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课 《拱形的力量》教学设计(教科版小学六年级上册科学第二单元)

合集下载

第3课 《拱形的力量》教案(教科版小学六年级科学上册第二单元)

第3课  《拱形的力量》教案(教科版小学六年级科学上册第二单元)

教科版小学六年级上册科学第二单元第3课《拱形的力量》教学设计教学导航【教材分析】《拱形的力量》是义务教育小学科学教科版六年级上册“形状与结构”单元的第三课。

本单元是从不同形状结构的物体和它能承受力大小的视角引导学生探究常见的形状和结构。

拱形结构是一类很重要的结构,又叫推理结构,它的特点是把受到的压力分解成向下的压力和向外的推力,是所有结构中唯一产生外推力的结构。

本单元前两课主要探究条形材料的抗弯曲能力与形状的关系(学生已经知道改变纸的宽度、厚度或者改变纸的形状都可以改变纸的抗弯曲能力)。

这一课主要选取生活中常见的拱形结构,希望学生在实践探究中不断发现问题,找到拱形能承受较大压力的原因并提出增强拱形承重能力的方法,更具趣味性和挑战性。

【教学目标】科学概念:拱形受到压力时,能把向下的力向下和向外传递给相邻的部分。

如果能抵住拱形的外推力,拱形就能承受更大的压力。

过程与方法:能够边实验边思考,逐步深入地研究一个问题。

能根据观察到的拱形产生的形变来推想它受力的状况。

学生在实验探究活动中,如何进行实验,如何分工合作,如何处理数据,实验中出现与探究课题不同或与生活常识有矛盾的问题,应如何对待,也需在实验探究过程中引导学生正确处理,并鼓励学生大胆尝试。

培养学生实验动手能力的方法。

情感、态度、价值观:让学生了解拱形在生活中的应用,同时体验科技的力量、创造的快乐。

【教学重点】弄清拱形可以向下和向外传递承受的压力,设法保持拱形的形状,使它承受更大的压力。

【教学难点】拱的受力原理和如何更好地发挥出拱的受力特点。

【教学准备】教师准备:相关的图片资料,做拱形的纸,180g绘画纸一整张裁成长21cm、宽10cm的小块,铁垫圈、螺帽若干,垫板(三层板裁小长21cm、宽10cm大小)。

学生准备:每生带四五本书用于抵住拱足。

【课时安排】1课时教学过程一、谈话引入1.师:刚才我们从西瓜说到了拱形,在生活中还有许多拱形的结构,请看(投影图片),对于拱形你最感兴趣的是什么?2.生说。

小学科学六年级上册第二单元《拱形的力量》教案(教科版)[优秀范文五篇]

小学科学六年级上册第二单元《拱形的力量》教案(教科版)[优秀范文五篇]

小学科学六年级上册第二单元《拱形的力量》教案(教科版)[优秀范文五篇]第一篇:小学科学六年级上册第二单元《拱形的力量》教案(教科版) 小学科学六年级上册第二单元《拱形的力量》教案(教科版)3.拱形的力量首案编写者:崔xx【教学内容】教科版小学科学六年级上册第二单元第3课;【教学目标】科学概念:拱形可以向下和向外传递承受的压力,所以能够承受很大的压力。

过程与方法:根据观察到的拱形产生的形变来推想它受力的状况。

情感、态度、价值观:认识到边实验边思考,对不断深入研究的重要性。

【养成教育训练点】对实验现象会思考、分析,不断进行深入研究。

【教学重点】测试拱形的承重能力。

【教学难点】拱形承重的秘密。

【教法学法】谈话法、讨论法、演示实验、实验、小组合作探究【教学准备】为小组准备:做拱形的纸,铁垫圈若干。

教师自己准备:相关的图片资料。

学生自己准备:搭瓜皮拱的瓜皮、小刀。

【教学过程】一、激趣导入老师在桌子上放两本书,现在我们把这两本书看成是一条河的两岸,现在想从河岸的一边到另一边,怎么办呢?(搭一座桥),老师随手把一张卡纸放在两本书上面,用硬币来测试这座平桥的承受力,发现它能承受的压力很小。

那我们有哪些办法可以增加桥面的承受力?3.纸拱承受压力的情况怎么样?学生预测能放几个硬币。

教师演示明确实验时应注意的问题:纸拱形状变化到什么程度我们认为它不能再承重了?最后如何计算纸拱承受了几个硬币?4.以小组为单位做纸拱并测试纸拱最多可以承受几个硬币的重力。

要求学生:细心观察在放硬币的过程中拱的形状发生了怎样的变化?5.学生实验6.学生汇报交流实验结果:纸拱受压时拱足向两边推开。

压力大拱足向两边移动的距离更大了。

三、让拱形承受更大的压力。

提出问题让学生自主解决:.怎样使纸拱能承受更大的压力。

2.提示:根据拱形受压变形的现象,寻找克服变形的方法。

3.学生组实验:要求学生做好分工,并注意哪些量是要求不变的。

4.让学生用把一根小竹竿弯成拱形,体会拱形对两手的作用。

教科版六年级上册科学-拱形的力量精品教案

教科版六年级上册科学-拱形的力量精品教案

第二单元形状与结构第3课时拱形的力量【教学目标】科学概念:拱形可以向下和向外传递承受的压力,所以能够承受很大的压力。

过程与方法:根据观察到的拱形产生的形变来推想它受力的状况。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认识到边实验边思考,对不断深入研究的重要性。

