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中山大学校区布局的调整2008-2012

合集下载

中山大学多校区扩展与后勤管理模式实践

中山大学多校区扩展与后勤管理模式实践

* 收稿日期:2006-08-01基金项目:广东省高校后勤管理研究会的研究项目(0505010)。

作者简介:何北兴(1949-),男,广东开平人,副研究员,主要从事高校后勤社会化改革研究。

多校区建设与管理中山大学多校区扩展与后勤管理模式实践*何北兴,朱志辉,杨(中山大学,广州 510275)摘要:对中山大学1999年以来的多校区发展历程和后勤管理模式的探索实践进行了回顾总结和理论提升,在当前我国高校普遍推行一校多区办学模式和后勤社会化改革方面获得了一些有益的启示。

关 键 词:多校区扩展;延伸管理;后勤管理延伸模式;后勤服务竞争模式中图分类号:G47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1-0924(2006)09-0030-02E xpansi on ofM ulti _ca m pus Zhongshan University and thePractice of LogisticM anage m ent PatternsHE Bei_x ing ,Z HU Zhi_hu,i YANG M in(Zhongshan U niversity ,G uang zhou 510275,Ch i na)Abstract :Th is paper rev ie w s ,summ arizes and m akes so m e theoretical i m pr ove m ent i n t h e develop i n gpr ocess ofm ulti_ca m puses o f Zhongshan U niversity and the practi c e of l o g i s tic m anage m ent patterns ,and puts for w ard so m e benefi c ial revelati o ns to the popular schoo l_r unning pattern o fm u lti_ca m pus un i versity in Ch i n a and the soc ialized refor m of log istics .Key w ords :m ulti_ca m pus expansion ;extended m anage m en;t patter n o f extending log istic m anage m en;t co m petitive pattern o f log i s tic serv ice中山大学作为教育部直属高校,近年来迅猛发展,从单一校区扩展到4个校区,总面积达617公顷,在校学生6.3万多人,在岗教职工(含7所附属医院)1.1万多人,已成为一所 超级巨型大学 ,综合实力亦稳居全国大学排行榜前10名。

中山大学自考介绍

中山大学自考介绍

中山大学自考介绍/zhongshandaxue/四大校区中山大学地处改革开放前沿的广东省。

坐落在珠江之畔、南海之滨的广州市。

校区内树木葱茏,绿草如茵,景色秀丽,各具风格,是陶冶情操、读书治学的胜境,是国家“211计划”和“珠峰计划”重点建设的名牌大学。

学校共有四个校区,总面积达6.17平方公里,分别座落在珠江之畔、南海之滨。

广州南校区占地1.17平方公里,北校区占地0.39平方公里,广州东校区占地1.13平方公里,珠海校区占地3.48平方公里。

从2008至2012年,中大各校区办学格局将各有特色,广州南校区以基础学科为主,广州东校区以应用学科为主,广州北校区以医科为主,珠海校区则要在提高办学层次的基础上,以新兴学科及港澳台合作办学和国际合作办学为特色。

中山大学南校区南门院系设置学校设有人文科学学院、中国语言文学系、历史学系、哲学系、心理学系、社会学与人类学学院、人文高等研究院(博雅学院、通识教育部)、岭南学院、国际商学院、外国语学院、国际汉语学院、翻译学院、旅游学院、法学院、知识产权学院、政治与公共事务管理学院、亚太研究院、管理学院、创业学院、教育学院、社会科学教育学院、传播与设计学院、资讯管理学院、国家保密学院、数学与计算科学学院、物理科学与工程技术学院、中法核工程与技术学院、化学与化学工程学院、地理科学与规划学院、地球科学系、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生命科学学院、海洋学院、信息科学与技术学院、软件学院、工学院、中山医学院、公共卫生学院、光华口腔医学院、护理学院、药学院等36个学院和5个直属系。

另设有附属第一医院、孙逸仙纪念医院(附属第二医院)、附属第三医院、附属第五医院(珠海医院)、附属第六医院(附属胃肠肛门医院)等5所综合性医院,以及中山眼科中心(含眼科医院)、肿瘤防治中心(含肿瘤医院)、光华口腔医院等3个附属专科医院。

中山大学自考介绍/zhongshandaxue/中山大学自考介绍/zhongshandaxue/中山大学珠海校区亚洲最长教学楼学科优势学校现有116个本科专业,拥有哲学、中国语言文学、历史学、物理学、化学、生物学、数学与应用数学等7个国家级基础科学研究和教学人才培养基地及1个国家生命科学与技术人才培养基地,1个国家集成电路人才培养基地,化学、生物学、物理学、基础医学、临床技能、法学等6个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首批国家大学生文化素质教育基地,以及中国第一个大学生体育训练基地。

关于原国立中山大学石牌校区规划的几点思考_阎瑾(精)

关于原国立中山大学石牌校区规划的几点思考_阎瑾(精)

关于原国立中山大学石牌校区规划的几点思考SeveralThoughtsonCampusPlanofpre-NationalZhongshanUniversity阎瑾YanJin刘立欣LiuLixin摘要:本文在对原国立中山大学石牌校区不同时期各版规划全面解读的基础上,探讨了其“钟”形平面构思的深刻内涵,并对林克明和郑校之两位建筑师在原国立中山大学校园建筑设计中理念和手法的差异进行了初步的比较和总结。

关键词:中钟林克明郑校之一、原国立中山大学石牌校区和原国立中山大学石牌校区规划1924年2月,孙中山以大元帅名义颁布命令,“将国立广东高等师范、广东法科大学、广东农业专门学校合并,以国立广东大学命名”。

1926年8月,为纪念辞世的中山先生,国民政府正式宣布将国立广东大学改名为中山大学。

1933年3月,按照先生遗愿,选址国立广东大学第二农场所在地(现华南理工大学及华南农业大学所在地)建造新校舍,这也就是现中山大学的前身。

原国立中大石牌校区规划建设从1929年开始筹划,1933年开始营建,计划分三期完成。

第一期工程由杨锡宗主持,与当时中大校长邹鲁共同完成总体规划;第二期由林克明主持,基本完成了校园主体建筑部分;第三期由余清江主持,这一期建设主要是添建,并未对校园整体布局作出改变。

二、从“中”与“钟”谈起从1933年国立中山大学石牌校园首期工程的道路规划(图1 到现华农6号楼西南侧钟亭栏杆下部的镂空图腾,“钟”形图案似乎成了老中大的标志。

这其中的原因,已无据可考,大概有以下三方面的原因:其一,“钟”同“中”同音,以钟形图案象征中山大学,也是为了纪念革命先行者孙中山先生;其二,钟型有唤醒民众,警醒世人,激励国民的含义;其三,地形的需要。

