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术新课标解析与教材解读1

合集下载

小学美术教师解读新课标

小学美术教师解读新课标

小学美术教师解读新课标
新课标对小学美术教育提出了新的要求和指导思想,旨在培养学生的审美情感、创新意识和美术实践能力。

在解读新课标时,我们应当关注以下几个方面:
1. 课程理念:新课标强调美术教育应以学生为本,注重学生个性的发展和审美能力的培养。

美术课程应与学生的生活经验相结合,激发学生的创造力和想象力。

2. 课程目标:新课标明确了美术教育的目标,包括培养学生的审美情感、提高审美能力、发展美术实践技能、增强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

3. 课程内容:新课标对美术课程内容进行了丰富和拓展,包括绘画、雕塑、设计、工艺、摄影等多个领域,鼓励学生在不同美术领域进行探索和实践。

4. 教学方法:新课标提倡采用多样化的教学方法,如项目式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等,以适应不同学生的学习需求和兴趣。

5. 评价方式:新课标强调评价的多元化和过程性,不仅关注学生的作品成果,也关注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参与度、合作精神和创新表现。

6. 资源利用:新课标鼓励教师充分利用校内外资源,如图书馆、博物馆、社区等,为学生提供丰富的学习资源和实践机会。

7. 教师角色:新课标要求美术教师不仅是知识的传授者,更是学生学习的引导者和促进者,需要不断更新教学理念和方法,提高自身的专业素养。

8. 跨学科整合:新课标鼓励美术教育与其他学科的整合,如语文、数学、科学等,通过跨学科的学习活动,促进学生综合素质的提升。

通过这些方面的解读和实践,小学美术教师可以更好地理解和执行新
课标的要求,为学生提供一个全面、丰富、有创造性的美术学习环境。

(全解析)小学美术新课程标准详解

(全解析)小学美术新课程标准详解

(全解析)小学美术新课程标准详解全解析小学美术新课程标准详解一、引言本文旨在对小学美术新课程标准进行全面解析,为教师和学生提供参考和指导。

小学美术新课程标准是根据国家教育部的要求和指导方针制定的,旨在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创造能力和艺术修养,促进其全面发展。

二、课程目标小学美术新课程标准的主要目标如下:1. 培养学生的艺术素养和审美能力:通过研究和实践,培养学生对美的感知和理解能力,提高其欣赏艺术作品的能力。

2. 培养学生的创造能力:通过创作艺术作品,培养学生的观察、思考和表达能力,激发他们的创造力和想象力。

3. 培养学生的文化意识和跨文化交流能力:通过研究不同地域和历史时期的艺术作品,培养学生对不同文化的理解和尊重,提高他们的跨文化交流能力。

三、课程内容小学美术新课程标准的内容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视觉元素和艺术语言:研究和理解艺术中的视觉元素,如线条、形状、色彩、质地等,以及艺术作品传达的意义和情感。

2. 创作和表现技能:研究和掌握绘画、雕塑、手工艺等艺术创作的基本技能和表现方法。

3. 艺术欣赏和批评:研究鉴赏艺术作品,了解不同艺术家的风格和作品的历史背景,培养学生的艺术鉴赏能力。

4. 文化意识和跨文化交流:研究不同文化的艺术作品,了解其背后的文化内涵和价值观,培养学生对多元文化的理解和尊重。

四、教学方法为了有效实施小学美术新课程标准,教师可以采用以下教学方法:1. 启发式教学:通过提问和引导,激发学生的思考和创造力,培养他们的自主研究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2. 实践性教学:通过实际操作和创作,让学生亲身体验艺术创作的过程,提高他们的实践能力和艺术表达能力。

3. 艺术欣赏和讨论:组织学生观看和欣赏艺术作品,引导他们表达自己的感受和理解,鼓励他们进行艺术批评和讨论。

4. 跨学科教学:将美术与其他学科相结合,促进学科间的交叉研究和综合能力的培养。

五、评价与考核小学美术新课程标准的评价与考核应综合考虑学生的艺术创作、艺术欣赏和艺术理论等方面的表现。

深度剖析:小学美术新课程标准

深度剖析:小学美术新课程标准

深度剖析:小学美术新课程标准在新课程标准下,小学美术教育的地位和作用得到了进一步的提升和重视。

新课程标准强调美术教育的全面性、实践性和创新性。

接下来,我们将深入剖析这一新课程标准。

一、课程目标新课程标准对小学美术教育的课程目标进行了全面的梳理和整合,强调培养学生的审美意识、创新思维和实践能力。

1. 审美意识:培养学生的艺术审美情趣,使他们能欣赏和理解不同类型和风格的艺术作品,发展他们的艺术创造力。

审美意识:培养学生的艺术审美情趣,使他们能欣赏和理解不同类型和风格的艺术作品,发展他们的艺术创造力。

2. 创新思维:鼓励学生进行艺术创作,培养他们的创新精神和创新思维,使他们能在艺术活动中自主创新。

创新思维:鼓励学生进行艺术创作,培养他们的创新精神和创新思维,使他们能在艺术活动中自主创新。

3. 实践能力:通过美术活动,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实践能力,使他们能运用所学知识和技能解决实际问题。

实践能力:通过美术活动,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实践能力,使他们能运用所学知识和技能解决实际问题。

二、课程内容新课程标准将美术课程内容划分为五个大的领域:绘画、雕塑、设计、艺术欣赏和艺术实践。

1. 绘画:包括素描、水彩、油画等多种形式,培养学生的绘画技能和艺术创新能力。

绘画:包括素描、水彩、油画等多种形式,培养学生的绘画技能和艺术创新能力。

2. 雕塑:包括泥塑、木刻、石刻等多种形式,培养学生的立体感和空间感。

雕塑:包括泥塑、木刻、石刻等多种形式,培养学生的立体感和空间感。

3. 设计:包括平面设计和立体设计,培养学生的设计思维和设计能力。

设计:包括平面设计和立体设计,培养学生的设计思维和设计能力。

4. 艺术欣赏:通过欣赏各种艺术作品,培养学生的艺术审美情趣和艺术鉴赏能力。

艺术欣赏:通过欣赏各种艺术作品,培养学生的艺术审美情趣和艺术鉴赏能力。

5. 艺术实践:引导学生参与艺术活动和艺术创作,培养他们的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

