事理说明文剖析
语文说明文篇阅读理解解题技巧分析
![语文说明文篇阅读理解解题技巧分析](https://img.taocdn.com/s3/m/639bf99177eeaeaad1f34693daef5ef7ba0d12f9.png)
语文说明文篇阅读理解解题技巧分析语文说明文篇阅读理解解题技巧分析相信大家对作文都不陌生吧,特别是说明文,说明文通过揭示概念来说明事物特征、本质及其规律性。
那么说明文应该怎么写才合适呢?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的语文说明文篇阅读理解解题技巧分析,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1、说明文的类型:事物、事理说明文(从内容角度,根据说明的对象和目的)。
事物说明文一般标题就是说明的对象;事理说明文找准开头结尾的总结句。
因为说明对象是一篇文章所要介绍的事物或事理,一般是一个名词或名词短语,可以从两个方面入手:一看文题二看首尾段。
事物说明文指出被说明事物即可。
事理说明文指出说明内容,形成一个短语:介绍了的(对象加内容)。
2、说明文的语言:平实、生动说明文(语言表达角度)。
3、说明方法:一般回答三个字,要掌握几种常见的说明方法,会分析在文中的作用:①举例子:具体真切地说明了事物的特点。
②分类别:条理清楚地说明了事物的特点。
对事物的特征/事理分门别类加以说明,使说明更有条理性。
使说明的内容眉目清楚,避免重复交叉的现象。
③列数字:具体而准确地说明该事物的特点。
使说明更有说服力。
④作比较:突出强调了被说明对象的特点(地位、影响等)。
⑤下定义:用简明科学的语言对说明的对象/科学事理加以揭示,从而更科学、更本质、更概括地揭示事物的特征/事理。
⑥打比方:打比方就是修辞方法中的比喻。
生动形象地说明该事物的特点,增强了文章的趣味性。
⑦画图表:使读者一目了然,非常直观形象地说明的事物的特点。
⑧作诠释:对事物的特征/事理加以具体的解释说明,使说明更通俗易懂。
下定义与作诠释的区别是:定义要求完整,而诠释并不要求完整,对事物的特征/事理加以具体的解释说明,使说明更通俗易懂。
可以颠倒。
⑨。
摹状貌:对事物的特征/事理加以形象化的描摹,使说明更具体生动形象。
⑩。
引资料:能使说明的内容更具体、更充实。
用引用的方法说明事物的特征,增强说服力,如引用古诗文、谚语、俗话。
说明文写法详解及范文解析
![说明文写法详解及范文解析](https://img.taocdn.com/s3/m/e54abddb0d22590102020740be1e650e52eacf33.png)
说明文写法详解及范文解析概述1.什么是说明文说明文是以说明为主要表达方式来解说事物、阐明事理的文章体裁。
它通过解说事物的来源、成因、性质特征、现象状貌、组织结构、范围类别、功能作用、与其他事物的关系等,来阐释事物的内容和形式、本质和规律。
包括广告、说明书、规则、章程、解说词、科学小品等。
2.说明文的开头说明文的开头一般有以下五种方法:(1)开门见山开门见山是直接提出说明对象,开头就统摄全文,使读者对作者想要说明的事物“一目了然”,然后再分层加以说明。
如法国学者布丰的作品《松鼠》的开头:“松鼠是一种漂亮的小动物,驯良,乖巧,很讨人喜欢。
”再如江西一中学生《我最喜欢的一本书》的开头:“大概每一个人都有自己最喜欢的一本书吧,我也有,《日记起步》就是我最喜欢的一本书。
”(2)提纲挈领这种形式的开头先用简洁的语言对说明的对象作一个综合而概括性的说明,这个说明正好是这篇说明文的提纲,然后再作具体的说明。
如《数字杂说》的开头:“即使目不识丁的人,通常也会数数,诸如一棵树,两本书,三元钱等。
不过,纵然是饱学之士,倒也未必尽识数字的身世,数字的情趣,乃至数字的遗憾。
”(3)运用设问说明文一般比较平淡朴实,但开头运用设问点明文章主旨,能够引起读者的注意和思考,进而激发读者的阅读兴趣。
如《不要拧乱自己身上的“钟”》:“你想节约时间有效率地学习吗?那就请你无论如何不要拧乱自己身上的‘钟’。
”再如中学生优秀作文《生活因网络而精彩》的开头:“当网络成为你我之间生活的桥梁,当网络让寂寞的人找到快乐,有人就会问——为什么那么多青少年都能在网络上自由地穿梭?答:‘因为,生活因网络而精彩!’”《桌面的精彩》的开头:“天是一门文化——天文学,地是一门文化——地理学,我们的课桌其实也是一门文化——取名为课桌文化。
为什么呢?因为我们的课桌像一本百科全书,它的内容不仅丰富多彩,具有时代气息,而且能够折射出课桌主人的性格特点。
”(4)运用描写这种形式的开头,往往先运用恰当的动词、形容词及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描写所要说明的事物,使之生动形象,耐人寻味,引起读者的阅读兴趣。
事理说明文
![事理说明文](https://img.taocdn.com/s3/m/59cde7c4d15abe23482f4d6c.png)
事理说明文作者:赵洪军来源:《作文周刊·八年级读写版》2016年第18期■学会有条理地说明事理,把事理阐述得通俗易懂。
■事理说明文,顾名思义就是说明道理。
说明事理需要领悟与把握写作的要求和具体方法、技巧。
简要分析如下:1.抓本质——讲究科学。
说明文都是以一定的科学依据为基础的,说明时不可以信口开河,一定要根据事物的特征,透过表面现象来揭示其本质和规律,透彻地了解事理。
