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中国文化遗产的现状和保护
中国文物保护与利用的现状及未来发展方向
中国文物保护与利用的现状及未来发展方向中国是一个拥有着几千年悠久历史的文化古国,它孕育了丰富的文化遗产和历史文物。
这些文物承载着中国古代的先民智慧和经验,是中国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为了维护它们的完整性和价值,中国一直致力于文物保护与利用。
本文将探讨中国文物保护与利用的现状以及未来的发展方向。
一、中国文物保护的现状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和经济的高速增长,中国文物保护的任务也越来越繁重。
许多文物在收藏中失窃,甚至被走私出境。
同时,改革开放以来,城市化的迅猛发展,许多重要的景观和历史区域被破坏或拆卸,文物也被毁坏或遗失。
对于这种情况,政府已经采取了许多措施来加强文物保护和防范盗窃。
1.法律制度的建立中国的文物保护法于1982年首次实施。
多年以来,这个法律对不法分子的打击效果卓著。
同时,政府还开始注重完善法律制度,包括国家文物保护条例、文化遗产保护条例等。
这些法律的实施,加大了违法者的打击力度,也让违法行为更加难以逃脱。
2.文物鉴定和检查制度文物鉴定和检查制度是文物保护的重要组成部分。
通过文物专家的检查,能够避免假货混入市场和重要文物被偷走。
同时,这些制度还可以帮助政府加大文物的保护力度,以遏制非法文物交易。
3.社会宣传和教育社会宣传和教育是保护文物的重要手段之一。
政府各级组织各种文化庆典和宣传活动,宣扬文物保护的重要性和价值,提高人们的保护意识。
二、中国文物利用的现状对于文物的保护来说,与之相对立的就是利用。
许多文物以各种方式被应用在社会生活中,同时也成为了一种文化底蕴的传承方式。
但是,过度的文物利用可能导致文物价值的消失。
中国文物利用的现状如何,我们来看一下。
1.文化产业的快速发展随着文化产业的不断发展,越来越多的文物被应用到了文化创意产业中。
比如,许多文物制成的仿品和纪念品被销售到国内外客户手中。
同时,文物展览、文化旅游等形式的发展,也推动了文物的应用。
2.文物修复和保护文物修复和保护是文物应用的重要方向。
文化遗产保护与传承研究
文化遗产保护与传承研究近年来,文化遗产保护与传承研究逐渐成为学术界和社会关注的热点话题。
文化遗产包括物质文化遗产和非物质文化遗产,在多元文化的背景下,文化遗产的保护和传承面临着众多的挑战。
本文将从文化遗产保护和传承的意义、现状和挑战以及保护传承的措施三方面进行探讨。
一、文化遗产保护和传承的意义文化遗产是人类智慧和创造的结晶,是人类文化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承载着历史、文化和社会意义。
因此,对文化遗产的保护和传承具有重要的意义:1. 突显历史意义。
文化遗产能够反映出一个社会的历史脉络和文化渊源,保护文化遗产能够让人们更好地理解历史和文化,懂得历史和文化对人类的影响和启示。
2. 营造文化氛围。
文化遗产在很大程度上塑造着一个社会的文化形象和特色,对于保护和传承社会文化遗产,有着积极的推动作用。
3. 增强文化认同。
文化遗产的保护和传承对于维护民族和国家的文化认同、文化自信和文化自尊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
二、文化遗产保护和传承的现状和挑战在文化多元和全球化的背景下,文化遗产保护和传承面临着很多挑战,其中最主要的三个挑战是:1. 人为破坏。
由于缺乏保护措施,很多文化遗产因为人为破坏而受到损害。
比如,古建筑物的改建,文物的偷盗和破坏等等。
2. 自然破坏。
自然灾害和气候变化也是文化遗产受到破坏的一个重要原因。
比如,在雪山山体滑坡和地震等自然灾害中,很多文化遗产因为它们本身的材质和建造方式而遭到破坏。
3. 文化认同。
在全球化的背景下,文化的认同性和差异性变得越来越重要。
文化遗产的保护和传承也面临着文化认同不同的挑战。
三、保护传承的措施为了解决文化遗产保护和传承所面临的挑战,我们应该采取一系列的保护措施。
1. 加强法制。
建立针对文化遗产保护和传承的法律制度和条例,加大对有关文化遗产保护的法律法规的宣传和执行力度,加强文化遗产保护管理力度。
2. 强化公共教育。
文化遗产是每个国家的瑰宝,需要培养公民对文化遗产的认识和保护意识。
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现状
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现状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是指人们创造和发展的反映社会生产生活方式、艺术创造能力和智慧结晶的非物质文化现象,包括口头传统文化、表演艺术、社会实践、知识技能以及相关的习俗、仪式等。
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对于保护中国特色文化,弘扬民族精神,推动社会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下面,我将从政策法规、项目实施、保护成效等方面,对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现状进行探讨。
在项目实施方面,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采取“申报-认定-保护”“项目-人才-资源”“物质-非物质”等多元化的方式,多管齐下进行。
首先,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有深入的调查和申报工作。
国家文化和旅游部会同相关部门建立了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库和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对非物质文化遗产进行申报、鉴定和认定。
其次,中国在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方面注重人才培养。
各级政府和相关机构开展了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和非遗项目保护传承技艺大师的选拔、培养和资助工作。
同时,还积极引导非遗项目与教育、科研机构合作,推动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和保护理论的研究和传播。
第三,中国加强对非物质文化遗产资源的保护。
通过建立专门机构和基金,用于保护、修复和传承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所需要的物质资源,确保非遗传承的顺利进行。