艺术实践:引导学生参与艺术活动和艺术创作,培养他们的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

小学美术新课标的解读

小学美术新课标的解读

小学美术新课标的解读小学美术新课标强调了美术教育在学生全面发展中的重要性,它不仅关注学生美术技能的培养,更注重学生审美情感、创新思维和文化素养的培育。

新课标提倡以学生为中心,通过多样化的教学方法和丰富的教学内容,激发学生对美术的兴趣,提高他们的美术素养。

在教学目标上,新课标明确了美术教育的三个层次: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知识与技能方面,要求学生掌握基本的美术知识和技能,如色彩、线条、形状等,并能够运用这些知识进行创作。

过程与方法方面,强调学生通过观察、思考、实践等活动,体验美术创作的过程,培养解决问题的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方面,鼓励学生欣赏美、创造美,形成积极向上的审美情趣和文化自信。

新课标还提出了美术教学的四个基本原则:趣味性、实践性、创造性和文化性。

趣味性原则要求教学活动要贴近学生的生活,激发他们的兴趣和好奇心。

实践性原则强调通过实际操作和体验来学习美术,让学生在实践中掌握知识和技能。

创造性原则鼓励学生发挥想象力和创造力,进行个性化的创作。

文化性原则则要求教学内容要融入中国传统文化和世界多元文化的元素,培养学生的文化认同感和国际视野。

在教学内容上,新课标涵盖了绘画、雕塑、设计、摄影等多个领域,同时注重传统艺术与现代艺术的结合,以及艺术与其他学科的交叉融合。

教学方法上,提倡采用探究式、合作式、项目式等多种教学方式,以适应不同学生的学习需求和兴趣。

此外,新课标还强调了评价方式的多元化,不仅关注学生的作品成果,更重视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表现和进步。

评价内容不仅包括美术知识和技能,还包括学生的创新能力、合作精神和审美情感等方面。

总之,小学美术新课标旨在通过全面、系统的美术教育,培养学生的综合美术素养,为他们的未来学习和生活打下坚实的基础。

湘教版初中美术新课程标准解读和教材分析

湘教版初中美术新课程标准解读和教材分析

湘教版初中美术新课程标准解读和教材分析引言本文旨在对湘教版初中美术新课程标准进行解读,同时对教材进行分析,以帮助教师更好地理解和教授美术课程。

新课程标准解读湘教版初中美术新课程标准是根据最新的教育理念和要求制定的,旨在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创造能力和艺术修养。

具体来说,课程标准注重以下几个方面:1. 知识与技能新课程标准要求学生掌握一定的美术知识和技能,包括绘画、雕塑、摄影等艺术表现形式。

通过研究这些知识和技能,学生可以表达自己的情感和思想,同时培养审美能力。

2. 创造与鉴赏课程标准强调培养学生的创造能力和艺术鉴赏能力。

学生应该通过自主创作和欣赏他人作品来不断提升自己的创造力和艺术鉴赏水平。

这不仅可以激发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还可以培养学生对艺术的独特见解和鉴赏能力。

3. 文化与传统新课程标准注重培养学生对中华传统文化和绘画传统的了解与认同。

通过研究和欣赏经典作品,学生能够更好地理解和传承中国艺术的精髓,增强文化自信心。

教材分析湘教版初中美术教材是按照新课程标准编写的,旨在满足学生研究美术的需求。

1. 内容丰富教材内容丰富多样,包括基础绘画技法、色彩运用、构图设计等方面的内容。

同时,教材还注重将艺术与生活相结合,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进行创作。

2. 研究资源丰富教材提供了丰富的研究资源,包括绘画范例、名家作品等。

学生可以通过模仿和欣赏这些作品,提升自己的绘画技巧和艺术鉴赏能力。

3. 知识与实践结合教材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通过实际操作和创作任务,帮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并培养实践能力和创新思维。

总结湘教版初中美术新课程标准和教材的解读和分析对于教师指导学生进行美术研究具有重要意义。

通过理解课程标准和教材特点,教师可以更好地设计教学内容和教学活动,使学生全面发展,在美术研究中获得更多的成就感和乐趣。

美术新课标解读

美术新课标解读

美术课程标准解读与教学策略主讲人:湖北省教学研究室向莉㈠新课程标准解读一、新课程的概述:(什么是新课程?其产生的国内外环境以及美术学科背景)国家教育部2001年7月颁布的《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的颁布,标志着我国基础教育进入一个崭新的时代——课程改革时代。

《纲要》从课程目标、内容等方面提出了改革的着眼点和最终归宿——“为了中华民族的复兴,为了每位学生的发展”。

这一基本的价值取向预示着我国基础教育课程的价值转型。

新课程顺应时代发展的需要,彻底屏除传统应试教育的弊端,以培养学生健全的个性和完整的人格为己任,努力构建符合素质教育要求的新的基础教育课程体系,明示了课程改革的基本理念。

1. 新课程改革的国际背景:a. 基础教育改革是国际形势发展的必然趋势。

21世纪是国际竞争更加激烈的世纪。

世界各国的发展均面临着巨大的挑战,特别是在政治、经济、军事、科技、文化等领域将展开大竞赛,大较量。

各国之间的竞争,实质是综合国力的竞争,而综合国力的强弱,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人的文明程度和人才素质的高低。

为培养具有竞争力的各种高素质人才,提高国民整体素质,许多国家特别是发达国家都积极采取措施,把优先发展教育作为国际竞争的首要战略对策,并积极进行新一轮的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以提高人才培养的质量和教育的国际竞争力,保持本国在经济全球化浪潮中的优势地位。

其改革力度是空前的主要趋势体现在以下四个方面:⑴调整培养目标,使新一代国民具有适应21世纪社会、科技、经济发展的必备的素质。

⑵改变人才培养模式,实践学生学习方式的根本变革,使学生成为未来社会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公民。

