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年级美术下册《聚聚散散》教案

合集下载

四年级美术下册《聚聚散散》教案 教学设计

四年级美术下册《聚聚散散》教案 教学设计

《聚聚散散》教案【学习领域】造型·表现、欣赏·评述【学习课时】1课时【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指导学生根据自己的想象,运用聚与散的表现方法,创作有新意的作品。

过程与方法:引导学生欣赏大师的作品,体验点与点之间的聚散和疏密的变化。

鼓励学生运用各种工具和材料进行实践,体会聚与散的不同艺术效果。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欣赏名家作品、运用聚散表现方法,使学生学会感受美、了解美的多样性,并在感受之中提升自身的想象力与创造力。

【教学重点】欣赏作品,体会点与点之间聚散、疏密的变化。

【教学难点】根据自己的想象,运用聚与散的表现方法,创作有新意的作品。

【教具学具准备】教具:颜料、毛笔、纸、调色盘、课件。

学具:旧牙刷、调好的颜料、笔杆、硬卡纸。

【教学过程】一、课堂导入师:同学们看没看过烟花表演呢?生:看过!师:那你们想一想烟花有什么特点呢?它绽放的过程是怎样的呢?(展示聚散的烟花图片)生:色彩艳丽、由小变大、散落满天。

师:这就是美丽的聚聚散散的烟花(出示视频:世博会烟花)。

(设计意图:欣赏美丽的烟花场景,体会聚聚散散的特点。

)二、新课讲授(一)讨论生活中的聚散现象。

1.教师语言引导,启发学生回忆在生活中见过的聚散现象。

师生讨论交流。

2.教师展示水滴、鱼群、星空、叶子等图片。

(设计意图:探索发现生活中存在聚散特征的场景。

)(二)欣赏评述绘画大师的作品。

1.教师展示绘画大师(吴冠中、波洛克、米罗、康定斯基)的作品,学生欣赏评述。

2.思考:同样都是用点和线来作画,吴冠中、波洛克、康定斯基和米罗的作品有什么不同呢?(吴冠中《春如线》和《野藤明珠》用墨笔表现了线和点的聚聚散散,《江南春》表现了江南春天,百舸争游的场景,船的分布前前后后,错落有致,给人以一种聚散之感,《绿鹦鹉天堂》表现了鸟儿三三两两地停靠在树枝上的景象;波洛克恣意挥洒的线条,有深有浅,或轻或重呈现出聚散面貌;康定斯基和米罗的作品将抽象的元素进行巧妙的分布,使呈现出聚聚散散的特点。

聚聚散散(教学设计)2023-2024学年美术四年级下册

聚聚散散(教学设计)2023-2024学年美术四年级下册

聚聚散散(教学设计)20232024学年美术四年级下册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和掌握“聚聚散散”这一概念,培养他们对美术的感知能力和审美观念。

2. 培养学生运用“聚聚散散”这一美术手法进行创作的能力,提高他们的动手实践能力和创新思维。

3. 通过“聚聚散散”这一主题,引导学生关注生活中的美,激发他们对美术的热爱和兴趣。

二、教学内容1. “聚聚散散”的概念及其在美术中的应用。

2. “聚聚散散”的美术作品欣赏和分析。

3. “聚聚散散”的绘画技巧和创作方法。

4. “聚聚散散”的实践操作和作品展示。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掌握“聚聚散散”的概念,学会运用“聚聚散散”进行创作。

2. 教学难点:如何运用“聚聚散散”表达出作品的主题和情感,以及如何处理好“聚”与“散”的关系。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PPT、美术作品、绘画工具等。

2. 学具:绘画纸、绘画笔、颜料等。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展示一些“聚聚散散”的美术作品,引导学生关注和感知“聚聚散散”的美。

2. 新课:讲解“聚聚散散”的概念,分析其在美术作品中的应用,引导学生理解和掌握。

3. 欣赏与分析:展示一些优秀的“聚聚散散”的美术作品,引导学生欣赏和分析,提高他们的审美能力。

4. 练习与指导:让学生运用“聚聚散散”进行绘画练习,教师进行个别指导和集体指导,提高学生的绘画技巧。

5. 作品展示与评价:让学生展示自己的作品,进行自评、互评和教师评价,激发学生的创作热情和自信心。

六、板书设计1. 聚聚散散2. 主题:聚聚散散的概念、应用和创作方法3. 重点:聚聚散散的绘画技巧和创作方法4. 难点:如何运用聚聚散散表达出作品的主题和情感,以及如何处理好“聚”与“散”的关系七、作业设计1. 作业内容:运用“聚聚散散”进行一幅美术作品的创作。

2. 作业要求:作品要体现出“聚聚散散”的特点,表达出作品的主题和情感。

八、课后反思1. 教学效果:学生对“聚聚散散”的概念和应用有了深入的理解,创作能力和审美能力得到了提高。

小学美术聚聚散散教案

小学美术聚聚散散教案

小学美术“聚聚散散”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和掌握一些基本的绘画技巧和材料运用方法。

2. 培养学生的审美观念和创造力,提高学生对美术的兴趣。

3. 通过小组合作,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和沟通能力。

二、教学内容1. 绘画技巧:了解和掌握水彩画、蜡笔、剪刀等绘画工具的使用方法。

2. 创作主题:以“聚聚散散”为主题,进行创意绘画和手工制作。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让学生掌握基本的绘画技巧和材料运用方法,培养学生的审美观念和创造力。

