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种元素在不锈钢中所起的作用

合集下载

304不锈钢板中各元素的作用

304不锈钢板中各元素的作用

强度,故广泛用于作弹簧钢。在调质结构钢中加 入 1.0-1.2%的硅,强度可提高 15-20%。硅和 钼、钨、铬等结合,有提高抗腐蚀性和抗氧化的 作用,可制造耐热钢。含硅 1-4%的低碳钢,具 有极高的导磁率,用于电器工业做矽钢片。硅量 增加,会降低钢的焊接性能。
0c85f7e 宝运莱
1、碳(C):钢中含碳量增加,屈服点和抗 拉强度升高,但塑性和冲击性降低,当碳量 0.23% 超过时,钢的焊接性能变坏,因此用于焊接的低 合金结构钢,含碳量一般不超过 0.20%。碳量高 还会降低钢的耐大气腐蚀能力,在露天料场的高 碳钢就易锈蚀;此外,碳能增加钢的冷脆性和时
效敏感性。
2、硅(Si):在炼钢过程中加硅作为还原剂 和脱氧剂,所以镇静钢含有 0.15-0.30%的硅。 如果钢中含硅量超过 0.50-0.60%,硅就算合金元 素。硅能显著提高钢的弹性极限,屈服点和抗拉
5、镍(Ni):镍能提高钢的强度,而又保持 良好的塑性和韧性。镍对酸碱有较高的耐腐蚀能 力,在高温下有防锈和耐热能力。但由于镍是较 稀缺的资源,故应尽量采用其他合金元素代用镍
铬钢。
6、硫(S):硫在通常情况下也是有害元素。 使钢产生热脆性,降低钢的延展性和韧性,在锻 造和轧制时造成裂纹。硫对焊接性能也不利,降 低耐腐蚀性。所以通常要求硫含量小于 0.055%,
极高的耐磨性,用于挖土机铲斗,球磨机衬板等。 锰量增高,减弱钢的抗腐蚀能力,降低焊接性能。
4、铬(Cr):在结构钢和工具钢中,铬能显 著提高强度、硬度和耐磨性,但同时降低塑性和 韧性。铬又能提高钢的抗氧化性和耐腐耐热钢的重要合金元素。
0c85f7e 宝运莱
优质钢要求小于 0.040%。在钢中加入 0.08-0.20% 的硫,可以改善切削加工性,通常称易切削钢。