原中大在石牌的选址颇为讲究,此处原为国立广东大学第二农场所在地,新校舍选址石牌可以说是先生生前遗愿,“虽处近郊,不特风景清幽,即范围亦甚廖廓,若加以合理之设计,则藏修息游,嘉惠学子不浅”(摘自《邹鲁回忆录》)。

中山大学校区布局调整路线图

中山大学校区布局调整路线图

中大办〔2008〕23号关于印发《中山大学校区布局调整路线图(2008—2012)》的通知校机关各部、处、室,各学院、直属系,各直属单位,各附属单位,后勤集团、产业集团:《中山大学校区布局调整路线图(2008—2012)》已经学校2008年第14次党委常委(扩大)会议讨论并原则通过,现予以公布实施。

特此通知,请遵照执行。

二〇〇八年十月三十日—1—中山大学校区布局调整路线图(2008—2012)目录第一部分中山大学校区布局调整总体方案(2008~2012) (3)第二部分中山大学校区布局调整工作时间表 (14)一、校区布局调整工作时间表(2008年7月~2012年9月) (14)二、校区布局调整各学院(系)学生迁移时间表(2008年7月~2012年9月) (20)第三部分中山大学校区布局调整在校生人数统计表 (22)3.1 在校学生分布情况统计表(2008年~2012年) (22)3.2 本科生在校分布情况统计表(2008年~2012年) (23)3.3 全日制研究生分布情况统计表(2008年~2012年) (26)第四部分中山大学校区布局调整状态数据统计表 (31)4.1 校区布局(不含附属医院)状态数据统计表(2008年9月~2009年6月) (31)4.2 附属医院校区布局调整状态数据统计表(2008年9月~2009年6月) (34)第五部分中山大学各校区可调配房源状态数据统计表(2008年9月~2009年6月) (35)第六部分各校区学生宿舍床位供需对比表(2008~2012) (38)第七部分中山大学校区布局调整课室需求方案(2008~2012) (42)第八部分中山大学校区布局调整教学类实验室需求方案(2008~2012) (51)第九部分附件 (56)一、2007年、2008年本科生招生计划表 (56)二、2007级、2008级研究生人数一览表 (62)三、2008年~2012年各校区留学生人数发展预测 (63)四、中山大学教学类实验室用房情况表 (64)五、珠海实验中心生物、物理、化学实验室基本情况表 (71)—2—第一部分中山大学校区布局调整总体方案(2008~2012)一、校区布局调整的目标(一)基本目标从2008至2012年,各校区应逐步形成如下办学格局:广州南校区以基础学科为主,广州东校区以应用学科为主,广州北校区以医科为主,珠海校区则要在提高办学层次的基础上,以新兴学科及港澳台合作办学和国际合作办学为特色。

20多年后重返广州 母校中山大学 回忆篇

20多年后重返广州 母校中山大学 回忆篇

中山大学是一所花园式的美丽校园时刻让人心旷神怡一跨进广州南校区 20多年前的主校区有一条笔直的中央大道道两旁的高大的巨榕树遮荫蔽日其气势令人振奋令人感慨1 校区的扩张见证发展现在的中山大学共有四个校区总面积达6.17平方公里广州南校区占地1.17平方公里而北校区原是中山医科大学占地0.39平方公里在1953年院系调整中分离出去 2001年10月26日又再次并入同时又建立了1999年开始筹建的珠海校区和2004年才落成的在广州大学城内的东校区分别占地3.48平方公里与1.13平方公里2 20多年前的中山大学的校区与学生生活回忆篇20多年前中山大学的校区就是现在的南校区那个时代上世纪70年代末是恢复全国高考后一年正流行“学好数理化走遍天下都不怕” 学习理科学习物理成为一种时尚社会上和在校生其学习的热情都十分高涨那时候考进大学除书费外伙食费外在大学一切费用都是国家承担的毕业时国家统一分配考进大学也就意味着有良好的前途20多年前学生们都住在校园区东边本科生是10人住一间每人有一张书桌在狭小的空间里放10张书桌是非常拥挤同学进或出坐着的同学须欠身让行不像现在本科生4人一间可以放置电脑的许多物品就学习环境也比现在逊色多了在校园区的西侧的简陋课室里放置简陋的带写字板的椅子光线不好上课时如果坐在后排可能就看不到黑板报上教师书写的字另外去校图书馆自修每每必须早早排队才会有座书本占位做法一直流传至今早上下午晚上在图书馆门前等开门曾是当初一道风景线就餐环境最初几年学生是拿着油印的就餐券去约定的食堂就餐其菜的品种单调有限食堂数量有限不像现在学生可以在自己喜欢的食堂就餐点自己喜欢的饭菜虽说如此并没有觉得饭菜不可口在广州那几年在食堂里初次品尝了苦瓜和空心菜虽说这些菜现在在上海很平常而以前是没有的校园内有个内部小餐厅对在校师生开放价格便宜是许多同学聚会用餐的场所笔者曾在那儿办过20岁生日邀请了6,7个同学一桌饭菜仅花了30元左右就购物环境 20多年前校园内售品部屈指可数买点学习用品和饼干水果除去河北市区外会在怡乐村边门外的小商店购买那时候买许多物品还需要票券比如粮票外地学生还有全国粮票就娱乐环境与现在比起来少得可怜甚至没有校园每周末会在露天广场上放映一部免费的电影同学们须带好自己宿舍的凳子前去观赏不过那时候学生自己组织的活动组织的社团也是不少比如中文系组织的文学社常在校园橱窗里发表精彩的文章经济系有一位上海籍的同学是一名集邮爱好者出面组织了集邮社搞得有声有色经常在校园办展览并参加广州全国集邮比赛那个时代学生年龄跨度很大有少年大学生有已婚的中年大学生大龄的或已婚的本科生他们的成熟老练待人接物和世故有给中学生毕业的本科生是很好的正面示范榜样也有反面的不良影响谈情说爱成双成对出入校园以文科中文系外语系见多3 学会读书学会做人也学会了玩回忆篇在大学几年须学会读书学会和五湖四海来的同学交往学会玩在中大当社会上有什么流行元素就会马上出现在校园里比如那时候刚流行跳交谊舞刚流行跳迪斯科珠江与中山大学为邻出北门就是中大码头其对岸是二沙头一度是原广东省广州市培养体育运动员的摇篮从中大码头下水横渡珠江曾是不少学生的暑期作业加上来游泳的市民们涨潮时的珠江江面上人头涌涌非常壮观 20多来年前珠江水还算干净当然在校生还可以在学校游泳池游泳那不是免费的沿珠江边往西有个珠江游泳池现在是游艇会所原有航模训练基地还有溜冰场现在已经是居民楼了那时候广州休闲娱乐场所不多见广州文化公园市二宫则是大学时代经常光顾的地方其内也设有溜冰场现在广州文化公园失去过去的辉煌4 行进暑期期终考试期会在屋顶乘凉睡觉回忆篇20多年前学生宿舍的屋顶是平顶弄个梯子或垒起几个凳子就可以登上屋顶在屋顶上眺望珠江别有风味由于广州独特的气候宿舍里又没有电风扇晚上会难以入睡不知是那幢楼的学生起头了以后每天晚上在每个男或女宿舍屋顶上总会见到乘凉睡觉的学生学生们会从宿舍中拉出一条电线到屋顶播放音乐带或收听广播5 去同学家品增城荔枝回忆篇在大学时代同宿舍有位来自增城的同学他家种有十几棵荔枝树在要毕业前夕他邀请了全班所有的男女同学去他家品荔枝那次的活动让人记忆深刻至今忘却不了他家荔枝树品种繁多现在市面见到过的品种独有同学们可以在树下尽心地品尝记得那时他的家人还特地熬了一大锅粥以降贪吃荔枝引发的虚火6 变了与没有变此次中山大学之行是早晨6点15分左右从沙面的白天鹅宾馆出发的在黄沙乘1号线地铁并在公园前站转2号线地铁后在中山大学站下的为了赶回宾馆就早餐和之后的活动安排没能在校区内待过多的时间只能从南正门进沿中央道一路拍摄从北门广场出虽说有点仓促中央上的榕树依然挺拔小礼堂还是风采依旧孙中山先生的十字校训:“博学、审问、慎思、明辨、笃行” 依然明晰可见孙中山先生的纪念铜像依然栩栩如生中央草坪上的惺亭和草坪两侧的建筑物如原图书馆依然存在北门池塘依然如故唯一变化就是北门有广场有牌坊有了通人民桥的滨江路中大码头东移于正对北校门的位置今年是中山大学建校80周年中山大学正和全国其他高等学府一起为培养人才奉献自己附中山大学 20多年前每年会从上海招收20名左右的大学新生故在每个系里每年级平均有2名上海籍的同学由于乡音缘故那时候在校的上海同学彼此多少有知晓或来往而现在上海学生独生子女见多恋家见多故现在去中山大学读书的本科生寥寥无几那时候毕业分配原则是那儿来回那儿去就是说上海生源基本上会回上海图为中山大学南校区中央道草坪孙中山先生的纪念铜像面北意寓“北伐”姐妹篇 20多年后重游广州漫谈变化之一——城市篇摘自珠海票务网:鲜讯网:。

