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效区域麻醉与神经刺激仪
外科手术中的神经保护措施
外科手术中的神经保护措施外科手术是指通过切割、吸除、钳拉、电凝等手段来切除或修复人体内某些异常器官的技术。
而在实施手术的过程中,神经保护是至关重要的一个环节。
神经保护的不当处理可能会导致一系列的神经系统并发症,如运动障碍、感觉异常等。
因此,外科手术中的神经保护措施显得十分必要。
一、神经麻醉神经麻醉是一种通过静脉或神经注射等方式,使病人在手术中进入无痛状态,以便外科医生能够在不影响目标区域功能的情况下进行手术。
与全身麻醉不同,神经麻醉只作用于特定的神经区域,使得外科医生在手术过程中对病人进行更为准确的操作,并且能够对病人进行更好的神经保护。
在神经麻醉的应用中,外科医生可以根据病人的具体情况,采用局部麻醉、神经节阻滞或者神经阻滞等技术。
同时,在操作前需对病人进行常规检查和各项身体指标检测,在确保病人健康的情况下采用最为安全有效的神经麻醉方式,保证神经系统的完整性。
二、神经监测神经监测是指在手术过程中实时监测病人神经系统状态的一种手段。
其主要作用在于判断病人的神经系统是否有异常反应,及时跟踪、纠正手术过程中的问题,保护神经系统的完整性。
神经监测技术多种多样,包括直接电生理监测、间接电生理监测、声音监测等。
常用的神经监测技术有神经监测仪、有声神经监测仪、神经刺激仪等,选择合适的神经监测技术可根据不同手术类型、目标区域和病人身体特征等情况来确定。
同时,神经监测在手术中的应用也包括了同时使用多种技术来进行监测,以获取更加全面的信息。
在神经监测过程中,医护人员需要关注各项指标的变化,及时考虑并纠正手术过程中出现的问题,保护神经系统的完整性。
三、手术针具手术针具是指手术过程中用来进入目标区域、取出病变组织的工具。
在手术过程中,如果使用不合适的手术针具,容易造成神经的损伤,导致神经系统并发症。
较为安全的手术针具应具备一系列特点,如钝度度能够精确可控,针头形状设计能够满足特定手术区域需求,手术过程中能够有明显的反馈等。
神经肌肉电刺激仪的使用步骤
神经肌肉电刺激仪的使用步骤神经肌肉电刺激仪是一种常用于康复治疗和疼痛管理的设备。
以下是使用神经肌肉电刺激仪的步骤:1. 准备工作:- 确保神经肌肉电刺激仪已经连接到电源,并确保电源开关处于关闭状态。
- 清洁和消毒刺激电极,确保其表面没有污垢或细菌。
- 准备好适当的导电介质,如导电凝胶或导电贴片。
2. 确定治疗区域:- 根据患者的症状和治疗目的,确定要治疗的具体区域。
- 清洁和消毒治疗区域,确保皮肤干燥和清洁。
3. 安装刺激电极:- 将刺激电极连接到神经肌肉电刺激仪上,确保插头连接牢固。
- 将刺激电极放置在治疗区域上,并通过适当的固定带或贴片固定电极,确保其与皮肤紧密接触。
4. 设置刺激参数:- 打开神经肌肉电刺激仪的电源开关,启动设备。
- 根据治疗需求,设置刺激参数,如刺激强度、频率和治疗时间。
- 遵循设备操作指南,确保正确设置刺激参数。
5. 开始治疗:- 确保患者感到舒适,并向其解释治疗过程和可能的感觉。
- 逐渐增加刺激强度,直到患者感到适度的刺激或按照医生的指示操作。
- 治疗过程中,密切观察患者的反应和舒适度,并根据需要进行调整。
6. 治疗结束:- 在治疗时间结束后,逐渐减小刺激强度,并最终关闭设备。
- 将刺激电极从治疗区域上移除,并清洁皮肤。
- 清洁和消毒刺激电极,并妥善存放设备。
请注意,以上是一般使用神经肌肉电刺激仪的步骤,具体步骤可能会根据不同的设备和治疗需求而有所变化。
在使用神经肌肉电刺激仪之前,请详细阅读设备操作指南,并遵循医生或专业人士的指导。
常见的麻醉技术
常见的麻醉技术一、局部麻醉局部麻醉是指应用局部麻醉药暂时阻断机体某一区域周围神经传导的麻醉方法。
局部麻醉的特点是神经阻滞的可逆性,其优点为简便易行、安全性大、患者保持清醒、并发症少和对患者生理功能影响小。
(一)适应证体表手术、介入性检查及治疗。
(二)禁忌证对局麻药过敏、穿刺部位感染或恶性肿瘤者。
(三)局部解剖学皮肤由表皮、真皮和皮下组织构成,并含有附属器官(汗腺、皮脂腺、指甲、趾甲)以及血管、淋巴管、神经和肌肉等。
局部浸润麻醉和区域阻滞麻醉一般逐层经由表皮、真皮推注局麻药,最终阻滞皮下组织内或肌肉、胸腹膜上的神经干和神经末梢。
(四)操作技术1.局部浸润麻醉局部浸润麻醉是将局麻药注射到手术区的组织内,分层阻滞神经末梢而产生麻醉作用。
主要用于体表短小手术、有创性检查和治疗。
操作方法为:将皮内注射针的针头斜面紧贴皮肤,进入皮内后推注局麻药,使皮肤隆起呈白色橘皮样皮丘,再经皮丘刺入皮下,沿皮肤切口走行在皮内做连续皮丘。
做新皮丘时,注射针应由前次已浸润过的部位刺入,以减少穿刺疼痛。
然后再经皮丘逐层浸润皮下、肌膜和胸、腹膜。
注药时应加压,边注药边进针,在组织内形成张力性浸润,与神经末梢广泛接触,增强麻醉效果。
每次注药前应回抽,防止局麻药注入血管内。
每次注药量不要超过极限量,以防局麻药毒性反应。
穿刺针进针应缓慢,改变穿刺针方向时,应先退至皮下,避免针干弯曲或折断。
2.表面麻醉表面麻醉是指将渗透性能强的局麻药施用于黏膜表面,使其穿透黏膜而作用于黏膜下神经末梢产生的无痛状态。
主要用于眼角膜、结膜、鼻腔内黏膜、咽喉部黏膜、气管黏膜及尿道黏膜的浅表手术或内镜检查术。
