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水利用系统的风险管理方案及措施
我国水资源再生利用现状与管理建议
我国水资源再生利用现状与管理建议徐玉,李橙,郑冰冰,田在锋*(河北省生态环境科学研究院 水环境科学重点实验室,河北 石家庄 050037)摘要:“节约-循环-减排”是实现水资源高效利用的重要途径。
近年来,我国不断发展完善污水深度处理与再生水回用技术体系,污水收集治理水平及再生水资源利用水平大幅提升。
研究基于公开统计数据和文献报道,调研了水资源利用现状,对水资源再生利用技术及应用案例进行总结分析,结合再生水利用技术进展,从不同应用终端梳理了再生水利用在城市工业、农田灌溉和生态补水领域的实践案例,同时针对再生水利用的风险局限,从生产生活和生态环境方面,提出了风险控制管理建议,旨在为水资源治理保护、绿色循环和高效利用提供有力参考。
关键词:水资源;再生水;应用案例;风险控制;管理建议基金项目:河北省省级科技计划资源与环境创新专项项目“白洋淀流域水生生物保护水质基准和优控污染物水质标准研究”(20374204D)引言我国华北地区水资源禀赋条件总体较差,资源性缺水严重,20世纪70年代就开始大规模开发利用地下水,是世界上地下水开发范围最广、规模最大、强度最高的地区。
由于华北地区长期依靠超采地下水支撑经济社会发展,因而引发了一系列生态环境地质问题,如备受关注的地下水“大漏斗”问题,治理修复迫在眉睫。
区域水资源循环利用及再生水回灌补给对解决地下水超采问题具有重要生态意义,相比高成本海水淡化、跨流域调水、冰川利用等水资源获取手段,再生水利用成本较低,且污水处理再生利用有益于生态环境改善和水生态良性循环,在全球范围内均能有效发挥重要的社会、经济和生态效益,因此再生水利用具有显著的发展优势。
本研究针对我国水资源现状,结合新时代、新发展阶段战略布局和目标举措,探索总结水资源再生利用技术研究与管理实践进展,对实现生态环境高质量保护及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具有重大现实意义。
1我国水资源利用现状根据国家水利部2022年6月发布的2021年度《中国水资源公报》可知,水资源利用情况中,生活用水占比15.40%、农业用水占比61.50%、工业用水占比17.70%、人工生态环境补水占比5.40%;全国供水总量中,其它水源供水量占比2.3%,再生水、集蓄雨水利用量分别占比 84.6%、5.0%;城镇污水处理量显著增加,处理能力和效率均得到明显提升,与2020年相比,2021年万元国内生产总值用水量和万元工业增加值用水量分别下降5.8%和7.1%。
中水利用率低的工作建议
1. 提高水资源利用效率的技术研究和应用,包括开发节水灌溉技术、推广高效节水器具等。
2. 加强水资源管理和监测,建立健全的水资源管理制度和监测体系,提高对水资源的监管和调控能力。
3. 加大水资源宣传教育力度,提高公众对水资源的重视和节约意识,鼓励公众采取节水措施。
4. 加强水资源的综合利用,开展水资源多元化利用的研究和实践,如采用水循环利用技术、开展雨水收集利用等。
5. 加强水资源的保护和治理,建立健全的水环境保护制度和治理体系,减少水污染和水资源浪费。
6. 加强国际合作,借鉴其他国家和地区的水资源管理经验,加强水资源的跨国调配和合作利用。
7. 加强政府的领导和推动作用,制定相关政策和措施,加大对水资源利用率低的行业和地区的支持力度。
8. 加强科研力量和人才培养,加大对水资源利用率低的问题的研究
力度,培养专业人才,推动水资源利用率的提高。
中水资源化利用项目建议书-写作模板 (一)
中水资源化利用项目建议书-写作模板 (一)中水资源化利用项目建议书一、项目概述随着我国城市化进程的不断加速,城市人口、工业发展和农村现代化建设也日益迫切需要大量的用水资源。
而随之而来的便是废水的排放问题,如果不及时处理不但会污染环境,还会对人类生活造成威胁。
因此,为了更好地利用水资源,我们提出中水资源化利用项目建议书。
二、项目目标1.解决城市污水的排放问题,减少环境污染;2.减轻对自然水资源的压力,实现循环利用;3.对城市工业、农业等领域提供稳定的中水资源,降低成本。
三、项目建设内容1.中水处理系统建设投资建设中水处理设施,对城市污水进行处理,分离出可用的中水资源,以用于其他领域的生产和生活。
2.制定并实施污水排放标准建立相应的排放标准,并严格实施,确保污水处理完全符合国家标准,达到排放标准。
为后期的废水管理提供依据。
3.建立废水资源化利用体系建立稳定的废水资源化利用体系,为日后的运营和管理提供支撑。
可以将处理的废水资源利用于工业、灌溉、城市绿化等领域,减少自然水资源的使用,降低社会成本。
四、项目建设方案1.确定项目总投资金额:2000万元。
2.建立项目立项组织,进行可行性研究和项目申报。
3.招标或自行建设中水处理设施,建设中水管网和家居用水处理设施。
4.编制废水排放标准,建立中水资源管理机构。
5.推广中水资源化利用技术,开展环保宣传教育,提高公众环保意识。
五、项目预期效益1.缓解城市水资源紧张状况,增加中水资源利用率。
2.降低环境污染程度,改善城市环境。
3.提高中水资源被利用率,降低生产和生活成本。
4.推广和应用中水处理技术,促进环保行业的发展。
六、项目实施风险1.政策风险:政府环保政策变动,对项目实施造成不利影响。
2.市场风险:市场竞争激烈,尚待市场的认可。
3.技术风险:中水处理技术尚未成熟和普及,存在技术风险。
四、项目实施建议1.加强对项目的调研和可行性分析,尽量减少技术风险和市场风险。
2.完善项目实施计划,尽可能的规避环境和技术风险。
中水管理制度
中水管理制度随着全球水资源日益紧缺和水环境污染日趋严重,中水资源的开发利用已成为社会发展的迫切需要。
中水是指用过后的工业、生活、农业排放的废水,经过处理后变成可再利用的水资源。
中水资源的开发利用将有助于减轻对地表水和地下水的开采压力,提高水资源的利用效率,降低水资源开采成本和环境污染风险。
中水管理制度是指对中水资源的开发、利用、管理和保护所实施的一系列政策、法律、技术和管理措施。
建立健全的中水管理制度,将对水资源利用和环境保护产生深远的影响。
一、中水管理制度的基本原则1. 公平合理原则。
中水资源是公共资源,政府应该依法对中水资源实行公平分配和合理利用。