⑶课程内容进一步关注学生经验,反映社会、科技的最新进展,满足学生多样化的需要。

⑷发挥评价在促进学生潜能、个性、创造力等方面发展的作用,使每一个学生具有自信心和持续发展的能力。

b. 没有美术教育的教育是不完整的教育。

世界各国都十分重视艺术教育,认识到艺术教育在教育中所具有的独特作用和优势,是不可替代的。

新课标(美术)解读

新课标(美术)解读

新课标美术解读课程性质:美术课程强调培养学生的审美感知、艺术表现、创意实践和人文素养等核心素养,以适应社会发展和终身发展需要为目标。

同时,美术课程也需要抵制“三俗”之风,树立正确“四观”,即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和审美观。

课程理念:美术课程注重坚持以美育人、重视艺术体验、突出课程综合等理念。

在课程设计上,需要适应学生发展,分段设计课程;聚焦核心素养,组织课程内容;体现艺术学习特点,优化评价机制。

设计思路:美术课程的设计思路可以从适应学生发展、分段设计课程和体现艺术学习特点等方面进行考虑。

具体来说,应该根据学生的身心发展和认知特点,合理安排不同学段的学习内容和目标,注重课程的衔接和递进;同时,应该注重体现艺术学习的特点和规律,注重学生的实践和体验,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

课程内容:美术课程的内容应该包括欣赏、表现、创造和联系等方面。

在欣赏方面,应该注重引导学生感受和欣赏自然美、艺术美和社会美,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和素养;在表现方面,应该注重培养学生的绘画、雕塑、建筑等艺术表现技能和能力;在创造方面,应该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意和实践能力,鼓励学生发挥想象力和创造力;在联系方面,应该注重美术与其他学科的联系和融合,促进学生的综合素质发展。

学习任务:美术课程的学习任务应该与学生的学习内容相关联。

任务可以是个人或小组形式,可以包括绘画、雕塑、建筑等不同的表现形式。

在任务驱动下,学生可以自主探究和实践,提高自己的艺术表现能力和创新能力。

学段目标:美术课程的学段目标应该根据学生的身心发展和认知特点进行设计。

不同学段的目标应该具有递进性和关联性,前一学段的目标为后一学段的目标打下基础,后一学段的目标在前一学段的目标基础上进行拓展和提高。

评价机制:美术课程的评价机制应该注重多样化和综合性。

可以采用作品评价、平时表现评价和综合评价等方式,从多个方面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和综合素质。

同时,应该注重评价的激励作用,鼓励学生发挥自己的优势和潜力。

(详尽版)小学美术新课程标准解析

(详尽版)小学美术新课程标准解析

(详尽版)小学美术新课程标准解析1. 引言本文档旨在深入解析小学美术新课程标准,帮助教师和教育工作者更好地理解并实施该标准,以提高小学美术教育的质量。

本文档将分析新课程标准的主要特点、教学目标、内容标准、教学策略和评价方法等方面。

2. 新课程标准的主要特点2.1 强调美术教育的全面性新课程标准强调美术教育的全面性,不仅注重技能和技巧的培养,还包括审美、创意、文化、历史等多方面的学习,使学生在全面发展的基础上展现个性。

2.2 重视学生的主体地位新课程标准强调学生的主体地位,鼓励学生主动探索、实践和创造,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创新精神。

2.3 注重美术教育与生活的联系新课程标准强调美术教育与生活的联系,鼓励学生从生活中汲取灵感,运用美术知识解决实际问题,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3. 教学目标新课程标准设定了以下三个层面的教学目标:3.1 知识与技能学生需掌握基本的美术知识和技能,如绘画、雕塑、设计等,并能运用这些知识和技能进行创作。

3.2 过程与方法学生需通过观察、分析、实践等方法,培养审美、创意、表现等能力,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3.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学生需树立正确的审美观,尊重艺术与艺术家,培养热爱美术、勇于创新的精神。

4. 内容标准新课程标准将美术教育内容划分为四个领域:绘画、雕塑、设计、欣赏。

每个领域都有具体的学习内容和要求,具体内容如下:4.1 绘画学生需学习各种绘画技法,如素描、水彩、油画等,掌握色彩、构图等基本知识,并进行创作实践。

4.2 雕塑学生需了解雕塑的基本技法,如泥塑、木雕等,掌握空间、体积等概念,并进行创作实践。

4.3 设计学生需学习设计的基本原理和方法,如平面设计、立体设计等,培养审美、创意和实用相结合的能力。

4.4 欣赏学生需学习欣赏各种美术作品,了解美术史、艺术家、流派等知识,提高审美鉴赏能力。

5. 教学策略为了实现新课程标准,教师可以采用以下教学策略:5.1 情境教学通过创设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创作欲望,培养学生的审美和创意能力。

(专家解读)小学美术新课程标准

(专家解读)小学美术新课程标准

(专家解读)小学美术新课程标准引言本文档旨在深入解读我国小学美术新课程标准,为广大教育工作者和小学美术爱好者提供权威、详尽的指导。

我们将从课程标准的总体要求、课程内容、教学建议等方面进行详细阐述。

一、课程标准的总体要求1. 核心素养导向:新课程标准以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为导向,强调美术教育在提高学生审美素养、创新思维和实践能力方面的重要性。

2. 素质教育定位:美术教育应贯穿素质教育全过程,注重学生个性发展,培养具有全面素质和创新精神的人才。

3. 课程目标分级:课程目标分为四级,分别为一级目标(侧重基础技能)、二级目标(侧重应用能力)、三级目标(侧重综合素质)和四级目标(侧重创新与实践)。

4. 课程内容整合:整合绘画、书法、雕塑、设计等传统与现代美术资源,形成多元化的课程内容。

二、课程内容1. 绘画与雕塑:学习绘画和雕塑的基本技巧,如线条、色彩、构图等,同时注重对中国画、油画等不同绘画流派和雕塑风格的认识。

2. 书法与设计:了解书法艺术的历史演变和各种书体特点,掌握基本的设计原则和方法,培养学生的设计创新能力。

3. 现代媒体艺术:引导学生认识现代媒体艺术的形式和特点,如摄影、动画、数字绘画等,提高学生在现代媒体艺术领域的素养。

4. 综合与探索:鼓励学生将美术与其他学科相结合,如语文、数学、科学等,开展综合实践活动,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三、教学建议1. 注重个体差异:因材施教,针对不同学生的兴趣和特长,提供个性化的教学内容和方法。

