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细版八年级物理复习教案.doc

合集下载

初中物理总复习教案完整版

初中物理总复习教案完整版

初中物理总复习教案完整版教案:初中物理总复习一、教学内容本节课为初中物理总复习,主要复习八年级上学期的物理知识,包括第四章《物质的世界》、第五章《运动和力的关系》、第六章《能量的转化和守恒》。

具体内容如下:1. 第四章《物质的世界》:物质的概念、物质的属性(密度、比热容、硬度、透明度)、物质的测量(质量、体积、长度)。

2. 第五章《运动和力的关系》:运动的基本概念(直线运动、曲线运动)、力的基本概念(重力、弹力、摩擦力)、运动和力的关系(牛顿第一定律、牛顿第二定律)。

3. 第六章《能量的转化和守恒》:能量的概念、能量的转化(机械能、热能、电能、光能)、能量的守恒定律。

二、教学目标1. 帮助学生回顾和巩固上学期的物理知识,提高学生的物理素养。

2. 通过复习,使学生能够理解和掌握物理知识之间的联系,提高学生的综合运用能力。

3. 激发学生对物理学科的兴趣,培养学生的探究精神。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1. 教学难点:物质的概念、物质的属性的理解和运用;力的概念、运动和力的关系的理解;能量的概念、能量的转化和守恒的理解。

2. 教学重点:物质的世界、运动和力的关系、能量的转化和守恒的知识点的复习和运用。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黑板、粉笔、PPT课件。

2. 学具:教材、笔记本、文具。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生活中的实例,引入物质、运动和能量的概念,激发学生的兴趣。

2. 回顾:引导学生回顾第四章《物质的世界》的内容,包括物质的概念、物质的属性、物质的测量。

3. 讲解:讲解第五章《运动和力的关系》的内容,包括运动的基本概念、力的基本概念、运动和力的关系。

4. 互动:学生进行随堂练习,教师进行点评和指导。

5. 复习:引导学生复习第六章《能量的转化和守恒》的内容,包括能量的概念、能量的转化、能量的守恒。

7. 作业布置:布置相关的作业题目,巩固所学知识。

六、板书设计1. 物质的概念、物质的属性、物质的测量。

2. 运动的基本概念、力的基本概念、运动和力的关系。

初二物理期末复习教案

初二物理期末复习教案

教学目标1.复习《物质的物理属性》;2.复习《从粒子到宇宙》;3.复习《力》、《力与运动》;重难点导航4.复习《物质的物理属性》;5.复习《从粒子到宇宙》;6.复习《力》、《力与运动》;教学简案:1. 复习《物质的物理属性》;2. 复习《从粒子到宇宙》;3. 复习《力》、《力与运动》;4. 课堂复习巩固。

如图1所示,在装满水的杯子上盖一张纸片,将杯子倒置过来,纸片不下落,说明纸片受到向上的______力的作用。

(2)图2,迅速击打硬纸板,板上的鸡蛋落入杯中。

说明:______________。

(3)为什么要严禁超载?某课题组利用斜面、小球和木块进行研究。

让质量不同的小球分别从同一高度.静止开始滑下(如图所示)。

小球经过A点时。

速度相等。

请根据实验现象,用学过的科学知识,解释超载存在的安全隐患.(4)为了解释严禁超速的原因。

他们利用小球和斜面进行研究.让同一小球从A、B两点静止开始滑下(如图所示).请根据实验现象,用学过的科学知识,解释超速存在的安全隐患.真题演练:图3图4第六章物质的物理属性知识梳理1.质量:⑴定义:物体所含物质的多少叫质量。

⑵单位:国际单位制单位kg ,常用单位:t g mg对质量的感性认识:一枚大头针约80mg 一个苹果约 150g一头大象约 6t 一只鸡约2kg⑶质量的理解:固体的质量不随物体的形态、状态、位置、温度而改变,所以质量是物体固有的一种属性。

⑷测量:①日常生活中常用的测量工具:案秤、台秤、杆秤,实验室常用的测量工具托盘天平,也可用弹簧测力计测出物重,再通过公式m=G/g计算出物体质量。

②托盘天平的使用方法:二十四个字:水平台上, 游码归零, 横梁平衡,左物右砝,先大后小, 横梁平衡。

具体如下:A.“看”:观察天平的称量以及游码在标尺上的分度值。

B.“放”:把天平放在水平台上,把游码放在标尺左端的零刻度线处。

C.“调”:调节天平横梁右端的平衡螺母使指针指在分度盘的中线处,这时横梁平衡。

八年级物理力复习课教案

八年级物理力复习课教案

八年级物理力复习课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理解力的概念,掌握力的测量工具——弹簧测力计的使用方法。

(2)掌握重力、摩擦力、浮力等基本力的性质和计算方法。

(3)了解力的合成与分解,能够运用力的图示表示力的合成与分解。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实验和实例,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动手能力,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2)运用小组合作学习,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和交流沟通能力。

3. 情感态度价值观:(1)培养学生对物理学科的兴趣和好奇心,激发学生学习物理的积极性。

(2)培养学生珍惜实验器材,爱护公物的意识。

二、教学内容1. 力的概念及其测量(1)复习力的概念:力是物体对物体的作用。

(2)介绍弹簧测力计的使用方法:量程、分度值、校零、读数等。

2. 基本力的性质和计算方法(1)重力:重力的概念,重力的计算公式,重力的方向。

(2)摩擦力:摩擦力的概念,摩擦力的计算公式,摩擦力的方向。

(3)浮力:浮力的概念,浮力的计算公式,浮力的方向。

3. 力的合成与分解(1)力的图示:力的作用点、力的方向、力的大小。

(2)力的合成:同一直线上力的合成方法,力的图示表示。

(3)力的分解:力的分解方法,力的图示表示。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重点:(1)力的概念及其测量。

(2)重力、摩擦力、浮力的性质和计算方法。

(3)力的合成与分解的方法和力的图示表示。

2. 难点:(1)力的合成与分解的运用。

(2)力的图示的绘制。

四、教学方法1. 实验法:通过实验让学生直观地了解力的作用效果,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动手能力。