2. 保护优先原则。
中水资源是宝贵的自然资源,应该优先考虑保护和合理利用,避免过度开发和浪费。
3. 安全可靠原则。
中水处理和再利用应该注重技术安全和水质可靠,确保再利用水的安全和可靠性。
4. 性价比原则。
中水利用应该注重经济效益和环境效益,兼顾成本和效益,尽可能减少中水处理成本,提高再利用水的经济效益和环境效益。
5. 法治原则。
中水管理制度应该依法行使,保障中水资源的合法权益,维护社会公共利益。
二、中水管理制度的内容1. 中水资源开发和利用的规划。
政府应制定中水资源开发和利用的规划,明确中水资源的利用目标、重点领域和重点项目,合理布局中水资源的开发和利用。
2. 中水资源的权属和管理制度。
政府应建立中水资源的权属和管理制度,明确中水资源的权属归属和使用权限,通过出让、租赁、招标等方式统一管理中水资源的开发和利用。
3. 中水处理与再利用的技术标准与管理制度。
政府应建立中水处理与再利用的技术标准和管理制度,规范中水处理和再利用的技术要求和运行管理,确保再利用水的水质合格和安全可靠。
4. 中水资源的税收与价格政策。
政府应扶持中水资源的开发和利用,通过税收和价格政策引导企业和个人对中水资源的有效利用和合理开发,促进中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
5. 中水资源的环境保护和生态修复。
中水回用的安全性评价意义及安全保障措施
中水回用的安全性评价意义及安全保障措施摘要】本文针对中水处理和使用过程中存在有毒化学品及病原微生物对人体健康存在潜在危害进行了分析,阐述了进行中水回用安全性评价和必要性,提出了进行中水安全性监测的方法和措施。
【关键词】中水回用健康风险安全性评价中图分类号:G7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ISSN1004-1621(2014)06-051-02一、中水回用的意义我国目前面临着严重的水资源危机,水的循环利用可以提高水的利用率。
中水水质达到一定标准后回用可以满足多种用水需求,如农业、景观灌溉、工业生产、冲厕等,还能就地回用,如工业循环冷却水,也可用于间接饮用如地下水回灌及水库增容,防止海水倒灌等,回用水还能够改善湿地环境。
中水回用有利于经济的可持续发展,是水资源合理使用的重要环节。
建设部于1996年颁布了中水设施管理方法,目前北京、大连、青岛、太原、成都等缺水城市也在积极推广中水回用技术。
二、中水回用的潜在风险与安全性评价的必要性中水的价值在于各种用途的回用,因此安全保障是实施中水回用的关键。
市政污水对公众健康造成危害的种类主要有常规的、非常规的、突发性的三种类型。
常规的污染物可用常规的处理方法去除,非常规的污染物(VOD,surfactants,metals,TDS)必须用高级的处理方法去除或降低,有时即使用先进的处理手段也不能将某些污染物有效的去除。
研究还表明,水中的有机物中的一部分很难被污水处理工艺降解,不利于消毒且消耗溶解氧,并可能给环境带来毒性。
废水中可能存在人或畜用的抗生素及其他内分泌干扰物,性激素及类固醇荷尔蒙等,这些污染物如果未能有效去除,就会对公众健康造成不良影响。
加拿大、美国等国家的研究表明,回用的污水中已经发现的微生物主要有:细菌、原虫及寄生虫,病毒等,如沙门氏菌是市政污水中普遍存在的致病菌的一种,可能导致伤寒、败血病、急性肠胃炎等。
市政污水中还存在志贺氏菌,可能导致痢疾,污水中存在的弧形大肠杆菌曾在1988年引起细菌性痢疾的爆发。
中水回用安全操作保养规定
中水回用安全操作保养规定一、前言为利用清洁的环境和节约水资源,中水回用系统的应用范围日渐扩大,其作为城市供水的一个重要备选方案也日益成熟。
但是,芯子管道清洗不及时或不当,将会导致喷淋灌溉头堵塞、回用水质不达标等问题。
为了保障中水系统的正常运行,确保回用水质和供水质量符合国家卫生标准和技术要求,提高中水回用系统的工作效率和安全性,我们制定了本中水回用安全操作保养规定,以确保系统正常运行和保持水质稳定。
二、中水回用安全保障措施为确保中水回用系统能正常运行,保持出水水质的稳定性和安全性,应对中水回用采取以下安全防范措施:1. 建立规范的管理制度建立严格的管理制度,制定相应的安全操作规程和保养制度。
对设备设施及管道进行常规检查和维护保养,及时发现和排查安全隐患。
2. 进行安全检查对中水回用系统设备及管道进行定期安全检查,发现管道故障及时维修,对于不能维修的管道及设备要立即停用并进行更新,确保系统正常运行。
3. 确定清洗周期清洗周期应根据实际情况进行测算,以确保及时、有效地清洗芯子管道。
提前对清洗耗材进行储备,以确保清洗有效性。
4. 合理使用药剂根据水质参数和需求量配比添加药剂,并确保药剂有效期不过期。
每次操作前要检查药剂情况和数量,确保添加正确。
5. 配备安全防护设施对芯子管道进行维修和清洗时不得丢弃任何垃圾、设置防护措施、确保工作区域的清洁卫生,避免出现人员伤害和环境污染。
6. 安全操作规程要制定详细的操作规程和安全技术规范,要求操作人员有必要的技能、知识和经验,并进行安全培训,确保每个操作员都熟练掌握操作程序、掌握风险等级判断方法以及技术设备的止漏、处理及故障修复。
7. 设备保养和维护对设备进行定期保养和检修,并根据实际情况及时更新、维修设备。
保养记录必须完整、真实、准确、及时、清晰地反映设备保养的实际情况,并对存在的问题进行深入剖析和整改。
三、操作方法1. 操作前准备在进行生产操作前,应首先了解、熟悉和掌握中水回用安全操作规程和技术规范,确保操作正确。
中水机房安全管理制度
中水机房安全管理制度中水机房是供应中水的重要设施,其安全管理对于保障供水系统的稳定运行和用户的安全使用至关重要。
为此,制定一套严格的中水机房安全管理制度,能够规范机房操作、维护和应急处理流程,预防事故的发生,保障机房的安全运行。
以下是中水机房安全管理制度的相关要点:一、机房进出管理:1.入驻人员必须具备相关资质证书,并经过专业培训,掌握中水机房操作和安全知识;2.机房内禁止携带易燃、易爆等危险物品进入;3.人员进出机房需刷卡登记,确保进出情况的准确记录;4.严禁私自将机房的设备和设施用于其他用途。
二、设备维护管理:1.定期对中水机房设备进行巡检,发现问题及时维护,确保设备运行的稳定性和可靠性;2.设备运行中出现故障时,需要立即进行报修,并按照设备维护手册进行维修;3.设备维护人员应经过培训,掌握维修技能,并配备必要的维修工具;4.定期对机房设备进行清洗和消毒,确保设备的卫生安全。
