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脑梗死护理常规42574

合集下载

脑梗死的护理常规

脑梗死的护理常规

脑梗死护理常规一、脑梗死定义又称缺血性脑卒中,是指各种原因所致的脑部血液供应障碍,导致脑组织缺血、缺氧性坏死或软化,继而出现相应神经功能缺损。

二、护理关键点(一)躯体移动障碍(二)吞咽困难(三)交流障碍(四)脑疝(五)颅内压增高(六)消化道出血(七)肺部感染(八)压力性损伤(九)尿路感染(十)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三、护理措施(一)、病情观察1、评估瞳孔、体温、脉搏、呼吸、血压、血氧饱和度变化及GCS评分。

(1)意识状态:通过呼叫患者、疼痛刺激、咳嗽、角膜反射判断患者意识情况如清醒、嗜睡、昏睡、昏迷等意识障碍程度。

注意有无意识障碍加深、头痛、烦躁不安、大汗、喷射样呕吐、双侧瞳孔不等大等颅内压升高的表现。

(2)瞳孔:瞳孔是否正大等圆、有无光反射。

(3)血压: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的高血压调节应遵循个体化、慎重、适度的原则,在发病24小时内为改善缺血脑组织的灌注,维持较高的血压是非常重要的,一般将血压控制在收缩压≤185mmhg,或舒张压≤110mmhg,及时与医生沟通,设置血压的关注范围。

(4)脑梗死急性期高血糖较常见,当血糖超过14mmol/l或低于4mmoL/L时应通知医生。

(5)对于突然发热,体温持续上升,达39-40℃,且抗生素治疗无效,应警惕中枢性发热。

注意关注患者体温变化,有无抽搐出现。

(6)有无心律失常,特别是致命性心律失常。

(7)关注有无突发意识障碍,烦躁不安、大汗、喷射样呕吐、双侧瞳孔不等大等颅内压增高现象。

2、观察肢体瘫痪情况:瘫痪的时间、部位、程度及肌力情况。

3、观察有无咳嗽、咳痰、发热症状,呼吸困难,氧饱和度,面色、呼吸频率、节律及呼吸音变化,及早发现肺部感染及呼吸衰竭。

4、脑梗死患者易发生上消化道出血(常见呕血、柏油样便)加之使用大量抗凝抗聚治疗,应观察呕吐物及排泄物的颜色、性状、量、次数;观察皮肤及口腔、牙龈粘膜有无出血情况。

5、评估有无卒中高危因素如高血压、糖尿病、高血脂、短暂性脑缺血(TIA)反复发作、吸烟、饮酒史、心脏疾病、肥胖、久坐生活方式、已有的脑梗死病史、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及代谢综合征等。

脑梗死的护理常规

脑梗死的护理常规

脑梗死的护理常规脑梗死是指因脑血管破裂或堵塞导致大脑血液供应不足的病情。

对于患有脑梗死的患者,及时的护理措施可以帮助提高其生活质量和康复效果。

以下是脑梗死的护理常规。

1.病情观察:护士需要密切观察患者的生命体征,包括血压、体温、心率、呼吸等。

注意观察患者的意识状态、肢体活动和口唇颜色等变化,及时发现异常情况并采取相应措施。

2.保持呼吸道通畅:患者可能会出现吞咽和咳嗽困难等问题,护士应为其保持清洁的气道,防止呼吸道阻塞。

定期转身或改变体位可以帮助预防因分泌物积聚引起的呼吸问题。

3.心电监测:对于有心脏病史的患者,护士应进行心电图监测,了解心脏功能情况,发现并处理心律失常等异常情况。

4.保持液体平衡:恢复或维持体液平衡对于脑梗死患者的康复至关重要。

护士需根据患者的体重、尿量、出汗情况等,合理安排液体摄入和排出。

5.饮食护理:脑梗死患者一般需要低盐、低脂、高纤维的饮食。

护士应协助患者在医生指导下合理摄入营养物质,避免摄入高脂、高盐、高糖的食物。

6.管理疼痛:脑梗死患者可能会出现头痛、肌肉疼痛等不适感。

护士应密切关注患者疼痛程度和疼痛部位,并根据医生的处方合理给予相应的药物镇痛。

7.皮肤护理:长时间卧床易导致褥疮的形成。

护士应定期翻身或帮助患者改变体位,保持皮肤的清洁和干燥。

同时,护士还需观察患者的皮肤状况,发现红肿或其他异常情况及时处理。

8.预防血栓形成:脑梗死患者由于长期卧床和肢体活动减少,易发生血栓形成。

护士应协助患者进行袜子、药物等抗凝措施,预防下肢深静脉血栓的发生。

9.促进康复:康复是脑梗死患者重要的一环。

护士应鼓励患者尽早进行物理治疗、语言康复、职业治疗等,帮助患者恢复功能。

10.心理支持:脑梗死可能会给患者带来心理压力和焦虑。

护士应给予患者积极健康的心理支持,帮助其积极面对疾病,增强康复信心。

除了以上的护理常规,护士还应做好患者的家庭教育工作,告知患者及其家属脑梗死的预防措施和注意事项,以减少病情的恶化和复发的风险。

脑梗塞的护理常规

脑梗塞的护理常规

脑梗塞的护理常规:1心理护理多于病人进行有效的沟通,使其了解该病的发生,发展和预后的客观规律,保持平静的心态,避免情绪激动,多于大家交流,减轻精神压力,主动配合治疗,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