2. 实例分析法:通过生活中的实例,让学生理解力的性质和计算方法,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 小组合作学习:运用小组合作学习,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和交流沟通能力。

五、教学准备1. 实验器材:弹簧测力计、钩码、细绳、滑轮组等。

2. 多媒体课件:力的概念、力的测量、重力、摩擦力、浮力、力的合成与分解等。

八年级物理第八章复习教案

八年级物理第八章复习教案

八年级物理第八章复习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理解并掌握第八章中的基本概念、原理和规律;(2)学会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复习,巩固所学知识,形成知识体系;(2)培养学生的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3. 情感态度价值观:(1)激发学生对物理学的兴趣,培养学习的积极性;(2)培养学生热爱科学、探索真理的精神。

二、教学内容1. 复习第八章中的基本概念、原理和规律;2. 通过典型例题,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3. 分析本章重点、难点,帮助学生巩固知识点。

三、教学过程1. 第一课时:复习基本概念、原理和规律(1)引导学生回顾本章所学的基本概念;(2)讲解本章的重要原理和规律;(3)通过课堂提问,检查学生的掌握情况。

2. 第二课时: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1)选取典型例题,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进行分析;(2)引导学生独立完成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3)针对学生存在的问题,进行讲解和辅导。

(1)引导学生梳理本章知识点,形成知识体系;(2)分析本章的重点、难点,帮助学生巩固知识点;(3)通过课堂讨论,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四、课后作业1. 复习本章基本概念、原理和规律;2. 完成课后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五、教学评价1. 课堂表现: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提问回答等情况,了解学生的学习状态;2. 课后作业:检查学生的作业完成情况,评估学生的掌握程度;3. 考试:通过考试,全面评估学生的学习成果。

注意:本教案根据教学实际情况,教师可适当调整教学内容和过程。

六、教学策略1. 针对不同学生的学习基础,采取分层教学法,既注重基础知识的巩固,又提供拓展提升的机会。

2. 运用多媒体教学手段,如PPT、视频等,增强课堂的趣味性,帮助学生形象直观地理解物理现象。

3. 创设生活情境,让学生感受到物理与生活的紧密联系,提高学习的积极性。

七、教学资源1. PPT课件:涵盖本章重点知识点,辅以图片、图表等形式,增强视觉效果。

八年级物理力复习课教案

八年级物理力复习课教案

八年级物理力复习课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掌握力的概念、作用效果和测量工具。

(2)理解牛顿第一定律、二定律和三定律。

(3)掌握重力、弹力、摩擦力的概念和计算方法。

(4)能够运用力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实验和观察,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实验操作能力。

(2)采用小组合作、讨论的方式,提高学生的合作意识和沟通能力。

(3)培养学生运用力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 情感态度价值观:(1)培养学生对物理学科的兴趣和好奇心。

(2)培养学生勇于探究、积极思考的科学精神。

(3)培养学生关爱生命、关注安全的意识。

二、教学内容1. 力的概念、作用效果和测量工具。

2. 牛顿第一定律、二定律和三定律。

3. 重力、弹力、摩擦力的概念和计算方法。

4. 力学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1)力的概念、作用效果和测量工具。

(2)牛顿第一定律、二定律和三定律。

(3)重力、弹力、摩擦力的概念和计算方法。

(4)力学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2. 教学难点:(1)力的合成与分解。

(2)摩擦力的计算。

(3)复杂情境下力学问题的解决。

四、教学方法1. 采用问题驱动法,引导学生主动探究力学知识。

2. 利用实验、演示、动画等直观教学手段,帮助学生形象理解力学概念。

3. 采用小组合作、讨论的方式,提高学生的合作意识和沟通能力。

4. 结合生活实例,培养学生运用力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五、教学过程1. 导入:(1)复习力的概念、作用效果和测量工具。

(2)提问:力的作用效果有哪些?如何测量力的大小?2. 知识讲解:(1)讲解牛顿第一定律、二定律和三定律。

(2)讲解重力、弹力、摩擦力的概念和计算方法。

3. 实验与演示:(1)进行力的合成与分解实验。

(2)演示摩擦力的实验。

4. 小组讨论:(1)分组讨论如何运用力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2)分享讨论成果,进行全班交流。

5. 课堂小结:总结本节课所学内容,强调力的概念、作用效果、测量工具以及牛顿定律等知识点。

初二物理上学期总复习教案()(DOC)

初二物理上学期总复习教案()(DOC)

初二物理上学期复习教案第一章 运动的世界1、运动的相对性一个物体对参照物的位置如果发生改变则称该物体运动,若对参照物的位置没有改变,则称该物体静止。

例:教室相对于行走的人是运动的。

龙舟相对于河岸是运动的。

同步卫星相对于地球是静止的。

龙舟相对于舟上的人是静止的。

2、长度的测量选:选择一个清晰的刻度开始测量放:放正刻度尺、紧靠被测物看:测量时视线应与尺面垂直读:估读到分度值的下一位(分度值:刻度尺里面最小的刻度值)记:记下数值和单位例:图中测出的该物长度是 1.00 . 3、长度单位换算 1=103m 1m=10100103mm106μ109例:45μ4.5⨯10-5m 0.232.3⨯1074、速度的计算公式: 其中:(1)计算时将s 和t 的单位化成或者(2)式中三个物理量应对应于同一个物体(3)懂得将题中的物理情景画成简图,找出相应的方程例:某同学乘坐的汽艇遥对一座高崖,他向高崖大喊一声,历时5秒他听到了回声。

若汽艇以100m 的速度正对高崖驶去,他喊时离高崖是多远?解:5秒内人走的路程为: S 船船100m ⨯5500m5秒内声音走的路程为:S 声声340m ⨯51700m如右图可知:他喊时离高崖的距离为: (S 船+ S 声)/2=1100m5、平均速度严格按公式ts 来计算,切勿利用221V V +来计算。

例:汽车在长100m 的公路上行驶,前50m 的速度为20m,后50m 的速度为10m,汽车在这100m 公路上的平均速度为。

解:前半段时间为:v s sm m /2050 2.5s 后半段时间为:v s sm m /10505s 所以全程的平均速度为:t s s m 5.710013.3m[应用练习]1.小明同学坐在行驶的公共汽车内: (选填“运动”、“静止”)(1)以地面为参照物,小明是的;以行驶的公共汽车为参照物,小明是的。

