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三年级上册数学长度、质量、时间单位的概念资料
三年级上册时间单位、长度单位、质量单位知识点
![三年级上册时间单位、长度单位、质量单位知识点](https://img.taocdn.com/s3/m/42346cb0cc17552706220885.png)
秒,也就是( 1 )分钟。
时针从一个数走到下一个数是(1小时)。分针从一个数走到
下一个数是(5分钟)。秒针从一个数走到下一个数是(5秒钟)。
1时= 60分
1分= 60秒
半时= 30 分
60分=1时
60秒=1分
30分=半时
到达时间—开始时间=经过时间 到达时间—经过时间=开始时间 开始时间+经过时间=到达时间
长江全长约6300(千米)。
天安门城楼约35(米)。
一个鸡蛋约重45(克)。 一包方便面约重105(克)。 一个书包约重4(千克)。
小红体重约35(千克)。 一只老虎约重250(千克)。 一头河马约重3(吨)。 一头鲸约重50(吨)。
一块香皂约重115(克)。 一袋板蓝根冲剂约重10(克)。 一棵白菜约重2(千克)。 一只熊猫约重80(千克)。 一头奶牛约重500(千克)。 一头大象约重4(吨)。 一艘货轮载质量4000(吨)。
数学早读
小小钟盘圆又圆,12个数字排外圈,12个大格就出现, 每个大格5小格,60个小格就出现。
表盘上面3指针,时针分针和秒针,时针走大格,一大格 1小时。分针跑完一大圈,时针就走一1大格,一时就是60分。
分针秒针走小格,分针一格1分钟,秒针一格1秒钟。 时间分为3部分,过去现在和未来,过去时间就减去,未 来时间就加上。时间加减要列式,横式竖式都要全,时对时 来分对分,没有就空着。进率记住是60.
我们学过的质量单位有:吨(t)千克(kg)克(g) 计量质量较重的物品用吨做单位。 1米=10 1厘米=10毫米 1千米=1000米 1公里=1千米=1000米 1吨=1000千克 1千克=1000克
在( )里填上合适的单位名称
暴雨红色预警信号每小时降雨量大约50(毫米)。
三年级上册数学第一单元重点知识归纳
![三年级上册数学第一单元重点知识归纳](https://img.taocdn.com/s3/m/9fd397b8aff8941ea76e58fafab069dc51224747.png)
三年级上册数学第一单元重点知识归纳
一、测量
1. 毫米、分米的认识:
- 毫米:量比较短的物体的长度或者要求量得比较精确时,可以用毫米作单位,毫米用字母表示为“mm”。
- 分米:分米可以用字母“dm”表示。
2. 千米的认识:
- 千米也叫公里,是比米大的长度单位。
- 测量较长的路程时,通常用千米作单位。
3. 吨的认识:
- 吨是比千克大的质量单位。
- 1 吨=1000 千克
二、单位换算
1. 长度单位换算:
- 1 厘米=10 毫米
- 1 分米=10 厘米
- 1 米=10 分米=100 厘米=1000 毫米
2. 质量单位换算:
- 1 吨=1000 千克
- 1 千克=1000 克
三、解决问题
在解决实际问题时,要根据不同的情况选择合适的长度单位或质量单位,同时要注意单位之间的换算。
小学三年级数学知识点归纳整理
![小学三年级数学知识点归纳整理](https://img.taocdn.com/s3/m/30558dca710abb68a98271fe910ef12d2af9a9df.png)
小学三年级数学知识点归纳整理小学三年级数学知识点归纳三年级上册知识点概括总结如下:1.毫米是长度单位和降雨量单位,缩写为MM。
1毫米等于厘米、分米、0.001米和千米。
2.厘米是一个长度计量单位,等于一米的百分之一,符号为cm。
1厘米等于10毫米、分米、0.01米和千米。
3.分米是长度的公制单位之一,1分米相当于1米的十分之一。
分米可以转换为千米、米、厘米和毫米。
4.千米又称公里,是长度单位,通常用于衡量两地之间的距离,符号为km。
1千米等于1,000米、100,000厘米和1,000,000毫米。
5.吨是质量单位,公制一吨等于1000公斤。
6.加法是基本的四则运算之一,它是指将两个或者两个以上的数、量合起来,变成一个数、量的计算。
加法的符号为加号(+),进行加法时以加号将各项连接起来,把和放在等号(=)之后。
7.加法各部分名称包括加号、加数和和。
8.加法具有交换律和结合律。
9.减法是四则运算之一,将一个数或量从另一个数或量中减去的运算叫做减法。
已知两个加数的和与其中一个加数,求另一个加数的运算也叫减法。
10.减法的性质是减去一个数,等于加这个数的相反数。
11.验算是算题算好以后,再通过逆运算(如减法算题用加法,除法算题用乘法)演算一遍,检验以前运算的结果是否正确。
12.验算的作用是能够有效地检查出计算过程中出现的错误,但对解题思维上的错误无太大用处,通过验算(用结果来推导条件)所得的数据与原数据比较来建议运算是否正确。
13.四边形是由不在同一直线上四条线段依次首尾相接围成的封闭的立体图形,包括凸四边形和凹四边形。
14.平行四边形是两组对边分别平行的四边形。
除法是一种运算,用于求解已知两个因数的积和其中一个因数的另一个因数。
