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人教版小学数学二年级下册第六单元《解决问题》教案设计

合集下载

二年级数学下册人教版第六单元第05课时解决问题2教学设计

二年级数学下册人教版第六单元第05课时解决问题2教学设计
二、学情分析
二年级学生在经过一年多的数学学习后,已具备了一定的数学基础和运算能力。他们对20以内的加法和减法有了初步的认识,能够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但在问题解决过程中,部分学生可能还存在着对运算规则理解不透彻、解题方法单一等问题。此外,学生在团队合作、表达交流等方面的能力有待提高。针对这些情况,教师应关注以下几点: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方面:激发学生对数学的兴趣,培养学生主动探索和合作学习的习惯;增强学生面对问题的勇气和自信心。
(二)教学设想
1.创设生活情境,让学生在实际问题中感受数学的魅力。例如,通过设计购物找零、比较两组玩具数量等情境,引导学生发现数学问题,提高他们的问题意识。
2.采用任务驱动法,将教学内容设计成一系列具有挑战性的任务,鼓励学生主动探究、合作交流。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及时给予反馈,指导学生总结经验,形成自己的解题策略。
4.总结环节:通过师生互动、生生互动,引导学生总结所学内容,形成知识网络,提高学生的概括能力。
5.课后作业和拓展环节:布置适量的课后作业,巩固所学知识;同时,提供拓展性任务,培养学生的探究意识和创新能力。
四、教学内容与过程
(一)导入新课
1.教学内容:通过一个关于小动物运动会的故事,引导学生发现比赛中的数学问题。
(二)讲授新知
1.教学内容:讲解加法和减法运算规则,特别是进位和退位的概念。
过程:教师以直观的教具和动画演示加法和减法运算过程,让学生理解并掌握运算规则。针对进位和退位问题,通过具体实例进行分析,让学生在实际操作中感受进位和退位的含义。
2.举例说明:教师给出典型例题,讲解解题方法。
过程:教师挑选一些具有代表性的例题,如20以内的加减法计算、实际问题转化为数学问题等,详细讲解解题思路和方法。同时,鼓励学生尝试不同的解题方法,培养发散思维。

二年级数学下册解决问题教案(通用5篇)

二年级数学下册解决问题教案(通用5篇)

二年级数学下册解决问题教案(通用5篇)二年级数学下册解决问题篇1第三课时解决问题教学内容:授课日期:年月日星期课本第8页例3教学目标:1、使学生能从具体的生活情境中发现问题,掌握解决问题的步骤和方法,知道可以用不同的方法解决问题。

2、培养学生认真观察等良好的学习习惯,初步培养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3、通过解决具体问题,培养学生初步的应用意识和热爱数学的良好情感。

4、通过合作交流,使学生体验到合作的快乐,学习的愉悦。

教学准备:实物投影、跷跷板乐园图。

教学重点、教学难点:用不同的方法解决问题,体会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性,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过程:一、情景导入,激发兴趣1、谈话:小朋友爱玩跷跷板吗?今天我们到跷跷板乐园去玩一玩好吗?2、投影出示跷跷板情境图,问:“我们看看图中的小朋友们在做什么?”让学生仔细观察图。

3、让学生观察画面,提出问题。

教师适当启发引导:跷跷板乐园一共有多少人?学生自由发言,提出问题。

[设计意图]:从学生喜欢的事物引入,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二、合作交流,探索新知1、观察主题图问:看到这个画面,你想知道什么?学生自由发言。

教师有选择的板书:跷跷板乐园一共有多少人?2、观察了解信息:从图中你知道了什么?3、小组交流讨论。

(1)应该怎样计算跷跷板乐园一共有多少人?(2)独立思考后,把自己的想法在组内交流。

(3)选派组内代表在班中交流解决问题的方法。

4、把学生解决问题的方法记录在黑板上。

(有一种写一种特别让学生思考还可以怎样算)5、比较各种方法的异同。

明确名种方法的结果都是求跷跷板乐园一共有多少人,只不过在解决问题的思路上略有不同。

6、学生尝试列综合算式。

板书:(1)4x3+7=19(2)2x6+7=19(3)2x8+3=19 ……交流:你是怎么想的?7、小结。

[设计意图]:使学生在观察事情的发生、发展过程中明确条件,提出问题并自主解决。

掌握用多种方法进行解答。

三、练习巩固,应用实践1、练习一的第1题,让学生说明图意,明确计算的问题后,让学生独立列式解答。

二年级下册数学教案-6解决问题-人教新课标

二年级下册数学教案-6解决问题-人教新课标

二年级下册数学教案6 解决问题人教新课标教学内容本节课为二年级下册数学课程中的“解决问题”单元,旨在通过实际问题的解决,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策略。

教学内容包括但不限于:认识和理解问题,找出问题的核心,运用数学知识解决问题,以及验证解答的正确性。

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学生能够理解并解决基本的数学问题,包括加法、减法、乘法、除法等。

2. 过程与方法:培养学生通过观察、分析、假设、验证等步骤解决问题的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对数学的兴趣,培养其独立思考和合作学习的习惯。