304不锈钢中元素的作用

304不锈钢中元素的作用

304不锈钢中元素的作用304不锈钢是一种常用的不锈钢材料,由于其具有良好的耐腐蚀性和机械性能,被广泛应用于各个领域。

在304不锈钢中,含有多种元素,每种元素都起着重要的作用。

1. 镍(Ni):镍是304不锈钢中的关键元素之一,其含量通常在8-10.5%。

镍的添加可以提高不锈钢的耐腐蚀性能,使其在酸性环境中具有良好的稳定性。

此外,镍还能使不锈钢具有良好的韧性和可塑性,提高其加工性能。

2. 铬(Cr):铬是不锈钢中最重要的合金元素之一,其含量通常在18-20%。

铬的加入可以形成致密的氧化膜,阻止氧气进一步腐蚀金属,从而提高不锈钢的耐腐蚀性。

此外,铬还能提高不锈钢的硬度和强度,改善其机械性能。

3. 锰(Mn):锰是一种强氧化剂,其添加可以提高不锈钢的氧化膜形成速度,进一步增强不锈钢的耐腐蚀性。

此外,锰还能提高不锈钢的强度和硬度,改善其机械性能。

4. 硅(Si):硅的加入可以提高不锈钢的抗高温氧化性能和耐腐蚀性能。

此外,硅还能提高不锈钢的强度和硬度,改善其机械性能。

5. 磷(P)和硫(S):磷和硫是不锈钢中的杂质元素,其含量应尽量控制在较低水平。

过高的磷和硫含量会降低不锈钢的耐腐蚀性能,并易导致晶间腐蚀现象的发生。

6. 碳(C):碳是不锈钢中的重要元素,其含量通常控制在0.08%以下。

适量的碳可以提高不锈钢的硬度和强度,但过高的碳含量会导致不锈钢的耐腐蚀性下降。

7. 氮(N):氮的加入可以提高不锈钢的强度和硬度,同时还能改善不锈钢的耐蚀性和抗热膨胀性能。

304不锈钢中的元素起着不可忽视的作用。

镍、铬、锰、硅等元素能够提高不锈钢的耐腐蚀性能和机械性能,而磷、硫、碳等杂质元素的含量应尽量控制在较低水平。

只有合理控制和调配这些元素的含量,才能获得优质的304不锈钢材料,满足不同领域的需求。

不锈钢材质中各种元素的作用介绍

不锈钢材质中各种元素的作用介绍

不锈钢材质中各种元素的作用介绍不锈钢是一种耐腐蚀的合金材料,通常由铁、铬、镍和其他合金元素组成。

不同的合金元素对不锈钢的性能和特征有不同的影响。

以下是各种元素在不锈钢中的作用介绍。

1.铁(Fe):不锈钢的主要组成元素之一,提供了材料的强度和基本性质。

2.铬(Cr):铬是不锈钢的主要合金元素,其含量决定了不锈钢的耐腐蚀性能。

铬在不锈钢中形成了一种称为氧化铬(Cr2O3)的被动膜,防止金属与周围环境接触,从而防止腐蚀。

通常,铬含量在10.5%以上的钢才能被称为不锈钢。

3.镍(Ni):镍是不锈钢中常用的合金元素之一,可以提高不锈钢的抗腐蚀性能,特别是在酸性环境中。

镍还可以提高不锈钢的延展性和可焊性,使其更易于加工和使用。

4.钼(Mo):钼是一种常用的合金元素,可以增加不锈钢的抗腐蚀性能和高温性能。

在一些特殊应用中,钼可以用来提高不锈钢的强度和硬度。

5.锰(Mn):锰可以提高不锈钢的硬度和强度,同时还能改善钢的抗腐蚀性能。

6.硅(Si):硅可以提高不锈钢的抗腐蚀性能,同时还能改善钢的强度和硬度。

7.碳(C):碳含量影响不锈钢的硬度和强度。

较低的碳含量通常会增加不锈钢的抗腐蚀性能,但对硬度和强度会有一定的影响。

8.氮(N):氮可以提高不锈钢的强度和硬度,并提高耐腐蚀性能。

氮含量较高的不锈钢常用于高温和高压环境下的应用。

9.磷(P)和硫(S):磷和硫是常见的杂质元素,它们会降低不锈钢的耐腐蚀性能。

因此,在生产过程中需要尽可能降低这两个元素的含量。

除了上述常见的合金元素外,还有一些稀有的合金元素,如钒(V)、钛(Ti)、铼(Re)和钯(Pd),它们可以用来改善不锈钢的特定性能,如耐高温、耐磨和耐腐蚀性能。

这些元素通常被添加到特殊用途的不锈钢中。

总的来说,不锈钢中各种元素的含量和组合方式,决定了不锈钢的微观结构和机械性能,从而影响其在不同应用领域中的性能和特性。

通过适当控制合金元素的含量和加工工艺,可以获得满足特定要求的不锈钢材料。

不锈钢中各元素的作用资料讲解

不锈钢中各元素的作用资料讲解

1、镍Ni:镍在不锈钢中的主要作用在于它改变了钢的晶体结构。

在不锈钢中增加镍的一个主要原因就是形成奥氏体晶体结构,从而改善诸如可塑性、可焊接性和韧性等不锈钢的属性,所以镍被称为奥氏体形成元素。

普通碳钢的晶体结构称为铁氧体,呈体心立方(BCC)结构,加入镍,促使晶体结构从体心立方(BCC) 结构转变为面心立方(FCC)结构,这种结构被称为奥氏体。

然而,镍并不是唯一具有此种性质的元素。

常见的奥氏体形成元素有:镍、碳、氮、锰、铜。

这些元素在形成奥氏体方面的相对重要性对于预测不锈钢的晶体结构具有重要意义。

目前,人们已经研究出很多公式来表述奥氏体形成元素的相对重要性,最著名的是下面的公式:奥氏体形成能力=Ni%+30C%+30N%+0.5Mn%+0.25Cu%从这个等式可以看出:碳是一种较强的奥氏体形成元素,其形成奥氏体的能力是镍的30倍,但是它不能被添加到耐腐蚀的不锈钢中,因为在焊接后它会造成敏化腐蚀和随后的晶间腐蚀问题。

氮元素形成奥氏体的能力也是镍的30倍,但是它是气体,想要不造成多孔性的问题,只能在不锈钢中添加数量有限的氮。

添加锰和铜会造成炼钢过程中耐火生命减少和焊接的问题。

从镍等式中可以看出,添加锰对于形成奥氏体并不非常有效,但是添加锰可以使更多的氮溶解到不锈钢中,而氮正是一种非常强的奥氏体形成元素。

在200系列的不锈钢中,正是用足够的锰和氮来代替镍形成100%的奥氏体结构,镍的含量越低,所需要加入的锰和氮数量就越高。

例如在201型不锈钢中,只含有4.5%的镍,同时含有0.25%的氮。

由镍等式可知这些氮在形成奥氏体的能力上相当于7.5%的镍,所以同样可以形成100%奥氏体结构。

这也是200系列不锈钢的形成原理。

在有些不符合标准的200系列不锈钢中,由于不能加入足够数量的锰和氮,为了形成100%的奥氏体结构,人为的减少了铬的加入量,这必然导致了不锈钢抗腐蚀能力的下降。

在不锈钢中,有两种相反的力量同时作用:铁素体形成元素不断形成铁素体,奥氏体形成元素不断形成奥氏体。

各类合金元素在不锈钢中的作用

各类合金元素在不锈钢中的作用

各类合金元素在不锈钢中的作用不锈钢是一种具有高抗腐蚀性能的合金材料,主要由铁、铬和碳组成。

然而,除了这些主要元素外,不锈钢中还经常添加其他合金元素以改善其性能和特性。

以下是各类合金元素在不锈钢中的作用:1.镍(Ni):镍是不锈钢中最常见的合金元素之一、它可以增加不锈钢的强度、延展性和耐腐蚀性能。

此外,镍还可以改良不锈钢的焊接能力和耐高温性能。

2.钼(Mo):钼可以提高不锈钢的耐腐蚀性能,特别是对酸性环境和氯离子的抵抗能力。

钼还可增加不锈钢的抗拉强度和硬度,改善其热稳定性和耐腐蚀性。

3.铌(Nb)和钛(Ti):这些元素可在高温下稳定铌和钛碳化物的形成,从而防止晶间腐蚀和析出物形成。

它们还能增加不锈钢的强度和耐腐蚀性,特别是在高温和氧化环境下。

4.铜(Cu):铜可以提高不锈钢的耐腐蚀性能,特别是对于硫酸等酸性环境的腐蚀。

此外,铜还可以增加不锈钢的抗热氧化性能、强度和硬度。

5.硼(B):硼主要用于改善不锈钢的焊接性能。

它可防止晶界腐蚀和析出物形成,提高不锈钢的抗氧化性能。

6.铝(Al):铝能够形成致密的氧化物保护膜,有效地防止不锈钢的腐蚀。

此外,铝还能提高不锈钢的强度、硬度和耐蚀性。

7.硅(Si):硅可增加不锈钢的硬度和强度,改善其耐磨性和耐蚀性。

它还能降低不锈钢的热膨胀系数,改善其高温稳定性和焊接性能。

8.磷(P)和硫(S):磷和硫在不锈钢中被认为是污染元素,因为它们会降低不锈钢的耐腐蚀性和机械性能。

因此,在不锈钢制造过程中,通常需要控制磷和硫的含量。

综上所述,不锈钢中的合金元素具有不同的作用,可以改善其耐蚀性、强度、硬度、热稳定性和焊接性能。

通过选择合适的合金元素组合,可以生产出具有各种特性的不锈钢材料,以满足不同应用需求。

不锈钢中的各元素作用详解

不锈钢中的各元素作用详解

不锈钢中的各元素作用详解不锈钢是一种铁碳合金,其中加入了其他元素来改变其化学成分和组织结构,从而赋予其抗腐蚀、耐热和机械性能等特点。

以下是不锈钢中常见元素的作用详解:1.铁(Fe):是不锈钢的基本组成元素,起到了增加强度和硬度的作用。

2.碳(C):增加不锈钢的硬度和强度,但在高温下容易与铬结合成碳化铬,降低不锈性。

3.铬(Cr):是不锈钢中最主要的合金元素,可以形成致密的氧化铬膜,形成一层耐腐蚀的保护层,提高不锈钢的抗腐蚀能力。

一般含铬量达到10.5%以上才能称为不锈钢。

4.镍(Ni):能提高不锈钢的耐腐蚀性,增加硬度和强度,改善塑性,降低脆性,并有助于抑制晶界腐蚀。

5.钼(Mo):提高不锈钢的耐腐蚀性和耐高温性能,尤其是对于耐腐蚀性能较差的酸性环境具有重要作用。

6.钛(Ti):能抑制碳化铬的形成,减少晶体内的析出物,提高焊接性能和晶界腐蚀抵抗性。

7.锰(Mn):在不锈钢中的主要作用是增加硬度和强度,改善塑性和可焊性。

8.硅(Si):有助于提高抗腐蚀能力和降低热膨胀系数,改善耐高温性能。

9.氮(N):增加不锈钢的强度和硬度,改善抗拉伸性能和耐磨性。

10.铌(Nb):能强化晶体,并抑制析出物与晶界的形成,提高不锈钢的抗晶间腐蚀性能。

11.磷(P):加入适量的磷可以提高不锈钢的强度,但过多的磷会导致脆性增加。

12.硫(S):是不锈钢中的有害元素,会降低可焊性和耐腐蚀性能,因此需要控制其含量。

总的来说,不锈钢中的各元素通过相互作用,形成了致密的氧化膜或其他抗腐蚀层,提高了不锈钢的耐腐蚀性能;同时还能改善硬度、强度、塑性、可焊性和耐高温性能等特点,满足了不同工业领域对于不锈钢材料的需求。

