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版历史知识

合集下载

出版历史知识点总结

出版历史知识点总结

出版历史知识点总结一、出版的概念与发展出版是指将文字、图像等内容制作成书籍、报刊、音像制品等载体,并将其公开发行、传播的过程。

作为人类文明发展的产物,出版业经历了漫长的历史,对知识的传播与文化的传承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出版的发展可以追溯至古代世界各个文明古国,如古埃及、古印度、古希腊等,它们都曾有过自己的文字出版物。

而中国和印度是世界上最早进行出版的国家,最早的印刷术是活字印刷术,之后也影响了世界上的书籍流通。

在长期的发展过程中,出版业逐渐形成了自己的行业特点,并逐渐与社会、政治、文化等诸多领域紧密相连。

对于出版业的了解,有助于研究人们对于信息、知识、娱乐等各种需求、满足的发展历程,对于文明的发展有着深远的影响。

二、出版机构的发展1.社会性质和方式不同的出版机构在不同历史时期和社会不同体制下,出版机构的性质和方式也有所不同。

在古代,出版机构多为王朝家族、私人、宗教组织等,其目的是为了传承文化、宗教、政治思想。

而随着时代的变迁,在现代社会,出版机构则涵盖了政府部门、商业企业、非营利组织甚至个人等多种形式。

2.出版机构的进入壁垒和壁垒的打破虽然受到版权限制、资金、技术等多种因素的影响,出版业的进入壁垒很高。

但是随着数字化技术的发展和普及,越来越多的出版机构打破了传统的壁垒,使得出版业的门槛逐渐降低,引入了更多的参与者。

3.行业整合出版机构在竞争激烈的市场环境中,为了提高市场地位,降低成本,取得更大的竞争优势,进行了整合,经过合并、兼并等一系列变革,形成了现在多元化发展的新格局。

三、出版技术的发展1.手工制作时代早期出版以纸笔、手工制作为主,字面的复制和装订需要花费大量的时间与精力。

随着印刷术的发明,手工制作慢慢被取代,书籍的生产速度和数量都得到了极大的提高。

2.印刷技术的发明印刷技术的出现,使书籍的生产变得更加便捷快速,也降低了书籍的成本。

中国的活字印刷术、欧洲的雕版印刷术以及高丽的移动活字印刷术等,都为出版业的发展贡献良多。

中国近代出版历史知识

中国近代出版历史知识

十、近代重要的报纸、期刊品种和图书种类(5)★
(4)工具书 民国时期共出版工具书一千四百余种,包括百科全 书、字典、词典、年鉴、书目索引等。 大型出版工程:《辞源》《辞海》《辞通》《中华 大字典》等。 专科字典:《植物学大辞典》《中国医学大辞典》 年鉴与索引类工具书:《申报年鉴》《世界年鉴》 《十三经索引》等。 书目性工具书:《(生活)全国总书目》等。
六、有影响的民营出版机构(3)★
3.书界书局(P120) (1)时间:1917年创办/1921年改股份制 (2)规模:全国第三/由独资改为股份有限公司。 (3)业务:以商务、中华为竞争对象,均由建树。 4.其他有影响的民营出版机构(P120-121) 大东书局:1916年由吕子泉等创办/出版中小学 教科书及法律、国学、中医、科技、文艺等书。 开明书店:1926年由章锡琛创办/《中学生》杂志 其他还有神州国光社/亚东图书馆/泰东图书局/ 北新书局/良友图书公司等。
七、近代民营出版机构的运行模式●
1.机构组织和人员构成(P121-122) 规模差别悬殊/资金实力不一/职工多寡悬殊。 2.资本构成(P130-131) 独资/合伙/股份制/稿酬入股/预订款 3.选题开发(P123) 大型出版机构:广泛、创新、改进提高(影印 传真《丛刊》与聚珍仿宋排印《备要》P123); 中小型出版机构:独辟蹊径,形成特色。 4.发行方式(P124) 普设分支机构/特约经销/邮购/代购代销。
十、近代重要的报纸、期刊品种和图书种类(2)★
2.近代期刊(P130) (1)最早中文期刊:《察世俗每月统记传》/马礼 逊、米怜于1815年创办于马六甲。 (2)国内最早现代中文期刊:《东西洋考每月统记 传》(1833)/《吴医汇讲》(1792)。 (3)相继出版的刊物:《万国公报》(外国传教士 所办的最有影响)、《瀛寰琐记》(第一种文艺刊 物)、《时务报》(第一种以时事政治为主的综合 性刊物)、《亚泉杂志》(第一种自然科学杂志)、 《东方杂志》(时间最长最有影响的综合性杂志)、 《图书月报》(第一种出版专业杂志)。

出版专业基础(初级)第一章 第二节 印刷术的发明

出版专业基础(初级)第一章 第二节 印刷术的发明

出版专业基础初级 第一章 中国古代出版 历史知识
8
第一章第二节 印刷术的 发明、发展与传播
一、印刷术的发明与发展(熟悉) 二、中国印刷术向境外的传播 (了解)
出版专业基础初级 第一章 中国古代出版 历史知识
1
一、印刷术的发明与发展
(一)雕版印刷

产生在隋唐之际的可能性较大。 唐代的印刷出版物,以佛经与佛像为最多, 其次是历书、韵书等。 雕版印刷至晚唐已高度成熟。《金刚般若波 罗蜜经》是这一时期最重要的现存实物。 直至19世纪初西方的铅活字印刷术传入之前, 雕版印刷一直是中国最主要的印刷方式。
(三)套版印刷

套版印刷在清代继续发展: 1.彩色版画套印术:绘画、雕版和印刷技 术的融合。 2.饾版印刷:木版水印。 3.拱花技术:与现代凹凸印刷效果相似。
出版专业基础初级 第一章 中国古代出版 历史知识
7
二、中国印刷术向境外的传播

公元8世纪陆续传入朝鲜、日本、越南等东 亚、南亚地区。 14世纪末,欧洲出现少量雕版印刷。丝绸之 路是中国印刷术西传的重要基地。 在中国印刷术影响之下,德国人约翰·谷登 堡约在1445年发明铅活字印刷,并发明了木 制印刷机,开创了近代机械印刷的新纪元。
出版专业基础初级 第一章 中国古代出版 历史知识
2
一、印刷术的发明与发展
(二)活字印刷


1.泥活字印刷
毕昇发明世界上最早的活字印刷术: 第一步 用胶泥刻字 第二步 烧字 第三步 排版 第四步 印刷 第五步 回收泥活字
出版专业基础初级 第一章 中国古代出版 历史知识 3
一、印刷术的发明与发展
(二)3世纪初已在西夏广 泛应用。 元代王祯的《旌德县志》《造活字印书法》 是我国印刷史上最早系统叙述木活字印刷 的文献。 明代崇祯年间的《邸报》是我国报纸用活 字印刷的开端。

