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中西医结合执业医师考试大纲-中西医结合外科学-

合集下载

中西医结合副高考试大纲

中西医结合副高考试大纲

中西医结合副高考试大纲
中西医结合副高考试大纲主要包括以下内容:
1. 中西医结合基础理论:包括中医基础理论、中医诊断学理论、常用中药特性等。

2. 现代医学基本理论和基础知识:包括解剖学、生理学、病理学、药理学等。

3. 中西医结合临床诊疗技能:包括中西医结合临床思维、临床操作技能、常见疾病的诊断与治疗等。

4. 临床医学知识:包括内科学、外科学、妇产科学、儿科学、肿瘤学等。

5. 医学伦理与职业道德:包括医学伦理学、医学心理学、医学职业道德等方面的内容。

6. 法律法规与政策:包括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等相关部门发布的法律法规和政策文件。

7. 学术进展与临床前沿:包括中西医结合领域的最新研究成果和临床进展。

考试形式和试卷结构可参考:
1. 考试形式:闭卷笔试。

2. 考试时间:一般为2小时。

3. 试卷分值:一般为100分。

4. 试卷结构:包括单项选择题、多项选择题、简答题、论述题和案例分析题等题型。

以上信息仅供参考,具体考试大纲和考试要求以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等相关部门发布的信息为准。

中西医结合外科学试题库及答案

中西医结合外科学试题库及答案

中西医结合外科学试题库及答案中西医结合外科学是一门结合了传统中医理论和现代医学技术,对外科疾病进行诊断和治疗的学科。

以下是一份中西医结合外科学试题库及答案,供学习和参考使用。

一、选择题1. 中医外科疾病的病因主要包括哪些方面?A. 外感六淫B. 内伤七情C. 饮食不节D. 以上都是答案:D2. 下列哪项不是中西医结合外科治疗的特点?A. 强调整体观念B. 重视局部治疗C. 忽视心理因素D. 综合运用多种治疗方法答案:C3. 在中西医结合外科治疗中,常用的中医治疗方法包括哪些?A. 针灸B. 拔罐C. 草药D. 以上都是答案:D4. 现代医学中,外科手术的基本原则不包括以下哪项?A. 无菌操作B. 无创治疗C. 精准切除D. 快速恢复答案:B5. 中西医结合外科在治疗骨折时,中医常用的外敷药物是什么?A. 红花油B. 云南白药C. 正骨水D. 以上都是答案:D二、简答题1. 简述中西医结合外科治疗烧伤的基本原则。

答案:中西医结合外科治疗烧伤的基本原则包括:首先,迅速控制感染,防止感染扩散;其次,保护烧伤部位,减轻疼痛,促进伤口愈合;再次,根据烧伤的深度和面积,选择适当的中医草药外敷,以促进组织修复;最后,结合现代医学的清创、植皮等手段,以期达到最佳的治疗效果。

2. 中西医结合外科在治疗肿瘤时,中医治疗的优势是什么?答案:中医治疗肿瘤的优势主要体现在:一是整体调理,通过调整患者的体质,增强机体的抗病能力;二是减轻放化疗的副作用,通过中药的辅助,缓解患者在治疗过程中的不适;三是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通过中药的调理,改善患者的精神状态和身体状态。

三、论述题1. 论述中西医结合外科在治疗急性阑尾炎时的策略和方法。

答案:在治疗急性阑尾炎时,中西医结合外科首先会通过现代医学的诊断技术,如B超、CT等,确诊阑尾炎的存在及其严重程度。

随后,根据病情的轻重,选择相应的治疗方法。

对于轻度阑尾炎,可以采用中医治疗,如中药内服、外敷等,以消炎、止痛、促进肠道功能恢复。

中西医结合执业医师考试各单元内容

中西医结合执业医师考试各单元内容

中西医结合执业医师考试各单元内容
中西医结合执业医师考试包括三个单元,分别是《医学基础》、《临床医学》和《医学综合》。

《医学基础》主要考查医学的基础内容与学习方法、人体基本结构与功能、疾病的概论、疾病的基本病理变化、消化系统疾病、呼吸系统疾病、血液系统疾病、泌尿系统疾病等。

这部分内容都是基础性的,主要考验考生的记忆力。

《临床医学》主要考查内科学、儿科学、老年医学、神经病学、皮肤病与性病学、临床检验诊断学、外科学、妇产科学、眼科学、耳鼻咽喉科学、肿瘤学、康复医学与理疗学、运动医学、急诊医学等。

这部分内容繁多且复杂,考生在复习时需要注意,避免混淆。

《医学综合》主要考查人体解剖学,生理学,内科学基础与外科学。

这部分内容看似不多,但实际上要求考生对医学知识有全面的理解和掌握。

以上信息仅供参考,考试大纲和具体考试内容可能会有所调整,建议考生关注官方信息,以获得最准确的信息。

中西医结合外科学-12-1

中西医结合外科学-12-1

中西医结合外科学-12-1(总分:50.00,做题时间:90分钟)一、A2型题(总题数:50,分数:50.00)1.男性,46岁,体重60kg。

因急性肠梗阻3天入院,诉口渴,全身乏力,不能起坐。

体检:脉搏100次/分,血压100/60mmHg(13.3/8.0kPa),眼窝凹陷,皮肤弹性差。

发病后未进食,24小时尿量1000ml。

入院后查:血红蛋白170g/L,血细胞比容53%,血清钠134mmol/L,血清钾3.6mmol/L,尿比重1.025,动脉血气分析:pH7.166,PaCO2 3.33kPa,HCO3ˉ8.7mmol/L。

当日液体治疗宜用∙A.平衡液1500ml,5%葡萄糖2000ml,10%氯化钾40ml,5%碳酸氢钠150ml∙B.平衡液1500ml,5%葡萄糖2000ml,10%氯化钾30ml,5%碳酸氢钠500ml∙C.平衡液2000ml,5%葡萄糖2000ml,10%氯化钾40ml,5%糖盐水500ml∙D.平衡液1000ml,5%葡萄糖3000ml,5%糖盐水500ml,5%碳酸氢钠150ml∙E.生理盐水1500ml,5%葡萄糖2000ml,10%氯化钾40ml,5%碳酸氢钠150ml(分数:1.00)A.B. √C.D.E.解析:2.男性,24岁。

因化脓性阑尾炎行阑尾切除术,术后3天切口红肿,有脓性分泌物。

10天后清创缝合而愈合,切口愈合类型应记录为∙A.Ⅱ/乙∙B.Ⅲ/丙∙C.Ⅱ/甲∙D.Ⅲ/乙∙E.Ⅲ/丙(分数:1.00)A.B.C.D.E. √解析:3.男性,40岁。

服用4个生鱼胆治疗目疾后无尿4天入院。

脉搏96次/分,血压139/92mmHg(18.53/120.27kPa),体温37.5℃,呼吸21次/分。

神志不清,烦躁。

巩膜黄染。

双下肢凹陷性水肿。

急查血生化示Cr632μmol/L,BUN41.0mmol/L,K+6.7mmol/L,Na+125mmol/L,Clˉ87mmol/L。

中西医结合外科学执业范围

中西医结合外科学执业范围

中西医结合外科学执业范围哎呀,说到中西医结合外科学,这可真是一个有意思的话题!咱们先想想,外科手术就像给身体“整容”,一刀下去,不光要看准位置,还得考虑术后的恢复。

这时候,中西医结合就显得特别有用,像是一把双刃剑,既能用现代医学的尖端技术,也能借助传统中医的独特智慧。

想想啊,如果在手术台上,不仅有西医的那一套,还有中医的调理,这样患者的恢复速度肯定能加快不少,简直是事半功倍!你看,现在很多医院都开始重视中西医结合。

走进医院,看到那些穿白大褂的西医,旁边还坐着穿中式服装的中医,哎,真是新鲜。

中医讲究的是整体观念,认为身体是一个有机整体,而西医更像是那种“开刀见血”的风格,专注于某个病灶。

这两个看似不搭界的领域,其实有时候能碰撞出奇妙的火花。

比如说,术后如果用中药调理,能有效减少并发症,让人快点恢复,谁不想早日回归生活呢?再说了,很多人对中医有种天然的信任感。

就像老一辈人总是喜欢用草药泡水,喝了能解毒,能消肿,心里特踏实。

中西医结合的外科,正是借助了这一点,帮助患者走出病痛的阴影。

听说,有些医院在做手术前,医生会给患者开点中药,增强体质,手术后再用中医的针灸、推拿来缓解疼痛。

想想,手术完了躺在病床上,身边还飘着阵阵药香,那可真是让人心里暖暖的。

再聊聊这些年中西医结合的外科实践。

说实话,很多医生都很聪明,他们不是把西医和中医简单地拼在一起,而是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来调整方案。

就拿手术后的恢复来说,西医可以给你开止痛药,可是中医可以用艾灸、拔罐来疏通经络,效果杠杠的!中医还可以通过食疗来帮助恢复。

吃点什么,喝点什么,调理得当,身体就能快速恢复,简直就像给身体加油!有个朋友就是个活生生的例子。

她前阵子做了个小手术,医生就建议她试试中西医结合的方式。

手术后,她每天都在医院里喝中药,护士姐姐还教她怎么做呼吸操,慢慢地,她的恢复速度让人刮目相看,真是快得像飞一样。

她还跟我说,那个时候都没觉得痛,反而觉得整个过程很神奇,像是一场治疗之旅,身体和心灵都得到了滋养。

中西医结合外科主治医师执业范围

中西医结合外科主治医师执业范围

中西医结合外科主治医师执业范围一、中西医结合外科主治医师的定义和作用1.1 定义中西医结合外科主治医师是指具备中医、西医外科理论和技术知识,能够对外科疾病进行综合诊断和治疗的医师。

1.2 作用中西医结合外科主治医师在外科专业领域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通过结合中医和西医外科的理论和技术,能够提供更全面、个体化的诊断和治疗方案,同时减少手术的创伤和恢复时间,提高患者的治疗效果和生活质量。

二、中西医结合外科主治医师的执业范围2.1 外科疾病的诊断和治疗中西医结合外科主治医师可以对各种外科疾病进行综合诊断和治疗。

包括但不限于:肿瘤、创伤、炎症性疾病、囊肿、疝气等。

2.2 术前评估和手术方案设计中西医结合外科主治医师在手术前负责对患者进行全面评估,包括病情分析、体检、辅助检查等,根据患者的个体差异和疾病特点制定个性化的手术方案。

2.3 术中操作和技术应用中西医结合外科主治医师在手术过程中负责具体的操作和技术应用,包括但不限于:手术切口的选择和处理、器械的使用、出血控制等。

2.4 术后护理和康复指导中西医结合外科主治医师在手术后负责对患者的护理和康复指导,包括但不限于:伤口处理、疼痛管理、饮食指导、康复锻炼等,帮助患者尽快康复。

三、中西医结合外科主治医师的优势和不足3.1 优势•综合诊断能力:中西医结合外科主治医师可以结合中医和西医外科理论,通过多种手段综合诊断,提供更准确的疾病判断和治疗方案。

•个体化治疗:中西医结合外科主治医师可以根据患者的个体差异和疾病特点,制定个性化的治疗方案,提高治疗效果和患者生活质量。

•手术创伤小:中西医结合外科主治医师在手术中运用中医理论和技术,能够减少手术创伤,加快患者康复。

3.2 不足•缺乏系统性培训:中西医结合外科主治医师相对缺乏系统性的培训,需要在中医和西医外科学科中同时学习和实践,对医师的要求较高。

•技术体系尚不完善:中西医结合外科主治医师需要不断提升自身技术水平,掌握中医和西医外科的最新理论和技术,才能更好地发挥其作用。

执业医师资格考试大纲

执业医师资格考试大纲

执业医师资格考试大纲
【考试科目】执业医师全国统一考试
【考试对象】已经或者即将从事医疗服务工作,具有相应的医学专业学位或者专业技术资格,符合国家规定的其他条件的人员。

【考试科目】执业医师全国统一考试分为两个部分:笔试和口试,分别为:
1.笔试:
(1)基础医学:人体解剖学、组织学与胚胎学、生理学、生
物化学、病理学、微生物学与免疫学、药理学、法医学等;(2)临床医学:内科学、外科学、妇产科学、儿科学、眼科学、耳鼻喉科学、口腔医学、皮肤病与性病学、精神心理医学、影像医学及核医学、临床检验诊断学等。

2.口试:
(1)体格检查:体格检查、心肺听诊、腹部触诊、肛门指诊等;
(2)妇产科手技:妇科妇人检查、取环、放环、人工流产、
宫腔镜检查、子宫动脉阻断术等;
(3)临床诊断与治疗:对模拟病人进行初步会诊、病史采集、体格检查、诊断和制定初步治疗计划等。