(2)小明对公共汽车的驾驶员来说是的,这是以为参照物。

八上物理复习课教案

八上物理复习课教案

八上物理复习课教案一、教学内容第一章:机械运动与力第二章:压强与浮力第三章:简单机械第四章:功与机械能详细内容包括:力的概念、作用效果、测量及单位压力的概念、计算及单位浮力的概念、计算及阿基米德原理简单机械的分类、特点及计算功的概念、计算及单位动能和势能的概念、转换及守恒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掌握力的概念、作用效果、测量及单位,能够运用力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2. 使学生了解压力的概念、计算及单位,能够运用压强知识解释生活现象。

3. 培养学生运用阿基米德原理计算浮力,并能应用于实际问题。

4. 让学生掌握简单机械的分类、特点及计算,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5. 使学生理解功的概念、计算及单位,掌握动能和势能的转换及守恒。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难点:力的合成与分解、浮力的计算、简单机械的计算、能量转换及守恒。

重点:力的概念、压强的计算、浮力的应用、简单机械的使用、功的计算。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多媒体课件、实验器材(弹簧测力计、气压计、浮力计、简单机械模型等)学具:练习本、笔、计算器五、教学过程1. 导入(5分钟)利用多媒体展示实际生活中与力、压强、浮力、简单机械、功等现象相关的图片,引导学生思考这些现象背后的物理原理。

2. 复习知识点(15分钟)结合教材,带领学生回顾力的概念、作用效果、测量及单位等知识。

举例讲解压力的计算及单位,让学生了解压强的概念。

通过实验演示,让学生掌握浮力的计算及阿基米德原理。

分析简单机械的分类、特点及计算,使学生了解其应用。

讲解功的概念、计算及单位,让学生理解能量转换及守恒。

3. 例题讲解(15分钟)出示例题,讲解力的合成与分解、压强的计算、浮力的应用、简单机械的计算、能量转换及守恒等知识点。

鼓励学生参与解题过程,及时解答学生的疑问。

4. 随堂练习(10分钟)布置与例题相似的练习题,让学生独立完成。

对学生进行个别指导,及时解答疑问。

鼓励学生提出问题,共同讨论解决。

六、板书设计1. 力的概念、作用效果、测量及单位2. 压力的概念、计算及单位3. 浮力的计算及阿基米德原理4. 简单机械的分类、特点及计算5. 功的概念、计算及单位6. 动能和势能的转换及守恒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计算一个物体受到的合力,已知物体受到的两个力的大小和方向。

八年级物理复习教案

八年级物理复习教案

第一部分教材知识梳理第一章声现象中考考点清单考点一声音的产生和传播1、声音的产生:声音是由物体○1振动产生的,一切发声的物体都在○2振动。

各种乐器在演奏时都是通过振动而发声。

二胡、提琴等弦乐器是靠弓和弦的相互摩擦产生振动发出声音的;笛子是由管内的空气振动发出声音的;鼓是由鼓面振动发出声音的。

2、声音的传播(1)声音可以在○3空气中传播,但不能在真空中○4传播(2)声音的传播是需要○5介质,一切固体、液体、气体都是传播声音的介质,空气是最常见的传播介质。

(3)声音在不同的介质中传播的速度是不同的,通常是:U气○6<U液○7<U固,通常情况下,声音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大约是340米/秒考点二乐音的特性1、声音的三个要素是:○1音调、○2响度、○3音色。

2、音调是指声音的○4高低,由发声体振动的○5快慢决定,响度是指人耳感觉的声音○6强弱,由声源振动的○7幅度决定,还与○8距声源的距离有关,声音的强弱常用分贝,音色是指声音的○9品质与特色,与○10发声体的材料有关。

适时总结:(1)日常用语里声音的“高”“低”,有时指音调,有时指响度,含义不是唯一的。

分辨时关键看其具体含义,如“引亢高歌”“低声细语”的“高”“低”分别表示“大声歌唱”“小声说话”的意思,显然是指声音的大小,即响度。

(2)音色则是指人耳对声音特色的感受,与发声体的材料、结构等有关,不同的发声体在音调和响度相同的情况下,发出声音的音色是不同的,我们平常就是根据音色来“听声辨人”的。

考点三噪声的防治1、定义(1)从物理学的角度看,噪声是指发声体做○1无规则振动时发出的声音(2)从环保的角度看,凡是妨碍人们正常休息、学习和工作的声音以及对人们要听到的声音起○2干扰作用的声音,都属于噪声2、噪声的等级计量单位人们用○3分贝来划分声音的等级,它是计量声音强弱的单位,○40分贝是人们肾听到的最弱的声音。

3、减弱噪声的三个途径:○5在声源处减弱,○6在传播过程中减弱,○7在人耳处减弱适时总结:噪声污染是当代社会的四大污染(噪声污染、水污染、大气污染、固体废气物污染)之一。

八上物理复习课教案

八上物理复习课教案

八上物理复习课教案一、教学内容本节课为八年级上册物理复习课,主要围绕第一章《力学基础》和第二章《物体的运动》进行复习。

具体内容包括:1. 力的概念、分类、作用效果及测量;2. 物体的运动状态、速度、加速度及运动规律;3. 力与运动的关系,牛顿第一定律;4. 简单的力学单位制和力学公式。

二、教学目标1. 理解并掌握力学基本概念、基本原理和基本公式;2. 能够运用所学的力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提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3. 培养学生的科学思维和团队合作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难点:力与运动的关系,牛顿第一定律的理解;重点:力学基本概念、基本原理和基本公式的掌握。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黑板、粉笔、教学课件;2. 学具:练习本、笔、直尺、圆规。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实际情景引入力学知识,例如运动员踢球、扔铅球等,引导学生回顾力学基本概念;2. 例题讲解:讲解典型例题,如力与运动的关系、加速度的计算等,帮助学生巩固知识点;3. 随堂练习:布置相关练习题,让学生独立完成,及时检查学习效果;4. 小组讨论:针对难点问题,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能力;6. 作业布置:布置课后作业,巩固所学知识。

