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秋季版)七年级语文下册 1《春》导学案(无答案) 语文版

合集下载

七年级语文下册第一单元1春导学案语文版

七年级语文下册第一单元1春导学案语文版

春学习目标1.能流畅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清文章思路。

2.学习抓住特点、运用准确、生动的语言写景的方法。

3.感悟作者对春天的热爱、赞美之情,激发热爱生活,热爱大自然的情感。

学法指导学会轻重缓急,抑扬顿挫,声情并茂地朗读课文,在中感受作者对于春天的喜爱,同时注意修辞手法的运用,在反复诵读课文的基础上能够抓住春的特点,有层次地描绘出一幅幅动人的春景图。

自主学习1.走近作者:朱自清,字佩弦,“诗人、学者、民主战士”,著名的散文家。

朱自清是一个很有骨气的人。

1948年6月,他贫病交加,但坚决不向国民党反动派屈服,拒绝接受美国的“救济粮”,始终保持着一个正直的爱国知识分子的高尚气节和可贵情操。

8月12日病逝于北平,享年51岁。

对此,毛泽东给予了高度评价:“朱自清一身重病,宁可饿死,不领美国的‘救济粮’……表现了我们民族的英雄气概。

”朱自清一生勤奋,共有诗歌、散文、评论、学术研究著作26种,约200多万字。

散文代表作有《背影》、《绿》、《荷塘月色》等。

他的散文秀丽朴素、真挚质朴、独树一帜,“建立了一种纯正朴实的新鲜作风”。

2. 给加横线的字注音,按拼音写汉字。

水涨( )起来了抖擞( ) 酝( )酿( ) 黄晕( ) 应和( ) liáo( )亮 suō ( )衣散()在草丛里3.字词注释:卖弄:酝酿:呼朋引伴:宛转:花枝招展:合作探究第一课时探究一:初读课文这篇散文紧紧围绕一个“春”字来写,按内容依次可概括为春、绘春、春三部分。

描绘了一幅春回大地、万物复苏、生机勃发的春景图,赞美了春天的活力给人们带来的希望和力量,抒发了作者对大好春光的之情。

其中绘春部分又依次描绘了五幅色彩斑斓、充满活力的春天的图画。

这五幅图画分别是图、图、图、图、图。

探究二:析读课文1. 作者以怎样的心情迎接春天的来到?哪个词明确地告诉我们春天还没有来到?为什么要连用两个呢?2.春草图中作者怎样描绘小草的?表达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3、“坐着,躺着,打两个滚,踢几脚球,赛几趟跑,捉几回迷藏”?从描写角度来说,这是什么描写?有什么作用?4.作者在描绘春花图按怎样的顺序来描绘春花的?能体现这种写景顺序的词语是哪些? 5.结合课文来分析“春风图”从哪些方面写出了春风怎样的特征?第二课时探究一:析读课文1、“春雨图”抓住了春雨的什么特征描写?2.“春雨图”按什么顺序描写的?3.联系你的生活和学习实际诠释“一年之计在于春”的内涵。

度七年级语文下册第1课《春》教案语文版(new)

度七年级语文下册第1课《春》教案语文版(new)

第1课《春》3.合作探究教师出教师出示学生探究的内容。

(多媒体展示)1.第一部分的哪些词表现了春天来临的过程,表达了作者怎样的心情?这段在全文中有什么作用?2、第二自然段与下面五个段落的是什么关系?运用了哪些修辞手法?3.春草图中哪些词最能体现草的特点?这段除了些草,还写了人在草地上的活动,作者为什么要写人的活动?4.春花图中作者是怎样描写可爱的花儿的?5.作者写出了春风的什么特点调动了哪些感官来写?6.春雨图中作者抓住了春雨的什么特点进行描写的?7.作者在这幅画面中主要围绕一个“多”字来描绘人们“迎春”的图景的,试问作者写了哪两个方面的“多"?8.在最后一部分,作者把自己对春天的感觉融合到三个非常精彩的比喻句中,朗读并揣摩,说说它们分别体现了春天的什么特点?这三个比喻句的顺序能否调换?为什么?学生分组讨论,与教师的点拨和学生的学习合。

成绩不错的学生更注和积累,成绩略差的同学的理解并及时消化畏难心理让学生自主思考,深入理解写景散文描写景物时应抓住景物特点、多角度、有顺序描写,并深入理解文章内涵.尊敬的读者:本文由我和我的同事在百忙中收集整编出来,本文档在发布之前我们对内容进行仔细校对,但是难免会有不尽如人意之处,如有疏漏之处请指正,希望本文能为您解开疑惑,引发思考。

文中部分文字受到网友的关怀和支持,在此表示感谢!在往后的日子希望与大家共同进步,成长。

This article is collected and compiled by my colleagues and I in our busy schedule. We proofread the content carefully before the release of this article, but it is inevitable that there will be some unsatisfactory points. If there are omissions, please correct them. I hope this article can solve your doubts and arouse your thinking. Part of the text by the user's care and support, thank you here! I hope to make progress and grow with you in the future.。