2. 教学难点:如何引导学生进行创意表现,将绘画和手工制作相结合。

四、教学准备1. 教师准备:教案、课件、绘画材料(水彩画、蜡笔、剪刀等)、手工制作材料(彩纸、绳子等)。

2. 学生准备:带齐绘画材料,准备好创作灵感。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教师通过展示一些“聚聚散散”的图片,引导学生思考和讨论,激发学生的创作灵感。

2. 新课内容:教师讲解和示范基本的绘画技巧和材料运用方法,让学生初步掌握水彩画、蜡笔、剪刀等绘画工具的使用。

3. 创意实践:教师给出创作主题,学生分组进行创作,将绘画和手工制作相结合,表现出自己的创意。

4. 作品展示:学生将完成的作品进行展示,分享创作过程和心得体会,教师进行点评和指导。

5. 课堂小结:教师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强调绘画技巧和创作方法,鼓励学生在课后继续进行美术创作。

六、教学评价1. 学生绘画技巧的掌握程度:观察学生在创作过程中是否能够熟练运用水彩画、蜡笔、剪刀等绘画工具,以及是否能够运用所学技巧进行创意表现。

2. 学生创作能力的提升:通过评价学生的作品,观察其审美观念、创新意识和构图能力的提升。

3. 团队合作与沟通能力:在小组合作过程中,观察学生是否能够积极参与、有效沟通,共同完成创作任务。

七、教学拓展1. 组织学生进行作品展览,鼓励学生将自己的作品进行展示,提升学生的自信心和成就感。

2. 邀请家长参与作品展览,增进家长对美术教育的了解和支持。

聚聚散散美术教案

聚聚散散美术教案

聚聚散散美术教案第一章:聚聚散散的概念与意义1.1 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聚聚散散的基本概念,理解其在美术创作中的意义和作用。

1.2 教学内容:介绍聚聚散散的概念,分析其在美术作品中的表现形式和效果。

1.3 教学方法:采用讲解、展示、实践相结合的方式,引导学生理解和掌握聚聚散散的运用。

1.4 教学过程:1.4.1 导入:通过展示一些聚聚散散的美术作品,引导学生思考聚聚散散的意义。

1.4.2 讲解:详细讲解聚聚散散的概念和作用,分析其在美术创作中的应用。

1.4.3 实践:让学生动手实践,尝试运用聚聚散散的技巧进行创作。

第二章:聚聚散散的形式与技巧2.1 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和掌握聚聚散散的各种形式和技巧,提高其美术创作能力。

2.2 教学内容:介绍聚聚散散的各种形式和技巧,分析其在美术作品中的效果和表现。

2.3 教学方法:采用讲解、展示、实践相结合的方式,引导学生理解和掌握聚聚散散的技巧。

2.4 教学过程:2.4.1 导入:通过展示一些运用聚聚散散技巧的美术作品,引导学生思考聚聚散散的形式和技巧。

2.4.2 讲解:详细讲解聚聚散散的各种形式和技巧,分析其在美术创作中的应用。

2.4.3 实践:让学生动手实践,尝试运用聚聚散散的技巧进行创作。

第三章:聚聚散散在色彩中的应用3.1 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和掌握聚聚散散在色彩中的应用技巧,提高其美术创作能力。

3.2 教学内容:介绍聚聚散散在色彩中的应用技巧,分析其在美术作品中的效果和表现。

3.3 教学方法:采用讲解、展示、实践相结合的方式,引导学生理解和掌握聚聚散散在色彩中的应用。

3.4 教学过程:3.4.1 导入:通过展示一些运用聚聚散散在色彩中的美术作品,引导学生思考聚聚散散在色彩中的应用。

3.4.2 讲解:详细讲解聚聚散散在色彩中的应用技巧,分析其在美术创作中的应用。

3.4.3 实践:让学生动手实践,尝试运用聚聚散散在色彩中的技巧进行创作。

第四章:聚聚散散在构图中的应用4.1 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和掌握聚聚散散在构图中的应用技巧,提高其美术创作能力。

聚聚散散(教案)2023-2024学年美术四年级下册

聚聚散散(教案)2023-2024学年美术四年级下册

聚聚散散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和掌握聚散的构图方式,能够运用聚散构图创作出具有美感的作品。

2. 培养学生的观察力、想象力和创造力,提高他们的美术表现能力。

3. 培养学生对美术的热爱,激发他们创作美术作品的兴趣。

二、教学内容1. 聚散的概念和特点2. 聚散构图的创作方法3. 聚散构图的实践与应用三、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聚散的概念和特点,聚散构图的创作方法。

难点:如何运用聚散构图创作出具有美感的作品。

四、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展示一些具有聚散特点的图片,引导学生观察和思考,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

2. 新课内容(1)讲解聚散的概念和特点,让学生了解聚散是一种常见的构图方式,通过聚散构图可以使画面更加生动有趣。

(2)讲解聚散构图的创作方法,包括如何选择聚散的对象、如何安排聚散的位置、如何处理聚散的疏密关系等。

(3)展示一些运用聚散构图的优秀作品,让学生欣赏并分析其创作技巧。

3. 实践环节(1)让学生根据所学的聚散构图方法,自己创作一幅聚散构图的美术作品。

(2)在创作过程中,教师巡回指导,解答学生的疑问,引导学生正确运用聚散构图。

4. 评价与总结(1)让学生展示自己的作品,进行自评和互评,教师给予点评和指导。

(2)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强调聚散构图的重要性和应用价值。

五、作业布置1. 根据本节课所学的聚散构图方法,创作一幅聚散构图的美术作品。

2. 通过观察身边的景物,尝试运用聚散构图进行创作,培养自己的观察力和创造力。

六、教学反思通过本节课的教学,我发现学生在掌握聚散构图方面还存在一些困难,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 对聚散概念的理解不够深入,需要进一步讲解和引导。