【教学重点】弄清拱形可以向下和向外传递承受的压力,设法保持拱形的形状,使它承受更大的压力。

【教学难点】拱的受力原理和如何更好地发挥出拱的受力特点。

【教学准备】教师准备:相关的图片资料,做拱形的纸,课件(教师用)。

180g绘画纸一整张裁成长21cm、宽10cm的小块,铁垫圈、螺帽若干,垫板(三层板裁小长21cm、宽10cm大小)。

学生准备:每生带四五本书用于抵住拱足。

【教学过程】一、引入比一比:拱桥和平桥谁能承受更大的压力第一步:两张相同材料相同大小的纸,一张用来做平桥,一张用来做拱桥,请你们轻轻地在它们的中间部位放一个垫片,仔细观察看看会有什么发现?(学生操作)第二步:提醒学生:再往上面叠加垫片,观察有没有新的变化。

板书:拱形在受力时,力量的示意图二、探讨1.提出问题:在不改变材料又不变形的前提下,你有什么办法让拱桥承受更大的压力呢?2.控制实验:当拱形弯曲到什么程度,就算做不能再加垫圈了。

实验记录表:3.教师演示课件说明:拱形承载重量时,能把压力向下和向外传递给相邻的部分,拱形各部分相互挤压,结合得更加紧密。

拱形受压时会产生一个向外的推力,如果能抵住这个力,拱就能承载很大的重量。

)四、长寿的石拱桥通过资料让学生感受我国历史上丰富多彩和发达的造桥工艺。

五、作业布置教学反思根据新课程的理念,课堂教学的规律及评价体系,教学反思一般从教学目标的科学性、教学资料的有序性、教学结构的整体性、教学方法的确切性、学生参与的进取性、反馈矫正的及时性等方面进行反思。

为了使教学反思能够深入且富有实效,我认为不必须面面俱到,根据科学课的特点,主要要进行以下反思。

(1)教材重点难点把握是否到位。

第3课 《拱形的力量》教学设计(教科版小学六年级科学上册第二单元)

第3课  《拱形的力量》教学设计(教科版小学六年级科学上册第二单元)

教科版小学六年级上册科学第二单元第3课《拱形的力量》教学设计教学导航【教学目标】1.认识拱形结构,知道拱形结构的承重能力比横梁要强。

2.能根据实验观察发现拱形受力后形状的变化,分析出拱形受力的状况,再根据拱形的受力状况,提出增强拱形承重能力的方法,并付之于实践探究。

3.能在合作探究中不断地思考,逐步深入地研究关于拱形的问题。

4.能初步感受到生活中的许多小事物蕴含着大道理,科学技术与我们的生活紧密相关。

【教学重点】学生在实践探究中能根据拱形的形变来分析拱形受力的状况。

【教学难点】学生能根据拱形受力后形状的变化,分析出拱形受力的状况。

【教学准备】为小组准备:做拱形的纸,铁垫圈若干。

教师自己准备:相关的图片资料。

学生自己准备:搭瓜皮拱的瓜皮、小刀。

【课时安排】1课时教学过程一、复习旧知。

1、今天我用这两个盒子做桥墩,用这张纸做桥面,我来造一座桥。

诶,发生了什么现象?2、谁来帮我一个忙,只用这张纸做桥面,让它不塌下去。

说说你成功的秘诀,好吗?3、那它还能不能承受其他的重量呢,我用这个垫圈来试一试。

4、看来,简单地改变形状的确能够明显地增强它的承受能力。

二、测试纸拱的承重能力。

1、我们再来研究刚才的第二种形状,今天这节课,我们就来研究拱形。

(板书课题)2、首先,我们来看一段拱形的自我介绍。

(师板书拱形,并张贴各名称。

)3、下面我们来造一个拱,只用这张纸和这块跨度板,请你造一个跨度为15厘米的拱形。

造好后也试试它能承受多大的重量,并且把它的形状变化画下来。

4、你造的拱承受了几个垫圈,它的形状发生了怎样的变化?拱足的变化,我们怎样把它表现出来呢?(学生上台画)(师板书贴纸:外推力)(课件出示拱形的受力情况。

)5、假如要使我们的拱能承受更多的压力,可以怎么办呢?6、我给大家准备了橡皮,实验前我们先来看一段实验操作(课件)。

听了他的实验介绍,你有哪些方面想提醒大家的?7、小结:为什么抵住拱足,拱的承受力就变大了呢?(课件出示资料)(板书:抵住外推力,拱形承受压力更大。

教科版科学六上《拱形的力量》教案(2)

教科版科学六上《拱形的力量》教案(2)

教科版科学六上《拱形的力量》教案一、教学内容1. 拱形是一种稳定的结构,能够承受较大的力。

2. 拱形在生活中的应用实例及其优点。

二、教学目标1. 了解拱形的结构特点,认识拱形在生活中的应用。

2. 通过观察、实验和探究,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和科学思维能力。

3. 培养学生关注生活中的科学,激发他们对科学的兴趣。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拱形的结构特点及其在生活中承受力的优势。

难点:理解拱形结构在承受力方面的优势。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拱形桥梁模型、挂图、实验器材等。

2. 学具:A4纸、剪刀、胶带、直尺等。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通过展示生活中的拱形建筑图片(如拱桥、拱门等),引导学生关注拱形结构,提出问题:“为什么这些建筑会选择拱形结构呢?拱形有什么特别之处?”2. 探究活动一:拱形的结构特点(1)学生分组,用A4纸制作不同形状的模型(如三角形、正方形、拱形等)。

(3)引导学生发现拱形结构的特点:稳定、能够承受较大的力。

3. 探究活动二:拱形在生活中的应用(1)展示拱形桥梁模型,让学生观察并说出拱形在桥梁中的应用。

(2)讨论拱形在生活中的其他应用实例,如隧道、拱门等。

4. 例题讲解讲解与拱形相关的例题,巩固学生对拱形结构特点的理解。

5. 随堂练习设计一些有关拱形结构的练习题,让学生当堂完成,检验学习效果。

六、板书设计1. 拱形的结构特点稳定能够承受较大的力2. 拱形在生活中的应用桥梁隧道拱门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1)列举生活中的拱形建筑。