在保护成效方面,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取得了显著成效。
首先,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得到了有效保护和传承。
中国有56个民族,每个民族都有独特的非物质文化遗产。
通过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许多濒临消失的传统技艺和习俗得到了保护和传承,让更多的人重新认识和认可了这些文化的独特魅力。
第二,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助力文化产业发展。
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与文化产业的结合,可以促进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与创新,打造特色产品和旅游线路,培育非物质文化遗产相关产业,为经济发展增加新的动力。
第三,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提升了文化软实力。
非物质文化遗产是中国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保护和传承非物质文化遗产不仅有助于传递中国传统文化精髓,还可以提升中国的国际影响力和文化自信。
文化遗产保护与利用的现状及未来展望
文化遗产保护与利用的现状及未来展望近年来,文化遗产保护与利用的话题越来越受到关注,其重要性也得到广泛认可。
文化遗产是人类历史和文化的见证,是民族和国家不可替代的珍贵财富,保护和利用文化遗产不仅意义深远,而且对文化产业的发展具有重要的推动作用。
本文将从现状和未来展望两个角度,探讨文化遗产保护与利用的问题。
一、文化遗产保护与利用的现状1.保护工作成效有限文化遗产保护与利用是一项长期的工作,需要全社会的支持和关注。
但是目前来看,我国的文化遗产保护工作成绩并不理想。
有些重要的文化遗产缺乏有效的保护措施,面临被破坏和失落的可能。
同时,文化遗产保护工作仍存在一些问题,如管理薄弱、基础设施不完善等,这些问题制约了文化遗产的保护工作。
2.利用方式单一文化遗产保护需要与利用相结合,但目前来看,我国的文化遗产利用方式比较单一,主要以旅游为主。
这种单一的文化遗产利用方式很难发掘出其最大的价值,而且有些重要的文化遗产在旅游业的利用中,被过度开发和商业化,影响了文化价值。
3.文化遗产保护意识不足文化遗产保护涉及到全社会的文化素质和文化意识,但是目前来看,我国的文化遗产保护意识仍然不足。
很多人对文化遗产并不关心,没有意识到其重要价值和不可再生性,这种现象成为保护工作的难点。
二、文化遗产保护与利用的未来展望1.全社会参与文化遗产保护需要全社会的支持和参与,而不仅仅是政府和专业机构。
随着人们文化素质的逐步提高,文化遗产保护与利用成为人们广泛关注的问题。
希望未来文化遗产保护与利用能够推进社会教育的发展,让更多的人了解和参与文化遗产保护。
2.利用多元化文化遗产的利用不应该仅仅局限在旅游业,而应该探索出更为多元化的利用方式,如文化产业的开发、文化教育、创意设计等,真正发掘出文化遗产的价值。
3.保护与合理开发相结合文化遗产保护需要与合理开发相结合。
在保护文化遗产的同时,合理开发其旅游和文化产业的潜力,促进经济发展,提高文化遗产的利用效益。
历史文化遗产保护的现状与展望
历史文化遗产保护的现状与展望Chapter One:历史文化遗产的重要性历史文化遗产是指具有历史、文化、艺术、科学或其他重要价值的物品、建筑群、遗址、风景区等。
历史文化遗产,作为人类文明的瑰宝,丰富了人们的文化自信,展示了一个国家和民族的深厚底蕴。
同时,它也是人类文化遗产的实体载体,具有不可再生性和不可替代性。
历史文化遗产的保护也是文化多样性的体现,保护它既是为了人们的文化需求和精神世界,同时也是为了文化与自然的平衡发展,推动人类文明共同进步。
Chapter Two:保护历史文化遗产的现状历史文化遗产的保护是一个复杂的问题,因为它牵扯到一系列的问题:人们的认知水平、政府的政策制定、市场的影响力等。
保护历史文化遗产仍面临着以下问题:1.意识水平低。
由于人们有限的认知水平,有些人可能并不了解历史文化遗产的重要性和需要保护的意义。
2.市场的力量。
随着经济的发展,保护历史文化遗产的另一大挑战是市场的影响力。
例如,房地产的崛起和城市化的推进,导致了一些传统的历史文化遗产建筑面临破坏或被改造,甚至在保护中存在被收买被破坏等问题。
3.政府的保护力度不足。
尽管政府已经出台了一系列的规划和政策,但在具体实现上还有很大的欠缺。
政府需要更有效的行动来确保历史文化遗产的保护,并协调市场和公众的力量。
Chapter Three:展望历史文化遗产保护的未来在未来,保护历史文化遗产需要激发公众和社会的宏大力量,各方面的协同是一个关键的环节。
1.倡导保护意识。
应该扩大公众对历史文化遗产保护的关注度,强化其保护意识和行动力。
2.建立合理的市场机制。
借鉴海外成功案例,建立合理的市场机制,积极引导市场信号,同时加强管理和监管。
3.提升政府保护力度。
各级政府应该加强规划和配套政策的制定,增强保护力度,强化社会监督,同时对违法违规行为进行惩罚。
4.加强国际合作。
国际合作是保护历史文化遗产的另一个重要方式。
加强国际交流和合作,共同推动世界文化保护工作的进展。
国内外非物质文化遗产研究与保护现状
国内外非物质文化遗产研究与保护现状非物质文化遗产是指不具有具体实体形态,但具有丰富的文化内涵和历史传承意义的口述、表演、艺术、习俗、技艺等。
对于一个国家的传统文化而言,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和研究显得尤为重要。
下面将介绍国内外非物质文化遗产研究与保护的现状。
国内非物质文化遗产研究与保护中国是一个拥有丰富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国家,包括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非遗保护区、传承人等方式进行保护。
同时,中国政府也重视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研究,投入大量的资金和人力。
以下是国内非物质文化遗产研究与保护的现状:1.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中国政府设立了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将具有代表性的传统技艺、习俗和民间艺术等列入名录并予以保护。
这些名录不仅为非物质文化遗产提供了法律保护,还提供了较大的实践空间。
2.传承人培训与保护中国有很多传统技艺已经面临失传的危险,为了保护这些技艺,政府通过资金和培训项目,培养一批又一批的传承人。