【考试形式】本次考试的形式为机考和人机对话。

【考试时间和地点】每年5月底或6月初在全国各大城市进行。

中西医结合外科学主治医师考试大纲-基础知识

中西医结合外科学主治医师考试大纲-基础知识

2015年中西医结合外科学主治医师考试大纲-基础知识天宇考王卫生资格考试题库包含:章节练习、综合复习题、模拟试卷、考前冲刺、历年真题等。

试题量:6270道。

考考试学科单元细目要点试科目一、中医学理论( 一) 整体观念1. 整体观念的概念 12. 整体观念的内容 1体系的主要特1. 症、证、病的概念 1 点( 二) 辨证论治2. 辨证论治的概念 13. 同病异治和异病同治 11. 说明人体的组织结构 1二、阴阳学说阴阳学说在中医学中的应用2. 说明人体的生理功能 13. 说明人体的病理变化 14. 用于疾病的诊断和治疗11. 说明五脏生理功能及相互关系1三、五行学说五行学说在中医学中的应用2. 说明五脏病变的相互影响1中医基础理论3. 指导疾病的诊断 14. 指导疾病的治疗 11. 主要生理功能 1( 一) 心2. 与形、窍、志、液、时的关系11. 主要生理功能 1( 二) 肺2. 与形、窍、志、液、时的关系11. 主要生理功能 1四、藏象( 三) 脾2. 与形、窍、志、液、时的关系11. 主要生理功能 1( 四) 肝2. 与形、窍、志、液、时的关系11. 主要生理功能 1( 五) 肾2. 与形、窍、志、液、时的关系1( 六) 胆胆的生理功能 1 ( 七) 胃胃的生理功能 1 ( 八) 小肠小肠的生理功能 1 ( 九) 大肠大肠的生理功能 1 ( 十) 膀胱膀胱的生理功能 1 ( 十一) 三焦三焦的生理功能 1 ( 十二) 脑脑的生理功能 11. 女子胞的生理功能 1 ( 十三) 女子胞2. 女子胞与脏腑经脉的关系1( 十四) 脏腑之间的关系1. 脏与脏之间的关系 12. 腑与腑之间的关系 13. 脏与腑之间的关系 1 1. 气的生成 1( 一) 气2. 气的分类 13. 气的运动 14. 气的功能 1( 二) 血1. 血的生成 12. 血的运行与功能 1五、气血津液( 三) 津液1. 津液的生成、输布与排泄1 2. 津液的功能 1( 四) 气与血的关系1. 气为血帅 12. 血为气母 1( 五) 气与津液的1. 气能生津、行津和摄津1 2. 津能生气、载气 1 1. 六淫共同的致病特点 1( 一) 外感性致病因素2. 六淫各自的性质和致病特点1 3. 疫疠邪气 1( 二) 七情内伤七情内伤致病的特点 1 六、病因( 三) 饮食失宜饮食不节、不洁、偏嗜 1( 四) 劳逸失度1. 过度劳累 12. 过度安逸 1( 五) 痰饮痰饮的致病特点 1( 六) 瘀血1. 瘀血的致病特点 12. 瘀血的病症特点 1 1. 正气不足是疾病发生1 的内在因素七、发病( 一) 发病的基本原理2. 邪气是发病的重要条1件( 二) 影响发病的主要因素1. 环境与发病 12. 体质与发病 13. 精神状态与发病 1( 一) 邪正盛衰1. 邪正盛衰与虚实变化 12. 邪正盛衰与疾病转归 11. 阴阳偏胜 12. 阴阳偏衰 1( 二) 阴阳失调 3. 阴阳互损 14. 阴阳格拒 15. 阴阳亡失 1( 三) 气的失常1. 气虚 12. 气机失调 1( 四) 血的失常1. 血虚 12. 血行失常 11. 气滞血瘀 12. 气虚血瘀 1( 五) 气与血关系失调 3. 气不摄血 1八、病机4. 气随血脱 15. 气血两虚 1( 六) 津液代谢失常1. 津液不足 12. 津液输布、排泄障碍 1 1. 水停气阻 1( 七) 津液与气血关系 2. 气随津脱 1 失调 3. 津亏血瘀 14. 血瘀水停 11. 风气内动 12. 寒从中生 1 ( 八) 内生“五邪”3. 湿浊内生 14. 津伤化燥 15. 火热内生 1( 九) 疾病传变1. 病位传变 12. 病性转化 1( 一) 预防1. 未病先防 12. 既病防变 1 1. 正治与反治 1九、防治原则2. 治标与治本 1( 二) 治则 3. 扶正与祛邪 14. 调整阴阳 15. 三因制宜 1内经一、气·阴阳·五行阴阳的基本概念、属性特征1 二、藏象 1. 奇恒之腑、五脏、六1腑的生理功能特点2. 藏象的概念、藏象学说的基本内容1 3. 谷食精气的输布运行过程1 4. 宗气、卫气、营气的循行及作用1 1. “阳虚则外寒,形虚则内热,阳盛则外热,1 阴盛则内寒”的机理三、病机2. “百病生于气”的发病学观点13. 六淫的致病特点 14. 病机十九条 15. 五脏藏五神及五腑虚实证候1 1. 热病治疗大法与饮食宜忌1四、病证2. “五脏六腑皆令人咳”的病机1 3. 行痹、痛痹、着痹的成因1五、诊法辨别阴阳属性的重要性与四诊合参1六、论治1. 正治法与反治法 12. 因势利导治则 1 1. 人生长壮老的规律,七、养生肾气与生长、发育、生殖的关系12. 养生原则及意义 11. 中风表虚证( 桂枝汤证)1 ( 一) 太阳病本证 2. 伤寒表实证( 麻黄汤证、大青龙汤证、小青1龙汤证)伤寒论一、太阳病辨证论治( 二) 太阳病变证1. 太阳蓄水证( 五苓散证)2. 太阳蓄血证( 桃核承气汤证)3. 热证( 麻黄杏仁甘草11石膏汤证、葛根黄芩黄1连汤证)4. 脾虚证( 小建中汤证) 15. 阴阳两虚证( 炙甘草汤证)1 6. 热实结胸证( 小陷胸汤证)1 7. 痞证( 半夏泻心汤证、旋覆代赭汤证)1 1. 阳明病热证( 白虎加人参汤证)1二、阳明病辨证论治(一) 阳明病本证2. 阳明病实证( 调胃承气汤证、小承气汤证、大承气汤证)1( 二) 阳明病变证湿热发黄证( 茵陈蒿汤证)1三、少阳病辨证( 一) 少阳病本证少阳病本证( 小柴胡汤证)1论治( 二) 少阳病兼变证少阳病兼变证( 大柴胡汤证)1四、太阴病辨证论治太阴腹痛证太阴腹痛证( 桂枝加芍药汤证)1五、少阴病辨证论治1.少阴寒化证( 四逆汤证、真武汤证)( 一) 少阴病本证2.少阴热化证( 黄连阿( 二) 少阴病兼变证胶汤证、猪苓汤证)1. 兼表证( 麻黄细辛附子汤证)1112. 疑似证( 四逆散证) 11. 寒热错杂证( 乌梅丸证)1六、厥阴病辨证论治厥阴病本证2. 厥阴病寒证( 当归四逆汤证、吴茱萸汤证)13. 厥阴热利( 白头翁汤证)1七、霍乱病辨证论治霍乱病辨治霍乱病辨治( 理中丸证) 1 八、阴阳易瘥后劳复病辨证论治瘥后劳复证瘥后劳复证( 竹叶石膏汤证)1 ( 一) 痉病证治柔痉证治( 瓜蒌桂枝汤证)1金匮要略一、痉湿喝病篇( 二) 湿病证治仁薏苡甘草汤证)2. 风湿兼气虚证( 防己黄芪汤证)11二、中风历节病篇( 一) 历节病证治药知母汤证)2. 寒湿历节证( 乌头汤证)11 ( 一) 血痹证治血痹重证( 黄芪桂枝五物汤证)1三、血痹虚劳病1. 虚劳失精证( 桂枝加龙骨牡蛎汤证)1篇( 二) 虚劳病证治2. 虚劳腰痛证( 肾气丸证)13. 虚劳不寐( 酸枣仁汤证)11. 虚热肺痿( 麦门冬汤1 证)( 一) 肺痿证治2. 虚寒肺痿( 甘草干姜汤证)1 四、肺痿肺痈咳嗽上气病篇( 二) 肺痈证治1. 邪实壅滞证( 葶苈大枣泻肺汤证)2. 血腐脓溃证( 桔梗汤证)111. 胸痹病机 12. 类证鉴别 1五、胸痹心痛短( 一) 胸痹证治3. 胸痹主证( 瓜蒌薤白白酒汤证)1气病篇4. 胸痹急证( 薏苡附子散证)1( 二) 心痛证治心痛急证( 乌头赤石脂丸证)1六、腹满寒疝宿食病篇腹满证治1. 脾胃虚寒证( 大建中汤证)2. 寒实内结证( 大黄附子汤证)11七、痰饮咳嗽病篇痰饮证治饮停心下证( 苓桂术甘汤证)1八、消渴小便不( 一) 消渴证治肺胃热盛,气津两伤证( 白虎加人参汤证)1利淋病篇( 二) 小便不利证治上燥下寒水停证( 瓜蒌瞿麦丸证)11. 湿热并重证( 茵陈蒿1 汤证)九、黄疸病篇黄疸证治2. 湿重于热证( 茵陈五苓散证)1 十、妇人妊娠病( 一) 癥病证治癥病漏下证( 桂枝茯苓1篇丸证)( 二) 腹痛证治肝脾失调证( 当归芍药散证)1十一、妇人杂病篇(一) 崩漏证治虚寒夹瘀证( 温经汤证) 1气滞痰凝证( 半夏厚朴( 二) 梅核气证治 1汤证)( 一) 主要温热类温病的传变规律1. 风温病的传变规律 12. 春温病的传变规律 13. 暑温病的传变规律 11. 卫分证治( 银翘散、桑菊饮)12. 气分证治( 宣白承气汤、清燥救肺汤)13. 营分证治( 清营汤) 14. 热陌心包证冶( 清宫汤、安宫牛黄丸、紫雪1一、温热类温病( 二) 温热类温病主要证治丹、至宝丹)5. 热盛动风证治( 羚角钩藤汤)6. 血分证治( 犀角地黄11 汤)7. 真阴耗竭证治( 加减复脉汤)1温病学8. 虚风内动证治( 三甲复脉汤、大定风珠)19. 后期正虚邪恋证治( 黄连阿胶汤、青蒿鳖甲 1汤)( 一) 主要湿热类温病 1. 湿温病的传变规律 1的传变规律2. 伏暑病的传变规律 11. 湿温病初发证治( 三仁汤、藿朴夏苓汤)12. 湿困中焦证治( 雷氏芳香化浊法、三仁汤)1二、湿热类温病( 二) 湿热类温病主要证治3. 湿阻膜原证治( 雷氏宣透膜原法)4. 湿热中阻证治( 王氏连朴饮)115. 湿热蕴毒证治( 甘露消毒丹)16. 湿热酿痰蒙蔽心包证治( 菖蒲郁金汤、苏合香 1丸、至宝丹)7. 暑湿郁阻少阳证治( 蒿芩清胆汤)18. 暑湿弥漫三焦证治( 三石汤)19. 余湿留恋证治( 薛氏五叶芦根汤)11. 大头瘟毒盛肺胃证治1( 普济消毒饮)三、温毒类温病温毒类温病2. 烂喉痧毒燔气营( 血)证治( 凉营清气汤)11. 四气所表示药物的作1用( 一) 四气2. 四气对临床用药的指1导意义( 二) 五味五味所表示药物的作用 11. 影响升降浮沉的因素 1( 三) 升降浮沉2. 升浮与沉降的不同作用13. 升浮沉降对临床用药1 的指导意义一、药性理论1. 归经的理论基础和依11据( 四) 归经2. 归经理论对临床用药的指导意义1. 毒性的含义 12. 正确对待中药的毒性 1中药学( 五) 毒性3. 引起中药中毒的主要原因1 4. 掌握药物毒性对指导临床用药的意义1( 一) 中药的配伍1. 配伍的意义 12. 配伍的内容 1二、中药的配伍1. 配伍禁忌 1与用药禁忌( 二) 中药的用药禁忌2. 妊娠用药禁忌 13. 证候用药禁忌 14. 服药时的饮食禁忌 1三、中药的剂量与用法(一) 剂量确定剂量的因素 11. 1特殊煎法( )二用法2. 服药法 11. 解表药的性能特点 1四、解表药( 一) 概述2. 解表药的功效 13. 解表药的适应范围 14. 解表药的使用注意事1项5. 各类解表药的性能特点16. 各类解表药的功效 17. 各类解表药的适应范围1麻黄、桂枝、紫苏、生姜、香薷、荆芥、防风、羌活、白芷、细辛、藁( 二) 发散风寒药 1本、苍耳子、辛夷的功效、应用、用法用量、使用注意及相似药物功用异同点薄荷、牛蒡子、蝉蜕、桑叶、菊花、蔓荆子、( 三) 发散风热药柴胡、升麻、葛根的功效、应用、用法用量、1 使用注意及相似药物功用异同点1. 清热药的性能特点 12. 清热药的功效 13. 清热药的适应范围 14. 清热药的使用注意事1 项( 一) 概述5. 各类清热药的性能特1点6. 各类清热药的功效 17. 各类清热药的适应范围1石膏、知母、芦根、天花粉、淡竹叶、栀子、五、清热药( 二) 清热泻火药夏枯草、决明子的功效、应用、用法用量、使用1 注意及相似药物功用异同点黄芩、黄连、黄柏、龙胆草、苦参、白鲜皮的( 三) 清热燥湿药 1功效、应用、用法用量、使用注意及相似药物功用异同点金银花、连翘、穿心莲、( 四) 清热解毒药 1大青叶、板蓝根、青黛、贯众、蒲公英、紫花地丁、野菊花、重楼、拳参、土茯苓、鱼腥草、大血藤、败酱草、射干、山豆根、马勃、白头翁、马齿苋、鸦胆子、半边莲、白花蛇舌草的功效、应用、用法用量、使用注意及相似药物功用异同点生地黄、玄参、牡丹皮、赤芍、紫草、水牛角的( 五) 清热凉血药 1功效、应用、用法用量、使用注意及相似药物功用异同点青蒿、白薇、地骨皮、银柴胡、胡黄连的功效、( 六) 清虚热药 1应用、用法用量、使用注意及相似药物功用异同点1. 泻下药的性能特点 12. 泻下药的功效 13. 泻下药的适应范围 14. 泻下药的使用注意事1项( 一) 概述5. 各类泻下药的性能特1点6. 各类泻下药的功效 17. 各类泻下药的适应范围1大黄、芒硝、番泻叶、六、泻下药( 二) 攻下药芦荟的功效、应用、用法用量、使用注意及相1 似药物功用异同点火麻仁、郁李仁的功效、( 三) 润下药应用、用法用量、使用注意及相似药物功用异1 同点甘遂、京大戟、芫花、牵牛子、巴豆的功效、( 四) 峻下逐水药 1应用、用法用量、使用注意及相似药物功用异同点七、祛风湿药( 一) 概述 1. 