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二物理光学实验题专项练习【含答案】

合集下载

八年级物理光学专题(含答案)

八年级物理光学专题(含答案)

光学专题一、单选题(共10道,每道10分)1.“影”是生活中常见的光现象,如做光学游戏的“手影”、留下美好记忆照片的“摄影”、幻灯机射到屏幕上的“投影”、湖岸景色在水中形成的“倒影”等,如图,它们与物理知识对应关系正确的是( )A.手影—平面镜成像B.摄影—光的反射C.投影—凸透镜成像D.倒影—光的折射答案:C解题思路:A:手影是影子,光在沿直线传播过程中遇到不透明的物体,在物体的后面形成的光照不到的暗区叫影子,故A错误;B:摄影是利用凸透镜成倒立、缩小、实像,透镜是光的折射原理,故B错误;C:投影是利用凸透镜成倒立、放大、实像,故C正确;D:倒影是平面镜成像,平静的水面相当于平面镜,平面镜成的像与物关于水面对称,所以是倒立的,其原理是光的反射,故D错误。

故选C。

试题难度:三颗星知识点:光现象综合2.如图所示,相邻两室,一明一暗,在两室之间的墙壁上有一平面镜M,且∠AOC=∠BOC。

若甲、乙两人分别站在A、B处,面向平面镜张望,则( )A.甲能看到乙,乙看不到甲B.甲能看到乙,乙也能看到甲C.甲看不到乙,乙看不到甲D.甲看不到乙,乙可看到甲答案:D解题思路:甲乙两人不是光源,本身不能发光,只能反射外界射到他们身上的光。

甲在明亮的室内,有外来的光线射到他的身上,他的身体表面又能将这些光线反射出去。

被甲反射的一部分光线射到平面镜M上,又会被平面镜反射;由于∠AOC=∠BOC,所以从甲身上射向平面镜M的光线会沿OB方向反射,而乙处在B点,故乙能接收到来自甲的光线,即乙看到了甲。

乙在暗室中,外界没有光线射到他的身体表面,他本身又不能发光,因此不会有从乙射出的光,照射到平面镜M上,更不会进入到甲的眼镜,所以甲不能看到乙。

故选D。

试题难度:三颗星知识点:光的反射定律3.检查视力时,眼睛和视力表应相距5m。

现将视力表挂在平面镜前3m处,小明从平面镜中看视力表上的符号,则小明离平面镜的距离是( )A.2mB.3mC.2.5mD.5m答案:A解题思路:视力表距平面镜3m,则视力表在平面镜中所成的像距离平面镜也为3m,已知眼睛与视力表的像应相距5m,则人距平面镜应为5m-3m=2m。

初中物理光学专题训练30题含参考答案(精选5篇)

初中物理光学专题训练30题含参考答案(精选5篇)

初中物理光学专题训练30题含答案一、填空题1.雨过天晴时,蔬菜塑料大棚的积水窝相当于一个镜,此时为防止阳光灼伤蔬菜,菜农总是及时将积水除掉,这是因为凸透镜对阳光有作用。

2.小杨做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 将焦距为10cm的凸透镜固定在光具座上50cm刻度线处,光屏和点燃的蜡烛位于凸透镜两侧,实验前调整烛焰中心、中心和光屏中心在同一水平高度,如图所示 . 若蜡烛放置在10cm刻度线处,移动光屏,在光屏上(选填“能”或“不能”)呈现烛焰清晰的像. 若蜡烛放置在25cm刻度线处,移动光屏,可在光屏上呈现烛焰清晰(选填“缩小”或“放大”)的实像. 若蜡烛放置在35cm刻度线处,移动光屏,可在光屏上呈现烛焰清晰(选填“正立”或“倒立”)的实像. 若蜡烛放置在45cm刻度线处,可以观察到正立放大的虚像. 根据此规律制成了.3.阳光明媚的春天,白水带桃花盛开,我们能够从不同方向看到桃花,是因为太阳光在桃花表面发生的缘故;夏天雨后天空出现的彩虹就是太阳光的现象;夏日炎炎,资料表明:将皮肤晒黑的罪魁祸首是太阳光中的。

4.如图所示,在“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中,通过调节,在光屏上看到了烛焰清晰的像.保持蜡烛和凸透镜的位置不变,把光屏向右移动一小段距离后,要想在光屏上再次得到清晰的像,可在蜡烛与凸透镜之间放一个焦距合适的眼镜(选填“近视”或“远视”).小芳实验时对此装置进行了改进,将蜡烛换成带有“F”形的LED灯、光屏贴上方格纸,请写出改进后其中一个优点:.5.在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时,应调节烛焰和光屏中心位于凸透镜的上.当蜡烛距凸透镜30.0cm时,在光屏上成一个等大的实像,则凸透镜的焦距是cm;将蜡烛远离透镜移动动到适当位置,要在光屏上成清晰的像,就将光屏向(远离/靠近)透镜方向移动.二、单选题6.下面是四位同学所画的光路图,其中正确的是()A.B.C.D.7.如图所示,将一束光线斜射入容器中,并在容器底部形成一光斑,这时往容器中逐渐加水,则光斑的位置将()A.慢慢向右移动B.慢慢向左移动C.慢慢向水面移动D.仍在原来位置不动8.白纸上印有黑字,每个人都看得特别清楚,我们之所以能看清楚这些字的主要原因是()A.白纸和黑字分别发出了不同的颜色的光进入眼睛B.白光照到试卷上,白纸和黑字分别发出白光和黑光进入眼睛C.白光照到试卷上,白纸反射出白光进入眼睛,而黑字不反射D.黑字比白纸反射的本领强9.如图所示,在水杯后放置一个小泥娃,透过水杯观察小泥娃,改变小泥娃与水杯的距离,下列关于看到的像的特点说法正确的是()A.人眼看到的像一定是虚像B.当泥娃靠近水杯时,可能看到泥娃变高又变粗的像C.当泥娃离水杯足够远时,可能看到泥娃上下倒立又变短的像D.当泥娃离水杯一定距离时,可能无论人眼在什么位置都看不清泥娃的像10.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矫正近视眼应佩戴凸透镜B.水烧开时冒出大量“白气”是液化现象C.地震时产生的次声波不是振动产生的D.把手机调为静音是在人耳处减弱噪声11.如图是常用的插线板,闭合开关,指示灯发光,且插孔可以提供工作电压,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将试电笔插入C孔,其氖管会发光B.图中A与火线相连,B与零线相连C.若指示灯损坏不能发光,则插孔不能提供工作电压D.若A、B两孔发生短路,则其它插孔仍可提供工作电压12.如图所示,A在水面上方,B在水面下方,AC、BD垂直于水面,垂足分别是C和D,AB连线与水面相交与E点,若从A处射出一束激光,要使激光能够照射到B点,则射出的激光在水面上的入射位置是A.E点B.D点C.D与E之间的某一个点D.C与E之间的某一个点13.2021年5月26日晚,本年度最大满月携月全食“组合出道”。

