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子家语》观乡射原文及译文
《孔子家语》全文及翻译
《孔子家语》全文及翻译【孔子家语】全文及译文
《孔子家语》相鲁原文及译文
《孔子家语》始诛原文及译文
《孔子家语》王言解原文及译文
《孔子家语》大婚解原文及译文
《孔子家语》儒行解原文及译文
《孔子家语》问礼原文及译文
《孔子家语》五仪解原文及译文
《孔子家语》致思原文及译文
《孔子家语》三恕原文及译文
《孔子家语》好生原文及译文
《孔子家语》观周原文及译文
《孔子家语》弟子行原文及译文
《孔子家语》贤君原文及译文
《孔子家语》辩政原文及译文
《孔子家语》六本原文及译文
《孔子家语》辩物原文及译文
《孔子家语》哀公问政原文及译文
《孔子家语》颜回原文及译文
《孔子家语》子路初见原文及译文
《孔子家语》在厄原文及译文
《孔子家语》入官原文及译文
《孔子家语》困誓原文及译文
《孔子家语》五帝德原文及译文
《孔子家语》五帝原文及译文
《孔子家语》执辔原文及译文
《孔子家语》本命解原文及译文
《孔子家语》论礼原文及译文
《孔子家语》观乡射原文及译文
《孔子家语》郊问原文及译文
《孔子家语》五刑解原文及译文
《孔子家语》刑政原文及译文
《孔子家语》礼运原文及译文
《孔子家语》冠颂原文及译文
《孔子家语》庙制原文及译文
《孔子家语》辩乐解原文及译文
《孔子家语》问玉原文及译文
《孔子家语》屈节解原文及译文
《孔子家语》七十二弟子解原文及译文《孔子家语》本姓解原文及译文
《孔子家语》终记解原文及译文
《孔子家语》正论解原文及译文
《孔子家语》曲礼子贡问原文及译文《孔子家语》曲礼子夏问原文及译文《孔子家语》曲礼公西赤问原文及译文。
孔子家语的原文和译文
孔子家语的原文和译文
《孔子家语》的原文和译文如下:
原文:
曾子曰:“何谓也?”子曰:“商也好与贤己者处,赐也好说不若己者。
不知其子,视其父;不知其人,视其友。
不知其君,视其所使;不识其地,视其草木。
故曰:‘与善人居,如入芝兰之室,久而不闻其香,即与之化矣。
与不善人居,如入鲍鱼之肆,久而不闻其臭,亦与之化矣。
丹之所藏者赤,漆之所藏者黑,是以君子必慎其所与处者焉。
’”
译文:
曾子问孔子:“这是为什么呢?”孔子说:“子夏喜爱同比自己贤明的人在一起,(所以他的道德修养将日有提高);子贡喜欢同才智比不上自己的人相处,(因此他的道德修养将日渐丧失)。
不认识他的儿子,可以看看他的父亲;不了解这个人,可以看看他的朋友;不识别这个君王,可以看看他派遣的使者;不了解这个地方,可以看看这里的草木。
所以说:‘同品德高尚的人住在一起,就像进入种满芝兰花的房间,时间一长就闻不到香味了,这是因为自己和香味融为一体了。
和品行低劣的人在一起,就像到了卖咸鱼的店铺,时间一长就闻不到臭味了,这也是因为自己与臭味融为一体了。
朱砂所蕴涵的一定是红色,墨漆所蕴藏的也一定是黑色,因此君子必须谨慎地选择朋友。
’”。
《孔子家语·礼运第三十二》(2)原文·注解·译文
《孔⼦家语·礼运第三⼗⼆》(2)原⽂·注解·译⽂【原⽂】⾔偃复问⽈:“如此乎,礼之急也?”孔⼦⽈:“夫礼,先王所以承天之道,以治⼈之情,列其⿁神,达于丧祭、乡射、冠婚、朝聘。
故圣⼈以礼⽰之,则天下国家可得以礼正矣。
”【注释】之:四库、同⽂本作“其”。
急:紧要,急迫。
列其⿁神:取法于⿁神。
列,参验,取法。
丧祭、乡射、冠婚、朝聘:皆为周代礼仪名称。
分别指丧礼、祭礼、乡射礼、冠礼、婚礼、诸侯定期朝见天⼦之礼和诸侯之间的聘礼。
【译⽂】⾔偃⼜问:“既然这样,礼制不是很紧需了吗?”孔⼦说:“礼制是先代君王⽤以顺承⾃然法则,陶冶⼈的性情的。
它参验于⿁神,体现在丧、祭、乡射、冠、婚、朝、聘等礼仪之中。
因此,圣⼈⽤礼来昭⽰百姓,就能通过礼制的教化达到天下太平,国家安泰。
”【原⽂】⾔偃⽈:“今之在位,莫知由礼,何也?”孔⼦⽈:“呜呼哀哉!我观周道,幽、厉伤也,吾舍鲁何适?夫鲁之郊及禘皆⾮礼,周公其已衰矣。
杞之郊也禹,宋之郊也契,是天⼦之事守也,天⼦以杞、宋⼆王之后。
周公摄政致太平,⽽与天⼦同是礼也。
诸侯祭社稷宗庙,上下皆奉其典,⽽祝嘏莫敢易其常法,是谓⼤嘉。
【注释】幽、厉伤也:幽,周幽王;厉,周厉王。
伤。
破坏,伤害。
王肃注:“幽、厉⼆王者,皆伤周道也。
”吾舍鲁何适:王肃注:“鲁有圣⼈之风,犹胜(四库、同⽂本‘胜’后有‘于’)诸国也。
”鲁之郊及禘皆⾮礼:郊及禘,郊祭礼和禘祭礼。
只有天⼦才有资格⾏的祭礼。
(参见《郊问》)王肃注:“⾔失于礼⽽亡其义。
”本句意思是,鲁国⾏郊祭礼和禘祭礼都不合于礼制。
周公其已衰矣:王肃注:“⼦孙不能⾏其礼义。
”禹:夏朝始祖。
王肃注:“杞,夏后,本郊鲧,周公以鲧⾮令德,故令杞郊禹。
”契:商朝始祖。
事守:应当遵守的法度。
以杞、宋:同⽂本作“杞、宋以”。
祝:祭祀是司告⿁神的⼈。
嘏:g或者ji,福。
这⾥指替⼈向⿁神祈福的⼈。
【译⽂】⾔偃问:“当今在位的君主,没有知道如何遵循礼制来治理国家的的,为什么呢?”孔⼦说:“唉,真是可悲呀!我考察周代的礼制,从幽王、厉王起就败坏了。
孔子家语文言文翻译
《孔子家语》又名《孔氏家语》,或简称《家语》,是一部记录孔子及孔门弟子思想言行的著作。
下面请看店铺带来的孔子家语文言文翻译,希望能够帮助大家。
【原文】孔子为鲁大司寇,有父子讼者,夫子同狴执之,(狴,狱牢也)三月不别,其父请止。
夫子赦之焉。
季孙闻之,不悦曰:“司寇欺余,曩告余曰,国家必先以孝,余今戮一不孝以教民孝,不亦可乎?而又赦,何哉?”冉有以告孔子,子喟然叹曰:“呜呼!上失其道,而杀其下,非理也。
不教以孝,而听其狱,是杀不辜。
三军大败,不可斩也。
狱犴不治,不可刑也。
何者?上教之不行,罪不在民故也。
夫慢令谨诛,贼也。
征敛无时,暴也。
不试责成,虐也。
政无此三者,然后刑可即也。
书云:“义刑义杀勿庸,以即汝心,惟曰未有慎事,言必教而后刑也。
”(庸用也,即就也。
刑教,皆当以义,勿用以就汝心之所安,当谨之。
自谓未有顺事,且陈道德以服之,以无刑杀,而后为顺。
是先教而后刑也)既陈道德以先服之,而犹不可,尚贤以劝之,又不可,即废之,又不可,而后以威惮之,若是三年,而百姓正矣。
其有邪民不从化者,然后待之以刑,则民咸知罪矣。
诗云:“天子是毗,俾民不迷。
”(毗辅也。
俾使也。
言师尹当毗辅天子,使民不迷)是以威厉而不试,刑错而不用。
今世则不然,乱其教,繁其刑,使民迷惑而陷焉,又从而制之,故刑弥繁,而盗不胜也。
夫三尺之限,空车不能登者,何哉?峻故也。
百仞之山,重载陟焉,何哉?陵迟故也。
(陵迟犹陂池也)今世俗之陵迟久矣,虽有刑法,民能勿踰乎?”【大意】孔夫子当鲁国大司冠时,有父子争讼于公堂,夫子就把他们关在一个监狱中,三个月不审讯,他的父亲请求终止诉讼。
夫子赦免他们了。