六、板书设计1. 力学基本概念;2. 力与运动的关系;3. 力学公式;4. 课堂练习题;5. 课后作业。

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1)简述力的概念、分类及作用效果;(2)解释牛顿第一定律,举例说明;(3)计算题:已知物体质量和加速度,求力的大小。

2. 答案:(1)力是物体间的相互作用,可以分为接触力和非接触力。

力的作用效果有:改变物体的形状,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2)牛顿第一定律:物体在没有外力作用下,总保持静止状态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3)F=ma。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反思:本节课通过实际情景引入、例题讲解、随堂练习等多种教学手段,帮助学生巩固了力学知识,但部分学生对力与运动关系的理解仍需加强;2. 拓展延伸:鼓励学生关注生活中的力学现象,如交通工具的运动、建筑物的稳定等,将所学知识应用于实际。

八年级物理下册复习教案

八年级物理下册复习教案

八年级物理下册复习教案一、教学目标1. 回顾八年级物理下册的基本概念、原理和规律,加深对物理学知识的理解。

2. 提高学生的综合分析能力,能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3. 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和科学探究能力,提升学科素养。

二、教学内容1. 第一章:力的合成与分解力的合成与分解的概念及原理平行四边形定则的应用实际问题中的力的合成与分解案例分析2. 第二章:牛顿运动定律第一定律:惯性的概念及应用第二定律:加速度、力和质量的关系第三定律:作用力和反作用力的概念及应用3. 第三章:能量的转化与守恒动能、势能、机械能的概念及转化能量守恒定律的原理及应用实际问题中的能量转化与守恒案例分析4. 第四章:简单机械杠杆的分类及平衡条件滑轮和轮轴的原理及应用机械效率的概念及计算5. 第五章:浮力浮力的概念及产生原因阿基米德原理的应用浮力问题的解决方法及实际应用三、教学方法1. 采用问题驱动法,引导学生通过思考问题,回顾和巩固所学知识。

2. 运用案例分析法,结合生活实际,让学生学会将理论知识应用于解决问题。

3. 采用小组讨论法,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提高综合分析能力。

四、教学评价1. 课堂问答:通过提问,检查学生对基本概念、原理和规律的掌握程度。

2. 练习题:布置相关的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3. 小组讨论:评价学生在团队合作中的表现,以及综合分析问题的能力。

五、教学资源1. 教学课件:制作精美的课件,辅助讲解,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2. 练习题库:准备一定数量的练习题,用于课后巩固和评估学生的学习效果。

3. 教学视频:选用相关的教学视频,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抽象的概念和原理。

六、第六章:电路与电流电路的基本概念及组成电流的形成及电流的微观解释欧姆定律及其应用串并联电路的特点及分析方法七、第七章:磁现象磁体的性质及磁极间的相互作用磁场及磁感线的概念电流的磁效应及其应用电磁感应现象及其应用八、第八章:光学光的传播及反射、折射定律平面镜、凸透镜和凹透镜的成像规律光的色散及光谱光的干涉和衍射现象九、第九章:声音与振动声音的产生及传播声音的特性:音调、响度、音色乐音与噪音的区分及应用振动的基本概念及振动规律十、第十章:现代通信技术通信技术的基本原理移动通信、光纤通信和卫星通信的特点及应用信息与信息技术的关系信息安全及隐私保护意识六、教学方法1. 采用实验演示法,通过电路实验、磁铁实验等,让学生直观地理解电路与磁现象的相关知识。

八上物理复习课教案

八上物理复习课教案

八上物理复习课教案一、教学内容二、教学目标1. 掌握电路的基本组成,理解电路中各元件的作用。

2. 学会判断电路的状态,了解电路故障的处理方法。

3. 能看懂电路图,并正确绘制电路图。

4. 掌握电流和电阻的计算方法,并能运用到实际电路分析中。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电路的组成,电路图的理解与绘制,电流和电阻的计算。

难点:电路故障的处理,电路图的分析,电流和电阻的计算在实际电路中的应用。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电路元件(电源、导线、开关、灯泡等),电流表,电压表,多媒体设备。

学具:学生用电路元件,电流表,电压表,画图工具。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5分钟)通过展示一个简单的电路,让学生观察电路的组成,引导学生回顾电路的基本知识。

2. 例题讲解(15分钟)讲解教材中的典型例题,分析电路的组成、状态、电路图的绘制以及电流和电阻的计算。

3. 随堂练习(10分钟)让学生完成教材中的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

4. 知识点讲解(20分钟)详细讲解电路的组成、状态、电路图的绘制、电流和电阻的计算方法。

5. 互动环节(10分钟)分组讨论:如何处理电路故障,如何正确绘制电路图。

7. 课堂反馈(5分钟)让学生提问,解答学生的疑问。

六、板书设计1. 电路的组成2. 电路的状态3. 电路图的绘制4. 电流的计算5. 电阻的计算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1)绘制一个简单电路的电路图。

(2)计算给定电路中的电流和电阻。

2. 答案:(1)电路图:见附图。

(2)电流和电阻计算结果:见教材课后习题答案。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反思:本节课学生对电路的组成和状态掌握较好,但在电路图的绘制和电流、电阻计算方面存在一定困难,需要在课后加强练习。

2. 拓展延伸:鼓励学生利用所学知识,设计一个简单的电路,并计算其电流和电阻。

进一步提高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重点和难点解析1. 教学难点与重点的确定2. 例题讲解的深度和广度3. 互动环节的设计与实施4. 作业设计的针对性和拓展性详细补充和说明:一、教学难点与重点的确定(1)难点解析:电路故障的处理和电路图的分析是本节课的难点。

最新八年级物理上册总复习总教案精品版

最新八年级物理上册总复习总教案精品版

2020年八年级物理上册总复习总教案精品版第1、2课时:《第二章运动的世界》复习课教案【教学目标】1.复习巩固基本知识:机械运动,匀速直线运动和速度的概念,运动和静止的相对性。

变速直线运动和平均速度2.提高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重点】复习巩固基本知识匀速直线运动和速度的概念。