教学难点教学难点在于引导学生正确理解问题,并能够运用合适的数学方法进行解决。

特别是对于复杂问题的分解和简化,以及解题策略的选择。

教具学具准备1. 教具:黑板、粉笔、教学挂图、计算器。

2. 学具:练习本、铅笔、彩色笔、剪刀、胶水(用于制作数学手工)。

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一个简单的数学问题引入本节课的主题。

2. 问题理解:展示不同类型的数学问题,引导学生理解问题的核心。

3. 解题策略:教授并讨论不同的解题方法和策略。

4. 实践操作:学生分组,合作解决实际问题。

板书设计板书将包括关键概念、解题步骤和示例问题。

使用不同颜色的粉笔突出重点,确保内容清晰、有条理。

作业设计作业将包括一系列实际问题,要求学生在课后独立完成。

作业旨在巩固课堂所学,并鼓励学生在实际情境中应用数学知识。

课后反思课后反思将围绕学生的参与度、教学方法的适用性和学生的学习效果进行。

教师将根据学生的反馈调整教学策略,以提高教学效果。

本教案严格遵循人教新课标的要求,注重学生的实践操作和思维能力的培养,旨在通过数学问题的解决,提高学生的数学素养和问题解决能力。

教学难点的详细补充和说明教学难点主要在于引导学生正确理解问题,并能够运用合适的数学方法进行解决。

特别是对于复杂问题的分解和简化,以及解题策略的选择。

1. 问题理解:在数学教学中,理解问题是解决问题的第一步。

(新人教版)二年级数学下册第6单元第6课时解决问题(2)教案

(新人教版)二年级数学下册第6单元第6课时解决问题(2)教案

(新人教版)二年级数学下册第6单元第6课时解决问题(2)教案一、课前准备1、复习上节课内容。

2、准备支架、盒子、多边型切纸等材料。

二、教学目标1、熟悉多边形和图形集合,学会将图形中心改变图形外观;2、理解“现象”和“原因”的关系,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思考能力;3、掌握利用实物探究图形规律的方法;4、锻炼绘图能力,掌握画实物的基本技能。

三、教学准备1、电子教学设备;2、教学支架一个、多边型切纸、图形集合盒子一个;3、多边形专题的说明、教学活动的参考材料;4、课堂练习用的制作纸和颜料。

四、课堂教学1、热身:播放录音、做游戏,唱歌等活动,将学生热身起来;2、复习:回顾上次上课的内容;3、引入:用支架将多边型拼装起来,探讨图形中心的变化情况及图形的外观;4、应用:通过图形集合盒让学生自己来实验,探索图形现象和原因之间的关系;5、拓展:利用实物制作形状,利用画图软件绘制多边形及图形的变化情况;6、讨论:就多边形及图形的变化情况,让学生交流讨论及探究过程;7、总结:让学生总结本节课学到的内容及体会。

五、达标测试1、根据图形,判断是否有变化:A 有变化 B 没有变化;2、利用实物画出一个正多边形;3、根据图形中心的变化描述图形外观的变化;六、合作探究1、利用支架、图形集合盒子实验,探究图形中心的变化对多边形的影响;2、利用纸和颜料画出不同的多边形图形,通过讨论比较其特点;3、体验电脑绘图软件画多边形的过程,比较不同多边形的变化情况;七、课后作业1、完成课堂练习的内容,画出不同多边形的图形;2、根据图形判断是否有变化,并给出原因;3、阅读多边形专题的读本,完成总结性活动。

最新人教版小学数学二年级下册第六单元解决问题导学案设计

最新人教版小学数学二年级下册第六单元解决问题导学案设计

最新人教版小学数学二年级下册第六单元《解决问题》导学案设计课题解决问题课型新讲课设计说明 数学源自于生活,又普遍地应用于生活,学习本节课的一个重要目的确实是让学生能运用有余数除法的知识解决生活中的简单问题。

因此本教学设计注重从具体生活情境入手,激发学生的学习爱好;同时在解决问题的进程中,尊重学生,鼓舞以多种方式解决问题,培育学生的思维能力。

1.从具体生活情境中提取问题,感受数学与生活的紧密联系。

本设计依照学生喜爱的事物创设情境,让学生在具体的情境中感知生活中的数学。

不仅激发了学生的学习爱好,还使学生体会到数学就在咱们身旁,数学与生活有着紧密的联系。

同时通过学生已有的生活体会来探讨数学规律。

这不仅让学生学到了知识,还让其体会到了数学知识的来源,培育了学生从数学的角度观看生活的意识。

2.鼓舞用多种方式解题,培育思维能力。

在解决问题的进程中,学生解决问题的方式呈现多样化,教师引导学生明白得教材给出的方式,充分尊重学生的个性,许诺学生自主选择解题方式,同时鼓舞学生将自己的方式表达清楚,在交流与探讨中培育学生的制造性,培育学生的思维能力。