中山大学珠海校区学生宿舍入住、调宿和退宿办理流程

中山大学珠海校区学生宿舍入住、调宿和退宿办理流程

中山大学珠海校区学生宿舍入住、调宿和退宿办理流程一、宿舍类型和收费标准珠海校区共有学生宿舍19栋,全部为4人间宿舍,具体收费标准见下表:备注:留学生住宿收费标准以留学生办公室相关文件为准。

二、入住、调宿和退宿办理流程(一)申请入住1.在校生批量入住(新生、批量回迁学生等)职能部门(招生办、学生处或研究生院等)向总务处提交名单——总务处按名单统一分配宿舍并下发给对应楼栋宿管员——学生凭有效证件到对应楼栋宿舍管理员处办理登记入住即可。

2.在校生个人入住(包括复学、回国、延期毕业、转专业等)学生填写“中山大学学生入住申请表”(见附表一)并附相关证明——院系辅导员审批——后勤办管理老师核准收费标准和可入住房间,收费,在申请表上签字盖章——学生拿审批后的申请表到宿舍管理员处办理入住手续。

3.非在校生批量入住主管单位向后勤办提交“中山大学非在校生申请入住信息表”(见附表二)及相关证明材料——后勤办审批、确定房源、指导缴费,将入住安排下发对应宿舍宿管员——学员凭相关证件到宿管员处办理入住。

(二)申请调整宿舍学生填写“中山大学学生宿舍调整申请表”(见附表三)——院系辅导员审批(审批过程中请注意“注意事项”中的相关原则)——完全符合调宿原则的交学生宿舍服务中心(荔园4号东1楼)审批,特殊情况的交后勤办管理老师审批(住宿标准有变化的要办理缴/退费手续)——到宿舍管理员处办理调整手续。

(三)申请退宿1.个人退宿(包括休学、退学、转专业、外出交换交流、校外住宿等)学生填写“中山大学学生退宿申请表”(见附表四)——院系辅导员审批——宿舍管理员处办理退宿手续——交退宿申请表和住宿费收据到后勤办,费用由财务部门退至与学号相关的银行卡内。

2.毕业退宿学生填写“中山大学毕业生退宿申请表”(见附表五)——宿舍管理员处办理退宿手续——交毕业生退宿申请表到学生宿舍服务中心(荔园4号东1楼)进行网上离校退宿确认(特殊情况的由后勤办管理老师处理)——完成手续,于当天搬离宿舍。

高校校区布局变化对图书馆馆藏的影响

高校校区布局变化对图书馆馆藏的影响

高校校区布局变化对图书馆馆藏的影响
汤罡辉;刘洪辉
【期刊名称】《图书馆论坛》
【年(卷),期】2010(030)001
【摘要】以中山大学为例论述校区布局变化轨迹与馆藏发展变化轨迹,认为校区布局的动态调整变化会对馆藏发展带来共建共丰及动态调整学科馆藏的难题,提出要设置特色的典藏管理职能部门,统一规划多校区、多学科环境下的馆藏发展.
【总页数】3页(P77-79)
【作者】汤罡辉;刘洪辉
【作者单位】中山大学图书馆,广东,广州,510275;广东省立中山图书馆,广东,广州,510110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G258.6
【相关文献】
1.基于流通数据分析的高校图书馆馆藏资源建设研究——以长江大学武汉校区图书馆中文图书为例 [J], 马蕾
2.近5年国内高校图书馆馆藏结构变化研究——基于18所院校图书馆馆藏经费的分析 [J], 钱鹏
3.试论高校多校区图书馆馆藏期刊结构的调整与完善 [J], 周宏月
4.高校图书馆馆藏结构优化探讨r——以韩山师范学院韩东校区图书馆为例 [J], 姚晓芸
5.浅谈地方高校图书馆馆藏结构的合理性及馆藏建设策略——以唐山学院主校区图书馆为例 [J], 薛梅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中山大学珠海校区新生入学须知的各种事项