三、应急处理措施:1.建立中水机房应急处理预案,明确各岗位的职责和应急处理流程;2.设备故障、泄漏、火灾等紧急情况发生时,必须立即采取相应的应急处理措施;3.应急处理人员要熟悉应急设备的使用方法,并进行定期演练,提高应急处理能力;4.应急处理后,要对事故原因进行调查分析,并采取相应的改进措施,以防止类似事故再次发生。
四、安全宣传与培训:1.定期开展中水机房安全知识培训,提高员工的安全意识和操作技能;2.制作宣传材料,张贴在机房内明显位置,提醒人员注意中水机房的安全事项;3.举办安全知识竞赛、演讲比赛等活动,增强员工的安全意识和责任心。
五、记录与报告:1.中水机房应建立详细的操作记录,包括设备运行情况、维护具体措施和应急处理情况等;2.针对每次设备维护和应急处理,要填写维护和处理报告,以备查阅。
中水机房的安全管理制度是保障中水供应的重要保证,通过严格执行这套制度,能够有效降低事故风险,保障机房的正常运行,确保供水系统的稳定运行和用户的安全使用,同时,还应定期评估和改进这套制度,以适应相关法律法规和技术发展的要求。
中水利用系统的风险管理方案及措施
中水利用系统的风险管理方案及措施1.风险识别和评估:对中水利用系统进行全面的风险识别和评估,包括识别可能的自然和人为因素引起的风险。
通过风险评估可以明确潜在风险的程度和可能带来的影响,从而有针对性地制定相应的管理措施。
2.操作规范和监管措施:制定中水利用系统的操作规范和管理标准,明确各种工艺的操作要求和注意事项。
建立健全的监管机制,对中水利用系统的运行进行监测和检查,及时发现并处理问题。
3.备份水源和设备:中水利用系统应考虑备份水源的设置,以防主要水源出现故障或使用期间需要进行维修。
此外,对中水利用系统的设备也应进行备份,避免因设备故障导致中水利用系统无法正常运行。
4.水质监测和处理:加强对中水的水质监测,确保中水符合相关标准和要求。
如果发现中水存在水质问题,要采取相应的处理措施,确保中水可以安全地用于特定用途。
5.安全设施和防护措施:为中水利用系统提供适当的安全设施,包括防火和泄露控制设施等。
同时,制定相应的安全操作规程和培训计划,提高操作人员的安全意识和应急处置能力。
6.紧急应急预案:制定中水利用系统的紧急应急预案,包括对可能发生的故障、事故或自然灾害等情况进行预判,并制定相应的应急处理措施和预案。
7.定期维护和检修:定期对中水利用系统进行维护和检修,确保设备的正常运行和性能的稳定。
采取预防性维护措施,及时发现和修复潜在的故障和问题。
8.培训和教育:定期进行操作人员培训和教育,提高他们的操作技能和安全意识,确保中水利用系统的正常运行和管理。
总之,中水利用系统的风险管理方案及措施是一个综合的系统工程,需要从多个方面进行考虑和实施。
通过全面的风险识别和评估、规范的操作和管理、适当的安全设施和防护措施,以及紧急应急预案的制定等,可以有效地降低中水利用系统的风险,确保其正常运行和可持续发展。
中水利用系统的风险管理方案及措施
第5章中水利用系统的风险管理方案及措施5.1 风险管理的范畴经过风险识别和风险评价之后,接下来要做的工作就是进行风险管理,制定、选择和实施风险处理方案的过程,是防止和减少不利因素而采取对策的一系列活动,是实施预防性政策的基础工作。
风险管理,就是要善于把握风险既是机会,又隐藏着威胁这一内在矛盾。
消除所有的威胁不可能,但是消除某些威胁或者将风险降低到可以接受或可以控制的水平却是可能的。
为此,系统而全面地识别出影响目标实现的风险因素和风险事件,需要通过一定的方式,并对风险事件发生的可能性和损失后果进行定量化得出风险评价的结果,以此为基础合理地使用多种管理方法、技术和手段有针对性地对项目活动所涉及的风险实行有效的控制,采取相应的风险应对措施,创造条件,尽量扩大风险事件的有利结果,以最少的成本保证安全、可靠地实现项目的总目标,妥善地处理风险事故造成的不利后果,从而达到消除某些风险因素或降低风险事件的影响的目的。
项目的风险来源、风险的形成过程、风险潜在的破坏机制、风险的影响范围以及风险的破坏力错综复杂,造成单一的管理技术或单一的工程、技术、财务、组织、教育和程序措施都有局限性,也都不能完全奏效。
这时候必须综合运用多种方法、手段和措施,才能以最少的成本将各种不利后果减少到最低程度[41]。
因此,项目的风险管理是多学科的综合运用。
5.1.1 规划阶段的风险管理按照中水利用的流程,要对中水利用的风险进行合理的管理,应从源头开始,即在规划阶段就应该考虑水质处理过程中可能面临的不确定性以及处理效果的不确定性。
根据中水利用的规划方案,确定污水处理的技术方案,控制可能导致环境和健康风险的污染物,在工程技术上提高处理效率及设备运行的稳定性和可靠性。
在规划阶段需要了解中水的利用途径、中水的暴露途径、根据水质特征进行风险源的识别、确定风险管理的节点,见图4.1。
根据风险评价的结果,反馈到中水中污染物含量的控制措施上,在源头上降低风险。
中水处理安全专项方案
一、方案背景随着我国城市化进程的加快,水资源短缺问题日益突出。
中水处理作为一种水资源再利用的重要途径,不仅可以缓解水资源紧张状况,还能减少对自然水资源的依赖,保护环境。
然而,中水处理过程中存在一定的安全风险,为确保中水处理的安全可靠,特制定本方案。
二、方案目标1. 提高中水处理设施的安全性能,降低事故发生率;2. 保障操作人员的人身安全,确保生产稳定;3. 防止中水处理过程中对环境造成污染;4. 提高中水处理水质,满足各类用途需求。
三、方案内容1. 设备选型与安装(1)选用符合国家标准的中水处理设备,确保设备质量可靠;(2)根据处理水量和水质要求,合理配置设备,提高处理效率;(3)设备安装过程中,严格按照操作规程进行,确保设备运行稳定。
2. 操作规程与培训(1)制定详细的中水处理操作规程,明确操作步骤、注意事项及应急处理措施;(2)对操作人员进行专业培训,确保其掌握操作技能和安全知识;(3)定期对操作人员进行考核,提高其安全意识。
3. 安全监测与控制(1)建立健全中水处理安全监测体系,实时监测设备运行状态、水质指标及环境参数;(2)发现异常情况,立即采取措施进行处理,确保生产安全;(3)对监测数据进行统计分析,为设备维护和改进提供依据。
