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同水体中微生物的分离与鉴定
水体微生物检测方法
![水体微生物检测方法](https://img.taocdn.com/s3/m/b897e8ab8662caaedd3383c4bb4cf7ec4afeb61c.png)
水体微生物检测方法1 水体微生物检测方法水是生命存在的必要条件,水体中的微生物是水质健康状况的重要指示物,所以检测水体微生物是监测污染质量、污染程度以及保证水生态环境健康、生物多样性等的重要技术手段之一。
检测水体中的微生物,常用的方法有活性测定法、培养分离法、PCR以及荧光探针法等。
1.1 活性测定法活性测定是水体微生物检测中应用最为广泛的方法之一。
在活性测定法中,样品会添加选定的培养基,配合观察和测定时间、温度、湿度以及添加凝结剂等来选择培养条件,通过特殊的检测仪器可以观测到微生物的活动,得出结论。
优点是流程简单、方法全面、检测灵敏,适应性强;但方法不适用于菌类多样性检测。
1.2 培养分离法培养分离法是最常用的一种微生物检测方法,在样品中添加特殊培养基,用于培养水体中的微生物。
采集不同条件下培养出的细菌株进行形态学分析、生理与生化特性分析和分子生物学分析等操作,从而获取对应的菌类信息。
优点是检测单元多、可检测菌类多样性;缺点是方法较复杂,时间较长。
1.3 PCR聚合酶链反应法(PCR)是水质检测的一种快速、灵敏的检测方法,它能够实现对特定微生物核酸序列片段的快速,灵敏的检测。
PCR采用不同条件,以几个温度周期反复扩增,以此形成检测抗原特异性的DNA 片段,最终得出该片段的扩增结果,通过特殊的检测仪器,得出检测结论。
优点是抗原检测的特异性更高、检测灵敏度高,时间短;缺点是不能检测到活体细菌,技术成本较高。
1.4 荧光探针法荧光探针法是运用荧光或发射荧光的探针分子,通过其与特定抗原发生特异性结合,以检测活态微生物的一种分子方法。
从而检测水体中活态微生物类型及数量,快速精准地检测水样中的微生物活性。
与传统活性测定法相比,优点是检测时间短、灵敏度高、减少误报率,方法进行简单;缺点是设备成本较高。
以上就是四种常用的水体微生物检测方法,每种方法都有优缺点,检测人员根据实际情况来选择恰当的检测方法。
除此之外,正确使用相关设备、操作标准的熟悉度对水体微生物的检测也是非常重要的。
微生物的分离纯化实验报告
![微生物的分离纯化实验报告](https://img.taocdn.com/s3/m/542383ecdc3383c4bb4cf7ec4afe04a1b071b0d5.png)
微生物的分离纯化实验报告微生物的分离纯化实验报告引言:微生物是一类极小的生物体,包括细菌、真菌、病毒等。
它们广泛存在于自然界中的土壤、水体、空气中,对生态系统的平衡和物质循环起着重要作用。
微生物的分离纯化是微生物学研究的基础,通过分离纯化可以获得单一的微生物菌株,为后续的鉴定、培养和利用提供基础数据。
本实验旨在通过分离纯化微生物的方法,获得纯净的微生物菌株。
材料与方法:1. 实验材料:含有微生物的样品(如土壤、水样等)、琼脂平板培养基、无菌培养皿、无菌移液管、无菌匙、无菌培养管等。
2. 实验步骤:a. 取适量样品,加入适量的无菌生理盐水中,充分搅拌均匀。
b. 取一定体积的悬浮液,分别在琼脂平板上均匀涂布,避免重复涂布。
c. 将涂布好的琼脂平板培养基放置于恒温培养箱中,以适当温度孵育。
d. 孵育一段时间后,观察平板上的菌落情况,选择形态独特的单个菌落。
e. 用无菌匙将选中的菌落划取至无菌培养管中,加入适量的无菌生理盐水。
f. 将培养管中的菌液进行摇匀,称取一定体积的菌液,分别在琼脂平板上均匀涂布。
g. 重复以上步骤,直至获得纯净的微生物菌株。
结果与讨论:通过实验,我们成功地从样品中分离纯化了多个微生物菌株。
在观察菌落形态时,我们发现不同微生物菌株的菌落形态各异,有的呈圆形,有的呈不规则形状,有的呈乳白色,有的呈黄色等。
这些观察结果表明不同的微生物菌株具有不同的生长特性和代谢方式。
在分离纯化的过程中,我们注意到有些菌落会在培养基上形成菌落周围的透明区域,这是由于菌落分泌的溶解酶作用于琼脂平板中的胶原蛋白,导致胶原蛋白溶解而形成的。
这种现象被称为溶解圈,是一种常见的微生物特征,有助于鉴定微生物的溶解能力。
在实验过程中,我们还遇到了一些困难和挑战。
首先,样品中可能存在多种微生物,通过分离纯化的过程中需要进行多次的涂布和筛选,才能获得纯净的菌株。
其次,在涂布过程中需要注意避免交叉污染,以免影响结果的准确性。
细菌的分离培养实验报告
![细菌的分离培养实验报告](https://img.taocdn.com/s3/m/7003e507b207e87101f69e3143323968011cf435.png)
细菌的分离培养实验报告细菌的分离培养实验报告细菌是微生物中的一类重要生物体,它们广泛存在于自然界的各个环境中,包括土壤、水体、空气以及人体等。
研究细菌的分离培养对于了解其生态特征、代谢能力以及与人类健康相关的病原性等方面具有重要意义。
本次实验旨在通过分离培养的方法,获取和鉴定不同细菌菌株,从而深入了解细菌的多样性和功能。
实验材料和方法:1. 实验材料:含有营养成分的琼脂平板、离心管、移液器、无菌培养皿等。
2. 实验方法:将待分离的样品(如土壤、水样等)加入到含有营养成分的琼脂平板中,用无菌棉签均匀涂抹在平板表面,然后在恒温培养箱中进行培养。
实验结果与讨论:经过一段时间的培养后,我们观察到了琼脂平板上的细菌生长。
细菌形态的多样性令人惊叹,有的细菌呈圆形,有的呈椭圆形,还有的呈链状、菌丝状等。
这种多样性反映了细菌在适应各种环境中的进化和适应能力。
为了更好地了解这些细菌的特性,我们进行了进一步的分离培养。
首先,我们选择了一些形态和颜色不同的菌落进行分离。
通过无菌棉签的转接,我们将这些菌落分别接种到新的琼脂平板上。
经过培养,我们得到了一系列纯培养的细菌菌落。
接下来,我们对这些纯培养的细菌进行了形态观察和生理生化试验。
形态观察包括细菌的大小、形状、颜色等特征,而生理生化试验则包括对细菌的代谢能力、酶活性等方面的测试。
通过这些试验,我们可以初步了解细菌的分类和功能。
在形态观察中,我们发现了一些细菌呈现出独特的特征。
比如,某些细菌呈现出亮黄色的菌落,这可能与其代谢产物有关。
而另一些细菌则呈现出粘稠的菌落,这可能与其产生胶原蛋白等粘附物质有关。
这些特征为我们进一步研究细菌的功能和应用提供了线索。
在生理生化试验中,我们使用了一系列常见的试剂和培养基,如甲基红试剂、氧化酶试剂、柠檬酸盐培养基等。
通过对细菌的反应观察,我们可以初步判断其代谢能力和酶活性。
例如,某些细菌在柠檬酸盐培养基上呈现出黄色,这可能是由于其产生了柠檬酸酶。
微生物实验(湖水中细菌和抗Cu离子的细菌的总数测定,金属抗性细菌的分离、纯化、保存以及菌落形态观察)