中考物理总复习《光学实验题》专项练习题-附答案

中考物理总复习《光学实验题》专项练习题-附答案

中考物理总复习《光学实验题》专项练习题-附答案学校: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_小孔成像实验1.学习了光学知识以后,爱动脑筋的锐锐和辰辰同学想自己探究小孔成像现象,如图所示,他们在两个空罐的底部分别打上一个圆孔和一个方孔,再用两片半透明的塑料膜蒙住罐口,分别将小孔对着烛焰和灯丝,可看到烛焰和灯丝通过小孔所成的像。

(1)分析比较甲、乙两图,可以得出结论:像的形状与无关;(2)分析比较甲、丙两图,可以得出结论:像的形状与有关;(3)通过实验,可以看到烛焰和灯丝在塑料膜上成的都是(选填“正立”或“倒立”)的实像,说明小孔成像的原理是:。

(4)晴天在树荫下的圆形光斑就是通过树叶间的小孔在地面上所成的像。

2.学习了光的直线传播知识后,小明利用生活中的废旧物品探究小孔成像,他用一次性杯子和半透明薄膜做了一个“针孔照相机”,他在一次性杯子的底部用针戳了一个小孔,在杯口蒙上一层半透明薄膜。

(如图甲所示)(1)小明在明亮的实验室用这个“针孔照相机”来观察蜡烛通过小孔所成的像(如图乙所示),观察方法正确的是(选填“A”或“B”)(2)图中烛焰在塑料薄膜上所成的像是(填“实像”或“虚像”);其成像的原理是;(3)实验中蜡烛燃烧变短,则它在薄膜上的像将向(填“上”或“下”)方向移动;小明改进方法后用“针孔照相机”再观察蜡烛通过小孔所成的像,并发现增大孔到蜡烛的距离,可观察到半透明薄膜上蜡烛的像(选填“变大”、“变小”或“不变”)。

(4)小明在另一个一次性杯子底部挖了一个小三角形的小孔,继续在同位置观察同一个蜡烛,发现在半透明薄膜上的像的形状(选填“有”或“没有”)变化。

(5)小明和小华在硬纸板上挖孔来研究太阳的小孔成像,为了研究孔的大小对光斑形状的影响,小明设计了图1的装置,小华设计了图2的装置,(其中乙均为不透明卡纸),如图所示。

接着,从图示位置沿箭头方向水平移动乙,改变孔的大小,同时观察光斑形状的变化情况。

(完整版)初二物理光学练习题附答案

(完整版)初二物理光学练习题附答案

一、光的直线传播、光速练习题一、选择题1.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CD)A.光总是沿直线传播B.光在同一种介质中总是沿直线传播C.光在同一种均匀介质中总是沿直线传播D.小孔成像是光沿直线传播形成的2.下列关于光线的说法正确的是(BD)A.光源能射出无数条光线B.光线实际上是不存在的C.光线就是很细的光束D.光线是用来表示光传播方向的直线3.一工棚的油毡屋顶上有一个小孔,太阳光通过它后落在地面上形成一个圆形光斑,这一现象表明(BCD)A.小孔的形状一定是圆的B.太阳的形状是圆的C.地面上的光斑是太阳的像D.光是沿直线传播的4.如果一个小发光体发出两条光线,根据这两条光线反向延长线的交点,可以确定(B)A.发光体的体积B.发光体的位置C.发光体的大小D.发光体的面积5.无影灯是由多个大面积光源组合而成的,下列关于照明效果的说法中正确的是(C)A.无影灯没有影子B.无影灯有本影C.无影灯没有本影D.无影灯没有半影不透明体遮住光源时,如果光源是比较大的发光体,所产生的影子就有两部分,完全暗的部分叫本影,半明半暗的部分叫半影6.太阳光垂直照射到一很小的正方形小孔上,则在地面上产生光点的形状是(A)A.圆形的B.正方形的C.不规则的D.成条形的7.下列关于光的说法中,正确的是(D)A.光总是沿直线传播的B.光的传播速度是3×108 m/sC.萤火虫不是光源D.以上说法均不对8.如图1为发生月食时,太阳照射光线的示意图,当月球进入图中的哪个区域时,在地球上处于夜晚地区的观察者可看到月食(AD)A.全部进入区域ⅠB.全部进入区域Ⅱ或ⅣC.全部进入区域ⅢD.部分进入区域Ⅰ二、填空题9.在射击时,瞄准的要领是“三点一线”,这是利用____的原理,光在____中传播的速度最大.排纵队时,如果看到自己前面的一位同学挡住了前面所有的人,队就排直了,这可以用____来解释.10.身高1.6m的人以1m/s的速度沿直线向路灯下走去,在某一时刻,人影长1.8m,经2s,影长变为1.3m,这盏路灯的高度应是__8或2.63_m。

初中物理中考专题复习《光学实验》(附参考答案)

初中物理中考专题复习《光学实验》(附参考答案)

初中物理中考专题复习《光学实验》(附参考答案)考点一、平面镜成像规律解题关键:等大、等距、垂直、虚像1.例题1:利用图甲装置探究“平面镜成像的特点”。

在水平桌面上铺一张白纸,再将玻璃板竖立在白纸上,把一支点燃的蜡烛A放在玻璃板前面,再拿一支外形完全相同但不点燃的蜡烛B竖立在玻璃板后面移动,直到看上去它跟蜡烛A的像完全重合。

(1)把光屏放在玻璃板后,无论如何移动,都不能承接到蜡烛A的像,说明平面镜所成的像是像。

(2)图乙是小强某次测量蜡烛A到平面镜的距离L为 cm,则蜡烛B到平面镜的距离为 cm;将蜡烛靠近玻璃板,像的大小将(选填“变大”、“变小”或“不变”)(3)若将玻璃板向左倾斜,如图丙所示,观察到蜡烛A的像的大致位置在图中的(选填“①”或“②”)处。

