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风发展演变
宋词的发展演变过程
宋词的发展演变过程宋词是中国古代文学中的重要组成部分,经历了漫长的发展演变过程。
以下是宋词的发展演变过程的详细介绍:1.宋词的起源:宋词起源于唐代,是诗歌的一种变体。
在唐代,诗歌已经达到了极高的水平,但是随着时间的推移,人们对于表达情感和思想的方式有了更高的要求。
于是,一些人开始尝试用长短句的形式来表达情感和思想,这就是宋词的雏形。
2.宋词的发展:宋词在唐末五代时期开始逐渐发展壮大,当时的文人开始关注词的音韵和词牌,开创了词的新篇章。
到了北宋时期,宋词开始在文坛上崭露头角,并逐渐形成了独特的艺术风格。
北宋时期的文学家们开始注重词的意境和情感表达,使得词的文学价值逐渐提升。
3.宋词的繁荣:南宋时期是宋词的繁荣时期,当时的文学家们更加注重词的艺术性和情感表达。
南宋的词人们通过深入挖掘人类情感和社会现象,将词的创作推向了高峰。
同时,南宋的词人们还创新了多种词牌和表现手法,丰富了词的艺术形式。
4.宋词的演变:在宋词的发展过程中,逐渐形成了多种流派和风格。
其中,豪放派以苏轼为代表,他的词作气势磅礴、意境深远;婉约派则以柳永、李清照等人为代表,他们的词作温婉细腻、柔情似水。
此外,还有辛弃疾等人的田园派、山水派等。
这些流派和风格为宋词的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使得宋词的艺术表现更加丰富多彩。
5.宋词的影响:宋词的影响深远,它不仅在文学上取得了巨大的成就,还对后世的音乐、戏剧等艺术形式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同时,宋词也成为了中国文化的代表之一,被广泛传播到世界各地,为世界文化交流做出了贡献。
总之,宋词的发展演变过程是一个漫长而复杂的过程。
在这个过程中,各种流派和风格的出现为宋词注入了新的活力,使得宋词的艺术表现更加丰富多彩。
同时,宋词的影响也深远,它不仅在文学上取得了巨大的成就,还对后世的音乐、戏剧等艺术形式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如今,宋词已经成为了中国文化的代表之一,被广泛传播到世界各地,为世界文化交流做出了贡献。
讲义 第七章 南渡前后词风的演变
第七章南渡前后词风的演变第一节南宋前期文学概说南宋(1127—1279)⏹北宋钦宗靖康二年(1127),金军攻陷东京(开封),掳徽宗、钦宗等人北撤,北宋灭亡。
史称靖康之难。
⏹徽宗第九子康王赵构登基,为高宗。
后迁都于临安(杭州,南宋称其“行在”)。
史称南宋。
南宋政治的巨变⏹北宋——新旧党争⏹南宋——主战与主和之争⏹南宋文学——体现了南宋政治的变革⏹代表作家——陆游、张孝祥、辛弃疾⏹其他作家——词人李清照、诗人陈与义⏹李清照(1084-1155?)⏹陈与义(1090-1138)⏹陆游(1125-1210)⏹张孝祥(1132?-1169?)⏹辛弃疾(1140-1207)第二节豪放词人张孝祥一、张孝祥的生平⏹张孝祥(1132?-1169?),字安国,号于湖居士。
历阳(今安徽和县)人。
⏹宋高宗绍兴二十四年(1154)状元及第。
⏹为人刚直不阿,著名的主战派,多次受到投降派打击⏹以词闻名,也擅长诗歌、书法二、张孝祥词的主要特点⏹体现了南宋时代特点,与张元干是南宋初期词坛双璧⏹风格——学习苏轼,风格多样,以豪放为主,兼有婉约。
尤以豪放、清旷之作闻名⏹题材——爱国思想,写景抒情。
多抒发忠愤激切的怀抱代表作⏹《六州歌头》(长淮望断)⏹《念奴娇·过洞庭》⏹《西江月》(问讯湖边春色)⏹词集——《于湖词》(《于湖居士长短句》)⏹历史地位——豪放派中从苏轼向辛弃疾过渡的重要人物念奴娇过洞庭洞庭青草,近中秋、更无一点风色。
玉鉴琼田三万顷,著着我扁舟一叶。
素月分辉,明河共影,表里俱澄澈。
悠然心会,妙处难与君说。
应念岭表经年,孤光自照,肝胆皆冰雪。
短发萧骚襟袖冷,稳泛沧溟空阔。
尽挹西江,细斟北斗,万象为宾客。
扣舷独啸,不知今夕何夕!1、写作背景⏹南宋孝宗乾道元年(1165),任静江(今广西桂林)知府,颇有政绩。
次年(1166)受谗免职。
八月从桂林罢官北归。
⏹心中不平,坚信自身光明磊落,途经洞庭湖时,即景生情作此洞庭青草,近中秋、更无一点风色。
概述宋词发展演进的历程
概述宋词发展演进的历程宋词发展演进的历程及评析:(1)北宋词发展的三个阶段①第一个阶段晏殊、张先、晏几道、欧阳修等承袭“花间”余绪,为由唐入宋的过渡;张先、晏几道二人,在承袭“余绪”的同时,已出现“革新”的苗头。
张先创制了若干慢词为词体的变革作了准备。
晏几道在思想内容上为宋词的革新开了先例,至张先、晏几道,真正完成了由唐入宋的过渡。
②第二个阶段柳永、苏轼在形式与内容上所进行的新的开拓以及秦观、赵令畤、贺铸等人的艺术创造,促进宋词出现多种风格竞相发展的繁荣局面。
其中柳永大量创作慢词,有效地扩大了词的体制,将词大众化,是第一位对宋词进行全面革新的大词人。
之后的苏轼继承柳永的革新成果彻底破除“诗尊词卑”,提高了词的文学地位,从根本上改变了词史的发展方向,开创了辛派词人的先河。
