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学生叛逆期德育教育案例
初二叛逆期教育案例分享(3篇)
第1篇随着我国教育事业的不断发展,学生成长过程中遇到的各种问题也日益凸显。
其中,叛逆期问题是家长和教育工作者普遍关注的一个难题。
初二阶段是学生成长过程中的一个重要转折点,叛逆期现象尤为明显。
本文将分享一个初二叛逆期教育案例,探讨如何有效引导和教育叛逆期的学生。
一、案例背景小明,一个活泼开朗的初二学生,自从进入叛逆期后,表现出了强烈的逆反心理。
他在学校上课不认真听讲,经常与老师顶撞;在家与父母顶嘴,对父母的关爱和教导视若无睹。
父母为此感到十分担忧,不知所措。
二、教育策略1. 深入了解叛逆期心理特点首先,我们要了解叛逆期学生的心理特点。
叛逆期学生通常具有以下特点:(1)自我意识增强,渴望独立;(2)情绪波动大,容易激动;(3)对权威产生抵触情绪;(4)追求个性,标新立异。
2. 营造和谐的家庭氛围家庭是学生成长的第一课堂,和谐的家庭氛围对于叛逆期学生的教育至关重要。
以下是一些具体措施:(1)父母要尊重孩子的意见,给予适当的自由空间;(2)父母要关注孩子的情感需求,多倾听、多沟通;(3)父母要树立良好的榜样,以身作则;(4)家庭成员之间要相互关爱、支持,共同营造温馨的家庭氛围。
3. 采取有效的沟通方式与叛逆期学生沟通时,要注意以下几点:(1)耐心倾听,给予孩子表达自己的机会;(2)避免指责和批评,用鼓励和引导的方式让孩子认识到自己的错误;(3)站在孩子的角度思考问题,尊重孩子的想法;(4)适时给予肯定和鼓励,增强孩子的自信心。
4. 开展心理健康教育针对叛逆期学生的心理特点,学校和家庭可以开展以下心理健康教育活动:(1)举办心理健康讲座,提高学生心理素质;(2)开展心理辅导活动,帮助学生解决心理问题;(3)组织团体辅导,让学生在集体中学会合作与沟通;(4)加强家校合作,共同关注学生的心理健康。
5. 关注学生的兴趣爱好叛逆期学生往往对兴趣爱好有着强烈的追求。
家长和老师可以关注学生的兴趣爱好,引导他们把精力投入到有益的活动中,如参加体育运动、学习艺术等,从而缓解叛逆情绪。
学生逆反教育案例(3篇)
第1篇一、案例背景小明,男,14岁,初中二年级学生。
从小聪明伶俐,学习成绩优异。
然而,进入初中后,小明开始表现出强烈的逆反心理,与父母和老师的关系紧张,学习成绩也出现了波动。
经过深入了解,发现小明逆反心理的形成与其成长环境、家庭教育方式以及学校教育方式密切相关。
二、案例经过1. 家庭教育方式小明的父母是典型的“望子成龙”型家长,对小明要求严格,期望过高。
在学习上,父母总是要求小明争分夺秒地学习,不允许他参加课外活动。
在生活中,父母对小明管教甚严,甚至限制他的交友范围。
这种高压的家庭教育方式让小明倍感压抑,逐渐产生了逆反心理。
2. 学校教育方式小明所在的学校以应试教育为主,注重学生的成绩,忽视学生的个性发展。
在课堂上,老师总是以灌输知识为主,缺乏与学生互动。
这使得小明对学校生活感到厌倦,逆反心理愈发严重。
3. 逆反心理表现(1)与父母对抗:小明经常与父母顶嘴,不服从父母安排,甚至故意做一些让父母生气的事情。
(2)与老师对立:小明在课堂上经常故意捣乱,不认真听讲,甚至与老师发生争执。
(3)学习成绩下滑:由于逆反心理的影响,小明在学习上失去了兴趣,成绩出现了波动。
三、教育措施1. 家庭教育方面(1)调整家庭教育方式:父母要尊重小明的意愿,适当降低期望值,给予小明更多的关爱和支持。
(2)增进亲子沟通:父母要多与小明沟通交流,了解他的想法和需求,帮助他解决问题。
2. 学校教育方面(1)转变教育观念:学校要注重学生的全面发展,关注学生的个性差异,培养学生的兴趣爱好。
(2)改进教学方法:老师要善于与学生互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营造良好的课堂氛围。
3. 逆反心理疏导(1)心理辅导:学校可以设立心理咨询室,为有逆反心理的学生提供心理辅导,帮助他们化解心理矛盾。
(2)开展主题班会:通过开展主题班会,让学生了解逆反心理的危害,学会正确处理与父母、老师的关系。
四、案例反思1. 家庭教育要适度:父母在关爱孩子的同时,要注意适度,避免给孩子带来压力,导致逆反心理的产生。
初中叛逆期家庭教育案例(3篇)
第1篇一、案例背景小明,一个典型的初中生,正值青春期。
这个阶段的孩子生理和心理都在发生巨大的变化,容易产生叛逆心理。
小明也不例外,他在学习、生活和人际交往等方面都表现出强烈的叛逆行为。
作为家长,小明的父母感到非常困惑和无助,不知如何应对小明的叛逆期。
二、案例描述1. 学习方面小明对学习没有兴趣,经常逃课、玩手机。
在课堂上,他经常与老师顶嘴,对老师的批评和指导置若罔闻。
在家里,他也不愿意写作业,总是找借口拖延时间。
这让小明的父母非常担心,他们试图通过各种方式帮助小明提高学习成绩,但效果并不明显。
2. 生活方面小明的生活习惯很差,经常熬夜、玩游戏、吸烟。
他不愿意听从父母的安排,总是我行我素。
在饮食方面,他偏爱快餐和零食,忽视了健康饮食。
这让小明的父母非常担忧,他们试图纠正小明的不良生活习惯,但小明总是置若罔闻。
3. 人际交往方面小明在人际交往中表现出强烈的逆反心理,不愿意与父母、老师和同学沟通。
他经常与其他同学发生冲突,甚至有时会动手打人。
这让小明的父母感到非常无奈,他们试图帮助小明改善人际关系,但小明总是拒绝接受建议。
三、家庭教育策略1. 深入了解叛逆期心理首先,小明的父母需要了解叛逆期心理的特点,认识到这是孩子成长过程中必经的阶段。
在这个阶段,孩子渴望独立、自主,希望得到尊重和理解。
因此,父母要尊重孩子的个性和需求,给予他们一定的自由空间。
2. 建立良好的沟通渠道小明的父母要主动与孩子沟通,了解他们的想法和需求。
在沟通过程中,要保持耐心和宽容,避免用命令、指责的方式对待孩子。
同时,要倾听孩子的声音,尊重他们的意见,让孩子感受到被尊重和关爱。
3. 营造和谐的家庭氛围家庭氛围对孩子的成长至关重要。