考点总结:1.平面镜成像规律:对称(等大、等距、垂直);虚像(光屏无法承接)2.用玻璃板代替平面镜的目的?3.寻找蜡烛像的位置,眼睛应位于哪一侧?2.变式1:如图,是“探究平面镜成像特点”的情景:竖立的透明玻璃板下方放一把直尺,直尺与玻璃板垂直;两支相同的蜡烛A、B竖立于玻璃板两侧的直尺上,以A蜡烛为成像物体。

(1)为便于观察,该实验最好在(选填“较明亮”或“较黑暗”)环境中进行;此外,采用透明玻璃板代替平面镜,虽然成像不如平面镜清晰,但却能在观察到A蜡烛像的同时,也能观察到巧妙地解决了确定像的位置和大小的问题。

(2)点燃A蜡烛,小心地移动B蜡烛,直到与A蜡烛的像为止,这时发现像与物的大小 ;进一步观察A、B两支蜡烛在直尺上的位置发现,像和物的连线与玻璃板 ;;像和物到玻璃板的距离 . (3)为证实上述有关成像特点是否可靠,你认为应采取的操作是 .A、保持A,B两支蜡烛的位置不变,多次改变玻璃板的位置进行观察B、保持玻璃板位置不变,多次改变A蜡烛的位置,进行与上述(2)相同的操作.考点二、凸透镜成像规律解题关键:一倍焦距分虚实、二倍焦距分大小。

实像异侧倒立、虚像同侧正立。

初二物理光学实验题专项练习含答案

初二物理光学实验题专项练习含答案

..初二物理光学实验题专项练习一、光的反射定律为法线,面板上每一格对应的角点为入射点,ON1.如图1所示为研究光的反射规律的实验装置,其中OEOOD;当入射光为时,反射光为OB;当入射光为CO时,反射光为度均为10°.实验时,当入射光为AO OF.请完成下列表格的填写.时,反射光为反射角入射光线入射角实验序号分析上述数据可得出的初51AO50当光发生反射时,结论是:CO °402 °40 反射角等于入射角.EO °203 20°是探究光的反射规22、如图律的两个步骤1图(1)请你完成以下表格的填写。

反射角入射角实验序号 50°1 50 2 40°40° 3 20°20°2 图“垂直”)__于平面镜。

(填“平行”或“垂直”)(2)实验中,纸板应_ ____;_____当光发生反射时,反射角等于入射角(3)由甲图我们可以得到的结论是:。

当光发生反射时,反射光线和入射光线、法线在同一平面内)由乙图我们可以得到的结论是:______(4重合,说)与“不会”OA(5)如果光线沿BO的顺序射向平面镜,则反射光线____会_____(填“会”或_ ____。

明了______当光发生反射时,_光路是可逆的光线的角度,观察反射光线角 33、如图在研究光的反射定律实验中,第一步:如图3A改变入射把纸张的右3B 度是怎样改变?实验结论是:_当光发生反射时,反射角等于入射角;第二步:如图当光发生反射光线,实验结论是:看不到,说明半面向前折或向后折,观察是否还能看到反射时,反射光线和入射光线、法线在同一平面内。

平面镜平面镜4图 3 BA 图所示,课堂上,老师用一套科学器材进行“研究光的反射定律”的实验演示,其中有一个可折4、4如图)写出两条转的光屏,光屏在实验中的作用是:(①显示光的传播路径,②探究反射光线、入射光线、法线是否共面o o20。

初中物理光学专题训练30题含答案(5篇)

初中物理光学专题训练30题含答案(5篇)

初中物理光学专题训练30题含答案一、填空题1.如图甲所示,小明购买的强光手电能射出一束平行光柱。

将一枚透镜正对平行光柱,在光的传播路径上喷上水雾,看到了如图乙所示现象,光会聚于A点。

(1)根据图乙现象,可以判断此透镜为透镜;(2)小明拆开手电筒,发现灯头结构如图丙所示,查阅说明书得知灯头透镜直径D 为10cm,焦距为2cm,光源出射光角度为120°,则此手电筒发出的平行光的直径d为cm。

2.在探究凸透镜成像﹣物距大于2倍焦距时像的性质的实验中,调整透镜和光屏的高度,使烛焰透镜和光屏的中心在同一高度.实验过程中,由于蜡烛燃效变短,烛焰的像会成在光屏的方.改变物距做了三次实验,这样做的目的是.3.黑板“反光”晃眼,这是黑板表面发生了反射;老师放在讲桌上的教具从各个角度多能看到,这是教具发生反射.4.小丑鱼颜色艳丽、体型较小,因此水族馆常将它放入球形鱼缸中以便观赏(如图所示).球形鱼缸起到了的作用,我们看到的小丑鱼是它通过球形鱼缸形成的正立、放大的(选填“实像”或“虚像”)5.如图所示,小明用一个透镜观看书上的一个英文单词,他看到了两个字母“YS”的放大像.这个透镜是选填“凹”或“凸”)透镜,这种透镜对光线有(选填发散”或“会聚”)作用,利用这种透镜可制成视眼镜(填近或远) .二、单选题6.如图中画出了光线通过透镜(图中未画出)的情形,其中是凸透镜的是()A.a、b、c、d B.b、dC.a D.c7.池水看起来比实际的浅,在图中能正确解释产生这一现象原因的光路图是()A.B.C.D.8.如图所示的光现象中,由于光的折射形成的是()A.铅笔在水面处折断B.日晷上的影子C.鸟巢在水中的倒影D.景物在镜中的像9.“影”是生活中常见的现象,如“手影”、拍照片的“摄影”、电影院里看到的“电影”、景色在水中的“倒影”等,它们与物理知识对应关系正确的是()A.手影﹣光屏承接的实像B.摄影﹣光的反射C.电影﹣倒立放大实像D.倒影﹣光的折射10.抗击新冠肺炎的战役中,全国各地“众志成城,共同抗疫”,令世人赞誉。