(2)简述拱形结构的特点及其在生活中承受力的优势。

2. 答案:(1)生活中的拱形建筑:拱桥、拱门、隧道等。

(2)拱形结构特点:稳定,能够承受较大的力。

在生活中承受力的优势:拱形结构可以将受到的力传递到两侧的支撑点,减小中间部分的受力,从而提高整个结构的稳定性。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课后反思本节课通过实践情景引入、例题讲解和随堂练习,让学生掌握了拱形的结构特点及其在生活中的应用。

六年级上册科学教案 拱形的力量教科版 (23)

六年级上册科学教案 拱形的力量教科版 (23)

《拱形的力量》教学设计【教学内容】教育科学出版社《科学》六年级上册第二单元第三课第31、32页。

【教材分析】《拱形的力量》是教科版科学教科书六年级上册第二单元的第三课,学生通过前面两课的学习已初步了解改变材料的厚度和形状会增强抗弯曲能力。

在本课中,提出了一种新的形状──拱形。

拱形结构是一类很重要的结构,应用广泛。

拱形结构有的书又叫推力结构,它的特点是把受到的压力分解成向下的压力和向外的推力,是所有结构中唯一产生外推力的结构。

研究拱形的承重特点更具趣味性和挑战性。

教材精心设计了几个体验和实验活动,让学生了解到拱形的结构特点是把受到的压力分解成向下和向外的推力,通过提出问题──尝试──总结经验──改进实验,再尝试──在获得成功的探究过程中找到拱形承受巨大压力的原因,认识拱形受力的特点.【教学目标】1.认识拱形结构和拱形受力的特点,了解拱形结构在建筑上的应用。

2.让同学们在快乐中学习,感受到小组合作的重要性。

3.能够边实验边思考,逐步深入地研究一个问题,得知拱形承重的秘密。

4.通过学习拱形的力量能够想到或应用到生活中去。

【教学重点】弄清拱的受力原理,设法保持拱形的形状,使它承受更大的压力。

【教学难点】拱形受力向下向外传递给相邻部分,使拱形结构结合的更加紧密。

【教学准备】相关的图片资料,A4纸,垫圈若干,书本若干,课件。

附实验记录表:拱形 PK 横梁——谁能承受更大的压力?我们的发现:拱形比横梁承受的回形针个数 。

我们的解释:拱形比横梁承受压力的能力 。

不同重量的物体抵住拱足的对比实验我们的发现:抵住拱足后,拱形承受的回形针个数 。

抵住拱足的力量越 ,拱形承受的回形针个数就越 。

我们的解释:拱形抗弯曲能力和 有关。

六年( )班第( )小组,组员:附课堂图片:实验1:实验2:。

《拱形的力量》教学设计[5篇范例]

《拱形的力量》教学设计[5篇范例]

《拱形的力量》教学设计[5篇范例]第一篇:《拱形的力量》教学设计《拱形的力量》教学设计【教学目标】了解拱形受到压力时,能把向下的力向下和向外传递给相邻的部分,拱形能承受更大的压力。

同时体验科技的力量、创造的快乐。

【课前准备】图片资料,纸,课件。

【教学重点】弄清拱形可以向下和向外传递承受的压力。

【教学难点】拱的受力原理和如何更好地发挥出拱的受力特点。

【教学过程】一、导课:柔软无力的纸,做成拱形怎么就变“坚硬”了?古代城门为什么都做成拱形?二、动手操作,验证假设1、设计对比试验试验A:一张台历纸,现在把它平放在跨度为8厘米的两本厚书上,再在台历纸中间轻轻放上一角钱的硬币,会发生什么现象?放上二个、三个、四个……请同学们画出受力图,然后思考如何让一张纸承受更大的压力呢?试验B:把台历纸弯曲成拱形的时候,两边用书抵住,再放上硬币,大家猜一猜又会发生什么样的奇迹呢?学生动手操作,发现拱形结构能承受较大的力。