祛风湿药的性能特点12. 祛风湿药的功效 13. 祛风湿药的适应范围 14. 祛风湿药的使用注意事项15. 各类祛风湿药的性能特点16. 各类祛风湿药的功效 17. 各类祛风湿药的适应范围1独活、威灵仙、川乌、蕲蛇、乌梢蛇、木瓜、( 二) 祛风寒湿药 1海风藤的功效、应用、用法用量、使用注意及相似药物功用异同点秦艽、防己、稀莶草、( 三) 祛风湿热药雷公藤的功效、应用、用法用量、使用注意及1 相似药物功用异同点五加皮、桑寄生、狗脊( 四) 祛风湿强筋骨药的功效、应用、用法用量、使用注意及相似药1 物功用异同点1. 化湿药的性能特点 12. 化湿药的功效 1( 一) 概述3. 化湿药的适应范围 14. 化湿药的使用注意事项八、化湿药藿香、佩兰、苍术、厚1朴、砂仁、白豆蔻的功( 二) 具体药物 1效、应用、用法用量、使用注意及相似药物功用异同点1. 利水渗湿药的性能特点12. 利水渗湿药的功效 13. 利水渗湿药的适应范围1 九、利水渗湿药( 一) 概述4. 利水渗湿药的使用注意事项15. 各类利水渗湿药的性能特点16. 各类利水渗湿药的功效17. 各类利水渗湿药的适应范围1茯苓、薏苡仁、猪苓、泽泻、香加皮的功效、( 二) 利水消肿药 1应用、用法用量、使用注意及相似药物功用异同点车丽十、滑石、木通、通草、瞿麦、篇蓄、地( 三) 利尿通淋药肤子、海金沙、石韦、萆薢的功效、应用、用1 法用量、使用注意及相似药物功用异同点茵陈、金钱草、虎杖的( 四) 利湿退黄药功效、应用、用法用量、使用注意及相似药物功1 用异同点1. 温里药的性能特点 12. 温里药的功效 1( 一) 概述3. 温里药的适应范围 14. 温里药的使用注意事项十、温里药附子、干姜、肉桂、吴1茱萸、高良姜、小茴香、( 二) 具体药物 1丁香的功效、应用、用法用量、使用注意及相似药物功用异同点1. 理气药的性能特点 12. 理气药的功效 1( 一) 概述 3. 理气药的适应范围 14. 理气药的使用注意事项1十一、理气药陈皮、青皮、枳实、木香、沉香、檀香、川楝( 二) 具体药物子、乌药、香附、薤白、大腹皮的功效、应用、1 用法用量、使用注意及相似药物功用异同点1. 消食药的性能特点 12. 消食药的功效 1十二、消食药( 一) 概述 3. 消食药的适应范围 14. 消食药的使用注意事项1山楂、神曲、麦芽、谷芽、稻芽、莱菔子、鸡( 二) 具体药物 1内金的功效、应用、用法用量、使用注意及相似药物功用异同点1. 驱虫药的性能特点 12. 驱虫药的功效 1 ( 一) 概3. 驱虫药的适应范围 1十三、驱虫药4. 驱虫药的使用注意事项1使君子、苦楝皮、槟榔、( 二) 具体药物南瓜子的功效、应用、用法用量、使用注意及1相似药物功用异同点1. 止血药的性能特点 12. 止血药的功效 13. 止血药的适应范围 14. 止血药的使用注意事1项( 一) 概述5. 各类止血药的性能特1点6. 各类止血药的功效 17. 各类止血药的适应范围1小蓟、地榆、槐花、侧柏叶、白茅根、苎麻根( 二) 凉血止血药 1的功效、应用、用法用十四、止血药量、使用注意及相似药物功用异同点三七、茜草、蒲黄、降( 三) 化瘀止血药香的功效、应用、用法用量、使用注意及相似1 药物功用异同点白及、仙鹤草、血余炭、( 四) 收敛止血药棕榈炭的功效、应用、用法用量、使用注意及1 相似药物功用异同点炮姜、艾叶的功效、应( 五) 温经止血药用、用法用量、使用注意及相似药物功用异同1 点十五、活血化瘀药( 一) 概述1. 活血化瘀药的性能特点12. 活血化瘀药的功效 13. 活血化瘀药的适应范围14. 活血化瘀药的使用注意事项15. 各类活血化瘀药的性能特点16. 各类活血化瘀药的功效17. 各类活血化瘀药的适应范围1川芎、延胡索、郁金、乳香、没药、五灵脂的( 二) 活血止痛药 1功效、应用、用法用量、使用注意及相似药物功用异同点丹参、红花、桃仁、益母草、泽兰、牛膝、鸡( 三) 活血调经药 1血藤的功效、应用、用法用量、使用注意及相似药物功用异同点土鳖虫、马钱子、自然铜、苏木、骨碎补的功( 四) 活血疗伤药 1效、应用、用法用量、使用注意及相似药物功用异同点莪术、三棱、水蛭、穿山甲、斑蝥的功效、应( 五) 破血消癥药 1用、用法用量、使用注意及相似药物功用异同点1. 化痰止咳平喘药的性能特点12. 化痰止咳平喘药的功效1十六、化痰止咳平喘药( 一) 概述3. 化痰止咳平喘药的适应范围4. 化痰止咳平喘药的使用注意事项115. 各类化痰止咳平喘药的性能特点16. 各类化痰止咳平喘药的功效17. 各类化痰止咳平喘药的适应范围1半夏、天南星、白附子、白芥子、皂荚、旋覆花、( 二) 温化寒痰药 1白前的功效、应用、用法用量、使用注意及相似药物功用异同点川贝母、浙贝母、瓜蒌、竹茹、竹沥、天竺黄、前胡、桔梗、胖大海、( 三) 清化热痰药 1海藻、昆布、黄药子的功效、应用、用法用量、使用注意及相似药物功用异同点苦杏仁、紫苏子、百部、紫菀、款冬花、枇杷叶、( 四) 止咳平喘药桑白皮、葶苈子、白果的功效、应用、用法用1 量、使用注意及相似药物功用异同点1. 安神药的性能特点 12. 安神药的功效 13. 安神药的适应范围 14. 安神药的使用注意事1 项( 一) 概述5. 各类安神药的性能特1点6. 各类安神药的功效 1 十七、安神药7. 各类安神药的适应范围1朱砂、磁石、琥珀的功( 二) 重镇安神药效、应用、用法用量、使用注意及相似药物功1 用异同点酸枣仁、柏子仁、合欢( 三) 养心安神药皮、远志的功效、应用、用法用量、使用注意及1 相似药物功用异同点十八、平肝息风药( 一) 概述1. 平肝息风药的性能特1点2. 平肝息风药的功效 13. 平肝息风药的适应范1围4. 平肝息风药的使用注意事项15. 各类平肝息风药的性能特点16. 各类平肝息风药的功效17. 各类平肝息风药的适应范围1石决明、珍珠母、牡蛎、代赭石、刺蒺藜、罗布( 二) 平抑肝阳药 1麻的功效、应用、用法用量、使用注意及相似药物功用异同点羚羊角、牛黄、珍珠、钩藤、天麻、地龙、全( 三) 息风止痉药蝎、蜈蚣、僵蚕的功效、应用、用法用量、使用1 注意及相似药物功用异同点1. 开窍药的性能特点 12. 开窍药的功效 1( 一) 概述 3. 开窍药的适应范围 1十九、开窍药4. 开窍药的使用注意事项1麝香、冰片、苏合香、( 二) 具体药物石菖蒲的功效、应用、用法用量、使用注意及1相似药物功用异同点1. 补虚药的性能特点 12. 补虚药的功效 13. 补虚药的适应范围 14. 补虚药的使用注意事1项( 一) 概述5. 各类补虚药的性能特1点二十、补虚药 6. 各类补虚药的功效 17. 各类补虚药的适应范围1人参、西洋参、党参、太子参、黄芪、白术、( 二) 补气药 1山药、白扁豆、甘草、大枣、饴糖的功效、应用、用法用量、使用注意及相似药物功用异同点鹿茸、紫河车、淫羊藿、巴戟天、仙茅、杜仲、续断、肉苁蓉、锁阳、( 三) 补阳药补骨脂、益智仁、菟丝子、沙苑子、蛤蚧、冬1 虫夏草的功效、应用、用法用量、使用注意及相似药物功用异同点当归、熟地黄、白芍、阿胶、何首乌、龙眼肉( 四) 补血药 1的功效、应用、用法用量、使用注意及相似药物功用异同点北沙参、南沙参、百合、麦冬、天冬、石斛、玉竹、黄精、枸杞子、墨( 五) 补阴药 1旱莲、女贞子、龟甲、鳖甲的功效、应用、用法用量、使用注意及相似药物功用异同点1. 收涩药的性能特点 12. 收涩药的功效 13. 收涩药的适应范围 14. 收涩药的使用注意事1项( 一) 概述5. 各类收涩药的性能特1点6. 各类收涩药的功效 17. 各类收涩药的适应范围1麻黄根、浮小麦的功效、应用、用法用量、使用注意及相似药物功用异二十一、收涩药( )二固表止汗药1同点五味子、乌梅、五倍子、罂粟壳、诃子、肉豆蔻、( 三) 敛肺涩肠药 1赤石脂的功效、应用、用法用量、使用注意及相似药物功用异同点山茱萸、覆盆子、桑螵( 四) 固精缩尿止带药 1蛸、金樱子、海螵蛸、莲子、芡实的功效、应用、用法用量、使用注意及相似药物功用异同点1. 涌吐药的性能特点 12. 涌吐药的功效 1 ( 一) 概述3. 涌吐药的适应范围 1二十二、涌吐药4. 涌吐药的使用注意事项1常山、瓜蒂的功效、应( 二) 具体药物用、用法用量、使用注意及相似药物功用异同1点1. 攻毒杀虫止痒药的性能特点1二十三、攻毒杀虫止痒药2. 攻毒杀虫止痒药的功1效( 一) 概述3. 攻毒杀虫止痒药的适1应范围4. 攻毒杀虫止痒药的使用注意事项1雄黄、硫黄、白矾、蛇床子、大蒜的功效、应( 二) 具体药物 1用、用法用量、使用注意及相似药物功用异同点( 一) 方剂与治法1. 方剂与治法的关系 12. 常用治法 1一、概述( 二) 方剂的组成与变化1. 方剂配伍的目的 12. 方剂的组方原则 13. 方剂的变化形式 1 ( 三) 常用剂型常用剂型的特点及临床意义11. 解表剂的适用范围 1方剂学(一) 概述2. 解表剂的应用注意事项11. 桂枝汤的组方原理、加减化裁及其与麻黄汤1二、解表剂的鉴别应用( 二) 辛温解表2. 九味羌活汤的组方原理及加减化裁1 3. 小青龙汤的组方原理及加减化裁1 4. 香苏散的组方原理及1加减化裁1. 银翘散的组方原理、加减化裁及其与桑菊饮1的鉴别应用( 三) 辛凉解表2. 麻黄杏仁甘草石膏汤的组方原理、加减化裁13. 柴葛解肌汤的组方原理11. 败毒散的组方原理、加减化裁及其与参苏饮1 ( 四) 扶正解表的鉴别应用2. 麻黄细辛附子汤的组方原理、加减化裁11. 泻下剂的适用范围 1 ( 一) 概述2. 泻下剂的应用注意事项11. 大承气汤的组方原理及其与小承气汤、调胃1 ( 二) 寒下承气汤的鉴别应用2. 大黄牡丹汤的组方原理1三、泻下剂( 三) 温下温脾汤的组方原理及其与大黄附子汤的鉴别应1 用1. 麻子仁丸的组方原理 1( 四) 润下2. 济川煎的组方原理及其与麻子仁丸的鉴别应1 用( 五) 逐水十枣汤的组方原理及应用注意事项1( 六) 攻补兼施黄龙汤的组方原理 11. 和解剂的适用范围 1 ( 一) 概述2. 和解剂的应用注意事项11. 小柴胡汤的组方原理及加减化裁1四、和解剂( 二) 和解少阳2. 大柴胡汤的组方原理及其与小柴胡汤的鉴别应用13. 蒿芩清胆汤的组方原理及其与小柴胡汤的鉴1 别应用( 三) 调和肝脾 1. 四逆散的组方原理及12. 逍遥散的组方原理、加减化裁及其与四逆散1 的鉴别应用3. 痛泻要方的组方原理及其与逍遥散的鉴别应1 用( 四) 调和肠胃半夏泻心汤的组方原理及加减化裁1 1. 清热剂的适用范围 1( 一) 概述2. 清热剂的应用注意事项11. 白虎汤的组方原理及加减化裁1 ( 二) 清气分热 2. 竹叶石膏汤的组方原理及其与白虎汤的鉴别1应用1. 清营汤的组方原理 1( 三) 清营凉血2. 犀角地黄汤的组方原理及其与清营汤的鉴别1 应用1. 黄连解毒汤的组方原理及加减化裁1 2. 凉膈散的组方原理 1( )四清热解毒3. 普济消毒饮的组方原1理五、清热剂4. 仙方活命饮的组方原1理1. 导赤散的组方原理 12. 龙胆泻肝汤的组方原理13. 左金丸的组方原理及其与龙胆泻肝汤的鉴别1应用( 五) 清脏腑热4. 清胃散的组方原理及加减化裁1 5. 玉女煎的组方原理及其与清胃散的鉴别应用1 6. 泻白散的组方原理及其与麻黄杏仁甘草石膏1 汤的鉴别应用7. 苇茎汤的组方原理 18. 葛根黄芩黄连汤的组19. 芍药汤的组方原理及其与白头翁汤的鉴别应1用1. 青蒿鳖甲汤的组方原1理( 六) 清虚热2. 当归六黄汤的组方原1理1. 祛暑剂的适用范围 1 ( 一) 概述2. 祛暑剂的应用注意事项1六、祛暑剂( )二祛暑解表( 三) 祛暑利湿香薷散的组方原理及加减化裁六一散的组方原理及加减化裁11 清暑益气汤的组方原理( 四) 清暑益气 1及其与竹叶石膏汤的鉴别应用1. 温里剂的适用范围 1 ( 一) 概述2. 温里剂的应用注意事项11. 理中丸的组方原理及加减化裁12. 小建中汤的组方原( 二) 温中祛寒理、加减化裁及其与理中丸的鉴别应用1 3. 吴茱萸汤的组方原理七、温里剂及其与理中丸、左金丸 1的鉴别应用四逆汤的组方原理、加( 三) 回阳救逆 1减化裁及其与参附汤的鉴别应用1. 当归四逆汤的组方原理及加减化裁1( 四) 温经散寒 2. 阳和汤的组方原理及其与仙方活命饮的鉴别1应用1. 补益剂的适用范围及1配伍规律( 一) 概述2. 补益剂的应用注意事八、补益剂1项( 二) 补气1. 四君子汤的组方原理及加减化裁1。