![微生物实验(湖水中细菌和抗Cu离子的细菌的总数测定,金属抗性细菌的分离、纯化、保存以及菌落形态观察)](https://img.taocdn.com/s3/m/e3fea98c8bd63186bcebbc80.png)
实验题目:湖水中细菌和抗Cu离子的细菌的总数测定,金属抗性细菌的分离、纯化、保存以及菌落形态观察一、实验目的1. 学习水样的采取方法和水样细菌总数测定的方法。
2. 了解平板菌落计数法的原则。
3. 了解水质评价的微生物学卫生标准,明白其应用的重要性。
4. 熟悉玻璃器皿的洗涤和灭菌前的准备工作。
5. 了解配制微生物培养基的基本原理,掌握常规的配制、分装培养基的方法。
6. 学会各类物品的包装、配制(稀释水等)和灭菌技术。
7. 从湖水中分离、培养微生物,掌握常用的分离微生物的方法。
8. 学会接种技术。
9. 观察分离出来的几种细菌的个体形态及与其相应的菌落形态特征。
10.通过观察和比较细菌、放线菌、酵母菌及霉菌四大类微生物的菌落特征,达到初步鉴别上述微生物的能力。
二、实验原理1、测细菌总数原理:水中的细菌总数越多,说明水中有机物的含量就越高,水体被污染的程度越重。
水中细菌的种属繁多,它们对营养和其他生长条件的要求差别很大,不可能找到一种培养基在一种条件下,使水中所有的细菌均能生长繁殖,以一定的培养基平板上生长出来的菌落,计算出来的水中的细菌的总数实际上是一种近似值。
肠道中的绝大多数腐生性和致病性的细菌,可在牛肉膏蛋白胨培养基上进行生长。
因此应用平板菌落计数技术来测定水样中的细菌总数基本上能代表水样中细菌的数量。
2、培养基原理:培养基是微生物生长的基质,是按照微生物营养、生长繁殖的需要,由碳、氢、氧、氮、磷、硫、钾、钠、钙、镁、铁及微量元素和水,按一定的体积分数配制而成。
调整合适的pH,经高温灭菌后以备培养微生物之用。
本实验配制固体培养基,固体培养基的成分与液体相同,仅在液体培养基中加入凝固剂使呈固态。
通常加入质量浓度15-20g∕L的琼脂为固体培养基。
3、灭菌原理:本次实验采取加压蒸汽灭菌法和干热灭菌法。
加压蒸汽灭菌器是能耐一定压力的密闭金属锅,加压灭菌的原理在于提高灭菌器内的蒸汽温度来达到灭菌的目的。
包括干热空气灭菌和火焰灼烧灭菌等以干热方法杀死细菌达到灭菌的目的。
微生物培养实验
![微生物培养实验](https://img.taocdn.com/s3/m/977e6d1f3d1ec5da50e2524de518964bcf84d2ec.png)
微生物培养实验微生物是一类微小的生物体,存在于自然界的各个角落,包括土壤、水体、空气中等。
它们是地球上最早出现的生命形式之一,对维持生态平衡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
为了研究微生物的特性和行为,科学家们常常进行微生物培养实验。
一、培养基的配制在微生物培养实验中,培养基是至关重要的。
培养基是提供微生物生长所需的营养物质的物质,可以分为固体培养基和液体培养基。
常用的培养基成分包括碳源、氮源、矿物质、维生素等。
不同的微生物种类对培养基的要求不同,因此科学家们需要精心设计和配制培养基,以符合特定微生物的生长需求。
二、微生物的分离与筛查在微生物培养实验中,科学家们常常需要从自然环境中分离并筛选出特定的微生物。
首先,他们会采集来自不同环境的样本,如土壤、水体或人体。
然后,通过将样本分离于不同培养基上,将微生物分离出来。
这些微生物会在培养基上形成孤立的菌落,科学家们可以通过观察不同菌落的形状、颜色和质地等特征,初步判断菌落中所包含的微生物种类。
接下来,科学家们会进一步进行细菌的筛查,以确定具体的微生物种类,并进行单菌培养。
三、微生物的单菌培养单菌培养是微生物培养实验的关键步骤之一。
在分离出的微生物菌落中,可能有多种不同的微生物共存。
为了获取纯净的微生物菌株,科学家们会将菌落进行分离培养。
具体方法是通过取极小的菌落,用铲子或接种针将其转移到新的培养基上,进行单独培养。
这样,菌落中的微生物会逐渐蔓延并形成纯净的单菌培养基。
这些单菌培养基可以用于后续的微生物特性研究。
四、微生物特性研究在获得纯净的单菌培养基之后,科学家们可以进行微生物的特性研究。
他们通常会观察微生物的生长速度、形态特征和代谢活性等指标。
同时,科学家们还会对微生物的抗性和致病性进行研究,以了解微生物对外界环境和生物体的影响。
这些研究有助于深入理解微生物的生物学过程,并为治疗疾病和环境保护提供重要参考。
五、应用领域微生物培养实验在各个领域中都有广泛的应用。
在医药领域中,科学家们通过培养和研究微生物,开发新的抗生素和药物来治疗疾病;在食品领域中,微生物培养实验可以应用于食品质量检测和菌种培养;在环境保护领域中,科学家们可以通过微生物培养实验来研究微生物对环境中污染物质贡献的分解能力和处理效果。
细菌的分布与培养实验报告
![细菌的分布与培养实验报告](https://img.taocdn.com/s3/m/0895c3674a35eefdc8d376eeaeaad1f3469311d7.png)
细菌的分布与培养实验报告细菌的分布与培养实验报告引言:细菌是一类微小的单细胞生物,存在于我们周围的环境中。
它们广泛分布于土壤、水体、空气以及人体内外等各种环境中。
了解细菌的分布情况对于我们研究微生物生态学、环境保护以及疾病预防具有重要意义。
本实验旨在通过采集不同环境样品,进行细菌的分离、培养和鉴定,以探究细菌的分布情况和培养特性。
实验材料与方法:1. 实验材料:- 土壤样品:从公园、花坛、田野等不同地点采集- 水样:自来水、河水、湖水等不同来源的水样- 空气样:采集不同室内外环境中的空气样品- 培养基:琼脂培养基、营养琼脂培养基等2. 实验方法:- 样品采集:使用无菌棉签采集土壤样品、无菌容器采集水样、无菌平板采集空气样- 分离:将采集到的样品分别均匀涂抹在琼脂培养基上,并在适宜的温度下孵育- 培养:根据不同菌落形态,选取单菌落进行分离培养,分别接种到不同的培养基上- 鉴定:通过形态学观察、生理生化试验、16S rRNA基因测序等方法进行鉴定实验结果与讨论:1. 细菌分布情况:- 土壤样品中:经过培养,我们观察到了多种不同形态的菌落,包括球形、杆状、螺旋形等。
这表明土壤中存在着丰富的细菌群落,可能包括厌氧菌、好氧菌等不同类型的细菌。
- 水样中:我们发现自来水中的细菌数量较少,可能是由于水处理工艺导致。
而河水和湖水中的细菌种类更加多样,可能与水体中的富营养物质和微生物群落有关。
- 空气样中:在室内环境中,我们发现空气中的细菌数量较少,而在室外环境中,细菌数量明显增加。
这可能与室外环境中的微生物来源更加丰富有关,例如植物、土壤、动物等。
2. 细菌培养特性:- 不同菌落的形态:经过培养,我们观察到了不同菌落的形态差异,有些菌落呈圆形、光滑,有些菌落呈不规则形状、粗糙。
这可能与细菌的种类、生长速率以及环境因素等有关。
- 不同菌落的生长速率:在培养基上,我们观察到不同菌落的生长速率存在差异。
有些菌落在24小时内就形成了明显的菌落,而有些菌落则需要更长的时间。
环境微生物实验报告