4. 应急预案与演练(1)制定中水处理事故应急预案,明确事故分类、应急响应程序及救援措施;(2)定期组织应急演练,提高操作人员应对突发事件的能力;(3)加强与相关部门的沟通与协作,确保事故应急处理及时有效。
5. 环境保护与排放管理(1)严格按照国家环保标准,对中水处理过程中产生的废气、废水、固体废弃物进行处理;(2)加强废水排放管理,确保排放水质达标;(3)对处理后的中水进行水质检测,确保其符合各类用途要求。
四、方案实施与监督1. 由相关部门负责方案的实施与监督,确保各项措施落实到位;2. 定期对方案执行情况进行检查,发现问题及时整改;3. 对违反方案规定的行为进行严肃处理,确保中水处理安全。
中水利用系统的风险管理方案及措施
第5章中水利用系统的风险管理方案及措施5.1 风险管理的范畴经过风险识别和风险评价之后,接下来要做的工作就是进行风险管理,制定、选择和实施风险处理方案的过程,是防止和减少不利因素而采取对策的一系列活动,是实施预防性政策的基础工作。
风险管理,就是要善于把握风险既是机会,又隐藏着威胁这一内在矛盾。
消除所有的威胁不可能,但是消除某些威胁或者将风险降低到可以接受或可以控制的水平却是可能的。
为此,系统而全面地识别出影响目标实现的风险因素和风险事件,需要通过一定的方式,并对风险事件发生的可能性和损失后果进行定量化得出风险评价的结果,以此为基础合理地使用多种管理方法、技术和手段有针对性地对项目活动所涉及的风险实行有效的控制,采取相应的风险应对措施,创造条件,尽量扩大风险事件的有利结果,以最少的成本保证安全、可靠地实现项目的总目标,妥善地处理风险事故造成的不利后果,从而达到消除某些风险因素或降低风险事件的影响的目的。
项目的风险来源、风险的形成过程、风险潜在的破坏机制、风险的影响范围以及风险的破坏力错综复杂,造成单一的管理技术或单一的工程、技术、财务、组织、教育和程序措施都有局限性,也都不能完全奏效.这时候必须综合运用多种方法、手段和措施,才能以最少的成本将各种不利后果减少到最低程度[41]。
因此,项目的风险管理是多学科的综合运用.5.1。
1规划阶段的风险管理按照中水利用的流程,要对中水利用的风险进行合理的管理,应从源头开始,即在规划阶段就应该考虑水质处理过程中可能面临的不确定性以及处理效果的不确定性.根据中水利用的规划方案,确定污水处理的技术方案,控制可能导致环境和健康风险的污染物,在工程技术上提高处理效率及设备运行的稳定性和可靠性.在规划阶段需要了解中水的利用途径、中水的暴露途径、根据水质特征进行风险源的识别、确定风险管理的节点,见图4.1。
根据风险评价的结果,反馈到中水中污染物含量的控制措施上,在源头上降低风险。
中水机房安全管理制度模版
中水机房安全管理制度模版第一章总则第一条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安全生产法》和相关法律法规的规定,为确保中水机房的安全运行,促进员工的安全意识,制定本制度。
第二条中水机房是指负责中水处理的设备和设施所在的房间。
第三条中水机房安全管理制度是指对中水机房安全工作进行管理和监督的一系列制度和规定。
第二章中水机房安全管理责任第四条中水机房的安全工作由设备运行人员负责,并接受上级单位的监督。
第五条设备运行人员负责制定中水机房安全管理制度,并确保制度的贯彻执行。
第六条设备运行人员负责组织中水机房的安全培训和教育,提高员工的安全意识和技能。
第七条设备运行人员负责检查中水机房的设备和设施,及时发现和排除安全隐患。
第三章中水机房安全措施第八条中水机房应配备必要的安全设施,如消防设备、报警系统等,确保能够及时发现和处理安全事故。
第九条设备运行人员应熟悉中水机房的设备和设施的操作方法和安全规程,严禁擅自操作或调整设备和设施。
第十条设备运行人员应对中水机房的设备和设施进行定期维护和保养,确保其正常运行。
第十一条中水机房应设置安全警示标志,明确禁止进入未经许可的区域。
第十二条中水机房应做好防雷防汛等自然灾害的防范工作,确保中水机房的安全。
第四章中水机房安全事故处理第十三条发生中水机房安全事故时,设备运行人员应立即采取必要的紧急措施,尽量避免事故扩大。
第十四条设备运行人员应立即向上级单位报告中水机房的安全事故,并按照上级单位的要求进行处理。
第十五条中水机房的安全事故应及时进行调查,并制定整改措施,防止类似事故再次发生。
第五章中水机房安全检查第十六条设备运行人员应定期进行中水机房的安全检查,发现安全隐患应及时整改。
第十七条设备运行人员应制定中水机房的安全检查记录,并保存备查。
第十八条上级单位有权随时对中水机房进行安全检查,并要求设备运行人员配合。
第六章中水机房安全教育和培训第十九条设备运行人员应定期组织中水机房的安全教育和培训,提高员工对安全的认识和理解。
中水回用对循环水的影响与对策
1、中水回用对循环水系统产生的影响中水作为补充水回用循环水系统时,需要控制各项指标合格,才能减小对循环水系统的水质影响,但在实际使用过程中,由于污水处理过程中不可控因素较多,中水回用时水质易频繁波动,短期内对循环水系统影响较小,若持续时间较长,则会引起循环水控制指标异常,给循环水的运行管理造成困难。
氨氮的影响笔者所在厂一般直接使用达标污水做中水处理水源,但当污水处理厂受到外部来水冲击时,氨氮处理效果将会受到影响,最终体现在中水处理环节时,就会引起中水氨氮超标。
氨氮超标时,将会对循环水水质及加药控制等多方面产生影响。
(1)引起循环水pH偏低。
氨氮会在细菌的作用下发生硝化反应,产生H+,造成循环水pH异常波动。
循环水pH随着中水氨氮质量浓度的升高而降低,若不及时调整,会大大增加系统腐蚀风险。
(2)增加循环水异养菌控制难度。
氮、磷本身即为菌藻类生长的必需营养元素,氨氮含量较高时,可以为细菌提供充足的营养物质,若在其适应的温度环境下,会大量繁殖,容易增加系统管道内生物黏泥量,这些生物黏泥附着在设备表面,不仅影响换热效果,还会促进垢下腐蚀现象的发生。
(3)增加循环水杀菌剂耗量。
循环水场目前使用的杀菌剂主要为氧化性活性杀菌剂,而氨氮能与活性氯发生氧化还原反应,生成氯胺,从而使水体中直接起到杀菌作用的游离氯浓度降低。
为了保证杀菌效果,维持循环水中一定浓度的余氯浓度就必须加大杀菌剂的投加量,这样不仅增加了生产成本,而且水体中氯根过高,也会加剧设备腐蚀速率。