编辑出版史各章重点

编辑出版史各章重点

第一章思考题1、试析甲骨文的内容和价值图书的起源内容:少数为记事刻辞;多数为殷商王室的占卜记录..价值:1 可真实地了解殷商社会的方方面面;2 可与古文献和其他文物资料相比较印证考证历史;3 保存许多珍贵的科学和艺术资料、历法气象、图书音乐等;4 与金文、篆字、隶书一脉相承;可检视汉字的演变发展规律;5 早期图书在竹木简牍无存的情况下;可了解原始编辑活动..2、为什么说殷商、西周时期的史官是早期编辑活动的开创者和推动者从商周时期史官的职守来看1 商朝史官负有记录先公先王世系和商王行事、言论及国家大事的职责;2 史官典藏朝廷的文献档案;3 周初外史有“掌达书名于四方”之责..从史官文化的特点来看1 学在王宫;贫民百姓没有文化;2 职在史官;史官之外的官吏无权记录;3 记载内容包罗万象;涉及国家大事的方方面面;4 史官记录的目的是档案保存和向执政者提供国情咨询..殷商时期史官的活动完成了我国早期图书文献的积累、编次和纂集;形成了我国早期编辑活动中最早的编辑体式——编年体;外史“掌达书名于四方”的职责已涉及传播和出版问题..这一段是早期编辑出版活动的意义综上所述;商周时期的史官是我国早期编辑活动的开创者和推动者..第二章思考题一、孔子编订六经的思想与原则1、广泛搜集材料;去除重复● 搜集诗3000余首;最后编定为305篇的诗经删掉重复篇目;按乐曲的正确音调进行篇章上的调整2、述而不作对待古代文化只是阐述而不进行创作;旨在传述历史的时候做到实事求是、尊重事实;不去篡改、歪曲历史事实..3、无征不信、多闻阙疑没有经过验证的证据;决不轻率下笔对阙文切忌独断妄改4、排除虚妄强调实事求是..在编辑过程中;孔子对于没有见过的超自然现象和他自己无从探究无法理解的事物;从不提及..二、试论述先秦古籍概貌及其编辑特点先秦图书文献的编辑取得了辉煌的成就..主要成果:儒家六经、历史书籍、诸子着述..出现许多新创的编辑体例:编年体、国别体、纪事本末体、谱录;以及语录体、专题、汇编等..一、编年体编年体例早在殷商时期就出现;但当时史官缺乏时间意识..孔子编次春秋;首次严格将史事发生的时间按年月日排列开来;开创了以注意时间的准确性和连贯性为特色的编年体史书编纂体例..春秋左传竹书纪年以时间为中心二、国别体国语战国策从“语”和“策”字来看;都是以记言为主兼以记事的史书;采用以国别为纲的编辑体例编辑成书;是为其记载各国诸侯言行的着述内容所规定的..三、纪事本末体铎氏微虞氏春秋以事件为主线;将有关专题材料集中在一起..读史者先秦各诸侯国的编年史时;一时难以从多国编年史中观览始末;因此楚大夫铎椒就将分书于春秋中的有关史事的记载分类采录出来;使其首尾完整;得见成败;便观始末..运用抄书改编的方法;按新的利用或阅读要求对史料进行重新组合排列..以事件为中心四、语录体论语孟子管子韩非子是一种以问答之语为主要内容;采用摘字名篇的标题方式而无严格的篇章结构的图书编辑体例..五、法规性书籍李悝法经内容全面;是中国历史上第一部完整的法典..三、吕氏春秋的编辑目的及编辑特点目的:战国末期吕不韦利用门客有组织、有计划集体编纂的一部政治书..编纂目的在于为秦帝统一天下、治理国家提供参考编辑特点1、具有战国末期各派学说资料汇编的性质..内容以儒、道思想为主;兼及名、法、墨、农及阴阳家等;汇合了先秦各派学说;兼收并蓄;所以汉书·艺文志把它列为杂家类..2、内容庞杂;但体例严谨;系统整齐..共分为八览、六论、十二纪;共二十六卷;每览各有8篇;每论各有6篇;每纪各有5篇;合计160篇;20余万字..3、成功地使用两级分目法览、论、纪与篇将160篇文章编成一部完整的书籍;标志着书籍编辑正逐渐走向成熟..第三章思考题:一、名词解释11个:史籀篇:史籀篇是见于着录最早的一部字书;约成书于春秋战国之交..原书四字一句;编成韵语;是教学童识字的课本;是中国历史上记载最早的儿童识字课本..汉书·艺文志和说文解字·叙都认为是周宣王太史籀所作..近人王国维则认为“籀”是诵读之意..史籀篇出现的文字被称为“籀文”;又称大篆..焚书坑儒:秦始皇三十四年;儒人淳于越反对秦朝“郡县制”;主张师承古法;分封诸侯..丞相李斯严词抨击;提出焚书之议..秦始皇采纳李斯的建议;下令焚烧秦国以外的各国史记;以及民间所藏诗书和诸子百家之书..禁止谈论诗书;禁止私学和以古非今..咸阳两术士暗地里诽谤秦始皇并逃亡;秦始皇大怒;把犯禁者儒生四百六十余人全部坑杀..两件事合为“焚书坑儒”..天禄阁:是西汉宫中藏书和整理校勘图书之所;主要存放国家文史档案和重要图书典籍;西汉着名学者杨雄、刘向、刘歆都曾在天禄阁中从事过校书活动..石渠阁:汉代诸儒讨论经学的场所;所存图书以儒家典籍为主..阁藏档案和图书十分丰富;宣帝时着名学者韦玄成、梁丘贺等曾于此论定五经;编修史书;故石渠阁也是当时研究学术和修史的地方..兰台:东汉政府的档案、典籍库;也是当时名儒着述的地方..集藏书、校书、写书于一体..班固、班超等学者曾担任兰台令史;在兰台中从事校书和着述活动;着有汉书..东观:东汉政府最主要的藏书处;主要收藏东汉王朝建立后积聚的图书..是当时学者校书、读书、着述之所..秘书监:秘书监是我国古代专门主持图书编校工作的中央机构;始于东汉;南北朝升为秘书省..隋唐时期;秘书省为执掌国家图书事业的政府机构;主持国家藏书的整理、抄写、校勘和编目..宋代;秘书省成为有名无实的空头机构;职责完全被三馆取代..金元时期;再降为秘书监;至明初被取消..历史长达一千二百余年..槐市:汉代长安读书人聚会、贸易之市..因其地多槐而得名..后借指学宫、学舍..熹平石经:刻于石碑上最早的官定儒家经本..一称“汉石经”..其字体为一种字体:隶书;故又称“一字石经”..正始石经:在正始年间公元240-249年;用先秦古文、秦小篆和隶书三种字体;重刻了一次石经..这部石经称为“正始石经”、“魏石经” 或“三体石经” ..三体石经刻有春秋尚书及部分左传;是继东汉熹平石经后建立的第二部石经;在中国书法史和汉字演进史上有重要意义..开元石经开成石经:为了使儒家经典规范化;唐代沿用东汉蔡邕刊石碑于太学的办法;将12种儒家经典刻到石碑上;树立在长安的国子监内..这次刻的石经采用当时流行的楷体字书写..从大和七年公元833年开始动工;于开成二年公元837年完成;所以又称“开成石经”二、两汉的文化政策对图书出版事业的影响1、经学出版物大量出现2、官方对编辑、整理、出版活动都以儒家思想为指导和准绳3、发展经学教育事业;对出版事业影响甚大4、大一统的文化格局与对外交流的文化政策也对出版事业产生了很大影响三、汉代编辑出版事业的整体特征1、出版历史与两汉时期的经济、政治、文化事业的发展紧密相关;但也有其自身相对独立的演进特征2、从事出版活动的主体是政府;民间的图书编撰、出版活动也初步出现;与政府的出版活动互为补益3、出版活动有很强的政治性与学术性;商业性相对比较淡薄4、出版物的商品性逐步凸显;贸易活动开始出现..5、出版物数量大增;内容得到极大的拓展;形制进一步制度化、系统化6、出版物载体丰富多样;发明改进纸张;在中国乃至世界出版史上具有里程碑的意义7、涌现了一大批优秀的图书编辑家、出版家、他们撰写、编辑、出版了一大批十分优秀的传世之作四、简述司马迁史记的编辑体例、编辑思想和编辑方法编辑体例1、史记是我国历史上第一部以人物为中心的纪传体通史..记载了从皇帝到汉武帝太初年间约三千年的历史2、全书一百三十篇;由本纪、表、书、世家、列传五种体裁组成..12、10、8、30、703、史记五体有因有创;而创制多于因革4、开创了政治、经济、民族、文化等各种知识的综合撰史方法5、秉笔直书;史实可靠;并有极高的文学价值编辑思想1、具有明确的编辑意图:亦欲以究天人之际;通古今之变;成一家之言..2、表彰六经;尊崇孔子但不拘泥于儒学的教条3、明确提出“发愤着书”并将其付诸实践4、在对史实的考辨上;博综兼览;实事求是;体现出通达和审慎的态度编辑方法1、正式确立了史书的论赞形式2、首创编辑中的“互见之法”3、首创“寓论断于叙事之中”的编辑方法五、论述刘氏父子编校整理活动及贡献活动:1、组织起中青年结合、包括专家、助手在内的编辑机构;使编校工作有步骤有计划地进行..2、取本参校..广泛搜集各种不同的版本作为校书依据;剔除重复篇章;已确定全书的基本内容;有疑问的文章作为附录保留在卷末..采用“本校法”与“对校法”仔细地校对全文;校出脱简;审定语句;厘正文字;编成高质量的定本..3、编次定名..确定合适的书名根据逻辑顺序或者时间顺序确定各篇次第4、撰写叙录..每校完一书;就撰写叙录一篇;对作者生平、全书思想、学术价值和校雠经过作扼要介绍;内容包括:1、定本篇目;2、校定过程书稿来源、总篇数及校定篇数、文字脱误情况;3、作者事迹及背景材料;4、对篇章、全书的价值评定和真伪评定..5、杀青定稿;缮写上素..6、分类编目..将典籍进行分类编目;对各类学术源流加以考证;并给每本书作简明的提要;1、刘向将所校诸书的“叙录”从原书抽出;编为别录;别录是我国第一部提要目录专着..2、刘向死后;刘歆继承父业继续校书..后刘歆摘取别录编成七略;七略是我国第一部完整的综合性图书分类目录;也是世界上第一个建立起来的图书分类体系..3、创最早的分类方法——“六分法”..按六类编排图书目录..东汉班固作汉书·艺文志继承了六分的体例..贡献1、使儒学着作首次得到系统整理2、奠定古代目录学的基本框架和方法3、开创古代书籍整理定着“新书”之例第四章思考题一、名词解释:汲冢书:晋太康二年公元281年;汲郡人不凖zhǔn盗发了魏襄王墓安厘lí王冢;得数十车用科斗文写在竹片上的图书;这些图书保存大量极其珍贵的文献资料..皇览:皇览是已知最早的类书;由魏文帝曹丕召集王象、刘劭等群儒编纂..供皇帝阅读;故称为“皇览”..皇览全书40余部、1000余卷..后散佚;后世虽有一些辑佚本;但所存不多;难以窥其全貌..文选:昭明文选又称文选;是中国现存的最早古代诗文选集性总集;由南朝梁萧统组织文人共同编选..萧统死后谥“昭明”;所以他主编的这部文选称作昭明文选..文心雕龙:文心雕龙是我国现存最早的文学评论专着;作者为南朝文学理论家刘勰..是中国文学理论批评史上第一部有严密体系的的文学理论专着..全书分上、下部;各25篇;包括总论、文体论、创作论、批评论等部分..以孔子美学思想为基础;兼采道家;全面总结了齐梁时代以前的美学成果;细致地探索和论述了语言文学的审美本质及其创造、鉴赏的美学规律..佣书业:佣书业是指写本时代图书文献再生产和出版的行业;它是以社会上一个贫穷的、有文化的群体为主力军;受雇为官方、私人、书商、寺观等抄书;以此获取报酬的一种行业..佣书业始于汉代;兴于六朝;至唐代随着雕版印刷术的发明而衰落..二、魏晋南北朝时期政府有哪些大的编纂活动一政府对书籍出版的重视二设立图书编纂机构——秘书监三编修史书陈寿的三国志南朝宋范晔的后汉书史书编纂中创实录之体四汲冢书的出现与整理五编纂类书皇览由魏文帝曹丕召集王象、刘劭等群儒编纂..修文殿御览北齐祖珽、魏收等编撰创四部分类法三、四部分类法是如何确立的时代背景:1、藏书量大..魏晋南北朝时期国家藏书量很大;私人藏书数量也很可观..2、图书品种多..如出现了别集、总集、韵书、类书等..3、史书大量出现四部分类法的确立:西晋初年;晋武帝命令秘书监荀勖和中书令张华按照刘向校理典籍的方法;整理和编次古籍..二人在郑默魏中经簿的基础上;重新编辑了一部国家藏书总目晋中经簿;又称中经新簿..中经新簿开创了四部分类法;为中国较早的一部四部分类为主的书目..中经新簿把图书以甲、乙、丙、丁分为四部;每一部分有不同类别的图书..东晋;着作郎李充依荀勖的晋中经簿编成元帝四部书目;更换了乙、丙部所收录的图书;李充所修订的四部次序;成为后世四部分类法的永制.. 四部分类法由此确立起来..四、简述魏晋南北朝时期出现了哪些新的编着形式有哪些代表作一别集..别集是一人的诗文集;其编撰与出版始于汉魏之际..如:孔融集、嵇康集、陶渊明集等..二总集..总集是指汇集二人以上作品编纂而成的出版物;可分为全集与选集两种..南朝梁萧统昭明文选南朝梁刘勰文心雕龙南朝齐、梁间钟嵘:诗品三韵书曹魏李登声类西晋吕静韵集四校注着作南朝刘宋裴松之的三国志注南朝梁人刘孝标的世说新语注北魏郦道元的水经注五科技着作北魏贾思勰齐民要术晋王叔和脉经六道教典籍东晋葛洪所撰抱朴子七佛经东晋法显法显传北魏杨衒之洛阳伽蓝记第五章思考题一、名词解释:弘文馆:唐太宗李世民设立“弘文馆” ;掌校正图籍;教授生徒;并备顾问;参议国家大事..集贤院:唐玄宗时设;初为乾元殿书院;后改名丽正书院..开元十三年改丽正书院为集贤殿书院;简称集贤院..是唐代从事图书典藏、校理、搜访并编刊的最大机构..政书:政书是一种典志体史书;专记历代典章制度的沿革..由于它具有资料汇编性质;所以一般也把它作为工具书使用..政书的编辑从唐代开始..“五代监本”或“监本九经”:五代政府刻书业兴起;冯道进行大规模官刻儒家经籍九经的刻制..九经的校刻;是在国子监完成;并由国子监主持;书版也收藏在国子监;所以历史上称为“五代监本”..也有人称为“监本九经”..二、隋唐时期政府有哪些大规模的编纂活动1、大型类书的编纂..·隋朝虞世南编北堂书钞;是现存最早的类书..·唐欧阳询、令狐德棻等十余人奉诏编撰的艺文类聚新创体制;首次采用兼取事文的编纂方式..·徐坚等奉诏撰集初学记2、刊定五经·颜师古刊定五经定本..五经定本是南北统一后由官方颁行的第一种有关五经的标准文本..·孔颖达主持撰定五经正义;消除了汉代以来经义异说纷纭的状况;统一了儒学思想..3、首创政书体制·唐六典唐玄宗时官修;李林甫、张说、张九龄等人编纂..·通典唐代杜佑编纂;凡二百卷..是中国历史上第一部有关典章制度的通史;也是第一部体例完备的政书..4、地志的发展元和郡县图志;现存最早的地理总志;李吉甫编撰..5、修史制度的确立与编修史书唐代是史馆修史制度正式确立的时期..贞观三年;唐太宗将史馆从秘书省中分离出来;置于禁中;使其取代着作局的修史之职;成为独立修史机构..有了严格的组织分工;又有优厚的待遇;唐史书编纂规模扩大正史类:晋书梁书陈书北齐书北周书隋书别史类:唐实录三、简述雕版印刷术的发明及意义..发明:一雕版印刷术产生的需要与可能:·社会对印刷品的需求扩大·佛教徒非常追求偶像崇拜;印制佛教宣传品二发明时间长期以来众说纷纭..学术界较倾向唐代贞观年间;即公元627—649年之间..三技术基础雕版印刷的发明与我国古代的印章和捶拓石经的方法有关..四印刷方法写板、雕版、刷油墨、印刷四个步骤意义:1.开创了照一个版本原样复制的图书生产技术;宣告人类的文化知识传播活动进入了印刷新时代;2.极大地加快了图书的生产速度;促进了中国出版业的发展与传播;3.促进了世界出版业的发展..四、五代雕印儒经的意义有哪些1它开创了经书采用印刷之先河;2印刷术由民间进入官府;3国子监刻书是政府刻书的主体;4标志着图书形式的主流开始由写本时期进入印本时期..第六章思考题名词解释:崇文总目:宋代的官修书目;着录经籍共3445部;30669卷;是北宋最大的目录书..仁宗景间1034~1037;王尧臣、张观、欧阳修诸人奉诏整理编撰;其中每类图书皆有叙录;每种书皆有解题;是中国较早的解题书目..仁宗赐名崇文总目..神宗以崇文院为秘书省;又命访遗书增补入总目;徽宗时更名为秘书总目..宋初四大书:指同时编纂的百科类图书太平御览、小说类图书太平广记、文学类图书文苑英华及稍后的史学类书册府元龟..官刻:政府刻书的统称..可分为中央和地方两大系统;中央以国子监刻书为多;地方上主要是公使库本..“监本”:继五代之后;宋朝政府刻书仍主要由国子监负责承担;其所刻书;世称“监本”..公使库本:公使库为地方负责招待往来官员的机构;经费有余;多用于刻书;所刻书有时注明为公使库刻印;因而得名..家刻:亦称私刻、家塾刻本;是指私人出资刻印图书..坊刻:指书商刻印之书..刻书坊肆的刻书以售卖营利为目的..所刻多为民间实用书;还冒险刻禁起源最早;唐代即十分兴盛;宋代更为普遍..“三通”:唐代杜佑的通典、南宋郑樵的通志、元初马端临的文献通考合称“三通”二、司马光资治通鉴在编辑方法上有何创新1、编纂方法:先作丛目;次作长编;最后定稿..2、编纂体例上有两点创新:其一;另编目录30卷;年经国纬;略举事目;并注明某事在某年;某年在某卷;便于检索;其二;撰着通鉴考异30卷;辨历史记载的真伪..3、编纂了枝属辅助之作..三、简述宋代三大刻书系统的特点..三大刻书系统:官刻、家刻、坊刻官刻特点:1政府重视;皇帝参与;把出版作为教化及维护封建统治的工具;2宗旨明确;内容集中;多为经史御纂之书;3人才荟萃;管理严格;刊本质量有保证;4财力雄厚;不惜工本;纸墨装帧属上乘;5地位显赫;带动全国出版业..家刻特点:1选择优秀底本;2精审校勘;3请名家手写上版;4请名工巧匠刻版印书;5刻书不为牟利..坊刻特点:1编、刻、印、售合一;2经营自主灵活;行销各地;3扩大稿源;不顾版权;4广告书目;注意宣传;5旨在牟利;不择手段..四、简述元代刻书事业的发展及刻本特点..1.官刻书1中央政府刻书中央政府刻书有兴文署;艺文监的广成局;太史院的印历局;以及太医院的广惠局或医学提举司等..中央官刻以兴文署刻本为最着名..2地方政府刻书地方政府刻书主要是以各路儒学刻书和书院刻书为最着名..2. 私刻书元代私家刻书;质量较高的为数不少;有的甚至超过宋版..3. 坊肆刻书元代的坊刻书比官刻、家刻本数量多、规模更大;流传比较广远..刻本特点:1、内容上;正经正史、文人别集之外;供市民阶层阅读的医书、类书较宋代更多;还出现了小说、元杂居刻本等;2、字体上;有三个是宋代及明清时期所少见的:一是刻书字体多用赵孟頫体字;二是元版书中无讳字;即不避讳;三是书中多用简体字或俗字..3、版式上;版心多为黑口;双鱼尾..早期沿习宋本;字大行疏;多左右双边..中期行格趋密;多四周双边..第七章思考题名词解释:永乐大典:明代官修的大型综合性类书..我国历史上规模最大的一部类书;也是当时世界上最大的一部百科全书..全书计22877卷;11095册;3.7亿字;历时4年完成..主编为解缙、姚广孝等..全书按韵纂辑;篇幅大;搜罗广;缮写工整;装潢精湛;为当时世界上罕见的珍品..四库全书:是清代乾隆时期“文字狱”背景下编纂的中国历史上最大的一部丛书..丛书分经、史、子、集四部;故名四库..着录书籍三千多种;七万多卷;装成三万多册..以纪昀、陆锡熊、孙士毅为总纂官;陆费墀为总校官;整个团队四千多人;历经14年完成..经厂本:明代中央内府刻书由司礼监掌管;司礼监的附属机构经常刻印的书即经厂本..内容大部分是以明朝皇帝名义编着的有关政教礼制的书..特点为版框宽大、行疏字大;赵体为主;刻有句读..纸墨雕印质量高..但由于校勘不够精审;不受读书人重视..藩刻本:又称藩府本;是明代诸王藩府刊刻的图书;也是明代地方官刻中质量最好的刻本..藩刻本多由当时一些有名的学者负责具体的校刻工作;加之资金充足;刻工和纸墨都比较精良..“饾dòu版”:也称为彩色雕版印刷..将彩色画稿按不同颜色分别钩摹下来;每色刻成一块小木版;然后逐色由浅入深依次套印..因其形似“饾饤”而得名..清代中期以后;称为木板水印..“拱花”:明末兴起的一种不着墨的刻版印刷方法..用凸凹两版嵌合;使版面拱起花纹;以凸出的线条来表现花纹;衬托画中的行云流水﹑花卉虫鱼;使画面更富立体感..与现代印刷术中的凹凸印刷相似..殿本:清代武英殿官刻本的简称..内容以钦定书最多;刻书范围广;种类多..刻工精整;印刷优良..墨海书馆:1843年英国传教士麦都思等在上海创建的专门的翻译出版机构;是中国境内第一家近代印刷所..也是上海最早采用西式汉文铅印活字印刷术的印刷机构..一、你认为应如何评价四库全书的编纂1优点:考证校勘;厘清版本源流;使文献典籍得到保存和流传..2局限:①排斥了许多与统治阶级思想不合的着作;②收入四库全书的图书中;有不少删节或增改;使许多书已经失去了原书面貌;③收进一些清代统治阶级的御制诗文集和一些对统治者歌功颂德的着作..。