2、动手试验10分钟时间,组内完成实验,看看相同材质的台历纸,弯曲成拱形后,哪个组的拱形能够承受更多的压力。

3、交流探究总结:当我们使用相同材质的纸板时,我们把拱脚的位置垫得越高,这个拱形能够承受的压力就越大。

4、播放课件,图示解析:当拱形受到一个压力的时候,它就会把这个压力分解成向下的压力和向外的推力,此时当我们抵住这个力,拱形就能承载很大的重量。

拱形是所有结构中唯一一个产生外推力的结构,所以拱形结构又叫推力结构。

三、搭建拱形桥利用拱形的特点,人们用小块的砖、石材也可以建造很大的拱。

现在我们看一段视频,利用积木来搭一座拱桥,看他搭得好不好。

全体观看积木拱桥。

小结:拱形承载重量时,能把压力向下向外传递给相邻的部分,拱形各部分相互挤压,结合得更加紧密。

拱形受压会产生一个向外推的力,抵住这个力,拱就能承载很大重量。

四、各式各样的拱桥1、游戏:捏鸡蛋刚才同学们通过实验发现了拱形结构能承受更多的压力,现在请同学们看老师手中的鸡蛋,薄薄的蛋壳也能承受很大的压力。

教科版小学六年级科学上册第二单元《形状与结构》第3课《拱形的力量》教案

教科版小学六年级科学上册第二单元《形状与结构》第3课《拱形的力量》教案
提问:观察它的设计你有什么发现?
2.学生利用本课研究结果对其进行解释。
六、拓展延伸
我们的古代人民就利用聪明才智巧妙的利用了拱形的力量,作为更富有创造精神的现代人在我们的生活中又是如何利用拱形的呢?请大家课后收集生活中见到的拱形,并将它们记录下来。
教学反思
《拱形的力量》一课的教学重点是:弄清拱形可以向下和向外传递承受的压力,设法保持拱形的形状,使它承受更大的压力。教学难点是:理解拱的受力原理和如何更好地发挥出拱的受力特点。我对本节课的教学流程作了如下处理:①激趣导入,引出问题。②大胆假设,自主探究。③总体评价,归纳小结。④探究活动延伸。这样处理符合认识论过程和科学探究的要求,既体现了“从生活走向科学,从科学走向社会”,又“注意科学探究,提倡学习方式的多样化”,使课程结构自然流畅,学生易于接受。从提出问题走进探究,在做中学,又带着问题走向生活、社会,把探究的空间拓展到课外,拓展到了日常生活。让学生能够边实验边思考,逐步深入地研究一个问题。能根据观察到的拱形产生的形变来推想它受力的状况。学生在实验探究活动中,如何进行实验,如何分工合作,如何处理数据,实验中出现与探究课题不同或与生活常识有矛盾的问题,应如何对待,也需在实验探究过程中引导学生正确处理,并鼓励学生大胆尝试。培养学生实验动手能力的方法,一是让学生在实际操作中逐渐提高;二是教师在实验过程中给予恰当指导。
教学难点:理解拱的受力原理和如何更好地发挥出拱的受力特点。
师生活动
设计意图
一、谈话引入,激发兴趣
1.谈话:老师带来了具有悠久历史的建筑图片(播放课件:比萨斜塔、拱门……)这些建筑在设计上有什么共同之处?
2.学生介绍发现——拱形(预设)。
3.建筑都采用了拱形设计会是什么原因?
4.生谈初步看法。

教科版六年级科学上册2-3《拱形的力量》集体备课教案

教科版六年级科学上册2-3《拱形的力量》集体备课教案

教科版六年级科学上册2-3《拱形的力量》集体备课教案一. 教材分析《拱形的力量》这一课是教科版六年级科学上册第二单元第三课的内容。

本节课主要通过探究拱形的结构特点和承重能力,让学生了解拱形在工程中的应用,以及拱形的力量原理。

教材通过实验和观察,引导学生发现拱形的稳定性,增强学生对科学知识的探究欲望。

二. 学情分析六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观察、实验和分析问题的能力。

他们在学习过程中,能够积极主动地参与实验、观察现象,并对问题进行思考和讨论。

但是,对于拱形的力量原理,他们可能还比较陌生,需要通过实验和讲解来进一步了解。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了解拱形的结构特点和承重能力。

2.培养学生观察、实验、分析问题的能力。

3.引导学生发现拱形的稳定性,并了解其在工程中的应用。

4.激发学生对科学知识的探究欲望。

四. 教学重难点1.拱形的结构特点和承重能力。

2.拱形的稳定性及其在工程中的应用。

五. 教学方法1.实验法:通过实验让学生观察拱形的结构特点和承重能力。

2.讲解法:讲解拱形的力量原理和稳定性。

3.讨论法:引导学生分组讨论,发现拱形的优点和应用。

六. 教学准备1.实验器材:拱形模型、重物、测量工具等。

2.教学课件:拱形的结构特点、承重能力、稳定性等图片和视频。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生对拱形的好奇心。

2.呈现(10分钟)呈现拱形模型,让学生观察并描述拱形的结构特点。

然后,讲解拱形的力量原理和稳定性。

3.操练(15分钟)分组进行实验,让学生用拱形模型承载重物,观察拱形的承重能力。

引导学生发现拱形的稳定性,并记录实验数据。

4.巩固(10分钟)讲解拱形在工程中的应用,如桥梁、建筑等。

让学生举例说明拱形的优点。

5.拓展(5分钟)引导学生思考:如何设计一个更稳定的拱形结构?让学生发挥创造力,提出自己的设计方案。

6.小结(5分钟)总结本节课所学内容,强调拱形的结构特点、承重能力和稳定性。

7.家庭作业(5分钟)让学生结合自己的生活实际,观察和思考拱形在周围的工程中的应用,下节课分享。

教科版科学六上《拱形的力量》教学详案

教科版科学六上《拱形的力量》教学详案

《拱形的力量》教学设计(六年级上册)【教材分析】《拱形的力量》是教科版《科学》六年级上册第二单元《形状与结构》的第三课。

本单元的核心概念是:不同的形状与结构,承受力的效果不同。

本课的具体概念是:拱形能把所受的压力向下向外传递,所以能承受很大的压力。

本课与前后《形状与抗弯曲能力》《找拱形》等课联系紧密,是单元的重点课题。

【学情分析】学生通过前两课的学习,已初步了解改变材料的厚度和形状会增强抗弯曲能力。

在本课中,提出了新的形状——拱形,拱形结构是一类很重要的结构,应用广泛。

它的特点是把受到的压力分解成向下的压力和向外的推力,是所有结构中唯一产生外推力的结构。

探究拱形的承重秘密,内容紧密联系生活,材料简单易得,操作性强,更具趣味性和挑战性。

教学中,通过实验,让学生亲身经历设想、操作、观察、探究、总结的过程,逐步了解拱形的结构特点和承重秘密。

【教学目标】科学概念:拱形能把受到的压力向下和向外传递,所以能承受更大的压力。

过程与方法:根据观察到的拱形承重时产生的形变来推想它的受力特点;根据设想边实验边思考,逐步深入地研究问题。

情感、态度、价值观:引导学生关注拱形结构在生活中的应用;通过赵州桥、十七孔桥了解我国古代建筑技术的成就,增强民族自豪感。

【教学重点】在实验活动中构建“拱形可以向下和向外传递承受的压力,所以能够承受更大的压力”的科学概念。

【教学难点】能根据拱形结构的形变来分析它的受力特点。

【教学准备】课件、做拱形的纸、实验纸、垫片、抵住拱足的书、搭瓜皮拱的瓜皮、小刀。

【教学过程】一、激趣导入1.图片导入(课件出示图片:赵州桥、深圳仙湖植物园的长桥、延安窑洞、西安城墙)。

引导学生发现这些建筑都采用了拱形结构。

2.认识拱形,引导学生找出拱形的支撑点,建立拱足的概念。

3.激发兴趣,揭示课题。

[设计意图:让学生感受到拱形在生活中的广泛应用,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将学生引入科学的探究过程。