2. 创设情境:通过设置生活情境、历史文化背景等,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创作灵感。

3. 重视实践操作:加大实践环节,让学生在动手实践中掌握美术技能,提高创作能力。

4. 鼓励创新思维: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创新表达的能力,鼓励学生敢于尝试,勇于创新。

5. 跨学科教学:积极开展与其他学科的融合教学,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四、评价与反思1. 过程性评价:关注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表现,如态度、参与度、合作能力等,充分发挥评价的诊断和反馈作用。

美术新课标解读

美术新课标解读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对美术的兴趣和爱好,提高审美素养,弘扬民族优秀文化。
2.课程内容
(1)造型·表现:运用线条、形状、色彩、肌理等元素进行创作。
(2)设计·应用:运用设计思维,将美术知识应用于生活。
(3)欣赏·评述:欣赏中外优秀美术作品,学会评述和表达自己的观点。
(4)综合·探索:结合其他学科,进行综合性美术创作。
2.采用多种评价方式,如自评、互评、师评等,全面评价学生的美术素养。
3.关注学生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培养,将评价融入教学过程中。
4.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各级各类美术比赛、展览等活动,提高学生的自信心和成就感。
五、新课标实施保障
1.加强教师培训,提高教师对新课标的认识和理解。
2.完善教学设施,为实施新课标提供物质保障。
-鼓励教师运用现代教育技术,如互动白板、虚拟现实等,增强课堂教学的互动性和趣味性。
-推广项目式学习、翻转课堂等教学模式,引导学生主动探究,提高自主学习能力。
3.教学资源的开发与利用
-开发校本课程,结合地方文化特色,丰富教学内容。
-利用数字化资源,如在线教育平台、美术作品数据库等,为学生提供更多学习选择。
3.加强家校合作,发挥家长和社会的积极作用。
4.建立健全激励机制,鼓励教师、学生积极参与新课标的实践与探索。
六、新课标在课堂教学中的具体应用
1.教学设计
-结合新课标要求,教师应精心设计教学活动,确保每个学生都能参与到课堂实践中。
-教学内容应贴近学生生活,注重联系实际,以提高学生的兴趣和参与度。
2.教学方法创新
-通过校际合作,整合优质教育资源,促进教育均衡发展。
2.教育资源的共享
-利用网络平台,实现教育资源的跨区域共享,让更多学生受益。

小学美术新课程标准解读

小学美术新课程标准解读

小学美术新课程标准解读引言美术课程是小学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不仅能够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和创造力,还能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为了更好地理解和贯彻小学美术新课程标准,本文档将对其进行详细解读。

一、新课程标准的基本理念新课程标准以学生发展为本,强调美术教育的普及性和基础性,注重培养学生的审美情感、美术技能和创新能力。

1.1 坚持以学生为本新课程标准将学生的发展作为出发点和归宿,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尊重学生的兴趣和需求,创设适合学生的美术学习环境,让学生在愉悦的氛围中学习美术。

1.2 注重美术教育的普及性和基础性新课程标准强调美术教育的普及性,让每个学生都能接受到美术教育,培养他们的审美情感和美术技能。

同时,注重美术教育的基础性,为学生今后的美术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

1.3 培养学生的审美情感、美术技能和创新能力新课程标准通过丰富多样的美术教学活动,培养学生的审美情感,提高他们的美术技能,并激发他们的创新意识,培养他们的创新能力。

二、新课程标准的主要内容新课程标准包括课程目标、课程内容、教学方法、评价体系等方面。

2.1 课程目标新课程标准将课程目标分为三个维度: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 知识与技能:学生要掌握基本的美术知识和技能,如绘画、雕塑、设计等。

- 过程与方法:学生要通过观察、分析、实践等方法,提高美术创作能力和审美能力。

-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学生要培养正确的审美观和美术鉴赏能力,增强对美术的热爱和尊重。

2.2 课程内容新课程标准将课程内容分为五个领域:绘画、雕塑、设计、工艺、欣赏。

- 绘画:学生要学习绘画的基本技巧和表现方法,如线条、色彩、构图等。

- 雕塑:学生要学习雕塑的基本技巧和表现方法,如塑造、刻画、组合等。

- 设计:学生要学习设计的基本原理和方法,如视觉传达、产品设计等。

- 工艺:学生要学习工艺的基本技巧和制作方法,如剪纸、陶艺等。

- 欣赏:学生要学习欣赏的基本方法和技巧,如美术作品的分析、评价等。

湘义教美术培训课标解读及教材分析

湘义教美术培训课标解读及教材分析

2.线索组织
借用主题建课契合知识组织线 索相联系的方式,采用多元复合递进 式螺旋上升的立体结构,既保持开放 的姿态又强调稳妥的牢固。
美术与自我.社会 美术与自然.环境
第25页/共61页
教科书编写体例
教科书的编写需脉络清晰,知识点明了,能有效引导学生举一反三,积 极思考,自由创作。各册应有相应的连续性,体现循序渐进的架构思路。为此, 本教科书的编写体例大致呈现如下:
第6页/共61页
教师的变化
• 能从人的素质和发展角度,认识美术课程教学的价值和 意义;
• 能把美术课程的教学放在文化的背景中思考和实施 • 能对美术教学方式和方法的选择更具主动和自觉性 • 对美术教材的内容的选择、组织和拓展更主动和自觉,
校本课程的编写者 • 更积极主动地选择和拓展美术教学资源 • 能自觉地运用多样的美术评价方法 • 由单纯的美术教学实践者变成思考者和研究者 • ……
第2页/共61页
(2)针对课标新增“感知、理解和创造”视觉形象的美术课程 的要求,一方面使修订内容朝着能科学体现美术学科基础知识和 基本技能的方向走,另一方面则使修订内容尽可能引导教师自主 选择、调整与拓展。
(3)在每一课内部,还是课与课之间,内容的修订尽可能地考 虑美术知识的循序渐进,从而使学生通过美术学习而获得良好的 学习习惯,适度、适宜地引导学生通过美术的方式来质疑和探究, 以促成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
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标志,与情境图组合成为课目主图)来替换原教科书中
以本国的图例代替国外的图
一、二年级以单位课(即一课设置一个活动)为主。 三、四年级开始增加单元课(即一课设置2~3个活动)。 五、六年级以单元课为主。 七、八、九年级全部为单元课。 课名:突显学科的人文特征及学习活动的话题。 学习要点:明确本课学习的目标。 导入语:用接近学生的语言描述本课主要内容。 正文:分段描述学习内容或有针对性地进行学习提示。