③第三个阶段周邦彦在艺术创作上的集大成,体现了宋词的深化与成熟。
周邦彦兼采众家之所长,进行了一系列集大成的工作,促进词体的成熟。
在思想内容上增强了词的“体质”;在艺术表现手法上注重词调的整理与规范化,为词的创作提供了典型。
(2)南宋词的发展历程南渡后,一方面,江左偏安,出现了经济、文化的“繁荣”局面,社会上唱词之风仍然盛行,为歌词创作提供了有利的社会环境;另一方面,社会历史的大变革,由北宋而南宋,政治上的动荡必然波及词坛与歌坛,对词体的发展演变产生一定的影响。
①词坛转型期这一时期的代表词人都经历了靖康之变,他们迅速适应环境,调节自我心态,代表人物有李纲、赵鼎、岳飞、张元干等。
李清照亲身经历了由北而南的社会变革,巨大变化使词的内容、情调,乃至色彩、音响,都随之发生了变化,由明丽清新变为低徊惆怅、深哀入骨,但词的“本色”未变,她的创作为南渡作家如何以旧形式表现新内容,树立了榜样,其词体被尊为“易安体”。
②高峰期第二个时期是高峰期,以辛弃疾为代表,他与陈亮、刘过等词人联手,“以文为词”的词学形式突破扩大了豪放词的影响。
③词史的深化期以姜夔、吴文英为代表,他们的成就则在于对词的艺术表现所作的探讨与尝试都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词的发展与蜕变,增加了婉约词的思想意蕴和艺术表现力。
宋词的发展演变1
宋词的发展演变1
宋词的发展演变1
宋词是中国古代文学的重要流派之一、它起源于北宋,经过几代词人的发展演变逐渐成熟,并在南宋时期达到了巅峰。
宋词的发展演变可以分为以下几个阶段:
1.唐宋继承阶段:唐代的花间派和江州司马派等词风对宋词的发展造成了深远影响。
这些派别注重形式美,追求艳丽的描写和华丽的语言,为宋词的发展奠定了基础。
宋初的江南文化也为后来的宋词提供了良好的土壤。
2.对外发展阶段:北宋初期,由于战争频繁,人民生活艰苦,宋廷对外文化的依赖日益增加,受到外来文化的影响加深。
词人们开始在长篇叙事诗和音乐曲调中吸取元素,将其融入到宋词中,使宋词的形式和内容得到进一步丰富和发展。
3.豪放清新阶段:此阶段的代表人物有边贡、苏轼等,他们在宋代中期的文学生活中形成了鲜明的个性特点。
他们提倡表现自己真实的情感和思想,主张豪放疾呼、大气磅礴的叙事风格,同时又注重细腻的描写和抒发内心情感,使宋词在形式和内容上得到了全面的发展。
4.婉约细腻阶段:此阶段的代表人物有晏殊、晏几道等。
他们在宋代中晚期的文学创作中形成了婉约细腻的风格。
他们注重情感的表达和境界的深入,追求精致、含蓄的音乐曲调和意境,使宋词在细腻表现个人感情方面达到了极致。
总的来说,宋词的发展演变经历了一系列的阶段,其中不同的词人和时代都对宋词的形式和内容做出了贡献。
这些发展和演变使宋词成为一种独具特色的文学形式,使其在后世产生了深远影响。
词的发展演变过程
词的发展演变过程
词是一种古老的诗歌形式,可以追溯到公元前 5 世纪的楚国。
词的发展演变过程可以分为以下几个阶段:
1. 先秦时期:词的前身,主要是民间歌谣和祭祀歌曲。
2. 南北朝时期:开始成为一种文学形式,出现了“词”的名称。
此时,词主要是用于歌唱,歌词内容主要是描写自然风光和人生情感。
3. 隋唐时期:词得到了进一步的发展,成为了宫廷音乐的重要组成部分。
歌词内容更加丰富多彩,包括描写宫廷生活、自然风光、爱情亲情等。
4. 宋代:词的黄金时代,迎来了它的巅峰时期。
此时的词已经成为一种文学形式,作者众多,作品数量巨大。
歌词内容更加广泛,包括山水田园、神话传说、历史故事、爱情亲情等。
5. 元代:词的发展受到了一定的阻碍,因为统治者对词的偏见。
但是,一些著名的词曲家仍然在创作词曲,如杨万里、辛弃疾等。
6. 明清时代:词的创作逐渐衰落,更多的是作为韵文存在于文学作品中。
歌词内容也主要以描写自然风光和人生情感为主。
词的发展演变过程中,其歌词内容、音乐形态、文学形式等方面都经历了多次变革。
词从最初的民间歌谣发展而来,经历了几千年的沉淀和演变,成为了中国文学史上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第二章 柳永与北宋前期词风的演变
范仲淹对词境的开拓
范 仲 淹
张先对词境的开拓
王安石对词境的开拓
范仲淹的词景抒怀,表现了开阔深沉 的意境。 范仲淹的生活经历丰富了他的人生感 受,改变了他的词风,其名作《渔家傲》 是后来豪放词的滥觞。
返回
张先在两方面改 变了词的发展方向: 一、大量用词来赠别 酬唱。二、率先用题 序,将日常生活引入 词中。
对五代词风的因革 开拓词境的尝试 柳永词的新变
晏殊词作的革新 求变 欧阳修词作的革 新求变
晏殊词写男女恋情时, 过滤五代“花间词”的 轻佻艳冶,着重表现主 人公的恋情。
语言一洗“花间词” 的脂粉浓艳色彩。
返回
扩大词的抒情功能,抒发自我感受。 改变词的审美趣味,向通俗化发展。
汲取民歌的表现手法,使词的艺术 风格清新明畅。
返回
王词脱离了柔情软调, 抒发自我情怀。
王词由表现个人感受转 向对历史和现实社会的反 思,词的表现功能由应歌 娱人转向言志自娱。
返回
柳永大力创作慢词, 从根本上改变了小令一 统天下的格局。 柳永不仅从音乐体 制上改变词的声腔体式, 而且在创作方向上变 “雅”为“俗”。
返回
北宋词的三次大_变革_董小伟