季孙听说这事后,不高兴了,说:“孔司寇欺骗了我,过去他告诉我说,国家必须以孝为先,我现在杀戮一个不孝的来教化使民孝顺,不是很好吗?而又赦免了他,为什么呢?”冉有把这话告诉了孔子,子长长的叹了一口气说:“唉!上层领导失去正道,而杀他的'下层人民,是没道理的。
孔子家语·观乡射原文
孔子家语·观乡射原文【原文】孔子观于乡射①,喟然叹曰:射之以礼乐也,何以射?何以听?修身而发,而不失正鹄者,其唯贤者乎?若夫不肖之人,则将安能以求饮?《诗》②云:发彼有的,以祈尔爵。
③祈,求也。
求所中以辞爵。
酒者,所以养老、所以养病也。
求中以辞爵,辞其养也。
是故士使之射而弗能,则辞以病,悬弧之义④。
于是退而与门人习射于矍相之圃,盖观者如堵墙焉。
射至于司马⑤,使子路执弓矢,出列延,谓射之者曰:奔军之将,亡国之大夫,与为人后⑥者,不得入,其余皆入。
盖去者半。
又使公罔之裘、序点扬觯而语曰:幼壮孝悌,耆老好礼,不从流俗,修身以俟死者,在此位。
盖去者半。
序点又扬觯而语曰:好学不倦,好礼不变,耄期⑦称道而不乱者,在此位。
也盖仅有存焉。
射既阕,子路进曰:由与二三子者之为司马,何如?孔子曰:能用命矣。
【注释】①乡射:指州长于春秋两季以礼会民,习射于州之学校。
②《诗》:指《诗经小雅宾之初筵》。
③以祈尔爵:祈求你免被罚酒。
旧注:祈,求也,言发中的以求饮尔爵也。
胜者饮不胜者。
④悬弧之义:古代风俗,家中生了男孩,便在门左首悬挂一张木弓以示庆贺。
此处暗示射箭是男子从事的事。
旧注:弧,弓也。
男子生则悬弧于其门,明必有射事也。
而今不能射,唯病可以为辞也。
⑤司马:官名。
掌管军政和军赋。
子路此时官为司马,此即指子路。
旧注:子路为司马,故射至,使子路出延射。
⑥人后:指过继给别人作后嗣。
旧注:人已有后而又为人后,故曰与为人后也。
⑦耄(m o)期:旧注:八十、九十曰耄,言虽老而能称,解道而不乱。
【译文】孔子观看乡射礼,长叹一声说:射箭时配上礼仪和音乐,射箭的人怎能一边射,一边听?努力修养身心而发出的箭,并能射中目标,只有贤德的人才能做到。
如果是不肖之人,他怎能射中而罚别人喝酒呢?《诗经》说:发射你的箭射中目标,祈求你免受罚酒。
祈,就是求。
祈求射中而免受罚酒。
酒,是用来养老和养病的。
祈求射中而辞谢罚酒就是推辞别人的奉养。
所以如果让士人射箭,假如他不会,就应当以有病来辞谢,因为男子生来就应该会射箭。
《孔子家语卷四》
《孔子家语卷四》五帝第二十四【原文】季康子问于孔子曰:"旧闻五帝之名,而不知其实,请问何谓五帝?"孔子曰:"昔丘也闻诸老聃曰:‘天有五行,水火金木土,分时化育,以成万物,其神谓之五帝。
’古之王者,易代而改号[1],取法五行。
五行更王[2],终始相生,亦象其义。
故其为明王者,而死配五行。
是以太皞配木,炎帝配火,黄帝配土,少皞配金,颛顼配水。
"【注释】[1]易代而改号:改换朝代就改换年号。
[2]五行更王:按照五行循环的顺序更换帝王年号。
旧注:"法五行更王,终始相生,始以木德王天下,其次以生之行转相承。
"【译文】季康子问孔子:"以前听说过‘五帝’的名称,但不知道它的实际含义,请问什么是五帝?"孔子说:"从前我听老聃说:‘天有五行:水、火、金、木、土。
这五行按不同的季节化生和孕育,形成了万物,那万物之神就叫做五帝。
’古代的帝王,因改朝换代而改换国号、帝号,就取法五行。
按五行更换帝号,周而复始,终始相生,也遵循五行的顺序。
因此那些贤明的君王,死后也以五行相配。
所以太皞配木,炎帝配火,黄帝配土,少皞配金,颛顼配水。
"【原文】康子曰:"太皞氏其始之木何如?"孔子曰:"五行用事[1],先起于木。
木,东方万物之初皆出焉,是故王者则[2]之,而首以木德王天下。
其次则以所生之行转相承也。
"【注释】[1]用事:运行。
[2]则:效法。
【译文】季康子问:"太皞氏从木开始是什么缘故呢?"孔子回答说:"五行的运行,先是从木开始的。
木属东方,万物开始都是从这里产生的,因此帝王以此为准则,首先以木德称王于天下。
然后依据自己所生的‘行’,依次转换承接。
"【评析】这一篇讲五帝和五行的关系。
虽然将五帝和五行糅合在一起有些牵强,但也体现了孔子朴素的唯物哲学思想。
《孔子家语》卷第二
《孔子家语》卷第二《孔子家语》卷第二致思第八孔子北遊於農山,子路子貢顏淵侍側.孔子四望,喟然而嘆曰:「於斯致思,無所不至矣.二三子各言爾志,吾將擇焉.子路進曰:「由願得白羽若月,赤羽若日,鍾鼓之音,上震於天,旍旗繽紛,下蟠于地,由當一隊而敵之,必也攘地千里,搴旗執聝,唯由能之,使二子者從我焉.」夫子曰:「勇哉.」子貢復進曰:「賜願使齊楚合戰於漭瀁之野,兩壘相望,塵埃相接,挺刃交兵,賜著縞衣白冠,陳說其間,推論利害,釋國之患,唯賜能之,使夫二子者從我焉.」夫子曰:「辯哉.」顏回退而不對.孔子曰:「回來,汝奚獨無願乎?」顏回對曰:「文武之事,則二子者,既言之矣,回何云焉.」孔子曰:「雖然,各言爾志也,小子言之.」對曰:「回聞薰蕕不同器而藏,堯桀不共國而治,以其類異也,回願得明王聖主輔相之,敷其五教,導之以禮樂,使民城郭不修,溝池不越,鑄劍戟以為農器,放牛馬於原藪,室家無離曠之思,千歲無戰鬥之患,則由無所施其勇,而賜無所用其辯矣.」夫子凜然曰:「美哉!德也.」子路抗手而對曰:「夫子何選焉?」孔子曰:「不傷財,不害民,不繁詞,則顏氏之子有矣.」魯有儉嗇者,瓦鬲煮食,食之,自謂其美,盛之土型之器,以進孔子.孔子受之,歡然而悅,如受大牢之饋.子路曰:「瓦甂,陋器也,煮食,薄膳也,夫子何喜之如此乎?」子曰:「夫好諫者思其君,食美者念其親.吾非以饌具之為厚,以其食厚而我思焉.」孔子之楚,而有漁者,而獻魚焉,孔子不受.漁者曰:「天暑市遠,無所鬻也,思慮棄之糞壤,不如獻之君子,故敢以進焉.」於是夫子再拜受之,使弟子掃地將以享祭.門人曰:「彼將棄之,而夫子以祭之,何也?」孔子曰:「吾聞諸惜其腐〈食念〉,而欲以務施者,仁人之偶也,惡有受仁人之饋,而無祭者乎?」季羔為衛之士師,刖人之足,俄而衛有蒯聵之亂,季羔逃之,走郭門,刖者守門焉.謂季羔曰:「彼有竇.」季羔曰:「君子不踰.」又曰:「彼有竇.」季羔曰:「君子不隧.」又曰:「於此有室.」季羔乃入焉.既而追者罷,季羔將去,謂刖者:「吾不能虧主之法而親刖子之足矣,今吾在難,此正子之報怨之時,而逃我者三,何故哉?」刖者曰:「斷足固我之罪,無可奈何,曩者君治臣以法令,先人後臣,欲臣之免也,臣知獄決罪定,臨當論刑,君愀然不樂,見君顏色,臣又知之,君豈私臣哉?天生君子,其道固然,此臣之所以悅君也.」孔子聞之曰:「善哉為吏,其用法一也.思仁恕則樹德,加嚴暴則樹怨,公以行之,其子羔乎.」孔子曰:「季孫之賜我粟千鍾也,而交益親,自南宮敬叔之乘我車也,而道加行.故道雖貴,必有時而後重,有勢而後行,微夫二子之貺財,則丘之道,殆將廢矣.」孔子曰:「王者有似乎春秋,文王以王季為父,以太任為母,以太姒為妃,以武王周公為子,以太顛閎天為臣,其本美矣.武王正其身以正其國,正其國以正天下,伐無道,刑有罪,一動而天下正,其事成矣.春秋致其時而萬物皆及,王者致其道而萬民皆治,周公載己行化,而天下順之,其誠\至矣.」