课前预备 教师预备:PPT 课件 学生预备:演算纸 教学进程 教学环节教师指导 学生活动 成效检测 一、创设情境,引入新课。

(6分钟) 1.课件出示按规律排列的福娃。

若是按如此的排列规律继续排下去,贝贝后面的会是哪个福娃?你是怎么想的? 2.导入新课,揭露课题。

1.观看福娃的排列规律汇报: 是晶晶。

因为这组福娃是按贝贝、晶晶、欢欢、迎迎、妮妮的顺序排列的,因此贝贝的后面是晶晶。

2.明确本节课要学的内容。

1.△○□△○□……第17个图形应该是____。

二、自主学习,探讨新知。

(25分钟)1.教学例5。

(1)组织学生交流、明白得题意。

(2)讨论辨析,明白得“进一法”。

①独立解决,汇报结果。

②引导学生讨论、辨析,体会“进一法”。

a.引导学生试探讨论:有的同窗以为至少需要租5条船,还有的同窗以为至少需要租6条船,你感觉呢?多出的2人是关键,应该如何安排他们?b.引导学生讨论解题思路。

二年级数学下册人教版第六单元有余数的除法《解决问题》教学设计

二年级数学下册人教版第六单元有余数的除法《解决问题》教学设计
三、教学步骤
1.导入新课:通过情境创设,引导学生发现有余数的除法问题。
2.讲解新课:讲解有余数的除法的概念、计算方法及口诀。
3.实践活动:分组讨论,让学生解决实际问题,运用有余数的除法。
4.巩固练习:学生独立完成练习题,教师进行指导。
5.课堂小结:引导学生回顾本节课所学内容,进行总结。
四、教学评价
1.课堂提问:检查学生对有余数的除法知识的掌握情况。
4.口诀创作:请同学们尝试自己创作一个有关有余数除法的口诀或歌谣,要求能够帮助记忆和计算有余数的除法,下节课与同学们分享。
5.预习作业:预习下一节课的内容,提前了解和思考“除法的应用”这一主题,为课堂学习做好准备。
作业布置的目的是为了让学生能够将课堂上学到的知识进行巩固和深化,同时也能够激发学生的探究兴趣和自主学习能力。希望同学们能够认真完成作业,通过作业的练习,不断提升自己的数学素养。教师也会认真批改作业,及时给予反馈,帮助同学们在数学学习的道路上不断进步。
3.教师引导学生总结解决有余数的除法问题的策略,如试商法、增加除数法等。
(四)课堂练习
1.教师设计不同类型的练习题,涵盖有余数的除法的各个方面,让学生独立完成。
2.教师巡回指导,解答学生的疑问,并对学生的完成情况进行评价。
3.学生互相批改,交流解题心得,共同提高。
(五)总结归纳
1.教师引导学生回顾本节课所学内容,总结有余数的除法的概念、计算方法、口诀等。
2.练习反馈:分析学生练习情况,了解学生对有余数的除法的掌握程度。
3.课后访谈:了解学生对本节课的收获和感受,为后续教学提供参考。
4.期末考试:考查学生运用有余数的除法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学情分析
二年级下册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数学基础,他们对整数的加减法、乘法有了较为扎实的掌握,但对于除法,特别是有余数的除法,可能还感到陌生和困惑。在本单元的学习中,学生需要将已有的运算知识迁移到有余数的除法上,这是一个思维上的跳跃和学习方法上的转变。因此,他们需要在教师的引导下,通过具体实例和动手操作,逐步理解有余数的概念,并掌握解决实际问题的方法。此外,学生的合作交流能力、问题解决能力和创新思维能力也需在教学中得到进一步培养和提升。教师应充分考虑到学生的个体差异,设计分层教学活动,使每位学生都能在原有基础上得到提高和发展。

二年级数学下册《解决问题》教学设计优秀

二年级数学下册《解决问题》教学设计优秀

二年级数学下册《解决问题》教学设计优秀二年级数学下册《解决问题》教学设计优秀1【教学目标】1.结合具体情境探索并理解有两个连续性问题的应用题的解题方法。

2.学会先解决一个稍简单的问题后,运用所得的数据解决另一个稍难的问题。

【学情分析】以前学生接触到的都是一个问题的应用题,这节课学生主要探索并理解有两个连续性问题的应用题的解决方法。

【教学重、难点】理解有两个连续性问题的应用题的解题方法。

【教学过程】一、复习导入,揭示课题1.课件出示情境问题;小明写了12个字,小红比小明多写了8个字,小红写了多少个字?2.图书角有故事书35本,科普书比故事书小11本,科普书有多少本?二、提出问题,探究新知看,美术兴趣小组的同学们在写生,从图上你发现了什么数学信息?你能提出哪些属性问题?1.展示问题。

男生有多少人?美术兴趣小组一共有多少人?2.知道了什么?美术兴趣小组有14名女生,男生比女生少5人。

3.怎样解答?我们有两个问题,应当先解答哪一个问题呢?生:先解答男生有多少人这个问题。

为什么呢?因为知道了男生有多少人就能算出一共有多少人。

怎样求男生人数呢?说说你的想法。

14-5=9(人)。

一共有多少人呢?9+14=23(人)。

4.解答正确吗?5. 小结解答方法。

先解答比较简单的问题,再解决比较复杂的.问题。

三、巩固练习,检验效果1.完成第32页做一做。

全班交流解决方法。

2.完成第33页练习六第1题。

学生分小组讨论完成。

然后学生汇报,并说明是怎样思考的。

3.完成第33页练习六第3题看图理解题意,思考解题方法。

学生汇报,并说明解答方法。

四、总结评价,汇报提升我们今天学的内容与以往有什么不同,有哪些需要注意的地方?二年级数学下册《解决问题》教学设计优秀2【教学内容】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西师版)三年级下册第22~23页例3及课堂活动。

【教学目标】1、在具体的情景中,能应用有关运算解决相应的实际问题,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解决问题》(教案)人教版二年级下册数学

《解决问题》(教案)人教版二年级下册数学
核心素养目标
《解决问题》章节的核心素养目标旨在培养学生以下能力:首先,增强学生的数学应用意识,使其能够将所学的数学知识应用到解决实际问题的情境中,提升数学思维的品质;其次,锻炼学生的问题分析能力,通过识别问题中的数量关系,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和推理能力;再次,加强学生的合作交流能力,通过小组讨论和问题解决的过程,促进学生之间的沟通与协作;最后,提高学生的创新意识,鼓励学生在解决问题时尝试不同的方法和策略,激发学生的创造潜能。这些目标的实现,与新教材的要求相符,有助于学生形成全面的数学学科素养。
《解决问题》(教案)人教版二年级下册数学
科目
授课时间节次
--年—月—日(星期——)第—节
指导教师
授课班级、授课课时
授课题目
(包括教材及章节名称)
《解决问题》(教案)人教版二年级下册数学
教材分析
《解决问题》是人教版二年级下册数学教材中的重要章节,旨在通过具体的情境和问题,让学生运用所学的加减法等基本运算技能,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教材内容紧密联系实际,以学生熟悉的生活场景为背景,如购物、分组、分配等,引导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理解数学概念,培养逻辑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本章节与课本前后知识点的衔接紧密,既巩固了学生已学的运算知识,又为后续学习更复杂的问题解决打下基础,充分体现了实用性强的教学要求。
课堂小结,当堂检测
课堂小结:
今天我们学习了如何运用加减法解决实际问题,通过案例分析和实践活动,大家对识别问题中的数量关系,设计合理的解决方案有了更深的理解。以下是对本节课重点内容的简要回顾:
1.加减法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购物、分配等。
2.识别问题中的数量关系:观察、分析问题情境,发现关键数学信息。
3.设计解决方案:运用加减法运算,设计合理的解题步骤。