(完整版)初二物理光学实验题专项练习【含标准答案】

(完整版)初二物理光学实验题专项练习【含标准答案】

初二物理光学实验题专项练习一、光的反射定律1.如图1所示为研究光的反射规律的实验装置,其中O 点为入射点,ON 为法线,面板上每一格对应的角度均为10°.实验时,当入射光为AO 时,反射光为OB ;当入射光为CO 时,反射光为OD ;当入射光为EO 时,反射光为OF .请完成下列表格的填写.分析上述数据可得出的初步结论是: 当光发生反射时,反射角等于入射角 .2、如图2是探究光的反射规律的两个步骤(1) 请你完成以下表格的填写。

(2)实验中,纸板应_“垂直”)__于平面镜。

(填“平行”或“垂直”)(3)由甲图我们可以得到的结论是:_____当光发生反射时,反射角等于入射角 ____;(4)由乙图我们可以得到的结论是:___当光发生反射时,反射光线和入射光线、法线在同一平面内___。

(5)如果光线沿BO 的顺序射向平面镜,则反射光线____会_____(填“会”或 “不会”)与OA 重合,说明了______当光发生反射时,_光路是可逆的_ ____。

3、如图3在研究光的反射定律实验中,第一步:如图3A 改变 入射 光线的角度,观察反射光线角度是怎样改变?实验结论是:_当光发生反射时,反射角等于入射角 ;第二步:如图3B 把纸张的右半面向前折或向后折,观察是否还能看到 反射 光线,实验结论是: 看不到,说明 当光发生反射时,反射光线和入射光线、法线在同一平面内。

4、 如图4所示,课堂上,老师用一套科学器材进行“研究光的反射定律”的实验演示,其中有一个可折转的光屏,光屏在实验中的作用是:(写出两条)①显示光的传播路径,②探究反射光线、入射光线、法线是否共面 (2)根据光的反射定律,如果入射角为20o ,则反射角的大小是 20o。

(3)课后,某同学利用同一套实验器材,选择入射角分别为15o 、30o、45o 的三条光线进行实验,结果得到了不同的数据,如图所示。

经检查,三次试验中各角度的测量值都是准确的,但总结的规律却与反射定律相违背。

八年级物理实验题专项训练题及答案一

八年级物理实验题专项训练题及答案一

八年级物理实验题专项训练题及答案一1.实验室常用蜡烛完成以下光学实验。

(1)如图甲为小孔成像示意图,如果只将蜡烛靠近小孔,像会变得大一点,要想像是清晰的,光屏________(选填“需要”或“不需要”)同时远离小孔;(2)利用如图乙装置探究“平面镜成像的特点”,在水平桌面上铺一张白纸,再将玻璃板竖立在白纸上,把一支点燃的蜡烛A放在玻璃板前面,再拿一支外形完全相同但不点燃的蜡烛B在玻璃板后面移动,直到看上去它跟蜡烛A的像完全重合。

将蜡烛靠近玻璃板,像的大小将________(选填“变大“、“变小”或“不变“);(3)蜡烛还可以用于做“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实验,图丙中一束平行光射向凸透镜,光屏上得到一个最小、最亮的光斑(未画出),可以测出凸透镜的焦距;①若在图丁中用塑料吸管对准A点沿垂直于纸面方向持续用力吹气使烛焰尖部向左偏,发现光屏上“烛焰尖部”模糊,则将光屏向________(选填“左”或“右”)移动,“烛焰尖部”呈现的像又会变清晰;②随着蜡烛燃烧而缩短,光屏上成的像将向上移动。

由于影响到了实验的进行,这时最合理的调整是________;A.只需将凸透镜向下移动些B.只需将光屏向上移动些C.将凸透镜和光屏向下移一些D.蜡烛适当向上调一些③当光屏上出现蜡烛清晰的像时,如果用遮光板挡住凸透镜的上面一小部分,我们观察光屏时,将会在光屏上看到________。

A.蜡烛像的下部分B.蜡烛像的上部分C.蜡烛完整的像,像的亮度变暗D.蜡烛完整的像,像的亮度不变2.如图所示,在“测量物质的密度”实验中:(1)把天平放在______上,游码放在标尺______端的______处,横梁静止后,若指针指在分度盘中央的左侧,他应将平衡螺母向______调节,直到横梁平衡;(2)用调好的天平测金属块质量,天平平衡时砝码及游码在标尺上的位置如图甲所示,金属块质量m为______g;(3)用细线系住金属块放入装有20mL水的量筒内,水面如图乙所示,则金属块体积V为______cm3。

初二物理光学实验题专项练习含标准答案

初二物理光学实验题专项练习含标准答案

初二物理光学实验题专项练习含答案————————————————————————————————作者:————————————————————————————————日期:初二物理光学实验题专项练习一、光的反射定律1.如图1所示为研究光的反射规律的实验装置,其中O 点为入射点,ON 为法线,面板上每一格对应的角度均为10°.实验时,当入射光为AO 时,反射光为OB ;当入射光为CO 时,反射光为OD ;当入射光为EO 时,反射光为OF .请完成下列表格的填写.分析上述数据可得出的初步结论是: 当光发生反射时,反射角等于入射角 .2、如图2是探究光的反射规律的两个步骤(1) 请你完成以下表格的填写。

(2)实验中,纸板应_“垂直”)__于平面镜。

(填“平行”或“垂直”)(3)由甲图我们可以得到的结论是:_____当光发生反射时,反射角等于入射角 ____;(4)由乙图我们可以得到的结论是:___当光发生反射时,反射光线和入射光线、法线在同一平面内___。

(5)如果光线沿BO 的顺序射向平面镜,则反射光线____会_____(填“会”或 “不会”)与OA 重合,说明了______当光发生反射时,_光路是可逆的_ ____。

3、如图3在研究光的反射定律实验中,第一步:如图3A 改变 入射 光线的角度,观察反射光线角度是怎样改变?实验结论是:_当光发生反射时,反射角等于入射角 ;第二步:如图3B 把纸张的右半面向前折或向后折,观察是否还能看到 反射 光线,实验结论是: 看不到,说明 当光发生反射时,反射光线和入射光线、法线在同一平面内。

4、 如图4所示,课堂上,老师用一套科学器材进行“研究光的反射定律”的实验演示,其中有一个可折转的光屏,光屏在实验中的作用是:(写出两条)①显示光的传播路径,②探究反射光线、入射光线、法线是否共面(2)根据光的反射定律,如果入射角为20o ,则反射角的大小是 20o。

(完整版)初二物理光学练习题(附答案)

(完整版)初二物理光学练习题(附答案)