![环境微生物实验报告](https://img.taocdn.com/s3/m/63a6e6504531b90d6c85ec3a87c24028915f85af.png)
环境微生物实验报告概述:微生物是地球上最为广泛存在的生物类群之一,它们在环境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本实验旨在通过对环境微生物的采集和分析,了解其种类组成及其对生态系统的功能影响。
一、实验方法1. 采集样品:我们选择了不同生态环境中的样品进行采集,并分别选择了土壤、水样以及空气中的微生物。
采集样品的过程中,我们注意避免对样品产生污染,并尽量保持样品的原始状态。
2. 样品处理:在采集完样品后,我们对其进行了处理,包括使用试管进行样品的离心和过滤,以分离微生物并消除杂质。
处理后的样品分别保存在培养皿和离心管中。
3. 培养和观察:我们将处理后的样品接种到含有相应培养基的培养皿,并进行培养观察。
培养过程中,我们关注微生物的生长情况和形态特征,并利用显微镜进行观察和拍摄。
4. 遗传分析:为了更细致地研究微生物的种类和功能,我们对部分样品进行了遗传分析,包括PCR扩增、凝胶电泳和序列测定等。
通过这些方法,我们获得了微生物的遗传信息,并与数据库进行比对以进行种属鉴定。
二、实验结果1. 种类组成:经过培养和观察,我们发现土壤样品中的微生物种类最为丰富,包括细菌、真菌和藻类等。
水样中的微生物种类次之,以藻类为主,而空气中的微生物种类相对较少,以细菌为主。
遗传分析结果进一步确认了各样品中微生物的种类组成,也发现了一些罕见的微生物。
2. 功能影响:根据遗传分析结果,我们得知一些微生物具有对环境的功能影响。
例如,土壤中的某些细菌具有分解有机物的功能,对环境中的有机质降解有重要作用;而水中的藻类则能进行光合作用,通过吸收二氧化碳释放氧气,对水体中的氧气含量和水质有一定的改善作用。
3. 环境变化:通过对不同环境样品中微生物的比较,我们发现环境的变化对微生物群落有重要影响。
例如,在一个受到污染的水源中,我们发现水样中的微生物种类比正常水源中要减少,并且功能多样性也显著下降。
这说明环境的变化会导致微生物群落的改变,从而影响生态系统的稳定性。
观察水体环境中的微生物
![观察水体环境中的微生物](https://img.taocdn.com/s3/m/164cb86d192e45361066f5be.png)
观察水体环境中的微生物一、实验目的微生物是一切肉眼看不见或看不清的微小生物。
个体微小,结构简单,通常要用光学显微镜和电子显微镜才能看清楚的生物,统称为微生物。
微生物包括细菌、病毒、霉菌、酵母菌等。
但有些微生物是肉眼可以看见的,像属于真菌的蘑菇、灵芝等。
通过本实验,希望达到以下目的:1.了解并认识水体环境中的微生物的。
2.温度对水体环境中的微生物的生存影响。
3.不同水体环境下微生物的活动情况。
二、实验原理自然界的水可分为地下水和地面水,除了地下深层水外,如湖泊,河流,海洋等各种地面水中都存在着各种各样的微生物。
但它们所含的微生物种类,数量和分布都不相同。
其中有些是“土生土长”的,例如自养菌中的硫磺细菌,硝化细菌,铁细菌,光合细菌等。
异养菌中的假单胞杆菌,放线菌,真菌,原生动物及藻类。
在水生细菌中革兰氏阴性杆菌最多(占95%),阳性菌占4%,而球菌只占1%。
另一些水生细菌是外来的,它们来自土壤,空气,垃圾,工厂废物或城市下水道污水。
来自前两者的微生物一般都是腐生性的,而来自下水道的微生物中,很可能含有人体肠道致病菌,例如霍乱,伤寒,副伤寒和痢疾等病原菌。
因此必须经过消毒处理才能作为饮用水。
水中微生物的种类和数量随水的来源及水中所含营养物和气候地理条件的不同而变化。
其中影响最大的是水中有机物质的含量,如河流在留进城市前含菌量低,经过城市后汇集了大量污物,使含菌量大增,流出城市后含菌量又逐渐下降,沿岸与陆地毗邻的水中菌数较多,反之则越少,这种现象在大海更为明显,如果港口中的海水每毫升含菌10万个,则1~2千米外只含有500个,4千米外只有几十个甚至更少了。
水层的深度也影响微生物的分布,不论在淡水还是海水中细菌最多的地方不在水面,而在距水面5~10米处,此后逐渐减少,直至底部又有所增加。
深层水中好氧微生物较少,厌氧和兼性厌氧的微生物较多。
在几千米以下的深海中存在一些只能在几百个大气压下生长的嗜压微生物。
海水和淡水的差别在于含盐量,含盐量越多,则渗透压越大,反之则越少。
微生物的分离与纯化实验报告
![微生物的分离与纯化实验报告](https://img.taocdn.com/s3/m/76bad9231fd9ad51f01dc281e53a580216fc5080.png)
微生物的分离与纯化实验报告实验目的:通过本次实验,我们旨在掌握微生物的分离与纯化技术,了解微生物在自然界中的分布规律,培养对微生物的观察和分离能力,为后续微生物研究工作打下基础。
实验原理:微生物的分离与纯化是通过将微生物样本分离出单一种类的微生物,并将其培养成纯种,以便进行后续的鉴定和研究。
该实验主要包括微生物的分离、纯化和鉴定三个步骤。
首先,通过适当的分离培养基和条件,将混合微生物样本中的不同微生物分离开来;然后,通过多次传代培养,将目标微生物培养成纯种;最后,通过形态学、生理生化特性等方法对纯种微生物进行鉴定。
实验步骤:1. 样品采集,从不同的自然环境中采集微生物样品,如土壤、水体、空气等。
2. 微生物分离,将样品按照一定的稀释倍数分别接种到不同的培养基上,利用稀释涂布法进行微生物的分离。
3. 纯化培养,从分离得到的单一菌落中挑取代表性菌落进行传代培养,直至获得纯种微生物。
4. 微生物鉴定,通过形态学观察、生理生化实验等方法对纯种微生物进行鉴定,确定其属种。
实验结果:经过本次实验,我们成功地从不同环境样品中分离出了多种微生物,并将其中的一种微生物培养成了纯种。
在对纯种微生物进行鉴定后,我们确认其为一株革兰氏阳性菌,具有球形细胞,能够在无氧条件下生长等特点。
实验结论:本次实验使我们初步掌握了微生物的分离与纯化技术,了解了微生物在自然界中的分布规律,培养了对微生物的观察和分离能力。
同时,我们也认识到微生物的分离与纯化是微生物学研究中的重要基础工作,为后续的微生物鉴定和研究奠定了基础。
通过本次实验,我们不仅加深了对微生物学理论知识的理解,也提高了实际操作的能力,为今后的微生物研究工作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希望在今后的学习和工作中,能够继续努力,不断提升自己的实验技能和科研能力,为微生物学领域的发展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
微生物的纯化名词解释
![微生物的纯化名词解释](https://img.taocdn.com/s3/m/15b9aa7411661ed9ad51f01dc281e53a58025188.png)