北宋词是宋词发展的重要阶段,按时间,可以初步分为初期、中期、后期。
在三个时期分别出现了三位对词“改朝换代”的词坛星宿———柳永、苏轼、周邦彦。
词到了他们手里,分别进行了三次重大“变革”。
一、北宋初期,在经过宴氏父子、张先等多位词人的推波助澜下,词至柳永,词风为之一变,即从艳丽之词变为歌者之词。
柳永是北宋初期一位大力填词的“专职”词人。
他长期出入于秦楼楚馆之中,恣情游宴,是一个名副其实的风流才子,死后又一直被视为轻薄浪子。
生活的艰辛、处境的坎坷、生命的不幸,使他的词走向了民间,成为真正的“歌者之词”。
由此,柳永堪称中国词史上一个里程碑式的人物。
首先,柳永词在内容上进行了“变革”。
柳词虽然还残留了有许多依红偎翠、歌舞升平之作,但其中已经让我们看到了词的新动向。
(1)将晏殊为代表的专写达官贵人之词,转向了民间,特别是转向了青楼市井。
虽然其中有写得露骨、直透的一面,但寄予了柳永对底层劳动人民的深切同情与关注,也使词人的人情味和生活气息更浓了,如《定风波》。
(2)有关男女情感与相思的艳词,这部分作品很多。
有以女性口吻来写的,其中女子个性鲜明,个个敢怒、敢怨、敢说、敢爱,如《定风波》;也有以男子口吻来写的,其中男子打破前代隐晦含蓄表现手法,毫不避讳男子思念的心态,如《小镇西》。
(3)柳永最擅长的是描写“羁旅行役”,抒发羁旅行役之苦,其中融入了自己对社会人生的真切感受与思考。
这部分作品艺术成就很高,影响也最大。
如著名的《雨霖铃》和《八声甘州》就是代表。
(4)有许多对繁华都市风光描写的美词,如《望海潮》就是其中代表作。
其次,柳永发展了大量慢词,创作许多新词调。
“慢词”本指音乐而言,一般而言指字数比较多的词,有时也叫“长调”,即是指90个字以上的词。
在敦煌曲子词里出现过一些长调,但一直没有得到发展壮大,小令一直是词坛主旋律。
而柳永在慢词的发展过程中起到了关键作用,他的慢词增加了词的表现容量,扩大了词的表现力,突破了五代以来词“虽小却好,虽好却小”的局面,为词更好表现细腻的情感作了很好铺垫,如有《八声甘州》、《木兰花慢》等词为其代表,他的《中吕调戚氏》甚至达到了212字。
古代词的发展历程
古代词的发展历程
古代词作为一种诗歌形式,起源于中国古代文学的发展过程。
它在古
代文学中有着重要的地位,发展经历了以下几个阶段:
1.民歌阶段:古代词最初源自民间歌谣,歌唱形式简单,内容通常是
赞美自然景物或表达情感。
这个阶段的代表性作品有《国风》中的许多诗歌。
2.乐府阶段:乐府是古代宫廷音乐机构之一、在这个阶段,古代词逐
渐与乐府音乐结合,形成了一种较为规范的诗歌形式。
这个阶段的代表作
品有《九歌》、《离骚》等。
3.创新阶段:在唐代,古代词经历了一次创新的发展。
这个时期的词
更加讲究音律,注重修辞技巧和意境的营造。
唐代的诗人们以王之涣、杜牧、李白等为代表,创作了许多优秀的古代词作品。
4.宋词时期:宋代是古代词的鼎盛时期,宋词成为古代词的代表形式。
在宋代,古代词的结构得到了进一步规范和完善,并出现了许多著名的词人,如苏轼、辛弃疾等。
宋词注重描写细腻的情感,表达对社会和时代的
思考,成为古代词的经典之作。
总的来说,古代词的发展历程经历了从民歌到乐府到创新再到宋词的
演变过程。
它在不同的时期都有着不同的风格和特点,丰富了中国古代文
学的宝库。
第二章 柳永与北宋前期词风的演变
第二章柳永与北宋前期词风的演变导言宋词概说一、宋词兴盛的原因。
1.由词体本身的特性决定。
“绮筵公子,绣幌佳人,递叶叶之花笺,文抽丽锦;举纤纤之玉指,拍按香檀。
不无清绝之词,用助娇娆之态。
”(欧阳炯《花间集序》)词的主要功用是于宴乐场合供伶工歌女歌唱,是一种几乎没有传统的政治、道德负荷的文学形式。
2.宋初社会安定、城市经济繁荣。
(p10)大城市;取消坊和市的界限;不禁夜市。
说话、杂剧、影剧、傀儡戏、诸宫调等艺术迅速兴起和发展,词成为宋代最引人注目的文学样式。
3.宋代社会享乐之风盛行。
士大夫轻歌曼舞,浅斟低唱。
寇准、晏殊、张鎡、范成大、欧阳修、张先、苏轼等。
4.宋代文人的人生态度。
宋代文人社会责任感和个性自由相整合。
诗文主要用来述志,词则用来娱情,词体因此能够保持自身的特性,取得独立的地位。
5.社会对词有广泛的需求。
二、宋词繁荣与成就的表现:1. 全社会普及。
皇帝填词谱曲。
“凡有井水处,即能歌柳词。
”(叶梦得《避暑录话》)2. 新创词调大量出现。
多达千余种,形式有令、慢、近、犯、歌头、摊破、减字、偷声等。
3. 思想内容有了根本性突破,填写技巧也有了很大提高。
苏、辛:“无意不可入、无事不可言”(刘熙载《艺概·词曲概》)把诗、文、论、赋中的种种手法都移植到词中:以诗为词、以文为词。
d.流派众多。
“柳永体”、“东坡体”、“易安体”、“稼轩体”、“白石体”等;婉约、豪放、旷达、骚雅等。
婉约派与豪放派:明张綖《诗余图谱》:“词体大略有二,一曰婉约,一曰豪放。
盖词情蕴藉,气象恢宏之谓耳”。
婉约词:宋词的一大流派。
内容侧重儿女风情,结构深细缜密,音律婉转和谐,语言圆韵清丽,有一种柔婉之美。
此种词风沿袭五代而来直到南宋大批词家,皆受影响。
代表词人有晏殊、欧阳修、柳永、秦观、周邦彦、李清照、姜夔、吴文英、张炎等。
豪放词:宋词的一大流派,题材广阔,不独描写花前月下,男欢女爱,喜欢以军国大事等重大题材入词,象诗文一样反映生活,做到“无意不可入,无事不可言”。