如写“怎样预防近视”,写作时就必须先交代清楚什么是近视、眼睛为什么会近视等一些眼睛卫生常识,然后再说明如何有效地预防近视以及近视之后怎么办等。
体现出科学、严谨的说明态度。
2.求条理——讲究顺序。
事理说明文常常采用逻辑顺序,便于体现事物的内部规律和联系。
逻辑顺序又可分为:从整体到局部、从概括到具体、从现象到本质、从主要到次要、从原因到结果、从特点到用途等。
如《沙漠里的奇怪现象》就运用了由现象到本质的逻辑顺序:课文由古代典籍里的亲自去过沙漠的人所遇到的奇怪现象导入,然后科学地解释“魔鬼的海”“海市蜃楼”“鸣沙”等现象产生的真正原因,最后得出结论:沙漠里的一切怪异现象,其实都是可以用科学道理来说明的。
3.妙方法——讲究文采。
为了把事理阐述得通俗易懂,还要选择恰当的说明方法。
使用什么说明方法,要根据说明对象和写作目的而定。
如《大自然的语言》一文,作者在说明物候对于农业的重要性时,举出了1962年北京地区没有注意到物候延迟,结果春初种的花生等作物遭受了低温损害的例子。
作者在说明决定物候现象来临的四个因素时,都举出了典型事例。
另外,在确保文章准确、简练的前提下,还要力求语言的生动、活泼,以增强文章的形象性和趣味性。
如《看云识天气》:“它们有的像羽毛,轻轻地飘在空中;有的像鱼鳞,一片片整整齐齐地排列着;有的像羊群,来来去去;有的像一床大棉被,严严实实地盖住了天空;还有的像峰峦,像河流,像雄狮,像奔马……”使用摹状貌的说明方法,不仅抓住了几种云的鲜明特征,而且使文章文采大增。
说明文知识解析
![说明文知识解析](https://img.taocdn.com/s3/m/918d2101a76e58fafab00391.png)
作比较:作比较是将两种类别相同或不同的事物、现 象加以比较来说明事物特征的说明方法。 例句:永定河发水时,来势很猛,以前两岸河堤 常被冲毁,但是这座桥却从没出过事,足见它的 坚固。 列数字:采用列举具体数字的方法。 例句:赵州桥非常雄伟,全长50.82米,两端宽 9.6米,中部略窄,宽9米。和全桥只有一个大拱, 长达37.4米。 分类别:根据形状、性质、成因、功用等属性的异 同,把事物分成若干类,然后依照类别逐一加以 说明。 例句:按屏的建造材料极其装饰的华丽程度,分 为金屏、银屏、锦屏、画屏、石屏、木屏、竹屏
摹状貌:为使说明对象形象、具体,进行状貌摹写。 例句:这些石刻石狮子,有的母子相抱,有的交头接 耳,有的像倾听水声,有的像注视行人,千态万状, 惟妙惟肖。 下定义:用简明的语言、科学的术语对某一概念的本质 特征作规定性的说明。 例句:统筹方法,是一种安排工作进程的数学方法。 作诠释:从一个侧面,在事物的某一个特点做些一般性 的解释。 例句:大拱的两肩上,各有两个小拱。这个创造性的 设计,不但节约了石料,减轻了桥身的重量,而且在 河水暴涨的时候,还可以增加桥洞的过水量,减轻洪 水对桥身的冲击。 列图表:为了把十分复杂的事物说清楚,就可以采用图 表法,弥补文字表达的缺欠,对某些事物解说更直接、 了当。更具体。
苏州园林
游览苏州园林必然会注意到花墙和廊子。有墙壁隔着,有廊子界着, 层次多了,景致就见得深了。可是墙壁上有砖砌的各式镂空图案,廊子 大多是两边无所依傍的,实际是隔而不隔,界而未界,因而更增加了景 致的深度。有几个园林还在适当的位置装上一面大镜子,层次就更多了, 几乎可以说把整个园林翻了一番。 游览者必然也不会忽略另外一点,就是苏州园林在每一个角落都注意 图画美。阶砌旁边栽几丛书带草。墙上蔓延着爬山虎或者蔷薇木香。如 果开窗正对着白色墙壁,太单调了,给补上几竿竹子或几棵芭蕉。诸如 此类,无非要游览者即使就极小范围的局部看,也能得到美的享受。 1.这两段文字说明了苏州园林的哪一特征? 2.第一段中的“适当的位置”这一短语是否可以删掉?为什么? 3.请你写出花墙、廊子的特点和作用。
说明文分析
![说明文分析](https://img.taocdn.com/s3/m/2d5393cdce2f0066f5332263.png)
说明文阅读分析一、分类1. 从说明对象的角度:事物说明文和事理说明文2. 从说明文语言特征:平实的说明文和生动的说明文。
二、说明的顺序:时间顺序、空间顺序、逻辑顺序逻辑顺序的具体分析:由主到次、从原因到结果、从先想到本质、从特征到用途、从一般到个别、由概括到具体、由整体到局部。
出题类型:本文使用了??的说明顺序对??加以说明,使说明更有条理性。
(第一空应该填具体的说明顺序,第二空应该填具体的事物名称或说明的事理。
如果是事理性说明文,但又不能准确表述,可用“事理”、“科学事理”等模糊性的语言表述。
)三、说明的方法1. 常见的说明方法:举例子、分类别、下定义、摹状貌、作诠释、打比方、列数字、画图表、引用。
2. 巧记说明方法:作比例图,下打分数。
(包含8种说明方法)3. 说明方法的作用:举例子:通过举具体的事例对事物的特征或事理加以说明,使说明更具体更有说服力。
分类别:对事物的特征或事理分门别类加以说明,使说明更有条理性。
3.作比较:把??和??加以比较,突出强调了事物??的特征或事理。
4.作诠释:对事物的特征或事理加以具体的解释说明,使说明更通俗易懂。
5.打比方:将??比作??,从而更加形象生动地说明了事物??的特征或事理。
6.摹状貌:对事物??的特征或事理加以形象化的描摹,使说明更加具体生动形象。
7.下定义:用简明科学的语言对说明的对象或科学事理加以揭示,从而更科学、更本质、更概括地揭示事物的特征或事理。