2一般护理(1)病室要清洁,安静,光线柔和,空气新鲜。

良好的休养环境,病人精神愉快可促进新陈代谢,增强食欲及各器官的功能。

(2)供给足够的水分,宜食清淡易消化,低脂,高蛋白高维生素饮食。

对胃肠功能低下者注意少食多餐,提高每餐质量。

必要时鼻饲饮食,做好口腔清洁的护理。

(3)定时加服饮料,热开水,少饮茶及咖啡,戒烟酒。

注意训练排便习惯,必要时可用甘油栓,番泻液或灌肠通便。

(4)对尿潴留病人,严格做好留置导尿的护理,注意尿量,尿色及性质的变化。

女病人注意会阴部的清洁卫生,每日冲洗一次。

(5)病人运动,感觉障碍,局部血液循环差,注意皮肤护理。

减少和避免压迫,保持床铺平整干燥,每1-2小时翻身,排背,按摩受压部位,可用红花酒按摩,改善循环,防止压创发生。

(6)注意保暖,防止受凉。

注意防止烫伤发生。

(7)保持呼吸道通畅,必要时给育秧气吸入。

对意识清楚者,翻身排背同时鼓励咳痰可配合雾化吸入,预防肺炎发生。

发病一年内为恢复期,是脑梗塞最重要的时期,这个时期多数患者改善最快、效果最佳。

恢复期家庭治疗最主要是科学用药,辅以功能训练,饮食调节等综合性治疗。

只有坚持用药,才能够对脑梗塞诱因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形成、血液粘度高等基础病变进行有效治疗,防止动脉硬化继续形成及血栓再次形成;为脑组织创造一个良好的内环境,恢复脑神经系统,使其控制的运动、语言神经系统体征得到改善。

恢复期治疗目的就是改善头晕头痛、肢体麻木障碍、语言不利等症状,使之达到最佳状态;并降低脑梗塞的高复发率。

1、科学准确用药,预防脑梗塞复发脑梗塞属于高复发不可逆性的慢性脑血管意外,病人出院后仍需按医生嘱咐规律服药,控制好高血压、高血脂、糖尿病等动脉硬化的基础病变,并定期到医院复查。

脑梗塞护理常规

脑梗塞护理常规

脑梗塞护理常规脑梗死又称缺血性脑卒中,包括脑血栓形成、腔隙性脑梗死和脑梗塞,是指因脑部血液循环障碍,缺血、缺氧所致的局限性脑组织的缺血性坏死或软化。

临床上最常见的有脑血栓形成和脑栓塞。

主要临床表现为:偏瘫、失语、偏身感觉障碍或偏盲。

观察要点:1、注意观察生命体征、神志、瞳孔的变化,是否再次出现偏瘫或原有症状加重等,是否继发新的梗塞灶、颅高压、脑疝及合并颅内出血。

2、有无肢体血运障碍、皮肤肿胀、发绀等深静脉血栓形成症状。

3、久服阿司匹林是否有胃肠道反应或溃疡病表现。

护理措施:1、保持环境安静、舒适,急性期减少探视、应卧床休息,抬高床头15°-30°,以利于脑部血液循环,防止脑水肿。

恢复期可采取舒适的主动体位。

2、急性期病人给予高蛋白、高维生素、高热量饮食,限制钠盐摄入。

对于尚能进食者,喂饮食物时不宜过急,遇呕吐或咳时应暂停止,防止食物呛入气管引起窒息或吸入性肺炎。

昏迷不能进食者鼻饲流质饮食。

恢复期病人予以低盐、低脂、清淡、适量高维生素、蛋白质、高纤维食物,多食蔬菜及水果,避免辛辣食物,戒烟酒,保持大便通畅。

体胖者应适当减轻体重,降低热量摄入,忌食纯糖。

3、规范化二级预防药物治疗,主要包括控制血压、血糖和血脂水平的药物治疗。

服用普通阿司匹林治疗时,可引起不易察觉的胃肠道反应,宜在饭后服,拜阿斯匹林宜在晚饭前半小时服,如出现皮肤淤斑、鼻血及牙龈出血等,应及时报告医护人员,降脂类药物如辛伐他汀宜在睡前服用。

4、应用溶栓、抗凝药时应严格注意药物剂量,有无出血倾向等。

5、安全护理:对意识障碍者和躁动不安的病人应加床栏,以防坠床,必要时使用约束带。

下床活动时应有陪人在旁看护,且避免穿拖鞋,活动时注意周边环境是否安全6、心理护理:脑梗塞多发生于中老年人,起病多突然,致残率高,护理人员要以高度的责任心,精心照料患者,多安慰和鼓励他们保持良好的心理情绪,使其自觉配合治疗,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

