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地理必修3 教案 区域农业发展 第一课时

合集下载

必修三第四章第一节区域农业发展学案

必修三第四章第一节区域农业发展学案

【考纲要求】以某区域为例,分析该区域农业生产的条件、布局特点和问题,了解农业可持续发展的方法和途径。

【知识导读】行政区划意义上的东北地区是黑吉辽三省;经济协作意义上的东北地区是黑吉辽三省和内蒙古自治区东部。

本节指的是后者。

一、东北地区农业发展的地理条件1、区域农业发展条件的分析思路某区域农业发展条件的分析思路一般应按以下步骤进行:(1)从地形、气候、土壤、水源等自然条件方面,分析该区域适合发展哪些类型的农业,以及种植哪些作物。

(2)综合考虑该区社会经济条件,如交通、市场、基础条件、政策、科技等方面,从上一步已确定的农业类型及作物中选取单位产值最高且对当地生态环境无害的一部分。

(3)要注意区域内部自然及社会经济条件方面的差异,合理布局小区域农业。

【知识拓展】分析我国某些区域特色农业形成的条件一个区域的农业,必须依托当地的自然环境条件、社会经济条件等诸多因素而发展。

在诸多因素中,还有主导性因素,这是促使其形成特色农业的关键。

区域农业发展——以我国东北地区为例 地理一轮学案 必修三第四章【思考】东北大米因质量优而广受市场欢迎,这与气候条件有什么关系?【提示】东北地区夏季光照时间长,昼夜温差大,作物生长周期长,有利于碳水化合物的合成,有机质含量十分丰富;再加之冬季气候寒冷,农作物病虫害少,几乎不需要施用农药,具有天然绿色大米优势。

【知识拓展】我国不同区域农业生产的区位分析与评价(1)东北平原:优势在于地形平坦、土壤肥沃、地广人稀,适合大规模机械化耕作;而制约因素主要是纬度高,热量不足,农作物大多只能一年一熟。

(2)青藏高原河谷农业:优势在于光照充足,昼夜温差大,农作物单产高,品质好;制约因素主要是海拔高,温度低,热量不足。

(3)西北地区灌溉农业:优势在于光照充足;制约因素是干旱、水源不足。

(4)华北平原:优势在于光热充足,地形平坦,土层深厚肥沃;制约因素主要是旱涝、盐碱、风沙灾害严重。

(5)南方平原地区:优势在于地形平坦、土壤肥沃,水热条件优越;制约因素主要是水旱灾害频繁。

人教版高地理必修三第四单元1《区域农业发展──以我国东北地区为例》优秀教学案例(共1课时)

人教版高地理必修三第四单元1《区域农业发展──以我国东北地区为例》优秀教学案例(共1课时)
4.通过分析东北地区农业发展的优势与劣势,使学生认识到地理环境对农业发展的影响,树立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观念。
三、教学策略
(一)情景创设
1.利用多媒体展示我国东北地区的自然风光、农业景观等图像资料,让学生仿佛置身于实地,激发其学习兴趣。
2.创设问题情境,如:“东北地区为何是我国重要的粮食生产基地?”“东北农业发展面临哪些挑战?”引导学生思考,激发求知欲。
2.小组成员分工合作,通过查阅资料、实地考察等方式,完成课题研究。
3.组织小组汇报、讨论,让学生在互动交流中,取长补短,提高综合素质。
(四)总结归纳
1.引导学生回顾学习过程,让其认识到自己在学习中的优点和不足。
2.教师对学生的学习成果进行评价,关注其知识掌握程度、实践能力、创新思维等方面的发展。
3.总结本节课的主要内容,强调东北地区农业发展的优势与劣势,以及农业可持续发展策略。
(二)过程与方法
1.采用多媒体教学手段,展示东北地区的农业景观、农作物生长状况等图像资料,让学生直观地了解东北地区的农业特点。
2.设计小组讨论、案例分析、课堂提问等教学活动,引导学生主动参与,提高其地理实践能力和创新思维。
3.组织学生进行实地考察,如参观农场、农业科技园区等,使其深入了解农业生产的实际情况。
4.结合学生的评价和教师的评价,制定后续教学计划,为学生提供更有针对性的指导。
四、教学内容与过程
(一)导入新课
1.利用多媒体展示我国东北地区的自然风光、农业景观等图像资料,引导学生关注东北地区。
2.向学生简要介绍东北地区的地理位置、气候条件、土地资源等基本特征。
3.提出问题:“你们知道东北地区是我国重要的粮食生产基地吗?那么,东北地区的农业发展有何特点呢?”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导入新课。