同时,为了提高非遗传承人的社会地位和生活待遇,政府也提供了一系列的政策扶持。
3.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区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区是指为非遗项目提供专门保护的区域,这些区域有利于文化遗产的传承,提供了物理空间和保护环境。
通过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区的设立,可以有效保护非遗项目的传承和发展。
国外非物质文化遗产研究与保护国外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研究和保护也在全球范围内得到了广泛关注。
下面将介绍一些国外非物质文化遗产研究与保护的现状:1.非物质文化遗产公约非物质文化遗产公约是由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制定,旨在保护和促进各国的非物质文化遗产。
通过公约,各国可以共享经验和合作,共同研究和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
2.文化遗产保护组织各国建立了专门的文化遗产保护组织,这些组织负责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和研究工作。
组织提供专业的人才和资金支持,推动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和发展。
3.学术研究和国际交流学术界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研究也非常活跃,研究者通过考古学、人类学、民族学等多学科交叉研究,对非物质文化遗产进行深入探讨。
文化传承与保护的现状与思考
文化传承与保护的现状与思考文化是一个民族甚至一个国家的灵魂,是民族精神与优秀传统的结晶。
因此,对于文化的传承和保护是一个国家必须承担的责任。
然而,现实却表明,我国的文化保护和传承工作依然任重道远。
一、文化遗产保护问题文化遗产是一种宝贵的文化资源,而决定其是否能够传承保护的关键因素是遗产的实际情况。
目前,我国的文化遗产保护工作依然存在不少问题。
首先,不少文化遗产的保护状态十分堪忧。
例如,由于文化遗产的保存难度较大,许多文物都处于半毁或严重损坏的状态。
同时,不少文化遗产也面临着应对自然灾害以及人为破坏的问题,这给文化遗产的传承保护工作带来了极大的挑战。
其次,文化遗产的储存手段也亟需改进。
当前的存储方式大多使用简单的柜子或木箱,难以给文物提供充分的保护。
此外,文物资料也没有得到充分的数字化储存,这给文物保护工作带来了更大的压力。
最后,文化遗产保护的机制还不够完善。
由于我国的文化遗产保护工作主要由政府主导,而政府的资源有限,导致文化遗产保护的投入相对较少。
同时,没有建立起民间机构和专业团体参与文化遗产保护的机制,这也限制了文化遗产保护工作的发展。
二、文化传承问题如果说文化遗产保护是一种被动的保护方式,那么文化传承则是一种主动的保护方式。
文化传承涉及到的不仅是文化遗产,也包括文化传统和非物质文化遗产。
我们的传统文化和非物质文化遗产是我们民族的瑰宝,然而,目前的状况却令人担忧。
首先,我国的传统文化正在逐渐消失。
由于科技发展、经济增长以及城市化进程的加速,许多传统文化被取代,许多人也对传统文化逐渐失去了兴趣。
与此同时,一些新文化正在涌现,这些新文化往往与传统文化格格不入,进一步加速了传统文化的消失。
其次,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面临的问题也很严峻。
很多的传统技艺正在逐渐消失,随着老一辈没有能够传承给年轻一代,许多很有价值的非物质文化遗产被遗漏。
此外,一些地方的文化传承也面临着多种挑战,如外来文化的冲击、自然灾害以及社会安全局势等,都可能给文化传承带来不同程度的影响。
文化遗产保护中的现状和挑战
文化遗产保护中的现状和挑战1. 前言文化遗产是国家和人类的共同财产,是人类智慧和创造的结晶,具有重要的历史、文化、社会和经济价值。
保护文化遗产关系到人类文明的传承和发展,是一项重要的公共事业。
本文将从现状和挑战两个方面介绍文化遗产保护的情况。
2. 文化遗产保护的现状(1)法律保护制度的完善为了保护文化遗产,我国出台了一系列相关法律法规,如《中华人民共和国文物保护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文化遗产保护法》等。
这些法律法规为文化遗产提供了法律保障,有力地推动了文化遗产保护工作的发展。
(2)文化遗产的认定与保护我国各地都设立了文化遗产保护单位,认定和保护了大量的文化遗产,如故宫、颐和园、长城等。
同时,各地还加强了文物保护工作,加强监管力度,维护文化遗产安全。
(3)新技术的应用新技术的应用对文化遗产保护起到重要的作用。
例如,数字技术的发展,可以实现文物的三维重建和数字化保存;遥感技术可以发现隐蔽的文化遗存,有助于文物保护单位及时发现、处理和保护文化遗产。
3. 文化遗产保护面临的挑战(1)城市化进程对文化遗产的破坏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速,城市化对文化遗产造成了威胁。
一些历史文化名城、古镇、文化村落等受到了城市化的冲击,导致了一些文化遗产的破坏和失落。
(2)人为破坏人为破坏也是文化遗产保护的难点之一。
例如,一些考古地点常常受到盗窃、挖掘等破坏,严重影响文物的保存和保护。
(3)缺乏资金和人才文化遗产保护需要大量资金和人才的支持,而目前,国内外的文化遗产保护机构仍然存在资金和人才不足的问题,这对文化遗产保护造成了很大的影响。
(4)文化遗产保护落后的管理手段在文化遗产保护方面,管理手段较为落后,缺乏成熟的保护技术和管理模式,导致文物的损坏和流失。
4. 结论文化遗产保护是一项复杂且长期的工作。
尽管我国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方面已经取得了一些成果,但仍需进一步加强管理手段和技术手段的研发,加强人才培养和资金保障,使文化遗产保护工作更加系统化、科学化和规范化。
民族文化资源保护与传承的现状与发展趋势
民族文化资源保护与传承的现状与发展趋势自古以来,中国就有着灿烂的民族文化,而这种文化是中国几千年文明传承的根基。
但是,在这些传承中,也有大量的文化遗产因为各种原因而在逐渐消失,这也是我们需要重视的事情。
那么,如何保护和传承这些文化遗产,将其延续下去,成为当今我们亟需面对和解决的问题。
本文将分析民族文化资源保护与传承的现状与发展趋势。
一、民族文化资源保护的现状传统文化是民族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在近几年社会快速变迁和全球化背景下,中国传统文化面临新的挑战。
文化遗产的破坏问题具体表现为:一方面是财产转移,而另一方面是各种建筑和自然景观的破坏,例如开发和商业化使用。