7、康复锻炼:发病24-48小时后,病情基本稳定可及早进行患肢功能锻炼,进行按摩、被动活动,防止关节粘连、肌肉萎缩,帮助尽早康复。

脑梗死患者护理常规

脑梗死患者护理常规

脑梗死患者护理常规
一、观察要点
1. 观察生命体征的变化。

观察瞳孔大小、意识障碍有无加重及脑疝的发生现象。

2. 观察与梗死部位相对应的神经系统症状体征:如语言、吞咽、肢体活动情况。

3. 应用抗凝、溶栓治疗者,密切观察有无出血倾向。

4. 应用血管扩张剂时要注意血压的变化。

5. 有无消化道出血。

二、护理措施
1. 按神经科一般护理常规。

2. 急性期卧床休息,取平卧位。

3. 遵医嘱吸氧。

4. 瘫痪者按瘫痪护理常规,有意识障碍者按昏迷护理常规,有高热者按高热护
理常规。

5. 评估压疮发生的危险性,做好相应的护理。

6. 有消化道出血者应及时遵医嘱禁食、给予止血药和胃粘膜保护剂。

7. 遵医嘱按时快速输入脱水剂,降低颅内压,防止脑疝。

脑梗死护理_常规

脑梗死护理_常规

脑梗死护理_常规脑梗死是指脑血管阻塞,导致脑部供血不足,引起神经功能障碍的临床疾病。

对于脑梗死患者的护理非常重要,下面将从常规护理方面进行详细介绍。

一、环境创造1.保持室内空气流通,保持温度适宜。

2.防止灯光刺激,防止过度噪音。

3.保持床单、衣物整洁干净。

二、床位护理1.设置便盆或尿壶,随时准备纸巾、湿巾、洗手液等。

2.改变体位时要轻柔,避免剧烈晃动。

3.改变体位后,观察患者病情变化,如呕吐、呼吸困难等。

三、饮食护理1.饮食要清淡易消化,避免辛辣刺激性食物。

2.控制饮食中的脂肪和胆固醇的摄入,以避免血脂升高。

3.饮食应分次进食,细嚼慢咽,避免剧烈咀嚼和吸裂等动作。

4.维持水分平衡,保持充足的饮水量,但避免过度饮水。

四、卧床护理1.卧床期间,患者应保持平卧,使用枕头进行头部升高。

2.定期翻身,保持肢体活动,避免长时间压迫同一部位。

3.防止患者坐起、下床活动,以防止发生跌倒。

五、护理观察1.观察患者的精神状态、表情、意识清醒度和语言交流能力。

2.监测患者的生命体征,包括体温、脉搏、呼吸、血压等。

3.观察患者的大小便情况,如尿量、颜色、是否有血尿等。

4.观察患者的皮肤情况,特别是病变部位。

六、灌肠护理1.灌肠前要指导患者排空,并让患者保持便意。

2.灌肠时要注意温度及流速,以免刺激患者。

3.患者排便后,要嘱咐患者注意便便的颜色和质地。

七、预防血栓1.患者需戴弹力袜,穿宽松舒适的衣物,以防止静脉曲张。

2.定期为患者按摩四肢,促进血液循环。

3.适当进行被动活动,预防肢体肌肉松弛。

八、康复护理1.慢性期患者进行语言、认知、肌力及平衡训练,促进康复。

2.引导患者进行康复锻炼,如日常生活技能训练和步态训练。

3.给予心理支持,鼓励患者积极面对康复过程。

脑梗死作为一种严重的脑血管疾病,需要全面而细致的护理。

通过合理的环境创造、床位护理、饮食护理、卧床护理、护理观察、灌肠护理、预防血栓和康复护理等措施,能够减轻患者的痛苦,促进康复,提高生活质量。

脑梗死护理常规

脑梗死护理常规

脑梗死护理常规一、概述脑梗死又称缺血性脑卒中,是指局部脑组织由于缺血而发生坏死所致的脑软化,在脑血管病中最常见,占60%~90%。

临床上最常见的有脑血栓形成和脑栓塞。

[临床表现] 起病较缓慢,常在夜间血流缓慢时和血压低时发病。

一般病人意识清楚,可有偏瘫,失语,吞咽困难等症状,严重者可有脑水肿、颅内压增高、昏迷等。

[特殊检查] 发病 24h 内行头颅 MRI 检查可早诊断。

24h 后行头颅CT 或头颅 MRI 检查、血管造影、颈动脉多普勒超声检查。

[治疗要点] 早期溶栓、调整血压、防治脑水肿、抗凝治疗、血液稀释疗法、血管扩张剂、钙通道阻滞剂、高压氧舱治疗、抗血小板聚集治疗及脑代谢活化剂等。

二、护理诊断1、躯体移动障碍与偏瘫和平衡功能降低有关。

2、营养失调:低于机体需要量:与吞咽困难、进食方法不正确和饮食不合理有关。

3、语言沟通障碍与语言中枢功能受损有关。

4、焦虑与病程长、生活不能自理有关。

三、护理措施1、病情观察密切观察病人意识、生命征及肢体活动情况。

病情恶化时,因呼吸中枢受累而出现潮式呼吸、双吸气式呼吸,及时做好抢救准备。