第1课《春》导学案 2022—2023学年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 - 副本

第1课《春》导学案  2022—2023学年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 - 副本

第01课《春》学案第一课时【导学目标】1、诵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语句,了解课文内容;2、听录音,学习重读与停连的技巧。

【导学流程】一、学一学在老师精心设置的问题和预习要求的引导下,学会课前预习,提高预习效率!1、整理作者常识及写作背景要求:根据资料链接整理出你认为重要的与作者有关的常识内容,要抓住重点,语言简洁。

资料链接:作者:,原名朱自华,字佩弦,号秋实。

生于江苏省东海县,因祖父、父亲都定居扬州,故自称“我是扬州人”。

现代家、、、民主战士。

散文有《春》、《欧游杂记》、《绿》、《背影》、《荷塘月色》等,著有诗集《雪朝》,诗文集《踪迹》等。

朱自清的散文朴素缜密、清隽沉郁、有真情实感。

朱自清的清廉爱国,也得到了毛泽东的高度评价。

2、通篇诵读,划出文中的重点字词,并准确断句。

(1)掌握下列词语的字音字形和词义(参照文下注释)酝酿..()()卖nòng()嘹.()亮黄晕.()烘.()托静.()默呼朋yǐn()伴抖擞.()精神花枝zhāo()展朗.( )润应和.( ) 风筝.()喉咙.()(2)通读课文,标出段号,划出文中的关键词和关键语句。

(能体现景物特点、情感、揭示主题的词句应为文中的关键词句)3、细读课文,整体把握理解课文主要内容。

要求:细读课文,按下列问题的要求整体把握文章的中心内容。

(1)《春》是一篇优美的散文(体裁)。

作者抓住了春天的特点,准确、生动地描绘出(地理位置)的春天特有的景象。

抒发了之情,表达了作者的情怀。

(2)全文围绕一个“春”字,分成哪三大部分?各部分又写了哪些内容?请简要概括。

二、议一议,导一导在老师的引导下学习,在议论、交流中解决问题,发现问题并寻求老师的辅导!(一)情景导入:每当春回大地时,人们往往情不自禁地吟诗作赋。

唐代诗人杜甫写下了《春夜喜雨》:“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

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

野径云俱黑,江船火独明。

晓看红湿处,花重锦官城。

”韩愈在《初春小雨》中说:“天街小雨润如酥,草色遥看近却无。

2020学年度七年级语文下册 第1课《春》学案(无答案) 语文版

2020学年度七年级语文下册 第1课《春》学案(无答案) 语文版

第1课《春》学案学习目标1.了解作者及其代表作品;理解并积累文中的生字、新词。

2.能流畅地朗读并背诵全文;理清文章思路;体会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的作用。

3.体会作者对春天无限热爱的感情,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热爱生活的情感。

学习重点1.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知课文内容,把握作者的感情。

2.揣摩.品味本文优美的语言。

学习难点1.学习作者抓住特点.多角度.按顺序描写景物的写法。

2.揣摩.品味本文优美的语言。

一.课前预习1.给下列加点的字注音或根据拼音写汉字。

酝酿..()()抖擞.()应和.()黄晕.()liáo()亮 hōng()托朗rùn() wǎn()转2.给下列多音多义字注音并组词。

3.根据解释写出相应的词语。

(1)欢欢喜喜的样子。

()(2)呼唤朋友,招引同伴。

()(3)比喻姿态优美。

()(4)舒展、活动。

()(5)明朗润泽。

()(6)各种气息在空气里,像发酵似的,越来越浓。

()(7)一年的计划在春季考虑安排。

()4. 修辞方法与其它三项不同的一项是()A. 小草偷偷地从土里钻出来,嫩嫩的,绿绿的。

B. 东风来了,春天的脚步近了。

C. 鸟儿将巢安在繁华嫩叶当中,高兴起来了,呼朋引伴地卖弄清脆的歌喉。

D. 红得像火,粉得像霞,白得像雪。

5.从括号里选出恰当的词语,填在横线上。

①花下成千成百的蜜蜂嗡嗡地________(闹飞)着。

②小草也青得________(刺逼)你的眼。

③山________(湿润朗润)起来了。

④傍晚时候,上灯了,一点点黄晕的光________(衬托烘托)出一片________(安静寂静)而和平的夜。

6.填空。

(1)《春》的作者是,字佩弦,江苏扬州人。

散文家、诗人、学者、民主战士。

作品有诗文集《》,散文集《》《欧游杂记》等。

(2)《春》是一篇优美的________散文。

作者抓住了春天的特点,准确、生动地描绘出________的春天特有的景象。

抒发了________之情,表达了作者________的情怀。

《春》导学案及答案

《春》导学案及答案

9、《春》导学案班别:姓名:学习目标:1积累字词、优美语句、修辞方法并了解作者,感受文章思路。

2 学习诵读方法,包括认知朗读、感知朗读、默读、声情并茂朗读,以读求知,以读悟情。

学习重点:1、理解本文的思路2、掌握有感情的朗读课文学习难点:朗读并背诵课文,把握文章所表达的感情,感受春天景色的美丽,培养热爱大自然的情怀。

课时安排:2课时一、自主预习1、音形积累酝酿()宛转()黄晕()应和()蓑笠()抖擞()笼罩()朗润()落地()烘托()嘹亮()涨起来()宛转()抖擞()薄烟()朗润()捉迷藏()仿佛()稀疏()鸟巢()抚摸()发酵()喉咙()2、词语释义呼朋引伴:;花枝招展:;宛转:;酝酿:;郎润:;嘹亮:;应和:;欣欣然:;3、走进文本和作者《春》是一篇优美的散文。