高中地理专题:区域农业发展教案

高中地理专题:区域农业发展教案

高中地理专题:区域农业发展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了解不同区域的农业特点和优势;分析影响农业生产的因素,如气候、地形、土壤等;掌握区域农业发展的原则和策略。

2. 过程与方法:通过案例分析,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运用地理信息技术,如GIS地图,观察和分析农业分布特征;开展小组讨论,培养学生合作和交流的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对农业产业的关注和理解,提高学生的社会责任意识;培养学生尊重自然、保护环境的意识;培养学生勇于探索和创新的思维。

二、教学内容1. 第一章:农业发展概述农业的定义和作用;农业发展的历史和现状;农业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和作用。

2. 第二章:影响农业生产的因素气候条件对农业生产的影响;地形和土壤条件对农业生产的影响;水资源对农业生产的影响。

3. 第三章:区域农业特点和优势我国主要农业区域的划分和特点;不同区域的农业优势和制约因素;区域农业发展的战略和政策。

4. 第四章:农业生产技术和现代化传统农业生产技术的特点和改进;现代农业生产技术的发展和应用;农业现代化的目标和途径。

5. 第五章:区域农业发展的案例分析我国典型农业区域的案例分析;国际上成功农业区域发展的案例分析;学生自主选择案例进行分析和讨论。

三、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农业发展概述、影响农业生产的因素等基本概念和理论;2. 案例分析法:分析典型农业区域的案例,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3. 小组讨论法:分组讨论区域农业发展的策略和政策,培养学生的合作和交流能力;4. 地理信息技术应用:利用GIS地图观察和分析农业分布特征,提高学生的地理信息素养。

四、教学评价1. 课堂参与度:评估学生在课堂上的发言和提问情况,考察学生的积极性和兴趣;2. 案例分析报告:评估学生对案例分析的深度和广度,考察学生的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3. 小组讨论报告:评估学生在小组讨论中的表现,考察学生的合作和交流能力;4. 课后作业:评估学生对课堂教学内容的掌握程度,巩固学习成果。

地理人教版高中必修3《区域农业发展——以我国东北地区为例》导学案

地理人教版高中必修3《区域农业发展——以我国东北地区为例》导学案

§4.1 《区域农业发展——以我国东北地区为例》导学案 第1课时【课程标准】以具体区域为例,分析农业生产的条件、布局特点和问题,了解农业持续发展的方法与途径【学习目标】1、回顾已有知识,了解区域农业生产可持续发展应该综合考虑的因素(条件)2、通过阅读教材文字和图表,分析并能评价东北地区农业发展自然条件及社会经济条件3、通过对比和分析,理解东北地区因地制宜组织生产进行农业布局的特点,并能说出理由4、尝试运用所学的地理原理及方法对其它地区的农业地理信息进行整理、分析、评价。

【学习重难点】1、结合资料,会分析评价区域(东北)农业发展的地理条件(自然及社会经济)2、分析东北地区农业布局特点、原因第一课时你能看懂电视里关于全国不同地域农业发展的新闻吗?你知道我国为什么在东部沿海地区发展出口创汇农业、而在东北打造全国商品粮基地、林业生产基地呢? 学习过本节内容后相信你就明白了!学习策略:阅读教材文字和图表,课前自主学习:位置范围:(画出重要经纬线) 地位:①气候条件:气候类型________ ,特点:; 对农业影响: (课本P61图4.2)②地形条件(读上图及教材图4.3填表):地形类型齐全,包括:西部 ,宜 业;中部和东北部 ,宜 业;周围 环绕,宜 业。

③土壤条件: ___ __、黑钙土广泛分布。

土层深厚,有机质含量高。

2、社会经济条件:①重要的 基地。

为农业生产提供必要的农业机具等生产资料。

②交通 。

便于区内外联系,促进与东北亚地区的 型农业的合作发展。

问题我的结论1.区域农业发展的一般步骤和目的是什么?2.区域农业生产可持续发展应该综合考虑的因素有哪些?思考归纳【深入思考】 课堂活动1、东北大米因质量优而广受市场欢迎,这与气候什么关系?2、东北地区农业生产季节性强的特点,为农村的综合发展提供了什么有利条件?3.与我国东部主要农业地区相比,热量条件是东北地区的劣势,但是也可以认为热量条【案例拓展】课堂活动2.请根据资料,判断以下地区应发展什么样的特色农业或地理条件?学习策略:阅读教材文字和图表,课前自主学习三大农业生产区域划分依据: 、 、 、 等农业生产自然条件差异及 的不同。