呼吸道内痰液较多时,要经常更换体位,从下至上、从外向中间拍背,促进痰液排出,必要时,用吸引器协助排痰。

高热时行温水、酒精擦浴、冰敷、冰毯等降温措施,必要时药物降温。

退热期出汗较多,及时补充水分,防止虚脱,及时更换衣服,防止受凉感冒。

2、体位脑梗死急性期绝对卧床休息,头位不宜过高,以利于脑部血液供应。

(1)鼓励能吞咽的病人自行进食,少量多餐。

进食过程中抬高床头,尽量采取端坐姿势,头向前倾,时间充足,让病人充分咀嚼。

饭宜软,避免干硬、粗糙、辛辣等刺激性食物。

进食环境宜安静、舒适,进餐时避免讲话,防止呛咳、误吸。

(2)鼻饲饮食:病人吞咽障碍时,鼻饲饮食。

给予高蛋白、高维生素、无刺激的流食,如牛奶、豆奶、菜汤、鱼汤等。

教给家属鼻饲的原则、方法和注意事项,利于病人摄入充足营养。

(3)指导病人选用低胆固醇、低盐、适量碳水化合物、丰富维生素饮食;饮食有规律,不暴饮暴食或过度饥饿,控制总热量,多吃瘦肉、鱼虾、豆制品、新鲜蔬菜水果;含碘食物,少食动物脂肪、奶油蛋黄、带鱼、动物内脏、甜食等,忌辛辣、戒烟酒;适当饮茶增加血管韧性,改善血液循环;吞咽困难者取坐位或头高健侧卧位,缓慢进食。

脑梗死的护理常规

脑梗死的护理常规

脑梗死的护理常规(-)一般护理1、休息与活动:急性期卧床休息,症状稳定后,患者即可开始早期康复锻炼。

2、饮食护理:饮食宜清淡,易消化,低盐低脂,含丰富维生素。

有意识障碍或吞咽困难患者,给予鼻饲流质。

3、心理护理:评估患者的心理状态,提供个性化的心理护理。

保持良好心态,正确对待疾病。

4、用药观察:病人常联合应用溶栓、抗凝、脑代谢活化剂等药物治疗,应密切观察药物疗效及不良反应并遵医嘱用药。

(二)对症护理1、躯体活动障碍(1)生活护理:可根据Barthel指数评分确定病人的日常生活活动能力,并根据自理程度给予相应的协助。

卧床及瘫痪病人应保持床单位整洁、干燥、无渣屑,减少对皮肤的机械性刺激;瘫痪病人垫气垫床或按摩床,抬高患肢并协助被动运动,必要时对舐尾部及足跟等部位给予减压贴保护,预防压疮和下肢静脉血栓形成;帮助病人建立舒适卧位,协助定时翻身、拍背;每天全身温水擦拭1-2次, 促进肢体血液循环,增进睡眠;病人需在床上大、小便时,为其提供方便的条件、隐蔽的环境和充足的时间;指导病人学会和配合使用便器,便盆置入与取出要动作轻柔,注意勿拖拉和用力过猛,以免损伤皮肤;鼓励和帮助病人摄取充足的水分和均衡的饮食,养成定时排便的习惯,便秘者可适当运动和按摩下腹部,促进肠蠕动,预防肠胀气,保持大便通畅;注意口腔卫生,每天口腔护理2-3次,保持口腔清洁;提供特殊的餐具、牙刷、衣服等,方便和协助病人洗漱、进食、如厕、沐浴和穿脱衣服等,增进舒适感和满足病人基本生活需求。

(2)运动训练:运动训练应考虑病人的年龄、性别、体能、疾病性质及程度,选择合适的运动方式、持续时间、运动频度和进展速度。

瘫痪病人肌力训练应从助力活动开始,鼓励主动活动,逐步训练抗阻力活动。

当肌力小于2级时,一般选择助力活动;当肌力达到3级时,训练患肢独立完成全范围关节活动;肌力达到4级时,应给予渐进抗阻训练。

训练前应告知病人并帮助做好相应准备,如合适的衣着、管路的固定等。

脑梗死的护理常规

脑梗死的护理常规

脑梗死的护理常规一、护理评估1、评估患者的生命体征,神志、瞳孔,肌力、言语及吞咽功能等。

2、评估有无脑卒中高危因素,如高血压、高血脂、糖尿病。

3、有无跌倒坠床的风险。

二、护理措施1、休息与活动:急性期一周内以卧床休息为主,以利脑部血液供应。

2、饮食护理:保证营养及水分供给,维持水、电解质平衡。

给予低盐、低脂、高蛋白、清淡饮食。

昏迷者暂禁食,48小时后遵医嘱予以鼻饲流质。

3、病情观察:严密观察神志及生命体征的变化。

在发病24小时内,为改善缺血脑组织的灌注,维持较高的血压是非常重要的,通常只有当收缩压>200mmHg或舒张压>110mmHg时,才需要降低血压。

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早期(24小时-7天)一般将血压控制在收缩压≤185mmHg或舒张压≤110mmHg较为适宜,病情较轻时可以降低至160/90mmHg以下。