当选择不锈钢材料时,需要根据具体的使用环境和要求来合理选择合金元素的种类和含量,以获得最佳的性能。

各种元素在不锈钢中所起的作用

各种元素在不锈钢中所起的作用

各种元素在不锈钢中所起的作用不锈钢是一种合金材料,主要由金属元素铁与少量的铬、镍、钼等元素组成。

这些元素在不锈钢中起着不同的作用,使其具备了许多优良的性能和广泛的应用。

以下是各种元素在不锈钢中所起的作用的具体介绍。

1.铁(Fe):铁是不锈钢的主要成分,赋予不锈钢良好的机械性能和导热性能。

同时,铁还可以与其他元素形成硬质相和固溶固态相,提高不锈钢的耐磨性和硬度。

2.铬(Cr):铬为不锈钢的主要合金元素之一,能够与空气中的氧气反应生成一层致密的氧化铬膜,即“氧化膜”,这种膜能够阻止金属进一步氧化,从而使不锈钢具备了耐腐蚀和不易生锈的特性。

一般情况下,铬含量在12%以上的合金为不锈钢。

3.镍(Ni):镍是一种亲氧元素,能够加强铁/铬体系的氧化膜形成,提高不锈钢的抗腐蚀性能。

同时,镍还能促进铁基合金向奥氏体转变,提高不锈钢的塑性和韧性。

4.钼(Mo):钼是不锈钢合金中的一种重要元素,能够提高不锈钢的耐腐蚀性能,尤其在含有酸的环境中具备较好的耐蚀性。

钼还能改善不锈钢的焊后热处理性能和耐高温性能。

5.锰(Mn):锰是一种强氧化剂,有助于提高不锈钢合金的抗氧化性能,减少金属内部和表面的氧化反应。

此外,锰还能够提高不锈钢的刚性和硬度,改善力学性能。

6.钛(Ti):钛是一种强氧化剂,能够与铁和碳反应生成不溶于铁的氧化物,减少铁-碳体系中的碳质疑物,从而提高不锈钢的耐腐蚀性能。

钛还能改善不锈钢的热处理性能和延展性。

7.钒(V):钒是一种铁碳合金的强化元素,能够提高不锈钢的强度和硬度。

同时,钒还能够抑制晶界腐蚀和晶界析出,提高不锈钢的耐腐蚀性能。

8.碳(C):碳是不锈钢中的一种常见合金元素,用于调节不锈钢的力学性能和热处理性能。

碳含量较低的不锈钢通常具有较好的耐腐蚀性能,而碳含量较高的不锈钢则具备较高的强度和硬度。

除以上主要元素外,不锈钢中还可能掺杂其他元素如硅(Si)、磷(P)、硫(S)等,这些元素可以调节不锈钢的熔点、热膨胀系数、磁性以及其他特殊性能。

不锈钢中各元素作用

不锈钢中各元素作用

不锈钢中各元素作用不锈钢是一种具有良好抗腐蚀性能的合金材料,由铁与其他元素(如铬、镍、钼)合金化而成。

这些元素在不锈钢中起着关键的作用,决定了不锈钢的物理性能、化学性能和耐腐蚀性能。

1.铁(Fe):铁是不锈钢的主要成分,提供了不锈钢的力学性能,如强度和硬度。

它还有助于提高不锈钢的热导性能和磁导性能。

2.铬(Cr):铬是不锈钢最重要的合金元素之一,可提供不锈钢的耐腐蚀性能。

当铬含量达到10.5%以上时,会在不锈钢表面形成一层致密的氧化铬膜(钝化膜),避免了金属与外界氧气的直接接触,从而有效防止了不锈钢的腐蚀。

此外,铬还能提高不锈钢的强度、硬度和耐磨性。

3.镍(Ni):镍是提高不锈钢耐腐蚀性能的关键合金元素之一、镍的加入可以增加不锈钢的钝化能力,使其在更恶劣的环境条件下具有更好的耐腐蚀性。

镍还可以提高不锈钢的韧性和可塑性。

4.钼(Mo):钼通常被用于提高不锈钢的耐蚀性、耐点蚀性和耐高温性能。

特别是在含有氯离子的环境中,钼能够改善不锈钢的抗腐蚀性能,降低晶间腐蚀倾向。

5.锰(Mn):锰是一种强氧化剂,能够与金属中的硫产生反应,减少硫对不锈钢的影响。

因此,锰可以提高不锈钢的耐腐蚀性能和机械性能。

6.碳(C):碳是调控不锈钢硬度和强度的关键元素。

适当的碳含量可以提高不锈钢的硬度,但过高的碳含量可能会导致不锈钢的脆性增加。

7.硅(Si):硅的加入可提高不锈钢的强度和抗蚀性能。

此外,硅还有助于提高不锈钢的耐高温和耐腐蚀性能。

8.氮(N):氮在不锈钢中的主要作用是增强不锈钢的硬度和强度,并提高其抗腐蚀性能。

氮还可以降低不锈钢在焊接过程中的敏感性。

除了以上主要元素外,不锈钢还可能含有其他微量元素(如铜、钛、铌、钙等),它们各自通过增强不锈钢的其中一种性能或起到合金化的效果。

总的来说,各种元素在不锈钢中的合金化作用使不锈钢具有出色的耐腐蚀性、力学性能和工艺性能。

通过调控不同元素的含量,可以在不锈钢中获得多种不同的性能特点,使其适应不同的应用领域。

不锈钢合金元素及其作用

不锈钢合金元素及其作用

不锈钢合金元素及其作用不锈钢中的合金元素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发挥作用:(1)促进钢的钝化膜的生成和稳定。