小明的父母要努力营造一个和谐、温馨的家庭环境,让孩子感受到家的温暖。
在家庭生活中,要注重亲子关系,增进亲子感情,让孩子在家庭中找到归属感。
4. 培养孩子的责任感小明缺乏责任感,这导致他在学习和生活中出现诸多问题。
逆反心理案例6篇
逆反心理案例6篇篇一:中学生逆反心理案例分析案例:小强是个处事果断,遇事有主意的女同学,但是,十分任性,脾气暴躁,小指甲时常要发挥作用,她平时对同学说话也是相当不客气,因而很多同学宁可躲着她,也不愿和她发生冲突。
对于这一点,小强是心知肚明的,她自己也很苦恼。
前几天她一个大个子的男同学又发生了一点不愉快,本是件小事,但她却将这点邪火就撒到了临桌同学身上,一连几个指甲血印落在了同学胳膊上,临桌同学一手未还,同学们见此情景都愤愤不平,纷纷对小强进行指责、批评。
在这种情况下,小强采取默不作声作为消极抵抗的办法。
心理咨询师分析:这些不良习惯的形成其原因是多方面的,从主观上分析:小强自尊心强,但心理承受能力较差;从客观上分析:小强的父母在她三岁时离异,从小她就有一种自卑心理。
在小学时又曾因此而受到同学和朋友的冷嘲热讽。
但这些情况由来已久,为何今天小强反映如此强烈呢,更何况班中从未有人因其父母离异而冷落她。
下课后老师主动了解了一些情况,有两个原因:其一,小强从小都寄宿,刚刚开始走读学习,很不适应,为此,他心里烦躁时常发火;其二,新学期伊始,她希望改变和同学的关系,克服自己的性格缺点,但越急越不能自控。
原来今天的事是个导火索,看来,事情的发生绝非偶然,不能草率处理。
面对这种情况,教师又做了一番理性的思考:根据同学反映的情况,不能单纯的认为是小强任性骄横,同时存在着青春焦虑期的一些心理因素,因为,初中二年级这个年龄段的孩子正处在心理叛逆时期,作为老师不能采取训斥的态度,应循循善诱,妥善处理。
应对策略:1、以爱做原动力倾心交谈:倾听:小强对此事的想法,请他做一下自我分析;分析:由于平时养成了任性骄横的不良习惯,所以,当个人利益受到侵害时,不能考虑同学的感受,这样做不是少年君子的作风,问题非但没有得到解决反而伤了他人和集体,发火也有害于身心;点播:女孩子应该落落大方,应有一颗宽容之心,遇事要沉着冷静,伤害别人既不能解问题,又伤了友情,也显得缺少君淑女风范。
叛逆期心理学教育案例(3篇)
第1篇一、背景小李,一个活泼开朗、聪明伶俐的女孩,在进入青春期后,开始出现了一系列叛逆行为。
她经常与父母顶撞,对学校教育产生抵触情绪,甚至与同学发生冲突。
这让她的父母非常苦恼,也引起了学校老师的关注。
为了帮助小李度过叛逆期,学校心理辅导老师决定对她进行个案辅导。
二、案例分析1. 家庭因素小李的家庭环境较为宽松,父母对其宠爱有加,导致她在面对挫折时缺乏承受能力。
此外,父母在教育方式上过于溺爱,没有给予小李足够的关爱和指导,使得她在面对问题时无法正确处理。
2. 学校因素小李在学校的学习成绩一般,但她对老师的教育方式产生抵触情绪。
一方面,她认为老师过于严厉,对自己的要求过高;另一方面,她觉得老师没有关注到自己的需求,使得她在学习过程中感到迷茫和压抑。
3. 同伴因素小李在班级中人际关系较为紧张,与同学之间存在矛盾。
这让她感到孤独和无助,进一步加剧了她的叛逆心理。
4. 心理因素小李在青春期,身体和心理都发生了很大的变化。
她开始对异性产生好奇,渴望独立,但又害怕失去父母的关爱。
这种心理矛盾使得她产生了叛逆行为。
三、教育措施1. 家庭教育(1)加强与孩子的沟通,了解她的需求和想法,给予适当的关爱和支持。
(2)调整教育方式,适当降低期望值,让孩子感受到家庭的温暖。
(3)培养孩子的独立生活能力,让她学会面对困难和挫折。
2. 学校教育(1)关注学生的心理健康,定期开展心理健康教育讲座。
(2)改进教学方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习效果。
(3)加强师生沟通,关注学生的心理需求,给予必要的关心和指导。
3. 同伴教育(1)引导小李正确处理人际关系,学会与人相处。
(2)组织班级活动,增进同学之间的友谊。
(3)鼓励小李参加课外活动,拓宽人际交往圈。
4. 心理辅导(1)与小李进行个别谈话,了解她的心理状况,帮助她分析问题产生的原因。
(2)运用心理学技巧,引导小李调整心态,增强心理承受能力。
(3)开展心理疏导,帮助小李释放心理压力,缓解叛逆心理。
初中生叛逆学生教育案例(3篇)
第1篇一、背景在我国,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家庭教育、学校教育以及社会教育都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挑战。
特别是初中阶段,学生正处于青春期,身心发展迅速,容易产生叛逆心理。
本文将以一个典型的初中生叛逆学生教育案例为切入点,探讨如何有效开展叛逆学生的教育工作。
二、案例介绍小张,13岁,某中学七年级学生。
进入初中后,小张开始表现出叛逆行为,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 学习态度消极:上课不认真听讲,经常逃课、迟到,作业不做或者抄袭。
2. 交友不慎:结交了一些不良朋友,参与打架斗殴、吸烟等不良行为。
3. 与父母关系紧张:经常顶撞父母,不听家长劝告,甚至与父母发生争吵。
4. 自我认知不足:缺乏自信,对自己的未来没有明确规划。
三、教育策略1. 家校合作,共同关注(1)建立家校沟通机制:定期召开家长会,让家长了解学校的教育理念和学生情况,共同探讨教育方法。
(2)邀请家长参与学校活动:让家长亲身感受学校的教育环境,增进家长对学校的信任。
2. 心理辅导,关注学生内心需求(1)开展心理健康教育课程:邀请专业心理老师为学生授课,帮助学生了解青春期心理特点,提高心理素质。
(2)个别心理辅导:针对小张等叛逆学生,开展个别心理辅导,帮助他们解决心理困惑,树立正确的人生观。
3. 强化法制教育,增强法律意识(1)邀请法制副校长、警察等专业人士来校开展法制教育讲座,让学生了解法律知识。
(2)组织学生参观监狱、法院等场所,让学生亲身感受法律的力量。