曾子曰:「入是國也,言信於群臣,而留可也;見忠於卿大夫,則仕可也;澤施於百姓,則富可也.」孔子曰:「參之言此可謂善安身矣.」子路為蒲宰,為水備,與其民修溝瀆,以民之勞煩苦也,人與之一簞食一壺漿.孔子聞之,使子貢止之.子路忿不悅,徃見孔子,曰:「由也以暴雨將至,恐有水災,故與民修溝洫以備之,而民多匱餓者,是以簞食壺漿而與之.夫子使賜止之,是夫子止由之行仁也.夫子以仁教而禁其行,由不受也.」孔子曰:「汝以民為餓也,何不白於君,發倉廩以賑之,而私以爾食饋之,是汝明君之無惠,而見己之德美矣.汝速已則可,不則汝之見罪必矣.」子路問於孔子曰:「管仲之為人何如?」子曰:「仁也.」子路曰:「昔管仲說襄公,公不受,是不辯也;欲立公子糾而不能,是不智也;家殘於齊,而無憂色,是不慈也;桎梏而居檻車,無慚心,是無醜也;事所射之君,是不貞也;召忽死之,管仲不死,是不忠也.仁人之道,固若是乎?」孔子曰:「管仲說襄公,襄公不受,公之闇也;欲立子糾而不能,不遇時也;家殘於齊而無憂色,是知權命也;桎梏而無慚心,自裁審也;事所射之君,通於變也;不死子糾,量輕重也.夫子糾未成君,管仲未成臣,管仲才度義,管仲不死束縛,而立功名,未可非也.召忽雖死,過與取仁,未足多也.」孔子適齊,中路聞哭者之聲,其音甚哀.孔子謂其僕曰:「此哭哀則哀矣,然非喪者之哀矣.」驅而前,少進,見有異人焉,擁鐮帶素,哭者不哀.孔子下車,追而問曰:「子何人也?」對曰:「吾丘吾子也.」曰:「子今非喪之所,奚哭之悲也?」丘吾子曰:「吾有三失,晚而自覺,悔之何及.」曰:「三失可得聞乎?願子告吾,無隱也.」丘吾子曰:「吾少時好學,周遍天下,後還喪吾親,是一失也;長事齊君,君驕奢失士,臣節不遂,是二失也;吾平生厚交,而今皆離絕,是三失也.夫樹欲靜而風不停,子欲養而親不待,徃而不來者年也,不可再見者親也,請從此辭,遂投水而死.」孔子曰:「小子識之,斯足為戒矣.自是弟子辭歸養親者十有三.」孔子謂伯魚曰:「鯉乎,吾聞可以與人終日不倦者,其唯學焉.其容體不足觀也,其勇力不足憚也,其先祖不足稱也,其族姓不足道也.終而有大名,以顯聞四方,流聲後裔者,豈非學之效也.故君子不可以不學.其容不可以不飭,不飭無類,無類失親,失親不忠,不忠失禮,失禮不立.夫遠而有光者,飭也;近而愈明者,學也.譬之汙池,水潦注焉,雚葦生焉,雖或以觀之,孰知其源乎.」子路見於孔子曰:「負重涉遠,不擇地而休,家貧親老,不擇祿而仕.昔者由也,事二親之時,常食藜藿之實,為親負米百里之外.親歿之後,南遊於楚,從車百乘,積粟萬鍾,累茵而坐,列鼎而食,願欲食藜藿,為親負米,不可復得也.枯魚銜索,幾何不蠹,二親之壽,忽若過隙.」孔子曰:「由也事親,可謂生事盡力,死事盡思者也.」孔子之郯,遭程子於塗,傾蓋而語,終日,甚相親.顧謂子路曰:「取束帛以贈先生.」子路屑然對曰:「由聞之士不中間見,女嫁無媒,君子不以交禮也.」有間,又顧謂子路.子路又對如初.孔子曰:「由,詩不云乎:『有美一人,清揚宛兮,邂逅相遇,適我願兮.』今程子,天下賢士也,於斯不贈,則終身弗能見也,小子行之.」孔子自衛反魯,息駕于河梁而觀焉.有懸水三十仞,圜流九十里,魚鱉不能導,黿鼉不能居.有一丈夫方將厲之,孔子使人並涯止之曰:「此懸水三十仞,圜流九十里,魚鱉黿鼉不能居也,意者難可濟也.」丈夫不以措意,遂渡而出.孔子問之,曰:「子乎有道術乎,所以能入而出者,何也?」丈夫對曰:「始吾之入也,先以忠信,及吾之出也,又從以忠信,忠信措吾軀於波流,而吾不敢以用私,所以能入而復出也.」孔子謂弟子曰:「二三子識之,水且猶可以忠信成身親之,而況於人乎!」孔子將行,雨而無蓋.門人曰:「商也有之.」孔子曰:「商之為人也,甚恡於財,吾聞與人交,推其長者,違其短者故能久也.」楚王渡江,江中有物大如斗,圓而赤,直觸王舟,舟人取之,王大怪之,遍問群臣,莫之能識.王使使聘于魯,問於孔子.子曰:「此所謂萍實者也,可剖而食也,吉祥也,唯霸者為能獲焉.」使者反,王遂食之,大美.久之使來以告魯大夫,大夫因子游問曰:「夫子何以知其然乎?」曰:「吾昔之鄭,過乎陳之野,聞童謠曰:『楚王渡江得萍實,大如斗,赤如日,剖而食之甜如蜜.』此是楚王之應也.吾是以知之.」子貢問於孔子曰:「死者有知乎?將無知乎?」子曰:「吾欲言死之有知,將恐孝子順孫妨生以送死;吾欲言死之無知,將恐不孝之子棄其親而不葬.賜不欲知死者有知與無知,非今之急,後自知之.」子貢問治民於孔子.子曰:「懍懍焉若持腐索之扞馬.」子貢曰:「何其畏也?」孔子曰:「夫通達御皆人也,以道導之,則吾畜也;不以道導之,則吾讎也.如之何其無畏也.」魯國之法,贖人臣妾于諸侯者,皆取金於府,子貢贖之,辭而不取金.孔子聞之曰:「賜失之矣.夫聖人之舉事也,可以移風易俗,而教導可以施之於百姓,非獨適身之行也,今魯國富者寡而貧者眾,贖人受金則為不廉,則何以相贖乎?自今以後,魯人不復贖人於諸侯.」子路治蒲,請見於孔子曰:「由願受教於夫子.」子曰:「蒲其如何?」對曰:「邑多壯士,又難治也.」子曰:「然,吾語爾,恭而敬,可以攝勇;寬而正,可以懷強;愛而恕,可以容困;溫而斷,可以抑姦.如此而加之,則正不難矣.」三恕第九孔子曰:「君子有三恕,有君不能事,有臣而求其使,非恕也;有親不能孝,有子而求其報,非恕也;有兄不能敬,有弟而求其順,非恕也.士能明於三恕之本,則可謂端身矣.」孔子曰:「君子有三思,不可不察也.少而不學,長無能也;老而不教,死莫之思也;有而不施,窮莫之救也.故君子少思其長則務學,老思其死則務教,有思其窮則務施.」伯常騫問於孔子曰:「騫固周國之賤吏也,不自以不肖,將北面以事君子,敢問正道宜行,不容於世,隱道宜行,然亦不忍,今欲身亦不窮,道亦不隱,為之有道乎?」孔子曰:「善哉子之問也.自丘之聞,未有若吾子所問辯且說也.丘嘗聞君子之言道矣,聽者無察,則道不入,奇偉不稽,則道不信.又嘗聞君子之言事矣,制無度量,則事不成,其政曉察,則民不保.又嘗聞君子之言志矣,〈罡寸〉折者不終,徑易者則數傷,浩倨者則不親,就利者則無不弊.又嘗聞養世之君子矣,從輕勿為先,從重勿為後,見像而勿強,陳道而勿怫.此四者,丘之所聞也.」孔子觀於魯桓公之廟,有欹器焉.夫子問於守廟者曰:「此謂何器?」對曰:「此蓋為宥坐之器.」孔子曰:「吾聞宥坐之器,虛則欹,中則正,滿則覆,明君以為至誡,故常置之於坐側.」顧謂弟子曰:「試注水焉.」乃注之,水中則正,滿則覆.夫子喟然歎曰:「嗚呼!夫物惡有滿而不覆哉?」子路進曰:「敢問持滿有道乎?」子曰:「聰明睿智,守之以愚;功被天下,守之以讓;勇力振世,守之以怯;富有四海,守之以謙.此所謂損之又損之之道也.」孔子觀於東流之水.子貢問曰:「君子所見大水,必觀焉何也?」孔子對曰:「以其不息,且遍與諸生而不為也.夫水似乎德,其流也則卑下,倨邑必修,其理似義;浩浩乎無屈盡之期,此似道;流行赴百仞之嵠而不懼,此似勇;至量必平之,此似法;盛而不求概,此似正;綽約微達,此似察;發源必東,此似志;以出以入,萬物就以化絜,此似善化也.水之德有若此,是故君子見,必觀焉.」子貢觀於魯廟之北堂,出而問於孔子曰:「向也賜觀於太廟之堂,未既輟,還瞻北蓋,皆斷焉,彼將有說耶?