地理必修三41区域农业发展教案.doc

地理必修三41区域农业发展教案.doc

区域农业发展第一课时教学目标:1. 初步了解,实现区域农业的可持续发展应该综合考虑哪些因素。

2. 通过阅读地形和气温、降水分布图,了解东北地区农业发展的利弊因素。

3. 通过对比和分析,了解东北地区农业布局特点,并深入探讨东北地区大规模专业化生产和商品粮基地建设的特色。

4. 结合具体发展模式,分析东北不同区域农业发展的方|何。

教学重点:1. 东北地区农业发展的利弊因素2. 东北地区农业布局特点,深入探讨东北地区大规模专业化生产和商品粮基地建设的特色。

3 .分析东北不同区域农业发展的方向。

教学难点:1. 实现区域农业的可持续发展应该综合考虑哪些因素。

2. 东北地区农业发展的利弊因素教具准备:有关挂图等、自制图表等教学方法:比较法、案例分析法、图示法等教学过程:新课导入:我们在地理2学习过农业的区位选择。

请同学们|口|忆一下:影响农业区位选择的主要因素有哪些?大致可以分为哪两类?[教师总结]一个地区适合发展什么样的农业,要根据区位条件、社会经济条件、市场需求等来确定。

形成具有特色的生态与经济良性循环系统,实现区域内经济、社会、生态效益的统一。

(承转)在这方面,东北地区农业的发展比较突出,今天我们就以东北地区为例来学习区域农业发展。

首先,我们先来研究一下东北地区的地理条件。

一、地理条件:1 .海陆位置和纬度位置。

2.包括哪些省和日治区。

总结:东北地区包括黑龙江、吉林、辽宁省和内蒙古自治区东部。

纬度高、跨度大。

这样的海陆和纬度位置的特点决定本区的气候是什么类型?(学生I可答)结论:纬度高——温带季风气候,冬季寒冷夏季温暖。

跨度大——跨暖温带、中温带、寒温带。

无霜期180天〜80天。

年降水量300〜1000亳米。

我们只有遵循自然条件(主要是气候),发展与之相适应的农业生产。

因为气候是农业生产中最难改造的日然条件o请同学思考p65思考题:1、东北大米因质量优而广受市场欢迎,这与气候条件有什么关系?引导学生从日照、光照、低温等方面考虑问题。

最新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三4.1《区域农业发展》教案.doc

最新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三4.1《区域农业发展》教案.doc

4.1区域农业发展三维目标:知识和技能1、初步了解实现区域农业的可持续发展应该综合考虑哪些因素。

2、通过阅读地形和气温、降水分布图,了解东北地区农业发展的利弊因素。

3、通过对比和分析,了解东北地区农业布局特点,并深入探讨东北地区大规模专业化生产和商品粮基地建设的特色。

4、结合具体发展模式,分析东北不同区域农业发展方向。

过程与方法1、通过多种途径收集我国各地特色农业生产情况,分析农业生产的地理条件。

2、用小组交流的形式学习区域内部差异划分标准。

3、通过分析我国东北地区农业生产的地理条件、布局特点和发展前景,了解区域农业可持续发展的对策措施。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关注社会,关注家乡,为家乡发展献计献策的主人翁精神。

2、培养学生动手实践能力,勤于探索的科学精神。

3、培养学生科学统筹、按客观办事的科学态度。

教学重点1、东北地区发展农业的地理条件。

2、东北地区三大区域的内部差异。

教学难点1、评价东北地区发展农业的地理条件。

2、东北区域内部划分三大区域的因素。

教具、资料多媒体课件教学过程(2课时)一、导课:1、影响农业区位选择的主要因素(参考必修二知识):自然因素、社会经济因素(学生回顾以前知识,为本节知识学习作准备)一个地区适合发展什么样的农业,要根据区位自然条件、社会经济条件、市场需求等来确定。