2. 在创作过程中,部分学生难以把握聚散的疏密关系,需要教师个别辅导。

3. 学生的观察力和创造力有待提高,需要通过更多的实践和训练来培养。

针对以上问题,我将在今后的教学中采取以下措施:1. 加强对聚散概念的讲解,通过生动的例子和图片,让学生更好地理解聚散的特点。

人教版四年级下册美术教案《聚聚散散 》

人教版四年级下册美术教案《聚聚散散 》

第1课聚聚散散一.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让学生通过游戏活动中掌握颜色的喷与点的方法,在玩中体会聚和散的感觉,培养学生动手动脑的能力。

2、能力目标:通过欣赏大师的作品和学生作品扩大学生视野,加深学生对聚和散的理解,培养学生的欣赏能力。

二.教材分析通过分析教材得知小学四年级下册的《聚聚散散》属于造型、表现、欣赏、评述。

这节课的实质是如何创作抽象画,在抽象艺术语言中体现聚和散的关系,本节课主要是要引导学生参与活动通过欣赏、分析、体会聚散之美,在活动中创作聚散之美。

三.学情分析学生在上两册的教材中学过叠词为课题的造型表现与欣赏评述相结合的课文,本课主要引导学生在活动中体会聚散的关系,所以学生在学习本课时,有一定的美术认知能力,也有一定的美术基础。

四.教学重难点1、欣赏作品体验点与点之间聚散、疏密的变化,让学生了解聚散之美。

2、根据自己的想象,运用自己的方法表现聚散之美。

五.教学过程1、课件播放图片,让学生赏析,引导学生说出图片的内容及自己的感受,说说有什么聚散现象。

2、对比简析作品,体会聚散之美。

导入课题。

3、出示课题—聚聚散散板书!学生活动:引导学生欣赏、观察、体会并且回答设计意图:(通过图片欣赏分析导入新课,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创作热情(一)活动一:欣赏分析身边的聚散之美教师活动:展示图片资料,烟花绽放的那一刻,鲜花盛开的快节奏,蚂蚁从洞中出来进去,请学生欣赏,引导学生说说美不美,为什么美?学生活动:1、引导学生欣赏、小组讨论,鼓励学生说出自己了解的聚散之美。

2、引导学生回答出,用绘画的形式来表达聚散之美教师总结:聚散的美都体现在一种动态上面,时间很短暂,但是给人留下的印象却是永恒的,那么我们如何将这聚散之美保存呢?(用绘画的形式将聚散之美表现出来)(二)活动二:点的聚散之美的教学1、赏析课本中的图片《粉色的音调》—康定斯基【俄罗斯】教师活动:(1)康定斯基的简介;(2)师讲解《粉色的音调》这幅画的特点:一幅抽象派的作品,他用画笔在纸上弹奏色彩的音乐,在苍蓝的天幕上,安装了一块橙黄的方框,方框那神秘的瞳仁里,浑圆的五彩音符就飘出来了,每个音符都罩着一圈粉色的修饰音。

四年级下册美术教案-《第1课 聚聚散散》人教版

四年级下册美术教案-《第1课 聚聚散散》人教版

《聚聚散散》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让学生了解造型要素中点的基本知识。

2、引导学生体会点的聚与散的不同艺术效果。

3、培养学生的视觉感悟能力。

(二)教学准备教师用具:彩色粉笔。

学生用具:纸张、画笔等美术工具和材料。

(三)重点难点1、重点:让学生了解造型要素中点的基本知识。

2、难点:学生如何利用画笔做出点的聚散效果,并用它们组成一幅画。

(四)教材分析点、线、面是绘画的基本造型元素,让学生在绘画中了解这些基本的造型元素,掌握它们的特点和对比关系,通过“想一想”“试一试”“画一画”,看看它们的组合关系和变化效果,并进一步了解它们在绘画中的表现方法。

本节课旨在引导学生用点的聚散关系来表现节奏、对称、均衡等视觉效果,在玩中体会聚和散的感觉,培养学生动手动脑的能力。

(五)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教师:同学们,在我们的日常生活当中,有很多自然现象都存在着聚散关系,正因为这样,我们的大自然才丰富生动。

我们在绘画中要充分认识到这一点,这样我们的画面才丰富生动。

下面我们就学习第一课《聚聚散散》。

板书课题:聚聚散散2、讲授新课教师:同学们,我们先看书上的这些作品,康定斯基的《粉色的音调》通过将不同颜色,不同大小,不同形状的点和色块进行组合,表达了自己独特的思想情感和审美情感。