中国的很多非遗遗产都受到了这些影响。
在当地政府的打造中,该遗产已经被进行了各种形式的商业化,而这对遗产的保护和传承却不利。
同时,国家对这些文化遗产的保护力度还远远不够,法律保护和文化认同的缺乏也使得这些文化遗产遭受了不少的破坏。
二、民族文化资源传承的现状在当今中国,很多的非遗文化已经面临了传承危机,远不如古代留下来的宝贵文化资源那么多。
许多传承人较年长,得到比较少的支持。
对于文化传承的人物,他们所继承的遗产是诸多传统技艺的结晶,也是民族文化的丰厚积累,同时也面临着多种多样的困惑、问题和危机。
传统文化的传承人数不多,他们的年龄也比较大,仅靠他们就很难传承,传承途径也比较单一,在教育和扶持方面面临巨大的困难。
此外,在当代年轻人中,对于文化遗产的关注程度不高,形成了文化遗产世代传承的抵制环境。
三、民族文化资源保护与传承的发展趋势为推进民族文化资源的保护和传承,首先要启动法律保护机制,加强民族文化遗产的整合验收和利用。
第二是积极推广传统文化,宣传传统文化的美好,推动传统文化的宣传普及。
第三是加强传统文化人才培养,加强对传承人才的培养和支持,采取多种方式推广文化遗产的传承。
第四是加强传统文化经济的利用,增加非遗文化的经济价值,增强非遗文化的经济活力,也能够激发传承人的積極性。
中国非遗的现状及发展趋势
中国非遗的现状及发展趋势中国非遗(非物质文化遗产)是指中国各民族传统文化中的非物质遗产,包括口述传统、表演艺术、社会实践、仪式、节日等。
这些非遗项目代表了中国传统文化的独特性和丰富性。
中国非遗的现状可以总结为以下几点:1.保护力度加大:中国政府高度重视非遗的保护工作,制定了一系列法律法规和政策措施,包括《中华人民共和国非物质文化遗产法》等,加强了对非遗项目的保护和传承。
2.传承者的培养:为了传承非遗项目,中国各级政府、文化机构和社区组织开展了大量的非遗传承人培训和传习活动,培养了一批批非遗传承者。
3.宣传推广:中国政府通过各种渠道和媒体宣传推广非遗项目,增强了公众对非遗的认识和关注度。
举办非遗展览、演出、比赛等活动,提升了非遗的知名度和影响力。
4.商业化发展:一些非遗项目逐渐向商业化发展,通过产品开发、品牌建设等方式实现经济价值。
这既促进了非遗项目的传承和发展,也为传承者提供了经济收入。
发展趋势方面,可以预见以下几点:1.创新传承:非遗传承需要与时俱进,适应现代社会的需求和变化。
传承者需要创新传统技艺,将其与现代艺术形式相结合,使之更具吸引力和竞争力。
2.国际交流:随着全球化的发展,中国非遗将更多地与世界各国的文化遗产进行交流与对话。
这将有助于传统文化的传播和吸引更多国际游客和观众。
3.数字化保护:随着科技的进步,数字化技术将为非遗的保护和传承提供新的手段。
通过数字化媒体和虚拟现实技术,可以实现非遗项目的远程传播和体验。
4.社区参与:非遗传承需要社区的参与和支持。
未来,将加强社区组织和非遗传承者的合作,通过社区活动和社区教育,增强公众对非遗的认同和支持。
总的来说,中国非遗在保护和传承方面取得了一定的成绩,未来的发展趋势将更加多元化和国际化。
文化遗产保护报告:历史文化遗产保护与传承评估
文化遗产保护报告:历史文化遗产保护与传承评估一、中国文化遗产保护现状中国作为一个拥有悠久历史和丰富文化遗产的国家,对于文化遗产的保护一直非常重视。
在过去几十年的努力下,中国已经建立了一套完善的文化遗产保护制度,对于重要的历史文化遗产进行了广泛的保护和传承工作。
同时,中国还积极参与国际文化遗产保护合作,加强与其他国家的交流与合作,共同推动世界文化遗产的保护工作。
二、历史文化遗产的保护重要性历史文化遗产是一个国家的瑰宝,是人类智慧与创造力的结晶,具有重要的历史、科学、艺术和社会价值。
保护历史文化遗产有助于人们对自身文化传统的认知与尊重,有助于增强国家的文化自信心,也为今后的发展提供了宝贵的资源。
此外,历史文化遗产作为旅游资源,还可以为国家带来巨大的经济效益。
三、历史文化遗产保护面临的挑战尽管中国在历史文化遗产保护方面取得了显著成就,但还面临着一些挑战。
首先,经济发展的压力导致了大量的历史文化遗产面临破坏和改造。
其次,人力资源不足,专业人才缺乏,也成为制约历史文化遗产保护的一个因素。
此外,对于社会公众的教育和意识提升,也是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
四、历史文化遗产传承的重要性历史文化遗产的保护不仅仅是简单的保留和保存,更重要的是传承与弘扬。
历史文化遗产传承有助于保持传统文化的连续性和稳定性,使得人们能够从中获得价值观、道德规范和艺术美感等方面的启迪。
同时,历史文化遗产传承还可以成为社会和谐发展的重要推动力。
五、历史文化遗产保护与旅游业发展的关系历史文化遗产保护与旅游业发展之间存在着密切的关系。
历史文化遗产作为旅游资源,可以吸引大量游客前来观光。
这不仅能够带动地方经济的发展,还可以促进历史文化遗产的保护与传承工作。
然而,如何在旅游业发展过程中实现历史文化遗产的保护与传承,同时又不破坏其原有的历史和文化价值,是一个需要深思熟虑的问题。
六、文化遗产保护与可持续发展的关系文化遗产保护与可持续发展之间存在着密切的关系。
文化保护与传承的现状及展望
文化保护与传承的现状及展望文化是一个国家的灵魂,是历史文化的凝聚体,保存和传承文化遗产是每个国家和人民的责任和义务。
然而,随着时间的推移和社会的发展,文化遗产的保护和传承有着越来越多的挑战和困难。
本文将从当前文化保护与传承的现状、问题和挑战以及未来的展望三个方面来探讨文化保护与传承的时代守望者们面临的现实与未来。
一. 当前文化保护与传承的现状文化遗产是一个国家的价值资产,代表着一个民族的思想、信仰、文化、社会制度和生存方式等方面的历史遗留物。
然而,由于环境、政治、经济、技术等因素的影响,文化遗产的保护和传承面临着诸多挑战和困难。
首先,文化遗产的保护和传承面临着环境破坏的压力和挑战。
环境的变化和污染对文化遗产造成了很大的伤害和腐蚀。
例如,某些古建筑在长期的风吹日晒、雨打暴晒的情况下,建筑材料的老化、变形、渗漏等都会导致建筑结构的损坏,严重的还可能导致建筑的倒塌。
此外,气候变化和自然灾害等也会对文化遗产造成严重的威胁。
其次,政治与文化的纷争加剧了文化遗产的破坏和保护难度。
在一些国家,由于政治、种族、宗教等原因,文化遗产往往成为了争夺的对象,甚至会成为战争的武器和牺牲品。
特别是在一些冲突和动荡的地区,一些被视为对自身文化构成威胁的文化遗产会受到破坏,甚至被毁坏。
比如,在伊拉克战争中,伊斯兰国组织曾破坏了古代文明遗址帕尔米拉。
最后,文化传承能力的下降也是文化遗产保护和传承领域的一个难题。
随着时代的推进,新生代的文化认同和文化价值观经常受到挑战、消解和改造。
因此,传承与保护文化遗产的意识与工作能力也面临严峻的考验。
一方面,很多年轻人更倾向于接受新兴的文化表达形式,也更愿意接触和接受新媒体或个人品位认证的文化艺术形式和价值。
另一方面,受教育和文化发展的地域格局和人口流动等问题也对文化遗产的传承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和更大的挑战。
