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能性》课标要求

合集下载

五年级数学上册教案 - 《可能性》 人教版

五年级数学上册教案 - 《可能性》   人教版

五年级数学上册教案 - 《可能性》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使学生理解可能性的含义,掌握求可能性的方法,并能运用可能性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2. 过程与方法:通过小组合作、动手操作、实践探究等活动,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提高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增强学生面对困难的勇气和信心。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理解可能性的含义,掌握求可能性的方法。

2. 教学难点:运用可能性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三、教学准备1. 教具准备:骰子、硬币、扑克牌等。

2. 学具准备:每组一个骰子、一个硬币、一副扑克牌。

四、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通过游戏导入:邀请几名学生上台,进行抛硬币游戏,引导学生关注事件发生的可能性。

(2)提问:同学们,你们觉得抛硬币时,正面朝上和反面朝上的可能性分别是多少?2. 探究新知(1)小组讨论:让学生在小组内讨论,如何求出抛硬币正面朝上和反面朝上的可能性。

(2)小组汇报:每组派一名代表汇报讨论结果,教师总结并板书可能性公式。

(3)实例讲解:通过实例讲解,让学生理解可能性的含义,掌握求可能性的方法。

3. 实践应用(1)课堂练习:让学生独立完成教材上的练习题,巩固可能性知识。

(2)小组合作:每组发放一个骰子、一个硬币、一副扑克牌,让学生合作完成以下任务:a. 抛骰子,记录每次抛出的数字,计算每个数字出现的可能性。

b. 扔硬币,记录每次抛出的结果,计算正面朝上和反面朝上的可能性。

c. 洗牌,抽取一张牌,计算抽到红桃、黑桃、方块、梅花的可能性。

4. 总结与拓展(1)课堂小结:让学生回顾本节课所学内容,总结可能性知识。

(2)拓展思考:引导学生思考可能性在生活中的应用,如彩票、抽奖等。

五、课后作业1. 完成教材上的课后习题。

2. 结合生活实际,举例说明可能性的应用。

六、板书设计1. 板书标题:可能性2. 板书内容:(1)可能性的含义(2)求可能性的方法(3)可能性在实际中的应用七、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游戏导入、小组讨论、实例讲解等方式,让学生充分理解了可能性的含义,掌握了求可能性的方法。

五年级数学上册可能性说课标说教材

五年级数学上册可能性说课标说教材

我的理想课堂:让自己的观念转变,学习课 标,研读教材,教学方法灵活多样,课堂设 计新颖,教学程序应当是有条不紊的,建立 和谐融洽的师生关系,教学气氛轻松活泼, 教学内容厚重丰满,力求课堂的有效,并进 一步构建高效课堂。教学相长,充分展示数 学魅力,课堂内容是拓展的、延伸的,学习 过程是愉悦的、享受的……
过程与方法
知识与技能
情感态度 价值观
获得适应社会生 活和进一步发展 所必需的数学的 “四基”

了解数学的价值,

提高学习兴趣,增

强信心,养成良好
上 册
的学习习惯,具有 初步的创新意识和 科学态度。
一、说课标——本单元目标
经历猜测、实验、收集与分析实验结果等 数学活动过程,培养了学生的随机观念, 体会有些事件的发生是不确定的,而不确 定事件的可能性是有大小的。
承前启后
编排意图及特点
内容标准
说课标
课程目标
说教材
教学建议
说建议

评价建议 课程资源的

开发与利用

三、说建议
1、教学建议
三、说建议——教学建议
不仅要使学生掌握技 能操作的程序和步骤, 还要使学生理解程序
和步骤的道理
重视学生 在学习活 动中的主
体地位
注重学生 对基础知 识、基本 技能的理 解和掌握
◇ 从六年级上册移来“位置” 单元,“观察物体”移到五年级下册。 ◇ “可能性”单元根据课标要求进行了调整。 ◇ 新增了实践活动以及土地的面积更加贴近农村生活。 ◇ “简易方程”的结构进行调整及其他单元内容的变化。 ◇ 编排了一个“探索乐园”的主题活动。
6多边形的面积 7土地的面积
1方向与路线 空间与图形

《可能性》说课稿 (10)

《可能性》说课稿 (10)

《可能性》说课《可能性》是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小学数学三年级上册第八单元中的内容。

一、教材分析本单元主要是教学事件发生的不确定性和可能性,使学生初步体验现实世界中存在着的不确定现象,并知道事件发生的可能性是有大小的。

本节课是这一单元的第一节课,通过学习使学生体验事件发生的确定性和不确定性,用“一定”、“不可能”、“可能”描述一些简单事件发生的可能性,为一课时学习事件发生的可能性的大小打下基础。