教师:我们再看看这两幅学生作品《星空》和《瓢虫》。

同学们,《星空》中星星的颜色怎样?大小相同吗?形状一样吗?生分别回答。

我们再看看《瓢虫》中这些瓢虫是不是很整齐很均匀地在爬行?生答。

教师:为什么要这样画?教师启发引导,让学生做出正确答案。

教师:同学们,请举例说一说生活中和美术作品中点的聚散现象。

学生举例子。

教师:同学们,点的聚散是使你产生什么感觉?教师启发引导,学生回答。

教师根据上面学生举的生活中的例子画一幅体现着点的聚散效果的画,并以此画为例,充分讲明白点的聚散效果,为达到教学目标突破难点做好充分准备。

教师:同学们,现在你们就用绘画的方法做出点的聚散效果,并用它们组成一幅画。

人教版四年级美术下册《聚聚散散》教案

人教版四年级美术下册《聚聚散散》教案

《聚聚散散》教案
教学目标:
1、引导学生欣赏吴冠中的作品,体验起作品中的点与点之间聚散,疏密的变化。

2、鼓励学生运用各种工具和材料进行实践,尝试,体会聚与散的不同艺术效果。

3、通过实践,尝试,使学生知道聚与散在艺术创作中的作用。

4、指导学生根据自己的想象,运用聚与散的表现方法,创作有新意的作品。

教学重难点:
1、欣赏作品体验点与点之间聚散、疏密的变化。

2、根据自己的想象,运用聚与散的表现方法,创作有新意的作品。

教具学具:水彩、毛笔、纸、水罐、调色盘等
教学过程:
一、引导阶段
欣赏导入
1、让学生欣赏吴冠中的作品,请学生说说作品中的内容及自己的感受。

2、介绍吴冠中的作品,引导学生发现作品中的点的位置及产生的肌理效果。

3、出示课题--聚聚散散
二、游戏体验
1、教师语言引导,启发学生回忆在生活中是否有见过聚和散。

2、师生讨论交流。

3、教师引导学生思考,可以用哪些方法表现聚和散。

4、师生交流,教师引导学生欣赏课本范例。

师生共同研究课本中范例的制作方法。

5、教师重点讲解并示范颜色的喷与点的方法,强调水分的掌握。

6、学生动手尝试颜色的喷与点,体验聚和散的感觉。

7、师生对学生的尝试练习进行评价。

8、布置作业,教师强调用不同的工具尝试表现聚和散。

三、学生制作,教师巡回辅导。

作业:用各种工具滴(喷)洒颜料,产生聚和散的效果。

四、展示学生作品,师生评价。

五、拓展:引导学生欣赏用多种方法制作表现的聚和散的效果,让学生利用课余时间进行制作。

聚聚散散小学美术教案

聚聚散散小学美术教案

聚聚散散小学美术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和掌握一些基本的绘画技巧,如线条、形状、色彩等。

2. 培养学生的观察力、想象力和创造力,让他们能够通过绘画表达自己的情感和思想。

3. 引导学生关注生活中的美,培养他们的审美情趣和艺术鉴赏能力。

二、教学内容1. 第一课时:认识绘画工具和基本技巧教学重点:了解绘画工具的种类和用途,掌握基本的绘画技巧。

教学难点:熟练运用绘画工具,表达自己的情感和思想。

2. 第二课时:线条的魔法教学重点:掌握线条的种类和用法,用线条表现物体和场景。

教学难点:运用线条的粗细、长短、曲直等变化,表现物体的立体感和动态感。

3. 第三课时:形状的魅力教学重点:了解形状的种类和用法,用形状表现物体和场景。

教学难点:运用形状的大小、方向、组合等变化,表现物体的空间感和节奏感。

4. 第四课时:色彩的魔力教学重点:了解色彩的种类和搭配原则,用色彩表现物体和场景。

教学难点:运用色彩的明暗、冷暖、纯度等变化,表现物体的质感和氛围。

5. 第五课时:绘画创作与展示教学重点:综合运用所学的绘画技巧,创作一幅完整的绘画作品。

教学难点:构思独特,表现自己的个性和创造力。

三、教学方法1. 采用讲解法、示范法、练习法、展示法等多种教学方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他们的绘画技能。

2. 组织学生进行观察、讨论、实践等活动,培养他们的观察力、想象力和创造力。

3. 鼓励学生进行自主学习、合作学习,培养他们的审美情趣和艺术鉴赏能力。

四、教学评价1. 评价学生的绘画技巧的掌握程度,如线条、形状、色彩等方面的运用。

2. 评价学生的绘画作品的创意和表现力,如构思独特、表现丰富等方面的特点。

3. 评价学生在绘画过程中的积极参与和合作意识,如认真观察、积极讨论等方面的表现。

五、教学资源1. 教材:聚聚散散小学美术教材2. 教具:画纸、画笔、水彩颜料、彩色铅笔、剪刀、胶水等3. 素材:图片、视频、范画等4. 教学课件:根据教学内容制作相应的课件,辅助教学。

四年级美术下册《聚聚散散》教案

四年级美术下册《聚聚散散》教案
突破方法:通过示范和练习,让学生学会如何运用不同形状、色彩和大小来表现聚散,例如大色块表示聚集,小色块表示分散。
(2)空间感和节奏感的体现:学生在创作过程中,往往忽略空间感和节奏感的表现,使作品缺乏艺术性。
突破方法:引导学生学习运用透视、重叠等手法表现空间感,以及利用重复、渐变等手法体现节奏感。
(3)情感表达:学生可能不知道如何在作品中融入自己的情感,使作品显得平淡无奇。
3.实践操作,运用所学知识创作一幅以“聚聚散散”为主题的作品,体现空间感和节奏感。
二、核心素养目标
《聚聚散散》课程的核心素养目标如下:
1.观察感知:培养学生对自然景物、人物组合的聚散关系进行观察和感知,提升审美观察能力。
2.创意实践:激发学生运用形状、色彩和大小等元素进行创意实践,培养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
五、教学反思
在今天《聚聚散散》的教学过程中,我发现学生们对聚散关系的概念有了初步的认识,但在实际操作中,他们还是遇到了一些困难。让我来具体谈谈我在教学过程中的观察和思考。
首先,我发现学生们在理解形状、色彩和大小这三个元素如何表达聚散关系时,存在一定的难度。在今后的教学中,我需要更加生动、具体地举例,让学生们能够更容易地理解和掌握这些元素的应用。
3.成果展示:每个小组将向全班展示他们的讨论成果和绘画练习的结果。
(四)学生小组讨论(用时10分钟)
1.讨论主题:学生将围绕“聚散关系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这一主题展开讨论。他们将被鼓励提出自己的观点和想法,并与其他小组成员进行交流。
2.引导与启发:在讨论过程中,我将作为一个引导者,帮助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并解决问题。我会提出一些开放性的问题来启发他们的思考。
在学生小组讨论的过程中,我也注意到有的同学在表达自己的观点时,显得有些紧张和拘束。为了提高学生们的自信心和表达能力,我计划在以后的课堂上,多给他们提供一些展示自己的机会,鼓励他们大胆地说出自己的想法。