8.列数字:用具体的数据对事物的特征或事理加以说明,使说明更准确更有说服力。
9.画图表:用画图表的方式对事物的特征或事理加以说明,时说明更简明更直观。
10.引用:(1)引用具体事例:作用等于举例子。
(2)引用具体数据:作用等于列数字。
(3)引用名言、格言、谚语:作用是使说明更有说服力。
(4)引用神话传说、新闻报道、谜语、轶事趣闻等。
作用是增强说明的趣味性。
(引用说明在文章开头,还起到引出说明对象的作用。
事理说明文
![事理说明文](https://img.taocdn.com/s3/m/08af2f43a36925c52cc58bd63186bceb19e8ed1e.png)
绿化,乃植树种草也。种植这些含有叶绿素的植物,对改善空 气质量有很大的帮助。
首先,绿色植物可以在阳光下进行光合作用,吸收二氧化碳, 释放氧气。研究表明,植物每生长1吨,可以产生5吨氧。每公 顷树林每天可以吸收1吨二氧化碳,产生0.735吨氧气;每公顷 草地每天能吸收0.9吨二氧化碳,产生0.6吨氧气。充足而洁净 的氧气能让人类身心保持健康。
• ③选用合适的使用方法。常用的包括下定义、举例子、 列数字、引用、比较、分类等。以分析事物的因果关 系、介绍科学道理为主的说明文称作事理说明文。
写作要求
• 1 . 综合运用各种说明方法,全面具体的说明 事物。 • 2 . 条理清楚、详略得当。
例文:
绿化好处多
如今,洪水泛滥、空气污浊、噪音严重危害人类健康等问题如 同恶魔紧紧缠绕着人类,更多的人在它们手中丧命。俗话说: “魔高一尺,道高一丈。”解决这些问题的办法归根结底只有 两个字:绿化。可别小看它哦,它的好处多着呢。
除此之外,绿化还有吸收噪音、减少水土流失等 功能。把你的一份力量投入到我国的绿化事业中 去吧,那一抹绿意会向你慢慢诉说它的好处。
让述可动比字说俗抽用语 环现(成义并浅的按 说,采形喻)话化象术言 境状或及,从入逻照 明在用象,,(。的语要 、,本对然多深辑人 的科叙。拟会举 事,深 美呼国人后角,关们 事学事为人收例 理通入 化吁、类逐度由系认 理性式了的到子 具过浅 祖人本的一说果安识 更的、吸方事) 体解出 国们地好说明溯排事 能基散引法半, 化释, 。重区处明事因顺物 让础文读,功用 ,性通 视、,各物,序的 人上式者文倍数 将的俗 绿本最种特由:规 接焕、,章的字 深表易 化单后绿征一由律 受发童这则效说 奥达懂 造位提化。般表和 。艺话种会果明科学道 理为主的说明文称作事理说明文。 也就是说,事理说明文主要回答“为 什么”的问题。
事理说明文
![事理说明文](https://img.taocdn.com/s3/m/ee5de45e227916888486d7c9.png)
事理说明文作者:袁曹阳来源:《作文周刊(初二·读写强化版)》2011年第45期■根据《语文新课程标准》中“注意领会作品中所体现的科学精神和科学思想方法”的要求,说明文阅读的考查势必要引导学生关注人类、关注自然、关注生态环境、关注科技进程、关注未来发展,旨在培养学生的科学态度、科学品质、科学精神和科学的思想方法。
事理说明文是说明文中比较抽象及较难理解的一种文体,知识点主要涉及:把握说明对象,理清层次结构;指出说明顺序,分析说明方法;品味说明语言,延伸探究创新。
■阅读事理说明文需注意以下方面:一、揭开事理说明文的“神秘面纱”事物说明文和事理说明文是说明文的两大分支。
两者的主要区别在于说明对象、说明目的不同。
在说明对象上,事物说明文的说明对象是具体可感的事物,看得见、摸得着,如叶圣陶的《苏州园林》,以名扬天下的苏州诸园作为介绍对象,曲径、假山、池沼、花墙等构成了清新淡雅的江南美景,说明对象具体可感。
而事理说明文是以不可描画的抽象事理作为说明对象,看不见、摸不着,如:竺可桢的《沙漠里的奇怪现象》一文,即以沙漠中的奇怪现象及成因作为文章的说明对象,阐释了沙漠里的科学知识,事理抽象,无从勾勒其色彩、形态。
在说明目的上,事物说明文意在通过对具体可感事物的形状、性质、用途等的说明,使读者了解、认识该事物,着重解决“事物是什么”的问题。
如布丰的《松鼠》,文章从松鼠漂亮可爱的外貌,说到它驯良乖巧的性格,进而介绍它的生育特点、皮毛用途,意在使读者对这种可爱的小动物有一个清楚的了解。
而事理说明文旨在诠释抽象事理的成因、关系、原理,分析因果关系,揭示变化规律,着重解决“事理为什么”的问题。
如吕叔湘的《人类的语言》一文,就从人类语言的特点、意义、用声音作为传播手段的原因等角度,对语言这一抽象、复杂的社会现象进行深入浅出的介绍说明,意在让人们了解语言的内在演变事理。
二、抓住事理说明文的“关键核心”事理说明文着重阐释说明对象的事理成因、性质特点、相关联系等,作者组合各说明内容之间关系的逻辑方法便成了文章的重点。
作文技法指导-事理说明文
![作文技法指导-事理说明文](https://img.taocdn.com/s3/m/9de632ab5ff7ba0d4a7302768e9951e79b8969eb.png)
3、记得有一次,爸爸喝醉了,到家很 生气,就开始打人、骂人,就在那天, 少年无知的我被爸爸打了。
4、你听,笔尖在纸上沙沙作响,像春蚕咀 嚼桑叶,又像暖风吹拂白杨,像秋雨轻吻梧 桐,又像泉水叮咚欢唱。笔随着手腕运转, 字随着思路延伸,一个个,一行行,一页页, 横看如群蚁排衙,纵观如阅兵方阵。秀丽, 整洁,赏心,悦目,捧着自己的劳动成果, 你不认为这是一种乐趣吗?