操作方法有多种,如眼部表面麻醉是将局麻药1~2滴滴入结膜囊内,每隔1~2min重复一次,2~3min即可;鼻腔内用喷雾器或棉片将局麻药喷入或塞入鼻腔紧贴需麻醉部位,3~5min即可;男性患者的尿道表面麻醉为将局麻药灌入尿道,用龟头夹子夹住阴茎头部,3~5min即可,女性患者则用细棉棒浸药后塞入尿道3~5min即可;咽喉部及气管内表面麻醉:让患者张口伸舌,先用局麻药喷洒舌体,再借用喉镜将局麻药喷入或滴入咽喉部,直至患者咽反射被抑制。
神经肌肉电刺激仪操作步骤
神经肌肉电刺激仪操作步骤
神经肌肉电刺激仪是一种常用于治疗肌肉损伤和促进康复的医疗设备。
以下是使用神经肌肉电刺激仪的基本操作步骤:
1. 准备工作:
- 确保仪器电源已连接并通电。
- 检查电刺激仪的电极贴片是否完好。
- 将电极贴片连接至电刺激仪。
2. 准备肌肉区域:
- 清洁和消毒需要刺激的肌肉区域。
- 通过轻柔的按摩或热敷来放松肌肉。
3. 设置刺激参数:
- 在电刺激仪上选择适当的刺激模式,如连续刺激模式或脉冲刺激模式。
- 设置刺激的频率和强度。
根据医疗专业人员的建议和患者的需求来确定合适的参数。
4. 贴附电极贴片:
- 将电极贴片粘贴在需要刺激的肌肉区域上。
确保贴片与皮肤
充分贴合,避免出现空隙。
5. 开始刺激:
- 启动电刺激仪,开始发送刺激信号。
- 监测患者的反应和舒适程度。
根据患者的反应调整刺激参数,确保刺激强度适中。
6. 注意事项:
- 在操作过程中,确保设备和电源线的安全性,避免触碰和损坏。
- 注意患者的舒适感,如果患者感到不适或有不良反应,立即
停止刺激并咨询医疗专业人员。
- 仪器使用后,按照相关规定进行清洁和消毒。
以上是神经肌肉电刺激仪的基本操作步骤。
在使用设备之前,
建议阅读设备的操作手册,并遵循医疗专业人员的指导和建议。
神经肌肉电刺激仪操作规程
神经肌肉电刺激仪操作规程神经肌肉电刺激仪操作规程一、前言神经肌肉电刺激仪(以下简称电刺激仪)是一种用于神经肌肉疾病诊断、治疗和康复的医疗器械。
正确使用电刺激仪对于提高诊疗效果和减少患者不适非常重要。
本操作规程主要介绍电刺激仪的日常使用方法和注意事项。
二、电刺激仪的准备与启动1. 检查仪器情况:确认电刺激仪主机、电极、导线等配件完好无损。
2. 将电刺激仪主机连接电源,注意电源适配器的电压和频率要与设定值相符合。
3. 按照电刺激仪说明书的要求,安装和连接电极和导线,确保连接稳定可靠。
4. 按照电刺激仪说明书的要求,开启电刺激仪主机,进行基本设置和校准。
三、电刺激操作流程1. 确定治疗方案:根据患者的病情和医生的建议,确定电刺激的参数设置(包括刺激强度、频率、脉宽等)。
2. 准备治疗区域:将患者的治疗部位暴露并清洁干净,移除干扰物,避免产生误诊。
3. 应用电极:根据具体治疗方案,粘贴或夹在患者相应部位,确保电极和皮肤之间的接触良好,避免松动或脱落。
4. 调整参数设置:按照方案要求,将电刺激仪的参数设置到相应数值。
5. 启动电刺激仪:按下电刺激仪主机上的启动按钮,开始进行电刺激治疗。
6. 监测患者反应:在治疗过程中,持续观察患者的病情变化和反应情况,如有任何异常或不适应及时停止治疗并记录。
7. 治疗完成及关机:治疗结束后,关闭电刺激仪主机,拆除和清洗电极,并将设备存放在干燥通风的地方。
四、电刺激仪的注意事项1. 维护仪器:定期检查和维护电刺激仪,确保其正常工作并延长使用寿命。
2. 防止交叉感染:为每个患者使用单独的电极,严格遵守消毒规程,避免交叉感染的发生。
3. 刺激强度调节:在使用刺激强度时,应根据患者的感受和医生的指导进行逐步调整,避免过度刺激造成不适。
4. 注意安全:在使用电刺激仪时,应确保电源线不受损坏或交叉,避免触电事故的发生。
5. 禁用人群:孕妇、心脏病患者和使用心脏起搏器的人禁止使用电刺激治疗。
神经肌肉电刺激仪操作手册
神经肌肉电刺激仪操作手册
1. 简介
神经肌肉电刺激仪是一种用于治疗和调节神经肌肉功能的设备。
本操作手册旨在提供使用该仪器的基本指导,以确保正确且安全地
使用。
2. 仪器结构
神经肌肉电刺激仪由以下主要部件组成:
- 控制面板:用于设置和调整刺激参数。
- 电极:与患者的皮肤接触,传递电刺激信号。
- 电源:提供仪器所需的电力。
3. 操作步骤
请按照以下步骤正确操作神经肌肉电刺激仪:
1. 将仪器连接到电源,并确保电源开关处于关闭状态。
2. 将电极正确连接到仪器,并确保电极与患者的皮肤接触良好。
3. 打开仪器电源,并按照控制面板上的说明设置所需的刺激参数,如刺激强度、频率和时间等。
4. 确认刺激参数设置正确后,按下开始按钮开始刺激程序。
5. 在刺激过程中,根据患者的反应和需要,可以适当调整刺激
参数。
6. 刺激结束后,按下停止按钮停止刺激程序,并将电源开关关闭。
7. 断开电极与患者的连接,清洁和储存仪器。
4. 安全注意事项
使用神经肌肉电刺激仪时,请注意以下安全事项:
- 仅在经过专业培训的人员指导下操作该仪器。
- 仪器应保持干燥,避免接触水或其他液体。
- 避免将仪器暴露在极端温度或湿度环境中。
- 在使用仪器之前,检查电源线和电极是否有任何损坏或异常,如有问题请勿使用。
- 避免使用仪器在有皮肤损伤或破裂的区域。
以上为神经肌肉电刺激仪操作手册的概要说明,请在使用前详
细阅读仪器的使用说明书,并遵循生产商提供的具体操作指导。
外周神经刺激器引导神经阻滞麻醉
外周神经刺激器引导神经阻滞麻醉莱芜市人民医院麻醉科赵兴杰外周神经刺激器的问世,改变了传统异感法盲探式操作,对于不合作的病人或小儿也可在镇静或基础麻醉下进行操作,精确定位所要阻滞的神经,对神经阻滞麻醉是一突破性的进展。