微生物的纯化名词解释微生物,即微小的生物体,包括细菌、真菌、病毒等,在地球上广泛存在,并在各种环境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微生物纯化是指对自然环境中的微生物进行分离、培养和纯化的过程,以获得纯粹的菌株或病毒。
一、微生物的分离和鉴定在微生物纯化过程中,首先需要将微生物从复杂的环境中分离出来。
这一步骤通常包括采样、稀释和接种。
采样可以是从土壤、水体、人体等不同来源的样品中获取。
然后,通过适当的稀释,将微生物分散在培养基上。
接种后,通过观察和鉴定菌落形态、颜色、生长速率、形态学特征以及生理生化特性等,可以初步确定不同菌株的特征。
为了更加准确和系统地鉴定微生物,还可以借助分子生物学技术,如核酸序列分析、蛋白质电泳等。
二、微生物的培养和增殖分离和鉴定微生物之后,接下来是培养和增殖菌株。
培养基的选择对微生物的纯化至关重要。
培养基应该提供菌落所需的营养物质和适宜的环境条件,如温度、pH值、氧气含量等。
对于细菌,常用的培养基有营养琼脂、肉汤、某些选择性培养基等。
对于真菌,可以使用含有特定碳源和氮源的琼脂培养基以促进生长。
培养基中还可以加入抗生素来选择性地培养某些菌株或抑制其他微生物的生长。
三、微生物的纯化和贮藏微生物纯化的目的是得到纯粹的菌株或病毒,以便进行进一步的研究和应用。
纯化可以通过菌落选择、传代培养等方法进行。
菌落选择是指通过挑选具有特定形态的菌落,将其单独分离培养,以得到纯净的菌株。
传代培养是指将菌株进行多次传代培养,逐渐减少可能存在的杂菌或杂质。
此外,微生物在纯化过程中还需要进行贮藏。
低温保存法是常见的贮藏方式,可使用液氮或低温冻存箱将微生物保存在-80℃以下,以避免菌株的变异和降解。
四、微生物纯化的应用微生物纯化不仅有助于进一步的微生物学研究,还在医药、食品、生物工程等领域有着广泛的应用。
在医药领域,纯化的微生物可以用于生产抗生素、疫苗、酶等生物药物。
在食品领域,纯化的微生物可以用于酿造发酵食品,如啤酒、酸奶、酱油等。
微生物分离与纯化实验报告
![微生物分离与纯化实验报告](https://img.taocdn.com/s3/m/7fdf0331f342336c1eb91a37f111f18582d00c68.png)
微生物分离与纯化实验报告微生物分离与纯化实验报告引言:微生物是一类极小的生物体,包括细菌、真菌、病毒等。
微生物的分离与纯化是微生物学研究中的重要步骤,它可以帮助研究者从复杂的微生物群落中获取纯种菌株,以便进一步研究其生理特性和应用价值。
本实验旨在通过分离与纯化微生物的实验操作,掌握微生物分离纯化的基本原理和方法。
材料与方法:1. 样品采集:从自然环境中采集样品,如土壤、水体等。
2. 稀释:将样品进行适当的稀释,以降低微生物的浓度,避免过于密集的菌落。
3. 培养基制备:制备适合微生物生长的培养基,如琼脂培养基、液体培养基等。
4. 涂布法分离:取适量的稀释液,用铁环或棉签均匀涂布在培养基表面。
5. 培养条件:将培养基培养于适宜的温度和湿度条件下,利于微生物生长。
6. 菌落观察:观察培养基上的菌落形态、颜色、大小等特征,选择目标菌落。
7. 纯化:将目标菌落进行传代培养,以获得纯种菌株。
结果与讨论:本实验采集了来自土壤样品的微生物,并进行了分离与纯化实验。
经过稀释和涂布法分离,我们观察到了多个菌落形成在琼脂培养基上。
根据菌落的形态、颜色和大小等特征,我们选取了几个目标菌落进行纯化。
经过传代培养,我们成功地获得了纯种菌株。
通过显微镜观察,我们发现这些菌株具有不同的形态特征。
有的菌株呈圆形,有的呈梭形,还有的呈链状。
这些形态特征与微生物的分类有关,也可以为进一步研究提供线索。
在纯化的过程中,我们还进行了一些生理特性的初步鉴定。
通过对菌株的代谢产物进行检测,我们发现其中一株菌株能够产生抗生素。
这为进一步研究该菌株的抗生素合成基因提供了方向。
微生物的分离与纯化在微生物学研究中具有重要的意义。
通过分离纯化,我们可以获得纯种菌株,进一步研究其生理特性、代谢产物和应用价值。
同时,纯化的菌株也可以用于微生物鉴定和分类,为微生物多样性研究提供数据支持。
结论:通过本实验,我们成功地进行了微生物的分离与纯化实验。
通过稀释和涂布法分离,我们获得了多个菌落,并通过纯化获得了纯种菌株。
水产微生物—水产品与微生物
![水产微生物—水产品与微生物](https://img.taocdn.com/s3/m/c0d70a95227916888486d79e.png)
第十一章水产品与微生物第一节水产品中的微生物一、水产品中的微生物群水产品中的微生物主要为水体中的微生物,以及在捕获、贮藏、加工过程中污染的微生物,水体中的微生物大部分为革兰氏阴性的无芽孢杆菌。
(一)水产品附着的水体中微生物淡水鱼类附着的微生物主要为淡水中正常的细菌,海水鱼类附着的微生物一部分是常年生活在海洋中的,一部分是随河水、污水等流入海洋的。
(二)水产品中的微生物群鱼是冷血动物,所以鱼所带的菌群温度特征反映鱼生长区域的水温状况。
水产品从捕获到消费,要经历一个极为复杂的流通途径,要接触各种器材、设备和人手等,因而细菌污染的机会很多。
捕获时附着在体表的细菌,在加工和流通过程中,其数量和种类都会发生一定的变化。
二、水产品中的微生物污染水产品的微生物污染,可分为渔获前的污染(原发性污染)和捕获后的污染(继发性污染)。
(一)渔获前的污染渔获前污染的微生物有引起腐败变质的细菌和真菌,如假单胞菌、无色杆菌、黄杆菌等,以及水霉属、绵霉属、丝囊霉属等;也有能引起人致病的细菌和病毒,如沙门氏菌、致病性弧菌以及甲型肝炎病毒、诺伏克病毒等。
(二)捕获后的污染主要是指从捕获后到销售过程所遭受的微生物污染。
运入销售市场或加工厂,受到人手、容器、市场环境或工厂环境等的污染,受到污染的微生物大部分为腐败微生物,以细菌为主,其次为霉菌和酵母,主要引起水产品的腐败变质。
另外还会污染能引起人食物中毒的细菌,如沙门氏菌、葡萄球菌、大肠杆菌等。
三、水产品的细菌腐败水产品在微生物的作用下,水产品中的蛋白质、氨基酸及其他含氮物质被分解为氨、三甲胺、吲哚、硫化氢、组胺等低级产物,使水产品产生具有腐败特征的臭味,这种过程就是细菌腐败。
(一)新鲜水产品的腐败新鲜鱼的腐败主要表现在鱼的体表、眼球、腮、腹部、肌肉的色泽、组织状态以及气味等方面。
鱼体死后的细菌繁殖,从一开始就与死后的生化变化、僵硬以及解僵等同时进行。
当鱼体进入解僵和自溶阶段,随着细菌繁殖数量的增多,各种腐败变质现象即逐步出现。
水质微生物检测
![水质微生物检测](https://img.taocdn.com/s3/m/f486cc163a3567ec102de2bd960590c69fc3d847.png)
免疫学方法
利用特异性抗体进行检测,具 有较高的特异性和灵敏度,是 未来发展的重要方向。
生物传感器技术
生物传感器技术可实现快速、 连续的检测,具有广阔的应用 前景。
自动化与智能化
通过自动化和智能化技术,可 提高检测效率,减少人为误差
。
未来研究方向与趋势
新型检测方法的研发