匠過之也.」孔子曰:「太廟之堂宮,致良工之匠,匠致良材,盡其功巧,蓋貴久矣,尚有說也.」孔子曰:「吾有所齒,有所鄙,有所殆.夫幼而不能強學,老而無以教,吾恥之;去其鄉事君而達,卒遇故人,曾無舊言,吾鄙之;與小人處而不能親賢,吾殆之.」子路見於孔子.孔子曰:「智者若何?仁者若何?」子路對曰:「智者使人知己,仁者使人愛己.」子曰:「可謂士矣.」子路出,子貢入,問亦如之.子貢對曰:「智者知人,仁者愛人.」子曰:「可謂士矣.」子貢出,顏回入,問亦如之.對曰:「智者自知,仁者自愛.」子曰:「可謂士君子矣.」子貢問於孔子曰:「子從父命孝,臣從君命貞乎?奚疑焉.」孔子曰:「鄙哉賜,汝不識也.昔者明王萬乘之國,有爭臣七人,則主無過舉;千乘之國,有爭臣五人,則社稷不危也;百乘之家,有爭臣三人,則祿位不替;父有爭子,不陷無禮;士有爭友,不行不義.故子從父命,奚詎為孝?臣從君命,奚詎為貞?夫能審其所從,之謂孝,之謂貞矣.」子路盛服見於孔子.子曰:「由是倨倨者何也?夫江始出於岷山,其源可以濫觴,及其至于江津,不舫舟不避風則不可以涉,非唯下流水多耶?今爾衣服既盛,顏色充盈,天下且孰肯以非告汝乎?」子路趨而出,改服而入,蓋自若也.子曰:「由志之,吾告汝,奮於言者華,奮於行者伐,夫色智而有能者,小人也.故君子知之曰智,言之要也,不能曰不能,行之至也.言要則智,行至則仁,既仁且智,惡不足哉!」子路問於孔子曰:「有人於此,披褐而懷玉,何如?」子曰:「國無道,隱之可也;國有道,則袞冕而執玉.」好生第十魯哀公問於孔子曰:「昔者舜冠何冠乎?」孔子不對.公曰:「寡人有問於子而子無言,何也?」對曰:「以君之問不先其大者,故方思所以為對.」公曰:「其大何乎?」孔子曰:「舜之為君也,其政好生而惡殺,其任授賢而替不肖,德若天地而靜虛,化若四時而變物,是以四海承風,暢於異類,鳳翔麟至,鳥獸馴德,無他也,好生故也.君舍此道,而冠冕是問,是以緩對.」孔子讀史至楚復陳,喟然歎曰:「賢哉楚王!輕千乘之國,而重一言之信,匪申叔之信,不能達其義,匪莊王之賢,不能受其訓.」孔子常自筮其卦,得賁焉,愀然有不平之狀.子張進曰:「師聞卜者得賁卦,吉也,而夫子之色有不平,何也?」孔子對曰:「以其離耶!在周易,山下有火謂之賁,非正色之卦也.夫質也黑白宜正焉,今得賁,非吾兆也.吾聞丹漆不文,白玉不雕,何也?質有餘不受飾故也.」孔子曰:「吾於甘棠,見宗廟之敬甚矣,思其人必愛其樹,尊其人必敬其位,道也.」子路戎服見於孔子,拔劍而舞之,曰:「古之君子,以劍自衛乎?」孔子曰:「古之君子忠以為質,仁以為衛,不出環堵之室,而知千里之外,有不善則以忠化之,侵暴則以仁固之,何持劍乎?」子路曰:「由乃今聞此言,請攝齊以受教.」楚王出遊,亡弓,左右請求之.王曰:「止,楚王失弓,楚人得之,又何求之!」孔子聞之,惜乎其不大也,不曰人遺弓,人得之而已,何必楚也.孔子為魯司寇,斷獄訟皆進眾議者而問之,曰:「子以為奚若?某以為何若?」皆曰云云如是,然後夫子曰:「當從某子幾是.」孔子問漆雕憑曰:「子事臧文仲武仲及孺子容,此三大夫孰賢?」對曰:「臧氏家有守龜焉,名曰蔡,文仲三年而為一兆,武仲三年而為二兆,孺子容三年而為三兆,憑從此之見,若問三人之賢與不賢,所未敢識也.」孔子曰:「君子哉漆雕氏之子,其言人之美也,隱而顯;言人之過也,微而著.智而不能及,明而不能見,孰克如此.」魯公索氏,將祭而亡其牲.孔子聞之曰:「公索氏不及二年將亡,後一年而亡.」門人問曰:「昔公索氏亡其祭牲,而夫子曰,不及二年必亡,今過期而亡,夫子何以知其然?」孔子曰:「夫祭者,孝子所以自盡於其親,將祭而亡其牲,則其餘所亡者多矣.若此而不亡者,未之有也.」虛芮二國爭田而訟,連年不決,乃相謂曰:「西伯仁也,盍徃質之.」入其境則耕者讓畔,行者讓路;入其朝士讓為大夫,大夫讓于卿.虛芮之君曰:「嘻!吾儕小人也,不可以入君子之朝.」遠自相與而退,咸以所爭之田為閒田也.孔子曰:「以此觀之,文王之道,其不可加焉,不令而從,不教而聽,至矣哉.」曾子曰:「狎甚則相簡,莊甚則不親,是故君子之狎足以交歡,其莊足以成禮.」孔子聞斯言也,曰:「二三子志之,孰謂參也不知禮乎!」哀公問曰:「紳委章甫,有益於仁乎?」孔子作色而對曰:「君胡然焉,衰麻苴杖者,志不存乎樂,非耳弗聞,服使然也;黼黻袞冕者,容不襲慢,非性矜莊,服使然也;介胃執戈者,無退懦之氣,非體純猛,服使然也.且臣聞之,好肆不守折,而長者不為市,竊夫其有益與無益,君子所以知.」孔子謂子路曰:「見長者而不盡其辭,雖有風雨,吾不能入其門矣.故君子以其所能敬人,小人反是.」孔子謂子路曰:「君子以心導耳目,立義以為勇;小人以耳目導心,不愻以為勇.故曰退之而不怨,先之斯可從已.」孔子曰:「君子三患,未之聞,患不得聞;既得聞之,患弗得學;既得學之,患弗能行.有其德而無其言,君子恥之;有其言而無其行,君子恥之;既得之,而又失之,君子恥之;地有餘民不足,君子恥之;眾寡均而人功倍己焉,君子恥之.」魯人有獨處室者,鄰之釐婦,亦獨處一室.夜暴風雨至,釐婦室壞,趨而託焉,魯人閉戶而不納,釐婦自牖與之言:「何不仁而不納我乎?」魯人曰:「吾聞男女不六十不同居,今子幼吾亦幼,是以不敢納爾也.」婦人曰:「子何不如柳下惠?然嫗不建門之女,國人不稱其亂.」魯人曰:「柳下惠則可,吾固不可.吾將以吾之不可,學柳下惠之可.」孔子聞之曰:「善哉!欲學柳下惠者,未有似於此者,期於至善而不襲其為,可謂智乎!」孔子曰:「小辯害義,小言破道,關睢興于鳥而君子美之,取其雄雌之有別;鹿鳴興於獸,而君子大之,取其得食而相呼.若以鳥獸之名嫌之,固不可行也.」孔子謂子路曰:「君子而強氣,而不得其死;小人而強氣,則刑戮荐蓁.豳詩曰:『殆天之未陰雨,徹彼桑土,綢繆牖戶,今汝下民,或敢侮余.』」孔子曰:「能治國家之如此,雖欲侮之,豈可得乎?周自后稷積行累功,以有爵土,公劉重之以仁,及至大王亶甫,敦以德讓,其樹根置本,備豫遠矣.初,大王都豳,翟人侵之,事之以皮幣,不得免焉,事之以珠玉,不得免焉,於是屬耆老而告之,所欲吾土地.吾聞之君子不以所養而害人,二三子何患乎無君?遂獨與大姜去之,踰梁山,邑于岐山之下.豳人曰:『仁人之君,不可失也,從之如歸市焉.』天之與周,民之去殷久矣,若此而不能天下,未之有也,武庚惡能侮.鄁詩曰:『執轡\如組,兩驂如儛.』」孔子曰:「為此詩者,其知政乎!夫為組者,<禾忽>紕於此,成文於彼,言其動於近,行於遠也.執此法以御民,豈不化乎!竿旄之忠告至矣哉!」。
《孔子家语》原文、注释、译文
《孔子家语》原文、注释、译文
《孔子家语》又名《孔氏家语》,或简称《家语》,汉族儒家类著作。
原书二十七卷,久佚。
今本为三国魏王肃伪作,十卷,共四十四篇。
是一部记录孔子及孔门弟子思想言行的著作。
今传本《孔子家语》共十卷四十四篇,魏王肃注,书后附有王肃序和《后序》。
《后序》实际上分为两部分,前半部分内容以孔安国语气所写,一般称之为《孔安国序》,后半部分内容为安国以后人所写,故称之为《后孔安国序》,其中收有孔安国的孙子孔衍关于《家语》的《奏言》。