发现意识障碍,肢体瘫痪加重等表现应立即通知医生进行处理。

4、药物护理:脑梗死的患者常联合应用溶栓、抗凝血、血管扩张药及脑代谢活化药等治疗,使用血管扩张药应注意血压的变化,血压偏低时应及时告诉医生。

用溶栓药及抗凝药时应注意观察有无出血征象;使用右旋糖酐-40(低分子右旋糖酐)治疗时,应注意有无过敏反应。

5、预防护理(1)脑卒中患者急性期容易发生呼吸道、泌尿系等感染和压疮,应加强口腔、皮肤、会阴部护理,预防感染和压疮;采取适当的体位,经常翻身叩背及防止误吸,保持呼吸道通畅。

(2)早期进行瘫痪肢体的功能锻炼,与患者及家属共同制定康复训练计划。

(3)高龄、严重瘫痪和心房颤动均增加深静脉血栓形成的危险性,同时DVT增加了肺栓塞的风险。

应鼓励患者尽早活动,下肢抬高,避免下肢静脉输液。

对有发生DVT和肺栓塞风险的患者可给予较低剂量的抗凝药物进行预防性抗凝治疗,首选低分子肝素。

三、健康指导要点1、向患者及家属讲解疾病的康复治疗知识及自我护理方法,增强患者生活自理的信心。

2、生活起居有规律,避免精神刺激、过度劳累,保持情绪稳定。

脑梗死(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护理常规

脑梗死(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护理常规

脑梗死(急性缺血性脑卒中)的护理常规
1密切观察患者生命体征、神志、瞳孔、言语及肢体活动变化,注意有无咳嗽、腹痛、肢体痛等新的栓塞表现。

2急性期绝对卧床休息,保持环境安静,空气流通,瘫痪肢体功能位;烦躁不安或抽搐者注意观察发作的部位、次数和时间,遵医嘱给予镇静剂,并适当约束。

3保持呼吸道通畅,予吸氧,及时吸痰,防止缺氧窒息;人工气道及机械通气患者加强气道护理和呼吸肌功能锻炼。

4遵医嘱给药,观察药物疗效及不良反应。

5给予富有营养、高蛋白质、低盐低脂易消化饮食,少食多餐;评估吞咽功能,不能经口进食者,给予鼻饲。

6做好患者及家属心理安慰,缓解紧张、焦虑和恐惧情绪。

7做好患者皮肤和口腔护理,预防发生压疮和坠积性肺炎及口腔感染;做好大小便的管理,防止泌尿系感染及失禁性皮炎。

8根据患者病情及生活自理能力,评估跌倒/床、下肢深静脉血栓、误吸等危险因素,落实安全护理措施。

9指导患者出院后戒烟、限酒,遵医嘱用药,坚持有氧运动。

对有TIA发作史的患者,指导患者改变体位时应缓慢,避免突然转动颈部,洗澡时间不宜过长,注意保暖,外出时有人陪伴。

病情稳定后24~48小时尽早进行功能锻炼,及早帮助失语、吞咽困难患者语言功能及吞咽训练。

参考文献:《临床疾病护理常规》2017年11月第1版拟定人:陈** 审核人:xxx 修订日期:2020年x月拟定日期:2020年x月。

脑梗死护理常规

脑梗死护理常规

脑梗死护理常规【概念】脑梗死是由于脑供血障碍使脑组织缺血缺氧,引起脑组织坏死、软化。

【临床特点】急性起病,可有意识障碍、偏瘫、失语等。

【医疗目标】最大限度争取神经细胞存活,缩小梗塞面积,降低致残率和致死率。

【护理目标】1.防止各种并发症的发生。

2.患者和家属掌握语言、瘫痪肢体的康复锻炼。

【护理问题】1.躯体移动障碍与神经肌肉受损有关。

2.语言沟通障碍与脑血管意外引起的失语、面瘫等有关。

【专科评估】1.言语是否清楚,能否与人进行有效的交流。

2.主观上对疾病的反应是焦虑、悲观,还是平静。

3.日常活动是否受限。

【护理措施】1.常规护理1.1 心理护理多与病人进行有效的沟通,使其了解该病的发生、发展和预后的客观规律,主动配合治疗,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