出版专业职业资格中级出版专业基础知识(出版历史知识)模拟试卷

出版专业职业资格中级出版专业基础知识(出版历史知识)模拟试卷

出版专业职业资格中级出版专业基础知识(出版历史知识)模拟试卷2(题后含答案及解析)题型有:1. 单项选择题 2. 多项选择题单项选择题1.(2013年真题)古人在书目、题跋或相关笔记中,常常把( )称为“通行本”。

A.官刻本B.坊刻本C.私刻本D.寺院刻本正确答案:B 涉及知识点:出版历史知识2.(2005年真题)中国最早的书肆“槐市”出现在( )的长安。

A.秦代B.西汉C.东汉D.唐朝正确答案:B 涉及知识点:出版历史知识3.(2007年真题)我国最早的“书肆”出现在( )。

A.战国时期B.秦代C.西汉D.晋代正确答案:C 涉及知识点:出版历史知识4.(2002年真题)西洋机械化印刷技术传入我国沿海地区的时间是( )。

A.17世纪B.18世纪C.19世纪D.20世纪正确答案:C 涉及知识点:出版历史知识5.(2008年真题)清末民初,铅印本书刊的外部形式逐渐( )。

A.改线装为平装B.改包背装为平装C.改蝴蝶装为线装D.改卷轴装为线装正确答案:A 涉及知识点:出版历史知识6.(2012年真题)在纸张普遍使用之后,经过千余年的演变,中国古代的图书装帧最终定格为统一的( )形式。

A.包背装B.蝴蝶装C.线装D.卷轴装正确答案:C 涉及知识点:出版历史知识7.(2009年真题)中国晚清时期译书最多、影响最大的翻译机构是( )。

A.江南机器制造总局翻译馆B.京师同文馆C.福州船政学堂D.上海南洋公学正确答案:A 涉及知识点:出版历史知识8.(2003年真题)在中国开办的第一个近代出版印刷机构是( )。

A.商务印书馆B.中华书局C.土山湾印书馆D.墨海书馆正确答案:D 涉及知识点:出版历史知识9.(2007年真题)1932年,( )在上海创办了生活书店。

A.廖仲恺B.邹韬奋C.艾思奇D.薛暮桥正确答案:B 涉及知识点:出版历史知识10.(2013年真题)我国近代三大民营出版机构是( )。

A.商务印书馆、中华书局、大东书局B.商务印书馆、中华书局、开明书店C.商务印书馆、大东书局、开明书店D.商务印书馆、中华书局、世界书局正确答案:D 涉及知识点:出版历史知识11.(2006年真题)中国共产党成立初期的机关刊物是( )。