• 语言要深入浅出,通俗易懂,尽量少用术语,通过解释 性的表达方法,把抽象的事理具体化,将深奥的道理通 俗化。 如用事实说话(举例子),用数字说明(列数字), 会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采用比喻,拟人的方法,文章 则会更加生动形象。为了吸引读者,这种文章也可采用 叙事式、散文式、童话式来表述,在科学性的基础上焕 发艺术性,让说明的事理更能让人接受。
的分类
动物、静物
生活细节描写:
情节、事件的 细节描写
(场面描写:是事件发生过程中人物活动 的画面描写)
例一:
(他)蹒跚的走到铁道边,慢慢探 身下去,尚不大难。可是他穿过铁道, 要爬上那边月台,就不容易了。他两 手攀着上面,两脚再向上缩;他肥胖 的身子向左微倾,显出努力的样子, 这时我看见他的背影,我的眼泪很快 的流下来了。
• ③选用合适的使用方法。常用的包括下定义、举 例子、列数字、引用、比较、分类等。以分析事 物的因果关系、介绍科学道理为主的说明文称作 事理说明文。
写作要求
• 1 . 综合运用各种说明方法,全面具 体的说明事物。
• 2 . 条理清楚、详略得当。
范文朗读
• 例文:
绿化好处多
• 如今,洪水泛滥、空气污浊、噪音严重危害人类健 康等问题如同恶魔紧紧缠绕着人类,更多的人在它们手 中丧命。俗话说:“魔高一尺,道高一丈。”解决这些 问题的办法归根结底只有两个字:绿化。可别小看它哦, 它的好处多着呢。
事物说明文和事理说明文[001]
![事物说明文和事理说明文[001]](https://img.taocdn.com/s3/m/b8172631ba68a98271fe910ef12d2af90342a876.png)
知识创造未来
事物说明文和事理说明文
事物说明文和事理说明文都是我们日常生活中常见的文体,但它们所涉及的内容和表达方式却有所不同。
事物说明文主要介绍某个具体事物的特点、构成、产生和应用等方面的内容,通常以客观、准确的语言描述事物的本质和特征,令人易于理解。
例如,可以介绍一款新手机的型号、品牌、配置、功能和使用体验等方面的内容,或者介绍一种动物的形态、生活习性、分类特征和价值等方面的内容。
相比之下,事理说明文则更加关注普遍意义和人类价值观念方面的内容,以引导人们认识和思考生活中的问题,为个人、社会和人类文明的发展提供指导意义。
例如,可以介绍如何保持身体健康、如何处理人际关系、如何提高创造力和思维能力等方面的内容,或者从历史、哲学、宗教等领域的角度阐述人生的意义和价值等方面的内容。
无论是事物说明文还是事理说明文,都需要遵循严谨、信达雅的原则,结合实际情况进行论述,同时也需要注重语言生动、具体,以便于读者理解和接受。
在我们日常的阅读和写作中,要根据具体需要选择不同的文体,同时保持学习和思考,不断丰富和拓展自己的知识和视野。
1 / 1。
事理说明文范文欣赏
![事理说明文范文欣赏](https://img.taocdn.com/s3/m/b4d908debb0d4a7302768e9951e79b896802680e.png)
事理说明文欣赏事理说明文范文欣赏【篇一:走进森林】森林是以树木为主体的许许多多生物组成的生物群落。
森林里蕴藏着丰富的资源,森林资源按自然属性可划分为生物资源和非生物资源两大类。
其中生物资源又可分为植物资源、动物资源和微生物资源三类。
植物资源包括林木资源(乔木、灌木和竹子)和非林木资源(藻类、地衣、苔藓、蕨类和其他种子植物等);动物资源主要包括哺乳动物、爬行动物、森林昆虫、鸟类和鱼类等;微生物资源主要包括各种菌类、支原体、衣原体等。
非生物资源主要是指支撑森林生物的林地土壤、水分等资源。
可见森林是地球上一个丰富多彩的大资源库,而且其主要部分即森林生物资源部分,是可以持续利用的可再生资源。
森林资源是人类赖以生存的基础资源。
同时,森林还具有维护地球生命、改善人类生存环境的生态价值。
森林可以给人类源源不断地提供木材产品和林副产品。
木材产品主要包括原木、锯材、纸浆材、人造板材等;林副产品主要包括森林动物与微生物提供的各种产品等。
为人类提供这些产品无疑是森林的重要功能。
森林是生态平衡的主要调节器。
森林可以把太阳能转化为化学能,使无机物转变为有机物,是生物和非生物之间物质和能量交换的重要纽带,对保持生态系统的整体功能起着中枢和杠杆作用。
可以说没有森林就没有生态平衡。
森林能够有效地涵养水源和防止水土流失。
森林凭借庞大的林冠、深厚的枯枝落叶层和发达的根系,能够起到良好的蓄水保土和减轻地表侵蚀作用。
据测算,5万亩森林的蓄水量约有一百万立方米。
在森林被破坏或无森林的地区,水土流失严重,许多河道和水利设施不断受到泥沙淤积,经常造成水灾。
森林能够有效地保护生物多样性。
目前地球上的500~3000万种生物中,有一半以上是在森林中栖息繁衍。
森林能够有效地缓解“温室效应”。
由于近代人类大量使用石化燃料,使大气中二氧化碳、甲烷等温室气体浓度不断升高,引起地球上的“温室效应”。
每公顷森林平均每年可吸收20~40吨二氧化碳,同是放出15~30吨氧气。
初中语文解题技巧之事理说明文
![初中语文解题技巧之事理说明文](https://img.taocdn.com/s3/m/a2799f9d04a1b0717fd5ddfc.png)