中山大学珠海校区新生入学须知的各种事项

关于调整我校奖助学金评选时间及评选条件等有关事项的通知校机关各部、处、室,各学院、直属系,各直属单位,各附属单位,后勤集团,产业集团:为不断适应教育教学改革发展变化,更好地为人才培养服务,根据教育部相关文件精神,并结合我校实际,决定从2012年开始,对奖助学金评选时间及评选条件等进行调整,现就相关工作安排通知如下:一、奖助学金评选时间安排1、5月下旬前,各院系完成学生综合测评条例的修订,并向学校相关部门报备;2、5月底前,各相关部门共同完成当年度需评选的奖助学金项目确认工作;3、6月上旬前,各院系完成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的认定工作;4、7月上旬前,各院系完成所有学生综合测评的认定工作;5、7月中下旬,共同完成奖助学金的初评工作,并将初评结果予以公示;6、对有个别特殊原因,并经院系和学校同意,未能按时参与奖助学金评选的,且具有参评资格的同学,拟统一安排在九月统一参与奖助学金的评选;7、当年新入校的学生助学金的评选统一安排在九月份进行。

二、获奖获助条件及要求1、获奖、获助学生原则上应有参与社会公益活动的经历,对高额度、影响力大的奖助学金在同等条件下,优先长期参与社会公益活动的学生。

对获得优秀学生一等奖学金、国家奖学金、国家励志奖学金及捐赠奖学金等的学生,应有不少于50小时的社会公益活动(获奖获助学生参与公益活动经历认证由院系负责确认)。

2012学年度始,所有获奖获助学生都应有不少于50小时的公益活动经历。

2、对获得奖学金的同学,要求其学习成绩优良,且所有修读的课程无第一次考试不及格。

3、获奖学生的综合测评成绩是由专业成绩和德育成绩相加而成,专业成绩主要依必修课和专业选修课成绩共同计算,构成综合测评成绩的德育成绩不得超过本人专业成绩的20%。

综合测评成绩仅计算到本学年第二学期的所有成绩。

4、对专业发生变更的同学,应按其年度所读专业及所在院系(原则上以就读时间长者优先),回原院系、原专业参评当年度奖学金评选。

中山大学南校区校前区空间特征分析及建议

中山大学南校区校前区空间特征分析及建议





j
可观赏
口 识别 j

<

_ - - 、



×
弋 \
孝 矿

z

-一


; :’
尺度 合适
> \
/ r


J
?
夕 / \ j L
绿化 多 舒适
安全
D :i~i f ] A D l x
"



. Hc =)

、 I 、


绿化 多 舒适
安全
l \
A

商 I1 A D 区 B

'
i
东f l a



市 研

}
59
维普资讯
l
C
A
B
口达 』
可达

’ _


- _ -


多样 性

多样 性


_


一_ _


:, <
彳 f
K
朴实 喜爱




活泼
f
)
勺/ f \
' § C j 矽 飞
H
朴实




辑爱 活泼
可观 赏 可 识别
八 I壁 适 合

}


大 北 门 广 场 以 突 出标 志 性 的 中 山 大

中山大学北校区说明文

中山大学北校区说明文

中山大学中山大学里分为四个校区,我所住的正是中山大学的北校区。

中山大学北校区占地0.39平方公里,位于广东省广州市越秀区,处于东风东路与中山二路之间,西邻广州市烈士陵园、东近农林下路。

校区周围大型医院林立,包括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中山大学肿瘤防治中心、中山眼科中心、中山大学附属口腔医院等附属医院,以及广东省人民医院、广东药学院附属第一医院、广州市第八人民医院。

校区内林路蔓蔓,环境优美、建筑雅致,在广州市区中心繁华地段依旧保持严谨治学的独特气质。

北校区以医科教学、科研为主,驻校区的单位有医学部,中山医学院、公共卫生学院、光华口腔医学院、护理学院,学校部处、直属单位等的部分延伸机构以及实验动物中心、医学图书馆、医学档案馆等。

目前在北校区学习生活的学生共五千余人,主要是上述医科学院的二年级以上本科生、硕士生、博士生,还有各附属医院的部分研究生和进修生。

校区内设有北校区办公楼、教学科研区、学生生活区、教工生活区等。

中山大学北校区历史悠久,分布着不少具有历史价值的文物建筑。

北校区办公楼亦称“红楼”,座落于北校区南门百子岗,楼高三层,分前后两座,是一座中西结合具有欧洲古典主义建筑风格的建筑物。

该楼在1916年始建、1918年竣工,曾是当时的广东公立医科专门学校的医院用房,1926年用作中大医学院附属医院留医部,1953年辟作华南医学院行政办公楼。

1996年经广州市人民政府批准为广州市文物保护单位,2000年被列为广州市古典建筑及历史纪念建筑物。

办公楼顶层仍保留着1986年邓小平亲笔题写的“中山医科大学”题字,前座门柱镶嵌着2004年复制的、由曾任中山大学校长的戴季陶于1927年题撰的“医病医身医心,救人救国救世”黑色大理石对联,办公楼门前竖立着孙中山学医纪念铜像。

医学图书馆前楼是一座具有欧洲古典主义建筑风格的建筑物。

始建于1916年,1918年竣工,用作当时的医学院校舍,1953年用作图书馆一直至今。

该建筑在抗日战争期间曾被侵华日军作为细菌战广州大本营,现已被列为广州市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广州市文物保护单位、广州市古典建筑及历史纪念建筑物。

【建筑规划】中山大学东校区蓝图已绘就

【建筑规划】中山大学东校区蓝图已绘就

中山大学东校区蓝图已绘就2003年1月21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广东省委书记张德江同志视察广州大学新校区规划和建设前期准备工作,提出了“建设全国一流的大学城”(一流的规划、一流的设计、一流的建设和一流的质量)和“2004年9月开学招生”的目标。

2003年1月22日,广州市委、市政府组织召开会议,研究落实张德江同志的指示精神,对加快大学新校区建设的各项工作作了全面部署,并决定成立广州大学新校区建设指挥部。

在省委、省政府的高度重视和正确领导下,省市各有关部门、各入驻高校团结协作,到目前为止,大学新校区规划设计基本完成,征地拆迁稳步推进,各项施工逐步展开。

为了落实张德江书记提出的四个一流,2月27日至4月7日,由广州大学新校区整体城市设计与校区组团详细规划设计竞赛委员会组织了广州大学新校区整体城市设计与校区组团详细规划设计竞赛,向15家国内外著名设计单位征集规划设计方案。

4月16日开始组织专家评审会,对设计单位提交的成果进行评审,产生了大学新校区整体城市设计和组团修建性详细规划优胜方案,并完成了“五图一书”的审批。

我校东校区修建性详细规划方案是从三个参赛单位提交的三份成果中产生的,中选的设计单位是广州市建筑设计院。

并由中选设计单位进行单体方案设计和施工图设计,最近,已对建筑单体的设计方案进行了终审,并完成了初步设计评审工作。

一期建筑的施工图设计已全部完成并交付实施。

按照2004年9月开学招生的工期目标和省教育厅要求在2005年9月校区全部建成的要求,结合工程建设的实际,新校区指挥部办公室分别以2004年6月和2005年8月为一期工程和二期工程的最后工期目标。