针对不同水质和微生物种类,研发新型的检 测方法。
水质微生物检测
目录
• 水质微生物检测概述 • 水质微生物检测技术 • 水质微生物检测标准与法规 • 水质微生物检测实践与应用 • 水质微生物检测的挑战与展望
01
水质微生物检测概述
定义与目的
定义
水质微生物检测是对水体中微生 物的数量、种类和活性进行检测 的过程。
目的
评估水质的安全性和卫生状况, 预防和控制水传播疾病,保障公 众健康。
检测方法
培养法、荧光原位杂交技 术、PCR-DGGE等。
工业废水微生物检测
检测目的
监控工业废水处理效果,确保达标排放。
检测项目
总需氧量、总有机碳、氨氮等。
检测方法
化学分析法、生物分析法、在线监测技术等。
05
水质微生物检测的挑战 与展望
当前面临的主要挑战
微生物多样性
水质中的微生物种类繁 多,包括细菌、病毒、 原生动物等,检测难度
质量控制与保证
加强水质微生物检测的质量控制与保证,确 保检测结果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标准化与规范化
建立水质微生物检测的标准化和规范化体系, 提高检测结果的可靠性。
多指标综合评价
结合多种指标进行综合评价,以更全面地反 映水质状况和微生物污染情况。
谢谢观看
微生物测序技术
![微生物测序技术](https://img.taocdn.com/s3/m/fc6ae6b46429647d27284b73f242336c1eb930ce.png)
微生物测序技术引言:微生物是指在肉眼下无法看到的微小生物体,如细菌、真菌、病毒等。
微生物的存在对人类的生活和健康有着重要的影响。
为了了解微生物的种类、数量和功能,科学家们发展了微生物测序技术。
本文将介绍微生物测序技术的原理、应用以及未来的发展方向。
一、微生物测序技术的原理微生物测序技术是通过对微生物DNA或RNA的测序,来研究微生物的遗传信息。
它包括以下几个主要步骤:1. 样品采集:从不同的环境中收集微生物样品,如土壤、水体、人体等。
2. DNA或RNA提取:将微生物样品中的DNA或RNA分离出来,以获取微生物的遗传物质。
3. 文库构建:将提取得到的DNA或RNA通过特定的处理方法转化为文库,以便后续的测序分析。
4. 测序:使用高通量测序技术,对文库中的DNA或RNA进行测序,得到大量的测序数据。
5. 数据处理:通过将测序数据与数据库中的微生物基因组序列进行比对,来鉴定和分类微生物。
二、微生物测序技术的应用微生物测序技术在许多领域都有广泛的应用,包括:1. 环境生态学研究:通过对环境中微生物的测序,可以了解微生物的多样性、分布和功能,从而揭示生态系统的结构和功能。
2. 医学研究:微生物在人类健康和疾病发展中起着重要作用。
通过对人体微生物群落的测序,可以了解微生物与宿主的相互作用,揭示微生物在疾病发展中的机制。
3. 农业和食品安全研究:微生物测序技术可以用于监测农田土壤中的微生物群落,评估土壤质量和健康状况。
此外,还可以用于食品安全检测,如检测食品中的致病菌或腐败微生物。
4. 生物能源研究:微生物测序技术可以用于研究生物质转化过程中微生物的种类和功能,为生物能源的开发和利用提供依据。
三、微生物测序技术的发展方向微生物测序技术在过去几十年中取得了飞速的发展,但仍面临一些挑战和限制。
为了进一步提高测序的效率和准确性,未来的发展方向主要包括:1. 第三代测序技术:目前常用的测序技术主要是第二代测序技术,如 Illumina 和 Ion Torrent。
不同水体中微生物的分离与鉴定
![不同水体中微生物的分离与鉴定](https://img.taocdn.com/s3/m/d8e106e910661ed9ac51f3aa.png)
不同水体中微生物的分离与鉴定环境微生物综合性实验实验报告班级:组员:指导教师:学年:2012 –2013 日期:2013-03-29不同水体中微生物的分离与鉴定摘要水是微生物广泛分布的天然环境。
各种天然水中常含一定数量的微生物。
不同的水体由于受到物理、化学、生物等各个方面因素的影响,使其中所含微生物的种类和数量不同。
本实验通过对雨水和湖泊水中微生物的培养、分离与鉴定,了解自然界中的不同水体中存在的微生物的种类和数量,比较两种水体中微生物群落的分布特点,进一步了解不同水体的清洁程度。
关键词微生物雨水鱼塘水种群SOLATION AND IDENTIFICATION OF DIFFERENT MICRO-ORGANISMS IN WATERAbstract Water is the microorganism widely distributed natural environment. A variety of natural water often contains a number of micro-organisms. Different bodies of water due to the influence of the physical, chemical, biological and other factors, including the type and quantity of microorganisms contained in different. In this study, rain and lake water microbial cultivation, isolation and identification, understanding the distribution characteristics of the microbial实验目的1.分离与鉴定鱼塘中的微生物种类。
生活饮用水标准检验方法12微生物指标
![生活饮用水标准检验方法12微生物指标](https://img.taocdn.com/s3/m/329c607cb5daa58da0116c175f0e7cd185251843.png)
生活饮用水标准检验方法12微生物指标下载温馨提示:该文档是我店铺精心编制而成,希望大家下载以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的问题。