]二、实验探究实验一:(演示实验)观察拱形承重时的形变。

教科版科学六年级上册2.3《拱形的力量》教案

教科版科学六年级上册2.3《拱形的力量》教案

教科版科学六年级上册2.3《拱形的力量》教案一. 教材分析《拱形的力量》这一课主要让学生通过观察和实验,了解拱形的结构特点和受力情况,探索拱形所承受的压力与拱形形状的关系,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实验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 学情分析学生在学习本课之前,已经掌握了力的作用效果、压力等基本概念,同时对实验操作也有一定的了解。

但学生对拱形的认识较少,对拱形的力量的认知更是陌生,因此需要通过实验和观察来引导学生理解和掌握。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通过观察和实验,了解拱形的结构特点和受力情况,探索拱形所承受的压力与拱形形状的关系。

2.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实验、分析等方法,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实验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激发学生对科学的兴趣,培养学生的探索精神和合作意识。

四. 教学重难点重点:拱形的结构特点和受力情况,拱形所承受的压力与拱形形状的关系。

难点:对拱形力量的理解和应用。

五. 教学方法采用实验观察法、问题驱动法、小组合作法等教学方法,引导学生通过观察、实验、分析等过程,自主探索拱形的力量。

六. 教学准备1.拱形模型或图片。

2.实验器材:弹簧测力计、气球、细线、桌子等。

3.教学PPT。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通过展示拱形模型或图片,引导学生关注拱形的结构特点,引发学生对拱形力量的好奇心。

2.呈现(5分钟)利用PPT呈现拱形的结构特点和受力情况,让学生初步了解拱形的受力情况。

3.操练(15分钟)分组进行实验,让学生通过实验观察拱形的受力情况,引导学生用实验数据来分析拱形的力量。

4.巩固(10分钟)让学生根据实验结果,分析拱形所承受的压力与拱形形状的关系,引导学生用科学知识来解释现象。

5.拓展(10分钟)引导学生思考拱形在现实生活中的应用,如桥、穹顶等,让学生了解拱形的实际意义。

6.小结(5分钟)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总结,强调拱形的结构特点和受力情况,以及拱形所承受的压力与拱形形状的关系。

六年级上册科学教案 拱形的力量教科版 (24)

六年级上册科学教案 拱形的力量教科版 (24)

《拱形的力量》教学设计《拱形的力量》是科教版科学教科书六年级上册第二单元“形状与结构”的第三课,学生通过前面两课的学习已初步了解改变材料的厚度和形状会增强抗弯曲能力。

在本课中,提出了一种新的形状——拱形。

拱形结构是一类很重要的结构,应用广泛。

拱形结构有的书又叫推力结构,它的特点是把受到的压力分解成向下的压力和向外的推力,是所有结构中唯一产生外推力的结构。

【教学目标】科学概念: 拱形可以向下和向外传递承受的压力,所以能够承受很大的压力。

过程与方法:根据观察到的拱形产生的形变来推想它受力状况。

情感、态度、价值观: 认识到边实验边思考,对不断深入研究的重要性。

【教学准备】为小组准备:做拱形的纸,铁垫圈若干。

厚书籍若干本。

搭瓜皮拱的瓜皮、小刀。

教师自己准备:相关的图片资料。

【教学过程】一、激趣导入出示拱桥图片,介绍赵州桥。

二、拱形承受压测试。

1、猜测:用纸片做一个纸拱,试试它各能承受压力吗?2、要求:测试纸拱能承受多大压力。

做实验,填写下表。

实验目的:比较平板桥和拱形桥哪个承重大。

猜测:实验记录:分析数据并得出结论:3、学生分组进行实验(要求学生做好分工与记录)4、分组表述自己的实验结果。

三、让拱形承受更大的压力。

1、提出问题:怎样使纸拱能承受更大的压力。

2、提示:观察纸拱随着压力的增强,形状有什么变化。

根据拱形受压变形的现象,寻找克服变形的方法。

观察纸片形状变化,填写下表。

实验目的:怎样能使桥梁承重更大?猜测:分析数据并得出结论:3、学生组实验:要求学生做好工和记录。

4、分组表述自己的实验结果。

四、搭一个瓜皮拱。

1、看书,了解怎样搭瓜皮拱。

2、发给材料,各小组搭瓜皮拱。

3、小组汇报自己的实验成果。

五、小结,欣赏拱桥图片。

《拱形的力量》教学反思1、通过图片的导入,引起对拱桥坚固的认识,提高了兴趣;在结尾的拱桥欣赏让学生见到了各式各样的拱桥,开拓了视野。

2、做平板桥和拱形桥对比时学生很容易得出结论。

3、在做第二个实验时,学生往往让铁垫圈把纸拱压垮了为止,这样的操作不符合规范。

教科版科学六年级上册3《拱形的力量》教学设计

教科版科学六年级上册3《拱形的力量》教学设计

教科版科学六年级上册3《拱形的力量》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拱形的力量》这一课是教科版科学六年级上册的教学内容。

本节课的主要内容是通过实验和观察,让学生了解拱形的结构特点和受力特点,探讨拱形的力量原理。

教材中提供了丰富的实验材料和设备,引导学生通过动手操作、观察、分析、推理等科学方法,探究拱形的力量原理,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和创新能力。

二. 学情分析六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观察和实验能力,对于简单的科学实验和观察活动能够积极参与。