碱硬度的影响钙硬度和甲基橙碱度之和称为循环水容忍度,是循环水结垢风险高低的一项重要判断指标,一般按照《工业循环水运行管理规定》要求,建议最适应的控制范围应小于1100 mg/L。
在实际生产过程中,根据一循运行多年的经验,最适应的控制范围应小于900mg/L,若超过这个控制界限,将会导致系统结垢风险加剧,同时也会引起循环水pH等指标异常。
中水回用后,引起了循环水碱度和硬度变化,产生了一些问题。
城市住宅小区中水回用存在的问题和应对方法
城市住宅小区中水回用存在的问题和应对方法住宅小区中水回用是指将居民生活用水、洗衣水、浴缸水等经处理后再次利用的一种水资源回收利用方式。
它可以降低对自来水资源的需求,减少城市给水压力,同时也有利于保护环境,提高水资源的利用效率。
城市住宅小区中水回用在实际应用中存在一些问题,需要采取相应的应对方法。
城市住宅小区中水回用存在的问题之一是水质安全问题。
由于居民生活用水和污水混合回用,中水中可能含有细菌、病毒、有机物污染物等。
如果中水回用未经适当的处理,可能对人体健康造成风险。
应该加强对中水回用的处理技术和管理,确保中水经过适当处理后再次利用。
城市住宅小区中水回用还存在的问题是系统建设和管理的难度。
中水回用系统的建设需要投入较大的资金,并且需要配备相应的设备和技术人员进行运维管理。
中水回用系统的运行需要消耗一定的能源,增加了成本负担。
在实际应用中,还存在一些管理困难,例如居民的水使用习惯不良、管理人员的不到位等问题。
需要加强对中水回用系统的规划和管理,提升管理水平和服务质量。
城市住宅小区中水回用还面临的问题是法律法规和政策的不完善。
目前,我国对中水回用的管理尚处于初级阶段,缺乏相关的法律法规和标准,导致中水回用的发展受到一定的限制。
政府在支持中水回用方面的政策和经济激励措施还相对不足。
需要加强对中水回用的立法和标准制定,制定相关的政策和经济激励措施,推动中水回用事业的健康发展。
针对上述问题,可以采取一系列的应对方法。
应该加强中水回用系统的建设和管理。
建设中水回用系统需要明确规划和设计,合理选用处理技术和设备,确保中水的质量达到相关标准,避免对人体健康造成风险。
在运维管理方面,应配备专业技术人员进行系统的日常运行和维护,及时处理故障和异常情况,确保中水回用系统的稳定运行。
应加强对中水回用的宣传和教育。
通过开展宣传活动、制作宣传材料等方式,向居民普及中水回用的意义和好处,提高认识,引导居民节约用水,积极支持和配合中水回用工作。
浅谈隧道施工中水的危害及防控措施
浅谈隧道施工中水的危害及防控措施1. 引言1.1 背景介绍隧道施工中水的危害是一个备受关注的问题,随着隧道工程的不断发展,水的存在给施工工作带来了许多挑战和隐患。
水的渗入会导致隧道工程的稳定性受到影响,可能引发地质灾害,甚至造成施工事故。
对于隧道施工中水的危害必须引起足够重视。
在隧道施工中,水的来源有很多种可能性,比如地下水、降雨水、地表水等。
这些水源如果不加以控制,就会给施工带来不利影响。
在隧道施工过程中,如何有效地防控水的渗入就显得尤为重要。
为了应对隧道施工中水的危害,施工方需要采取相应的防控措施。
这包括及时排水、加固隧道围岩、采取防渗措施等。
只有在做好充分的准备和防范工作,才能有效地防止水的危害对隧道施工过程造成损失。
隧道施工中水的危害是一个需要引起重视的问题,只有加强防控和应对措施,才能确保隧道施工的顺利进行。
在未来的工作中,我们需要进一步完善相关的预防工作,以提高隧道施工的安全性和效率。
【字数:269】1.2 问题意义隧道施工中水的危害及防控措施是一个重要的问题,因为水的存在会给隧道施工带来诸多隐患和风险。
水会增加隧道施工中的安全风险,可能导致坍塌、水灾等意外事件的发生,威胁施工人员的生命安全。
水会对隧道结构造成损坏和影响,降低隧道的使用寿命和安全性。
水还可能导致隧道内部环境恶化,给后续运行和维护带来困难。
了解隧道施工中水的危害及有效防控措施对于确保隧道施工质量和安全至关重要。
通过研究水的危害和来源,制定相应的防控措施,及时应对和预防可能出现的问题,可以有效降低隧道施工中水的危害,保障施工工作的顺利进行,并最终确保隧道的安全运营。
【问题意义】在于强调隧道施工中水的危害及防控措施的重要性和紧迫性,促使相关单位和个人认识到这一问题的严重性,采取有效措施加以预防和应对。
2. 正文2.1 水的危害水在隧道施工中可能会引发多种危害,需要引起工程人员的高度重视。
水会造成隧道的渗水问题,导致隧道内部湿度增大,影响后续的施工进度和质量。
中水站运营方案
中水站运营方案一、综述中水站是指对城市生活污水进行处理后再利用的水站,是城市水资源的重要补充来源。
近年来,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和水资源的日益紧张,中水站的建设和运营已成为各大城市的重要议题之一。
本文将详细介绍中水站的运营方案,包括中水站的建设、运营模式和管理措施等内容。
二、中水站建设1.选址中水站的选址是十分重要的,一般需要考虑以下几个方面:a.临近城市区域,满足中水回收的需求;b.通过地勘和水质分析,保证选址的水源质量;c.周边环境的综合考虑,如土地利用、水资源分布等。
2.设施建设中水站的设施包括进水系统、处理设备、净水设备、排水设备等。
在设施建设中,应选择高效节能的设备,确保中水站的处理效果和运行稳定性。
3.配套设施中水站的建设需要配套一系列设施,包括管网、运输设备、监测系统等。
配套设施的设计应与中水站的运营模式相匹配,确保中水的运输和利用环节顺畅。
三、中水站运营模式1.政府主导政府主导的中水站运营模式是中央政府或地方政府出资建设和运营中水站,注重公共利益,以解决城市的供水问题为主要目标。
2.企业运营企业运营的中水站模式是由民营企业或国有企业进行建设和运营,以盈利为目标,注重中水资源的经济价值和市场化运作。
3.合作模式合作模式是政府和企业合作共建和共同运营中水站,注重政府和企业的合作共赢,综合利用各自的资源和优势。
四、中水站管理措施1.安全管理中水站管理应注重安全管理,建立健全的安全管理体系和规章制度,确保中水站的安全运行和环境保护。
2.运行维护中水站的设施运行维护是中水站管理的关键之一,应建立专业的运维团队,进行设施的定期检修和维护,保证中水站设施的正常运行。
3.水质监测中水站应建立完善的水质监测体系,对进水和出水的水质进行持续监测,并建立相关台账和档案,确保中水的质量和安全。