一、光的直线流传、光速练习题一、选择题1.以下说法中正确的选项是()A. 光老是沿直线流传C.光在同一种平均介质中老是沿直线流传B.光在同一种介质中老是沿直线流传D.小孔成像是光沿直线流传形成的2.以下对于光芒的说法正确的选项是( )A. 光源能射出无数条光芒C.光芒就是很细的光束B.光芒其实是不存在的D.光芒是用来表示光流传方向的直线3.一工棚的油毡屋顶上有一个小孔,太阳光经过它后落在地面上形成一个圆形光斑,这一现象表示()A. 小孔的形状必定是圆的B.太阳的形状是圆的C.地面上的光斑是太阳的像D.光是沿直线流传的4.假如一个小发光体发出两条光芒,依据这两条光芒反向延伸线的交点,能够确立A. 发光体的体积B.发光体的地点C.发光体的大小D.发光体的面积( )5.无影灯是由多个大面积光源组合而成的,以下对于照明成效的说法中正确的选项是(A. 无影灯没有影子B.无影灯有本影C.无影灯没有本影D.无影灯没有半影)不透明体遮住光源时,假如光源是比较大的发光体,所产生的影子就有两部分,完好暗的部分叫本影,半明半暗的部分叫半影6.太阳光垂直照射到一很小的正方形小孔上,则在地面上产生光点的形状是()A .圆形的B.正方形的C.不规则的D.成条形的7.以下对于光的说法中,正确的选项是()A .光老是沿直线流传的C.萤火虫不是光源B.光的流传速度是D.以上说法均不对3× 108 m/s二、填空题9.在射击时,对准的要领是“三点一线”,这是利用____的原理,光在假如看到自己前方的一位同学挡住了前方所有的人,队就排直了,这能够用____中流传的速度最大.排纵队时,____来解说.10.身高 1.6m 的人以这盏路灯的高度应是1m/s 的速度沿直线向路灯下走去,___m。

在某一时辰,人影长 1.8m,经2s,影长变成 1.3m ,11.在阳光下,旗杆的高度是测得操场上旗杆的影长是__ _m。

3.5m。

同时测得身高 1.5m 同学的影子长度是0.5m。

完整版初二物理光学实验题专项练习含标准答案

完整版初二物理光学实验题专项练习含标准答案

初二物理光学实验题专项练习一、光的反射定律为法线,面板上每一格对应的角所示为研究光的反射规律的实验装置,其中OON点为入射点,.如图11EOODOB10度均为°.实验时,当入射光为AO时,反射光为;当入射光为CO时,反射光为;当入射光为时,反射光为OF.请完成下列表格的填写.入射角反射角入射光线实验序号分析上述数据可得出的初步 50°1 AO 50°当光发生反射时,结论是:CO 40°402 °反射角等于入射角EO232°是探究光的反射规、如图22 律的两个步骤图1)请你完成以下表格的(填写。

1 )(填“平行”纸板应或_“垂直”)“垂直”(__2于平面镜。

)实验中反射实验序入射反射角当光发生反射时,3)由甲图我们可以得到的结论是:_____50 15°;等于入射角____ °°402 40反射光线当光发生反射时,)由乙图我们可以得到的结论是:___(4°°203 202 图 ___和入射光线、法线在同一平面内。

重合,说“不会”)与OA 的顺序射向平面镜,则反射光线____会_____(填“会”或(5)如果光线沿BO _ ____。

明了______当光发生反射时,_光路是可逆的光线的角度,观察反射光线角改变在研究光的反射定律实验中,第一步:如图3A 入射3、如图3把纸张的右;第二步:如图3B度是怎样改变?实验结论是:_当光发生反射时,反射角等于入射角当光发生看不到,说明光线,实验结论是:半面向前折或向后折,观察是否还能看到反射反射时,反射光线和入射光线、法线在同一平面内。

所示,课堂上,老师用一套科学器材进行“研究光的4、4如图反射定律”的实验演示,其中有一个可折转的光屏,光屏在)写出两条实验中的作用是:(平面镜平面镜①显示光的传播路径,②探究反射光线、入射光线、法线是4 图否共面3 BA 图o o20。

中考物理《光学实验》专项练习题(含答案)

中考物理《光学实验》专项练习题(含答案)
7.如图甲所示是探究平面镜成像特点的实验,其中A蜡烛是点燃的。
(1)实验中用玻璃板代替平面镜的目的是 _____________;
(2)在寻找蜡烛像的位置时,眼睛应该在蜡烛 _____(填“A”或“B”)这一侧观察;
(3)小明把白纸沿着玻璃板的位置对折,观察到像与物的对应点完全重合,说明像与物到镜面的距离 _______;
(4)小明取走蜡烛B,把光屏放在像的位置,这时应该 ________(填“透过”或“不透过”)玻璃板观察,发现光屏上没有像,这说明物体在平面镜中成的是 _____像;
(5)小明走近一扇自动感应玻璃门时,门自动平移打开,则他在玻璃门中的像将 _______(填“会”或“不会”)随门平移。
8.如图是小明同学“探究平面镜成像源自点”的实验装置。230°
60°
3
50°
40°
(1)为了显示光路,下列做法不可行的是______;
A.用喷壶向玻璃缸中喷水雾
B.使光束贴着纸板射向平面镜
C.抽尽玻璃缸中空气在黑暗中进行
(2)图中红光激光笔发出的光相当于______线,当绿光激光笔向镜面靠近时,反射角______(选填“变大”、“变小”或“不变”);
(3)实验中小明三次改变入射角的大小,测得数据如表所示,他根据表中数据得出的结论和其他同学的结论并不一致,请你分析小明测量实验数据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可能是______;
(2)选取两支完全相同蜡烛的目的 ___________;
(3)实验采用玻璃板代替平面镜,虽然成像不如平面镜清晰,但却能在观察到A蜡烛像的同时,也能观察到B蜡烛,巧妙地确定了像的 ___________;
(4)实验中若无论怎样移动B蜡烛都无法使其和A蜡烛像完全重合的原因是 ___________;

中考物理复习《光学实验题》专项练习题-附带答案

中考物理复习《光学实验题》专项练习题-附带答案

中考物理复习《光学实验题》专项练习题-附带答案学校: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_小孔成像实验1.如图所示,找一个空的易拉罐,用钉子在易拉罐底部的中央敲一个小孔,将易拉罐的顶部剪去后,蒙上一层塑料薄膜,这样就制成了一个针孔照相机,其实就是小孔成像的实验装置。