但是,对于拱形的结构特点和受力特点的理解还需要通过实验和观察来逐步建立。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引导学生积极参与实验活动,通过观察和分析来理解拱形的力量原理。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了解拱形的结构特点和受力特点,理解拱形的力量原理。

2.培养学生积极参与实验活动,观察、分析、推理的科学方法。

3.培养学生合作交流的能力,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和创新能力。

四. 教学重难点1.拱形的结构特点和受力特点的理解。

2.拱形力量原理的探究。

五. 教学方法1.实验法:通过实验让学生观察拱形的结构特点和受力特点,引导学生探究拱形的力量原理。

2.引导法:教师引导学生观察、分析、推理,帮助学生建立科学的概念。

3.合作交流法:学生分组实验,鼓励学生合作交流,共同完成实验任务。

六. 教学准备1.实验材料和设备:拱形模型、重物、测量工具等。

2.教学课件:PPT、实验视频等。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展示拱形建筑的图片,引导学生关注拱形的结构特点,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呈现(10分钟)教师简要介绍拱形的结构特点和受力特点,为学生实验探究打下基础。

3.操练(10分钟)学生分组进行实验,观察和记录拱形的结构特点和受力特点。

教师巡回指导,解答学生的疑问。

4.巩固(5分钟)教师学生进行实验结果的分享,引导学生用科学语言描述拱形的结构特点和受力特点。

5.拓展(5分钟)教师引导学生运用拱形的力量原理,解决实际问题,如设计一个拱形桥等。

教科版科学六年级上册3《拱形的力量》教案

教科版科学六年级上册3《拱形的力量》教案

教科版科学六年级上册3《拱形的力量》教案一. 教材分析《拱形的力量》这一课主要让学生通过观察和实验,了解拱形的结构特点和承重原理,探索拱形在实际应用中的作用。

教材通过生活中的实例,引导学生发现拱形的优势,并通过实验验证拱形的承重能力。

内容联系实际,既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又能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

二. 学情分析六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观察和实验能力,对周围事物的结构特征有了一定的了解。

但是,对于拱形的承重原理和拱形在实际工程中的应用可能还不够清晰。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通过生动的实例和直观的实验,让学生深入理解拱形的力量。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学生能够理解拱形的结构特点,知道拱形具有很好的承重能力。

2.过程与方法:学生通过观察、实验等途径,探究拱形的承重原理,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学生感受科学技术在生活中的应用,培养学生的科技意识。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学生能够理解拱形的结构特点和承重原理。

2.难点:学生能够运用所学的知识,解释生活中的拱形现象。

五. 教学方法采用问题驱动法、观察法、实验法、讨论法等,引导学生主动探究,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

六. 教学准备1.教具:拱形模型、实验器材(如重量物、尺子等)。

2.课件:相关的图片、视频等。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通过展示一些生活中的拱形结构,如桥、屋顶等,引导学生关注拱形的结构特点,引发学生的兴趣。

2.呈现(5分钟)呈现拱形的结构特点和承重原理,让学生对拱形有更深入的了解。

3.操练(10分钟)学生分组进行实验,验证拱形的承重能力。

教师巡回指导,确保实验的安全和准确性。

4.巩固(5分钟)学生汇报实验结果,教师总结拱形的承重原理,巩固所学知识。

5.拓展(10分钟)学生讨论拱形在实际工程中的应用,如桥梁、体育馆等,联系生活,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

6.小结(5分钟)教师引导学生总结本节课所学的知识,强调拱形的结构特点和承重原理。

教科版《拱形的力量》教案

教科版《拱形的力量》教案

教科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材小学科学六年级(上册)《拱形的力量》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科学概念: 拱形可以通过材料向下和向外传递承受的压力,能够承受较大的压力。

过程与方法:能根据已获得的信息作出大胆而合理的猜想和假设,能设计对比实验并在实验的过程中进行思考,逐步深入地研究拱形比平形能承受更多压力的原因并对拱形受力情况进行分析。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关注拱形在生产生活中的应用,体会科学技术的巨大力量;在探究活动中享受合作学习的乐趣。

二、教材重、难点:1、重点:探究拱形承受力大的原因。

2、难点:在结构性活动中构建“拱形由于可以通过材料向下和向外传递承受的压力,所以能够承受较大的压力”的科学概念。

三、教学准备:每组(托盘1个、垫圈15个、记录表、钉书钉盒、卡纸条)教师课件、自制教具(拱向外传递压力测量器)四、教学过程:1、激趣导入、引出问题师:今天,老师给大家带来了几张很美的建筑图片,我们一起来欣赏(投影课件),这些建筑物的形状有什么共同的地方吗?猜想一下他们为什么要做成这样的形状?师:是不是真得像同学们猜想的那样拱形承受能力强,这节课就让我们来研究“拱形的力量”。

2、实验探究、解决问题⑴、对比纸拱桥与平桥承重能力师:你能不能设计一个实验来证实你们的猜想呢?生:用一张纸弯成拱形,抵上两个相同的物体,放上重物,看能承受多少重量。

师:这样行吗?生:应该进行对比,做一个拱桥和一个平桥。

师:你的想法很有道理,我们就一起试试。

那么做这个拱桥和平桥有什么要求吗?需要控制什么条件?全班交流、汇报(确定垫圈放的方式、桥架空的距离等)师:刚才同学们讨论的非常好,现在,实验前老师有些要求,看谁听得最仔细。