4.社会化管理中水站管理应注重社会化管理,建立健全的社会化管理体系,积极开展中水资源的宣传和教育,提高中水资源的社会认知度和接受度。
水处理车间安全风险防范措施
水处理车间安全风险防范措施一、各岗位存在的风险及预防措施1.原水柴油库火灾爆炸:预防措施:1、当班每小时巡检,及时发现、消除漏点和异常振动2、每周对厂房可燃气体报警检测和管理3、柴油系统设有事油位报警装置4、柴油系统管线的设置避开了高温管线及设备,并设置在其下方。
5、柴油系统油箱旁设置消防灭火设施。
2.中水盐酸腐蚀、泄漏防护措施:2.1在添加药剂的过程中,作业人员佩戴劳保用品作业2.2作业人员必须使用合适的个体防护用品,如在进行盐酸操作时,操作人员要佩戴防护头盔、防酸碱手套、防酸胶衣及防护靴等劳动防护用品。
2.3对溢出药剂加以中和后排至2P管网中,保持作业场所清洁和个人卫生。
3.化水、循环水、污水硫酸泄漏腐蚀防护措施:3.1在添加药剂的过程中,作业人员佩戴劳保作业。
3.2作业人员必须使用合适的个体防护用品,如在进行硫酸操作时,操作人员要佩戴防护头盔、防酸碱手套、防酸胶衣及防护靴等劳动防护用品。
3.3对溢出药剂中和后排至中和池,保持作业场所清洁和个人卫生。
3.4当硫酸等化学品不慎滴到皮肤上时,先用大量清水冲洗,然后用2%-5%的碳酸氢钠清理。
4.化水氢氧化钠腐蚀防护措施:每轮班员工安全培训教育,正确佩戴防护眼镜、防毒面罩,穿戴防护服,对存在泄漏的设备和管线要及时处理,消除隐患;使用和配制过程中要平稳操作,防止飞溅,若有皮肤接触: 立即用水冲洗至少20分钟。
若有灼伤,就医治疗。
脱去并隔离被污染的衣服和鞋。
对碱槽、碱泵及附属管线每年进行一次检测,对漏点隐患要及时处理;5. 化水岗位氨中毒预防措施:操作时戴防毒面具及防低温手套,保持空气畅通,保证设备无泄漏及阀门完好、发现泄漏报警及时佩戴保护用品进行处理。
6.化水岗位氨泄露预防措施:为防止罐体发生泄漏,每年对加氨罐及其安全附件进行维护及检修。
(1)加氨罐:为防止加氨罐及其管线上的阀门、法兰、垫片等发生泄漏造成中毒事故,在加氨间安装有报警和通风系统、通风设施保持常开。
中水机房安全管理制度范文
中水机房安全管理制度范文一、总则中水机房是企业生产过程中关键设施之一,为确保中水机房的正常运行和人员的安全,制定本《中水机房安全管理制度》。
本制度适用于中水机房的日常管理工作,旨在建立一套科学、规范的管理体系,确保中水机房安全运行,防止事故发生。
二、职责与义务1. 中水机房技术人员应了解中水机房的运行原理和设备性能,并经过正规培训,熟悉各项操作程序和应急措施。
2. 中水机房技术人员应按时对中水设备进行定期检查、维护和保养,确保设备的正常运行。
3. 中水机房技术人员应设置相关安全警告标示,保证人员能够快速识别和应对发生的危险状况。
4. 中水机房技术人员应定期进行应急演练,熟悉应急预案,能够迅速、有效地处置突发事件,确保人员的生命安全。
5. 中水机房技术人员要严格遵守安全操作规程,不得违反操作规程进行操作,避免发生人为疏忽导致的事故。
6. 中水机房技术人员应定期向上级报告中水机房的运行情况和安全状况。
三、安全管理措施1. 中水机房设备管理1.1 中水机房技术人员应按照设备使用说明书和操作手册,正确使用和操作中水设备,并依据设备运行状况制定相应的检修计划和保养方案。
1.2 中水机房技术人员应定期检查中水设备的运行状态,做好设备的维护和保养工作,及时清理和更换设备上的滤网、滤芯等易损件。
1.3 中水机房技术人员应定期检测中水设备的运行参数,确保设备运行在正常范围内,并及时发现和排除运行异常问题。
2. 中水机房环境管理2.1 中水机房技术人员应保持机房内环境整洁,定期清理机房内的杂物和灰尘,排除隐患。
2.2 中水机房技术人员应保证机房内通风良好,确保机房内的气氛清新,减少各种有害气体的积聚。
2.3 中水机房技术人员应定期检查机房内消防设施的运行情况,保证消防设施的有效性。
3. 中水机房安全培训与应急预案3.1 中水机房技术人员应接受相关技术培训,提高安全意识和技术水平,增强应急处置能力。
3.2 中水机房技术人员应熟悉并掌握中水机房的应急预案,了解各类危险情况的处理办法,能够在紧急情况下迅速反应。
中水防误接措施
中水防误接措施一、背景介绍中水是指经过初级处理后,可以再利用的废水。
由于中水具有一定的污染物含量,如果误接到非适宜的用途中,可能会对环境和人类健康造成潜在风险。
制定和实施中水防误接措施是非常重要的。
二、中水防误接的必要性1.环境保护:中水中含有一定的污染物,如果误接到环境敏感区域或者自然水体中,可能会对生态系统产生负面影响。
2.人类健康:部分污染物可能对人体健康产生危害,如果将含有这些污染物的中水用于农田灌溉或饮用水源,可能会引发健康问题。
3.法律法规要求:许多国家和地区都制定了相关法律法规,要求对中水进行合理管理和利用,防止误接造成环境和健康问题。
三、中水防误接措施1. 制定标准制定针对不同用途的中水标准是防止误接的重要措施之一。
根据中水的不同用途,制定相应的水质标准,明确污染物浓度的限制。
对于农田灌溉中水,可以设置针对重金属和有机物的临界值。
2. 中水与非中水系统分离为了避免中水误接到非适宜的用途中,可以采取将中水系统与非中水系统进行分离的措施。
通过建立独立的管网和设备,将中水与非中水进行隔离,确保中水只被用于合适的领域。
3. 标识和警示在使用中水的场所,应设置明显的标识和警示牌,提醒人们注意防止误接。
标识应该包括关于中水性质、用途限制以及可能存在的风险等信息,让人们了解并遵守正确使用中水的规定。
4. 监测与检测建立完善的监测与检测体系是防止中水误接的重要手段。
通过定期对中水进行监测和检测,可以及时发现异常情况,并采取相应措施进行处理。
监测数据可作为评估和改进防误接措施的依据。
5. 培训与教育加强中水管理人员和使用者的培训与教育,提高他们对中水防误接的认识和意识。
通过培训,使他们了解中水的特点、用途限制以及正确使用中水的方法,从而减少中水误接的风险。
6. 法律法规支持制定和完善相关法律法规,明确中水管理的责任和义务,并对违规行为进行处罚。
加强对中水管理工作的监督和检查,确保防误接措施得到有效执行。
中水防误接措施
中水防误接措施一、背景介绍中水是指经过污水处理后,质量符合特定要求,可以再利用的水资源。
在城市的污水处理厂,中水得到了广泛的应用,用于冲洗马桶、浇灌植物等。
