潘学成中医药膳学_第五讲+感冒防治药膳讲学课件

合集下载

中医药膳学ppt精品课程课件讲义

中医药膳学ppt精品课程课件讲义

概括和解释自然界的变化规律的。但不能用以解释人类
社会和思维发展的规律。
马克思的唯物辩证法则是关于自然界、人类社会和思维 发展一般规律的科学。所以,阴阳学说有其一定的局限
性。
二节
五行学说
五行学说的概念
五行与五材相区分 五行——指木、火、土、金、水及其所构成的 五大行类事物之间的相互联系和运动变化。是一个 抽象的哲学概念。 五材——木、火、土、金、水称为“五材”, 是人们日常生产和生活中必不可少的五种物质,是 就事论事地谈“五物”,而并非是一个抽象的哲学 概念。
PPT内容可自行编辑
中医药膳学
主讲:XX XX
凡大医治病,必当安神
定志,无欲无求,先发大慈恻 隐之心,誓愿普救含灵之苦。
- - 孙思邈
PPT内容可自行编辑
开始上课!
第一节 阴阳学说
宇宙间事物的阴阳属性
“阴阳”是对宇宙自然界万事万 物最基本也是最高度的区别和概括。
事物阴阳属性的相对性和无限可分性
“阴阳偏盛” 的概念(第一层含义)
是阴或阳的某一方超过正常水平,表现为相应的寒或热的病理 变化。即所谓“阴胜则寒”“阳胜则热”。同时,阴阳中的某一方 偏盛,由于阴阳对立制约的存在,必然抑制或损伤另一方而使之偏 衰。即“阴胜则阳病,阳胜则阴病”,但仍以阴阳偏盛为主要矛盾 。属于阴阳偏盛的范畴。
阴阳偏盛导致的疾病性质属于实证
阴阳偏衰导致的疾病性质属于虚症
阴阳偏衰是阴或阳虚损不足,所导致的疾病性质属于 虚症 ,临床上分别称为“虚热”“虚寒”。
治疗上遵循“补其不足”,“虚则补之”的原则。
“阴阳偏衰” 图解
★ 阴阳转化
指事物阴阳发展到一定阶段时,其双方可以各
自向其相反方面转化,阴可以转为阳,阳可以 转为阴,事物的阴阳属性也就发生了根本的变 化,称之为“阴阳转化”。 如果说“阴阳消长”是一个量变的过程, 那仫“阴阳转化”则是一个质变的过程。

中医药膳医学知识培训课件

中医药膳医学知识培训课件
中医药膳医学知识
23
葛粉羹
【组成】 葛根粉250g,菊花6g,豆豉150g,生姜9g,葱丝9g,精盐6g。 【制法用法】 1、姜、淡豆豉、菊花放入清水中小火煮20分钟,去渣取汁,大火烧沸。 2、调入葛根粉加水调成芡汁,煮沸成熟,加盐调味,撒上葱丝即可。
中医药膳医学知识
24
【功效】 解肌生津,除烦。 【应用】 风热感冒兼阴虚者。适用于风热感冒兼阴虚者,亦适用于高血压、糖尿病属于阴虚
鼻塞流涕等。本方是临床治疗老年T恤者外感风邪轻症的食疗良方。 【使用注意】 本膳适用于年老体虚而外感风邪之患者。外感重证不宜。
中医药膳医学知识
21
生津茶
【组成】 青果5个,金石斛6g,甘菊6g,荸荠5个,麦门冬9g,鲜芦根2支,桑叶9g,竹茹
6g,鲜藕10片,黄梨2个。 【制法用法】 1、先将青果、荸荠洗净,去皮。 2、黄莉洗净,去皮,切片。 3、鲜芦根洗净,切碎。 4、鲜藕洗净,切片。 5、将上10味入锅内,加清水适量,煎煮,取汁。 6、代茶频饮,每日1剂。
药膳有别于单纯药物疗法,创造了以饮食为主治疗疾病的新途径,避免了人们对药 物治疗的紧张心理,于日常餐饮中即可获得疗效。这种双效作用在理论上的依托就 是辩证施膳。
药膳既可以是药治后的补充,同时更是慢性病症,或体弱之人,或机体阴阳气血偏 颇时适宜的调理方法,它不以急功近利为务,而以持久的、日常的调理获得康复、 强壮。
中医药膳医学知识
26
【功效】 清热泻火,清心利尿。 【应用】 感受暑热,气津两伤证。适用于温热病发热口渴,身热多汗,心胸烦闷,口舌生疮,
尿赤量少,虚烦不寐,脉虚数等。凡暑热疾病,发热气津已伤者,本方尤为适宜。 常见的中暑、夏季热、流行性脑炎后期等气津已伤者,另糖尿病的干渴多饮属胃热 阴伤者也可以饮用。 【使用注意】 本膳性寒凉,适宜于暑热较盛者。凡脾胃虚寒或阴虚发热者不宜使用本方。