形成具有特色的生态与经济良性循环系统,实现区域内经济、社会、生态效益的统一。

2、学生举例说出我国、世界不同区域农业生产现状。

(回顾以前学习知识)教师进行评价、说明。

3、观看东北地区农业的视频资料(可以选择其它地区)区域农业发展在东北地区比较有特色,是个典型案例。

二、讲授1、分析东北地区自然地理背景(学生看图分析、讨论)要点:位置、地形(主要地形区)、土壤、气候、景观,范围等位置、范围:我国东北,纬度高、跨度大;包括黑龙江、吉林、辽宁省和内蒙古自治区东部。

地形:高原、平原、山地(看图了解主要地形区)气候:温带季风气候(学生说出成因、特点,观看中国季风区干湿区分布图、温度带分布图)无霜期180天~80天。

2012年高中地理人教版必修3《4.1区域农业发展》教案

2012年高中地理人教版必修3《4.1区域农业发展》教案

第一节区域农业发展1、三维目标(1)知识与技能1、理解气候条件、地形条件、土壤条件、社会和经济条件对农业生产有哪些有利和不利的影响。

2、通过对比和分析,理解东北地区农业布局特点。

3、掌握阅读地图的技能和辩证分析问题的能力。

4、理解东北商品粮基地建设的突出特点和形成原因。

认识到人类应以积极的态度改造、利用和保护自然,其结果应是能促进人地关系的可持续发展。

5、分析东北不同区域农业发展的方向。

6、明确实现区域农业的可持续发展应该综合考虑哪些因素。

(2)过程与方法1、通过阅读地形和气温、降水分布图,了解东北地区农业发展的利弊因素。

2、通过对比和分析,了解东北地区农业布局特点。

3、运用列表比较法、案例分析法、图示法等理解和掌握知识。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认识到人类的生产活动要尊重自然规律,也要认识到人类的主观能动性。

2、能够以某区域为例,解决农业布局与发展的实际问题。

培养因地制宜发展农业,追求人地协调,走农业可持续发展道路的科学观念。

3、增强对资源、环境的保护意识和法制意识,形成可持续发展观念,增强关心和爱护环境的社会责任感,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

2、重点(1)理解东北地区农业发展的利弊因素。

(2.)理解东北地区农业布局特点。

3、难点:(1)学会分析影响农业的区位因素和学会辩证的分析问题。

(2)实现区域农业的可持续发展应该综合考虑哪些因素。

4、教学建议分析地理条件(气候,地形、土壤,社会、经济),农业布局的特点——分为三大农业生产区域(耕作农业区,林业和特产区,畜牧区),大规模的专业化生产——商品粮基地建设(大规模机械化生产,地区专业化生产),农业发展方向(平原区,西部草原区,山区)本节的教学内容的三大主题:主题一东北地区农业发展的地理背景(地理条件、资源优势);主题二东北地区农业发展特点(农业在全国的地位、区域内部布局特点);主题三东北地区农业发展方向(存在问题、农业主要发展方向)。

教学导入导入一地图册P40 区域概况图,复习东北区的位置(经纬度位置和相对位置)、地形(三大山地的分布)、气候、河流和湖泊(主要的水库和水电站)、主要的自然资源(煤铁石油的分布)、主要的铁路和城市等。

高中地理专题:区域农业发展教案

高中地理专题:区域农业发展教案

高中地理专题——区域农业发展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理解区域农业发展的概念及其重要性;(2)掌握影响农业生产的自然和社会经济因素;(3)分析不同区域农业发展的特点和优势;(4)学会评价农业可持续发展措施。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案例分析,培养学生的地理观察和分析能力;(2)运用比较法,让学生了解不同区域农业发展的差异;(3)开展小组讨论,提高学生的合作与交流能力。

3. 情感态度价值观:(1)培养学生对农业发展的兴趣和热情;(2)增强学生对农业可持续发展观念的认识;(3)提高学生关爱农村、关注农业发展的社会责任感。

二、教学内容1. 区域农业发展的概念及其重要性2. 影响农业生产的自然因素3. 影响农业生产的社会经济因素4. 不同区域农业发展的特点和优势5. 农业可持续发展措施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重点:(1)区域农业发展的概念及其重要性;(2)影响农业生产的自然和社会经济因素;(3)不同区域农业发展的特点和优势;(4)农业可持续发展措施。