二. 文化保护与传承的问题和挑战虽然文化遗产保护的意识和工作得到了广泛的关注和推动,但是随着时代的变迁,保护工作也存在一系列的问题和挑战。
论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现状
论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现状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现状可以说是相对较好的。
中国是一个拥有悠久历史文化的国家,有着丰富多样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包括传统技艺、传统节日、传统音乐、传统戏剧等。
这些非物质文化遗产对于传承中华文化,维护社会凝聚力和民族认同感具有重要意义。
其次,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工作积极开展,取得了显著成果。
在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方面,中国已经有近300项非物质文化遗产被列入国家级、省级、市级名录。
这些名录的设立有助于对非物质文化遗产进行梳理和保护,同时也提高了人们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认知和重视程度。
与此同时,中国政府还注重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与培养,通过资金支持、培训和传承项目等方式,鼓励和支持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人才。
这些措施确保了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统技艺得以传承并继续发展。
再次,中国积极参与国际交流与合作,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声誉得到了提升。
中国不仅加入了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公约》,还举办了多次国际性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活动和论坛。
这些活动有助于中国与其他国家共同分享保护经验、加强合作,提高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国际影响力。
然而,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还存在一些问题和挑战。
首先,一些非物质文化遗产面临着传承断裂和失传的危险。
由于社会变迁和现代化的冲击,一些传统技艺和民俗传统受到了威胁,传承人群也在逐渐减少。
其次,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机构的专业能力还需要提高。
虽然中国已经设立了众多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机构,但由于人力、资金等问题,一些机构的保护工作仍然面临一定的困难。
此外,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与经济利益的冲突也是一个需要解决的问题。
一些非物质文化遗产在商业开发和旅游开发中被过度商业化和利用,导致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真实性和原汁原味受到了破坏。
总的来说,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现状是较为良好的,政府高度重视保护工作,取得了一定的成果。
然而,在面临的挑战下,中国应继续加强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力度,通过加大宣传力度、提高保护机构的专业化水平等措施,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独特魅力和生命力。
中国历史文化遗产的保护与发展的现状研究
中国历史文化遗产的保护与发展的现状研究中国历史文化遗产是中华民族的珍贵财富,是世界文化遗产的重要组成部分。
保护和发展中国历史文化遗产是一项重要任务,对于继承和弘扬中华文化、促进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具有积极意义。
近年来,随着全球旅游业的繁荣和经济快速增长,同时也伴随着历史文化遗产受到的危害和威胁,因此,加强历史文化遗产保护和发展变得尤为重要。
一、历史文化遗产保护的现状中国的历史文化遗产是丰富多彩的,它们具有重要的历史价值和文化价值。
中国政府高度重视历史文化遗产的保护工作,不断加大保护力度。
目前,中国的历史文化遗产保护工作已经走在了世界的前列,注重从政策、法律、资金等多方面加强历史文化遗产的保护。
政策和法律:中国历史文化遗产保护的工作根据文物保护法的规定,在国家层面作为一项重要的文化保护事业,得到了政策上的特殊支持和依托。
政府部门每年都会拨出大量资金用于文物保护工作。
此外,政府还建立了一系列专门的文物保护机构,如国家文物局、省级文物局和文物保护科研机构等。
资金:中国历史文化遗产保护的资金投入越来越多,政府部门予以重点关注和资助。
高额资金的投入也是各种文化遗产保护工作的前提条件之一。
这些资金主要用于文物修缮、文物保护、文物保护环境和文物运输等。
措施:中国历史文化遗产保护工作通过制定规划和策略,采取有效的措施修复、复原和保存文物,提高文物的保存质量。
例如,清明上河图和故宫的修复工作,都是采取了许多新技术和新材料,尽可能保持和原来相同的状态。
二、历史文化遗产发展的现状中国的历史文化遗产不仅是一个巨大潜力的文化资源,而且也是国家的“软实力”的体现。
如何发掘历史文化遗产的潜力,促进其发展和利用成为了当前的迫切需要。
旅游产业:历史文化遗产是中国对外形象的重要组成部分和中国旅游业的重要资源,有着广泛的经济价值和社会价值。
文化遗产的保护与旅游经济的发展通过有效的结合,不仅能够促进文物活化利用,还能成为文化产业的重要支柱之一。
中国历史文化遗产保护的现状与研究
中国历史文化遗产保护的现状与研究中国历史文化遗产是中国文化的瑰宝,也是全人类的文化财富。
保护和传承中国历史文化遗产已经成为中国社会的重要任务。
但是,在过去的几十年里,中国的历史文化遗产保护和传承工作面临着一系列的问题。
本文将探讨中国历史文化遗产保护的现状与研究。
一、中国历史文化遗产的保护现状1.历史遗产的未来面临威胁随着社会的快速发展和城市化进程的加快,我国许多历史文化遗产面临受到破坏和威胁的风险。
例如,由于过度开发和旅游业的推动,敦煌、卢沟桥等历史文化遗产已经受到了极大的破坏。