中医药膳学(精编)ppt课件

中医药膳学(精编)ppt课件

完整版课件
74
发现一:中国人体质分9种
平和体质 占33%

气虚体质 阳虚体质

阴虚体质

痰湿体质 占67%

湿热体质
气郁体质
血瘀体质
特禀体质
完整版课件
75
发现二:天南地北体质各异

东部地区湿热体质较多
南 地
西部地区气虚体质、阴虚体质较多

南部地区湿热体质和血瘀体质较多


华北地区湿热体质较多


辩病施膳――南瓜、苦瓜、山药、菠菜、 蕹菜、鳝鱼、柚子
完整版课件
55
完整版课件
56
完整版课件
57
完整版课件
58
完整版课件
59
山药
完整版课件
60
完整版课件
61
完整版课件
62
白果山药粥
完整版课件
63
山药赤小豆粥
完整版课件
64
火腿山药莴笋丁
完整版课件
65
枣泥山药糕
完整版课件
66
完整版课件
4
完整版课件
紫苏
44
桑叶
完整版课件
45
完整版课件
46
完整版课件
薄荷
47
完整版课件
48
异病同治――久泻、脱肛、内脏下垂 ――归芪鸡
完整版课件
49
完整版课件
50
完整版课件
51
完整版课件
52
完整版课件
53
补肝益肾,补气养血,退虚热 完整版课件
54
3.炒锅留油少许,烧至六成热,放葱、姜、蒜末、 醋、酱油、白糖及清汤,烧浓后即用湿淀粉勾芡, 淋上热油少许,迅速出锅浇在鱼身上即成。

中医药膳PPT课件

中医药膳PPT课件
中国自古以来就有“民以食为天” 之说。 人们对食物需求的三个层次
1、吃饱。满足人体对基本营养素的需求。 2、满足“口腹之欲”。吃得美味可口,将 吃饭作为一种享受。 3、从食物中取得一些具有特殊功能、有 益于健康的物质,使体质增强,寿命延长。
具有第三种功能的食品就叫做“功能 食品”
7
那怎么样的吃法才最合理?
东汉张仲景《金匮要略》有“禽兽虫鱼禁忌并治” 和“果实菜谷禁忌并治”两篇,专门论述了“食禁” 内容,指出:“凡饮食滋味以养于生,食之有妨, 仅能为害”。并有当归生姜羊肉汤的药膳记载。
北魏崔洁的《食经》 晋代葛洪《肘后救卒方》用海藻酒治疗瘿病、用羊肝 治雀夜盲、用猪胰治疗消渴病等。
24
发展源流
唐代孙思邈(公元581~682年)的《备 急千金要方》。后者设有“食治”专 篇,其中收藏164种药用食物。认 为“若能用食平疴,适性遣疫者, 可谓良工,长年饵老之奇法,极养 生之术也。”
27
发展源流
宋元时期是食疗药膳学全面发展时期。
宋金著名医家李杲《脾胃论》十分强调营养饮食药 膳保健的重要。
张子和主张“养生当论食补,治病当论药攻”, “补者,以谷肉菜养品体者也”。
28
元代饮膳太医忽思慧在从事饮膳太医 工作期间,积累了丰富的烹饪技艺、 营养卫生、饮食保健等方面的经验, 为报答皇上的选拔“洪恩”,利用闲 暇之时编撰了我国第一部营养学专著 《饮膳正要》。收藏食物203种。为中医 营养学奠定了基础。
近现代药膳研究方兴未艾,药膳层出不穷, 如雨后春笋。药膳产品甚为丰富,药膳剂型 名目众多,药膳水平有所提高,辨证施膳和 药膳机理研究、剂型扩大和创新。
37
药膳学相关内容
1、学习中医基础理论 (阴阳五行、脏象学说、气血津液、病因病