大大提高了麻醉的成功率,最大程度的减少了神经损伤。
1、器械与原理神经定位仪,包括机壳和控制电路部分,机壳上安装有电流表盘和调节旋钮,控制电路中包含有电源、脉冲信号发生器和电流调节电路。
所述脉冲信号发生器将产生具有一定频率的直流脉冲信号施加到病人的神经干上,就可以引起该神经所支配区域的肌肉产生一次兴奋,引起一次抽动。
逐渐改变电流调节电路中电位器的阻值,减小输出电流的强度,当以最小电流,找出引起抽动的最小范围时,也就找到了神经干的准确位置,确定了穿刺点。
此神经定位仪采用简单的电路结构,实现了对神经干的准确定位,避免了多次穿刺寻找神经干给病人带来的痛苦,对解剖变异或无法准确叙述异感的病人,有了较为客观的指标,大大提高了实施麻醉的成功率基于有无髓鞘、神经传导速度、时值和功能,神经纤维可分为不同的种类。
时值用来测量不同神经组织的兴奋性,即引起反应所需的一次有效电刺激的脉冲时间。
当脉冲时间在时值范围内时,出现运动或感觉纤维的选择性的刺激。
神经刺激器及刺激针选用B.Braun 公司的Stimuplex 脉冲频率可设为1_2Hz。
对于一给定的电流而言,其需要触发肌肉收缩的电流强度和针尖到神经的距离相关,即针尖与神经的距离越近,需要引起肌肉收缩或感觉反应的电流越低。
在日常临床实践中,通常先用1mA的电流来引出一次反应。
刺激针为单极针,除针尖外完全绝缘,电流的泄出口很小,在针尖产生较高的电流密度。
针尖的电流密度越高,刺激所需的电流就越小。
当针接近神经时,去极化所需电流下降。
若针尖滑过神经,该值又开始升高。
此方法可精确定位神经,同时将损伤的风险减至最小。
2、神经阻滞方法及一般问题病人适当镇静,可以减少肌肉收缩引起的痛苦,避免肌肉紧张干预判断,获得更好的效果。
神经损伤治疗仪,神经电刺激治疗仪
神经损伤治疗仪
原理:神经损伤治疗仪是应用低频脉冲 电流刺激失神经支配的肌肉,降低肌肉纤维 变性,减缓肌肉失神经支配性萎缩,促进血 流并保持肌肉营养,促进失神经肌肉和重新 接受神经支配的肌纤维肥大强化,较快提高 肌肉张力。
神经损伤治疗仪
特点:通过低频脉冲电流刺激失神经支 配肌肉,使其产生节律性收缩,提高肌肉张 力,维持肌肉的健康状态,延缓肌肉萎缩, 促进神经恢复。 脉冲波形、频率、输出强度均可调节; 特有的脉宽最大范围有效刺激失神经支配 肌肉,提高肌张力; 定时时间将30分钟分为六档任选。
神经损伤治疗仪
—神经肌肉电刺激仪
神经损伤治疗仪
简介:神经损伤治疗仪(简称NMES)是应用 低频脉冲电流刺激肌肉使其收缩,以恢复其运 动功能的方法。NMES的临床应用已有100多年的 历史,近年来在神经肌肉骨骼疾病的康复中 NMES的应用显著增加。 神经损伤治疗仪广泛适用于医院康复科、 神经科、理疗科、针灸科等相关科室。低频脉 冲电流能兴奋神经肌肉组织引起肌肉收缩,在 临床治疗上应用相当广泛,已成为神经损伤康 复的主要治疗手段。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神经损伤治疗仪
治疗作用:1、肌肉的被动节律性收缩和舒张 产生的”泵“的作用,可以改善肌肉的血液循环 ,促进静脉和淋巴的回流,提高代谢和营养,延 迟萎缩; 2、可以维持肌肉中结缔组织的正常功能,防止挛缩 和束间凝集; 3、肌肉的被动收缩可以延缓肌肉的纤维化,从而延 迟肌肉变性的过程。 4、促进受损神经的再生修复; 5、肌肉的被动收缩可以防止肌肉失水,防止电解质 和酶系统的破坏。
神经阻滞麻醉定位装置
神经阻滞麻醉定位装置在现代医学领域中,麻醉技术的不断发展和完善为患者带来了更加舒适和安全的手术体验。
神经阻滞麻醉作为一种常用的麻醉方法,其效果的关键在于准确的定位。
为了实现这一目标,神经阻滞麻醉定位装置应运而生。
神经阻滞麻醉是通过将局部麻醉药物注射到神经周围,阻断神经传导,从而达到麻醉特定区域的目的。
然而,要确保麻醉药物准确地作用于目标神经,定位的准确性至关重要。
传统的定位方法主要依靠医生的经验和解剖标志,但这种方法存在一定的主观性和不确定性,可能导致麻醉效果不佳或出现并发症。
神经阻滞麻醉定位装置的出现极大地提高了定位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这些装置通常基于不同的原理和技术,为医生提供了更加精确的引导。
一种常见的神经阻滞麻醉定位装置是超声引导系统。
超声技术利用声波的反射和散射原理,能够实时显示神经、血管、肌肉等组织的结构和位置。
医生在进行神经阻滞操作时,可以通过超声图像清晰地看到目标神经的位置、形态和周围的解剖关系,从而准确地将麻醉药物注射到神经周围。
超声引导不仅提高了麻醉的成功率,还减少了药物的用量和并发症的发生。
另一种重要的定位装置是神经刺激仪。
神经刺激仪通过向神经发送微弱的电流,引起相应的肌肉收缩反应,从而帮助医生确定神经的位置。
医生在操作过程中,逐渐调整刺激电流的强度和频率,根据肌肉的收缩情况来判断神经的位置。
当找到准确的神经位置时,肌肉收缩反应会达到最强,此时即可进行麻醉药物的注射。
除了超声引导系统和神经刺激仪,还有一些结合了多种技术的复合定位装置。
这些装置综合利用了超声成像、神经刺激、电磁定位等技术,进一步提高了定位的精度和可靠性。
神经阻滞麻醉定位装置的使用不仅对患者有益,也为医生带来了诸多便利。