1.2 卧位平卧位,以增加脑部的血液供应。

1.3 定时翻身,防止压疮的发生。

1.4 饮食低脂、低盐、高蛋白、高维生素饮食。

2.瘫痪肢体的护理2.1 避免患肢受压,勿对患肢进行冷敷和热敷,以防冻伤和烫伤。

2.2 按摩患肢,促进血液循环,以防静脉血栓的发生。

2.3 根据病情发展的不同阶段施以相应的康复锻炼,减少后遗症。

3.3.病情观察3.1 观察血压的变化:血压过高或过低都要通知大夫,给予相应处理。

3.2 观察病情的变化:语言、大脑高级神经中枢活动、肢体功能等有无变化。

【健康教育】1. 环境创造一个安静整洁、空气清新的环境,保证患者的身心能得到充分的休养。

2.饮食指导2.1 低脂、高蛋白、高维生素饮食。

2.2 戒烟酒。

3.日常活动3.1 劳逸结合,避免过度劳累。

3.2 做力所能及的事,增强其自我照顾能力。

4.心理指导:保持平静的心态,避免情绪激动,多与大家交流,减轻精神压力。

5.医疗护理措施的配合5.1 教会家属协助病人进行瘫痪肢体的康复,出院后坚持功能锻炼。

5.2 提醒病人避免诱发因素,控制血糖、血脂、血压,定期进行复查。

【危重期的观察及处理】1.观察1.1 注意生命体征及睡孔、意识的变化。

脑梗塞护理常规

脑梗塞护理常规

脑梗塞护理常规
【护理评估】
1、颅内压升高的症状、偏瘫的部位与程度、感知觉障碍、认知,语言能力。

2、既往史、服药史、危险因素、自理能力、生活习惯。

3、有无焦虑、担忧等不良情绪。

【护理问题】
1、潜在并发症脑疝、心跳呼吸骤停、下肢静脉血栓、应激性溃疡等。

2、活动无耐力与脑梗塞致肢体乏力有关。

3、有受伤的危险与肢体乏力有关。

4、自理能力缺陷与医源性限制有关。

5、有皮肤完整性受损的危险与长期卧床及医源性限制有关。

6、焦虑与担心疾病预后有关。

7、知识缺乏缺乏疾病预防及康复知识。

【护理措施】
1、急性期卧床休息,平卧,头部禁止使用冰枕。

2、密切观察神志、瞳孔、T、P、R、BP,肢体活动情况并按要求记录。

3、保持呼吸通畅,遵医嘱氧气吸入。

4、保持良好肢体位置,生命体征平稳后对瘫痪肢体进行被动或主动运动训练。

5、了解病人的心理,鼓励家属和朋友关心病人,避免病人急躁情绪。

6、给予低脂,低盐易消化的饮食,如有吞咽困难、呛咳者给予糊状流质或半流质小口慢食,必要时鼻饲流汁。

7、保持大小便通畅,做好会阴部护理。

【健康教育】
1、告知病人或家属相关脑梗死的危险因素及预防方法。

2、指导病人进行循序渐进的自理能力锻炼及适应家庭,社会能力的锻炼。

3、告知长期卧床病人的家属对长期合并症对预防措施。

1。

脑梗塞护理常规

脑梗塞护理常规

脑梗塞护理常规
1.急性期卧床休息,取平卧位,头偏向一侧,保持呼吸道通畅,必要时吸痰。

大面积脑梗死者,给予氧气吸入。

2.观察生命体征,神志,瞳孔,肢体活动,进食及大小便情况。

3.神志不清或躁动者使用护栏,必要时用约束带约束。

4.用药护理
(1)健侧输液
(2)使用脱水剂者,快速给药,如20%甘露醇125~250ml 应在15~30分钟内滴完,甘油果糖250ml滴注1~1.5小时监测水、电解质及肾功能
(3)使用溶栓药物者,控制给药的速度,如组织型纤溶酶激活剂(0.9mg/kg,总量≤90mg)先静脉推注10%(约1分钟),其余剂量1小时滴完。

避免颅内出血,鼻衄,牙龈出血,皮肤淤点,瘀斑,血尿,黑便等出血倾向。

1.低盐,低脂,高维生素饮食,少食奶油,蛋黄,带鱼,动物内脏及甜食等。

吞咽困难者,进食时取坐位或髙侧卧位,从健侧先自3~4ml开始,逐渐增至1汤匙量喂入,从健侧缓慢一口量(20ml)喂入。

不能自主进食,呛咳明显者,给予鼻饲流质。

7.病情平稳即进行瘫痪肢体功能锻炼,防止关节畸形和肌肉萎缩的发生,如健手梳发,头转向患侧,用健侧手从健侧额
部开始向头后颈部梳理,要求手指紧压头皮,缓慢向后推动,重复20次;捏挤患手,患手置于胸前,用健手拇指,食指沿患侧各手指两边由远端向近端捏挤,并在手指近端根部紧压20秒。