4. 丰富课外活动,培养兴趣爱好(1)开展丰富多彩的课外活动,如篮球、足球、绘画、音乐等,让学生在活动中找到自己的兴趣所在。
(2)组织学生参加志愿者活动,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
5. 强化家校合作,共同引导(1)建立家校联系卡,让家长及时了解学生在校情况。
(2)定期与家长沟通,共同探讨教育方法,形成教育合力。
四、教育效果经过一段时间的教育,小张在各方面都有了明显的进步:1. 学习态度转变:开始认真听讲,按时完成作业,学习成绩逐渐提高。
青春期孩子教育案例(3篇)
第1篇一、案例背景小明,男,14岁,初中一年级学生。
小明从小聪明伶俐,学习成绩优异,但进入青春期后,他开始变得叛逆、沉默寡言,与家长的关系也日益紧张。
在家庭教育和学校教育中,小明表现出以下问题:1. 学习成绩下滑:小明对学习失去了兴趣,经常逃课、迟到,成绩下滑明显。
2. 情绪波动大:小明情绪不稳定,时而暴躁易怒,时而沉默寡言,与同学、家长关系紧张。
3. 价值观扭曲:小明对家长的教育观念产生抵触,追求独立,却缺乏正确的价值观。
4. 自我认知偏差:小明过于关注自己的外貌,过分追求物质享受,忽视内在修养。
二、教育措施1. 家庭教育(1)家长转变教育观念:家长要认识到青春期孩子的特点,尊重孩子的独立性,与孩子建立良好的沟通关系。
(2)关注孩子心理需求:家长要关注孩子的心理需求,关心孩子的成长,给予孩子关爱和支持。
(3)树立正确价值观:家长要以身作则,为孩子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引导孩子追求内在修养。
2. 学校教育(1)开展青春期教育:学校要开展青春期教育课程,帮助学生了解青春期的生理、心理变化,提高学生的自我认知。
(2)加强师生沟通:教师要加强与学生的沟通,关注学生的心理需求,帮助学生解决困惑。
(3)组织班级活动:学校可以组织丰富多彩的班级活动,培养学生的集体荣誉感和团队精神。
三、教育效果经过一段时间的家庭教育与学校教育的共同努力,小明在以下几个方面取得了明显进步:1. 学习成绩逐渐回升:小明重拾学习兴趣,积极参加课堂活动,成绩逐渐回升。
2. 情绪稳定:小明学会了调节自己的情绪,与同学、家长的关系逐渐改善。
3. 价值观转变:小明开始关注内在修养,追求全面发展,树立了正确的价值观。
4. 自我认知提升:小明逐渐认识到自己的优点和不足,努力改正自己的缺点。
四、案例分析本案例中,小明在青春期出现了叛逆、沉默寡言等问题,这与家长和学校的教育方式密切相关。
家长过于溺爱,没有给予孩子足够的关爱和指导;学校教育过于注重成绩,忽视了学生的心理需求。
叛逆期孩子教育案例(3篇)
第1篇一、案例背景小华,一个12岁的男孩,正值青春期。
他的学习成绩一直名列前茅,但在进入叛逆期后,他开始变得叛逆、厌学、与父母关系紧张。
父母为了帮助小华走出叛逆期,付出了很多努力,但效果并不明显。
以下是对这个案例的详细分析。
二、案例描述1. 学习成绩下降:小华原本学习成绩优秀,但在叛逆期后,他对学习失去了兴趣,成绩开始下滑。
2. 叛逆行为:小华经常与父母顶撞,不听家长劝告,甚至故意违背家长意愿。
例如,家长要求他按时完成作业,他却故意拖延,甚至不做。
3. 与父母关系紧张:小华对父母的关爱和关心感到厌烦,甚至表现出反感。
在与父母交流时,他经常表现出不耐烦和冷漠。
4. 交友问题:小华的叛逆行为也体现在交友上,他交了一些不良朋友,经常参与一些不良活动。
三、案例分析1. 家庭因素:小华的家庭环境较为宽松,父母对他的要求不高,导致他在面对困难时容易放弃。
此外,父母在教育过程中过于溺爱,没有给予小华足够的关爱和指导。
2. 青春期生理和心理变化:青春期是人生中的一个重要阶段,生理和心理都会发生很大变化。
小华在这个阶段,对自我认知、情感需求等方面产生了新的认识,但尚未完全适应。
3. 社会因素:小华的叛逆行为也受到社会环境的影响。
他身边的不良朋友和不良活动,使他逐渐走上了错误的道路。
四、教育策略1. 改善家庭环境:父母应关注小华的成长需求,给予他适当的关爱和指导。
同时,要为孩子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培养他的责任感和自律能力。
2. 沟通与交流:家长应与孩子保持良好的沟通,了解他的内心想法,尊重他的意见。
在交流过程中,家长要避免过于严厉的批评,以免伤害孩子的自尊心。
3. 培养兴趣爱好:家长可以引导小华培养兴趣爱好,让他将精力投入到有益的事情上,从而减少叛逆行为。
4. 引导交友:家长要关注小华的交友情况,引导他结交正能量的朋友,远离不良影响。
5. 寻求专业帮助:如果家长在教育过程中遇到困难,可以寻求心理咨询师或教育专家的帮助。
初中叛逆教育案例(3篇)
第1篇一、背景介绍小明,一个初二的学生,性格叛逆,学习态度不端正,经常与家长和老师发生冲突。
在小学阶段,小明成绩优秀,深受老师和家长的喜爱。
然而,进入初中后,小明的叛逆性格逐渐显现,学习兴趣下降,成绩也一落千丈。
家长和老师为了帮助小明改正叛逆行为,付出了很多努力,但仍不见成效。
二、案例分析1. 家庭原因(1)家庭教育方式不当。
小明的父母工作繁忙,平时忙于工作,很少关心小明的学习和生活。
家庭教育方式简单粗暴,缺乏耐心和关爱。
这导致小明在家庭中缺乏安全感,产生逆反心理。
(2)家庭环境不和谐。
小明的父母经常因为琐事争吵,家庭氛围紧张。
这种环境让小明感到压抑,加剧了叛逆行为。
2. 学校原因(1)学校教育方式单一。
初中阶段,学校教育方式以应试教育为主,忽视了对学生个性发展的培养。
这导致小明在学习过程中感到枯燥乏味,逐渐失去了学习兴趣。
(2)师生关系紧张。
小明在课堂上经常违反纪律,与老师发生冲突。
这导致师生关系紧张,老师对小明的教育效果不佳。
3. 个人原因(1)性格叛逆。
小明从小性格叛逆,喜欢挑战权威,不遵守规则。
这使得他在学校和家庭中经常出现问题。
(2)缺乏自信。
小明在初中阶段成绩下降,导致他对自己失去了信心,进一步加剧了叛逆行为。