中医执业医师资格考试大纲

中医执业医师资格考试大纲

中医执业医师资格考试大纲一、考试概述中医执业医师资格考试是中医药行业的重要考试之一,旨在评估考生是否具备从事中医临床工作的必要知识和技能。

本大纲旨在规范考试内容和要求,确保考生能够全面准备并顺利通过考试。

二、考试科目1. 中医基础理论该科目主要考察考生对中医基本理论的掌握情况,包括中医基本概念、经络学、脏腑学、病因病机学等内容。

考生需要理解中医理论的基本原理,能够运用于临床实践中。

2. 中医临床综合中医临床综合科目考察考生在中医临床实践中的能力和知识,包括中医诊断学、中医内科学、中医外科学、中医妇科学、中医儿科学等。

考生需要掌握中医辨证论治的方法和技巧,能够正确运用中医药理论指导临床实践。

3. 中药学中药学科目主要考察考生对中药学基本理论和临床应用的掌握情况,包括中药鉴定学、中药化学、中药药理学、中药药物学等。

考生需要了解中药的来源、性味归经等基本知识,并能够正确运用中药进行临床应用。

4. 中医药文化基础该科目考察考生对中医药文化基础的了解情况,包括中医历史文化、中医名家经典、中医养生保健等。

考生需要理解中医药学的历史渊源和传承发展,并能够将中医药文化应用于临床实践中。

三、考试形式与要求中医执业医师资格考试采用笔试形式进行,将考察考生的综合应用能力、分析问题能力和解决问题能力。

试题形式多样化,包括选择题、填空题、简答题等。

考试时间根据不同科目而定,但总体时长不超过6小时。

考试要求考生能够熟练掌握中医理论和临床实践技能,具备准确辨证能力和科学诊疗能力。

同时,对中医药文化有一定的了解和应用能力。

四、考试评分与合格标准考试按科目分别评分,总分满分为100分。

每个科目的具体评分标准将根据考试情况和命题要求而定。

合格标准为总分60分及以上,并且各科目分数不低于60分。

五、考试准备与备考建议1. 全面复习中医基础理论,包括中医的基本概念和重要理论;2. 熟悉中医临床实践中的常见疾病诊疗流程和方法;3. 注重中药学科目的学习,了解中药的基本特性和应用场景;4. 关注中医药文化的学习,了解中医药学的发展历程和重要经典著作;5. 多做模拟题和历年真题,熟悉考试形式和命题风格;6. 保持良好的学习状态,掌握时间管理技巧,合理安排备考计划。

中医执业医师 考试科目

中医执业医师 考试科目

中医执业医师考试科目
中医执业医师资格考试医学综合考试内容、考试形式以国家卫生健康委医师资格考试委员会审定颁布的《医师资格考试大纲(中医、中西医结合医师)》为依据。

各民族医医师资格考试医学综合考试内容、考试形式以颁布的各民族医医师资格考试大纲为依据。

中医执业医师医学综合考试方案及内容见下表:
注:由原卫生部医师资格考试委员会批准,自2010年开始,现役军人报考医师资格的,无论报考临床、中医、口腔还是公共卫生类别,除参加所报考类别的正常考试内容外,医学综合考试还须增考军事医学内容,自2020年开始,军
队文职人员可加试军事医学内容。

军事医学考试内容单独增设一个单元,执业医师增考题量为80道,总分为20分,执业助理医师增考军事医学考试内容题量为40道,总分为10分。

考试内容以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医师资格考试委员会颁布的《医师资格考试大纲(军事医学2024年版)》为依据,复习指导用书可参考部队系统内部发行的《医师资格考试军事医学应试指南》。