新版课程标准解析与教学指导美术

新版课程标准解析与教学指导美术

新版课程标准解析与教学指导美

《新版课程标准解析与教学指导美术(2011年版)》立足于新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对修订前后的课程理念、课程目标、课程内容及实施建议等进行了深入的比较、分析和解读;同时,以课堂教学为切入点,从实践层面上帮助教师准确地理解新版课程标准的要求,通过典型教学案例帮助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落实新版课程标准的理念;此外,对新版课程标准中的核心内容和基本理念,尤其是教学实践过程中教师争议较大或把握不到位的重要思想、基本概念等进行了深入浅出的阐述,以点带面,旨在帮助教师全面把握新版课程标准。

《新版课程标准解析与教学指导美术(2011年版)》遵循义务教育课程改革理念,紧扣新版课程标准,具有如下特点:针对性——以一线教师现有的背景和经验为基础,突出新版课程标准的变化之处,为教师准确把握课程标准修订的基本精神提供切实的抓手。

实用性——从一线教师的实际需求出发,通过典型案例指导教学,具有很强的实用性。

操作性——突出学科的核心理念和重要思想,提供从教学实践的操作层面上落实新版课程标准要求的指导和建议。

小学美术新课程标准解读

小学美术新课程标准解读

小学美术新课程标准解读本文旨在解读小学美术新课程标准,以帮助教师和教育工作者更好地理解和应用这一标准。

以下是对标准的解读和说明:标准的背景小学美术新课程标准是根据国家教育改革的需要和教育发展的趋势而制定的。

它旨在培养学生的审美意识、艺术表现能力和创造力,促进他们全面发展。

标准的目标小学美术新课程标准的目标是培养学生的美术素养和艺术表现能力,使他们能够通过视觉艺术的方式进行情感表达、思维发展和创造性思考。

通过美术研究,学生可以培养对美的感知、理解和欣赏,提高他们的审美能力。

标准的内容小学美术新课程标准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的内容:1. 美术基础知识和技能:学生应该掌握绘画、造型、色彩、构图等基本美术知识和技能,以便能够进行艺术创作和表达。

2. 艺术表现能力:学生应该通过绘画、雕塑、手工制作等形式,表达自己的情感和思想,并展示自己的艺术才华。

3. 艺术鉴赏和欣赏:学生应该学会欣赏各种形式的艺术作品,理解艺术的内涵和表达方式,培养对美的感知和欣赏能力。

4. 创造性思维和创作能力:学生应该培养创造性思维,通过艺术创作表达自己的想法和创意,发展独立思考和创造能力。

标准的实施为了有效实施小学美术新课程标准,教师应该采取以下策略:1. 创设良好的研究环境:为学生提供丰富多样的艺术材料和工具,激发学生的艺术兴趣和创造力。

2. 引导学生进行实践探究:通过实践探究的方式,让学生主动参与艺术创作和表达,培养他们的艺术表现能力。

3. 多样化的教学方法:采用多样化的教学方法,如示范教学、小组合作、实地考察等,激发学生的研究兴趣和积极性。

4. 个性化评价:根据学生的不同特点和能力,进行个性化评价,鼓励他们发展自己的艺术特长和潜能。

标准的评价小学美术新课程标准的评价应该注重对学生艺术表现能力和创造性思维的评估。

评价方法可以包括学生作品展览、口头表达、写作评价等形式,以全面了解学生的艺术发展和成长情况。

结论小学美术新课程标准的目标是培养学生的美术素养和艺术表现能力,促进他们全面发展。

华东师大版(新课程标准)初中美术新教材解读

华东师大版(新课程标准)初中美术新教材解读

华东师大版(新课程标准)初中美术新教材解读初中美术材是根据新课程标准制定的教材,下面是对该教材的解读:1. 教材特点- 深入贯彻新课程标准:教材紧密贴合新课程标准的要求,注重学生的主动性和实践性,培养学生的创造思维和审美能力。

- 突出艺术实践性:教材注重培养学生的艺术实践能力,通过丰富多样的艺术实践活动,激发学生的创造力和想象力。

- 强调艺术欣赏与表现:教材注重培养学生的艺术欣赏和表现能力,通过研究和分析艺术作品,培养学生的审美情操和表现能力。

2. 教材内容教材内容分为以下几个方面:(1) 艺术基础知识教材包括了丰富的艺术基础知识,如色彩、形体、线条等方面的知识,通过研究这些基础知识,学生能够更好地理解和表现艺术作品。

(2) 艺术实践活动教材提供了大量的艺术实践活动,如绘画、雕塑、手工制作等,通过这些实践活动,学生能够亲自动手制作艺术品,培养他们的创造力和动手能力。

(3) 艺术欣赏与评价教材引导学生研究和欣赏各种艺术作品,如绘画、雕塑、摄影等,通过分析和评价艺术作品,培养学生的审美情操和批判性思维能力。

3. 教学建议- 鼓励学生参与艺术实践:教师可以组织各种艺术实践活动,如绘画比赛、手工制作等,激发学生的创造力和想象力。

- 注重培养学生的艺术鉴赏能力:教师可以引导学生欣赏各种艺术作品,通过讨论和分析,培养学生的艺术欣赏能力和批判性思维能力。

- 创设良好的艺术研究环境:教师应为学生提供良好的研究环境,如展示学生作品、设置艺术角等,激发学生的研究兴趣。

以上是对华东师大版(新课程标准)初中美术新教材的解读,希望对您有所帮助。

小学美术新课标解读

小学美术新课标解读

小学美术新课标解读1. 简介新课标是我国教育改革的重要成果,旨在全面提高学生的核心素养,美术课程也不例外。

本文档将深入解读新课标下的小学美术课程,帮助教师更好地理解并实施新的教学理念。

2. 核心理念2.1 全面发展新课标强调美术课程应注重学生的全面发展,不仅要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还要培养他们的创造力、观察力、动手能力等。