小学美术 四下 聚聚散散-经典教学教辅文档

小学美术 四下 聚聚散散-经典教学教辅文档

人民教育出版社小学美术四年级下册第一课《聚聚散散》教学设计(第一课时)一教材分析:1课程领域:外型*表现在二年级下册的教材中,有过以AABB叠词为课题的,重堆叠叠一课,同学们对这类外型方法,有过简单的接触。

再学起来比较容易。

本课是外型表现与欣赏评述相结合的风趣的课,引导先生在游戏式的活动中领会构图创作中的聚与散的关系。

2本课在教学中的地位和作用:《聚聚散散》一课内容虽然比较抽象,但它并不孤立存在。

教材一直捉住了与先生切身感受联系的一条线:基本恪守了由简到繁、由浅到深、由感性体验到理性认识的发展规律。

教学中我多考虑中年级先生的生理、心思的特点,本课强调的不是对抽象的把握,而是要求先生经过实践体验与外型游戏,尝试运用绘画、拼贴等方法大胆表达本人独特的感受,发展艺术感知能力和外型表现能力。

二教学内容:本课,绘画对象比较抽象,是看不见摸不着的,对聚集与散开的感受也是多样化和个性化的,经过让先生多动手、多观察,在轻松的氛围中体验美术活动的乐趣,表现本人的感觉、心情和丰富情感体验,从而培养先生探求、关注、创造、表现身旁事物的能力。

经过本课的活动,先生不但能在轻松愉快的学习气氛中,学会如何掌握聚与散的变化,而且能培养他们积极的参与精神、丰富的感觉能力、大胆的表现能力和综合的评价等多方面的能力。

三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引导先生了解外型要素中点的基本知识。

先生经过游戏、实验等掌握不同颜色的点的组合特点,在玩中领会聚和散的感觉,培养先生动手动脑的能力。

2过程与方法:欣赏生活中的点的聚散排列规律,了解点的聚散产生的疏密关系,在师生的演示过程中,探求领会丰富变化的疏密排列规律,并适当有创意地尝试运用。

指点先生根据本人的想象,运用聚与散的表现方法,创作有新意的作品。

3情感领域:经过欣赏名家的作品和大量的生活中的影像及先生作品,扩大先生视野,加深先生对聚和散的理解,培养先生的视觉感悟能力和欣赏能力。

能表达本人的感觉、心情,丰富情感体验。

小学美术聚聚散散教案

小学美术聚聚散散教案

一、教案主题:小学美术聚聚散散教案二、课时安排:1课时三、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和掌握“聚聚散散”的表现手法在美术创作中的应用。