然而,在中水利用的过程中,误将中水与其他水源混接的情况时有发生,这不仅会导致水质变差,还会带来环境和健康风险。
因此,我们需要采取一系列的防误接措施来防止中水的误接。
二、防误接措施的必要性1. 保护环境误将中水与其他水源混接可能导致水体受到污染,影响水生态系统的平衡,破坏环境的可持续性发展。
2. 保障人民健康中水中含有一定的水质指标,如果误接进饮用水系统中,可能会对人民的健康产生潜在的威胁,引发各类疾病。
3. 提高资源利用效率中水是可以再利用的水资源,不经适当处理的中水误接会导致资源的浪费,降低了中水的再利用效率,增加了用水的成本。
三、中水防误接措施的分类中水的误接通常发生在建筑物内部或者城市的供水系统中,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防误接措施的分类:1. 建筑物内部防误接(1) 室内设备隔离•确保室内的给水管道和中水管道分开布置,且两者之间有明显的标记。
(2) 增加反流防护装置•在中水管道系统中设置阀门或者不可逆止回装置,以防止中水逆流进入给水系统。
(3) 定期检查和维护•建筑物管理者应定期检查和维护中水管道系统,保证其正常工作。
2. 城市供水系统防误接(1) 引入监测系统•在城市供水系统中引入中水和给水的监测系统,实时监控水质和水流情况,及时发现中水误接的情况。
(2) 建立管理规范•针对中水和给水的使用管理,建立相应的管理规范,明确责任和监管机构,提高管理的科学性和规范性。
(3) 强化宣传教育•加强对市民的中水利用知识的宣传教育,提高市民对中水的认识和使用的意识,从而减少中水误接的发生。
(4) 定期维护和更换设备•对供水系统中的设备进行定期的维护和更换,确保其正常运行,降低误接发生的概率。
四、中水防误接措施的落实1. 政府的责任政府应制定相关的法律法规,加强对中水防误接措施的监管,并对违反规定的单位和个人进行处罚,形成有效的法律和制度保障。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5章中水利用系统得风险管理方案及措施5、1 风险管理得范畴经过风险识别与风险评价之后,接下来要做得工作就就是进行风险管理,制定、选择与实施风险处理方案得过程,就是防止与减少不利因素而采取对策得一系列活动,就是实施预防性政策得基础工作。
风险管理,就就是要善于把握风险既就是机会,又隐藏着威胁这一内在矛盾。
消除所有得威胁不可能,但就是消除某些威胁或者将风险降低到可以接受或可以控制得水平却就是可能得。
为此,系统而全面地识别出影响目标实现得风险因素与风险事件,需要通过一定得方式,并对风险事件发生得可能性与损失后果进行定量化得出风险评价得结果,以此为基础合理地使用多种管理方法、技术与手段有针对性地对项目活动所涉及得风险实行有效得控制,采取相应得风险应对措施,创造条件,尽量扩大风险事件得有利结果,以最少得成本保证安全、可靠地实现项目得总目标,妥善地处理风险事故造成得不利后果,从而达到消除某些风险因素或降低风险事件得影响得目得。
项目得风险来源、风险得形成过程、风险潜在得破坏机制、风险得影响范围以及风险得破坏力错综复杂,造成单一得管理技术或单一得工程、技术、财务、组织、教育与程序措施都有局限性,也都不能完全奏效。
这时候必须综合运用多种方法、手段与措施,才能以最少得成本将各种不利后果减少到最低程度[41]。
因此,项目得风险管理就是多学科得综合运用。
5.1.1 规划阶段得风险管理按照中水利用得流程,要对中水利用得风险进行合理得管理,应从源头开始,即在规划阶段就应该考虑水质处理过程中可能面临得不确定性以及处理效果得不确定性。
根据中水利用得规划方案,确定污水处理得技术方案,控制可能导致环境与健康风险得污染物,在工程技术上提高处理效率及设备运行得稳定性与可靠性。
在规划阶段需要了解中水得利用途径、中水得暴露途径、根据水质特征进行风险源得识别、确定风险管理得节点,见图4、1。
根据风险评价得结果,反馈到中水中污染物含量得控制措施上,在源头上降低风险。
在水资源管理中,规划就是水资源管理得重要内容,只有从规划阶段就开始进行风险分析与风险管理,才能实现水资源得可持续性管理,符合循环经济得理念,尽可能消除或减少不确定因素得影响,实现中水利用得投资效益最大化。
作为水资源管理者,在项目规划得提出与开展可行性研究、工程设计时,即要求以可持续发展为准则,对项目进行设计、论证,设计论证得依据就是国家与地方有关水资源利用得政策、法律法规与各种标准、规范,还包括水资源、水环境技术得最新科研成果。
同时根据中水利用得途径,以风险评价得结论为依据,不但做到水质得达标,还降低了风险事故发生及其可能产生得不良后果得概率,使中水得利用尽量做到安全可靠,消除或降低中水利用中因各种风险问题给人们带来得顾虑,从而使人们普遍接受中水得合理利用方式,为中水得普及应用提供合理得规划方案。
图5、1 中水利用得风险管理Fig、5、1 Risk management of reclaimed water reusing5.1.2 设计实施阶段得风险管理根据国外一些专家分析,虽然设计费用一般只相当于建设全过程费用得1%左右,但这1%得费用对工程投资与质量得影响程度可达到75%以上。
因此,建设学校在审查设计学校得设计时,要重视设计方案得优化,推行工程设计招标,择优确定设计方案。
设计阶段风险管理得流程就是根据已经批准得项目设计任务书,严格按照规划设计要求,分析项目建设与运营阶段可能面临得风险因素与风险事件,在设计时尽量采取优化得方案,如中水厂得合理布局、拟采用得工艺得先进性、可靠性与稳定性,在设备选型时充分考虑设备质量得可靠性与性能稳定性等相关措施,以尽量避免或降低实施与运营得风险,减少污染环节。
工程招投标过程涉及到多种类型得风险因素,这些因素都会使项目在施工过程中遭遇诸多不便甚至导致严重得损失。
此阶段风险管理得要点就是:在招标准备阶段做好施工图得编制与审查工作,认真核查招标图中表明得工作量清单与设备清单就是否正确、制定得技术规范就是否先进并可行等;在招标文件编制阶段,必须熟悉中水利用工程项目建设得全过程及各个分项环节,能够准确预测与预见可能面临得风险。
实施阶段则主要就是按图施工得过程,即将项目由图纸转换为实物得过程,此阶段得风险管理主要就是合理组织工程施工,加强合同管理,减少设计变更工程,严格按照国家与行业相关标准规范与图纸得要求施工。