2.2 生活化美术课程内容应贴近学生的生活,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能够产生共鸣,提高学习的兴趣和积极性。

2.3 学科融合美术课程应与其他学科相互渗透,形成跨学科的教学模式,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2.4 个性尊重尊重学生的个性差异,充分调动每个学生的潜能,使他们能在美术学习中获得成功。

3. 课程目标新课标下的小学美术课程目标主要包括:3.1 知识与技能学生能掌握基本的美术知识和技能,如绘画、雕塑、设计等。

3.2 过程与方法学生能在美术创作过程中学会观察、思考、表达和交流,培养解决问题的能力。

3.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学生能培养对美术的热爱和兴趣,形成积极的审美态度,提高生活品质。

4. 教学内容新课标下的美术教学内容丰富多样,主要包括:4.1 美术基本概念和技法学生需要了解美术的基本概念,如色彩、线条、形状等,以及基本的绘画和雕塑技法。

4.2 美术欣赏学生要学会欣赏美术作品,理解美术作品背后的文化和历史背景。

4.3 美术与生活学生要发现生活中的美,学会将美术知识应用于生活实践。

4.4 创意表达学生要培养创新思维,学会用美术语言表达自己的情感和观点。

5. 教学方法新课标提倡采用多样化的教学方法,如:5.1 任务驱动通过完成具体任务,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动力。

5.2 合作学习鼓励学生之间相互合作,培养团队精神和沟通能力。

5.3 情境教学创设情境,让学生在实践中感受美术的魅力。

5.4 评价激励采用积极的评价方式,关注学生的成长和进步。

6. 教学评价新课标强调教学评价应注重过程,多元化和全面性,主要包括:6.1 学生自评学生能对自己的学习过程和成果进行自我评价,发现并解决问题。

小学美术新课程标准:详尽解析

小学美术新课程标准:详尽解析

小学美术新课程标准:详尽解析引言本文旨在对小学美术新课程标准进行详尽解析。

小学美术新课程标准是指导小学美术教学的重要文件,对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创造力和艺术修养起着重要的作用。

本文将从目标、内容和教学方法三个方面进行解析。

目标小学美术新课程标准的目标是培养学生的艺术素养,提高他们的创造力和表现能力。

通过研究美术,学生将能够更好地欣赏和理解艺术作品,培养自己的审美能力。

同时,他们将学会运用各种艺术媒介和技巧,表达自己的想法和情感。

内容小学美术新课程标准的内容涵盖了以下几个方面:1. 美术基础知识:学生将研究基本的绘画技巧、色彩理论、构图原则等美术基础知识。

2. 艺术欣赏:学生将通过观察、分析和评价艺术作品来培养自己的艺术欣赏能力。

3. 创作表达:学生将学会使用各种艺术媒介和技巧进行创作,表达自己的想法和情感。

4. 文化传承与创新:学生将了解和探究传统文化中的艺术元素,并能够在创作中融入创新的思维和表现方式。

教学方法为了有效实施小学美术新课程标准,教师可以采用以下教学方法:1. 启发式教学:通过提出问题、引导思考等方式激发学生的研究兴趣和主动性。

2. 实践性教学:通过实际操作和实践活动,让学生亲自参与艺术创作,提高他们的实际表现能力。

3. 艺术欣赏教学:通过观看和分析艺术作品,引导学生深入理解艺术的内涵和表现形式。

4. 跨学科教学:将美术与其他学科相结合,促进综合研究和跨学科思维的发展。

结论小学美术新课程标准旨在培养学生的艺术素养和创造力,通过研究美术,学生将能够提高审美能力、表达自己的想法和情感。

教师应根据标准的目标和内容,采用启发式教学、实践性教学、艺术欣赏教学和跨学科教学等方法,帮助学生全面发展。

通过实施小学美术新课程标准,我们有信心培养出更具艺术修养的新一代学生。

小学美术新课程标准解读

小学美术新课程标准解读

小学美术新课程标准解读1. 引言本文旨在对小学美术新课程标准进行全面解读,以帮助教师、家长和相关教育工作者更好地理解和应用这一标准。

该标准的出台旨在促进小学生艺术素质的全面发展,培养其审美能力和创造力,为他们提供广泛的美感体验和艺术实践的机会。

2. 核心内容小学美术新课程标准主要包含以下核心内容:2.1. 目标与任务标准提出了小学美术教育的目标和任务,旨在培养学生的美学情趣、审美能力、创造力和艺术修养。

通过系统的美术研究,学生将逐步掌握绘画、造型、色彩、立体等方面的基本知识和技能。

2.2. 知识与技能标准明确了小学生在各个年级所需要掌握的基本美术知识和技能。

例如,在一年级,学生需学会使用颜色进行简单的填色;在二年级,学生需学会运笔、善于观察和感知形象之间的相似性与差异性等。

2.3. 美育活动标准鼓励学校组织各种形式的美育活动,包括美术展览、作品展示、文化活动等,以拓展学生的美感体验和艺术实践。

这些活动将培养学生对艺术的热爱和兴趣,提高他们的艺术表达能力和创作能力。

2.4. 评价与反馈标准强调了对学生美术研究成果的评价与反馈的重要性。

教师应综合运用各种评价方法,如书面评语、作品集评选等,及时给予学生积极的鼓励和有针对性的指导。

3. 实施策略为更好实施小学美术新课程标准,我们建议采取以下策略:3.1. 教师培训与支持学校应加强对美术教师的培训与支持,提升其教学能力和美育水平。

教师需具备良好的美术素养和教育教学专业知识,能够有效引导学生进行艺术实践和创作。

3.2. 优化教材资源学校应加强对美术教材资源的优化和更新,确保其内容贴合新课程标准。

教材应具有足够的针对性和灵活性,让学生通过实际操作和练,巩固和提高自己的美术技能。

3.3. 建立良好的研究环境学校应提供良好的美术研究环境,包括充足的美术教室、各种美术工具和材料的配备,以及美术作品展示的展示区域等。

良好的研究环境将激发学生的研究兴趣和创造力。

4. 结论小学美术新课程标准的出台将推动小学美术教育的全面发展,培养学生的艺术修养和创造力。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美术新课标解析与教材解读1————————————————————————————————作者:————————————————————————————————日期:ﻩ美术新课标解读与教材分析一、新课程改革中,教育的目的是什么?培养时代的、爱国的、睿智的、健康的、合作的、创新的、负责的、会生活的四有新人。