中外出版史复习知识点整理

中外出版史复习知识点整理

1.《说文》云:“牍,书版也。

”所谓版,是指古代书写用的木简。

2.战国末期,吕不韦将《旦氏春秋》一书公布于咸阳门前,这就是一种早期的出版活动。

3.《熹平石经》是儒家经典最早的官定本。

4. 1702年在英国创办了第一份日报,报名是《每日新闻》。

5.天二阁是现存最早的私人藏书楼,后来成了乾隆为藏《四库全书》而建七阁的范本。

6.清代康熙年间官私编修了多部大类书,影响最大、体例最完备的当数《古今图书集成》,被国外称之为《康熙百科全书》。

7.关于汉字的产生,有一个流传久远的故事,成书于战国时间的《世本•作篇》中就有:“黄帝使仓颉作书。

”的记载,美国作为也将此“作书”人奉为12大文化圣人之一。

8.在陶器上刻画的符号和文字称为陶文,春秋战国和秦砖汉瓦上的这种文字,是研究我国书法艺术的重要资料。

9.《周易》包括本经和易传,是我国最古老最神秘的一本占筮书。

10.《说文解字》一书中提到,秦始皇时定书体有八种,称为“八体”,分别是大篆、小篆、虫书、隶书、刻符、摹印、署书、殳书。

11.《资治通鉴》在编辑上有两大创新点:一是编纂并非一步到位,而是分三个步骤;二是辅助之作:《资治通鉴目录》、《资治通鉴考异》等。

12.印章的优点是用阳文反字可以印成白纸黑字,阅读效果好。

13.宋代四部大书为《太平广记》、《太平御览》、《文苑英华》和《册府元龟》。

14.清朝禁书按照三种方法分类处理,即全毁、抽毁和改窜。

15.秦始皇焚书坑儒的直接起因是殳封问题,而实质上它是专制的封建思想在文化上的必然反映。

16.史官的主要职任是记录本国大事、编纂史书、“君举必书”。

这一传统是在春秋时期形成的。

17.宋代校书对工作量的规定,称为“校雠日刻”。

18.史官所职掌有秉笔、执简、掌书、守典、奉法、决狱、册祝等时期。

19.毕昇发明活字印刷的史料记载在沈括写的《梦溪笔谈》一书中。

20.检道刻印《九经》,使我国图书形式主流开始由手写本转变为印刷本,我国古代图书出版活动由此开始进入一个全新阶段。

人民教育出版社七年级上册历史知识点

人民教育出版社七年级上册历史知识点

导读:我根据大家的需要整理了一份关于《人民教育出版社七年级上册历史知识点》的内容,具体内容:同学们对在学习历史知识的时候,有对人教版的历史知识了解过吗?下面由我为大家整理的,希望对大家有帮助!一 1.元谋人,距今约170万年,云南元谋县,长江流域。

目前我国境内已...同学们对在学习历史知识的时候,有对人教版的历史知识了解过吗?下面由我为大家整理的,希望对大家有帮助!- 上1.元谋人,距今约170万年,云南元谋县,长江流域。

目前我国境内已知最早的人类。

2.北京人,距今约70—20万年,北京周口店,黄河流域。

还保留着猿的一些体质特征。

已经使用天然火。

群居生活(人类最原始的社会组织形式)。

3.山顶洞人,距今约3万年,北京周口店,黄河流域。

和现代人已经没有多大区别。

已经能够人工取火。

氏族生活。

4会不会制造工具是人与动物的根本区别。

5.中国是世界上发现远古人类遗址最多的国家。

6.山顶洞人的生活比北京人又哪些进步?北京人保留了某些猿的特征,山顶洞人和现代人基本相同。

北京人使用粗糙的打制石器,山顶洞人掌握了磨光和钻孔技术。

北京人使用天然火,山顶洞人会人工取火。

北京人过群居生活,山顶洞人进入氏族时期。

第2课1.半坡原始居民,距今约6000多年,陕西西安半坡村,黄河流域。

半地穴式房屋。

种植粟,我国是世界上最早种植粟的国家。

普遍使用磨制石器(钻孔石斧)。

陶器是主要用具(鱼纹彩陶盆)。

2.河姆渡原始居民,距今约7000年,浙江余姚,长江流域。

干栏式房屋。

种植水稻,我国是世界上最早种植水稻的国家。

普遍使用磨制石器,骨耜。

陶器是主要用具(刻画猪纹黑陶钵)。

3.大汶口原始居民,距今约四五千年,山东大汶口,黄河流域。

产生了贫富分化。

大汶口的黑陶、白陶。

说明了:他们已过上定居生活。

摆脱了对自然的依赖,扩大了活动空间,提高了生活质量。

在建筑方面的高超技术。

能根据区域特征创造性地建造房屋。

显示了原始居民的聪明才智。

当时生产力进步,人们战胜困难的能力提高。

编辑出版史复习

编辑出版史复习

复习题:1.我国文字产生于何时?经经过哪几个阶段?如何分析仓颉造字的传说?答:结绳记事——契刻——图画——文字四个阶段。

我们既不能将仓颉造字当做史实,也不能将它当做迷信简单地完全摒弃,而是应该把它看做对现实事物所作的非现实的反映。

这反映了人民对发明文字的祖先的无限敬仰和钦佩,也表达了对文字产生及其价值的高度评价。

把发明文字的功劳归于仓颉,并不是说在他们之前没有这些活动和成果,而是后人将祖先的创造力人格化,赋予一身,这些传说才如此神奇动人,流传不断。

6. 为什么说编辑活动在殷周时期就已经产生?原始的文献编辑管理工作包括哪些内容?答:因为在殷周时期已有成熟的甲骨文。

1材料加工:通过加工龟甲和兽骨,以专门的工艺使之成为专门进贡给商王做占卜用的材料。

2辩词成册:卜辞如果一块甲骨容纳不下,就可以刻在若干块甲骨上,穿上编绳后连成册。

3集中典藏:甲骨有固定的收藏处所,不仅十分集中而且是有目的有计划的收藏,专为王室服务。

4分类管理:a甲骨与其他文献严格分开。

b甲骨的埋藏有四类情况:储存,埋藏,散佚及废弃。

c刻辞甲骨与备用甲骨区分,龟甲与兽骨区分,备用甲骨以原料和成品区分。

d龟甲兽骨以时代为序,同一时刻的甲骨存放比较集中。

e成套甲骨集中储存。

f记事刻辞所用文字非常简练。

5行文格式:甲骨文具备较为固定的行文格式(由上而下,由右至左),有原始的一套“编辑规范”。

6反复使用:a反复使用历书。

b频繁省视验证。

C查阅参考引用。

名词解释:甲骨文:刻在龟甲和兽骨上的文字。

殷墟甲骨:甲骨文这种文字记录最早发现于商代后期盘庚迁都至殷的废墟遗址。

周原甲骨:1977年陕西岐山凤雏(亦称周原)出土,直接记载了周初王室最高统治阶级的活动青铜器铭文:刻铸在钟鼎等青铜上的文字。

利簋:(簋,古代盛食物的器具,圆口,两耳)青铜器,记载了武王克商,腹内有铭文四行,32字,是迄今为止所见最早的西周青铜器。

毛公鼎:毛公鼎铭文长达497字,为现在所发现的铭文最长的一件古代青铜器。

中国编辑出版史考试重点

中国编辑出版史考试重点

For personal use only in study and research; not for commercial use肁—,名词解释衿1 印刷术:以直接或间接的方式对原稿图文进行复制的技术。

膆2 出版:是指通过一定的物质载体,将著作制成各种形式的出版物,并使之进入流通领域,以保存和传播人类知识和社会专业化活动,包括排版、印刷、装帧和发售等环节。

薄3 语录体:一种以问答之语为主要内容,采用摘自名篇的标题方式而无严格的篇章结构的图书编辑体例。

蒂4 字书:解释汉字形体为主,兼及音义的书。

薁5 槐市:汉长安市场名。

最初为官学学生进行经传书记等书籍交换的综合市场,后来被借腿用为官学的代名词。

蚄6 书肆:由民间书贩组成,以牟取利润为目的的书籍销售市场。

既卖儒家经典,又买诸子各家的书籍,经营方法灵活,敞开售书,允许自由阅览,招买读者,有利于贫困知识分子买求知自学的需要,客观上还存在着当时还未存在的公共图书馆的作用。

袃7 佣书:中国古代受人雇佣以抄书为业的人。

聿8 类书:根据一定意图,辑录群书中有参考价值的文献资料,按类别活韵目编排,主要供寻检查考的图书品种。

羈9 总集:指汇集二人以上作品编纂而成的出版物,可分为全集与选集两种。

螄10 别集:总汇一个人多篇作品的著作。

芄11 韵书:是一种按照声、韵、调三者关系来编次汉字的字书,在编纂上以分韵编排为特点,以审音辨调为目的。

螀12 图书:以记录和传播知识为目的,用文字、图画或其他符号,手写或印刷于纸或其他载体之上,并且有一定篇幅的出版物。

螆13:国别体:以国家为单位分别记述历史事件。

袄14 编年体:我国最早编历史的方法。

蒀15纪事本末体:以事件为主线,将有关相同材料聚在一起。

膈16 语录体汇编:以问答为内容,以篇为单位。

蒅二:可能是填空袄汉字的演变:甲骨文—金文—小篆—隶书—正书(楷书)袁六分法来源于(汉)刘向刘欣《七略》。

六艺略、诸羀子略、诗赋略、兵书略、数术略、方技略。

编辑出版史考试笔记

编辑出版史考试笔记

出版史复习笔记一、编辑出版图书的概念起源二、中国古代出版史的特点分析(一)、一脉相承从未中断(二)、文献载体资料众多(三)、历代统治者都十分重视编辑出版工作(四)、具有编校著合一的特点。