作者抓住了春的特点,准确生动的描绘出春天特有的景象,抒发了之情。

朱自清(1898—1948),原名自华,号秋实,字()。

现代著名作家、学者、诗人、民主战士,原籍浙江绍兴。

散文代表作有《背影》《荷塘月色》等。

二、合作探究12)3、课文对“春”的描写可分为三个部分,试用简练的语言分别概括这三部分的内容。

(《同步指导》P27)4、文章最后一部分,作者用了三个比喻句分别抓住了春天的什么特点?这三个比喻句能不能颠倒,为什么?三、拓展延伸仿写句子:旅游者说:“鸟语花香、清风吹拂的西子湖就是美,一种自然的美。

”四、测评1、请体会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表达效果(1)小草偷偷地从土里钻出来,嫩嫩的,绿绿的。

(2)花下成千成百的蜜蜂嗡嗡地闹着,大小的蝴蝶飞来飞去。

(3)鸟儿将巢安在繁华嫩叶当中,高兴起来了,呼朋引伴地卖弄清脆的喉咙。

2、指出下列句子的修辞(1)盼望着,盼望着,东风来了,春天的脚步近了。

()()(2)桃树、杏树、梨树,你不让我,我不让你,都开满了花赶趟儿。

()(3)红的像火,粉的像霞,白的像雪。

()()(4)春天像小姑娘,花枝招展的,笑着,走着。

七年级语文第9课《春》导学案

七年级语文第9课《春》导学案

七年级语文第9 课《春》导教案9、《春》导教案学习目标1.认识作者及其代表作品,能流利有感情地朗诵并背诵全文。

2.理清文章思路,学习作者抓住光景特点,深入仔细多角度察看描绘光景的方法。

3.学习本文正确生动的用词,领会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的作用。

4.意会文章的诗画境界,感悟作者对春季的热爱、颂扬与赞叹之情,陶冶个性。

学习要点1.能流利有感情地朗诵并背诵全文.2.学习本文正确生动的用词,领会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的作用。

学习难点1、学习作者抓住光景特点,深入仔细多角度察看光景的方法。

2、领会本文构想精良,构造谨慎的特点。

学法指导:散文包含叙事散文、抒怀散文和真理散文。

对于写景散文,要明确文章写了哪些光景,光景有哪些特点,从哪些角度描述的,描绘的次序如何,哪些词句用得特别精当,描述时主要运用哪些方法,表达出作者如何的感情。

一、课前累积。

1、有关春的诗句●春眠不觉晓,到处闻啼鸟。

(孟浩然:《春晓》 )●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

(孟郊:《游子吟》 )●好雨知节气,当春乃发生。

(杜甫:《春夜喜雨》 )●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

(白居易: (赋得古原草送别)2、解决字词。

(请同学们自行从书中找出不认识或不懂的字词查词典并累积起来)二、认识作者。

朱自清,原名自华,字,号秋实。

浙江绍兴人。

现代著名的诗人、、。

著作有:诗文集《》,散文集《背影》、《欧游杂记》等。

他的散文以语言洗炼文笔艳丽著称。

散文代表作有《荷塘月色》《背影》《绿》等。

他宁愿饿死也不吃美国的救援粮,表现了崇敬的民族时令。

三、走进文本。

1、配乐朗诵课文。

试试经过停留、重音、语速来掌握文章内容和主要感情,勇敢读出你的理解,你的感情。

(或听朗诵音频)朗诵方法见课后第一题。

2、整体感知,理清思路。

①你能说说你读完本文后的感觉吗?②找出文本中描绘了哪几种光景?详写的是什么光景?从哪里看出来的?你能为每段光景拟出一个漂亮的名字或配上有关的一句诗吗?③归纳文章构造内容。

《春》导学案(语文版七年级必修)

《春》导学案(语文版七年级必修)

《春》导学案(语文版七年级必修)知识与能力目标:1、掌握重点字词的意思2、学习细致察看景物,捉住特色,生动地写景抒情课程重点:1、学习捉住特点、用准确的语言描述景物的法子。

2、分析文章的结构层次,领会多角度多侧面地描述景物.课程难点:1、通过各种感觉,有感情地描述景物。

2、文章中修辞法子的表达作用。

导学进程Ⅰ、介绍作者体验语言1.课前筹备好材料,对作者作个介绍。

2.有感情的朗读课文,再听听录音朗读,经由对比再朗读。

3.预习成果展现,自我提出难懂字音义,并板书黑板。

如:水涨()散()在草丛里酝酿()应和()()薄烟黄晕()烘托()蓑()抖擞()朗润()Ⅱ.理清课文内容和结构(小组合作探究)请各小组依据自己对文章的理解,画一幅关于《春》的结构图或框架,由一个组员出示另一个组员讲解。