三、教育措施1. 家庭教育(1)改善家庭教育方式。
家长要关注小明的学习和生活,多与孩子沟通,了解孩子的内心世界。
在家庭教育中,家长要注重培养孩子的独立性、自主性和责任感。
(2)营造和谐的家庭氛围。
家长要尽量避免在孩子面前争吵,为孩子创造一个温馨、和谐的家庭环境。
2. 学校教育(1)创新教育方式。
学校要注重培养学生的个性发展,开展丰富多彩的课外活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改善师生关系。
教师要关心学生的成长,尊重学生的个性,与学生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
3. 个人成长(1)培养自信心。
教师要鼓励小明,帮助他树立信心,让他相信自己有能力克服困难。
(2)提高自律能力。
教师要引导小明学会自我管理,培养他的自律能力。
初中叛逆期教育案例分析(3篇)
第1篇一、背景小明,男,14岁,初二学生。
小明在初中阶段,正值青春期,生理和心理发生了很多变化。
他变得沉默寡言,不愿意与父母沟通,经常顶撞老师,学习成绩也出现了下滑的趋势。
面对小明的叛逆行为,家长和老师都感到十分困扰。
二、案例分析1. 家庭因素(1)家庭教育方式不当。
小明父母工作繁忙,很少有时间陪伴他,家庭教育主要以物质满足为主,忽视了精神层面的关爱。
在家庭教育中,父母过于严厉,缺乏耐心,导致小明对父母产生了抵触情绪。
(2)家庭关系紧张。
小明父母经常因为琐事争吵,家庭氛围紧张,小明在这种环境下,心理承受能力较差,容易产生叛逆心理。
2. 学校因素(1)教师教育方式单一。
小明所在班级的教师过于注重成绩,忽视了对学生心理健康的关注。
在课堂上,教师采用“填鸭式”教学,让学生感到枯燥乏味,容易产生厌学情绪。
(2)同学关系紧张。
小明在班级中与同学关系紧张,部分同学故意排挤他,导致小明在班级中感到孤独、无助。
3. 社会因素(1)网络诱惑。
小明在网络上接触到了很多不良信息,导致价值观扭曲,容易产生叛逆心理。
(2)社会不良风气。
小明所在社区存在一些不良风气,如赌博、打架等,对小明产生了不良影响。
三、教育对策1. 家庭教育(1)调整家庭教育方式。
家长应关注孩子的心理健康,多与孩子沟通,了解他们的想法,给予适当的关爱和支持。
(2)改善家庭关系。
家长要注重家庭氛围的营造,尽量避免在孩子面前争吵,为孩子树立良好的榜样。
2. 学校教育(1)转变教育观念。
教师应关注学生的心理健康,注重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提高课堂教学质量。
(2)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
教师要多关心学生,尊重学生,与学生建立良好的沟通渠道。
3. 社会教育(1)加强网络监管。
政府和社会各界要加强对网络信息的监管,防止不良信息对青少年产生负面影响。
(2)营造良好的社会风气。
社会各界要共同努力,营造一个有利于青少年健康成长的社会环境。
四、教育效果通过家长、学校和社会的共同努力,小明的叛逆行为得到了明显改善。
逆反优秀教育案例(2篇)
第1篇一、案例背景小明,男,12岁,是一名初中生。
他在学习上成绩优异,但性格叛逆,经常与父母发生冲突。
父母为了纠正小明的逆反行为,尝试过各种方法,但效果不佳。
二、案例分析1. 逆反心理的原因(1)小明在成长过程中,逐渐形成了独立意识,渴望得到父母的尊重和理解。
(2)小明在家庭中感受到了一定的压力,如学习压力、父母期望等,导致他产生逆反心理。
(3)小明与父母之间的沟通方式存在问题,缺乏有效沟通,导致矛盾加剧。
2. 教育措施(1)尊重小明,建立良好的亲子关系父母要尊重小明的独立意识,给予他适当的自主权。
同时,父母要关注小明的内心需求,关心他的成长,建立良好的亲子关系。
(2)调整教育方式,关注小明身心健康父母要改变传统的教育方式,注重培养小明的兴趣爱好,关注他的身心健康。
在日常生活中,多与小明交流,了解他的想法,帮助他解决问题。
(3)开展心理辅导,缓解逆反心理父母可以寻求专业心理辅导,帮助小明缓解逆反心理。
心理辅导师可以针对小明的具体情况,制定个性化的辅导方案,帮助他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4)加强家校合作,共同关注小明成长学校和家庭要共同关注小明的成长,定期沟通,了解他在学校和家庭的表现。
家长要积极配合学校,共同解决小明的问题。
三、教育成果经过一段时间的努力,小明的逆反心理得到了明显改善。
他开始尊重父母,与家人和睦相处。
在学习上,他更加努力,成绩稳步提升。
同时,他积极参与各类活动,身心健康得到全面发展。
四、启示1. 家长要尊重孩子的独立意识,关注孩子的内心需求,建立良好的亲子关系。
2. 教育方式要灵活多样,关注孩子的身心健康,培养孩子的兴趣爱好。
3. 加强家校合作,共同关注孩子的成长,为孩子创造一个良好的成长环境。
4. 针对孩子的逆反心理,要及时采取有效措施,帮助孩子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第2篇案例背景:小明,一个聪明、活泼的孩子,在小学时一直是老师和家长眼中的“好学生”。
然而,随着青春期的到来,小明开始出现了一些逆反行为,与家长和老师的沟通变得越来越困难。
初二叛逆期家庭教育案例(3篇)
第1篇一、背景介绍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教育改革不断深化,家庭教育在孩子的成长过程中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
然而,在家庭教育过程中,叛逆期孩子的教育问题成为许多家庭面临的难题。
本文将以一个初二叛逆期家庭教育案例为切入点,分析叛逆期孩子的心理特点,探讨有效的家庭教育方法。
二、案例介绍小明(化名),男,12岁,初二学生。