(2)提高钢的电极电位。

(3)调整钢的组织结构。

(4)减少或消除钢中组织的不均匀性,增强组织的稳定性。

(5)平衡或减小碳对耐腐蚀性能的不利作用。

(6)强化钢的基体,调整钢的力学性能。

(7)改善冷、热加工工艺性能。

一、铬在不锈钢的合金元素中,铬是最重要的元素。

由于铬形成的致密、稳定的Cr2O3薄膜的保护,阻止了介质对金属基体的继续渗入腐蚀,所以,钢中如果含铬量达5%,就显示出一定的耐腐蚀作用。

但不是所有含铬的钢都可以作不锈钢使用,经过多年的研究和实践,人们发现,依据腐蚀的电化学理论,为了提高钢的电极电位,把铬加入到铁基固溶体中时,只有铬含量达到一定浓度,即当铬的原子比达到1/8、2/8、3/8、…n/8,铁基因溶体的电极电位才会跳跃式地增高,腐蚀也因此而减弱。

钢的耐腐蚀性能才会明显地提高,见图1-2和图1-3.图1-2 铁-铬合金1N的FeSO4溶液与甘汞电极的比较电位及在3N的HNO3中的腐蚀率图1-3铬钢在海水中的腐蚀速度与铬含量的关系铬原子引起钢的电极电位第一次突变增高是铬占1/8原子即12.5%原子比时,如果折算成质量百分数则为:这个11.7%的铬含量就是构成不锈钢中的含铬量的最低界限,亦即钠中铬含量高于这个界限才可称为本锈钢。

当然,随着腐蚀介质条件的不同,有时钢中的铬含量还要提高,如在氧化性较强的介质中,铬含量要高于16%的钢才会有明显的钝化能力。

工业户应用的不锈钢的铬含量一般在12%~30%。

可以说,几乎没有一种不锈钢不含铬,所以说,铬是不锈钢中最重要的、起决定性作用的台金元素;二、镍镍是优良的耐腐蚀材料,但是,因价格昂贵以及其他一些因素的限制,在工业上很少应用纯镍,常常是作为一个重要的合余元素加入铁碳合金中来发挥作用。

镍是形成和稳定奥氏体的元素,但是,在低碳的镍钢中要获得纯奥氏体组织,镍含量要达到24%以上,而含镍量达到27%才能使钢在某些介质中改善耐蚀性,见图1—4。

不锈钢中的十一大元素

不锈钢中的十一大元素

不锈钢中的十一大元素碳(C):增强包括奥氏体形不锈钢在内的不锈钢强度,不锈钢中含有适量的C元素可显著提高不锈钢的强度,增加不锈钢的可切削性;另外,当不锈钢中碳(C)元素较高时C元素就会对不锈钢的耐腐蚀性和延展性产生不利的影响。

铬(Cr):是不锈钢中铁素体相形成的主要化学元素之一,铬与氧结合能生成耐氧化腐蚀的Cr2O3钝化膜;Cr元素的存在还能增强不锈钢组织中晶粒间的细化程度,从而增加不锈钢钢的强度、硬度和耐磨性;Cr是不锈钢保持耐蚀性的基本元素之一,不锈钢中铬含量的增加可以提高不锈钢的钝化膜修复能力,一般不锈钢中的铬含量必须在12%以上。

镍(Ni):镍元素是不锈钢中奥氏体晶相形成的主要化学元素之一,Ni元素的存在能减缓钢的腐蚀现象,并能在不锈钢受到加热时使不锈钢中的晶粒膨胀扩大,从而保护和维持不锈钢中晶相组织的稳定性;Ni元素的存在还能降低不锈钢在冷加工时的硬化速度,从而提高或增强了不锈钢的可加工性。

钼(Mo):Mo元素是碳化物的形成元素,但所形成的碳化物极为稳定,这能阻止不锈钢中奥氏体在受热时晶粒的胀大,从而减小钢的过热敏感性和提高不锈钢的强度及抗氧化腐蚀能力;另外钼元素能使包括Cr2O3这样的钝化膜更致密和更牢固,从而有效提高不锈钢的耐氯离子的腐蚀能力和耐海水腐蚀能力。

铌、钛(Nb、Ti):铌和钛元素都是较强的碳化合物形成元素,能形成稳定的含碳化合物,从而增强不锈钢的强度和硬度提高不锈钢的耐晶间腐蚀能力;但碳化钛对不锈钢的表面质量有不利的影响,因此在表面要求较高的不锈钢中一般通过添加铌来改善不锈钢的表面性能。

氮(N):典型用途的不锈钢钢种是304N(0Cr19Ni9N),N是不锈钢中形成稳定的奥氏体晶相元素之一,可显著提高钢的强度;但是对不锈钢的时效开裂影响较大,因此在冲压用途的不锈钢中要严格控制氮元素的含量。

铜(CU):铜也是不锈钢中稳定的奥氏体晶相所形成基本元素之一。

由于铜有石墨化作用,所以只能在低碳不锈钢中加入,并且数量不大于1.5%;Cu元素在碳钢中能提高碳钢的淬透性,并能降低碳钢的延展性;在不锈钢中加入Cu元素,也有利于提高不锈钢的冷加工成型性和降低不锈钢的导磁能力。

不锈钢中的各类化学基本元素以及作用你了解多少

不锈钢中的各类化学基本元素以及作用你了解多少

不锈钢中的各类化学基本元素以及作用1.铬——是构成不锈钢的基本元素。

铬是决定不锈钢耐腐蚀性能的最基本元素。

在氧化性介质中,铬能使钢的表面很快形成一层实际为腐蚀介质不能透过和不溶解的富铬的氧化膜,这层氧化膜很致密,并与金属基本结合得很牢固,保护钢免受外界介质进一步氧化浸蚀;铬还能有效地提高钢的电极电位。

当含铬量不低于12.5%原子时,可使钢的电极电位发生突变,由负电位升到正的电极电位。

因而可显著提高钢的耐蚀性。

铬的含量越高,钢的耐蚀性能越好。

当含铬量达到25%、37.5% 原子时,会发生第二次第三次的突变,使钢具有更高的耐腐蚀性能。

2.镍——单独不能构成不锈钢镍对不锈钢耐腐蚀的影响,只有它与铬配合时才能充分显示出来。

因为,低炭镍钢要获得纯奥氏体组织,含镍量需达24%;要使钢在某些介质中的耐腐蚀性能显著改变,含镍量需在27%以上。

所以,镍不能单独构成不锈钢。

而在含铬18%的钢中加入9%的镍,就能使钢在常温下获得单一奥氏体组织,并可以提高钢对非氧化性介质(如:稀、、磷酸等)的耐蚀性,并能改善钢的焊接和冷弯等的工艺性能。