2003年10月21日已对我校东校区一期建筑进行现场放线,对每栋建筑定位。

广州地区大学新校区位于番禺小谷围岛及其南岸地区,西邻洛溪岛、北邻生物岛、东邻长洲岛。

首期开发的小谷围岛共约18万平方米,划分为五个组团,入驻10所大学。

新校区的对外交通有中部快线,地铁4号和7号穿行其中。

浅谈几所高校的新校区布局

浅谈几所高校的新校区布局

浅谈几所高校的新校区布局高考季,我们来聊聊大学校园。

这些年很多高校都建新校区,有的把新校区当主校区,如上交、浙大、南大、东南;有的作为补充,如复旦、同济、南开、中山;有的原地发展,不另开新校园,这最理想,如清华、北大,这要求原址较大且地处近郊(90年代前),拓展相对容易;有的异地开建,这有点过分,如哈工大。

上海交大是80年代第一个建大型新校区的。

闵行校区起初只是西区1013亩,1984年征地,1985年开工,1987年9月启用。

东区是扩建部分,2002年5月征地,次年4月开工,2004年局部启用。

西区东区共4639亩,布局采用公园式不对称曲线,建筑风格简朴低调,如下图:浙江大学紫金港新校区5856亩(规划8700亩)。

东区3192亩2001年动工,2002年10月6日启用。

西区首期2664亩2011年开工,大概2020年6月起逐步启用。

布局也是公园式不对称曲线,但建筑风格较土豪,如东区,不少建筑形状奇特很吸眼球。

下图为日月楼:东南大学九龙湖新校区3752亩,2002年征地,2006年9月启用 (同时放弃1990年秋启用的浦口校区1200亩)。

进大门轴线全对称,主楼图书馆迎着主干道,上世纪50年代的风格,也许是某个领导的主意。

但中心大草坪太大,是个败笔,绕行不方便。

下图为轴线大道、大草坪、图书馆:南京大学仙林新校区3800亩(规划4910亩),2006年征地,2009年9月启用 (同时放弃1993年9月启用的浦口校区2848亩)。

和东南大学的风格接近,进大门轴线对称,主楼迎着主干道,但没有绕圈大草坪,行走方便。

四处设多块组团建筑群,空间组织比东南好。

下图为轴线大道:复旦大学邯郸路老校区在80年代时还是城乡结合部,北侧袁长河北还是农田。

邯郸路南动迁+袁长河北征地,面积从600亩扩展到1383亩。

就地扩建主校区,这是学清华和北大,但当时圈地气魄不够大,后来不够用,到江湾机场旁又圈了1462亩。

江湾新校区2003年年底开工,2008年年底竣工,建筑不多,不对称西洋风格,有点象古罗马建筑遗址,见下图:合肥中科大也是原地扩建,是闹市扩建,不容易。

《中山大学校区布局调整路线图(草案)》解读

《中山大学校区布局调整路线图(草案)》解读

《中山大学校区布局调整路线图(草案)》拟定文章来源:新闻中心作者:新闻中心编辑:刘沛思发布时间:2008-09-28 17:50在前期一系列准备工作的基础上,《中山大学校区布局调整路线图(草案)》于近日拟定。

9月27日下午、28日上午,学校召开校区布局调整工作会议,黄达人校长、陈春声副校长出席会议并讲话,李祥之校长助理及各院系、各相关职能部门负责人参加会议。

陈春声副校长介绍了校区布局调整工作的基本构想和原则。

从2008至2012年,各校区应逐步形成如下办学格局:广州南校区以基础学科为主,广州东校区以应用学科为主,广州北校区以医科为主,珠海校区则要在提高办学层次的基础上,以新兴学科及港澳台合作办学和国际合作办学为特色。

校区布局调整是对学校的历史和未来高度负责的体现,要信守招生承诺,遵守招生章程,循序渐进、逐步置换、平稳过渡,逐步完成校区布局调整的目标。

黄达人校长回顾了校区布局调整的历史背景,他强调,本届党政领导班子定以高度的社会责任感和历史责任感,通力合作,推进校区布局调整。

主动地设计、推进校区布局调整,使学校及各个学院以后的发展有一个长远的规划,是坚持我校以人为本、善待学生的办学理念的体现。

有准备的调整和变化比没有准备、听之任之、随机的调整更有主动性。

在校区布局调整的过程中所需要做的和所能做的,都要以学生、老师的需要为第一考虑因素,要认真了解师生们在调整过程中面对的困难,切实为他们做好服务,顺利、稳妥地推进校区布局调整。

《中山大学校区布局调整路线图(草案)》解读校区布局调整的若干原则(一)校区布局调整以优化办学资源配置、有利于学校长远发展为目标,正确处理规模、质量、结构和效益的关系,正确处理可持续性发展和跨越式发展的关系。

(二)校区布局调整要有利于学校管理体制的改革与创新,形成有中山大学特色的现代大学制度。

继续明确和强化“一校两区”的概念,进一步加强广州的三个校区的紧密联系,进一步加强珠海校区管委会在校区办学的地位和作用,进一步加强东校区党政办的综合协调功能。

中山大学多校区管理模式现存问题探析

中山大学多校区管理模式现存问题探析

中山大学多校区管理模式现存问题探析
姚颂华
【期刊名称】《中国科教创新导刊》
【年(卷),期】2011(000)010
【摘要】中山大学是孙中山先生亲手创立,有着一百多年办学传统的多校区综合性重点大学.本文探讨了学校"条块结合"混合式多校区管理模式所存在的问题并提出解决路径.
【总页数】1页(P203-203)
【作者】姚颂华
【作者单位】中山大学校长办公室,广州510275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G647.3
【相关文献】
1.高校图书馆纸本期刊阅读趋势探析——以中山大学东校区图书馆为例 [J], 黄帼婷;梁益铭
2.中山大学多校区扩展与后勤管理模式实践 [J], 何北兴;朱志辉;杨旻
3.多校区管理之大学新校区管理模式优化探析——以南通大学启东校区为例 [J], 黄秀娟
4.当代大学生兼职家教活动现存问题及其解决路径研究r——以中山大学新华学院东莞校区为例 [J], 王嘉茵;瞿文政;龙萍;李丹;陈伟钊
5.学位论文管理中涉及的知识产权管理——以中山大学北校区图书馆学位论文管理模式为例 [J], 吴阳燕;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中山大学博雅学院无专业精英培养现象看法