将点燃的蜡烛置于小孔前的适当位置,观察并研究小孔成像的特点:(1)烛焰在塑料薄膜上所成的像是(填“实像”或“虚像”);其成像的原理是光的;(2)如果易拉罐底部小孔是三角形,则他在半透明纸上看到的像是(____)A.三角形光斑B.圆形光斑C.烛焰的正立像D.烛焰的倒立像(3)眼睛从右侧看过去,将蜡烛在孔前绕顺时针旋转,则人眼看到的塑料薄膜上的像是(选填“顺”或“逆”)时针旋转的;(4)为了增大烛焰所成的像,可将蜡烛与小孔的距离调(选填“远”或“近”)一些。

2.学习了光学知识后,爱动脑筋的小桐和小朵想自己探究小孔成像实验。

如图所示,她们给两个空罐的底部中央分别打上一个圆孔和一个方孔,再分别用两片半透明的塑料膜蒙在空罐的口上。

分别将小孔对着烛焰和灯丝,可以看到烛焰和灯丝通过小孔所成的像。

(1)分析比较甲、乙两图,可以得出的结论是:小孔成像的形状与小孔的形状(选填“有关”或“无关”)。

(2)分析比较甲、丙两图,可以得出的结论是:小孔成像的形状与的形状有关。

(选填“物体”或“塑料膜”)(3)通过实验,可以看到烛焰和灯丝在塑料膜上成的都是(选填“正立”或“倒立”)的像,说明小孔成像是由于原理。

(4)树荫下的圆形光斑就是通过树叶间的小孔在地面上所成的像。

探究光的反射定律实验3.用如图所示装置探究光的反射定律,白色硬纸板EF垂直于平面镜放置,能沿ON折转,ON垂直于平面镜。

让入射光贴着纸板EF沿AO射向平面镜上的O点,观察反射光的方向。

(1)实验中纸板的作用是,将入射光线AO向法线靠近时,看到反射光线OB (选填“靠近”或“远离”)法线;(2)纸板EF右侧没有沿ON折转时,能观察到反射光线,有折转时,观察不到反射光,说明光反射时,反射光线和入射光线、法线在;(3)将一束光贴着纸板EF沿BO射到O点,光沿图中的OA方向射出,说明光反射时,光路是的;(4)由于光在纸板上发生了(选填“镜面反射”或“漫反射”),所以从不同方向都可以观察到光在纸板上传播的途径;(5)实验测得入射角为45°,反射角也为45°,由此得出“光反射时,反射角等于入射角”的结论,你认为得出的结论(选填“合理”或“不合理”),原因是。

[必刷题]2024八年级物理上册光学实验专项专题训练(含答案)

[必刷题]2024八年级物理上册光学实验专项专题训练(含答案)

[必刷题]2024八年级物理上册光学实验专项专题训练(含答案)试题部分一、选择题:1. 下列哪个实验可以证明光在同种均匀介质中沿直线传播?A. 小孔成像实验B. 水中筷子弯折实验C. 光的折射实验D. 光的反射实验2. 在光的反射现象中,反射角是指:A. 入射光线与反射面的夹角B. 反射光线与反射面的夹角C. 入射光线与法线的夹角D. 反射光线与法线的夹角3. 下列哪种现象属于光的折射?A. 钢勺在水中看起来变弯B. 平面镜成像C. 水中倒影D. 彩虹4. 当光线从空气斜射入水中时,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 入射角小于折射角B. 入射角大于折射角C. 入射角等于折射角D. 无法确定5. 下列哪个实验可以用来研究光的色散现象?A. 光的反射实验B. 光的折射实验C. 三棱镜实验D. 小孔成像实验6. 在凸透镜成像实验中,当物体距离透镜的距离大于两倍焦距时,成像性质是:A. 倒立、缩小的实像B. 倒立、等大的实像C. 倒立、放大的实像D. 正立、放大的虚像7. 下列哪种说法正确描述了平面镜成像的特点?A. 像与物等大,但左右相反B. 像与物等大,但上下相反C. 像与物等大,且左右、上下均相反D. 像与物不等大,但左右、上下均相反8. 在光的折射现象中,光从空气斜射入水中时,折射光线:A. 向法线偏折B. 远离法线偏折C. 与入射光线重合D. 与反射光线重合9. 下列哪个实验可以用来探究光的传播速度?A. 光的反射实验B. 光的折射实验C. 迈克尔逊干涉实验D. 光的衍射实验10. 在研究光的反射现象时,如果入射角为30°,则反射角为:A. 30°B. 60°C. 45°D. 90°二、判断题:1. 光的反射现象中,反射光线、入射光线和法线在同一平面内。

()2. 光的折射现象中,折射光线、入射光线和介质界面在同一平面内。

()3. 光的传播速度在真空中最快,在其他介质中会减慢。

初中物理中考光学专项练习(实验操作题)4201-4300(含答案解析)

初中物理中考光学专项练习(实验操作题)4201-4300(含答案解析)

初中物理中考光学专项练习(实验操作题)4201-4300(含答案解析)学校: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_一、实验题1.小林在探究光的折射规律时发现:当光由玻璃或水斜射入空气发生反射和折射时,不断加大入射角会发生折射光消失而反射光却变得更亮的情况。

老师告诉他这是光的全反射现象。

课后,小林查到光从玻璃射向空气时的一些数据如下表:表中数据说明:(1)光从玻璃斜射向空气时,反射能量随着入射角的增大而__,当入射角达到____时,反射能量达到 100%,就发生了全反射现象。