《新课标》倡导教师要关注每一个学生的发展,教师应该是教育教学的促进者和引导者,因此,我结合本节课的内容和学生的实际,并从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三维目标整合的角度确定本节课的教学目标。

二、教学目标1、初步体验事件发生的确定性和不确定性,能用“一定”、“可能”、“不可能”来描述生活中的一些事情发生的可能性。

2、经历猜想、验证等数学活动过程,能有条理地阐述自己的观点。

3、主动参加数学活动,在活动中获得积极的情感体验,并具有一定的求实态度和合作意识。

教学重点:让学生体验有些事件的发生是确定的,有些事不确定的。

能用“一定”、“可能”、“不可能”来描述生活中一些事件发生的可能性。

教学难点:能判断生活中事件发生的确定性和不确定性。

把难点定在这里是因为三年级学生的生活经验还不是很丰富,而生活中的有些事件又很复杂,教师必须针对学生的各种问题做出适当引导。

三、教学方法“可能性”问题是生活中的常见现象,但将其抽象出来用于数学教学中,学生仍然会感到陌生,对于三年级孩子来说,最重要的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孩子参与课堂的积极性,这就需要用一种学生乐于接受的形式来吸引他们参与课堂。

《新课标》明确指出:数学教学即数学活动的教学。

也就是说活动是儿童学习数学的一种最基本的方式。

根据这一理念,我将这节课定位为:“好玩的数学”。

即“玩”中“学”,为学生提供大量的实践环境。

方法1:情境教学法。

让学生们在情境中学,充分体验玩的快乐,体验成功的喜悦。

五年级上册数学教案-四《可能性》整理和复习人教新课标(2023秋)

五年级上册数学教案-四《可能性》整理和复习人教新课标(2023秋)
五年级上册数学教案-四《可能性》整理和复习人教新课标(2023秋)
一、教学内容
本节课为五年级上册数学第四章《可能性》的整理和复习,依据人教新课标(2023秋)设计。教学内容主要包括以下几方面:
1.事件的确定性和不确定性:通过实例让学生理解事件发生的确定性和不确定性,能区分必然事件、不可能事件和可能事件。
在实践活动环节,学生们分组讨论和实验操作,积极参与,课堂氛围非常活跃。但我也发现,部分小组在数据分析过程中,对于概率的不够牢固。为此,我计划在下一节课中,针对这一部分内容进行复习和巩固。
在小组讨论环节,学生们围绕可能性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展开了热烈的讨论。他们提出了很多有趣的观点和想法,这让我感到很高兴。但同时,我也注意到有些学生在讨论过程中参与度不高,可能是由于他们对问题理解不够深入。在今后的教学中,我会更加关注这部分学生,鼓励他们多发表自己的见解,提高他们的自信心。
1.培养学生运用数学知识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提升学生的逻辑思维和批判性思维。
2.激发学生的数据意识,通过统计表的制作和解读,培养学生的数据分析和信息整理能力。
3.增强学生在实际情境中发现数学问题的敏感性,提高学生将实际问题抽象为数学模型的能力。
4.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通过小组讨论、交流分享,提高学生的表达和沟通能力。
(2)概率的初步认识:重点是让学生掌握用“可能性的大小”来描述事件发生的概率,并能运用简单的概率计算方法。如掷两个骰子,求两个骰子点数之和为7的概率。
(3)统计表的制作与解读:学会运用统计表整理和表示事件的可能性,提高数据分析能力。如制作一个表格,记录多次抛硬币实验的结果,分析正面和反面朝上的概率。
(三)实践活动(用时10分钟)
1.分组讨论:学生们将分成若干小组,每组讨论一个与可能性相关的实际问题,如抛硬币实验、掷骰子游戏等。

五年级上册数学《可能性》说课稿3篇

五年级上册数学《可能性》说课稿3篇

五年级上册数学《可能性》说课稿1一、教学内容本节课是(北师大版)义务教育课程实验教材五年级数学上册第六单元第一课时《可能性的大小—摸球游戏》,见课本第87—88页。

二、教学目标根据教材的编排意图,结合我们班学生的实际情况,我制定了如下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A.通过实验操作活动,进一步认识客观事件发生的可能性大小;B.能用分数表示可能性的大小。

(2)过程与方法让学生经历实验操作的过程,在观察、思考、讨论以及合作交流过程中认识可能性的大小问题。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积极探究、合作交流的学习精神,同时渗透概率的思想,从数的角度体会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