文档下载后可定制随意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相应的调整和使用,谢谢!并且,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各样类型的实用资料,如教育随笔、日记赏析、句子摘抄、古诗大全、经典美文、话题作文、工作总结、词语解析、文案摘录、其他资料等等,如想了解不同资料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eeditor.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them,they can help you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actual needs, thank you!In addition, our shop provides you with various types ofpractical materials,such as educational essays, diaryappreciation,sentence excerpts,ancient poems,classic articles,topic composition,work summary,word parsing,copy excerpts,other materials and so on,want to know different data formats andwriting methods,please pay attention!生活饮用水标准检验方法:解析12项微生物指标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饮用水的质量直接影响着我们的健康。
不同环境下微生物群落结构及其功能的比较分析
![不同环境下微生物群落结构及其功能的比较分析](https://img.taocdn.com/s3/m/6d52b55fcbaedd3383c4bb4cf7ec4afe05a1b143.png)
不同环境下微生物群落结构及其功能的比较分析微生物是自然界中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它们存在于生物体内、土壤、水体、空气等各种环境中。
微生物群落结构和功能的研究对于理解生态系统的运作和分子生物技术的应用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将从不同环境下微生物群落结构和功能的角度进行比较分析。
一、土壤环境中微生物群落结构和功能的比较分析土壤是一个复杂的生态系统,其中微生物群落丰富多样。
微生物在土壤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它们分解有机物质,促进土壤团聚和有机质矿化,同时也参与了植物、动物和土壤中其他微生物的生长和代谢过程。
土壤中微生物群落结构和功能的变化对生态系统的稳定性和功能有着深远的影响。
研究表明,不同土壤中微生物群落的种类和数量存在差异,不同类型的土壤中,微生物群落的结构和功能也会发生变化。
例如,在不同pH值的土壤中,微生物群落的分布和数量也会有所不同。
在酸性土壤中,细菌和真菌数量相对较少,但是放线菌数量比较多,这些微生物对于土壤中有机质的分解和矿化有着重要的作用。
另外,不同的植被类型也对土壤微生物群落产生重要影响。
研究发现,不同植物类型对于土壤中微生物群落的多样性和数量有着影响。
例如,在森林土壤中,真菌数量相对较高,而在农田土壤中,细菌数量比较多。
这是因为不同类型的植物分泌的物质不同,对于微生物群落的多样性和数量有着不同的影响。
二、水体环境中微生物群落结构和功能的比较分析水体是一个复杂的生态系统,其中微生物群落的结构和功能对于水质和生态系统的稳定都具有重要的作用。
在不同水体环境中,微生物群落的结构和功能也会发生变化。
研究表明,在不同pH值的水环境中,微生物群落的数量和种类也会发生变化。
在酸性水体中,真菌和放线菌数量较少,而细菌数量相对较多。
这是因为酸性水体中有机物质分解速度较慢,适应酸性环境的微生物相对较少。
水体中微生物群落的结构和功能还受到水体温度、溶解氧含量、营养盐含量等多种环境因素的影响。
在不同水体温度条件下,微生物群落的数量和种类也会发生变化。
环境微生物学-实验四(五) 细菌的纯培养、分离
![环境微生物学-实验四(五) 细菌的纯培养、分离](https://img.taocdn.com/s3/m/9143f757763231126edb11e8.png)
实验四(五)环境中微生物分离与培养一、实验目的1、掌握从环境(土壤、水体、活性污泥、垃圾堆肥等)中分离培养细菌的方法,获得若干种细菌纯种培养技能。
2、掌握几种接种技术。
3、了解菌种的保藏方法。
二、实验仪器和材料恒温箱、涂布器、细铁丝、接种环、酒精灯、吸耳球、棉花、记号笔;无菌培养皿(直径90毫米)、无菌移液管(1毫升和10毫升);肉汤蛋白胨培养基、高氏1号培养基、马铃薯培养基;活性污泥或土壤10克、无菌水90毫升、9毫升无菌水(试管中);酵母、大肠杆菌。
三、细菌纯种分离的操作方法细菌纯种分离的方法有两种:稀释平板法和平板划线法。
(一)稀释平板分离的方法1、取样用无菌锥形瓶到现场取一定数量的活性污泥或土壤,迅速带回实验室。
2、稀释水样将1瓶90毫升和5管9毫升的无菌水排列好,按10-1、10-2、10-3、10- 4、10-5、10-6依次编号。
在无菌操作条件下,将样品(10克)置于第一瓶90毫升无菌水中,用手摇10分钟,将颗粒状样品打散,即为10-1浓度的菌液。
用1毫升无菌移液管吸取1毫升10-1浓度的菌液于一管9毫微升无菌水中,同样方法,依次稀释到10-6。
每次稀释时,需用不同的无菌移液管,或将同一移液管用无菌水洗三次。
3、平板的制作取10套无菌培养皿编号,10-4、10-5、10-6各3个,另1个为空气对照。
取1支1毫升无菌移液管从浓度小的10-6菌液开始,以10-6、10-5、10-4为序分别吸取0.5毫升菌液于相应编号的培养皿内(注:每次吸取前,用移液管在菌液中吹泡使菌液充分混匀),加热熔化培养基,当培养基冷至45℃左右时,右手拿装有培养基的锥形瓶,左手拿培养皿,以中指、无名指和小指托住皿底,拇指和食指夹住皿盖,靠近火焰,将皿盖掀开,倒入培养基后将培养皿平放在桌上,顺时针和逆时针来回转动培养皿,使培养基和菌液充分混匀,冷凝后即成平板,倒置于30℃恒温箱中培养48小时,然后观察结果。
取对照无菌培养皿,打开皿盖10分钟后盖上皿盖,倒置30℃恒温箱中培养48小时后,观察结果。
医学微生物实验3:细菌的分离与纯化
![医学微生物实验3:细菌的分离与纯化](https://img.taocdn.com/s3/m/3087f8fc18e8b8f67c1cfad6195f312b3169eb49.png)
实验3 微生物的纯种分离培养微生物广泛地分布在自然界的土样、水体、空气、动植物体表及人体、动物体的排泄物中。
它们以单个的菌体、无性孢子和芽孢的形式存在。
由于单一的自然界环境并不能完全满足微生物对水、空气、营养物质、温度、pH的综合要求,它们往往以“散居”的状态出现,而不能形成人们肉眼可直接观察到菌落。
不同的自然环境中,微生物的种类和数量差异很大。
肥沃的土壤,富养化的水体,是许多微生物麇集、孳生的场所,在这里存活着能分解淀粉、蛋白质、脂肪、纤维素、木质素、果胶、农药、含磷有机物(卵磷脂、肌醇、核酸等)、石油以及溶解铜矿的细菌、放线菌、真菌等多种类的微生物,如何根据微生物的生理要求,按照人类的需求,将它们从自然界中分离出来,获得纯种,发挥微生物的特长为人类的生产和生活服务,是微生物研究中最基础的实验技术。