第六单元《有余数的除法》例5解决问题(教案)二年级下册数学人教版

第六单元《有余数的除法》例5解决问题(教案)二年级下册数学人教版

第六单元《有余数的除法》例5解决问题(教案)二年级下册数学人教版教学内容:本节课主要学习有余数的除法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通过解决具体问题,让学生理解并掌握有余数的除法的概念、计算方法和应用。

教学内容包括:1. 有余数的除法的概念和计算方法;2. 有余数的除法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3. 解决具体问题,培养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有余数的除法的概念,掌握计算方法;2. 培养学生运用有余数的除法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3. 培养学生合作交流、积极参与的意识。

教学难点:1. 有余数的除法的计算方法;2. 如何引导学生运用有余数的除法解决实际问题。

教具学具准备:1. 教具:PPT、黑板、粉笔、教鞭等;2. 学具:练习本、笔、橡皮等。

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 通过PPT展示一个具体的实际问题,引发学生的兴趣;- 提问学生是否遇到过类似的问题,引导学生思考如何解决。

2. 学习新知识:- 讲解有余数的除法的概念和计算方法;- 通过PPT展示例题,引导学生学习并掌握计算方法;- 让学生进行课堂练习,巩固所学知识。

3. 实践应用:- 让学生分组讨论,思考如何运用有余数的除法解决实际问题;- 每组选出一个代表,分享他们的解决方案;- 教师点评并总结,引导学生理解并掌握解决实际问题的方法。

4. 课堂小结:- 回顾本节课所学内容,让学生总结并复述;- 强调有余数的除法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板书设计:1. 第六单元《有余数的除法》例5解决问题2. 主要内容:- 有余数的除法的概念和计算方法;- 有余数的除法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解决具体问题的方法。

作业设计:1. 完成课后练习题;2. 结合实际生活,思考并解决一个类似的问题;3. 准备下一节课的内容。

课后反思:本节课通过讲解、实践和讨论,让学生掌握了有余数的除法的概念和计算方法,并能够运用到实际生活中。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注意引导学生积极参与,培养他们的合作意识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年级下册数学教案-解决问题人教(PEP)

二年级下册数学教案-解决问题人教(PEP)

二年级下册数学教案解决问题人教(PEP)一、教学内容本节课的教学内容为《解决问题》,选自人教版PEP小学数学二年级下册。

本节内容是继上册《解决问题》之后的进一步学习,主要涉及对实际问题的理解和解决,通过具体的数学情境,让学生掌握运用基本的数学知识和方法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二、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使学生能够理解并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运用加减乘除等基本运算。

2. 过程与方法:培养学生通过观察、分析、归纳等数学思维方法来解决问题的能力。

3. 情感态度价值观:激发学生对数学学习的兴趣,培养合作意识和解决问题的自信心。

三、教学难点本节课的教学难点在于如何引导学生从实际问题中抽象出数学模型,并运用所学的数学知识进行解决。

特别是对于一些复杂问题,学生可能会在问题理解和运算步骤上遇到困难。

四、教具学具准备1. 教具:多媒体课件、黑板、粉笔。

2. 学具:练习本、铅笔。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一个简单的实际问题引入本节课的主题,激发学生的兴趣。

2. 新课内容讲解:通过例题讲解,让学生了解如何从实际问题中提取数学信息,建立数学模型,并运用数学方法进行解决。

3. 练习:让学生独立完成一些实际问题,教师巡回指导,解答学生的疑问。

4. 小组讨论:将学生分成小组,每组解决一个实际问题,培养合作解决问题的能力。

六、板书设计1. 实际问题的描述。

2. 数学模型的建立。

3. 解题步骤和方法。

4. 典型例题的解答过程。

七、作业设计1. 完成课后练习题。

2. 家长协助,让学生尝试解决一个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并记录解决过程。

八、课后反思课后,教师应反思教学效果,针对学生的掌握情况调整教学策略,以便更好地达到教学目标。

同时,关注学生在解决问题过程中的思维方法和学习态度,鼓励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发现数学问题,培养其运用数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过程之“新课内容讲解”1. 问题情境的创设:选择与学生生活密切相关的实际问题,如购物找零、分配物品等,通过多媒体展示或故事形式呈现,让学生感受到数学与日常生活的紧密联系。

人教版数学二下6.2《解决问题》教说课稿例

人教版数学二下6.2《解决问题》教说课稿例

人教版数学二下6.2《解决问题》教说课稿例一. 教材分析《人教版数学二下6.2》这一节的内容,主要围绕解决问题的方法和策略进行展开。

通过这一节的学习,让学生掌握解题的基本思路和方法,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材中通过丰富的实例和练习题,引导学生学会分析问题,找出问题的关键,运用合适的解题方法,最终得到问题的答案。

二. 学情分析在学习这一节之前,学生已经掌握了加减乘除等基本的运算方法,也有一定的解决问题的经验。

但学生在解决问题时,往往缺乏条理性和系统性,不能很好地找出问题的关键,选择合适的解题方法。

因此,在教学这一节时,要注重引导学生学会分析问题,培养解决问题的思维习惯。

三. 说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目标:让学生掌握解决问题的基本方法和策略,能够独立地分析问题,选择合适的解题方法,得到问题的答案。

2.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实例分析和练习,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提高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培养学生克服困难的意志,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精神。

四. 说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让学生掌握解决问题的基本方法和策略,能够独立地分析问题,选择合适的解题方法,得到问题的答案。

2.教学难点:如何引导学生找出问题的关键,选择合适的解题方法,以及如何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调整解题策略。

五. 说教学方法与手段在本节课的教学中,我将采用引导法、讨论法、案例分析法等教学方法,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引导学生主动参与课堂,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和团队协作精神。

同时,利用多媒体教学手段,以生动形象的实例,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解决问题的方法和策略。

六. 说教学过程1.导入:通过一个生活中的实例,引导学生思考问题,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案例分析:分析教材中的实例,引导学生学会分析问题,找出问题的关键,选择合适的解题方法。