3.锰和氮——可代替铬镍不锈钢中的镍锰和氮在不锈钢中有镍相仿的作用。

锰的稳定奥氏体作用为镍的二分之一,而氮的作用比镍大很多,约为镍的40倍左右。

因而锰和氮可代镍获得单一的奥氏体组织。

但锰的加入会使含铬低的不锈钢耐蚀性降低。

同时高锰奥氏体钢不易加工。

因此在不锈钢中不单独使用锰,只用部分代替镍。

4.碳——在不锈钢中具有两重性碳在不锈钢中的含量及其分布的形式,在很大程度上左右着不锈钢的性能和组织:一方面碳是稳定奥氏体元素,并作用的程度很大,约为镍的30倍,含碳量高的(马氏体)不锈钢,完全可以接受淬火强化,从而在机械性能方面可大大提高它的强度;另一方面由于碳和铬的亲和力很大,在不锈钢中要占用十七倍碳量的铬与它结合成碳化铬。

随着钢中含碳量的增加,则与碳形成碳化物的铬越多,从而显著降低钢的耐蚀性。

所以,从强度与耐腐蚀性能两方面来看,碳在不锈钢中的作用是互相矛盾的。

不锈钢主要组成元素

不锈钢主要组成元素

不锈钢主要组成元素不锈钢是一种耐腐蚀、美观、坚固的金属材料。

它由多种元素组成,每种元素的含量和比例都对不锈钢的性能产生着重要的影响。

在本文中,我们将探讨不锈钢的主要组成元素及其作用。

1. 铬铬是不锈钢中最重要的元素之一,它的含量通常在10.5%以上。

铬的主要作用是形成一层致密的氧化膜,使不锈钢具有良好的耐腐蚀性。

这种氧化膜可以防止氧、水和其他腐蚀性物质侵蚀不锈钢表面,从而使不锈钢具有长期的使用寿命。

2. 镍镍是不锈钢中另一个重要的元素,通常含量在8%左右。

镍的主要作用是增加不锈钢的强度和塑性,改善其焊接性能,并提高其耐腐蚀性。

此外,镍还可以使不锈钢表面更加光滑,使其具有更好的装饰性。

3. 碳碳是不锈钢中的一个关键元素,它的含量通常在0.03%以下。

碳可以增加不锈钢的硬度和强度,但过高的碳含量会导致不锈钢变脆和容易开裂。

因此,不锈钢中的碳含量需要控制在一定范围内,以保证不锈钢的性能。

4. 钼钼是不锈钢中的一种重要合金元素,它的含量通常在2%以下。

钼的主要作用是增加不锈钢的耐腐蚀性,特别是在高温和酸性环境下。

此外,钼还可以提高不锈钢的强度和硬度,改善其抗拉伸性能。

5. 锰锰是不锈钢中的一种微量元素,通常含量在2%以下。

锰的主要作用是提高不锈钢的硬度和强度,并改善其耐蚀性。

此外,锰还可以增加不锈钢的塑性和韧性,使其更加容易加工和成形。

6. 磷磷是不锈钢中的另一种微量元素,通常含量在0.045%以下。

磷的主要作用是提高不锈钢的强度和硬度,但过高的磷含量会导致不锈钢变脆和容易开裂。

因此,不锈钢中的磷含量也需要控制在一定范围内。

7. 硫硫是不锈钢中的一种微量元素,通常含量在0.03%以下。

硫的主要作用是提高不锈钢的切削性能和加工性能,但过高的硫含量会降低不锈钢的耐腐蚀性能。

因此,不锈钢中的硫含量也需要控制在一定范围内。

总之,不锈钢的性能和用途受到其组成元素和比例的影响。

不同的不锈钢材料具有不同的化学成分和性能,因此在选择和使用不锈钢材料时,需要根据具体的应用需求和环境条件进行选择。

不锈钢化学成分一览

不锈钢化学成分一览

不锈钢化学成分一览不锈钢化学成分标准1.碳(C)碳是不锈钢中最常见的元素之一,通常以间隙固溶的形式存在于奥氏体不锈钢中。

它能够提高材料的强度、硬度和耐腐蚀性能。

碳在不锈钢中的含量对材料的加工性能和焊接性能也有重要影响。

在不锈钢的生产过程中,碳的控制是非常关键的,过高或过低的碳含量都会影响材料的性能。

2.硅(Si)硅也是不锈钢中常见的元素之一,主要作用是提高材料的耐腐蚀性能,尤其是耐酸性能。

硅还可以提高不锈钢的抗氧化性和高温强度。

在不锈钢的生产过程中,硅的含量也需要严格控制。

3.锰(Mn)锰是不锈钢中的一种重要元素,主要作用是提高材料的强度和硬度,同时还可以改善材料的耐腐蚀性能。

在奥氏体不锈钢中,锰能够部分替代镍元素,降低成本。

但是锰的含量过高可能导致材料出现淬火敏感性,降低韧性。

4.磷(P)磷在不锈钢中的含量较低,主要作用是提高材料的耐腐蚀性能,尤其是耐应力腐蚀性能。

但是磷的含量过高可能导致材料的冷脆性增加,降低韧性。

5.硫(S)硫是不锈钢中的一种有害元素,过高的硫含量会导致材料出现热脆性,降低焊接性能。

因此,在不锈钢的生产过程中,硫的含量需要严格控制。

6.镍(Ni)镍是不锈钢中最主要的合金元素之一,能够稳定奥氏体组织,提高材料的耐腐蚀性能和韧性。

在奥氏体不锈钢中,镍的含量通常较高。

7.铬(Cr)铬是不锈钢中的主要耐腐蚀元素,能够与氧、酸等物质发生反应,在表面形成一层致密的氧化膜,阻止金属继续被腐蚀。

此外,铬还能够提高材料的抗氧化性和高温强度。

8.钼(Mo)钼是不锈钢中的一种重要元素,能够提高材料的耐腐蚀性能,尤其是耐氯离子腐蚀性能。

钼还能够改善材料的加工硬化性和焊接性能。

在某些特殊的不锈钢中,钼也是一种重要的合金元素。

9.氮(N)氮是不锈钢中的一种有益元素,能够提高材料的强度和韧性。

同时,氮还能够改善材料的耐腐蚀性能,尤其是耐点腐蚀性能。

但是氮的含量过高可能导致材料出现淬火敏感性,降低韧性。

10.钛(Ti)钛是不锈钢中的一种微量元素,能够稳定材料组织,改善材料的耐腐蚀性能和加工性能。

不锈钢中各元素的作用

不锈钢中各元素的作用

不锈钢中各元素的作用不锈钢是一种合金材料,由铁、铬、镍等多种元素组成。

不锈钢具有耐腐蚀、高强度、耐高温等特点,被广泛应用于建筑、化工、食品加工、医疗器械等领域。