中山大学博雅学院无专业精英培养现象看法

中山大学博雅学院无专业精英培养现象看法昨天晚上看新闻,讲到中山大学开了个博雅学院,口号是培养大师,主张无专业精英。

我还没有来天涯上看大家的反应,个人觉得挺可笑的。

大师难道也可以培养?简直是笑话嘛!大学确实应该是精英教育,但如此培养人文精神的教育方式并非如该学院院长所讲的是对中国现有教育状况的补充,反而有点助纣为虐的嫌疑。

大学始终是要培养有专业技能的人才的地方,而个人素质的提高以致大师的成就则是在此基础上的个人努力成就的,只一味的强调所谓的素质只会舍本逐末,没有一技之长这个1,其他的都是0,0再多再漂亮又有什么用呢?再加深阅读能力,再有独立思考能力,没有贡献社会的能力,也只不过是个书虫罢了,中国只需要一个老舍,一个郭沫若,却需要更多的邓稼先,更多的袁隆平。

所以这种培养出来的百无一用的大师,中国不需要。

技能是根本,而素质的提高只是附属其上的人文追求,是教育的附带产物,而如今却变成了刻意追求的东西,该学院不对此表示悲哀,反而沾沾自喜,又有那么多学生跟风起哄,还抬出追求梦想,自由兴趣的说辞,真是让人难以抑制的对年轻一代表示担忧。

这种饱含穷酸气的书生精神什么时候可以沉淀下来,什么时候可以脚踏实地,变的务实起来,那时才是民族真正的发展。

开学以来赞赏支持涌现质疑讨论亦不断主办者坦言仅为教改试验的一个理想化状态长假即将结束,回到课堂的中山大学博雅学院学生想的不仅是那本中华书局繁体竖排版本的《诗经》、那些天书般的拉丁文,他们也许会想:还有记者来旁听吗?从9月19日开学以来,作为新生事物的博雅学院在中国南方宁静的校园中迅速成为一个炙热的焦点,余温难消。

对于这个在招生简章中明言“为探索高等教育大众化时代的精英教育模式而专门设置”的学院,对于“学生的人生榜样不是亿万富翁,而是学富五车的大思想家、大学问家”的宣言;外界在赞赏和支持群起的同时,质疑和讨论也同样喧嚣。

“博雅学院只是整个通识教改试验的一个环节。

”今年9月1日起才正式受薪于中山大学的著名学者甘阳走马上任人文高等研究院院长,兼任博雅学院院长、通识教育总监。

大湾区高校改扩建的传承与发展——以中山大学珠海校区改扩建工程为例

大湾区高校改扩建的传承与发展——以中山大学珠海校区改扩建工程为例

2基于城市设计视角下的交通景观设计冯洁兰州交通大学艺术设计学院 甘肃兰州 730000摘要:城市化建设推动了城市交通道路的发展,交通道路是城市化的象征,它体现了城市文明建设的水平。

同时,城市交通景观对城市的文化和生态环境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城市交通道路作为市民出行、活动的重要空间,它的景观属性要求其必须符合大众的审美需求。

从城市设计的角度解读城市交通景观设计,不失城市原有风貌的同时将本土文化融入设计理念中,这是对城市交通景观“落地”式的设计手段。

关键词:城市设计;“落地”式设计;交通景观设计一、引言在城市设计中,很多景观设计师重物质表象,轻文化内涵,有的甚至排斥本土文化和本土产业,盲目地追赶世界潮流,忽视了文化传统。

在城市化发展中各种景观设计理念风起云涌,景观设计师带着所谓的“后现代主义”来设计城市交通景观,使城市的历史性、文化性、艺术性失去了本有的个性,结果不但没有为城市景观文化增色,反而破坏了原有的特色和整体空间的协调性。

在城市建设规模扩大的同时,城市交通景观建设盲目跟风,使得原生志的传统文化空间面积急速减少,新、旧区域空间形志与理念性设计的矛盾日益加剧,城市交通景观不再满足城市交通道路的需求。

很多历史性交通景观的原有风貌遭遇破坏,甚至被大量拆除,城市交通道路两侧整体空间形志也渐渐失去了原有风貌[1]。

(一)城市设计话语圈和理论思想1.城市设计话语圈基于不同学科下对于城市发展、定位、形象名片、城市文化、城市文明等持以的不同观点。

2.城市设计理论思想马克思主义认为,逻辑规律存在于客观世界,具有一定的、相对的独立特性,是思维领域所存在的表象,也是在客观事物中表现出人的特定关系思维。

实践在人们运用逻辑规律反映客观世界特有关系时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任何设计都要遵循基本逻辑规律。

只有这样才能发挥它应有的作用。

从理性立足点出发,坚守唯物主义认识论的真理,针对城市的本质属性,根据城市的实情对城市进行设计。

二、城市设计视角下“落地”式的交通景观设计(一)城市设计视角下的“落地”式设计在城市化建设过程中,很多城市都在不断追求推陈出新,一味地塑造“一线城市、大都市、现代化”的形象,过于强调城市景观的恢宏与壮观,而忽视了人们最基本的需求和人文情怀。

原国立中山大学石牌校园建筑及整体布局研究

原国立中山大学石牌校园建筑及整体布局研究

专版研究园地原国立中山大学石牌校园建筑及整体布局研究文/刘立欣0 引言原国立中山大学(后复名为中山大学)的前身是孙中山先生创立的国立广东大学,1924年创办至今,经历了4个发展时期,分别是国立广东大学时期(1924至1933年)、石牌新校时期(1933至1937年)、抗战时期(1937至1945年)、新时期(1945年至今)。

石牌新校时期是原国立中山大学发展的重要阶段,奠定了其发展基础。

1932年,当时的民国政府决定在广州石牌地区建设原国立中山大学,规划由吕彦直参与、杨锡宗主持完成,成为中国近代第一所由中国人设计、中国式的高等学府。

1933年3月动工至1937年7月抗日战争爆发的短短4年多时间,原国立中山大学石牌校园(以下简称石牌校园)共建成各类建筑186座,其中69座保存至今,成为现华南理工大学和华南农业大学的重要组成部分。

1 建设历程1929年9月,原国立中山大学董事会正式成立,孙科、宋子文、陈铭枢为建筑董事,孙科为主任,负责新校园建设的具体事务。

建校计划分3期,每期2年,预计花费6年完成。

1933年3月第一期工程启动,第二年9月首期工程提前完成,农、工、法三院迁入。

1934年10月第二期开始建设,次年秋因经费不足,当时主政广东的陈济棠下令军政人员捐俸一月并向银行贷款60万元始得完成,当年校本部及文、理学院迁入。

1936年第三期工程开始,次年抗日战争爆发,建校工程被迫停止。

1937年8月至10月及1938年3月、4月和6月间,原国立中山大学遭受日军战机轰炸十余次,部分校舍被毁。

尽管如此,石牌新校的建设已基本完成,并逐步发展成为多学科的综合性大学和华南地区首屈一指的最高学府(如表1)。

2 建筑及整体布局2.1 建筑根据查阅文献、勘查现场和访问老校友等途径得知,石牌校园共建成各类建筑186座,69座保存至今(如表2)。

现存建筑主要有传统复兴、折衷主义和现代主义三种风格,其中超过80%为传统复兴式。

中山大学三学期制实施方案

中山大学三学期制实施方案

中山大学“三学期制”实施方案为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深化本科教育教学改革,推进研究生培养机制改革,进一步完善高素质复合型人才培养体系,经过认真调研、论证,并借鉴兄弟院校的经验与做法,学校决定自2009学年度第一学期起全面推行“三学期制”,特制定如下实施方案。