三、教学重点和难点。

教学重点:学会用分数表示可能性大小,体会用数据表示可能性的简洁性。

教学难点:学会用分数表示可能性的大小。

四、教具、学具准备我准备了盒子、不同颜色的乒乓球若干个,黑白棋子若干五、教法、学法:(1)引导发现法(2)分组讨论法(3)游戏和抢答六、教学过程1、情境导入,欣赏乒乓球队员精彩图片,树立向他们学习、为国争光的目标,并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突然问乒乓球比赛时,怎样决定谁先发球的?学生有可能不会答,老师告知乒乓球比赛猜球决定谁先发球。

并问,这样做公平吗?(公平,因为,球在左手和右手共有两种可能性,左手和右手的可能性相等。

)2、摸球游戏(复习可能性的大小)首先,我谈谈第一个环节:摸球游戏。

(贴出五个盒子的图片)(课堂情境模拟)“同学们,老师这里准备了五个纸盒,纸盒里面装有不同颜色的乒乓球,请大家仔细观察,这五个盒子中,哪个盒子摸到白球的可能性最小,哪个盒子摸到白球的可能性最大?”“老师,我认为1号盒子摸到白球的可能性最小,因为里没没有白球!”“我认为5号盒子摸到白球的可能性最大,因为里面白球最多有七个!”“我认为2号盒子摸到白球的可能性最大,因为里面全是白球!”学生展开了激烈的争论。

我让他们进行简短的交流。

(这样的引入,学生既复习了可能性的大小,又自然过渡到新知识,为进一步学习本课用分数表示可能性的大小埋下伏笔。

人教版五年级数学上册《可能性》教案

人教版五年级数学上册《可能性》教案

人教版五年级数学上册《可能性》教案三篇人教版五年级数学上册《可能性》教案一教材分析《可能性》是人教版新课标教材五年级上册第六单元《统计与可能性》的第一课时,它属于课标中“概率与统计”这部分内容。

关于“可能性”,小学全套教材分为两次进行编排,一次是在三年级上册,一次就是本册。

三年级主要让学生初步感知事件发生的可能性及可能性的大小。

而在本册中,要求学生对“可能性”的认识和理解逐步从定性向定量过渡,学会通过量化的方式,用分数描述事件发生的概率。

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和认知水平,本课安排的是简单的等可能性事件,等可能性事件与游戏规则的公平性是紧密相连的,因为一个游戏规则是否公平,本质上就是各参与者获胜的机会是否均等,用数学语言描述就是获胜的可能性相等。

因此,教科书在编排上就以“游戏活动”为教学内容展开,围绕“等可能性”这个知识主轴,使学生在参与游戏的过程中直观感受游戏规则的公平性,丰富对“等可能性”的体验。

新课标指出:“数学教学活动必须建立在学生的认知发展和已有的知识经验基础上”,考虑到五年级学生已具备一定的探究能力和抽象思维能力,结合学生熟知的“游戏活动”这一内容,我们在设计时采用情境创设、探究发现、拓展应用等环节,引导学生动手操作、小组讨论、自主建构新知。

设计理念:1、根据“用教材教而不是教教材”理念,利用课本情境和创设更贴近学生生活实际的游戏活动,把知识教好教活。

2、依据“变注重知识获得的结果为注重知识获得的过程”的理念,以学生发展为主体,以学生自主探索为主线,采用动手实践,小组合作的的学习方式,引导学生经历“猜想验证得出结论”的过程,培养学生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的学习能力。

在教学中体现以下几个特点:1、尊重生活经验,创设活动情境教学从“游戏活动要讲求公平、公正”这一生活经验入手,创设了一个个游戏情境贯穿始终,激发学生的兴趣,发挥探究能力和创造性。

2、丰富操作感受,提升数学思考教学中设计了抛硬币、掷骰子、设计转盘等各种实践操作活动,让学生在亲自体验的过程中积累丰富的感受,提升数学思考,学会用概率的眼光去观察大千世界。

五年级上册数学教案-4.3可能性-人教新课标

五年级上册数学教案-4.3可能性-人教新课标

五年级上册数学教案-4.3可能性-人教新课标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可能性的概念,掌握可能性的计算方法。

2. 培养学生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 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合作意识。

二、教学内容1. 可能性的概念2. 可能性的计算方法3. 实际问题中的应用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可能性的概念和计算方法。

2. 教学难点:实际问题中的应用。

四、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通过生活中的实例,引导学生理解可能性的概念。

2. 讲解可能性概念(1)定义:可能性是指某个事件发生的几率。

(2)表示方法:用分数或百分比表示。

3. 讲解可能性计算方法(1)直接计算法(2)树状图法(3)列表法4. 实际问题中的应用(1)掷骰子问题(2)抽签问题(3)中奖问题5. 课堂练习设计一些实际问题,让学生运用所学的可能性知识进行解答。