工程建设实施完毕,还应根据有关验收规范与图纸得要求,按规定得程序组织工程试车以及竣工验收,尤其应加强可能导致污染以及其她可能得风险因素得检查与验收,如污水处理设施得验收监测。
工程竣工验收就是确保质量、降低风险得最后一道关,应严格按照标准规范执行。
合理得设计方案,周密得施工组织,严格得质量把关,就是落实可持续水资源规划得保障,也就是水资源利用工程运行管理中贯彻可持续原则得基础。
5.1.3 运行阶段得风险管理运行阶段得风险管理就是风险管理得重要环节,包括设备得维修保养、根据操作规程得正常运行保证水质稳定,以及消毒系统得稳定运行,另外还有水质检测系统以及人员得管理等。
如果运行期间管理混乱,管理人员玩忽职守,再好得水环境治理工程,也不能发挥效能,甚至有可能导致事故得发生,或者污染得扩大、水环境健康风险得失控。
运行风险管理涉及水资源利用得全过程,既包含了从外环境获得水资源,又包括了水资源在内部循环利用得过程。
因此,运行管理得好坏直接决定着水质得稳定性,决定着中水利用过程中得风险水平高低。
5.1.4 中水利用风险管理系统环境风险不能简单地瞧作就是由事故释放得一种或一套多种危险性因素造成得后果,而应该被瞧成就是风险产生、风险控制、受体暴露所有因素所构成得系统。
环境风险系统应该由风险源、初级控制机制、次级控制机制、风险受体等四部分组成,环境风险系统就是这些要素相互作用、相互联系,在一定条件下形成区域环境风险,造成环境危害[42]。
中水利用系统得风险管理系统,应该由以下三部分组成:(1)中水风险识别中水风险就是指在中水得生产、使用过程中一切可能产生健康风险得源头。
中水风险得存在,就是发生与中水有关得健康环境事件得先决条件。
中水得风险源主要涉及中水得生成过程中所使用得有毒有害化合物,如消毒所使用得氯气、二氧化氯等,以及在中水中存在得各种有毒有害病菌、重金属与持久性有机污染物。
(2)中水得风险控制机制环境风险系统控制机制一般包括初级控制机制与次级控制机制,前者就是指与人有关得因素,而后者则就是指与自然过程有关得因素。
中水得初级控制机制一般就是指与中水得发生、运输、使用有关得控制设备得维护、管理,使之保持良好得运行状态,包括对污水处理站CASS池系统、中水生成系统及中水管道得使用与维护。
中水得次级控制因素则包括与中水中有毒有害物质传播、传递有关得自然因素,例如湿度、风向、风力,土壤得吸附与渗透能力,这些都与中水利用过程中风险得发生有密切得关系。
(3)中水风险受体中水风险受体即中水风险得承受者。
风险总就是针对一定得承受者而言得,没有受体,也就无所谓风险。
中水风险得受体,核心就是与中水生产、使用过程有关得人,其次则就是中水使用范围内得水体、空气、土壤、动植物等。
中水利用风险系统得各个要素相互作用、相互联系。
中水风险源得危险性、风险控制机制得有效性及风险受体得易损性共同形成了中水利用得环境健康风险(见图5、2)。
中水利用系统中风险源、控制机制与受体之间关系见图5、3。
再生水风险源风险受体风险控制机制图5、2 中水利用风险构成Fig、5、2 ponant of the risk in reclaimed water reusing图5、3 中水利用系统中风险源、控制机制与受体之间关系Fig、5、3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risk source, controlling mechanism and receptor of reclaimedwater reusing system5、2 风险管理措施5.2.1 化学污染物控制措施某校中水利用得风险主要表现在污水处理站职工得健康风险与景观湖周围得挥发性有机污染物导致得公众健康风险,因此,中水处理系统能够对化学污染物得有效去除就是降低风险得根本保证。
挥发性有机污染物致癌风险得降低,取决于污水处理厂对化学污染物得去除效果。
对于含有较高浓度得化学污染物得去除,需采用针对性强得污水处理工艺。
目前,关于废水处理得工艺流程种类较多,污水再生得资源化技术需要对城市二级污水处理厂进行深度处理,达到可再生利用得目得。
污水深度处理也称高级处理,即通过进一步得处理后使水质状况明显改善,污染物浓度达到某种标准或用途得要求。
当中水用户对SS、COD、色度、臭味有特殊要求时,在二级处理后增加混凝过滤、生物膜过滤、臭氧氧化、活性炭吸附或膜分离净化单元即可完成。
因此实质上,深度处理工艺,就就是将混凝、过滤、活性炭吸附、离子交换、微滤、超滤、臭氧氧化、电渗析等单元技术组合而成。
污水深度处理技术,在经济发达国家已达到较高得普及率。
在我国深度处理也都已经或即将成为主导工艺,起到了开发城市污水资源与消减污染负荷得双重作用,在北京、天津等城市都有几个示范工程。
有污水深度处理技术作为生产中水得主导工艺不断发展与完善,使污水资源化即水资源可持续利用有了技术上得保证。
根据该学校得中水技术及回用状况,化学污染物得去除应从源头解决有机废水得直接排放,进一步强化生化处理功能。
根据中水利用途径,可采取以下具体管理措施,降低到可接受水平:(1)在工艺运行参数或工艺本身有所改进,采取更为有效得脱氮除磷措施;(2)定期检测水质,确保中水得化学物质得水质指标达标;(3)严格消毒措施,确保生物指标达标;(4)应在景观湖周围划定非进入区域,减少人群得暴露;(5)污水处理厂职工办公室尽可能远离CASS池,并处于当地主导风向得上风向。
5.2.2 富营养化控制措施某学校富营养化产生得根本原因就是中水中得N、P含量超标严重。
由于《城市污水再生利用,景观环境用水水质》(GB/T18921—2002)中氮磷营养盐指标远远高于水华爆发得临界值,以及目前我国国内对中水进行深度处理标准与效果得限制,因此在中水投入使用后必须采取一些强化措施,对水体进行循环过滤,并且随时去除水体中得营养盐以及藻类。
富营养化得防治过程,实际上就就是通过调节诱发富营养化发生得主要控制性条件,抑止富营养化发生。
治理中水回用得景观水体富营养化问题,应该结合中水自身污染物本底值高、水体得稀释自净能力较天然水体差以及景观水体为缓流水体与浅水水域等特点出发进行考虑[51]。
当中水回用到景观水体后,可以采取一些方法来控制富营养化发生,如增加景观水体流动得水力循环系统;循环过滤净化系统;化学药剂除藻;生物调控法与人工湿地生态系统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