小明从小聪明伶俐,学习成绩优异,但进入初二后,逐渐表现出叛逆情绪。
具体表现为:1. 学习成绩下滑:原本学习成绩优异的小明,在初二时成绩开始下滑,课堂上经常走神,作业敷衍了事。
2. 与父母关系紧张:小明与父母的关系变得紧张,经常因为琐事发脾气,与父母争吵。
3. 交友不慎:小明结识了一群不良朋友,经常逃课、上网吧,甚至参与打架斗殴。
4. 逆反心理严重:小明对父母的管教产生抵触情绪,认为父母过于干涉自己的自由。
三、案例分析1. 心理特点分析(1)自我意识增强:进入叛逆期,孩子开始关注自己的内心世界,渴望独立,对父母的依赖减少。
(2)情绪波动大:叛逆期的孩子情绪容易激动,容易因为一点小事与父母发生争吵。
(3)逆反心理:孩子为了证明自己的独立,往往会对父母的意见和建议产生抵触情绪。
2. 家庭教育问题分析(1)家长过于溺爱:小明家长对小明的宠爱导致他缺乏自理能力,过度依赖父母。
(2)家长教育方式不当:家长在教育小明时,过于严厉,缺乏耐心,导致小明产生逆反心理。
(3)亲子沟通不畅:家长与小明之间的沟通存在障碍,导致小明对家长产生抵触情绪。
四、家庭教育建议1. 增强亲子沟通家长要主动与孩子沟通,了解孩子的内心想法,尊重孩子的意见。
在沟通过程中,要保持耐心,避免用命令式的语气。
2. 适度放手家长要适度放手,让孩子学会独立,培养孩子的责任感。
在孩子遇到困难时,给予适当的支持和鼓励。
3. 培养孩子的兴趣爱好家长要关注孩子的兴趣爱好,鼓励孩子参加各类兴趣班,丰富孩子的课余生活,提高孩子的综合素质。
4. 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家长要教育孩子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培养孩子良好的道德品质,为孩子树立榜样。
(完整)高中生德育案例
(完整)高中生德育案例高中生德育案例案例一:XXX,男,17岁,高二学生。
研究成绩差,智力一般,性格倔强,自尊心强,逆反心理严重。
对老师没有礼貌,与同学合不来。
对家长和个别老师的教育有较严重的抵触情绪。
案例分析:该生的叛逆行为是进入青春期的一种表现,许多青春期的孩子对大人都有一种逆反心理。
他们往往把家长和老师的批评、帮助理解为与自己过不去,认为伤害了自己,因而就会表现出严重的敌对倾向。
分析其原因主要有三个:一是家庭教育方式不当。
XXX的父亲忙于生意,和孩子的交流很少,遇到问题就会斥责、谩骂孩子,在老师面前又要袒护孩子;而他的母亲主要关心孩子的营养状况和研究成绩,忽视孩子的思想教育,认为孩子还小,大了就会懂事的。
在孩子的教育问题上,两人的方式也常常不一致。
二是个别老师不懂得学生的心理特点,不能正确对待他所犯的错误,处理方式不当,使矛盾和冲突日益恶化起来。
三是青少年特有的半幼稚半成熟的特点,使他看问题容易产生偏见,以为与老师、家长对着干很勇敢,是一种英雄行为,因而盲目反抗,拒绝一切批评。
辅导方法:1、争取家长的主动配合:首先和家长取得联系,了解XXX的家庭情况和施展阐发,与家长沟通思想,在孩子的教育题目上告竣共识,以便对症下药。
12、改善家庭教育环境:指导家长阅读一些教育孩子的书籍,提高自身教育水平。
发明良好、民主的家庭环境,和孩子交朋友,多鼓励、表扬,少批评、责骂,合理对待孩子的需求,不挫伤他的自尊心,恭敬他,信任他。
抽时间带孩子到大自然去呼吸新鲜空气,为孩子安排有意义的生日庆贺会,设计各种温馨的家庭举动,利用亲情来感化他,慢慢地消除他的对立情绪。
3、春风化雨,保持疏导教育:教师要精确对待这类学生,避免直接批评,不要与他发生正面抵触,要注意保护他的自尊心,采取以柔克刚的教育体式格局。
当他犯毛病时,不要当着全班同学的面点他的名字,而是在与他个别交谈时动之以情,晓之以理,耐心匡助他分清是非,意识到自己的毛病,并愿意主动地去改正。
中学生德育教育案例(通用5篇)
中学生德育教育案例(通用5篇)中学生德育教育案例篇1我在批阅学生周记时,看到有个女孩在周记中流露出一种极度的伤感,却不愿说出原因,这非同小可!紧接着我又翻阅了同宿舍的其他几位同学的周记,终于在一个同学的周记中了解到了一点情况:“老师,阿杜以为我们都不要她了,您要关心一下,劝劝她”。
对于这种情况,我还从来没有遇到过,班上一共有12位住校生,女孩子有6位,男孩子6位。
6个人一个宿舍,女孩子在一起,肯定会为了鸡毛蒜皮的小事斤斤计较,闹小脾气。
不知道到底是什么事,让宏那么难过,舍友那么着急。
我必需对这件事进行认真分析,还要妥善处理。
认真思考许久,我做出如下处理思路:第一步:分别找她的室友谈心,进一步了解事情真相,找出同宿舍同学关系所存在的问题,并进行引导和教育。
第二步:再找她谈心了解情况,帮助其消除心理障碍。
第三步:利用得到的结论对班上的同学进行教育,同时避免对宏再度造成影响。
小霞因为让她帮忙到水,宏不管,俩人闹别扭,小霞一急跑了出去,宿舍六个人都出去追她,剩下她一个人,结果造成她的误解。
【感想】在这件事情的处理上我应重视的便是学生的人际交往。
平时教师往往更加重视学生的学习,而忽视对学生社会性发展的培养。
现在的学生绝大部分都是独生子女,他们在成长过程中备受宠爱甚至溺爱。
长期以自我为中心,使他们难以客观地认清自己在社会中的地位和作用,在与他人的交往上往往表现得过于敏感或处理不当。
因此,作为教师应十分重视学生的人际交往问题。
人际交往是人与人互动的过程、沟通的过程、交流的过程。
学生的人际交往是其社会化和人格成熟的关键因素,对于学生的学习、人格的健全发展以及今后成功地走向社会都是至关重要的。
引导学生建立良好的同伴关系。
建立同伴关系是学生们最基本的人际交往过程,通过这次事件我发现,一些学生在与同伴交往的过程中存在一定的障碍。
做为教师如果想引导学生建立良好的同伴关系,应了解学生在同伴交往过程中存在的一些误区或障碍,并进行有针对性的指导。
叛逆期小孩心理教育案例(3篇)
第1篇一、案例背景小明,男,12岁,是一名初二的学生。
他的父母都是普通工人,家庭条件一般。
小明性格开朗,但自从进入青春期后,他开始变得叛逆,经常与父母发生冲突。