6. 课堂小结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总结,强调可能性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7. 布置作业设计一些与可能性相关的习题,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

五、课后反思本节课通过讲解可能性概念、计算方法和实际问题中的应用,让学生掌握了可能性的基本知识。

在教学中,要注意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合作意识。

同时,课后作业的设计要注重基础知识的巩固和拓展。

六、教学评价通过课后作业和课堂练习的完成情况,评价学生对可能性知识的掌握程度。

同时,关注学生在解决问题过程中的思维方法和合作意识,鼓励学生积极参与讨论和分享。

七、教学建议在教学中,教师可以运用多媒体教学手段,如PPT、动画等,生动形象地展示可能性的计算过程,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知识。

此外,教师还可以组织一些小组活动,让学生在合作中学会解决问题,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在以上的教学过程中,需要重点关注的是“实际问题中的应用”部分。

这个部分是学生将理论知识与实际情境相结合的关键环节,也是培养学生解决问题能力的重要步骤。

以下将详细补充和说明这个重点细节。

人教新课标五年级上册数学教案:4《可能性》第一课时

人教新课标五年级上册数学教案:4《可能性》第一课时

人教新课标五年级上册数学教案:4《可能性》第一课时教学内容:本课时主要讲解人教新课标五年级上册数学第4课《可能性》。

本节课将引导学生理解可能性的概念,掌握可能性的计算方法,并能运用可能性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理解可能性的概念,掌握可能性的计算方法。

2. 过程与方法:通过实例分析,培养学生运用可能性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对数学学习的兴趣,激发学生探索未知的精神。

教学难点:1. 可能性概念的理解。

2. 可能性计算方法的掌握。

教具学具准备:1. 教具:PPT、黑板、粉笔、教学卡片等。

2. 学具:学生自备计算器、草稿纸、铅笔等。

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通过PPT展示生活中关于可能性的实例,引导学生思考可能性的概念。

2. 讲解新课:讲解可能性的定义、计算方法,并通过实例演示如何运用可能性知识解决问题。

3. 练习巩固:布置练习题,让学生独立完成,巩固所学知识。

4. 课堂小结:总结本节课所学内容,强调重点、难点。

5. 课后作业:布置课后作业,要求学生按时完成。

板书设计:1. 《可能性》第一课时2. 正文内容:- 可能性的概念- 可能性的计算方法- 实例分析作业设计:1. 基础题:计算给定事件的可能性。

2. 提高题:运用可能性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3. 拓展题:研究可能性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课后反思:本节课结束后,教师应认真反思教学效果,针对学生的掌握情况,及时调整教学方法,以提高教学效果。

同时,关注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学生探索未知的精神,为下一节课的教学做好准备。

总结:本课时通过讲解可能性的概念、计算方法以及实例分析,使学生掌握可能性知识,并能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在教学过程中,注重培养学生的数学学习兴趣,激发学生探索未知的精神。

通过课后反思,教师应及时调整教学方法,提高教学效果。

重点关注的细节:教学过程教学过程是整个教案中最为重要的部分,因为它直接关系到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掌握。

人教版-数学-五年级上册-《可能性》课标解读

人教版-数学-五年级上册-《可能性》课标解读

《可能性》课标解读一、课标要求《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11年版)》在“学段目标”的“第二学段”中提出“体验随机事件和事件发生的等可能性”。

《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11年版)》在“课程内容”的“第二学段”的“统计与概率”部分中的“(二)随机现象发生的可能性”中提出:1.在具体情境中,通过实例感受简单的随机现象;能列出简单的随机现象中所有可能发生的结果。

2.通过试验、游戏等活动,感受随机现象结果发生的可能性是有大小的,能对一些简单的随机现象发生的可能性大小作出定性描述,并能进行交流。

二、课标解读《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11年版)》将“概率”作为义务教育阶段数学课程内容的四个学习领域之一的“统计与概率”中的一部分,从第二学段起就安排了有关的学习内容。

在现实世界中,严格确定性的现象十分有限,不确定现象却是大量存在的,而概率论正是研究不确定现象的规律性的数学分支。

《可能性》是第二学段的教学内容,本单元主要包括事件发生的不确定性和可能性两方面的教学内容,在具体情境中,通过现实生活中的有关实例使学生感受简单的随机现象,并体验有些事件的发生是确定的,有些是不确定的;通过实际活动(如摸球等),使学生能列出简单的随机现象中所有可能发生的结果;通过试验、游戏等活动,使学生感受随机现象结果发生的可能性是有大小的,能对一些简单的随机现象发生的可能性大小作出定性描述,并能和同伴进行交流。