对于患者来说,准确的神经阻滞麻醉可以减少手术中的疼痛和不适感,缩短术后恢复时间,降低并发症的风险。
对于医生而言,定位装置提供了更直观、更准确的信息,有助于提高手术操作的效率和安全性,减轻工作压力。
高效区域麻醉与神经刺激仪
区域麻醉与神经刺激仪西安市第四军医大学西京医院麻醉科计根林一、区域麻醉的历史及发展区域麻醉史可追朔到公元2500年以前,基于外科技术的发展和对麻醉需求(表1),19世纪末至二十世纪初期,区域麻醉技术得到快速的发展。
现代麻醉技术的发展无疑为各类手术麻醉和术后镇痛提供了有力的保障,提高安全性,减少副作用和并发症。
虽然区域麻醉(regional anesthesia, RA)发展相对全身麻醉而言较为滞后,然而,从减少手术应激反应和镇痛机制的角度而言,区域麻醉包括外周神经阻滞(peripheral nerve block, PNB)无疑具有诸多益处。
区域麻醉与全身麻醉相比,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减少30%。
大量研究证据表明:区域麻醉在临床麻醉和术后镇痛方面的价值理应得到充分的重视。
二、外周神经阻滞的机制和地位手术创伤和术后疼痛不仅取决于中枢敏化的程度,也取决于组织损伤后外周伤害性刺激的传入过程。
因此,围术期疼痛的防治不仅应针对中枢敏化(如采用阿片类镇痛药物),还需重视阻断外周伤害性刺激传入途径。
PNB可有效阻止疼痛刺激激的传入,防止中枢敏化和神经可塑性的发生。
完善的PNB可为四肢手术提供满意的麻醉。
虽然PNB非常有效,但仍为应用不多的麻醉技术。
PNB在上肢和下肢的骨科手术中常被列为“可选择的方法”。
近年来,神经刺激、外周神经鞘置管和连续给药技术使PNB临床应用更趋广泛,PNB在临床麻醉和术后镇痛方面的价值已经引起人们的普遍关注(表1)。
表1 PNB用于手术麻醉和术后镇痛普及的原因高龄、重危病人接受四肢手术量的逐渐增加;门急诊手术比例增加;PNB对机体生理影响小,无需严密监测,费用低;便于术后镇痛,尽早机体功能恢复;减少了严重神经根损伤,尿潴留,以及对凝血机制异常病人麻醉的担忧;减少了围术期病人对阿片类药物的需求及其相关的副作用;三、神经电刺激器用于PNB定位的临床应用1.神经刺激器(Peripheral Nerve Stimulator, PNS)出现使区域麻醉临床应用范围进一步扩展(表2)。
神经刺激仪引导下腋下及肌间沟臂丛麻醉标准流程zj(精)
神经刺激仪引导下腋下及肌间沟臂丛麻醉标准流程腋窝入路:适应症:前臂及手部的手术禁忌症:axillary approach:在注射部位或腋下淋巴结发炎、手臂蜂窝组织炎、腋下淋巴结恶性肿瘤、原有的神经伤害、 PT.APTT prolong、病人拒绝配合的情况。
局麻药过敏肌间沟术前访视急诊病人须在接病人后了解病情,是否有药物过敏史,最后的进食、进饮时间,是否存在麻醉禁忌症。
是否已打术前针,何种术前针。
确定签好麻醉同意书。
准备常规:1. 用物准备:神经刺激仪神经刺激针 20ml 注射器2. 急救药剂:先备妥 Atropine 、 Ephedrine (视需要3局麻药利多卡因氯普鲁卡因罗哌卡因等配好待用3. 测仪器:E.K.G. 、 BP. 、 Pulse Oximeter4. 可供全身麻醉的设备(如麻醉机及麻醉药品、喉镜5.Mask 、 Airway流程1. 入室2. 核对病人数据3. 吸氧4. 建立通畅的静脉通道5. 监测血压、脉搏、血氧饱和度、心电图。
6. 确定生命体征平稳后开始麻醉;对生命体征不平稳的先作处理。
7. 麻醉操作1 麻醉医生于患侧 :2 体位:肌间沟的病人仰卧,肩下垫一薄枕,头偏对侧,肩下垂。
操作者位于病人头前。
腋路法病人仰卧,头偏向对侧,被阻滞的上肢外展 90度,肘屈曲,前臂外旋,手背贴床且靠近头部作行军礼状。
3 定位:a 肌间沟:前斜角肌与中斜角肌之间的肌间沟。
b 腋路法:在腋窝触摸到肱动脉搏动,再沿动脉走向,上摸至胸大肌下缘腋动脉搏动消失处。
4 穿刺:a 常规消毒:穿刺前需用 2%碘酒及酒精严格消毒皮肤,消毒后穿刺点处需铺孔巾或无菌单。
b 引导过程肌间沟入路将 5cm 长的 Stimulax 穿刺针与神经刺激仪连接 --→将刺激强度调到 1mA-----→向下、向内和向后方向进针 ----→刺激臂丛神经可以使肩部、肱二头肌、前臂或者手部产生运动性反应。
----→将刺激强度减到 0.3---0.5mA ,仍然存在相应臂丛神经支配区域的运动反应,说明穿刺到位。
神经肌肉电刺激仪的安全使用方法
神经肌肉电刺激仪的安全使用方法1. 概述神经肌肉电刺激仪(NMES)是一种用于康复治疗的医疗设备,通过发送电流刺激神经和肌肉,以提高肌肉功能和神经传导速度。
为确保治疗效果并避免潜在风险,使用本设备时务必遵循以下安全使用方法。
2. 设备检查在使用神经肌肉电刺激仪之前,请检查设备外观是否完好,导线、探头等是否完好无损。
如有损坏,请勿使用该设备。
3. 患者准备确保患者在治疗过程中保持舒适、放松的姿势。
若患者有感觉异常、疼痛等症状,请暂停使用设备,并及时告知医生。
4. 正确佩戴电极根据患者的身体部位和治疗需求,将电极放置在正确的位置。
确保电极与皮肤紧密接触,以获得最佳的治疗效果。
5. 设置参数根据医生的建议和患者的实际情况,调整神经肌肉电刺激仪的参数,包括频率、波宽、电流强度等。
切勿随意更改参数,以免影响治疗效果或造成患者不适。
6. 启动和停止设备在确认所有设置正确无误后,启动神经肌肉电刺激仪。