一、实验目的:1.学会将混杂的各种微生物分离成纯种,统计分析样品中微生物的种类和数量的方法。
2.学会从菌落及培养特征区分细菌、酵母菌、放线菌和霉菌。
3.学会好氧微生物平板及斜面培养的方法。
二、实验原理:在自然界中,微生物的种类很多,数量很大,为了获得单个菌体,首先必须把要分离的材料进行适当的释放,按其生长所需要的条件,使其在平板上,由一个菌体繁殖成单个菌落,这样,就能从中挑选出所需要的纯种,由于细菌、放线菌和霉菌所要求的营养条件不同,利用不同的培养基制成平板进行分离,然后从菌落形态上的差异,可以把细菌、放线菌和霉菌三大类群区分并可计算出其数量,分别接种到试管斜面上,然后,在平板上反复进行分离培养,最后可获得纯种。
三、实验材料和用具:1.材料(1)土壤样品(2)培养基:①牛肉膏蛋白胨琼脂培养基牛肉膏蛋白胨培养基(%)牛肉膏0.3-0.5g蛋白胨 1.0gNaCl 0.5g琼脂2.0g蒸馏水100mLpH 7.2-7.4,0.1Mpa 压力,灭菌20-30分钟。
配制液体培养基时不加琼脂;半固体培养基加0.3-0.5%琼脂。
水体微生物的检测
![水体微生物的检测](https://img.taocdn.com/s3/m/31ebb01952d380eb62946d88.png)
水体微生物的检测指标菌落总数(aerobic bacterial count)是指1ml水样在营养琼脂培养基中,于37℃经24h培养后,所生长的细菌菌落的总数。
检测意义:作为一般性污染的指标,即评价被检样品的微生物污染程度和安全性。
水样菌落总数越多,说明水被微生物污染程度越严重,病原微生物存在的可能性越大,但不能说明污染的来源总大肠菌群(coliform bacteria)是指一群需氧及兼性厌氧的,37℃生长时能使乳糖发酵,在24h内产酸产气的革兰氏阴性无芽胞杆菌。
检测意义:作为粪便污染的指标。
水样总大肠菌群数的含量,表明水被粪便污染的程度,而且间接地表明有肠道致病菌存在的可能。
水样采集菌落总数的测定;总大肠菌群的测定。
采样原则所采集的样品具有代表性。
采样容器:选择硼硅玻璃瓶和聚乙烯塑料瓶。
不能是新的污染源;不吸收或吸附某些待测组分;不与待测组分发生反应。
保证从采样到分析期间,样品各组分的浓度不发生改变。
必须按一般无菌操作的基本要求采集,并保证在运送、贮存过程中不受污染。
▪自来水水样:先将自来水龙头用火焰烧灼3min灭菌,再开放水龙头使水流5 min(经常用水的水龙头放水1~3min)后,采集水样于无菌锥形瓶,约占瓶容量80%,以便摇匀水样。
▪水源水水样:选有代表性的地点及可疑地方,一般距水面下10~15cm采样。
采样后,将瓶塞盖好,再从水中取出。
▪注意事项▪严格无菌操作。
▪做好标记:采得水样后应立即记录水样名称、地点、时间等项目。
▪从速送检。
水样从采集到检验不应超过2h,在0~4℃下保存不应超过24h。
—平板菌落计数法(一)生活饮用水➢[器材与试剂]无菌1ml吸管1支/组,无菌平皿3个/组,营养琼脂。
➢[方法]水样摇匀20~25次,使细菌分散。
倾注培养:无菌吸取1ml水样分别置于2个空平皿,另一个作空白对照。
再倾注15ml琼脂(约45℃)于平皿中旋转,混匀待琼脂凝固后倒置37℃24h。
菌落计数:用肉眼或放大镜检查,计数平皿内菌落数目。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环境微生物综合性实验实验报告班级:组员:指导教师:学年:2012 –2013 日期:2013-03-29不同水体中微生物的分离与鉴定摘要水是微生物广泛分布的天然环境。
各种天然水中常含一定数量的微生物。
不同的水体由于受到物理、化学、生物等各个方面因素的影响,使其中所含微生物的种类和数量不同。
本实验通过对雨水和湖泊水中微生物的培养、分离与鉴定,了解自然界中的不同水体中存在的微生物的种类和数量,比较两种水体中微生物群落的分布特点,进一步了解不同水体的清洁程度。
关键词微生物雨水鱼塘水种群SOLATION AND IDENTIFICATION OF DIFFERENT MICRO-ORGANISMS IN WATERAbstract Water is the microorganism widely distributed natural environment. A variety of natural water often contains a number of micro-organisms. Different bodies of water due to the influence of the physical, chemical, biological and other factors, including the type and quantity of microorganisms contained in different. In this study, rain and lake water microbial cultivation, isolation and identification, understanding the distribution characteristics of the microbial community of the types and quantities of the different bodies of water in the nature of the micro-organisms, compare the two water bodies to learn more about the cleanliness of the different water bodies.Key words Microbial Rainwater Fish pond water Populations正文目录一、实验目的 (1)二、实验原理 (1)1. 环境背景 (1)2. 分离与鉴定原理 (1)3. 各类微生物的菌落特征 (2)4. 革兰氏染色原理 (2)三、实验材料与仪器 (3)1.实验材料与试剂 (3)2.实验仪器 (3)四、实验步骤 (3)1. 涂布培养 (3)2. 平板划线分离 (8)3. 微生物鉴定 (9)五、实验数据 (11)1.菌落特征表 (11)2.微生物个体形态特征与革兰氏染色记录表 (11)六、实验结果 (12)七、实验结果的讨论分析 (12)八、实验心得体会 (13)附件一各组员实验过程分工 (14)附件二实验过程安排表 (14)一、实验目的1.分离与鉴定鱼塘中的微生物种类。
2.分离与鉴定雨水中的微生物种类。
3.学习菌种培养和分离纯化的基本操作步骤和具体实施细节。
4.学习从菌落形态特征以及生理生化反应等三方面鉴定菌种。
5.提高进行综合分析、解决实际问题及动手操作的能力。
二、实验原理1. 环境背景水是微生物广泛分布的天然环境。
各种天然水中常含一定数量的微生物。