中国诗词的发展过程
中国诗词的发展过程中国诗词的发展过程可以分为以下几个阶段:一、先秦时期(约公元前11世纪-公元前221年)1. 甲骨文时期:最早的文字记载,反映原始信仰与祭祀习俗。
2. 诗经时期:出现了《诗经》,为我国最早的诗歌总集,可追溯到公元前11世纪,内容丰富多样。
二、两汉时期(公元前206年-公元220年)1. 先秦时期的诗歌继续发展,出现了楚辞、汉赋等新的文体。
2. 著名的诗人有司马相如、陈琳等,他们的作品具有较高的艺术成就。
三、魏晋南北朝时期(公元220年-589年)1. 乐府民歌:出现了乐府民歌,由民间歌谣演变而来,反映了当时社会动荡的局势和人民的生活。
2. 典故与象征:此时的诗歌注重表达情感,运用丰富的典故和象征手法,著名的代表作如《将进酒》等。
四、唐宋时期(公元618年-1279年)1. 唐诗盛世:唐朝是中国诗歌发展的黄金时期,出现了大量优秀的诗人和作品,如杜甫、李白、王之涣等。
2. 温庭筠的女词:李商隐和温庭筠等女词人的作品发展了中国古代词的艺术。
3. 宋词繁荣:宋代词以辞章为特点,突出意境,表达细腻感情,有陆游、辛弃疾等著名词人。
五、元明清时期(公元1279年-1912年)1. 元代继承:元代的诗歌发展受到前代的影响,同时也吸收了元代戏剧的表现手法。
2. 明代诗词:明代的诗人主要追求含蓄之美,作品表达思想独立,有文徵明、杨慎等代表人物。
3. 清代诗词:清代的诗词以纳兰性德、杜甫为代表,注重对社会现实的揭示和个人情感的表达。
六、近现代(1912年至今)1. 新诗运动:新诗运动是中国现代诗歌的重要转折点,思想解放和语言创新是其主要特点,有郭沫若、艾青等代表人物。
2. 诗歌批评与创新:诗歌批评家杨宪益、雪莱乐府派、自由诗等派别的出现促进了中国诗歌的创作和发展。
以上是中国诗词发展的主要阶段和特点。
每个时期都有其独特的风格和艺术成就,对后世诗词创作产生了深远影响,丰富了中国文化的瑰宝。
词的发展脉络
二、唐宋词的产生
最早产生于隋末唐初。在开元、天宝年间逐渐流行。 最初称“曲子词”或“曲子”。词体虽句式参差,但 “调有定格,字有定数,韵有定声”。 早期主要是民间词。目前存世为《敦煌曲子词》。 盛唐之后文人词产生。唐代“燕乐”兴起,追求享乐 的社会风气导致了以娱宾遣兴为目的的曲子词流行, 吸引文人参与创作。李白的《菩萨蛮》《忆秦娥》二 词被誉为“百代词曲之祖”。唐时张志和的《渔歌 子》、白居易的《忆江南》是词中小令的杰作。后经 温庭筠、李煜、冯延巳等发展,到宋代迎来词创作的 高峰。
另一创作群体:周邦彦词的集大成性
周邦彦(1056—1121),字美成,自号清真居士, 钱塘(今浙江杭州)人。神宗时为太学生,后因 献《汴都赋》赞颂新法,擢为太学正。元祐时出 为庐州教授,知溧水县,绍圣末还为国子主簿, 历秘书省正字、校书郎、考功员外郎等,进徽猷 阁待制,提举大晟府,兼工诗、文、词,著有 《清真居士集》等,已佚。性好音律,善自度曲。 词集名《清真词》,一名《片玉集》。 卓越的音乐才能 青壮年时期的周邦彦,不为主流社会所认同。 风流才子
词艺开拓: 晏殊—欧阳修—柳永—周邦彦(格律派) 词境开拓 范仲淹—张先—王安石—苏轼
蝶恋花
欧阳修
庭院深深深几许?杨柳堆烟,帘幕无 重数。玉勒雕鞍游冶处,楼高不见章 台路。 雨横风狂三月暮,门掩黄昏,无计留 春住。泪眼问花花不语,乱红飞过秋 千去。
柳永开创长调慢词时代
• 柳永,(约987年—约1053年)北宋著 名词人,婉约派最具代表性的人物。汉 族,崇安(今福建武夷山)人,原名三 变,字景庄,后改名永,字耆卿,排行 第七,又称柳七。宋仁宗朝进士,官至 屯田员外郎,故世称柳屯田。他自称 “奉旨填词柳三变”,以毕生精力作词, 并以“白衣卿相”自诩。 • 柳永发展了长调的体制,善于用民间俚 俗的语言和铺叙的手法,组织较为复杂 的内容,用来反映中下层市民的生活面 貌。
唐宋元明清诗词的风格与演变
唐宋元明清诗词的风格与演变诗词是中华文化瑰宝,洋溢着深沉的哲理和美感。
在唐宋元明清五个朝代,诗词的风格经历了不同的演变,呈现出独特的特点和魅力。
本文旨在探讨唐宋元明清诗词的风格与演变,展示诗词艺术在不同历史时期的变迁。
一、唐诗的浑厚与风雅唐代,是中国诗词的黄金时代。
唐诗以其浑厚的情感和华丽的表达而闻名于世。
唐代诗人们以高远的境界和宏伟的构思创作了许多咏史抒怀的佳作,如杜甫的《登高》和白居易的《琵琶行》等。
这些作品以雄浑的诗句和深远的思考,展示了唐代诗人们的文学才华和社会触觉。
二、宋词的婉约与深沉宋代,是中国诗词发展的又一个高潮期。
宋词以其婉约的风格和深刻的内涵而备受赞誉。
宋代词人们擅长写景抒情,他们以细腻的笔触描绘自然美景,将情感融入其中。
欧阳修的《蝶恋花》和李清照的《如梦令》都是宋代词的代表作品。
这些词作通常以字字珠玑,词意深远,令人陶醉其中。
三、元曲的戏剧性与传奇色彩元代,是中国戏曲和曲艺的鼎盛时期。
元曲以其戏剧性的表现和丰富的传奇色彩而独树一帜。
元曲是诗和曲艺的结合,它以鲜明的人物形象和生动的情节,展现了元代社会的百态人生。
关汉卿的《窦娥冤》和郑光祖的《汉宫秋》等作品,通过戏曲的形式,将历史故事和人物塑造得栩栩如生。
四、明诗的清新与古朴明代,是中国古代文学的一个分水岭。