卷一相鲁第一
卷一始诛第二
卷一王言解第三
卷一大婚解第四
卷一儒行解第五
卷一问礼第六
卷一五仪解第七
卷二致思第八
卷二三恕第九
卷二好生第十
卷三观周第十一
卷三弟子行第十二卷三贤君第十三
卷三辩政第十四
卷四六本第十五
卷四辩物第十六
卷四哀公问政第十七卷五颜回第十八
卷五子路初见第十九卷五在厄第二十
卷五入官第二十一卷五困誓第二十二卷五五帝德第二十三卷六五帝第二十四卷六执辔第二十五卷六本命解第二十六
卷六论礼第二十七
卷七观乡射第二十八
卷七郊问第二十九
卷七五刑解第三十
卷七刑政第三十一
卷七礼运第三十二
卷八冠颂第三十三
卷八庙制第三十四
卷八辩乐解第三十五
卷八问玉第三十六
卷八屈节解第三十七
卷九七十二弟子解第三十八卷九本姓解第三十九。
《孔子家语之礼运》完整版原文全文及白话文翻译
《礼运》原文孔子为鲁司寇,与于蜡。
既宾事毕,乃出游于观之上,喟然而叹。
言偃侍,曰:“夫子何叹也?”孔子曰:“昔大道之行,与三代之英,吾未之逮也,而有记焉。
”“大道之行,天下为公,选贤与能,讲信修睦。
故人不独亲其亲,不独子其子。
老有所终,壮有所用,矜寡孤疾皆有所养。
货恶其弃于地,不必藏于己;力恶其不出于身,不必为人。
是以奸谋闭而不兴,盗窃乱贼不作。
故外户而不闭,谓之大同。
”“今大道既隐,天下为家,各亲其亲,各子其子。
货则为己,力则为人。
大人世及以为常,城郭沟池以为固。
禹汤文武,成王周公,由此而选,未有不谨于礼。
礼之所兴,与天地并。
如有不由礼而在位者,则以为殃。
”言偃复问曰:“如此乎,礼之急也。
”孔子曰:“夫礼,先王所以承天之道,以治人之情。
列其鬼神,达于丧、祭、乡射、冠、婚、朝聘。
故圣人以礼示之,则天下国家可得以礼正矣。
”言偃曰:“今之在位,莫知由礼,何也?”孔子曰:“呜呼哀哉!我观周道,幽厉伤也。
吾舍鲁何适?夫鲁之郊及禘皆非礼,周公其已衰矣。
杞之郊也禹,宋之郊也契,是天子之事守也。
天子以杞、宋二王之后。
周公摄政致太平,而与天子同是礼也。
诸侯祭社稷宗庙,上下皆奉其典,而祝嘏莫敢易其常法,是谓大嘉。
”“今使祝嘏辞说,徒藏于宗祝巫史,非礼也,是谓幽国;醆斝及尸君,非礼也,是谓僭君;冕弁兵车,藏于私家,非礼也,是谓胁君;大夫具官,祭器不假,声乐皆具,非礼也,是为乱国。
故仕于公曰臣,仕于家曰仆。
三年之丧,与新有婚者,期不使也。
以衰裳入朝,与家仆杂居齐齿,非礼也,是谓臣与君共国;天子有田,以处其子孙,诸侯有国,以处其子孙,大夫有采,以处其子孙,是谓制度;天子适诸侯,必舍其宗庙,而不礼籍入,是谓天子坏法乱纪。
诸侯非问疾吊丧,而入诸臣之家,是谓君臣为谑。
”“故夫礼者,君之柄,所以别嫌明微,傧鬼神,考制度,列仁义,立政教,安君臣上下也。
故政不正则君位危,君位危则大臣倍,小臣窃,刑肃而俗弊则法无常,法无常则礼无别,礼无别则士不仕,民不归,是谓疵国。
《孔子家语》含注解译文
《孔子家语》含注解译文孔子家语.卷一相鲁第一【原文】孔子初仕,为中都宰[1]。
制为养生送死之节,长幼异食,强弱异任,男女别涂,路无拾遗,器不雕伪。
为四寸之棺,五寸之椁[2],因丘陵为坟,不封、不树。
行之一年,而西方之诸侯则焉。
定公[3]谓孔子曰:"学子此法以治鲁国,何如?"孔子对曰:"虽天下可乎,何但鲁国而已哉!"于是二年,定公以为司空,乃别五土之性[4],而物各得其所生之宜,咸得厥所。
先时,季氏葬昭公于墓道之南,孔子沟而合诸墓焉[5]。
谓季桓子曰:"贬君以彰己罪,非礼也。
今合之,所以掩夫子之不臣。
"由司空为鲁大司寇[6],设法而不用,无奸民。
【注释】[1]中都:鲁邑,在今山东省汶上县西。
宰:一邑长官。
[2]椁:棺木有二重,里面称棺,外面称椁。
[3]定公:鲁国国君,名姬宋,定公是谥号。
[4]五土之性:旧注:"一曰山林,二曰川泽,三曰丘陵,四曰坟衍,五曰原隰。
"坟衍指肥沃平旷的土地。
原隰指广平低湿之地。
[5]沟:挖沟。
合诸墓:表示同一墓域。
[6]大司寇:主管刑狱的官,为六卿之一。
【译文】孔子刚做官时,担任中都邑的邑宰。
他制定了使老百姓生有保障、死得安葬的制度,提倡按照年纪的长幼吃不同的食物,根据能力的大小承担不同的任务,男女走路各走一边,在道路上遗失的东西没人拾取据为己有,器物不求浮华雕饰。
死人装殓,棺木厚四寸、椁木厚五寸,依傍丘陵修墓,不建高大的坟,不在墓地周围种植松柏。
这样的制度施行一年之后,西方各诸侯国都纷纷效法。
鲁定公对孔子说:"学习您的施政方法来治理鲁国,您看怎么样?"孔子回答说:"就是天下也足以治理好,岂只是治理好鲁国呢!"这样实施了两年,鲁定公任命孔子做了司空。
孔子根据土地的性质,把它们分为山林、川泽、丘陵、高地、沼泽五类,各种作物都种植在适宜的环境里,都得到了很好的生长。
孔子家语的原文和译文
孔子家语的原文和译文全文共四篇示例,供读者参考第一篇示例:《孔子家语》是《论语》中的一部分,记录了孔子的言行。
本文将为大家介绍《孔子家语》的原文和译文,并分析其中的道德观念和价值观念。
《孔子家语》原文如下:孔子曰:“君子受人之言言,与人为善善,柔以得之,强以时之,知之要之。
毋回,毋仇,毋怨而怒。
”孔子说:“君子接受他人的言语,对他人善良,柔软地去取得,强硬地去处理,认识并掌握要领。
不要执迷于过去,不要与人结仇,不要因怀恨而生气。
”从上述原文和译文中我们可以看出,《孔子家语》强调了君子的品德和行为准则。
君子需要接受他人的言语,虚心倾听他人的意见和建议,这体现了谦卑、包容和尊重他人的品质。
君子应当与人为善,以仁爱之心对待他人,这体现了孔子的仁爱和同情心。
君子要柔以得之,强以时之,即在处理事务时要柔软、有耐心,但也要有决断力和果断行动。
这既展现了君子的宽宏大量,又体现了他的果决和果断。
孔子还强调了君子要认识要领,不要迷失在细枝末节中,要把握事情的关键点,这体现了孔子的智慧和理性思维。
君子要避免回头、结仇、心存怨恨而生气,保持宽容、仁爱和善良的态度,这样才能成为真正的君子。
《孔子家语》强调了君子的品德修养和行为规范,为人们提供了做人做事的准则和方向。
通过学习《孔子家语》,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孔子的思想和智慧,提升自身的道德修养,实现人格的完善和提升。
希望大家能够深入研究《孔子家语》,领悟其中的深意,指导自己的人生行为,实现自我提升和完善。
【这篇文章中的原文和译文性质,可以帮助您更好地进行参考】。
第二篇示例:《孔子家语》是一本记载孔子言行的书籍,最早记载在《论语》中。
本文将介绍《孔子家语》的原文和译文,以帮助读者更好地了解孔子的思想和教诲。
原文:孔子曰:夫吾道一以贯之,何曾之为?吾言一以谆之,何曾之过?汝曹敢不威不怒而亦谏!汝曹敢不疾不徐而亦谏!译文:孔子说:我一直遵循着一条道路,从未偏离过。
我说话一直都很谨慎,从未失言过。
孔子研究第一书《孔子家语》全集,原文注释译文!卷一王言解第三