运动和静止的相对性。

【难点】如何提高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课时】1课时【教具】投影、视频点播【教法】启发、总结、讨论【教学过程】一.知识结构(略)二.知识要点1.机械运动:物理学里把物体位置的变化叫机械运动。

2.参照物:在研究机械运动时,被选作标准的物体叫参照物。

3.匀速直线运动:快慢不变,经过的路线是直线的运动叫匀速直线运动4、速度:是表示运动快慢的物理量。

在匀速直线运动中,速度等于运动物体单位时间内通过的路程。

计算公式是«Skip Record If...»。

单位是:米/秒,千米/时(1米/秒=3.6千米/时)5、平均速度:在变速运动中,用来表示平均运动快慢的物理量。

计算公式是:«Skip Record If...»2、时间和跑程的计算: «Skip Record If...», s=vt三.课堂练习【例1】一个物体沿平直路运动,由静止起在10s内加速到20m/s,共运动了80m,该物体在10s内平均速度是[ ]A.20m/s B.10m/sC.8m/s D.都不对【分析】平均速度应是运动的路程与所需时间的比值。

即【解答】C【例2】某汽车沿直线运动时,前半段路程用20m/s速度行驶,后半段路程用30m/s速度行驶,在整个路程中,汽车的平均速度多大?【分析】根据平均速度的定义,可得出前半段和后半段的运动时间,再利用平均速度公式即可得全路程的平均速度。

【解答】设全路程为s,前半段运动时间t1,后半段运动时间t2.则所以全程的平均速度答全程平均速度为24m/s.【说明】平均速度不等于速度的平均值,即不能用(20m/s+30m/s)÷2来计算平均速度。

八年级物理力复习课教案(最新整理)

八年级物理力复习课教案(最新整理)

第七章力复习课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1)理解力是物体对物体的作用;力的作用是相互的;(2)掌握力的三要素,能运用力的示意图画出力的三要素;(3)注重理解各种力的概念,区分静摩擦与滑动摩擦。

2.过程与方法:(1)对物体进行正确的受力分析,培养学生善于运用物理知识解释生活中的现象能力;(2)经历测量力大小的实验,让学生熟悉测量仪器的用法。

(3)通过对重力大小的影响因素、滑动摩擦力的影响因素的探究,培养学生进行实验探究和设计实验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从学生身边常见的物理现象出发引出问题,通过对问题的探究建立物理概念,再用概念去分析生活中的现象,体现了从感性上升到理性,再从理性回到实践中去;(2)通过探究活动学习了研究科学的基本方法,培养学生猜想和提出问题的能力,引导学生学会合作和交流,进行评估和表达。

二、教学重点、难点1.教学重点及其教学策略:重点:理解各种力的概念,区分静摩擦与滑动摩擦教学策略:先认识特殊力,再认识一般的力,要注意它们之间的联系;在摩擦问题中,静摩擦运用力的平衡知识来分析,滑动摩擦运用压力和粗糙度来分析。

2.教学难点及其教学策略:难点:对物体进行正确的受力分析,善于运用物理知识解释生活中的现象。

教学策略:在应用物理知识解释生活中的现象时,要注意分析现象中的物理过程,抓住其中所体现的物理知识,回答问题时要答在点子上。

三、设计思路通过对水平桌面上的木块在不同运动状态下的受力分析,贯穿本章知识要点进行复习。

通过实验,梳理出影响滑动摩擦力的因素,掌握正确使用弹簧测力计。

让学生经历探讨滑动摩擦力与压力、接触面粗糙程度关系的过程,培养学生自主设计实验的能力,让学生的学习活动在个人与小组竞争中进行,培养学生的竞争意识。

四、教学资源1.学生实验器材:木块、弹簧测力计、布条等。

2.演示实验器材:木块、弹簧测力计、布条等。

3.多媒体教学设备一套:可供实物投影、放像、课件播放等。

若是静止放在斜面上的木块是否受到摩擦力的作用?为什么?学生:有;因为木块有斜向下的运动的趋势。

八年级物理第八章复习教案

八年级物理第八章复习教案

八年级物理第八章复习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点梳理:通过复习,使学生掌握第八章的基本知识点,包括力的作用效果、重力、二力平衡、摩擦力等。

2. 能力培养:通过复习,提高学生对物理概念的理解和运用能力,培养学生的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教学内容:1. 力的作用效果:力的大小、方向、作用点对力的作用效果的影响。

2. 重力:重力的概念、重力的方向、重力的大小(重力加速度)、重力的作用点。

3. 二力平衡:二力平衡的条件、二力平衡的运用。

4. 摩擦力:摩擦力的概念、摩擦力的方向、摩擦力的大小、摩擦力的作用点。

5. 实例分析:结合生活实例,分析力的作用效果、重力、二力平衡、摩擦力等知识在实际中的应用。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重点:力的作用效果、重力、二力平衡、摩擦力的概念及应用。

2. 难点:力的合成与分解、摩擦力的计算。

四、教学方法与手段:1. 采用问题导入、实例分析、讨论交流等教学方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课堂参与度。

2. 利用多媒体课件、模型等教学手段,直观展示力的作用效果、重力、二力平衡、摩擦力等知识,增强学生的理解。

五、教学过程:1. 课堂导入:通过提问方式,引导学生回顾力的作用效果、重力、二力平衡、摩擦力等基本概念。

2. 知识讲解:讲解力的合成与分解、重力、二力平衡、摩擦力的计算等知识点,结合实际例子,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

3. 实例分析:分析生活中常见的力的作用效果、重力、二力平衡、摩擦力等现象,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进行分析。

4. 课堂练习:布置一些有关力的作用效果、重力、二力平衡、摩擦力的练习题,让学生在课堂上完成,及时巩固所学知识。

6. 课后作业:布置一些有关力的作用效果、重力、二力平衡、摩擦力的课后作业,巩固所学知识。

六、教学评估:1. 课堂表现评估: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提问回答等情况,了解学生的学习状态。

2. 练习题评估:对学生在课堂练习中的表现进行评估,了解学生对力的作用效果、重力、二力平衡、摩擦力等知识的掌握程度。

八年级物理第八章复习教案

八年级物理第八章复习教案

八年级物理第八章复习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点梳理:回顾第八章“简单机械”的主要知识点,包括杠杆、滑轮、斜面等简单机械的工作原理和应用。