2. 难点:(1)农业生产的社会经济因素对农业发展的影响;(2)农业可持续发展措施的实施与评价。

四、教学过程1. 导入:(1)播放农业发展相关的视频资料,引起学生兴趣;(2)提问:什么是区域农业发展?为什么它很重要?2. 教学新课:(1)讲解区域农业发展的概念及其重要性;(2)分析影响农业生产的自然和社会经济因素;(3)介绍不同区域农业发展的特点和优势;(4)讲解农业可持续发展措施。

3. 案例分析:(1)选取两个不同区域的农业发展案例,让学生分析其特点和优势;(2)让学生比较两个案例,了解农业发展的差异。

4. 小组讨论:(1)让学生分组讨论农业可持续发展措施;(2)每组选取一个案例,评价其农业可持续发展措施的有效性。

5. 总结与拓展:(1)总结本节课的主要内容;(2)布置作业,让学生进一步巩固所学知识。

五、教学评价1. 课堂表现: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提问回答等情况,了解学生的学习状态。

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三教学设计第一节区域农业发展以我国东北地区为例

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三教学设计第一节区域农业发展以我国东北地区为例
2.学生在小组内进行讨论,教师巡回指导,解答学生疑问。
3.各小组汇报讨论成果,教师进行点评,总结各组优点和不足。
(四)课堂练习
1.教师出示课堂练习题目,要求学生在规定时间内完成。
a.根据GIS数据分析,绘制东北地区农业资源分布图。
b.列举三种影响东北地区农业发展的主要因素,并简要说明原因。
c.针对东北地区农业发展,提出三条合理化建议。
4.布置课后作业:结合本节课所学,撰写一篇关于东北地区农业发展的短文,不少于500字。
五、作业布置
为了巩固本节课所学的知识,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特布置以下作业:
1.结合课堂所学,分析我国东北地区农业发展的优势和劣势,并从地理角度提出合理的发展建议。要求不少于800字,要求观点明确、论述清晰。
3.学生回答问题,教师总结并引出本节课的主题:区域农业发展——以我国东北地区例。
(二)讲授新知
1.教师简要介绍东北地区的地理位置、气候特点、土壤类型等地理背景,为后续分析农业发展奠定基础。
2.讲解东北地区农业地理特征,包括主要农作物、畜牧业发展状况、农业产业结构等。
3.分析影响东北地区农业发展的主要因素,如气候、地形、土壤、政策等。
(1)课前布置预习任务,让学生了解东北地区的农业发展概况。
(2)课中通过提问、讨论等方式,引导学生主动参与教学活动。
(3)课后鼓励学生进行实地考察、访谈等实践活动,巩固所学知识。
2.创设情境,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和沟通表达能力。
(1)设计小组合作任务,让学生共同探讨农业发展问题。
(2)组织课堂展示,鼓励学生分享学习成果,提高表达能力。
4.教师将根据作业完成情况,给予评价和反馈,请学生认真对待。
(2)结合国家政策,让学生认识到农业发展对国家经济、社会稳定的重要意义。

地理必修3区域农业发展开发教案_地理必修三

地理必修3区域农业发展开发教案_地理必修三

地理必修3区域农业发展开发教案_地理必修三地理必修3区域农业发展开发教案地理必修3区域农业发展开发教案:第四章区域经济发展第一节区域农业发展——以我国东北地区为例第一课时东北地区地理条件与农业布局目标定位1.了解东北地区发展的自然条件和社会经济条件。