明诗注重表现个人情感和充满哲理的思考。
明代的诗人们以清新古朴的风格,创作了许多充满人文关怀的佳作。
杨基的《临江仙·滚滚长江东逝水》和文徵明的《题临安邸》都是明代诗词的代表作品。
这些作品以其简洁而深刻的语言,展示了明代诗人们的睿智和雅趣。
五、清词的豪放与热情清代,是词坛的一个重要时期。
清词以其豪放的气魄和热情的表达而蜚声中外。
清代词人们更加注重个体的表达和个人感受的抒发,他们以狂放的姿态和丰富的情感,将自己的内心世界展示给读者。
袁枚的《世说新语·七孔韵》,可以说是典型的清代词作,它以其豪放的语言和激情的描写,让人为之倾倒。
第七章 南渡前后词风的演变
第七章南渡前后词风的演变概述词坛主体:南渡词人。
共同特征:靖康之变前,生活较为优裕安定,词风妩媚轻艳;靖康之变后,国家灭亡的惨痛现实、颠沛流离的生活体验,促使他们的词作日益贴近社会生活,时代感和现实感空前加强。
内容:后期大多数多写亡国之痛、乡关之思以及恢复中原、抗敌御侮之情。
形式上:逐渐打破大晟词人的束缚向苏轼的豪放风格靠拢,词风一变而为慷慨悲凉。
成就最高的词人是李清照,其他重要作家还有朱敦儒、张元干、张孝祥等。
第一节李清照1、生平、作品p104 p159李清照(1084~1155?)号易安居士,山东济南人。
工诗、善文,精通金石学,尤以词著称于世。
家世:父李格非、母王氏“易安承父母两系之遗传,灵襟秀气,超越恒流。
”——缪钺《诗词散论》童年在汴京渡过。
婚姻:1101年(18岁)赵明诚;1107年赵挺之去世,青州十年1117-1127山东莱州太守、淄州太守;1127年靖康之乱渡江44岁1129年赵明诚中暑得病死于建康。
1132年再婚张汝舟100天李清照孑然一身,流落江南,漂泊于杭州、绍兴、台州、金华一带,大约1155年前后离世。
词52首,收入《漱玉词》(后人辑本)。
后人评论:“若本朝妇人,当推文采第一。
”“自少年,便有诗名,才力华瞻,逼近前辈,在士大夫中已不多得。
”(王灼《碧鸡漫志》)“男中李后主,女中李易安,极是当行本色,前此太白,故称词家三李。
”(王又华《古今词论》)“仆谓婉约以易安为宗,豪放惟幼安称首,皆吾济南人,难乎为继也。
”(王士祯)二、理论贡献《词论》:论述了词的发展史和词的特点,提出“别是一家”的观点。
“至晏元献、欧阳永叔、苏子瞻,学际天人,作为小歌词,直如酌蠡水于大海,然皆句读不茸之诗尔。
又往往不协音律,何耶?……王介甫、曾子固,文章似西汉,若作一小歌词,则人必绝倒,不可读也。
乃知词别是一家,知之者少。
后晏叔原、贺方回、秦少游、黄鲁直出,始能知之。
又晏苦无铺叙。
贺苦少重典。
秦即专主情致,而少故实。
词风发展演变
晚唐五代到北宋末词风的发展演变王国维在《人间词话》中评论道:四言敝而有楚辞,楚辞敝而有五言,五言敝而有七言,古诗敝而有律绝,律绝敝而有词。
盖文体通行既久,染指遂多,自成习套。
豪杰之士,亦难于其中自出新意,故遁而作他体,以自解脱。
一切文体所以始盛终衰者,皆由于此。
词的产生由此可见一斑。
随着隋唐燕乐以其兼收并蓄、包罗万象的姿态出现后,便多场合、广地域的出现在日常娱乐之中。
自古,有乐必有曲。
教坊机构的设立,教坊妓为代表的歌舞艺人的出现,众多曲调由此诞生。
从依曲谱制词演变为依词谱填词,到敦煌词这种内容到表现上都相当拙朴的词雏形的产生,至此,词便出现在历史文化舞台上,并展示其丝毫不逊色于唐诗的独特魅力和艺术成就。
纵观晚唐五代到北宋末这段历史时期词的发展演绎,大致可以分为五个阶段:温庭筠、李煜为代表的晚唐词,柳永为先声的宋初词,苏轼为首的盛宋词,秦观等人的宋中期词,李清照为首的南渡词。
伴随着时间的推进,词也走向其巅峰,日臻成熟。
西蜀花间鼻祖与南唐真性词人谈及这一时期的词人,无疑当推有花间鼻祖之称的温庭筠和真情演绎本色的李煜。
先看这花间派鼻祖温庭筠。
自后蜀赵崇祚编成《花间集》十卷,整个词坛都把视野转向裙裾脂粉,花柳风月,充溢着脂香腻粉的味道。
而温庭筠词正列在《花间集》榜首,他把南朝宫体与北里倡风结合起来,成为花间一派的鼻祖。
无疑,他的作品风貌多数表现为浓艳细腻,绵密隐约。
如《菩萨蛮》:小山重叠金明灭,鬓云欲度香腮雪。
懒起画蛾眉,弄妆梳洗迟。
照花前后镜,花面交相映。
新贴绣罗襦,双双金鹧鸪。
上片前两句整个在描写美人的容貌。
美人的秀眉明暗交错有致,远看像黛绿的蜿蜒有型的小山;美人的鬓发像团云那般,浓密而美丽;面颊肌肤似雪般白皙,极尽笔墨描绘美人之美。
接着,一连串动作描写,懒字,迟字,生动勾勒出美人晚起慵懒之韵味。
下片写美人在镜前贴花打扮,花面与美人娇颜相交辉映。
刚穿上做工精致的罗襦,看着上面刺画的一对鹧鸪,心神不禁为之震,看那鸟儿都是成双成对的,而自己呢,却是一人独守空闺,这番自己是何等的凄凉啊。
第七章 南渡前后词风的演变
李清照是中国文学史上创造力最强、艺术成就最高的女性作家。她以女性的身份,真挚大胆地表现对爱情的热烈追求,丰富生动地抒写自我的情感世界,不仅比“男子作闺音”更为真切自然,而且改变了男子一统文坛的传统格局,在中国文学史上占有崇高的地位。正如清人李调元所说:“易安在宋诸媛中,自卓然一家,不在秦七、黄九之下。”“不徒俯视巾帼,直欲压倒须眉。”(《雨村词话》卷三)
我是清都山水郎。天教分付与疏狂。曾批给雨支风券,累上留云借月章。诗万首,酒千觞。几曾着眼看侯王。玉楼金阙慵归去,且插梅花醉洛阳。