(校雠,如《史记》)(五)、较早的建立了目录学。

(刘向父子《别录》。

辨章学术)(六)、世界上典籍最多、图书最多最丰富的国家。

(地方志)(七)、图书既注重实用性,又注重美观、讲究装帧设计。

图书形制:简牍制度、卷轴制度、册页制度。

(八)、中国是最早发明印刷术的国家,是图书发行事业发达的国家。

(九)、图书遭遇厄运,损失惨重。

(“皇史”)(十)、编纂了许多在世界上有影响的巨作。

(《皇览》)三、中国编辑出版史的分期萌芽,草创,奠基,初兴,发展,壮大,兴盛,变革,斗争(一)萌芽时期(上古—西周)1、文字产生(1)结绳记事(2)契刻(3)图画(象形文字)2、早期的文字载体(1)陶器(2)甲骨(3)青铜器(4)玉石(石刻)(5)竹木简牍(二)草创时期(春秋战国时期前770年—前221年)1、学术下移:养士战争先进思想由上层贵族下移到平民阶级百家争鸣:儒家、墨家、道家、法家等2、春秋时期的编辑出版活动(1)图书的编纂、校勘与考辨孔子、子夏:择善而从校对:活校法(校是非)死校法(校异同)(2)孔子编辑活动的特点“述而不作”六经:五经+《乐》《文言》《系辞》特点:①明确的编辑意图:传达思想、恢复周礼②科学的编辑方法:“疑”3、战国时期的编辑出版活动初期:《论语》中期:孟子《梁惠王》后期:汇编成书末期:《吕氏春秋》(三)奠基时期(秦汉时期)【重点】1、秦朝的文化政策统一了文字——书同文焚书坑儒2、两汉的文化政策废除禁书令招生编纂图书,“聚书”策略3、两汉时期图书机构与编校活动图书机构石渠阁天禄阁麒麟阁兰台(藏存儒家经典,兰台漆书)东观秘书监图书的编校活动:A西汉B东汉熹平石经(将儒家六经、《论语》刻于石碑上供人阅读)4、秦汉时期的出版物石刻课本(仓颉篇)、字书、《尔雅》、《说文解字》、《方言》、《史记》《东观汉记》、《伤寒杂病症》、《甘石星经》《九章算术》5、两汉时期的图书贸易槐市书肆书佣(从抄书为生)(四)初兴时期(魏晋南北朝)1、编辑出版活动机构:秘书监(1)编制书目(将书目录化)《中经》→《中经新簿》(2)编修史书(3)编辑类书《皇览》2、新兴的出版物形式(1)别集(一个人的很多作品集合在一起)和总集(很多人的作品集合在一起《玉台新咏》)(2)韵书(3)姓氏谱(家谱)(4)翻译文献(佛经《四十二章经》)(五)发展时期(隋唐五代)1、图书的典藏与整理(征书)2、图书编辑活动刊定经典《五经》→《五经正义》政书出现佛教文献的发展(玄奘)3、雕版印刷术4、图书贸易活动实物图书货币图书(六)壮大时期(宋辽金元)活字印刷书广告(出版物上关于出版社社址的印制)(七)兴盛时期(明,清前期)翰林院《永乐大典》《四库全书》文字狱资本主义萌芽小说戏曲(八)变革时期(清中后期)技术方法的变革书籍形式(线装→精装、平装)图书内容(先进思想)图书类型(报纸杂志连环画)图书发行方式(出版社书局)(九)斗争时期(中华民国1911-1949)“五四”运动新旧思想斗争《新青年》陈独秀白话文马克思主义思想传入战争两大出版企业:商务印书馆中华书局(张元济王云五)创始人第一章:新中国出版事业的建立和发展(1949.10-1956.12)第一节:人民出版事业基础的稳定一、中共中央对出版事业的指示和采取的重要措施(一)周恩来指示将生活、读书、新知三家书店人员主力逐渐转入解放区(二)中共中央发布对解放区新闻出版事业的政策指示和处理办法(三)建立全国性统一集中的出版领导机构(出版委员会)二、出版委员会的主要工作(1949、11建立出版总署,出版委员会→出版总署出版局)(一)出版工作1、政策性文件2、筹备《毛泽东选集》3、出版“干部必读”12本新华书店解放社→人民出版社(二)建立中私合营的出版社中小学教科书华北联合出版社上海联合出版社(三)统一华北书店工作(四)调研全国出版事业的概况(五)举办业务训练班(六)接收苏联赠书(对外交流的窗口)(七)筹备召开全国新华书店出版工作会议第二节:新中国成立初期出版事业的决策和措施一、1949年—1956年图书出版概况(一)马列主义、毛泽东著作大量翻译出版(二)学术研究著作成绩显著(三)中外文学作品(四)科学技术书籍(农业生产的发展)(五)古籍管理二、出版机构的成立与演变新闻总署和出版总署中央1954文化部出版事业管理局成立地方省市新闻出版局(处/室)【重点】三、新中国成立初期出版事业采取的重要措施(一)新华书店的统一(会议1949.10.3 《关于统一全国新华书店的决定》)1、在北京建立新华书店的总管理处2、在全国各大行政区建立新华书店总分店3、建立市分店4、建立县支店5、出版部、厂务部、发行部分工1951年全国新华书店的统一工作完成(二)出版发行印刷实行专业化分工(编印发)人民出版社(出版部)新华印刷厂(厂务部)新华书店(发行部)(三)对私营出版业进行社会主义改造三种经济成分:公有、集体、私营第一阶段(1950--1953)第一届全国出版会议(1951)第二阶段(1954--1956)第一个五年计划(四)加大建设国营出版社的力度公有80家公私合营17家(五)“一五”计划15年远景规划(六)处理反动的、淫秽的、荒诞的图书(七)重视提高出版物的质量1、重视书评工作的开展1951年《关于全国报纸期刊均应建立书报评论工作的指示》2、重视图书校对工作三审三校制度五审五校制度(一校样,二校样,清样)3、为提高出版物的质量而奋斗4、建立“三审制”(一稿二稿清样)四、图书发行工作的变化《关于加强农村图书发行工作的联合指示》第二章:出版事业在曲折的道路上前进(1957.1—1966.4)第一节:整风运动和反右派斗争中的出版事业1957.4.27《关于整风运动的指示》反对官僚主义、宗派主义和主观主义P54—P58 反右派斗争扩大化第二节:“大跃进”运动期间的出版工作一、出版界的“大跃进”运动从上海开始迅速推向全国P601957.5 反浪费反保守1958 “双反”运动上海人民出版社倡议书1958.3.10全国出版工作跃进会议“学先进、赶先进、比先进”二、出版数量大幅上升,出版质量大幅下降(一)追求数量指标(多、快)(二)图书质量低劣1、滥编书籍2、出版技术问题多3、图书装帧质量差(三)滥出丛书三、发行部门“放卫星”“夺冠军”,大搞群众运动(一)积压(二)强行摊派(三)四处建书店四、中共中央对书籍出版工作作出重要指示(一)制定每年度出版指标(二)制定正确的选题策划(三)加强图书组织、审稿工作(四)提高员工的知识业务水平(五)各出版社之间发挥共产主义精神,共同合作第三节:出版事业的全面调整一、整顿、精简中央一级出版社和刊物(一)合并出版社:把相同性质出版部门并为一家,由精干人员领导(二)严格执行书稿三审制(三)《关于中央一级机关精简刊物工作的报告》二、检查和处理内容有错误的图书有错误的图书做停售处理三、压缩和控制报刊书籍用纸(一)调整新闻出版用纸供应计划(二)一般图书用灰黑色纸印制(三)保证教科书、马列经典、毛泽东著作的图书用纸量四、缓和图书供应紧张状况七项措施:改进图书分配,加强计划发行,重印急需图书,挖掘存书潜力,收购旧书再售,开展租书业务,改善服务态度五、对历年出版的图书进行重点清理分四类清理:1、马恩列、斯大林、毛著作,党、国重要文件2、质量好,内容重要,有好评的书3、内容基本上好,有局部缺点但材料丰富的书4、内容错误,停售的书六、在总结经验的基础上,订制改进出版工作的条例【重点】第四节:文化思想领域的错误批判文化思想领域“左倾”错误的发展对出版工作的影响1962年八届十中全会“阶级斗争年年讲、月月讲、天天讲”导火线:刘志丹第五节:1957年—1966年4月出版工作的主要成就一、图书出版(一)各类图书出版成绩显著1.马列毛著作2、文学著作《星火燎原》丛书《红旗飘飘》3古籍整理《史记》《汉书》《后汉书》《三国志》4、学术论著5辞书出版《辞海》中华书局《辞源》商务印书馆(二)中小学教材的分、合阶段第一阶段:分教科书地方化第二阶段:合教科书集中编制(12年制)(三)高等教育、材出版取得硕果二、出版教育与出版科研(一)出版教育与培训1、高等教育:中国人民大学新闻系出版专业北京大学中文系古典文献专业文化学院2、员工培训(二)出版科研1949-1957翻译苏联图书1958-1966自主科研工作第三章:“文革”时期的出版事业【重点】第一节:“文革”发动的导火索导火索:对历史剧《海瑞罢官》的批判(1965)标志:1966.5.16 《五一六通知》《中共中央关于无产阶级文化大革命的决定》《十六条》【重点】第二节:出版系统的“文化大革命”一、“文化大革命”对出版事业的摧残(一)出版界成为被“彻底批判”的“五界”之一(二)出版机构遭到破坏,编辑人员遭批斗下放1966—1970(三)图书品种、数量锐减(四)大量图书被封存、销毁二、极左思潮下图书出版业的畸形发展(一)配合政治运动的图书大量出版1、毛泽东著作数量剧增(毛泽东著作、语录、画像)2、样板戏图书大量出版(二)批林批孔运动中的出版工作(三)评法批儒图书泛滥《论尊儒反法》(四)评水浒批宋江大量出版各种版本的水浒传三、文化大革命时期图书发行工作(一)破坏1、新华书店的破坏2、超量发行毛泽东著作(二)恢复1、业务恢复(新华书店统计工作)2、包扎机械化四、出版革命力量与极左思潮的斗争(一)周恩来纠正极左思潮,恢复出版工作的重要措施1、开始关注出版工作的恢复《新华字典》的修订出版2、1971年召开“全国出版工作座谈”(1)不要割断历史(2)“否定一切”就是极左思潮(3)封存图书就是搞思想垄断(4)多出书,广开言路3、宣传毛泽东思想要讲究时效4、从推动《新华字典》的修订到批准中外语文词典十年出版规划邓小平三项指示为纲理论指示,反修防修;保证人民安定团结;发展好国民经济十六字方针:古为今用,洋为中用,百花齐放,推陈出新。

全国出版专业技术人员职业资格考试科目《出版专业基础知识(中级)》过关必做习题集(含历年真题)-第三~

全国出版专业技术人员职业资格考试科目《出版专业基础知识(中级)》过关必做习题集(含历年真题)-第三~

第三章出版历史知识第一节文字与文献载体一、单项选择题(每题的备选项中,只有1个最符合题意)1.迄今所知最古老的较成熟汉字是()。

[2014年初级基础真题]A.大篆B.金文C.石鼓文D.甲骨文【答案】D【解析】迄今所知较成熟的最古文字,是清光绪年间在河南安阳小屯村发现的殷商时期的甲骨文。

这是商王盘庚迁殷以后的历史遗物,距今有3000多年的历史。

据统计,甲骨文单字约有4500个,其中约1700个已可识别。

2.1965年考古发现的“侯马盟书”的载体是()。

[2017年真题]A.甲骨B.玉石C.青铜器D.竹简【答案】B【解析】1965年在山西侯马晋城遗址发现的晋国世卿赵鞅与卿大夫举行盟誓的约信文书——“侯马盟书”,以玉石片(绝大多数被扣磨成圭形)为材料,用毛笔将盟辞书写在上面。