在学校,小明也表现出逆反心理,学习成绩下滑,与同学关系紧张。
这让小明父母非常担忧,不知如何教育小明走出叛逆期。
二、案例分析1. 家庭原因小明的叛逆行为主要源于家庭原因。
首先,小明父母工作繁忙,很少有时间陪伴他,导致小明感到孤独和缺乏安全感。
其次,父母的教育方式较为简单粗暴,缺乏耐心和关爱,使小明在成长过程中产生了逆反心理。
2. 学校原因在学校,小明由于成绩下滑,自信心受挫,导致他开始否定自己,进而产生逆反心理。
此外,同学关系紧张也使小明在集体中感到孤立无援,加剧了他的叛逆行为。
3. 社会原因随着互联网的普及,小明接触到了各种不良信息,这些信息对他的价值观产生了冲击,使他在成长过程中出现了迷茫和困惑。
三、心理教育策略1. 家庭教育(1)建立良好的亲子关系。
小明父母要抽出时间陪伴小明,关心他的生活和学习,倾听他的心声,给予他足够的关爱和支持。
(2)调整教育方式。
父母要采用民主、平等、耐心的教育方式,尊重小明的意见,引导他树立正确的价值观。
(3)关注小明的兴趣爱好。
父母要鼓励小明参加各种活动,培养他的兴趣爱好,提高他的自信心。
2. 学校教育(1)加强师生沟通。
教师要多关注小明,了解他的心理需求,帮助他解决学习、生活中的困难。
(2)开展心理健康教育。
学校可以开设心理健康课程,帮助小明树立正确的价值观,提高他的心理素质。
(3)组织团队活动。
通过团队活动,增进小明与同学之间的友谊,让他感受到集体的温暖。
3. 社会教育(1)引导小明正确使用互联网。
父母要监督小明上网,引导他关注有益的信息,避免接触不良内容。
(2)培养小明的社会责任感。
父母可以鼓励小明参加社会实践活动,让他了解社会,培养他的责任感。
四、实施效果经过一段时间的心理教育,小明逐渐走出了叛逆期。
孩子逆反期家庭教育案例
孩子逆反期家庭教育案例在孩子成长的过程中,逆反期是一个常见的现象,通常发生在青春期,此时孩子开始寻求独立,对父母的指导和控制产生反感。
以下是一些家庭教育案例,旨在帮助家长更好地理解和应对孩子的逆反行为。
案例一:自主选择的冲突小明是一个14岁的初中生,最近开始对父母的建议和安排表现出明显的抵触。
例如,父母希望他参加周末的数学辅导班,但小明坚持要和朋友们一起去打篮球。
在这种情况下,父母可以采取以下步骤来处理:1. 倾听和理解:首先,父母需要耐心倾听小明的想法和需求,理解他对自由选择的渴望。
2. 沟通和协商:与小明进行开放的对话,讨论数学辅导班的重要性以及打篮球的乐趣,试图找到一个双方都能接受的解决方案。
3. 设定边界:在尊重小明选择的同时,父母也应该明确一些基本的规则和边界,比如学习时间的保证。
4. 支持和鼓励:在小明做出选择后,父母应该给予支持和鼓励,即使这个选择可能不是他们的首选。
案例二:隐私权的争执小红是一个16岁的高中生,她开始对自己的隐私非常敏感,不希望父母进入她的房间或查看她的手机。
父母可以采取以下措施:1. 尊重隐私:父母应该尊重小红的隐私需求,避免无故侵犯她的个人空间。
2. 建立信任:通过日常的互动和沟通,建立起与小红的信任关系,让她感到被理解和尊重。
3. 明确规则:与小红一起制定一些关于隐私的规则,比如在特定情况下可以查看她的房间或手机。
4. 提供指导:在尊重隐私的同时,父母也应该提供适当的生活和情感指导,帮助小红处理成长中的问题。
案例三:价值观的碰撞小刚是一个17岁的高中生,他开始对一些社会问题有自己的见解,这些见解有时与父母的价值观相冲突。
面对这种情况,父母可以:1. 开放讨论:鼓励小刚表达自己的观点,并与他进行平等的讨论。
2. 接受差异:认识到每个人都有自己独特的价值观,接受与孩子观点的差异。
3. 引导思考:在讨论中引导小刚思考问题的多个方面,培养他的批判性思维能力。
4. 共同成长:将这些讨论视为一个学习和成长的机会,与孩子一起探索和理解不同的价值观。
初中叛逆学生教育案例(3篇)
第1篇一、背景介绍在我国,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家庭教育观念的多元化,以及教育体制的改革,初中阶段的学生叛逆现象逐渐凸显。
本文将以一个具体的案例,探讨初中叛逆学生的教育问题,分析其成因,并提出相应的教育策略。
二、案例描述小张,男,14岁,某中学八年级学生。
小张自小学以来成绩一直名列前茅,但进入初中后,成绩逐渐下滑,且表现出强烈的叛逆心理。
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 逃课、迟到现象严重:小张经常以各种理由逃课,迟到,甚至旷课。
班主任多次与其沟通,效果不佳。
2. 与老师、同学关系紧张:小张经常在课堂上顶撞老师,与同学发生争执,人际关系紧张。
3. 沉迷网络,不思进取:小张课余时间沉迷于网络游戏,成绩一落千丈,对未来毫无规划。
4. 家庭教育缺失:小张的父母常年在外打工,缺乏有效的家庭教育。
三、成因分析1. 青春期生理、心理变化:初中阶段是青春期的重要时期,学生面临生理、心理上的巨大变化,容易产生叛逆心理。
2. 家庭教育缺失:小张的父母常年在外打工,缺乏有效的家庭教育,导致其性格孤僻,缺乏安全感。
3. 学校教育方式单一:学校教育方式单一,缺乏针对性,无法满足学生的个性化需求,导致学生产生厌学情绪。
4. 同伴关系紧张:小张与同学关系紧张,导致其心理压力增大,产生叛逆心理。
四、教育策略1. 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教师应尊重学生,关心学生,了解学生的内心世界,与学生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
2. 加强家庭教育指导:学校应加强与家长的沟通,共同关注学生的成长,为家长提供家庭教育指导。
3. 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学校应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帮助学生正确认识自己,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