治疗结束后,请先关闭设备,再拔掉电源线和电极线。
7. 注意事项- 确保设备及其配件清洁,避免污染和损坏。
- 避免在潮湿环境中使用设备,以防触电。
- 使用过程中,请密切关注患者的表现,如出现不适,立即停止使用设备,并及时处理。
- 神经肌肉电刺激仪不宜用于心脏、头部、脊柱等敏感区域。
- 孕妇、未成年人、心脏病患者等特殊人群使用本设备前,请务必咨询医生。
8. 设备维护与保养为确保神经肌肉电刺激仪的正常运行,请定期进行以下维护与保养:- 检查设备外观、导线、探头等是否完好,如有损坏,及时更换。
- 清洁设备表面,避免污染。
- 检查设备内部零件,确保其正常工作。
9. 故障处理如遇设备故障,请先检查电源、电极等是否正常。
若无法解决问题,请及时联系专业维修人员进行检修。
10. 培训与指导使用神经肌肉电刺激仪前,请确保操作人员已接受相关培训,并能正确、熟练地使用设备。
遵循以上安全使用方法,可确保神经肌肉电刺激仪在康复治疗过程中的安全与有效性。
麻醉学-神经刺激仪在区域阻滞麻醉中的应用
正中神经为腕部桡侧屈肌收缩和屈经引起手伸肌收缩;
肌皮神经诱发肱二头肌收缩。
下肢各支神经受电流刺激时的临床表现
股神经 为股四头肌出现收缩,伴有膝盖的跳动
坐骨神经为腓肠肌收缩,伴有足跖屈或背屈
神经刺激法用于区域阻滞的优点
早在1946年Ansbro即有连续臂丛神经阻滞的报道。目前此项技术已较为成熟。
已有一种可以置入导管的神经刺激针在临床使用。
方法是:先以神经刺激电流确定套管针已达所需阻滞的神经部位,将穿刺针撤去留下套管,再将导管置入拟阻滞的部位,操作即告完成。
连续外周神经阻滞可以单独在手术中使用,也可与全麻联合应用。
神经刺激法用于区域阻滞的优点
阻滞成功的指标客观、明确;
适用于无法准确说明异感的病人;
减少病人的不适感;
提高阻滞成功率;
减少神经损伤。
高危病人(ASAIII-IV级)难以承受全身麻醉或硬膜外麻醉,其他麻醉方式风险高;
新技术提高了麻醉成功率和安全性;
加快手术和医院周转的需要;
符合医疗费用紧缩的需要;
如仍有收缩反应则注入局麻药。
臂丛神经阻滞
腰丛神经阻滞
坐骨神经阻滞
腰丛+坐骨神经阻滞
椎旁神经阻滞
高危病人(ASAIII-IV级)难以承受全身麻醉或硬膜外麻醉,其他麻醉方式风险高;
新技术提高了麻醉成功率和安全性;
加快手术和医院周转的需要;
符合医疗费用紧缩的需要;
对疼痛的研究,人口老年化
?老年人手术比例逐年增加
麻醉中可能出现的问题
腰肌间隙阻滞的副作用/并发症
不典型的双侧阻滞(硬膜外麻醉样作用)、鞘内注射导致双侧麻醉平面过高。坐骨神经近端阻滞无特殊的并发症。共同的副作用/并发症包括:穿刺部位附近的感染、血肿或神经损伤。
改良神经刺激仪定位在全麻下乳腺癌术中对神经的保护作用
1 资 料与方 法
1 1 一般 资 料 . 20 0 6年 8月 至 2 0 0 8年 8月 , 择 A A 选 S I一
Ⅱ级 , 乳腺癌预计手术 中难 以辨认 神 经血 管走行 的 女性 患者 2 O例 , 年龄 3 6 4— 8岁。 12 观察指标设定 . () 1 用意大利 Eat soe产的 p ai 的肌 电 hs s
第二步是将刺激仪 的正 极与 皮肤 的电极 片分开 , 用一段 自制 的电线接头接通正 极与 另一 支穿 刺针 , 形成另外 一单极 刺激 电极 , 两个单极 刺激 电极 并列就形成 一个双极 的刺激 电极 ; 第 三步是充分利用 Si u l @H S1/ R U t pe m x N 2 B A N周围神经刺激仪
14 7
G a g i e i 2 o ra , e . 0 9, o. 1 No 2 u n x dc un l F b 2 0 V 13 , . M a J
● 临床 研 究
改 良神经刺激仪定位在全麻下乳腺癌术中对神经的保护作用▲
郭 钦 金 来 明 王 芝均
5 07 ; 19 02广东省从化市 中心医院 , 从化市 5 00 ) 19 0 ( 1广东 省广 州工伤康复 医院 , 州市 广
【 摘要】 目的 探讨改 良神经刺激仪对神经定位的效果, 以防止乳腺癌手术对运动神经的损伤 , 提高手术成功率及术后生活质量。
方法 选择 A A I 级, s ~Ⅱ 乳腺癌预计手术中难以辨认神经血管走行 的女性患者 2 0例。应用 S m pe I S1/ R U t ul - 2 B A N周围神 经刺激 i x I N 1 8例患者手术前胸 大肌动作 电位为(.9± . ) y手术后为(.8± . )i 前后 比较差异无统计 15 o4 m , 15 03 i / v, 改 良神经刺激仪能准确定位神经 , 避免 了神经的直接损伤, 基本上达到了肌电图仪的神经探测功能。 仪 , 良为双极刺激电极在术前、 均对胸背神经支配的背阔肌、 改 术后 胸长神经支配的前锯肌以及胸前神经支配的胸肌进行肌电检测, 以 确定手术中神经损伤情况。结果 仅 2 出现轻度神经损伤。结论 例
高效神经刺激仪引导下胫神经阻滞用于小儿马蹄足畸形纠正术
高效神经刺激仪引导下胫神经阻滞用于小儿马蹄足畸形纠正术精品资料全集分享神经刺激仪引导下胫神经阻滞用于小儿马蹄足畸形纠正术王洁张晓铭姚尚龙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协和医院麻醉学教研室小儿马蹄足畸形跟腱延长术矫正,是小儿骨科常见手术,因手术时间短,在临床中麻醉常选择氯胺酮静脉或肌注麻醉。