如果ab=c(其中b≠0),则可以使用积数c和因数b来求解另一个因数a的运算,写作c/b,读作c 除以b(或b除以c)。
其中,c称为被除数,b称为除数,运算的结果a称为商。
除法法则是指,除数有几位,就先看被除数的前几位。
三年级上册数学长度、重量、时间单位换算技巧
![三年级上册数学长度、重量、时间单位换算技巧](https://img.taocdn.com/s3/m/836a50c87e192279168884868762caaedd33bad2.png)
三年级上册数学长度【2 】.重量.时光单位换算技能一.长度.重量感性熟悉硬币的厚度是一毫米,一厘米有手指的指甲那么长,一分米有手掌那么长,一米有两个手臂张开那么长.一千米就是黉舍球场两圈半.(跑得快的动物或交通对象,速度都是以千米为单位)卡车.火车车厢.汽船.飞机.鲸鱼.楼房等,用吨作单位比较适合.一般三年级的学生体重是25千克.一个苹果150克.(体积小点的以克为单位,和人差不多的体重以千克为单位,体积很大的以吨为单位)二.记忆技能五根手指上为长度单位按从大到小次序的分列,拇指和食指相距最远,就似乎我们长度单位的千米和米,进率为1000.其余四指之间间距雷同,代表相邻单位进率为10,隔一根手指就是100,隔两根就是1000.口诀:千米分厘毫,进率手上找,远亲是一千,近亲一十方才好.1千米=1000米, 1米=10分米=100厘米=1000毫米1分米=10厘米=100毫米, 1厘米=10毫米1吨=1000千克, 1千克=1000克进率为10的,从大的到小的,就是整数就往后加0.(就是乘以10)那反过来,从小到大,往前点1点,点后的0划去. (就是除以10)进率为1000的,就是从大到小,往后加3个0. (就是乘以1000)从小到大,往前点3点,点后的3个0划去. (就是除以1000)三.时光记忆技能1.钟面熟悉钟面上有12个大格,60个小格.时针走一个大格是1时,分针走一个小格是1分,秒针走一个小格是1秒.(分钟走一圈是60分,时钟就走一大格是1 时;秒钟走一圈是60秒,分钟就走一小格是1分.)2.时分秒的关系1时=60分,1分=60秒.从大到小:时.分.秒天天睡觉用9小时,上课用40分钟,跑50米用12秒3.换算技能时光的进率为60的,换算单位时:从大的到小的,就是乘以60,从小到大的,就是除以60,整除就是()时或()分,除了有余数,就是()时()分或()分几()秒.。
三年级数学上册第三单元的必背知识点
![三年级数学上册第三单元的必背知识点](https://img.taocdn.com/s3/m/3bfb239c5ebfc77da26925c52cc58bd631869320.png)
三年级数学上册第三单元的必背知识点一、长度单位1. 长度单位的认识:长度单位包括毫米 (mm)、厘米 (cm)、分米 (dm)、米(m)和千米(km,也叫公里)。
相邻两个长度单位之间的进率通常是10(除千米和米之间是1000外),即1米=10分米,1分米=10厘米,1厘米=10毫米。
特别地,1千米=1000米。
2. 长度单位的换算:换算原则:大单位化小单位乘进率,小单位化大单位除以进率。
例如:将3千米换算成米,即3 ×1000 = 3000米;将4000米换算成千米,即4000 ÷1000 = 4千米。
3. 长度单位的实际应用:在生活中,根据物体的实际长度选择合适的长度单位进行测量和表示。
二、质量单位1. 质量单位的认识:质量单位包括克 (g)、千克 (Kg,也叫公斤)和吨 (t)。
相邻两个质量单位之间的进率是1000,即1千克=1000克,1吨=1000千克。
2. 质量单位的换算:换算原则与大单位小单位的换算相同,即大单位化小单位乘进率,小单位化大单位除以进率。
例如:将5千克换算成克,即5 ×1000 = 5000克;将6000克换算成千克,即6000 ÷1000 = 6千克。
3. 质量单位的实际应用:在生活中,根据物体的重量选择合适的质量单位进行表示和计算。
三、几何图形的初步认识1. 四边形的认识:有四条直的边和四个角的封闭图形叫做四边形。
能在点子图或方格纸中画出四边形,能在钉子板上围出四边形。
2. 平行四边形的认识:初步感知平行四边形的特征,能辨别哪些图形是平行四边形。
能在点子图或方格纸中画出平行四边形,能在钉子板上围出平行四边形。
了解平行四边形和长方形的联系与区别。
3. 周长的认识:周长是指封闭图形一周的长度。
能用不同的方法测量或计算给定图形的周长,并比较两个图形周长的大小。
4. 长方形和正方形周长的计算:掌握长方形和正方形周长的计算方法,即长方形周长= (长+ 宽) ×2,正方形周长= 边长×4。
三年级数学上册概念
![三年级数学上册概念](https://img.taocdn.com/s3/m/26890870a26925c52cc5bf41.png)
小学数学三年级上册知识概念总结第一单元:测量(1)用字母表示各个单位:千米:km 米:m 分米:dm厘米:cm 毫米:mm 克:g 千克:kg 吨:t(2)单位换算:1千米=1000米、1米=10分米、1分米=10厘米、1厘米=10毫米、1米=100厘米、1分米=100毫米1吨=1000千克、1千克=1000克(3)运动场的跑道通常1圈是400米,2圈半正好是1千米。
(4)计量较重的物体通常用“吨”作单位。