①请大家在托盘的背面做实验。

②做完实验后,两座桥要保持原样。

③不要在桥变形的过程中如垫圈。

④记住使用的垫圈数。

师:听明白了吗?接下来开始实验。

(刻意分发不同数量的钉书钉盒给各小组,希望他们使用不同数量的盒子抵住拱脚)学生实验,教师巡视。

教科版科学教科书六年级上册第二单元《拱形的力量》教案

教科版科学教科书六年级上册第二单元《拱形的力量》教案

《拱形的力量》教案一、教学内容教科版科学教科书六年级上册第二单元的第三课,课本第31和32页。

二、教学目标1. 使学生明白科学概念,拱形可以向下和向外传递承受的压力,所以能够承受很大的压力。

2.学生能够根据观察到的拱形产生的形变来推想它受力的状况。

3.让学生了解拱形在生活中的应用,同时体验科技的力量、创造的快乐。

三、教学重难点重点:弄清拱形可以向下和向外传递承受的压力,设法保持拱形的形状,使它承受更大的压力。

难点:拱的受力原理和如何更好地发挥出拱的受力特点。

四、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

1.课件出示各种拱形。

2.这些建筑在形状上有什么共同之处呢?(拱形)3.猜一猜:为什么这么多的建筑物都是带有拱形的呢?板书课题:拱形的力量(二)实验探究1.平桥与拱桥承重能力的比较(1)师:那么拱形的力量有多大呢?我们不妨拿一张拱纸和一张平纸来做个比较,(出示拱纸、平纸)那么,这个实验怎么做呢?要注意些什么呢?(学生回答,师补充)【1跨度一样。

2纸的大小、材质一样。

3扣针轻轻放,放中间,一个一个放。

4及时把实验结果记录下来,记录在作业本活动记录……】(2)师演示实验(3)比较哪个承受力大。

(4)师:为什么拱形承受的压力要大呢?你能作出解释吗?(师可引导:它们分别是怎么变形的?)(5)小结:确实拱形受到力的时候,能把力向下向外进行传递,在传递的过程中就产生了一种外推力,所以它的拱足,就散开来了。

(板书拱形图)2.使拱形承受更大的力(1)师:现在你们有没有办法使我们刚才的拱承受更大的压力?(跨度不变,纸的大小、材质不变。

)(2) 学生实验①出示实验单和材料②说明实验要求(3)汇报实验结果。

(4)分析实验观察:抵住拱足的书本数与拱纸承受的扣针数有什么关系?(一般情况下,抵住拱足的书本越多,拱能承受的垫圈也越多。

)(5)小结:是啊,这就说明了:拱形承受重量时,能把压力向下向外传递给相邻的部分,拱形各部分受到压力会产生一种向外推的力,如果抵住了这个外推力,拱就能承受更大的压力.(看教科书P32拱形受力示意图及文字)(三)知识延伸1、图片展示过渡:同学们,所以在我们的生活中出现了很多拱形结构的桥,那么你们想不想做个模拟实验?(搭一个瓜皮拱)2、布置学生课后做,照教科书P32做五、板书设计拱形的力量抵住外推力拱形承受压力更大。

教科版科学六上《拱形的力量》教案

教科版科学六上《拱形的力量》教案

教科版科学六上《拱形的力量》教案一. 教材分析《拱形的力量》这一节内容,主要让学生了解拱形的结构特点和拱形的力量原理。

教材通过实验和观察,引导学生发现拱形的承重能力比其他形状的结构要好,从而让学生感受到拱形的力量。

这一节内容旨在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实验操作能力和推理能力。

二. 学情分析学生在学习本节内容前,已经学习了有关结构稳定性和力学的相关知识,对于实验操作和观察分析已经有了一定的基础。

但部分学生可能对于拱形的原理理解起来还有一定的难度,需要老师在教学过程中进行针对性的讲解和引导。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了解拱形的结构特点和拱形的力量原理。

2.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实验操作能力和推理能力。

3.激发学生对于科学研究的兴趣,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

四. 教学重难点1.拱形的结构特点和拱形的力量原理。

2.如何引导学生发现拱形的承重能力比其他形状的结构要好。

五. 教学方法采用实验法、观察法、讨论法、讲解法等多种教学方法,引导学生通过自主探究、合作交流,发现拱形的力量原理。

六. 教学准备1.拱形结构模型。

2.实验器材:尺子、剪刀、胶水等。

3.PPT课件。

七. 教学过程导入(5分钟)利用PPT展示一些生活中的拱形结构,如桥、建筑等,引导学生关注拱形的结构特点。

呈现(10分钟)1.介绍拱形的结构特点。

2.讲解拱形的力量原理。

操练(15分钟)1.学生分组,每组制作一个拱形结构模型。

2.对每个小组的模型进行承重实验,观察和记录结果。

巩固(10分钟)1.学生汇报实验结果,讨论拱形的承重能力。

2.老师针对学生的讨论进行讲解和引导。

拓展(10分钟)1.学生分组,讨论如何设计一个更稳定的拱形结构。

2.各小组展示自己的设计,并进行实验验证。

小结(5分钟)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强调拱形的结构特点和拱形的力量原理。

家庭作业(5分钟)1.完成课后练习。

2.观察生活中的拱形结构,记录下来并与同学交流。

板书(5分钟)拱形的结构特点、拱形的力量原理。

教科版拱形的力量优秀教案3

教科版拱形的力量优秀教案3

拱形的力量一、教学内容:教科版科学教科书六年级上册第二单元的第三课,学生通过前面两课的学习已初步了解改变材料的厚度和形状会增强抗弯曲能力。

在本课中,提出了一种新的形状——拱形。

拱形结构是一类很重要的结构,应用广泛。

拱形结构有的书又叫推力结构,它的特点是把受到的压力分解成向下的压力和向外的推力,是所有结构中唯一产生外推力的结构。

二、学情分析:学生对本单元前两节课《抵抗弯曲》和《形状与抗弯曲能力》学习对增加材料厚度和改变材料的形状可以增加物体抗弯曲能力的探究已产生了非常浓厚的兴趣,对再研究拱形结构一定会有更高兴趣。