《中医药膳学》PPT课件

《中医药膳学》PPT课件
6、熬类:此类药膳是将药物与食物倒入锅内, 加入水和调料,置武火上烧沸,再用文火烧至汁稠, 味浓、粑烂的。
7、炒类:此类药膳是先用武火将油锅烧熟,再 下油,然后下药膳原料炒熟的。
8、熘类:这是一种与炒相似的药膳,主要区别是 需放淀粉勾芡。
9、卤类:此类药膳是将药膳原料加工后,放入卤 汁中,用中文逐步加热烹制,使其渗透卤汁而制成的。
《内经》中记载了半夏粳米汤等6个药膳方。
《黄帝内经》特别强调了药治与食治相结合的重要, “毒药攻邪,五谷为养,五果为助,五畜为益,五菜为充, 气味合而服之,以益精气”。
《神农本草经》中收载药物365 种,其中药用食物就达 50种左右,包括有米谷、菜蔬、虫鱼、禽、肉等“食药 物”。
《金匮要略》有“禽兽虫鱼禁忌并治”和“果实菜谷禁 忌并治”两篇,专门论述了“食禁”内容并有当归生姜羊 肉汤的药膳记载。
徐春甫《古今医统大全》记载了大量 饮食保健品的制作方法,如茶、酒、醋、酱 油、菜蔬、蜜饯等的制作法,内容丰富。
清代高濂的《遵生八笺》详细记载了 适合老年人的饮食,如粥类38种、汤类32种。
清代曹慈山《老老恒言》亦对老年人食粥作了详论, 提出“粥能益人,老年尤宜。 “五谷乃天生养人之物”, “诸菜皆地产阴物,所以养阴,故宜食之……蔬有疏通 之义焉,食之,则肠胃宜畅无壅滞之患”。 ——卢 如《食物本草》
具有补阴作用的桑椹膏,补阳作用的冬虫夏草鸭等。 3、调理五脏药膳:适用于心、肝、脾、肺、肾五
脏虚弱、功能低下之人,用酸、苦、甘、辛、咸来补养 肝、心、脾、肺、肾五脏。如健脾膏、补肾膏。
它是既有食品作用又具有药品作用的 美味佳肴,它比普通食品更有营养、保健和 治疗作用。它是中国传统的医药知识与食品 烹调经验相结合的产物。它寓医于食,既将 药物作为食物,又将食物赋以药用,药借食 力,食助药威,从而达到防病治病、保健强 身、延年益寿之目的的营养保健及治疗食品。

《中医药膳学概说》课件

《中医药膳学概说》课件
中医药膳学的现代发展
在现代社会中,中医药膳学得到了更多人的关注和研究,逐渐形成了完整的理论体系。
中医药膳学的理论基础
中医的阴阳五行学说
中医的基本理论之一,通过阴 阳五行学说解释了生命和自然 界的运行规律。
中药的基本理论
中医药膳学借鉴了中药的基本 理论,深化了对食物与身体的 关系的认识。
膳食营养学基础
《中医药膳学概说》PPT 课件
中医药膳学是古代医药与膳食结合的产物,通过中医药理论和膳食营养学基 础,探讨中医药膳学的应用及其发展前景。
中医药膳学的发展历程
古代医药与膳食相结合
在古代,人们将医学和膳食相结合,认识到食物对健康的影响。
中医药膳学的诞生和发展
中医药膳学作为一门学科的诞生和发展受到中医药和膳食文化的共同影响。
中医药膳学的发展趋势
中医药膳的发展将更加注重个体 差异、健康饮食和环境保护。
小结
中医药膳学的重要性
中医药膳学是保持健康和治 疗疾病的重要手段。
中医药膳学的理论基础 和应用
中医药膳学建立在中医药理 论和膳食营养学基础上,并 应用于实际生活。
中医药膳学的未来发展 趋势
中医药膳学的未来将更加关 注个体差异、健康饮食和环 境保护。
健康调理
针对不同的身体状况,通过膳食调理来改善健康状况。
妇女保健
中医药膳在妇女生理周期中的应用,帮助调理身体。
药膳食疗
通过食用特定的药膳来治疗特定的疾病。
中医药膳学的发展前景
中医药膳的市场需求
随着人们对健康意识的增强,中 医药膳的市场需求将持续增长。
未来中医药膳的研究方向
未来的研究重点将放在中医药膳 在疾病预防和康复中的作用。
膳食营养学为中医药膳学提供 了科学的营养和食物搭配原则。