孔子研究第一书《孔子家语》全集,原文注释译文!卷一王言解第三《孔子家语》又名《孔氏家语》,或简称《家语》,儒家类著作。
原书二十七卷,今本为十卷,共四十四篇。
是一部记录孔子及孔门弟子思想言行的著作。
今传本《孔子家语》共十卷四十四篇,魏王肃注,书后附有王肃序和《后序》。
过去因为疑古派的非难历代前人多认为是伪书,随着近代简帛文献的出土证明,确信为先秦旧籍,《孔子家语》的真实性与文献价值越来越为学界所重视。
宋儒重视心性之学,重视《论语》、《孟子》、《大学》、《中庸》,但与这'四书'相比,无论在规模上,还是在内容上,《孔子家语》都要高出很多。
由《家语》的成书特征所决定,该书对于全面研究和准确把握早期儒学更有价值,从这个意义上,该书完全可以当得上'儒学第一书'的地位。
孔子家语.卷一王言解第三【原文】孔子闲居,曾参侍[1]。
孔子曰:'参乎,今之君子,唯士与大夫之言可闻也。
至于君子之言者,希也。
於乎!吾以王言之,其不出户牖[2]而化天下。
'曾子起,下席而对曰:'敢问何谓王之言?'孔子不应。
曾子曰:'侍夫子之闲也难,是以敢问。
'孔子又不应。
曾子肃然而惧,抠[3]衣而退,负席而立。
有顷,孔子叹息,顾谓曾子曰:'参,汝可语明王之道与?'曾子曰:'非敢以为足也,请因所闻而学焉。
'子曰:'居,吾语汝!夫道者,所以明德也。
德者,所以尊道也。
是以非德道不尊,非道德不明。
虽有国之良马,不以其道服乘[4]之,不可以道里。
虽有博地众民,不以其道治之,不可以致霸王。
是故,昔者明王内修七教[5],外行三至。
七教修,然后可以守;三至行,然后可以征。
明王之道,其守也,则必折冲[6]千里之外;其征也,则必还师衽席之上。
故曰内修七教而上不劳,外行三至而财不费。
此之谓明王之道也。
'曾子曰:'不劳不费之谓明王,可得闻乎?'孔子曰:'昔者帝舜左禹而右皋陶[7],不下席而天下治,夫如此,何上之劳乎?政之不平,君之患也;令之不行,臣之罪也。
《孔子家语》观周原文及译文
《孔子家语》观周原文及译文观周孔子謂南宮敬叔曰:「吾聞老聃博古知今,通禮樂之原,明道德之歸,則吾師也,今將徃矣.」對曰:「謹受命.」遂言於魯君曰:「臣受先臣之命,云孔子聖人之後也,滅於宋,其祖弗父何,始有國而授厲公,及正考父佐戴武宣,三命茲益恭.故其鼎銘曰:『一命而僂,再命而傴,三命而俯,循牆而走,亦莫余敢侮,饘於是,粥於是,以餬其口,其恭儉也,若此.』」臧孫紇有言:「聖人之後,若不當世,則必有明君而達者焉,孔子少而好禮,其將在矣.」屬臣曰:「汝必師之,今孔子將適周,觀先王之遺制,考禮樂之所極,斯大業也,君盍以乘資之,臣請與徃.」公曰:「諾.」與孔子車一乘,馬二疋,堅其侍御.敬叔與俱至周,問禮於老聃,訪樂於萇弘,歷郊社之所,考明堂之則,察廟朝之度.於是喟然曰:「吾乃今知周公之聖,與周之所以王也.」及去周,老子送之曰:「吾聞富貴者送人以財,仁者送人以言,吾雖不能富貴,而竊仁者之號,請送子以言乎.凡當今之士,聰明深察而近於死者,好譏議人者也;博辯閎達而危其身,好發人之惡者也;無以有己為人子者,無以惡己為人臣者.」孔子曰:「敬奉教.」自周反魯,道彌尊矣.遠方弟子之進,蓋三千焉.孔子觀乎明堂,睹四門墉有堯舜之容,桀紂之象,而各有善惡之狀,興廢之誡焉.又有周公相成王,抱之負斧扆,南面以朝諸侯之圖焉,孔子徘徊而望之,謂從者曰:「此周之所以盛也.夫明鏡所以察形,徃古者所以知今,人主不務襲跡於其所以安存,而忽怠所以危亡,是猶未有以異於卻走而欲求及前人也,豈不惑哉.」孔子觀周,遂入太祖后稷之廟,廟堂右階之前,有金人焉,三緘其口,而銘其背曰:「古之慎言人也,戒之哉.無多言,多言多敗.無多事,多事多患.安樂必戒,無所行悔.勿謂何傷,其禍將長.勿謂何害,其禍將大.勿喟不聞,神將伺人.焰焰不滅,炎炎若何.涓涓不壅,終為江河.綿綿不絕,或成網羅.毫末不札,將尋斧柯.誠能慎之,福之根也.口是何傷,禍之門也.強梁者不得其死,好勝者必遇其敵.盜憎主人,民怨其上,君子知天下之不可上也,故下之.知眾人之不可先也,故後之.溫恭慎德,使人慕之.執雌持下,人莫踰之.人皆趨彼,我獨守此.人皆或之,我獨不徙.內藏我智,不示人技,我雖尊高,人弗我害,誰能於此.江海雖左,長於百川,以其卑也.天道無親,而能下人,戒之哉!」孔子既讀斯文也,顧謂弟子曰:「小人識之,此言實而中,情而信.詩曰:『戰戰兢兢,如臨深淵,如履薄冰.』行身如此,豈以口過患哉?」孔子見老聃而問焉,曰:「甚矣道之於今難行也,吾比執道,而今委質以求當世之君而弗受也,道於今難行也.」老子曰:「夫說者流於辯,聽者亂於辭,如此二者,則道不可以忘也.」译文孔子对南宫敬叔说:“我听说老子博古通今,通晓礼乐的起源,明白道德的归属,那么他就是我的老师,现在我要到他那里去。
《乡射》原文
《乡射》原文1、乡射:天所以以亲射何?助阳气达万物也。
春气微弱,恐物有窒塞,不能自达者。
夫射,自内发外,贯坚入刚,像物之生,故以射达之也。
2、乡射:《含文嘉》曰:“天子射熊。
诸侯射麋,大夫射虎、豹,士射鹿、豕。
”3、乡射:天子所以射熊何?示服猛,巧佞也。
熊为兽猛巧者,非但当服猛也。
示当服天下巧佞之臣也。
诸侯射麋者,示达远迷惑人也。
麋之言迷也。
大夫射虎豹何?示服猛也。
士射鹿、豕者?示除害也。
各取德所能服也。
4、乡射:大夫、士两射者人臣,示为君亲视事,身劳苦也。
或曰:臣阴,故数偶也。
侯者,以布为之何,用人事之始也。
本正则末正矣。
所以名为侯何?明诸侯有不朝者,则射之,故《礼射祝》曰:“嗟尔不宁侯,尔不朝于王所,以故天下失业。
亢而射尔。
”所以不射正身何?君子重同类,不忍射之,故画兽而射之。
5、乡射:射正何为乎?曰:射义非一也。
夫射者,执弓坚固,心平体正,然后中也。
二人争胜,乐以德养也。
胜负俱降,以宗礼让,可以选士。
故射选士,大夫胜者。
发近而制远也,其兵短而害长也,故可以戒难也。
所以必因射助阳选士者,所以扶助微弱而抑其强,和调阴阳,戒不虞也。
何以知为戒难也?《诗》曰:“四矢反兮,以御乱兮。
”因射习礼乐,射于堂上何?示从上制下也。
《礼》曰:“宾主执弓请升,射于两楹之间。
”天子射百二十步,诸侯九十步,大夫七十步,士五十步。
明尊者所服远也,卑者所服近也。
6、乡射:所以十月行乡饮酒之礼何?所以复尊卑长幼之义。
春夏事急,俊井次墙,至有子使父,弟使兄,故以事闲暇,复长幼之序也。
7、乡射:王者父事三老,兄事五更者何?欲陈孝悌之德,以示天下也。
故虽天子,必有尊也,言有父也;必有先也,言有兄也。
天子临辟雍,亲袒割牲。
尊三老,父象也。
谒忠奉几杖,授安车濡轮,恭绥执授。
兄事五更,宠接礼交加客谦敬顺貌也。
《礼记·祭义》云:“祀于明堂,所以教诸侯之孝也。
享三老、五更于太学者,所以诸侯悌也。
”不正言父、兄,言五更者何,老者寿考也,欲言所令者多也。
《孔子家语》卷11观周诗解(全版)2鉴古知今君子慎言防患未然能下能后