(一)通过现实生活中的有关实例使学生感受简单的随机现象,并体验有些事件的发生是确定的,有些是不确定的1.结合生活中的有关实例感受简单的随机现象,体验事件发生的确定性和不确定性,体会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1)主题图从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出发,呈现了学生熟悉的“联欢会上抽签表演节目”的场景,使学生体验在现实生活中存在着不确定现象,充分感受数学与生活的联系。

(2)教师还可以利用买体育彩票、抽奖等现实题材来引入可能性的内容。

2.体验事件发生的确定性和不确定性(1)由主题图的情境自然引出问题:“三张卡片分别写着唱歌、跳舞、朗诵,小明可能会抽到什么节目?”在解决这个问题的过程中,通过一次一次的抽签活动,让学生亲身感受、体验事件发生的确定性和不确定性。

五年级上册数学教案-03可能性(人教新课标)

五年级上册数学教案-03可能性(人教新课标)

五年级上册数学教案-03可能性(人教新课标)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使学生理解并掌握可能性概念,能够运用可能性的概念解决实际问题。

2. 过程与方法:通过小组合作、实践操作,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对数学的兴趣,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

二、教学内容1. 理解并掌握可能性概念。

2. 运用可能性的概念解决实际问题。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理解并掌握可能性概念。

2. 教学难点:运用可能性的概念解决实际问题。

四、教学方法1. 启发式教学:引导学生自主探究,发现数学知识。

2. 小组合作: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

3. 实践操作:增强学生的动手能力,巩固所学知识。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教师出示一个盒子,告诉学生盒子里有红球和白球,让学生猜测摸出一个球的可能性。

(2)学生自由发言,教师引导学生关注可能性这一概念。

2. 探究新知(1)教师引导学生通过小组合作,探究可能性概念。

(2)学生分享探究成果,教师总结并板书可能性概念。

3. 案例分析(1)教师出示案例,引导学生运用可能性概念解决实际问题。

(2)学生独立思考,教师巡回指导。

(3)学生分享解题过程,教师点评并总结。

4. 巩固练习(1)教师出示练习题,学生独立完成。

(2)教师点评并讲解解题思路。

5. 课堂小结(1)教师引导学生回顾本节课所学内容。

(2)学生分享学习收获,教师总结。

6. 布置作业(1)完成课后练习题。

(2)预习下一节课内容。

六、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小组合作、实践操作,使学生理解并掌握了可能性概念,能够运用可能性的概念解决实际问题。

在教学中,教师应注重启发式教学,引导学生自主探究,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同时,关注学生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对数学的兴趣,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

在以上教案中,需要重点关注的是“探究新知”环节。

这一环节是学生理解和掌握可能性概念的关键步骤,也是培养学生探究能力和合作精神的重要环节。

五年级上册数学教案-4 可能性(1)∣人教新课标

五年级上册数学教案-4 可能性(1)∣人教新课标

五年级上册数学教案-4 可能性(1)∣人教新课标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可能性的概念,能够识别和描述事件的可能性。

2. 培养学生运用数学语言表达和交流的能力,能够用适当的词汇描述事件的可能性。

3. 培养学生运用数学思维解决问题的能力,能够运用可能性的概念解决实际问题。

二、教学内容1. 事件的可能性2. 描述事件可能性的词汇3. 可能性的应用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理解可能性的概念,能够识别和描述事件的可能性。

2. 教学难点:运用可能性的概念解决实际问题。

四、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生活中的实例,引导学生思考事件的可能性,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新课导入(1)事件的可能性通过实例,让学生理解事件的可能性,引导学生用数学语言描述事件的可能性。

(2)描述事件可能性的词汇通过实例,让学生学习描述事件可能性的词汇,如“一定”、“可能”、“不可能”等。

(3)可能性的应用通过实例,让学生运用可能性的概念解决实际问题,培养学生运用数学思维解决问题的能力。

3. 练习与讨论(1)让学生独立完成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

(2)分组讨论,让学生在讨论中交流思想,提高运用数学语言表达和交流的能力。

4. 总结与反思(1)让学生总结本节课所学内容,加深对可能性的理解。

(2)引导学生反思自己在学习过程中的不足,提高学生的自我认知能力。

五、教学评价1. 课后作业:布置相关的练习题,巩固学生对可能性的理解。

2. 课堂表现: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以及运用数学语言表达和交流的能力。

3. 练习与讨论:评价学生在练习与讨论中的表现,以及运用数学思维解决问题的能力。

六、教学建议1.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注重引导学生运用数学语言表达和交流,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