第二单元:万以内的加法和减法(1)计算加法时,哪一位上的数相加满十,就要向前一位进1。
(2)计算减法时,哪一位上的数不够减,从前一位退1,在本位上加十再减。
(3)加数+另一个加数=和和-加数=另一个加数被减数-减数=差被减数-差=减数减数+差=被减数(4)两位数加两位数的连续进位加法的竖式计算方法:相同数位对齐,从个位加起,个位满10,向十位进1,十位满10,向百位进1.(5)三位数加法的笔算方法:相同数位对齐,从个位加起,那一位上的数相加满10,就要向前一位进1.(6)三位数连续退位减法的计算方法:相同数位对齐,从个位减起,哪一位不减,从前一位退1当10,加上本位上的数再减。
(7)被减数中间有0的连续退位减法的笔算方法:若个位不够减,十位上又是就要从百位退1当10,再从10中退1到个位(8)整百数减三位数的笔算方法:当个位不够减时,要从百位退1到十位,再从十位退1到个位,然后再减。
(9)加法验算时,可以交换两个加数的位置,看和是否相同;还可以用和减去其中一个加数,看是否等于另一个加数。
(10)减法验算的方法:可以用被减数减去差,看是否等于减数;或者用差和减数相加,看是否等于被减数。
第三单元:四边形(1)四边形的特点:有四条直边,有四个角,都是封闭图形。
(2)平行四边形的特点:两组对边分别互相平行且相等,对角相等,不稳定容易变形。
(3)平行四边形的周长=四条边的和(4)封闭图形一周的长度,是它的周长。
整理版小学三年级上下册数学公式(含知识点归纳全)
![整理版小学三年级上下册数学公式(含知识点归纳全)](https://img.taocdn.com/s3/m/fed92fcf83c4bb4cf6ecd171.png)
小学三年级上数学公式、定理大全一、测量1.长度单位有毫米、厘米、分米、米、千米(公里)。
1千米=1000米1米=10分米1分米=10厘米1厘米=10毫米1米=10分米=100厘米=1000毫米2.重量单位有:克、千克、吨。
1吨=1000千克1千克= 1000克3、面积单位:1平方千米=100公顷1公顷=10000平方米1平方米=100平方分米1平方分米=100平方厘米1平方厘米=100平方毫米4、时间单位:年、月、日时、分、秒1年=4季1年=12个月1季度=3个月二月(平年二月28天闰年二月29天)3.周长:封闭图形一周的长度,叫做周长。
长方形的周长=(长+宽)×2 长方形的面积= 长×宽正方形的周长= 边长×4 正方形的面积=边长×边长第四单元有余数除法1、被除数÷除数=商……除数2、被除数=商×除数+余数3、余数一定要比除数小。
第五单元时、分、秒1、时间单位有:时、分、秒1时=60分1分=60秒2、1天=24小时(也就是说时针一天要走2圈。
)1年=12月第七单元分数的初步认识1.分数:把一个物体平均分成几分,每份就表示它的几分之一,这样的数叫做分数。
2.比较分数的大小:分母相同,分子大的那个分数就大。
分子相同,分母小的那个分数反而大。
3.同分母分数相加减的运算规则:分母不变,把分子相加减。
三年级下数学复习提纲一单元位置与方向1.东与西相对,南与北相对。
东→南→西→北,按顺时针方向转。
2.地图通常是按上北下南,左西右东绘制的。
3.二单元除数是一位数的除法1.笔算除法顺序:确定商的位数,试商,检查,验算。
2.被除数÷除数=商被除数÷除数=商……余数商×除数=被除数商×除数+余数=被除数被除数÷商=除数(被除数—余数)÷商=除数3.0除以任何数(0除外)都等于0,0乘以任何数都得0,0加任何数都得任何数本身,任何数减0都得任何数本身。
三年级上册数学概念
![三年级上册数学概念](https://img.taocdn.com/s3/m/7f4d59aaf524ccbff1218464.png)
三年级上册数学概念1.常用的长度单位有:千米,米,分米,厘米,毫米。
2.常用的质量单位有:吨,千克,克。
3.常用的时间单位有:时,分,秒。
4.1千米=1000米5.1米=10分米,1分米=10厘米,1厘米=10毫米6.1米=100厘米,1米=1000毫米,1分米=100毫米。
7.1吨=1000千克,1千克=1000克,8.1时=60分,1分=60秒。
1时=3600秒。
9.计算公式经过的时间=结束的时间—开始的时间开始的时间=结束的时间—经过的时间结束的时间=开始的时间+ 经过的时间(不够减借1时当60分用)10.4.万以内的加减法注意:相同数位对齐,从个位算起,相同数位上的数字相加减。
哪一位上满十,就向前一位进1。
哪一位不够减,就向前一位借1。
11.加法验算可用:交换两个加数的位置再加或者用和减去一个加数减法验算可用:被减数减去差或者用差加上减数的方法。
5.多位数乘一位数注意:从个位算起,用一位数依次乘多位数的每一位,哪一位上乘得的积满几十,就向它的前一位进几。
6.两位数除以一位数:先除十位,再除个位,每次除得的余数要比除数小。
12.除法可用乘法进行验算。
13.没有余数的:商×除数=被除数;14.有余数的:商×除数+余数=被除数15.2.计算200×3,想:2个百乘3是6个百,就是600。
或者想:2×3=6,200×3=600。
16.3.估算多位数乘一位数,要用四舍五入法(如果尾数的最高位不满5,就直接把尾数舍去,改写成0;如果尾数的最高位满5,把尾数改写成0后,还要向它的前一位进1)把多位数看做整十,整百,整千数来计算。