一、实施“三学期制”的意义(一)有利于本科教育课程体系的整体优化,深化教学制度改革“三学期制”着眼于解决我校实践教学环节较为薄弱、跨校区选课困难、优质教学资源共享程度偏低、本科教育中重点综合性大学优势不太明显等实际问题,通过全面修订教学计划,调整、重构课程设置,形成多层次、多类型、多元化的课程体系,促进教学内容、教学手段和教学方法的变革,进一步完善课堂、实验、实践等主要教学环节,使现有学期制在教学管理方面存在的一些深层矛盾得以缓解,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综合素质。

(二)有利于促进优质教育资源在各校区间更均衡地配置“三学期制”以促进优质教育资源共享和保持综合型大学人才培养优势为目的,通过有效的制度设计,形成包括通识教育、博雅教育、素质教育等方面内容的全方位、多层次的人才培养机制,促进多校区校园文化的融通和流转。

“三学期制”注重将长学期的稳定性、连续性与短学期的灵活性、自主性相结合,给学生以更加弹性的学习空间,让学生更具自主性地构建知识结构,发展职业竞争力。

“三学期制”的实施,也有助于提高各类教学资源的利用率,提高办学效益。

(三)有利于推动开放性办学机制的进一步完善“三学期制”实施后,学校和各院系可利用短学期延聘国内外知名学者驻校或来校讲学,使学生有更多的机会共享国内外优质教育资源。

“三学期制”还为学生参与社会实践、参与教师的科研项目、从事创新性实验和学术研究,提供更多的时间和空间条件。

如果将短学期和暑期连通利用,学生可以有更好的条件尽早进入科研课题的研究工作,进行教学实习、就业实习和科技创新活动,培养实践能力、科研能力和创新能力,提高社会适应性和就业竞争力。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大办〔2008〕23号关于印发《中山大学校区布局调整路线图(2008—2012)》的通知校机关各部、处、室,各学院、直属系,各直属单位,各附属单位,后勤集团、产业集团:《中山大学校区布局调整路线图(2008—2012)》已经学校2008年第14次党委常委(扩大)会议讨论并原则通过,现予以公布实施。

特此通知,请遵照执行。

二〇〇八年十月三十日—1—中山大学校区布局调整路线图(2008—2012)目录第一部分中山大学校区布局调整总体方案(2008~2012) (3)第二部分中山大学校区布局调整工作时间表 (14)一、校区布局调整工作时间表(2008年7月~2012年9月) (14)二、校区布局调整各学院(系)学生迁移时间表(2008年7月~2012年9月) (20)第三部分中山大学校区布局调整在校生人数统计表 (22)3.1 在校学生分布情况统计表(2008年~2012年) (22)3.2 本科生在校分布情况统计表(2008年~2012年) (23)3.3 全日制研究生分布情况统计表(2008年~2012年) (26)第四部分中山大学校区布局调整状态数据统计表 (31)4.1 校区布局(不含附属医院)状态数据统计表(2008年9月~2009年6月) (31)4.2 附属医院校区布局调整状态数据统计表(2008年9月~2009年6月) (34)第五部分中山大学各校区可调配房源状态数据统计表(2008年9月~2009年6月) (35)第六部分各校区学生宿舍床位供需对比表(2008~2012) (38)第七部分中山大学校区布局调整课室需求方案(2008~2012) (42)第八部分中山大学校区布局调整教学类实验室需求方案(2008~2012) (51)第九部分附件 (56)一、2007年、2008年本科生招生计划表 (56)二、2007级、2008级研究生人数一览表 (62)三、2008年~2012年各校区留学生人数发展预测 (63)四、中山大学教学类实验室用房情况表 (64)五、珠海实验中心生物、物理、化学实验室基本情况表 (71)—2—第一部分中山大学校区布局调整总体方案(2008~2012)一、校区布局调整的目标(一)基本目标从2008至2012年,各校区应逐步形成如下办学格局:广州南校区以基础学科为主,广州东校区以应用学科为主,广州北校区以医科为主,珠海校区则要在提高办学层次的基础上,以新兴学科及港澳台合作办学和国际合作办学为特色。

(二)基本格局至2012年9月,各学院(直属系)在各校区的基本办学格局为:1、南校区(1)中文系、历史系、哲学系、岭南学院、外国语学院、教育学院、地理科学与规划学院、地球科学系的全日制研究生和高年级本科生。

(2)筹建中的社会学与人类学学院(暂名)、亚太研究院、数学与计算科学学院、物理科学与工程技术学院、化学与化学工程学院的全日制研究生和本科生。

(3)管理学院的全日制MBA和博士研究生,生命科学学院的低年级本科生、部分全日制研究生,港澳珠三角所的全日制研究生,中山医学院的八年制临床医学专业的一、二年级本科生。

其中管理学院的博士研究生暂留南校区,随校区布局调整的进度再行安排。

—3—(4)国际交流学院汉语言专业的全日制本科生和汉语国际教育专业学位的全日制硕士研究生。

其他学生在各校区的学习和培养的格局不变。

(5)全日制学生全部搬迁至东校区的院系可在广州校区保留一定空间,以解决非学历教育等方面的需求。

(6)南校区的学生宿舍应保持500个本科生的流动床位,以使四年都在珠海校区学习的本科生均有在南校区学习、生活一个学期的经历。

2、东校区(1)法学院、政治与公共事务管理学院、传播与设计学院、资讯管理系、信息科学与技术学院、软件学院、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工学院、药学院的全日制研究生和本科生。

(2)管理学院的本科生、全日制硕士研究生(不含MBA),生命科学学院的高年级本科生、部分全日制研究生。

(3)中山医学院、光华口腔医学院、护理学院的一年级本科生,公共卫生学院一、二年级本科生。

3、北校区(1)中山医学院、公共卫生学院、光华口腔医学院、护理学院的全日制研究生和高年级本科生。

(2)附属医院的全日制研究生按目前培养格局不变。

4、珠海校区(1)旅游学院、国际商学院、翻译学院、海洋学院、筹建中的国—4—际学院(暂名)的全日制研究生和本科生,物理学(核工程与核技术)、应用化学(理化检验技术)专业的本科生。