3.秦始皇统一六国后,实行“书同文”,这里的“文”是指()文字。

[2016年真题]A.隶书B.楷书C.小篆D.大篆【答案】C【解析】秦始皇统一六国后,“罢其不与秦文合者”,创立小篆(又名秦篆)。

小篆形体更简单,结构整齐,写法规范。

“书同文”对于汉民族的统一、中华文明的传承,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4.在历史上与书籍复制的关系最为密切并沿用至今的字体是()。

[2012年初级真题]A.隶书B.行书C.楷书D.草书【答案】C【解析】秦始皇统一六国后,创立小篆(又名秦篆)。

小篆形体更简单,结构整齐,写法规范。

隶书是秦时源于民间的字体,将汉字变得更为简洁,更趋大众化,真正成为便于书写的符号。

隶书到东汉中期出现的八分书,已与楷书比较接近,奠定了汉字的方块形象。

后逐渐发展形成了以钟繇所书之字为代表的“真书”,即楷书,又称“正书”。

自从楷书出现之后,汉字的字体趋于基本稳定。

楷书沿用至今,在历史上与书籍复制的关系最为密切。

5.下列少数民族文字中,至今仍在使用的是()。

[2011年初级真题]A.西夏文B.八思巴字C.突厥文D.朝鲜文【答案】D【解析】朝鲜文创制于1444年,是拼音文字,拼写时以音节为单位,组成方块形。

出版理论知识点总结

出版理论知识点总结

出版理论知识点总结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出版行业也在不断壮大和变革。

作为信息传播的重要载体,出版对于社会的发展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因此,深入了解出版理论是非常必要的。

下面将对出版理论的一些重要知识点进行总结和介绍。

一、出版概论1.出版的定义:出版是指将文字、图像、音像等信息资料记录在书籍、报纸、期刊、音像制品等载体上,通过印刷、复制等方式向公众传播的过程。

2.出版的历史:出版的历史可以追溯到古代的木刻印刷,随着印刷术的发明和发展,出版行业逐渐形成了今天的规模和模式。

3.出版的发展:随着科技的进步和全球化的趋势,出版行业也在不断发展和变革,电子出版、数字出版等新形式不断涌现。

二、出版行业1.出版社:出版社是负责编辑、出版、发行图书、报纸、杂志等出版物的机构,其工作包括编辑策划、印刷发行、市场营销等多个方面。

2.印刷厂:印刷是出版的重要环节,印刷厂是负责印刷出版物的企业,其工艺技术和设备水平直接影响着出版质量和效率。

3.发行销售:发行是指将出版物销售给读者或者图书馆等机构,销售则是指在市场上销售出版物的活动。

三、出版规范和政策1.版权法律法规:版权是指对作品的独立的权利,版权法律法规对版权的保护和行使进行了明确的规定。

2.出版政策:各国都有自己的出版政策,其中包括对出版产业的扶持和规范,通过政策的引导,促进出版行业的健康发展。

四、数字化出版1.数字化出版的基本概念:数字化出版是指将出版物以数字形式保存和传播的出版方式,它突破了传统印刷出版的限制,拓展了出版的形式和渠道。

2.数字出版技术:数字化出版技术包括数字印刷、电子书制作、网络出版等多种技术手段,这些技术的发展使得数字化出版在技术上的可行性不断增强。

3.数字化出版的发展趋势:数字化出版是出版行业的一个重要方向,它与互联网、移动互联网的融合,将为出版行业带来更多的创新和机遇。

五、出版与传媒1.出版与传媒的关系:出版是传统媒体的一种,传媒则包括了出版、广播、电视、互联网等多种形式,它们之间相互交织、相互渗透。

我国出版历史知识

我国出版历史知识

我国出版历史知识商业出版活动存在于我国古代出版体系的各个阶层,而最具代表的是书坊刻书体系。

店铺下面为大家整理关于我国出版的历史知识,欢迎阅读参考:一、文字与文献载体的变迁.(一)文字的产生与演变:1.文字出现之前,记录信息的方法:结绳记事、刻契记事、图画表意2.汉字的历史可以追溯到五六千年以前:浙江余姚河姆渡文化;陕西西安半坡文化,河南安阳小屯村发现了殷商时代甲骨文。

3.汉字字体的演变分为三个阶段:(l)从商周甲骨文、金文变为小篆(2)从小篆变为隶书一一最大的一次变化,标志着汉字由古文字阶段进入了今文字阶段.(3)从隶书变为楷书(二)文献载体的变迁1.纸发明以前的文献载体:甲骨、青铜器、石头、简犊、嫌帛.2.简策是竹片,单片称“简”,多片竹简编连在一起称“策”.版犊是木片,简称“犊”。

3.与简犊有关的图书术语:版框、行款、天头、地脚,卷、册、杀青、尺犊、版图、书札、篇籍.4.纸张的发明不晚于西汉时期,西汉古纸:添桥纸、金关纸、马圈湾纸。

东汉时期,宦官蔡伦改进了造纸技术,制造出的“蔡侯纸”大大促进了纸张的晋及应用.二、印刷术的发明与发展.(一)雕版印刷:最早的雕版印刷品:西安市出土梵文陀罗尼经咒单页,为唐初印刷品,不晚于公元690?699年.韩国庆州佛国寺发现的《无垢净光大陀罗尼经》印本,是公元702?704年的唐武周刊本.(二)泥活字印刷:世界上最早的活字印刷术是宋代毕异发明的.泥活字印刷的图书:宋朝周必大印刷的《玉堂杂记》,元朝姚枢印刷《近思录》、《小学》、《经史论说》,清代翟金生印刷《泥版试印初编》.(三)木活字印刷:首先在西夏使用.木活字印刷品:元代王祯,在公元1298年排印了《放德县志》.最早系统叙述木活字印刷的文献:元代王祯作《造活字印书法》一文。

我国报纸用活字印刷的开端:明代(公元1638年)用木活字排印的《邸报》。

清朝最大一次采用木活字印书活动:乾隆年间,排印《武英殿聚珍版丛书》134种,主办人金简.金简把这改印数活动写成总结,名为《钦定武英殿聚珍版程式》.该文内容比王祯的《造活字印书法》更为详明具体,是我国活字印刷史上的重要文献.(四)铜活字印刷:明代弘治、嘉靖年间,江苏无锡、常州、苏州一带盛行铜活字印刷,其中,无锡华氏和安氏家族最为有名.我国现存最早的铜活字本:明代华氏会通馆印行的《宋诸臣奏议》.我国历史上规模最大一次的铜活字印刷:清代雍正年间出版《古今图书集成》,全书一万卷,全用铜活字排印。

出版专业职业资格考试(中级)_出版历史知识1下载

出版专业职业资格考试(中级)_出版历史知识1下载

二、印刷术的发明与发展▲
6.中国雕版印刷术的域外传播(P101-102) (1)东传:朝鲜\日本 (2)西传:阿拉伯地区:12世纪,不晚于 1350年\欧洲:14世纪 (3)影响:谷登堡发明铅活字\1445年 发明木制印刷机\开创近现代 机械印刷新纪元
三、我国古代刻书业及其编辑 业务★(5)
1.官刻(102-103) (1)概念:国家机构出资或主持刻书活动 (2)最早官刻:五代冯道刊刻《九经》\开 儒家经典大规模刊刻先河;印刷术从民间 走向官府。 (3)朝廷刻书机构:宋国子监\元兴文署\ 明司礼监\清武英殿(P102) (5)官府刻书特点:书品考究\部头大\正 经正史\校勘精湛\鸿制巨制。
3.印刷术发明后图书贸易的发展(P111) (1)官府售书:五代《九经》公开出售 (2)宋代售书:国子监刻售书\监本任买 (3)书坊售书:书坊别称\建本远销海外 (4)明清时期:批零结合\竞争激烈\南京\ 杭州\苏州\成都\北京等书市较著 (5)规模局限:小农经济\地域\交通
五、近现代印刷业的发展▲(4)
五、近现代印刷业的发展▲
3.铅印技术主导地位(P114-116) (1)时代要求:宣传\学校兴办\知识传播 (2)物质条件:字模\字体\印刷机\纸型 4.印刷业的快速发展(P115) (1)时期:抗战前二十年\商务\中华\世界 大东\正中书局。 (2)商务\中华:由印刷到集编印发\彩印 (3)新兴印刷技术:平\珂\凹\雕等应用。
一、文字与文献载体的变迁▲
3.书籍起源(P94-95) (1)载体:甲骨\青铜器\石头\简牍与缣帛 (2)简帛向纸过渡:三国两晋南北朝\桓玄 (4)对后世纸本书籍制度影响: 书写形式:从上至下从右到左 版面设计:版框\行款\天头\地脚 图书术语:杀青\尺牍\版图\书札\篇籍

中国古代出版历史知识资料

中国古代出版历史知识资料

中国古代出版历史知识资料什么是竹木简牍?竹木简牍应用于书写的时间?其在内容、形式上有何特点?竹木简牍:把文字写到或刻到经过整治的竹片或木板上。

单片竹为“简”,编“简”成“策”,单片木未写字称“版”,写字称“牍”。

与书籍有关的字“篇”、“籍”、“簿”、“牒”。

时间从上古时期(甲骨文同期)到东晋末年(404)从出土的简策分析,其内容可分为:祭祷、记录遣策、书籍。

正式书籍包括儒家经典,编年体史书,地理书,科技书,再加上秦汉时期的法律书、兵书、历谱等,内容相当广泛形式固定。

简椟制度是我国最早的书籍制度。

以经过刮削的竹条、木板为书写材料,编连诸简,成为一策(册);以尾简为中轴从左向右收卷,成为一札。

此为我国汉代以前图书的普遍形式。

竹木简牍在出版史上的地位:在造纸术发明以前,通行时间最长,适用范围最广,已成为较为固定的书籍制度。

1)竹木取材容易、价廉易得;整治刮削工艺简单,方便书写修改;刻连缀成册,使容量加大,便于文化普及、学术发展,在中国发展史上十分重要;2)大量出版术语来源于此,如“册”、“篇”、“籍”、“笔”、“符”、“版图”、“杀青”、“尺牍”、“入木三分”、“连篇累牍”等;3)影响出版形制(卷轴、册页制度),行文格式(从上至下、从右到左)。