水中微生物的主要来源是:水中的水生性微生物(如光合藻类)、来自土壤径流、降雨的外来菌群和来自下水道的污染物和人畜的排泄物等。
水中的病原菌主要来自于人和动物的传染性排泄物。
由于水中微生物种类繁多,它们对营养和其他生长条件的要求差别很大,不可能找到一种培养基在一种条件下,使水中所有微生物均能生长繁殖,因此,以一定的培养基平板培养菌株。
本实验主要采用牛肉膏蛋白胨培养基和PDA培养基对所采样本的微生物进行培养。
根据平板培养基上的菌落形态大致辨别菌属,挑去其中一部分优势菌落进行分离纯化培养。
确保无杂菌生长的条件下,从平板培养基上的菌落形态特征,革兰氏反应以及生理生化反应鉴定该菌的属性。
2. 分离与鉴定原理微生物的形态结构观察主要是通过染色,在显微镜下对其形状、大小、排列方式、细胞结构(包括细胞壁、细胞膜、细胞核、鞭毛、芽孢等)及染色特性进行观察,直观地了解细菌在形态结构上特性,根据不同微生物在形态结构上的不同达到区别、鉴定微生物的目的。
细菌细胞在固体培养基表面形成的细胞群体叫菌落(colony)。
不同微生物在某种培养基中生长繁殖,所形成的菌落特征有很大差异,而同一种的细菌在一定条件下,培养特征却有一定稳定性。
,以此可以对不同微生物加以区别鉴定。
因此,微生物培养特性的观察也是微生物检验鉴别中的一项重要内容。
细菌的培养特征包括以下内容:在固体培养基上,观察菌落大小、形态、颜色(色素是水溶性还是脂溶性)、光泽度、透明度、质地、隆起形状、边缘特征及迁移性等。
在液体培养中的表面生长情况(菌膜、环)混浊度及沉淀等。
半固体培养基穿刺接种观察运动、扩散情况。
3. 各类微生物的菌落特征4. 革兰氏染色原理G+菌:细胞壁厚,肽聚糖网状分子形成一种透性障,当乙醇脱色时,肽聚糖脱水而孔障缩小,故保留结晶紫-碘复合物在细胞膜上。
呈紫色。
Gˉ菌:肽聚糖层薄,交联松散,乙醇脱色不能使其结构收缩,其脂含量高,乙醇将脂溶解,缝隙加大,结晶紫-碘复合物溶出细胞壁,沙黄复染后呈红色。
三、实验材料与仪器1.实验材料与试剂牛肉膏、蛋白胨、NaCl、琼脂、蒸馏水、1mol/L NaOH溶液、1mol/L HCl溶液、土豆、葡萄糖、草酸结晶紫染液、碘液、95%乙醇、番红染液2.实验仪器烧杯、玻璃棒、电子天平、PH试纸、电磁炉、试管、锥形瓶、封口膜、报纸、标签纸、漏斗、纱布、锅、橡皮筋、高压蒸汽灭菌锅、培养皿、酒精灯、无菌玻璃涂棒、37℃恒温培养箱、24℃恒温培养箱、镊子、接种环、移液枪、无菌操作台、胶头滴管、显微镜四、实验步骤1. 涂布培养1)培养基的制作①牛肉膏蛋白胨培养基牛肉膏蛋白胨培养基的配方:牛肉膏3g、蛋白胨10g、NaCl 5g、琼脂15—20g、水1000ml、pH 7.4—7.6(7.0—8.0)称量按培养基配方比例依次准确地称取牛肉膏、蛋白胨、NaCl放入烧杯中。
牛肉膏常用玻棒挑取,放在小烧杯或表面皿中称量,用热水溶化后倒入烧杯。
也可放在称量纸上,称量后直接放入水中,这时如稍微加热,牛肉膏便会与称量纸分离,然后立即取出纸片。
蛋白胨很易吸潮,在称取时动作要迅速。
另外,称药品时严防药品混杂,一把牛角匙用于一种药品,或称取一种药品后,洗净、擦干,再称取另一药品,瓶盖也不要盖错。
✧溶化在上述烧杯中可先加入少于所需要的水量,用玻棒搅匀,然后,在电磁炉上加热使其溶解。
待药品完全溶解后,补充水分到所需的总体积。
如果配制固体培养基,将称好的琼脂放入已溶化的药品中,再加热溶化,在琼脂溶化的过程中,需不断搅拌,以防琼脂糊底使烧杯破裂。
最后补足所失的水分。
✧调pH在未调pH前,先用精密pH试纸测量培养基的原始pH值,如果pH 偏酸,用滴管向培养基中逐滴加入1mol/L NaOH,边加边搅拌,并随时用pH试纸测其pH值,直至pH达7.6。
反之,则用1mol/L HCl进行调节。
注意pH值不要调过头,以避免回调,否则,将会影响培养基内各离子的浓度。
✧分装按实验要求,可将配制的培养基分装入试管内或三角烧瓶内。
✧加塞培养基分装完毕后,在试管口或三角烧瓶口上包上封口膜,以阻止外界微生物进入培养基内而造成污染,并保证有良好的通气性能。
✧包扎加塞后,将全部试管用麻绳捆扎好,再在封口膜外包一层报纸,以防止灭菌时冷凝水润湿封口膜,其外再用一道麻绳扎好。
用记号笔注明培养基名称、组别、日期。
三角烧瓶加塞后,外包报纸,用麻绳以活结形式扎好,同样用记号笔注明培养基名称、组别、日期。
②PDA培养基PDA培养基的配方:土豆200g,葡萄糖20g,琼脂15~20g,水1000mL,pH值自然。
✧称量和熬煮药品实际用量计算后,按培养基配方逐一称取去皮土豆。
土豆切成小块放入锅中,加水1000ml,在加热器上加热至沸腾,维持20-30min,用可用2层纱布趁热在量杯上过滤,滤渣弃取。
滤液补充水分到1000ml。
✧加热溶解把滤液放入锅中,加入葡萄糖20g,琼脂15~20g(提前搞碎),然后放在石棉网上,小火加热,并用玻棒不断搅拌,以防琼脂糊底或溢出,待琼脂完全溶解后,再补充水分至所需量。
✧分装将配制的培养基分装入试管或500ml三角瓶内。
分装时可用三角漏斗以免使培养基沾在管口或瓶口上造成污染。
分装量:固体培养基约为试管高度的1/5,灭菌后制成斜面,分装入三角瓶内以不超过其容积的一半为宜;半固体培养基以试管高度的1/3为宜,灭菌后垂直待凝。
✧加封口膜培养基分装完毕后,在试管口或三角烧瓶口上包上封口膜或塞上塞子,以阻止外界微生物进入培养基内造成污染,并保证有良好的通气性能。
包扎加塞后,将全部试管用麻绳或橡皮筋捆好,再在棉塞外包一层报纸,以防止灭菌时冷凝水润湿瓶口,其外再用一道线绳或橡皮筋扎好,用记号笔注明培养基名称、组别、配制日期。
2)灭菌将所制作的培养基进行高压蒸汽灭菌,条件为0.1Mpa,121.℃,灭菌20分钟,冷却保存备用。
3)采样2013年3月19号上午8:00在浙江农林大学东湖校区附近的小鱼塘里取水150ml。
2013年3月19号下午2:00——4:00的雨水在浙江农林大学东湖校区收集雨水150ml.4)倒平板将牛肉膏蛋白胨培养基和PDA培养基加热融化待冷却至55~60℃时,分别倒平板,每种培养基倒8皿,每个皿中培养基约15ml,加盖后轻轻摇动培养皿,使培养基均匀分布在培养皿底部,然后平置于桌面,待冷却凝固。
5)涂布将上述每种培养基的4个平板底面分别用记号笔做上标记,然后用无菌吸管分别从各个试管中吸取0.2ml,小心地滴在对应平板培养基中央的位置。
右手拿无菌玻璃涂棒平放在平板培养基表面上,将菌悬液先沿同心圆方向轻轻地向外扩展,使之分布均匀,室温下静止5~10min,使菌液侵入培养基。
6)培养将牛肉膏蛋白胨培养基倒置于37℃恒温箱中培养24h.将PDA培养基倒置于24℃恒温培养箱中培养3天.7)挑菌落将培养后长出的单个菌落分别挑取少许菌种接种到上述两种培养基斜面上,置于37℃恒温箱中培养,若发现有杂菌,还需进行一次分离、纯化、直到获得纯培养。
2. 平板划线分离1)倒平板按稀释涂布平板法倒平板,并用记号笔表明培养基名称、水样编号和实验日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