2. 在练习与讨论环节,教师应鼓励学生积极参与,提高学生的合作能力。

3. 在教学评价环节,教师应注重评价学生的过程表现,以及运用数学思维解决问题的能力。

七、教学反思通过本节课的教学,我发现学生在理解可能性的概念上还存在一定的困难,需要在今后的教学中加以引导和巩固。

五年级上册数学教案- 可能性 人教新课标

五年级上册数学教案- 可能性   人教新课标

五年级上册数学教案-可能性人教新课标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并掌握可能性的概念,能够用分数表示可能性。

2. 培养学生运用可能性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提高学生的逻辑思维和判断能力。

3. 培养学生合作学习、积极思考的良好学习习惯。

二、教学内容1. 可能性的概念2. 可能性的表示方法3. 可能性的计算4. 可能性的应用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可能性的概念和表示方法,以及可能性的计算。

2. 教学难点:可能性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

四、教学方法1. 采用启发式教学法,引导学生自主探究可能性知识。

2. 创设生活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运用可能性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 采用小组合作学习,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通过一个简单的游戏,让学生感受可能性。

例如,摸球游戏:一个不透明的袋子里有红、黄、蓝三个颜色的球各一个,让学生闭上眼睛从袋子里随机摸出一个球,然后猜测自己摸到的是哪种颜色的球。

通过游戏,让学生初步感知可能性。

2. 探究新知(1)可能性的概念引导学生理解可能性的含义,即某个事件发生的可能性大小。

在此基础上,让学生用分数表示可能性。

(2)可能性的表示方法让学生用分数表示摸球游戏中摸到红球、黄球、蓝球的可能性。

例如,摸到红球的可能性是1/3,摸到黄球的可能性也是1/3,摸到蓝球的可能性同样是1/3。

(3)可能性的计算让学生计算一些简单的可能性问题,如掷骰子、抽签等。

让学生掌握可能性计算的步骤和方法。

3. 实践应用(1)实际问题给出一些实际问题,让学生运用可能性知识解决。

例如,一个班级有男生和女生,男生的可能性是2/3,那么女生的可能性是多少?(2)小组讨论让学生分组讨论,解决实际问题。

培养学生的合作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4. 总结评价对本节课的学习内容进行总结,让学生明确可能性知识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同时,对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行评价,鼓励学生继续努力。

六、课后作业1. 完成课后练习题,巩固可能性知识。

五年级上册数学教案-07《可能性》|人教新课标

五年级上册数学教案-07《可能性》|人教新课标

五年级上册数学教案-07《可能性》|人教新课标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可能性的概念,掌握可能性的计算方法。

2. 培养学生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 培养学生的观察、分析、归纳和推理能力。

4. 培养学生合作交流的意识,提高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

二、教学内容1. 理解可能性的概念,掌握可能性的计算方法。

2. 运用可能性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理解可能性的概念,掌握可能性的计算方法。

2. 教学难点:运用可能性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四、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可能性的概念和计算方法。

2. 案例分析法:通过具体案例,引导学生运用可能性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3. 小组讨论法:分组讨论,培养学生的合作交流和口头表达能力。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通过生活中的实例,引导学生思考:在生活中,我们经常会遇到一些不确定的事件,如抽奖、掷骰子等。

这些事件的结果有多种可能性,那么如何计算这些可能性呢?今天我们就来学习这方面的知识。

2. 讲解可能性概念(1)定义:可能性是指某个事件发生的概率。

(2)表示方法:用分数或小数表示。

(3)计算方法:将事件发生的次数除以总次数。

3. 讲解可能性计算方法(1)求一个事件的概率。

(2)求两个事件的概率。

(3)求多个事件的概率。

4. 案例分析通过具体案例,引导学生运用可能性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如掷骰子、抽奖等。

5. 小组讨论分组讨论,让学生运用可能性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培养学生的合作交流和口头表达能力。

6. 课堂小结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总结,强调可能性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7. 作业布置布置相关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

六、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讲解可能性概念和计算方法,以及案例分析,使学生掌握了可能性的基本知识。

在小组讨论环节,学生积极参与,提高了合作交流和口头表达能力。

但在实际教学中,要注意关注学生的学习情况,及时调整教学策略,确保每个学生都能掌握所学知识。

需要重点关注的细节是“小组讨论”环节。

五年级上册数学教案-4可能性 人教新课标(PDF版)

五年级上册数学教案-4可能性 人教新课标(PDF版)

五年级上册数学教案-4可能性人教新课标(PDF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事件发生的确定性和不确定性,能对事件发生的可能性作出判断。

2. 使学生掌握事件发生的确定性和不确定性的特征,并能运用这些特征解决实际问题。

3. 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数据分析能力,提高他们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二、教学内容1. 事件发生的确定性和不确定性2. 事件的分类:确定性事件和不确定性事件3. 可能性的计算方法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事件发生的确定性和不确定性的特征,可能性的计算方法。