麻醉苏醒后需采取其它措施镇痛。
胫神经支配区域是跟腱延长术矫正的手术区域。
我们采用神经刺激仪引导下胫神经阻滞用于小儿马蹄足畸形纠正术,术中术后取得了良好的镇痛效果。
资料方法:12例患儿年龄4~9岁,ASA分级Ⅰ~Ⅱ级,随机分为氯胺酮组(K组,n=6)和氯胺酮+胫神经阻滞组(KT 组,n=6)。
麻醉方法为所有患儿术前30分钟肌注阿托品0.05mg/kg,安定0.1mg/kg。
肌注氯胺酮5mg/kg后进入手术室,鼻导管或面罩给氧,开放静脉通路。
K组以氯胺酮维持麻醉,KT 组于N窝处以0.375%的罗哌卡因(耐乐品,Astrazeneca公司)1mg/kg+0.1%利多卡因行胫神经阻滞,以神经刺激仪(Stimuplex,B.Braun Melsungen)定位,应用A-50神经刺激针(Stimuple DIG,B.Braun Melsungen,50mm),初始刺激电流强度0.8mA,刺激频率1Hz。
当针尖接近神经干时可观察到腓肠肌、跖肌、比目鱼与N肌收缩,然后逐渐减少刺激强度并调节针尖位置,直至达到阈电流刺激电流0.3~0.4mA回抽无血即可推注局麻药。
监测血压、心率、心电图以及脉搏血氧饱和度,对比氯胺酮剂量,术后2、4、8h对清醒患儿进行VAS评分。
结果:两组患者性别比、年龄、体重、手术时间及止血带时间差精品资料全集分享异均无显著性。
KT组在肌注氯胺酮后至手术结束未再追加氯胺酮(5±0mg/kg),K组需追加氯胺酮(6.50±1.04mg/kg),两组患者术中脉搏血氧饱和度值平稳,差异均无显著性。
K组手术开始5min、10min、15min血压收缩压、心率高于KT组。
神经刺激仪在外周神经阻滞麻醉中的应用效果
神经刺激仪在外周神经阻滞麻醉中的应用效果
彭涛
【期刊名称】《中外医药研究》
【年(卷),期】2022(1)11
【摘要】目的:探讨神经刺激仪在外周神经阻滞麻醉中的应用效果。
方法:选取2021年6月-2022年5月湘南学院附属医院收治的行外周神经阻滞麻醉患者100例为观察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50例。
观察组采用神经刺激仪定位,对照组采用异感定位法,比较两组患者麻醉指标、并发症发生率、感觉和运动神经阻滞情况、麻醉效果。
结果:观察组麻醉起效时间、拔管时间、苏醒时间均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感觉和运动神经阻滞的起效时间短于对照组,维持时间长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麻醉效果优良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在外周神经阻滞麻醉中应用神经刺激仪,能够显著提高麻醉效果,减轻身体应激反应,安全性较高。
【总页数】3页(P21-23)
【作者】彭涛
【作者单位】湘南学院附属医院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R61
【相关文献】
1.无创心排血量监测仪在外周神经阻滞麻醉中的应用
2.神经刺激定位仪在外周神经阻滞中的临床应用
3.神经刺激仪辅助下腰丛联合坐骨神经阻滞麻醉在老年股骨颈骨折患者髋关节置换术中的应用效果
4.神经刺激仪联合超声引导行外周神经阻滞麻醉在老年患者四肢创面修复手术中的应用
5.超声引导神经刺激仪辅助腰丛-坐骨神经阻滞麻醉在老年髋关节置换术中的应用效果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神经刺激仪用于外周神经干(丛)阻滞中的定位有何优点
神经刺激仪用于外周神经干(丛)阻滞中的定位有何优点【术语与解答】临床上外周神经干(丛)阻滞时其穿刺部位定点属盲探性,故准确定位常有一定难度,如借助神经刺激仪定位,则可使颈神经干(丛)或臂神经干(丛)及腰神经(丛)等外周神经阻滞成功率提高,且麻醉也相对完善。
1. 神经刺激仪原理该仪器通过小电流脉冲经外周神经穿刺针的传导(该穿刺针具有独特的绝缘外套,仅在针尖放电,借助刺激仪产生单个刺激波,以刺激周围神经干,诱发该神经的运动分支所支配的肌纤维发生收缩),进而确定针尖附近的神经具体位置,当带有电流的针尖接近神经干(丛)时,该神经所支配的肌群即产生有节律的收缩运动,以此作为定位的标志,不必通过穿刺针接触神经组织产生异感来判断,因此不会损伤神经细胞。
2. 结构组成神经刺激仪主要包括电刺激器、穿刺针、电极及连接导线等。
3. 操作使用将神经刺激仪正极与心电图电极片连接,粘贴于患者肩或臀部(应距穿刺点较近为宜),负极连接穿刺针的导线上,穿刺针应选用带绝缘鞘的为妥,因仅在尖端有电流通过,电流集中,以增强神经肌肉收缩定位的准确性。
另外,通常借助一般穿刺针亦可应用,使用前务必消毒,并将神经刺激仪初始电流设定在1.0mA,频率为0.5~1.0Hz。
4. 定位方法按神经解剖走向进行穿刺,并适当调节穿刺针方向、深度,使针头逐渐接近所阻滞的神经干(丛),直至该神经所支配的肌群出现有节律的收缩,说明穿刺针已接近神经干(丛),此时停止进针,回吸无血液或其他液体(如脑脊液)后可先注入2ml局麻药,若肌颤抽反应减弱或消失,即得到进一步证实,然后将余量局麻药缓慢注入。