2.了解东北地区农业的布局状况,掌握该区的各类农业区的分布状况。

3.通过学习东北地区农业布局特点,使学生正确认识人类活动与地理环境的关系。

核心点一东北地区发展农业的地理条件区域位置:东北区位于我国的东北部,东面、北面、西面分别与朝鲜、俄罗斯、蒙古接壤。

东北区所处的纬度位置较高,其最北端是我国纬度最高的地方。

东北区的区位优势是:位于东北亚区域的中心地带,东面、北面、西面与朝鲜、俄罗斯、蒙古接壤,东隔日本海、黄海与日本、韩国相望,南濒渤海并与华北地区相连接。

核心点二农业布局特点根据气候、地貌、植被和土壤等农业生产自然条件的差异及农业生产方式的不同,东北地区可划分为三大农业生产区域。

农业生产类型主要有耕作业、林业及畜牧业。

下列是对东北三大农业生产区域的比较,主要从分布区、农作物种类及分布考虑,如表所示。

农业区主要分布区主要农作物名称分布耕作农业区松嫩平原、三江平原、辽河平原玉米很普遍,由南向北逐渐减少小麦和大豆由南向北逐渐增多水稻辽河、松花江流域的大型灌区以及东部山区的河谷盆地林业和特产区大、小兴安岭和长白山区森林区大、小兴安岭鹿茸、人参长白山区苹果、梨延边柞蚕茧辽东低山丘陵和半岛丘陵苹果辽南畜牧业产区西部高原、松嫩平原西部及部分林区草地三河牛、三河马呼伦贝尔市三河地区东北红牛松嫩平原西部方法技巧东北地区为什么能够发展水稻种植业辽河、松花江流域的大型灌区和东部山区河谷盆地,水源充足,土壤肥沃,光、热、水以及土壤条件能够种植水稻。

因此,这一地区为东北地区主要的水稻产区。

但是,在东北的其他地区,随着纬度的升高,积温逐渐减少,在农业发展过程中仍可通过培育优良品种、改进种植技术等措施,使水稻种植向北扩展到50°以北的黑龙江沿岸。

高中地理人教版必修三教案:4.1.1区域农业发展——以我国东北地区为例

高中地理人教版必修三教案:4.1.1区域农业发展——以我国东北地区为例

第四章区域经济发展第一节区域农业发展——以我国东北地区为例三维目标一、知识与技能1.初步了解实现区域农业的可持续发展应该综合考虑哪些因素。

2.通过阅读地形和气温、降水分布图,了解东北地区农业发展的利弊因素。

3.通过对比和分析,了解东北地区农业布局特点,并深入探讨东北地区大规模专业化生产和商品粮基地建设的特色。

4.结合具体发展模式,分析东北不同区域农业发展的方向。

二、过程与方法1.通过多种途径收集我国各地特色农业生产情况,分析农业生产的地理条件。

2.用小组交流的形式学习区域内部差异划分标准。

3.通过分析我国东北地区农业生产的地理条件、布局特点和发展前景,了解区域农业可持续发展的对策措施。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关注社会,关注家乡,为家乡发展献计献策的主人翁精神。

2.培养学生动手实践能力,勤于探索的科学精神。

3.培养学生科学统筹、按客观办事的科学态度。

教学重点1.东北地区发展农业的地理条件。

2.东北地区三大区域的内部差异。

教学难点1.评价东北地区发展农业的地理条件。

2.东北区域内部划分三大区域的因素。

教具准备1.实物投影仪。

2.根据课本地图,形成复合式投影片:东北地区的位置图,东北地区的地形图;东北地区年降水量和年平均气温的分布图;东北商品粮基地的分布图。

3.“我国温度带的划分”“我国干湿地区”“我国年降水量分布”等地图。

课时安排共3课时第一课时地理条件、大规模专业化生产——商品粮基地建设第二课时农业布局特点、农业发展方向第三课时了解我国各地区域农业发展教学过程第一课时导入新课师国家间的竞争更多地表现为综合国力的竞争,而经济力量是综合国力最重要的构成因素,所以我国领导人提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最根本的是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不断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

区域的发展也是建立在经济建设基础上的。

农业和工业是社会经济中最基本的两个物质生产部门。

推进新课师(逐层分析,逐步深入)从必修的学习中我们已经知道,如果一个地区的发展根据工农业生产的影响因素合理考虑,统筹安排,则可发挥地区优势,充足挖掘潜力,促进该地区的持续发展,形成区域性工农业。

江苏省高淳县高中地理 4.1 区域农业发展教学案 新人教版必修3

江苏省高淳县高中地理 4.1 区域农业发展教学案 新人教版必修3

第一节区域农业发展——以我国东北地区为例(2课时)[课程标准]以某区域为例,分析农业生产的条件、布局特点和问题,了解农业持续发展的方法与途径。

[学情分析]在学生已有的知识基础上及第一章的学习,学生对于东北农业发展的一些自然条件大体已了解一些。

[学习目标]1.能利用某些区域为案例,分析该区域发展农业生产的自然和社会经济条件。

2.结合当地农业生产实例,理解农业生产过程中要遵循因地制宜的原则,加深对农业区域可持续发展的认识。

3.结合一些资料,了解东北农业近些年来面临的问题,未来农业的发展方向。

[评价设计]1.通过“活动一”及反馈练习1、2、4,检测目标1的达成。

2.通过“活动二”及反馈练习3,检测目标2的达成。

3.通过“活动三”“活动四”及反馈练习5,检测目标3的达成。

[学习过程]活动一:阅读课本,说说东北地区的区域范围及农业发展的地理条件。

一、地理条件1.区域位置:本区位于我国的东北部,包括、、省和东部2.地理条件分析:⑴气候条件——农业中最难以改造的自然条件该区气候类型及特点:⑵地形、土壤条件地形状况:土壤类型:⑶社会、经济条件工业:交通:人口:活动二:阅读课本回答,该区的农业布局有何特点?二、农业布局的特点由于地域条件的差异显著,农业生产的地域性突出。