2.历史遗产的破损和损坏在长期的历史文化遗产保护工作中,由于技术和经费等方面的限制,许多文物和历史建筑的破损和损坏问题并没有得到有效的解决。
例如,几千年前的永乐宫和故宫等建筑,一些文物受到了严重的腐蚀和丢失。
3.保护手段存在不足虽然政府和社会对于历史文化遗产保护非常重视,但是保护手段和技术却没有得到有效的提高。
一些博物馆、遗址和古迹等历史文化遗产管理者的建设和管理手段也存在不足,这使得文化遗产的保护存在重大的隐患。
二、研究中国历史文化遗产的现状1.研究中国历史文化遗产的价值中国历史文化遗产是中国文化的一部分,其价值难以估量。
研究中国历史文化遗产可以帮助人们了解中国文化的深刻内涵,从而更好地传承中国文化。
2.历史研究的方法研究中国历史文化遗产需要严谨的研究方法,例如,通过考古、文献和档案等资源,对历史文化遗产进行系统、全面、深入的研究,以发掘历史文化遗产的价值。
同时,还需要通过数字化技术、虚拟现实、3D打印等方式,使历史文化遗产更加生动、直观地呈现在人们面前。
3.跨领域合作的重要性研究历史文化遗产需要跨领域的合作。
有史以来,物理、化学、考古等多个领域都为历史文化遗产的研究做出了重要的贡献。
跨领域合作可以在充分利用各学科资源的同时,更好地维护和传承历史文化遗产。
三、保护和研究历史文化遗产的重要性1.历史文化遗产的保护对于文化传承具有重要意义历史文化遗产是中国文化的精髓,它们不仅是人类文明的瑰宝,也是整个人类文化传承的珍贵财富。
中国历史文化遗产保护现状与未来
中国历史文化遗产保护现状与未来第一章:中国历史文化遗产的定义和意义中国历史文化遗产是指具有历史、艺术、科学价值,反映出中国人民创造的优秀物质文化遗产和非物质文化遗产,具有独特的文化意义、社会价值和科学价值的文化遗产。
在中国,历史文化遗产保护是一项极其重要的工作。
它不仅能够维护国家文化自信,保证国家历史文化的传承,也能够促进旅游文化经济的发展。
同时,历史文化遗产的保护还能够激励社会进步,塑造民族精神,激励民族自豪感。
第二章:中国历史文化遗产的现状(1)保护资源严重不足中国历史文化遗产资源丰富,但是保护资源严重不足。
在一些地方,由于文化遗产保护意识不足,一些古迹或文化古城等文化遗产,遭受了严重的破坏。
(2)保护技术水平不高中国历史文化遗产保护技术相比于国外还有较大的差距。
一些专业机构的保护技术水平还有待提高。
这导致了一些文化遗产在保护过程中受到了破坏或者是失修等问题。
(3)公众保护意识普及不足公众保护意识普及不足是中国历史文化遗产保护的另一个难题。
一些人缺乏对于历史文化遗产的认知和了解。
在一些旅游景区,游客对文化遗产的保护意识不足,对文物的损坏难以避免。
第三章:中国历史文化遗产保护的措施中国历史文化遗产保护措施有以下举措:(1)建立文化遗产保护机构中国政府广开门路,不断加强文化遗产保护的工作。
在保护工作中,一直建立了不少文化遗产保护机构,负责该省或该市保护文化遗产的工作。
这些机构极大地推动了文化遗产保护工作的进程。
(2)开展相关法律法规的制定和更新中国政府在全国范围内逐步开展文化遗产保护法律法规的制定和更新,加强文化遗产的保护工作,并敦促各省市建立完善的文化遗产保护法律规定和执行机构。
(3)加强现代科技的应用近年来,随着现代技术设备的不断发展,科学研究和保护手段也得以不断更新。
中国历史文化遗产保护也得到了很大地改善。
(4)提高公众保护意识教育中国政府通过互联网、电视台等多个渠道不断的宣传文化遗产保护知识,提高公众的保护意识教育,促进全民科学保护文物,使文物保护工作越来越迈入科学化,制度化阶段,不断为中国文化遗产发展保驾护航。
中国历史名胜古迹的保护与开发
中国历史名胜古迹的保护与开发中国是一个拥有悠久历史和灿烂文明的国家,这里留下了许多令人叹为观止的历史名胜古迹。
这些文化遗产不仅是中华民族的宝贵财富,也是人类文化的宝库。
但由于各种各样的原因,这些历史名胜古迹的保护和开发常常受到挑战。
保护历史遗迹是全人类的责任,如何保护好我们的历史遗迹并开发它们的潜力,不仅是中国的问题,也是全人类的问题。
一、名胜古迹保护的现状中国作为一个文化古国,拥有着丰富、多样的历史遗产。
但这些历史遗产由于长期的岁月,多年来受到了各种各样的破坏和损失,这是一个无法避免的事实。
同时,在自然和人为因素的作用下,许多历史遗迹面临着更加严峻的威胁。
例如,森林采伐、环境的污染、人类的破坏和开发,以及其他自然和人类因素的影响等等。
当我们看到这些历史遗迹的损失时,会感到惋惜和无奈。
二、保护历史遗迹的重要性保护历史遗迹是保护和传承中华民族的历史和文化的必要措施。
只有保护好这些历史遗迹,才能更好地传承中华民族的文化。
同时,历史遗迹的保护对于全人类也有着重要意义,因为这是人类文化遗产中非常重要的一部分,如果没有这些历史遗迹,人类的文明就会变得不那么完整和丰满。
因此,保护历史遗迹,是个重要的社会责任和历史使命。
三、如何保护历史遗迹?保护历史遗迹作为全人类的责任,要采取各种系统的措施,以保持历史名胜古迹的完整和稳定。
其中包括:(1)完善相关法律法规。
要完善相关的法律法规,制定出明确的保护标准,加强对历史遗迹的保护和管理,这样才能把历史遗迹保护好。
(2)科学保护方案。
要在开发前做好保护规划,并制定出科学的保护措施,以确保这些历史古迹不受威胁。
(3)采取科学技术手段。
随着人类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可以利用各种科技手段,比如激光技术和彩色三维扫描技术等,来保护历史遗迹,从而更好地保存这些文化遗产。
四、如何开发历史遗迹?当历史遗迹得到了良好的保护,就可以进行适当的开发,以展示其文化魅力。
由于众所周知,开发过度可能导致历史遗迹的损失。
文化遗产保护与传承的现状与对策研究
文化遗产保护与传承的现状与对策研究摘要:本文对文化遗产保护与传承的现状进行了研究,并提出了相应的对策。
随着现代化的进程,许多珍贵的文化遗产正面临着被遗忘、破坏或失传的危险。
因此,保护和传承文化遗产对于维护国家的历史、文化和身份认同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主要通过分析当前的问题,并提出了一些解决方案,旨在促进文化遗产的保护与传承。
1. 引言文化遗产是一个国家或地区独特的文化符号,代表着历史的积淀、文化的传承以及国家的身份认同。
然而,许多文化遗产在现代社会面临着各种挑战,如自然灾害、人为破坏、城市化进程等,这些威胁着文化遗产的完整性和传承。
2. 现状分析2.1 文化遗产面临的主要问题当前,文化遗产保护与传承面临着许多问题。
首先,资金不足是一个普遍现象,很多文化遗产保护项目由于缺乏资金,无法得到有效的保护和维护。
其次,缺乏有效的法律法规也是一个问题,一些文化遗产缺乏具体的保护措施,导致被破坏或者被滥用。
此外,公众的意识和参与度也不够高,大多数人对于文化遗产的重要性缺乏认识,缺乏对文化遗产的保护和传承的意识。
2.2 文化遗产传承的现状文化遗产的传承是确保文化遗产得以延续和发展的关键环节。
然而,当前文化遗产的传承面临着一些问题。
首先,传统的文化遗产传承方式正在逐渐消失。
随着现代科技的发展,年轻一代对于传统文化的兴趣逐渐减少,传统技艺也面临着断层的危险。