《孔子家语》卷11观周诗解(全版)2鉴古知今君子慎言防患未然能下能后《孔子家语》卷11观周诗解(全版)2鉴古知今君子慎言防患未然能下能后题文诗:孔子适周,观乎明堂,睹四门墉,有尧舜容,桀纣之象,而其各有,善恶之状,兴废之诫.有周公相,成王抱之,负对斧扆,南面以朝,诸侯之图.孔子徘徊,望之谓曰:周所以盛.夫明镜也,所以察形,鉴往古者,所以知今.人主不务,袭迹于其,所以安存,而忽怠国,所以危亡,犹无异于,却走而欲,求及前人,岂不惑哉!孔子观周,遂入太祖,后稷之庙.庙堂右阶,前有金人,三缄其口,铭其背曰:慎言之人,古戒之哉!切毋多言,多言多败;切毋多事,多事多患;安乐必戒,无所行悔;勿谓何伤,其祸将长;勿谓何害,其祸将大;勿谓不闻,神将伺人;焰焰不灭,炎炎若何?涓涓不壅,终为江河;绵绵不绝,或成网罗;毫末不札,将寻斧柯;诚能慎之,福之根也;口是何伤?祸之门也;强梁也者,不得其死;好胜也者,必遇其敌;盗憎主人,民怨其上;真情君子,知天下之,不可上也,故下之也;知众人之,不可先也,故后之也;温恭慎德,使人慕之;执雌持下,人莫逾之;人皆趋彼,我独守此;人皆或之,我独不徙;内藏我智,不示人技;我虽尊高,人弗我害;谁能于此?江海虽左,长于百川,以其卑也;天道无亲,而能下人;戒之也哉!战战兢兢,如履薄冰.【原文】孔子观乎明堂,睹四门墉[1],有尧舜之容,桀纣之象,而各有善恶之状,兴废之诫焉。
又有周公相成王,抱之负斧扆南面以朝诸侯之图焉[2]。
孔子徘徊而望之,谓从者曰:"此周所以盛也。
夫明镜所以察形,往古[3]者所以知今。
人主不务袭迹[4]于其所以安存,而忽怠[5]所以危亡,是犹未有以异于却走而欲求及前人也,岂不惑哉!"【注释】[1]墉:墙壁。
[2]负:背对着。
斧扆:古代帝王所用的状如屏风的器物,高八尺,上绣斧形图案。
[3]往古:古昔,古代的事。
[4]袭迹:沿袭。
[5]忽怠:忽略轻视。
【译文】孔子观看明堂,看到四门的墙上有尧舜桀纣的画像,画出了每个人善恶的容貌,并有关于国家兴亡告诫的话。
《孔子家语》全文译文(六)
《孔子家语》全文译文(六)《孔子家语》又名《孔氏家语》,或简称《家语》,是一部记录孔子及孔门弟子思想言行的著作。
近代简帛文献的出土证明,其文献价值越来越为学术界所重视。
宋儒重视心性之学,重视《论语》、《孟子》、《大学》、《中庸》,但与这'四书'相比,无论在规模上,还是在内容上,《孔子家语》都要高出很多。
由《家语》的成书特征所决定,该书对于全面研究和准确把握早期儒学更有价值,从这个意义上,该书完全可以当得上'儒学第一书'的地位。
辩物【原文】季桓子穿井,獲如玉缶,其中有羊焉,使使問孔子曰:“吾穿井於費,而於井中得一狗,何也?”孔子曰:“丘之所聞者,羊也,丘聞之木石之怪夔蝄蜽,水之怪龍罔象,土之怪羵羊也.”吳伐越,贻會稽,獲巨骨一節,專車焉.吳子使來聘於魯,且問之孔子,命使者曰:“無以吾命也.”賓既將事,乃發币於大夫及孔子,孔子爵之,既徹俎而燕客,執骨而問曰:“敢問骨何如為大?”孔子曰:“丘聞之昔禹致群臣於會稽之山,防風後至,禹殺而戮之,其骨專車焉,此為大矣.”客曰:“敢問誰守為神?”孔子曰:“山川之靈,足以紀綱天下者,其守為神.諸侯社稷之守為公侯,山川之祀者為諸侯,皆屬於王.”客曰:“防風何守?”孔子曰:“汪芒氏之君守封渣山者,為添姓,在虞夏商為汪芒氏,於周為長瞿氏,今曰大人.”有客曰:“人長之極,幾何?”孔子曰:“焦僥氏長三尺,短之至也,長者不過十,數之極也.”孔子在陳,陳惠公賓之于上館,時有隼集陳侯之庭而死,楛矢貫之石砮,其長尺有咫,惠公使人持隼如孔子館而問焉.孔子曰:“隼之來遠矣,此肅慎氏之矢,昔武王克商,通道于九夷百蠻,使各以其方賄來貢,而無忘職業,於是肅慎氏貢挞矢石大,其長尺有咫.先王欲昭其令德之致遠物也,以示後人,使永鑒焉,故銘其栝曰:”肅慎氏貢楛矢,以分大姬,配胡公而封諸陳.“古者分同姓以珍玉,所以展親親也,分異姓以遠方之職貢,所以無忘服也,故分陳以肃慎氏貢焉.君若使有司求諸故府,其可得也,公使人求得之,金如之.”朕子朝魯,魯人問曰:“少昊氏以鳥名官,何也?”對曰:“吾祖也,我知之,昔黃帝以雲紀官,故為雲師而雲名.炎帝以火,共工以水,大昊以龍,其義一也.我高祖,少昊摯之立也,鳳鳥适至,是以紀之於鳥,故為鳥師而鳥名.自肆芮氏以來,不能紀遠,乃紀於近,為民師而命以民事,則不能故也.”孔子聞之,遂見浚子而學焉.既而告人曰:“吾聞之天子失官,學在四夷猶信.”泄隱公朝于魯,子貢觀焉.滕子執玉,高其容仰,定公受玉,卑其容俯.子貢曰:“以禮觀之,二君者將有死亡焉.夫禮生死存亡之體,將左右周旋,進退俯仰,於是乎取之,朝祀喪戎,於是乎觀之,今正月相朝,而皆不度,心以亡矣.嘉事不體,何以能久,高仰驕,卑俯替,驕近亂,替近疾,若為主,其先亡乎?”夏五月,公薨,又妄子出奔.孔子曰:“予不幸而言中,是賜多言.”孔子在陳,陳侯就之燕遊焉.行路之人云:“魯司鐸災及宗廟.”以告孔子.子曰:“所及者,其桓僖之廟.”陳侯曰:“何以知之?”子曰:“禮祖有功而宗有德,故不毀其廟焉.今桓僖之親盡矣,又功德不足以存其廟,而魯不毁,是以天災加之.”三日,鲁使至,問焉則桓僖也.陳侯謂子貢曰:“吾乃今知聖人之可貴.”對曰:“君之知之可矣,未若專其道而行其化之善也.”陽虎既奔齊,自齊奔晉,適趙氏,孔子聞之,謂子路曰:“趙氏其世有亂乎.”子路曰:“權不在焉,豈不為亂.”孔子曰:“非汝所知.夫陽虎親富而不親仁,有寵於季孫,又將殺之,不克而奔,求容於齊,齊人囚之,乃亡歸晉,是齊魯二國,已去其疾,趙簡子好利而多信,必溺其說而從其谋,禍敗所終,非一世可知也.”季康子問於孔子曰:“今周十二月,夏之十月,而猶有弊,何也?”孔子對曰:“丘聞之火伏而後蟄者畢,今火猶西流,司歷過也.”季康子曰:“所失者,几月也?”孔子曰:“於夏十月,火既没矣,今火見再,失閏也.”吳王夫差將與哀公見晉侯,子服景伯對使者曰:“王合諸侯,則伯率侯牧以見於王,伯合諸侯,則侯率子男以見於伯,今諸侯會而君與寡君見晉君,則晉成為伯也.且執事以伯召諸侯,而以侯終之,何利之有焉?”吳人乃止,既而悔之,遂囚景伯.伯謂大宰嚭曰:“魯將以十月上辛,有事於上帝,先王季辛而畢,何也世有職焉,自襄已來之改之,若其不會,則祝宗將曰吳實然,嚭言於夫差,歸之.”子貢聞之,見於孔子曰:“子服氏之子拙於說矣,以實獲囚,以詐得免.”孔子曰:“吳子為夷德可欺而不可以實,是聽者之蔽,非說者之拙也.”叔孫氏之車士曰子鉏商,採薪於大野,獲麟焉,折其前左足,載以歸,叔孫以為不祥,弃之於郭外.使人告孔子曰:“有翼而角者,何也?”孔子序觀之,曰:“麟也.胡為來哉?胡為來哉?”反袂拭面,涕泣沾衿.叔孫聞之,然後取之.子貢問曰:“夫子何泣爾?”孔子曰:“麟之至,為明王也,出非其時而害,吾是以傷焉.”【译文】孔子在陈国,陈惠公请他住在上等馆舍里。
《孔子家语》卷8致思诗解(全版)6礼应适情忠信无畏