初中语文解题技巧之事理说明文事理说明文所遵循的首先是逻辑顺序事物的因果、递进等瓜葛,也就是事物的内在联系和认识事物的规律。
事理说明文的特色说明文虽是以说明为主要表达方式的一类文种,但若没有其他表达方式(如叙述、议论、描写等)的恰当配合,则没法圆满地完成向读者介绍事物、解释事理的任务;而从学习写作说明文的角度讲,如果能确切了解表达方式的综合应用在说明文中的重要作用,注意准确使用叙述、议论等方式来辅助说明,说明文就可以写得有声有色,文采斐然。
说明文的特色是“说”,而且拥有必定的知识性。
这类知识,或来自有关科学研究资料,或是亲身实践、调查、考察的所得,都拥有严格的科学性。
为了要把事物说明白,就必需掌控事物的特征,进而揭示出事物的本质属性,即不仅要说明“是甚么”,还要说明“为甚么”。
应用性说明文一般只要求说明事物的特征,阐述性说明文则必需揭示出问题的本源和实质。
说明文是客观地说明事物的一种文体,目的在于给人以知识:或说明事物的状况、性质、功能,或阐明事理。
《中国石拱桥》属于后者,它以赵州桥和卢沟桥为例说明中国石拱桥“不仅情势优美,而且结构坚固”的特征。
《大自然的语言》属于前者,文章科学地说明了物候学知识。
说明事物特色和阐明事理是说明文的两种类型。
为了把事物特征说清楚,或把事理阐述明白,必需有相适应的说明法子。
常见的说明法子有举例子、分类别、作对比、列数字、下定义、作诠释、打比方、摹状貌、引资料、画图表(作图表)等。
写说明文要依据说明对象和写作目的,选用最佳法子。
采取甚么说明法子,一方面服从内容的需要,另一方面作者有选择的自由。
是采取某一种说明法子,仍是采取多种说明法子,是采取这类说明法子,仍是那种说明法子,可以灵活,不是一成不变的。
总结:事物说明文旨在介绍某一事物的形体特征,例如:《南州六月荔枝丹》、《中国石拱桥》。
语文课本上的《恐龙》《海底世界》等等。
逻辑顺序不仅要应用在段落瓜葛上,句子之间也要依照这类顺序来写。
说明文,事理说明文与事物说明文的区别?
![说明文,事理说明文与事物说明文的区别?](https://img.taocdn.com/s3/m/94771cf618e8b8f67c1cfad6195f312b3069eb5e.png)
说明文,事理说明文与事物说明文的区别?事理说明文和事物说明文两者之间最大的区别就在于说明对象的性质不同。
事理说明文是说明一个道理或一种现象,而事物说明文则是一个人或一个东西,包括一种景观等等等等。
简单的说,事理说明文的说明对象比较抽象,而事物说明文说明的则是看得见,摸得着的说明文的说明方法及作用(最常见的5种)常见的说明方法有举事例、分类别、列数据、作比较、画图表、下定义、作诠释、打比方、摹状貌、引资料等10种。
写说明文要根据说明对象的特点及写作目的,选用最佳方法。
下面分别加以说明。
(1)举例子。
举出实际事例来说明事物,使所要说明的事物具体化,以便读者理解,这种说明方法叫举例法。
如:一般人总以为,年龄稍大,记忆能力就一定要差,其实不然,请看实验结果:国际语言学会曾对9至18岁的青年与35岁以上的成年人学习世界语作过一个比较,发现前者就不如后者的记忆力好。
这是因为成年人的知识、经验比较丰富,容易在已有的知识基础上,建立广泛的联系。
这种联系,心理学上称为“联想”。
人的记忆就是以联想为基础的,知识经验越丰富,越容易建立联想,记忆力就会相应提高。
马克思五十多岁时开始学俄文,六个月后,他就能津津有味地阅读著名诗人与作家普希金、果戈里和谢德林等人的原文著作了。
这是由于语言知识丰富,能够通晓很多现代和古代的语言的缘故。
这段文章要说明的是:年龄稍大,记忆力不一定就差。
7a686964616fe4b893e5b19e31333239313532为了说明这一点,作者先提供了实验结果,又分析了原因。
到此为止,未尝不可,但不够具体,也缺乏说服力,于是,又举出了一个实例:马克思在五十多岁的时候,只用六个月时间便精通了俄语。
这样一来,内容具体了,说服力增强了。
说明文中的举事例的说明方法和议论文中的例证法,都可以起到使内容具体、加强说服力的作用。
但二者又有区别。
议论文中的事例,是用来证明观点的,说明文的事例,是用来介绍知识的。
景物事理说明文带赏析评语
![景物事理说明文带赏析评语](https://img.taocdn.com/s3/m/b12becf5250c844769eae009581b6bd97f19bc24.png)
景物事理说明文带赏析评语以“我周围的环境”为话题,写一篇事理说明文,题目自拟我的身边,有不少关于环境的问题,那么今天我就来说说我的家乡吧。
在我家乡的东面有一条东河。
它是我们保山坝人们饮水、灌溉的主要河道。
河道两岸百,种着一排排桑树、柳树,河水自北向南缓缓地流淌着度,给沿岸的村庄带来了很大的方便。
但是,谁能想到几年前的东河却是另外一番景象:河里垃圾成堆,造纸厂排出的废水,远远的就能闻到一股刺鼻的臭味,连鱼儿、虾儿都不能在水里生存了,农民伯伯用它来浇田,菜都呛死了。