Ⅲ.研读与赏析1、赏析文章,提出理由。

各小组组员分别对课文中的几个段落进行赏析.请求:依照①.特点②.顺序③.语言方面(如:修辞手法、用词等)三方面着手,每组选出一篇进行交换.2、赏析文章,擅长质疑例:阅读8、9、10三段,回答问题。

(1).这三段中应用了哪些修辞法子?(2).这三段的顺序可以颠倒不能吗?为何?(3).最后一句“领着咱们上前去”表达了作者怎么的感情。

除此之外,你还能在课文中找出哪些你不懂的问题?请提出来,并写在黑板上,让其他同窗为你来探讨解答。

3、找出你喜欢的句子,针对句子作分析,写在纸上并与同窗们相交换。

Ⅳ.功课1.对课文熟读成诵2.完成课后练习3.应用多种修辞手法描述现在这个季节——秋,字数两百字以上4.完成课外拓展练习。

第1课《春》(导学案)-七年级语文上册(统编版2024)

第1课《春》(导学案)-七年级语文上册(统编版2024)

《春》导学案一、学习目标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知课文内容,把握作者的情感。

2.学习作者抓住景物特点,多角度、按顺序描写景物的方法。

3.品味文章优美的语言,体会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的表达效果。

4.感受春天的生机勃勃,激发对大自然的热爱之情。

二、学习重难点1.重点(1)朗读课文,感知内容,体会情感。

(2)学习描写景物的方法和修辞手法的运用。

2.难点理解文章的意境和作者的情感。

三、学习方法1.朗读法:通过反复朗读,感受文章的语言美和意境美。

2.批注法:在阅读过程中,对重点语句进行批注,分析其表达效果。

3.讨论法:与同学交流讨论,共同解决学习中的问题。

四、学习过程(一)预习导学1.作者简介朱自清(1898—1948),原名自华,号秋实,后改名自清,字佩弦。

现代杰出的散文家、诗人、学者、民主战士。

著有诗文集《踪迹》,散文集《背影》《欧游杂记》等。

2.给下列加点字注音。

朗润(rùn)酝酿(yùn niàng)卖弄(nòng)喉咙(hóu lóng)应和(hè)嘹亮(liáo)烘托(hōng)静默(mò)风筝(zhēng)抖擞(sǒu)健壮(jiàn)3.解释下列词语。

朗润:明朗润泽。

酝酿:原意是造酒的发酵过程,这里指各种气息在空气里,像发酵似的,越来越浓。

卖弄:炫耀。

应和:(声音、语言、行动等)相呼应。

烘托:陪衬,使明显突出。

静默:寂静;没有声音。

抖擞:振作。

健壮:健康强壮。

(二)课堂学习1.导入新课同学们,一年四季中,你们最喜欢哪个季节呢?为什么?今天,我们就来学习朱自清先生的散文《春》,一起感受春天的美丽与生机。

2.朗读课文教师范读课文,学生听读,注意字音、节奏和感情。

学生自由朗读课文,要求读得正确、流利、有感情。

指名学生朗读课文,其他学生评价。

3.整体感知(1)文章围绕“春”写了哪些内容?答案:文章围绕“春”依次写了盼春、绘春、赞春三个部分。

初一语文下第一课春导学案(附课件)

初一语文下第一课春导学案(附课件)

初一语文下第一课春导学案(附课件)本资料为woRD文档,请点击下载地址下载全文下载地址第一单元春【课前寄语】曾经有个盲人乞丐,胸前挂块写有“自幼双目失明”字样的牌子,沿街乞讨,可很少有人肯施舍给他。

一次,他遇到一个穷困的诗人,诗人称自己身无分文只能送他一句话。

奇怪的是,自从诗人在那块牌子上添了一句话后,人们变得乐善好施,纷纷慷慨解囊了。

请同学们猜猜,诗人送他的究竟是一句什么样的话……诗人赠送的话是:春天来了,可我什么也看不见!同学们,这道理其实很简单:谁都认为春天是最美好的,这个人居然连万紫千红的春天都看不见,自然是最可怜最值得同情的。

现在就让我们来学习朱自清的《春》,具体感受春天的美好吧。

【学习目标】.指导学生反复朗读课文,感受形象,体会感情。

2.学习比喻、拟人的修辞手法及表达作用。

3.学习抓住特点、多角度、按顺序生动描写景物的写法。

教法指导:.自主学习让学生围绕“自学互研”中的知识点进行自主学习。

学生带着导学目标,认真阅读课文及相关参考资料,捕捉课文中的关键段落、句子、词语,尽量独立完成步骤二中的思考题,准备展示交流。

记录疑难问题,将自主学习没有解决的问题记录下来,用于合作探究时解决。

2.合作学习每个小组派1~2名代表展示步骤二中的答案,同小组内其他成员在小组长的统一安排下合作完成步骤三中的思考题。

同桌之间互相讨论,有分歧不能达成一致的,小组讨论;小组内不能达成一致的,组长记录下来,以备全班讨论时交流。

全班讨论时,教师不能一下子给出答案,在学生思维的火花充分碰撞后,再点拨引导,达到启发思维的目的。

情景导入生成问题同学们,你们喜欢春天吗?你们心中的春天是什么样的?你们对春天怀有怎样的感情?请说给大家听。

让我们一起走进朱自清先生笔下《春》的世界吧!自学互研生成新知步骤一知识梳理夯实基础.作者与作品朱自清,原名自华,号秋实,后改名自清,字佩弦,原籍浙江绍兴,生于江苏东海,后随祖父、父亲定居扬州。