2. 培养学生的观察力、想象力和创造力,提高他们的美术审美能力。

3. 培养学生团队协作精神,激发他们对美术学习的兴趣。

四、教学内容:1. 聚聚散散的概念及表现手法。

2. 欣赏相关美术作品,分析聚聚散散的表现手法。

3. 实践创作,体验聚聚散散在美术创作中的应用。

五、教学步骤:1. 导入新课:通过展示一幅聚聚散散的美术作品,引导学生思考和讨论,引出本课主题。

2. 讲解聚聚散散的概念及表现手法:教师讲解聚聚散散的定义,举例说明其在美术创作中的应用。

3. 欣赏美术作品:组织学生欣赏经典的聚聚散散作品,分析其表现手法,引导学生感受聚聚散散的艺术魅力。

4. 实践创作:为学生提供材料,引导学生动手实践,尝试运用聚聚散散的表现手法进行美术创作。

5. 展示评价:组织学生展示自己的作品,相互评价,教师点评,共同进步。

六、教学评价:1. 学生对聚聚散散概念的理解和掌握程度。

2. 学生在实践创作中运用聚聚散散的表现手法的情况。

3. 学生的团队协作精神和创新能力。

七、教学资源:美术作品、材料、展示平台等。

八、教学建议:1. 课前准备相关美术作品,以便于学生欣赏和分析。

2. 注重引导学生参与实践创作,鼓励他们大胆尝试,发挥创意。

3. 鼓励学生互相评价,教师点评时要注意激励学生,提高他们的自信心。

九、教学拓展:组织学生进行聚聚散散主题的美术比赛,鼓励他们将自己的作品展示给更多的人。

十、课后作业:1. 学生完成一幅聚聚散散的美术作品。

六、教案主题:小学美术聚聚散散教案七、课时安排:1课时八、教学目标:1. 让学生进一步理解和掌握聚聚散散的表现手法,提高美术创作能力。

2. 培养学生的观察力、想象力和创造力,增强他们的美术审美意识。

3. 培养学生团队协作精神,激发他们对美术学习的热情。

九、教学内容:1. 聚聚散散的表现手法及其在美术创作中的应用。

第1课聚聚散散教案人教版美术四年级下册

第1课聚聚散散教案人教版美术四年级下册
学习者分析
1.学生已经掌握了相关知识:在之前的课程中,学生已经学习了基本的绘画技巧、色彩搭配以及简单的构图原则。他们对美术创作有了一定的了解和认识,能够运用基本的美术语言进行创作。
2.学生的学习兴趣、能力和学习风格:四年级的学生对新鲜事物充满好奇,对美术创作有较高的兴趣。他们在想象力、创造力和动手能力方面表现出较强的发展潜力。学生的学习风格多样,有的擅长观察模仿,有的喜欢创新实践,有的则倾向于深入思考。
-举例3:在舞台设计中,演员和道具的分布形成聚散关系,使舞台表演更加生动和有吸引力。
5.请分析以下作品中的聚散关系,并说明其艺术价值。
-作品1:《向日葵》
-作品2:《海浪》
-作品3:《山水画》
答案:
-作品1:《向日葵》中,向日葵作为视觉焦点,分布在画面的不同区域,形成聚散关系。这种关系表现了向日葵的生命力和美丽,强调了作品的主题和情感表达。
详细介绍每个案例的背景、特点和意义,让学生全面了解聚散关系的多样性。
引导学生思考这些案例对实际创作的影响,以及如何应用聚散关系解决创作中的问题。
小组讨论:让学生分组讨论聚散关系在美术创作中的未来发展或改进方向,并提出创新性的想法或建议。
4.学生小组讨论(10分钟)
目标:培养学生的合作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作品3:《山水画》中,山和水作为视觉焦点,分布在画面的不同区域,形成聚散关系。这种关系表现了山水之间的相互依存和和谐统一,强调了山水画的意境和韵味。
4.请举例说明聚散关系在生活中的应用。
-举例1:在室内设计中,家具和装饰品的分布形成聚散关系,使空间布局更加和谐和有趣。
-举例2:在园林设计中,植物和景观的分布形成聚散关系,使整体景观更加美观和有层次感。
-举例1:在绘画作品中,通过不同大小、形状的物体分布,形成聚散关系,使画面更具层次感和动感。

小学美术聚聚散散教案

小学美术聚聚散散教案

小学美术“聚聚散散”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和掌握“聚聚散散”的美术表现手法,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审美能力。

2. 通过观察、实践、讨论等方式,提高学生对生活中美好事物的感知和表现能力。

3. 培养学生团结协作、互相学习的良好品质,激发学生对美术的热爱和兴趣。

二、教学内容1. “聚聚散散”的概念及表现手法。

2. 生活中的美好事物及其表现。

3. 团队协作在美术创作中的重要性。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让学生掌握“聚聚散散”的表现手法,能够运用到实际创作中。

2. 教学难点:如何引导学生发现生活中的美好事物,并将其表现在美术作品中。

四、教学准备1. 教材或相关教学资源。

2. 美术用品(如画纸、画笔、水彩颜料等)。

3. 生活物品或照片作为创作素材。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展示一些“聚聚散散”的美术作品,引导学生思考和讨论这种表现手法的特点和魅力。

2. 讲解:讲解“聚聚散散”的概念和表现手法,让学生了解如何运用这种手法创作出富有感染力的美术作品。

3. 实践:让学生分组进行创作,每组选择一个生活中的美好事物作为主题,运用“聚聚散散”的表现手法进行表现。

4. 展示与评价:让学生展示自己的作品,互相评价,教师给予指导和点评,共同提高。

5. 总结: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强调“聚聚散散”的表现手法在美术创作中的应用,鼓励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发现美好事物,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和创新意识。

六、教学延伸1. 邀请家长或专业人士进行讲座,分享他们在生活中如何运用“聚聚散散”的表现手法创作美术作品。

2. 组织学生参观美术馆或画廊,欣赏不同风格的“聚聚散散”美术作品,拓宽学生的艺术视野。

3. 开展美术作品比赛,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展示自己的创作才能。

七、作业布置1. 请学生课后总结本节课所学内容,并结合自己的创作体会进行反思。

2. 布置一个课后作业,要求学生运用“聚聚散散”的表现手法,创作一幅反映家庭、学校或社区生活的美术作品。

四年级下册美术教学设计-《聚聚散散》 人教版

四年级下册美术教学设计-《聚聚散散》 人教版

四年级下册美术教学设计-《聚聚散散》人教版一、教材背景《聚聚散散》是四年级下册美术教材的一节课,主要内容是通过学习色彩的组合和运用,让学生了解色彩的特性,并在实际创作中掌握色彩的表现力及其应用。

本节课的内容包括颜料的使用、色彩的组合、色彩的表现形式和色彩的构成,让学生通过多种形式的作品创作,掌握这些知识点。

二、教学目标知识目标1.了解颜料的基本知识2.掌握色彩的基本组合方法3.学习色彩的表现形式4.掌握色彩的构成方法技能目标1.能够使用颜料作画2.能够组合运用基本色彩3.能够使用色彩表现物体;4.能够独立完成作品创作。