中医食疗药膳讲义ppt课件

中医食疗药膳讲义ppt课件

• 2、药物:性偏味厚、辛苦难咽的称为药物。即利 用药性偏颇以攻邪除病。有些药物对人体可产生一 定的毒副作用,引起恶心、呕吐等胃肠道反应。故 古代也将药物称为毒药。
• 3、食疗与药膳:是以中医药理论为基础,选用具 有药物特性之食品或利用天然药物与食物的有机结 合,配合现代科学的烹调技术,制成具备防病治病、 养生保健功效又有食品美味的特殊膳食。
.
2
• 1)、食疗:在中医药理论及防治原则指导下,根 据人们不同的体质和病证,选用相应食物的性味、 功效,来矫正脏腑功能盛衰,达到养生疗疾的作 用。它包括食养和食治。
• A)食养:就是通过合理平衡饮食获取均衡营养,来 培补元气 ,增进健康,延年益寿. 如:黑大豆、牛肉、 土豆、狗肉、黑芝麻、核挑、松子、花生、大枣、 鱼类、银耳、香菇、牛乳、菱角、芡实、龙眼等。
• 体质:是个体在其生长、发育、衰老过程中所形 成的形体结构与生理机能和心理状态等与自然、 社会环境相适应的人体个性特征。它禀受于先天, 调养于后天,而维持一个相对稳定的动态过程。 饮食因素是后天影响体质变化的主要因数之一。
.
10
不正确饮食行为
• 1)过食寒或热性食物:
• 过食寒性食物:损伤阳气-机体偏于抑制、偏寒、多静等 特性体质。
• 4活血、化淤类:桃仁、红花、丹参、川牛膝、怀牛 膝、川芎、玫瑰花、丹参、泽兰、姜黄、益母草、 积雪草、银杏叶、当归。
.
15
• 5凉血、止血类:小蓟、瑰花、瑰米、白及、三七、茜草、 荷叶、蒲黄、槐实、大蓟、侧柏叶、白茅根、车前草。
• 6温里类:吴茱萸、高良姜、肉桂、附子、小茴香、花椒、 黑胡椒、八角回香、丁香、干姜。
.
16
• 9固涩安神类:芡实、莲子、牡蛎、五味子、酸枣仁、远 志、炒柏子仁、珍珠、首乌藤等。