他是五四以来我国著名的散文作家之一,现代著名散文家、诗人、学者、民主战士。

七年级语文下册第一单元第1课春第1课时导学案无答案语文版2

七年级语文下册第一单元第1课春第1课时导学案无答案语文版2

《春》(第一课时)[学习目标]1、了解相关的文学常识,积累重点字词。

2、反复朗读课文,整体感知课文内容,学习抓住景物特征有层次的写景的方法。

[预习指导](第一阶段)1.收集关于春有关的诗句。

(方法指导:a、网络查询或资料书查找b、查找后小组交流互补)2.了解文体知识及作者(方法指导:在相关书籍、网络上查阅资料。

将查阅的资料整合归纳,提炼出关键信息。

)(1)文体知识:现代散文是通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等手段,来表达作者情思的一种文学体裁。

散文形式_______,结构______,表达手法丰富多样,可______,可______,可_______,也可兼而有之。

(2)作者简介:朱自清,现代________,_________。

原名朱自华,字_______,号秋实,后改名为朱自清。

原籍浙江绍兴,生于江苏东海。

1920年北京大学哲学系毕业。

代表作有:长诗《毁灭》,散文《背影》,《荷塘月色》,《绿》等。

3、认读本课生字词,理解词意, 并熟读课文.(学法:a、不认识或不能确定字音的字查字典。

b、边读边在练习本上写,力求能准确书写。

C、小组内互相听写,或者小组长组织听写,书写工整、准确率高的可被评“写字大王”。

听写在听写本上。

)(1)给下面加点词注音朗润.()鸟巢.()宛.转()蓑.衣()稀疏.()抖擞.精神()钻.出()嘹.亮()眨.眼()酝酿..()()(2)结合文中的注释及工具书解释下列词语。

欣欣然:朗润:酝酿:繁花:赶趟儿:舒活:呼朋引伴:宛转:花枝招展:卖弄:(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分别用一个动词填写本文的写作思路,完成本文的结构梳理。

()春——()春——()春课后巩固练习[基础巩固]1、看拼音,写汉字朗rùn() yùn niàng()黄yùn ()宛zhuǎn()liáo()亮 dǒu sǒu()精神应和(hâ) bó()烟捉迷cáng( ) wǎn()转 sàn()在草丛里li áo()亮2、为加粗字选择正确的义项。

七年级下册语文《春》说课稿导学案

七年级下册语文《春》说课稿导学案

七年级下册语文《春》讲课稿导教案1.教材的地位及作用本课是语文版初中《语文》教材七年级 ( 下) 第二单元第一课。

本课是本单元的开篇,正如俗语说的好:“一年之计在于春”。

有了《春》的优美开篇,才有接下来《济南的冬季》的温情表达,竹乡的漂亮富饶、树林和草原独到的夏季风光。

四时的风景千姿百态,琳琅满目。

此课设计为两课时,第一课时主假如认知性朗诵,目的是读准字音,疏导字词。

还有感知性朗诵,目的是认识课文内容,对课文有一个整体感知。

下边是我对第二课时的设计详尽说明。

2.教课目的本单元的目标就是要擅长从美的事物中发现美,并用美的语言表现美。

而《春》是写景抒怀散文中的精选,作者以清爽优美的语言指引人们去赏识大地回春的感人情景,并感觉春季所带来的蓬勃活力与无穷希望。

《春》在选材上,谋篇上牢牢扣住了春季的特点,并且在语言的技巧上也充足表现了这一点。

据此,我设计的教课目的以下。

○1 知识目标A.掌握课文写景方法:①抓住江南春季特点来描绘光景;②分层次写出春光画面。

B.理解文中正确而生动的词语和句子,初步掌握比喻、拟人等修辞方法。

C.正确掌握作者的感情脉络,经过朗诵训练,要使学生能读出作者在文中要表达的感情。

○2 能力目标指引学生掌握学习写景散文的方法并运用于写作中。

○3 感情目标深刻理解作者经过仔细生动的描述,来表现自己热爱自然,热爱生活,追求将来,踊跃进步的生活态度和为建设人类美好的春季而奋发努力的崇敬理想。

[说明 ] 确立以上的三个目标是要表现“新课标”倡议的“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感情与态度”并重的教课理念。

3.重点、难点:依据初一学生的学情剖析,他们虽已经学习过抒怀散文,但具体的学习全篇都是写景的抒怀散文仍是第一次. 所以要指引学生懂得写景散文的写法要求。

所以知识目标1、2 设为重点,指引学生自主合作来研究文章的语言特点是文章教课中的难点。

要解决好难点,一是要指导学生频频朗诵课文,二是教师要有重点地选择实例帮助学生领悟。

七年级语文下册1春导学案无答按语文版

七年级语文下册1春导学案无答按语文版

1 春一、进入文本目标:扫清文字障碍,了解作者,理清文章脉络,有情感地朗诵全文。

一、注音、注解。

酝酿.(niàng)黄晕.(yùn)披着蓑.衣(suō)涨.起来( zhǎng)宛.转(wǎn)应和.(hè)戴着斗笠.(lì)抖擞.(sǒu)薄烟(báo)呼朋引伴:呼唤朋友,招引伙伴。