《孔子家语》卷8致思诗解(全版)6礼应适情忠信无畏题文诗:孔子之郯,塗遭程子,傾蓋而語,終日甚親.顧谓子路,取一束帛,以贈先生,屑然對曰,由聞之士,不中間見,女嫁無媒,君子不交,禮之制也.有間子又,顧謂子路,又對如初.孔子曰由,詩不云乎:有美一人,清揚宛兮,邂逅相遇,適我願兮.今程子也,天下賢士,於斯不贈,則終身将,弗能見也,小子行之.至礼无礼,礼以表情,不可拘泥.自衛反魯,孔子息駕,河梁觀焉.懸水卅仞,圜涡急流,九十余里,魚鱉不導,黿鼉不居.有一丈夫,方將厲之,孔子使人,並涯止曰:懸水圜流,魚鱉黿鼉,不能居也,難可濟也.丈夫不以,措意遂渡.孔子問曰:有道術乎,能入而出,所以何也?丈夫對曰:始吾入也,先以忠信,及吾出也,又從忠信,忠信措吾,軀於波流,不敢用私,所以能入,而復出也.子謂弟子:小子識之,水猶可以,忠信成身,況於人乎.忠信真情,真情所至,非出非入,能出能入.【原文繁体】孔子之郯,(郯國名也少昊之後吾之本縣也郯子達禮孔子故徃諮問焉)遭程子於塗,傾蓋而語,(傾蓋駐車)終日,甚相親.顧謂子路曰:「取束帛以贈先生.」(贈送)子路屑然對曰:「由聞之士不中間見,女嫁無媒,君子不以交禮也.」(中間謂始介也)有間,又顧謂子路.子路又對如初.孔子曰:「由,詩不云乎:『有美一人,清揚宛兮,邂逅相遇,適我願兮.』(清揚眉目之間也宛然美也幽期而會令願也)今程子,天下賢士也,於斯不贈,則終身弗能見也,小子行之.」【注释】郯---tán古国名,在今山东省郯城北。
屑----xiè(形声。
字从尸,从肖,肖亦声。
“肖”本义为“变小、变细直到消失”,引申为“细小”、“些微”。
“尸”指人体。
“尸”与“肖”联合起来表示“人体细碎物”。
本义:皮肤、头皮上掉下来的细碎物。
引申义:细碎物体。
《玉篇尸部》:“屑,敬也。
”邂逅---[xièhòu]指不期而遇或者偶然相遇,出自《诗经·国风》,也可以表示欢快的神态。
孔子家语致思第八
孔子家语致思第八【原文】孔子北游于农山①,子路、子贡、颜渊侍侧②。
孔子四望,喟然③而叹曰:“于斯致思④,无所不至矣。
二三子各言尔志,吾将择焉。
”子路进曰:“由愿得白羽若月,赤羽若日,钟鼓之音上震于天,旖旗缤纷下蟠于地⑤。
由当⑥一队而敌之,必也攘⑦地千里,搴旗执聝⑧。
唯由能之,使二子者从我焉。
”夫子曰:“勇哉!”子贡复进曰:“赐愿使齐、楚合战于漭漾⑨之野,两垒相望,尘埃相接,挺刃交兵。
赐着缟衣白冠⑩,陈说其间,推论利害,释国之患。
唯赐能之,使夫二子者从我焉。
”夫子曰:“辩哉!”颜回退而不对。
孔子曰:“回,来,汝奚独无愿乎?”颜回对曰:“文武之事,则二子者既言之矣,回何云焉?”孔子曰:“虽然,各言尔志也,小子言之。
”对曰:“回闻薰莸不同器而藏,尧桀不共国而治,以其类异也。
回愿得明王圣主辅相之,敷其五教,导之以礼乐,使民城郭不修,沟池不越,铸剑戟以为农器,放牛马于原薮,室家无离旷之思,千岁无战斗之患。
则由无所施其勇,而赐无所用其辩矣。
”夫子凛然曰:“美哉!德也。
”子路抗手而对曰:“夫子何选焉?”孔子曰:“不伤财,不害民,不繁词,则颜氏之子有矣。
”【注释】①农山:山名,在鲁国(今山东)境内。
②侍侧:在旁边陪着。
③喟然:叹息的样子。
④于斯:在这里。
致思:集中心思思考。
⑤旖旗:即旌旗。
蟠:盘曲地伏着。
旧注:“蟠,委。
”⑥当:掌管,率领。
⑦攘:夺取。
或作排斥义。
旧注:“攘,却。
”意为使敌人退却。
⑧搴旗执聝:搴旗,指拔取敌人的军旗。
聝,战争中割取敌人的左耳。
古代常以获取敌入耳朵的多少来计功。
旧注:“搴,取也,取敌之旖旗。
聝,截耳也,截敌之耳以效获也。
”⑨漭漾:广大貌。
⑩缟衣白冠:白衣白帽。
战争中穿这样的服装表示奋死一战的决心。
旧注:“兵,凶事,故白冠服也。
”辩:有辩才。
奚独:为何只有你。
奚:疑问词,为何,如何。
薰:一种香草。
莸:一种臭草。
敷:布,施。
五教:指父义、母慈、兄友、弟恭、子孝这五种德行。
导:教导。
原:平原。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孔子家语》观乡射原文及译文
孔子觀於鄉射,喟然歎曰:「射之以禮樂也,何以射,何以聽,修身而發,而不失正鵠者,其唯賢者乎?若夫不肖之人,則將安能以
求飲?詩云:『發彼有的,以祈爾爵.』祈,求也,求所中以辭爵.酒者,所以養老,所以養病也.求中以辭爵,辭其養也,是故士使之射
而弗能,則辭以病,懸弧之義.」於是退而與門人習射於矍相之圃,
蓋觀者如堵牆焉.射至於司馬,使子路執弓矢出列延,謂射之者曰:「奔軍之將,亡國之大夫,與為人後者不得入,其餘皆入,蓋去者半.」又使公罔之裘序點,揚觶而語曰:「幼壯孝悌,耆老好禮,不
從流俗,修身以俟死者在此位,蓋去者半.」序點揚觶而語曰:「好
學不倦,好禮不變,耄期稱道而不亂者,在此位,蓋僅有存焉.」射
既闋,子路進曰:「由與二三子者之為司馬,何如?」孔子曰:「能
用命矣.」
孔子曰:「吾觀於鄉而知王道之易易也.主人親速賓及介,而眾
賓從之,至於正門之外,主人拜賓及介,而眾自入,貴賤之義別矣,三揖至於階,三讓以賓升,拜至獻酬辭讓之節繁,及介升則省矣,
至于眾賓升而受爵,坐祭立飲,不酢而降,殺之義辯矣.工入升歌三終,主人獻賓,笙入三終,主人又獻之,間歌三終,合樂三闋,工
告樂備而遂出,一人揚觶,乃立司正焉.知其能和,樂而不流,賓酬
主人,主人酬介,介酬眾賓,賓少長以齒,終於沃洗者焉,知其能
弟長而無遺矣.降脫屨,升坐修爵無算,飲酒之節,旰不廢朝,暮不
廢夕,賓出主人迎送,節文終遂焉.知其能安燕而不亂也.貴賤既明,降殺既辯,和樂而不流,弟長而無遺,安燕而不亂,此五者足以正
身安國矣,彼國安而天下安矣.故曰:『吾觀於鄉,而知王道之易易也.』」
子貢觀於蜡.孔子曰:「賜也,樂乎?」對曰:「一國之人皆若狂,賜未知其為樂也.」孔子曰:「百日之勞,一日之樂,一日之澤,非
爾所知也.張而不弛,文武弗能,弛而不張,文武弗為.一張一弛,
文武之道也.」
孔子观看乡射礼,长叹一声说:“射箭时配上礼仪和音乐,射箭的人怎能一边射,一边听?努力修养身心而发出的箭,并能射中目标,只有贤德的人才能做到。
如果是不肖之人,他怎能射中而罚别人喝
酒呢?《诗经》说:‘发射你的箭射中目标,祈求你免受罚酒。
’祈,就是求。
祈求射中而免受罚酒。
酒,是用来养老和养病的。
祈求射
中而辞谢罚酒就是推辞别人的奉养。
所以如果让士人射箭,假如他
不会,就应当以有病来辞谢,因为男子生来就应该会射箭。
”
于是回来后和弟子们在矍相的园圃中学习射箭,观看的人们好像一堵围墙。
当射礼行至子路时,孔子让子路手执弓箭出来邀请比射
的人,说:“败军之将、丧失国土的大夫、求做别人后嗣的人,一
律不准入场,其余的人进来。
”听到这话,人走了一半。
孔子又让
公罔之裘、序点举起酒杯说:“幼年壮年时能孝敬父母,友爱兄弟,到老年还爱好礼仪,不随流俗,修身以待终年的人,请留在这个地方。
”结果又走掉一半。
序点又举杯说:“好学不倦,好礼不变,
到老还言行不乱的人,请留在这里。
”结果只有几个人留下没走。
射箭结束后,子路走上前对孔子说:“我和序点他们这些人做司马,如何?”孔子回答说:“可以胜任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