中医保健技能 药膳养生保健技术感冒防治药膳护理课件

中医保健技能 药膳养生保健技术感冒防治药膳护理课件

跨学科合作
加强中医与现代医学的交 流与合作,共同推动中医 保健技能的创新与发展。
中医保健技能在全球的传播与推广
国际交流与合作
01
加强与国际医学界的交流与合作,将中医保健技能推向世界。
培训与教育
02
开展中医保健技能的培训和教育,提高全球范围内对中医保健
技能的认识和认可。
传播正确的健康观念
03
通过中医保健技能的推广,传播正确的健康观念,帮助人们建
04
中医保健技能的应用与实践
中医保健技能在家庭护理中的应用
家庭药膳调理
利用中医保健技能,根据家庭成员的 体质和健康状况,制定个性化的药膳 调理方案,改善家庭成员的健康状况 。
家庭按摩与推拿
家庭针灸与拔罐
掌握针灸和拔罐技术,可以在家中进 行简单的穴位刺激和拔罐治疗,缓解 疼痛和不适感。
通过学习中医按摩和推拿技术,家长 可以在家中为孩子或老人进行简单的 按摩和推拿,缓解疲劳和不适感。
立健康的生活方式。
中医保健技能在未来的发展趋势与挑战
01
适应现代社会需求
随着现代社会的发展,人们对于健康的需求也在不断变化,中医保健技
能需要不断适应这些变化。
02
应对国际竞争
在全球范围内,中医保健技能面临着来自现代医学和其他传统医学的竞
争,需要不断提升自身的竞争力。
03
科学验证与标准化
中医保健技能需要经过科学验证和标准化,以确保其安全性和有效性。
药膳的适用人群与注意事项
适用人群
药膳适用于各种人群,特别是体质虚弱、慢性疾病患者以及需要调理身体的人群 。但是,不同的人群适用不同的药膳,需要根据个体差异来选择。
注意事项
药膳虽然具有很好的食疗作用,但是并不是万能的。在食用药膳时,应该根据自 身情况适量食用,并遵循中医的指导原则。此外,孕妇、哺乳期妇女等特殊人群 应该慎用或禁用某些药膳。

药膳PPT讲稿

药膳PPT讲稿

1.辨证施膳
(4)病后饮食调济 病后康复期,除要顾护正气外,还应注意
由于饮食不当而疾病复发或遗留后遗症。所以 此时调济好饮食或药膳非常重要。 原则—既要考虑饮食或药膳的营养价值, 又须顾及已衰的脾胃功能,给予营养丰富又易 消化的饮食或药膳,并要少吃多餐为宜。避免 由于饮食不当而使病复发。
2.
【原料】猪肝100克,韭菜50克,洋葱80克, 色拉油1大匙。
【制作】洗净猪肝的血液,切成5毫米薄片, 先下锅煮至七成熟,然后与新鲜韭菜、洋葱同 炒,并调好味。
治疗感冒的食疗药膳
风寒型: [临床表现]鼻塞声重、喷嚏、流清涕、喉痒、咳嗽、痰多稀
薄,甚则头痛、恶寒发热、全身疼痛,苔薄白,脉浮紧。 [食疗药膳] 1.葱白糯米粥:葱白头3个,生姜10克,糯米100克,先
春季饮食原则
2、宜省酸增甘:“春日宜省酸增甘,以养 脾气”。中医学认为,春季为肝气旺之时,而 多吃酸味食物,会使肝气偏旺,肝气过旺会克 制脾气,易出现脾胃虚弱病症,故春季饮食调 养,宜选辛、甘温之品,忌酸涩。饮食宜清淡 可口,忌油腻、生冷及刺激性食物。
韭菜炒猪肝
【功效】益血补肝、明目,适用于血虚萎黄、 贫血、慢性肝炎等。
1.辨证施膳
(2)根据部位施膳:古人根据五行学说,把 饮食分为五味,五味入胃后,各归所喜脏腑和 部位,分别滋养脏腑之气。五味对人体既可单 独发挥滋补与相互共济作用。对于不同部位和 脏腑之病,也要根据所喜所克的规律调节饮食。 如《灵枢》说:“病在筋,无饮酸;病在气, 无食辛;病在骨,无食咸;病在血,无食苦; 病在肉,无食甘”故对于不同的病证,运用的 药膳就应遵循彼此相互资生、相互制约、补偏 救弊的原则,达到治疗目的。
1. 宜多食具有清热利湿功效的食物。常用 食物有西瓜、苦瓜、桃子、草莓、西红柿、绿 豆、黄瓜等,并巧用大蒜、姜、醋等调味品以 增强食欲。