2. 能力提升:通过复习,提高学生对简单机械的理解和应用能力,培养学生的观察、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3. 情感态度:激发学生对物理学的兴趣,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使学生在复习过程中形成积极的学习态度。

二、教学内容1. 杠杆的分类和特点:省力杠杆、费力杠杆、等臂杠杆。

2. 滑轮的原理和应用:动滑轮和定滑轮的工作原理及使用方法。

3. 斜面的效率:斜面的倾斜角度对物体提升的影响,斜面效率的计算。

4. 实例分析:分析实际生活中的简单机械应用,如撬棍、吊车、滑梯等。

5. 复习题:针对本章内容设计一些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杠杆的分类和特点,滑轮的原理和应用,斜面的效率。

2. 教学难点:杠杆的平衡条件,滑轮组的计算,斜面效率的计算。

四、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杠杆、滑轮、斜面的基本原理和概念。

2. 演示法:通过实物演示或动画演示,让学生更直观地理解简单机械的工作原理。

3. 讨论法:分组讨论实际生活中的简单机械应用,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

4. 练习法:设计复习题,让学生在实践中巩固所学知识。

五、教学过程1. 课堂导入:通过提问方式引导学生回顾上一章内容,为新课的复习做好铺垫。

2. 知识点讲解:按照教材顺序,讲解本章的主要知识点,注意突出重点和突破难点。

3. 实例分析:列举生活中常见的简单机械应用,让学生了解物理知识在实际生活中的运用。

4. 课堂练习:发放复习题,让学生独立完成,检测所学知识的掌握情况。

5. 总结与反思:对本章内容进行总结,强调重点知识点,鼓励学生在复习过程中积极提问,解决问题。

6. 课后作业:布置适量作业,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为下一章的复习做好准备。

六、教学评估1. 课堂问答:通过提问的方式,了解学生对课堂讲解的理解程度,及时调整教学方法和节奏。

初中物理复习电子教案

初中物理复习电子教案

初中物理复习电子教案年级:八年级学科:物理课时:2课时教学目标:1. 巩固力学基本概念和定律,提高学生的理解能力和应用能力。

2. 通过复习,使学生掌握力的作用效果、二力平衡条件、惯性等知识点。

3. 培养学生的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内容:1. 力的概念及其作用效果2. 二力平衡条件3. 惯性4. 重力5. 摩擦力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导入(5分钟)1. 复习力的概念:力是物体对物体的作用,物体间力的作用是相互的。

2. 力的作用效果:力可以改变物体的形状,力可以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

二、探究二力平衡条件(15分钟)1. 复习二力平衡的概念:物体在两个力的作用下,保持静止或匀速直线运动的状态。

2. 探究二力平衡条件:大小相等、方向相反、作用在同一直线上、作用在同一物体上。

三、复习惯性(10分钟)1. 惯性的概念:物体保持原来运动状态不变的性质。

2. 惯性的应用:惯性可以解释很多生活中的现象,如车辆行驶时的安全带、运动员起跑时的助跑等。

四、复习重力(5分钟)1. 重力的概念:地球对物体产生的引力。

2. 重力的作用点:物体的重心。

3. 重力的方向:竖直向下。

五、复习摩擦力(5分钟)1. 摩擦力的概念:两个相互接触的物体,在相对运动时产生的阻碍力。

2. 摩擦力的分类:滑动摩擦力、静摩擦力、滚动摩擦力。

3. 摩擦力的方向:与物体相对运动的方向相反。

第二课时:一、复习力的作用效果(5分钟)1. 力可以改变物体的形状:如拉伸、压缩、弯曲等。

2. 力可以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如加速、减速、改变方向等。

二、复习二力平衡条件(10分钟)1. 大小相等:两个力的大小相等。

2. 方向相反:两个力的方向相反。

3. 作用在同一直线上:两个力作用在同一直线上。

4. 作用在同一物体上:两个力作用在同一物体上。

三、复习惯性(10分钟)1. 惯性的概念:物体保持原来运动状态不变的性质。

2. 惯性的应用:惯性可以解释很多生活中的现象,如车辆行驶时的安全带、运动员起跑时的助跑等。

八年级物理力复习课教案

八年级物理力复习课教案

八年级物理力复习课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掌握力的概念、作用效果和测量工具;(2)了解重力、弹力、摩擦力的概念和特点;(3)掌握二力平衡的条件和应用;(4)理解牛顿第一定律的内容及实际意义。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实验和实例,培养学生的观察和分析能力;(3)运用控制变量法,研究力与物体运动状态的关系。

3. 情感态度价值观:(1)培养学生对物理学的兴趣和好奇心;(2)培养学生勇于探究、实事求是的精神;(3)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

二、教学内容1. 力的概念、作用效果和测量工具;2. 重力、弹力、摩擦力的概念和特点;3. 二力平衡的条件和应用;4. 牛顿第一定律的内容及实际意义。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1)力的概念、作用效果和测量工具;(2)重力、弹力、摩擦力的概念和特点;(3)二力平衡的条件和应用;(4)牛顿第一定律的内容及实际意义。

2. 教学难点:(1)力的作用效果的判断;(2)二力平衡条件的理解和应用;(3)牛顿第一定律的理解和应用。

四、教学方法1. 采用问题驱动法,引导学生主动探究;2. 运用实验和实例,培养学生的观察和分析能力;4. 运用控制变量法,研究力与物体运动状态的关系。

五、教学过程1. 导入:(1)复习力的概念,引导学生回顾力的作用效果;(2)提问:力的测量工具是什么?如何测量一个物体的重力?2. 课堂讲解:(1)讲解重力、弹力、摩擦力的概念和特点;(2)讲解二力平衡的条件和应用;(3)讲解牛顿第一定律的内容及实际意义。

3. 课堂练习:(1)针对讲解的内容,进行相关习题的训练;(2)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4. 课堂小结:(2)强调力的作用效果、二力平衡条件的应用以及牛顿第一定律的实际意义。