政府认识到了问题的严重性,搬迁了问造纸厂,建盖了污水处理厂,东河一天天清澈起来了,鱼儿、虾儿在水里蹦来蹦去,小鸟又重新站在柳树枝头唱歌了,东河又回到了昔日的景象…随着人们生答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对环境的保护也慢慢地淡忘了:在公园里、草坪里随意都可以见内到白色垃圾、人们吃剩的腐烂残渣;随处都可以见到家家户户的小狗窜上窜下,到处随地大小便,时间长了,公园里异味熏天。
城市里,买车的人越来越多,汽车排出的尾气使人呛得难受。
在城市东边的啤酒厂里,高高烟囱口上不断地冒容着黑烟,使过路人不得不用袖口捂住鼻子。
我想:人们如果好好的保护环境,保护我们的家园,那么一朵美丽的环境之花将绽放在我们的家园—兰城保山以“我周围的环境”为话题,写一篇事理说明文,题目自拟。
跪求一篇农村环境变化的作文,求帮忙,急农村环境的变化袅袅炊烟中,白墙黛瓦,绿树红花,俨然一派农村新气象。
如今的农村正在出现着翻天覆地的变化,一改往年破旧、脏乱的景象。
自从开展“新农村”建设活动以来,出现了新农村景致、新农村设施、新农村不变的淳朴民风。
以融合山水,打造属于农村独特风格的新理念,人民政府作出的一系列措施,都旨在为人民创造更美的环境,更舒适的生活。
屋后的小河被围上了乳白的防护带,河中的杂秽被一一清理,还原了罪原始最清澈的面貌,家家屋檐下的墙面也被重新整修一番,向所有人展现着他的雪白与整洁。
道路两旁严严实实地载着大树在春天让人们见识到了生命的蓬勃,在夏天让人们感受到了久违的凉爽,在秋天让人们感受到了落叶的壮景,在冬天让人们感受到了顽强的精神,虽是景观,但更多的是给予人们审美上的愉悦和心灵上的震撼。
事理说明文作文
![事理说明文作文](https://img.taocdn.com/s3/m/cfe4c52b82c4bb4cf7ec4afe04a1b0717fd5b333.png)
事理说明文作文写好事理说明文应注意以下几点。
1.审题──弄清说明对象。
弄清说明对象,首先要弄清是写事物说明文还是事理说明文。
弄清说明对象可以从审题入手。
如《食物从何处来》,它的语法结构是“食物‖从何处来”。
文章要说明的是食物“从何处来”,即要说明食物是怎么样来的。
《雄伟的人民大会堂》,“雄伟”是个修饰语,指出说明对象的特征,“人民大会堂”是说明对象。
由此可以判断出《食物从何处来》是事理说明文,《雄伟的人民大会堂》是事物说明文。
弄清说明对象之后,就要就题立意──确定中心思想。
确定中心思想时,要注意以下三点。
首先是正确。
也就是说,我们解说的事物的本质及规律性要有科学的根据,经得起实践的检验。
其次是深刻。
深刻是指说明事物要透过现象揭示本质,反映事物内部的规律性。
要使读者不仅了解事物“是这样的”,而且要明白“为什么是这样的”。
第三是集中。
所谓集中就是重点突出,中心明确。
我们对客观事物的认识是多方面的,感性材料是丰富的,但在确定中心时不能没有重点,没有中心,不能企图在一篇文章里面面都说到。
如果面面都讲得不深不透,反而会把中心思想给湮没了。
2.注意说明顺序──逻辑顺序。
按事物内在联系安排材料,进行说明,可以用逻辑顺序。
事理说明文是阐述事理的,用逻辑顺序便于说明得清楚明白。
我们所学课文《向沙漠进军》就是用了由因及果的说明顺序。
阐述比较抽象的自然科学原理,一般要由具体到抽象,由事物的表象分析到事物的本质,这样一种逻辑顺序来说明。
因为这符合人们认识事物的规律。
比如《花儿为什么这样红》一文,开头先介绍“花朵的红色是热情的色彩??”然后由红花的表象分析到“为什么这样红”的本质。
同学们在写作时,究竟使用哪种说明顺序,主要是根据说明对象的自身规律和人们认识事物的规律来确定,没有固定的格式。
事理说明文阅读练习中考现代文说明文阅读掌握5大技巧在中考现代文阅读测试中,说明文是重要的组成部分。
而河北省近几年的中考试题中,说明文属必考内容。
如何把事理说明文讲清楚部编版八年级下册第二单元教学实践
![如何把事理说明文讲清楚部编版八年级下册第二单元教学实践](https://img.taocdn.com/s3/m/c6c79f3e26284b73f242336c1eb91a37f0113263.png)
如何把事理说明文讲清楚部编版八年级下册第二单元教学实践如何把事理说明文讲清楚——部编版八年级下册第二单元(单元)整合教学实践 -于是我先进行了单元教材分析:本单元以科学为话题,编选了四篇阐明事理的说明文,分别是中国气象学家、地理学家竺可桢的《大自然的语言》,美国科普、科幻小说家阿西莫夫短文两篇《恐龙无处不在》和《被压扁的沙子》,美国生态学家利奥波德的《大雁归来》,以及中国科普作家陶世龙的《时间的脚印》,涉及物候学、地理(地质)学、生态学和古生物学等领域,体现了求真、严谨的科学精神。
其语言朴素优美,带有“科学小品”的特点,在传递科学知识的同时,也给读者美的享受。
其次,我通过认真研读《教师用书》,把本单元的语文能力教学点设置为:1、理清文章的说明顺序,筛选主要信息,读懂文章阐明的事理;2、学习分析、推理的基本方法,敢于质疑问难,激发学生科研探究的兴趣。
并借助《教师用书》拟定了单元教学的重难点:1、教读生字词,让学生正确辨识音、形、义。
2、指导学生从题目入手,找准说明对象,区分说明文类型。
3、理解说明内容,寻找开启句、关键句和总结句,再概括每一段内容。