卖弄:成心显示夸耀自己的本领花枝招展:花枝迎风摆动,婀娜多姿。

比喻女子打扮得十分艳丽。

抖擞:振作二、朱自清,字佩弦,号实秋。

江苏扬州人,现代散文家、诗人。

代表作品有《背影》、《绿》、《荷塘月色》等。

1916年入北京大学预科,次年入哲学系,参加过五四运动,是文学研究会初期会员,还参与发起新文学史上第一个诗歌集体中国新诗社,开始发表新诗。

1920年大学毕业后,在江浙一带多所中学任教,并撰写小说和散文。

1925年起,历任清华大学中文系教授、系主任,其间曾于1931年去英国留学,并漫游欧陆数国。

抗日战争暴发后,到昆明西南联大任中文系主任,从事学术研究和杂文写作。

抗战成功后,参与爱国民主运动,在身患重病时,仍签名于《抗议美国扶日政策并拒绝领取美援面粉宣言》;死于贫病交迫当中,被誉为有骨气的爱国文化人。

他写的散文艺术成绩极高,3、自读课文,完成以下问题。

(1)说说作者在文中刻画了几幅画面?这几幅画中有几个特写镜头?盼春、绘春、赞春;特写春草、春花、春风、春雨、迎春五幅图画(2)请你为上题中的几个特写镜头配上相应的古诗。

春草图:乱用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

(《钱塘湖春行》白居易)春花图:迟日江山丽, 春风花草香。

(《绝句》杜甫)春风图:不知细叶谁裁出,二月春风似剪子。

(唐·贺知章《咏柳》)春雨图:小雨鱼儿出,轻风燕子斜。

(《水槛遣心》杜甫)春勤图:乡村年久竞农务,秋歛春耕恐失时。

(《鸡犬》宋.陆游歛liǎn,聚集)4、通过学习咱们对文章有了初步感知,请你判定朗诵这篇文章的情感基调和大体语调。

第1课《春》(导学案)七年级上册语文(统编版)

第1课《春》(导学案)七年级上册语文(统编版)

《春》导学案【学习目标】1、指导学生有感情的朗读课文,读出重音和停连,理清文章脉络。

2、品析关键语句,赏析春之图景,体会本文用词优美准确的特点,学习本文多角度、多侧面描写景物的写作方法。

3、引导学生体会作者对春天的赞美、热爱之情,激发学生热爱大自然、热爱生活和观察生活的兴趣。

【学习重点】1、指导学生有感情的朗读课文,读出重音和停连,理清文章脉络。

2、品析关键语句,赏析春之图景,体会本文用词优美准确的特点,学习本文多角度、多侧面描写景物的写作方法。

【学习难点】引导学生体会作者对春天的赞美、热爱之情,激发学生热爱大自然、热爱生活和观察生活的兴趣。

一、情境创设,导入新课我校文学社校园杂志专栏征稿啦!专栏聚焦于名家笔下的四季,为它们撰写评论文章。

本期鉴赏的文章是朱自清先生的名篇《春》,春是万物伊始,象征着蓬勃旺盛的生命力。

请各位小评论员细读文章,踊跃投稿!情境任务:任务一:初读·梳理春之脉络任务二:诵读·吟咏春之赞歌任务三:品读·赏析春之图景二、任务一:初读·梳理春之脉络1、走近作者:搜集相关资料,了解朱自清。

2、文体链接:________是与诗歌、戏剧、小说并列的一种文学体裁,分为_________、抒情散文、___________,其特点是“__________________”。

3、检查预习——字音字词检测:朗润()嫩嫩的()嗡嗡()酝酿()窠巢()喉咙()宛转()应和()嘹亮()烘托()稀疏()风筝()筋骨()抖擞()健壮()抖擞: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花枝招展: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呼朋引伴: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初读课文,请各位小评论员思考课文主要是从哪些方面来写“春”的?梳理文章脉络。

2024新版七年级上册语文第1课《春》导学案-【上好课】(统编版2024)

2024新版七年级上册语文第1课《春》导学案-【上好课】(统编版2024)

胜日寻芳赏春光轻吟慢嚼悟春语——《春》导学案【学习目标】1.想象文中春之景,感受自然的妙曼,生活的醉美。

2.朗读课文,把握重音和停连。

3.揣摩关键语句,品味优美语言,体会课文优美的情境。

4.深入学习比偷的修辞手法,体会作者感。

【重点难点】1.朗读课文,把握重音和停连。

2.品味优美语言,入学习比偷的修辞手法。

【任务群】任务一:积累·字词常识任务二:勾画·绘春之色任务三:朗诵·吟春之句任务四:品味·赏春之言【学习过程】我校文学社计划举办“与春邀约·纵情欢唱”好文推荐活动,朱自清《春》一文以高票入选。