5. 作业布置:(1)复习课堂所学的知识,整理笔记;(2)完成课后习题。

六、教学评价1. 课后习题完成情况:检查学生对课堂所学知识的掌握程度。

八年级物理力复习课教案

八年级物理力复习课教案

八年级物理力复习课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理解力的概念,掌握力的计量单位;(2)掌握力的作用效果,了解力的三要素;(3)理解二力平衡的条件,学会应用平衡条件解决实际问题;(4)掌握重力、弹力、摩擦力的概念及计算方法。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实验和实例,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动手能力;(3)利用平衡条件,分析实际问题,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3. 情感态度价值观:(1)培养学生对物理学科的兴趣和热情;(2)培养学生勇于探究、积极思考的科学精神;(3)培养学生关爱生活,关注身边物理现象的意识。

二、教学内容1. 力的概念及单位(1)引导学生回顾力的概念,强调力是物体对物体的作用;(2)介绍力的计量单位,让学生掌握牛顿(N)的概念。

2. 力的作用效果(1)通过实验和实例,使学生了解力可以改变物体的形状和运动状态;(2)引导学生掌握力的三要素:大小、方向、作用点,并了解它们影响力的作用效果。

3. 二力平衡的条件(1)讲解二力平衡的定义,使学生理解什么是平衡力;(2)通过实验和实例,让学生掌握二力平衡的条件;(3)训练学生应用平衡条件解决实际问题。

4. 重力(1)讲解重力的概念,使学生了解重力是由于地球的吸引而使物体受到的力;(2)引导学生掌握重力的计算方法,了解重力的方向;(3)通过实例,使学生了解重力在生活中的应用。

5. 弹力与摩擦力(1)讲解弹力的概念,使学生了解弹力是由于物体发生形变而产生的力;(2)引导学生掌握弹力的计算方法,了解弹力的方向;(3)讲解摩擦力的概念,使学生了解摩擦力是阻碍物体相对运动的力;(4)引导学生掌握摩擦力的计算方法,了解摩擦力的方向。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重点:(1)力的概念及单位;(2)力的作用效果,力的三要素;(3)二力平衡的条件,应用平衡条件解决实际问题;(4)重力、弹力、摩擦力的概念及计算方法。

2. 难点:(1)力的三要素影响力的作用效果;(2)二力平衡条件的应用;(3)重力、弹力、摩擦力的计算方法。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八年级物理复习教案初中同学普遍感到物理难学,其实,就初中物理而言难度并不大,很多同学觉得难学,多是没有掌握学习物理的方法和技巧,下面我为大家带来的内容,希望大家喜欢。

:第六章电压电阻一、电压1.电压的作用要在一段电路中产生电流,它的两端就要有电压。

电源是提供电压的装置。

2.电压的单位1 KV=103 V 1 V=103 mV 1 mV=103 μV3.电压测量1读数时,看清接线柱上标的量程,每大格、每小格电压值2使用规则:两要、一不①电压表要并联在电路中。

②电流要从电压表的“正接线柱”流入,“负接线柱”流出。

否则指针会反偏。

③被测电压不要超过电压表的最大量程。

二、探究串、并联电路电压的规律见第七章后串联并联电路的特点三、电阻1. 1 MΩ=103 KΩ 1 KΩ=103 Ω2.决定电阻大小的因素导体的电阻是导体本身的一种性质,它的大小决定于导体的材料,长度和横截面积,还与温度有关。

导线越长,电阻越大。

导线横截面积越小,电阻越大。

四、变阻器1.滑动变阻器变阻原理:通过改变接入电路中的电阻丝的长度来改变电阻。

2.滑动变阻器作用:①通过改变电路中的电阻,从而改变电路中的电压; ②保护电路。

第七章欧姆定律一、探究电阻上的电流跟两端电压的关系在电阻一定的情况下,导体中的电流与加在导体两端的电压成正比;在电压一定的情况下,导体中的电流与导体的电阻成反比。

二、欧姆定律及其应用公式 I =三、测量小灯泡的电阻1.原理:I=2.电路图:3.步骤4.本实验中,滑动变阻器的作用:改变被测电阻两端的电压分压,同时又保护电路限流。

四、欧姆定律和安全用电1、电压越高越危险只有不高于36V的电压才是安全的。

2、断路和短路通路:用电器能够工作的电路。

接通的电路断路:断开的电路。

如,接线松动,接触不良,也是断路。

短路:电流不流经用电器,而是电源两极直接相连。

根据欧姆定律知道,由于导线的电阻很小,电源短路时电路上的电流会非常大。

这样大的电流,电池或者其他电源都不能承受,会造成电源损坏;更为严重的是,因为电流太大,会使导线的温度升高,严重时有可能造成火灾。

第八章电功率一、电能1、电灯泡把电能转变为光能,电动机把电能转变为动能,电热器把电能转变为热内能。

2、电能的计量1电能的单位:kW·h 1 kW·h=3.6×106 J2电能表上“600 revs/kW·h”,表示接在该电能表上的用电器,每消耗1千瓦时的电能,电能表的转盘转600转。

3测量较小电能时,用表盘转数读数。

如:某用电器单独工作,电能表600R/kwh在10分钟内转30转。

则10分钟内电器消耗的电能W = ×3.6×106J = 1.8×105J.二、电功率1、单位:瓦W 千瓦kW 1kW=1000W。

公式:P =2、额定功率灯泡的亮度取决于灯泡的实际功率大小。

3、电功率的测量P = UI根据 I=U/R P=UI 得:P = UI = U· U/R=U2/R即P = U2/R根据 U=I R P=UI 得:P = UI = IR·I = I2 R 即P = I2 R三、测量小灯泡的电功率伏安法测灯泡的额定功率:①原理:P=UI②电路图与用伏安法测电阻的电路图相同③所需仪器:电流表、电压表、滑动变阻器、电池组、开关、小灯泡、导线。

④实验目的:测定小灯泡在三种不同电压下的电功率:U实 = U额 U实 =1.2 U额 U实 < U 额⑤实验结论:对于同一小灯泡来说,其实际功率随着它两端电压的变化而变化。