不同元素在不锈钢中起到不同的作用,下面是各元素的说明:1.铁(Fe):铁是不锈钢的主要组成元素,能够给不锈钢提供较高的强度和硬度。

铁具有良好的可塑性和韧性,可以通过热处理来改变不锈钢的力学性能。

2.铬(Cr):铬是不锈钢中最重要的合金元素之一,能够赋予不锈钢良好的耐腐蚀性。

当不锈钢中的铬含量达到一定比例时,铬与氧气结合形成一层均匀致密的氧化铬膜,能够阻止氧气进一步渗透,从而起到防腐蚀的作用。

3.镍(Ni):镍是不锈钢中的合金元素之一,常用于提高不锈钢的耐腐蚀性和强度。

镍能够与铁发生固溶,稳定不锈钢的晶格结构,从而提高其抗腐蚀性能,镍还能够提高不锈钢的塑性和可焊性。

4.锰(Mn):锰是不锈钢中的合金元素之一,具有抑制氧化物和杂质的作用。

锰的添加可以提高不锈钢的韧性和可塑性,从而增加其加工性能。

5.钼(Mo):钼是不锈钢中的合金元素之一,能够显著提高不锈钢的抗腐蚀性。

钼与铁形成稳定的化合物和固溶体,能够有效抑制腐蚀介质的侵蚀,尤其对于耐蚀介质如硫酸和盐酸等有良好的防护作用。

6.碳(C):碳是不锈钢的重要合金元素,能够提高不锈钢的强度和硬度。

碳与铁形成固溶体,可以通过控制碳的含量来控制不锈钢的硬度。

碳的添加还可以提高不锈钢的可焊性和热处理性能。

7.钛(Ti):钛是一种强碱性非金属元素,能够显著提高不锈钢的强度和硬度。

钛与铁形成固溶体,可以稳定晶格结构,增加不锈钢的强度和耐腐蚀性。

总之,不同元素在不锈钢中具有不同的作用,通过合理地控制元素的含量和配比,可以调控不锈钢的力学性能、耐腐蚀性能和加工性能,满足不同场合对不锈钢的要求。

各种化学元素在不锈钢中的作用

各种化学元素在不锈钢中的作用

各种化学元素在不锈钢中的作用不锈钢是一种合金材料,由铁、铬、镍等元素组成。

它的特点是具有高强度、耐腐蚀、耐高温等优良性能。

化学元素在不锈钢中的作用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铁(Fe):铁是不锈钢的主要成分之一,它赋予不锈钢良好的强度和可塑性。

同时,铁的存在使得不锈钢具备了磁性。

2.铬(Cr):铬是不锈钢中最重要的合金元素。

通过添加铬元素,能够形成致密的氧化铬层,从而防止不锈钢表面的金属继续氧化。

这种氧化铬层是保护不锈钢抗腐蚀性的关键,只有当其厚度达到一定标准时,不锈钢才能真正发挥其耐腐蚀的特性。

3.镍(Ni):镍对不锈钢的作用主要体现在增强抗腐蚀性能方面。

镍的加入可以提高不锈钢的抗酸性、碱性和耐高温性能。

此外,镍还能改善钢的可塑性和韧性。

4.锰(Mn):锰是不锈钢中的合金元素之一、它的作用是增加不锈钢的塑性和强度,并提高其耐腐蚀性。

5.钼(Mo):钼主要用于改善不锈钢的耐酸性和耐腐蚀性能。

它可以提高不锈钢在高温和酸性环境下的稳定性。

6.硅(Si):硅是一种既能增强不锈钢抗氧化性能又能提高其韧性的合金元素。

硅能够促进铬在钢中的溶解度和氧化铬层的形成。

7.钛(Ti):钛能够与铬形成一种稳定的氧化物,可以提高不锈钢的抗氧化性能和耐蚀性。

8.铌(Nb):铌主要用于改善不锈钢的耐腐蚀性和强化效果。

添加适量的铌可以提高不锈钢的抗应力腐蚀性和抗晶间腐蚀性能。

9.钠(Na):钠在不锈钢中的含量通常很低,但它对抗菌性能和耐腐蚀性有一定的作用。

总之,不锈钢中的各种化学元素通过相互配合作用,形成了一种优良的合金材料,使得不锈钢具有了高强度、耐腐蚀、耐高温等特性。

同时,化学元素的掺杂和调整,也使得不锈钢在特定环境下具备了更好的耐腐蚀性和抗腐蚀性能。

这使得不锈钢广泛应用于建筑、化工、医药、食品加工等领域。

不锈钢中各元素作用

不锈钢中各元素作用

CR--钝化是因为阳极反响被防止氧化而激发金属与合金耐腐化性能的现象。

构成金属与合金钝化的理论好多,首要有薄膜论、吸附论及电子列举论。

碳是家产用钢的主要元素之一,钢的性能与组织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于碳在钢中的含量及其散布的形势,在不锈钢中碳的影响特别较着。

碳在不锈钢中对组织的影响主要示意在双方面,一方面碳是不变奥氏体的元素,而且传染感人的程度很大(约为镍的 30 倍),其余一方面因为碳和铬的亲和力很大,与铬构成—系列复杂的碳化物。

所以,从强度与耐腐烛性能双方面来看,碳在不锈钢中的感人是相互矛盾的。

比如工业中最遍布的,也是最最少的不锈钢—— 0CR13~4CR13这五个钢号的标准含铬量规定为 12~14%,就是把碳要与铬形成碳化铬的成分考虑进往此后才决意的,即在于使碳与铬连系成碳化铬此后,固溶体中的含铬量不致低于 11.7 %这一最低限度的含铬量。

就这五个钢号来说因为含碳量不一样,强度与耐腐化性能也是有辩解的,0CR13~2CR13钢的耐腐化性较好但强度低于 3CR13和 4CR13钢,多用于制造布局部件,后两个钢号因为含碳较高而可获取高的强度多用于制造弹簧、刀具等要求高强度及耐磨的部件。

又如为了投降18-8铬镍不锈钢的晶间腐蚀,能够将钢的含碳量降至0.03 %以下,或参与比铬和碳亲和力更大的元素(钛或铌),使之不形成碳化铬,再如当高硬度与耐磨性成为主要要求时,我们能够在增添钢的含碳量的同时适当地进步含铬量,做到既知足硬度与耐磨性的要求,又兼备—定的耐腐化功能,工业上用作轴承、量具与刃拥有不锈钢 9CR18和 9CR17MOVCO钢,含碳量虽高达0.85 ~0.95 %,因为它们的含铬量也响应地提升了,所以仍担保了耐腐化的要求。