情感目标1.提高学生观察能力,锻炼美好的审美情趣2.提高学生的艺术鉴赏能力,培养欣赏美的嗜好。

3.培养学生勇于尝试、勇于创新、积极思考和解决问题的积极性和创造性。

三、教学内容3.1 教学重点1.色彩的组合方法2.色彩的表现形式3.色彩的构成方法3.2 教学难点1.如何在表现物体时运用色彩,营造出良好的视觉效果。

2.如何在多个色彩的组合中,协调运用,创作出美丽的画作。

3.3 教学方法本节课采用“教师引导+学生自主”教学模式,老师通过讲解、举例、演示等方式引导学生了解色彩的知识点,再通过让学生自行操作、创作作品等方式进行实践。

3.4 教学过程设计1.导入(5分钟)通过展示一些色彩明亮、富于表现力的画作,激发学生对色彩的认知和兴趣。

2.知识讲解(20分钟)介绍颜料的种类、使用方法、色彩的分类、色彩的特性等基础知识,并举例说明基本色的组合方法和相关的知识点。

3.实践操作(40分钟)让学生使用颜料进行创作,通过实践训练学生的观察力、色彩搭配能力和创造力,使学生掌握色彩的表现形式和构成。

4.画面研讨(15分钟)老师会选取一些学生作品进行讲解和评价,使学生了解不同作品的优缺点和改进方向,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

5.总结(10分钟)梳理知识点,回顾学习思路,强调重点和难点。

四、教学评估本节课的教学评估将从三个方面进行:1.能力评估:学生是否能够使用颜料作画、组合运用色彩、使用色彩表现物体和独立完成作品创作。

人教版四年级美术下册《聚聚散散》教案聚聚散散教案

人教版四年级美术下册《聚聚散散》教案聚聚散散教案

人教版四年级美术下册《聚聚散散》教案聚聚散散教案《聚聚散散》教案(一)教学目的:1、让学生通过游戏、实验等掌握颜色的喷与点的方法,在玩中体会聚和散的感觉,培养学生动手动脑的能力。

2、通过欣赏吴冠中的作品和学生作品扩大学生视野,加深学生对聚和散的理解,培养学生的欣赏能力。

教学重难点:重点:体会聚和散的感觉难点:用各种形式表现聚和散教具准备:吴冠中的作品、学生作品、水粉颜料、排笔、彩色纸、剪刀、胶水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欣赏导入1、让学生欣赏吴冠中的作品,请学生说说作品中的内容及自己的感受。

2、教师介绍吴冠中的作品,引导学生发现作品中的点的位置及产生的肌理效果。

3、出示课题——聚聚散散二、体会大师作品中的韵律:这里有作品欣赏,请大家欣赏后小组讨论:“你最想为大家介绍哪幅作品?作品描绘了什么?”在大师的作品中《春如线——疏、密》为我们描绘了不同的春天,你能比较一下这两幅作品给你的不同感受吗?“纤细的线条宛如少女长发般的垂柳传递了生命的信息。

宣纸上彩墨点点,如春雨播洒池塘;又如春花灿烂点点梨白桃粉、迎春黄。

”通过欣赏你能不能找出吴冠中老师绘画的特点,体会其中的精髓。

(板书:点线结合)在大师的笔下“点就是跳跃的音符,线就是舞动的长袖。

”他运用点和线歌颂了江南,歌颂了春天,表达了自己对祖国的无限眷恋。

“大师与大师”:同样都是用点和线来作画,吴冠中和西方画家波洛克、凡高又有什么不同呢?课后同学们可以通过查阅画家资料和搜集他们的作品进行对比。

三、游戏体验1、教师语言引导,启发学生回忆在生活中是否有见过聚和散。

2、师生讨论交流。

3、教师引导学生思考,可以用哪些方法表现聚和散。

4、师生交流,教师引导学生欣赏课本范例。

师生共同研究课本中范例的制作方法。

教学反思:对于吴冠中的作品,多数孩子都不能理解,甚至认为这些画是“乱画”。

为了让他们都理解其作品的内涵,我带他们浏览了吴冠中作品的网站,从时代的角度、人文的角度多方面的介绍了作品的寓意,使得孩子们终于从画面中悟出了“聚”与“散”。

(人教新课标)四年级美术下册教案 聚聚散散

(人教新课标)四年级美术下册教案 聚聚散散

聚聚散散
课堂类型:造型表现欣赏评述
教学目标:
1.引导学生欣赏吴冠中的作品,体验起作品中的点与点之间聚散,疏密的变化。

2.鼓励学生运用各种工具和材料进行实践,尝试,体会聚与散的不同艺术效果。

3.通过实践,尝试,使学生知道聚与散在艺术创作中的作用。

4.指导学生根据自己的想象,运用聚与散的表现方法,创作有新意的作品。

教学重难点:
1.欣赏作品体验点与点之间聚散、疏密的变化。

2.根据自己的想象,运用聚与散的表现方法,创作有新意的作品。

教具学具:水彩、毛笔、纸、水罐、调色盘等
教学过程:
一、引导阶段
欣赏导入
1.让学生欣赏吴冠中的作品,请学生说说作品中的内容及自己的感受。

2.介绍吴冠中的作品,引导学生发现作品中的点的位置及产生的肌理效果。

3.出示课题--聚聚散散
二、游戏体验
1.教师语言引导,启发学生回忆在生活中是否有见过聚和散。

2.师生讨论交流。

3.教师引导学生思考,可以用哪些方法表现聚和散。

4.师生交流,教师引导学生欣赏课本范例。

师生共同研究课本中范例的制作方法。

5.教师重点讲解并示范颜色的喷与点的方法,强调水分的掌握。

6.学生动手尝试颜色的喷与点,体验聚和散的感觉。

7.师生对学生的尝试练习进行评价。

8.布置作业,教师强调用不同的工具尝试表现聚和散。

三、学生制作,教师巡回辅导。

作业:用各种工具滴(喷)洒颜料,产生聚和散的效果。

四、展示学生作品,师生评价。

五、拓展:引导学生欣赏用多种方法制作表现的聚和散的效果,让学生利用课余时间进行制作。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聚聚散散》教案
教学目标:
1、引导学生欣赏吴冠中的作品,体验起作品中的点与点之间聚散,疏密的变化。