中医药膳与食疗养生第五讲药膳基础理论课件

中医药膳与食疗养生第五讲药膳基础理论课件
(优选)中医药膳与食疗养生 第五讲药膳基础理论
第2页,共90页。
第一节 藏象学说(脏腑理论)
一、藏象的基本概念
藏象,是指藏于体内的内脏及其表现于 外的生理病理征象及与自然界相通应的事物 和现象。
第3页,共90页。
一、藏象的基本概念
藏:指藏于体内的脏腑,包括五脏(心、肝、 脾、肺、肾)、六腑(胆、胃、小肠、大肠、膀胱、 三焦)和奇恒之腑(脑、髓、骨、脉、胆、女子包), 实指以五脏为中心的五个生理病理系统,不单单指脏 腑,更包括了在其形态结构基础上赋予的功能结构, 如心主血脉,主神智。
第29页,共90页。
2.【在窍为鼻】
鼻 --- 司嗅觉、通气。 喉—呼吸之门户、发音之器官,
肺之门户 生理: 肺之精气上通于鼻 →嗅觉灵敏,
通气畅顺。
病理:肺失宣肃 → 鼻塞流涕,嗅觉
失灵等
第30页,共90页。
3.【在志为忧(悲)】
4.【在液为涕】 5.【与秋气相通应】
第31页,共90页。
三、脾 部位形态
第47页,共90页。
(一)生理功能
1.【主疏泄】 是指肝气具有疏通、畅达全身气机的生理
作用,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促进血液与津液的运行输布
(2)促进脾胃的运化与胆汁的分泌排泄
(3)调畅情志 (4)促进男子排精与女子排卵行经
第48页,共90页。
(一)生理功能
1.【主疏泄】 (1)促进血液与津液的运行输布
肝主疏泄,畅达气机,气行则血形,因而 调畅了血液的运行。肝气疏泄失常,在气机失调的同时, 常见血行异常。
①若肝气郁结,疏泄失职,可致血行不畅,甚者停 滞为瘀,出现月经后期、痛经、闭经、癥积痞块等;
②若肝气亢逆,疏泄太过,可致血随气逆,血不循经,出 现吐血、咯血、月经先期、崩漏等; ③若肝气虚弱,疏泄无力,也可致血行不畅,出现气虚乏力, 时见太息,月经延期等。