5. 适用范围神经刺激器可用于混合神经干定位,除可用于一般患者外,更适用于那些不能合作及反应迟钝的患者,但操作者仍须掌握局部解剖及操作技巧,以确定穿刺部位及穿刺方向,只有在穿刺针接近外周神经时神经刺激仪才能帮助定位。
【麻醉与实践】临床上有些手术及术后镇痛需要实施外周神经阻滞,由于手法寻找神经干(丛)定位属盲探性,往往因准确率受限而阻滞不够理想,甚至存在一定比例的并发症,而借助神经刺激仪定位,则能显著提高麻醉成功率。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定位精确
神经损伤小
使神经阻滞麻醉进一步扩展以及提高成功率和术后镇痛(腰丛,股神经,坐骨神经,肌间沟术后镇痛)
教学示教
适合于麻醉初学者
镇静或基础麻醉下进行效果可靠(特别小儿、聋哑儿等)
多点神经定位提高麻醉效果
2.神经刺激器定位的临床操作:1)实施监测(如血压,心电图,氧饱和度等)和建立静脉通路;2)适当镇痛镇静;由于神经刺激器定位具有客观指标,无须病人告知异感,同时为提高病人舒适性可操作前予镇静镇痛,成人通常静注咪唑安定1~2mg、芬太尼50~100ug;3)定位:将神经刺激器的正极与病人相接,负极连接于阻滞针的导线上,将电刺激器的初始电流设定为1.0mA,频率1~2Hz,当阈电流(0.3~0.5mA)刺激可致经所支配的肌肉群发生有节律的颤搐,说明此时针尖已经接近神经,定位完成;4)准确定位后,回抽注射器无回血后注入局麻药或置管;5)预注5ml局麻药,增大电流肌肉无颤搐,表明局麻药已在神经周围浸润,随后继续推入局麻药。神经刺激与特定的肌肉收缩关系,肌皮神经:上臂收缩屈曲;桡神经:腕和指伸展;正中神经:腕屈曲,内旋、食中指屈曲;尺神经:小指屈曲、拇指内收等。
要实现合适的区域麻醉和随后连续的疼痛缓解,适当设备(包括神经刺激器,刺激套管,导管和导引器)是必须的(表3)。
表3设备
神经刺激器
如Stimuplex HNS 11(B. Braun公司)
刺激套管
绝缘,单极
-单次法
如Stimuplex D 50/80/120mm
-连续技术
Contiplex D 55/80mm 110mm(B.Braun公司)
二、外周神经阻滞的机制和地位
手术创伤和术后疼痛不仅取决于中枢敏化的程度,也取决于组织损伤后外周伤害性刺激的传入过程。因此,围术期疼痛的防治不仅应针对中枢敏化(如采用阿片类镇痛药物),还需重视阻断外周伤害性刺激传入途径。PNB可有效阻止疼痛刺激激的传入,防止中枢敏化和神经可塑性的发生。完善的PNB可为四肢手术提供满意的麻醉。虽然PNB非常有效,但仍为应用不多的麻醉技术。PNB在上肢和下肢的骨科手术中常被列为“可选择的方法”。近年来,神经刺激、外周神经鞘置管和连续给药技术使PNB临床应用更趋广泛,PNB在临床麻醉和术后镇痛方面的价值已经引起人们的普遍关注(表1)。
禁忌症
对侧膈神经或喉返神经麻痹;
穿刺部位附近感染。
不良副作用
霍纳氏三联;
膈神经麻痹;
喉返神经麻பைடு நூலகம்;
刺破血管;
气胸(非常罕见)。
优点:
相关并发症发生低(使用改良技术);
可以使用连续导管技术(提供完善的术后疼痛缓解)。
②下肩部手术:可用腋路或锁骨近旁法;第一种选择的优点是:它显然是最没有风险的方法;后者是麻醉效果最完全的方法,因三支都紧密地走在一个共同的鞘内,没有一支神经从鞘内分出。据近年大量的解剖研究及几千例阻滞良好的临床经验,垂直锁骨下入路(VIB)几乎可以应用于所有病例。该技术既简单,又安全。穿刺点选在肩峰腹状突(外侧标志)和胸骨颈静脉窝(内侧标志)连线中点。刺激导管直接在锁骨下刺入,电刺激与肌间沟方法相同。进针3-4cm后可能遇到臂丛神经的纤维;可探到外周肌肉的收缩,或是伸指(桡神经=后束),或是屈指(第1-第3指神经=正中神经=内侧束)。对肌间沟阻滞有效的局麻药液量同样有效,连续导管技术也可以用。必要的准则是:正确定位,确认外侧标志(肩峰的腹状突),穿刺深度不超过6cm,永远不要偏离垂直的穿刺方向。
五、连续PNB和病人自控外周神经镇痛(Patient-Controlled Nerve Analgesia, PCNA)在术后镇痛中的应用
外周神经连续给药或PCNA技术在提供满意镇痛的同时,可避免或减少阿片类药物的使用,从而避免恶心、呕吐等不良反应。PNB的全身副作用少,有利病人肢体活动,防止粘连。PNB(如臂丛、坐骨神经、股神经等)采用长效局麻药(如罗哌卡因或左旋布比卡因)可提供12小时以上的镇痛。PNB可采用单次和连续给药,据手术时间而定。目前外周神经鞘置管连续给药镇痛逐渐趋普及。
副作用与肌间沟相似,大多数患者会有一定程度的膈神经麻痹伴单侧膈肌抬高,这只对肺功能严重降低的患者会有影响。另可发生霍纳氏综合症,声音嘶哑或间或的吞咽困难。偶尔出现逆行散布到硬膜外间隙,带来对侧臂部一定程度的麻醉。
并发症
由于有副作用,并发症与肌间沟阻滞相同。解剖上的考虑和临床经验提示后路的并发症发生较少。
禁忌症:
穿刺部位附近有感染;
相关的骨性解剖结构有变异。
不良副作用:
霍纳氏三联症
刺破血管
气胸。
优点:
易定位,尺桡侧阻滞较完善,患者体位舒适,可采用连续导管技术(提供良好术后镇痛),腋路阻滞可留做“备用的技术”,以备垂直锁骨下入路失败或没有可能去做。腋路臂丛神经阻滞单次或多次。
腋路阻滞的血管周围单次给药技术易学但失败率高,与给药容量无关。经过动脉(TA)给予局麻药非常成功,但也服加了不良反应的发生。神经刺激器(PNS)对腋窝内所有终末神经多次给药会产生较好效果。不管最初采用哪种方法,几乎所有“斑块”阻滞都可以用神经电刺激定位出未阻滞神经,并在其稍远处追加阻滞,但这显然需要时间。因此,临床要考虑的不仅是阻滞成功率,更须考虑使患者可接受手术的麻醉时间及可获得有效镇痛的局麻药剂量。