中西医结合外科学考试大纲

中西医结合外科学考试大纲

第一单元症状学细目一:发热要点:1.发热的病因2.发热的临床表现3.发热的伴随症状细目二:头痛细目三:胸痛要点:1.头痛的病因2.头痛的问诊要点要点:1.胸痛的病因2.胸痛的问诊要点细目四:腹痛要点:1.腹痛的病因2.腹痛的问诊要点细目五:咳嗽与咯痰要点:1.咳嗽的病因2.咳嗽与咯痰的问诊要点细目六:咯血要点:1.咯血的概念2.咯血的病因3.咯血的问诊要点4.咯血与呕血的鉴别细目七:呼吸困难要点:1.呼吸困难的概念2.呼吸困难的病因3.呼吸困难的临床表现4.呼吸困难的伴随症状细目八:发绀细目九:水肿要点:1.发绀的概念2.发绀的病因3.发绀的临床表现4.发绀的问诊要点要点:1.水肿的概念2.水肿的病因3.水肿问诊要点细目十:恶心与呕吐要点:1.恶心与呕吐的病因2.恶心与呕吐的问诊要点细目十一:呕血与黑便要点:1.呕血与黑便的概念2.呕血与黑便的病因3.呕血与黑便的问诊要点细目十二:腹泻要点:1.腹泻的概念2.腹泻的病因3.腹泻的问诊要点细目十三:黄疸2-1各型黄疸的病因要点:1.黄疸的概念2.黄疸的分类及其特点2-2各型黄疸的临床表现2-3各型黄疸的实验检查特点细目十四:皮肤黏膜出血要点:1.皮肤黏膜出血的病因2.皮肤黏膜出血的问诊要点细目十五:抽搐要点:1.抽搐的病因2.抽搐的问诊要点细目十六:意识障碍2-1嗜睡的临床表现2-2昏睡的临床表现2-3昏迷的临床表现要点:1.意识障碍的病因2.意识障碍的临床表现2-4意识模糊的临床表现2-5谵妄的临床表现3.意识障碍的伴随症状第二单元问诊要点:1.问诊的方法2.问诊的内容第三单元检体诊断细目一:基本检查法2-1触诊的方法要点:1.视诊的适用范围2.触诊2-2各种触诊方法的适用范围3.叩诊3-1叩诊的方法3-2叩诊的注意事项3-3常见叩诊音的出现部位4.听诊的注意事项5.嗅诊时常见异常气味的临床意义细目二:全身状态检查1.体温要点:1-1体温的测量方法1-2各种测量方法的正常值2.脉搏2-1脉搏的检查法2-2成人脉率的正常值2-3成人脉率变异的临床意义3.血压3-1血压的测量方法3-2成人血压的正常值3-3成人血压变异的临床意义4.发育4-1发育的确定方法4-2发育确定的临床意义5.体型5-1体型的确定方法5-2体型确定的临床意义6.营养状态6-1营养状态的分级6-2常见营养异常的原因7.意识状态7-1意识状态检查法7-2常见意识障碍类型8.面容8-1常见异常面容的特点8-2常见异常面容的临床意义9.体位9-1常见异常体位的特点9-2常见异常体位的临床意义10.步态10-1常见异常步态的特点10-2常见异常步态的临床意义细目三:皮肤检查要点:1.皮肤弹性改变的临床意义2.皮肤颜色改变的临床意义3.皮肤湿度改变的临床意义4.皮疹4-1常见皮疹的检查方法4-2常见皮疹的临床意义5.皮下出血5-1出血点与紫癜、瘀斑、血肿的判断方法5-2出血点与紫癜、瘀斑、血肿出现的临床意义6.蜘蛛痣6-1蜘蛛痣的检查方法6-2蜘蛛痣的常见部位6-3蜘蛛痣的临床意义7.水肿7-1水肿的检查方法7-2水肿的临床意义8.皮下气肿8-1皮下气肿的检查方法8-2皮下气肿的临床意义9.皮下结节9-1皮下结节的检查法9-2皮下结节的临床意义细目四:淋巴结检查要点:1.浅表淋巴结的检查方法2.局部浅表淋巴结肿大的临床意义3.全身浅表淋巴结肿大的临床意义细目五:头部检查要点:1.头颅异常的临床意义2.颜面异常的临床意义3.眼3-1眼睑异常改变的临床意义3-2结膜异常改变的临床意义3-3巩膜异常改变的临床意义3-4角膜异常改变的临床意义3-5眼球外形异常的临床意义3-6眼球运动异常的临床意义4.瞳孔4-1正常瞳孔表现4-2瞳孔异常改变的临床意义4-3瞳孔反射的检查方法4-4瞳孔反射异常的临床意义5.外耳5-1外耳异常改变的临床意义5-2乳突压痛的临床意义6.鼻6-1鼻外形异常改变的临床意义6-2鼻翼煽动的临床意义6-3鼻出血的临床意义6-4鼻窦的组成医学教育网搜集整理6-5鼻窦压痛的临床意义7.口唇异常改变的临床意义8.口腔黏膜异常改变的临床意义9.牙齿异常的临床意义10.牙龈异常的临床意义11.舌11-1舌体异常的临床意义11-2舌色异常的临床意义11-3舌面异常的临床意义11-4舌体运动异常的临床意义12.咽部的构成13.扁桃体13-1扁桃体的检查方法13-2扁桃体肿大的判定方法14.喉部病变导致失音的常见原因15.腮腺15-1腮腺的检查法15-2腮腺异常改变的临床意义细目六:颈部检查1.斜颈的临床意义要点:2.颈部活动受限的常见原因3.颈部血管3-1正常颈部血管的表现3-2颈部血管异常的临床意义4.甲状腺4-1甲状腺的检查方法4-2甲状腺异常的临床意义5.气管5-1气管位置的检查方法5-2气管位置异常的临床意义细目七:胸壁及胸廓检查要点:1.胸部体表标志1-1骨骼标志1-2体表标志线1-3胸部分区2.胸廓2-1正常胸廓表现2-2常见异常胸廓的类型2-3常见异常胸廓的临床意义3.胸壁3-1胸壁静脉曲张的临床意义3-2胸壁压痛的临床意义3-3胸骨压痛的临床意义4.乳房4-1乳房检查的内容4-2乳房常见病变表现细目八:肺和胸膜检查1.呼吸类型1-1正常呼吸类型要点:1-2呼吸类型改变的临床意义2.呼吸频率2-1正常呼吸频率2-2呼吸频率异常的临床意义3.呼吸深度异常的临床意义4.呼吸节律4-1正常呼吸节律4-2呼吸节律异常的临床意义5.触觉语颤5-1触觉语颤的检查方法5-2触觉语颤增强的临床意义5-3触觉语颤减弱或消失的临床意义6.胸膜摩擦感6-1胸膜摩擦感最容易触及的部位6-2胸膜摩擦感的临床意义7.肺部叩诊7-1肺部叩诊的方法7-2肺部正常叩诊音7-3肺下界的叩诊方法7-4肺下界的正常值8.正常呼吸音7-5肺下界异常的临床意义7-6肺下界移动度的检查方法7-7肺下界移动度的正常值7-8肺下界移动度异常的临床意义7-9肺部常见病理性叩诊音的临床意义8-1正常呼吸音的种类8-2正常呼吸音的听诊特点8-3正常呼吸音的听诊部位9.常见病理性呼吸音的临床意义10.音10-1干音的产生机制10-2干音的听诊特点10-3常见干音的临床意义10-4湿音的听诊特点10-5常见湿音的临床意义11.胸膜摩擦音11-1胸膜摩擦音最易听到的部位11-2胸膜摩擦音的临床意义12.听觉语音12-1听觉语音的检查方法12-2听觉语音的临床意义13.肺实变的典型体征14.肺气肿的典型体征15.胸腔积液的典型体征16.气胸的典型体征细目九:心脏、血管检查要点:1.心前区隆起的临床意义2.心尖搏动2-1正常心尖搏动的表现2-2影响心尖搏动的生理因素2-3影响心尖搏动的病理因素2-4心尖搏动强度改变的临床意义2-5心前区其他部位的搏动3.心脏常见震颤的临床意义4.心包摩擦感4-1心包摩擦感的最佳触诊部位4-2影响心包摩擦感触诊的因素4-3心包摩擦感的临床意义5.心脏叩诊5-1心脏叩诊的方法5-2心脏浊音界的构成7.心音7-1正常心音5-3正常心脏浊音界5-4心脏浊音界改变的临床意义6.心脏听诊6-1心脏瓣膜听诊区6-2心脏听诊的内容6-3正常成人心率6-4心率改变的临床意义6-5窦性心律不齐的临床意义6-6早搏的临床意义6-7房颤的听诊特点6-8房颤的临床意义7-2第一心音与第二心音的区别7-3心音强度改变的临床意义7-4心音性质改变的临床意义7-5心音分裂的临床意义8.额外心音8-1奔马律的临床意义8-2开瓣音的特点8-3开瓣音的临床意义9.心脏杂音9-1心脏杂音的产生机制9-2心脏杂音的分级方法9-3心脏杂音的特性9-4功能性杂音与器质性杂音的鉴别方法9-5各瓣膜区常见杂音的临床意义10.心包摩擦音10-1心包摩擦音的听诊特点10-2心包摩擦音的听诊部位10-3心包摩擦音的临床意义11.血管检查11-1肝颈静脉回流征的检查方法11-2肝颈静脉回流征的临床意义11-3毛细血管搏动征的临床意义11-4常见异常脉搏形状的临床意义11-5血管听诊异常的临床意义11-6周围血管征的检查内容11-7周围血管征的临床意义12.循环系统常见病的体征细目十:腹部检查要点:1.腹部体表九区法的各区脏器分布2.视诊2-1腹部视诊的注意事项2-2腹部外形异常的临床意义2-3腹壁静脉曲张的检查方法2-4腹壁静脉曲张的临床意义2-5腹式呼吸变化的临床意义2-6腹壁检查异常的临床意义3-1触诊的方法3-2触诊的注意事项3-3腹壁紧张度改变的临床意义3-4不同部位腹部压痛的临床意义3-5反跳痛的临床意义医学教育网搜集整理3-6腹壁肿块触诊的注意事项3-7液波震颤的检查方法3-8液波震颤的临床意义3-9肝脏触诊的方法3-10肝脏触诊的注意事项3-11胆囊肿大的临床意义3-12Murphy征阳性的临床意义3-13Courvoisier征阳性的临床意义3-14Courvoisier征阴性的临床意义3-15脾脏触诊的方法3-16脾脏测量的方法3-17脾脏肿大的临床意义3-18肾脏的触诊方法3-19肾脏肿大的临床意义3-20肾脏和输尿管病变压痛点的位置3-21正常腹部可触到的脏器4-1正常肝脏叩诊的表现4-2肝脏叩诊浊音界改变的临床意义4-3肝脏叩击痛的临床意义4-4胃泡鼓音区的组成4-5胃泡鼓音区明显改变的临床意义4-6脾脏叩诊的方法4-7正常脾脏叩诊表现4-8脾脏浊音区缩小或消失的临床意义4-9膀胱的叩诊方法4-10耻骨上方叩诊浊音的临床意义4-11腹水的检查方法4-12腹水的常见病因5.听诊5-1正常肠蠕动音的听诊5-2肠蠕动音改变的临床意义5-3振水音阳性的临床意义5-4常见腹部血管杂音的临床意义6.腹部常见疾病的体征细目十一:外生殖器、肛门、直肠检查要点:1.外生殖器检查2.肛门直肠视诊的内容3.肛门直肠指诊检查的临床意义细目十二:脊柱与四肢检查1.脊柱要点:1-1脊柱弯曲度的检查1-2脊柱弯曲度改变的临床意义1-3脊柱压痛或叩击痛的临床意义1-4脊柱活动受限的原因2.四肢检查2-1四肢外形异常的临床意义2-2水肿的常见病因2-3四肢运动异常的病因细目十三:神经系统检查2.感觉功能检查要点:1.中枢性与周围性面神经麻痹的鉴别方法2-1感觉功能的检查方法2-2常见感觉障碍的表现形式2-3感觉障碍的类型2.运动功能检查3-1运动功能的检查内容3-2肌力的检查方法3-3肌力的分级方法3-4中枢性与周围性瘫痪的鉴别方法3-5肌张力的检查方法3-6肌张力改变的临床意义3-7各种不随意运动的临床意义3-8共济运动的检查方法3-9共济失调的临床意义3.神经反射检查4-1浅反射的检查4-2浅反射异常的临床意义4-3深反射的检查4-4深反射异常的临床意义4-5锥体束征的检查4-6锥体束征阳性的临床意义4-7肌阵挛的检查内容4-8脑膜刺激征的检查4-9脑膜刺激征阳性的临床意义4-10拉赛格征的检查4-11拉赛格征阳性的临床意义第四单元实验诊断细目一:血液的一般检查1.血红蛋白1-1成人血红蛋白正常值1-2血红蛋白值异常的临床意义2.红细胞2-1成人红细胞正常值2-2红细胞值异常的临床意义2-3红细胞形态异常的临床意义3.白细胞3-1成人白细胞正常值3-2白细胞值异常的临床意义3-3各类白细胞的百分比值及绝对值3-4各类白细胞异常的临床意义4.血小板4-1血小板检查的正常值4-2血小板异常的临床意义5.网织红细胞5-1成人网织红细胞正常值5-2网织红细胞异常的临床意义6.红细胞沉降率(血沉)检查6-1血沉的正常值6-2血沉异常的临床意义细目二:血栓与止血检查1.毛细血管脆性试验1-1毛细血管脆性试验的检查方法1-2毛细血管脆性试验的正常参考值1-3毛细血管脆性试验异常的临床意义2.出血时间测定2-1出血时间的正常参考值2-2出血时间延长的临床意义3.凝血时间异常的临床意义4.血浆凝血酶原时间异常的临床意义5.DIC的基本检测方法细目三:血型鉴定与交叉配血试验要点:1.ABO血型系统的临床意义2.交叉配血试验2-1交叉配血的意义2-2交叉配血的内容细目四:骨髓检查要点:1.骨髓细胞学检查的临床意义2.骨髓增生度分级的临床意义细目五:肝脏病常用的实验室检查1.肝脏的主要功能2.蛋白质代谢检查2-1蛋白质代谢各项检查的正常值2-2蛋白质代谢各项检查异常的临床意义3.胆红素代谢检查3-1胆红素代谢各项检查的正常值3-2胆红素代谢各项检查异常的临床意义4.常用血清酶检查4-1常用血清酶检查的正常值4-2常用血清酶检查异常的临床意义5.各项肝炎病毒标志物检测的临床意义细目六:肾功能检查要点:1.内生肌酐清除率测定1-1内生肌酐清除率测定的正常参考值1-2内生肌酐清除率测定的临床意义2.血清肌酐测定2-1血清肌酐测定的正常参考值2-2血清肌酐测定的临床意义3.血清尿素氮测定3-1血清尿素氮测定的正常参考值3-2血清尿素氮测定的临床意义4.血浆二氧化碳结合力测定4-1血浆二氧化碳结合力测定的正常参考值4-2血浆二氧化碳结合力测定的临床意义5.浓缩稀释试验的临床意义细目七:常用生化检查2.血清钠测定要点:1.血清钾测定1-1血清钾测定的正常参考值1-2血清钾测定异常的临床意义2-1血清钠测定的正常参考值2-2血清钠测定异常的临床意义3.血清氯测定3-1血清氯测定的正常参考值3-2血清氯测定异常的临床意义4.血清钙测定4-1血清钙测定的正常参考值4-2血清钙测定异常的临床意义5.血糖测定5-1血糖测定的正常参考值5-2血糖测定异常的临床意义6.糖耐量试验6-1糖耐量试验的正常参考值6-2糖耐量试验的临床意义7.血脂检查7-1血清总胆固醇的正常参考值7-2血清总胆固醇异常的临床意义7-3血清甘油三酯的正常参考值7-4血清甘油三酯异常的临床意义7-5血清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变化的临床意义7-6血清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变化的临床意义细目八:酶学检查要点:1.血清淀粉酶测定1-1血清淀粉酶测定的正常参考值1-2血清淀粉酶测定异常的临床意义2.血清心肌酶检测2-1各种血清心肌酶检测的正常参考值2-2各种血清心肌酶异常的临床意义细目九:免疫学检查要点:1.血清免疫球蛋白测定的临床意义2.血清补体测定的临床意义3.抗链球菌溶血素“O”测定3-1抗链球菌溶血素“O”测定的正常参考值3-2抗链球菌溶血素“O”测定的临床意义4.类风湿因子检查的临床意义5.肥达反应检测的临床意义6.梅毒血清学检查的临床意义7.艾滋病病毒抗体测定的临床意义8.肿瘤标志物检测的临床意义细目十:尿液检查要点:1.正常尿液各种检查表现2.尿液一般性状各项检查异常的临床意义3.尿液化学检查异常的临床意义4.尿液镜检异常的临床意义5.尿沉渣计数的临床意义细目十一:粪便检查要点:1.粪便一般性状检查异常的临床意义2.粪便显微镜检查异常的临床意义3.粪便化学检查异常的临床意义4.粪便细菌学检查的临床意义细目十二:痰液检查要点:1.痰液标本的收集方法2.痰液一般性状检查异常的临床意义3.痰液显微镜检查异常的临床意义细目十三:浆膜腔穿刺液检查要点:1.浆膜腔穿刺液检查的内容2.渗出液与漏出液的鉴别方法细目十四:脑脊液检查要点:1.脑脊液检查的适应证2.脑脊液检查的禁忌证3.常见中枢神经系统疾病的脑脊液特点细目十五:生殖系统体液检查要点:1.阴道分泌物检查2.精液检查3.前列腺液检查第五单元器械检查细目一:心电图要点:1.常用心电图导联2.心电图的测量方法3.心电图各波段的正常范围4.心电图各波段异常的临床意义5.正常心电轴表现6.心电轴异常变化的临床意义7.房室肥大的心电图表现8.心肌梗死的心电图表现9.心肌缺血的心电图表现10.心电图负荷试验的适应证11.心电图负荷试验的禁忌证12.过早搏动的心电图表现13.阵发性心动过速的心电图表现14.心房及心室颤动的心电图表现15.房室传导阻滞的心电图表现16.心电图的临床应用价值细目二:肺功能细目三:内镜检查要点:1.肺容积检查2.肺容量检查3.通气功能检查4.换气功能检查5.血气分析及酸碱度测定6.常见酸碱平衡紊乱的实验室检查结果要点:1.上消化道内镜检查1-1适应证1-2禁忌证2.下消化道内镜检查2-1适应证2-2禁忌证3.纤维支气管镜检查3-1适应证3-2禁忌证第六单元影像诊断细目一:超声诊断要点:超声诊断的临床应用细目二:放射诊断1.X线的特性要点:2.X线成像的基本原理3.X线检查方法4.X线计算机体层成像(CT)的临床应用5.呼吸系统X线检查的常用方法6.肺野的划分方法7.肺纹理的概念8.呼吸系统病变的基本X线表现9.呼吸系统常见疾病的X线诊断10.循环系统疾病的基本X线表现11.循环系统常见疾病的X线诊断12.消化系统疾病X线检查方法13.消化系统常见疾病的X线诊断14.泌尿系统常见疾病的X线诊断15.骨与关节基本病变的X线表现16.中枢神经系统常见疾病的X线诊断17.常用血管介入技术的临床应用细目三:放射性核素诊断要点:1.甲状腺吸131碘功能测定的临床意义2.肾图分析2-1正常肾图2-2常见异常肾图的临床意义3.心肌灌注显像的临床应用4.血清总甲状腺素(TT4)测定的临床意义5.总三碘甲状腺原氨酸(TT3)测定的临床意义6.游离T3测定的临床意义7.游离T4的临床意义8.血清促甲状腺激素测定的临床意义第七单元病历与诊断方法要点:1.病历书写的格式2.病历书写的内容3.诊断步骤4.诊断内容。

中西医结合执业医师考试大纲

中西医结合执业医师考试大纲

实践技能
一、中医辨证论治能力测试范围 (一)依据四诊内容进行辨证分析的能力 (二)病证诊断能力 (三)确立治法的能力 (四)选方与用药能力 (五)针灸穴位与操作技术的选择能力 (六)预防与调护内容的掌握与临床应用能力 二、中医技术操作技能测试范围 (一)中医四诊技术的掌握与操作技能 (二)常用针灸穴位的掌握与操作技能 1.孔最
综合笔试
中医基础理论
中医诊断学
第一单元中医学理论体系的主要特点 细目一:整体观念 要点: 1.整体观念的概念 2.整体观念的内容 细目二:辨证论治 要点: 1.症、证、病的概念 2.辨证论治的概念 3.同病异治和异病同治 第二单元精气学说
要点: 头晕、胸闷、心悸的要点及临床意义 细目五:问耳目 要点: 1.耳鸣、耳聋的概念及临床意义 2.目眩的概念及临床意义 3.目昏、雀目的概念及临床意义 细目六:问睡眠 要点: 1.失眠的概念及临床意义 2.嗜睡的概念及临床意义
感谢观看
现场报名主要是对已经上报名的考生进行资料审核,一般不接受补报名。请广大考生注意安排好报名时间, 尽早上报名。
考试时间
2013年中西医执业医师考试时间: 一、2013年中西医执业医师实践技能考试由各省、自治区、直辖市省级医师资格考试领导小组组织实施,时 间为2013年7月1日-7月15日。 二、2013年中西医执业医师医学综合笔试全国统一考试时间为9月14、15日:
考试介绍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医师资格考试的性质是行业准入考试,是评价申请医师资格者是否具备从事医师工作所必须的专业知识与技 能的考试。中西医结合执业医师考试分实践技能考试和医学综合笔试两部分。
实践技能考试采用多站测试的方式,考区设有实践技能考试基地,根据考试内容设置若干考站,考生依次通 过考站接受实践技能的测试。每位考生必须在同一考试基地的考站进行测试。