2. 教学难点:如何判断事件发生的确定性和不确定性,如何计算可能性。

四、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通过生活中的实例,让学生感受事件发生的确定性和不确定性,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探究新知(1)事件发生的确定性通过实例,让学生了解确定性事件的特征,即事件发生的结果是唯一确定的。

(2)事件发生的不确定性通过实例,让学生了解不确定性事件的特征,即事件发生的结果有多种可能性。

(3)事件的分类根据事件发生的确定性和不确定性,将事件分为确定性事件和不确定性事件。

(4)可能性的计算方法介绍可能性计算的基本方法,即通过概率公式计算事件发生的可能性。

3. 实践应用设计一些实际问题,让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提高他们的实际应用能力。

4. 总结反馈对本节课所学内容进行总结,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并对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行反馈。

五、课后作业1. 判断下列事件是确定性事件还是不确定性事件,并说明理由。

2. 计算下列事件的可能性。

六、板书设计1. 事件发生的确定性和不确定性2. 事件的分类:确定性事件和不确定性事件3. 可能性的计算方法七、教学反思在教学过程中,要注意引导学生积极参与,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数据分析能力。

同时,要关注学生的学习反馈,及时调整教学策略,提高教学效果。

需要重点关注的细节是“实践应用”,因为这是学生将理论知识转化为实际解决问题能力的关键环节。

五年级上册数学教案-四《可能性》整理和复习人教新课标

五年级上册数学教案-四《可能性》整理和复习人教新课标

五年级上册数学教案四《可能性》整理和复习人教新课标今天,我要给大家带来的是五年级上册数学教案四《可能性》整理和复习。

通过这一课的学习,同学们将对可能性有更深入的理解。

一、教学内容我们使用的教材是人教新课标五年级的数学课本。

本节课我们将复习第四章《可能性》的内容,主要包括事件的确定性和不确定性,以及如何用概率来表示事件的确定性和不确定性。

二、教学目标通过复习,同学们能够理解事件的确定性和不确定性,能够用概率来表示事件的确定性和不确定性,提高同学们的逻辑思维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是事件的确定性和不确定性的理解,以及概率的计算。

难点是对于复杂事件概率的计算。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我准备了多媒体教学课件,以及一些实际事件的道具,如硬币、骰子等,同学们可以自带这些日常用品来加深理解。

五、教学过程六、板书设计板书设计主要包括事件的确定性和不确定性,以及概率的计算公式。

七、作业设计1. 请同学们用自己的语言解释事件的确定性和不确定性。

2. 请同学们计算抛两次硬币,落地正反面的概率。

答案:抛两次硬币,落地正反面的概率是1/2。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同学们对于事件的确定性和不确定性有了更深入的理解,也学会了如何用概率来表示。

但是,对于复杂事件的概率计算,同学们可能还存在困难,需要进一步的练习和理解。

希望大家能够在课后进行深入的思考和练习,将所学的知识应用到实际生活中。

重点和难点解析我们需要深入理解事件的确定性和不确定性。

确定性事件是指在一定条件下,结果是可以预测的事件,比如抛一枚正常的硬币,它最终只会落地正面或反面中的一面。

而不确定性事件则是指在一定条件下,结果无法预测的事件,比如抛一枚被磁化的硬币,它可能会出现偏差,无法预测落地的是正面还是反面。

我们需要掌握如何用概率来表示事件的确定性和不确定性。

概率是一个介于0和1之间的数,用来表示某个事件发生的可能性。

对于确定性事件,概率值为1,表示事件一定会发生;对于不确定性事件,概率值介于0和1之间,表示事件发生的可能性。

五年级上册数学教案-四《可能性》整理和复习 人教新课标

五年级上册数学教案-四《可能性》整理和复习 人教新课标

五年级上册数学教案-四《可能性》整理和复习人教新课标教学内容《可能性》是五年级上册数学教学的重要章节,其内容涉及事件的确定性和不确定性,以及如何使用分数、百分数来描述事件发生的可能性。

本节课将围绕这一主题,通过复习和整理,加深学生对概率初步概念的理解。

教学目标1. 理解并掌握事件确定性和不确定性的概念。

2. 学会使用分数和百分数来描述事件发生的可能性。

3. 能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提高逻辑思维能力和问题解决能力。

教学难点1. 事件确定性和不确定性概念的理解。

2. 可能性的计算和应用。

教具学具准备1. 教学课件或黑板。

2. 纸牌、骰子等游戏道具。

3. 练习题和活动指导书。

教学过程1. 导入- 利用游戏或实例引入事件确定性和不确定性的概念,激发学生兴趣。

2. 复习概念- 回顾并讨论事件确定性和不确定性的定义。

3. 可能性计算- 讲解并练习如何使用分数和百分数来描述事件发生的可能性。

4. 实例分析- 分析实例,让学生理解可能性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5. 小组活动- 分组进行实践活动,让学生通过游戏或实验来观察和计算可能性。