根据气候、地貌、植被和土壤等农业生产自然条件的差异及农业生产方式的不同,东北地区可划分为三大农业生产区域:三大农业生产区域的比较:三、大规模专业化生产——商品粮基地建设1.大规模机械化生产2.地区专业化生产四、东北农业的发展方向1.存在问题:2.发展方向:⑴原则:⑵目标:⑶不同区域的农业发展方向与重点:。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1课时
一.板书课题.同学们,今天我们来学习《区域农业发展-以我国东北地区为例》。

二.出示学习目标.本节课的学习,我们要达到以下目标,请看投影。

1.了解东北地区的基本概况
2.了解东北地区农业发展的自然条件和社会经济条件。

三.自学指导:同学们,如何完成本节的学习目标呢?主要靠大家自学,请同学们认真完成自主学习的内容,6分钟后检测,看谁完成的最好。

一、东北地区农业发展的地理条件
1.范围:包括①__________三省和②__________东部。

2.地理条件
(1)气候条件:东北大部分地区属于③________________气候区,雨热同季。

热量和水
分条件基本上可满足④____________作物的需求,但是农作物生长容易受到⑤_______ ___的影响。

(2)地形、土壤条件:a.地形类型齐全;b.⑥________、黑钙土分布广泛。

(3)社会、经济条件
a.东北地区是我国重要的工业基地,良好的工业基础为农业发展提供了有利条件。

b.⑦________发达,对外联系方便,利于⑧________农业的发展。

c.开发较晚,人口密度较低。

良好的生态环境和资源条件利于⑨____________和⑩__ ______的发展。

二、农业布局特点
1.耕作农业区:主要分布在平原地区,包括⑪______平原、⑫______平原、辽河平原。

2.林业和特产区:主要分布在⑬____________、⑭________山区。

3.畜牧业区:主要分布在西部⑮__________、松嫩平原西部及部分林区草地。

四:先学过程:
1.学生看书,教师巡视,提醒注意力不集中的学生
2.自学检测(大家都自学的很认真,现在老师来检测一下大家的自学效果。

点名要求学生来回答或者板演,其他同学认真做在册子上,书写要规范。

思考:
1.为什么东北大米的品质优良,富含多种营养物质?
2.东北地区农区发展畜牧业有哪些有利条件?
五.后教过程(学生交流答案,教师点拨)
1.更正:同学们有没有不同意见?请要补充或者更正的同学举手。

2.讨论:看回答的是否正确?为什么?最后师生共同分析,解决问题。

六.课堂总结:
1.区域农业发展条件的分析思路
(1)从______、气候、土壤等自然条件方面分析该区域适合发展哪些类型的农业以及种
植哪些作物。

(2)综合考虑该区社会经济条件,如区位、交通、________等方面,从上一步已确定的
农业类型及作物中选取单位产值较高且对当地生态环境无害的一部分。

(3)要注意区域内部自然及社会经济条件方面的差异,合理布局小区域农业。

2.东北地区建设商品粮基地的优势条件
(1)东北地区________,人口较少,余粮多,可以提供较多的粮食作为商品粮;(2)____
______数量多,后备土地资源丰富;(3)黑土肥力高;(4)夏季__________,农业生产条件优越,增产潜力大;(5)东北地区是我国铁路网最稠密的地区,交通运输条件极为便利。

七.当堂训练(请同学们运用本节所学内容独立完成作业)
读下面区域图,完成1~2题。

1.甲、乙、丙对应的土地利用类型分别是( ) A.耕地、林地、草地B.耕地、草地、林地
C.草地、林地、耕地D.草地、耕地、林地
2.图示区域粮食商品率高于全国其他农业区,主要原因是( ) A.土壤肥沃B.地形平坦C.水热条件好D.人均耕地多
八.课后作业
九.教学反思:。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