总的来说,今朝工业中获取利用的不锈钢的含碳量都是比较低的,多数不锈钢的含碳量在0.1 ~0.4 %之间,耐酸钢则含碳0.1 ~0.2 %的。

含碳量大于0.4 %的不锈钢仅占钢号总数的一小部分,这是因为在大多数使用条件下,不锈钢老是以耐腐化为主要目标。

不锈钢中主要元素的作用

不锈钢中主要元素的作用

不锈钢中主要元素的作用不锈钢是一种耐腐蚀的金属材料,其主要成分是铁、铬、镍以及其他少量元素。

不锈钢中各种元素的含量和配比对其性能具有重要影响。

下面将分别介绍主要元素的作用。

1.铁(Fe)铁是不锈钢的主要基础金属元素,赋予了不锈钢优良的机械性能和加工性能。

铁具有良好的延展性和可塑性,使得不锈钢具有较好的成型性能。

同时,铁能够与其他元素形成固溶体,使不锈钢具有较高的强度。

2.铬(Cr)铬是不锈钢的主要合金元素之一,它能够与铁形成致密的氧化层,使不锈钢具有良好的耐腐蚀性。

这是因为铬在空气中能够形成稳定的氧化膜,可以防止氧气继续与金属发生反应,从而延缓铁的氧化腐蚀速度。

此外,铬还能够提高不锈钢的耐热性和耐磨性。

3.镍(Ni)镍是不锈钢的另一种常用合金元素,它能够提高不锈钢的抗腐蚀性能和机械性能。

镍能够改善不锈钢的晶界强度和耐蚀性,提高其在高温和酸性环境下的抗氧化性能。

此外,镍还能够增加不锈钢的强度和塑性,改善其冷加工性能和焊接性能。

4.碳(C)碳是不锈钢中的重要元素,对不锈钢的强度和硬度具有重要影响。

适量的碳可以增加不锈钢的硬度和强度,但过多的碳会使不锈钢变脆。

因此,在不锈钢中要控制碳的含量,以达到平衡硬度和韧性的要求。

5.锰(Mn)锰在不锈钢中作为合金元素存在,可以提高不锈钢的强度和硬度,同时还能够改善热处理性能。

锰的含量通常控制在1.5-2.0%左右。

6.硅(Si)硅在不锈钢中主要起增强抗腐蚀性和提高抗高温氧化性能的作用。

硅能够增加不锈钢的耐磨性和耐酸蚀性,同时还能够提高不锈钢的强度和硬度。

除了上述主要元素外,不锈钢中还含有少量的其他合金元素,如钼(Mo)、氮(N)和铜(Cu)等。

钼的添加可以提高不锈钢的耐蚀性和强度,氮的添加可以提高不锈钢的强度和硬度,铜的添加可以提高不锈钢的耐腐蚀性和焊接性能。

总之,不锈钢中各种元素的作用是相互协作的,通过调整元素的含量和配比可以实现对不锈钢性能的调控,使其具有良好的耐腐蚀性、机械性能和加工性能。

合金元素在不锈钢中的作用

合金元素在不锈钢中的作用

合金元素在不锈钢中的作用合金元素指的是在炼金属的时候加入一定量一种或多种的金属或非金属元素可以获得材料的特殊性能,如提高强度、改善抗氧化性能、提高塑性和工艺性能等。

而这些加进去的辅助性元素材料就叫作合金元素。

各种元素对不锈钢的性能和组织的影响和作用1.铬(Cr)在不锈钢中的决定作用:决定不锈钢性属的元素只有一种,这就是铬,每种不锈钢都含有一定数量的铬。

由于铬形成的致密、稳定的三氧化二铬,阻止了介质对金属机体的继续深入腐蚀。

迄今为止,还没有不含铬的不锈钢。

铬之所以成为决定不锈钢性能的主要元素,根本的原因是向钢中添加铬作为合金元素以后,促使其材料机体向有利于抵抗腐蚀破坏的方面发展。

这种变化可以从以下方面得到说明:①铬使铁基固溶体的电极电位提高②铬吸收铁的电子使铁钝化,钝化是由于阳极反应被阻止而引起金属与合金耐腐蚀性能被提高的现象。

2.碳(C)在不锈钢中的两重性碳是工业用钢的主要元素之一,钢的性能与组织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于碳在钢中的含量及其分布的形式,在不锈钢中碳的影响尤为显著。

碳在不锈钢中对组织的影响主要表现在两方面,一方面碳是稳定奥氏体的元素,并且作用的程度很大(约为镍的30倍),另一方面由于碳和铬的亲和力很大,与铬形成—系列复杂的碳化物。

所以,从强度与耐腐烛性能两方面来看,碳在不锈钢中的作用是互相矛盾的。

认识了这一影响的规律,我们就可以从不同的使用要求出发,选择不同含碳量的不锈钢。

例如工业中应用最广泛的,也是最起码的不锈钢——0Crl3~4Cr13这五个钢号的标准含铬量规定为12~14%,就是把碳要与铬形成碳化铬的因素考虑进去以后才决定的,目的即在于使碳与铬结合成碳化铬以后,固溶体中的含铬量不致低于11.7%这一最低限度的含铬量。

同时,含碳量不同,强度与耐腐蚀性能也是有区别的,0Cr13~2Crl3钢的耐腐蚀性较好但强度低于3Crl3和4Cr13钢,多用于制造结构零件,后两个钢号由于含碳较高而可获得高的强度多用于制造弹簧、刀具等要求高强度及耐磨的零件。

不锈钢中各元素作用

不锈钢中各元素作用
• 2、由于碳含量对不锈钢的抗腐蚀性能有很 大的影响,因此,一般选用熔敷金属含碳量不 高于母材的不锈钢焊条。 如316L必须选用A022焊条。
• 3、对于工作温度在300℃以上、有较强腐 蚀性的介质,须采用含有Ti或Nb稳定化元素 或超低碳不锈钢焊条。 如A137或A002等。
• 4、对于含有稀硫酸或盐酸的介质,常选用含 Mo或含Mo和Cu的不锈钢焊条。 如:A032、A052等。
• 钼(Mo):可以抑制合金钢由于火而引起 的脆性。
• 钛(Ti):使钢的内部组织致密,细化晶粒 力;降低时效敏感性和冷脆性。改善焊接 性能。在铬18镍9奥氏体不锈钢中加入适当 的钛,可避免晶间腐蚀。
• 钒(V)能细化钢的晶粒组织,提高钢的强 度,韧性和耐磨性.当它在高温熔入奥氏 体时,可增加钢的淬透性。
• 钨(W)能提高钢的耐磨性
• 铜(Cu)改善普通低合金钢的抗大气腐蚀 性能,特别是和磷配合使用时更为明显。
• 氮(N)能提高钢的强度,低温韧性和焊接 性,增加时效敏感性。
• 从以上图片可以看出:
1、Cr:防锈,不锈钢的主要组成; 2、Ni:奥氏体的形成元素;镍对酸碱有较高 的耐腐蚀能力,在高温下有防锈和耐热能力;
5、对于在低温条件下工作的奥氏体不锈钢,应 保证焊接接头在使用温度的低温冲击韧性,故 采用纯奥氏体焊条。
如A402、A407。
6、双相奥氏体钢焊缝碱性药皮与钛钙型药皮 焊条的差别不像碳钢焊条那样显著。因此在 实际应用中,从焊接工艺性能方面着眼较多,大 都采用药皮类型代号为17或16的焊条
如A102A、A102、A132等。
• M 马氏体不锈钢 • F 铁素体不锈钢 • A 奥氏体不锈钢 • A一F 双相不锈钢。
三、不锈钢的焊条选用要点