二、新课标出台的基础是什么?可从三个角度来回答这个问题:一是从社会角度谈,在社会剧变时期,学制或课程标准变更频繁。

科研进步,追求教育的完善。

经济发展,为教育改革提供支援。

政治稳定,保障规划实施。

二是从教育主体的角度谈,高中生的身心发展,决定了分水岭阶段;时代生活的要求,倒逼高中生学习美术。

三是从专业角度谈,有历史的积淀、全球化的影响、学段目标的定位、高中生的身心特点和未来人生必备。

(一)历史的积淀,艺术教育回归基础。

1932、1936《高级中学图画课程标准》目标是德性、兴趣、应用制作、图画基础、表达创作。

内容有基本画法、图案构成、艺术概说、构图法、投影、设计图、工艺美术等。

(第一学年,1小时/周;2-3学年,2小时/周。

1941《修正高级中学图画课程标准》增加国画写生练习。

1-2学年,1节/周。

1948《修订高级中学美术课程标准》绘画切合生活需要,美术理论,欣赏兴趣,创作涵养。

1-2学年,1节/周。

1995《普通高中艺术欣赏课教学大纲(初审稿)》(音乐欣赏和美术欣赏,基础知识30%,中外名作占70%)。

1997《全日制普通高级中学艺术欣赏课教学大纲(初审稿)》(同95),34课时(1节/周)2003《普通高中美术课程标准(实验)》美术鉴赏、绘画·雕塑、设计·工艺、书法·篆刻、现代媒体艺术五系列。

54学时,3学分。

(二)全球化的影响,美术成为必修课。

1994,美国《艺术教育国家标准》,音乐、舞蹈、美术、戏剧。

1993,澳洲《全国课程规划》,艺术是8大领域之一,包括视觉艺术、音乐、舞蹈、戏剧、媒体艺术5个部分。

1998,日本《高等学校学习指导要领》,艺术学科包括音乐、美术、工艺、书法。

1997,韩国《高中课程·普通科目》,美术科目包括美的体验、表现、鉴赏。

(三)义务阶段与高中阶段课程标准之间的不同在于,高中美术教育提出更高要求。

1、课程不同全日制义务教育美术课程标准(实验稿)2001.7普通高中美术课程标准(实验)2003.2高中课标提出的要求更高1、造型·表现2、绘画·雕塑高中的更加具体化。

2、设计·应用3、设计·工艺3、欣赏·评述1、美术欣赏4、综合·探索4、书法·篆刻5、现代媒体艺术2、课程目标不同全日制义务教育美术课程标准(实验稿)2001.7普通高中美术课程标准(实验)2003.2高中课标提出的要求更高以个人或集体合作的方式参与各种美术活动。

以个人或集体合作的方式参与美术学习活动。

明确“美术学习活动”。

尝试各种工具、材料和制作过程,丰富视觉、触觉和审美经验,体验美术活动的乐趣。

进一步学习美术知识与技能。

强调“美术知识、技能的学习”了解基本美术语言的表达方式和方法,表达自己的情感和思想,美化环境与生活。

运用观察、想象、直觉和多种思维形式以及的方法进行艺术创造活动。

注重“多种思维方式”、“美术的方法”。

学习美术欣赏和评述方法。

学会分析、评价美术作品及美术现象,形成健康的审美情趣和审美观念。

明确“学会、形成、审美观念”的要求。

获得对美术学习的持久兴趣养成对美术终身爱好的情感提出“终身爱好的情感”。

在美术学习过程中,激发创造精神,发展美术实践能力理解美术与其他学科之间的联系,并将美术语言运用于研究性学习之中。

提出“研究性学习”。

形成基本美术素养,陶冶高尚的审美情操。

提高美术素养,热爱祖国优秀的文化,尊重世界多元文化。

强调“提高美术素养”,民族文化与多元文化并重。

(四)高中生的身心特点,必教可教美术。

高中生处于青年初期,他们在生理、智力、情感、意志、个性、语言和行为等方面都渐趋成熟,处于基础教育和专业教育的分水岭。

众所周知,学校教育的五育之中,最重要是智育,即培养孩子的智力,增加孩子的知识。

而智和知的矛盾导致了形式教育认和实质教育论之争。

现当代,知识太多学不完,怎么办?只有提高孩子的智力,以不变应万变。

但我们又普遍陷于一种误区,以为智力就是语言智力和逻辑思维智力。

事实上,每个人有不同的智力优势,哈佛大学的加德纳教授证明了这一点,人类有空间智力、音乐智力、语言智力、数理逻辑智力、身体运动智力、人际关系智力、自我认识智力、自然智力等8大智力。

所有这些智力都在向特定的符号系统发展,因为人是符号的动物,关于这一点,卡西尔论证得很清楚。

人类使用的符号主要有两级系统:一级是具体的,如实物、姿势、声音等,二级是抽象的,如乐谱、语言、图画、公式、规律等。

智能理论的潜台词是,学生不可能全能,学校要因材施教,不能完全采用统一的课程。

这就产生了统一性和差异性的矛盾:学校到底要不要统一课程?统一课程统到什么程度,才无害于学生的差异性?这导致了高中的分途学习:理科、文科、艺术生、体育生、中职教育等。

(五)时代生活的要求,高中生未来人生必备。

1、读图时代,快餐文化,生活无处不美术,不得不学对美的感知、欣赏和评鉴能力;想自由表达自己的思想和感情,仅靠语言文字不够,必须掌握美术语言,寻求多种表达方式;为了提高生活质量,有必要学习现代设计和传统工艺的知识和技能,有目的地创设和美化自己的生活和环境,还可以把这些美术能力与自己的专业和其它学科结合起来,进行研究。