实际电压越大,灯泡的实际功率越大;只有在额定电压下它才能正常发光,此时的实际功率等于额定功率。

四、电与热1、电流的热效应电流通过导体时电能转化成热,这个现象叫做电流的热效应。

2、焦耳定律计算公式:Q = I2Rt 适用于所有电路对于纯电阻电路 Q=W=Pt=UIt= U2t/R=I2Rt3、利用电热:电热水器、电饭锅、电熨斗防止电热:电视机的后盖有很多孔,电动机的翼状散热片4.电热器优点:清洁卫生没有污染、热效率高、方便控制和调节温度。

五、电功率和安全用电1、家庭电路电流过大原因:短路、用电器总功率过大。

2、保险丝的作用①保险丝是由电阻率较大、熔点较低的铅锑合金制作的。

②保险丝保险原理:当电流过大时,它由于温度升高而熔断,切断电路,起到保护的作用。

六、生活用电常识1、家庭电路的组成家庭电路的组成部分:进户线火线零线、电能表、总开关、保险装置、插座、灯座、开关、用电器。

家庭电路的连接:各种用电器是并联接入电路的,插座与灯座是并联的,控制各用电器工作的开关与电器是串联的。

2、火线和零线用试电笔可以判断哪条是火线。

3、三线插头和漏电保护器正常情况下,用电器通过火线、零线和供电系统中的电源构成闭合电路。

如果站在地上的人不小心接触了火线,电流经过人体流入大地,漏电保护器就会迅速切断电流,对人身起到保护作用。

4、两种类型的触电①人体同时接触火线和零线,人体、导线和电网中的供电设备构成了闭合电路。

②人体同时接触火线和大地,人体、导线、大地和电网中的供电设备构成了闭合电路。

5、触电的急救如果发生了触电事故,要立即切断电源。

第九章电与磁一、磁现象1.磁体两端的磁性最强,中间最弱。

2.磁极间的作用规律:同名磁极相互排斥,异名磁极相互吸引。

3.磁化:使原来没有磁性的物体获得磁性的过程。

二、磁场1.磁场方向规定:在磁场中的某一点,小磁针静止时北极所指的方向,就是该点磁场的方向。

2.磁感线的方向:在用磁感线描述磁场时,磁感线都是从磁体的N极出发,回到磁体的S极。

3.地磁极:地磁场的北极在地理的南极附近,地磁场的南极在地理的北极附近。

磁偏角:地理的两极和地磁的两极并不不重合,这个现象最先由我国宋代的沈括发现。

三、电生磁1、电流的磁效应通电导线的周围存在磁场,磁场的方向跟电流的方向有关,这种现象称为电流的磁效应。

奥斯特是世界上第一个发现电与磁之间有联系的人。

2、安培定则:用右手握螺线管,让四指指向螺线管中电流的方向,则大拇指所指的那端就是螺线管的N极。

四、电磁铁1.电磁铁工作原理:电流的磁效应。

2、影响电磁铁磁性强弱的因素电流越大,电磁铁的磁性越强;线圈匝数越多,电磁铁的磁性越强;插入铁芯,电磁铁的磁性会更强。

五、电磁继电器扬声器1、电磁继电器继电器是利用低电压、弱电流电路的通断,来间接地控制高电压、强电流电路的装置。

2、扬声器扬声器是把电信号转换成声信号的一种装置。

它主要由永久磁体、线圈和锥形纸盆组成。

六、电动机1、磁场对通电导线的作用通电导线在磁场中要受到力的作用,力的方向跟电流的方向、磁感线的方向都有关系。

当电流的方向或者磁感线的方向变得相反时,通电导线受力的方向也变得相反。

2、电动机主要由转子和定子组成。

电动机是利用通电线圈在磁场里受力而转动的原理制成的。

3、电动机工作时,把电能转化为机械能。

七、磁生电1、产生感应电流的条件:闭合电路的部分导体在磁场中做切割磁感线的运动。

导体中感应电流的方向:跟导体运动的方向和磁感线的方向有关。

2、发电机主要由转子和定子组成。

发电机的工作原理:电磁感应现象。

发电机在发电的过程中,把机械能转化为电能。

第十章信息的传递一、现代顺风耳——电话1、1876年由美国科学家亚力山大·贝尔发明了电话。

话筒把声音信号转变成电信号,听筒把电信号变成声音信号。

2、为了提高线路的使用效率,人们发明了电话交换机。

3、模拟信号在传输过程中会丢失信息,而且抗干扰能力不强,保密性也很差,信号衰减厉害。

数字信号在传输过程中,抗干扰能力强,保密性好。

二、电磁波的海洋1、导线中电流的迅速变化会在空间激起电磁波。

2、电磁波的速度和光速一样,都是3×108 m/s或3×105 km/s.c=λf 单位分别是m/s米每秒、m米、Hz赫兹。

三、广播、电视和移动通信1、无线电广播信号的发射由广播电台完成。

发射部分主要由话筒、载波发生器、调制器、放大器和发射天线组成。

信号的接收由收音机完成。

接收部分主要由接收天线、调谐器、解调器和扬声器组成。

2、电视信号的传输与无线电广播基本相同,只是发射部分多了摄像机,摄像机把图像变成电信号。

接收部分多了显像管,显像管把电信号还原成图像。

3、移动电话既是无线电的发射装置,又是无线电的接收装置。

它的特点是体积小,发射功率不大,天线简单,灵敏度不高,需要基站台转发信号。

四、越来越宽的信息之路1、微波通信微波是波长在10m ~ 1mm之间,频率在30MHz ~3×105MHz之间的电磁波。

一条微波线路可以同时开通几千、几万路电话。

微波大致沿直线传播,所以每隔50km左右就要建一个微波中继站。

2、卫星通信利用卫星做通信中继站,称之为卫星通信。

在地球周围均匀分布3颗卫星,就可以实现全球通信。

3、光纤通信光纤由中央的玻璃芯和外面的反射层、保护层构成的,可以传输大量的信息。

光纤通信是利用激光在光纤中传输信号的。

4、网络通信现在世界上最大的计算机网络叫因特网。

人们经常使用的网络通信方式是电子邮件e-mail,电子邮件传递信息既快又方便。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