估算的结果一定要用“≈”。
6、四位数的读法:从高位读起,中间有1个0或连续有几个0,都只读1个0,末尾的0都不读。
10个一是十,10个十是一百,10个百是一千,10个一千是一万。
右起第一位是个位,第二位是十位,第三位是百位,第四位是千位,第五位是万位。
三年级数学全册知识点教材分析认识时间与简单长度计量
![三年级数学全册知识点教材分析认识时间与简单长度计量](https://img.taocdn.com/s3/m/dbb0551bcdbff121dd36a32d7375a417866fc107.png)
三年级数学全册知识点教材分析认识时间与简单长度计量在三年级数学教材中,时间和长度是重要的学习内容。
通过教授和学习时间和简单长度计量,学生可以培养对时间和长度的认识与感知能力。
下面将对三年级数学全册中的这两个知识点进行分析。
一、认识时间的学习内容在三年级数学课程中,认识时间是重要的学习内容之一。
学生需要学习以下几个方面的知识和技能:1. 时间的概念:学生需要从日常生活中认识时间的概念,包括分、时、天等时间单位的含义。
2. 秒、分、时的转换:学生需要学习秒、分、时之间的转换关系,例如:1分钟=60秒,1小时=60分钟。
3. 读写时间:学生需要学会读写各个时间单位的数字和符号,例如:8:30、15:45。
4. 时间的比较:学生需要学习如何比较不同时间的长短,例如:9点钟和10点钟哪个时间更晚。
通过这些学习内容,学生可以逐步建立对时间的认知和理解,提升日常生活中的时间管理能力。
二、简单长度计量的学习内容除了时间,三年级数学教材还教授了简单长度计量的知识。
学生需要学习以下几个方面的内容:1. 长度的概念:学生需要从日常生活中认识长度的概念,包括长、短等不同长度的比较。
2. 长度的单位:学生需要学习长度的不同单位,例如:米、厘米、分米等,并理解它们之间的转换关系。
3. 长度的测量:学生需要学会使用尺子等工具进行长度的测量,例如:测量一条桌子的长度。
4. 长度的比较:学生需要学习如何比较不同长度的大小,例如:一个铅笔的长度和一本书的长度哪个更长。
通过这些学习内容,学生可以逐步建立对长度的感知和认识,提升日常生活中的度量和比较能力。
总结:三年级数学全册的知识点中,时间和简单长度计量是重要的内容。
通过教授这些知识,学生可以培养对时间和长度的认知和感知能力,并运用到日常生活中。
教师和家长可以结合实际情境,设计有趣的教学活动,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应用这些知识点。
通过对数学教材中时间与简单长度计量知识点的分析,可以看出这些内容是循序渐进的,按照难易程度进行有机的衔接。
数学度量单位知识点总结
![数学度量单位知识点总结](https://img.taocdn.com/s3/m/b638e715302b3169a45177232f60ddccdb38e668.png)
数学度量单位知识点总结一、基本概念度量单位是用来表示长度、重量、时间、容积等物理量的大小的单位。
度量单位是用来度量物理量的大小的单位。
二、长度单位1. 厘米厘米是长度单位,是长度单位。
1厘米等于0.01米,是长度单位。
100厘米等于1米,是长度单位。
常用于度量物体的长度、高度和宽度等。
2. 米米是长度单位,是长度单位。
1米等于100厘米,是长度单位。
1千米等于1000米,是长度单位。
常用于度量距离、长度等。
3. 千米千米是长度单位,是长度单位。
1千米等于1000米,是长度单位。
1千米等于100000厘米,是长度单位。
常用于度量长距离的长度。
4. 毫米毫米是长度单位,是长度单位。
1毫米等于0.1厘米,是长度单位。
1毫米等于0.001米,是长度单位。
常用于度量小物体的长度、宽度等。
5. 公里公里是长度单位,是长度单位。
1公里等于1000米,是长度单位。
1公里等于10000米,是长度单位。
常用于度量长距离的长度。
6. 英寸英寸是长度单位,是长度单位。
1英寸等于2.54厘米,是长度单位。
1英寸等于0.0254米,是长度单位。
常用于度量设备的长度、宽度等。
7. 英尺英尺是长度单位,是长度单位。
1英尺等于30.48厘米,是长度单位。
1英尺等于0.3048米,是长度单位。
常用于度量长距离的长度。
8. 码码是长度单位,是长度单位。
1码等于0.9144米,是长度单位。
1码等于91.44厘米,是长度单位。
常用于度量长距离的长度。
9. 里里是长度单位,是长度单位。
1里等于500米,是长度单位。
1里等于5000米,是长度单位。
常用于度量地区的长度。
10. 公里公里是长度单位,是长度单位。
1公里等于1000米,是长度单位。
1公里等于10000米,是长度单位。
常用于度量长距离的长度。
三、重量单位1. 克克是重量单位,是重量单位。
1克等于0.001千克,是重量单位。
1克等于1000毫克,是重量单位。
常用于度量物体的重量。
2. 千克千克是重量单位,是重量单位。
小学三年级上册数学必背知识点公式元角分时间长度单位换算定理大汇总
![小学三年级上册数学必背知识点公式元角分时间长度单位换算定理大汇总](https://img.taocdn.com/s3/m/25f5c152001ca300a6c30c22590102020640f253.png)