3.练习与讨论:学生独立完成教材中的练习题,教师选取部分题目进行讲解和讨论,引导学生总结解题方法。

第六单元《解决问题(二)》(教案)二年级下册数学人教版

第六单元《解决问题(二)》(教案)二年级下册数学人教版

第六单元《解决问题(二)》(教案)二年级下册数学人教版教学内容本节课为二年级下册数学的第六单元《解决问题(二)》,是继《解决问题(一)》之后的延续和深化。

课程内容主要包括对已学数学知识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通过具体的案例和情境,让学生学会运用数学思维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教学内容将围绕加减乘除四则运算及其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如购物找零、物品分配、时间计算等,通过这些具体的问题,让学生理解数学与日常生活的紧密联系。

教学目标1. 让学生掌握加减乘除四则运算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

2. 培养学生运用数学语言描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 增强学生对数学学习的兴趣,形成积极的学习态度。

4. 使学生能够独立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提高数学思维能力。

教学难点1. 如何引导学生将抽象的数学运算与具体的实际问题相结合。

2. 如何帮助学生建立数学模型,用数学语言准确描述和解决问题。

3. 如何让学生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深化对四则运算规则的理解和应用。

教具学具准备1. 教学课件或黑板,用于展示问题和计算过程。

2. 实物道具,如模拟货币、时间沙漏等,用于情境模拟。

3. 练习题和小游戏,用于巩固所学知识和提高学习兴趣。

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简单的数学游戏或日常生活中的实例,引起学生对数学解决问题的兴趣。

2. 新授:介绍本节课的主要内容,通过具体案例讲解四则运算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

3. 实践:让学生分组讨论,共同解决一些实际问题,教师巡回指导。

4. 讲解:对学生的解答进行讲解和评价,指出优点和需要改进的地方。

5. 巩固:通过练习题和小游戏,让学生独立完成实际问题,巩固所学知识。

6. 总结:回顾本节课所学内容,强调数学知识在实际生活中的重要性。

板书设计板书设计将简洁明了,通过图表、公式和关键词来展示教学内容和结构,方便学生理解和记忆。

例如,可以用流程图展示问题解决的步骤,用不同颜色标注重点和难点。

作业设计1. 配套练习册的相关习题,用于巩固四则运算的应用。

最新人教版小学数学二年级下册第六单元《解决问题》教案设计

最新人教版小学数学二年级下册第六单元《解决问题》教案设计

最新人教版小学数学二年级下册第六单元《解决问题》教案设计教案设计设计说明学习本节课的一个重要目的就是让学生能运用有余数除法的知识解决生活中的简单问题,让学生感悟到数学来源于生活,又应用于生活。

因此本教学设计一方面注重让学生经历解决问题的全过程,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另一方面注重通过对问题的分析,学会根据实际情况确定解决问题的方法。

1.注重让学生经历解决问题的全过程,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在教学解决问题的内容时,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是重要目标。

因此本设计注重让学生经历解决问题的全过程,通过理解题意、找出关键条件、确定解题策略、检验解答结果几个步骤,让学生在分析、讨论、交流和探究中学习解决问题的方法,培养其解决问题的能力。

2.帮助学生学会根据实际情况选择解题策略。

在教学例5的过程中,首先让学生理解题意,尤其是让学生结合生活实例理解“最多”与“至少”的含义;再通过表述让学生理解“进一法”的道理;最后结合教材67页“做一做”中的2题,让学生学会根据实际情况选择“进一法”还是“去尾法”,培养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课前准备教师准备PPT课件口算卡片学生准备演算纸口算卡片不同颜色的小棒若干教学过程⊙复习导入1.口算。

(出示口算卡片,说得数)25÷8=34÷7=27÷9=19÷3=2.导入:同学们,我们已经学过有余数的除法,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来探究有余数的除法在生活中的应用。

(揭示课题) 设计意图:本环节重视新旧知识的联系,通过复习口算,一方面了解学生的计算能力,另一方面唤起学生对旧知识的回忆,以便引出新知识。

⊙探究新知(一)教学例5。

1.理解基本数量关系。

(1)(出示课件)22个学生去划船,每条船最多坐4人。

他们至少要租多少条船?(2)教师引导学生思考:从例题中你们获取了哪些有效的数学信息呢?(学生交流)(3)教师引导学生质疑:“最多”和“至少”分别是什么意思?举例说明。

二年级下数学第六单元解决问题教学设计

二年级下数学第六单元解决问题教学设计

教学设计教学环节活动设计直接说出得数。

一、复习问题:直接说出得数,并说说你用的是哪句口诀。

学生,租下面的客车,坐得下吗?问题:1. 你知道了什么?2. 解决“坐得下吗”这个问题,需要知道哪些信息?(“有多少人坐车”和“客车能坐多少人”)3. 这两条信息中哪个没有直接告诉我们?4. 要想解决这辆车是否能坐下就得先求什么?(就要先求“客车能坐多少人”)5. 这道题怎样解答,请你试着把你的想法在主题图上画一画,并用算式表示出来。

问题:1. 谁能结合这幅图完整地说说你的想法?2. 谁的想法和他们的不一样?小结:由于观察的角度不同,解决问题的策略也就不同,但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我们都利用了乘法和加法的意义,以及画图的方法解决问题。

问题:1. 信息相同,问题相同,为什么有这么多不同的算法?(观察的角度不同)2. 这些不同的算法中有什么相同的地方?(都要找好1份数和几份数)三、巩固练习,提1. 幼儿园35个小朋友每人吃1个鸡蛋,这些鸡蛋够吗?问题:1. 你知道了什么?2. 解决“这些鸡蛋够吗”这个问题,需要知道哪些信息?3. 这两条信息中哪个没有直接告诉我们?4. 这道题你会解决吗?怎样列式?2. 一把椅子有3条腿,有25条椅子腿,10个椅子面。