请你以社团成员的身份参加此次活动,并积极完成相应的任务。

【课前学习任务】★任务一:积累·字词常识由于名额有限,本次沙龙活动采取“字词常识积累”闯关的形式领取门票,闯关成功的同学才能获得入场券。

请同学们闯关。

第一关:请给下列标红字注音,并大声朗读下列词语。

嗡.嗡()朗润.()酝酿..()卖弄.()喉咙.()应和.()嘹.亮()烘.托()静默.()风筝.()健.壮()抖擞..()呼朋引伴花枝招展窠.巢()稀疏.()筋.骨()黄晕.()第二关:请根据释义写出课文中相应的词语。

(1)形容高兴的样子。

()(2)明亮滋润。

朗,明亮。

润,滋润、润泽。

()(3)本义是时间赶得上,文中指众多果树争先恐后地开花。

()(4)本义是造酒的发酵过程,文中指各种气息在空气里,像发酵似的,越来越浓。

()(5)鸟兽昆虫的窝。

()(6)呼唤朋友,招引同伴。

()(7)有意显示、炫耀(自己的本领)。

本义含贬义,文中是贬词褒用。

()(8)形容声音抑扬动听。

现在多写作“婉转”。

()第三关:请根据你课前查阅资料所得补全下列空缺。

朱自清(1898—1948) ,字,号。

江苏扬州人。

现代、、学者。

著有诗集《雪朝》,诗文集《踪迹》等。

他的散文以语言洗练、文笔秀丽著称。

著有诗文集《》散文集《》《》《你我》等。

七年级语文《春》导学案

七年级语文《春》导学案

七年级语文导学案《春》第一课时姓名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小组__________等级_________使用说明1 充分预习,熟读文本基础上认真研读学案内容2 规范书写,自主完成;小组合作,答疑解惑【学习目标】1、学习通过充分调动感觉器官细致观察景物,抓住景物特征进行描写的方法2、朗读并背诵课文,把握文章所表达的感情,感受春天景色的美丽,培养热爱大自然的情怀。

【学习重点】1、理解本文的思路2、掌握有感情的朗读课文【学习难点】朗读并背诵课文,把握文章所表达的感情,感受春天景色的美丽,培养热爱大自然的情怀。

学习过程:一.走进文本1.你能把下面的字词拼音写准确吗?并且吗?赶快动笔吧,亲爱的孩子!酝酿.()黄晕.()披着蓑.衣()涨.起来()宛.转()应和.()戴着斗笠.()抖擞.()薄.烟()朗润.()捉迷藏.()仿佛.()稀疏.()鸟巢.()2.解释字词欣欣然:朗润:吹面不寒杨柳风:酝酿:黄晕:一年之计在于春:呼朋引伴:花枝招展:卖弄:。

抖擞:3.下面字词中有几个错别字,你能找出并改正出来吗?可爱的孩子们。

花枝招展拱托一年之际在于春赶趟儿舒活筋骨软棉棉喉咙吹面不含杨柳风关于文章的作者你了解多少呢?看看那个孩子填的准确又工整。

《春》的作者是_____________原名_________,号____________,后改为自清,字______。

原籍浙江绍兴人,现代的______ ,________他的《》,《》都是脍炙人口的名篇。

二.自主合作,相互探究1.数一数《春》这篇文章共有几段啊?聪明的你想想朱自清描写了春天的几种代表性的事物呢?展现了几幅图画?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讨论下看看全文可以分为几个部分?结构上是什么顺序?3.朱自清的散文《春》是一卷春的画图,是一曲春的赞歌。

初一语文导学案《春》(秋)

初一语文导学案《春》(秋)
5 、在春花图中,间接写花香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下列句中的错别字是__________应依次改正为_________________
(1)抖搜精神,各做各的一份事去。
(2)牛背上牧童的短笛,这时候也成天潦亮地响着。
4、依照课文内容填空。
(1)坐着,躺着,_____两个滚,_____几脚球,_____几趟跑,_____几回迷藏。风轻悄悄的,草软绵绵的。
(三)阅读第6段,回答下列问题
1、本段主要抓住哪种景物进行描写?表现了它的什么特点?
2、本段采用_____描写与_____描写相结合的手法。
3、本段是按什么顺序写春雨的?
4、请写出两句有关春雨的诗句。
三、课堂检测
1、文中作者按照____________、 ___________ 、__________的顺序描绘春天,依次描绘了五幅美丽的图画,分别是_______图、_______图、________图、________图、__________图。最后,运用比喻,突出春天______、_______、_______的特征。
2、在描绘春风图时,抓住了特点,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等方面,把春风描绘的有声有色,有情有感。
3、指出下列句子运用的修辞
(1)坐着,躺着,打两个滚,踢几脚球,赛几趟跑,捉几回迷藏。( )
(2)东风来了,春天的脚步近了。 ( )
(3)散在草丛里像眼睛,像星星。 ( )
初一语文《春》 导学案
课题

课型
讲读课
课时安排
2课时
执笔人
郑学化
上课时间
2013.1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 春
一、进入文本
目标:扫清文字障碍,了解作者,理清文章脉络,有感情地朗读全文。