不锈钢主要元素

不锈钢主要元素

不锈钢主要元素不锈钢是一种常见的金属合金,由于具有良好的耐腐蚀性、耐磨性和强度,因此被广泛应用于石油、化学、航空、汽车、建筑、冶金和其他工业中。

许多不锈钢品种由多种元素组成,其主要元素如下: 1、铬:是不锈钢中最重要的元素,其含量一般为11-30%,铬是维持材料体系的非常重要的组成元素,具有促进物质结构稳定的作用。

铬具有良好的耐蚀性,可以抵抗腐蚀介质的侵蚀,使材料具有良好的耐腐蚀性。

2、钼:是不锈钢中的第二主要合金元素,其含量一般为10-30%,钼具有极好的耐热性和耐氧化性,改进材料的耐热性,增加材料的韧性。

3、钢:它是不锈钢的基础元素,它含量为50-90%。

钢质具有较高的强度和弹性,具有良好的延性和耐冲击性,能够抗拉、抗压、抗弯、抗疲劳等,发挥良好的结构强度和力学性能。

4、镍:它是不锈钢中的第三主要合金元素,镍的含量一般为1-9%,它能够促进材料的结构稳定、提高材料的韧性和塑性,改善材料的机械性能。

5、硅:它的含量一般为0.5%-5%,主要作用是改善材料的延性、耐拉和耐磨损性能,减少材料的介电性能,增强铝的耐蚀性、耐热性和抗氧化性。

6、锰:它的含量一般为0.005-0.2%,主要有改善材料的耐蚀性、抗氧化性、改善材料的延展性,增加材料的韧性,抗拉强度和抗拉强度,减少材料的氧化性能。

7、铁:它的含量一般占总量的50-90%,铁可以抗腐蚀,可以抗氧化,可以抗氧化,可以抗折变,可以增强金属的机械性能,可以减少金属的导电性。

8、碳:它的含量一般为0.04-1.2%,碳具有抗氧化性和抗腐蚀性,可以抵消不锈钢中其他元素形成的氧化物,以及减少不锈钢中的大量残余氢。

以上就是不锈钢中主要元素的介绍,在不锈钢中各种元素具有协同作用,协调工作,发挥不锈钢良好的物理机械性能。

对于不锈钢的制造来说,正确的元素控制很重要,以确保其良好的性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各种元素在不锈钢中所起的作用:
碳钢一般是铁碳系的,元素一般有C、Fe、Mn、Si、S、p。

不锈钢一般是铬(Cr)或铬镍(Cr-Ni)系的。

不过不锈钢也分铁素体不锈钢、奥氏体不锈钢、马氏体不锈钢、双相不锈钢等。

马氏体不锈钢一般Cr含量为13%左右,铁素体不锈钢一般Cr含量为17%左右。

用的比较多的是奥氏体不锈钢,也就是Cr-Ni系的。

用的较多的有304、308、316等等。

合金元素的影响:
Mn
1、在低含量范围内,对钢具有很大的强化作用,提高强度、硬度和耐磨性
2、降低钢的临界冷却速度,提高钢的淬透性
3、稍稍改善钢的低温韧性
4、在高含量范围内,作为主要的奥氏体化元素
Si
1、强化铁素体,提高钢的强度和硬度
2、降低钢的临界冷却速度,提高钢的淬透性
3、提高钢的氧化性腐蚀介质中的耐蚀性,提高钢的耐热性
4、磁钢中的主要合金元素(含量在0.40%范围内时,改善热裂倾向,含量高时,易形成柱状晶,增加热裂倾向。


Cr
1、在低合金范围内,对钢具有很大的强化作用,提高强度、硬度和耐磨性
2、降低钢的临界冷却速度,提高钢的淬透性
3、提高钢的耐热性
4、在高合金范围内,使钢具有对强氧化性酸类等腐蚀介质的耐腐蚀能力
Mo
1、强化铁素体,提高钢的强度和硬度
2、降低钢的临界冷却速度,提高钢的淬透性
3、提高钢的耐热性和高温强度
Ni
1、提高钢的强度,而不降低其塑性,改善钢的低温韧性
2、降低钢的临界冷却速度,提高钢的淬透性
3、扩大奥氏体区,是奥氏体化的有效元素
4、本身具有一定耐蚀性,对一些还原性酸类有良好的耐蚀能力
Al
1、炼钢中起良好的脱氧作用
2、细化钢的晶粒,提高钢的强度
3、提高钢的抗氧化性能,提高不锈钢对强氧化性酸类的耐蚀能力
RE
1、炼钢中起脱硫、去气、净化钢液作用
2、细化钢的晶粒,改善铸态组织
S:
1、硫在钢中以FeS-Fe共晶体存在于钢的晶粒周界,降低钢的力学性能,优制钢含硫量一般应限制在0.04%以下。

2、在机械制造中,有时为了改善某些钢的切削加工性能,人为将含硫量提高,以形成硫化物,起中断基体连续性的作用。

3、硫含量的提高,增加铸件热裂倾向。

H:
炼钢过程中钢液从炉气中吸收氢
钢液中氢的溶解度随温度升高而提高,在缓慢凝固条件下,氢以针孔形态析出。

快速凝固时,析出氢在铁的晶格内造成高应力状态,导致脆性。

N:
炼钢过程中钢液从炉气中吸收氮
1、钢液中溶解的氮在凝固过程中因溶解度降低而析出,并与钢中的Si、Al、Zr等元素化合,生成SiN、AlN 、ZrN等氮化物。

少量氮化物能细化钢的晶粒。

氮休物多时,会使钢的塑性和韧性降低。

2、氮属于扩大奥氏体区元素,在钢中可部分代替镍的作用,是铬锰氮不锈钢中的合金元素,,在超低碳不锈钢中,可代替碳的作用,提高钢的强度。

O:
1、钢液中溶解的FeO 在凝固前温度降低过程中与钢液中的碳起反应,生成一氧化碳气泡,在铸件中造成气孔。

2、钢液凝固过程中,FeO因溶解度下降而析出在钢的晶粒周界处,降低钢的性能。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