6. 总结与讨论- 对所学内容进行总结,并引导学生讨论可能性的意义和应用。

板书设计板书将围绕教学目标展开,包括:1. 事件确定性和不确定性的定义。

2. 描述可能性的方法:分数和百分数。

3. 可能性的计算和应用实例。

作业设计1. 完成练习题,巩固对可能性的理解。

2. 设计一个小游戏,计算并描述游戏中的可能性。

课后反思课后反思将围绕教学效果、学生参与度和理解程度进行。

教师需要评估学生对事件确定性和不确定性概念的理解,以及他们应用分数和百分数描述可能性的能力。

同时,反思教学方法和活动设计是否有效地促进了学生的积极参与和深入理解。

---本教案以《可能性》为主题,通过复习和整理,旨在加深学生对概率初步概念的理解,并能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通过本教案的实施,学生将能够更好地理解事件确定性和不确定性的概念,并学会使用分数和百分数来描述事件发生的可能性。

五年级《可能性》的说课稿(通用3篇)

五年级《可能性》的说课稿(通用3篇)

五年级《可能性》的说课稿(通用3篇)五年级《可能性》的说课稿(通用3篇)作为一名老师,时常要开展说课稿准备工作,借助说课稿可以让教学工作更科学化。

怎么样才能写出优秀的说课稿呢?下面是小编整理的五年级《可能性》的说课稿,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五年级《可能性》的说课稿1一、说教材1、教材地位及作用关于可能性这一内容,小学数学教材分两次进行了集中编排。

第一次是在三年级上册,主要是让学生初步体验有些事件的发生是确定的,有些事件则是不确定的。

第二次就在人教版五年级上册第四单元,内容是在三年级上册基础上的深化,使学生对可能性的认识和理解逐渐形象,引导学生观察分析生活中的现象,能用恰当的词语(如一定不可能可能等)来表述事件发生的可能性情况。

2、学情分析五年级的学生具备了一定的思维能力,因此,教学过程中创设的问题情境力求贴近学生的生活,从而引起学生的思考。

由于学生概括能力较弱,推理能力还有待发展,很大程度上还需要依赖具体形象的经验材料来理解抽象逻辑关系。

所以在教学时,注重让学生充分实践,帮助他们对生活中的常见现象发生的可能性进行正确的分析和判断。

3、教学目标我结合本节课的内容和学生的实际,并从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三维目标整合的角度来确定本节课的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使学生初步体验有事件发生的确定性和不确定性,能够正确使用可能不可能一定等词语来描述事件发生的可能性。

(2)过程与方法:让学生经历观察、猜想、推理、验证的过程。

能够举例说出生活中可能发生的一些事件。

(3)情感态度价值观:让学生在观察、猜想、实践和交流的过程中,培养他们的猜想意识、表达能力以及初步的判断和推理能力。

4、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会用一定可能、不可能等词语正确地描述事件发生的情况。

教学难点:让学生在活动中认识到不同情况下可能性的区别。

二、说教法和学法教法:情境教学法、引导发现法、观察实验法。

学法:自主探究与合作交流相结合的方法,全课自始至终,引导学生去探索、发现规律、发展学生思维,让学生成为实践的主人,发现的主人,诠释的主人。

《可能性》课标要求

《可能性》课标要求

《可能性》课标要求
《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11年版)》在“学段目标”的“第二学段”中提出“体验随机事件和事件发生的等可能性”。

《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11年版)》在“课程内容”的“第二学段”的“统计与概率”部分中的“(二)随机现象发生的可能性”中提出:
1.在具体情境中,通过实例感受简单的随机现象;能列出简单的随机现象中所有可能发生的结果。

2.通过试验、游戏等活动,感受随机现象结果发生的可能性是有大小的,能对一些简单的随机现象发生的可能性大小作出定性描述,并能进行交流。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可能性》课标要求
《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11年版)》在“学段目标”的“第二学段”中提出“体验随机事件和事件发生的等可能性”。

《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11年版)》在“课程内容”的“第二学段”的“统计与概率”部分中的“(二)随机现象发生的可能性”中提出:
1.在具体情境中,通过实例感受简单的随机现象;能列出简单的随机现象中所有可能发生的结果。

2.通过试验、游戏等活动,感受随机现象结果发生的可能性是有大小的,能对一些简单的随机现象发生的可能性大小作出定性描述,并能进行交流。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