其次,一些文化遗产的传承过程中缺乏有效的培训和指导,导致传承人才的缺乏。
3. 解决方案3.1 加大政府投入政府在文化遗产保护与传承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政府应该加大对文化遗产保护和传承的投入,增加资金和人力资源的供给。
此外,建立相关的资金支持机制,吸引社会力量参与文化遗产保护和传承。
3.2 建立完善的法律法规建立完善的法律法规对于切实保护文化遗产至关重要。
政府应该加强相关法律法规的制定和执行,保护文化遗产的完整性。
同时,建立文化遗产保护机构和专门人员的培训系统,提高文化遗产保护与传承的专业性和效果。
文化遗产保护与传承的现状与发展研究
文化遗产保护与传承的现状与发展研究引言:文化遗产是一个国家和社区的宝贵财富,它们不仅是人们历史和文化的见证,也是人们认识自己和他人的重要途径。
然而,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和全球化的趋势,文化遗产面临着许多威胁。
因此,保护和传承文化遗产变得尤为重要。
在本文中,我们将探讨文化遗产保护与传承的现状,并讨论其未来的发展趋势。
一、文化遗产保护的现状1.1 国家层面的保护措施许多国家已经制定了相应的法律法规和政策来保护其文化遗产。
这些法律法规和政策包括规定文物保护和修复的程序、设立专门的文化遗产管理机构以及加强对文化遗产的监督和保护等。
1.2 国际合作的重要性由于文化遗产的跨国性质,国际合作在文化遗产保护方面变得至关重要。
一些国际组织,如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积极推动各国之间的合作与交流,共同保护和传承世界上的文化遗产。
二、文化遗产传承的现状2.1 教育和培训教育和培训在文化遗产的传承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许多国家和组织通过开设培训课程、组织实地考察以及举办研讨会等方式,培养和传承相关领域的专业人才。
2.2 社区参与的重要性文化遗产传承需要社区的积极参与和支持。
社区的参与不仅可以帮助保护并传承文化遗产,也可以促进居民的文化认同感和自尊心。
三、文化遗产保护与传承的挑战3.1 全球化和商业化的压力全球化和商业化加速了社会的变革,也对文化遗产保护和传承带来了挑战。
商业化的驱动力可能导致文化遗产受到商业利益的侵犯,而全球化的趋势可能导致文化多样性的缺失。
3.2 资金和资源不足文化遗产保护和传承需要大量的资金和资源,而许多国家或地区由于经济原因或其他限制无法投入足够的资源进行保护和传承工作。
四、文化遗产保护与传承的发展趋势4.1 利用科技手段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使用现代科技手段来保护和传承文化遗产已经成为一种趋势。
虚拟现实、三维重建和数字化技术等技术的应用,可以增强文化遗产的可持续性传承。
4.2 加强国际合作国际合作在文化遗产保护与传承中的重要性越来越被人们重视。
国家文化遗产现状分析报告
国家文化遗产现状分析报告概述在人类社会发展的过程中,文化遗产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它代表着一个国家或地区的文化传承和历史记忆,是民族自豪感和认同感的重要来源。
本报告旨在对国家文化遗产的现状进行分析,并探讨其对国家发展的积极影响。
I. 国家文化遗产概述国家文化遗产是指在历史上才有的具有独特文化和历史传承价值的遗迹、遗址、建筑物、美术作品、民间传说和文化活动等。
它直接反映了一个国家或地区的历史变迁、文化传承和艺术创作能力。
II. 国家文化遗产的保护现状1. 法律法规国家文化遗产的保护工作受到法律法规的保障。
大多数国家都制定了相关的法律和政策,确保文化遗产得到合理的保护和管理。
例如,中国制定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文物保护法》,并设立了专门的文物保护部门。
2. 保护和修复工作国家文化遗产的保护工作涉及到修复、整治、保护和管理等方面。
许多国家通过对文化遗产进行合理修复,使其能够恢复原貌并继续扮演文化传承的角色。
例如,意大利的罗马竞技场经过修复后成为世界著名的旅游景点,吸引了大量游客。
3. 国际合作国家文化遗产的保护具有全球性的重要性。
许多国家通过与其他国家和国际组织的合作,共同保护和管理文化遗产。
例如,联合国教科文组织设立了世界遗产委员会,负责评定和认定全球范围内的文化遗产,并协助各国保护。
III. 国家文化遗产的积极影响1. 经济效益国家文化遗产作为旅游资源具有巨大的经济潜力。
它能够吸引大量游客,在旅游业中创造就业机会,并带动相关产业的发展。
例如,巴黎的埃菲尔铁塔和卢浮宫每年吸引数百万游客,为法国带来可观的旅游收入。
2. 文化传承国家文化遗产承载着民族文化的传承,对于培养国民的文化自信心和身份认同具有重要意义。
它们是国家历史、传统和价值观的象征,能够帮助人们了解和传承民族的文化传统。
3. 国际交流国家文化遗产不仅是国内文化的象征,也是国际交流的桥梁。
通过国际合作和交流,各国文化遗产之间的交流可以促进不同国家之间的了解和友谊,并加强国际间的合作和共识。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圆明园祭
——从圆明园看中国文化遗产保护
300年的岁月,对于浩浩汤汤,蔚为壮观的中国历史来说只是过眼云烟,然而对于一座园林,却可能是不能承受之重。
三百年的雕琢,三百年的洗礼,于圆明园,即如此。
我的心被深深地震撼了。
震撼于她的华美和无双,震撼于她沧桑的历史变迁,更震撼于这其中的巨大失落。
曾经的万园之园,曾经的文化集萃,如今却只剩下残垣断壁,怅惘低回。
圆明园,这个五世皇帝的御用之园,经历了一百五十多年的发展和经营。
每一朝,从帝王到臣民,都对她倾注了大量的人力、物力、财力以及感情。
尤其是皇帝们,他们亲自参与园林的设计,亲自督察施工情况,为每一处景色取名、题词。
乾隆将他钟爱的南方园林创造性地复制到圆明园中,帝王们将中国无数的稀世珍宝藏于此园中,一年中大部分时候他们都在此度过。
因此圆明园已经不再是单纯的一座园林了,于当时,她已俨然成为了中国政治文化的又一中心,于今,她是一座文化宝库,不仅体现着清国帝王们的审美情趣和政治抱负,更体现出一种凝练和集萃,凝练出中国园林艺术的精髓和我们整个民族文化体系的价值观念和道德核心,集萃中华民族灿烂夺目的艺术成就。
圆明园的美不仅得到国人的称赞,也让外国人惊叹不已。
当时一批批来自英国、俄国的使者,视其为仙境和梦幻之所在。
然而他们带来的不仅是这些,从那些来自西洋的贡品中早已透露出这样一个讯息:西方文明正在迅速崛起。
但我们的天子们并未从那些精致的马车、大炮中读出更多的东西,却依旧沉迷在圆明园带给他们的安逸与平静中。
1860年10月6日,让我们永远记住这一天。
圆明园被英法联军入侵,惨遭洗劫与焚毁,并由此开始了她坎坷曲折而悲壮的命运。
一切的荣耀、骄傲与奢华在大火中化为乌虚,在洗劫中粉身碎骨,帝王将相,君臣百姓无不失声痛苦。
整个民族在滴血!