三年级上册数学必背知识点汇总一、时间单位: (进率是60)1时=60分 1分=60秒 1时=60分=3600秒1刻钟=15 分30分=半小时 1天=24小时1年=12个月 1世纪=100年时间计算方法:经过时间=结束时间-开始时间结束时间=开始时间+经过时间开始时间=结束时间-经过时间二、长度单位:1千米=1公里=1000米 1米=100厘米1米=10分米 1分米=10厘米 1厘米=10毫米1米=10分米=100厘米=1000毫米1分米=10厘米=100毫米10毫米=1厘米(进率时10)100毫米=1分米(进率是100)1000米=1公里(进率时 1000)三、质量单位:1吨=1000千克 1千克=1公斤=1000克1公斤=2斤 1斤=10两四、人民币单位:1 元=10 角1角=10分 1元=100 分五、长方形和正方形周长:周长:围成一个封闭图形的所有边长的总和叫做周长1、长方形:周长=(长+宽)x2 长=周长÷2-宽宽=周长÷2-长长方形的特点:对边平行且相等四个直角2:正方形:边长=周长÷4 周长=边长x4正方形的特点:四条边相等,四个直角3、平行四边形的特点:对边平行且相等容易变形没有直角且对角相等六、倍数的运算方法:1、每份数x份数=总数总数÷每份数=份数总数÷份数=每份数2、1倍数x倍数=几倍数几倍数÷1倍数=倍数几倍数÷倍数=1倍数3、速度x时间=路程路程÷速度=时间路程÷时间=速度4、单价x数量=总价总价÷单价=数量总价÷数量=单价5、工作效率x工作时间=工作总量工作总量÷工作效率=工作时间工作总量÷工作时间=工作效率6、加数+加数=和和-一个加数=另一个加数7、被减数-减数=差被减数-差=减数差+减数=被减数8、因数x因数=积积÷一个因数=另一个因数9、被除数÷除数=商被除数÷商=除数商x除数=被除数算数方面:七、运算规律1、加法交换律:两数相加交换加数的位置,和不变。
三年级数学全册知识点教材分析理解长度重量和容量的概念与换算
![三年级数学全册知识点教材分析理解长度重量和容量的概念与换算](https://img.taocdn.com/s3/m/6746025624c52cc58bd63186bceb19e8b8f6ec2a.png)
三年级数学全册知识点教材分析理解长度重量和容量的概念与换算【三年级数学全册知识点教材分析】理解长度、重量和容量的概念与换算数学作为一门基础学科,对于学生的综合素质培养起着重要的作用。
在数学学习的初级阶段,三年级学生开始接触到长度、重量和容量的概念,以及相关的单位换算。
本文将对三年级数学全册中关于长度、重量和容量的知识点进行分析理解,帮助学生更好地掌握这些概念与换算方法。
一、长度的概念与换算1.长度的概念:长度是物体的长短,常用长度单位有米(m)、分米(dm)、厘米(cm)和毫米(mm)等。
学生在学习长度的概念时,可以通过测量日常生活中物体的长短来感受长度的差异,并以此建立长度概念的初步认知。
2.长度的换算:在长度的换算中,主要涉及到不同单位之间的转换。
例如,将1米转换为分米时,可以利用1米等于10分米的关系进行计算。
因此,1米等于10分米,将1米转换为分米,结果就是10分米。
同理,将1分米转换为厘米时,可以利用1分米等于10厘米的关系进行计算。
因此,1分米等于10厘米,将1分米转换为厘米,结果就是10厘米。
通过练习和实际操作,学生可以对长度的换算有更深入的理解,掌握不同单位之间的转换规律。
二、重量的概念与换算1.重量的概念:重量是物体所受的重力大小,常用重量单位有千克(kg)、克(g)、斤和两等。
学生可以通过称量物体的重量来感受不同物体的重量差异,并初步认识重量的概念。
2.重量的换算:在重量的换算中,需要学生掌握不同单位之间的换算关系。
例如,将1千克转换为克时,可以利用1千克等于1000克的规律进行计算。
因此,1千克等于1000克,将1千克转换为克,结果就是1000克。
类似地,将1斤转换为克时,可以利用1斤等于500克的关系进行计算。
因此,1斤等于500克,将1斤转换为克,结果就是500克。
通过实际操作和练习,学生可以熟练掌握重量的换算方法,提高对重量单位之间的转换能力。
三、容量的概念与换算1.容量的概念:容量是物体所能装下的东西的多少,常用容量单位有升(L)、毫升(mL)、分升(dL)和立方厘米(cm³)等。
最新人教版三年级上册数学概念
![最新人教版三年级上册数学概念](https://img.taocdn.com/s3/m/1fdcb969f011f18583d049649b6648d7c1c70892.png)
(新人教版)三年级上册数学概念第一单元:时、分、秒1 计量很短的时间,常用秒。
秒是比分更小的时间单位。
2 钟表滴等一声是1秒。
常用时间单位有:时、分、秒时>分>秒3 时间单位换算:1时=60分 1分=60秒 2分=120秒 3分=180秒4分=240秒 5分=300秒 6分=360秒 7分=420秒8分=480秒 9分=540秒 10分=600秒 600分=10时600分=10时 540分=9时 480分=8时 420分=7时360分=6时 300分=5时 240分=4时180分=3时 120分=2时 60分=1时4 钟面上最长最细的针是秒针。