中国药膳学PPT课件

中国药膳学PPT课件

脏腑学说: 唐代医学家孙思邈提出了“以脏补脏、以
脏治脏”的观点。随后,用肝治夜盲症, 用羊靥(羊的甲状腺)治粗脖子病,猪骨髓治 虚损,猪大肠治痔疮等治法便相继载于史 册,至近代张锡纯首先提出了“脏器疗法” 一词,沿用至今。动物类食物,匀为血肉 之品,与人体组织形态、功能十分相似, 故可直接补益脏腑,调整功能。
保健强身、延年益寿之目的的营养保健及
治疗食品。
二、药膳的意义和作用
药膳是中医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历经数千年不 断探索积累而成的独具特色的一门实用学科,是中华 民族的祖先遗留下来的宝贵遗产。 药膳的作用:一是预防疾病,增强体质;二是治 疗疾病,康复保健;三是延年益寿,美容抗衰。
第二节
中国药膳发展简史
四、明清时期药膳发展情况
明代著名医家李时珍《本草纲目》中收载了大量
食物(包括乳腐、酥、鱼鲊等),并列举了许多食疗方,
极大地丰富了药膳食疗保健的内容。 徐春甫《古今医统大全》记载了大量饮食保健品 的制作方法,如茶、酒、醋、酱油、菜蔬、蜜饯等的 制作法,内容丰富。 清代高濂的《遵生八笺》详细记载了适合老年人 的饮食,如粥类38种、汤类32种。
现代医学对脏器疗法作了大量基础性实验
研究,证实动物脏器的营养成分和药理作 用,如:动物肝脏中富含胡萝卜素,在人 体中可转化为维生素A;蹄筋、猪皮中胶 原蛋白含量丰富,可去皱美容等,如果再 进一步利用生物化学手段,从功物组织器 官中提取、制备出更多的生化药物,如氨 基酸、核酸、蛋白质、酶类、激素、维生 素、搪、脂、有机酸等,可被用于各种病 症包括疑难病、肿瘤等的治疗。无疑,这 是脏器疗法乃至食疗学说的理论基础。
阴阳五行学说: 阴阳五行学说是临床用药的原则,同样也是
可以用来作为食疗的原则. 食物和药物的寒凉温热之性(四气,寒凉属阴, 温热属阳),酸苦甘辛咸之味(五行中的五味, 分别入五脏)。 寒病用热药,热病用寒药,虚则补,实则泻。 药物由于性味不同,功能主治也不同,这是 古代医家根据医疗实践而认定的,也就是说, 每种药物、疗效食物中所含的气、味、营养 素都是其产生药理作用的物质基础.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而四君子汤可以增加T淋巴細胞,有預防免疫功 能下降之调节作用。
• 研究证实四君子汤具有(1)抗贫血、促进血色素及
白血球升高。(2)促进肝脏糖原的恢復及肝細胞R NA合成能力的恢復,而达成保肝作用。(3)抗突 变和抗肿瘤作用。
免疫增強 - 四君子飯
• 材料 • 作法
• (1) 党参、白朮、甘草加水500ml,煮30分钟,
• 用法:稍温即服,得汗最佳。 • 方解:薄荷为疏散风热之要药,加粳米、
冰糖制粥,能促使出汗,又有护胃作用。 用于素有胃病,新感风热者最为适宜。
三、气虚感冒
• 【临床症状】恶寒发热,鼻塞头痛,咳嗽
痰白,倦怠无力,气短懒言清。舌淡苔白。
• 【调补原则】益气解表 • 【调补方】 • 1.紫苏人参汤 紫苏叶30克 人参10克(太
二、风热感冒
• 【调补方】银花山楂饮 • 金银花30克,山楂10克,蜂蜜20克。 • 制法:先将金银花、山楂放入砂锅内,煎
汤取汁,键入蜂蜜拌匀即成。
• 用法:分3次温服。
山 楂
二、风热感冒
• 【调补方】 • 4.薄荷粥薄荷15克,粳米60克,冰糖适量。
制法:先将薄荷煎取药汁候凉,取粳米加 水煮粥,待粥将成时,加入薄荷汁及冰糖 即可。
潘学成中医药膳学_第五讲 +感冒防治药膳
病因
• 外感风邪人体引起的常见外感热病
淡豆豉
葛根
麻黄
紫 苏
二、风热感冒
• 【临床症状】发热微恶寒,或有汗出,头痛,鼻
塞浊涕,咽喉肿痛,口干而渴,咳嗽痰黄粘稠。 舌尖边红、苔薄白。
• 【调补原则】辛凉解表、宣肺泄热 • 【调补方】 • 1.银花葛根粥 • 2.桑菊薄竹饮 桑叶 菊花各5克 淡竹叶30克 薄荷3
茶杯汁,再把生姜捣碎,榨出少量姜汁, 加入萝卜汁中,然后加白糖或蜂蜜,拌匀 后冲入开水当饮料喝,
• 【方解】萝卜中的萝卜素能清热、解毒、
祛寒,防治感冒。
预防感冒
• 【调补方】糖姜茶合饮 • 【制法】红糖、生姜、红茶各适量,煮汤
饮,每日1-2次,不仅暖身去寒,而且有良 好的防治感冒功能。
• 【方解】因感冒多为外感风寒之邪,常有
要的角色,誠如:《隨息居飲食譜》所記: 「粳米甘平,宜煮粥食---。粥飯为世间第 一补之物---故貧人患虚証,以浓米飲代人 参汤,因此病人、产妇以粥养身最宜、又 经济、又实惠---。」
• 目前根据对米水抽取物之研究已证实可促
进抗体之产生,而达到增强免疫的作用。
健脾益气、免疫增強 - 四君子粥
• 材料
• 【调补原则】益气解表 • 【调补方】 • 2.人参败毒丸 羌活6克,独活6克,前胡6克,柴胡
6克,甘草6克,人参6克,茯苓9克,桔梗6克,枳 壳6克,川芎6克,生姜6克,薄荷6克。
• 本方是治外感风寒而又挟湿的通剂,常用于时疫,
即具有传染性的外感疾患。方中羌活、独活以发散 风寒、胜湿、止痛为主。柴胡升清散热、前胡降气 行痰,是为辅药。人参、甘草益气扶正,茯苓、桔 梗宣肺化痰兼制。枳壳行气,川芎行血,生姜散寒, 薄荷散热为引和
中熬煮成粥,最后滴姜汁,即可上桌食用。喜用 甜食者可加入适量之冰糖,调成自己喜好之甜味 但切勿太甜。
健脾益气、免疫增強 - 四君子粥
• 说明
• 四君子湯为中医治疗脾胃虚的有效名方。临床上
主治:面色萎白、体虚無力、食少不思飲食、舌 淡苔白者,尤其是小儿之消化不良。
• 临床常因服用固醇类过多而造成免疫功能低下,
栀子皮 3g 梨皮3g
• 【方解】
霜桑叶 辛凉疏导外邪,且有润肺之功; 杏仁 宣利肺气,润燥止咳; 豆豉 辛温而较平和者,用以加强桑叶疏导外邪的作用; 贝母 清热化痰; 栀子皮 清胸膈之热; 梨皮、沙参既能养肺阴,又能清肺热,肺热阴虚者最为适 宜――养阴润肺。
杏仁
四、阴虚感冒
• 2.桑菊淡豆豉汤