工人师傅想做7把椅子,够吗?问题:1. 你知道了什么?2. 解决“工人师傅想做7把椅子,够吗”这个问题,需要知道哪些信息?3. 你会解决这个问题吗?列个算式说说吧。

4. 他说的对不对?谁和他想的一样也来说说?作业:第85页练习二十一,第2~3题、第7题。

人教版数学二年级下册第六单元(第三课时)《有余数的除法解决问题》教案

人教版数学二年级下册第六单元(第三课时)《有余数的除法解决问题》教案

人教版数学二年级下册第六单元(第三课时)《有余数的除法解决问题》教案一. 教材分析人教版小学二年级下册第六单元《有余数的除法解决问题》主要让学生掌握在除法计算中出现余数时的处理方法,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本节课的内容是在学生已经掌握了除法运算的基础上进行的,通过本节课的学习,让学生能够理解在实际问题中如何运用有余数的除法解决问题。

二. 学情分析二年级的学生已经掌握了除法的基本运算,但对于有余数的除法运算,他们在理解上可能还存在一定的困难。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通过具体的例子,让学生理解有余数的除法运算的原理,并能够运用到实际问题中。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掌握有余数的除法运算方法。

2.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培养学生合作学习的习惯。

四. 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让学生掌握有余数的除法运算方法,并能够运用到实际问题中。

2.教学难点:理解有余数的除法运算的原理,以及如何将有余数的除法运用到实际问题中。

五. 教学方法采用情境教学法、案例教学法和小组合作学习法。

通过具体的情境和案例,让学生理解有余数的除法运算的原理,并能够运用到实际问题中。

同时,通过小组合作学习,培养学生合作学习的习惯。

六. 教学准备1.教具:课件、黑板、粉笔。

2.学具:练习本、笔。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一个具体的情境引入本节课的主题,如:“小明有12个苹果,他想把它们平均分给他的4个朋友,每个朋友能分到几个苹果?还剩下几个苹果?”让学生思考并回答问题。

2.呈现(10分钟)教师通过课件展示有余数的除法运算的例子,如12÷4=3……0,并解释有余数的除法运算的原理,让学生理解并掌握有余数的除法运算方法。

3.操练(10分钟)教师提出一些有关有余数的除法运算的练习题,让学生独立完成,如20÷5=4……0,32÷8=4……0等。

同时,教师可以通过黑板演示解题过程,帮助学生理解和巩固有余数的除法运算方法。

第六单元_第04课时_解决问题1(教学设计)二年级数学下册人教版

第六单元_第04课时_解决问题1(教学设计)二年级数学下册人教版
然而,我在课堂管理方面还存在一些问题。首先,我在组织小组讨论时,没有明确分组和任务分配,导致部分学生在讨论时无所事事。其次,我在监督学生的实验操作时,没有及时发现和纠正一些错误操作,导致实验结果出现偏差。这些问题需要我在今后的教学中加以改进。
对于本节课的教学效果,我认为学生在知识、技能和情感态度等方面都取得了明显的进步。首先,学生在解决实际问题时,能够运用加减法进行有效的计算和思考。其次,学生在小组讨论中,能够积极表达自己的观点和想法,与同伴进行有效的交流和合作。最后,学生在实验操作中,能够认真观察和记录数据,表现出对知识的兴趣和好奇心。
板书设计
1.板书标题:解决问题
2.板书内容:
-问题描述:小明有10个苹果,小红有5个苹果。小明给小红3个苹果后,他们各自还有多少个苹果?
-解题步骤:
-找出已知条件:小明有10个苹果,小红有5个苹果。
-找出问题:小明给小红3个苹果后,他们各自还有多少个苹果?
-计算答案:小明原来有10个苹果,给小红3个后,他还剩7个苹果。小红原来有5个苹果,得到小明给的3个苹果后,她还剩8个苹果。
-总结位于解题步骤下方,字体适中,概括性强。
4.艺术性和趣味性:
-在解题步骤中,可以使用图案、图标等元素来增加趣味性,如使用苹果图标代表苹果数量,使用箭头表示给苹果的动作。
-在总结部分,可以使用简洁明了的语句,如“运用加减法,解决问题,检验答案,正确解答。”
5.板书设计要求:
-板书内容应紧扣教学内容,突出重点,简洁明了。
3.成果分享:每个小组分享讨论成果,记录在黑板上或投影仪上,供全班学生学习和交流。
五、总结回顾(用时5分钟)
拓展与延伸
1.提供与本节课内容相关的拓展阅读材料。
推荐学生阅读《数学思维与解决问题》这本书,作者是XXX,出版社是XXX。这本书详细介绍了数学思维在解决问题中的应用,能够帮助学生更深入地理解和掌握本节课的内容。

二年级下册数学人教版6.4解决问题教学设计

二年级下册数学人教版6.4解决问题教学设计
在知识与技能方面,重点让学生掌握表内乘法口诀,学会运用口诀解决实际问题。通过设计丰富多样的练习题,让学生在巩固知识的同时,提高计算速度和准确性。
在过程与方法方面,注重培养学生的观察、思考、解决问题的能力。引导学生运用多种方式表达和解释问题解决的过程,提高其数学表达能力。
在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方面,通过解决实际问题,让学生感受到数学的实用性和趣味性,培养其对数学的热爱和兴趣。同时,注重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使其形成关爱他人、关心社会的良好品质。
4.实践操作,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设计丰富多样的实践活动,让学生在实际操作中运用乘法口诀解决问题,提高其动手动脑能力。
-鼓励学生尝试不同的解题方法,培养其创新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5.课堂评价,促进全面发展:
-采用多元化的评价方式,关注学生在知识、技能、情感态度等方面的全面发展。
-鼓励学生自我评价和互相评价,培养其自我反思和客观评价的能力。
-培养学生观察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2.教学难点:
-理解并灵活运用乘法口诀进行计算。
-将实际问题转化为数学问题,运用所学的乘法知识进行解决。
(二)教学设想
1.创设生活情境,激发学生兴趣:
-结合学生的生活经验,设计富有生活气息的问题情境,让学生在情境中发现数学问题,感受数学的实用性。
-通过情境教学,引导学生主动参与课堂,提高其学习积极性。
6.课后延伸,巩固所学知识:
-布置富有挑战性的课后作业,让学生在课后继续巩固乘法口诀的运用。
-鼓励学生将所学知识运用到生活中,提高其数学应用能力。
四、教学内容与过程
(一)导入新课
1.教学内容:通过一个与学生生活密切相关的情境,导入新课——乘法口诀在生活中的应用。