由于历史原因六(2)班学生科学探究能力有欠缺有待提前训练。

三、教学目标:1、拱形受到压力时,能把向下的力向下和向外传递给相邻的部分。

如果能抵住拱形的外推力,拱形就能承受更大的压力。

2、教学流程:①激趣导入,引出问题。

②大胆假设,自主探究。

③总体评价,归纳小结。

④探究活动延伸。

3、让学生了解拱形在生活中的应用,同时体验科技的力量、创造的快乐。

四、教学重难点:1、弄清拱形可以向下和向外传递承受的压力,设法保持拱形的形状,使它承受更大的压力为教学重点。

2、拱的受力原理和如何更好地发挥出拱的受力特点。

五、教学准备:教师准备:相关的图片资料,做拱形的纸,课件(教师用)。

绘画纸,铁垫圈若干,三合板(拱桥的垫板),自制搭拱积木。

学生准备:每生带四五本书用于抵住拱足。

六、教学过程:(一)谈话引入,激发兴趣1、(出示图片),同学们,这些建筑在外形上有什么特点?2、学生介绍发现------拱形(板书:拱形)3、提问:为什么要设计成拱形呢?4、学生谈初步看法5、揭示课题:你们说得是否有道理呢?今天我们一起学习“拱形的力量”。

(补充板书:拱形的力量)(二)实验论证①实验一:1、我们先了解一下拱形的构造,(板画:),纸拱上面最突出的部分叫做“拱顶”,下面与纸板接触支撑拱的部分叫做“拱足”(板书标出拱顶、拱足),两足之间的距离叫跨度。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教科版小学六年级上册科学第二单元
第3课《拱形的力量》教学设计
教学导航
【教材分析】
《拱形的力量》是义务教育小学科学教科版六年级上册“形状与结构”单元的第三课。

本单元是从不同形状结构的物体和它能承受力大小的视角引导学生探究常见的形状和结构。

拱形结构是一类很重要的结构,又叫推理结构,它的特点是把受到的压力分解成向下的压力和向外的推力,是所有结构中唯一产生外推力的结构。

本单元前两课主要探究条形材料的抗弯曲能力与形状的关系(学生已经知道改变纸的宽度、厚度或者改变纸的形状都可以改变纸的抗弯曲能力)。

这一课主要选取生活中常见的拱形结构,希望学生在实践探究中不断发现问题,找到拱形能承受较大压力的原因并提出增强拱形承重能力的方法,更具趣味性和挑战性。

【教学目标】
科学概念:
拱形受到压力时,能把向下的力向下和向外传递给相邻的部分。

如果能抵住拱形的外推力,拱形就能承受更大的压力。

过程与方法:
能够边实验边思考,逐步深入地研究一个问题。

能根据观察到的拱形产生的形变来推想它受力的状况。

学生在实验探究活动中,如何进行实验,如何分工合作,如何处理数据,实验中出现与探究课题不同或与生活常识有矛盾的问题,应如何对待,也需在实验探究过程中引导学生正确处理,并鼓励学生大胆尝试。

培养学生实验动手能力的方法。

情感、态度、价值观:
让学生了解拱形在生活中的应用,同时体验科技的力量、创造的快乐。

【教学重点】
弄清拱形可以向下和向外传递承受的压力,设法保持拱形的形状,使它承受更大的压力。

【教学难点】
拱的受力原理和如何更好地发挥出拱的受力特点。

【教学准备】
教师准备:相关的图片资料,做拱形的纸,180g绘画纸一整张裁成长21cm、宽10cm的小块,铁垫圈、螺帽若干,垫板(三层板裁小长21cm、宽10cm大小)。

学生准备:每生带四五本书用于抵住拱足。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复习旧知。

1、今天我用这两个盒子做桥墩,用这张纸做桥面,我来造一座桥。

诶,发生了什么现象?
2、谁来帮我一个忙,只用这张纸做桥面,让它不塌下去。

说说你成功的秘诀,好吗?
3、那它还能不能承受其他的重量呢,我用这个垫圈来试一试。

4、看来,简单地改变形状的确能够明显地增强它的承受能力。

二、测试纸拱的承重能力。

1、我们再来研究刚才的第二种形状,今天这节课,我们就来研究拱形。

(板书课题)
2、首先,我们来看一段拱形的自我介绍。

(师板书拱形,并张贴各名称。


3、下面我们来造一个拱,只用这张纸和这块跨度板,请你造一个跨度为15厘米的拱形。

造好后也试试它能承受多大的重量,并且把它的形状变化画下来。

4、你造的拱承受了几个垫圈,它的形状发生了怎样的变化?拱足的变化,我们怎样把它表现出来呢?(学生上台画)(师板书贴纸:外推力)(课件出示拱形的受力情况。


5、假如要使我们的拱能承受更多的压力,可以怎么办呢?
6、我给大家准备了橡皮,实验前我们先来看一段实验操作(课件)。

听了他的实验介绍,你有哪些方面想提醒大家的?
7、小结:为什么抵住拱足,拱的承受力就变大了呢?(课件出示资料)(板书:抵住外推力,拱形承受压力更大。


三、搭一个塑料拱。

1、我这里有一袋塑料块,你能把它搭成一个拱吗?
2、这座塑料块造的拱,它能承受多大的压力呢?我用钩码来测试,一个钩码50克,1个,2个,3个,放不下了,还能承受更多的重量吗?我请一位同学用手来压一压。

3、用了这么大的力量,它都没有塌下去,为什么它这么坚固呢?
4、其实,在很久以前,我国劳动人民就会用这一点,把桥建成拱形。

那么在我们中国,最著名的拱桥是哪一座?谁能来解释一下?为什么赵州桥在这么多年来能承受暴雨、洪水的袭击,为什么它这么坚固呢?
5、课件展示各拱形建筑。

6、其实在我们的生活当中,还有很多拱形形状的物体,课后,同学们可以去找一找,当然还可以找一找生活中与拱形相似的形状,继续研究它们受力的特点。

【板书设计】
拱形的力量
拱足拱足
外推力外推力。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