“赘简”为衬页和环衬的渊源。

对后世图书有重要影响。

杀青:“杀青”一词来源先秦时代,是古代制竹简程序之一,将竹火炙去汗后,刮去青色表皮,以便书写和防蠹。

后来人们将写定的书稿也称为“杀青”。

尺牍:长一尺的木简。

古代用以书写。

一尺牍多用于写书信,所以书信古称“尺牍”。

简牍制度:我国最早的书籍制度。

从上古到造纸术发明前是竹帛并行时期,通行的是简牍制度。

一部简牍书籍的制作方式及其形式,大致分为:刮削整治、编简成册、长度内容、书写字体、收卷。

两汉政府建立了哪些图书编撰机构?石渠阁、天禄阁、麒麟阁、兰台、东观及秘书监等。

试述熹平石经产生的背景、内容及其对后世的影响。

背景:汉武帝采纳董仲舒“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建议后,儒家书籍被奉为经典,法定为教科书,设专门博士官讲授,成为判断是非标准与决策依据。

关于出版知识点总结

关于出版知识点总结

关于出版知识点总结历史回顾出版业的历史可以追溯到几千年前的古代文明。

在古代,人们使用石头、木板、竹简等材料来刻写文字,并将其制作成卷轴或者书籍,实现了文字信息的传播。

随着印刷术的发明,出版业开始迅速发展。

15世纪德国的古登堡发明了活字印刷术,大大提高了书籍的生产效率,使书籍成为更多人可及的文化产品。

在近现代,出版业经历了许多变革,包括平装书、精装书、杂志、报纸、电子书等各种形式的出版物。

无论是传统的印刷出版还是数字化出版,都在不断地推动着人类文明的进步。

出版流程出版流程是指一本书籍从编写、编辑、设计、印刷到发行等整个过程。

通常,一本书籍的出版流程包括以下几个步骤:1. 策划与选题:出版社根据市场需求和读者喜好确定出版目标和选题。

2. 约稿与编写:出版社约请作者或写手,根据选题要求编写书稿。

3. 编辑与校对:编辑对书稿进行审阅、修改,并进行校对工作,确保书稿的质量和完整性。

4. 设计与排版:设计师根据书稿的内容和定位进行封面、版式以及排版设计。

5. 印刷与装订:书稿经过印刷厂进行印刷,然后进行裁切、装订、压平等后续加工。

6. 发行与销售:出版社通过发行渠道将书籍分发给销售商或直接销售给读者。

知识产权知识产权是指人类创造性活动的产物所享有的权利。

在出版业中,知识产权广泛应用于作者的版权、出版社的版权以及相关的专利权、商标权等。

保护知识产权对于文化创造有着重要的作用,它推动了作品的创作,促进了作品的传播和使用。

作者的版权是指作者对其作品享有的法律权利,包括署名权、修改权、复制权等。

在出版业中,出版社通常会通过签署合同的方式取得作品的出版权,出版社对作品有权进行编辑、排版、印刷、发行等行为。

数字化出版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数字化出版逐渐成为出版业的主要趋势。

数字化出版通过数字化技术,将传统的纸质出版物转换为电子书、数字杂志等数字化产品,使读者可以更便捷地获取和阅读作品。

数字化出版的特点包括:便捷性,读者可以通过电子设备随时随地获取作品;交互性,数字化出版物具有丰富的多媒体元素,如音频、视频、动画等;可持续性,数字化出版物可以进行不断更新、修订,实现动态传播。

初级出版专业基础知识三色笔记

初级出版专业基础知识三色笔记

初级出版专业基础知识三色笔记一、出版与出版工作。

1. 出版的概念与构成要素。

- 出版是指编辑、复制作品并向公众发行的活动。

- 构成要素包括编辑、复制、发行。

编辑是策划、组织、审读、选择和加工作品的活动,它是出版工作的中心环节;复制是以各种方式根据作品内容制成一份或多份与其内容信息相同的物件的工作;发行是出版单位通过商品交换将出版物传送给消费者的活动。

2. 出版工作的主要任务。

- 宣传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

- 传播和积累科学文化知识。

- 弘扬民族优秀文化。

- 促进国际文化交流。

- 丰富和提高人民的精神生活。

3. 出版工作的方针原则。

- 为人民服务、为社会主义服务。

- 百花齐放、百家争鸣。

- 古为今用、洋为中用。

- 弘扬主旋律、提倡多样化。

- 将社会效益放在首位,实现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相结合。

二、中国古代出版历史知识。

1. 文字与文献载体的演变。

- 文字的产生:从甲骨文开始,历经金文、篆书、隶书、草书、楷书、行书等字体的演变。

- 文献载体:从早期的甲骨、金石,到简牍、缣帛,再到纸张的发明和广泛使用。

2. 古代的出版活动。

- 雕版印刷术:唐代发明,宋代毕昇发明活字印刷术(泥活字),元代王祯改进活字印刷术(木活字)并发明了转轮排字架。

- 古代的出版机构:如官刻机构(国子监等)、私刻(家塾刻本等)、坊刻(书坊)。

三、出版业及出版行政管理。

1. 出版业的构成。

- 出版单位:包括图书出版社、音像出版社、电子出版物出版社和网络出版服务单位等。

- 制作单位:从事出版物物质生产过程的单位。

- 印刷复制单位:承担出版物印刷或者复制业务的单位。

- 发行单位:包括总发行单位、批发单位、零售单位等。

- 出版专业教育单位和科研单位:为出版业培养人才和进行相关研究的单位。

2. 出版行政管理。

- 主管部门:国务院出版行政主管部门(国家新闻出版署)负责全国的出版活动的监督管理工作,县级以上地方各级人民政府出版行政主管部门负责本行政区域内出版活动的监督管理工作。

谈谈你对历史出版基本知识的了解

谈谈你对历史出版基本知识的了解

谈谈你对历史出版基本知识的了解谈谈我对历史出版基本知识的了解出版是一种长久以来被用于传播信息和知识的重要方式。

对历史出版有一定的了解对于我们理解文化传承和知识传递的重要性至关重要。

在这篇文档中,我将分享关于历史出版的基本知识。

什么是出版出版指的是将作者创作的文字、图片、音频、视频等内容制作成书籍、杂志、报纸、音像制品等形式,并通过销售和分发的方式使其广为传播和阅读。

出版的目的是为了让作者的作品能够传达给更广泛的读者群体。

历史出版的起源历史上,出版起源于古代社会的文字记载和手抄本。

在古埃及、古希腊和古罗马等文明中,人们使用石碑、纸张、羊皮纸等材料制作并传播文字。

随着印刷术的发明和传播,出版得到了进一步的发展。

古代的卷轴和手抄本被逐渐取代,书籍成为主要的出版形式。

出版的重要性历史出版对于文化传承和知识传递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它记录了历史事件和经验,传承了人类的智慧和思想。

通过出版,人们可以从古代获得智慧,了解不同文化和社会的发展。

出版还为人们提供了获取新知识、拓宽视野和娱乐休闲的途径。

出版的发展随着科技的进步,出版方式得到了革新。

电子出版和网络出版的兴起使得信息和知识传播更加便捷和快速。

电子书籍、在线新闻和杂志成为人们获取信息的重要渠道。

出版的市场也逐渐从传统的纸质媒体向数字媒体转变。

出版的挑战尽管出版在技术和市场上有了巨大的发展,但也面临一些挑战。

一方面,网络上的大量信息和自媒体的兴起使得信息的真实性和可靠性变得更难辨认。

另一方面,盗版和侵权问题也对出版行业的发展产生了不利影响。

结论对历史出版的基本知识的了解,能够帮助我们更好地了解文化传承和知识传递的重要性,以及出版行业在不同历史时期的发展和变革。

出版作为一种重要的文化传播方式,将继续在未来发挥重要的作用,同时也需要应对新的技术和市场挑战。

谈谈你对历史出版基本知识的了解

谈谈你对历史出版基本知识的了解

谈谈你对历史出版基本知识的了解
历史出版是指关于书籍和印刷术的发展和影响的研究领域。


涵盖了出版业的起源、技术进步、社会影响等方面。

印刷术是历史出版的重要组成部分。

它最早起源于中国,宋代
的活字印刷术是一项重大发明,极大地推动了书籍的传播和阅读的
普及。

随后,印刷术传入了欧洲,使得书籍的制作更加高效和快速,对欧洲的知识传播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在历史出版中,印刷术的技术进步和印刷机的发展起到了关键
作用。

从早期的手工印刷到现代的数码印刷,印刷技术的改进使得
书籍制作更加便捷和经济,也提高了印刷品的质量。

同时,印刷机
的发展也为大规模的出版业提供了必要的条件。

历史出版对社会产生了广泛的影响。

首先,出版业的发展促进
了知识的普及与传播,帮助人们获取信息和知识。

其次,出版业也
为文化交流和学术研究提供了平台,通过出版书籍与杂志,人们可
以分享思想和创造性的成果。

同时,出版业也对经济发展产生了影响,为许多行业提供了就业机会。

尽管现在数字出版业的兴起对传统纸质出版业带来了冲击,但历史出版的基本知识仍然具有重要的意义。

它帮助我们了解了信息传播的进程与方式,还有印刷术、出版业的发展历程,对我们理解现代的媒体与文化也有一定的指导作用。

总结而言,历史出版是关于书籍和印刷术的研究领域,涵盖了出版业的起源、技术进步和社会影响等方面。

它对知识的普及与传播、文化交流和经济发展等方面产生了广泛的影响。

对于我们理解媒体与文化发展,以及信息传播的进程与方式具有重要的意义。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三章出版历史知识第一节文字与文献载体的变迁(1)由表意图简化为约定俗成的象形文字,是汉字产生过程中的重要质变。

(2)仓颉造字:《说文解字•叙》、《竹书纪年》、《世本•作篇》、《荀子•解蔽》。

(3)汉字的萌芽:五六千年前,浙江陶器、陕西彩陶上的简单符号。

(4)清光绪年间,河南发现的殷商时期的甲骨文,已是成熟的文字。

(5)汉字字体的三个演变阶段:商周甲骨文、金文→小篆→隶书→楷书。

小篆→隶书是最大的变化,标志着汉字由古文字阶段进入今文字阶段。

(6)简策:使用竹片,公认属于书籍的形制。

版牍使用木片。

(7)简与策的区别:数量多少。

(8)简牍,影响后世的纸本书籍制度:书写形式从上到下、从右至左;版面设计中的版框、行款、天头、地脚;卷、册以及图书术语(杀青、尺牍、版图、书札、篇籍)。

(9)纸张出现的时间:不晚于西汉,灞桥纸、金关纸、马圈湾纸等西汉古纸;东汉,宦官蔡伦改进造纸技术,扩大造纸原料来源;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是书籍载体由简帛向纸过渡的转折时期。