二年级数学下册人教版第六单元第04课时解决问题1优秀教学案例

二年级数学下册人教版第六单元第04课时解决问题1优秀教学案例
(四)反思与评价,提升自我认知
本案例设置了反思与评价环节,让学生在课程结束后对自己的表现进行回顾和总结。这种教学策略有助于培养学生自我认知和自我管理能力,同时也能培养他们的批判性思维,为今后的学习指明方向。
(五)贴近生活,注重实践应用
本案例紧密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将购物找零这一日常场景融入教学,使数学知识更具实用性和生活化。学生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能够深刻体会数学的价值,增强学以致用的意识。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培养学生热爱数学的情感,激发学习兴趣,树立自信心。
2.培养学生尊重他人、团结协作的品质,提高人际沟通能力。
3.培养学生具备诚实守信、严谨求实的科学态度,养成良好学习习惯。
4.通过解决实际问题,让学生体会数学在生活中的价值,培养社会责任感和创新精神。
在本章节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应以学生为主体,关注个体差异,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通过实现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整合,使学生在轻松愉快的学习氛围中掌握数学知识,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找零为例,讲解加减法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通过PPT展示或黑板演示,让学生了解购物找零的基本概念和运算步骤。
2.教师分步骤讲解购物找零的计算方法,引导学生关注计算过程中的细节问题,如:先计算商品总价,再计算顾客支付的金额,最后计算找零金额。
3.教师通过举例,讲解如何处理找零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如:顾客支付的钱不够、计算错误等。同时,引导学生思考解决问题的策略。
二、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理解购物找零的基本概念,掌握加减法运算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
2.能够正确使用所学的加减法运算,解决购物找零问题,提高运算速度和准确性。
3.学会运用数学语言描述购物找零的过程,培养逻辑思维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二年级下册数学教案第六单元《解决问题》人教版

二年级下册数学教案第六单元《解决问题》人教版

学校(二)年级(数学)学科教案检查时间:验印执教时间:教学单元第六单元、有余数的除法总(8)课时课题解决问题第(7)课时教材分析教材是用有余数的除法的知识解决与按规律排列有关的问题,这类问题在数学上被称为“等余问题”,理解余数的含义。

教学目标1.通过对熟悉的生活事例的探讨与研究,进一步学会用有余数除法解决生活中的简单实际问题。

2.在解决较复杂问题中,感知余数在生活中的灵活应用,获得运用知识解决问题得成功体验。

教学重点及难点运用恰当的方法和策略解决和余数有关的实际问题。

将生活实际问题转化为有余数的除法计算问题。

教学准备、资源主题图、小棒等教学基本环节一、导入新课。

同学们,咱们来做个小游戏,从1开始依次往下数1、2、3、4、5,轮回来6、7、8、9……一直这样数下去,每一个数都对应一个手指。

现在老师说任意一个数,你能马上就找到这个数对应的手指是哪个吗?试一试。

数到24是哪个手指呢?有的同学是一个一个的数,老师一下子就知道是哪个手指,你想知道这其中的奥秘吗?学习完今天的知识你就明白其中的道理啦!二、探究新知。

1.教学例6。

(1)提出问题。

仔细观察图片,你们发现了什么?有13面小旗子,它们摆的很有规律。

知道是按照什么规律排列的吗?按照这样的规律,你知道第16面小旗子应该是什么颜色吗?(2)解决问题。

大家开动脑筋想一想,看看谁能很快就知道第16面小旗子是什么颜色。

小组讨论、交流,然后反馈。

(是黄色)你是怎么知道的?说说你们的方法。

(1)最后一面小旗是第13面,我接着往下画,画到第16面小旗是黄色。

(2)小旗每3个一组是一样的,每一组里面的小旗都是按照同样的顺序排列。

16个小旗3个3个一圈,圈了5组,剩余1个,这1个就是第16面小旗子,他是第6组里面的第1个。

按照排列的顺序,可以知道是黄色。

引导学生:这种圈一圈的方法可以用除法来表示,根据摆小旗的规律,用除法的余数能够快速解答这种周期问题。

因为余数是1,就说明第16面小旗时某一组里面的第1面,应该是黄色。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最新人教版小学数学二年级下册第六单元
《解决问题》教案设计
教案设计
设计说明
学习本节课的一个重要目的就是让学生能运用有余数除法的知识解决生活中的简单问题,让学生感悟到数学来源于生活,又应用于生活。

因此本教学设计一方面注重让学生经历解决问题的全过程,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另一方面注重通过对问题的分析,学会根据实际情况确定解决问题的方法。

1.注重让学生经历解决问题的全过程,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在教学解决问题的内容时,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是重要目标。

因此本设计注重让学生经历解决问题的全过程,通过理解题意、找出关键条件、确定解题策略、检验解答结果几个步骤,让学生在分析、讨论、交流和探究中学习解决问题的方法,培养其解决问题的能力。

2.帮助学生学会根据实际情况选择解题策略。

在教学例5的过程中,首先让学生理解题意,尤其是让学生结合生活实例理解“最多”与“至少”的含义;再通过表述让学生理解“进一法”的道理;最后结合教材67页“做一做”中的2题,让学生学会根据实际情况选择“进一法”还是“去尾法”,
培养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课前准备
教师准备PPT课件口算卡片
学生准备演算纸口算卡片不同颜色的小棒若干
教学过程
⊙复习导入
1.口算。