(2)中文系、历史系、哲学系、岭南学院、外国语学院、教育学院、地理科学与规划学院、地球科学系的低年级本科生。

二、校区布局调整的周期(一)自2008年7月起至2012年9月止,全校性校区布局调整周期为期四年。

(二)每年的9月到翌年的6月为一短周期,校区布局调整工作集中在每年的7、8月份完成。

(三)至2012年9月,校区布局调整的阶段性目标基本实现。

三、校区布局调整的若干时间表(一)本科生招生1、2009年9月,社会学与人类学学院(暂名)、亚太研究院等相关专业的09级本科生在南校区学习,教育学院应用心理学专业的09级本科生按一、二年级在珠海学习、三、四年级在南校区学习的格局确定招生计划。

2、2010年9月,数学与计算科学学院、哲学系逻辑学专业的10级本科生在南校区学习。

3、2011年9月,物理科学与工程技术学院、化学与化学工程学院、生命科学学院、中山医学院的八年制临床医学专业、逸仙班的11—5—级本科生在南校区学习。

4、至2012年9月,中文系、历史系、哲学系、岭南学院、外国语学院、教育学院、地理科学与规划学院、地球科学系的低年级本科生仍在珠海校区学习。

5、国际学院(暂名)根据实际招生情况进行布局。

(二)研究生招生1、2008年9月,药学院的08级研究生在东校区学习和培养。

2、2009年9月,法学院、政治与公共事务管理学院、管理学院(不含全日制MBA和博士研究生)、资讯管理系、传播与设计学院、信息科学与技术学院、软件学院、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工学院的09级研究生在东校区学习和培养,生命科学学院的09级研究生根据实验室布局分别在南校区和东校区学习和培养。

3、至2012年9月,中山医学院、公共卫生学院、光华口腔医学院、护理学院、附属医院的全日制研究生培养格局不变。

(三)学生迁移1、2008年7~8月,药学院在珠海校区的本科生和北校区的研究生整体迁移至东校区。

2、2009年7~8月,信息科学与技术学院、软件学院、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在南校区的研究生整体迁移至东校区。

3、2009年7~8月,人类学系在珠海校区的本科生全部迁至南校区学习,亚太研究院、社会学与社会工作系在东校区的本科生全部迁移至南校区学习。

—6—4、2010年7~8月,数学与计算科学学院、哲学系逻辑学专业在东校区的本科生全部迁移至南校区学习。

5、2011年7~8月,物理科学与工程技术学院、化学与化学工程学院、中山医学院的八年制临床医学专业、逸仙班在珠海校区的低年级本科生全部迁移至南校区学习;教育学院应用心理学专业的09级本科生由珠海校区迁往南校区;生命科学学院的08级本科生从南校区迁移至东校区学习,09级本科生从珠海校区迁移至东校区学习,10级本科生从珠海校区迁移至南校区学习,此后本科生按低年级在南校区学习、高年级在东校区学习的格局决定迁移流向。

6、中文系、历史系、哲学系、岭南学院、外国语学院、教育学院、地理科学与规划学院、地球科学系的本科生按低年级在珠海校区学习、高年级在南校区学习决定学生迁移流向。

(四)学院迁移1、2008年9月,药学院整体迁至东校区。

2、2009年8月,信息科学与技术学院、软件学院、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整体迁至东校区。

3、各相关学院要根据本科生、研究生的教学和培养需要,逐步在各校区优化配置教师和行政人员,以满足人才培养的基本要求。

(五)职能部门的搬迁1、2008年8月,教务处、学生处、团委主办公场地全部迁入东校区。

设立南校区教务综合科、南北校区学生事务管理科、南校区团工委等职能机构。

—7—2、2008年11月,学校档案馆整体搬迁至东校区。

3、2009年9月,各职能部门和相关学院在东校区党政办设立综合办公室。

4、相关职能部门的搬迁要根据校区布局调整的需要逐步做出动态调整。

四、校区布局调整的决策程序(一)调查研究根据多校区办学格局存在的问题,就招生规模、学科布局、人才培养、行政管理、后勤保障、校园文化建设等方面情况进行调研,形成校区布局调整的初步方案。

(二)征求意见学校根据校区布局调整初步方案,就学生流向、迁移路线、搬迁时间、资源配置等方面与各学院进行协商,形成学校的整体方案。

(三)党委常委会决策制定校区布局调整的总体方案,交党委常委(扩大)会讨论通过后实施。

(四)组织实施校区布局调整工作小组负责校区布局调整总体方案的落实工作,校长办公室负责总体协调,各部门通力合作,各学院根据校区布局调整工作的时间表制定具体方案实施。

—8—五、校区布局调整的实施步骤以下为在每一年(每年9月~翌年9月)校区布局调整周期内的实施步骤。

(一)每年9月,校办统筹各单位提供的当年校区布局调整统计数据(当年9月~翌年6月),包括:1、教务处、研究生院、人事处、房地产管理处等单位负责提供各学院(系)各校区在校生人数、教职工人数、用房情况状态数据。

2、房地产管理处、东校区管委会、珠海校区管委会等单位负责提供学校可调配房源以及学生床位分布情况统计数据。

3、教务处、医学教务处等单位负责提供各校区课室需求情况统计数据。

4、设备与实验室管理处等单位负责提供各校区教学类实验室需求情况统计数据。

(二)每年11月,研究生院、本科生招生办公室制定翌年招生计划。

(三)每年12月,校办协调制定翌年校区布局调整年度实施方案,其中学生宿舍改造与修缮方案由总务处制定,学生课室调配方案由教务处和医学教务处制定,基础教学实验室调配和建设方案由设备与实验室管理处制定,配套后勤保障方案由总务处、后勤集团制定。

(四)翌年3月,研究生院、学生处、总务处、后勤集团负责制定各校区学生搬迁方案,需搬迁的各学院(直属系)及各相关部门负责制定本单位的搬迁方案,以上方案需在制定后报校办备案。

—9—(五)翌年7~8月,完成各校区学生搬迁工作和各单位搬迁工作。

六、校区布局调整的经费使用校区布局调整的经费,由学校设立专项经费开支,经费使用严格遵循预算管理和“财务一支笔”的审批制度,重大专项开支需提交学校财经工作领导小组审批。

具体使用原则如下:(一)搬迁经费1、各机关的搬迁经费,由各单位提出申请,经学校审批,列入校区布局调整专项经费开支。

2、各学院搬迁经费由各学院自筹经费解决,确有困难的学院,由各单位提出申请,经学校审批,列入校区布局调整专项经费开支。

3、校区布局调整涉及的重大专项经费的支出,须经学校财经工作领导小组审批。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