-定位导管有把握。
-肌皮神经可附带阻滞。
-在神经电刺激(PNS)的帮助下,寻找入路和置入导管很简单。
-与锁骨下入路和腋路相比,与皮肤固定安全稳固,滑出的发生率低。
-与中枢阻滞相比,并发症小。
-与腋路相比,无菌程度高。
-导管阻塞或成角的可能性小。
-当肩关节出现僵硬或活动度受限时是一种理想的替代办法。
表1PNB用于手术麻醉和术后镇痛普及的原因
高龄、重危病人接受四肢手术量的逐渐增加;
门急诊手术比例增加;
PNB对机体生理影响小,无需严密监测,费用低;
便于术后镇痛,尽早机体功能恢复;
减少了严重神经根损伤,尿潴留,以及对凝血机制异常病人麻醉的担忧;
减少了围术期病人对阿片类药物的需求及其相关的副作用;
三、神经电刺激器用于PNB定位的临床应用
2.下肢神经阻滞:腰丛阻滞,又称腰肌间隙阻滞。坐骨神经阻滞,股神经阻滞(略)。
3.神经刺激器定位区域神经阻滞的优点:PNB的优点是:(1)病人可保持清醒;(2)血流动力学稳定;(3)便于术后镇痛;(4)早期出院;(5)病人更多的参与医疗活动;(6)区域的感觉和运动神经阻滞。因此,对某些高龄或全身情况较差的病人,采用PNB进行麻醉和术后镇痛可提高手术安全性(表1)。
臂丛神经导管
非癌症的慢性疼痛及术中和术后疼痛的有效控制基于先发镇痛之机理,不易渗透的神经的有效阻滞及镇痛效果的延长。要达到上述效果的理想技术与连续区域神经技术的运用有关。
如今,外周神经和臂丛神经导管的置入已成为一项运用得较为广泛的技术。这一说法来自以下事实:
-所用材料的质量更好了(导管、针、神经电刺激设备)。
解剖:臂丛由C5~T1的脊神经前支组成。这些神经分别从椎骨横突的沟内出脊柱,形成一种间隔穿行在前、中斜角肌之间。这些分支形成了臂丛的三大主干。与颈部外侧区域相比,项后区域没有特殊的结构。针主要穿过肌肉组织。
方法:
患者坐位,头部弯屈,明确C6~7棘突间隙。(C7最显著,伸颈时触摸,它不移动;C6则常常感到向前移动),穿刺点在间隙的中央,大约旁开3cm,沿矢状面,以10cm长的绝缘针垂直刺入皮肤(避免向内侧,对着环状软骨水平是一种辅助定位方法),神经仪定位法同肌间沟。进针深度6-7cm触到C7颈椎横突(在初学阶段找到这一标志非常有用,因为它很好地指明了神经丛深度)。针退到皮下组织,重新进针以跨过横突。注射局麻药时要不断地小心回抽。以0.5%布比卡因加肾上腺素或单纯的0.5%罗哌卡因可获得长至24小时的术后镇痛。
-术后进行适当镇痛的需求强烈。
-手术操作时间延长(肢体的再植)。
-有外周组织血管扩张的需求。
-术后需早期行强度很大的理疗,只有在镇痛相当充分的情况下才能成功完成。
-慢性疼痛综合症的治疗。
事实上,连续臂丛神经阻滞已成为一种最令人感兴趣的慢性疼痛综合症的治疗方法。
交感神经链,尤其是神经节后纤维,和支配上肢的神经干走得很近。麻醉阻滞包括交感阻滞,患者称最早有温暖感,与有益于缺血外周组织愈合的征象相比,它能被当作一种神经结构恰当定位的标志。
四、四肢神经阻滞麻醉和术后镇痛
1.上肢神经阻滞:
臂丛由(C4)C5神经~Th1(Th2)神经的前支形成;C5和C6的前根组成上干,并继续成为外侧束的主要组成部分。C7成为中干,与部分下干一起继续成为后束。最后,C8和T1组成下干,与部分中干一起延伸为内侧束。
臂丛从前、中斜角肌之间的肌间沟穿过。于锁骨上、下一些的位置,三根束支从神经干发出,靠得很近,随腋动脉入一个鞘内,走向腋窝,这一血管神经是从颈深筋膜发向腋部。
1973年Ray建议采用臂丛的锁骨下入路,包括那些支配上肢主要部分的神经纤维。该技术沿用以前他人(Bazy 1914年;Babitsky 1918年)的描述,在随后的几年里(Sims 1977年;Whiffler 1981年)得到了更多的修正。Winnie抨击该方法并且不相信其优点。
Grossi改良法(1999年)显示如下优点:
③臂丛阻滞:后路
直到最近,一般采用适合肩部手术的区域麻醉技术是Winnie于1979年介绍的外侧肌间沟入路。1912年,Kappis首先描述了后路法,该技术需多次给药,故未普及。
1990年,Pippa等人使用阻力消失和单次注射重新尝试后路法。同样,国际社会对它关注甚少。近来将这一入路改良,以神经刺激器使这一入路获得普及。
区域麻醉与神经刺激仪
西安市第四军医大学西京医院麻醉科计根林
一、区域麻醉的历史及发展
区域麻醉史可追朔到公元2500年以前,基于外科技术的发展和对麻醉需求(表1),19世纪末至二十世纪初期,区域麻醉技术得到快速的发展。现代麻醉技术的发展无疑为各类手术麻醉和术后镇痛提供了有力的保障,提高安全性,减少副作用和并发症。虽然区域麻醉(regional anesthesia, RA)发展相对全身麻醉而言较为滞后,然而,从减少手术应激反应和镇痛机制的角度而言,区域麻醉包括外周神经阻滞(peripheral nerve block, PNB)无疑具有诸多益处。区域麻醉与全身麻醉相比,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减少30%。大量研究证据表明:区域麻醉在临床麻醉和术后镇痛方面的价值理应得到充分的重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