每个手指重复5次。

环绕洗脸,半桥抬臀,抗阻夹腿,跷腿摆髋等。

脑梗死护理常规

脑梗死护理常规

脑梗死护理常规
一、定义:脑梗死是指脑部血液循环障碍,缺血、缺氧引起的局限性脑组织的缺血性坏死或软化。

二、临床表现:起病缓慢,以头晕、恶心呕吐、偏瘫、失语、吞咽困难、偏身感觉障碍等,严重者出现意识障碍、脑水肿、昏迷甚至死亡。

三、护理要点:
1、休息与体位:急性期卧床休息,头部不宜过高,做好心理护理。

2、饮食护理:给高维生素,纤维素及营养丰富的饮食,以保持大便通畅,起病24-48小时,仍不能自行进食者可鼻饲流质饮食,避免吸人性肺炎。

3、病情观察:密切观察血压,呼吸,脉搏、神志,瞳孔、肌力的变化,
4、加强基础护理,按时翻身,叩背,预防压疮及坠积性肺炎。

5、瘫痪护理:瘫痪肢体做好良肢位摆放,预防肌肉萎缩和足下垂。

吞咽困难给予手法按摩及吞咽功能训练;失语给予语言训练,偏瘫给予肢体被动和主动功能训练,每次20-30分钟,每日2-3次,
6、恢复期要进行瘫痪肢体被动运动,按摩,针灸等,并加强语言训练,促进早日康复。

四、健康教育:
1、疾病知识指导:指导家属及患者了解本病的病因、发展、常见并发症及预后。

保持情绪稳定及健康心态;给予低盐低脂饮食,多食蔬菜、水果等,防止便秘;遵医嘱正确服用药物治疗原发病,防止复发。

2、康复指导:康复锻炼中防止跌伤,劳逸结合,坚持持之以恒;肌力恢复后鼓
励进行日常生活动作训练。

脑梗死护理常规

脑梗死护理常规

脑梗死护理常规【概念】脑梗死又称缺血性卒中,中医称之为卒中或中风。

是由各种原因所致的局部脑组织区域血液供应障碍,导致脑组织缺血缺氧性病变坏死,进而产生临床上对应的神经功能缺失表现。

脑梗死依据发病机制的不同分为脑血栓形成、脑栓塞和腔隙性脑梗死等主要类型。

【临床表现】多见于动脉粥样硬化、高血压、糖尿病、血液高凝状态、高血脂、脑动脉炎、烟雾样血管病患者。

1.大脑中动脉血栓形成对侧偏瘫、偏身感觉障碍和同向性偏盲,优势半球受累可出现失语,大面积梗死多有不同程度的意识障碍,脑水肿严重时可致脑疝形成,甚至死亡。

2.大脑前动脉血栓形成近段阻塞可全无症状。

远段阻塞可出现对侧偏瘫、下肢重于上肢,轻度感觉障碍,主侧半球病变可有Broca失语,可伴有尿失禁及对侧强握反射。

3.大脑后动脉血栓形成主干闭塞表现为对侧偏盲、偏瘫及偏身感觉障碍,丘脑综合征,优势半球受累伴有失读。

4.椎动脉血栓形成两侧动脉有代偿作用表现为延髓背外侧综合征,表现为:眩晕、恶心、呕吐和眼球震颤;声音嘶哑、吞咽困难、构音障碍及饮水呛咳;小脑软腭低垂、咽反射消失,共济失调;交叉性感觉障碍及同侧Horner 征。

5.基底动脉血栓形成表现为眩晕、恶心、呕吐;眼球震颤及复视;构音障碍;吞咽困难及共济失调;病情发展迅速可出现球麻痹,四肢瘫,昏迷,并导致死亡。

【护理措施】1、卧床休息,2小时翻身叩背一次。

2、吸氧,准备好急救物品及药品3、病情观察:心电监护,观察患者意识状态、瞳孔、生命体征如有无头痛、恶心、喷射性呕吐、瘫痪等4、做好生活护理:口腔护理、会阴冲洗等。

做好安全防护:对意识有障碍或肢体瘫痪的患者及时加床档,身边随时留人,预防坠床、碰伤。

当患者烦躁时应遵医嘱对监测肢体适当约束,以免自残或拔管。

5、专科护理(1)保持呼吸道通畅:①对有意识障碍的患者应采取侧卧位或平卧头偏一侧,以利分泌物及呕吐物的引流。

②呼吸道有分泌物应立即吸出,避免引起误吸、窒息;③应用口咽气道管置于口腔喉部预防舌后坠;④定时翻身、叩背、雾化吸入以利于排痰。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脑梗死的护理
一、概述:因脑部血液循环障碍缺血、缺氧致局限性脑组织的缺血性坏死或软化。

又称缺
血性脑卒中,占全部脑卒中的60%~90%。

发病率为110/10万。

临床常见的有脑血栓形成和脑栓塞。

二、
三、脑血酸的形成:是指颅内外供应脑组织的动脉血管壁发生病理改变,血管腔变狭窄,
或在狭窄的基础上形成血栓,以致脑局部急性血流中断,脑组织缺血、缺氧、软化坏死,并出现相应的神经系统症状与体征(如偏瘫、失语)。