4. 丰富课外活动:学校应开展丰富多彩的课外活动,满足学生的个性化需求,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5. 实施分层教学:针对不同学生的学习水平,实施分层教学,使每个学生都能在课堂上有所收获。
五、案例实施1. 建立师生沟通平台:教师定期与小张进行谈心,了解其内心的困惑,帮助其树立自信心。
叛逆期教育成功的案例(2篇)
第1篇案例一:耐心倾听与沟通背景:小明是一名初中生,正处于叛逆期。
他经常与父母顶嘴,不愿听取父母的意见。
教育措施:1. 倾听:父母耐心倾听小明的想法,不急于打断或反驳。
2. 开放式提问:通过提问引导小明表达自己的想法,而不是直接批评。
3. 共同制定规则:与小明一起制定家庭规则,让他参与决策过程。
结果:小明逐渐学会了尊重父母,家庭关系得到改善。
案例二:榜样示范背景:小红是一名高中生,她经常逃课,沉迷网络。
教育措施:1. 以身作则:父母减少使用手机和电脑,多陪伴小红。
2. 共同活动:与小红一起参加户外活动,培养她的兴趣爱好。
3. 积极引导:鼓励小红参加学校社团活动,结交正面朋友。
结果:小红逐渐减少了逃课,学习成绩也有所提高。
案例三:心理辅导背景:小刚是一名初中生,因家庭变故而变得沉默寡言,成绩下滑。
教育措施:1. 心理咨询:为小刚提供心理咨询服务,帮助他走出心理阴影。
2. 家庭支持:鼓励家庭成员多关心小刚,给予他温暖和关爱。
3. 兴趣爱好:鼓励小刚参加兴趣班,培养他的自信心。
结果:小刚逐渐恢复了自信,成绩也有所提高。
总结叛逆期教育需要耐心、理解和关爱。
家长和教育者应尊重孩子的独立性,同时给予适当的引导和支持。
通过倾听、沟通、榜样示范和心理辅导等方法,可以帮助孩子顺利度过叛逆期,健康成长。
第2篇案例:小明的故事背景:小明是一名15岁的中学生,正处于青春期。
他的成绩一直不错,但进入青春期后,他开始变得叛逆,经常与父母和老师发生冲突。
小明喜欢在课堂上玩手机,不遵守纪律,甚至有时还会顶撞老师。
解决方案:1. 了解和尊重:学校和家长首先对小明的叛逆行为进行了深入了解。
他们发现小明之所以叛逆,是因为他渴望独立和自主,但同时又感到迷茫和不安。
因此,家长和老师开始尊重小明的个性,不再一味地批评和指责。
2. 沟通与倾听:家长和老师开始主动与小明沟通,倾听他的想法和感受。
他们鼓励小明表达自己的观点,并耐心地给予回应。
通过沟通,他们发现小明其实有很多积极的想法,只是需要有人引导和鼓励。
叛逆期孩子教育成功案例(2篇)
第1篇一、案例背景随着社会的快速发展,家庭教育在孩子的成长过程中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
然而,在家庭教育的过程中,叛逆期孩子的教育问题成为许多家长头疼的难题。
本文将介绍一个叛逆期孩子教育成功的案例,旨在为家长们提供一些有益的启示。
二、案例介绍(一)孩子情况小杰,男,15岁,就读于某中学初中部。
进入叛逆期后,小杰表现出强烈的逆反心理,对父母的话充耳不闻,与父母关系紧张。
在学校,小杰学习成绩下滑,与同学关系恶化,甚至出现了逃课、打架等不良行为。
(二)家庭教育现状小杰的父母在得知孩子叛逆后,倍感焦虑。
然而,他们在教育孩子的过程中,却陷入了以下困境:1. 过度干涉:小杰的父母对孩子的生活、学习等方面过于关心,常常对孩子的行为指手画脚,导致孩子产生逆反心理。
2. 缺乏沟通:小杰的父母在沟通时,往往以命令、指责的语气对待孩子,使孩子产生抵触情绪。
3. 缺乏信任:小杰的父母对孩子的行为缺乏信任,总是怀疑孩子的动机,导致孩子感到被误解。
(三)家庭教育转变面对小杰叛逆期的问题,小杰的父母开始反思自己的教育方式,并努力调整家庭教育策略。
1. 适当放手:小杰的父母开始尝试适当放手,让孩子在生活、学习等方面自主决策,培养孩子的独立能力。
2. 增强沟通:小杰的父母与孩子保持良好的沟通,倾听孩子的想法,尊重孩子的意见,让孩子感受到被理解。
3. 建立信任:小杰的父母努力让孩子相信自己,不再过度干涉孩子的行为,给予孩子更多的信任。
三、教育效果在调整家庭教育策略后,小杰逐渐恢复了正常的生活和学习状态。
以下是具体的教育效果:1. 逆反心理得到缓解:小杰开始主动与父母沟通,分享自己的心情和想法,不再抵触父母的关心。
2. 学习成绩稳步提升:小杰在父母的鼓励和支持下,努力学习,成绩逐渐提高。
3. 人际关系改善:小杰与同学的关系得到改善,不再出现逃课、打架等不良行为。
4. 自我认知提升:小杰开始认识到自己的优点和不足,努力改正缺点,提高自身素质。
叛逆学生的教育案例(2篇)
第1篇在教育过程中,我们常常会遇到各种各样的学生,其中叛逆学生尤其让人头疼。
他们往往个性张扬,不服从管教,甚至有时会故意挑战教师的权威。
本文将以一位名叫李明的叛逆学生为例,探讨如何通过教育策略改变他的行为,使其成为品学兼优的学生。
一、案例背景李明,男,16岁,初中二年级学生。
他性格叛逆,经常与老师和同学发生冲突,上课不认真听讲,作业不做,考试作弊,甚至在学校里抽烟、打架。
家长和老师多次对他进行批评教育,但效果甚微。
李明认为自己是被误解的,认为自己有理,经常以自我为中心,对别人的劝告和批评置若罔闻。
二、教育策略1. 了解学生,建立信任关系首先,我们需要了解李明的家庭背景、成长经历以及心理需求。
通过与他的家长沟通,了解到李明从小父母离异,跟随母亲生活,缺乏父爱,导致他在性格上有些孤僻。
了解这些信息后,我们决定从建立信任关系入手,让李明感受到老师的关爱和尊重。
2. 正面激励,树立自信针对李明叛逆的性格,我们采取了正面激励的方法。
在课堂上,老师经常表扬他在某些方面的优点,如写字工整、思维敏捷等。
同时,鼓励他参加学校的各项活动,让他感受到成功的喜悦,从而树立自信。
3. 开展心理辅导,解决心理问题针对李明的心理问题,我们为他安排了一次心理辅导。
在辅导过程中,心理咨询师了解到李明内心深处渴望得到关爱和认同,但由于性格叛逆,他总是以负面情绪来表达自己的需求。
