控制

D.人类活动对群落的影响不只是破坏性的

答案 C

解析群落的演替也是有规律的,人类的活动不能违背客观规律,也就是说不能任意对生物和环境的关系加以控制,否则要遭到客观规律的惩罚。

基础落实

1.下列有关群落演替的叙述,正确的是( )

A.群落中一些生物消失了,另一些生物来占据它们的空间,就属于演替

B.光裸的岩石上最先出现的是地衣

C.在弃耕的农田上不可能形成树林

D.不论在什么条件下,群落的演替都能形成树林

答案 B

解析原来的群落被新的群落取代了,这就是群落的演替,这里的取代并不是群落的代替,故A错;如果在干旱的荒漠地区,群落的演替很难形成树林,但如果气候适宜,弃耕的农田就会演替成树林,故C、D两项错误。

2.下列群落演替系列中,哪一种演替属于初生演替( )

A.从湖底开始的水生演替B.草原的放牧演替

C.农田弃耕后的恢复演替D.砍伐森林的恢复演替

答案 A

解析从湖底开始的水生演替是从自由漂浮植物阶段演替而成的,这一阶段湖底有机物的积聚,主要靠浮游生物的死亡残体,以及湖岸雨水冲刷所带来的矿质微粒,天长日久,湖底逐渐提高,湖底从来没有被植被覆盖属于初生演替。B、C、D三项原有的土壤条件并没有被破坏,属次生演替。

3.在气候条件合适的条件下,从裸露的岩石开始的初生演替的完整过程是( )

A.地衣阶段、苔藓阶段、草本植物阶段、灌木阶段、森林阶段

B.草本植物阶段、灌木阶段、地衣阶段、苔藓阶段、森林阶段

C.地衣阶段、灌木阶段、森林阶段、苔藓阶段、草本植物阶段

D.森林阶段、灌木阶段、草本植物阶段、地衣阶段、苔藓阶段

答案 A

解析初生演替是在从未有过生物或有过生物生长却被彻底消灭的原生裸地上发生的生物演替。从岩石表面开始的群落演替为初生演替。陆地植物的初生演替过程大致经过地衣植物群落、苔藓植物群落、草本植物群落和木本植物群落阶段。地衣、苔藓两个阶段与环境之间的关系主要表现在土壤的形成和积累方面,对小气候的影响还很不显著。草本植物群落阶段土壤继续增加,小气候也开始形成。同时土壤微生物和小型土壤动物的活动能力增强,植物的根系可深入到岩石缝隙,因此环境条件得到了大大的改善,为一些木本植物的生长创造了条件。到了森林群落阶段,演替速度又开始减慢。

4.演替过程中灌木逐渐取代了草本植物,其主要原因是( )

A.灌木繁殖能力较强

B.草本植物寿命较短

C.草本植物较为低等

D.灌木较为高大,能获得更多的阳光

答案 D

解析灌木高大,能够获得较多的阳光,在竞争过程中处于优势,而草本植物处于劣势,部分喜阳草本植物被淘汰,久而久之,草本植物被灌木取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