中医执业医师资格考试大纲

中医执业医师资格考试大纲

A中医执业医师资格考试大纲中医类实践技能考试内容要求及操作方式一、考试内容要求一临床技能1.临床诊断能力1中医四诊的方法、内容及运用技巧;2西医常规体格检查的方法、内容及运用技巧;3常规辅助检查的运用指征及临床意义,包括血、尿、大便常规检查,常用生化检查,心电图检查正常心电图、室性早搏、窦性心动过速、窦性心动过缓、心房纤颤、急性心肌缺血、典型心肌梗死等,X线检查正常胸片、肺炎、气胸、腹部平片等;4常见疾病的中医诊断包括病名、证型、西医诊断及中医类证鉴别能力;2.辨证论治能力1根据四诊检查结果运用中医基本理论进行辨证分析的能力;2治则、治法的准确性;3选方、用药包括选穴、手法等的准确性、合理性;4诊疗计划的合理性;3.病历书写能力1病历书写规范,符合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制定的中医病案规范2000年版有关要求;2条理清楚,语言通顺,重点突出,医学术语运用规范;3病案内容客观、准确地反映患者病情;4.常见病证的诊断、类证鉴别及辨证论治1.感冒2.咳嗽3.肺痈4.哮证5.喘证6.胸痹心痛7.心悸8.血证9.不寐10.郁证11.胃痛12.呕吐13.泄泻14.痢疾15.腹痛16.便秘17.水肿18.腰痛19.淋证20.消渴21.胁痛22.黄疸23.眩晕24.头痛25.中风26.痹证27.肠痈28.崩漏29.肺炎喘嗽30.小儿泄泻5.常见病种的诊断及处理原则1.上呼吸道感染2.急性支气管炎、慢性支气管炎3.支气管哮喘4.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心绞痛、急性心肌梗死5.充血性心力衰竭6.糖尿病7.急性肾小球肾炎、慢性肾小球肾炎8.急性肾盂肾炎、慢性肾盂肾炎9.高血压病10.脑血栓形成、脑出血11.急性胃炎、慢性胃炎12.消化性溃疡13.细菌性痢疾14.急性胰腺炎15.胆囊炎16.乙型病毒性肝炎17.缺铁性贫血18.风湿热19.类风湿性关节炎20.急性阑尾炎21.功能失调性子宫出血22.小儿腹泻6.辅助检查的正常值及临床意义1心电图:a.正常心电图b.室性期前收缩c.窦性心动过速d.窦性心动过缓e.心房纤颤f.急性心肌缺血g.典型心肌梗死2X线片:a.正常胸部正位片b.肺炎c.气胸d.正常腹部平片3实验室检查结果:a.血、尿、大便常规b.血清钾、钠、氯、钙c.血清总胆固醇、甘油三酯、脂蛋白d.血糖e.肝功能f.肾功能二基本操作1.体格检查;2.中医望诊、闻诊、切诊、针灸、推拿等技术操作;3.基本心肺复苏术;4.无菌操作戴无菌手套、穿脱隔离衣、穿脱手术衣;其中体格检查为必考内容,其余3项随机抽取1~2项三临床答辩1.根据提纲规定的病种要求,临床答辩题分为问答题和病史采集方面口试两个部分;问答题随机抽取1~2个问题,病史采集口试抽取1个问题,由考生作出回答;2.具有规定学历人员依据考试内容进行综合答辩;3.师承或确有专长人员结合其专长进行答辩;附:中医医师资格实践技能考试病历书写格式姓名:出生地:性别:常住地址:年龄:单位:民族:入院时间:婚况:病史采集时间:职业:病史陈述者:发病节气:可靠程度:主诉:现病史:既往史:个人史:过敏史:婚育史:家族史:休格检查:体温T:脉搏P:呼吸R:血压BP:整体状况:皮肤、黏膜及淋巴结:头面部:颈项:胸部:腹部:二阴及排泄物:脊柱四肢:神经系统:经络与腧穴:专科检查:实验室检查:辨病辨证依据:西医诊断诊据:入院诊断:中医诊断:西医诊断:治法:选方用药和/或选穴、手法等:二、操作方式1、考试方式由考生在指定考试地点随机抽取规定范围内的一个病例,通过接诊到诊治的全过程、基本操作及临床答辩,综合考察考生的临床实践技能;2、考站设置第一站:望、闻、问、切诊及辨证论治包括病史采集、体格检查、病历书写;第二站:基本操作第三站:临床答辩中医执业医师资格考试——笔试一、考试分级与分类与实施形式:医师资格考试分为两级四类,即医师和助理医师两级;每级分为临床、中医包括中医、民族医、中西医结合、口腔、公共卫生四类;考试方式分为实践技能考试和医学综合笔试;中医师资格考试由国家中医药管理局组织实施;二、考试内容与科目:执业医师考试测试基础科目、专业科目和公共科目三部分;考试全部采用客观性选择题,书面考试,主要题型为A、B型题,A型题中包含A1、A2、A3A4型题;医师资格考试总题量为640题; 医师资格考试的内容、考试形式以卫生部医师资格考试委员会审定颁布的医师资格考试大纲为依据;三、医师资格考试报考类别全称及代码执业医师报考类别全称代码执业助理医师报考类别全称代码临床执业医师110 口腔执业医师120 公共卫生执业医师130 具有规定学历的中医执业医师141中西医结合执业医师142 师承和确有专长的中医执业医师341四、中医类医师资格考试医学综合笔试方案及内容:中医执业医师具有规定学历者:中医基础理论、中医诊断学、中药学、方剂学、中医内科学、针灸学、中医外科学、中医妇科学、中医儿科学、西医诊断学基础、西医内科学、药理学、病理学、卫生法规14中医执业医师资格考试卫生法规大纲第一单元卫生法细目一:卫生法概述要点: 1.卫生法概念; 2.卫生法渊源; 3.卫生法基本原则; 4.卫生法的作用;细目二:我国卫生法律体系要点: 1.宪法和基本法律; 2.卫生法律; 3.卫生行政法规; 4.地方卫生法规、规章; 第二单元卫生法中的法律责任细目一:卫生法中的民事责任要点:1.民事责任的概念及其特征; 2.民事责任的构成; 3.承担民事责任的方式; 细目二:卫生法中的行政责任要点:1.行政责任的概念及其特征; 2.行政责任的构成; 3.行政责任的形式;细目三:卫生法中的刑事责任要点:1.刑事责任的概念及其特征; 2.刑事责任的构成; 3.实现刑事责任的方法;4.卫生法中须承担的刑事责任;第三单元执业医师法细目一:执业医师的概念和职责要点: 1.执业医师的概念; 2.执业医师的职责;细目二:执业医师资格取得与注册要点: 1.医师资格; 2.医师执业注册制度;细目三:执业医师的权利和义务要点: 1.医师享有的权利; 2.医师履行的义务;细目四:执业医师法规定的法律责任要点:1.民事责任; 2.行政责任; 3.刑事责任;第四单元药品管理法细目一:药品管理法的概念要点:1.制定药品管理法的目的与药品管理法规的概念; 2.药品的法律定义; 3.药品是特殊商品;细目二:假药、劣药要点: 1.假药; 2.劣药;细目三:特殊管理的药品要点: 1.特殊管理药品的分类与定义; 2.特殊管理药品的使用管理制度;细目四:药品管理法规定的法律责任要点: 1.行政责任; 2.民事责任; 3.刑事责任;第五单元传染病防治法细目一:传染病概念、分类及管理要点:1.传染病的概念; 2.法定传染病分类; 3.传染病防治管理实施;细目二:疫情报告要点: 1.法定责任报告人、义务报告人; 2.报告程序及要求;细目三:控制措施要点: 1.一般措施; 2.紧急措施; 3.特殊措施;细目四:违反传染病防治法的法律责任要点: 1.行政责任; 2.刑事责任;第六单元医疗事故处理办法细目一:医疗事故的概念及特征要点:1.医疗事故的定义; 2.医疗事故具有的特征;细目二:医疗事故的分类与等级要点:1.医疗责任事故; 2.医疗技术事故; 3.医疗事故分级;细目三:医疗事故的处理要点:1.处理方式; 2.法律责任;第七单元医务人员医德规范及实施办法细目一:制定医德规范的目的要点: 1.医德规范是指导医务人员进行医疗活动的思想和行为准则;2.医德规范的内容;细目二:在医疗活动中严禁临床促销费、开单费等回扣行为要点:1.临床促销费、开单费的危害;2.整顿临床促销费、开单费等回扣行为目的;3.追究责任;中医执业医师资格考试中医基础理论大纲第一单元中医学的基本特点细目一:整体观念要点: 1.整体观念的概念; 2.整体观念的内容;细目二:辨证论治要点: 1.辨证论治的概念; 2.同病异治和异病同治的概念;第二单元阴阳学说细目一:阴阳学说的基本内容要点: 1.阴阳的对立制约; 2.阴阳的互根互用; 3.阴阳的消长平衡; 4.阴阳的相互转化;细目二:阴阳学说在中医学中的应用要点: 1.在疾病诊断上的运用; 2.在疾病治疗上的运用;第三单元五行学说细目一:五行学说的基本内容要点: 1.五行的特性; 2.五行的生克乘侮;细目二:五行学说在中医学中的应用要点: 1.在疾病诊断上的运用; 2.在疾病治疗上的运用;第四单元五脏细目一:五脏的生理功能要点: 1.心的生理功能;2.肺的生理功能;3.脾的生理功能;4.肝的生理功能; 5.肾的生理功能;细目二:五脏之间的关系要点:1.心与肺的关系;2.心与脾的关系;3.心与肝的关系;4.心与肾的关系;5.肝与脾的关系;6.肝与肾的关系;细目三:五脏与五志、五液、五体、五官九窍的联系要点:1.五脏与五志的联系; 2.五脏与五液的联系; 3.五脏与五体的联系;4.五脏与五官九窍的联系;5.五脏外华;第五单元六腑细目一:六腑的生理功能要点: 1.胆的生理功能; 2.胃的分部名称和生理功能; 3.小肠的生理功能;4.大肠的生理功能;5.膀胱的生理功能;6.三焦的概念和生理功能;细目二:六腑与五脏之间的关系要点: 1.脾与胃的关系; 2.肝与胆的关系; 3.肾与膀胱的关系;第六单元奇恒之腑细目一:脑要点: 1.脑的生理功能; 2.脑与五脏的关系;细目二:女子胞要点: 1.女子胞的生理功能; 2.影响女子胞功能的生理因素;第七单元气血津液细目一:气要点:1.气的基本概念;2.气的生成;3.气的生理功能;4.气的运动形式;5.气的分类;细目二:血要点:1.血的基本概念;2.血的生成;3.血的功能; 4.血的运行;细目三:津液要点:1.津液的基本概念; 2.津液的生成、输布和排泄; 3.津液的功能;细目四:气血津液之间的关系要点: 1.气与血的主要关系; 2.血与津液的主要关系;第八单元经络细目一:十二经脉要点: 1.十二经脉的走向规律; 2.十二经脉的交接规律; 3.十二经脉的分布规律;4.十二经脉的表里关系;5.十二经脉的流注次序;细目二:奇经八脉要点: 1.奇经八脉的特点; 2.奇经八脉的生理作用; 3.督脉、任脉、冲脉和带脉的基本功能;细目三:经络的生理与应用要点: 1.经络的生理功能; 2.经络学说的应用;第九单元病因细目一:六淫要点:1.六淫的概念及六淫与六气的关系;2.六淫致病的一般特点;3.风邪的性质及致病特点;4.寒邪的性质及致病特点;5.暑邪的性质及致病特点;6.湿邪的性质及致病特点;7.燥邪的性质及致病特点;8.火热邪的性质及致病特点;细目二:疠气要点: 1.疠气的致病特点; 2.疫疠发生与流行的因素;细目三:七情内伤要点: 1.七情内伤的概念;2.七情与内脏气血的关系;3.七情内伤致病的特点;细目四:饮食所伤要点: 1.饥饱失常; 2.饮食不洁; 3.饮食偏嗜;细目五:劳逸损伤要点: 1.过度劳累; 2.过度安逸;细目六:痰饮要点: 1.痰饮的概念; 2.痰饮的形成; 3.痰饮的病证特点;细目七:瘀血要点: 1.瘀血的概念; 2.瘀血的形成; 3.瘀血的病证特点;第十单元发病细目一:邪正与发病要点: 1.正气与邪气的概念; 2.正气与邪气在发病中的作用;细目二:内外环境与发病要点: 1.内环境与发病的关系; 2.外环境与发病的关系;第十一单元病机细目一:邪正盛衰要点: 1.邪正盛衰与虚实变化; 2.邪正盛衰与疾病转归;细目二:阴阳失调要点: 1.阴阳偏胜; 2.阴阳偏衰; 3.阴阳互损; 4.阴阳格拒; 5.阴阳亡失;细目三:气血失常要点: 1.气的失常; 2.血的失常;3.气血关系失调;细目四:津液代谢失常要点:1.津液不足; 2.津液输布、排泄障碍; 3.津液与气血关系失调;细目五:内生“五邪”要点: 1.