这仿佛是他的人生宣言,充分表现出他笑傲王侯、狂放不羁的个性。靖康之难的战火把朱敦儒抛入了飘泊的难民潮中。建炎元年(1127)年底,洛阳被金兵占领前后,朱敦儒仓皇逃往东南避难,于建炎四年(1130)辗转至岭南一带。其词清晰地记录了他南奔的行程和感受,词风由飘逸潇洒变得凄苦忧愤。其间表现得最为突出的是飘泊流离的伤悲,从一个侧面表现出战乱时代民族的悲剧和社会的苦难。如《卜算子》:
第三节 张元干等词人
朱敦儒的青少年时代,是在西京洛阳畸形繁华的环境中度过,自称是“生长西都逢化日,行歌不记流年。花间相过酒家眠。乘风游二室,弄雪过三川”(《临江仙》)。他那疏狂放浪的行为和寻欢作乐的心理中,也包含着蔑视功名权贵、追求自由独立的人格精神。故当朝廷征召他进京为官时,他毅然拒绝,申称 “麋鹿之性,自乐闲旷,爵禄非所愿也”(《宋史》本传,并写下著名的《鹧鸪天·西都作》以表心迹:
这些轻盈精妙的相思曲,铭刻着女词人的情感历程。李清照与赵明诚的爱情既有婚姻来维系,更有深厚的感情基础。虽然分离,却互相惦念,一种离愁,由两人分担,“离怀别苦”也减轻了许多,更何况时时尚有传情锦书的慰藉。苦涩的离愁中含有夫妻双方心心相印和彼此眷恋的幸福感,是李清照爱情词的一大特点。
柳永与北宋前期词风的演变
王朝兴替的忧患情怀
桂枝香·金陵怀古 王安石
登临送目,正故国晚秋,天气初肃。 千里澄江似练,翠峰如簇。归帆去棹残 阳里,背西风酒旗斜矗。彩舟云淡,星 河鹭起,画图难足。 念往昔,繁华 竞逐,叹门外楼头,悲恨相续。千古凭 高,对此漫嗟荣辱。六朝旧事随流水, 但寒烟芳草凝绿。至今商女,时时犹唱, 后庭遗曲。
节令风物兴发的人生理思
晏殊的《浣溪沙》
一曲新词酒一杯, 去年天气旧池台。 夕阳西下几时回? 无可奈何花落去, 似曾相识燕归来。 小园香径独徘徊。
《浣溪沙》赏析
“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 有哲理的思考,落花之去,燕子之来,既是 衰亡,又是新生,既是无情,又是有情,可 见出作者在努力化解心中的惆怅。对天地自 然“燕归来”代表了不变,而对于生命个体 “花落去”却是生命流走的象征,是不可复 归的变。所以对年光的轻轻叹息背后,是对 生命、对生活的强烈留恋之情。
柳永与北宋前期词风的演变
第一节 对五代词风的因革 第二节 开拓词境的尝试 第三节 柳永词的新变
第一节 对五代词风的因革
一、闲雅而有情思的晏殊词
“情中有思”,即浓情中渗透着 理性沉思的特质。如《浣溪沙》。后 人推之为“北宋倚声家初祖”,冯煦 《蒿庵论词》。
读书三境界之一
《蝶恋花》 晏 殊
槛菊愁烟兰泣露, 罗幕轻寒,燕子双飞 去。明月不谙离恨苦, 斜光到晓穿朱户。 昨夜西风凋碧树,独 上高楼,望尽天涯路。 欲寄彩笺兼尺素,山 长水阔知何处!
读书三境界之二
《凤栖梧》或 《蝶恋花》
柳永
伫倚危楼风细细, 望极春愁,黯黯生天际。 草色烟光残照里,无言 谁会凭栏意? 拟把 疏狂图一醉,对酒当歌, 强乐还无味。衣带渐宽 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 悴。
柳永与北宋前期词风的演变
‘云破月来花弄影’,‘帘压卷花影’,‘堕轻絮 无影。’世称通之,号‘张三影’。”
第二节 开拓词境的尝试 二. 张先词——贴近生活
(三)内容虽未超越传统相思恨别范围,但改变词 发展方向:
1.大量用词赠别酬唱,扩大词的实用功能。如 《玉联环•送临淄相公》、《定风波令•再次韵送子瞻》 等,扩大了词的日常交际功能,观念上提高了词的文 学地位。
格能“一洗五代旧习”。
第二节 开拓词境的尝试 三.王安石
【作品讲读】 《桂枝香·金陵怀古》
登临送目,正故国晚秋,天气初肃。千里澄江似 练,翠峰如簇。归帆去棹残阳里,背西风,酒旗斜 矗。彩舟云淡,星河鹭起,画图难足。
念往昔,繁华竞逐,叹门外楼头,悲恨相续。千 古凭高对此,谩嗟荣辱。六朝旧事随流水,但寒烟 衰草凝绿。至今商女,时时犹唱,后庭遗曲。
第三节 柳永词的新变 一.柳永生平 柳永,初名三变,字景庄,后改名永,字耆卿,世
称“柳屯田”。柳永是北宋第一个专力写词的作家。 柳三变改名柳永,才考中进士,做过定海晓峰盐场督
官、屯田员外郎等小官,世称“柳屯田”。他终生贫困 潦倒,相传死后,是妓女们出资把他安葬的。
第三节 柳永词的新变
二、柳永词的特点
迎合市民大众审美需求,用他们容易理解的语言、
易于接受的表现方式,表现他们所熟悉的人物、所
关注的情事。
第三节 柳永词的新变
二、柳永词的特点
3.慢词的发展与词调的丰富。柳永大力创作
慢词,从根本上改变了唐五代以来词坛小令一统天
下的格局,使慢词与小令两种体式平分秋色,齐头
并进。
第三节 柳永词的新变
①慢词篇幅较大,扩充内容涵量,提高词的表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晚唐五代到北宋末词风的发展演变王国维在《人间词话》中评论道:四言敝而有楚辞,楚辞敝而有五言,五言敝而有七言,古诗敝而有律绝,律绝敝而有词。
盖文体通行既久,染指遂多,自成习套。
豪杰之士,亦难于其中自出新意,故遁而作他体,以自解脱。
一切文体所以始盛终衰者,皆由于此。
词的产生由此可见一斑。