(2)根据上述现象和规律,当一束光从空容器的底部斜向上射向器壁时,光斑落在右侧器壁上的 A 点,如图所示。

现向容器中缓慢加水到位置,右侧器壁上的光斑仍在 A 点。

2.小明想替爷爷买一副老花眼镜,约了几位同学到眼镜店去选购,他看中一幅款式新疑的眼镜,但不知道是老花眼镜还是近视眼镜,请你为小明请设计两种不损坏眼镜片,又能较为简单的办法判断它是近视眼镜还是远视眼镜的方法.简要说明你的理由.3.如图所示为小红同学为探究平面镜成像特点的实验装置.她将一块玻璃板竖直架在一把直尺的上面,并保持玻璃板与直尺垂直.再取两根完全相同的蜡烛A和B分别竖直置于玻璃板两侧的直尺上,点燃玻璃板前的蜡烛A,进行观察和调整.用此实验可以研究:①像与物到平面镜的距离关系;①像与物的大小关系;①平面镜成的是虚像还是实像.①1)实验时小红应在玻璃板的______(选填“左”或“右”)侧观察.①2)选用直尺的作用是为了便于比较______(选填“①”“①”或“①”①①3)选用两根完全相同的蜡烛是为了比较______(选填:“①”“①”或“①”①①①4)研究①的具体做法是:______①4.某兴趣小组做“探究凸透镜成像的规律”的实验:(1)如图所示,将蜡烛、凸透镜和光屏依次放在水平桌面上,点燃蜡烛后,调节烛焰、凸透镜和光屏,使它们的中心位于_________ ;(2)小明将蜡烛由距透镜90cm处移至距透镜120cm处的过程中,在光屏上所成的像与透镜间的距离均约为5cm,透镜的焦距约为________cm;(3)小虎将蜡烛、凸透镜和光屏调到如图所示位置时,在光屏上得到了一个清晰的像,这个像一定是______(选填“放大”、“缩小”或“等大”)的;(4)小红同学将蜡烛和透镜固定,无论怎样移动光屏,都不能在光屏上得到清晰的像,原因可能是______________;(5)小明终于在光屏上得到缩小的像,小强将自己的近视眼镜放在凸透镜前,若想得到清晰的像,应向____(靠近\远离)透镜方向移动光屏。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初二物理光学实验题专项练习一、光的反射定律实验序号入射光线入射角反射角1 AO 50°50°2 CO 40°40°3 EO 20°20°1.如图1所示为研究光的反射规律的实验装置,其中O点为入射点,ON为法线,面板上每一格对应的角度均为10°.实验时,当入射光为AO时,反射光为OB;当入射光为CO时,反射光为OD;当入射光为EO时,反射光为OF.请完成下列表格的填写.分析上述数据可得出的初步结论是:当光发生反射时,反射角等于入射角.2、如图2是探究光的反射规律的两个步骤(1)请你完成以下表格的填写。

实验序号入射角反射角1 50°502 40°40°3 20°20°(2)实验中,纸板应_“垂直”)__于平面镜。

(填“平行”或“垂直”)(3)由甲图我们可以得到的结论是:_____当光发生反射时,反射角等于入射角 ____;(4)由乙图我们可以得到的结论是:___当光发生反射时,反射光线和入射光线、法线在同一平面内___。

(5)如果光线沿BO的顺序射向平面镜,则反射光线____会_____(填“会”或“不会”)与OA重合,说明了______当光发生反射时,_光路是可逆的_ ____。

3、如图3在研究光的反射定律实验中,第一步:如图3A改变入射光线的角度,观察反射光线角度是怎样改变?实验结论是:_当光发生反射时,反射角等于入射角;第二步:如图3B把纸张的右半面向前折或向后折,观察是否还能看到反射光线,实验结论是:看不到,说明当光发生反射时,反射光线和入射光线、法线在同一平面内。

4、如图4所示,课堂上,老师用一套科学器材进行“研究光的反射定律”的实验演示,其中有一个可折转的光屏,光屏在实验中的作用是:(写出两条)①显示光的传播路径,②探究反射光线、入射光线、法线是否共面实验序号入射角反射角1 15°75°2 30°60°3 45°45°(2)根据光的反射定律,如果入射角为20o,则反射角的大小是 20o。

(3)课后,某同学利用同一套实验器材,选择入射角分别为15o、30o、45o 的三条光线进行实验,结果得到了不同的数据,如图所示。

经检查,三次试验中各角度的测量值都是准确的,但总结的规律却与反射定律相违背。

你认为其中的原因应该是将反射光线与反射面(或镜面)的夹角作为反射角。

5、为了探究光反射时的规律,小明进行了如图5所示的实验。

⑴请在图5中标出反射角的度数。

⑵小明想探究反射光线与入射光线是否在同一平面内,他应如何操作?如图把折转的光屏沿ON右半面向前折或向后折,观察是否还能看到反射光线,⑶如果让光线逆着OF的方向射向镜面,会发现反射光线沿着OE方向射出,这表明:_当光发生反射时,_光路是可逆的_二、平面镜成像6、小明利用如图6所示实验器材探究平面镜成像的特点。

请你解答以下问题:(1)该实验采用薄透明平板玻璃作为平面镜,是因为薄透明平板玻璃可以象平面镜一样反射光成像,也可以透过光看见后面物体,便于确定像的位置和比较像与物的大小关系。

(2)该实验选择两个相同的蜡烛A和B,是为了观察蜡烛B是否与蜡烛A所成的像完全重合。

7.如图7所示,将一块玻璃板竖直架在一把刻度尺的上面,再取两支等长的蜡烛A和B分别竖放在玻璃板前后的刻度尺上.点燃玻璃板前的蜡烛A,移动玻璃板后的蜡烛B,并如图那样观察,当蜡烛B移到与蜡烛A在玻璃板里的像重合时,蜡烛B好像也被点燃了.(1)由刻度尺读出玻璃板到物(蜡烛A)、玻璃板到像(即到蜡烛B)的距离分别为u和v,得到的结果是v = u(选填“>”、“=”或“<”);(2)移去蜡烛B,并在其所在位置上放一光屏,这时,观察者直接对屏观察,看不到蜡烛A的像,由此可知平面镜所成的像是虚像.8、在做“研究平面镜成像特点”的实验时(1)李明在玻璃板的前面放一支点燃的蜡烛A,还要在玻璃板的后面放一支没有点燃的蜡烛B,如图7所示,对蜡烛A和B的要求是完全一样,这是为了观察蜡烛B是否与蜡烛A所成的像完全重合,比较像和物大小关系。

(2)在寻找蜡烛像的位置时,眼睛应该在蜡烛 A (填“A”或“B”)这一侧观察。

小明无论怎样调节后面的蜡烛,都不能与蜡烛的像重合,请你推测可能的原因是玻璃板放的和桌面没有垂直。

(3)张红用跳棋代替点燃的蜡烛进行实验,但看不清跳棋的像。

请你帮她想个办法看清跳棋的像:用光源将前面的棋子照亮些。

9、小明实验小组在探究“平面镜成像特点”时的实验课上,用薄透明平板玻璃代替平面镜,因为它既可以象平面镜利用光的反射现象成像,又可以透光,以便确定像的位置和大小,实验中要用到刻度尺来测量距离,实验完毕后,画出了图8所示的实验图和得到的数据如下表。