秒针走1小格时间是1秒,走1大格是5秒,走1圈是60秒,这时分针正好进1小格,是1分种。
5 分针走1小格是1分钟,走1大格是5分钟,走一圈是60分钟,正好是1小时。
6 分针和秒针所走的时间=(后边的时刻-前面的时刻)×57 时针走1小格是12分钟,走1大格是1小时。
8 经过时间=结束时刻一开始时刻开始时刻=结束时刻一经过时间结束时刻=开始时刻+经过时间第二、四单元:万以内的加法和减法(一)(二)1 加、减法的估算:在估算时可以把加数看成接近的整十数或整百数。
钱够不够的问题:钱够时,需要估大,钱不够时,需要估小。
能不能的问题:能时,需要估小,不能时需要估大。
2 列加法竖式时:相同数位对齐,从个位加起,哪一位上的数相加满十,就要向前一位进“1"。
列减法竖式时:相同数位要对齐,从个位减起,哪一位上的数不够减,就向前一位退“1”,当10,与本位上数相加后,继续减。
3 和=加数+加数一个加数=和-另一个加数被减数=减数+差减数=被减数-差差=被减数-减数第三单元:测量1 量比较短的物体的长度或者要求量得比较精确时,可以用毫米(mm)作单位。
量物体的长度有时也用分米(dm)作单位。
计量比较长的路程,通常用千米(km)作单位。
长度单位(从大到小):干米(km)>米(m)>分米(dm)>厘米(cm)>毫米(mm)2 长度单位: 1毫米:约一枚硬币的厚度 1厘米:约一根手指甲的宽度1分米:约手指一乍的宽度 1米:约两臂张开的宽度1千米:400米操场跑2圈半,200米操场跑5圈3相邻的两个长度单位之间的进率是10,如:米和分米,分米和厘米,厘米和毫米。
三年级测量全部知识点
![三年级测量全部知识点](https://img.taocdn.com/s3/m/ccd1e69a09a1284ac850ad02de80d4d8d15a0132.png)
三年级测量全部知识点测量是数学中的一个重要概念,对于三年级的学生来说,掌握基本的测量知识是非常必要的。
以下是三年级测量的知识点概述:1. 长度的测量:- 长度的基本单位是米(m)和厘米(cm)。
- 了解如何使用直尺进行测量。
- 学会如何读取直尺上的刻度。
2. 面积的测量:- 面积的基本单位是平方米(m²)和平方厘米(cm²)。
- 理解面积是二维空间的度量。
3. 体积的测量:- 体积的基本单位是立方米(m³)和立方厘米(cm³)。
- 学会如何测量不同形状物体的体积。
4. 重量的测量:- 重量的基本单位是千克(kg)和克(g)。
- 了解如何使用天平等工具进行重量的测量。
5. 时间的测量:- 时间的基本单位是秒(s)、分钟(min)和小时(h)。
- 学会如何读取时钟和秒表。
6. 温度的测量:- 温度的基本单位是摄氏度(°C)。
- 了解如何使用温度计测量温度。
7. 测量工具的使用:- 学会使用各种测量工具,如直尺、卷尺、天平、温度计等。
8. 测量的准确性:- 了解测量误差的概念。
- 学会如何通过多次测量来提高测量的准确性。
9. 测量的应用:- 将测量知识应用到日常生活中,如测量房间的尺寸、计算物品的重量等。
10. 单位换算:- 学会不同测量单位之间的换算,如米到厘米,千克到克等。
通过这些知识点的学习,三年级的学生们将能够更好地理解和应用测量概念,为日后更高级的数学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
希望这些知识点能够帮助学生们在数学学习中取得进步。
小学三年级数学知识点:测量知识点_知识点总结
![小学三年级数学知识点:测量知识点_知识点总结](https://img.taocdn.com/s3/m/0e50e873443610661ed9ad51f01dc281e53a569e.png)
《小学三年级数学知识点:测量知识点总结》在小学三年级的数学学习中,测量是一个重要的知识点。
它不仅帮助学生建立对长度、重量和时间等概念的认识,还培养了学生的观察能力、动手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
下面我们就来详细总结一下小学三年级数学中的测量知识点。
一、长度单位1. 认识长度单位- 厘米(cm):通常用来测量较短的物体,如铅笔的长度、书本的宽度等。
- 分米(dm):比厘米大一些,一般用于测量文具盒的长度、书本的厚度等。
- 米(m):用于测量较长的物体,如教室的长度、操场的跑道等。
2. 长度单位之间的换算- 1 米 = 10 分米;1 分米 = 10 厘米;1 米 = 100 厘米。
3. 测量方法- 用直尺测量物体长度时,要将直尺的零刻度线与物体的一端对齐,再看物体的另一端对着直尺的刻度是几,这个物体的长度就是几厘米(或分米、米)。
- 如果测量的物体不是从直尺的零刻度线开始,可以用物体末端的刻度减去起始端的刻度,得到物体的长度。
二、重量单位1. 认识重量单位- 克(g):通常用来测量较轻的物体,如一枚硬币的重量、一个苹果的重量等。
- 千克(kg):用于测量较重的物体,如一袋大米的重量、一个人的体重等。
2. 重量单位之间的换算- 1 千克 = 1000 克。
3. 测量方法- 用天平测量物体的重量时,要将物体放在天平的托盘上,观察天平指针的位置,确定物体的重量。
- 如果使用秤来测量物体的重量,要将物体放在秤上,读取秤上显示的数字,这个数字就是物体的重量。