2、鼓励学生运用各种工具和材料进行实践,尝试,体会聚与散的不同艺术效果。

3、通过实践,尝试,使学生知道聚与散在艺术创作中的作用。

4、指导学生根据自己的想象,运用聚与散的表现方法,创作有新意的作品。

教学重难点:
1、欣赏作品体验点与点之间聚散、疏密的变化。

2、根据自己的想象,运用聚与散的表现方法,创作有新意的作品。

教具学具:水彩、毛笔、纸、水罐、调色盘等
教学过程:
一、引导阶段
欣赏导入
1、让学生欣赏吴冠中的作品,请学生说说作品中的内容及自己的感受。

2、介绍吴冠中的作品,引导学生发现作品中的点的位置及产生的肌理效果。

3、出示课题--聚聚散散
二、游戏体验
1、教师语言引导,启发学生回忆在生活中是否有见过聚和散。

2、师生讨论交流。

3、教师引导学生思考,可以用哪些方法表现聚和散。

4、师生交流,教师引导学生欣赏课本范例。

师生共同研究课本中范例的制作方法。

5、教师重点讲解并示范颜色的喷与点的方法,强调水分的掌握。

6、学生动手尝试颜色的喷与点,体验聚和散的感觉。

7、师生对学生的尝试练习进行评价。

8、布置作业,教师强调用不同的工具尝试表现聚和散。

三、学生制作,教师巡回辅导。

作业:用各种工具滴(喷)洒颜料,产生聚和散的效果。

四、展示学生作品,师生评价。

五、拓展:引导学生欣赏用多种方法制作表现的聚和散的效果,让学生利用课余时间
进行制作。

《聚聚散散》教案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让学生通过游戏、实验等掌握颜色的喷与点的方法,在玩中体会聚和散的感
觉,培养学生动手动脑的能力。

2、情感领域:通过欣赏吴冠中的作品和学生作品扩大学生视野,加深学生对聚和散的理解,培养学生的欣赏能力。

能表达自己的感觉、心情,丰富情感体验。

教学重难点:
体会聚和散的感觉。

用各种形式表现聚和散。

教学准备:
1、教师准备:颜料、彩纸、剪刀、胶水、教师范画等
2、学生准备:颜料及绘画工具,彩纸、剪刀、胶水等材料。

教学环节:
通过本课的活动,学生不但能在轻松愉快的学习气氛中学会如何掌握聚与散的变化,而且能培养他们积极的参与精神、丰富的感觉能力、大胆的表现能力以及综合的评价等多方面的能力。

活动一:
Ⅰ.欣赏导入
1、让学生欣赏课本上的作品,请学生说说作品中的内容及自己的感受。

2、教师介绍吴冠中的作品,引导学生发现作品中的点的位置及产生的肌理效果。

3、出示课题——《聚聚散散》
Ⅱ.体会大师作品中的韵律:
师:请大家欣赏后小组讨论:“你最想为大家介绍哪幅作品?作品描绘了什么?”
师:在大师的作品中《春如线——疏、密》为我们描绘了不同的春天,你能比较一下这两幅
作品给你的不同感受吗?
生:... ....
教师总结:女长发般的垂柳传递了生命的信息。

宣纸上彩墨点点,如春雨播洒池塘;又如春花灿烂点点梨白桃粉、迎春黄。


通过欣赏你能不能找出吴冠中老师绘画的特点,体会其中的精髓。

(板书:点线结合)
师:在大师的笔下“点就是跳跃的音符,线就是舞动的长袖。

”他运用点和线歌颂了江南,歌颂了春天,表达了自己对祖国的无限眷恋。

“大师与大师”:同样都是用点和线来作画,吴冠中和西方画家波洛克、凡高又有什么不同
呢?课后同学们可以通过查阅画家资料和搜集他们的作品进行对比。

活动二:游戏体验
1、教师语言引导,启发学生回忆在生活中是否有见过聚和散。

2、师生讨论交流。

3、教师引导学生思考,可以用哪些方法表现聚和散。

4、师生交流,教师引导学生欣赏课本范例。

师生共同研究课本中范例的制作方法。

指导创作,实践体验
1、你觉得聚聚散散怎样结合表达?你打算用什么绘画形式来表现呢?(点、线、色彩或拼
贴等综合形式表现)
2、画完之后可以像老师一样给它配上一段优美的文字(课件出示)
3、学生作画,老师巡视指导
①绘画的指导,帮助学生大胆的表现自己的想法。

②评价作品,体验自己成功的快乐。

学会欣赏他人,关注伙伴的作品。

发表自己的审美见解,多角度评价作品并学会用自己的审美标准去评价,诠释作品。

4、小结延伸:
聚聚散散真是太奇妙了,只要我们用心去体验,就会发现我们生活中许多美好的东西!
5、收拾整理
妥善保管课上作品,收拾绘画工具、材料。

教学评价:
1、学生能否参与课前准备活动,自觉划分小组。

2、学生能否将不同聚散程度的东西与生活实际相联系并展开联想。

3、学生能否熟练地使用准备的工具材料。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