四、病因:
1.最常见的是脑动脉粥样硬化。

2.高血压、高脂血症、糖尿病、脑动脉炎。

3.少见有胶原系统疾病、先天性血管畸形、巨细胞动脉炎、肿瘤、真性红细胞增多症、
血高凝状态等。

4.颈动脉粥样硬化的斑块脱落引起的栓塞称为血栓-栓塞
五、发病机制:
睡眠血管壁病变
失水血压下降↓
休克血流缓慢→血栓形成→脑梗死
心力衰竭血粘度增加↑
心律失常血凝固异常栓子脱落栓塞
红细胞增多症
六、病理改变
1.6h内组织改变不明显,可逆。

2.12~24h后脑组织肿胀、变软、灰白质界限不清。

3.7~14天后脑组织软化、坏死并开始液化。

4.3~4周后坏死组织被吞噬、清除,机化修复。

5.缺血半暗带:
1)中心坏死区神经细胞已经死亡,半暗带由于部分侧支血液供应,其损伤可
逆。

2)及时恢复血流,恢复半暗带细胞的代谢功能是急性脑梗死的治疗关键。

七、临床表现
1.好发于中老年人,多见于50~60岁以上的动脉硬化、高血压、冠心病或糖尿
病患者。

男性稍多于女性。

2.通常可有前驱症状,如头昏、头痛等;约25%的病人病前曾有TIA史。

3.起病形式:多数在安静休息时发病,部分于睡眠中发生,次晨被发现不能说话,
一侧肢体瘫痪。

通常在1~3天内病情发展达到高峰。

4.常表现为各种类型的失语、偏瘫和偏身感觉障碍。

八、临床类型
1.可逆性缺血性神经功能缺失:症状和体征持续时间超过24h,但在1~3周内
完全恢复,不留任何后遗症。

2.完全型:起病6h内病情达高峰,为完全性偏瘫,病情重,甚至出现昏迷,多
见于血栓-栓塞。

3.进展型:脑缺血症状逐渐进展,阶梯式加重,可持续6h至数日,可出现对
侧偏瘫、偏身感觉障碍、失语等,严重者可引起颅内压增高、昏迷、死亡。

4.缓慢进展型:症状在起病2周后仍逐渐发展。

多见于颈内动脉颅外段血栓形成,
且多与全身或局部因素所致的脑灌流减少有关。

5.前循环梗死
6.后循环梗死
7.腔隙性梗死
九、实验室及其他检查
1.血液检查血糖、血脂、血液流变学、血常规检查等。

2.CT检查24h以后脑梗死区出现低密度灶。

3.MRI、TCD、DSA
十、护理措施
1.一般护理
1)饮食指导
鼓励进食,少量多餐;
选择软饭、半流质或糊状食物,避免粗糙、干硬、辛辣等刺激性食物;
不能进食时给予营养支持或鼻饲。

2)防止窒息
◆保持进餐环境安静、减少进餐时的干扰因素
◆提供充足的进餐时间
◆掌握正确的进食方法(如吃饭或饮水时抬高床头,尽量端坐,头
稍前倾)
◆床旁备吸引装置,必要时安置口咽通气管和行气管插管,保持呼
吸道通畅
◆吞咽困难的病人不能使用吸水管吸水
2.肢体功能康复
a)保持良好的肢体位置(软枕支持)
b)翻身(患侧卧位最重要)
c)重视患侧刺激
d)床上运动训练
e)Bobath握手
f)桥式运动
g)关节被动运动
h)起坐训练
i)恢复期康复训练(转移动作、坐位、站立、步行、平衡及ADL训练)
j)综合康复治疗(针灸、理疗、按摩等)
3.语言沟通障碍
a)沟通方法指导:提问简单的问题,借助卡片、笔、本、图片、表情或
手势沟通,安静的语言交流环境,关心、体贴,缓慢、耐心等。

b)语言康复训练:肌群运动、发音、复述、命名训练等,由少到多、由
易到难、由简单到复杂原则,循序渐进。

4.用药护理:
a)溶栓抗凝药:严格药物剂量,观察有无皮肤及消化道出血倾向;观察
有无并发颅内出血和栓子脱落引起的小栓塞。

b)扩血管药尤其是尼莫地平等钙通道阻滞剂时,滴速应慢,同时应监测
血压变化。

5.健康教育:
a)环境:创造一个安静整洁、空气清新的环境,保证患者的身心能得到
充分的修养。

b)饮食指导:低脂、高蛋白、高维生素饮食;戒烟酒;
c)日常活动:劳逸结合,避免过度劳累;做力所能及的事,增强其自我
照顾能力。

d)心理指导:保持平静的心态,避免情绪激动,多与大家交流,减轻精
神压力。

医疗护理措施的配合:教会家属协助病人进行瘫痪肢体的康复,出院后坚持功能锻炼;提醒病人避免诱发因素,控制血糖、血脂、血压,定期进行复查。

e)。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