三、时间单位1. 认识时间单位- 秒(s):通常用来测量较短的时间,如跑步比赛的用时、心跳一次的时间等。
- 分(min):比秒大一些,一般用于测量一节课的时间、做家庭作业的时间等。
- 时(h):用于测量较长的时间,如一天的时间、一场电影的播放时间等。
2. 时间单位之间的换算- 1 时 = 60 分;1 分 = 60 秒。
3. 认识钟表- 钟面上有 12 个数字,时针、分针和秒针。
三年级上册数学必背内容
![三年级上册数学必背内容](https://img.taocdn.com/s3/m/07d1d1c3b1717fd5360cba1aa8114431b90d8ec3.png)
三年级上册数学必背内容一、长度单位。
1. 毫米(mm)、厘米(cm)、分米(dm)、米(m)、千米(km)的认识。
- 1厘米=10毫米,一枚1分硬币的厚度大约是1毫米。
- 1分米 = 10厘米,1分米大约是一个手掌的宽度。
- 1米=10分米,双臂展开的长度大约是1米。
- 1千米 = 1000米,学校操场跑道一圈通常是400米,2圈半就是1千米。
2. 单位换算。
- 高级单位转化为低级单位乘进率,例如:3米 = 3×10分米 = 30分米;5千米=5×1000米 = 5000米。
- 低级单位转化为高级单位除以进率,例如:40厘米 = 40÷10分米 = 4分米;8000米 = 8000÷1000千米 = 8千米。
二、质量单位。
1. 克(g)、千克(kg)、吨(t)的认识。
- 1千克 = 1000克,一枚2分硬币大约重1克,两袋盐大约重1千克。
- 1吨 = 1000千克,一头大象大约重4吨,一辆卡车的载重量大约是5吨。
2. 单位换算。
- 高级单位转化为低级单位乘进率,如:5千克 = 5×1000克 = 5000克。
- 低级单位转化为高级单位除以进率,如:3000克 = 3000÷1000千克 = 3千克。
三、万以内的加法和减法(一)1. 两位数加两位数的口算。
- 把其中一个两位数拆分成整十数和一位数,例如:35 + 28,可以把28拆分成20和8,先算35+20 = 55,再算55+8 = 63。
2. 两位数减两位数的口算。
- 同样可以把减数拆分成整十数和一位数,例如:46 - 27,把27拆分成20和7,先算46 - 20 = 26,再算26 - 7 = 19。
四、万以内的加法和减法(二)1. 三位数加三位数(不进位、进位)- 不进位加法:相同数位对齐,从个位加起,例如:321+132,个位1+2 = 3,十位2+3 = 5,百位3+1 = 4,结果是453。
三年级数学上册知识点
![三年级数学上册知识点](https://img.taocdn.com/s3/m/d34e1e9988eb172ded630b1c59eef8c75fbf9592.png)
三年级数学上册知识点一、测量1、毫米、厘米、分米、米、千米(公里)毫米(mm)是长度单位中较小的一个,通常用于测量非常短的物体,比如一张纸的厚度。
厘米(cm)比毫米大一些,我们可以用厘米来测量较短的物体,像铅笔的长度。
分米(dm)则适用于测量稍微长一点的物体,比如课本的宽度。
米(m)是我们日常生活中常用的长度单位,测量房间的长度、人的身高等都可以用米。
千米(km),也叫公里,一般用来测量较长的距离,比如两个城市之间的距离。
2、吨、千克、克吨(t)是重量单位中非常大的一个,通常用来计量较重的物体,像一辆大卡车的载重量。
千克(kg)也是常见的重量单位,我们平时买的水果、蔬菜等很多都是用千克来称重的。
克(g)则用于计量比较轻的物体,比如一颗药片的重量。
在进行单位换算时,要记住:1 厘米= 10 毫米,1 分米= 10 厘米,1 米= 10 分米,1 千米= 1000 米;1 吨= 1000 千克,1 千克= 1000 克。
二、万以内的加法和减法1、加法在计算加法时,相同数位要对齐,从个位加起,哪一位上的数相加满十,就向前一位进一。
例如:234 + 567先算个位:4 + 7 = 11,个位写 1,向十位进 1;再算十位:3 + 6 + 1 = 10,十位写 0,向百位进 1;最后算百位:2 + 5 + 1 = 8所以 234 + 567 = 8012、减法计算减法时,相同数位也要对齐,从个位减起,哪一位上的数不够减,就从前一位退一当十再减。
比如:728 359先算个位:8 9 不够减,从十位退 1 当 10,18 9 = 9;再算十位:2 被借走 1 变成 1,1 5 不够减,从百位退 1 当 10,11 5 = 6;最后算百位:7 被借走 1 变成 6,6 3 = 3所以 728 359 = 369三、四边形1、四边形的特征四边形有四条直的边和四个角。
常见的四边形有长方形、正方形、平行四边形、梯形等。
三年级数学重点知识
![三年级数学重点知识](https://img.taocdn.com/s3/m/ba813ce4700abb68a982fb99.png)
长度单位:千米、米、分米、厘米、毫米
1千米=1000米
1米=10分米1米=100厘米
1分米=10厘米
1厘米=10毫米
重量单位:吨、千克、克
1吨=1000千克
1千克=1000克
时间单位:时、分、秒
A、钟表上有12个数学,12个大格,每个大格又分成5个小格、