随着隋唐燕乐以其兼收并蓄、包罗万象的姿态出现后,便多场合、广地域的出现在日常娱乐之中。
自古,有乐必有曲。
教坊机构的设立,教坊妓为代表的歌舞艺人的出现,众多曲调由此诞生。
从依曲谱制词演变为依词谱填词,到敦煌词这种内容到表现上都相当拙朴的词雏形的产生,至此,词便出现在历史文化舞台上,并展示其丝毫不逊色于唐诗的独特魅力和艺术成就。
纵观晚唐五代到北宋末这段历史时期词的发展演绎,大致可以分为五个阶段:温庭筠、李煜为代表的晚唐词,柳永为先声的宋初词,苏轼为首的盛宋词,秦观等人的宋中期词,李清照为首的南渡词。
伴随着时间的推进,词也走向其巅峰,日臻成熟。
西蜀花间鼻祖与南唐真性词人谈及这一时期的词人,无疑当推有花间鼻祖之称的温庭筠和真情演绎本色的李煜。
先看这花间派鼻祖温庭筠。
自后蜀赵崇祚编成《花间集》十卷,整个词坛都把视野转向裙裾脂粉,花柳风月,充溢着脂香腻粉的味道。
而温庭筠词正列在《花间集》榜首,他把南朝宫体与北里倡风结合起来,成为花间一派的鼻祖。
无疑,他的作品风貌多数表现为浓艳细腻,绵密隐约。
如《菩萨蛮》:小山重叠金明灭,鬓云欲度香腮雪。
懒起画蛾眉,弄妆梳洗迟。
照花前后镜,花面交相映。
新贴绣罗襦,双双金鹧鸪。
上片前两句整个在描写美人的容貌。
美人的秀眉明暗交错有致,远看像黛绿的蜿蜒有型的小山;美人的鬓发像团云那般,浓密而美丽;面颊肌肤似雪般白皙,极尽笔墨描绘美人之美。
接着,一连串动作描写,懒字,迟字,生动勾勒出美人晚起慵懒之韵味。
下片写美人在镜前贴花打扮,花面与美人娇颜相交辉映。
刚穿上做工精致的罗襦,看着上面刺画的一对鹧鸪,心神不禁为之震,看那鸟儿都是成双成对的,而自己呢,却是一人独守空闺,这番自己是何等的凄凉啊。
美丽的容貌,华贵的服饰,在这无限风光之后,却是女主人的孤独寂寞,反差对比之下,更显得准确。
这是温词较有代表性的作品。
在一系列的轻艳浓丽的容貌体态描写中,构建了强烈感觉刺激,也在此暗示中,意蕴情思更显得深隐含蓄。
温庭筠的词风可以说是整个词坛花间一派的代表,即便与温庭筠齐名韦庄在作词上表现出清疏的笔法和明朗的抒情,但总体上词仍然带着婉媚、柔丽、轻艳之一时代性的特点。
“生于深宫之中,长于妇人之手”的李煜对整个词坛来说有着不可忽视的重大作用。
王国维曾说:词至李后主而眼界始大,感慨遂深,遂变伶工之词为士大夫之词。
意为词从李煜开始,境界和气象方面都有较大的开拓。
当然,这自然也少不了冯正中的努力。
忽视外貌和情节的描写,中人物内心的刻画,所作之词只为传达自己的心境,或怅然若失,或无法解脱的愁苦,环境遭遇和思想性格给予他的心境,全部阐释在自己的词中,内涵较之花间一派广阔很多。
然后到李后主,真情真性的本色出演,创造出属于自己的精神王国。
王国维又说:客观之诗人不可不多阅世。
阅世愈深,则材料愈丰富,愈变化,《水浒传》、《红楼梦》之作者是也。
主观之诗人不必多阅世。
阅世愈浅,则性情愈真,李后主是也。
深宫妇人之手下的李后主始终保持的纯真的性格,故其词乃是无理性节制的真实情感的宣泄。
也正如王国维评道:“词人者,不失其赤子之心者也。
故生于深宫之中,长于妇人之手,是后主为人君所短也,亦即为词人所长处。
”尼采谓:“一切文学,余爱以血书者。
”后主之词,真所谓以血书者也。
宋道君皇帝亦略似之。
然道君不过自道生世之戚,后主则俨有释迦基督担荷人类罪恶之意,其大小固不同矣。
用血泪写自己的亡国家破的不幸,用口语白描到处本色却丽质天成。
如其《虞美人》:春花秋月何时了,往事知多少。
小楼昨夜又东风,故国不堪回首月明中。
雕栏玉砌应犹在,只是朱颜改。
问君能有多少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
上片三春花开,中秋月圆,岁月不断更替,人生多么美好。
可我这囚犯的苦难岁月,什么时候才能完结呢?回首往昔,身为国君,过去许许多多的事到底做得如何呢,怎么会弄到今天这步田地?从高高在上的国君沦为仍人宰割的阶下囚,南唐后主此时的心中有的不只是悲苦愤慨,更也有许悔恨之意。
接着被幽禁的小楼被春风吹拂,春花也即将怒放。
回想起自己的故国,却早已被灭亡。
望着明月,愁绪万千,夜不能寐。
下片首句回想那故都金陵华丽的宫殿大概还在,只是那些丧国的宫女朱颜已改,物是人非。
尾句用满江的春水来比喻这满腹的愁恨,把本来无可捉摸和衡量的愁思具体可感化,生动贴切。
江水有多长,此愁就有多久。
与太白的“白发三千丈,源愁似个长”异曲同工,后代效仿此法的词人也用自己的方式各尽其妙。
如易安居士的“只恐双溪舴艋舟,载不动、许多愁。
”把愁思重量化来表现。
贺鬼头的“试问闲愁都几许?一川烟草,满城风絮,梅子黄时雨。
”把愁思实物化来展现。
等等一系列的佳句都神奇的化抽象为具体可感。
在美景与悲情,往昔与当下,竟无语人事对比中,和着血泪高歌自己的亡国之恨,可谓一字一珠玑。
在景物描写中也不难看出其风格上仍是情致缠绵,但在境界上却以其明净、凝练、优美、清新的语言,并在题材和意境上突破了“花间词”派镂金刻翠,以写艳情为主的狭窄意境,对词的发展起了极其重要的作用。
此时期及后来的词都沿着李后主所开创的境界开阔、而又深厚缠绵风格发展演进。
大刀阔斧的革新者——柳永宋初是词坛承袭与革新并存的时代。