2、全球化时代,文化上存在多元性,不论合作还是冲突,都存在跨界或交叉,有跨界和交叉,就必然有创新。

国际化的危机是落后挨打,跟风自失;国际化的好处是借鉴优势,后来居上;在美术方面,以民族美术为主,世界多元艺术并重。

国际化不失自我,民族化不夜郞。

3、后现代主义,观念速变,去中心化,扁平化社会,导致教学中心的转移,传统教育的4中心是教师·教材·教室·学科,现代教育的4中心是学生·活动·网络·生活。

三、新课程到底有什么作用?1、新课程目标关注三点:(1)知识与技能—认知目标;(2)过程与方法—技能目标;合作中的开放性、对话中的民主性、探究中的科学性。

(3)情感态度价值观—情感目标;2、美术教育目标有五:一是丰富心灵,提高学习生活质量;二是掌握思想和情感的美术语言;三是提高设计和创造能力,美化生活和环境;四是把美术当作调节工具,促进身心健康;五是把美术能力迁移到其它学科和领域,进行研究性学习和应用。

四、新课程包括哪些内容?为什么要这样设置?这些内容如何组织?(一)新课标的内容构成分领域·科目·模块三个层次:1、新课程改革包括八大学习领域:(1)语言与文学,(2)数学,(3)人文与社会,(4)科学,(5)体育与健康,(6)艺术,(7)综合实践活动,(8)技术。

2、艺术领域包括三个科目:美术、音乐、综合艺术。

3、美术包括5系列9模块:美术鉴赏、绘画·雕塑、设计·工艺、书法·篆刻、现代媒体艺术(摄影/摄像·电脑绘画/电脑设计)。

各模块的教育功能与价值各有不同的侧重:系列1:美术鉴赏:它能帮助学生在欣赏、鉴别与评价美术作品的过程中,逐步提高审美能力,形成热爱本民族文化、尊重世界多元文化的情感和态度。

是增进学生美术文化素养的主要渠道。

系列2:绘画·雕塑:它能帮助学生认识造型活动的基本规律和过程,提高表现生活和表达自己的思想、情感的能力。

系列3:设计·工艺:它能帮助学生广泛地接触材料,认识功能与形式的关系,提高策划、设计、绘图、制作能力和形成创造意识。

系列4:书法·篆刻:它能帮助学生提高书写能力,感受中国汉字艺术的独特魅力,增强对中国传统文化的认同和理解。

系列5:现代媒体艺术:在实践过程,它能帮助学生体验现代媒体在艺术表现活动中的独特魅力,提高参与艺术表现的兴趣,发展想象力和创造力。

(二)课程设置要遵循以些其本的原则或理念:1、体现时代性、基础性和选择性,满足发展的需要。

时代性表现在社会进步、科技发展、学生经验;基础性表现在学生今后学习必须奠定的经典知识;选择性表现在新知旧识可供选择,难易程度多样可选,类别模块多种可选。

所以设置了美术欣赏等基础课,设置了摄影摄像、电脑制图等时代艺术,还设置了9个模块供学生选择。

2、理解祖国优秀艺术,尊重世界多元文化。

现代交通和通讯使世界出现一体化趋势,但全球化并非西化,尽管西方在殖民时代和后殖民时代,都在极力把世界往西化道路上赶,但是一个民族离开了其文化环境,必然会终结。

因为文化是知识、行为和信仰的综合体,包括语言、思想、信仰、风俗习惯、禁忌、法规、制度、工具、技术、艺术、礼仪、仪式等。

所以在新课标中有书法·篆刻纯属中华民族的艺术,还在绘画·雕塑和设计·工艺中设置了中国画和中国传统工艺的内容。

3、注重学习过程和方法,提高美术素养。

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思维止于结论,起于问题。

布鲁纳提出两种思维方式:一是逻辑的、分析综合的、科学的方式,二是隐喻的、描述的、诠释的方式。

前者帮助我们看清我们看到的,后者帮助我们看到没有看到的。

4、强调创新精神,培养解决问题的能力。

创新是一个民族的灵魂,思想、制度、方法、技术、工具、材料、环境都可以创新。

5、提供质性评价,促进个性发展。

(三)教材是教学内容的组织载体。

目前我国有4套高中美术欣赏教科书,人民美术出版社、上海书画出版社、湖南美术出版社,人民教育出版社四地编写的教材得到国家认可。

且让我们看看这些教材是如何组织内容进行编写的?1、湖南美术出版社编者的话 (1)中国古代工艺美术欣赏第一讲陶器 (6)第二讲瓷器 (10)第三讲青铜器 (14)第四讲织绣玉器漆器……………………18 中国古代雕塑欣赏第五讲陶塑 (24)第六讲石雕……………………………………28第七讲彩塑……………………………………32 中国绘画欣赏第八讲古代人物画.................................38 第九讲古代壁画 (44)第十讲古代山水画 (48)第十一讲古代花鸟画 (54)第十二讲现代人物画…………………………58第十三讲现代山水画花鸟画 (62)第十四讲宫殿建筑.................................68 第十五讲园林与民居..............................72第十六讲民间美术 (80)外国美术欣赏外国工艺美术和设计欣赏第十七讲传统工艺美术 (88)第十八讲现代设计艺术………………………92外国雕塑欣赏第十九讲世界文明古国的雕塑………………98第二十讲文艺复兴时期的雕塑..................104 第二十一讲近代雕塑 (108)第二十二讲现代雕塑…………………………112 外国绘画欣赏第二十三讲文艺复兴时期的绘画...............118 第二十四讲古典主义绘画........................122 第二十五讲浪漫主义绘画 (126)第二十六讲现实主义绘画……………………130第二十七讲印象主义和后印象主义绘画……134第二十八讲现代主义绘画……………………138外国建筑艺术欣赏第二十九讲神庙、教堂与陵墓建筑…………144第三十讲现代建筑……………………………从教材目录看,湘版教材内容主要包括中外美术欣赏,分别论及工艺、雕塑、绘画、建筑四类美术欣赏,其中国外部分还论及设计艺术欣赏,强调艺术的造型分类和画派,侧重的是物。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