(10)造纸术的传播:东亚周边,越南;4世纪,朝鲜;5世纪,日本。

向西传播通过西域与丝绸之路,先到中亚与西亚各国,再到北非与欧洲各国;8世纪,阿拉伯;12世纪,欧洲。

第二节印刷术的发明与发展(1)雕版印刷术产生的时间,隋唐之际可能性最大。

(2)迄今存世最早的印刷品:1974年西安出土梵文陀罗尼经咒单页,初唐印刷品。

(3)雕版印刷术的发明,影响了整个人类文明的进程,在人类文化史上具有划时代的意义,带来巨大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4)根据沈括《梦溪笔谈》记载,世界上最早的活字印刷术是宋代毕昇发明的。

(5)活字印刷具体过程:用胶泥刻字;烧字;排版;印刷;回收活泥字。

(6)沈氏活版印刷实物:《玉堂杂记》、《近思录》、《小学》、《经史论说》、《泥板试印初编》(翟金生)。

(7)木活字印刷首先在西夏试验成功。

(8)元代王祯,用木活字排印了自己编纂的《旌得县志》,作《造活字印刷法》附于《农书》之后,是我国印刷史上最早系统叙述木活字印刷的珍贵文献。

(9)明崇祯十一年出现了用木活字排印的《邸报》,是我国报纸用活字印刷的开端。

(10)清朝最大的一次采用木活字印书的活动是乾隆年间排印《武英殿聚珍版丛书》134种,主办人金简。

印书经验总结《钦定武英殿聚珍版程式》,比王祯的更为详细具体。

(11)中国古代制作活字的材料有泥、木、铜、锡和陶瓷。

(12)民间活字印本影响较大的是《红楼梦》一百二十回,程伟元主持。

(13)明代铜活字印刷进入成熟期。

(14)我国现存的时间最早的铜活字本:华氏会通馆《宋诸臣奏议》。

(15)中国历史上规模最大的一次铜活字印刷:清代雍正年间《古今图书集成》。

(16)套版印刷:将同一版面有不同颜色要求的部分,分别刻板、施色,分几次套印而成。

(17)套版印刷术的发明,使印刷进入彩色时代。

明代后期广泛应用。

凌氏、闵氏最为著名。

(18)饾版后人称作“木版水印”,配套技术为拱花。

(19)雕版印刷术的传播:朝鲜、日本;11、12世纪传入阿拉伯;14世纪末到欧洲。

(20)德国人约翰古登堡约在1445年发明了铅活字印刷。

发明了木制印刷机,从而开创了近现代机械印刷的新纪元。

第三节古代刻书业及其编辑业务1.叶德辉在《书林清话》中,将古代的书籍刻印分为官刻、私刻和坊刻。

2.五代后唐,宰相冯道主持官府刻印《九经》,是我国最早的官刻本,在国子监完成,通称为五代监本《九经》。

开了儒家经典大规模刊刻的先河,也标志着印刷术从民间走入官府。

3.宋明两代是国子监刻书的兴盛时期。

宋代国子监刻书范围遍及经史子集四部,是当时中央政府的主要刻书机构。

明代南监(南京)——“十七史”最为著名。

元清国子监很少刻书。

4.历代朝廷刻书的专门机构:元代兴文署(最著名)、广成局、印历局、广惠局,明代司礼监的经厂。

5.官刻本书籍的特点:书品考究、字大行疏、开本阔大、纸墨精良、装潢铺陈、鸿篇巨制(清代的《古今图书集成》)、正经正史、强调教化功能。

6.私刻的出版主体:士人学者。

特点:牌记;以学问崇尚、文化推广、知识传播为目的;不盈利;校刻精湛;丛书(始于宋,)。

7.私刻名著:唐五代《金刚经》、五代《文选》、《初学记》。

宋元时期,私刻普遍,《九经》、《史记集解》。

明清时期,私刻总量超过官刻。

8.较早的私刻丛书:宋《儒学警悟》、明代《汉魏丛书》、《唐宋丛书》、《格致丛书》。

9.坊刻的出版主体:书商,我国早期印刷品多为坊刻本。

唐代除寺院刻经外,大部分是民间坊刻。

刻印的图书中佛经最多。

a)南宋时期,我国形成三大坊刻雕版中心——两浙坊刻、福建坊刻、蜀中坊刻。

元代坊刻较南宋有过之而无不及。

从内容上看,元代书坊刻印医书开始增多,燕山窦氏活济堂是专门刻卖医书的书籍铺。

b)明初取消了书籍稅。

c)书坊刻书的特点:以市场需求为导向;内容为四部经典、通俗文学读物等;形式上多为小字本、巾箱本、互注本、插图本,被称为“通行本”;较高采用新技术的积极性,出版技术的发明与革新;商人经营能力强;为谋利而粗制滥造、弄虚作假——“麻沙本”;《书林清话》“翻版有例禁始于宋人”。

d)最初的编辑工作主要是甄选和校勘,例如,五代后唐冯道刻《九经》,田敏校勘,《五经正义》,孔维为都勘官(相当于现在的总编辑)。

e)最早的有关编辑校勘出版业务工作的条例:《相台书塾刊正九经三传沿革例》,元代岳浚刻印的《九经》。

条例包括9个条目:书本、字画(规范文字)、注文、音释(规范注音)、句读(正确使用标点符号)、脱简(查补缺漏)、考异(辨明是非)。

f)顾广圻,清代校勘第一人。

“顾黄”第五节古代的图书贸易a)西汉末年最早在文献中出现“书肆”一词。

b)五代刻印的《九经》公开出售说明从事图书贸易的主体已由书坊、私家扩大到官府,图书已有一定的价格.c)宋代在我国图书发展史上有着重要的地位。

宋代国子监设书库官,负责刻书、售书.d)书坊既是刻版印刷的作坊,又是销售图书的书店,又称书肆、书林、书堂、书铺、书棚、书籍铺、经籍铺。

第六节近现代印刷业的发展(1840—1949)a)西方印刷术以机械操纵为基本特征。

b)最先试验采用西方铅印排版技术进行中文书刊生产的,是到中国来的外国传教士。

c)为排印《英汉词典》,东印度公司印刷所制造了世上最早的一套铅合金中文活字。

d)电解法铸造中文字模——“美华字”。

e)石版印刷是最早的平版印刷术。

f)1874年,石印技术北上进入上海,首先出现“土山湾印书馆”教会出版机构,真正的是点石斋印书局,之后同文书局、拜石山房创立。

g)1906年清廷废除科举制度,铅印技术由此开始占据绝对优势地位。

h)抗日战争前的二十余年,是我国印刷业快速发展的时期。

i)国内最大的出版机构是商务印书馆,从印刷业起步,发展成为出版大企业。

j)民国时期,凸版铅印占据绝对主导地位。

k)清末民初,铅印本书刊的外部形式受日本图书的多方面影响而逐渐改线装为平装。

第七节近现代出版机构a)早期传教士创办的出版机构:1814年成立于马六甲的英华书院,1838年成立于新加坡的华英书院;1842年后,上海为中心开办墨海书馆、土山湾印书馆、美华书馆、点石斋书局等。

b)晚清政府办的出版机构:地方官书局,曾国藩创办金陵书局开始,“局刻本”校勘精湛质量精良,价格低廉;洋务派创办的,江南机器制造总局翻译馆最为著名。

c)民营出版机构云集的上海成为中国的出版中心。

d)有影响的民营出版机构,商务印书馆、中华书局、世界书局(红屋),全国出版业中的巨头。

e)商务印书馆早期的出版业务:大量编印教科书;大量翻译介绍西方文化名著(严复和林纾);出版新式工具书;兴办各种期刊(《绣像小说》、《东方杂志》、《小说月报》)。

张元济领导编译所。

f)民国时期,根据教科书销售份额而排名第四第五的民营出版机构分别是大东书局和开明书店(叶圣陶)。

开明书店的《中学生》杂志当时具有一定影响力。

g)文化团体曾是我国近现代期刊编辑出版的主力军。

《晨报副刊》与语丝社,创造社与《创造季刊》,文学研究会与《小说月报》。

h)1920年,陈独秀在上海设立新青年社,出版《新青年》杂志。

中国共产党成立后,一度成为党的机关刊物。

i)1921年9月1日,中国共产党在上海成立人民出版社,以出版马克思主义的著作为己任,这是我国第一次有组织有计划地系统出版马列著作,开拓了出版业的新领域。

j)国民党统治区出现的由共产党直接领导的出版机构:上海书店、长江书店、华兴书店、北方人民出版社。

k)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民营进步出版机构中,最有影响的是《生活书店》(邹韬奋,上海)《新知书店》《读书生活出版社》。

三家出版机构于1984年在香港合并,成立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

第八节近现代出版活动a)近现代民营出版机构最为重要的融资方式之一是:招股筹措资金。

b)中华书局注意改进和提高,商务印书馆《四部丛刊》在前,中华书局《四部备要》在后;商务《辞源》,中华《辞海》。

c)邮购方面,生活书店的成绩最出色。

d)民国时期是我国书业广告蓬勃兴起的历史时期。

第九节近现代出版物a)报纸的大量出版发行,是中国近现代出版的一大特点。

b)报纸早期主要是教会及外商办的。

由英商美查创办的《申报》,是近代中国历史最久、最有影响的中文报纸。

申报馆是近代中国很有影响的出版机构之一。

c)最早的具有现代含义的中文期刊是《察世俗每月统纪传》,是英国传教士在马六甲创办的,用木版雕印。

d)国内最早创办的具有现代含义的中文期刊是1857年在上海创办的教会刊物《六合丛谈》。

e)《万国公报》,外国传教士所办最有影响的一种刊物;1872年英商《申报》馆创办的《瀛寰琐记》,是中国第一种文艺刊物;《时务报》,第一种以时事政治为主的综合性刊物;《亚泉杂志》,第一种自然科学杂志;商务印书馆《东方杂志》,时间最长、最具影响的综合性杂志;《图书月报》,第一种出版专业杂志。

f)林则徐是中国近代最早组织人员翻译西书的人,最有影响的是根据英国《世界地理大全》编译的《四洲志》;魏源整理出版《海国图志》。

g)晚清著名翻译家严复和林纾都有大量作品在商务印书馆出版。

h)民国时期,出版《辞海》《辞源》《辞通》《中华大字典》,被列为大型出版工程。

书目性工具书中,《<生活>全国总书目》《民国以来出版新书总目提要》《官书局书目汇编》等。

i)商务印书馆的《万有文库》是民国出版史上最大的一套现代普及性综合丛书。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