晚唐五代词在花间词人的开创和温庭筠、李煜的强化下形成了以小令为主的文本样式和以柔情为主的题材取向、以柔软婉丽为美的审美规范的五代词风,而时至宋初,词在继承前代的基础上,更多增添的是各种形式的革新。
有晏殊、欧阳修之辈在词艺上变化。
晏殊一洗五代花间词所包含的轻佻艳冶,脂粉气和浓艳色彩,创造出属于自己的清丽淡雅、温润秀洁之气。
清和雅成为其标志。
在此基础上,晏词内容也情中有思,对人生的反思,对命运的忧思,扩充词的内涵。
而欧阳修之词则在革新的道路上迈进更大步,扩大词的抒情功能,进一步抒发自我的人生感受;改变词的审美趣味,朝着通俗化的方向开拓。
而相对于此二人,范仲淹、张先则是在词境上各尽其才力。
范词的艺术视野,张词的题序和赠别酬唱。
至此词已经在境界和艺术表达上有很大的填充和完善。
但最具深远意义的革新者还是当属柳耆卿,这位常年混迹秦楼楚馆的风流才子。
柳永之前,小令一统文坛,有着不可撼动的地位,而至柳三变则开始极力推崇慢词,使慢词小令二者平分天下,齐头并进。
慢词调长拍缓,可填入的字句也跟着的家长,一般字数较多,从而扩大词的内容含量,也增强词的表现能力。
这在当时是顺应时代发展规律的。
小令篇幅的短小,内容的有限已无法满足社会的表达需求,而柳永这在世俗中生活的词人,也就理所应当肩负起这也责任,大力创作慢词,并确定词的体制,而使令、引、近、慢、单调、双调、三叠、四叠等长调短令,日益成熟。
为后继者在内容上的开拓提供了前提条件。
慢词是其卓越体现之一。
变雅为俗,用通俗化的语言变现世俗化的生活情调是体现之二。
王灼说:浅近卑俗,自成一体,不知书者尤好之。
揭示出柳词面向市民大众的特点:以世俗女子为题材,或写她们的泼辣,或是恋爱,或是不幸;采用口语、俚语铺叙白描的方式在时空转换中尽情表达自我独特的人生体验和心态。
如其《鹤冲天》:黄金榜上。
偶失龙头望。
明代暂遗贤。
如何向。
未遂风云便。
争不恣游狂荡。
何须论得丧。
才子词人。
自是白衣卿相。
烟花巷陌。
依约丹青屏障。
幸有意中人。
堪寻访。
且恁偎红倚翠。
风流事、平生畅。
青春都一饷。
忍把浮名。
换了浅斟低唱。
最喜欢那浅斟低唱一句,极尽传神的勾勒出柳七这风流才子潇洒和不羁。
前三句概括自己考取功名却榜上无名,感叹是君上遗我这等贤才。
“如何向”也写出自己内心的苦闷无茫然不知所措之感。
而后又一句“何须论得丧”,笔锋一转,写出自己的豁达。
即使名落孙山又有什么关系呢,我柳永仍旧是柳永,仍旧是著着白衣,在花街小巷低吟的风流才子。
下片场面回到烟花歌坊,在我落榜之际,幸好有红颜知己意中人可以安慰我这等伤心人。
与她们填词唱和,相枕而眠,这是何等风流,何等畅快,这才是青春。
我甘心用功名来换取这浅斟低唱。
既有愤懑不满,更有反叛狂放。
既有世俗生活之事,又有词人独特的生活经历。
至此,柳七是把词演绎到极致。
既有情之内涵,又润色以轻狂柔美的语句,美是什么?当与此。
慢词的大行其道,通俗化与自我化的开拓融入,此时期词的主流方向正沿着这样的轨道向前迈进。
柳词在词调的创用、章法的铺叙、景物的描写、意象的组合和题材的开创都给苏轼以启示,苏词一方面力求突破“柳七郎风味”而自成一家,一方面有充分吸取柳词表现方法和革新精神,从而开创出一代词风。
文坛盟主——苏轼词至李煜,境界始大;词至柳永,以俗为雅;词至东坡,倾荡磊落,如诗,如文,如天地奇观。
东坡居士是文学史上不可多得的一位全才,诗、词、散文、书、画可谓样样精通。
而他进退自如,荣辱不惊的人生态度和信仰更是为后代文人所景仰。
他认为“儒释不谋而合,相反而相为用”,面对坎坷的一生,把儒家固穷的坚毅精神、老庄轻视有限时空和物质环境的超越的态度以及禅宗以平常心对待一切变故的观念有机结合起来,从而做到了蔑视丑恶,消除痛苦。
苏轼在词的创作上取得了非凡的成就,成为当时文坛的一代盟主。
自古以来,词一直被视为是“小道”,是“艳科”。
苏东坡继柳永后进行全面的革新,提高词的文学地位,诗词从音乐附属品转变成一种独立的抒情文体,破除诗庄词媚,诗尊词卑的观念,认为二者是具有同等功用的文体,根本上改变了词史的发展方向。
自此,他便秉着诗词一体和自成一家的理念进行词的创作。
其文如其人,是对苏轼的最好概括。
王国维评道:“东坡《水龙吟》咏杨花,和韵而似原唱。
章质夫词,原唱而似和韵。
才之不可强也如是!”追求壮美的风格和阔大的意境,词品应与人品相一致,作词应像写诗一样抒发自我的真是性情和独特的感受。
苏轼按照自己这一自成一家方式,写下无数为后人称道的好词。
如其《水龙吟》:似花还似非花,也无人惜从教坠。
抛家傍路,思量却是,无情有思。
萦损柔肠,困酣娇眼,欲开还闭。
梦随风万里,寻郎去处,又还被莺呼起。
不恨此花飞尽,恨西园、落红难缀。
晓来雨过,遗踪何在?一池萍碎。
春色三分,二分尘土,一分流水。
细看来不是杨花,点点是离人泪。
用花写人,是杨花,亦是思妇。
杨花没有娇美的花颜,又被无情的风吹落在地,无人顾惜,像是无家可归的孩子。
谁说花无情?她也是有情思的,思念翻飞,寻找着万里之外的情郎,无奈却被莺惊回现实。
下片从不恨到恨的描写,感叹时光流逝。
这满园三分春色,二分是尘土,一分是流水,被风吹下,落入流水,杨花的命运结局就是如此。
尾句“细看来不是杨花,点点是离人泪”直接点明主题,揭示词人本意是写思念远在外地的情郎的女子如何黯然憔悴,如何伤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