蜡烛到玻璃板的距离蜡烛的像到玻璃板的距离S1 20cm S1!20cm S2 10cm S2!10cmS3 5cm S3!图8 5cm(1)、请你分析,此探究过程中得到平面镜成像的哪些特点:_像与物体等大像到镜面的距离与物体到镜面的距离相等平面镜中成的像是虚像(2)、小丽用平面镜观察物体时发现,当人靠近平面镜时,从镜子中观察到的景物的范围将变大。

(填“变大”,“变小”或“不变”)(3)、小丽拿一支12cm长的钢笔立在平面镜前15cm处,请你帮她判断:她看到钢笔的像高是 cm,钢笔的像到平面镜的距离是 cm。

10、在“研究平面镜成像特点”时,某同学利用一块玻璃板代替平面镜。

图9是这位同学做完实验后白纸上留下的记录,其中MN是他实验时画出的玻璃板的位置,A.B是两次实验中点燃的蜡烛所在的位置,A1、B1分别是他找到的蜡烛的像的位置。

(1)用玻璃板代替平面镜的目的是薄透明平板玻璃可以象平面镜一样反射光成像,也可以透过光看见后面物体,便于确定像的位置和比较像与物的大小关系。

(2)根据该同学在白纸上留下的实验记录,能否得出"像和物到镜面的距离相等"的结论?为什么?不能,因为进行了两次实验,一次相等,另一次不相等(3)在玻璃板的同一侧,该同学通过玻璃板看到了同一个蜡烛的两个像,产生这种现象的原因是玻璃板的两个表面同时发生反射,每一个表面成一个像。

(4)在玻璃板的一侧放一支点燃的蜡烛甲,在玻璃板的另一侧放一支没有点燃的蜡烛乙,甲和乙的要求是高度、粗细相同,原因为了比较像与物体的大小。

(5)在寻找像的位置时,小明无论怎样调节后面的蜡烛,都不能与它重合,请你猜想原因可能是玻璃板与桌面不垂直(6)小明还发现实验时,用跳棋代替点燃的蜡烛,但看不清跳棋的虚像,于是他用灯光将玻璃板两侧都照亮,他能看见跳棋的像吗?不能你的改进方法是用手电筒只照亮前面的跳棋。

11、如图10是“探究平面镜成像特点”的情景:竖立的透明玻璃板下方放一把直尺,直尺与玻璃板垂直;两支相同的蜡烛A、B竖立于玻璃板两侧的直尺上,以A蜡烛为成像物体(1)为便于观察,该实验最好在较黑暗环境中进行(选填“较明亮”或“较黑暗”);此外,采用透明玻璃板代替平面镜,虽然成像不如平面镜清晰,但却能在观察到A蜡烛像的同时.也能观察到B蜡烛__,巧妙地解决了确定像的位置和大小的问题(2)点燃A蜡烛,小心地移动B蜡烛,直到与A蜡烛的像为止,这时发现像与物的大小_相等;进一步观察A、B两支蜡烛在直尺上的位置发现,像和物的连线与玻璃板__垂直_____.像和物到玻璃板的距离__相等_____.(3)为证实上述有关成像特点是否可靠,你认为应采取下列哪一项操作?( B )A.保持A、B两支蜡烛的位置不变,多次改变玻璃板的位置进行观察B.保持玻璃板位置不变,多次改变A蜡烛的位置,进行与上述(2)相同的操作12、小芳在家中照镜子时,发现镜中的她“远小近大”:于是她猜想:物体在平面镜中所成像的大小是否与物体到平面镜的距离有关?(1)为了验证猜想,她选用薄玻璃板(填“平面镜”或“薄玻璃板”)和两只相同_的蜡烛及刻度尺来完成实验。

(2)实验中她把蜡烛分别放在镜前的不同位置,发现像与镜后的蜡烛总是_完全重合_的。

(3)她得出的正确结论是:物体在平面镜中所成像的大小与物体到平面镜的距离相等。

平面镜成像实验思考1用薄玻璃而不用平面镜的原因是2用薄玻璃而不能用厚玻璃的原因是3薄玻璃在桌面上应怎样放置?4为什么要用两根完全一样的蜡烛?5什么会用到刻度尺?6平面镜成像特点三、凸透镜成像13.小华想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

实验桌上有A、B、C三个凸透镜,其中凸透镜A的焦距为10cm,凸透镜B的焦距为50cm,凸透镜C的焦距未知。

光具座上标尺的刻度范围如图15所示。

(1)做“研究凸透镜成像规律”实验时,放好仪器,调节、和,使它们中心的高度,即都处在透镜的主轴上,叫共轴调节.这样做的目的是。

(2)小明在做实验时,无论怎么移动光屏,光屏上也接收不到烛焰的像,可能的原因是(3)小华想探究凸透镜成实像的规律,应选用凸透镜(选填“A”或“B”)。

实验过程中,他将点燃的蜡烛放置在距凸透镜25cm处时,移动光屏,直到光屏上呈现出烛焰清晰的像,则该像是倒立、的实像。

(选填“放大”或“缩小”)(4)小华将凸透镜C固定在光具座上50cm刻线处,当烛焰在光具座上30cm到40cm刻线之间时,烛焰的像是放大、倒立的实像;当烛焰在光具座上0cm到30cm 刻线之间时,烛焰的像是缩小、倒立的实像。

由此可判断烛焰在光具座上45cm刻线处时,烛焰的像是放大、的像。

(5)把图中的凸透镜看作眼睛的晶状体,光屏看作视网膜.给“眼睛”戴上远视眼镜,使烛焰在“视网膜”上成一清晰的像.若取下远视眼镜,为使光屏上得到清晰的像,应将光屏___________(选填“远离”或“靠近”)透镜。

14、小明利用一未知焦距的凸透镜探究透镜的成像规律,进行了如下操作并得到了相关结论,请你将空缺部分补充完整。

(1)将一束平行光射向凸透镜,得到如图12的光路图,则该透镜的焦距为________cm。

(2)将蜡烛、透镜和光屏放在光具座上,并使烛焰、透镜和光屏三者的中心大致在。

继续阅读。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