风气内动;2.寒从中生;3.湿浊内生; 4.津伤化燥; 5.火热内生;细目六:五脏阴阳气血失调要点: 1.心的阴阳气血失调; 2.肺的阴阳气血失调; 3.脾的阴阳气血失调;4.肝的阴阳气血失调;5.肾的阴阳气血失调;细目七:六腑功能失调要点: 1.胆的功能失调; 2.胃的功能失调; 3.小肠的功能失调;4.大肠的功能失调;5.膀胱的功能失调;6.三焦的功能失调;细目八:奇恒之腑功能失调要点: 1.脑的功能失调; 2.女子胞的功能失调;第十二单元治则细目一:治病求本要点: 1.“本”和“标”的概念; 2.治病求本的意义;3.正治与反治的应用; 4.治标与治本的应用;细目二:扶正祛邪要点: 1.扶正与祛邪的概念; 2.扶正祛邪的运用原则;细目三:调整阴阳要点: 1.损其偏盛; 2.补其偏衰;细目四:调理气血要点:调理气血的原则; 细目五:因时因地因人制宜要点: 1.因时制宜; 2.因地制宜; 3.因人制宜;中医执业医师资格考试中药学大纲第一单元中药的性能细目一:四气和五味要点: 1.结合有代表性的药物认识四气五味的确定; 2.五味的作用;细目二:归经要点:结合有代表性的药物认识归经的确定细目三:升降浮沉要点:各类药物的升降浮沉趋向;细目四:有毒与无毒要点:结合具体有毒药物认识其使用注意事项;第二单元中药的应用细目一:中药的配伍要点:各种配伍关系的配伍意义;细目二:用药禁忌要点:十八反、十九畏的内容;细目三:用药剂量要点:有毒药、峻猛药及某些名贵药的用量;细目四:用法要点:某些药物的特殊用法;第三单元解表药细目一:概述要点:1.解表药的配伍方法; 2.解表药的使用注意事项;细目二:辛温解表药要点:1.下列药物的功效、应用:麻黄、桂枝、紫苏、荆芥、防风、白芷;2.下列药物的功效、主治病证:生姜、香薷、羌活、辛夷、藁本、苍耳子;3.下列药物的用量用法:麻黄、香薷、荆芥、辛夷;4.下列药物的使用注意:麻黄、桂枝、香薷、苍耳子;5.下列药物性能功用的共同点与不同点:麻黄与桂枝;荆芥与防风;细目三:辛凉解表药要点:1.下列药物的功效、应用:薄荷、蝉蜕、桑叶、菊花、葛根、柴胡;2.下列药物的功效、主治病证:牛蒡子、升麻、蔓荆子;3.下列药物的功效:淡豆豉;4.下列药物的用量用法:薄荷、葛根;5.下列药物的使用注意:薄荷、牛蒡子;6.下列药物性能功用的共同点与不同点:桑叶与菊花;第四单元清热药细目一:概述要点:1.清热药的配伍方法; 2.清热药的使用注意事项;细目二:清热泻火药要点:1.下列药物的功效、应用:石膏、知母、栀子、夏枯草;2.下列药物的功效、主治病证:芦根、天花粉、淡竹叶;3.下列药物的用量用法:石膏;4.下列药物的使用注意:石膏;5.下列药物性能功用的共同点与不同点:石膏与知母;细目三:清热燥湿药要点: 1.下列药物的功效、应用:黄芩、黄连、黄柏;2.下列药物的功效、主治病证:龙胆草、苦参;3.下列药物的使用注意:苦参;4.下列药物性能功用的共同点与不同点:黄芩、黄连与黄柏;细目四:清热凉血药要点:1.下列药物的功效、应用:生地黄、玄参、牡丹皮、赤芍;2.下列药物的功效、主治病证:水牛角、紫草;3.下列药物的用量用法:水牛角;4.下列药物的使用注意:生地黄、玄参、牡丹皮、赤芍、紫草;5.下列药物性能功用的共同点与不同点:生地黄与玄参;牡丹皮和赤芍;细目五:清热解毒药要点:1.下列药物的功效、应用:金银花、连翘、蒲公英、大青叶、牛黄、鱼腥草、射干、白头翁;2.下列药物的功效、主治病证:板蓝根、青黛、土茯苓、山豆根、白花蛇舌草;3.下列药物的功效:紫花地丁、穿心莲、马齿苋、马勃、秦皮、白鲜皮、鸦胆子、熊胆;4.下列药物的用量用法:青黛、牛黄、鸦胆子、熊胆;5.下列药物的使用注意:穿心莲、牛黄、射干、山豆根、鸦胆子;6.下列药物性能功用的共同点与不同点:金银花与连翘;细目六:清虚热药要点:1.下列药物的功效、应用:青蒿、地骨皮; 2.下列药物的功效:白薇、银柴胡、胡黄连;3.下列药物的用量用法:青蒿;4.下列药物的使用注意:青蒿;5.下列药物性能功用的共同点与不同点:牡丹皮与地骨皮;黄连与胡黄连;第五单元泻下药细目一:概述要点:1.攻下药、润下药与峻下逐水药的性能特点; 2.泻下药的配伍方法; 3.泻下药的使用注意事项;细目二:攻下药要点: 1.下列药物的功效、应用:大黄、芒硝; 2.下列药物的功效:芦荟、番泻叶;3.下列药物的用量用法:大黄、芒硝、番泻叶、芦荟;4.下列药物的使用注意:大黄、芒硝、番泻叶、芦荟;5.下列药物性能功用的共同点与不同点:大黄与芒硝;细目三:润下药要点: 1.下列药物的功效:火麻仁、郁李仁;2.下列药物的用量用法:火麻仁;细目四:峻下逐水药要点: 1.下列药物的功效、主治病证:甘遂; 2.下列药物的功效:大戟、芫花、巴豆、牵牛子;3.下列药物的用量用法:甘遂、大戟、芫花、巴豆、牵牛子;4.下列药物的使用注意:甘遂、大戟、芫花、巴豆、牵牛子;第六单元祛风湿药细目一:概述要点: 1.祛风湿药的配伍方法; 2.祛风湿药的使用注意事项;细目二:具体药物要点: 1.下列药物的功效、应用:独活、防己、秦艽、木瓜、桑寄生、白花蛇;2.下列药物的功效、主治病证:威灵仙、五加皮;3.下列药物的功效:豨莶草、络石藤;4.下列药物的用量用法:白花蛇、豨莶草;5.下列药物的使用注意:防己;6.下列药物性能功用的共同点与不同点:羌活与独活;第七单元芳香化湿药细目一:概述要点: 1.芳香化湿药的配伍方法; 2.芳香化湿药的使用注意事项;细目二:具体药物要点:1.下列药物的功效、应用:苍术、厚朴、藿香;2.下列药物的功效、主治病证:砂仁、白豆蔻;3.下列药物的功效:佩兰、草果;4.下列药物的用量用法:砂仁、白豆蔻;5.下列药物性能功用的共同点与不同点:苍术与厚朴;砂仁与白豆蔻;第八单元利水渗湿药细目一:概述要点: 1.利水渗湿药的配伍方法; 2.利水渗湿药的使用注意事项;细目二:具体药物要点:1.下列药物的功效、应用:茯苓、泽泻、薏苡仁、车前子、金钱草、茵陈蒿;2.下列药物的功效、主治病证:猪苓、滑石、木通;3.下列药物的功效:通草、海金沙、石韦、瞿麦、地肤子、萆薢;4.下列药物的用量用法:薏苡仁、车前子、滑石、木通、海金沙;5.下列药物的使用注意:木通;6.下列药物性能功用的共同点与不同点:茯苓与猪苓;茯苓与薏苡仁;第九单元温里药细目一:概述要点: 1.温里药的配伍方法; 2.温里药的使用注意事项;细目二:具体药物要点: 1.下列药物的功效、应用:附子、干姜、肉桂、吴茱萸;2.下列药物的功效、主治病证:细辛、花椒、丁香、小茴香;3.下列药物的功效:高良姜;4.下列药物的用量用法:附子、肉桂、吴茱萸、细辛、花椒;5.下列药物的使用注意:附子、肉桂、吴茱萸、细辛、丁香;6.下列药物性能功用的共同点与不同点:附子与肉桂;附子与干姜;第十单元理气药细目一:概述要点: 1.理气药的配伍方法; 2.理气药的使用注意事项;细目二:具体药物要点: 1.下列药物的功效、应用:橘皮、枳实、木香、香附、薤白;2.下列药物的功效、主治病证:青皮、乌药、沉香、川楝子;3.下列药物的功效:佛手、荔枝核、柿蒂、青木香;4.下列药物的用量用法:木香;5.下列药物的使用注意:沉香、川楝子、青木香、薤白;6.下列药物性能功用的共同点与不同点:橘皮与青皮;木香、香附与乌药;第十一单元消食药细目一:概述要点:消食药的配伍方法;细目二:具体药物要点 1.下列药物的功效、应用:山楂、莱菔子、鸡内金;2.下列药物的功效、主治病证:神曲、麦芽;3.下列药物的功效:谷芽;4.下列药物的用量用法:鸡内金;5.下列药物的使用注意:麦芽、莱菔子;第十二单元驱虫药细目一:概述要点: 1.驱虫药的配伍方法; 2.驱虫药的使用注意事项;细目二:具体药物要点: 1.下列药物的功效、应用:槟榔; 2.下列药物的功效、主治病证:使君子、苦楝皮、贯众;3.下列药物的功效:雷丸、榧子;4.下列药物的用量用法:使君子、苦楝皮、槟榔、雷丸;5.下列药物的使用注意:使君子、苦楝皮、槟榔;第十三单元止血药细目一:概述要点: 1.止血药的配伍方法; 2.止血药的使用注意事项;细目二:具体药物要点: 1.下列药物的功效、应用:小蓟、地榆、白及、三七、茜草、艾叶;2.下列药物的功效、主治病证:大蓟、槐花、白茅根、侧柏叶、蒲黄;3.下列药物的功效:仙鹤草、棕榈炭、血余炭、炮姜;4.下列药物的用量用法:三七、蒲黄;5.下列药物的使用注意:白及、三七、蒲黄;6.下列药物性能功用的共同点与不同点:大蓟与小蓟;三七、茜草与蒲黄;第十四单元活血祛瘀药细目一:概述要点:1.活血祛瘀药的配伍方法; 2.活血祛瘀药的使用注意事项;细目二:具体药物要点: 1.下列药物的功效、应用:川芎、延胡索、郁金、丹参、益母草、桃仁、红花、牛膝;2.下列药物的功效、主治病证:乳香、姜黄、虎杖、鸡血藤、莪术、水蛭;3.下列药物的功效:没药、三棱、五灵脂、庶^虫虫、苏木、自然铜;4.下列药物的用量用法:延胡索、牛膝、五灵脂;5.下列药物的使用注意:乳香、没药、丹参、郁金、五灵脂、三棱、莪术;6.下列药物性能功用的共同点与不同点:川芎与丹参;郁金与姜黄;桃仁与红花;第十五单元化痰止咳平喘药细目一:概述要点: 1.化痰止咳平喘药的配伍方法; 2.化痰止咳平喘药的使用注意事项;细目二:化痰药要点:1.下列药物的功效、应用:半夏、桔梗、瓜蒌、贝母;2.下列药物的功效、主治病证:天南星、旋覆花、竹茹;3.下列药物的功效:白芥子、白附子、竹沥、天竺黄、白前、前胡、海蛤壳、海藻、昆布、黄药子;4.下列药物的用量用法:半夏、天南星、白附子、白芥子、旋覆花;5.下列药物的使用注意:半夏、天南星、白附子、白芥子、旋覆花、瓜蒌、贝母、海藻;6.下列药物性能功用的共同点与不同点:半夏与天南星;瓜蒌皮与瓜蒌仁;川贝母与浙贝母;细目三:止咳平喘药要点: 1.下列药物的功效、应用:杏仁、百部、苏子、桑白皮、葶苈子;2.下列药物的功效、主治病证:紫菀、款冬花、枇杷叶、马兜铃、白果;3.下列药物的用量用法:白果;4.下列药物的使用注意:杏仁、马兜铃、白果;5.下列药物性能功用的共同点与不同点:杏仁与苏子;杏仁与桃仁;桑白皮与葶苈子;第十六单元安神药细目一:概述要点: 1.安神药的配伍方法; 2.安神药的使用注意事项;细目二:具体药物要点: 1.下列药物的功效、应用:磁石、龙骨、酸枣仁;2.下列药物的功效、主治病证:朱砂、柏子仁、远志;3.下列药物的功效:琥珀、合欢皮;4.下列药物的用量用法:朱砂、琥珀、龙骨;5.下列药物的使用注意:朱砂、磁石、柏子仁、远志;6.下列药物性能功用的共同点与不同点:酸枣仁与柏子仁;第十七单元平肝息风药细目一:概述要点: 1.平肝息风药的配伍方法; 2.平肝息风药的使用注意事项;细目二:具体药物要点: 1.下列药物的功效、应用:羚羊角、牡蛎、代赭石、钩藤、天麻;2.下列药物的功效、主治病证:石决明、决明子、地龙、白僵蚕、全蝎、蜈蚣;3.下列药物的功效:珍珠母、珍珠、刺蒺藜;4.下列药物的用量用法:羚羊角、石决明、牡蛎、珍珠、珍珠母、钩藤、全蝎、蜈蚣;5.下列药物的使用注意:代赭石、全蝎、蜈蚣;6.下列药物性能功用的共同点与不同点:龙骨与牡蛎;钩藤与天麻;全蝎与蜈蚣;第十八单元开窍药细目一:概述要点: 1.开窍药的配伍方法; 2.开窍药的使用注意事项;细目二:具体药物要点: 1.下列药物的功效、应用:麝香、石菖蒲;2.下列药物的功效、主治病证:冰片;3.下列药物的功效:苏合香;4.下列药物的用量用法:麝香、冰片、苏合香;5.下列药物的使用注意:麝香、冰片;6.下列药物性能功用的共同点与不同点:麝香与冰片;第十九单元补虚药细目一:概述要点: 1.补虚药的配伍方法; 2.补虚药的使用注意事项;细目二:补气药要点: 1.下列药物的功效、应用:人参、党参、黄芪、白术、甘草;。