• 3.绿豆茶叶冰糖粥 绿豆50克 茶叶5克 冰糖15克
二、风热感冒
• 【调补方】薄荷粥 • 4.薄荷15克,粳米60克,冰糖适量。制法:
先将薄荷煎取药汁候凉,取粳米加水煮粥, 待粥将成时,加入薄荷汁及冰糖即可。
• 用法:稍温即服,得汗最佳。 • 方解:薄荷为疏散风热之要药,加粳米、
冰糖制粥,能促使出汗,又有护胃作用。 用于素有胃病,新感风热者最为适宜。
子参) 共研粗末,放入锅中,加水适量, 煮沸20分钟,去渣,分2次温服
山参
雁脖芦
珍珠疙瘩
枣核艼
茎痕(芦碗)
根茎(芦头) 圆芦
主根
铁线纹
“雁脖芦,人字形,圆肩膀,枣核艼,铁线纹,珍珠须”
芦头
野山参

须条
[人参片]
三、气虚感冒
• 【临床症状】恶寒发热,鼻塞头痛,咳嗽痰白,倦
怠无力,气短懒言清。舌淡苔白。
羌活
独活
[甘草]
粉甘草
[桔梗]
[桔梗]
[川芎]
四、阴虚感冒
• 【临床症状】头痛身热,微恶风寒,无汗
或微汗,头晕心烦,口渴咽干,手足心热, 干咳少痰。舌红少苔。
• 【调补原则】养阴解表
四、阴虚感冒
• 【调补方】桑杏汤 • 1.【处方】 霜桑叶3g 杏仁5g 沙参6g 象贝3g 豆豉3g
【处方】桑叶 菊花 淡豆豉 梨皮各6克 白糖适量 【制法】四味加水适量,煎煮,去渣取汁,加白糖,
日一剂
• 3.桑叶沙参粥
【处方】桑叶 沙参 苦杏仁 粳米 冰糖适量 【制法】 桑叶布包煎,取汁,入余料,共煮粥, 加冰糖,日一剂
菊 花
亳菊
滁菊
贡菊
杭菊
预防感冒
• 【调补方】萝卜汤 • 【制法】把甜脆多汁的萝卜切碎,压出半
略冷即用漏勺漏去残渣取其浓汁待用。
• 党参10g、白术10g、茯苓10g、甘草6g、紅棗
8~12枚、生姜2片、沙拉油一小匙
健脾二杯浸泡 • (2) 党参、白术、甘草加水二杯及沙拉油一小匙
煮至浓汁,滤过
• (3) 茯苓洗净,炒干用粉碎机打成粉待用 • (4) 红枣洗净,拨开去核 • (5) 将(1)、(2)浓汁和茯苓粉、红枣一并放入锅
头痛、鼻塞、流涕及一身关节酸痛,甚至 怕冷、发热等症状。
预防感冒药膳制作
• 增强免疫力
• 健脾益气、免疫增強 - 四君子粥 • 免疫增強 - 四君子飯 • 止咳免疫增强玉露 • 固本培元明目元气露
• 润肺补肺
• 止咳化痰、宁心、安神 - 银耳百合強壮食膳
增强免疫力
• 在我們日常飲食中,“米”扮演了非常重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