(出示口算卡片,说得数)
25÷8=34÷7=27÷9=19÷3=
2.导入:同学们,我们已经学过有余数的除法,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来探究有余数的除法在生活中的应用。

(揭示课题) 设计意图:本环节重视新旧知识的联系,通过复习口算,一方面了解学生的计算能力,另一方面唤起学生对旧知识的回忆,以便引出新知识。

⊙探究新知
(一)教学例5。

1.理解基本数量关系。

(1)(出示课件)22个学生去划船,每条船最多坐4人。

他们至少要租多少条船?
(2)教师引导学生思考:从例题中你们获取了哪些有效的数学信息呢?(学生交流)
(3)教师引导学生质疑:“最多”和“至少”分别是什么意思?举例说明。

(学生讨论交流,结合生活实例理解“最多”和“至少”的含义)
(4)学生思考并列出算式,集体交流。

(教师板书算式)
(5)组织学生小组讨论、交流:竖式中的22、4、5、2各表示什么?得数用什么作单位?
然后汇报。

预设生1:22表示一共有22人,4表示每4人坐一条船,5表示可以坐5条船,2表示还多出2人。

生2:5表示船的条数,单位是“条”,2表示多出2人,单位是“人”。

(6)教师小结:商和余数的单位名称和我们解决的问题有关。

2.探究解题方法。

(1)过渡:刚才同学们已经用算式解决了这个问题,现在我们一起来说一说,他们至少需要租多少条船?
(2)组织学生交流、讨论,然后集体反馈,说明理由。

预设生1:我认为需要租5条船,因为商是5,表示5条船。

生2:我认为安排5条船不够,多出的2人坐不下。

生3:我认为应该租6条船,5条船能坐20人,多出2人,应该再租1条船,所以一共要租6条船。

唐宋或更早之前,针对“经学”“律学”“算学”和“书学”各科目,其相应传授者称为“博士”,这与当今“博士”含义已经相去甚远。

而对那些特别讲授“武事”或讲解“经籍”者,又称“讲师”。

“教授”和“助教”均原为学官称谓。

前者始于宋,乃“宗学”“律学”“医学”“武学”等科目的讲授者;而后者则于西晋武帝时代即已设立了,主要协助国子、博士培养生徒。

“助教”在古代不仅要作入流的学问,其教书育人的职责也十分明晰。

唐代国子学、太学等所设之“助教”一席,也是当朝打眼的学官。

至明清两代,只设国子监(国子学)一科的“助教”,其身价不谓显赫,也称得上朝廷要员。

至此,无论是“博士”“讲师”,还是“教授”“助教”,其今日教师应具有的基本概念都具有了。

(3)教师组织学生讨论以上结果,并最终确定答案。

观察内容的选择,我本着先静后动,由近及远的原则,有目的、有计划的先安排与幼儿生活接近的,能理解的观察内容。

随机观察也是不可少的,是相当有趣的,如蜻蜓、蚯蚓、毛毛虫等,孩子一边观察,一边提问,兴趣很浓。

我提供的观察对象,注意形象逼真,色彩鲜明,大小适中,引导幼儿多角度多层面地进行观察,保证每个幼儿看得到,看得清。

看得清才能说得正确。

在观察过程中指导。

我注意帮助幼儿学习正确的观察方法,即按顺序观察和抓住事物的不同特征重点观察,观察与说话相结合,在观察中积累词汇,理解词汇,如一次我抓住时机,引导幼儿观察雷雨,雷雨前天空急剧变化,乌云密布,我问幼儿乌云是什么样子的,有的孩子说:乌云像大海的波浪。

有的孩子说“乌云跑得飞快。

”我加以肯定说“这是乌云滚滚。

”当幼儿看到闪电时,我告诉他“这叫电
光闪闪。

”接着幼儿听到雷声惊叫起来,我抓住时机说:“这就是雷声隆隆。

”一会儿下起了大雨,我问:“雨下得怎样?”幼儿说大极了,我就舀一盆水往下一倒,作比较观察,让幼儿掌握“倾盆大雨”这个词。

雨后,我又带幼儿观察晴朗的天空,朗诵自编的一首儿歌:“蓝天高,白云飘,鸟儿飞,树儿摇,太阳公公咪咪笑。

”这样抓住特征见景生情,幼儿不仅印象深刻,对雷雨前后气象变化的词语学得快,记得牢,而且会应用。

我还在观察的基础上,引导幼儿联想,让他们与以往学的词语、生活经验联系起来,在发展想象力中发展语言。

如啄木鸟的嘴是长长的,尖尖的,硬硬的,像医生用的手术刀―样,给大树开刀治病。

通过联想,幼儿能够生动形象地描述观察对象。

(4)教师小结:在我们的生活中经常遇到这样有剩余的情况,要根据实际情况选择用“进一法”还是“去尾法”计算。

语文课本中的文章都是精选的比较优秀的文章,还有不少名
家名篇。

如果有选择循序渐进地让学生背诵一些优秀篇目、精彩段落,对提高学生的水平会大有裨益。

现在,不少语文教师在分析课文时,把文章解体的支离破碎,总在文章的技巧方面下功夫。

结果教师费劲,学生头疼。

分析完之后,学生收效甚微,没过几天便忘的一干二净。

造成这种事倍功半的尴尬局面的关键就是对文章读的不熟。

常言道“书读百遍,其义自见”,如果有目的、有计划地引导学生反复阅读课文,或细读、默读、
跳读,或听读、范读、轮读、分角色朗读,学生便可以在读中自然领悟文章的思想内容和写作技巧,可以在读中自然加强语感,增强语言的感受力。

久而久之,这种思想内容、写作技巧和语感就会自然渗透到学生的语言意识之中,就会在写作中自觉不自觉地加以运用、创造和发展。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