尽管皇帝太后们想通过修复的方式竭力挽回,然而对正处于刀尖上的中国来说,这已成为不能承受之重。
1900年义和团运动时期,八国联军又给了原本脆弱的圆明园一致命的一击。
军阀混战的中国,文化大革命时的中国,都有太多的无奈。
这个民族,这个国家已无力保护这座在风雨飘摇中挣扎的万园之园,尽管她已经面目全非,满目疮痍。
园内的石块、木材、华表、碑帖、砖瓦…甚至是土地——这个稀世之园的仅存,仍被无情地掠夺与侵蚀着。
而这个过程,长达六七十年之久。
至此,她已失去了最后
喘息的机会。
历史的车轮驶进了21世纪,驶进了一个中华民族全面复兴的时代。
在这个时代,经济的飞速发展,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让我们终于有能力开始整理文化的碎片,修补在动荡中艰难前行的文明,而圆明园便在其中。
从八十年代开始,对于是否该修复圆明园,重现其昔日的辉煌的争论就从未停止过。
从内心深处讲,我们都想修复还原她,因为她曾经是中华民族最大的骄傲与自豪。
然而这样做的意义又有多大?当历史只有被还原其真像时,才会有其存在的意义和价值。
但是,破坏性的重建与修复却在进行着,还原出来的工程粗糙不堪,不仅不符合现代人的审美要求,无法再现中国建筑艺术的精髓,更不能与圆明园无与伦比的建筑艺术相媲美。
更有甚者,在圆明园内修建各种现代化的设施,诸如餐厅饭馆,使得圆明园变得不伦不类。
如果说这些举措都被统统归结为保护的话,那么还不如就让它赤裸裸地躺在那儿,作为历史的凭证,文化的警钟,时刻提醒后人:不要让悲剧重演,让遗憾继续。
她是民族的伤疤,这样的一个伤疤不会让一个民族变得丑陋,却只能让她因真实而美丽。
由圆明园,我联想到了当前中国文化遗产保护的现状。
历史是一个民族的根,是一个民族走向未来的基础与坐标,文化是一个民族的魂,是一个民族的精神家园,缺少或丢失了自身文化特质的民族便是一群浪人,找不到灵魂皈依之处,这样的一个民族,是难以在世界立足的。
改革开放三十年,日韩、欧美等文化潮流以锐不可当之势涌入中国,对我们的传统文化形成了巨大的冲击,在这样一个文化发展的十字路口,正确处理好传统与现代的关系,保护好祖先留下的文化遗产——这一历史与文化重要的传承条件和载体就显得尤为重要。
一方面我们看到,自06年中国第一个文化遗产日设立以来,全国掀起了一股文化遗产热,政府日渐重视当地文化的建设,广大民众开始认识到了保护文化遗产的重要性。
然而,问题也不少。
物质文化遗产,如古建筑遗迹,古城等,在城市现代化建设的浪潮中损毁严重,北京的旧城改造导致胡同以每年上千条的速度消失,南京,常州等历史文化名城也面临着开发与保护这一永恒悖论的困扰。
另一方面,非物质文化遗产在这个文化快餐被人们喜爱,西方文化占领市场的时代,正面临着日渐被边缘化的危险。
大多数非遗如戏曲,手工,器乐等,由于其技艺复杂,传承要求高,出现了严重的断代,青黄不接的现象,年轻一代的传承者少之又少,一些技艺甚至只有一两位老人能够掌握,这不得不叫人担忧。
我认为,出现这些问题的原因有一下这些。
相关的法律体系和保护机制不健全是一重要原因。
再次,政府重视程度不够,官员的文化素质不过关。
受重视经济指标而忽视环境、文化建设,这一错误的政绩观的影响,许多地方官员一味求经济发展的速度,导致文化,环境等因素让道于经济的畸形发展观。
由于“世界遗产”这一称号给许多地区的经济发展注入了兴奋剂,很多地方官员便将目光投向了疯狂的申遗热潮,表面上看他们似乎是在重视文化建
设,其实则不然,他们所最求的仅仅是“世界遗产”这一称号带给他们的经济效益,使其成为摇钱树。
,从而导致文化遗址的后续保护工作不到位,世遗委员会给出张家界黄牌警告便是一典型例证。
另外,从事相关事业的专业人才奇缺。
就拿中国的古籍修复来说,目前国家级的古籍修复人员仅百人,而急需修复的古籍却达到百万册之多。
众所周知,时间是文物保护的大敌,很多文物古迹就是因为长期无人看管、护理而遭受了很大的破坏。
还有,缺乏社会舆论导向,文化遗产知识的普及还不到位也是一大原因。
保护文化遗产不只是政府,是专家们的事,也和每一个人息息相关。
从二战期间著名的斯大林格勒战役中可以看到人民在保护文化遗产中所起到的巨大作用。
当时德军对斯大林格勒进行地毯式轰炸,在这样一个紧急关头,斯大林的百姓们首先想到的不是逃命,而是奋力抢救城市内的文化遗产,正是在这样一种情况下,一座文化名城得以在战火中保存下来。
由此可见,国民的文化素质也关系到整个国家的文化建设工作。
那么到底应该怎么样来保护?我认为应该从一下几个方面入手。
1.立法和建立遗产资源管理体系是根本。
我们要在保护与开发中寻求平衡的支点,完全不讲经济效益是不行的。
但以牺牲历史文化为代价谋取经济效益更是万万不得。
以法律作为规范,在此范围内合理利用、开发遗产资源。
2.将文化遗产赋予鲜活的时代生命。
不同的生产力和经济基础所孕育出的文化是不同的,显然,在如今这个生产力高度发达的社会,许多东西都在不断更新,改变。
我们不能说为了继承,为了保护,大家天天穿汉服,用毛笔书信,住宫殿。
这些都是不现实的。
我们要继承的不是一些表面的,不现实的文化形式,而是这些形式所要传达的精神内涵。
即是说以现代人能够接受,符合生产力发展水平的方式来继承。
例如中国流行乐坛近几年掀起的中国风便是一典例。
以周杰伦等歌手为代表,他们将中国传统文化元素,如诗词,武术,陶瓷等融入年轻人热衷的蓝调、HOP-POP等音乐表现形式,产生了很好的效果,为中国传统在年轻一代中的认知,接受,喜爱做出了不俗的贡献。
3、保护一定要讲求科学性,遵从历史。
一些地方政府将古建筑遗址拆除,移至其它地方重建,以冀一石二鸟之效。
有些案例是成功的,但有些却因建筑技术不过关,产生了破坏性的效果。
又如圆明园的重建也是一个典型例子。
在新的时代,我们不希望有第二个圆明园的悲剧,更不希望这个悲剧是由我们的无知和保护不到位造成的。
“保护文化遗产,守护精神家园。
”这是第一个中国遗产日的主题,也将是整个文化遗产保护事业的主题。
中华民族的家园,让我们自己来守护。
西南交通大学峨眉校区
外国语系2007级英语(翻译)2班
刘印静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