钟表的一圈就是60小格
B、钟面上有三根针。
最长跑的最快的是秒针。
秒针走一小格是1
秒,走一大格是5秒,走一圈就是60秒。
最短跑的最慢的是时针。
时针走一大格是1小时,走一圈12个小时。
分针走一小格是1分钟,走一大格5分钟,走一圈60分钟。
1时=60分(时针走一大格、分针要走一圈)
1分=60秒(分针走一小格、秒针走一圈)
长方形和正方形
由4条边和4个角组成的图形叫做四边形
长方形:两组对边相等、4个角相等
正方形:4条边相等、4个角相等。
封闭图形一周长度,就是它的周长。
长方形的周长:(长+宽)×2
长方形的长:周长÷2-宽
长方形的宽:周长÷2-长
正方形的周长:边长×4
正方形的边长:周长÷4
形的。
三至五年级数学概念
![三至五年级数学概念](https://img.taocdn.com/s3/m/88a7a833cfc789eb172dc8c5.png)
(一)三年级上册知识点1、时间单位:时、分、秒,每相邻两个单位之间的进率都是602、分针走一圈,时针走一大格,是1小时。
秒针走一圈,分针走一小格,是1分。
3、计算一段时间,可以用结束的时刻减去开始的时刻。
4、在生活中,量比较短的物品,可以用毫米(mm)、厘米(cm)、分米(dm)做单位。
量比较长的物体,常用米(m)做单位。
量比较长的路程一般用千米(km)做单位。
5、表示物体有多重时,通常要用到质量单位。
称比较轻的物品的质量,可以用“克”作单位;称一般物品的质量,常用“千克”作单位;表示大型物体的质量或载质量一般用“吨”作单位。
6、常用长度单位:米、分米、厘米、毫米、千米。
7、长度单位:米、分米、厘米、毫米,每相邻两个单位之间的进率都是10。
1米=10分米, 1分米=10厘米, 1厘米=10毫米1米=100厘米 1千米(公里)=1000米8、质量单位:吨、千克、克,每相邻两个单位之间的进率都是1000 。
1吨=1000千克 1千克=1000克9、最大的几位数和最小的几位数:最大的一位数是9,最小的一位数是0.最大的二位数是99,最小的二位数是10最大的三位数是999,最小的三位数是100最大的四位数是9999,最小的四位数是1000最大的五位数是99999,最小的五位数是10000最大的三位数比最小的四位数小1。
10、笔算加减法时:相同数位要对齐;从个位算起。
哪一位上的数相加满10,就向前一位进1;哪一位上的数不够减,就从前一位退1当作10,加本位再减;如果前一位是0,则再从前一位退1。
11、两个三位数相加的和:可能是三位数,也有可能是四位数。
12、加法公式:加数 + 加数 = 和和 - 另一个加数 = 加数13、减法公式:被减数 - 减数 = 差差 + 减数 = 被减数被减数 = 差 + 减数被减数 - 差 = 减数14、多位数乘一位数(进位)的笔算方法:乘法数量关系因数×因数=积积÷一个因数=另一个因数相同数位对齐,从个位乘起,用一位数依次去乘多位数的每一位,哪一位上乘得的数积满几十,就向前一位进几。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一、长度单位
1、在生活中,量比较短的物品,可以用(毫米、厘米、分米)做单位;量比较长
的物体,常用(米)做单位;测量比较长的路程一般用(千米)做单位。
2、1厘米的长度里有(10)小格,每小格的长度(相等),都是(1)毫米。
3、1枚1分的硬币、尺子、磁卡、小纽扣、钥匙的厚度大约是1毫米。
4、在计算长度时,只有相同的长度单位才能相加减。
5、长度单位的关系式
①进率是10:
1米=10分米 1分米=10厘米 1厘米=10毫米
10分米=1米 10厘米=1分米 10毫米=1厘米
②进率是1000:
1千米=1000米 1米=1000毫米
二、质量单位
1、当我们表示物体有多重时,通常要用到(质量单位)。
在生活中,称比较轻的
物品的质量,可以用(克)做单位;称一般物品的质量,常用(千克)做单位;
计量较重的或大宗物品的质量,通常用(吨)做单位。
2、相邻两个质量单位进率是1000。
1千克=1000克 1吨=1000千克
三、时间单位
1、钟面上有3根针,它们是(时针)、(分针)、(秒针),其中走得最快的是(秒针),
走得最慢的是(时针)。
2、钟面上有( 12 )个数字,( 12 )个大格,( 60 )个小格;每两个数间是( 1 )
个大格,也就是( 5 )个小格。
3、时针走1大格是( 1 )小时;分针走1大格是( 5)分钟,走1小格是(1)分钟;
秒针走1大格是( 5 )秒钟,走1小格是( 1 )秒钟。
4、时针走1大格,分针正好走(1)圈,分针走1圈是(60)分,也就是(1)小时。
时
针走1圈,分针要走(12)圈。
5、分针走1小格,秒针正好走(1)圈,秒针走1圈是(60)秒,也就是(1)分钟。
6、时针从一个数走到下一个数是(1小时)。
分针从一个数走到下一个数是(5分钟)。
秒针从一个数走到下一个数是(5秒钟)。
7、钟面上时针和分针正好成直角的时间有:( 3点整)、( 9点整)。
8、公式。
(每两个相邻的时间单位之间的进率是60)
1时=60分 1分=60秒半时=30分 60分=1时 60秒=1分 30分=半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