4、理清思路,把握文章结构,了解文章的说明顺序。
5、掌握说明文的说明方法,在文中找运用这些说明方法的句段,分析这一说明方法在文中的作用。
6、抓住说明文的限制性词语,体会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严密性。
再次,我结合教学实际,明确每篇文章的教学重难点。
《大自然的语言》:理清逻辑,赏析语言;《短文两篇》:类文比读,学会推理;《大雁归来》:辨析表达,体悟情怀;《时间的脚印》:自主探究,学以致用。
首先拿《大自然的语言》这篇课文来说,记忆深处尤记得前些年第一次在市里代表工作室上课就是上的这一课!还清晰的记得当时上这一课的情景:紧张过度,思路模糊不清,语言啰哩啰嗦,学生参与度不高……还清晰的记得评课老师们那犀利的语言像一把利剑划破了我那颗脆弱的心,那种课堂被否定的感觉一直在我心里持续了很久很久,也一度让自己很是沮丧很是失落,似乎就连重拾信心的勇气都消失殆尽!而如今再重新来教授这篇课文,突然觉得的这篇事理说明文并不是很难驾驭(只是自己当年并没有认认真真研读教材吃透教材)!我反反复复读了几遍课文,并结合课后思考探究题,设置的教学思路如下:(一)、文题理解:何为“语言”?如何理解文中“大自然的语言”?(二)、细读第一段,找关键词品味语言的生动、典雅,并分析这样写的妙处。
事理说明文是什么意思?
![事理说明文是什么意思?](https://img.taocdn.com/s3/m/7ede5e06f011f18583d049649b6648d7c1c708c9.png)
感悟语言准确性准确性是说明文语言的最基本的特点。
如何来体会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呢?①、使用了说明方法句子中的使用的修饰语、选择的句式。
例如《人类的语言》一文中,拿说话跟吃饭、走路作类比时说“人类讲话是一件极不平常的了不起的大事”其中的“极不平常”;在如“别的动物的嘴只会吃东西,人类的嘴除了吃东西之外,还会说话”一句在运用做比较的说明方法时选用了“除了……还……”的句式,说明人的本质特征。
采用了列数字、下定义的说明方法的语句更能体现语句的准确性。
②关键性的中心语。
主要是抓住那些运用准确的名词、动词、形容词,能够分析、鉴别它们的同义词,在语境中领悟其用语的准确性。
③修饰限制词语,主要指形容词、数量词、副词和短语等是怎样恰如其分的修饰限制或补充说明中心语的。
例如《向沙漠进军》中说:“征服沙漠的最主要的武器是水”。
“最主要”这个短语。
④除了修饰限制性词语外,一些表示:估计、补充、突出强调、约数、程度的词语更能体现语言的准确性。
考察方式经常有下面的几种考察的方式:①找出体现语言准确性的词语或分析该词语的表达作用。
②加点词语能否去掉,为什么?③加点词语能否换成另外一个词语,为什么?④某两个或多个词语的顺序能否颠倒,为什么?答题模式答题模式:一般要解释该词的含义,揭示其在说明事物特点时发挥的作用;必要时要区别该词语和其它词语在含义及作用方面的不同;最后总结该词语用在这里对说明事物特点不可代替的作用,或说明去掉、替换该词语多带来的不良后果(不符合实际、不准确等)说明文语言的生动性主要体现在形容词、动词和比喻、拟人等修辞方法及说明方法的运用上。
其中的比喻就是打比方的说明方法。
说明文大量运用形容词、动词及修辞方法的目的.,主要就是形象、生动的说明特点,增强文章的趣味性可读性。
说明结构概括介绍的方式说明文一般结构形式为:先对说明的对象作总的概括介绍,然后导入具体说明。
1.概述式开头用简洁的语言介绍事物的概况,给人以总体形象。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③无线定位可分为卫星无线定位和地面无线定位。 在卫星定位技术中,最有名的就是全球定位系统 (GPS),这是一种利用卫星系统实现移动目标三维 定位的技术。而地面无线定位则通过测量无线电波 的传播时间、信号场强、相位、入射角度等参数实 现移动目标的定位。手机定位技术属于地面无线定 位系统。 ④手机定位有各种不同的形式,各种不同的定 位业务对定位精度的要求也不相同。我们都知道, 手机处在外地漫游状态时,其通话费的计算就另有 标准,那么这种定位所需的技术就比较简单。移动 通信网有很多基站,每个基站覆盖一定的区域,在 这个区域内的手机与基站发生通信联系.从而确定其 大致位置。
例文:
手机确定你的位置
①当今时代,手机已经越来越普及,移动通信技 术的发展使人和人之间的沟通更加方便,给人们的生 活带来了很多的便利。随着手机技术的成熟和发展, 同时也带动了各种新昔无线业务的出现,如彩铃、彩 信和手机上网等等。我们在这里要介绍的是手机的无 线定位技术。 ②无线定位技术的应用非常广泛。在军事上,这 项技术可以用以锁定敌对目标的住置。例如,在第一 次车臣战争期间,俄罗斯军队用导弹击毙正在用手机 通话的杜达耶夫,就使用了这项技术。在公共安全方 面,警方在处理绑架案件的时候,可以通过这项技术 确定使用手机的绑匪的位置。在日常生活中,这项技 术可以派上大用场,倒如,给迷路的人指引方向,救 助突发疾患的病人等等。那么,怎么用手机来定位呢 ?