心理咨询师帮助他认识到了自己的问题,并教给他一些调节情绪的方法。
4. 制定个性化学习计划,提高学习成绩针对李明学习态度不端正的问题,我们为他制定了个性化学习计划。
首先,帮助他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如按时完成作业、认真听讲等。
其次,针对他的薄弱科目,为他安排了辅导老师,帮助他提高学习成绩。
在李明的努力下,他的成绩逐渐有了提升。
5. 加强家校合作,共同关爱学生为了更好地教育李明,我们加强了家校合作。
定期与家长沟通,了解他在家的表现,共同制定教育方案。
同时,邀请家长参加学校的家长会,让家长了解学校的教育理念和方法,共同关爱学生。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学生叛逆期德育教育案例
凌云中学邓贵锋
中学生叛逆心理的形成:刚上初中的孩子,一个最显著的特点就是:变。
生理上在变,心理上也在变。
这个时候,老师常常会发现个别学生难管教;许多家长也会抱怨孩子越来越任性。
这种与常理背道而驰,以反常心理状态来显示自己高明、非凡的行为,往往来自于逆反心理。
目前,逆反心理是中学生中存在较为普遍的一种心理现象,对青少年的健康成长非常不利。
如果不能及时加以引导和教育,很有可能出现青少年对人对事多疑、偏执、冷漠、不合群的病态性格,更严重者可能出现犯罪心理。
我从教十几年,一直担任班主任工作,在中学生的逆反心理方面做出过许多研究与尝试。
如何应对中学生的逆反心理,如何引导他们培养良好的道德情操和心理品质,家长、学校、教师都要有所“为”,有所“不为”。
下面我以具体案例谈谈我对这个问题的理解和处理办法:
案例展示:
男生李某,他上课睡觉,无精打采,经常打仗,对老师布置的作业置之不理,甚至逃课旷课。
对父母态度恶劣,叛逆心理强。
处处与长辈及老师作对。
教育措施:
一、及时了解原因:面对如此严重的问题,作为该学生的老师,我们决定首先找出导致学生出现这些问题的根本原因。
老师从他的父母、朋友那里进行深入了解。
在与他父母的交流中,我们了解到由于父亲的脾气比较暴躁,其与父亲的关系极差。
同时,也向家长反映出,该生在班上也提及到父亲的不是,而且极大反感。
其父亲听后感触很深。
我们婉转提出了本次主要目的,希望家长能树立榜样,用心关注孩子的学习生活。
面对老师的真诚,该生的父母触动很大,意识到作为家长的他们,确实对孩子的关心不够,对孩子的健康成长极为不利。
通过这个问题我认为父母应看到孩子的成长,尊重孩子的自尊心,信任孩子,了解他们的内心世界。
苏霍姆林斯基说:“儿童的智慧在他
的手指尖上。
”而只有真正进入孩子的内心世界,才能了解他们丰富的智慧和细腻的内心世界,才能与孩子更融洽地相处。
还要相信孩子有独立处理事务的能力,允许并积极邀请他们参与家庭的管理。
比如,让孩子利用周末尝试做家长,由他们安排各个成员的活动,这不仅展示了孩子的能力,同时使他们做到了换位思考,加强了与父母的情感。
二、与其谈心
1.利用课余时间谈心——用“赞扬”杜绝“破窗”班主任利用课余时间(下课,兴趣活动课等等)与王某进行谈心。
谈话内容先从父母谈起,让他先说出对父母的看法,然后班主任跟他分析父亲脾气暴躁的原因,暗示其父亲已经意识到问题的所在,并会慢慢的改正,让李某心理上能释放怨恨,消除叛逆心理。
中学生阶段,学生两极分化趋势明显,与那些优秀的学生相比,那些暂时落后的学生更需要老师的关心和教育。
这时候,肯定、鼓励和表扬显得尤为重要。
泰戈尔说:“聪明的人懂得如何教育,愚昧的人知道怎样打击。
”多找那些暂时落后的学生谈谈心,帮助他们树立“我能学好”、“我能成功”的信念,让他们真正感觉到老师在关心他、帮助他,永远不会放弃他,这样才能从根本上消除他们的逆反心理,促使其转变。
要用积极、鼓励的教育方式代替简单、粗暴的教育方式。
学生的心灵是否完好无损,就看教育工作者的态度和维护的技巧了。
表扬、赞美是一种认可、一种肯定,更能使孩子朝着积极健康的方向发展。
2.指导学生如何与父母沟通:首先让李某先开展批评与自我批评,然后再让学生明确只要用心同父母沟通,经常说说心里话,就会避免出现代沟。
这样就会让青少年学会换位思考,面对纷繁复杂的社会问题,青少年往往缺乏正确的认知能力。
这时候,要学着从积极的意义上去理解家长、老师,抱着宽容的态度理解他们,还应该把握自己,经常提醒自己,虚心接受老师和父母的教育,遇事要先让自己冷静下来,克制住自己烦躁和倔强的情绪。
同时,青少年还要提高心理适应能力,发展自我价值。
不可否认,逆反心理也有一定的正面效应,如自我意识较强、勇敢、坚强、好胜、能求异、能创新。
还可以防止一
系列不良品质的形成,如孩子在不顺心受压抑的时候,敢于发泄,不会有畏缩心理,也不会保守、逆来顺受。
在充满竞争的年代,我们应善于发现青少年逆反心理中的积极因素,因势利导,培养孩子的健康人格和优良品质。
三.提议写一封致父亲的信:建议李某写一封信给父亲,说说对父亲的看法,并表明自己的态度,明确以后的做法和学习的目标。
下面是李某信中的一小部分:“……我调皮叛逆,羁傲不训的性格给父母和老师带来了巨大的伤害,也让自己对未来迷失了方向。
这段时间通过老师的教育我明白了许多道理,我决心以后做个懂事的学生,听话的孩子……”
家长应该避免错误的教育方式:
(1)打骂、体罚。
这种方法不但不能使孩子认识到错误,还会使孩子产生强烈的抵触情绪,从而愈发倔强、暴躁,甚至走向极端。
(2)哄骗、利诱。
这样不利于孩子树立良好的生活和学习目的性,不利于孩子健康价值观的养成。
(3)讽刺、挖苦。
这会使孩子产生自卑心理,失去学习的信心,对家长的教育产生反感。
(4)溺爱、迁就。
这会使孩子变得娇生惯养、更加为所欲为。
思考与感悟:由于在教育孩子的问题上,学校和家庭的目的是一致的,所以学校和家庭合作就成为了教育学生的必然。
学生是在学校、家庭以及社会的共同影响下成长的,其中家庭和学校的合作是保证学生健康成长极其重要的条件。
中学生叛逆期德育教育案例
凌云中学
邓贵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