中西医结合外科高级职称考试大纲

中西医结合外科高级职称考试大纲

中西医结合外科学高级职称考试专业知识考试大纲第一章绪论重点容:中西医结合外科工作的发展简史及成就,外科学的畴及怎样学习外科学。

第二章外科证治概论一、核心容:疾病的命名原则,专业术语,六点常见致病因素及外科疾病总病机;外科辨证中辨脓、辨痒、辨溃疡;治三法则(即消、托、补三法)、外治法的分类。

二、重点容:四诊在外科上的应用;治法中具体应用的十一法则。

第三章无菌术一、核心容:消毒与灭菌的概念和方法,手术人员和手术室的无菌原则。

第四章外科麻醉一、重点容: 麻醉前的一般准备以及麻醉前用药和常用的药物;熟悉麻醉的并发症及处理措施;表面麻醉和局部侵润麻醉的方法;椎管麻醉的方法。

第五章体液与营养代一、核心容:水电解质平衡的概念,体液的分布组成及体液的代机理以及机体对水电解质调节的机制;水电解质失调的类型及其概念,低渗性缺水,等渗性缺水,高渗性缺水,低钾血症,高钾血症的病因、临床表现、诊断和治疗;酸碱平衡对机体的重要性;机体维持酸碱平衡的机制;酸碱平衡紊乱的常见类型和概念,酸碱平衡紊乱的常见疾病,临床表现及诊断治疗。

外科补液的基本原则、补液量的计算、液体的选择、如何补液及手术前后补液。

二、重点容:正常营养需要、营养基质代及创伤、感染后的代改变。

营养状态的评定指标及营养支持的适应症。

肠外营养的方法及制剂。

外科营养支持的并发症。

第六章输血一、核心容:输血的适应症、方法;输血的并发症、输血并发症的防治措施。

二、重点容:血浆的成分、种类,血浆蛋白的成分及种类,血浆增量剂的种类。

成分输血的类型及其用途。

自体输血的优点和常用方法。

第七章休克一、核心容:休克的概念,休克的西医病因病理,休克的临床表现、诊断和治疗原则;感染性休克的特征,临床表现、诊断和治疗原则;低血容量性休克的特征,常见疾病,临床表现、诊断和治疗原则。

二、重点容:休克的中医病因病机,休克治疗的具体措施和常用药物;感染性休克治疗的具体措施和常用药物;低血容量性休克的具体措施和常用药物。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18年中西医结合执业医师考试大纲-中西医结合外科学导读2018年中西医结合执业助理医师考试大纲已经出炉,为帮助各位考生第一时间学习到考试大纲的内容,爱爱医培训果特别搜集整理了考试大纲的具体内容,以供大家学习与参考!第一单元中医外科证治概要细目一:中医外科命名与专业术语要点:1.疾病的命名原则2.专业术语细目二:病因病机要点:1.致病因素2.发病机理细目三:诊法与辨证要点:1.诊法2.辨证细目四:治法要点:1.内治法2.外治法第二单元无菌术细目一:概述要点:1.无菌术2.灭菌3.消毒细目二:手术器械和物品的消毒与灭菌要点:1.化学消毒法2.物理灭菌法细目三:手术人员和手术室的无菌原则要点:1.手术人员和病人的准备2.手术进行中的无菌原则第三单元麻醉细目一:概述要点:1.麻醉方法的分类2.麻醉方法的选择细目二:麻醉准备与用药1.麻醉前准备2.麻醉前用药细目六:气管内插管与拔管术要点:1.气管内插管的适应证2.常用气管内插管方法3.拔管指征第四单元体液与营养代谢细目一:体液代谢的失调要点:1.水和钠的代谢紊乱2.钾的异常细目二:酸碱平衡失调要点:1.代谢性酸中毒2.代谢性碱中毒3.呼吸性酸中毒细目三:肠内营养1.适应证2.注意事项细目四:肠外营养要点:1.适应证2.并发症及处理第五单元输血细目一:外科输血要点:1.适应证2.禁忌证细目二:输血不良反应及并发症要点:1.不良反应2.并发症及处理细目三:自体输血要点:1.优点2.适应证3.禁忌证细目四:成分输血要点:1.优点2.主要血液成分制品第六单元围手术期处理细目一:手术前准备要点:择期手术术前准备细目二:手术后监测与处理要点:1.一般监测2.恶心、呕吐、腹胀、呃逆的处理3.常用导管与引流物的处理细目三:手术后常见并发症的处理要点:1.成人呼吸窘迫综合征的诊断与处理2.急性肾功能衰竭的诊断与处理3.切口并发症的诊断与处理第七单元疼痛与治疗细目一:概述要点:1.疼痛的临床分类2.疼痛程度的评估方法细目二:慢性疼痛的治疗要点:1.诊治范围2.常用方法细目三:术后镇痛要点:镇痛方法第八单元内镜与腔镜外科技术细目一:内镜外科技术要点:1.纤维镜检查的适应证及并发症2.纤维胆道镜检查的适应证及并发症细目二:腔镜外科技术要点:1.腹腔镜手术适应证2.腹腔镜手术并发症第九单元外科感染细目一:局部化脓性感染要点:1.疖和疖病(1)临床表现(2)西医治疗(3)中医辨证论治2.痈(1)临床表现(2)西医治疗(3)中医辨证论治3.急性蜂窝组织炎(1)临床表现(2)西医治疗(3)中医辨证论治4.丹毒(1)临床表现(2)西医治疗(3)中医辨证论治5.急性淋巴管炎和淋巴结炎(1)临床表现(2)西医治疗(3)中医辨证论治6.脓肿(1)临床表现(2)西医治疗(3)中医辨证论治细目二:全身性感染要点:1.诊断2.西医治疗3.中医辨证论治细目三:特异性感染要点:气性坏疽(1)临床表现(2)西医治疗(3)中医辨证论治第十单元损伤细目一:概述要点:1.定义2.分类3.损伤的修复细目二:颅脑损伤要点:1.脑震荡(1)临床表现(2)西医治疗(3)中医辨证论治2.脑挫裂伤(1)临床表现(2)西医治疗(3)中医辨证论治3.颅内血肿(1)临床表现(2)西医治疗(3)中医辨证论治细目三:胸部损伤要点:1.肋骨骨折(1)临床表现(2)西医治疗(3)中医辨证论治2.气胸与血胸(1)临床表现(2)西医治疗(3)中医辨证论治细目四:腹部损伤要点:1.脾损伤(1)临床表现(2)西医治疗(3)中医辨证论治2.肝破裂(1)临床表现(2)西医治疗(3)中医辨证论治3.胰腺损伤(1)临床表现(2)西医治疗(3)中医辨证论治4.十二指肠及小肠损伤(1)临床表现(2)西医治疗5.结肠与直肠损伤(1)临床表现(2)西医治疗细目五:泌尿系损伤要点:1.肾损伤(1)临床表现(2)西医治疗(3)中医辨证论治2.膀胱损伤(1)临床表现(2)西医治疗(3)中医辨证论治3.尿道损伤(1)临床表现(2)西医治疗(3)中医辨证论治细目六:烧伤要点:1.临床表现2.诊断3.西医治疗4.中医辨证论治细目七:冷伤要点:1.临床表现2.西医治疗3.中医辨证论治细目八:咬蜇伤要点:1.毒蛇咬伤(1)病因病理(2)临床表现(3)西医治疗(4)中医辨证论治2.兽咬伤(1)临床表现(2)西医治疗(3)中医辨证论治第十一单元肿瘤细目一:概述要点:1.定义2.西医病理3.良性与恶性肿瘤的临床表现与区别细目二:常见体表肿物要点:1.脂肪瘤(1)临床表现(2)西医治疗(3)中医辨证论治2.纤维瘤(1)临床表现(2)西医治疗(3)中医辨证论治3.神经纤维瘤(1)临床表现(2)西医治疗(3)中医辨证论治4.皮脂腺囊肿(1)临床表现(2)西医治疗(3)中医辨证论治5.血管瘤(1)临床表现(2)西医治疗(3)中医辨证论治细目三:原发性支气管肺癌要点:1.临床表现及检查2.西医治疗3.中医辨证论治细目四:胃癌要点:1.病因病理2.诊断与鉴别诊断3.西医治疗4.中医辨证论治细目五:原发性肝癌要点:1.临床表现与检查2.西医治疗3.中医辨证论治细目六:大肠癌要点:1.结肠癌(1)临床表现与检查(2)西医治疗(3)中医辨证论治2.直肠癌(1)临床表现与检查(2)西医治疗(3)中医辨证论治第十二单元急腹症细目一:概述要点:1.西医病理2.中医病因病机细目二:急性阑尾炎要点:1.西医病因病理2.临床表现及检查3.诊断与鉴别诊断4.西医治疗5.中医辨证论治细目三:肠梗阻要点:1.分类2.西医病因病理3.临床表现及检查4.诊断与鉴别诊断5.西医治疗6.中医辨证论治细目四:胆道感染及胆石病要点:1.急性胆道感染(1)西医病理(2)临床表现与检查(3)西医治疗(4)中医辨证论治2.胆石病(1)临床表现与检查(2)西医治疗(3)中医辨证论治细目五:急性胰腺炎要点:1.病因病理2.临床表现及检查3.临床分型4.诊断与鉴别诊断5.西医治疗6.中医辨证论治第十三单元甲状腺疾病细目一:概述要点:1.分类2.中医病因病机细目二:单纯性甲状腺肿要点:1.临床表现及检查2.诊断与鉴别诊断3.西医治疗4.中医辨证论治细目三:慢性淋巴性甲状腺炎要点:1.临床表现2.西医治疗3.中医辨证论治细目四:甲状腺功能亢进的外科治疗要点:1.临床表现与检查2.手术治疗指征3.手术禁忌证4.术后并发症及治疗5.中医辨证论治细目五:甲状腺肿瘤要点:1.甲状腺腺瘤(1)临床表现(2)中医辨证论治2.甲状腺癌(1)西医病理(2)临床表现与检查(3)西医治疗(4)中医辨证论治第十四单元乳腺疾病细目一:急性乳腺炎要点:1.西医病理2.中医病因病机3.临床表现与检查4.西医治疗5.中医辨证论治细目二:乳腺增生病要点:1.临床表现及检查2.西医治疗3.中医辨证论治细目三:**纤维腺瘤要点:1.临床表现及检查2.中医辨证论治细目四:乳腺癌要点:1.西医病理2.临床表现及检查3.西医治疗4.中医辨证论治第十五单元胃、十二指肠溃疡的外科治疗细目一:概述要点:1.手术适应证2.外科治疗方法3.主要并发症及处理细目二:胃、十二指肠溃疡急性穿孔要点:1.临床表现及检查2.诊断与鉴别诊断3.非手术疗法适应证4.手术疗法适应证细目三:胃、十二指肠溃疡大出血要点:1.临床表现及检查2.诊断与鉴别诊断3.西医治疗细目四:瘢痕性幽门梗阻要点:1.临床表现及检查2.诊断与鉴别诊断3.西医治疗4.中医辨证论治第十六单元门静脉高压症1.解剖概要2.临床表现及检查3.诊断与鉴别诊断4.西医治疗5.中医辨证论治第十七单元腹外疝细目一:概述要点:1.腹股沟区的解剖2.西医病因病理3.临床类型细目二:腹股沟斜疝要点:1.临床表现2.西医治疗细目三:腹股沟直疝要点:1.临床表现2.西医治疗细目四:股疝1.临床表现2.西医治疗第十八单元泌尿、男性生殖系统疾病细目一:泌尿系结石要点:1.西医病因病理2.临床表现与检查3.西医治疗4.中医辨证论治细目二:睾丸炎与附睾炎要点:1.西医病因病理2.诊断与鉴别诊断3.西医治疗4.中医辨证论治细目三:前列腺炎要点:1.临床表现与检查2.西医治疗3.中医辨证论治细目四:前列腺增生症要点:1.临床表现与检查2.诊断与鉴别诊断3.西医治疗4.中医辨证论治第十九单元**直肠疾病细目一:痔要点:1.痔的分类和病理2.临床表现与检查3.西医治疗4.中医辨证论治细目二:直肠肛管周围脓肿要点:1.西医病因病理2.临床表现与检查3.西医治疗4.中医辨证论治第二十单元周围血管疾病细目一:血栓闭塞性脉管炎要点:1.西医病理2.临床表现与检查3.西医治疗4.中医辨证论治细目二:动脉硬化性闭塞症要点:1.西医病理2.临床表现与检查3.西医治疗4.中医辨证论治细目三: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要点:1.西医病因病理2.临床表现与检查3.西医治疗4.中医辨证论治细目四:单纯性下肢静脉曲张要点:1.临床表现与检查2.西医治疗3.中医辨证论治第二十一单元皮肤及性传播疾病细目一:带状疱疹要点:1.临床表现2.诊断3.西医治疗4.中医辨证论治细目二:癣要点:1.临床表现2.诊断3.西医治疗4.中医辨证论治细目三:湿疹要点:1.临床表现2.诊断3.西医治疗4.中医辨证论治细目四:皮肤瘙痒症要点:1.临床表现2.诊断3.西医治疗4.中医辨证论治细目五:银屑病要点:1.临床表现2.诊断3.西医治疗4.中医辨证论治细目六:白癜风要点:1.临床表现2.诊断3.西医治疗4.中医辨证论治细目七:淋病要点:1.临床表现2.诊断3.西医治疗4.中医辨证论治细目八:梅毒要点:1.临床表现2.诊断3.西医治疗4.中医辨证论治细目九:尖锐湿疣要点:1.临床表现2.诊断3.西医治疗4.中医辨证论治。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