三.写作要求
. 综合运用各种说明方法,全面具体 的说明事物。 2 . 条理清楚、详略得当。
1
四.范文朗读
绿化好处多 如今,洪水泛滥、空气污浊、噪音严重危害人类健康等问题如同恶魔紧 紧缠绕着人类,更多的人在它们手中丧命。俗话说:“魔高一尺,道高一 丈。”解决这些问题的办法归根结底只有两个字:绿化。可别小看它哦,它 的好处多着呢。 绿化,乃植树种草也。种植这些含有叶绿素的植物,对改善空气质量有 很大的帮助。 首先,绿色植物可以在阳光下进行光合作用,吸收二氧化碳,释放氧气。 研究表明,植物每生长1吨,可以产生5吨氧。每公顷树林每天可以吸收1吨二 氧化碳,产生0.735吨氧气;每公顷草地每天能吸收0.9吨二氧化碳,产生0.6 吨氧气。充足而洁净的氧气能让人类身心保持健康。 其次,地球上的树林每天可向大气中散发1.7亿吨萜烯物质,这种芳香物 质具有无可比拟的杀菌能力和兴奋作用。 然后,绿色植物对空气中的灰尘、粉尘有良好的过滤和吸收作用,并能 阻挡工作粉尘向空气弥散。据测定,大气通过林带,可使粉尘量减少32%- 52%,飘尘量减少30%。 你知道吗?森林中的负氧离子可达到10-100万个。负氧离子能调节神经 系统的兴奋和抑制状态,改善大脑皮层的功能。医学专家模拟森林的神奇作 用,把负氧离子引进病房。结果发现,当环境中负氧离子与正氧离子的比例 控制在9:1时,对气喘、烧伤、溃疡、外伤病人的治疗可起促进作用。 除此之外,绿化还有吸收噪音、减少水土流失等功能。把你的一份力量 投入到我国的绿化事业中去吧,那一抹绿意会向你慢慢诉说它的好处。
一.事理说明文
以分析事物的因果关系、介绍 科学道理为主的说明文称作事 理说明文。 也就是说,事理说明文主要回 答“为什么”的问题。
一、(1—2自然段) 提出:海洋可成为人类未来粮仓。
二、(3—6自然段) 海洋能成为未来粮仓的原因 。
广义的粮食
藻 类 ——分类别 举例子列数字 作比较 浮游生物 ——举例子 列数字 鱼 虾 ——举例子 列数字 作比较
二.写作提示
写作事理说明文需要遵遁三个原则: ①了解事理。可以通过亲自观察、研究或者是向 别人请教、查阅资料来了解事物的道理。只有自 己先弄懂了道理,才可能向别人介绍。 ②安排写作顺序。事理说明文所遵循的首先是逻 辑顺序(事物的因果、递进等关系),也就是事 物的内在联系和认识事物的规律。逻辑顺序不但 要运用在段落关系上,句子之间也要按照这种顺 序来写。 ③选用合适的使用方法。常用的包括下定义、举 例子、列数字、引用、比较、分类等。以分析事 物的因果关系、介绍科学道理为主的说明文称作 事理说明文。
2.注意说明顺序──逻辑顺序。
按事物内在联系安排材料,进行说明,可以用逻辑 顺序。事理说明文是阐述事理的, 用逻辑顺序便于 说明得清楚明白。 比如《花儿为什么这样红》一 文, 开头先介绍 “花朵的红色是热情的色彩?” 然后由红花的表象分 析到 “为什么这样红” 的本质。同学们在写作时, 究竟使用哪种说明顺序,主要是根据说明对象的自 身规律和人们 认识事物的规律来确定,没有固定的 格式。
弄清说明对象之后,就要就题立意── 确定中心思想。要注意以下三点
首先是正确。也就是说,我们解说的事物的本质及 规律性要有科学的根据,经得起实 践的检验。 其次是深刻。深刻是指说明事物要透过现象揭示本 质,反映事物内部的规律性。要使读者不仅了解事 物“是这样的”,而且要明白“为什么是这样的”。 第三是集中。所谓 集中就是重点突出,中心明确。 如果面面都讲 得不深不透,反而会把中心思想给湮 没了。
三、(7自然段)
强调海洋可以成为人类未来的粮仓。
1.审题──弄清说明对象。
弄清说明对象,首先要弄清是写事物说明文还是事 理说明文。弄清说明对象可以从审 题入手。 如《食物从何处来》,它的语法结构是“食物‖从何 处来作文”。文章要说明的是食物 “从何处来”, 即要说明食物是怎么样来的。 《雄伟的人民大会堂》, “雄伟”是个修饰语, 指出说明对象的特征,“人民大会堂”是说明对象。 由此可以判断出《食物从何处来》是事理说明文, 《雄伟的人民大会堂》是事物说明文。
⑤在手机的无线定位系统中,为了避免对移动终端 增加额外开销,多采用的是基于网络的定位方案, 由多个基站同时接收和检测手机发出的信号,根据 测量到的参数由计算机对其进行定位估计。为了获 得这些参数,就需要在基站中安装监测设备,再把 这些数据通过计算机处理,从而估计出手机的大致 位置。手机信号的参数有传播时间、信号场强、入 射角度等。 ⑥从手机发出的信号到达基站,需要一定的时问, 根据电磁波的传播速度可以算出手机与基站之间的 距离。那么,如果通过多个基站进行这种测量,就 可以计算出手机的位置。这种技术对时间同步的要 求很高,后来,人们研究出一种方法,可以通过计 算时间差来确定手机位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