1、注音、注解。

酝酿.(niàng)黄晕.(yùn)披着蓑.衣(suō)涨.起来( zhǎng)
宛.转(wǎn)应和.(hè)戴着斗笠.(lì)抖擞.(sǒu)
薄烟(báo)
呼朋引伴:呼唤朋友,招引伙伴。

卖弄:有意显示炫耀自己的本领
花枝招展:花枝迎风摆动,婀娜多姿。

比喻女子打扮得十分艳丽。

抖擞:振作
2、朱自清,字佩弦,号实秋。

江苏扬州人,现代散文家、诗人。

代表作品有《背影》、《绿》、《荷塘月色》等。

1916年入北京大学预科,次年入哲学系,参加过五四运动,是文学研究会早期会员,还参与发起新文学史上第一个诗歌团体中国新诗社,开始发表新诗。

1920年大学毕业后,在江浙一带多所中学任教,并撰写小说和散文。

1925年起,历任清华大学中文系教授、系主任,其间曾于1931年去英国留学,并漫游欧陆数国。

抗日战争爆发后,到昆明西南联大任中文系主任,从事学术研究和杂文写作。

抗战胜利后,参与爱国民主运动,在身患重病时,仍签名于《抗议美国扶日政策并拒绝领取美援面粉宣言》;死于贫病交迫之中,被誉为有骨气的爱国文化人。

他写的散文艺术成就极高,
3、自读课文,完成下列问题。

(1)说说作者在文中描绘了几幅画面?这几幅画中有几个特写镜头?
盼春、绘春、赞春;
特写春草、春花、春风、春雨、迎春五幅图画
(2)请你为上题中的几个特写镜头配上相应的古诗。

春草图: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

(《钱塘湖春行》白居易)
春花图:迟日江山丽, 春风花草香。

(《绝句》杜甫) 春风图:不知细叶谁裁出,二月春风似剪刀。

(唐·贺知章《咏柳》)
春雨图:细雨鱼儿出,微风燕子斜。

(《水槛遣心》杜甫)
春勤图:乡村年久竞农务,秋歛春耕恐失时。

(《鸡犬》宋.陆游歛liǎn,聚集)
4、经过学习我们对文章有了初步感知,请你判断朗读这篇文章的情感基调和基本语
调。

并由此为据进行朗读。

说说你最喜欢那一幅画面,为什么?
情感基调:充满喜悦和希望;
基本语调:轻柔、缓慢、自然。

我喜欢________,因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文本探究
目标:体会本文的精巧结构,注重从用词、修辞、感官方面赏析语言。

学习写
景,积累优美的词句。

1、文章的开头有什么作用?【方法链接:分析文章开头的作用,通常要从结构、
内容两方面分析,结构上与下文有没有关系?内容上写了什么,表达了作者什么感
情。


结构上:总领全文,引起下文;
内容上:两个“盼望着”表达了作者急切盼望春天的心情。

两个“着”“了”
给人以亲切喜悦之感。

2、这篇课文篇末三段有什么作用?
【方法链接:分析文章结尾的作用,通常也要从结构、内容两方面分析,结构
上与前文有没有关系?内容上写了什么,与主题的关系,点明了主题还是进一步深
化主题。


结构上:收束全文,首尾照应
内容上:三个比喻句分别表现了春天的“新、美、力”,赞美了春天的生命力
给人以希望和力量,在强调“新、美、力”的同时深化了主题。

3、《春》的语言秀雅清新,朴实隽永,更能令人感受到那“味道极正而且醇厚”
的情致。

反复诵读,感受本文精美的语言,你认为文中哪个句子、哪个词语运用最
妙?说说理由。

【方法链接:在赏析语言时,可以从以下方面入手:恰切的用词;各种修辞方法;各种感官的调动等。


请各小组在盼春、绘春(包括五幅图)、赞春,七块内容中确定讨论对象,每人说一个自己勾画的感触最深刻的词或句子。

可按所给句式亦可自取所好随行随页写出批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句,使用了____的修辞手法【通过____(感官)】写出了____的__________特征,尤其是_____词,从_____角度写出了________,从而表现了作者______________的感情。

(注:可根据具体情况对所填内容增删)
4、《春》是一篇满贮诗意的散文。

它以诗的笔调,描绘了我国南方春天特有的景色。

在感受本文精美的语言的同时将它摘抄在读书笔记本上。

三、文本升华
目标:学习写景
1、学习了本文你学到了那些写景方法?
(1)观察景物要细致,描写景物要抓住特征;
(2)在描写景物时要准确形象、生动具体。

(3)通过精彩的修辞运用,在描绘景物特点时寄情于景,情景交融。

3、根据例句仿写句子。

例句:春天像刚落地的娃娃,从头到脚都是新的,它生长着。

春天像小姑娘,花枝招展的,笑着,走着。

春天像健壮的青年,有铁一般的胳膊和腰脚,领着我们上前去。

仿句:秋天像。

秋天像。

秋天像。

2、根据对本文语言的学习,选择以“秋实图”或“瑞雪图”,揷上想象的翅膀,
写出一段50字以上的文字。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